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教实习计划

幼教实习计划

时间:2022-11-21 10:33: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教实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教实习计划

第1篇

1.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特点,熟悉幼儿,树立科学的幼教观和执着的幼教信念。

2.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和幼儿园的要求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运用于工作实际,能独立地、科学地组织各项教育活动和幼儿一日生活,具备一定的观察、组织、指导能力,以适应今后从事幼教工作的需要。

3.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当前幼儿园的教育改革情况,检查、改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实习任务:

1.实习幼儿教师的全部工作,熟悉幼儿教师工作的性质和职责:掌握幼儿园常规教学内容:初步学会独立组织幼儿园综合教育活动及组织幼儿游戏活动否认方法:熟悉幼儿园家长工作并能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2.能够独立带班,并能较好的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全部教学活动。 实习时间:

16年2月9日至3月6日(为期四周)

实习地点:金坛市五叶幼儿园

班别:中(一)班

个人情况分析:

三年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生活,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刻苦训练教育教学基本功,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幼儿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我热爱学前教育,喜欢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嫦娥跳舞手工绘画都是我的专长。

班级幼儿情况分析:

这个班的幼儿总数为28人,女孩子20人,男孩子18人。幼儿大多性格较开朗、活泼、能主动与人交往,也愿意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精力充沛,喜欢参加赛跑等户外游戏,大部分幼儿身体动作较协调、灵活。他们好奇心强,乐于表现。在活动中,孩子们常常兴趣浓厚、发言踊跃。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们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基本上就是要从中班的养成,这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一个新的起点,所以我们希望家长多和我们配合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实习程序和内容:

一、第一阶段

第一周 2月9日~2月14日 见习期

1.观察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境:

2. 了解师幼、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情况:

3. 熟悉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做好一日观察记录:

4. 观察教师组织教育活动,了解班主任、配班教师等的职责和位置,学习经验:

5. 制定第二阶段实习时一日活动安排计划,制作教学玩具。

二、第二阶段

第二、三、四周 2月16日~3月6日 实习期

1 . 按照一日活动安排计划实施教育活动,组织幼儿游戏、生活与活动:

2. 与带班教师交流,学习经验,完善效果:

3. 在活动中观察揣摩幼儿心理、行为特征,针对个性差异与之互动:

第2篇

1构建“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目标

《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能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这些具体标准的践行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应得以重视。以《专业标准》作为引领,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应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两层体系。总目标应从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进行构建:

1.1认知目标

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强烈动机,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加以运用、体悟、修正、创新,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促进缄默知识的获得。通过实践体悟,引导学生在实践反思中有理论的提升。

1.2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价值观、儿童观、保教活动观等观念;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对从事幼教事业的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以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

1.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事幼教事业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在实践总目标的构建基础上,各具体的实践教学分目标应根据实际实施特点进行制定。

2贯穿“全学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全学程的实践教学理念,从时间上看应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从内容上看应渗透至各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方位上看应拓展至校内校外多个实训场所。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来实现。

2.1新生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系部领导系统详细的介绍,引领新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形式等专业特色有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确今后学习与努力的方向。高年级学长与新生就学习体会、学习方法等进行交流沟通,从学生角度解答新生入学来的各种不解与困惑,使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与生活有深入了解,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通过参观琴房、画室、儿童行为观察室等实训基地,观摩幼儿园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使学生对专业获得初步的感性认知。邀请幼儿园园长、幼教专家、一线教师等就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坚定学生投身幼教事业的决心与信心。

2.2课程教学实践

课内教学是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前提与基础。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等各种类型的教学,按相关课程性质与要求,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与实际操作环节。《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游戏》、五大领域教学法等学科应结合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在课程讲授同时或者课程结束后1~2周安排教学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保教能力、教育教学组织能力、环境创设能力、教具玩具制作能力、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管理能力、家园沟通合作等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如五大领域教育课程可以以说课、试讲等形式在多媒体课堂、综合活动室等场所进行。钢琴、舞蹈、美术、手工制作等艺术技能课程,与教师口语、计算机、健美操等素质课程的教学,应将学生实际训练与理论讲授紧密结合,在日常课程教学同时贯穿实践环节的训练。

2.3教育观摩见习

针对不同学科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观摩主题,制定下园观摩计划与实施方案。明确观摩任务,联系对口的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结合课程安排定期观摩。组织学生做好观摩记录,撰写观摩体会。利用实习实践基地,每学期安排一周的集中见习,具体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园保育工作等。在学期末进教育教学观摩的讨论、反馈活动,有利于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观摩中的所看、所感、所悟有机结合,增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丰富专业学习的体验性,学生从幼儿园真实情境中获得大量直观、鲜明的专业理念与实际感悟。

2.4技能考核竞赛

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弹、唱、画、舞、写、说、讲、做、演、玩等多种职业技能。在职前阶段应采取课程训练、专门训练、综合训练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每位学生通过技训练,掌握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同时在1~2门技能上有突出优势,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发挥自身特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制定相应的技能考核标准,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自身特点,结合自身优势项目,给予技能综合考核。同时,以赛促训,通过创设多样的技能竞赛平台如儿童故事创作大赛,儿童舞蹈创编比赛、简笔画比赛、手工作品展览、童话剧比赛、教学PPT制作大赛等,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给予有优势才能的学生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2.5第二课堂实践

除课内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之外,鼓励学生走下课堂,走出校园,在社会大实践中锻炼学习。第二课堂实践主要在周末或寒暑假进行,主要内容是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特别是与本专业能力拓展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如到农村幼儿园义务支教、自制玩教具捐赠到民办幼儿园和福利院、协助幼儿园大型演出的策划组织、儿童早教机构业务拓展等。学生在社会大实践中得以锻炼,体现了学有所用的价值,同时在实践中对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有了验证与反馈,更好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2.6毕业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有效的利用最后一学年集中安排的6~8周时间,全身心投入幼儿园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做到实习前有明确的实习计划和目标,实习过程中有经验反思,实习结束后有总结反馈,以保证实习的效果。顶岗实习作为教育实习的补充形式,多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以就业为导向,组织有意愿的学生到相应的幼儿园或早教机构,以准教师的身份承担保育和教育的任务,将理论与实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的得以融合,真正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7科研训练实践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培养的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这是与原本中师培养的幼儿教师之间的主要差别。科研实践主要包括课程论文、调研报告、毕业论文、参与老师科研教研课题等形式。特别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从检索查找资料、选题、写作大纲的敲定、论文写作基本规范的实际运用、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规范科研意识。

3落实“宽覆盖”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为达成实践教学的目标,保障全程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实施,应积极落实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管理运行保障、师资保障、基地保障三个方面。

3.1管理运行保障

完善实践教学各种管理制度。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实践环节所占课内教学时数以及实践教学所占学分比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得以凸显。制定实践教学各方面的管理办法、措施,如实习实训大纲、实践环节考核标准、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等,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实践教学有序高效进行。

3.2师资保障

高校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是保障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学前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高校教师往往没有在学前教育机构一线工作的实际经验,许多专职教师也缺乏长期深入的下园实践的动力与支撑。他们若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多形式多途径的进修培训,深入幼教一线定期观摩、调研。通过强化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在具体的见习实习环节,可以聘请幼教一线有丰富经验的幼儿园教师作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以充实和丰富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3.3校内外基地保障

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的重要保障。不断改善校内实训条件,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建设好钢琴教室、舞蹈房、画室、作品展览室、儿童行为观察室、心理实验室、模拟儿童活动室等多个校内实训室,以满足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需求。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实习教育基地,不仅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观摩、实训要求,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从课堂到岗位之间零距离适应,而且能促进高校与幼儿园的深入沟通与合作,双方资源共享、互赢互利,共同发展。进一步拓展实践基地实习、科研、就业的三大功能。

4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规范、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应建立规范的评价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每次实习实训都应有实习实训报告、总结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做好记录,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可以是任课教师、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或是学生小组,综合不同评价主体的评定意见,给学生公平客观的评价。评价形式也应多元化,将原有的终结性评价扩展为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

作者:潘滨 潘怡 单位:1.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十美堂中学 2.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五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Z].2011(12).

第3篇

某具有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是女生,在教育实习阶段,她们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大学生和幼儿园教师。这是她们第一次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她们缺乏社会经验,却要与幼儿园领导、同事、家长、幼儿等对象展开交往,难免出现初入职的焦虑、迷茫、浮躁、困惑等社会不适应。下文以该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年级女生为例,分析与思考班导师引导教育实习的策略:

(一)就业指导———帮助选择优质幼儿园

幼儿园的环境相对比较单纯,可以为教育实习生提供迈向社会的过渡缓冲期,帮助其成熟心智进而增强应对纷繁复杂社会的能力。大型民办幼儿园大多拥有一支优质的教师团队,而省级示范幼儿园都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这样的团队中教育实习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能力也能提升较快。班导师推荐两位教育实习生到九江早期教育学校(幼儿园)就业。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是1997年创办的一所大型民办省级示范幼儿园,生源充足,管理规范,提供实习津贴,免费提供食宿。两位教育实习生在一个单位工作,也是一个互助团队,遇到困难能相互商量、照应,共同度过就业适应期。艳艳是这两位实习生中的一位,曾在教育实习之前找到班导师要求给予指导。到这所幼儿园实习后,艳艳给班导师的短信中写道:“真的很感谢老师推荐到早期教育学校实习,感谢老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指引我。在幼儿园我学到了很多、实践了很多。在教师技能比赛中,我的说课尝试用PPT演示,还担任了主持人。任何一种尝试对于我来说都是学习和成长,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不断扩充。我会继续努力,不会让老师失望。”在这里,班导师帮助实习生选择优质幼儿园就业,为实习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二)基层面对面———走近实习生和园长班导师需要

走向基层、走进幼儿园、走近实习生,需要了解实习生在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不仅能让实习生觉得亲切、温暖,而且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班导师还与九江早期教育学校的园长进行深度交流,园长对两位教育实习生的评价很高,认为她们工作态度好、有激情、专业能力强。园长还特别表扬了艳艳,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春季教学是正月初五开学,正月初二艳艳就离开甘肃老家回到单位工作,责任心很强。园长感谢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为幼儿园输送了两位优秀实习生,希望今后能推荐更多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走基层活动也是班导师全面了解幼儿园的良好契机。2011级有两位教育实习生应聘到一所新园———未来星幼儿园。班导师赴未来星幼儿园对幼儿园办园基本条件、举办者的身份背景、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的资质等方面进行考察,确保教育实习生的实习单位能持续发展,实习生有安全保障。班导师与未来星幼儿园园长交流时,园长反映了实习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上班时间吃零食、迟到、认为幼儿园管理苛刻、小题大做等组织纪律不严、生活不严谨、对自身要求不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班导师要正视教育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实习生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三)教研指导———引导实习生进行教研活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专业能力有如下要求: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要求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2]班导师应积极引导实习生开展社会实践和教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实习生的教研兴趣、教研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如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开展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班导师积极鼓励教育实习生参加活动,并对实习生撰写的幼教文章给予修改。在班导师的指导下,实习生英英的幼教论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也激发了所有教育实习生的教研热情。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开展的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中,所有实习生都积极参赛,实习生写作和分析问题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管理指导———关注实习生群体动态

班导师要关注教育实习生群体动态,应利用邮件、短信、QQ群等信息平台,突破空间的限制,与实习生交流思想,帮助她们排解心理压力,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如实习生媛媛和兰兰处于单亲、低保家庭,家庭结构不健全,经济拮据。班导师积极为媛媛和兰兰提供了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的信息,并帮助她们准备申请材料,使她们成功申请到补贴。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低收入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也使她们因为班导师的悉心关怀而备感温暖。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参加了普通话考试,班导师了解到,江西省对幼儿园教师资格普通话条件的认定是达到二级乙等即可,而上海、甘肃嘉峪关市等地要求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甲等。为此,班导师便建议部分实习生(普通话二级乙等)在教育实习期再次参加普通话考试,改变普通话等级。在班导师的指导下,班级44位学生中有32人取得了二级甲等普通话等级证书。了解到江西、福建、甘肃等地2014年届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后,班导师结合岗位计划、岗位条件,实习生的年龄、户籍、个人能力综合考量等情况,为实习生提供报考岗位、招聘考试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帮助实习生有效复习、积极应考。

二、总结

第4篇

一、准确把握学前教育特点,深化幼师学校课程改革

深化幼师学校课程改革,需要准确把握学前教育特点与规律,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首先,对于幼儿教师来说,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尚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解决“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其次,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如弹、说、舞、唱、画等艺术教育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再次,幼儿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孩子接触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因此要求教师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再次,幼儿教师要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方法,将广博的知识创造性地融合到孩子所喜爱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去观察、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概念和经验。最后,幼儿教师善于激发、培养和保护学前儿童正在萌发的对自然、对社会、对科学、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并注重儿童个性品质与心理的培养。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即幼儿教师除了掌握幼儿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在幼儿教育机构进行保育、教育的能力外,还要富于创新能力,能设计、编制具体的幼儿园课程教育方案,设计与研发儿童玩具,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幼儿并开发幼儿的潜能,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成为有发展后劲的幼儿教师。这就要求幼师学校必须对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进行具有调整与改革,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传统的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分为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四大块。这个课程结构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存在诸多弊端,如各类课程比例失调,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对学生技能培养力度不够,教育实践环节不被重视,等等。针对这一弊端,近年来,我校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继续推行《周口幼师教师量化管理试行条例》、《周口幼师优质课标准》,在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优化幼师学校课程设置

毋庸置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幼师学校毕业生也不例外。尤其不容忽视的是,幼师的生源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导致个别幼师学生存在“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对文化基础课兴趣不浓,被动地接受知识传授。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感到教会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基层幼儿园虽对幼师毕业生的技能,如写字、口语、弹琴、舞蹈、绘画、手工、组织文艺活动等要求严,但对其文化知识与水平要求不高。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也反映,掌握的一些文化知识与技能不能满足幼儿园教学需要,还需在工作中进修学习。

鉴于此,周口幼师突出幼师办学特色,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特别是幼教规律,确立了“文化课为基础、教育理论课为核心、专业技能课为关键”的思想,走“发展个性、培养特色人才”的路子。结合学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打破“文化课为主,技能课为辅”的课程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除保证语文、数学两大基础学科课时不减外,适当缩减其他文化课的课时,增加专业课、技能课课时。压缩后的课程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不能完全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把难度较大、不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选修课或自学内容。在技能课方面突出实用性,削弱“专业性”。例如在美术课教学中,以前一、二年级基本上以素描为主,三年级注重学生色彩和国画技法,专业性太强,过于注重学生美术基本功训练的。改革后的美术教学,除安排一、二年级用一些时间训练基本功外,将大部分时间用到教学简笔画、儿童画、图案设计、手工制作等实用美术上。再如舞蹈教学,以前注重学习古典舞和民族舞蹈,对儿童舞蹈学习不多,更谈不上学生编排儿童舞蹈了。调整教学内容后,坚持舞蹈教学为幼儿教学服务的宗旨,从新生入校开始,便将儿童舞蹈放在重要位置,到三年级毕业时,每个学生至少能跳二十个以上的儿童舞蹈,并能改编或自编一些简单的儿童舞蹈,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适应了幼教人才市场的需求。

三、依据就业形势需要,开设幼师选修课程

以往,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是在统一模式下进行的,传授学生的知识内容与结构基本上相同。但实际上,学生在文化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自身认知能力与文化素质也不一样。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有的喜爱唱歌,有的喜欢舞蹈,有的擅长弹琴,有的乐于画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经验证明,优化教学环境,深入研究学生,重视并培养学生的这些兴趣、特长与爱好,就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能力,培养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幼教人才。

在幼师教学实践中,按照开课计划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较好的办法就是开设选修课程,作为必修课的一种补充。经过对学生素质、爱好等情况的摸底,结合2009年河南省首届毕业生技能大赛相关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有机结合,突出幼师特色,调整课程设置,除开好必修课外,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设了舞蹈、琴法等技能课,确定了以下选修课科目:幼儿舞蹈、创编韵律操、教学简笔画、手工制作、儿歌弹唱、幼儿故事演讲技巧、三笔字、幼儿园课件制作、幼儿游戏创编、手风琴伴奏、民族管乐,等等。加强选修课教学,为培养“合格+特长”的幼儿教师打下了基础。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学校分别组班上课,要求各选修课教师先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由任课教师制定出授课计划,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辅导的侧重点,期末按照原定教学目标进行检查考核。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切实可行的,提高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对学生而言也起到了扬长避短的作用,深受在校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强化教育实践环节,适时安排学生见习与实习

幼儿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

1.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并与省内外幼儿园、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学校调整教学计划,组织08级学生到深圳、惠州等地顶岗实习和勤工助学。妥善安排09级学生的见习工作。帮助学生到全市八县一市一区的幼儿园、学前班进行见习活动。定期检查并指导学生见习。通过见习,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也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在较为良好的环境中培养幼师生的教育能力。

2.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试讲等)、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教育能力。另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分散与穿插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见)习安排的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如学校组织08级的学生利用暑假到南方的幼儿园、工厂去顶岗实习,既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感恩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返校后,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高。

3.适当延长教育实(见)习的时间。教育实习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是凭借足够的教育实习时间来保证的。为此,我们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分两个时间段:一段是从三年级上学期进行集中实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实习小组,每组派三到四名辅导老师,对学生备课、试讲进行辅导,观摩优秀幼儿教师的教学录像。请幼儿园老师到学校对实习生进行工作态度、幼儿园各科教学等方面的辅导。三年级学生采取分散实习的方法,把实习生按户口所在地,分到各县的教育实习基地集中实习一段时问,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幼师生教育的能力。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艺术技能课程;专业实习

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决定着幼儿教师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就幼师层面来看,我国1995年的幼师课程计划中第一次允许各校自主设置课程,自此,不同的幼教机构开设的课程有所不同。

近年来,大专层次的幼儿教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的主流,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笔者通过网络资料的搜索,获得了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计划与招生简章2o份,对当前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总体情况进行了网络调查。尽管由于从网络中获得的课程计划或招生简章写作格式和内容不完全一致,有的包含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分类和全部课程,且有完整的计划表,有的则只列出了课程名称不能完全反映课程设置的准确情况。但是,课程的出现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人们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1调查分析

本研究按照网络文本中课程的出现率来确定职前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共分为五个等级:

很重视——出现率80%以上;

较重视——出现率60%一79%;

一般——出现率35%一59%;

不太重视——出现率10%一34%;

很不重视——出现率低于9%。

按照这个标准,将调查所获得的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各门课程的重视程度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见表1)

从表中分析可见,大专机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的特点:

1.1专业基础理论课受到普遍重视

值得重视的是,专业基础理论课中的传统“三学”被给予了很高程度的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三门课程在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幼师课程计划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计划中就出现了,而且多次的课程计划变革并未对这三门课程做大的变动。因此,这三门课程一直延续得很好,只是“幼儿卫生学”的名称有一些改变,在95教学计划中改成了“幼儿园卫生保育”。

此外,幼儿园管理、幼教科研方法和儿童文学的出现率也相对较高,前者出现率高与培养目标有关,正如第一章所述,“培养幼儿园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陈述率是很高的,所以,需要以相应的课程来配合;幼教科研方法出现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也反映了当前我们对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视,事实上也反映了对教师通过研究进行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通过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反映,而且,这门课程有普通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在教学中也容易把握;儿童文学是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基础,而语言教育在幼儿园中又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儿童文学也是必然的。

幼儿园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是与当前对幼儿教师的需要紧密联系的课程,但重视程度并未达到理想的水平。原因之一是这两门课程与其他主干课程的内容重合。幼儿游戏已经被包含在学前教育学中,幼儿园课程则是在近年来课程改革开始之后出现的一门比较新型的学科,而且,其体系与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都有重合之处,因此,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只好舍弃;原因之二就是观念和认识的问题,虽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有关文件中早已规定的,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将一日生活游戏化,因而,教师也无需掌握太多的关于游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和游戏问题虽事关重大,但重视程度仍不够。

其他的一些课程没有广泛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类型:一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的学科在出现,其价值和意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如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第二种原因是:一些旧有的学科体系不健全,如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法规,或学科内容不稳定,如学前比较教育学,或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重合,如学前教育评价等等,因而导致施教中的困难。

1.2各科教法和活动设计类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

从调查结果看,对这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都在一般以下。原因主要在于幼儿园各科教学法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两个不同教学计划的产物,前者是从5o年代延续下来的,后者是从95计划开始的。由于单纯的活动设计难以满足幼儿教师掌握教育活动组织策略的需要,因此,目前这两种课程的开设存在?昆乱现象,有的是按照原有的六科教学法开设,有的是将其合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门科目,有的是选择某些教学法再加上活动设计。另外,《纲要》又提出了五大领域,与原有的“六科”不一致,因此,有的学校又按照五大领域开设五大领域教育,但由于五大领域中将科学与数学合并,美术与音乐合并,而他们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的学校又将五大领域与原来的六科教学进行了融合。这样,导致大家在这类课程的设置上差异较大。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这类课程中,有三门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处于偏低状态,即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创设、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幼儿社会教育。这三门课程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它们受重视程度偏低?笔者分析认为,一是由于这三门课程内容的局限性导致的。其一个共同特点是内容重要,但构成一门学科又显得单薄,因此,目前较难构成一个较为独立和完整的体系,因而容易被忽视;二是受传统定势的影响,幼儿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属于六科教学法,同时,教育者还没有把创设环境的技能作为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美术技能就会创设环境,而没有意识到在环境创设中所包含的教育意蕴。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缺乏对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技能和能力的重视。

1.3艺术技能课分科细,受重视程度高

美术和舞蹈是这类课程中达到“受重视程度最高和较高”的两门课程,这与长期以来我国幼师教育中重视艺术技能课的传统是相一致的。在调查结果的显示中,音乐类的课程受重视程度一般,但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真正的不重视造成的,而是由于对音乐学科的分科过细造成的。本来在教学计划中只是一门音乐,却被分成了音乐、乐理与视唱、键盘、声乐、幼儿音乐、音乐欣赏等不同科目,有的还分出了器乐、管乐,甚至有的还将视唱与练耳分开,这种分割导致了出现率的下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率并不能完全说明人们的真实重视程度,一门学科被划分得如此之细,已经可以对其重视程度窥见一斑了。

有的学校注意到了幼儿的特点,因此,在学科中意图突出这方面,表现在幼儿音乐、幼儿舞蹈、幼儿美术等学科设置的提法上,这是一个好的趋向,但也可以看出,出现率是不高的。此外,对幼儿音乐和舞蹈的创编提得也很少。可见,在艺术技能课的教学中,仍然是突出教师本身的艺术技能,而没有更多地考虑这些技能怎样转化为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或其他教育的策略。

1.4专业实习课程出现率最低

在有关课程计划和招生简章中,只有20%的大专机构提到专业实习,这个比例还是所有层次中最高的。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很多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并没有把专业实践看作真正的课程,并未认识到专业实践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忽视实践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扭转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艺术化倾向,提升准教师教育能力。

多年来,在幼师课程以至于大专课程设置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艺术化倾向,这与过去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认同有关,因为幼儿园用人标准取向和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了各个幼师教育机构对艺术技能课的绝对重视。在传统观念中,幼儿教师的技能技巧往往被当作幼儿教师能力结构的突出特色而夸大。而事实上,艺术技能并不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许多实践观察和研究发现,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一定是技能型的,教师之问的能力结构具有个体差异,有技艺突出的技能型教师,有偏爱思考的科研型教师,有长于上课的教学型教师,有擅于组织的管理型教师……同是技能型教师,有的突出音乐技能,有的善于绘画,有的擅长舞蹈教学等,这也构成幼儿教师各自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因此,不能在课程设置上强求一律,尤其是艺术技能课,一般要求有前期的基础,否则,要达到一定水平需要相当的功夫,如果学生把时问和精力都投放在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项目上,往往造成不仅难以补短,而且更难扬长。

当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实现更需要教育活动能力强的教师。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把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忽视教师的教育活动能力,而现代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及强调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育能力更为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对幼儿教师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但基本功不仅仅是艺术技能,除了唱、弹、跳、画之外,还包括说、写、操、编、做等,涉及到语文、音乐、舞蹈、美术、体育、计算机、教育学等多个学科。事实上,幼儿园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技能并不是很高,要求高的恰恰是怎样通过这些方法组织幼儿的学习,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艺术,而不是自身的艺术技能,教育水平并不必然取决于艺术技能水平,艺术技能水平也并不必然决定教育水平。

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既要发扬原幼师能歌善舞、能说会画的传统优势,又要跳出只重技能技巧的“技工型”培养模式,避免艺术技能课程的过分细化,不能按大学艺术专业的要求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拓展性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来发展他们的某种艺术特长,使得他们能够有一技之长,适应市场需求;在幼儿园实际运用的艺术技能上下功夫,加强其“幼师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学生创编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如幼儿歌曲创造、幼儿舞蹈创编、游戏创编、幼儿健美操创编和幼儿手工制作及幼儿科技活动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切实加强艺术教育类课程,尤其是要加强学前美术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等相关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建设,关注这些课程对教师艺术技能养成的作用,注重教师怎样教的学习,而不是自身艺术技能的获得。

其次,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准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充分认识实习的重要意义,拓展实习的时间和空间。建议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将实习的课时数加大到至少16周,以发挥实习环节在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同时,要拓展实践的空问范围。通过组织学生多种有益的教学实践演练和比赛、短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改变传统的将实践局限于幼儿园的状况,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幼教场所和社区机构,接触家庭,注重对过程的控制,开拓实践的空间;也要改变将学生局限于某个班级教室的状况,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班级和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幼儿园的不同的场所,使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心理场中获得广泛的社会实践经验。

第6篇

1、培养独立从事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能力,培养热爱本专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于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2、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熟悉适应幼儿园工作;

3、了解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一般特点,实习幼儿园教师及保育员工作,培养初步的幼教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习能把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中。

二、实习内容

第一周为见习期:观察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境;了解师幼、幼幼、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情况;熟悉幼儿一日活动安排;观察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学习经验;

第二三四周实施教育活动,组织幼儿游戏与运动。整个过程不断与带班老师交流以学习经验,完善效果;在活动中观察揣摩幼儿心理、行为特征,针对个性差异与之互动;组织的活动涉及音乐、语言、社会、自然、健康五大领域;

每周进行实结,填写专业实习周志;

另外还协助保育员老师日常工作,初步组织幼儿的日常活动;

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参与为迎接六一的有关道具制作。

三、实结

在省直保育院实习一个月,对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所认识。时间不长,但对我们实践能力的提高,理论知识的充实,以及个人对幼教事业的认识都有很大促进作用。

通过实习,我更直接地接触幼儿园日常工作,更直接地与幼儿接触,这对于我们幼教学习者来说,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方面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充实作用,更促使我们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通过亲自带班实施教育活动,组织游戏与运动,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该有多大的教育机智。这也是指导我今后学习的方向标。

通过实习,我感觉各方面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这也有赖于指导老师与幼儿园带班老师的批评指导,提出很多受用的宝贵意见。例如,在组织活动方面,在与幼儿交流方面,在独立实施教育活动方面,在处理幼儿“小矛盾”方面,等等。这些都是很具体、很细致的进步。虽然实习让我体会了工作的艰辛,但也有乐趣,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所以心理很踏实。

在实习期间,欣喜自己取得了成绩。虽然每天都会碰到不同的情况,要处理一些新的小问题,但每一天,我都在提高,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是你的成绩,因为你又多了几十分钟的经验。的确,时间越往后,处理有关问题就越娴熟,不像开始时那样盲目。

一个月的实习,与幼儿园的零距离接触,让我体会到这份事业的崇高,也使自己一些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变的具体、深刻。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园丁”,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啊,我还要继续努力。在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校运会的报名与训练班主任与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开动员大会,一起与学生训练。告诉他们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们:在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二、奖惩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六十二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③谁都会犯错误,但不是谁都会改正错误,受惩罚不要紧,要紧的是改正错误,关键不是惩罚,关键是接受教训,改正错误。

三、主题班会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在第一周的周五我主持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这也是我主持的第一次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安全教育与新学期新打算”。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安全常识。例如,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交通安全,地震、台风来袭需要注意哪些等等,他们都回答的头头是道。班会的另一个要点是“新学期新打算”,让一些学生上讲台说出他们上学期的不足之处和这学期的计划。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学期初就定下新学期的大体计划,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以下是我实习的一点心得。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巩固练习”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第一是预备阶段。先熟悉实习班级的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学习情况(通过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矫正。在班级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矫正需要。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差距甚大,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需要大量的计划时间。如果教师是矫正活动的唯一帮助来源的话,那么管理上的困难将会拖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从而降低它的效能。如果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则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经验显示,在同伴辅导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小组成员得益最大。这即是说,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非浅。

近年来,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种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成果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强调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轴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说建立起了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了几次小组讨论学生就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作细致的组织工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小组之间的活动情况组织有效的交流,以此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当我们不断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它所起的作用就会充分地显现出来。还应指出,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实上,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强调个体责任。其出发点乃是强调在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互配实施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以上介绍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我个人认为是可行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来演示几何教学中的图形,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几何中的性质、定理、判定等命题。从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掌握有关的计算机知识,制作教学课件,并把它应用在课堂上。

在实习中,我还只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一共上了八节代数课,还有A、B班的练习课,觉得还是A班的效果好。课堂上若学生对我的提问有所反应的话,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因此,在课堂上必须注意学生的反应,即时对他们的疑问鞒鼋獯穑股峡文谌菽芄话词蓖瓿伞?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学习成绩优秀,但这总是老师的一厢情愿。我认为,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确立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听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第7篇

在幼儿教育呈多元化趋势发展的新形势下,探索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即我们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毕业生,依据这个目标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模式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从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实现目标规格的多样化。因为,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促进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在办园渠道、模式和教育特色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比如,在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投资办园的同时,还提供许多平台和优惠条件动员社会多方力量,以多种形式发展幼教事业,形成了公办和民办园共同发展;正规和非正规形式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在办园模式方面,以往3~6岁是幼儿园主要的教育范畴,现在为了适应人民生活需求,还逐步兴起了一年制学前班、0~3岁托儿班、亲子园、早教中心等多种学前办学模式。在办园特色方面,以一定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特色教育层出不穷,如蒙氏教育、双语教育、艺术教育、早期阅读、特色体育、感统训练等等,可谓类型多样。而以往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保育和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或管理人员……”这一表述过于概括、笼统,尤其是对于专科性质的学前专业来说,更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使得人才培养类型单一,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幼教人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说,检验专业质量的标准就是就业,要把就业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把就业岗位的用人条件作为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来加以考虑。比如学历问题,由于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近年扩招和坚持传统培养目标定位(学前教育科研与管理、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导致的供过于求矛盾,让许多毕业生在就业时,因其教育收益率低而放弃或去考研,幼教机构又因其就业心态不积极、教育技能较差也不愿意接纳。使得大部分幼儿园,包括亲子园和早教中心等机构,都把专科层次人才定位为目前乃至今后一定时期自己一线教师的首选。虽然这给专科类学前教育争取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但从发展的角度看,竞争是相当激烈的,要确立“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热爱幼教事业,既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扎实学前教育技能的幼教师资为目标,来赢得竞争的资本。另外,从纵向上还要重视不同学制的(五年制、三年制大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为学生提供后续本科和进一步深造的多种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横向上要加强有不同专长的幼教专业人才的培养,如英语教育类、蒙语教育类、艺术教育类、体育类等。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学有所长,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也适应幼教事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二、以目标为导向适时调整课程设置

课程是实施教学的载体,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更好地体现“目标规格多样化和应用型”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就需要适时地调整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重视加强新教材的选编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建设。

(一)建构稳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结构体系

以往,专科专业课程设置常遵循本科模式,理论课多而不精,专业技能训练少,缺乏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而且像目前各幼儿园比较盛行的“蒙氏数学”“奥尔夫音乐”“感统训练”“国学”“幼儿英语”等专业扩展课基本没有,学生为就业如果想学,只能自己在社会培训机构报名另学,使得我们的课程结构,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要及就业市场的变化,灵活性差。因此,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幼教师资要求的提高,要想建设应用型的专科学制特点,在课程结构体系建立时,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本科模式”,增加校内技能训练课程类型与比例,同时要把握“一稳固两适应”的原则,所谓“一稳固”是指三大类课程缺一不可,它们所建构的等腰三角形模式和恰当的课程比例分配使得学前课程设置首先具备了全面、稳固的条件。即精选作为底边的文化类、专业理论类课程帮助学生夯实了文化基础,树立了正确的育儿观念,提升了其人文及专业理论素养,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而作为“两腰”的专业教学技能课和特色教学技能课,应重点突出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所设置的课程应以理论指导实践,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教育理论的理解,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进行各科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谓“两适应”就是课程设置一方面要适应专科学制特点和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多样化需求的具体条件。

(二)适应幼教多样化发展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繁多、陈旧,缺乏课程间的整合,一直是学前教育课程存在的一个弊端。每门课总是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忽略了整体优化;重基础理论的记忆掌握,轻理论的指导应用;导致学生不会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生找到一份幼儿园工作时,适应期较长,感觉学校什么也没学到。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意优化精简、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增加目前幼儿园新需求的一些专业理论知识,这样既节省了开设新科目的各方压力,又避免了一些知识的重复讲解,还注重了知识的整合优化和教育市场的针对性。比如,现在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变快,为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0~3岁托儿班在许多幼儿园应运而生,为此所需的幼儿老师更注重保育保健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我们目前课程内容所给予学生的知识技能量不足,使得学生在面对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时不知如何对待,所以建议在学前卫生学这门主干理论课里增加一些婴儿护理知识的讲解和实训。还有对于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和缺失型家庭幼儿心理问题的教育,应该变成幼儿老师对孩子的必备课程,建议在学前心理学里增设幼儿学前心理辅导教育的内容。

(三)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类别与学时

除上述专业理论课之外,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五大领域教学法课和舞蹈、钢琴、声乐等专业技能课,无法满足目前幼儿园教学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且教学学时安排不当,学生也没有选择的权利。经调查表明:儿歌弹唱、幼儿游戏设计与创编这些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而蒙台梭利课程、幼儿英语课,几乎在各个幼儿园中都有开班,入班学习的孩子较多,家长也比较认可。而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弹和唱是分离的,综合练习的时间非常短,像蒙台梭利课程、奥尔夫音乐、幼儿园课程课件制作、国学经典诵读、感统训练等特色课几乎没有学时安排;而且在最后一学期,基本课程都已完成,课程安排少,主要以毕业综合实训和学生找工作为主,致使许多学生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建议在学生有限的在校时间中,如能将与就业有关的课程有机的进行整合设置,将这些专业扩展课全部设置为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让学生们根据自身兴趣、条件自由选择;同时在学时安排上加大实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真正让学生掌握到用的上的教学技能。

三、践行育人理念,不断提升软硬件条件

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重视高水平、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和较好教学设施、实习实训等硬件条件的创建,是最终体现应用型学前教育专科的育人理念与模式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在软件师资团队建设上,要注重为学前教育专业搭建具有双语水平、学历、学科种类、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重视以科研促教学;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培养。另一方面,在硬件建设上,要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基本教学设备的投入。比如,与学生人数比例合适的琴房、形体房、画室的建设;还有,培养学生歌舞应用能力的实验剧场、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训室、练习幼儿健康检测与保健的实训室、蒙台梭利教育实训室等,这些都是提升学生学前教育素质和多样化技能的校内实训条件所必备的。再有,还要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可采用与企业联合投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基地和在各类园所建立长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方式,保证学生的见习、实习能顺利进行。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幼儿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45-02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各地幼儿园数量大增,急需大量的幼儿教师,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技工院校都响应政府号召和社会的需求,开设了幼教专业。由于幼教专业毕业生工作相对轻松、体面,就业适应性也比较强,近些年来受到学生家长的追捧,各技工院校招收的女生中有60%以上都选择了这个专业,招生人数剧增,专业发展形势良好。但目前各技工院校幼教专业教学的开展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幼教专业如何改革发展提出一些笔者自己的看法。

一 幼教专业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福建省技工院校招收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一些偏远地区孩子平时接受信息的渠道本就很少,接受诸如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教育的熏陶更是少之又少,这些孩子的专业基础能力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就有很大差距,当进入学校后,学习幼教五项基本技能说、唱、谈、跳、画时的起点就不在同一水平,教学的难度大。

2.课程设置标准不一

目前技工院校对幼教专业的课程设置,福建省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是各个院校参照高校幼教专业的课程标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制定各自的课程标准,组织实施教学。虽然主干课程差别不大,但执行的标准和使用的教材却千差万别,教学的重难点、时间分配各有不同,教学的效果有很大差异。

3.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技工院校一般以工科为主,在幼教专业方面的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全面的专业老师。很多院校目前采用外聘专业教师的方法来缓解这一问题,但外聘教师普遍存在敬业心不强、管理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不是长远之计。

4.教学设施配备不足

由于近些年招生数量的剧增,在教学资源上出现了严重的短缺,舞蹈室、形体训练室、美术室、钢琴房等基本的教学设施已不能满足学生数量增长的需求。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时,相应的教具也与学生的数量不匹配,影响训练的效果。

5.教学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缺乏实践指导

目前,幼教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一般都是选择在幼儿园进行,手段和方法很好,但具体实施过程与实践教学要求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将学生送到一些私立幼儿园实习时,很多时候是让学生与幼儿园教师一起管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缺乏专业细致的指导,学生实践的成效不大。

二 幼教专业改革的总体思路

幼教专业的改革应以培养高素质的幼师队伍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坚持科学性、实效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幼师教育课程理念和方法,并结合我省技工院校幼教专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幼教专业改革之路,促进技工院校幼教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幼师资源。

三 幼教专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1.提升生源素质,实施因材施教

幼教专业在招生时,除考查学生的文化知识外,应组织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面试。一方面将自身专业能力很差的学生筛选掉,另一方面将招来的学生根据专业能力情况进行分类编班,如声乐弱的学生组成一个班,舞蹈形体弱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美术手工能力欠缺的学生组成一个班,这样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查漏补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

2.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建议由省技工教研室牵头,组织各院校幼教专业的骨干教师成立幼教专业委员会,在对我省幼教专业师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后,参考高校的幼教专业开展情况,编写统一的技工院校幼教专业课程标准,挑选或者组织编写各课程的专业教材,制定统一的教学实施计划。

3.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充实师资队伍力量

师资队伍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一方面,应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招聘新的专业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力量。为吸引优秀人才,在招聘新教师时,要在入编、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照顾。

第9篇

中一班级工作总结

撰写人:章吟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与技术竞争,希望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素质迅速提高,“教师”这一职业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幼儿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启蒙点,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这一使命由我们肩负,

一、 政治思想:在工作上,热爱幼教事业,努力学习《幼儿园工作 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并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实施,刻苦钻研业务,开拓创新,始终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在生活上对幼儿关心爱护,细心照顾,在学习上对幼儿耐心细致,努力做到保教结合,满怀童心加爱心,做到既是孩子们的师长,又是孩子们的朋友,让孩子们在多种多样轻松活泼的活动中,长知识,长身体,互助互爱,健康活泼地成长。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遵纪守法,服从领导分配,与同事之间相互尊重,团结互助,遵守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 教育教学:摸索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方法。能根据《幼儿园教

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来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教具充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互动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作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备课时间,能够刻苦钻研业务,除了备好每天的半日活动,做好每天的操作材料外,利用空闲时间收集各种有关素质教育书籍、报刊,从中吸取营养,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因为我深深的意识到,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这样多变的世界,如果不注意平时的学习,就会有落伍、掉队,因此更多的时候我学会了独立思考,逐渐积累经验,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也只有这样才能当孩子们睁大好奇的眼睛,频频向我发问时,就可以从从容容地向他们一一解释,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这个爱是真诚无私的奉献,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有爱心,爱心是干好工作的动力。有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才能虚心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其次要有耐心,耐心是干好工作的需要。在班上,日复一日,面对似懂非懂的幼儿,刚整好的玩具又乱了,才洗净的小手又脏了,我开始有些烦,可静下心来思考后,我觉得我自己应该有耐心,要寻找合理的教学方法。幼儿的模仿力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于是我有意以自己良好的态度和情感感染幼儿,鼓励他们为集体做事。我时常带领幼儿一起做值日,并不厌其烦地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良好的常规。一次,我看到水彩笔印,就用抹布试擦,水彩笔印很深,用了很长时间、很多方法才开始消褪。我的举动感触了他们的幼小心灵,他们从我的行动中感受到为集体做事要一丝不苟地完成,应该认真负责地把桌面保护好。从此,他们从我的耐心的工作中读懂了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保持集体和个人卫生清洁。

三、注意安全:除了爱心和耐心外,还要细心,细心是干好工作的保证。对于生活中的小事我们决不能马虎,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到。就拿晨谈来说吧,要认真观察幼儿的表情,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记得那天一个小朋友把打一个小钉子带到了班上,我看他在口袋里不停的掏东西,经过询问,我告诉他这是危险物品,不能带到幼儿园。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教育,他主动把小钉子交给了我。如果一时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所以,不论是活动课上,还是户外活动,时时处处都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家长工作: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坚持遵循为家长服务的原则,对待家长耐心、热情,不收受家长的物品、坚持做好对家长的宣传工作,做到既服务于家长,又教育好家长,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工作做在前面,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促进工作。

五、教师合作:我与本班配班教师以及保育老师共同齐心协力完成好本职工作,每周开展班会总结计划班级各项事物。同时做好实习生的工作安排,写好听课笔记,认真辅导。

我将一如既往地刻苦钻研,努力探索;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为幼教事业奉献自己的爱心,争做一名出色的幼儿教师,以满怀的信心迎接新的挑战,用智慧和胆识铸造新的辉煌!

第10篇

【关键词】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30-05

【作者简介】任建龙(1984-),男,陕西宝鸡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吴振东(1969-),男,福建惠安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

十九世纪末至今,中国台湾地区(下统称台湾)幼儿教师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期、过渡期、受挫期、停滞期、再生期、茁壮期六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日本、欧美等学习,与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日臻完善。台湾“教育部”1985年颁布的《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和1984年颁布的《师资培训法》对教师教育课程(包括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做了统一要求,因而,台湾多数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方面表现出高度的共性。本文在综合考虑台湾的高校地理位置、高校所处地区经济水平、高校公私立性质的基础上,选取了台湾国立东华大学花师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台湾亚洲大学(私立)人文社会学院幼儿教育系、台湾首府大学(公立)人文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以及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的幼儿教育系课程规划进行分析,现将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的特点阐述如下。

一、职业性

“高等教育的职业性既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实践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过于强调学术性,而职业性总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致使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出现缺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职业性的把握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1]在台湾这样高学历化的地区,就业难的问题显得更为严重。台湾劳委会统计长郑文渊指出,全球经济成长放缓、台湾薪资水平成长有限、物价上涨冲击消费意愿等造成台湾招聘岗位大幅度减少,这是台湾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人口仅2000多万的台湾高校林立,竟达到160余所,高校招生率过高(近几年都在95%左右),毕业生人数过多,这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重要原因。这种背景下,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职前培养课程设计试图通过加强职业性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力求使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一)课程开设以教育实践为导向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对于职业性的强调首先体现在课程开设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台湾高校根据社会对于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和自身教育目标定位,明确细分了幼儿教师的核心能力,如理解幼儿专业知能、幼儿教育专业知能、幼儿教学创新及反思能力、儿童媒介识读能力等,并切实将这些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去,通过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如,通过《幼儿园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幼儿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理论,了解幼儿教育课程的目标和结构,分析幼儿园课程纲要,讨论幼儿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相关议题,练习设计统整性的幼儿园课程活动。通过为期1学年、4学分的《幼稚园教材教法》学习使学生掌握身心领域、语文领域、艺术领域、探索领域,以及各领域之教材教法。透过课堂讲述、讨论、坊间教具教材评析、教具教材设计与教学演示,培养学生的幼儿园教学实务知识与能力。通过《幼儿语言表达》培养学生了解幼儿语言的获得与学习,提高学生与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能力,并探讨常见的语言问题与母语之外的语言学习相关课题等。通过《幼儿行为观察》使学生重视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并掌握观察幼儿行为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通过《幼儿学习环境设计》使学生了解学习环境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掌握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理念,学会分析幼儿环境常遇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幼儿评量与辅导》使学生掌握对幼儿进行人格、气质、身体动作、感觉、智力的评量、评分及解释。通过《幼儿教具设计与应用》使学生掌握搜集材料自制教具的能力,学会应用、保管、收纳和保管教具。其次,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实施注意将能力本位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实践。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模拟实践为主线,例如教师会给学生抛出一个论题请同学们运用相关知识讨论、作报告。二是在课堂之外,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有大量的幼稚园见实习及详实的相关记录,此外,还可以通过工作坊、幼教周、喜乐夏令营、幼儿辅导个案研讨会、健康儿童夏令营等途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台湾高校对于幼儿教师的培养还广泛采用跨系学习方式,以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优质、更为专业的教育资源,如《键盘乐》在艺术系上,《英语教材教法》在外语系上。

(二)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紧密结合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的职业性还体现在将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紧密相结合,将专业要修习的课程和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必须修习的师资培育类课程相结合上。在台湾,修习师资培育类课程获得《幼稚园教师教育学程学分证明书》是取得幼稚园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为了提升幼教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台湾高校普遍将幼儿教师师资培育类课程融于学生的学程之中。从台湾首府大学幼儿教育系师资培育课程表(表1)可以看出,这些课程是保证和提升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必要课程。

台湾“教育部”颁布的《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幼稚园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科目及学分》都明确规定幼儿教师的学程中至少要修习26学分的师资培育课程(各校幼儿教育系规定的具体学分数不尽相同)。各校师资培育学程之具体科目、学分数、每学期修习学分数之上限及修业期程由各校拟定,报经“教育部”核定批准后方可实施。师资培育类课程大部分为必修课程,且和幼儿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重叠,剩余为限选,但是无论是必修还是限选,它们都和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密切相关。学生必须修满至少26学分才可能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才可能从事幼儿教师一职,这样一来,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就将平时学习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紧密结合起来,“硬性”地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师资培训类相关课程。前页为台湾首府大学人文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规定未来的幼稚园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必须修习的师资培育课程(26学分,见表1):

此外,台湾高校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极为重视师德教育。虽然自古以来教师的师德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当下层出不穷的教育问题反映出师德问题仍旧是教师教育的软肋,师德教育迫在眉睫。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普遍重视师德的塑造,例如专门开设《幼教人员专业伦理》课程,用一学期时间来学习,旨在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知能,并以议题讨论、幼教现场案例收集和邀请幼教工作者实务分享的方式,从不同的主体提出不同观点,探究幼教人员专业伦理相关议题,议题内容丰富、涵盖国内外,主要包括:幼儿教保育的内涵、幼儿教保专业伦理、伦理规范与伦理两难、幼教人员伦理守则、幼教人员的角色与言行举止、幼教人员与幼儿家长关系、幼教人员与园所主管同侪关系、实习老师的专业伦理、与幼教人员的生涯规划与专业成长等。最终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和相关议题的探讨,理解和内化幼儿教师职业伦理。

(三)开拓系统的课程结构

台湾高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思考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并在向欧美、日本等国家学习的过程中,借以开拓系统的课程结构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横向来看,《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规定国民小学和幼稚园教师教育学程必须包括教学基本学科课程、教育基础课程、教育方法学课程、及教育实习课程四类。从台湾国立东华大学花师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等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来看,其学程主要包括通识学程和系学士班主修学程两大类,通识学程类似于我国大陆的校级公共课程,系学士班主修课主要包含学院基础学程、幼儿教育系核心学程、本系学士班专业选修学程(一般为多选一)和一个副修学程。幼儿教育系非师培生毕业时不得少于128学分,师培生不得少于148学分,二者相差的学分主要集中于专业选修学程上。从具体内容可以将这些课程分为研究法类课程、儿童发展类课程、儿童教育学类课程、保育与家政学类课程、媒体类课程、创意类课程、管理类课程、社会学类课程、特殊教育类课程等模块,每一模块又包含具体的多门科目,如媒体类课程包括媒介传播、儿童刊物编辑与制作、儿童广电节目企划、儿童多媒体的设计与制作等。

纵向来看,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层次清晰、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例如在入学的前两年,课程主要以通识课程、学院基础课程为主,并逐年增加幼儿教育系核心课程和学士班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和学院基础课程同步减少。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学生还必须参加为期至少8周的幼儿园实习,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该专业学生4年的学分(包括选修)的分配也较为适宜,大一42学分左右,大二51学分左右,大三63学分左右,大四只有31学分左右,选修科目比例大,课程弹性大,毕业时只要按规定修够要求的学分即可。除此之外,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以社会需求为重要依据,切实力行,从学生一入学就直接指明了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和就业方向。以下为东华大学花师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系的纵向学程规划图:

二、基础性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的基础性,体现在课程设计凸显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基础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包括技能和理论两块内容。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紧密围绕其专业培养目标,狠抓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其重视综合素质教育和强化专业素养的特点直接反映着课程设计的基础性特征。

(一)重视综合素养教育

从选取的5所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规划来看,通识教育在台湾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备受重视。

台湾高校普遍重视通识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凸显了内容的丰富性和必修选修安排的适宜性。一般来说,大部分台湾高校的通识课程主要包含文学(包括赏析与写作)、英语(包括阅读、听讲、写作和实用)、计算机、军事与国防、体育、生活应用、人文、社会、科学九大领域,这九项是台湾高校规定的要成为台湾合格公民必须要修习的领域,藉以形成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养。针对学生兴趣和某些领域具体内容的多样性,在生活应用、人文、社会、科学四个领域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目,例如人文艺术创意、伦理学议题、休闲与当代社会、人权与民主、全球化议题、环境变迁与永续发展等,学生可以在这四个领域进行选修,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从台湾亚洲大学幼儿教育系的学程来看,从大学4年期间,学生每年都要对这些领域中的某几个取得一定的学分,生活应用、人文、社会、科学四个领域学生只要每学期选取每个领域的一个科目即可。

(二)强化专业基本素养教育

在台湾,大部分的幼儿教育专业开办于师范院校,隶属于教育学院或人文教育学院。各院基础课程非常强调师范生的基本素养,普遍为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哲学、教育研究法、心理测量与统计、教育经典研读、教育社会学、教师职业道德、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等科目。台湾高校幼儿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包括认识幼儿和认识幼儿教育两项。在认识幼儿方面,开设了幼儿发展与保育、幼儿心理学、幼儿语表达、幼儿文学、特殊幼儿教育、儿童早期阅读与发展、幼儿自主游戏理论与实务、幼儿议题探讨等课程。在认识幼儿教育方面,主要开设了幼儿教育概论、亲职教育、幼教思潮、学前融合教育、幼教课程模式研究、幼教统整教学课程发展、各国幼儿教育比较研究、幼教专题研究、感觉统合研究等课程。我们从幼儿教育专业的学院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门类的多样性可以看出,台湾高校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素养的养成。除此之外,从台湾高校幼儿教育系师资力量来看,教授理论课的教师大部分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或职称高且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在打造学生专业能力方面,学校除了设置大量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围绕幼儿教师必须的核心能力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除了我国大陆大多数高校开设的领域教学法课程以外,还有大量的专门培养幼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课程,如幼儿行为观察、幼儿园学习环境设计、幼儿行为辅导、幼儿班级经营、幼儿评量与辅导、儿童节奏乐、儿童歌曲与创作、键盘乐等。

三、前瞻性

课程是教育走向实践的桥梁,只有具有前瞻性的课程设计才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人才,才能使教育先行落到实处。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具有时代性特点。

(一)首先重视特殊教育

从台湾高校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来看,大部分学校不仅在学院基础课程中开设了《特殊儿童教育概论》,而且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开设了《特殊幼儿教育概论》《幼儿行为观察》《幼儿游戏治疗》《幼儿行为辅导》等科目。《特殊幼儿教育》的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实行学前阶段特殊幼儿教育之专业知能与素养;激发接纳有特殊需要之幼儿的教育爱,养成有爱无碍之精神;培养实行学前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之专业知能与家长沟通之能力。《幼儿行为辅导》的课程纲要指出:要通过课程的学习认识、理解、辨别幼儿健康发展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成因、辅导策略。能和幼儿建立良好关系,应用教育家满足孩子需求的信念与策略教保幼儿,并经常反省思考自己的辅导信念与态度。”

(二)其次重视研究能力的培养

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他们在学院基础课程中开设了《教育研究法》《心理与教育统计》《幼儿行为观察》等多门课程专门培养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甚至个别高校还专门开设了《质的研究法》《量的研究法》等课程,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这些课程旨在建立学生对基本教育研究法的概念;彻底了解基础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所涵盖之理论与在研究中的应用、计算基础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所涵盖之各个统计数,培养应用SPSS pc+ 统计软件包分析教材中之统计问题、将分析结果做适当呈现与诠释等能力。除此之外,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学生分组研究、做汇报,教师归纳、提升的形式,甚至大部分课程的期末考试,也采用独立研究、撰写论文、做汇报的形式进行,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将教育研究能力的基本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切实形成学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四、开放性

在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方面,台湾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培养目标的开放性

从培养目标来看,大部分高校重视学生未来生涯发展,强调学生兴趣的多样性和未来从事工种多种可能性,以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台湾高校将幼儿教育专业不仅要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不但要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托幼机构从业人员,而且要广泛涉及家庭教育专业人员、幼儿文化创意产业人员、幼儿文化产业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幼儿园教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课后照顾中心保姆(如安亲班保姆)、特幼照顾人员等。

(二)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从课程内容来看,除了设置常规课程,还善于向美国、日本、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学习,引进了多种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和教学法,并以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例如:意大利的方案课程、德国华德福课程、美国的高瞻课程、中国大陆的行为课程和五指活动课程、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意大利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瑞士的达克罗斯音乐教学法等。除此之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的视野和大教育观,例如台湾高校开设了一定量的家庭教育、家政服务、社会教育科目,强调儿童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强调儿童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良性的影响下健康成长的个体。

(三)培养方式的开放性

首先,培养方式灵活。台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逐渐向开放型转变主要体现在各种类型的大学或学院均可以开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课程,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在1994年颁布的《师资培育法》及《大学校院教育学课程师资及设立标准》中规定:任何一所大学或学院只要设有26个学分的幼儿教师师资培育课程,都能招收幼儿教师专业的学生。这就在政策上准许非师范类的大学和学院加入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行列,标志着台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制从最初的单一形式不断向多样化、开放型的模式转型。

其次,步出课堂的学生培养方式。台湾高校幼教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毕业前参加至少30场的幼儿教育专题讲座,而且要对讲座的时间、地点、内容、启示等做详细的笔录,并得到系部相关部门盖章方可承认和存档;除了大一修习一年的《服务与学习》0学分之外,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参加至少8小时的志工服务,如义务清洁校园活动,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学生每周必须有30分钟的志工活动;除了三、四年级幼稚园教学实习的6学分和平时的参观幼稚园、见习、试教外,学生在三、四年级须自行见习或通过幼稚园教师的介绍,提交至少160小时的个人实习纪录,并要在得到认证之后存档。除此之外,还针对幼儿专业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加儿童夏令营、幼儿教玩具制作比赛、幼儿辅导个案讨论会等。

【参考文献】

[1] 刘国磊.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发展规律[J].教育学术月刊,2012,(06).

[2] 黄新宪.台湾教育的重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黄新宪.台湾教育的历史转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 钟启泉.课程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5]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 陈琦,吕苹.台湾幼儿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与启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1):29-36.

[7] 张杰.台湾学前教育研究概况[J].教育科学研究,1992,(05):33-37.

[8] 毛曙阳.台湾幼教师资培养简述[J].学前教育研究,1995,(01):56-58.

[9] 黄富顺.台湾技职教育新近发展与特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9,(06):45-49.

[10] 任建龙,吴振东.台湾高校关于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研究综述[J].儿童发展研究,2011,(04):1-3.

[11] 张颔.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特点及启示[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0,(12):32-35.

第11篇

关键词:浅谈 幼儿体操 选编 培养

幼儿基本体操包括徒手和轻器械体操。通过对徒手和轻器械体操的练习,可有效地锻炼幼儿身体大肌肉群,对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幼儿园师资的后备力量--幼教学生,做操及选编体操是教学能力的主要方面之一。虽然目前对幼教学生选编幼儿基本体操能力的培养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高分低能"的现象,即做操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编操的能力较弱,原因何在?一是学校教学还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选编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再则现今网络和市场上相关的音像视频较多,学生有依赖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师的这项基本能力要求较高,如幼儿园每期早操内容的变化、幼儿体育集中教学的需要以及每年度各个幼儿园或地方组织的不同类型的幼儿体操比赛和表演等等,都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准。因此,加强培养幼教学生选编能力势在必行。笔者想就此作一初探。

一、 解决选编后书写的畏难情绪

通过对几届幼教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学习操节的兴趣很浓,但对选编不感兴趣,主要是嫌过程繁琐,尤其是对需用大量时间去完成选编后的书写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选编幼儿基本体操"这一内容时,从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入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先介绍体操动作简笔画,然后学生一笔一划跟着模仿。如以下几个常见动作的简笔画:

教师几笔一画,几个体操动作便跃然而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起来了,教师乘"兴"解"难",先解决动作简笔画,再讲解动作文字说明,简图直观、快捷,文字准确、细致,二者缺一不可。

二、 选编操节的准备工作

1、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教授幼儿基本体操。在教学中教授幼儿体操内容,如拍手操、哑铃操、小动物模仿操等等,让学生广泛了解和掌握各类操节的动作、特点与规律,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培养学生以后的选编能力打下基础。

2、组织学生广泛收集素材。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介绍相关书籍、视频等参考资料;组织学生观看幼儿园早操和体操表演;组织收看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电视节目等等。在进行以上活动时要求学生用简笔画或文字的形式做好笔记,以备以后之需。

3、灵活掌握理论知识。近几年来,通过对幼师实习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觉得课堂上的理论是有用,但是和实际教学有些脱节,不知道应该怎么用。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更多更好地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应该多深入幼儿园,多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举例,尽量把每个问题讲清楚讲透彻。

三、 教授实际选编操节操作步骤

1、教师示范。

(1)教师可先示范如何构思一套幼儿操。例如,为了节日表演要创编一套4分钟左右的花环操。首先要了解参加表演幼儿的年龄、人数以及水平等等的,选好适合的音乐。再根据花环操的特点,构思出有新意的动作,做到动作舒展大方、造型优美、力度柔和、一环多用,并在教学中作到多启发引导学生,和学生共同构思、编写。

(2)讲明要点。选编一套幼儿操应明确要点。首先,要清楚目的任务,是用于早操、户外活动还是节日比赛表演。其次,选编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如选编一些适合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动作,并以能全面锻炼身体为原则,合理安排好操节顺序和运动负荷。然后应体现各类操的特点,如拍手操的动作应活泼轻松、节奏鲜明、有声有形,能表现出幼儿天真活泼的性情。最后,动作要做到创新,通过改变身体姿势、动作方向、幅度、节奏、运动部位、力度以及器械等等创编出幼儿喜爱的有更好教育效果的操节。

2、学生反复练习。

通过以上的教学后,学生构思创编操节。教师可先让2-4名学生一组进行创编,然后再独立构思完成。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认真批改,对个别特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使全体学生能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理论联系实际。

选编操节完成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分组试讲自己的操节,教师巡查、辅导、评议。有条件的可联系当地幼儿园,让学生到幼儿园试讲,教师再对其分析和评议。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34-02

问题的提出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重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事业承载了更为重要的使命。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之一就是加强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师资的主要场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否为社会所认可,是否能够符合当前幼教市场的需求,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文化素质、身心健康、教育能力及资格认定方面还存在着诸如缺乏职业理想、职业技能不全面,理论素质不强,教育科研能力不足,资格证书制度不规范等弊端。笔者试图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素质现状,旨在总结经验,提出相应的策略,使人才培养更好地贴近社会需求。

研究过程

编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调查问卷 利用大型招聘会的契机,对各大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围绕“幼儿教师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幼儿园选聘教师的标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前培训的重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毕业生需要加强的教学内容”等问题展开。在中国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网站,以“毕业生质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素质”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采用归纳法对查阅的文献和访谈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同时依照《教师法》、《教育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对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形成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调查问卷的几个维度,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文化素质、身心健康、教育能力及资格认定六个方面的内容。

测试 笔者在沈阳市从乡村、企事业单位、街道、教委等不同层次的幼教机构中随机抽取了17个样本,涉及132名幼儿园长、早教机构负责人及幼儿园教师,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55人,民办幼儿园教师55人,早教中心教师22人。实际发放问卷132份,回收问卷130份,全部有效。

研究结果

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幼儿教师为实现幼儿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精神活动中应具备的特定品质,包括正确处理与幼儿、工作、集体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等。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有78.9%的被试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最重要的素质,59%的用人单位在选聘幼儿教师时将“思想品德”放在第一位。但在职业道德评价的几个维度里,有49.2%的人认为对于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急需加强的素质是吃苦耐劳精神,说明学生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认识尚不清晰,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很多学生并不是出于对幼儿教育的热爱,明显缺乏职业理想,同时,也不可否认独生子女――这一时代特征所产生的影响。

职业技能 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弹、唱、跳、画、讲、编、制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调查中,有49%的用人单位将“职业技能”放在用人标准的第二位。55%的用人单位建议: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训重点应放在“幼教专项技能”上面。从问卷调查结果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业务素质基本上还是令人满意的。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普通话、边弹边唱、美术与手工、儿童舞蹈创编和电教技术运用这五项技能分列前五项。同时,90.8%的受访者均认为幼儿教师必须掌握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并且应能用普通话给幼儿讲故事,与家长进行交流。而事实上,笔者在与一些园长和骨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通话能力偏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这一项设置了学历、成绩和学习态度三个维度的问题。由于大专学历层次的毕业生职业技能相对较为娴熟,能够很快融入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中去,因而71.5%的用人单位将大专学历的毕业生作为幼儿教师的首选。但是从幼教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53%的幼教机构在用人标准上将毕业生的“理论素质”排在第四位,对毕业生学习成绩的考虑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因此,建议专科学历层次的幼儿教师在职前应该加强专业理论与知识(占55.1%)、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占26%)和终身学习能力(占29.9%)的培训,说明高职教育不能一味地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看齐,还要兼顾专业理论对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

身心健康 除了“高尚的职业道德”之外,62.5%的用人单位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位居第二。然而,在此方面得到的评价不容乐观,有24.6%的用人单位提出: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急需加强的素质能力即心理承受能力,表现在“不能适应新环境”、“受到批评就‘跳槽’”、“不能正确对待新挑战与新任务”等方面。其原因有二,一是时代造就了这些“80后”过强的自我意识;二是平日的生活中没有经受过多的挫折,经不起打击,自然也就不能正确地面对困难。

教育能力 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体现在对幼儿的教育思想和保教能力上。教育思想包括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即能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有3.7%的用人单位评价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缺乏创新精神。分析其原因很为复杂,除了个人主观因素外,平日教学工作的墨守成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落后于幼教市场的需求变化速度等等都是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原因。用人单位对学生在保教能力上的评价是“基本上能够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受到幼儿的欢迎”,“能够辅助主班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在访谈中,许多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建议:在职前培训中要加强学生带班能力的培养。带班能力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学生在上岗前能够下到幼教一线实践的机会很少。另外,分别有46.5%和45.8%的受访者认为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很重要”和“重要”的。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是研究型的幼儿教师,专科层次学生的科研能力较本科层次的学生弱,这与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方针密切相连。

资格证书 高职院校实施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15.6%的用人单位认为“必要的资格证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必备的。但在幼教实际工作中,有无资格证书与幼儿教师的表现却并不成正比。29.1%的人认为二者的关系“不是很明显”,甚至还有3.9%的人认为二者“毫无关联”。但无论如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规范行业、保障质量的有效做法,也是促进全民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在许多国家即使是农民也必须持有绿色证书才能上岗从业。除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之外,外语等级证书、蒙台梭利证书、育婴师证书和TPR英语证书的需求分别排在前四位。

对策建议

强化对幼教事业的奉献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按照传统一味地灌输,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让学生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要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从传统的课堂中,扩展到各项活动当中,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彩,既可以是训练学前专业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模拟课堂教学比赛及参观访问等社会方面的。

继续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实用性与灵活性,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在钢琴课上要做好基本功训练,掌握和弦、调式等基本技法和规律,做到能够为一首儿歌进行多个调式的即兴伴奏和演唱,满足幼儿园一线需要;舞蹈课应力求在原有舞蹈功底的基础上,多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能够对儿童舞蹈进行创编和教学;学生的美术基本功训练应继续保持,要更多地关注幼儿园一线需要的一些技能技巧训练,如废旧材料制作、POP字体设计、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等;课堂上应继续加强幼儿教师普通话训练,强化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意识,定期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和比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加强专业理论对幼儿园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 高职教育技能技巧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无论幼教专业毕业生,还是幼儿,发展都应该是指向幼儿的一生,应是可持续性的。过多的技能型课程会将学生的发展空间限制起来,使学生不可能有太大的职业突破。因此,在讲授专业理论的时候,应更加注重其对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幼儿教师搞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对待同事要学会包容;对待领导要多学会理解;对待幼儿要有耐心;对待幼教工作要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份事业。多接受挫折教育,可使学生正确掌握面对挑战和失败时的应对方法和技巧。

强化课程学习的实践实训分量,拓宽实习实训渠道 幼儿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的积累。需要为学生创设更多幼教实践机会,了解一线实际需求情况。要改革实习实训的形式,除教学计划中正常的实习、实训外,还可以将课堂搬到幼儿园,聘请幼儿园园长、教师执教部分课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寒暑假作为学生全面成长、磨炼意志的另一课堂。

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就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方向,努力培养幼教机构直接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型人才。为此,要坚持与幼儿园等幼教机构联合培养的途径,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一线园长和教师到学校指导实训。同时,教师也要经常下到幼儿园一线亲自学习实践,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杨贺元,程培英.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5,(4).

[2]文静.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心理素质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8,(7下).

[3]刘阳美,杨丽珠.大连市幼儿教师素质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2000,(1).

[4]王海英.“顺应”与“引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之间关系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7).

[5]魏燕.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机构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6]杨世诚.高职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7]张德才.科学建构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估指标体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5).

[8]吴哲敏,信思金.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