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家居实训总结

智能家居实训总结

时间:2022-05-11 18:59: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家居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家居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信息处理;物联网;智能家居

0 引言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从物联网的名称可以看出,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主要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方面,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另一方面,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1],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

1 建设物联网实验室的意义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许多高校已着手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这些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提高我过高校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水平[3],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实验室管理方式陈旧,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校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十分复杂。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为推动学校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对实验室进行信息化管理,应从实验教学管理的实际管理需要出发,针对实验教学管理的现状,开发的一个综合、实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便于学校培养出更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创新人才。

首先,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与科研质量,实验室水平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新时代的科学研究就要具备高新技术实验室。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要有超前意识。高校要想担当起新形势下物联网人才的培养,建设一个设施齐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物联网实验室迫在眉睫。

其次,物联网实验室让学生深层次的接触物联网,学习物联网,研究物联网,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给予学生创新项目上技术和资料的支持。可以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现代传感器和无线网络技术、物联网相关高频和微波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理论[4]、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与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最后,物联网不是一个小产品,也不是只是一个小企业可以做出来,它不仅需要技术,它更是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此外,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而物联网实验室的建设就是一个开始,为整个社会人才的培养,从而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建立良好的人才储备。

2 智能家居实训

物联网实验室典型性的应用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一个居住环境,是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的居住环境,实施智能家居系统的过程就称为智能家居集成。智能家居集成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5-6]、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

智能家居实训台包含的主要子系统有[7-8]: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家居照明控制系统、家庭安防系统、家庭环境控制系统。其中,(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对各个子系统传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出相应指令。家居照明控制系统:控制家庭所有照明灯系统,根据传感器探测人的存在,从而控制灯的开与关。家庭安防系统:家庭安防系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门磁开关、紧急求助、烟雾检测报警、燃气泄露报警、碎玻探测报警、红外微波探测报警等。家庭环境控制系统:控制窗帘、喷雾器等,确保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室内环境永远保持在最舒适的状态下。

3 总结

目前物联网技术还属于一个新兴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学习与掌握物联网的技术理论,发展方向及其行业应用是目前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2010年最新的教育部已将物联网、传感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重点,开始鼓励各高校申报相关专业。

【参考文献】

[1]苏占东,杨炳濡,游福成.基于信息挖掘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0(05):12-14.

[2]黄莉.智能信息与网络处理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0(8):158-159.

[3]刘丽珍,王函石,王旭仁,等.智能信息处理精品课程群建设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2(18):49-52.

[4]刘翠红,陈秉岩,王建永,等.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151-152.

[5]童晓渝,房秉毅,张云勇.物联网智能家居发展分析[J].移动通信,2010,09:16-20.

[6]杨堤.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2012,21:16-17.

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高职;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637-02

1 发展物联网技术的背景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并将把物联网部署在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等领域。

“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也提到,要加强“三网融合”的研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对物联网的核心关键技术要进一步突破,扩大物联网的推广应用和相关产业发展。

“武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培育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网络增值服务等新型产业。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要达到1600亿元。使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来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安防设施、智能环境监测、数字化医疗等物联网示范工程。实现车联网全覆盖。

“孝感市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关于“物联网”推进工程规划如下:推进以二维条码和RFID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物联网”发展。大力推进二维条码和RFID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物流各个环节的融合渗透。把握二维条码、RFID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下,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中心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物联网”的基础。

武汉城市圈中的黄冈市、咸宁市进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智慧城市是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因此,从国家到湖北省,再到武汉城市圈的成员城市,都在积极的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则引发人才紧缺的问题,而这正是高校要完成的重要任务,特别是作为直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高职院校,更是首当其冲。

2 武汉城市圈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基础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分析,我们知道其实物联网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它所覆盖的很多技术,比如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无线技术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而它所对应的专业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等,通过调查,武汉城市圈共有46所高职院校,其中开设有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学校有42所。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开有物联网相关的专业,在这42所学校中开设1个相近专业的有10所学校,开设2个相近专业的有12所学校,开设有3个相近专业的有13所学校,开设4个相近专业的有7所学校,也就是说在至少有20所院校开设有3个物联网相关专业,因此武汉城市圈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基础,并且有很多物联网相近专业也经过了很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丰富的专业建设基础。

专业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师资问题可以通过二个办法来解决,一是引入外援,新招收高质量的物联网专业人才;二是内部转换,从已有前面所提到这些物联网相近专业中选取部分教师转入本专业来,因为这部分教师都具备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稍加培训就能转入物联网专业的教学中来。在实践实训条件建设方面,也可从以上其他专业借用,比如像网络工程实训室、无线传感实训室、电子实训室等,等专业建设起步后再建设自己的物联网专业实训室。

3 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

物联网是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组成,其中涉及到应用层的技术包括信息管理、业务分析管理等系统;网络层则包括各种网关和接入网络以及不同架构网的融合、云计算等;感知层的技术有传感器、二维码、RFID、多媒体设备等数据的采集和自构网络系统。因此,物联网的产业主要围绕系统集成、硬件和软件三个领域。现在的物联网企业也大多集中在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方面,特别是面向这些方面的研发、生产、服务等领域。

我们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主要涉及到的是从事系统集成,网络,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研发、生产、服务的等企业。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物联网产业初步形成,缺乏各层次的人才,而面向高职层次的需求是:物联网系统集成、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和营销人才。在未来的几年中,国家推动物联网的力量会越来越大,物联网的应用会被人们日益了解,这样会需要更多的物联网管理与维护、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管理维护人才。

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大规模发展造成了对相关人才的极大需求,尤其是高职高专层次的人才。在调查了物联网相关企业,了解到市场对物联网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未来5年湖北省各行业对物联网人才主要集中在系统开发、集成、 RFID技术研发、嵌入式系统研发、网络技术,预计湖北未来5年每年需要2万以上,其中对高职人才需求量达到每年1万以上。

4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4.1 培养目标

面向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与社区医院,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智能医疗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精神,具备智能医疗网组建与管理,智能医疗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2 专业核心能力

具备维护数字化医院智能门诊系统,能对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等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具备智能医疗网的组建和维护能力,能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医疗协作平台”智能化,将医疗服务进行延伸。

4.3 主要实践环节

公共卫生综合实训;网络管理与维护实训;网络设备配置实训;物联网组网实训;智能医疗应用实训。

4.4 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与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卫生院)和智能医疗设备企业。

4.5 主干课程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医疗物联网平台、智能门诊管理、卫材与药品管理、智能医护管理(住院与病床管理)、病人随访与远程医疗、电子病历与动态健康档案管理

4.6 核心课程

M2M技术应用、RFID技术与高频技术、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GPS定位技术、网络设备配置调试与管理、云语言信息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

5 总结

物联网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较高素质劳动者的大本营, 应当建设好具有区域特色的物联网专业, 为整个物联网产业转入更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宁焕生,张彦.RFID 与物联网射频、中间件、解析与服务[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能大赛;中职人才培养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中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在职业教育领域已经达成共识,特别是对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这类新兴专业,各院校的物联网相关专业均处于摸索阶段。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自2014年开始招生,专业建设步伐急需加快。学校从2013年开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大赛,2016年取得三等奖,通过组织培训以及参赛的成效,发现技能大赛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一、大赛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技术应用大赛的宗旨是:通过竞赛引领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满足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快速增长的人才需求;促进社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职业岗位的了解,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水平。

通过竞赛,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引导专业教学方向调整,以适应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及高度关注物联网应用技术的趋势,进一步促进物联网技术(包括自动识别、网络传输、应用开发等)的普及。

大赛更强调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这一点是中职人才培养相对缺乏的因素。物联网专业从大赛的备赛和取得的效果中受到启发,建设周赛、月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3个层次循序渐进、依次提升的大赛体系,分别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相对应,全过程、全方位地对学生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培养。

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技能大赛是对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的全面检阅,同时也是对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特别是教师能力素质的检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集电子、通信、计算机、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等多学科的新兴专业,因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融合多学科门类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师资团队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大赛组织之初,我们就把利用大赛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技术精湛教师队伍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因此,这几年在大赛的带动下把青年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到不同的训练项目中协助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边指导边学习。一大批教师在大赛中知识面得到拓展,实践能力得到加强,技术得到更新。同时,企业兼职教师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三、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全国职业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大赛从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全面考核,涉及了物联网认知知识,如传感器、RFID技术、串口服务器、Zigbee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实操性知识,如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布线、网络设计连接配置、软件系统部署维护等;物联网技术开发型知识,如.Net客户端开发、.Net Web端开发、Android移动端开发、无线传感网WSN开发等。

大赛结束后,将大赛的培训项目与课程进行整合,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比如,“智能农业、智能家居、智能商超实训等课程”依托大赛项目智慧社区中的部分案例作为教学项目,以实际产品为教学载体,把工程要求、企业技术融入教学。

在教学中以实际产品为教学载体、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把工程要求、企业技术融入教学。在教学中,将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项目为中心,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一切由教师说了算变为学生质疑探索、讨论、研究,过去的纸上谈兵、空讲理论变为真刀实枪做产品。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创新,大赛的培训过程就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改革的练兵场和试验场。

四、优化实训基地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务必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训基地是完成实训教学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技能的主要场所,在专业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起步较晚,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在规划阶段。根据技能大赛的比赛模式、赛题内容以及要求,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调整;依托国家级示范学校建设,及时完善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主要针对课程体系中硬件安装、网络组建的核心技术开展实训教学。将技能大赛中关于Zigbee组网的相关要求融入平时的实训教学中;根据大赛试题中PC端开发以及移动端开发内容、形式,以智慧农业、智慧超市和智慧社区为主要情景建设物联网开发综合实训室。

五、构建开放的大赛平台

由于大赛的周期长、项目多、任务重、要求高,客观上需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平台。在组织过程中,我们保证了参赛学生的来源是开放的。选手报名不限专业、不限年级;教练员队伍的组成是开放的,教练员的选聘不限专业、不限教学部、不限学校制,有计算机专业教师,也有供用电专业教师,有学校专任教师,也有企业工程师,还有大赛经验丰富的兄弟院校教师。

这样一个开放的教学研究平台一方面有利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另一方面促进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训练交流中学校的专职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师生共同参与实战训练,做中教,做中学,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项目的开发能力。而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兼职教学的组织管理、教学方法以及教案制作规范性等方面均得到提高。

总之,职业技能大赛的社会影响力以及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物联网应用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在进行专业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指导作用,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室建设,促进物联网专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想.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我院专业建设的作用[J].青岛交通科技,2015,(6).

第4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电气专业的办学理由和就业分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老专业。目前,全国已有240余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和80余所经教育部批准的民办院校设有4年制本科相关专业,每年招收3万人,另外还有460所专科院校每年招收1万人。且研究生的每年招生已近万人,占本科毕业生的1/3,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专业教育体制相当成熟。我们认为生源是办学最基础的条件和理由,其次便要考虑学生就业,因为当前的就业也会影响将来的招生。总体上电气专业的招生和就业都在所属学校中位居前列,但我们的问题是本院本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不高,这里说的对口不好主要是指就业层次低的同学比例较大。由于专业竞争能力不高,较难拿到所期望的工作职位和待遇,因此便有相当部分同学只好改行从事某种本专业性质较弱的其它工作。本专业的就业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各类传统企业中从事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技术改造,如担任设备动力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车间设备技术员和电气设备维护人员,以及其它生产过程的运行人员。2.在自动化公司中从事项目开发和售后服务,如项目工程师和施工技术员、调试人员、售后工程师和项目经理。3.在中小微企业中研发、生产电子和电气产品,如从事产品设计和工艺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线技术负责人或骨干、测试工程师、元件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等。4.在相关领域中从事公务员、教师、文秘、管理、经营、销售和运行等工作。为了应聘这些职业,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文化素质,还要接受基本电工理论和电工技能的训练,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制作、调试和PCB的设计方法,需要熟悉计算机的软、硬件基本技能(包括单片机应用技能和PC软件的应用方法),同时要求掌握PLC和工控设备组建、运行、调试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和熟悉某些测控、电力电子和电气传动的典型系统。为了适应本专业宽口径的就业特点,强调一专多能、可上可下(多次就业),以及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学习方法。

二、课程体系和能力指标

本专业将整个教学分为入门、课程和实训3个阶段。为使学生尽快安全入门专业,将编程类计算机课程尽量前移,同时专设入门课及其分组实践课培养学习骨干,并以电子技术和单片机为主要内容开展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试图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英语和数学知识的运用;实训则作为顶层学习的出口,分为嵌控、工控、测控和电控(电力电子与传动)4组,分别进行典型系统的综合实训、毕设和基本能力的培训验收,并倒逼传统课程的改革;而目前传统课程则尽量尊重国家电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任课教师的不同改革举措,以不同方式反复地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职业基础,以及适于现代社会的学习方式方法。考虑我们学生应聘职位的入门性和实用性,而非领域专家的实际情况,本专业写入大纲的基本能力指标暂定如下:1.熟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回答基本理论和安全用电的应知常识100题。2.自选原理图分析,鉴别主要电路和元件,展示电路板的装、焊、拆、调、测能力。3.简单功能电路板的原理图和PCB设计能力,展示自选中英文元件资料的阅读能力。4.继电器和PLC等工控系统的梯形图设计能力,自选示例,并说明电气设备的安装、配线要点。5.自选单片机最小系统或应用系统,展示电路设计和编程能力,说明调试方法。6.展示基本测试仪器和软件工具的使用能力,阐述自选测试任务的工作过程。7.说明自选典型电力电子、电气传动产品设备或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展示综合分析能力。

三、本专业为完成应用型人才能力指标的具体措施

为了响应学院加强企业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号召,我们先后在齐齐哈尔二机床、省自动化所和汇业集团等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科研合作关系。也与其它一些公办民办单位进行了一些合作探讨。如今,我们计划一面尽快积极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另一面积极发动师生继续探索适宜的企业、内容和合作方式,并重点探讨:(1)以平房工业园区为重点,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目标。(2)重点寻访工业机器人、电磁测量和信息处理协会、电控焊接设备、LED和光伏发电、智能电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行业需求、就业渠道和合作伙伴。(3)探索聘请校内外各层次专家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方式和方法。

总结

本文阐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实施措施以及个人想法。具体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尝试,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王晓刚,王清,刘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探索.中国电力教育[J],2014,(1):132-134.

[2]韩力,肖冬萍等.电气工程本科人才分类培养.电气电子教学学报[J].2013,(35):13-14.

[3]熊怡.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通过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概况.中国电力教育,2013,No.27,28-34.

第5篇

关键词:建设装饰;艺术设计;趋势;发展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09-03

一、行业现状与趋势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用了30年,2013年产值接近3万亿元,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13年末,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53.73%,预计未来会以每年1%的速率持续攀升。相关统计显示,未来五年我国公共装饰产值增速仍保持在12%~15%之间。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重心正由地产业转向制造业,新技术对行业的冲击和影响日趋明显,建筑行业触角已经开始向装饰和材料两端延伸,对传统装饰企业的生存空间造成挤压。这些变化都对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新经济形势下,行业发展呈现七大趋势: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建筑装饰企业向互联网的转型路径探寻)、专业化发展趋势、工业化发展趋势、绿色发展趋势、国际化发展趋势、智能家居发展趋势和多元化发展趋势。

由此可见,我院建筑装饰、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都有着良好的大形势背景,只要我们立足常州、稳步走特色发展的专业建设道路,有理由将该系列专业办好、办强。

二、我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需要进一步调研,了解经济发展、行业企业、其他相关院校第一线第一手资料数据,梳理数据、整理思路、明确定位,培养毕业生能更快地进入并融入岗位,以便更有效地为企业需求服务、更高效地位地方经济服务。

2.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度不够,也有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或盲点,需要进一步架构、推敲并改良。

3.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数量不够,希望引进热爱教育事业并甘于奉献、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具有较高的艺术、美学修养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

4.实训、教学条件建设不足,如何解决班级学生多而导致在校内、外实训难以展开的问题等,实训的硬件条件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议建立融观看、分析、讨论、讲授、制作、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室实训室,在实训室建设中,整理构架、功能布局、内部细节都要建立在调研、分析基础上,深入切实。同时我们要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结合的平台,联系地方上综合实力较强或某个领域有特色的企业,包括设计院、施工现场、加工中心、家具公司、艺术品公司、广告公司、媒体科技公司、景观公司等,不仅可以提供实习学习的现场,同时吸收实习、就业的学生。

5.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有待进一步鼓励与发掘,这需要在入学专业教育、专业认知实习、学生管理工作中下足功夫;动手能力、创意思维、可持续的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学学学、想想想、练练练,项目贯穿,螺旋上升是重要的途径。

三、指导思想

1.“用作品说话”希望老师帮助学生树立:用眼睛发现美、用心感受美、用智慧用手创造美的基本观念,通过动手模仿、创作作品,展现专业技能、表达专业内涵,树立自我品牌,从而树立专业品牌、院校品牌。“用心去体会、用双手创造!”“真、善、美!”是送给学生的箴言,《我相信》(杨培安)建议成为装饰学院师生院歌。

2.“用作品说话”希望老师通过学生的作品表述艺术教育理念与思想。老师通过业余设计,树立自我品牌,从而树立专业品牌、院校品牌。“在教育中融入设计的创新与服务大众的理念,在设计中融入教育的严谨与传播文化的思想。

3.“用作品说话”希望建筑装饰与艺术设计教育管理制度能大力倡导这一指导思想,以此为核心确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奖励机制。

四、建设发展设想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

1.培养目标的定位。通过解读各级政府经济文化发展纲要与政策、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与动向、深入企业把准人才岗位需求、走访院校同行确立错位发展与特色发展思路,逐步明确我院系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梳理岗位技能、能力、素质要求,岗位职责、工作过程、工作要点,逐步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教学内容。

将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或项目中能力设置设计成图块、图像化,上墙展示。首先作为装饰学院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让老师和学生清晰地明确:本教学环节处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怎样的学习阶段,需要培养什么能力。

2.课程设置。重视文化基础课程,在《大学语文》、时政类等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增加如常州规划馆、常州博物馆、武进博物馆、常州文化创意基地、运河五号等传统与现代融合较好的地点进行参观学习,对过去有认知、对未来有规划,珍惜现在的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在文化基础课程阶段,要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热爱第二故乡,热爱我们的传统,并相信自己可以用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因此“爱”是装饰艺术学院的根基与追求,素质课程阶段就要贯入这样的一个观念。

专业课程设置以项目为核心,原来的教学课程打散为教学团队,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典型项目贯穿在专业教育中,专业课程循环、渗透、有机组合并螺旋上升。学生“用作品说话”,就是完成一个又一个设计项目。以项目为载体的专业学习方式,会让分散的课程相对集中,提高时间效率也加强课课程的联系性,使学生在接触项目、基础性项目的过程中就建立一个整理性、一贯性的思维方式,同时也符合设计教育的基本规律。

专业课程重点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拘一格地教学,并由此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根据进度与需要,邀请企业一线工程师进入教学课堂,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遇到空调、光环境、家具设计与生产等实际问题时,可以临时聘请企业工程师入课堂教学。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展览会、实地、现场进行考察学习。

3.教学改革。这是保证学生质量重中之重的一个环节。希望从课程内容、课程成果、课程评价等方面入手。

①教学内容架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相关专业老师加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对我院专业教师而言,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和提炼。教学资源库之外,专业课程之间要进一步协调与衔接,优化、细化教学内容。

②教学成果展示:“一课一品”展示。艺术设计类教学最大的特征是其艺术的美观与可展示性,希望每门课程或者每个项目结束后,作品得以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教学楼、装饰学院院楼乃至学院网站进行展示,优秀的作品遴选入学校作品库,在学校各个环节进行长久展示、陈列。展示艺术专业教学的成果,同时让学生相互学习并产生专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在此过程中也丰富了校园文化。

③教学评价改革: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课程评价是检验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环节)质量的重要环节,如何从职业要求的角度,全面地、客观地、准确地作出课程评价,并激发、鼓励教学两个方面改进、提高。以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为例,在教学改革基础上进一步调研、学习、改进,设计一套课程评价体系,真实的反映课程中教与学的质量,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能力本位”,在专业课程中评价职业能力,发挥课程评价体系在教学改革中的导向作用。考核形式具有动态性、连续性、开放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企业、家长等多方面的参与,全面、真实、有效的反映专业课程教学两个环节的质量,推动专业教学进一步的改革。

(二)夯实基础

文化基础、艺术基础、创新能力相对的薄弱是高职装饰与艺术类学生普遍情况,正对长期形成的学习状况,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变理论为实践动手的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1.文化基础。文化课基础对于艺术类专业是隐形能力。文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调研报告能力、对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的认同与理解能力,通过参观考察拓宽眼界,认知专业。养成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分析研究、寻找对策的专业学习态度、方法与习惯。

2.设计基础。建议基础课程阶段打散高中文理生、艺术类生源的班级编制,一起学习艺术基础课程,艺术类学生的随性与文理生的严谨会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有利于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并提高学习效率。

建议适当提高设计基础教育课程的课时量或训练量,因基础比较薄弱,仍从基本造型能力《素描色彩》开始,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对形象的刻画深度;紧接着通过《设计素描、色彩》、《构成基础》、《设计思维与方法》等课程,注重认知模式培养、思维方式培养,即把物体从三维状态转变为二维的认识,再通过认识、提取及表现,从二维再转化为三维。关注对象,从把握物体的基本形态到对物体造型元素进行发展、演变、拓展为新的形状、体态的过程训练。

建议适当提高《表现技法》的课时量。虽然电脑效果图是直观有效的表现方式,但是手绘是提高设计人员手眼协调的职业能力与素养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建立手绘工作室,提供宁静的、优雅的氛围,临摹、设计、草图,在反复训练过程中提高手绘能力,扎实基础。

(三)锤炼技能

1.动手操作。通过课内、课外训练,强化学生造型手绘、创新思维、模型制作等方案表达能力。通过反复绘画、反复制作,从而深入理解设计对象的构成、结构(尺度、比例)、造型、材质、肌理等具体情况,并设计课程中自如运用设计素材打基础、做准备。

2.电脑技能。电脑软件表现技能是学生就业的基本技能与敲门砖。通过专业课程系列项目反复训练并熟练运用,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四)环境氛围营造

1.教学环境。设计营造有艺术氛围的教学环境。功能上:集教学、讨论、设计制作(操作)、展示(成品展示与学生课堂作品展示)、阅读(专业书籍随时参考阅读)、储纳(学生电脑包以及工具包的储纳)等功能,装饰陈设上力求简约且温馨亲切,处处展现学生自己的作品、想法、形象,主人翁的感觉吸纳学生长期停留并静心学习。在教学区域展现装饰学院教学理念、人才目标能力目标分解与教学环节安排、教师形象、设计理念、教师寄语等内容上墙,尊师重道,让老师感受到尊严与责任,吸纳他们停留并静心耕耘。

装饰学院室内、走廊、门厅的设计是一个整体,应该工程学院大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用心推敲,构思一个独特的理念贯穿其中,要给老师怎样的舞台、给学生怎样的平台,营造怎样的氛围,收集集体的智慧与想法,学习先进艺术类院校的做法,不可急于求成,而应慎重,整体架构、详细计划、逐步完成。

2.师资环境。逐步引进平面类、环境设计类、施工管理类教师若干,从执教能力下手培养。专业教师团队协作,如一个专业教师可以与一个企业骨干形成1+1结对教师团队,各取所长,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关系。

3.实践环境。分批建立画室、模型制作室、木工制作室、手绘设计室、设计工作室、平面设计工作室、包装设计工作室、平面人体工程学陈列室、智能家居陈设与光环境陈列室、装饰材料与构造实训室、设计机房,未来要建立企业工作室、手工艺大师工作室等。

校外实习基地可以选择常州为中心,辐射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结合行业协会、寻找优质企业,如江苏建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江苏龙海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苏州金螳螂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常州利笛广告有限公司、常州武进大陆广告有限公司、常州创意设计产业园等知名企业建立联系,逐步签署实习与产学研合作协议,为学生见习、实习、就业创造平台;为教师企业实习创造平台;为专业教育、教学储备行业中精英师资力量。

4.网站设计体现艺术美、人文美、创新感。网络集装饰管理、事务、教学、成果、发展与一体,希望有个平台展现教学资源、教师教学思路与内容、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可以让家长、企业、同行、院内师生都可以观看、评价学生的作品,直接促进优秀学生就业。

学生的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等教与学的活动也可以用微博、微信向社会推送,开放式办学,与社会、行业有机互动。

5.人文艺术。人文艺术相通,相关专业之间也是无界,因此学院创造一切机会举办人文类、艺术类、设计类讲座,抓住长三角地区各类艺术、设计展览,让学生开拓视野、开阔心胸、拓展思维,明确自己的定位于专业发展方向,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环节设置中设立一些零时机动的课时,用于各类展览与讲座。

(五)借势、盘活

一个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条件总是有限,希望联合政府、行业、院校的各种资源,在政策、人、财、物各方面寻求共赢式合作,其核心目的就是全面提高我院学生质量,通过树立学生树立教师,通过树立师生树立院校品牌,从而良性循环螺旋发展。这需要从工程学院、艺术二级学院、教师个人各个层面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可以落到实处地做好。

原有毕业学生的力量不可忽视,2015年,通过举办“装饰专业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十周年纪念会暨优秀毕业生联合会”,邀请优秀毕业生以及他背后的企业,团聚资源,共同促进后期的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同时给在校学生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