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时间:2022-05-03 09:21: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第1篇

关键词 环境工程;教学计划;修改;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6-0063-02

Discuss on Revision of Teaching Plan for Specialt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Treat Technology//Lu Yixin

Abstrac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s a cross-disciplinary and highly practical subject. For make up some loses in this year's financial crisis which has effected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some shortcomings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technical education program, we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and hope school’s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ograms 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uld meet the actual needs and make students could adapt to the society capable as soon as possible when they do a job.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education programs;revised;discuss

Author’s address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Chengdu Electromechanical College, Chengdu 61003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也对自身居住的环境日趋重视,环保人才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为环境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但是,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技术管理能力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7年11月,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的环境监测治理技术专业开展了“环境质量月――教学计划修改”探讨活动。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估计往后2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本次讨论活动主要是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现有的教学计划,增强本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学校从2002年开始筹备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毕业300多学生,每年的就业率能达到95%以上。环境专业的教学计划一般每3年都要根据市场需求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为我国的环保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 现有教学计划

大学的学分制已经运行多年,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课程和教师,增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吸收知识。本专业毕业生最低学分是134.5学分,详见表1。

2 存在问题

2.1 学生选课盲目性学分制实行后[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并不了解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置以及课程之间相互的关系,特别是刚进校的新生,在选课的时候很茫然,不知道选什么课、选多少课,经常出现“跟风”情况,即几个学生选了哪一门课,其他学生就跟着选。笔者带过两届学生,学生在选择专业选修课程时,经常出现全班全部选了同几门课程,“选修课”成了“必选课”。

2.2 专业选修课程偏少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2]。它与工业、农业、食品、旅游等行业密切相关,涉及到地质、水文、土木、经济等专业知识。因此,要求环境专业的工作人员除了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处理好环境工作。

从表1中可以看到“专业选修课”为12学分,仅占总学分8.9%。学生选择“专业选修课”的余地并不大。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兴趣都存在着差异,专业选修课设置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差异性。

2.3 教材陈旧目前,环境专业的教材大多选用了高职高专国家级规划教材,存在着教材版本过时的问题。比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 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这3门课程的教材都是2001年版的,教材里面部分内容,现在早已经更新了。

2.4 课程内容安排存在不足上文提到环境专业的工作人员要求要有广博的各方面的知识,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选修课”中应适当增加“流体力学、水质工程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施工”等方面的课程。

在教学计划中“教学实践环节”,包括做环境试验、课堂讨论、课间练习、校内外实习等形式,共30学分,占总学分的22.3%,而讲课的学分占总学分的87.7%。环境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强的课程,只有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才能让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

3 教学计划修改建议

3.1 组织环境专业课程介绍活动新生一进校,专业教师就应组织开展环境专业课程的介绍,内容包括本专业的特色、专业主干课程、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哪些课程、课程之间的关系等,使新生一开始就对专业课程有大概了解。在选课的时候,由专业教师现场指点,在“专业选修课”选择的时候减少盲目跟从的现象。

3.2 增加选修课适当增加环境专业选修课程,充实学生的环境专业知识量,拉开学生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可适当增加外聘环境专业的教师,讲授环境专业的选修课,或者聘请专家来校开展专业讲座。

3.3 更新教材现在知识的更新是日新月异,所以教材也应更新。在教材的选择方面,应听取上本课程教师的意见,结合学生对该课程的反映,选择适当的新教材,使教师讲解的内容跟上现在的社会的发展。

3.4 提高实践学分的比重环境专业涉及了社会、经济、生态、地理、气象、土壤等众多学科[3],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仅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学会、学好专业知识。教学实践环节的学分所占份额应提高到30%~40%,可以考虑采用定岗实习的方式。如,在环境行业的工厂里以员工的身份进行跟班实习。或者利用假期,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对居住环境进行调研,包括调查污染现状,提出解决的途径,写实习报告,并可作为在校评奖的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4 结论

优化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增加专业课程的内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同一环境专业毕业的学生,所学的方向可能差别很大,有较强的自我动手、分析问题能力,能尽快适应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薛勇.学分制下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高教研究,2007(1):17

第2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原理;项目课程;重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097-03

环境工程旨在解决环境污染控制与环境净化的问题。“环境工程原理”探讨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等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以及生态修复工程中涉及的具有共性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过程的基本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脱胎于化工原理,课程内容以化工原理中的基本理论,如流体流动与传输、传热、传质理论为基础,结合环境工程中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不同类型单元操作的设备和构筑物,具有浓厚的工程特色。2003年,清华大学首次为该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环境工程原理》课程。2004年8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将《环境工程原理》列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各高职院校也根据其学校情况,陆续将环境工程原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不同学校教师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我校2010年开设《化工原理》课程,2011年改为《环境工程原理》。按照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要求,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对《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开设目的、开设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系统的探索。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学什么,教什么”

传统的《化工原理》课程主要讲动量传递、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胡洪营等人在传统《化工原理》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将《环境工程原理》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环境工程原理基础(包括: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流体流动、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分离过程原理(包括:沉降、过滤、吸收、吸附、其他分离过程)、化学与生物反应过程原理(包括:反应动力学基础、均相化学反应器、非均相化学反应器、微生物反应器、反应动力学的解析方法),全面论述了涉及的环境工程基本问题。作为一门理论性学科课程,非常具有代表性。其他高职教材也按照该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删减或增加。

我们是否应该按照本科学科体系的思路来进行高职《环境工程原理》的课程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高职《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内容的开设,应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群),在分析工作领域、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对能力知识需求、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内容,然后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和重构,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排序。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是废水处理一线技术员,约占70%左右,其他从事环保相关的岗位有:废气处理工程设计、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运行管理、土壤修复研究、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等。因此,废水处理工程单元操作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要兼顾到废气处理工程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另外,按照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培养不遗漏、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课程内容教学不重复和逻辑递进原则,对《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进行了重构,将吸收、吸附、萃取、精馏、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化学与生物反应过程等内容,放在《水污染治理技术》和(或)《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课程里学习;将泵和风机的安装与运行维护,放在《环保设备安装与维护》课程内学习;《环境工程原理》主要集中学习流体流动与输送、沉降、过滤、传热等单元操作。流体流动与输送单元操作部分增加了明渠流的设计;沉降单元操作,将沉砂池、沉淀池、降尘室、旋风分离器、旋液分离器放在一起进行综合学习;过滤单元操作,将砂滤、板框压滤、带式过滤、布袋过滤除尘进行综合学习。在前导课程和后置课程的安排上,将《高等数学》放在《环境工程原理》之前开设,《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开设放置在《水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前面,作为前导课程,以便为这三门课程的开设打下基础。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如何学,如何教”

“如何学,如何教”的问题,是要解决学生在《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角色、理论课程的教学深度、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学习情境的构建、教学方法的选取、课程考核与课程评价等问题。

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经过一学期的大学学习,学生经历了大学学习方法与中学学习方法不同的冲击后,开始接受并适应了大学的学习方法。大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是专业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把大量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在课下完成,让学生成为专业学习的主体,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高职理论课教学应坚持“必需、够用为度”原则。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把握“必需、够用为度”原则上,教育工作者和职教专家对此有很大争议。《环境工程原理》的理论课程内容教学,我们进行了灵活处理,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上做了如下安排:对流体流动中的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不作流场分析,不作能量来源推导,只告诉学生有三种能量即可。然后选取合适的断面,进行能量衡算,并结合泵站和风机房设计,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对沉降过程,应根据三种作用力,推导出自由沉降的斯托克斯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力场分析和计算能力;对过滤过程,偏重于过滤方程及实际工程应用;对传热过程,偏重于热传导和对流公式的应用,不强调推导过程。

在《环境工程原理》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时,还存在两种意见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不讲计算,因为学生计算能力太差,难以展开教学;另一种观点认为,应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就业需要,适度地增加计算,以计算内容不超过高等数学水平为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坚持了后者。学生由于数学功底不好,开始时很不适应,但随着教学的开展,进行由浅入深的计算训练,逐步引导,大部分学生最后都能完成计算和设计任务。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是关系到专业教育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结构性手段。《环境工程原理》可以采用项目课程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对《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拟设计4个大项目,25个课程模块(见表1)。学生通过完成课程模块的学习,使《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任务得以完成。

在教学组织上,可先引入真实项目,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项目设计的原理依据,通过原理分析和项目设计中参数的选取,完成对学生设计能力的训练。对管道、阀门、水泵、风机、压缩机、旋风分离器、旋液分离器、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等的学习,应将图片展示、录像播放、实地参观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完成设备和材料的认知与表述。对废水提升系统、废气输送系统,可借助校内废水处理系统(或自来水二次供压系统)、实验室换气和抽排系统完成项目教学,也可通过参观校外基地来完成。在时间安排上,首先由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理论讲解和计算。随着学生计算能力和设计能力的提高,教师只在课堂上讲解设计步骤,余下由学生在课下完成。最后,教师只是布置项目,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设计思路,在课下完成设计,由教师进行点评。

有效完成《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效完成课程目标需要解决四个问题:(1)教师工程素质的提高。完成项目课程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懂课程的理论知识,还应有相应的设计经验。如果教师不懂环境工程设计,该课程的项目教学最终还是滑向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到环境工程公司和环境工程运营管理现场实习,尽快培养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经验,以便能胜任项目课程的教学。(2)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若想有效完成《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不可少。应积累一定量的影像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应建设习题库和项目设计资源库,以便学生有更多锻炼和选择的机会;若有条件,应建立网络课程,实现课程教学的远程化和在线化,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便。(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应能展示环境工程常见的管道、阀门、水泵、风机、压缩机等,能进行现场教学,应有流量、压力测定装置,学生能测定流量和压力;若有条件,应有小型的旋风分离器、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换热器,以供学生实训;应在校外建立稳定的参观实习基地,以方便学生参观。(4)教材的编写。教材建设应根据项目课程要求,开发项目课程教材,教材应以项目为课程主体,而不是以知识体系为主体。项目课程内容的重构至关重要,同时,要注意课程表单的设计,还要图文并茂,增加趣味性。

总之,学校特色的建设在于专业,专业建设的落脚点是课程。若能够把课程建设好,则建设一个好专业就有希望,学校特色树立就有可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任重道远。项目课程开发是高职课程建设的主导方向,是一件复杂和艰辛的事情,但只要专业课教师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理清思路,踏实建设,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能力将得以提升,该专业的教育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胡洪营,张旭,黄霞,王伟.环境工程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郭军.高职《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改革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5):84-86.

[3]李青,李泉.高职高专《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0(28):604.

[4]闫生荣,杜中英,杨春和,张跃群,花海蓉,蒋云霞,孙家峰.高职院校“环境工程原理”项目课程的整体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131-132,136.

[5]张霞,焦学然.关于环境工程原理教学方法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0(2):110-111.

[6]闫生荣,杨春和,张跃群,花海蓉,蒋云霞,孙家峰.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环境工程原理》改革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2(4):85-86.

[7]何红升.环境工程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张柏钦,王文选.环境工程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9]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吕银芳.对“必需、够用”原则的理解及其实现途径[J].价值工程,2011(28):157-158.

第3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环境污染污染治理环境

Abstra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environment awareness, environment assessment and master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is the premise and basis for environmental control. Urban environmental control includes air pollution contro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solid waste pollution control and noise pollution control. Fo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ollution and harmness, differen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analyzes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n controll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Key words: urban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ollution contro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通常环境监测是运用各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值进行测定,取得反映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的各项数据的过程。其目的是运用监测数据来表示环境质量受损程度,进而来探讨污染的起因和变化趋势,结合环境治理技术从而更快速、准确地控制和解决环境的核心问题。

一、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1、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环境监测已初具规模体系基本完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到三级站环境监测站(县级站)的能力建设,无论是环境监测能力、监测管理或是物质基础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就技术方面而言,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首先,环境监测技术已发展有生物监测、物理监测、遥感、卫星监测等多种监测技术的监测体系。其次,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技术与水平也日益提高,如油份测定仪、电磁波监测仪器等。我国重点开发的仪器主要有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污染源和环境水质监测仪器与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等。此外,我国的环境监测也逐渐向自动连续性的监测系统发展,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2、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针对于各种不同的污染指标,到目前已经发明产生了相对应的治理新技术、工艺及仪器。清洁的大气环保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水净化技术等近年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大气治理,各种除尘技术,脱硫、脱氮技术等以及工业废气的净化都取得一定效果;对于污水处理和净化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对于固体废物处理,废物的减量化明显且回收率高。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从仅注意少数几种污染物的单项治理发展到用先进的设备和投术进行综合治理,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已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二、城市环境污染的监测

1、环境监测对象

城市环境污染监测主要围绕水质环境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噪音污染监测、生物指标监测。就城市监测技术手段而言主要围绕在实验室通用分析仪器、专用环境监测仪器和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等。

2、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

环境监测技术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有不同的技术方法。

在实验室通用分析仪器中,主要使用一些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吸收光谱法、ICP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

在专用环境检测时所使用的仪器主要有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污染源和环境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常用的COD测定仪在测定方法上有滴定法、库仑法、分光光度法等,这些方法均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氰化物测定仪中,国外已有可以测定不同形态氰化物的仪器。测油仪中,主要以红外法为主,其准确性、可靠性较好。

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体积小、重量轻、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国外环境常规污染物如CO、NO、COD等的便携式仪器早已成熟,便携式气相色谱(GC)作为现场分析仪器也已使用多年。这些都是应急监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对环境保护的加强,能力建设投入的加大,监测应用技术和手段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自动在线监测系统主要有空气和废气自动监测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噪声自动监测仪器、3S技术等。其简便及其长效的监测平台也必将在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中有更大的空间发展及应用。3.我国城市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环境监测技术目前尚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监测系统整体能力不强,自动在线监测仪器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无法与国外产品进行竞争。其次,监测技术配套性差,可测项目不多;太精仪器、自动监测系统大多依靠进口。第三,总体技术水平低,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最后,在监测分析技术上,一些污染物缺乏一些标准的分析方法,一些监测技术尚不规范,应进一步提高应用监测分析技术。

三、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治理、废水治理、噪音污染治理以及固体废弃物治理等。

1、城市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

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主要有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和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包括机械除尘装置、过滤除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燃烧法、冷凝法、生物法、膜分离法等。

废水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生物技术逐渐运用到污水处理上来了,且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效果。这些方法运用于废水处理的三大类别:分离处理、转化处理和稀释处理。

噪音污染治理包括吸声降噪、隔声降噪、消声降噪、减振降噪。

固体废弃物治理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和分离手段,来改变废弃物的结构和特性,已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的、主要的处理技术包括压实、粉碎、分选、脱水干燥、化学处理、生物转化处理和固化处理。

2、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中小城市的环境治理的设备的落后,环境污染处理效率、质量低;关键治理设备还得需要进口,国内没有相关的设备支持;综合治理的能力较薄弱;我国制定的污染指标比较宽松;污泥没有真正达到无害化,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新兴技术(像生物治理技术)的发展比较缓慢;对于废弃物治理的回收再利用率低。这些问题都在技术上限制了实践过程中环境治理的实施与发展。

四、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监测及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1、城市环境污染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城市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应落着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广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并加以广泛应用;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组建完善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突发污染事故预警监测系统的研究。另外,在环境污染物的分析项目上,以监测有机污染物为主;在监测分析的精度上,向痕量乃至超痕量分析的方向发展。其次,连续广泛使用自动化和现场快速分析技术,监测分析仪器趋于小型化和复合化,操作简便化。

2、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发展方向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发展方向应落着在以下几个方面: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减少烟气污染排放;加大综合治理设备的发展;加大对特殊材料的研发;对新兴技术的研究,像生物治理方面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五、结语

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测试仪器、测试系统及数据分析仪器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要大力推进环境测试技术的发展,鼓励测试仪器及系统的研发,并在制度和管理上完善我国环境测试技术的落实和基本普及。对于城市环境的治理技术,也要大力发展配套设备的研制和完善,发展新兴污染处理技术和处理方法,同时将治理放在污染之前,做好预防,防患未然。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环境问题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制约,而且也影响着我国人们的身体健康。在这样背景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已经迫在眉睫,环境监测就是对通过对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合理的监测,以监测结果来对环境的治理进行确定。在进行环境监测时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主要包括:调查背景情况、现场取样、数据采集、优化布点等。

一、环境监测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这对环境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破坏。例如,在发展过程为了解决土地,开山毁林,这使绿化面积大幅度下降,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升高等,而要想对种种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就必须要对环境进行监测。

环境监测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行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也逐渐受到了人的重视。环境监测可对环境质量进行详细的监测,依据监测数据对现阶段的环境状况进行合理分析,然后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保护上较为落后,同时发展速度也相对较慢。目前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环境污染也变得更加严重[1]。因此,对现代工业进行监测,对工业的排放物进行监测,是必要的,只有监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后才可以进行排放,这样可以对我们的生活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还可以将检监测数据及时、准确的反馈给环境部门,这对环境治理有着重大意义。

二、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地质学、生物学、化学利用土质、水质、气体等对环境中的介质进行检测。通过这些学科对环境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并通过相关的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便可得到污染物的具体成分和污染程度。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有着巨大作用。现阶段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质环境、气体环境、土质环境、噪声监测等,这些监测内容几乎覆盖了污染环境的全部因素,通过对原有数据和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后,再进行科学的分析。分析数据的人员在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因为这些学科的知识会经常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被应用,而只有在获得到准确的数据后才能在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对比后才能了解环境的污染范围及污染程度[2]。

科技的发展使环境监测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环境监测技术也在日益成熟。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化学是被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学科,其中在分析过程中经常会应用到色谱分析法、重量法等。在分析过程中使用合理的化学方法可以是样本得到更准确的分析,更精准的获取污染物的含量和污染物。生物传感器是现阶段环境监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监测技术,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观察氧化速度来分析污染物中成分,生物传感器具有准确性高、速率高、多次使用等特点,利用生物传感器可以更好的检测出环境中的有害物质[3]。

三、环境监测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在环境的治理过程中,环境监测在污染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使环境的治理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同时对环境治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对环境监测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4]。

(一)环境监测使环境治理更加具有针对性

针对环境问题进行的环境监测的种类有很多,对于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在开展监测问题上要采用合理的监测形式,通过合理的监测形式环境监测可以提高在环境治理上的针对性,这也就间接的提高了环境治理效果,将所遇到的环境问题进行合理的分解,这样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使环境问题更加容易被解决。

(二)环境监测使环境治理的区域针对性更强

环境监测主要分为两种:1.区域环境监测。2.厂区环境监测。在不同地区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物体也都各不相同,因此在环境监测中应当采取区域性对待,这样机型区别监测就可以发现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然后依据分析结果进行区域性治理,从而是环境的治理更加具有区域性,提高每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最终达到提升整体环境质量的目的。在采用区域性监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在环境监测中,监测人员要分清主次、分清重点,要对环境监测中存在的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点进行重点监测,提高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指导性[5]。

(三)环境监测使环境治理能够有序开展

一般来说,环境治理的开展需要有序进行,而环境监测正好提高环境治理进行的有序性。通常情况下,在进行环境监测前工作人员都会制定合理的监测步骤,监测的实施都会严格的依照制定的监测步骤进行。环境监测步骤的有序进行为了环境治理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从而确保了环境质量的有序进行。

在现代的环境监测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是人为污染,人为污染主要指的是生活污水的排放、工业、农业等操作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受现在市场经济影响,现代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重的注重经济利益,从而忽视了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这也是一个意识问题,也很少有企业针对环境效益建立相应的治理机制。例如,目前我国很少有污水处理厂自身具有日检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污水处理厂对污水的处理。农业生产中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盲目的使用化肥,任意排放家禽养殖产生的污水等都是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而在治理过程中由于对水污染的情况了解不清,也很难有序开展治理,而通过系统检测则可以让检测人员清楚的掌握水质的污染情况和污染源,环境治理部门依据监测数据制定合理的治理方式,指派专门的环境治理人员依据制定的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对受污染的环境展开治理,使环境治理变得更加有序,提高了环境治理效果。

结束语:

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我国的环境问题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制约,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不论是为了可持续发展,还是为了人们可以更健康的生活,都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科学的治理。环境监测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有着促进作用。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环境治理同发达国家相比却较为落后,因此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环境治理问题的研究,而要想做好环境治理就必须要做好环境监测,因此我国需要对环境监测问题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贾卫,李蕊,陈春飞,王凯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分析[J].广州化工,2011,10(23):179-180.

[2]王秀娟.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的促进意义问题研究 [J]. 绿色科技,2012,10(10):23-25.

[3]赵精明.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工作的促进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11)113-115.

第5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雾霾;建设

0引言

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引起了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境监测是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并且跟踪其发展变化的一种现代技术手段。调查环境质量,为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提供基础依据和保障,一言以蔽之,环境监测就是环境治理的前提和基础。

1当前我国雾霾天气的现状

2015年初著名记者柴静自费拍摄了一个长达100多分钟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掀起了公众对雾霾的关注度,同时也唤醒了公众关注环境污染问题的意识。2015年底大多数地区都被雾霾狂潮所席卷,能见度一降再降,引起了公众的哗然。对于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中,恐怕雾霾问题是当前最迫切的问题,也是当前社会最重视的问题。雾霾,雾与霾,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由于这两个物质在形态中十分相似,就用雾霾加以统称。2013年,很多人都知道雾,但是却不知道霾是什么,但是近年来却总在嘴边,甚至在空气中徘徊。从最初的鲜有人知再到如今的人尽皆知,这中间的过程,却只有短短的几年的时间。从2013年开始,雾霾从我国的中东部开始出现后,就再也没有消失过,雾霾带给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威胁。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多,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甚至雾霾对人的寿命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雾霾天气的出现和人类的重视,我国开始建设实时报道的环境监测,对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在每天的天气播报中,也增加了空气质量等级,国家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空气的监测。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是对环境进行治理的前提,同时也是空气治理成效的显示。PM2.5是造成空气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所以我国已经开始着手重点治理PM2.5,虽然时间较短,但也呈现出一定的效果。在治理PM2.5的道路上,仍然是“道阻且长”。

2加强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空气质量问题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且空气质量状况越演愈烈,社会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空气质量问题。但是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的社会化和能力建设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信息的了解,这还是源于人们对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也是由于其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存在不足之处,多次的检测不准确就直接影响到其可信任性,同时环境监测的结果也是环境治理的前提,如果环境监测不能够保证其准确性时,那么对环境的治理也造成一定的偏差,对环境治理工作带来困难。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政府也在努力朝着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铺开的监测站标准建设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不仅仅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同时也是对环境治理工作的支持,因此未来我国将会大力加强环境监测社会化和能力建设,为社会大众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好的服务。

3加强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的措施

3.1建立市场化的环境监测体系

当前我国的环境检测体系是从中央到地方或有关部门的检测系统,这种检测系统不利于环境监测的社会化,政府可以积极建立一种市场化体系的环境监测,多鼓励我国社会中建立第三方环境监测公司,并且鼓励行业之中进行竞争,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越的服务。从多个方面扩大环境监测的范围,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准确的环境质量报告,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监测的满意程度。在建立市场化的环境监测体系的基础之上,国家还应该建立一些环境监测体制,在制度上规范环境监测,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并且明文规定环境监测结果的透明度,并且对从事环境监测的企业和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可以对环境监测的企业进行资质认证,提高社会大众对其的信任程度,同时也是为规范企业的检测资格,是一种为社会大众负责,为环境质量负责的表现。

3.2提高环境监测结果的透明与社会化

环境污染并不是由某个人、某个企业、某个国家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现状是由每一个自然人的活动造成的,所以对于环境的保护,应该人人有责,增强环境监测结果的透明度和社会化不仅仅是满足社会公众的求知欲,更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提高了环境监测结果的透明度,能让公众了解当前的环境质量状况,了解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公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检测结果的透明与社会化不仅仅是社会公众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是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

3.3加强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

加强环境监测的能力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以从扩大检测范围着手,不仅对空气、噪音的检测,可以把检测范围扩大到土壤、水质、生物等多方面,这些人们没有注意到的领域,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国应该加大对这些领域污染物的检测,都有可能存在影响当前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再者就是提高检测技术能力,从检测人员到检测器材,都应该加以改善,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个人素质,定期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个人技术水平。国家可以加大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更换先进的环境监测器材,并且可以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中更为先进的检测技术,增强我国的环境检测能力,提高环境监测的应急应变能力。

4结语

第6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数据支撑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0080-02

1 引言

人们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却忽略了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其环境的破坏能力远远超出了环境的自愈能力,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不仅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焦点问题,更是全球范围内共同关心的话题。而雾霾天气、水环境污染、酸雨、全球变暖等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保护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环境监测是分析环境污染情况最直接的手段,通过开展调查,合理布点采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分析,然后根据所得实验数据总结环境的相关信息。在备受关注的环境保护环境下,通过环境监测获得环境的综合信息,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生态自然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 环境监测的内容及目的

环境监测是间断或连续的测定环境中的有危害物质的含量,分析其含量的变化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以此来确定环境的质量水平[1]。环境监测工作是科学发展观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客观要求,为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前期监测准备。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背景调查、现场采样、优化布点以及数据收集。通过分析数据了解污染物分布情况、污染物含量以及污染物的扩散方式,进一步优化布点,实时监测。

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环境监测分为三种:①监视性监测。监视性监测主要是监测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通常情况下,这种监测是通过长期、定点的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有时也采取在线设备仪器与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譬如在污染物监测采样布点处安装在线设备仪,通过在线设备可以实时监控化学需氧量、氨氮与总磷的排放量。通过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结合在线设备监测数据,得出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与以往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到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趋势,进一步了解污染治理的效果从而优化治理方案。②特定目的的监测。这种监测主要用于污染严重或者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譬如,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时,需要立即采取环境监测,了解污染事故中的污染因子。这时便需要迅速采集样品开展分析研究,确定污染物的浓度、扩散方式、扩散速度以及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时了解污染情况,为确定救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③研究性监测主要是用于科研工作,研究对象比较具体,主要关注监测数据、结果等。研究性监测都需要标准化,具有统一性。

3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

3.1 环境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前期准备

环境治理方案是根据环境质量状况制定的,环境质量状况比较好的区域治理的力度就相对小一些。而对于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环境污染程度严重,需加大治理力度。环境质量的实际状况需要真实有效的数据来反映。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也是环境污染预测的基础,为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完整性、代表性和可比性”直接影响环境的评价工作,进而影响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所以严格落实环境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势在必行。因此,环境监测过程中背景调查、采样布点、样品采集、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确保采集样本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可靠性,使得环境治理工程每个环节细致到位。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仅是对某个污染物进行短时间的分析,必须是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物质含量的综合数据,即需要对各种污染源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长时间的分析,所得的数据才能对环境质量做出正确地评价。通过对所有区域的水质、大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情况开展系统的监测,收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实时反映所有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以及不同区域之间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不同区域污染物的类型、污染物的浓度、各污染物在不同区域的污染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而明确这些排放物是否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是否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根据环境综合评价制定处理措施,从而为环境治理工作指明方向。譬如,通过对日常饮用水源的

常规监测,能够及时掌握饮用水源的水环境质量,如出现异常情况,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就可以查找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从而从源头和根本进行治理,显著提高了环境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治理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2 环境监测使环境治理更有针对性

环境污染涉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土质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等。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不同,选择污染物危害大、出现最频繁的污染物为重点监测对象,分清主次,对重点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处理。不同地区环境污染的因素是不一样的,根据区域特点进行有差别的监测,根据区域污染物的类别制定针对性强的治理方案。譬如,对于一些机械生产集中地区,重金属对环境空气、水以及土壤会造成污染,需要针对区域工业特点制定环境监测方案。通过环境监测分析了解所测地区的环境质量,有利于制定科学、对性强的环境治理方案。环境监测工作让环境保护工作目标更明确,有利于环境保护人员在环境治理工作中可以抓住环境治理的实质问题,从而更有效的开展环境治理工作。

3.3 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互相促进

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使环境监测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环境污染的多样性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不断改进,对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由容量滴定分析、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展到原子荧光、ICP、ICP-MS、气相、气质、液相、液质等大型仪器监测以及水自动监测、大气自动监测等真实的反映出环境监测工作在不断的进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促进突发事故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应急系统的完善,自动化与便携式检验设备应运而生。环境监测检验治理方案的有效性、合理性,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治理方案。环境监测和治理互相依存、相互配合并相互促进[2],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4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及时反馈

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工作的一面镜子,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及时有效察觉和反馈环境问题。通过分析监测数据,能及时了解污染物浓度是否得到控制或者降低、污染物是否继续扩散,真实反映出环境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对我国未来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基础,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通过对环境污染的动态监测分析环境污染原因和类型,制定出完善的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这样才能促进环境治理工作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第7篇

    1.1监测结果全面性不足

    由于“只求发展,不重环境”错误观念的影响,虽然我国城市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但城市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水平较低,无法获得良好的监测效果,因而也不能对城市的环境情况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这样一来,对于城市环境治理方面的参考性也被大幅度降低了。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同国际水平仍相距甚远,环境质量及污染情况的监测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其完整性,技术、人员、基金以及设备方面还未达到有关要求,因而导致企业排污状况不够清晰,也很难制定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1.2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治理水平相对较低

    对于污染物而言,由于其种类极多,因此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进行治理,但是,我国目前的监测及治理技术还未达到此要求,污染物处理措施十分单一,另类污染物甚至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1.3缺乏一套有效的环境治理应急体系

    由于环境监测及治理过程常会有突发状况出现,但是我国有关环境突况应急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再加上环境监测及治理成本较高,由于资金问题及设备缺乏均很难使得一系列应急措施得到有效的发挥。

    1.4政策及体系有欠完善

    1.4.1产业化规范及政策有待完善。一方面,地方产业化政策有待明确,不少省市还未下达有关文件来对城市污染物处理的产业化及其市场化进行规定,因而实施过程中十分盲从和混乱。另一方面,行业内缺乏特许经营规范性条例以及标准化合同文本,因而导致特许经营协议实施时各方责权十分混乱,相互推诿、争权以及扯皮现象屡屡发生,这均导致政府、公众风险以及交易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1.4.2激励机制没有很好的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也不够明确。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推动产业化的发展,还为政府污水处理行业提供了政策性的补贴。但我国所制定政策中还未涉及到污染物处理行业转制之后所得税优惠等相关问题,因而为城市污染物处理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税负压力。

    1.4.3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有关城市污染物处理产业化方面的文件多数为指导性意见,缺乏法律效力,未从法律意义上对产业化及市场化方向进行明确规定。产业化配套政策均未在法律法规中得以明确规范和保障。

    2加强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对策分析

    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治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必须从主要问题入手,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结合我国环境的实际状况,对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进行不断改进。

    2.1明确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治理有关标准

    环境相关监测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借助于环境监测这一预警工作来对城市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将环境问题扼杀在萌芽中。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应对环保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对环保成果显着的国家进行借鉴,对其相关城市监测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和参考,同时,还应不断完善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相关设备,对有待完善的技术参照标准进行进一步改进。

    2.2确保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2.2.1设置科学合理的监测因子。以污染物浓度为依据对污染物进行评鉴,将危害较大且较易产生的污染物作为城市的重点监测对象。此外,还应对我国环境监测的特征性指标进行确定。

    2.2.2改变传统的监测形式。我国城市监测形式多为固定化监测,灵活性及连续性较为欠缺,因而导致监测数据异常时很难及时发现,进而造成环境问题的处理及应对措施较为滞后。应当进行灵活、连续监测形式的制定,以确保监测人员能够及时获得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2.3注重污染物生物学及毒理学原理的监测,研究污染物生物学及其毒理学原理有助于监测人员对有害污染物客观特征进行及时掌握,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此类物质对环境的危害。

    2.2.4确保监测及有关数据评价的有效性。有关监测人员应对相关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筛选,对可信数据进行研究,以确保数据获取背景的相关性及其稳定性,以可信数据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见性措施,推动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3对生态规律及经济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城市、环境、经济与社会共同构成了一个复合型生态体系,其发展过程必然会按照一定的生态规律及经济发展规律来进行发展,因此,对此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及时安排人类行为,减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8篇

关键词:雾霾天气;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重要性;措施

雾霾是近几年开始出现并逐渐加重的,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产物,环境的污染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人们开始意识到并重视这一问题。环境检测就是检测会影响到人类以及环境的物质,对它们的含量以及排放量进行检测,并且使用现代化的技术,对这些物质的含量和排放量进行跟踪,随时掌握它们的发展和变化,这个手段是治理环境的基础和前提。

一、当前我国雾霾天气的现状

2015年初一个名为《弯顶之下》的纪录片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让人们开始注重雾霾这一问题,观看纪录片后让人们深受震撼,让人们树立了关注环境污染的意识,随着雾霾问题的越来越重,能见度不但的在降低,使之成为我国环境问题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雾和霾虽然不是同一种物质,但却有着很相似的形态,因此被统一的成为雾霾,雾霾是在2013年出现的新鲜的词,在此之前,人们只知道雾,然而其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让人们从不知道到常在嘴边念叨,足以证明其发展之快,雾霾最初是从我国的中东部出现的,之后就一直存在着,并且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其中感染呼吸道疾病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影响,甚至还会对人类的寿命产生影响。面对这一背景,国家开始为雾霾问题建立了实时报道的环境监测,通过这一技术手段,随时监测空气的质量,在天气预报中也加入了对空气质量等级的播放,全国上下都在重视和关注着雾霾问题。环境监测是实施环境治理的前提条件,也显示了对空气治理的效果。空气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PM2.5,因此国家开始重视治理,虽然历程还有些短,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这一问题的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且需要克服各种问题。

二、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人们对环境监测的数据缺乏信任,这是因为环境监测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环境进行监测的范围还很小,需要监测的项目还有很多都没有监测,监测的项目少,相册内容简单、不够详细,环境监测的数据长期处于模糊状态,对于空气质量的检测不能保证实时监测,这些不足都让能够提供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的依据不足[1]。严重表现出我国的环境监测社会化不足,从中能够看出国家行政环境监测机构存在建设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加强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的建设,为环境治理提供有效、准确的数据。北京以及上海等一些大型城市也有已经认可一些环境监测企业的监测能力,这是环境监测中社会化的体现,能够促进环境监测企业的发展。

三、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空气质量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人们对于这一问题也极度关注,我国的环境监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社会化和能为建设还不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无法了解环境质量信息,这是因为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上有一些问题存在,导致人们对环境监测缺乏信任甚至是不信任,比如但环境监测出现多次数的检测数据不准确,人们就会对其产生怀疑,而且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前提,因此其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影响了环境治理,因此不精确的数据为环境治理造成了困难。

不断严重的环境问题,让我国对于环境监测也越来越重视,对其的社会化与能力的建设也在加强,比如国家不断的建设的各地铺开的监测站标准, 这就是加强环境监测建设的最好证明,体现了对环境治理工作的支持 ,也是对社会负责任[2]。加强环境监测社会化和能力的建设是需要一直不断进行的,为社会和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加强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市场化的环境监测体系

目前我国的环境检测体系对于其社会化发展方向是不利的,因为其检测是从中央到地方或有关部门的,监测范围不够,因此政府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建立一个市场化体系的环境监测,让第三方的环境监测公司多发展,且支持其行业内有序竞争,不断的、全面的扩大环境监测的范围,保证环境监测的数据能够准确、有效,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和更好的服务,以此来加强人们对环境监测数据报告的信任度以及满意度。

除了市场化的环境监测体系,国家应该在此基础上另建一些环境监测体制,为环境监测提供制度保障,约束其行为且督促其工作,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能够得到提高,制度中还需要明确规定对于监测结果的规定,要求其结果必须要透明化,对于那些从事环境监测的企业和公司为他们提供统一监管的标准,对于企业也要进行资质认证,通过规范企业的检测资格,以此来让社会大众能够信任企业,体现了对社会大众和环境负责[3]。

(二)提高环境监测结果的透明与社会化

环境污染并不是局限的认为是某个单位造成的,每一个自然人的活动都会对环境污染造成影响,因此保护环境应该是每个人的责任。对于监测结果应该加强其透明度以及社会化,让社会大众能够及时的知道监测结果,从而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能够自觉地保护环境。除了满足社会大众的求知欲,也是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三)加强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

加强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应该是多方面的,扩大检测范围是基础,除了空气质量、噪音检测以外,还可以对土壤以及水质等进行检测,扩大检测范围,对于这些以前没有检测的方面进行检测,能够全方面的对环境问题有个了解,通过对其中污染物的检测,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解决隐患。其次应该提高检测技术的能力,不断加强对检测人员和器材的建设,提高人员的检测技术和综合素质,为人员提供培训,让他们能够满足社会对这一岗位的需求,国家对于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也要加大。确保检测的机器是最先进的,在具体检测过程中,也可以参照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不断的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能力,对于检测过程中发生的突况也需要能够及时、有效的面对、解决,培养检测人员这方面的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在这方面国家还需要加强建设,对于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需要加强监测,提高监测社会化与能力的建设,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环境治理做好基础工作,数据要做到透明化,为社会大众和环境保护负责,加强社会大众对环境监测的信任度,扩大检测的范围,不断优化问题,促进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保荣.从雾霆天气谈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3(04).

第9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监测技术;网络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内部的平衡被打破,不但抑制了经济进步,还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协调好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涉及环境调查、监测、分析、治理多个环节,环境监测指的是利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科学的监测技术对环境进行监视测定,以了解环境的真实状况,进而选择相应的方法,并制定管理方案,为后续工作提供必要依据。

1环境监测仪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环境监测的内容有很多,涉及温湿度、水质、噪声、空气、辐射、农药诸多方面,因各自标准和要求不同,所用的监测仪器也是千差万别。如水质监测需用到污水采样器、盐度计、浊度计等仪器,而空气质量监测则用的是气体监测仪、光化学监测仪、温湿度在线监测系统等。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前提工作,其监测结果直接影响着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所以必须确保监测结果的精确性,这就对监测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难以直接测量的指标,需要综合多项技术才能保证结果不会有太大的误差。

1.1现状

在环境监测仪器生产方面,国内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对某种技术和某项服务比较擅长的中小型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经验丰富,但产品质量有限;二是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企业,在国际上占据着一席地位,竞争十分激烈。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在数量、质量、种类、性能上都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越来越高的要求。具有种类少、功能单一、故障率高、精确度差、技术含量低、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因为产品的档次低、技术水品一般,监测结果与实际值往往相差很大,做出的决策缺乏科学性。如烟尘自动监测领域几乎没有涉及,也就无法有效控制烟尘量;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由于起步较晚,加上科技上的落后,目前很多专用监测仪器都来自国外,而真正意义上国产的设备较少,且更新速度慢。如大气监测仪、水质监测仪等,占得比重很大,不过我国目前的水平实际上相当于国际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实际应用中依旧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

1.2发展

当前多采用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方式,今后将逐步朝着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高科技含量将大大提升,实现技术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的转变;地面环境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综合方向是今后的主流,且监测领域更加全方位;监测仪器自身将综合利用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技术,质量更高,功能也不断增多;此外还会涉及电子、光学、化学、物理等高技术领域。

为了尽快实现以上目标,应加大在此方面的资金和科研投入,将环境监测作为重点研究工作;通过市场调控,对监测仪器生产企业进行重新组合,扩大生产规模、加强技术研究、集中投资,改变过去存在的缺陷,形成一批全新的骨干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学习国外在此领域的关键技术,结合国内实际状况加以改进,逐步实现监测产品的国产化;此外还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消除市场负面影响。

2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信息技术。环境监测与计算机、微电子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是时展的结果,主要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加工利用;②3S技术。3S技术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几乎任何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将其引进环境监测中,在湿地保护、水文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③物化生科学,随着这三门学科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突出。

2.1现状

国内目前在环境监测方面建立起了相应的技术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果,自动监测能力也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监测领域狭窄,多为空气质量、地表水质以及城市噪音三方面的监测,其他领域则不够深入。环境监测涵盖了多个领域,而当前形势显然并不能全面反映环境监测成果;人才匮乏,环境监测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尤其是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测队伍。不过从当下看来,显然做得不到位,环境监测部门人员不足,人才严重匮乏。加上管理方面的不合理,环境监测工作长期固定在一个位置,难以进步;整体水平较低,我国土地面积辽阔,环境治理范围较广,除了提到的监测内容,各地区在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监测标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以至于全国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预期目标也就难以达到。

2.2未来趋势

首先,环境监测仪器在未来将迈向结构单元组合化、多台仪器连用的方向。结构单元组合化是由于新技的渗透和关键元器件的更新,传统的机械、光学部件被许多软件和新型元器件所代替,仪器向模块化和组合化结构发展。一套仪器可分解成若干标准单元,然后按照客户要求进行“积木式”组合,构成单功能或多功能装置。例如,离子色谱仪可分为进样系统、分离柱、检测器、控制及数据处理系统,各自可以形成独立单元,用户可按需要配置。

其次,逐步实现远程网络监测。网络远程监测手段的发展,使得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够了解到实时的监测数据,而遥感技术等运用,通过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是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以更大范围监测形成预警体系,为预防环境污染以及突发事件奠定基础。

此外,快速监测也是未来的一大趋势。这类的监测工作主要是为了应对突发应急事件,主要是要求监测的数据能够比较快速、及时的得到,而且得到数据的成本相对较低。很多地方都需要这类快速的监测结果,如超市对于上架的蔬菜的监测,对于水源的监测等。

结语

环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工作,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环境治理效果除了与技术有关,最重要的是受监测结果影响,所以必须保证监测结果的精确性。针对当前监测仪器生产和监测技术中的不足,应及时改正,为其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兰.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20(08):109-110.

第10篇

关键词:环境 监测 环保

引言

经济的发展在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于人们所居住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了挑战。由于过度发展经济而忽视对于相关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人们所居住的地球正在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新的科学统计资料显示,北极冰川正在逐年融化,极地冻土和高原冻土层都出现了绿色植被,地球上的高寒区正在向着人类是以居住的温度扩展。这些显著的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人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治理而产生的,因而也必须由人类来恢复居住环境的本来面目。

在环境科学中,环境监测的主要作用是用以测定和研究环境的质量,是实现环境的科学研究的必经途径和重要前提。近年来,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由于滥砍滥伐、过渡畜牧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1]这些都给人们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甚至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环境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势在必行。在进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许多手段与措施,甚至是多种有效措施的综合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环保工作收到显著的效果。环境监测是开展环保工作的有力手段,充分认识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重要性,注重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始和落实,是实现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有效途径。

一、做好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质量的恶化只能导致人们社会中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计划和规划的落空,良好的环境是人类开展各种活动和计划的基础。当前,全人类面临着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生产生活废物排污超标、新型病毒抗体侵害人类及动物健康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全世界进行环境监测,提倡和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工作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环境监测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许多的环境问题已经超出一定的能力范围,必须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环境的监测与保护。一方面,国家对于环境监测的工作指标和要求越来越高,在环境监测的项目、范围和频率方面在不断的扩展和增加;[2]另一方面,对于污染源的监测质量要求也在提升,这体现在《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之中,企业的排污申报制度在逐渐的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的市场需求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更多的企业关注环境监测,尤其是涉及到人们实际生活的水文、化工、室内环境监测等,都成为个人和企业关注和讨论的重点话题。

二、环境监测的相关介绍

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就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进行时时的监督与管理和控制。环境监测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应用 的,它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的重要 的作用。在现代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主要发挥着对于具体的企业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事故的监督、认定、调查、测定等工作,通过具体的检测数据得出环境值,从而为相关的环境科学保护部门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作出相关的环境保护评估、开展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以一定的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已经逐步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它从传统的单纯的环境监测扩展到了对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大的环境背景的监督与测定。环境监测机构按照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监测标准、监测程序,对于环境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连续监督和管理,以实现环境监督信息 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以准确及时的反映人类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发生的效果。[3]

2、环境监测的相关内容

环境检测的内容按照监督和测定对象可以划分为对于污水的检测、对于噪声的监测、对于固体废弃物的检测、对于放射性污染 监测、对于生物污染的检测、对于大气空气质量的检测、对于电磁辐射监测、对于震动监测等多项监测。

3、环境监测的分类

①监视型的环境监测。监视型环境监测又叫做例行环境监测或者常规环境监测,是对于各个环境要素进行经常性或者是定期的监测。监视型环境监测是监测站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对于环境污染状况、环境质量进行控制与评价的重要手段。

②特定目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又叫应急监测或特例监测。按照监测目的又可以具体划分为环境考核验证监测;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监测;环境污染事故监测;环境咨询服务监测。

4、环境监测的工作原则

①服务规范的原则

服务规范的原则是指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以用户的要求最高的工作服务准则,严格的履行相关的合同文本规定,向用户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环境检测服务。

②数据准确的原则

数据准确性原则要求环境监测站所采用的标准数据和资料能够达到国家的相关的标准规定;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应该在监测标准所允许的测量不确定值允许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允许出现监测数据的误差,但是这一误差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值之内,不允许超出特定的测量无擦范围。[4]

③方法科学的原则

方法可行原则要求环境监测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尽量以国际通用的环境检测方法为准,或者向这些标准靠拢;优先使用国际、行业、国家等以被证明是有效、可靠的的环境监测方式。

三、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

环保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环境监测在城市规划中的环保作用

在社会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经济与环境是对立与统一的,发展经济与保护可以统一进行、二者相互促进。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是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我国相关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制定了“三同时”、“三同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模式。“三同时”就是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投入;“三同步”就是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开展。在具体的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将环境保护计划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使之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做好城市的环境发展规划就必须基于城市环境的现状,结合相关的参考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整合。参考数据最科学、最直接的来源于城市环境监测的数据库,它是环境规划的基础。[5-6]

2、环境监测在环境执法和污染物减排中的环保作用

环境监测在环境执法和污染物减排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我国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的大力宣传与贯彻落实,对于企业污染的整治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环境监测在落实污染企业的整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环境执法和污染物总量减排提供了科学依据。具体来讲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于违法排污企业进行明察暗访。依据调查结果,对于超标排污企业予以警告;对于污染效果治理不佳的企业予以关闭停产建议;对于重点污染挂牌督查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上报政府职能部门予以停产治理;对于超标排污、没有按照正常的污染治理规定进行污染物处理的企业,予以罚款警告处理。

3、环境监测在环境污染纠纷仲裁中的环保作用

在企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事故时,要依据环境仲裁监测处理工作细则,对于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作出仲裁,这一权利是由环境监测部门来保障实施的。环境污染仲裁监测是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应用于环保执法过程中所发生的纠纷和矛盾,为环境监测部门提供数据参考,是环境部门作出公平、合理的仲裁的重要依据。作为环境污染仲裁的主要定性者,环境监测部门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相关企业有权作出环境污处罚决定,提出整改建议,确定主要的污染企业黑名单。

4、环境监测在环境科学研究方面的环保作用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跨越式发展。反过来,科学技术 的进步也依赖于一定的文献资料、人类的长期的努力。如某些特定的科学 研究领域往往是以环境监测的原始数据资料为依据的。[7]环境监测和环境容量研究中的污染源研究调查;工业新产品研制和工艺改革中的生态环境监测;节能减排中的环境监测;微生物利用中的微生物生态环境监测;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工作中的环境背景值调查。这些科学研究工作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

结语

总之,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它所涉及的领域和部门众多。在进行环境保护中必须依靠和结合各个部门、各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到全民的行动中来。而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制度的主要参考依据,因此,加强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支持力度是政府落实具体的环保政策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王淑霞,曹杨.环境监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4):8―9.

[2]张继泽,沈柏.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提高监测总体水平[J].中国环境管理,2000.(4):26―27.

[3]郑惠君.基层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03,22( 5) :49 50.

[4]杨卫芳.环境监测全程序质量控制检查的开展与作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4).

[5]蒋燕敏.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仪器和仪表分析检测,2004(4):44-46.

第11篇

1.1内涵

所谓环境监测就是检测并明确区域环境质量及人类的生存状态等,同时还要通过监测的数据预测环境污染的趋势。其中,影响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即为环境监测的技术及机器设备,如果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较低、机器设备落后,就会导致环境监测的数据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对人类生存的环境状况的还原度较低,由此就阻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1.2类型

1.2.1依据专业学科及专业部门划分环境监测。(1)按照专业学科可以将环境监测划分为生物监测、化学监测以及物理监测。(2)按照专业部门将环境监测可以将环境监测划分为卫生监测、气象监测以及资源监测。

1.2.2依据环境监测的对象或介质划分环境监测。按照环境监测的对象及介质可以将环境监测划分为卫生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水质监测、空气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震动监测、土壤监测、固定废弃物监测、光监测、放射性监测以及热监测等。

1.2.3依据环境监测的任务或目的划分环境监测。按照环境检测的目的或任务可以将环境监测划分为两大类别:特定目的环境监测以及监视性环境监测。其中,监视性监测是监测区域的环境质量及其污染源。监视性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大的一项工作。监视性监测不仅可以了解到区域环境的质量情况以及污染源,同时还为全面掌握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而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可划分为咨询服务环境监测、纠纷仲裁环境监测以及污染事故环境监测三类。

2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所谓环境保护就是利用现代环境科学方法及经验,科学合理的开发并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了解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进而制定有序的计划进行环境保护,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治理环境污染,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利用环境监测的数据,可以了解到环境质量的现状,从而通过数据可以判断区域环境质量是否与国家所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相符合,由此可以认识到区域的环境问题。利用环境监测,可以寻找出严重污染区域及此区域上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进而可以制定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及评价该措施的应用效果。利用环境监测,可以对环境保护设施的应用性能进行评价,从而提出提高环境保护设施性能的相关措施,进而可以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环境质量标准以及环境保护法律。

2.1环境监测在制定环境保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环境监测主要以生态环境准则以及人体健康基准为基础,依据环境需要以及保护环境的目标制定不同的标准,通过相关技术加以实现。

2.2更有利于制定环境标准。概况来说,所谓环境监测就是实时监测环境质量,特别是空气质量的监测。环境监测主要是以保证人类的生活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为目的,进而依据环境监测的数据制定环境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个体还是整体都需要依据环境标准实践。因此,只有充分监测环境质量,才能保证制定出的环境标准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客观性,保证环境标准能够准确的反映区域环境的现状。

2.3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了评价及反馈的作用。在实施环境保护措施之后,这些环境保护措施会对生态环境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可以由环境监测结果加以体现,环境监测结果反馈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结果,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评价。

2.4有利于治理环境污染。环境监测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其中重点监控对象就是对各个环境要素的监控,例如监测水资源或土壤资源,通过对环境要素的监测可以发现环境污染源,从而及时的治理并防治环境污染。

3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问题;措施

引言

随着现在环境的不断污染,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时应当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能够有效地对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价,同时也能检验环境的管理水平,能够真正反映环境的好坏,在环境的管理生产上也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

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了解环境水平的一种衡量指标,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和排放量进行监测,通过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从而确定监测地点的环境水平,进而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等方面提供基础和保证。环境监测的过程是一个计划、采样、分析、综合的获得监测地点信息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包括监测地点和监测内容背景的调查,通过掌握的信息确定方案,选取合适的布点,现场采样,将所采取样品进行试验分析,然后根据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2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2.1自动监测水平大幅提升

多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得到逐步提升。目前,我国对31个省份和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了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卫星通讯系统的建设;在淮河流域及部分省市开展了污染源废水和废气在线自动监测试点工作,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全国338个设区市建成自动站1436个,很多县级城镇也建成了1~2个自动站。

2.2环境监测科研工作迅速发展

全国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开展了涉及环境容量、排污许可、空气污染预测预报技术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重要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2.3环境监测技术体系逐步健全

我国已有各类方法标准400余项,覆盖了大气、水体、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农药等领域,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环境质量报告制度。

3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3.1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地位、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环保机构及主管环保工作的领导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地位、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偏于末端治理,即只有哪里出现了污染,才到哪里调查监测,因而造成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的污染监测阶段,没能切实做到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全方位的超前服务。

3.2监测人员跟不上环境监测发展的脚步

现阶段,我国监测人员与监测工作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依旧存在人员数量较少、技术水平低、监测人员能力弱等诸多问题,尤其是监测人员不能够完全熟练的操作现代化的设备,相关的技能不够强,分析能力比较薄弱,从而大量的缺少复合型的人才、技术人员以及指导人员等。并且由于监测任务繁重,对长期工作在环境监测一线的人员来说,学习培训的机会不多,导致监测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由此可见,环境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目前并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还有待加强。

3.3大型设备得不到充分的使用

环境监测站中很大一部分大型仪器以及成为标准的配置,各部门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由于监测项目单一、升级维护环节薄弱及操作人员能力素质达不到等多种原因,致使监测部门对设备的使用程度不够高,有些甚至只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对设备进行购置,因此部分监测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继而使环境监测数据不能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3.4监测工作资金不足

由于经费欠缺,不能够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费用,以至于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够应对大量的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能力,促进设备的健康运行,才有足够的实力去完成减排监测、土壤调查等多方面的环境监测工作。当前时期,监测部门的资金严重不足,对其标准化建设、土壤调查工作以及对空气自动检测系统的建设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消极影响,加大了监测站的工作难度。

4加强环境监测的有效措施

4.1提高对环境监测地位、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既关注化学物质的污染,又同样注意到辐射等各种物理因素所带来的危害;不仅关注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而且也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给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不仅关注常规的污染物质,也越来越关注痕量污染物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法制建设,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实施行之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等制度,而这些制度的建立,首先就需要我们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为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同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预示国家对于环保产业的态度从防止污染向治理环境的根本转变,要想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必须要依靠扎实的监测数据,同时治理效果的检验也依赖于全面有效的环境监测网络。由此可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是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对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重要性的认识需得到进一步提升。

4.2加强队伍建设和建立完善的竞争制度

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强化人员能力建设,可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现场实践与经验交流”相结合等办法提高环保监测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监测人员对污染源的动态以及环境的变化分析和掌握。同时,要制定全面的目标计划和完善的奖惩机制,一方面按照明确的计划开展监测工作,另一方面明确监测人员工作职责并对其进行考核,以激发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4.3对大型现代化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建立设备共享制度

环境监测部门应该提高现代化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建立相关的设备共享的制度。大型现代化设备的成本较高,具有多功能性、标准性以及专业性等对方面的特征,要想提高大型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率,就必须推动设备开放共享的制度的建立,如通过环境监测部门与高校、商检以及质检等多个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在大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4.4资金投入增加,完善监测设备

环境监测工作必须配备精良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相应的测试手段,这就要求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部门和上级环保部门的支持,力争将监测站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年度经费预算,并做到逐年有所增加,有条件的还要积极开辟新的经费来源,充分利用各种援助资金、民间资金等。要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完善环境监测设备仪的器配置及维护,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向测试手段多样化、技术规范化、信息资料计算机化的方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4.5做好应急工作,提高环境质量监测

要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必须最好环境监测的应急工作,提高监测队伍对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从而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除此之外,还应对监测报告进一步完善,监测部门在收集相关数据的同时,要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提高监测报告的质量,把环境问题梳理清晰,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具体策略,使监测报告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从而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监测数据需求种类的多样性也越来越突出,同时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眼睛和基础手段,环境监测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水平。监测部门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环境监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环境监测问题,从而推动我国环境保护的工作进程。

参考文献

[1] 边伟伟. 试论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现状与对策[J]. 才智,2011,1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