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宿舍论文

大学生宿舍论文

时间:2023-02-06 05:01: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宿舍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宿舍论文

第1篇

和谐的宿舍环境能够确保大学生稳定的情绪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学生在宿舍中一同度过4年的学习、生活,就像学生的家一样,如果宿舍成员彼此之间关系和谐,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扶持,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途径

(一)深入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作为行动的基础,高校领导必须开展以宿舍为中心内容的调查研究工作,把握其中潜在的特点与规律,比如说了解大学生除了在宿舍内吃饭、睡觉,还有其它一些什么活动?为什么在外表现的干净、潇洒的大学生在宿舍内却凌乱不堪?这些等等内容都是宿舍文化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有待于高校领导深入调查研究。

(二)优化宿舍管理队伍

进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对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者的队伍予以优化配置,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使管理工作者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宿舍管理工作中去,密切关注学生在宿舍中的表现及成长;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管理者能积极的伸出援手,当学生对宿舍管理及服务存在着误解或者是意见时,能听取学生建议、完善管理服务工作,在管理中做学生的朋友,在教育中做学生的师长。而由于大部分高校都忽视了对于大学生宿舍管理队伍的优化配置,因此无法通过高水平的管理工作者队伍进行对大学生的教育,致使大学生宿舍的管理与思想认识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缺陷,这是在今后的高校工作中亟需改进的一个方面。

(三)加强正确引导

在进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时候,要针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例如有的大学生宿舍之内存在着盲目攀比的现象,针对于此应该结合实际加强对大学生的节俭教育;有的大学生宿舍之内存在着过度偶像崇拜的现象,针对于此则就需要开展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工作,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避免对偶像的过度崇拜。当大学生宿舍文化有效的建设起来之后,学生自然就会与之发生共鸣,使学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受到熏陶,提高自身的综合思想水平。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中,除了要发挥高校领导、宿舍管理者等方面的作用之外,大学生作为宿舍中的主体,必须要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表现出其主人公的意识,在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的管理及教育;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管控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发挥学生队伍中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使广大学生在学生干部正确的引领下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

(五)转变思想认识

就当前大部分高校来说,都还被限制在传统的观念中,仅将宿舍建设看做成校园的基础设施,将高校的一切教育、文化活动都排除在宿舍之外,对大学生宿舍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不能深入把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因而影响了日常实际工作的开展。与大学生宿舍文化相比,高校领导更关注的是学生宿舍的社会化,对其基础设施或者是管理的问题非常重视。基于此,必须提高高校领导的思想认识,转变传统观念,在实际的工作中提高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为宿舍文化建设奠定根本的思想基础。

(六)规范宿舍相关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一套规范、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保证大学生可以有一个有秩序、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这种环境氛围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第2篇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650000)

摘 要:本文综合已有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网络疏离感量表》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选取363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对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及宿舍人际关系两者之间各维度的相关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案,指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促进宿舍人际和谐。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疏离感 宿舍人际关系

1 前言

网民不正确地使用网络而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的现象,被称为“网络成瘾”。除了网络成瘾之外,人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不同的消极体验,这种区别于网络成瘾的消极情感体验就是网络疏离感。网络疏离感是指个体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因为自身与网络的正常关系发生异化甚至感觉生活受到了网络的挤压、控制和支配,从而引发个体对网络产生的一种茫然无目的感、空虚感、无价值感等一系列消极情感体验[1]。

国外网络疏离感的研究极少,研究大多探究疏离感和问题行为之间关系。国内孔祥娜[2]开创了研究疏离感与网络成瘾关系的先河,其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与人际疏离感、压迫拘束感、无意义感、无能为力感、空虚感、自我疏离感和文化疏离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杨东、吴晓蓉[3]自编《大学生疏离感问卷》,对重庆地区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并表明大学生群体中疏离感人数约占总人数的10%左右。张喜琴[4]发现大学生的网络成瘾与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压迫拘束感、无意义感、无能为力感、空虚感、自我疏离感和文化分离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国内关于“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其研究内容主要表现在:宿舍人际关系类型、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宿舍人际关系特点及现状、宿舍人际关系的调节对策。且研究角度主要停留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欠缺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已有的少数研究绝大部分是进行个案研究,往往是选取一个或几个宿舍进行,研究方法也主要集中于访谈法,欠缺对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进行一个宏观的调查和把握,归因分析的维度也显得简单化。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大学生网络疏离感量表》[1]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9]为工具,对大学生网络疏离感与宿舍人际关系二者的相关进行探究,进而为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减少网络疏离感,促进宿舍人际和谐,提出一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不同在读本科生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63份,回收率为90.75%,后根据测谎题剔除无效问卷20份,共得343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5.75%。

采用两种问卷(量表)对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

1.大学生网络疏离感调查量表。选用嵇东海等人(2010)编制的《大学生网络疏离感调查量表》(适用于大学生)。该问卷包括30个项目,四个维度(即茫然无目的感、陌生异化感、无价值感和被控制感)。采用likert7点量表评分法。

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选用吴连海、钱兰英(2007)编制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适用于大学生)。该问卷包括19个题目,均为李克特5点量表,包括四个维度(即人际情感融洽、人际行为沟通、人际区域差异、人际扰他影响),该问卷的常模=64.5。

3.研究结果与分析

为了考察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及其各维度与宿舍人际关系及其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将网络疏离感与宿舍人际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网络疏离感之间呈现出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其中宿舍人际行为沟通与茫然无目的感、无价值感,宿舍人际区域差异与茫然无目的感、无价值感未表现出相关,其他维度之间都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

为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用特定自变量去预测因变量的预测力大小。以宿舍人际关系为自变量,以网络疏离感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F检验,结果见表2。

从以上分析可知,宿舍人际关系可以对网络疏离感及其四个子维度进行有效预测。由F检验统计量看,可认为宿舍人际关系与网络疏离感及其各维度的线性关系非常显著,可以用线性模型描述和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预测变量的标准化β系数均为负数,表示它对网络疏离感的影响是负向的;其中,对网络疏离感总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标准化β系数为-1.065;然后依次是陌生异化感-0.381、被控制感-0.356、茫然无目的感-0.185、无价值感-0.142。

4 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疏离感总分及其各维度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及其各维度均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根据回归分析结果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宿舍人际关系对被控制感的预测力最高达到0.221,调整的判定系数为0.218,然后依次是网络疏离感总分0.121、陌生异化感0.180、茫然无目的感0.035、无价值感0.022。

大学生远离家庭来校求学,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要逐渐独自面对各种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的困惑,同宿舍的同学所提供的物质或信息的帮助,可以增加大学生的喜悦感、归属感,提高他们的自尊感、自信心,当他们面对压力性事件时,可以和同宿舍的人相互交流,得到舍友的安慰、开导和陪伴,并能提供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起到缓解压力、增强信心的作用,从而增加积极情感并抑制消极情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就会产生心理不适,因此在寝室往往会更多的使用网络,进行更多的网上活动,因而会更多的体验到网络带来的消极情绪。因此,宿舍人际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宿舍人际关系越好,网络疏离感越低。

5 研究启示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和宿舍人际关系相关研究分析,得到以下启示: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大一开始就设定网络使用目标,针对各个年级进行不同的关注与辅导,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另外,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多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和学术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相应的专业活动,让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机会投入到各种活动中,有效利用时间,降低无价值感。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校园网络文明,净化网络信息,减少网络对身心的侵蚀。2.针对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应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宿舍集体活动,增进宿舍人际关系。对于宿舍的矛盾,要及时化解,要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关爱,有效的促进宿舍人际和谐。从而减少网络疏离感对各自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嵇东海.大学生网络疏离感量表的编制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届硕士论文.

[2] 孔祥娜.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和疏离感的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5,2(3):63-67.

[3] 杨东,吴晓蓉.大学生疏离感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3):47-52.

[4]张喜琴.太原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及其与疏离感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届硕士毕业论文

[5]毛小玲,李宏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7):473-475.

[6] 杨荣.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干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士论文,2005:6.

[7] 许传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04.

[8] 王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新探[J]. 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3.

[9] 吴连海,钱兰英.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初步编制及心理测量学检验[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

The 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alienation and their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quality

Li Meng-xiao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China.)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宿舍网瘾 成因 对策

网络科技的飞快发展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学会交流以及收集信息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自控能力差,而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使一些大学生沉迷其中,形成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本文将从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入手,进行认真调查,着重分析导致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的原因,指出其危害性,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提供一点参考。

一、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的成因分析

随着网络的推广与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大学生网络成瘾宿舍化已成为当代大学教育中严峻问题,并日益严重,令人堪忧。据权威研究表明,目前学业中断的大学生中,有80%是网络成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导致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缺少沟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传统农业社会的格局已经彻底改变,导致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加,长时间处于为生活操劳的状态当中,为了事业而忽视家庭的状况很常见,从而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与情感沟通。这样,就会导致子女主动去寻求一种较好地方式来实现情感的沟通,而这种方式无疑就是通过网络来达成,网络的虚拟性使孩子们可以无所顾虑地倾诉内在的情感,并找到共识与理解。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后,自然而然地将这种生活方式带入大学宿舍当中,并具有扩散性,导致宿舍网络成瘾的恶性循环。

(二)强大的媒体资源成为吸引大学生的重要动因

对于大学生来说,刚刚接触网络仅仅是为了寻求一些适合自己的资源。比如搜集论文资料,与朋友之间的沟通交流,观看一些影视作品,或者浏览新闻等等。慢慢地,对电脑的功能和使用做到熟练掌握之后,意识到网络的强大效能,不仅仅局限于收集资料与信息交流。在广阔的网络空间中,能利用的资源可谓超出想象,而根据笔者在宿舍网瘾的调查中发现,网络游戏是其中突出方面,大学生由于课余时间及其充分,就为宿舍内部形成三五成群玩游戏提供了时间基础,从而导致宿舍网瘾。

(三)缺乏自控能力是大学生宿舍成瘾的内在原因

与高中时期的学习状况相比较而言,大学生活给大学生群体的普遍感觉就是课程学习比较宽松、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也比较松懈,即是“没什么事做,也没有专人来管理”,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在中学时代基本上实行的应试教育,致使除知识以外的素质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控制自己、如何开展自学、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等方面的素质,也就是因为这些素质的欠缺,导致大学生宿舍网瘾的比例远远大于中学生宿舍网瘾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对宿舍网瘾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因为缺少了家庭与学校的监督,学习压力不大,网络很发达,上网也比较自由,逐渐地控制不住自己然后就成瘾了。

二、大学生宿舍成瘾的危害性

大学生宿舍网络成瘾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网络游戏成瘾、QQ聊天成瘾、网络爱情成瘾、网络观看影视节目甚至影视成瘾等等,这些情况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更有甚者,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大学生出现人际交往的障碍,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构成直接威胁。具体的危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弱化了大学生宿舍成员的理想信念追求

通过上网笔者发现,网络对于每一位使用者来说,不单单是一个信息储备库,也是一个垃圾信息场。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假如我们缺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极有可能走向网络利用的方面,不能正确利用网络功能来获得人生的发展,而是出于好奇去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违法的网页,久而久之就使大学生的对自身的人生价值产生极大的危害。特别是大学生宿舍成员在网络成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识,更是强化了错误价值观的认同感,使他们整天迷恋于网络世界,弱化了宿舍成员的理想信念追求。

(二)淡化了大学生宿舍成员对学业的探索

由于长时间痴迷在网络世界中,消耗了大学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上网的时间增加了,必然出现学习的时间减少的情况,精力也就不够了。据笔者调查发现,很多的大学生宿舍,基本上都是凌晨一两点才熄灯休息,然后就是第二天早上一二节逃课,即使不逃课,也是为了应付点名,在课堂上睡觉,长此以往,成绩必然下降。权威信息显示,大学生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是和网瘾有密切关联的。

(三)阻碍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

由于在网络世界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和网络中虚拟的朋友交流或者畅游在虚拟的空间里,就必然导致与现实空间里的朋友交流时间的剧降,形成一种有悖于常规的沟通交流的方式,出现了所谓的“单向度的人”。但是这种沟通交际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无法给网络两端的使用者带来真正的情感满足,从而使其出现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出现交流的障碍,也使得大学生的交际空间缩小,仅仅局限于本宿舍,但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来说,这是很不利的。

三、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对症下药,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和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引导大学生纠正沉迷于网络的不良状况。

(一)社会要深化对网络的规范化管理

政府要加大对网吧管理的力度,确保网吧经营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坚持取缔黑网吧,执行严格的网络监管制度。要做好净化网络的工作,加强对不健康网站的清理与处罚,同时,要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网络管理队伍,加大对网络硬件与软件的技术投入,确保对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为大学生输送科学、健康的信息。

(二)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我们要充分学习世界知名学府在防范宿舍网络成瘾的宝贵经验,把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进行正确引领,趋利避害。要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是获取知识的载体而非游戏和聊天的工具。同时,学校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其中来,活动的开展要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出发,比如校园艺术节、工商模拟市场、校园文化行等等,把大学生从虚拟网络中争取过来,并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信和人际交往技巧,感受活动带来的愉悦与友谊。

(三)家庭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自控力

网络是一个充满着各种文化观点的虚拟空间,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讲,很难做到不沉迷其中,特别在整个宿舍都充满着一种沉迷网络的气氛的时候,更加是不能自拔。为此,对于家庭来说,必须要对大学生子女进行有效地引导,通过道德伦理教育与人生理想信念的感化,让其真正理解网络不仅是一种数字技术,还是伦理道德规范的阵地,自觉提高对网络的正确认识,从而树立自律意识,实现自控能力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魏晓慧,李晶才.大学生网瘾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第4篇

关键词:宿舍文化;家国理念;研究生

在大学校园这个宏大的环境中,以宿舍为单位,宿舍成员共同生活与学习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称为大学宿舍文化[1]。不同的人对宿舍文化研究的角度不同,对宿舍文化的定义也多种多样。目前多数人认为,宿舍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2]。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学校风貌的重要窗口[3],创建丰富多样的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及思想教育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因此,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宿舍文化生活环境对同学们的生活、学习及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学校研究生宿舍现有条件,以家国理念为指导思想,在宿舍举办多种文娱活动以丰富研究生生活,缓解学习压力,同时进行研究生思想教育,在放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党、对国家、对生活的进一步认知,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一、研究生宿舍现状

研究生宿舍设施完善。物质条件是宿舍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满足研究生生活学习的必要条件。宿舍制度较完善。学校要为研究生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首先要有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我国的教育体制得到不断的深化,学校学生的培养模式由学年制管理逐渐转变为学分制管理,学分制的推行,强化了宿舍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宿舍成为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6-7],宿舍的管理的重要性再次提升。目前我校宿舍管理制度基本完善,宿舍安全有有一定的保障。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到来,宿舍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宿舍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学校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基本完善,对学生的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宿舍文化建设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宿舍网络文化的模糊认知[8],使宿舍管理学生行为出现一些漏洞,宿舍管理缺乏时代性与针对性。调查中发现,学校宿舍物质设备齐全,但在教育引导方面还有欠缺。社会环境的变迁影响着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现在研究生多为90后,他们思想活泛,行为自由,不拘小节,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学校的引导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宿舍物质条件的提升,也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二、研究生宿舍文化的特征

研究生主要分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与在职研究生,宿舍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在校研究生不只来自于应届毕业大学生,还有参加工作后再次步入校园的往届毕业生,因此,研究生年龄差别较大,生活习惯、社会经验等多方面有很大的差异[9],形成了独特的宿舍文化特点。

1.不规律性。

研究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他们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更没有固定的课题研究时间,生活作息都是根据各自的实验研究进行自我调整,因此,研究生宿舍生活节奏基本上没有规律可循。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大多根据他们的专业与研究课题进行选课,同一宿舍同一专业的学生的研究课题,也有可能是不同的研究领域,同一研究I域的课题也可能有不同的的研究方向,因此,同宿舍的舍友之间有不同的学习时间与作息时间。特别是进入课题研究阶段时,有的学生因为课题研究需要,要不定时调研出差,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研究生经过大学四年深造锻炼,有些甚至还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他们对社会已经有一定的认知,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因此,研究生宿舍生活具有不规律性。

2.多样性。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宿舍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它涉及到学习文化、体育文化、餐饮文化、服装文化、旅游文化等多个文化领域,学生生源地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宿舍文化。学生宿舍对学生生活习惯、价值取向、人生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大学的深造锻炼,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已经形成,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定向。研究生来源于不同大学,生活背景与社会环境不同导致他们具有不同的生活特点,同时带来不同的宿舍文化。研究生宿舍文化融合了不同的大学宿舍文化,具有多样性。在不同宿舍文化融合的同时,又产生了适应研究生宿舍环境的新的宿舍文化。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研究生文化,不同地区的学校有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环境背景对研究生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生研究领域的不同形成了多样的宿舍文化,因此研究生宿舍文化具有多样性。

3.时代性与传统性。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也是现代化的大都市。作为首都的一所高等农林院校,北京农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注重现代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不仅让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来,还能不断学习新的科技文化,让我国未来的栋梁之材走在时代的前沿,掌握时展的新方向。伴随着网络文化的快速传播与普及,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了解社会新动态,随时随地与人沟通,网络平台逐渐成为人们追随时代潮流,获得时事新闻的主要渠道,因此掌握应用互联网的方法成为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础技能。学习模仿能力很强的现代大学生致力于走在时代的前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礼让他人,和睦相处等传统美德在宿舍文化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研究生具有较高的科研文化水平和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宿舍是他们的第二个家,是他们放松身心、展现自我的温馨小窝,每个人都能给家人温暖。

三、宿舍娱乐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在这个生活节奏快,身心压力大的时代,娱乐活动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主要方式。人们通过参加不同形式的娱乐活动释放压抑的心情,缓解疲惫的身体,陶冶情操,展示特长。学院组织研究生宿舍举办文化娱乐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他们因活动聚集到一起,相识、相知,通过交流缓解研究生群体面临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甚至情感压力,互帮互助;通过活动他们能学到新的技能或者了解一个生活小窍门。研究生会举办的宿舍文化活动不仅让研究生们缓解各种压力,同时还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展现出学校对他们的关怀,通过活动还能更好的将自己的专业特色展现给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受益,让宿舍更温馨更有家的感觉,为研究生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目前,学校宿舍物质文化建设与制度文化建设已基本完善,研究生会通过每学期举办既能体现学生专业特色又新颖有意义的活动,更进一步提高宿舍精神、行为文化建设水平。

四、具有特色宿舍文化活动

1.饮料瓶换绿植活动。

饮料瓶换绿植活动是由研究生会与党支部共同合作举办的。活动主要内容是同学们拿宿舍里积攒的饮料瓶来到活动现场,研究生会组织一部分人收取,并根据饮料瓶的多少发放绿色植物,供同学们布置绿色阳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绿色、环保、节能成为人们提倡与追求的生活,“变废为宝”成为人们努力的一个方向。作为学生中的佼佼者的研究生当然也不会落后。饮料瓶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我们习惯性的把它视为垃圾丢入垃圾桶,但是饮料瓶不仅可以回收再造,还有很多其他用途,如做成花瓶,花盆,简易洒水壶等等。通过活动同学们有废弃的瓶子换来植物,免费获得了植物的同时让“垃圾”变的更有价值,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充分发挥阳台园艺的作用,将我们的宿舍装扮成绿色阳台,绿色环保从我们宿舍做起。农口类研究生将宿舍废弃的饮料瓶与阳台园艺结合起来,为学生宿舍增添一抹绿意,为学生们的心情增加一份愉悦。

2.编制中国结活动。

编制中国结活动是由研究生会生活部组织,各研究生宿舍部分成员共同参与一起编制中国结的活动。中国结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装饰品,历史悠久,它显示了汉族古老文明的情致与智慧,是我国的一项已走向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然而,中国结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越来越少的人会制作中国结,这一文化遗产面临着被遗失的危险。通过参与编制中国结这个活动,同学们与有着共同兴趣的人一起交流,学到中国结编制技术,既能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也让这一文化传承下去。

在宿舍举办这些活动,让没有交集的人走到一起,一起做都喜欢的事,让同学们在高压力的学习生活中偷得半日清闲,偶尔的放松让同学为接下来学习积蓄更多的力量。活动让学生结识新的朋友,让这些远离家乡的孩子不再孤单,与不同的人交流过后获得新的灵感。活动能让同学们学到很多,也许是新的知识,也许是一个生活小窍门,也许是对未来的憧憬,也许是从来没有想到的事情,也许是一瞬间的灵感等等。活动让同学们远离孤独,让同学们感到温暖。

参考文献:

[1]周英.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6).

[2]韦韬.大学校园文化的设计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37.

[3]石沁禾.宿舍文化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社会科学家.2013.(9).

[4]王健.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6).

[5]崔海浪.浅谈高校宿舍文化建设[J].山西师大学报.2014.9.

[6]高珊.新时期大学生寝室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6).

[7]张华.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5).

[8]王南甫.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6).

第5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体制 模式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整个学生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校风优劣的关键。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因此,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与长远意义。为了维护普通高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部在2005年3月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管理规定共六章六十九条,分别对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籍管理、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奖励与处分等方面的管理作了规定。《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实行进一步督促了学校的从严管理,为高校健全和完善普通高校的管理制度提供了制度依据。

一、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一)管理的定义

辞海中对管理的定义是:管理就是有管,有理,结合在一起才能叫管理。组织单元,通过市场经济选择,科学、合理、优化配置经济要素资源,达到组织经营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经营行为。管理在学生管理方面是用最小的人力劳动支出获得较好的工作效果。

(二)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内容

1.德育管理。德育管理是高校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是组织、协调和控制德育在高校有效实施的过程,是学校按照一定要求,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在心理上施加系统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劳动教育等等。

2.学习和学籍管理。学习管理是学校按照一定的专业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使其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学习纪律、学习成绩方面。

学籍管理就是对取得学习资格的学生,从入学注册,成绩考核与记载,升、留(降级),转系(专业)与转学,休学、复学、退学、奖励与处分,毕业与毕业资格审查等方面,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自身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规章制度,进而实施的管理。

3.生活和行为管理。大学生的生活管理应该包括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生活活动的管理:饮食起居、卫生健康等方面生活的管理。大学生的行为管理是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及纠正的管理。

4.体育与卫生管理。是高校组织、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体育锻炼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和锻炼,从而造就大学生健康的体魄。

大学生卫生管理包括大学生作息制度卫生、教学卫生、课外活动卫生、体育锻炼卫生、膳食卫生、宿舍卫生、心理卫生、疾病预防等管理。

5.活动管理。活动管理是课外活动相适应的管理,包括校内的课外活动管理和校外的活动管理。

通过规范而有效的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自立能力、自治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使学生愉快学习、健康地成长,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系两级学生管理体制模式阐述。

管理体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管理的任务和目的。具体地说:管理的体制是规定中央、地方、部门、企业在各自方面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它的核心是管理机构的设置。各管理机构职权的分配以及各机构间的相互协调,它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在整个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一般采取校系两级管理体制,即学工处代表学校行使学生管理职权,各院系在学工处的指导下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具体的日常管理事项由辅导员负责。管理体制如图示:

学工部处—各院系—辅导员—学生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是学生最直接的全程的管理者,即使高校按教育部规定比例配辅导员,一个辅导员也要带几百名学生。从以上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可以了解到,所以涉及到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都要负责,许多事物型的工作需要辅导员完成,如果辅导员事必亲躬,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要使辅导员从事务型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人生导师”型转变,需要学工部门从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创新管理方法,转变管理方式,从学生管理的最根本的地方考虑解决管理问题。采取最简便、最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学生进行管理,把事务性的工作“输入型、程序化”。即把要求学生做到行为规范第一时间输入学生大脑,使其按规定完成动作。

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统揽全局,抓住共性问题,发挥一级管理抓纲领,二级管理抓细目的两级管理作用。所谓纲领一是明确管理总目标以及必要的分目标;二是建立管理标准;三是考核执行结果。所谓细目是明确职责,把各项工作任务以岗位职责的形式落实到每一个人;以学工管理部门为主导,系(学院)为管理主体,建立定期通报情况和考评的工作机制,以达到管理的目标。以高校学生生活和行为管理为例进行阐述。

二、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和行为规范两级管理关系

(一)高校学生生活和行为管理的标准

生活管理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宿舍,主要是学生是否遵守规则,包括遵守作息时间、宿舍内务的规范程度等,具体可分为卫生整洁要求、安全守纪的要求、文明守纪的要求;行为管理主要要求学生守规则,懂礼貌,讲文明礼仪,遵守公共道德。如按时上课、买饭排队、饭后收碗、遇事不起哄等。

(二)根据管理的内容和标准制订管理制度

相应管理内容对应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学生学习纪律管理办法、学生宿舍内务管理办法、宿舍纪律管理规定、文明礼仪守则等。

(三)使学生了解管理标准及管理规定

1.入学教育。根据管理标准制订光盘,在新生入学时播放。入学教育效果比起其他方式的教育效果更好,因为学生刚入学时容易接受大学的新生事物,形成进入大学的第一印象,学生不容易忘记。但是如果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在一段时间形成了习惯后,要纠正就困难得多。因此入学教育要对学生学业、纪律、文明礼仪、安全以及日常生活养成的习惯全方位的教育,最好以图像配以解说的形式,生动活泼,形象易懂的录像片,在新生入学时观看,将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2.班会组织学习。把有关的内容安排具体学习时间,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把有关的规定及教育内容作为每个班全体同学必学一遍的内容,做到人人皆知。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扎扎实实。

(四)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

1.学生宿舍管理部门职责。(1)宿舍管理部门:宿舍卫生管理、宿舍设施维修联系、学生宿舍文明、内务管理、宿舍纪律管理。(2)保卫部门、宿舍管理部门:宿舍安全。防盗、防火、检查安全隐患。(3)学工部门、各院系: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宿舍纪律教育、安全教育。文明宿舍的表彰与脏乱差、违纪宿舍的通报。

部门管理关系如图:

宿管科的信息学工处各院系辅导员学生宿舍学生

2.学生学习纪律管理部门职责。(1)教务处:学生上课考勤。(2)学工处:违纪情况通报。(3)各院系:遵纪守规教育。

各部门管理关系如图示:

教务处学生上课纪律情况学工处各院系辅导员学生

三、管理结果信息通报和考核

高校学生工作处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主导的作用,校系两级管理的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要及时沟通。学工管理部门利用学年考评制度,表彰奖励达到目标的系(学院)。

1.建立管理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例如宿舍管理有违反规定的,宿舍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学工处(部)通报各系,各系及时把情况通报辅导员,辅导员直接找学生解决问题。如果由宿舍管理部门直接向各院系反馈,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管理部门主导作用的发挥;如果学生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学生宿舍,也造成宿舍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发挥受到影响。

第6篇

为了解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实际状况,明确具体问题,寻求相应对策,笔者针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设计,并发放问卷119份,基本信息包括几下两点:

(1)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性别为男性的大学生53人,女性的大学生为66人;

(2)各年龄段中以大二(45.38%)、大三(31.09%)为主,以大一(7.56%)、大四(15.97%)为辅。根据问卷反映的问题可从两方面具体研究:影响因素、利弊分析。

(一)寝室文化建设影响因素

宿舍氛围不和谐,室友关系难处理。据数据统计,在119位受调者中63.03%的人认为寝室不合理的作息习惯(如睡懒觉)是寝室文化建设中最大的阻碍因素,而多数人同样认为卫生纪律不过关、沉溺上网、使用违章电器仍会影响寝室良好文化氛围的建设(见图2:大学生宿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而相对学习氛围,调查结果显示,43.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寝室的学习氛围较一般,花费于看书学习上的时间较少,55.46%的大学生表示平日较多的时间用于上网。公寓集体活动的开展对寝室关系的建立有重大意义,但调查中发现50.42%的受调者表示只有部分寝室成员对公寓、班级等集体活动表现的积极,而不积极或没兴趣仍占据大部分人数。而此不利条件进而成为促进室友关系的障碍,62.18%的受调者认为室友关系较为融洽,但依旧存在小部分大学生认为室友关系不太融洽。寝室生活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聊天消遣、看书娱乐成为寝室轻松娱乐的方式,但调查数据显示,77.31%的受调者在上网中度过,58.82%的受调者在聊天或串门中度过,而寝室聊天中校园八卦占大部分内容,学习时事等较之较少。要放松方式

(二)寝室文化建设利弊分析

建设目标明晰,处理问题方式积极。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能够积极调整心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50.42%的受调者认为因做某事影响室友的休息时会立即停止。面对矛盾时,绝大多数受调者会选择相互沟通或借助机会道歉并和好。数据显示,受调者认为寝室文化建设对增进感情、拓展知识面、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气质、提高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普遍认为寝室文化建设有助于寝室成员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理念的形成,帮助个人满足自尊心、调节情绪、增进身心健康,更具有对个人模式标准化的作用(见图6:大学生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成材的作用调查)。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体特征的影响

作为群体文化一部分的宿舍文化,其创建的文化形态为师生共享,而高校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及思想理念转变的重要过渡期,其所处的环境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而宿舍是多数高校生生活及接触最多的地方。宿舍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主观因素的发展成为文化创建的决定性因素。性别不同导致文化建设过程中个体表现的不同。相较于男生寝室,女生寝室明显比男生寝室爱学习,但一般男生寝室的和谐程度常常高于女生寝室;大一学生寝室成员因为刚认识,寝室成员之间会尽量克制自己,避免矛盾;大四阶段,就业和准备毕业论文是寝室成员最重要的事情,在寝室的时间变得很少,经常不能全部成员聚在一起,个体因此变得更珍惜最后一年的相聚时间,矛盾反而减少。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宿舍分配、基本设施配置、维修等都与宿舍管理工作直接或间接挂钩。一般来说,寝室管理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寝室的物质文化,如寝室管理规定,如每个寝室的水电费,还直接影响寝室的生活习惯及文化氛围,如作息时间等、每天卫生大检查。宿舍文化则是高校管理制度的细化与拓展,高校宿舍规范管理依托高校文化创建的管理制度,而高校文化创建制度则以宿舍文化为切入点,深层次地挖掘高校管理特色,创建优良校风学风,其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多方决策的重要体现。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大学生党员无论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应该起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可以影响和引领广大同学共同进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程度对全体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前大学生党员现状是虽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党员是积极上进的,但确也存在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他们虽然组织形式上入党了,但思想上并未真正入党,各方面还没能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中不能很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有一些学生党员存在着“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现象,在学生中造成不好影响,极大影响学生党员整体形象和在广大师生心目中地位,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更无从谈起。所以,怎样才能使大学生党员真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需要我们通过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深入探索,反复研究,找到更好更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党建工作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分析那些不能很好发挥大学生党员应该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因,主要两大方面:一是没有把好入口关,把一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吸纳到了党的队伍里。二是学生入党后,后续的培养考核没及时跟上,使一些学生党员出现“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现象。所以,我着力在这两方面探索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再加之不断研读相关书籍论文等,下面把心得体会与同行分享。

一、严把入口关 打好先锋模范作用的基础

发展学生党员,需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在发展大学生党员过程中必须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认真抓好党校团校培训工作,决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

对于入党动机不够纯正的:诸如把入党作为为找工作增加筹码而已,或为考公务员创造条件等带着这些功利性倾向的不适合吸纳到队伍中来。当然,要想真正把好入口关,还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标准。有的高校在发展大学生党员时,完全依赖于学习成绩,学生的主要任务确实应该是学习,但绝不能一好遮百丑,尤其在入党问题上,绝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必须从思想道德水平、工作、生活、入党动机是否端正、目的是否明确等各方面全面了解考核。另外,必须不断完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制度,这些都是入口关的重要保障。

二、注重学生党员发展后的再教育

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一般更重视学生入党前培养教育工作,而相对来说对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工作往往重视不够,学生党员中存在这样那样问题应该说与此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应该作为高校学生党建的常规工作,这是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保障。我们主要从下面几方面加强这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考核评价体系

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效果如何,其中大学生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尤为关键。首先,在考核内容上要有量化考核指标。明确大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科研实践、各种活动、常规管理等各方面的具体标准。

(二)实施“结对子”工程,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所谓“结对子”工程,即:每名高年级大学生党员带一名低年级学生,以此培养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迅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度,尽快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及自我服务。

(三)落实大学生党员工作责任区,搭建服务平台

为使大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可以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划分出大学生党员工作责任区,为大学生党员服务同学们搭建平台。可以班级为单位划分,规定其职责范畴。要求大学生党员要深入了解所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积极配合班委工作,参与并指导班级各项活动,与班委共同努力创建良好班风、学风;所负责班级的各项指标如全班学生成绩优良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宿舍卫生检查结果、早操出勤率、上课迟到人数、旷课人数等都可以量化到负责该班的大学生党员考评指标里。

(四)以学生宿舍为阵地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适应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和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需要,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维护校园治安秩序。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活动。当前,高校的治安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案件分析上看:一些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踏入社会较晚,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而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法制知识匮乏造成的。有些给学生带来财产损失,有些甚至危及大学生的生命。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加强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进行安全管理 

高校主要依托保卫部门和保安来进行安全管理,排查外来人员的登记和管理,防止和处理校园各类治安事件的发生;通过宿管员加强学生宿舍门卫监管,防止闲杂人等进入学生寝室。为保护高校各类重要设施及人员安全,保卫部门在采取人员监管的同时,也配置了摄像头等装置,这对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事故的侦破很有帮助。 

(二)借助活动日和典型事例,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目前,高校主要借助“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创建平安校园。高校将“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等作为一种教育契机,这种教育内容及形式在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具有针对性强、内容贴切等特点。目前,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各类安全事故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由于大学生自身警惕性不高而发生的安全事件依然较多,如大学生参与传销事件、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诈骗行为等等。高校有关部门将这些安全事件作为反面典型教材在广大学生中进行宣传,对大学生进行警示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二、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体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日益重视,但是在体制上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一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即使进行安全教育,也只是借助活动日和典型事例,致使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没有主渠道;二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大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计划,因此,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整,方法不力 

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变化,安全问题及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迫切要求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在安全教育中,大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的群体,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如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应该向大安全的层面上拓展。 

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化进程 

大学生安全教育要改变以往到发生安全事故或者隐患时再去强调重视,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做到经常进行、经常落实,努力推进常规化进程。具体讲,第一,坚持开展“安全教育月”、“消防教育日”、“安全知识讲座”等,加强节假日期间和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等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变校园安全为社会大安全。第二,积极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和传统的课堂不同,在安全教育课上,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逃离火灾现场,有哪些消防用品;学生们可以自制一些消防用品,如灭火器、消防队员制服、灭火用的长长的水管等。利用这些道具和学生可以开展角色游戏。游戏中有的学生练习怎样使用一些灭火器材,而另一些孩子则表演逃离火灾现场的人,练习一些逃生的动作或自救技能,如假装滚灭身上的火苗,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等。还可以举行以安全话题为中心的主题晚会,学生自行设计丰富多彩的节目,准备节目素材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 

(二)加强舆论引导,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大学生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大安全观的形成,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安全态度和行为,创造并维持一个良好的安全舆论气氛。大学生一般对安全知识了解的层次较低,对实际的安全技能知识了解得太少,大学生获取的安全知识信息主要是来自图片、影视、安全教育活动等途径,其内容除了交通、火灾、环保等内容外,其他多数大学生并不能感知安全事故正走向学校,因此,高等学校要大力推进大学生安全“忧患”应急意识教育,形成由院系治保部和班级治保委员之间良好的沟通模式,培养好学生干部,不失时机地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有意识地引导舆论的方向,优化育人环境,逐渐形成大学安全文化。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绿色通道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那些心理有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更要多加关心。除了必要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辅导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任教的教师,以及同学,都要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多加关心和帮助,在其周围形成互助、关爱的氛围,让其在教师与同学的关心中获得温暖,感受到生命的感动,帮助他们及早从阴影中走出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在网上建立“心灵家园”区,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安心倾诉的社区,心理老师再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 

(四)加强安全防范基础知识的灌输 

要使大学生们真正懂得和实践大学校园的“三防”。“三防”即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为了真正做到“三防”,必须做到“三懂”和“三会”。“三懂”就是懂得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的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的措施,懂得灭火、处理盗窃和自然灾害的方法。“三会”就是会报警、会逃生、会处理初起火灾、盗窃和面对自然灾害。通过成立“大学生安全俱乐部”的方式,让这个学生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安全知识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常识。如交通安全、教室安全、实验室的安全、饮食卫生的安全、外出活动的安全、上网的安全等等,都要有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同时,将安全事件作为案例,深入进行剖析和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同学宣传,让同学们学习和深入领会。只有这样,校园安全防范才落到实处。 

(五)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安全教育和自我安全管理 

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治保部的学生干部开展必要的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巡逻检查活动和宿舍安全管理活动。通过校园巡逻检查和宿舍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如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设立学生宿舍安全文明监督岗,制定学生治保委员月汇报制度等,这些都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全体学生可以每月参与校园安全检查活动。首先是个人自查,就是检查自己的物品的使用和保管,特别是现金和手机等贵重物品的保管使用情况,有哪些疏漏需要改正等。个人自查别注意人身安全的检查,自己是否遵守了学院各个项制度,是否遵守了法纪法规,比如,自己是否外出深夜归来,是否有违反规定在校园喝酒行为,自己是否参与了打架斗殴,宿舍内是否违反规定收藏有管制刀具和酒瓶等等。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和榜样模范的影响带动,真正使大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讲安全,讲文明,守纪律,懂法律,使大学生们真正成为校园治安和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安全预案的演练,如消防演练、紧急疏散演练、食物中毒演练等,更是实施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开展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对增强校园稳定有着长远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向孟德.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措施和建议[eb/ol]./gaodeng/091126/14512179.html. 

2、张振东,陈永亮,黄迎乒.河南省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养成教育模式方法特点启示

一、围绕“三个一”抓教育——引领养成

(一)围绕一个核心,狠抓学生常规教育

师范院校以培养大学生道德养成为核心,体现教育的本位价值,落实一系列常规教育措施:一是坚持二十多年的一周一会的主题教育传统不动摇;二是坚持多年的升国旗教育不动摇;三是坚持专业思想教育不动摇;四是坚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党校团校的教育阵地作用,引领学生的政治追求和道德养成;五是坚持通过建立诚信档案、诚信考场,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六是坚持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政治信念。

(二)围绕一个重点,狠抓新生系列教育

学校以角色转换为重点,落实新生系列教育:将新生教育“课程化”,开设入学教育系列讲座,强化新生爱校、爱系、爱专业的思想;将新生教育“活动化”,开展一系列新生活动,增强新生自律意识、培养新生良好的体育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将新生军训“目标化”,通过军训提升学生早操质量、规范宿舍内务整理、提高学生校规校纪意识,实现养成教育的目标。

(三)围绕一个中心,狠抓毕业生系列教育

学校以艰苦奋斗教育为中心,开展毕业生教育系列教育:开展毕业生文明教育,引导毕业生遵章守纪,文明离校;开展就业观教育,请优秀校友回校作报告,引导毕业树立献身“三区”基础教育的就业取向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开展毕业生演讲赛、毕业生师范技能大赛等活动,展示毕业生养成教育的成果,激发低年级同学积极进取;开展“我为母校留纪念”活动,通过毕业生为母校“植一棵树”、“提一个建议”、“做一件好事”等活动,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恩意识。

二、围绕“一个重点”抓管理——规范养成

(一)健全机制,保障养成

一是建立了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为主导、系(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为主体、学校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养成教育管理机制,把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贯穿于教学、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二是明确职责,广泛参与。确保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各项措施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三是抓好队伍,夯实基础。学校一方面抓好政工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把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落实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另一方面,学校建立了由校学生会牵头、各系院学生会参与的学生自律委员会,为养成教育的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制度约束,强化养成

学校完善养成教育的制度体系,强化养成教育:《学生文明行为基本准则》《学生日常管理‘五要十不’规范》等制度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学生早晚自习的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制度整治学生违纪行为,促进学生遵章守纪习惯的养成。这些制度渗透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使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具体化、制度化。

(三)自我管理,促进养成

大学生是养成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观念上,该校强调自我发展的养成教育,在教育行为上,学校坚持对学生“三自”能力的培养:一是自律自控,自我管理。二是自省自觉,自我教育。三是自理自持,自我服务。教室、公区、实验室都由学生自己扫除;学生寝室每天由自己整理;学生参加食堂义务帮厨;每年安排一周的劳动课,让学生参与各种公益劳动等,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关心集体、献身校园建设的良好思想。

(四)常规管理,规范养成

一是坚持多年来“十坚持、十纠正”和“五要十不”等常规管理手段;二是坚持抓好开学“五个一”工作,即:第一次班会、第一堂课、第一次早操、第一次清洁扫除、第一次升国旗等,从开学第一天抓起,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三是坚持发挥《学生德智体综合评估办法》《系级学生工作评估办法》的杠杆作用,规范养成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四是坚持严格的养成教育通报制度,学校每天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和好人好事进行通报,对学生的推优评优,实行违纪行为一票否决。

三、围绕“一个中心”抓活动——拓展养成(一)科技文化艺术活动

师范院校充分发挥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的育人功能,围绕养成教育的目标,学校每年开展“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引导学生养成崇尚科学的习惯;开展“校园之春”科技文化艺术节,通过写作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养成;通过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美术作品展、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养成;开展师范技能大赛,通过课件制作、“三字一话”、说课等比赛,锻炼学生师范技能,培养学生师范素养。

(二)学生宿舍文化活动

学校一直将养成教育寓于学生宿舍文化活动中,如:开展宿舍内务技能大赛,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展雅室设计比赛,引导学生创造生活之美;开展宿舍壁报、手抄报比赛,将师范技能训练融人生活环境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文明寝室评选活动,增强了寝室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三)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第二,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开展社会考察活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中领悟崇高,在社会交往中感受真诚,在帮助别人中体验快乐,在社会参与中弘扬正气,促使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养成服务社会的好习惯。

(四)其他养成教育活动

学校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家教服务、营销服务、项目调查服务等活动,激励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务实的生活态度、敬业的工作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学校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每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加以宣传月”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养成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树立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

四、养成教育的特色与启示

第一,人才培养始终根植于“三区”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始终着眼于“三区”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教育的针对性。第二,养成教育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并注入时代新的内涵,具有强烈的历史延续性和时代创新性。第三,养成教育强调学生道德行为和专业素养的养成,与该校的师范性一脉相承。培养的毕业生身上体现了尚德敬业的品质、严谨朴实的作风、热爱乡土的情怀和扎实过硬的基本功,能较好地适应“三区”基础教育,凸显了该校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

该校多年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对师范院校加强养成教育的启示:

第一,养成教育必须坚持立大志,做小事。“立大志”,就是要有办好师范院校的雄心,有培养优秀人才的信心;“做小事”,就是要立足校情、区情,不好高骛远,不贪大求快,脚踏实地地从小事抓起,从学生的道德规范、学习规范、生活规范和劳动规范等细节做起,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养成教育必须坚持直面“三区”基础教育对师范人才的要求。服务基础教育事业是许多师范院校养成教育的现实根基,亦是师范院校养成教育的价值取向,更是教育“三个面向”的根本要求。

第10篇

关键词:宪法大学生权利保障救济途径

近几年以来?大学生状告母校的事件时有发生?归纳起来主要涉及到高校的学籍管理、日常管理、学历学位的授予等三个方面。高等学校对学生的行政处分是否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对于部分学生拒绝授予学历或学位的决定是否合法及日常管理过程中是否侵害了学生的利益等都曾经作为重要案例在法庭上受审。

一、大学生权利受到侵害的实例及其权利保护的宪法依据

实例一:2002年10月初?重庆某大学女生李某由于与其大学生男友张某在外出旅游途中同居?导致其怀孕。事发后该大学依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该校《违纪学生处罚条例》中关于道德败坏、品行恶劣、发生不正当者?给予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的规定?给予两名当事学生勒令退学的处分。两名学生认为学校的处分没有法律依据?故而一纸诉状将该高校告上法庭?要求学校撤销这一行政处分?恢复名誉、赔偿精神损失费。2003年1月底?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做出一审行政裁定以此事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为由?驳回了当事人的。

此案例直接涉及到高校大学生是否享有性自由和怀孕的权利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说的公民指的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十八周岁、不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的中国人。高等院校中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年满十八周岁?除外籍学员之外?也都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所以他们应当享有宪法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普通公民年满十八周岁之后?即享有自由恋爱、性生活和怀孕的自由?高等学校的大学生也应当享有这些权利。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道德败坏、品行恶劣和不正当的界定的问题。什么叫“不正当性关系”?按过去的理解?在校学生只要发生性关系就是不正当的?但也有人认为“男生漂娟、女生”才算是不正当性关系。

实例二:某高校在日常的宿舍管理之中?值班员经常到各个宿舍检查卫生和违规电器的使用情况。但是不管宿舍内是否有人在?她们都是用钥匙直接开门?几乎从来都不敲门?笔者在硕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就曾遇到过此类尴尬问题。

这个案例涉及到公民的住宅权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有以下含义:(1)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侵人;(2)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搜查;(3)公民的住宅不得任意查封;(4)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毁坏。“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是英国普通法的一项原则?也是法治社会对公民生存权的承诺。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是社会安定的最基础的条件。公民住宅有两种?一是固定住宅?二是临时住宅。公民住进宾馆?就和宾馆形成服务契约?短期居住的宾馆客房就形成临时住宅?长期包租的客房就形成固定住宅。任何机关和个人都无权搜查。学生宿舍作为学生休息生活的场所?每学年要交相应的住宿费用?而且他们交的住宿费用一般都要高于同类房屋的同期的出租价格。所以他们的宿舍也应当视为私人的住宅。他们的住宅权也是神圣不容侵犯的。宿舍楼的值班人员作为物业管理人员未经允许就进人学生私人的宿舍?应当视为是对公民住宅权的侵犯行为。如果值班员要进人宿舍检查卫生?就应当先征得学生们的同意?否则就视为违法。

实例三: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学生田永在考过程作弊?根据该校规定?决定对田永按退学处理?并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但是田永继续在该校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校组织的活动?并如期缴纳各项费用。田永在该校学习的4年中?成绩全部合格?通过了毕业实习、设计及论文答辩?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及毕业总成绩全班第九名。但是1998年6月?北京科技大学以田永不具有学籍为由?拒绝为其颁发毕业证和派遣证?原告田永认为自己符合大学毕业生的法定条件?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拒绝给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是违法的?遂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该案例中?北京科技大学最终败诉。北科大败诉的原因是侵犯了原告田永的受教育权中的程序性权利。学校在做出退学决定后未以书面形式通知田永本人?学校在田永临近毕业时通知其所在系不能授予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办理正常的毕业派遣手续?也没有给田永向学校有关部门进行申诉、申辩?以实现救济的权利和机会?违背了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从宪法的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当自己的权利受到行使国家教育权利的高校的不法侵犯时?大学生也应当享有申诉权。

二、大学生宪法权利的保障

1.实体法的保障

也就是根据宪法制订完备的高等教育法和相应的配套法规?明确规定大学生应当享有的权力、违法的惩罚措施和救济途径。这样?在大学生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能有法可依?切实保护好大学生的合法权利。

2.程序法的保障

高校在行使教育行政管理职权中侵害学生宪法权利时?还必须有相应的程序法的保障。学生权利的保障应当成为依法治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必须有相应的法律程序来保障。而且?这个法律程序必须有实体法来明确规定?对于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应当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三、大学生宪法权利的救济途径

1.行政救济

也就是当高等学校的学生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大学生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向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的机构、学校、当地政府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反映、申辩和申诉?请求其对侵害自身权益的行为进行复查?并要求根据复查结果重新作出新的决定和处理?学校和当地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责任对学生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认真的调查。处理学生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必须有事实和法律依据?而且必须严格遵循程序法的要求。大学生在申辩或申诉时要讲清理由?说明依据。学生通过向学校和当地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情况反映、申辩和申诉等途径其权利仍然得不到保护时?还可以通过诉讼的途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依法提讼的途径保护自身和合法权益。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与时俱进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1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

目前,安全教育似乎只跟学校安全事故、教训相关联,只有当学校发生安全事件,或者社会上出现危害大学生安全事件时,大学生安全教育才能得到高校的关注,高校相关部门就会在这一特定的时期内去抓一抓,管一管,只是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表面文章,缺乏制度和理论支持,没有形成专门的安全教育制度,缺乏长效机制。

2)安全教育的内容较少,方法单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高校事业的发展及社会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变化,安全问题及影响安个稳定的因素增多,迫切要求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应该向大安全的层面上拓展。现在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方法过于单一,形式简单,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排斥和麻痹心理,因而教育效果就会低下。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现象,如:马加爵事件、重庆大学生传销事件、北大学生自杀事件、网络安全问题等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该做到拓展与创新。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形式也要多样化,既要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搬上课堂教学,也要在大学生生活中体现。

3)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用硫酸泼熊事件言犹在耳,不可否认,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是正常的,甚至是一流的,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总体水平并不高,他们的情感、自制力和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可能是滞后的。这些事件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应该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当前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思考

1)转变观念,树立大安全观

转变安全教育"无用论"的观念,树立大安全观,着力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以来,人们的安全观念停留在对生活中的生命、财产、事故安全等传统安全观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发展,我国经济、文化、信息、网络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发展急需一个安全稳定的大环境,需要我们重视非传统安全观,大学生必须树立大安全观,加强安全教育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安全威胁。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长远意义,建立安全稳定的大环境,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要在高校的教育活动中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明确安全是高校稳定的基础、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2)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安全教育的新内容

当前,威胁大学生安全因素的范围越来越广,来自于经济、金融、生态、信息、资源、疾病、犯罪、恐怖等等方面。正如近年来发生在大学生中的消费权益、知识产权与保险等权益问题被侵犯的案件屡见不鲜,成为校园中师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生应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自觉接受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素养。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内容还覆盖国家的经济、文化、环境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当代大学生将在不同的领域接受各个行业中的安全考验,必然要求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时,必须站在大安全观的角度,其教育内容的设置必须做到既要专又要广,形成一个教育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拓展和延伸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具体来讲,除了原有的重视大学生传统安全教育外,必须突出如下内容:

3)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

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基本上由政治辅导员承担,辅导员除了处理日常繁杂的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工作,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业学习和考虑未来的出路问题,这样以来,安全教育作为学生工作就显得淡薄,即使有安全教育内容也多半是停留在口头说教方面,缺乏教育实践内容。因此,高校在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不能把此项工作完全放到辅导员身上,应该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通过学校宣传、教务、学工、保卫部门的协调配合,发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防止实验室内的药品安全和防火安全。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专职队伍建设,提高安全教育队伍的政治素质,提升校园安保人员的知识水平,增加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的警惕,正确对待国内、国际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加强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

3结论

熟练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国家安全知识,文化安全教育,网络技术,防火防盗防身等技术,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要将国家安全、文化安全、生命安全等安全知识在学生宿舍中、校园网上加强宣传,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社团活动的教育中,突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进安全教育知识的"三进"即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工作。控制各种危险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12篇

摘要:大学新生的不适心理,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为了更好地研究大一新生的适应心理问题,本文就对本届的新生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适应;不适心理;大一新生

每年在全国高校迎来的新生中,总有一些学生因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出现失落、自卑、空虚、困惑、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抑郁、交往恐惧等心理障碍,极少数学生还会选择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大学新生的不适心理已经是各个高校的普遍现象,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能否顺利度过大一适应时期,对其大学学习生活及以后人生发展,都起一个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大一新生的适应心理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应对方法,消除不适心理所带来的心理冲突,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就对本届的新生进行了调查。

1.研究对象

10级大一新生

2.调查方法

2.1调查问卷法

本文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60份,回收率为86.7%。其中有效问卷245份,有效回收率为81.7%。

2.2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站和文献检索系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和论文,参考了有关书籍,完成对本文框架体系的设计

2.3交谈法

通过和各辅导员及大一新生进行聊天,了解大一新生的心理状况及各辅导员在工作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效果

3.大一新生心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3.1现实校园与脑海校园的差异

在进入大学前,总学生对大学校园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有种神圣感和神秘感。高中老师也给同学们灌输了很多关于校园的错误的意识,说校园多大,多美。同学们在电影、小说的描绘中,在高中老师言语的影响下,同学们就在自己的脑海中就构建了一个理想中的校园的概念。但同学们考入大学后,看到现实中的校园,与自己脑海中的校园差别很大,没有脑海中的那么美,那么大,也没有那么气派的图书馆,也不是高中老师说的是一个环境幽雅,充满浪漫情调的伊甸园,于是,难免会产生失落感,高涨的情绪一落千丈。

3.2.对宿舍住宿条件的不满

很多高中时候住在家里的同学,来到大学,第一次入住学生宿舍,看到学校住宿的实际条件,没有空调,没有电视,没有洗衣机等,与自己家里或自己脑海中的宿舍有差异, 难免产生不满情绪。

3.3.自由时间过多

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由于大一课程安排的比较松,业余时间比较多,从紧张的高中时候进入到这么多自由时间的大学,面对这么多的时间,很多同学显示出了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安排这么多的时间。在没有头绪的情况下,很多同学经常出入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容易感染不良的社会风气,甚至导致犯罪。

3.4.目标很不明确

很多同学,在中学阶段, 他们有很强的学习目标性, 力争考上好的大学, 所以学习尽头十足,经过了激烈的高考,进入大学后,自己以前制定的目标已经实现,不知道自己下一步怎么走,来到大学干什么,自己的短期目标是什么,自己的长期目标又是什么,都很不明确。有些学生甚至把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去,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不用心听讲或看小说、杂志、睡觉、玩手机, 课后沉迷于上网、玩游戏、打牌等,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自信心受挫, 产生厌学情绪。

3.5同学之间的关系冷漠,不信任

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问题,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及条件不同,性格各不相同,语言也有障碍,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与他人交往起来存在问题。有的同学想要和别人交往,但缺乏交往的技能和原则,从而导致交往中屡屡碰壁,人际关系紧张。部分大学生在和同学交往时表现出自卑感,由于悲观、孤僻、自我封闭等因素,在很多场合多表现为拘谨、害羞、不敢抛头露面等。同时,进入大学后,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天地,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淡,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时间长了就有了隔膜。也有些大学生上课只管上课,课间也不和同学交流,回到宿舍也不和舍友说话,把倾诉的对象放在了网上。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这些学生更加孤僻或少言寡语,易患上抑郁症,甚至出现自残、自杀倾向。

3.6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大学学习的基本特点是自主性、专业性、多元性和创新性,和高中的学习有比较大的区别。很多大学生已经适应高中的填鸭式教学,进入大学后,不了解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面对大学的教学方式,感觉老师讲的很多书本上都没有,听课抓不住重点,笔记也记不全。同时,缺少自己动手搜索查找资料的能力,仍然沿用高中的学习方式,老师讲到哪,自己就学到哪。而大学所培养的是一种自己动手思考的能力,同时,课程表也有很多实践课。很多同学和高中比起来,感觉到很不适应,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学习焦虑直至厌学。

4.不适心理相应解决方法

4.1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

大学入学教育是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转换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大一新生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入学教育开展的成功与否对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发展起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制定详细周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日程。入学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形势政策教育、学校学院的发展概况、专业的培养规划,还包括学生的管理手册及其它评优评先办法。同时,要根据专业及教育内容的需要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或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阅历的教师来作专题讲座。

4.2.启用班主任助理

从高年级同学中,按照自愿的原则选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乐于关心同学,自身修养好,综合素质高的同学来当班主任助理。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不同于老师的说教, 同龄人更能触及学生内心的实际问题,影响的效果往往好于辅导员教育。让班主任助理经常到学生宿舍、教室等场所了解同学们的生活、学习等,掌握第一手的材料,及时汇报给辅导员。让班主任助理向大一新生介绍大学的授课方式、学习方式及考试方式等等,引导他们确定一个新的目标,帮助大一新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适合大学的学习习惯。同时,让班主任助理帮助学生熟悉大学生活,鼓励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和同学们交往,尽快的融入到大学中去。

4.3. 开展学生活动

在大一进校后的这一年里,陆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会各部门每年招聘新干事 ,激励大家踊跃报名应聘,以加大大家的积极性。同时,搞一些主题活动。 4.4. 加强班集体建设,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客观的思维方式去分析社会和周围环境。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 又敢于正视自己的短处, 辩证地看待成功和挫折、顺境和逆境, 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同时, 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加强人际交流, 加深同学们的了解,提高亲和力, 增进同学间的互助互爱。如果适时地激发与引导这些情感, 使之与集体荣誉等结合起来, 就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会形成,新生的孤独感会自然而然地淡化以至消失。

4.4开展形式多样的新生心理咨询

在大一进校后,要对其进行一个心理测验工作,获取新生有关心理状态、心理倾向、心理变化的材料和信息,进行了整理、分析和归纳,分级分类建立内容丰富翔实且清晰的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要关注,如有必要可以让专业心理老师和其谈话,进行心理教育。也可以进行心理专题讲座,重点是要让大一新生充分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 并有效地利用这一手段, 使其更健康地成长。同时, 开展新生心理咨询工作, 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4.5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新生的发展、适应新环境起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助于丰富大学新生的休闲时光,促进自我角色的转变,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降低学生空虚、无聊的心理体验。因此,学校应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和学术交流,塑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同学们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认识自己,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对他们大学四年及以后走向社会都起了一个积极作用。

总之,大学辅导员就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及时观察了解大一新生的心理现象,并针对大一新生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采用最科学、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大一不适应阶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及人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红兵,朋辈辅导员在新生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1

[2]谌宝华,大学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教育[J]教育艺术,2008.1

[3]欧阳效升,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惑及对策[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07.6

[4]郭黎,如何做好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科教纵横,2008,8

[5]王瑜,大学新生不适应心理状态的分析及调整[J],金融理论与教学,1995.0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