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德物理教师育论文

德物理教师育论文

时间:2022-08-04 10:30: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物理教师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德物理教师育论文

第1篇

一、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习不只是对知识的记忆,学生不能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高素质、高起点的,他们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道德意识。如果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注意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往往能形成良好的学法气氛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法律法规问题。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有机的渗透法制意识是法制教育很有效的一条途近,也是培养学生法制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

(1)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三贴近原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法制教育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

(3)整合性原则。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特别是初中物理课教学中;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与必要的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

三、物理教师应具备的法制素养

(1)提高思想意识,增强法制进课堂的紧迫感。物理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深刻地意识到法制教育是教师的法定责任,是落实素质教育、德育的必然要求,是教学教育性原则的具体贯彻;物理教师要深入实际,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动向,法制知识的缺乏,增强法制知识进课堂的紧迫感;结合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把法制知识贯穿于物理教学课堂中。

(2)物理教师要形成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习惯 。法制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的教学过程。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增强责任心,增强法制教育的主动性,把物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变成自觉的教学行动和自然的教学习惯。每次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法制知识,在教 学有“机”可乘时,融入适当的法律法规。久而久之,便会习惯的把法制知识和物理学科教学融入一体。

四、初中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1)利用教师自身的行为渗透法制教育。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就像是学生的一个样板,教师怎么做,必会引导学生也这样去做。有时候,千百遍地说教不如一抹暗示性的眼神、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可以这么说,学生的许多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教给的。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做到身正。

教师的行为渗透,不需要讲很多大道理,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事中来透射好品质。比如说,整洁的办公室,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地方干净也能给别人带来美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看到扫帚倒了,随手扶起,就是告诉学生爱护公物也是一种美德;面对别人的无理吵闹,教师能平和对待,可以让学生明白平和的心境也是一种素养;对别人的困难能乐于相帮,能使学生明白“雷锋精神并不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

(2)利用课堂授课渗透法制教育。利用声现象与噪声污染,对学生进行守法教育。如在教学 “声现象”中,声的概念为: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以及对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七章第三十九条规定:“建设项目的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住宅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允许噪声,昼间应小于或等于50分贝,夜间应小于或等于40分贝。住宅卧室、起居室(厅)宜布置在背向噪声源的原则。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厅)紧邻。凡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时,必须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让学生来理解噪声的两种定义和噪声污染的相关法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噪声的定义。同时,学生也更愿意遵守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对学生守法教育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 开展课外学习活动渗透法制教育。物理教师应充分挖掘物理自身和物理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因素,积极参与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建构。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学生人格的建构。在课外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与法制教育目标有联系的因素,引入与法制有关的知识、原理、技能,使学生对法制教育问题有所理解,在此基础上变为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动。

例如,在眼睛和眼镜的教学中,针对很多学生近视戴眼镜的情况,可渗透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引导学生去检测自己的眼镜是否合格,并自觉进行维权行动。

又如学习能量和能源时,结合能源的开采和使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的问题,让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依法行事,成为环保小卫士。

只要充分驾驭教材,就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法制教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第2篇

与传统教育不同,综合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培育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具备科学探究精神。大学物理是理科教学中的重要学科,是面向综合素质培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改革意见,以期推动大学物理改革进程。

【关键词】

综合素质;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所谓教学相长,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教育方法不免落后于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深化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工作迫在眉睫。

1.大学物理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物理注重培养人缜密的思维方式,抽象的理论知识欠缺趣味性,同时物理学要求较高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使专业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大学物理教学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使得“深奥”的大学物理让不少大学生吃不消,原有的积极性受打击,学习热情不高。

1.1“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改革是面向综合素质培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仍旧采取课堂教学为主,而课堂教学的特点在于教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听课,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填鸭式”、“满堂灌”。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则是实现学生自主,“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无法保证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往往使大学物理课变得枯燥无味,降低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大学物理教师队伍老龄化

教师是改革的动力之一。然而改革的动力不断变化,任何一个力量可能成为动力也有可能变成阻力,过去教师是改革的动力,现在教师也可能是改革的阻力。目前我国的大学物理教师普遍存在老龄化现象,一方面来说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们专业知识过硬,经验丰富。但经验本身也会带有主观主义,所以难免过于古板,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不灵活,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教学中欠缺创新性。

1.3应试教育下的课程考核方法过于僵化

中国教育多年来对学生的考核“重结果轻过程”,考核采取试题和作业为主的方式,大多仅有固定答案,对于考核过程不太注重,不能达到大学生物理研究、探索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应试教育特色鲜明的期末考试是大学物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这使学生学习的功利心增加,学习趣味性降低。

2.面向综合素质培育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措施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物理教育中应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因势利导,让学生们把浓厚的学习兴趣转化成学习乐趣,进而最终能转化成学习志趣。

2.1坚持学生本位思想,改革课堂教学

首先,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大学物理教育应注重实验教学,开展多种兴趣盎然的物理实验让实验课堂充满积极思考的氛围。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因材施教启发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在动手中掌握物理知识。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大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丰富多彩的讲座、拓展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巩固物理学知识。例如我院曾举办大学生拟作教具的活动,分小组并配备指导教师。有学生自主设计制作方案,包括设计原理、设计原理图、装配图、元器件清单,由学院提供经费和仪器支持。经过5个月的劳动,学生们完成教具制作84套,20件获得学院奖励。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锻炼团结协作能力,是面向综合素质培育教学改革的典范。

2.2开展教师培育活动,转变教学理念

面向综合素质培育的教育改革对大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新老教师的交流,定期开展物理教学研讨会,以使年轻物理教师更好的学习年长物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优秀经验,同时年轻物理教师帮助年长物理教师学习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二者扬长补短。

2.3注重能力培养,考核标准多元化

面向综合素质培育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不仅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专业修养的提升。课程考核中应逐步减少笔试成绩所占比例,增加对学生课堂表现、实验能力、论文撰写能力、探索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种情况的考核,制定系统的评价标准体系,通过考核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

2.4大学物理与大学生职业规划相结合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量子信息学、生物物理、光学、电子学、天体物理学等等新兴学科均是以物理学作为基础,大学物理学教育为国家的航空、航天等不少高精尖行业培养栋梁之才。因此,大学物理教学中应尽早引导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活动,树立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的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结束语面向综合素质培育的大学物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责任心和情商,使大学生同时具备实践能力和较高的专业修养,以期使大学物理教学取得可喜成果。

作者:杨军 单位:中北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健勇,赵光欣,常钢等.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方法论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2,(11):78-78.

第3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能力;提高

大学物理作为高校基础课程质疑,是链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的重要桥梁。大学物理学科的学习,对物理学知识的探究、自然科学认知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作用。同样,物理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实际物理教学中,由于高校专业课程安排的影响,以及物理学知识过于理论,使得依稀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无法更好的融入物理学理论。从而导致很多高校学生不能够理解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也就对该学科的关注度较低,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社对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和追求的倾向。研究表明,兴趣能够对人的行动产生驱动力。一旦学社对学习产生兴趣,其必然对待学习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且会投入较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先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

一、从教学态度及语言上营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要形成自我独特的教学风格,善于利用哲理、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递给学生积极的情感。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保持愉悦的态度,从而让学生能够更乐于接受知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无论是对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情感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课堂上,情感的培养很重要,课堂气氛的营造也十分重要,这些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机智、风趣的语言往往是活跃学生思维的最好的手段。在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务必要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为核心,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从而让整个课堂体现出活力。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二、从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基于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中学生能够更为深入的发现物理学的奥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原理的验证过程。在整个实验体验的过程,学生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当中,更要加强分组实验,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掌握系统的实验方法与技能,对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在实验教学中还要调整一些实验内容,比如增加实验种类,分别通过演示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虚拟实验到达应用型教学的目的。

(1)通过演示实验,演示具体的物理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与视野。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演示实验的现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学校建有一个140平方米的演示实验室,开设有40多种演示实验项目,有效地利用这个演示实验室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开放。我们要求学生在学学物理课程的这1年时间里,必须到实验室参观学习。除了上课的学生参观以外,新生一入学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预约到演示实验室参观学习。利用直观而有趣的物理现象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物理学规律和现象的探索兴趣,为以后更好地学习物理课程奠定了基础。

(2)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以期充分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教师要注意实验题目的难度要适当,不仅要考虑学生具备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方面的基本能力,实验原理涉及到的理论部分学生应有所了解,并根据查找的资料能总结出实验原理;同时还要考虑到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情况和实验教师的研究方向。学生也可自带实验题目,以学生为主,教师仅起指导辅助作用。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能充分进行探索的空间。

(3)通过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建仿真实验平台,从而缓解实验教学的压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大学物理仿真实验通过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生的操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通过对实验环境的模拟,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仪器的结构及原理的理解,并加强对仪器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训练,培养设计思考能力和比较判断能力,可以达到实际实验难以实现的效果。

三、总结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而学生自身的能力成为了其中的观点。本论文论叙了兴趣和实验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兴趣不仅仅是学生自己一个人的事,它需要老师的着重培养。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习与认知能力,特别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应用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需要老师的努力与学生的配合。当然能提高学生能力的因素不仅仅只是本论文谈到的这些。

参考文献:

[1]罗莹,李列明.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物理教学的量化研究――DGWI教学模式研究[J].物理与工程.2016(02)

[2]薛丽媛.大学物理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J].现代交际.2016(03)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 个体差异 教学策略

一、差异教学策略的构建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和利用差异进行课堂教学。

(一)尊重差异,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物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及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如:可选择教材中的开放性栏目“科学足迹、STS、做一做”等内容,让学生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并可将学习成果以自已的方式展示、讨论和交流。这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

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发展个性、体验收获与成功的机会。如:学习了人教版物理必修的第一章第4节后,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基础上,为照顾学生的差异性,教材中安排了做一做“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培养了学生把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到学习上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对科学技术运用产生深厚的兴趣,从而自觉的培养科学的精神和素养,学会以更加科学的眼光看问题。

(二)创设差异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的原则

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不同的、有差别的物理教学情境,可以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知识的建构,这就需要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认知水平。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差异、性格差异、经历差异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积极理解知识、构建知识,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逼真的物理实验情境,来吸引学生,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组织材料进行自学学习,促进知识的主动构建。

(三)通过合作完成差异教学的原则

他们在异质小组中彼此通过对话、合作,完成一项教学任务,实现了差异资源的共享。小组合作不是几个同学一起完成一项教学任务这样简单,分组时充分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进行分组,使每个同学都能参加小组活动,即发挥了他们各自的优势,又使他们从其他成员中学习了自己的弱势。通过相互合作来实现了各自价值的提升。

二、构建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

(一)激发物理学习动机的策略

1.挖掘教学内容本身蕴含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准备几个有趣小实验,如“小鱼煮不死”的实验,使学生对物理课充满兴趣。教师要充分挖掘并借助于情境、活动等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学习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教学要联学生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内在需要,激发内在动力。如:物理老师在教授共振知识可以从洗衣机的振动说起;教学反冲运动内容可以和航天火箭联系;教学离心运动可和骑车拐弯减速说起,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生活需要物理。

3.提高物理教师自身魅力和教育水平

俗话说“信其师,听其道”,大多学生喜欢某门课程,往往是从喜欢某位老师开始。而决定教师在学生中地位的因素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以及教育水平。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自如的驾驭教学,还能用自己的神态和语态、丰富的媒体、幽默的故事牢牢的吸引住学生。当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动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领域,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策略

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课前预先筹划,如上课时给学生什么直观材料,提供哪些问题,做哪些示范,怎样组织探究学习。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哪些不同方法,不同方法之间如何有机结合,甚至还要提前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境。是讨论式教学还是讲授式教学,是小组合作还是个人自学,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还是演示实验,这都需要教师精心筹划。但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应体现启发式教学的思想,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并加以指导。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注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探究和构建知识,这是因为未来的社会要求有主体精神的人,有创新精神的人,要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另外,从照顾差异角度来说,只有当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才有时间和经历去照顾差异。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绪表现不同,需要灵活的调整教学方法而这正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

(三)创设优越的教学环境

教学需要一定教学设施如:实验仪器、多媒体平台等,这些设施能够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学校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各种社会关系与外界进行交流。处在丰富信息环境中的学生,与处在闭塞信息环境中学生其见识水平、学习效果是有差异的,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程度也不一样,教师要及时给以指导。同时在座位编排上教师也应兼顾学生的差异,对于学习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爱做小动作、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应尽量安排在教学活动的“行动区”,使其处于教师课堂监控的有效范围内,学生自然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听课。教师也可以通过眼神、表情、举止将自己对学生的关注和期望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产生心理共鸣。

三、结论

本文对高中物理差异教学的设计原则及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究,通过理论分析,文献的分析探究出了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策略为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提供参考。鉴于笔者的研究时间、能力、文献资料的搜集能力和教学实践经验的限制,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有待进一步探究,希望广大的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5篇

论文摘要:当今信息时代,新知识不断膨胀,人们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从大量的知识信息中,去分析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学习和掌握自己需要的新知识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校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其主渠道之一的课堂教学方法。目前初中物理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迫在眉睫,研究性学习方法,正是适应了这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每一位物理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以培养适合时展要求的人才为己任,积极投身到物理课程改革中去。

一、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上可知,探究式教学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这是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探索的重要内容。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成为现代研究性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不断地反思,经常阅读教育理论,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握新的教学技能和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要信任,碰到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活跃思维、开发潜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乐趣和信心,从而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

二、营造有利探究的情境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创设“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消除探索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有一个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学习探索与创造之中。在学生做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学生的探究进程并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下一步计划。 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做法。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探索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探索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建立师生间、学生间的密切合作关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必要时,教师把学生集中起来,通过演讲、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他信息。

三、善于通过物理实验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在掌握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三个物理概念基础上,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改变电流的大小,分别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从实验数据得出欧姆定律,并在应用中加以巩固和深化,没有实验来学习是很抽象的,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容易理解了。物理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物理仪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发问的时间和批判的时间。

四、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对学生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创新的能力,所以现代学校教育不仅要有文化传递的功能,更要有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功能。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这个基础应该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有机结合。间接经验是前人直接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直接经验则是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间接经验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更好地被学习者所掌握、运用,才能转化为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探究活动中,学生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这些学习体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因为“创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能力、方法、而且是一种意识、态度、观念和精神,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探究式教学”应强调学习体验的重要地位。 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

五、用“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多方面的,直接兴趣就是一个方面,而“问题”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问题”是由生活和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的。对于学习活动有兴趣的人,不辞劳苦和用功读书,把“学习”这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当作必不可少的兴趣活动。可见善于用优化学习活动的策略,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可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培养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教师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思考探究,并通过探究知识的奥妙,尝试成功解决问题的甜蜜,从而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己。让他们都跃跃欲试并尝试探究本来认为深奥的、难懂的知识,尝试探究获得原来认为高不可攀的技能。例如,在《透镜》的教学准备阶段,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分成以下几个问题,每一组问题由若干个小问题组成,提前将这些问题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教材,学习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按问题的顺序提问学生,叫到哪一组的学生,该组学生个人或与集体一起完成教师的提问,遇到难点问题,可以集体讨论,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最后解答。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实现使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希望达到培养学习方法的目的,进而希望把这种良好的习惯引入到其它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要适当地指引学生,而不急于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让学生进行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最后才由教师帮助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

论文摘要:物理探究是新课程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师生互为主体;师生互动中,物理语言表达能力是实施物理探究的重要环节。

在新一轮的物理基础课程改革中,要大力倡导实施“物理探究教学”。许多物理教师对为何以及如何开展物理探究教学存在着一些困惑。本文从物理探究教学的必要性、理论基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理探究教学的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科学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学活动不仅是单纯的知识接受的过程,而且是重视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过程。实践证明,物理探究教学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传统的教学由于缺乏对学生这两方面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是看科学、听科学,而不是做科学。学生由于对科学知识的来源缺乏了解,把科学知识看得很神圣,不敢怀疑,导致学生缺乏科学创新的能力。

二、物理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理念是物理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改革目标之一:改革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他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困惑的问题的时,要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三、在实施物理探究教学中,师生互为主体,注重物理语言表达能力

物理探究教学的基本过程具有六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实际上,物理探究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的指导下的发现过程。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在物理探究中要以“师生互为主体”为中心,积极采取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从探究中学会学习。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探究,课堂仍然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此过程中,老师语言的设计,学生如何组织物理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下面从以下环节的实施对物理探究教学加以探讨。

(一)在教师设问中,注重启发诱导

物理探究教学是围绕某一具体知识点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实施的每个具体步骤中,教师要围绕该知识点针对性地进行问题设计,使之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某些观念建立起实质性联系。教师要充分发挥诱导作用,刻意加入方法、能力的渗透式培养,以通过教师的“变教为导”,来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而使教学深入到“以诱达思”的境界。

(二)在学生探究中,注重思维发展,培养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或通过实验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他们会将取得的收获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并逐步丰富个人的探究成果。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培养了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

(三)在师生共探中,注重物理语言表达,学会在合作与交流中反思与感悟

这个环节着眼于“交流──互动”式教学的实现,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实施,学生肯定还存在某些困惑,那么教师就要在这个环节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感悟,以便升华新体会的认识与观念。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学习、探究活动,探索出适合自己个性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思维方式。在这个环节实施过程中要着力于建构师生互动模式,强化学生的参与、投入意识,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产生教、学协调与共振,培养和发展主动、能动、促动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并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7~9年级)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第7篇

关键词:物理 隐性教育 教育资源 体现 运用

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潜课程等。上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注意到课堂教学有时产生“无意识的学习结果”,而这种无意识的学习结果对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到了1968年,杰克逊首次确定了隐性教育的含义。现今对于隐性教育资源的研究与运用已然成为教科研领域中的一个前沿课题。特别是在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后,要求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物理课程教学中的隐性教育资源

1.物理教材中的隐性教育资源。物理教材是教育者进行物理教学的依据,其教学知识的编辑和选择融进了编者的教学观、知识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融会了物理学科的精神、思想方法、科学方法。具体内容有:(1)物理的科研态度。物理科研态度是针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习惯的养成,它主要包括实事求是,准确使用物理规律,严谨认真,学习主动,具有强烈的合作、批判、探究科学的精神等,使学生养成多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和坚持真理的科研精神。(2)物理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普遍与特殊等唯物主义思想频繁出现在物理教材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影响和熏陶。

2.课堂教学的隐性教育资源。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隐性教育因素无处不在:(1)课堂上的隐性教育资源。课堂的精心准备和组织,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体会到物理的严谨与严格。(2)教育者教态中的隐性教育资源。教育者准确、科学、生动的语气和肢体语言的表达像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学生的言行和思维,无形地影响着每位受教育者的成长,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受教育者的情操。

3.物理实验活动中的隐性教育资源。物理活动不但包括物理教学实验与学生实验,还包括课外组织的物理探究活动。在各种物理实验活动中,实验的环境、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和组织形式都会让学习者无意识地接受一些非强制、非预期的教育。

4.物理教学评价中的隐性教育资源。首先要改变以往以学习者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用综合评价代替旧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学习者的进步,并指出其典型的错误,以此增强教师与学生沟通,对学生的间接教育效果远胜于直接教育。

二、物理课程教学中隐性教育的开发与应用

物理隐性教育依附于显性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中,又存在于显性教育之外非预期、非程序的教育,两者之间彼此促进着对方的发展。隐性教育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可以最大化地激励学习者的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研精神,深化学习者对于物理知识概念的领悟和实践。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重视物理隐性教育的发展和应用。具体如下:

1.重视实验活动,培养科研精神与态度。物理实验是验证物理理论的基础,所以物理实验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深化对物理概念理论的掌握和理解。首先我们通过张贴科学家的事迹和名人名言加强学习者的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其次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谨的教学实验活动,学习者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科学知识不断钻研、不断探索、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

2.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隐性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得体的语气与丰富的肢体语言会促进学生物理语言的养成,同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用良性的互动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互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态度和精神,还对学生的情感认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倡导多种物理课外活动。物理课外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环保活动、自制教具、志愿者等。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同时体会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而且还可以树立环保精神。

4.发掘考核评价中的隐性教育资源。要关注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验探究过程,既重视学生学习和钻研态度的养成,又要着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情感道德精神,把单一的考试变成考试、作业、论文、实践紧密结合的评价体系。要加强教育的引导功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的、有理想有抱负、成熟自信、全面发展的个体。

参考文献

[1]张琳 物理教学中的隐性教育资源与运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2年,03。

[2]陈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J].《中学物理》,2012年,10期。

[3]乔蕊 崔春英 基于教学资源库的案例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第8篇

论文摘 要: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而且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主要是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因此,时代的要求促使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都师范大学的续佩君老师将物理实验能力分成10个基本层次:(1)按实验步骤完成;(2)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3)基本量具及仪器的使用;(4)基本工具的使用;(5)运用误差理论分析物理实验;(6)写出物理实验报告;(7)分析物理实验现象和实验处理;(8)设计简单的物理实验;(9)排除简单故障;(10)根据需要寻找实验仪器的待用品。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专门规定要开设实验“物理实验专题”板块,该模块注重从以下四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经历科学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的物理课程已经淡化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界限。传统的物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验证某些物理规律、某些物理量的测量。同时,要求学生会进行观察、操作、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在科学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认真观察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演示实验,大概地了解实验要解决的事情,在大脑中搜集所学相关知识的内容,充分调动思维。在演示实验中应当把实验做得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观察验证性实验,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实验目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并假设和预见实验结果,充分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强化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增强学生的创造潜能

传统的物理实验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动手能力,妨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学生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妨碍了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教师通过充分运用学生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让学生设计自己物理实验方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像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同样,爱因斯坦也意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他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由此可见丰富的想象力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阿瑞提(S.Arieti)对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十分独道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生活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创造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索取性、多向变通性、求异性、综合概括性等创造思维品质。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广泛的空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三、深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使每个人都有实验操作机会,注重学生手与脑的完美结合去探索万物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分组实验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互“切磋”,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且还能积累团队工作的经验,这能为学生日后胜任工作岗位作好铺垫。分析实验过程所产生误差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物理实验中数据的变化,只有科学地分析,才能得到想要的结论,因此对试验误差的分析,不仅能增强学生科学的分析方法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物理规律的本质,通过实验数据的变化来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深化实验过程和分析试验误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能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动手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等良好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重视对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评估,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需要评估,没有评估与交流的物理实验是盲目的,评估与交流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不当或者错误?测量结果与真实结果有什么出入,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会为自己的正确观点进行答辩,并且说出你在实验中是否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为什么,怎样去解决的。在评估与交流活动中达到知识互补的目的,实现创新思维的碰撞。评估与交流的过程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激烈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成功经验,通过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学习好的经验,提高认识,正确理解所获得的新知识。通过评估与交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错误、弯路甚至失败,这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生还能从中得到良好的宝贵经验,为以后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物理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物理教学的永恒重点。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灵魂,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的态度,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从而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松岭.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育理念和策略[J].

第9篇

关键词:心理学 中职物理教学 教学策略

中职学校即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社会批量培养技能型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物理对中职学校所设立的汽修、机械、焊接及电子等学科来说,属于专业课的基础,是学生进行其他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前提。由此可见,培养中职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中职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职物理教学传统授课方式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这种灌输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心理活动的重视与引导,使学生学习环节的积极心理与潜能未能被充分开发,最终由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未被激发而导致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下降,学习自主性与主动性不高。此外,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多重视对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师生及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这就使学生丧失了情感性与发展性,并且由于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不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久而久之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能力大大降低。通过对中职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目前的物理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中职学校中,多数学生具有较好的自我学习态度,但其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这就导致在进行深入学习时困难程度较大。尽管此部分学生对课堂纪律无不良影响,但却对课堂学习气氛、教师情绪和学习进度等有一定负面作用。其次,一部分中职学生相对缺少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并且其纪律性也较差,他们对课堂纪律、教师情绪、学习进度等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最后,其中存在极少数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其纪律观念相对较差,常有在课堂上起哄、聊天等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并且对教师的管理有逆反心理,严重影响着课堂进展与师生的情绪。另外,中职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其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能力可从教师与学生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教师方面,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引导教育意识不够,甚至多数教师并未意识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只有突破传统的观念,从非对即错的层次中挣脱出来,并克服物理教学的功利性,才能从自身做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物理并进行学习。学生方面,则不要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而应多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通过多角度分析、对比、筛选、与师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讨论等,才能真正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点并进行运用。

二、积极心理学的特征与作用分析

1.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区别于传统心理学,前者强调对主观幸福感、美德等心理活动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并对群体或个体所遇的问题进行解释与引导,最终使其获取积极暗示,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并乐观地面对未来。积极心理学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提倡积极人性论,教导人们在逆境中要抱有积极心态,并通过充分发挥内在潜能来增强学习工作中的适应性和创造性,进而使学习工作效率与效果得以提升。

2.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特征。

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积极心理学具有目标性特征、情境性特征以及整体性特征。目标性特征指师生双方都要明确了解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明确的认知方向而形成积极的心理预期,进而促使其能够清晰的聚焦。通过创设情境来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能够驱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构成心理氛围的因素既包括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同时也包括教师与学生在情感、意志、精神方面的相互依存和融合,并且产生共鸣。

3.积极的心理学对物理教学的教导作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心理学能够促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其发自内心的对物理学习产生信心;能推动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其产生强烈的物理学习兴趣与认知上的成就,自主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体验到积极的学习心理与操纵感,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

4.物理教学中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心理的条件。

由上述可知,积极心理能够使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中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从而使学生在积极心态下有效掌握学习技巧并树立成功信念。那么,促使学生形成这种积极心理应做到哪些呢?首先,教师应具备积极的心态。教师教学情感积极与否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情感素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教师只有努力培养并不断提高自我良好情感特征,将积极乐观、宽容自制的自己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互技巧与能力,对学生进行长久的情感感染。其次,与学生交流融洽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兴趣。由于教师是物理课堂的引导者,其情绪与态度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自然得体的仪态与表情向学生传递真挚和期待等情感,进而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可以通过采用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或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等来实现。另外,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来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大环境,持续的激励并关爱学生对学生形成积极心理情感态度有重要作用。

三、构建积极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措施

当代中职教育是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并且中职学生的人格情感培养与道德品质塑造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物理学教学中可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调动学生兴趣并激发其潜力,从而引导其形成知学、乐学、好学的良好状态。

1.为学生创设积极主观体验,使其形成物理学习的积极情绪。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促进其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其学习效率提升。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可通过结合趣味性的物理现象、丰富的物理学史及多媒体技术来对物理课堂氛围进行积极营造,使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丰富物理知识,最终完成物理教学目的。教师在进行情景设置时,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将实际与理论结合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内化。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诸多经典,通过这些经典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大师传记的阅读,使学生领略大师风范的同时建立人文氛围。此外,多媒体技术目前已在各行各业被广泛普及,其能够高效辅助现代物理教学,且大幅提升了课堂教学容量和有效性,其形象的演示实验过程功能以及可控制的教学节奏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通过建构积极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明确物理教学目标。

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心理体验和成就感。鉴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考虑其挑战性,目标一致性并设置反思环节等,通过综合考虑与运用来促进学生对物理教学目标的理解和完成。

3.形成有效的教学评价。

积极的教学评价能够优化物理教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对教学过程进行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十分有效,将过程性评价与课程教学整合,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王鹏.趣味物理与趣味教学[J].科学大众.2011.

第10篇

摘 要: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故事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故事课”同时也是时代和社会以及教学的共同需求。对“故事课”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故事课”;物理教学;应用

俗话说:“前人不摆古,后人不识谱。”在当今社会中,影视明星、著名歌手、著名足球运动员在电视、电影、杂志、画刊中频频露脸,而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则默默无闻。所以当前的中学生,每天嘴上谈的是“星”的趣闻轶事,身上穿的是“星”一样的装束。他们可以把影视明星、著名歌手的名字说出一大串,但是对于科学家、发明家,他们却说不出几个名字,对于科学家、发明家的方方面面,更是一无所知。作为教师,如果不去介绍科学家、发明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论、科学发现的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的贡献等等,就是失职,学生心目中将永远树立不起科学家、发明家的光辉形象,学生将不能从他们的成就轨迹中获取更多的教益。因此,将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迹引入课堂,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教学的需求。

一、“故事课”是物理学科课型的一个重要补充

在通常的物理课型中,只有实验课、知识课、习题课。在实验课上,学生与硬邦邦的实物打交道,感受不到人物的鲜活;在知识课上,学生与抽象的概念打交道,只感受到文字叙述的冗长;在习题课上,学生与繁杂的公式打交道,感受到字母的抽象。很多学生都对物理学习感到害怕、厌恶,缺乏探索世界奥秘的热情和勇气。但科学家、发明家则大不相同,曾有人问物理学家丁肇中:“你这样刻苦工作,你不觉得苦吗?”丁肇中笑着说:“不,不,不,一点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我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

二、“故事课”是物理学科完成德育目标的主要手段

新大纲要求我们中学物理教师,在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同时,还要完成德育目标,还要给学生以方法论、世界观的有效引导,给学生以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选择。讲故事无疑是最简单又最奏效的方法。

1.以科学家的巨大成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史上有过光辉灿烂的篇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物理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有选择地插入我国物理学史上一些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讲述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等,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再如讲述杨振宁、丁肇中、李政道等华裔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奖;钱学森突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核专家邓稼先,数十年如一日地勤奋工作,默默无闻地研制原子弹、氢弹……这些事迹能激发学生巨大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雄心,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乐于参与科学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并能从中得到啡ず吐足,并转化为创新活动的动力。

2.以科学家的曲折事迹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

物理学习需要胜不骄,败不馁,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需要严谨踏实,勤奋努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很多学生面对学习困难感到自卑,认为自己笨,却不知牛顿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也不好,儿时的爱因斯坦直到三岁说话还不流利,六岁上小学成绩平平,经常因语言迟钝回答不出老师提问而受罚,爱迪生八岁才进学校念书,只学习了三个月,因老师骂他糊涂蛋被赶出了学校,可见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并不是神童,也是由普通人成长起来的。也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差,却不知道英国的焦耳是普通的酿酒师,并没受过系统的教育,却精确测定了热功当量,英国的法拉第只受过初等教育,13岁就到书店当学徒、美国的富兰克林也是幼年即辍学到印刷厂当学徒,却都为电磁学做了重要贡献。瓦特只是个修理工却改进了蒸汽机,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学却获得了千多项专利,荷兰的惠更斯学的是法律,德国的迈尔和亥姆霍兹,意大利的伽利略学的是医学,却都在物理学中做出了贡献,可见一个人原有的学习基础并不是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条件。

3.以科学家的处事风格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科学家坚信真理只有一个,坚信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敢于去质疑权威,反对迷信,能不带任何先验成分地去寻找真理: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成正比”的说法才发现了匀加速运动;泊松质疑菲涅耳光的衍射理论促进了泊松亮斑的发现;科学家也只相信自己找到的那个独一无二的真理,为了尊重事实、传播真理,勇于同权威作斗争,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伽利略为宣传日心说,被判终身监禁;迈尔宣扬能量守恒定律,直到被逼精神失常;布鲁诺宣扬日心说被活活烧死。

但是,科学家又坚信在真理基础上人们能获得一致的意见,因而为了寻求真理,主动与人合作,或者自荐:卢瑟福给汤姆生写自荐信并附上论文,从而成为汤姆生的接班人;法拉第给戴维写自荐信并附上笔记本,从而成为戴维的助手。或者寄望他人超越:王淦昌发表了论文“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被美国的阿纳采纳才测出了中微子;麦克斯韦给美国的托德写信建议通过天体的运动测以太漂移,从而使迈克耳孙测出了不变的光速。或者向世人大力推荐他人:当范德瓦尔斯的后无人重视时,麦克斯韦运用自己的权威大力推荐,终于激起了人们继续研究气体规律的热潮;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理论发表后,无人相信,是爱因斯坦大力支持后才激发实验验证的。

三、“故事课”为学生凸现科学的思维方法

辨证思维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教师在讲解概念、定理、定律、习题时无不用到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但如果教师能在理性思维的同时,再多一点感性思维,介绍一下这些概念、定理、定律的认识过程,就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逻辑思维的威力,比如介绍比萨斜塔实验的实验原因,就能够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脉络体系,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比如,在讲“磁场“和“电磁感应”的时候,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磁及电和磁关系的认识过程,讲解安培、法拉第和楞次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就能加强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楞次定律、磁通量等关键点的把握,就能让学生把握到电磁学的脉络体系。

直觉思维是一种跳跃式的具有突发性的思维方法,类似于灵感、顿悟、奇妙启示等。向学生介绍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凯库勒发现苯的分子结构,就能让学生知道“天道酬勤”,知道直觉思维的产生,是人们长期探索、长期求证的结果。

四、“故事课”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科学信念

爱因斯坦说过:“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可以说,一切科学都建立在三个基本的预设信念之上:规律性、可知性、实在性。

科学家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一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某种理论来描述这种秩序,这种理论叫规律。为了找到规律,他们应留心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即使最平凡的也不放过:伽利略看到教堂吊灯的摆动发明了钟摆;阿基米德看到浴缸溢水发现了浮力的奥秘;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思索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了发现科学奥秘,他们感觉敏锐,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异常现象:伦琴做阴极射线实验时无意中发现2米远的荧炎屏发荧光,他没有忽视这一现象,终于发现了X射线,贝克勒耳研究磷光时为了检查相纸是否漏光,发现了元素的放射性;赫谢耳在双子星座内看到一颗绿色星体,没有随便地当作行星,从而发现了天王星。

五、“故事课”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

在人类历史上,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开创了机械时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特斯拉制造出没有换向器的电机,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开创了电气时代;原子弹的爆炸开创了核能时代;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又开创了信息时代,科学的每一个进步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介绍这些划时代的成就,能让学生牢固地树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充分感受到人类智慧在改造自然方面的威力。

但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的因素,着重表现在武器的使用和对地球资源无限制的开发、利用两个方面。介绍爱因斯坦呼吁停止研制原子弹,介绍意大利的“绿党”,就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人文关怀,就能了解到科学发展的负效应,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之,“故事课”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师必须多加运用。

参考文献:

第11篇

物理教师九年级上学期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有五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音、光、物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材改革以后,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本学期初二物理的教学力争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和各项排名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理解物理并应用物理。而新教材不设习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物理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班级情况分析

xx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良好,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xx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习的主动性。

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物理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物理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二)、基础知识教学。

1、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更着重于将知识用于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当中。

2、将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分析,每讲完一章书都进行测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的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

1、课堂实验演示。

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并先作实验演示,看检查实验的可行性,保证课堂上实验成功。

2、学生实验。

课前将实验的要求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并顺利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思考、和观察等能力。实验后检查学生的实验册,看学生实验的结果,从中发现问题,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首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要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尽管老师对重的内容细嚼慢咽,重点内容重点过关,但学生还是不回去消化,因而造成成绩的两极。要解除这种现象,应从三个方面下手,第一、国家要重视初中物理教学条件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条件来配合教材的改革,第二、教师要针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薄弱环节巧下工夫;第三、辅助后进生加强知识的巩固。

物理教师九年级上学期工作计划

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继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做好教研、教改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四、教学中的方法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

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初三的教学紧张而繁杂,在真正的操作中争取做到尽心,圆满。

物理教师九年级上学期工作计划

本人将立足于行动研究,务实求真,开拓进取地将物理教研、教改、培训等工作做好,作出成效来。

一、工作目标

1、提升课堂研究的氛围。通过各种课型的研究来指导和提高本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研究,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向本组学习如何评课,如何,如何鉴别一堂有效的课,并包括如何评价检测课堂教学效率(包括如何命题)。

2、进行相关培训工作,更快地提升个人的教科研能力。定期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培训,突出案例培训及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

3、本学期面临期中考试,如何进行有效练习与讲评是目前本人重点探究的一个问题,期望能探索出适合本组教学的一些模式。

4、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结合课题初步建设物理教学资源库,重点是备课和练习资源的建设。

二、工作重点

(一)进行相关培训工作,更快地提升本人的教科研能力。

1、定期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培训,本学期重点学习《物理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如何做课题》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并用这些理论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

2、加强案例培训,例如如何撰写教学、教学案例、教学等,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

3、积极参加组内教师间理论学习,参与和其他方面组织的论文撰写工作。

(二)提升课堂研究的氛围。

通过各种课型的研究来指导和提高本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研究,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与本组教师学习探讨如何评课,如何,如何鉴别一堂有效的课,并包括如何评价检测课堂教学效率(包括如何命题)。

(三)教学资源建设。

积极主动参加备课组活动,结合课题初步建设物理教学资源库,一方面收集物理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资料(包括典型的案例集,配套练习集),另一方面整理出物理学科的教学资料(包括有主题性的课堂录像,开发的校本化的课程,富有学校自己特点的课堂设计方案,特别是备课组所积累的系统的拓展性的练习资料)。

三、具体措施

1、每学期初制定好个人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措施有效。

2、认真贯彻好教学常规,对自己备课、听课作如下要求:备课具体要求:

(1)钻研,备详案,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有化解方法。重点突出教师如何指导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是详细的介绍教师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

(2)加强与本组教师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听课:主动多听本组教师的课。

3、认真做好教材分析。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要从单元结构分析,到每课时的分析,并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4、改进本人作业的批改方式,要求批改要保证质量,对后进生可提倡面批,对作业进行评定,针对性的给予批评和表扬,以此促进学生。

5、定期参加本组教学情况分析,交流研讨活动,根据每个班的学生特点,成绩的差异,找出每阶段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出好补偿练习,争取每章知识减少差生面。尽量统一练习。在每课时分析时,针对本人所教学生配备怎样的课堂练习,配备怎样的课后练习,要进行认真组合、筛选与变化。

6、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观摩课。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或教学研究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第12篇

论文摘要: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加强实验教学和教师的授课艺术两个方面讲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

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一定会引人人胜、妙趣横生。抛"绣球"时,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直到几年后,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印象深刻。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转贴于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4.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