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7 06:51: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进餐礼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午十一点时,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幼儿餐厅,还没进门孩子们就自觉地开始排队。看到孩子们有序地排队取菜、熟练地使用公用餐勺、取到食物后安静找座位就餐。我感觉星光园的孩子就餐礼仪太棒了,个个都讲文明懂礼貌。站在我身旁的星光幼儿园保教主任张主任介绍说:“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就餐礼仪,班级老师可是花了许多心思和功夫的。”幼儿园的孩子需要遵守的就餐礼仪是什么呢?张主任介绍了以下三条:
一、正确使用餐具,文明进餐
学会用不同的餐具盛取不同的食物,排队前去餐盘区取好一只食盘,轮到自己取菜时应用公用的餐具将食物放入自己的食盘之内。用餐时不随便讲话,离开餐桌不留残渣。可是在自助餐活动才开展时会见到以下现象:
案例:浩浩小朋友直接用手拿了猪仔包,还嫌这个小了,换个大的;文文小朋友直接用自己的勺子舀罗宋汤喝,舀了一口喝一口;顺顺小朋友边吃西瓜边说话,把汁水喷到对面小朋友的脸上等等不文明的现象。
为了指导幼儿正确使用不同餐具、懂得文明进餐,老师们纷纷在班级里设置了角色游戏“自助餐厅”,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学习餐具的使用要求及方法,潜移默化养成进餐礼仪。
二、懂得排队,学会等待
吃自助餐时首先要懂得排队,不插队。还要学会耐心等待前面一个小朋友取好食物。这个看似简单,但是很多孩子却做不到,特别是中小班的孩子。
案例:3岁的妞妞喜欢吃鸡翅和牛肉,她看到好吃的食物摆在面前,忍不住一下子插到队伍的最前面了。后面的队伍立刻有些乱了,几位小朋友喊了起来:“不许插队,不许插队!”值班的杨老师看到这个情景赶紧拉妞妞到队伍的最后,一场插队的风波才平息下来。
这些镜头也被值班主任及时拍了下来,有的班级就会运用镜头回放活动形式,请孩子们看看、找找自助餐活动时不文明的行为,自己纠正自己,让文明用餐礼仪进一步内化。
三、合理安排饮食,营养均衡
每次自助餐活动前老师都会讲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强调要求幼儿在选餐时不挑食、不偏食、荤素搭配,合理控制自己的食量。
案例:壮壮是个超重的小男孩,他就喜欢吃鸡翅,取餐时老师又一次提醒他先吃一些蔬菜,鸡翅不可一次吃很多。壮壮心里还真明白呢,他吃了不少蔬菜和水果,只吃了2根鸡翅。
鉴于这种现象,幼儿园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礼仪教育活动,或孩子在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普及化的实施计划,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因为这个问题长期并且非常根深蒂固,还是需要幼儿园老师们和家长们更多的努力,这样才能够进一步解决问题。
一、幼儿园礼仪教学的内容
(一)日常礼仪
日常的礼仪主要是包含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礼仪等三个方面。用餐礼仪需要培育孩子们节约粮食的行为习惯,坚持做到桌面、地上等干净整齐,吃饭的时候不挑食、从不哄抢食物、不在喝汤的时侯发出怪动静等;仪容礼仪主要是包含服装整齐、洁净,要讲卫生,要学会标准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是包括了解并且恪守公共秩序以及于交通规则等,行走的时候要注意让路,公交车上要为老人、准妈妈等让座。
(二)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是包括要恪守课堂上的秩序,积极的举手发言,并且要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表演、电影的时候要安静、不乱扔废物等。
(三)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即是由于古代中国注定人文道德的培育,并规则了道德标准,需要所有人恪守。尽管如今咱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严苛地需求孩子,可是进行必定的道德标准教学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儿童时期的孩子必定是要培育起注重文明礼仪的观念,脱离“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日常的礼貌标准,把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要学会孝敬爸爸妈妈,在校园内尊敬师长、和睦同伴,要学会礼让,与同伴们和谐共处。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学的办法
(一)从细节下手,展开一日活动,将礼仪教学落实到平常生活中。
孩子从早上进入幼儿园以后,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幼儿园活动。幼儿园老师关于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要从细节方面下手,不断的引导儿童认识到标准的做法,并且关于孩子们呈现出的不标准的行动要提出愈加详细、详尽的需求,引导孩子们进行改正。例如:能够需要孩子在校园内自觉与老师、同伴打招呼,进餐的时候要依照必定的程序、注意桌面的整齐卫生,帮助拾掇餐具,养成饭后擦嘴的习惯、饭后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住,别人帮助要说谢谢,睡觉时不影响别人等。
(二)开展文明礼仪教学的主题活动
让幼儿在团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孩子们经常受到周围环境耳濡目染的影响,不自觉的掌握文章礼仪,养成杰出的礼仪习惯。例如,幼儿园老师能够经过安排孩子们吟诵《弟子规》,教育孩子们怎么孝顺爸爸妈妈、诚笃守信、尊敬师长、和睦同伴,怎么读书、学习、干事等;经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育孩子们的说话习惯,教育孩子们的文明用语,让孩子们在平常日子中随时的进行运用;经过开展“孝敬爸爸妈妈”活动,需要孩子们回家为爸爸妈妈做捶背、拾掇碗筷等量力而行的作业,培育孩子们从小养成关怀爸爸妈妈的习惯;经过开展“高兴学礼仪”活动,从培育孩子们“站、坐、蹲、走、递、接”等根本动作开始,进行标准的辅导、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学,使孩子们养成杰出的文明习惯。
(三)在节日里进行礼仪教学活动
孩子们都是喜爱过节的,老师能够充分的利用孩子们热烈情绪、猎奇心重等心思对孩子们进行礼仪教学。例如,幼儿园老师能够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辅导孩子们着手为家长制造一份别致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写下最期望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提示、催促孩子们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在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分献上自个的礼物,并且在那一天格外关怀爸爸妈妈的辛劳,做一些简略的作业,让爸爸妈妈开心;在元宵节、端午节圣诞节、孩童节、元旦等节日,送给同伴等亲手制造的礼物,在教师节送给老师礼物等。必定要注意鼓舞学生自个着手制造,在培育学生着手才能的一起,体会到自个的付出让别人高兴的高兴,构成关怀别人的良好的习惯。
(四)在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学
中国闻名教学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孩子们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在游戏的时侯,通常会将活跃性、参加性、自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关于一些包含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标准,都能够经过规划游戏让孩子们参加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学启示,这种方式通常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引导家庭参加,紧密合作一起进行礼仪教学
【关键词】 幼儿;礼仪习惯;环境;家庭
【中图分类号】G6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一、幼儿礼仪的内涵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规范与准则,是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当今,全社会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包含了学习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增强公民礼仪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各种社会规范形成的关键期,其可塑性大,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重要时期。
而幼儿礼仪,则指教师为了把幼儿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文明礼仪行为的人,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方法和手段,对幼儿进行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使幼儿学会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从幼儿入园开始,他们便接受到了各种各样文明礼仪习惯教育的“必修课”,这些礼仪习惯的养成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二、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意义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而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是社会未来人口的组成部分,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利益,也影响社会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竞争力。因此,培养幼儿拥有一个良好礼仪习惯对其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及其顺利实现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识
幼儿由于接触社会外界人士不多,主要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等场所,许多生活常识多比较缺乏,而通过礼仪习惯的培养可以使幼儿懂得许多生活常识诸如待人接物方面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知识。在礼仪教育过程中,通过学习进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行走礼仪、交往礼仪,儿童能够懂得如何称呼别人,问候他人,怎么样与别人交谈等方面的生活常识。
(二)有利于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礼俗可以保持秩序”礼也是社会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通过礼仪习惯的培养,幼儿可以学会尊重长辈,团结同学,礼貌待人,遵守公共场所的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增强道德自律能力,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岁孩儿定八十”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孩提时代开始培养。因为幼儿期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是发展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深远。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社会环境,更需要教育的作用。“礼借助于普遍性来控制人,并通过教育使礼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幼儿的社会化离不开礼仪教育的干预,“知书达礼”就是对幼儿社会化的一种表征。通过对幼儿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社会公德的礼仪教育如公共场所不得乱扔垃圾等,幼儿获得了社会习惯,逐步趋向社会化。所以说,礼仪习惯的培养在幼儿的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三、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有效途径
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应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进行,在教学的不断反思中我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等资源。并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了多种实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
幼儿礼仪习惯的培养教育应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随时随地进行适宜的指导教育。生活中最常见的礼仪习惯主要包含有:1.进餐礼仪习惯,如学会正确的用餐姿势,等待用餐时要排队、不挤不闹,吃饭时不讲悄悄话,要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以及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等等。2.仪容礼仪习惯,例如要养成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卫生的习惯;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坐、站、走。3.交往礼仪习惯,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作客的礼节等等。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礼仪学习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幼儿成长、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师幼关系、周围同伴的行为、班级群体的心理气氛、以及教师的教养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时,我园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隐性教育因素,为幼儿营造良好礼仪习惯培养的物质环境与心理氛围。例如,我们通过利用墙面环境布置来进行文明礼仪的倡导,并定期更换墙面环境,不断增加礼仪习惯培养的内容。并且通过设计“我是礼仪文明好孩子”的评比表,提高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以及长期坚持文明行为的兴趣。
(三)家园合作,共同开展家庭礼仪习惯指导
为了提高幼儿礼仪习惯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我园探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园共育的指导活动,帮助和指导家长学习一些家庭礼仪习惯培养的方法,从而提高家长自身礼仪素养和家教能力。如,每月组织家庭入园进行育儿经验交流会,选取典型事例,与家长和教师分享。并且每年都会在每个班级评选文明礼仪好习惯幼儿,召开表彰大会,向全园家长宣传典型事例。或与探索家长参与式活动方式,以家长为主体,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家长在感知、选择、讨论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教育观,通过相互学习、相互汲取新经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综上所述,开展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幼儿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和礼仪习惯的培养,寻求良好礼仪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将会对幼儿产生一生的影响,进而为孩子们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亚娟.“期待效应”策略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2,(06)
【关键词】挑食厌食 健康饮食 快乐进餐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194-02
在长期的幼儿园工作中,我发现几乎每个班里都有那么几个不爱吃饭的孩子,有的一点青菜不吃,有的不爱吃主食,还有的孩子干脆视饭菜为敌人。不管怎么劝,一顿饭也就只吃那么几口,有时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不饿呢?难道是得了“厌食症”?想必这些孩子的家长也和我一样着急吧!
俗话说:好身体,好未来。强健的身体是孩子快乐成长、学习和生活的基础,然而现代社会的问题儿童越来越多,偏食、厌食的孩子比比皆是。科学饮食和均衡营养是人类健康的保障,对孩子来讲尤为重要,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比成人多。长期的偏食、厌食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免疫力降低,引起近视、肥胖、贫血、缺钙、维生素缺乏等多种问题,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以及人格形成,同时还会为其他疾病创造条件。看着这些不爱吃饭的孩子,老师、父母都为之揪心。
然而,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这样的孩子并非是真正的“厌食症”患儿。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主要是3~7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某些慢性病,如消化道溃疡、慢性肝炎、结核病、消化不良及长期便秘等都可能是厌食症产生的原因。但是,大多数小儿厌食症不是由于疾病引起的,而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佳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小儿厌食的主要症状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甚至拒绝进食;时间长了会面色枯黄,形体消瘦,但精神尚好,活动自如。据调查,1~7岁患小儿厌食症的儿童中,仅有17%的儿童是疾病造成的,而83%的患儿都是因为食物结构不合理,饮食习惯不良所致。由此可见,很多孩子的饮食问题不能认为是厌食,更谈不上患了“厌食症”。作为幼儿园老师,结合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一 为孩子创设一个愉快的就餐环境
餐前,要避免剧烈的活动,保持一个平稳、愉快的心情,餐前可以安排一些室内的、较安静的、愉快的活动,如谈话活动、讲故事、手工、绘画等。进餐中,找一些适合孩子的轻音乐,作为进餐音乐播放,避免在进餐中训斥孩子。
二 进餐礼仪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不容忽视
3~6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还是培养文明礼仪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奠基时期。幼儿通常在幼儿园里进行午餐,与小伙伴们同时进行午餐,需要讲究进餐礼仪。常规教育中也要涉及到:吃饭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嬉笑,不要与人讲话,不要发出吃东西的声音。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囫囵吞枣,吃多少饭盛多少饭,不要随意浪费。对于不爱吃饭、挑食的孩子的第一碗饭可以适当少盛一些,以免给他造成心理压力,不可强迫喂食,更不应在进餐时训斥孩子。此外,应训练孩子自己进食,因为鼓励孩子自己使用餐具反而会增加他们进食的兴趣。吃完饭后要自己送碗筷,饭后擦嘴漱口,既保持口腔卫生,又维护了个人的良好形象,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与礼仪。
三 开展以饮食营养为主题的科学教育活动
古人云:“三日可无肉,日菜不可无。”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结合省编教材“为身体加油”的主题,开展了“变不成蝴蝶的毛毛虫”“蔬菜营养多”“水果宝宝过生日”等一系列特色教学活动。生动形象、色泽鲜艳的各种蔬菜、水果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故事《变不成蝴蝶的毛毛虫》讲述了小毛毛虫,因为挑食,不好好吃东西,最终遗憾地没有变成美丽的蝴蝶,以及通过启发幼儿改编故事,创设情境游戏等形式,让小毛毛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重新成功变成了美丽的蝴蝶,来起到教育小朋友主动认知的目的。
课堂上老师通过耐心讲解、课件演示、趣味游戏等形式和小朋友们共同研究蔬菜、水果、主食有哪几类?含有哪些营养成分?使孩子们获取了有关蔬菜、水果以及主要食物的营养方面的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孩子们懂得了科学营养的饮食搭配,进餐时不挑食、不偏食的道理。让孩子们知道拥有一个和谐健康的身体是老师和爸爸妈妈们的共同心愿。
四 班级建立一个“健康小明星”评比栏
设计一个表格,贴在教室醒目的地方,对于原来不吃蔬菜、挑食、偏食、厌食的小朋友,如有进步,及时鼓励,在表格里添画“小苹果”或“小星星”之类的奖励,每周评选“健康小明星”,并把评选出的小朋友的照片公布在“家园联系栏”中。
五 家园联手,共同关注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非常关爱孩子的,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单靠幼儿园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家长的积极配合。
要与家长及时沟通,认识到孩子挑食、厌食的严重危害,和家长达成共识,针对个体特殊情况,寻找原因,并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以达到让孩子不厌食、不挑食的目的。
首先让家长知道错误的养育观念、膳食结构以及不良的儿童饮食习惯等是儿童挑食、偏食的主要原因。有调查显示,偏食、挑食与喜欢膨化食品、快餐食品、家长追着孩子喂食、进食速度过慢、爱喝甜饮料、经常吃零食有着重要的联系。长期偏食、挑食、厌食、经常吃零食、喜欢膨化食品将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机体会动用自身的能量储备甚至消耗组织以满足生命活动能量的需要,爱喝甜饮料、经常吃零食容易产生饱腹感,影响儿童吃正餐的食欲,从而使儿童营养不良,久而久之,形成儿童厌食症。因此,要控制小儿的零食及饮料摄入量,必要时,可给孩子吃适量的干鲜果品、酸奶或新鲜果汁。
同样,在家进餐与在幼儿园一样,应有稳定而安静的场所和轻松愉快的气氛。愉快的情绪可兴奋大脑皮层的进食中枢,提高食欲。大人和孩子最好能一起吃饭,要教育孩子集中思想,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并注意夏季不可让孩子食冷饮过量,吃饭时,家长切忌训斥孩子,也不要在吃饭时逗孩子玩。孩子拒食时不要坚持引诱,更不要强迫进食。可在饭前给孩子吃点山楂等酸性水果,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必要时还可口服食母生片、多酶片等帮助消化。
1生态式礼仪教育主要内容
生态式礼仪教育是一个综合而系统的教育体系,涵盖内容较为广泛,按照不同场合和性质,分别是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具体而言,这四个方面又可以详细分为:问候礼仪、称谓礼仪、做客待客礼仪、交谈礼仪、同伴礼仪和接打电话礼仪;集会礼仪、升旗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和购物礼仪;仪表仪态礼仪、进餐礼仪和行走礼仪;活动礼仪和课堂礼仪。
2幼儿礼仪养成实施策略
2.1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要把幼儿礼仪教育当作每日常规的训练项目,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心理特点和教育计划等,阶段性地开展礼仪教育。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将幼儿的礼仪细化分类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要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渗透进幼儿每天的活动中,让他们在愉快的生活情境下主动接受礼仪教育。譬如,每周一次的幼儿园内升旗仪式,通过在庄严国歌声中向国旗行注目礼,使幼儿感知并初步形成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利用排队领餐环节进行礼仪教育,在排队中培养幼儿耐心和排队礼仪,使幼儿懂得遵守秩序。
2.2充分利用节日气氛营造礼仪教育情境在重大节日环境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是进行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根据母亲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一系列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感恩教育,引导幼儿有计划有重点地了解并掌握相关礼仪知识,通过活动让幼儿参与、感知和讨论,活动后再加强拓展教育,使幼儿懂得各种节日不同的礼仪规范和意义。
2.3创设环境,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在幼儿的健康成长发展中,良好的礼仪氛围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幼儿园的环境、班级群面貌、周围儿童的行为、老师的行为态度等,无不对幼儿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生态性礼仪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条件创造出有利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大到幼儿园的整体环境优化,包括学校各处的指示牌、大幅标语;小到班级环境的细心布置。譬如,幼儿园可以在垃圾桶旁贴上幼儿喜爱的卡通人物画像,以形象生动的图片引导幼儿垃圾入桶。教室里,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完成有关礼仪活动图片的整理、装饰工作,张贴在主题墙上,来提醒幼儿遵守相关礼仪规范,购置幼儿爱看的相关礼仪故事图书供幼儿传阅,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同时,自觉遵守文明礼仪。
3结束语
在幼儿园实施生态式礼仪教育,将会有效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幼儿之后的生活、学习甚至未来的成长发展打下扎实的道德基础。然而,幼儿的礼仪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幼儿的礼仪养成教育中的一种全新探索模式,如何让生态式幼儿礼仪的养成教育当作自然的礼仪教育,积极地、自由地、充分地、和谐地发挥教师和幼儿的主体性,构建出一种可以保持幼儿和教师可持续发展动力而且自然有序生动活泼的教育情境,还有待幼儿教育者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作者:蔡文红单位:江苏省沛县大屯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
胡:亲爱的小朋友们。
合:大家上午好。
杨: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家长朋友的到来
胡: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小太阳幼儿园“知礼,学礼,懂礼,用礼六一主题”活动
杨:多年来,我园立足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全面的发展
胡:在此,也让我们对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杨:送去五月的芬芳。
中国范文学的发展还需要广大用户支持,本站最新信息请浏览首页或者推荐栏目。有大家的支持,更加有动力去做好网站
胡:迎来六月的时光。
"Pham Van"in the English Dictionary interpreted as a model essay
杨: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
胡: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 business,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 for social services, serving the people
杨:六月,是童年的摇篮,是童年的梦乡。
胡:六月,有童年的沃土,有童年的太阳。
杨:六月,是一支歌,一支幸福的歌。
胡:小朋友们迈着喜悦的步子走进了六月,走进了我们自己的节日——
如发现中国范文学站有错误的信息,请马上联系客服,我们会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处理,保证资讯的正确性与及时性。如有什么建议也可以直接difficult.com.cn网站客服联系,对于好的建议,我们都会采纳,网站的运营和发展需要你们的支持.
合:“六一”儿童节!
尽管,我们只是一棵幼苗,但我们骄傲地生活在父母的怀抱。
胡:尽管,我们只是一颗小星星,但我们幸福地闪亮在老师的身边。
杨:在这美好的节日里,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地说一声——
合:谢谢你们,爸爸妈妈!谢谢你们,辛勤的老师!
Van Pham Van of Chinese Literature Mining is committed to excellence! Pham Van is the template for writing, such as: assessment, personal summary, test bank, thank papers, speeches, party applications, etc.
杨:让我们用舞蹈跳出我们心中崇高的理想!
胡:让我们用智慧与热情,播撒希望的种子!
杨:让我们用梦幻与彩虹,编织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童年!
胡:小太阳幼儿园庆“六一知礼,懂礼,学礼,用礼”师生文艺汇演。
合:现在开始!
胡: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下面让我们随着柔美的旋律,走进一片静谧的荷塘,领略民族舞蹈的风韵。请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舞蹈《荷塘月色》。
胡: 我漂亮,因为我学礼;我健康,因为我知礼;我快乐,因为我懂礼;我最棒,因为我用礼。请欣赏小班的小朋友给大家带来的礼仪操表演,指导老师:杨上娇 周灵芝掌声有请
杨: 我们将生活中的一天常用礼仪创编成了礼仪操,既锻炼了身体又提格了礼仪,请欣赏中班的《进餐不挑食、分享食物、分享玩具、站》等礼仪表演,指导老师:胡蓉 周纯掌声有请
胡: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我们都养成了爱惜粮食的好习惯,请欣赏小班的礼仪操《进餐.爱惜粮食》,指导老师:杨上娇 周灵芝
杨: 每天早上入园时,总能听到小朋友那一声声:“小朋友早上好,礼仪小标兵早上好。”我们的小朋友是多么的有礼貌啊,午餐时间,吃饭就餐是我们每天必做的事情,吃也是一种文化,如何吃出文雅,吃出品味来呢?接下来就让我们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吧!请欣赏大班的小朋友给大家带来的入园,就餐礼仪,指导老师:陈婷 周媛 掌声有请
【关键词】家园合作;礼仪教育;途径;研究
在展开对于幼儿的礼仪教育时,家园合作很有必要。这不仅在于幼儿园和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这也在于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共同推进,对于幼儿的礼仪教育才能够真正发挥好的功效。在家园合作的礼仪教学中,教育方法与教育途径的选择非常重要,并且两方面的良好合作与配合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只有确立正确的家园合作的方法与途径,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收获好的功效。
一、确立合理的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理念
首先,很有必要确立合理的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基本理念,这将会让教育过程更有针对性,也是保障礼仪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的根基。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幼儿时期的孩子的各种生活习惯以及基本观念的形成也直接受到这两个环境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只有以家庭和幼儿园为共同的出发点,这样才能够让礼仪教育更好的得以渗透。一方面,幼儿园应当成为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孩子们在园内教师要充分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并且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家庭应当对于幼儿园内的教育内容加以巩固与强化,要让孩子们在家里也能够很好的将从幼儿园内学到的内容加以实践。只有明确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基本理念,这样才能够让礼仪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礼仪,应以幼儿园为主导,而幼儿教师是本课题实施的关键因素。想要让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更好的得到落实,这首先需要教师主动学礼、守礼“、正人先正己”,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师的专业化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孩子的技能方面,还应该在言行举止方面做出表率。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内受到更好的影响与熏陶,这也会促使孩子们形成更多好的行为习惯。在这样的基础上幼儿才能够进一步将这些好的行为习惯带入家庭环境中,这才是礼仪教育有良好落实的一种体现。
二、提升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可操作性
提升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可操作性也很重要,只有为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找到好的方法与途径,这样才能够发挥更好的教育功效。幼师应当有更多好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要想办法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够带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规范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进而让礼仪教育真正得到渗透。此外,教师要保障家长能够对于孩子的礼仪教育有充分配合,这也是家园合作背景的一种实现。教师可以给家长们留下一些具体的家庭教育的任务,无论是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还是在家庭环境内对于幼儿园内学到的内容进行巩固,这些都是促进家园合作可以有的方式与途径。想要深化礼仪教育的家园合作,一方面,应当以系统的礼仪课程为蓝本,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入园、离园、盥洗、教学活动、户外活动、进餐、午睡等各个环节中,随人、随时、随地、随事地进行随机教育。并在小、中、大班分年龄使用幼儿指导用书,在集体活动中融入礼仪歌谣、礼仪故事、礼仪表演等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向家长发放家庭指导用书,让家长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指导并巩固幼儿在幼儿园之外的言语与行为,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的可操作性,这也是让礼仪教育发挥更好的教育功效的途径所在。
三、家园同步,提升礼仪教育实效性
对于孩子的礼仪教育的渗透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幼儿园都应当做出努力,并且两方应当有充分配合。只有让家园同步,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幼儿园可以加强和家长间的联系,并且可以将幼儿园内礼仪教育的进展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庭环境中予以配合。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增加和家长间的交流互动,也可以让家长间交流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的心得。这样才能够促进礼仪教育的不断渗透,并且能够更好的体现家园合作的背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切实提升礼仪教育的实效性。让家园教育能够得以同步的方法有很多,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的各种环境与条件选取一些适宜的家园教育渗透策略:①建立家园联系本,每周把幼儿在园内的教育成长情况告诉家长,并请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记录下来告诉老师。家园联系本有利于家长和老师更详细地掌握幼儿的点滴进步。②建立家园栏我们就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③经常展示幼儿在一些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的照片,同时向家集幼儿在园以外的文明礼仪行为照片,让家长直观地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家园合作步入良性循环。④在“家长学校”中开展专项的礼仪知识讲座,让家长代表交流文明礼仪教育的经验与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事例。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策略,并且能够让家庭和园内的教育有更为紧密的联系。想要深化家园合作背景下的幼儿礼仪教育,这需要选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教育途径。首先,应当确立正确的教育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的基本理念,这是保障教育过程有更好的收获的基础。同时,要提升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可操作性,并且要加强幼儿园和家长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够促进礼仪教育的不断渗透,并且能够更好的体现家园合作的背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切实提升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庆敏.浅议小班幼儿进餐礼仪活动的内容和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
[2]吴结籽.浅谈小班幼儿礼仪习惯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
[3]郭美娥,朱蓉.浅谈我园幼儿文明礼仪素质教育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
[4]李平.如何走出家园合作的误区[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07)
关键词:文明;用餐;习惯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是历来比较重视“吃”的。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孩子们的“吃”更是令家长们操心的问题,但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目前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了吃饭挑剔、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个性的培养。
幼儿园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为保证群体生活有序进行,就必须对不同个体进行约束。针对在进餐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我来讲讲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具体方法。
一、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
根据各个年龄班幼儿自身的特点,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进餐时,对生病的、个别食欲不好的幼儿应为他们提供清淡可口的饭菜,不要强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若幼儿长期饭量不大,但精神状态良好,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二、家园共育、控制零食
一般在幼儿园里,幼儿是不允许吃零食的。这点主要出现在家里,许多家长都是由着孩子来,孩子的零食不离口,没有饥饿感。有些家长从孩子一起床就不断往孩子的嘴里添零食,特别是双休日,孩子想吃什么零食,家长就给买什么,造成孩子没有饥饿感。幼儿园应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采用节制法,对幼儿吃零食的量、次数有所控制、节制,少量吃的品种既要有精细的,也有“粗茶淡饭”时式的。如生吃蔬菜、瓜果之类。
三、注重引导,增进食欲
通过餐前引导教育,帮助幼儿巩固用餐习惯或了解即将食用的食物,使幼儿在进餐前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在对以前不熟悉或不太爱吃的食物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心里不再恐惧,能尝试着接受各种食物。例如:小班幼儿不爱吃胡萝卜的人数较多,因此在吃胡萝卜前,教师以故事、儿歌等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萝卜,孩子们都喜爱小动物,当老师说:我们一起来做小白兔,尝尝胡萝卜时,大多数孩子都愿意尝试着把以前不爱吃的胡萝卜吃掉。
四、酝酿愉快的用餐气氛
为了保证幼儿吃饭时的良好情绪,教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要处理问题或批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做错了事,老师要等他吃完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幼儿的食欲。教师要保证幼儿的进餐愉快,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更不能用禁止吃饭作为体罚的手段。
五、创设温馨的用餐环境
幼儿园应尽量设在安静地带,有条件的可加设隔音墙。餐室要有取暖和降温设施,在过冷、过热的天气应调节室温。餐室的清洁卫生一定要在饭前打扫干净,尤其应注意将玩具、教具收整齐;活动室兼做餐室的幼儿园,进餐时铺上桌布,设立屏风,会让幼儿感觉到活动室与餐室的区别,提高幼儿的进餐兴趣;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播放曲目应是幼儿熟悉的小夜曲、轻音乐、钢琴曲等;碗筷应注意大小合适,并力求美观、清洁、耐用,过于陈旧的餐具要注意更新。
六、提高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
要注重为幼儿提供可参与的环境。在孩子们吃带刺、骨、壳的食物时给每张桌子提供一条擦手小毛巾,让幼儿感受清洁带给我们的舒适感。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将脏手擦在身上的情况减少了,孩子们开始爱干净了。大班通过创设午餐管理员的活动,一方面使幼儿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通过尝试理解他人,孩子学会了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七、丰富生活教育环境的创设内容
每天餐前安排餐前谈话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今天我们要吃什么,有什么营养,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帮助,让孩子在心理上所准备,这样易于孩子尝试接受不同种类的食物。为了让幼儿感受进餐的多元文化,我们开设每月一次的自助餐活动,让幼儿在体验、学习不同文明进餐礼仪的同时,感受生活的有趣。在自助餐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自主参与性。学习使用公筷、公勺,懂得吃多少拿多少不能浪费等文明的用餐习惯。以上活动的教育意义都是隐含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之中,通过孩子们的参与,挖掘生活细节中的教育因素和价值。
如:为大班幼儿准备擦桌子的小抹布,在不小心倒翻汤汁时,能尝试自己擦拭溢出物,提高孩子自我服务意识。根据不同年龄特点,中班通过进餐后孩子根据不同的进餐要求插放标志,即如果要求做到了就可以插放代表相应颜色的标志,教师每天做好统计记录,谁得到的标志最多谁就是进餐棒宝宝。通过这种环境的创设,一方面发挥环境的隐性作用,帮助家长及幼儿了解进餐中的相应要求,另一方面,起到了鼓励幼儿的作用。
八、总结
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人细节上的一次疏漏,都需要用十倍的努力去弥补。保育老师在指导幼儿进餐时,就需 要眼尖嘴快,抓住幼儿良好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同样,对于幼儿的偏差行为,给予一定的纠正。
关键词:情感教育;礼仪培养;良好习惯
【研究的背景】
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判断幼儿良好品德是否形成,关键看他的日常行为是否合乎规范要求。
情感教育,它是属于一种非智力能力的培养,包括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等,它与智力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而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我们试图采用情感引导和礼仪规范的课题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重点采用以下情感策略:“倾之以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习之以仪”。
【研究的策略】
一、倾之以爱——优化习惯培养的良好环境
1.创设情感体验的心理环境
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对于教师的关注特别敏感,教师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放在首位,让幼儿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中获得教育和发展。
2.构建利于互动的亲近性环境
我们改变以往活动墙面均由老师统一布置的做法,把活动室周围墙面的处理权还给幼儿,让他们根据活动需要自由选择墙壁面,展示自己匠心独特的手工、绘画作品,支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拉近幼儿与所在环境的距离,使幼儿对周围环境产生亲近感,激发幼儿自主活动、自我展示的热情。
3.提供乐于体验的开放性环境
幼儿园的小环境与大自然千姿百态的事物相比,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要满足幼儿的各种活动需要,就必须让幼儿从封闭的小环境走向大自然开放性的大环境中,进行各种情感的体验,让幼儿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动之以情——深化情感教育的心理环境
1.一日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幼儿的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稳定性,情感教育并不是一次活动或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将一日活动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教育方法。生活即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情感教育的因素,如,关心班上生病的小朋友,帮助在搭积木、体育锻炼、手工等活动中有困难的小朋友,爱护自然角的动植物,关心老师、家人等等。
2.主题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以主题活动为单位的日常教学中,我们总是挖掘其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利用大自然、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等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个别活动、分组活动、集体活动等,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教育。
三、晓之以理——共谋家园合力的携手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园教育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以此促进家园互动。
1.密切家园联系,建立合作互助关系
密切家园联系,首先我们采用开学时的电访或家访,家庭访问是我们家园联系常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情感、观念沟通不可缺少的途径。家访不仅让我们和孩子的情感更加融洽,同时让家长亲身感受老师和孩子的言语交流和行为指导,使“家园教育”的习惯培养也逐步迈向和谐一致。
2.家园携手,丰富活动资源
在主题活动“快乐大家庭”中,可以让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和父母的合影、母亲抚养孩子的图片等等,将它们布置在主题墙中。引导孩子讨论自己小时候的事,从主题角开始布置那天起,孩子们就几乎每天围着主题墙谈论关于自己小时候的事,很有兴趣。教师随机教育,使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自己和别人的家庭,还懂得了父母抚养孩子的辛苦,这种情感教育是简单说教所不能替代的,而这种感恩教育的策略需要家园共同携手。
四、习之以礼——彰显礼仪培养的习惯氛围
1.在一日活动中感受礼仪培养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本学期为了在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习惯的培养,我园在入园的走廊显眼处,设计和制作了礼仪标牌,包括:来园礼仪、来园整理、离园礼仪、进餐礼仪等等。一日活动中所有礼仪规范都在礼仪标准中涵盖,让每一个孩子每天一入园都能温习一遍礼仪的内容,并且把握住每一个礼仪教育的契机。
2.在主题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
结合幼儿礼仪习惯培养,以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能引导幼儿在特定情境下就特定的礼仪内容进行交往和体验,如,特色礼仪主题活动《我长大一岁了》,我们安排了《我是值日生》《别说我小》等相关的礼仪教育内容,让幼儿随着主体活动的深入开展,学会一些简单的交往技巧,培养愿意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分享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3.在环境布置中彰显礼仪氛围
在幼儿园各个班级中,我们开设了“每天礼仪小宝贝”“每周礼仪小格言”“等栏目,形成了浓浓的班级日常礼仪氛围。另外,我们还在活动室内定期投放礼仪方面的书籍、图片,特别是古今中外的一些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等,让幼儿在阅读的同时,自觉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研究的总结】
在情感礼仪教育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接纳、尊重幼儿
老师要真诚地关心孩子,给予他们肯定、宽容、理解,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心。
二、礼仪规范,严格执行
通过礼仪学习,明确要求,让幼儿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三、给予示范与指导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行为的养成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平时教师要注重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并在平时的一日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幼儿的发展。
四、分步要求,逐步提高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分步实施,同一行为分不同对策实施。
五、预估行为,提早干预
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采取干预时要前后一贯,坚持不懈。
总之,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社会、幼儿园、教师、家长共同的关注和努力。愿我们的孩子在情感和礼仪教育的熏陶下,良好的习惯能伴随一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
[2]陶行知全集,2003.
[3]王健敏.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三维结构.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2).
[4]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界出版社,2004.
【关键词】家园;进餐行为;差异
3-6岁儿童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其行为可塑性很强,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开端应始于进餐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将受益终身,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家园的密切配合,共同克服和互相交流经验。如儿童在园已逐步建立起良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家长需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并取得经验,在家延续和巩固这种好习惯;如儿童在园进餐习惯差一些,那么家长更需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并与之制定共同的目标,反复进行强化和训练,直至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在家园之间培养幼儿进餐行为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点策略来进行矫正。
一、饮食营养认知给予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启示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饮食行为具有以下特点:没有起码的营养认知,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更难建立。比如,小班幼儿会问:“这个能吃吗?”“为什么要吃这个?”“这是什么?”如果幼儿的求知欲得不到及时满足,幼儿的担忧得不到及时解决,直接后果就是降低了幼儿进餐兴趣和进餐速度。幼儿不喜欢某样食物的理由各种各样,比如,不喜欢吃青菜是因为“卡牙齿”、“难嚼”,不喜欢吃胡萝卜、芹菜是因为这些食物有特殊气味,不喜欢吃螃蟹是因为害怕其“张牙舞爪”的形象。因此,通过科学的饮食营养教育可以促进幼儿饮食行为,进而提高幼儿全面的健康素养。基本的饮食营养认知有利于幼儿饮食行为的确立,饮食行为养成过程也有利于幼儿体验和深化饮食营养认知。
饮食营养教育是生活教育,幼儿的进餐认知应在生活中适时适度积累。进餐过程是随机饮食营养教育的良好时机,许多最基本的饮食营养知识都来自餐桌。成人在幼儿进餐前丰富其进餐经验。通过对幼儿进餐行为的考察,概括出幼儿进餐知行关系为:基本的营养知识有助于幼儿建立健康的进餐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知识的拓展,不少幼儿的挑食偏食现象有所缓解。比如,进餐前,教师告诉中班幼儿今天的菜样,幼儿回家中进餐时有意识地告诉母亲:“幼儿园今天有豆腐干,好久没吃西红柿炒蛋了,而且,今天吃鸡腿,明天吃其他,过几天才会再吃鸡腿。”可见该幼儿能根据园内进餐经验,意识到并欣赏幼儿园食谱的多样性,还能与母亲对幼儿园食谱进行评价,从而有的放矢地提高幼儿饮食营养认知。此时家长若顺势将“每天吃不一样的食物,样样食物都要吃”抛给孩子则孩子心理上更易接受,行为上更易遵从。为此,饮食营养教育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家园共同不断提升幼儿对饮食的认知,以确立和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二、幼儿健康饮食行为应在生活中予以潜移默化
环境是影响饮食行为的重要因素,幼儿选择食物或进餐过程中,无论其“从众”心理还是“好胜”心理,其实都与特定环境氛围密切相关。生活中,母亲的“挑挑拣拣”或是父亲的“速战速决”、同伴的狼吞虎咽或口中裹饭“难以下咽”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有着不完全相同的饮食行为,但在幼儿园建立的饮食行为或多或少会在家庭中得到体现,反之,家庭中建立的饮食行为也会或多或少在幼儿园得到反映,故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养成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成人或同伴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养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孩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成人应率先养成。
三、同步家园进餐规则,改善幼儿的进餐行为
首先,因为幼儿的注意力易被周围环境的刺激所影响,所以要保持相对安静的进餐环境。再者家园进餐规则的差异,是幼儿家园很多进餐行为存在不同的原因之一,那么明确家园进餐规则是家园进餐行为改善的必须。“规则”可以让幼儿在行为上“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它对幼儿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要求和约束,也是一种监督与评价。幼儿园要将幼儿的进餐规则内化,幼儿回到家中进餐时也会表现出幼儿园的规则所要求的行为。如在幼儿园幼儿进餐后会把餐具一一归类放回餐具摆放处,回家中不用家长提醒,吃完后会把餐具送到厨房,这两件事情是一样的,可见,在园进餐规则的内化,使得幼儿形成一种自己收拾的意识和习惯,只要环境允许就能做到。
当然,家园可以商量建立一些基本规则如餐前洗手、上厕所等,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在制定过程中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照顾幼儿的意愿。如此制定的规则可能会比家长自己的想法制定的“规则”易于实施。
四、巧用同伴榜样的影响来改善幼儿的进餐行为
幼儿会以同伴作为主要的学习对象,比较对象,利用这种心理来激励幼儿进餐,激发起幼儿与这些同伴的比较之心,先以同伴行为为榜样,向他学习、再努力做得比同伴好。
五、协调家园之间教养观念的一致性,给予幼儿自我锻炼的机会与平台
由于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态度有差别,幼儿在园有机会自己整理餐具、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家长何不向教师学习,给予幼儿自我锻炼的机会与平台,让幼儿在家也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让幼儿在进餐中自我服务,灌输一种进餐礼仪的教育。注意实施干预的时机,尽量不要去干预幼儿进餐,以免弄巧成拙。
【参考文献】
[1]江琳.成因与对策: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中学文明餐桌倡议书【1】
亲爱的同学们: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始于今日你同意吗?你赞成吗?你支持吗?看看我们身边浪费的现象是多么地严重、多么地令人心疼啊!食堂里面的泔水桶处,堆满了吃剩的白花花的大米饭、包子、米粥、蔬菜、肉菜,甚至连牛奶都被毫不吝惜地倒进桶中。
同学们,我们幼儿时期就会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现在也知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国家现在也提出浪费就是极大的犯罪。对此,同学们应该怎么办?立即将口号变为行动,将行动化为习惯。在校就餐时,根据自己食量确定饭菜数量,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兜着走!在家用餐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挑食不偏食,不扔剩饭剩菜。从今天开始,加入光盘族,一起对浪费说不!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不但要争当文明餐桌、勤俭养德的行动表率,更要做光盘行动的宣传使者。积极倡导节约文化,广泛宣传节约理念,从自己的家庭做起,发动和监督自己的亲朋好友都参加到光盘行动中来,都来做一名节约达人。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通过小手牵大手,使同学们的节约习惯能延伸到校园外,让更多家长向浪费说不。
今天,你光盘了吗?
中学文明餐桌倡议书【2】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你们好!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餐桌上打交道。小餐桌,大文明,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的生生不息,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为贯彻落实教育系统广泛开展的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我校决定开展以不剩饭不剩菜为主题的文明餐桌行动,大力倡导文明消费、节约俭朴的良好风气。为此,特向全体师生员工提出如下倡议:
弘扬传统美德,倡导节俭用餐。
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做到传承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号召大家踊跃参加到文明餐桌行动中来,积极打造温馨、文明的就餐环境,享受文明消费、节约俭朴的快乐。坚持绿色消费、理性消费,做到按自己需要在食堂购买饭菜,每餐不剩饭、不剩菜,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遵守社会公德,倡导文明用餐。
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坚持使用文明语言。餐厅内不得恶意损坏或丢弃餐具,损坏公物要赔偿。请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坚持排队就餐,不插队,不拥挤,就餐时不大声喧哗,不敲打碗筷,不得夹取他人碗中饭菜,取餐后尽量在食堂就餐,不要把饭菜带到宿舍或教室。
坚持低碳环保,倡导卫生用餐。
请不要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要随处乱倒饭菜,不得把剩饭、剩菜及其他杂物遗留在餐桌上。不要在餐厅内吸烟喝酒。注意自己的仪表、穿着和行为,为他人创造干净整洁的环境。集体用餐时提倡公筷公勺,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一次性饭盒,不到校外摊贩处购买饭菜,讲究用餐卫生,不随意造成用餐环境污染。
讲究科学饮食,倡导健康用餐。
树立科学的饮食养生理念,科学搭配,注重营养,追求健康,摒弃酗酒、暴食等不良饮食陋习。合理搭配菜品,从寻常食物中吃出健康;不吃变质的食物,不买三无食品,不吃垃圾食品。
推广餐桌礼仪,倡导节约用餐。
要求各个班级召开以餐桌上的礼仪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宣传用餐文明,讲明节俭用餐、卫生用餐、安全用餐的好处,讲清剩菜是地沟油的主要来源,讲明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举办文明餐桌行动活动,强化对师生的文明就餐教育,使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餐桌就餐礼仪知识,学会文明用餐。政教处将依据两课日志进行监督考核。
全体师生们,文明从衣食住行起步,幸福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我们身体力行,与文明牵手、向陋习告别,做文明餐桌行动的倡导者、践行者,将文明餐桌行动持续、有效开展下去,将环保进行到底,吃出文明的修养,吃出安全、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
西安惠安中学政教处
中学文明餐桌倡议书【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小餐桌,大文明,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为积极响应今年在全市广泛开展的文明餐桌大行动号召,结合我校的就餐现状,现向全校师生发起文明就餐倡议:
一、传承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做到传承礼仪之邦的美德,号召亲朋好友踊跃参加到文明餐桌行动中来,积极打造温馨、文明的就餐环境,享受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快乐。
二、做到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理性消费,按需点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做到不剩饭不剩菜,吃不完就打包。
三、倡导文明用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不肆意喧哗,不在禁烟场所吸烟,注意他人的用餐感受;讲究用餐卫生,不带宠物进餐厅,不随意造成用餐环境污染;低碳环保,使用公筷公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开车不喝酒,酒后不驾车。
[摘要]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爱和奉献。要想让幼儿富有个性化发展,让一个班级有更好的精神面貌,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就必须了解幼儿、关爱幼儿、呵护幼儿,把自己的爱挥洒在幼儿教育管理上。
[关键词]小班;幼儿;家长;管理
当今社会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群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导致孩子自私、任性、缺乏独立性、自理能力较差,而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幼儿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要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帮助幼儿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能力,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年,一定要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为幼儿的中班、大班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行为教育,从幼儿的外部行为习惯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地、全面地、富有个性化地发展。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良好的常规习惯是靠练习和长期坚持形成的。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还处于模仿阶段,喜欢模仿老师的活动,模仿小朋友的行为。教师应该细心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个性化差异,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比如,勤洗手、讲卫生、不说脏话和富有同情心等习惯,都要在小班时期进行培养,并逐步规范。为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培养。例如,我们会在厕所的蹲位旁贴上一排小脚丫,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根据小脚丫的位置站好,排队上厕所。饭前,我们会领幼儿背诵一些简单的有关进餐礼仪的儿歌,帮助幼儿巩固礼仪常识,以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集体活动时,我们会用各种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动手动脑习惯。户外活动前让幼儿能够按顺序排队,下楼时靠右侧走,走路专心,不东张西望,在活动开始时,幼儿应积极参与到室外活动中,能够听懂教师的指令,按照规则进行活动,不推挤伙伴,不欺负小朋友。午睡时,能够自己脱掉外衣并叠好,整齐地放在床头,睡觉时嘴里不嚼食物,不把小玩具带上床,并且能够安静地躺好,不打扰身边的小朋友休息,起床后能够自己穿衣服和鞋子、独立上厕所等。当然,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需要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地坚持。
二、培养幼儿的多项能力
3—4岁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幼儿掌握的词汇量迅速增加,可以用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想法,基本上能够理解常用简单句型。这个时期的幼儿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那些色彩明快鲜艳、有声音、可以简单操作的材料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幼儿教育的最佳时机,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关心他人,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例如,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会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丰富的色彩,并通过对环境观察,得到美的享受,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鼓励幼儿说完整话,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操作性强的材料,多为幼儿提供动手的机会,发展幼儿的手脑并用能力;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自制能力差,在小班幼儿的培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的进步。例如,教师把行为规范用儿歌的形式教给幼儿,儿歌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幼儿学习兴趣高,理解记忆的效果就会更好。在进行室外活动中,我们把这样的儿歌教给幼儿,如“小朋友,排队走,你在前,我在后,不说话,不回头,老师夸我真优秀”。通过反复理解和背诵,幼儿知道了排队时不能说话、不能东张西望、不可以乱跑,在每次排队时,都领幼儿背诵儿歌,幼儿就能按照儿歌的要求去排队。榜样的作用也很强大。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电视里的人物形象,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幼儿都会主动地模仿。那么,为幼儿树立一个榜样,幼儿通过模仿、学习,让能力得到提升,也是一个较好的手段。小班幼儿穿、脱衣服的能力比较差,午睡时,有时脱下衣服,也不能叠放整齐。例如,我班淘淘小朋友的自理能力就很强,每次睡前都能把衣服叠放得非常整齐,有时还能帮助身边的小朋友。我就号召孩子们向他学习,让他示范穿脱和叠放衣服,并表示,哪位小朋友叠衣服叠得好,也可以像他一样为小朋友们做示范。这样一来,孩子们热情不断的高涨,都开始努力学习叠衣服。一个月后,连我班年龄最小的电电小朋友也都学会了叠放衣服。
三、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共性,也存在着个性。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成长规律,每个幼儿的发展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他们各项能力的发展也是有着很大差别的,有的幼儿数学思维较好,有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强,有的幼儿有绘画天赋,如果教师都用统一的教育方法去施教,势必会影响制约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例如,我班有个叫西瓜的小朋友,他很聪明,但平时很安静,很少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通过了解,我知道,西瓜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西瓜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通常都敏感、自卑。我就在上课时经常提问他,并引导他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玩游戏时也让他先来,他表现好的时候,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西瓜卫生习惯非常好,吃饭很少掉饭粒,吃饭也很快。我就经常在吃饭时表扬他,让他为小朋友分发餐具,并号召小朋友向他学习。每次分发餐具时,感受到小朋友们羡慕的目光,西瓜都非常开心,老师和小朋友的关心,也让西瓜的笑容越来越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西瓜开朗了很多,能够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还愿意帮助老师和小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拥有了很多好朋友。班级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幼儿,因材施教,不让幼儿掉队,让每一个幼儿在班级里,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伙伴之间的友爱,让他们在集体生活中都有所收获。
四、让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
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家长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目标一致,如果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不一致,幼儿就会夹在中间无所适从。例如,有的幼儿在幼儿园可以独力吃饭,并且吃得很干净,但回家后,父母总觉得幼儿还小,或嫌幼儿吃饭过慢,坚持要喂饭。这样,在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就无法坚持,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功亏一篑。而良好的家园关系可以形成一股合力,让幼儿在幼儿园养成良好的习惯,回到家里不断强化巩固,习惯养成就更容易。对于幼儿园来说,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能让教育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动员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才能更好地坚持教育的一贯性,让幼儿更好地发展。例如,今年的秋收活动中,我们让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来。建议家长在十一长假期间,带领幼儿去农村参观秋收场景,并制作一幅关于秋收的作品。开学后的活动展示中,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分享着他们参观并参与秋收活动的趣事。有的孩子拿来了他们拔萝卜的照片,有的孩子用米粒做的贴画,有的孩子则直接把红彤彤的南瓜拿到了幼儿园。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们的秋收体验更丰富,活动效果也出奇地好。家园合作绝不仅仅是幼儿学习成果的展示、一张家长反馈表、一次亲子活动这么简单。教师可以让家长全面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跟老师一起面对幼儿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教师应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并利用家长这一教育资源,汲取有营养的育儿知识,学习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弥补自身知识经验的不足。小班班级管理工作内容繁多复杂,需要我们教师沉下心来,用爱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幼儿梳理出一条明确、有序的道路———班级常规管理,教师的智慧引领、艺术处理,会让幼儿在一个自主、有序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