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3 02:13: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素质拓展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09)12-0087-02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的研究背景及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的素质教育实践工作各具特色,没有真正形成一个标准化、普适性的模式体系。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召开后,素质教育正式上升为政府行为,此后全国各高校就素质教育方法都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02年3月,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下发文,在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工作,并于同年3月在云南大学召开了推进会,力图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框架下,探索出一种适用性广、实效性强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新模式。本文所述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正是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5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中总结构建出的一种较为科学、规范、系统的素质教育新模式,2009年该项目体系荣获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是强化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为广大学生创造更加自由的个性发展空间,提供更为优质的素质拓展服务的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它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了各种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活动和工作项目,是把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德育智育与体育美育教育有机结合,并融入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有益尝试。它是对原有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评价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是实践“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构建并实施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有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意识和能力提高,有利于运用各种社会资源服务素质教育,最终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的构建内容
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的基本内容是按照、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素质拓展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总体要求,根据当代大学生基本特点和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系统的内容模式。具体可归纳为:搞好“一项规划”、开设 “六个课目”、获取“两本证书”。
1、“搞好一项规划”。就是帮助大学生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组织大学生根据的自我个性、专业特长、价值追求和社会需求,设计自己的职业道路和事业方向,从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方式和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以满足自己未来职业能力的基本需求。它是素质拓展课程的第一步,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
2、开设 “六个课目”。就是以团中央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基础,把比较零散的“第二课堂”活动概括为“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和“技能培训及其它”等六个方面,根据这六个方面相应的素质拓展内容和目标,针对性的开设六个课程科目,并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分别明确每门课程科目的教学对象、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要求、时间分配、计划实施、组织保障等内容。对课程考核实行学分管理,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两个科目分别获得2个以上学分,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它”等4个科目分别获得1个以上学分,总共8个以上学分。
3、获取“ 两本证书”。就是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修够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中六个课程科目的要求学分,同时获得代表学力水平的毕业证书和代表综合能力水平的素质拓展证书。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的管理控制
为使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有效运转,应科学实施对该项目体系的系统管控。具体可概括为:建立“四级”机构、把握“五个环节”、提供各项保障等。
1、建立“四级”管控机构。
就是要按照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要求,组建学校素质拓展课程项目领导小组、学校素质拓展中心、分院素质拓展部、班级素质拓展小组“四级”项目管控机构团队(图1),并分别明确各级管控机构的人员和职责。
学校素质拓展课程项目领导小组应由主管校长任组长,由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处、学生处、基础部、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分院系负责人组成,负责研究学校素质拓展课程的指导方针,并适时提出指导意见;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由校团委书记任主任,成员由团委老师、校学生会主席、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长、分院素质拓展部部长组成,负责全校素质拓展课程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分院大学生素质拓展部由分院团委书记担任部长,成员由分院团委副书记、年级组长、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学生社团负责人,班级学生代表等组成,负责本单位素质拓展课程项目的具体组织与实施;班级素质拓展小组组长由辅导员担任,成员由团支书、班长以及其他团学干部和学生代表组成,具体负责组织本班级学生积极参加素质拓展活动项目。
2、把握“五个环节”。
就是在参照经济和建设领域中项目管理模式基本程序的基础上,将课程六个科目的组织实施过程划分为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申报、项目审定与公布、项目实施与督导、项目修正和学分认定与素质拓展证书颁发五个环节(图2),并对每个环节实行合理的控制,保证课程项目体系的规范运转。
(1)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申报。每学期初,学校素质拓展中心将本学期学校素质拓展计划的重点通知分院学生素质拓展部。分院学生素质拓展部结合本单位工作重点和专业培养需要,按照《素质拓展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调研论证,提出本单位的学期学生素质拓展课程6个科目的活动项目规划,并将项目规划上报学校素质拓展中心。
(2)项目审定与公布。学校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对各分院申报的项目规划进行审核汇总,制定出全校学期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库,并报经学校指导小组审批。审批后的活动项目库向全校学生公布。
(3)项目实施与督导。各单位按照学期学生素质拓展6个科目的活动项目规划组织开展活动,学生可根据自身素质拓展的实际需要选择参加。为切实保证“项目”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实施,学校素质拓展中心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对没有按照要求实施或活动质量不达标的项目进行处理,并将所有项目的跟踪调查结果作为课程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
(4)项目修正。已列入学期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库确定实施的项目,由于主客观原因发生变更时,须及时上报学院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经学院素质拓展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查后,予以更改或取消。
(5)学分认定与素质拓展证书颁发。学生参加素质拓展课程6各科目活动,分别累计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后,经过个人申请――班级素质拓展小组审核――分院大学生素质拓展部认证――学院素质拓展中心认证、审批的程序确定其应获学分,并由学校素质拓展中心在毕业前颁发素质拓展证书。
3、建立制度保障。
为使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落实实施做到有规范、可持续,就必须建立与课程项目体系配套的完整制度体系。制度一般可根据课程项目的内容和操作环节的需要制定。如制定《素质拓展课程项目实施方案》、《素质拓展课程教学大纲》等以保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制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以科学的引入学分制管理;制定《项目申报与认证办法》以保证操作环节的规范性;制定《项目实施奖励办法》以激发师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4、提供资源保障。
素质拓展课程项目的实施需要人力、网络、场地、物质及经费保障等,因此高校应合理的进行资源整合,给予有力的保障,确保课程项目体系的有效推动和实施。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加大项目研究经费的投入,以促进项目的科学性发展。
总之,“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是在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关于加强素质教育要求的背景下,根据高校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较为科学、系统的学生素质教育运作体系。因此,该课程体系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EB/OL] 省略,2002,3-25.
[2] 宋传银.纪红.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度,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社科版),2008, (7):38-40.
[3] 李唯.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几点思考[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9):91-92.
[4] 贾梅.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6):42-44.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高校共青团;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4-0069-02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多年来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素质教育的经验总结和深入发展,是“以人为本”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大学生内在潜力的一项高效能的素质教育举措。
1 新时期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义
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利于大学生有计划、有导向地参与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服务。
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青年大学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质为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1.2 共青团的创新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推广、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以及网络应用的普及造成了大学生的流动性大,选择性强等问题,这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还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高校共青团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应继续发挥其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正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具体措施。
1.3 青年成长成才的要求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当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往日的“天之骄子”,而是就业大潮中的一滴水,一粒沙。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是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必须完成的任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全面实施,适应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迫切需要。
2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特点
1)全员化。该计划服务对象是全员的,面向所有高校全体在校大学生,只要学生乐于参与,就会为大学生提供多级联动的素质平台。
2)全程化。该计划覆盖每一个大学生整个大学期间学习、生活、实践的各个环节,从入学直至毕业。配套的素质拓展证书详细记录了每个学生参与素质活动的全过程。
3)系统化。该计划系统地指导每一位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它具有完整的体系,整合社会的资源,建立从校内到校外、从个体到集体广泛参与的良性机制。同时该计划各个环节和阶段之间存在着很强的逻辑关系,是一个完善的、均衡的、相互关联的科学教育体系。
4)人性化。该计划“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对未来职业的需要进行设计,提供有效的、科学的指导,让每个参与的学生都可以有的放矢。它的最大特点是赋予每个人充分的发展空间,发展人的个性,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全方位的能力发展。
3 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核心环节
“大学生素质质拓展计划”的开展,包括成才指导、拓展训练、评价体系和社会认同4个部分。
1)成才指导。该计划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全程地对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并就学生完善素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目标,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
2)评价体系。该计划有专门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量化评价体系,客观记录学生素质培训和实践情况,这一体系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热情,也能实现社会、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结果的考评。
3)拓展训练。根据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成才需求,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第二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和帮助。
4)社会认同。争取劳动、人事等部门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政策支持,完善大学生就业准入机制,畅通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渠道,推动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及其评价体系的认同。以适当方式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计划的实施。
4“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新发展
“大学生素质拓展规划”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顺应时代需要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把高校共青团工作无论从内容到体制都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4.1 开拓共青团工作新思路
面对“80后”、“90后”个性张扬、求新求异的一代,所以这个时代对共青团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什么样的时代,就要有什么样的共青团;有什么样的共青团,就能造就什么样的青年”。“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恰恰抓住了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的需求,开拓了高校共青团工作思路新的发展。它内容、形式方面都与时俱进,全程化得为学生创造利于其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使团组织真正成为青年之家,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提高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使更多的青年大学生愿意积极投身到团的活动当中。
4.2 丰富共青团工作新内涵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它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6个方面。这6个项目赋予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心内涵。
4.3 深化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职能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内容范畴建设项目化、具体化、明确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久以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中心主要是辅助党政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共青团的工作内容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导致高校共青团工作职能不突出,形象不鲜明,影响着共青团作用的发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推行将高校团组织推到了素质教育的第一线,创新了高校团组织工作的职能与内容,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自身作用和地位得到了确认和保障。
4.4 规范共青团工作的内容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使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内容更加制度化、有形化。以前的第二课堂活动往往没有严格的记录和认证载体,也没有系统的规划和精心的设计,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非常地随机。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态,它有素质拓展的专题汇报制度,同时定期公布即将开展活动,按照需要有计划安排各项活动,并有专业的指导教师来指导,使得每个学生真正从素质拓展中受益,也使得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有了制度化的保证,有利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任丹阳.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6):113.
[关键词]高师院校 大学生 素质拓展 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77-02
前言
目前,国内外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对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想要从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拓展均衡发展,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现代社会及知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单一的专业技能要求向综合素质要求逐渐过渡。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领导才能等几大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恰能增强大学生以上能力的锻炼,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大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5]。
目前,大学生素质拓展一直受到我国各大高校的重视,尤其在地方高师院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创业、就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研究日趋深入,比如杨伟(2010年)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模式进行了构建[7,8];亚森•艾力(2007年)等对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共青团工作进行了研究[9~12];魏美春和范玮熠(2009年)等对高校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生素质拓展进行了研究[13,14];戴绍松(2007年)、刘文初(2003年)对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高校学生社团进行了研究[15,16]。而对于大学生素质拓展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很少[1~6]。
本研究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进行了大胆尝试,以大学生素质拓展创新基地为平台,构建了适合地方高师院校的素质拓展模式,并开展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工作。另外,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对学生就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模式的构建
目前,各高校低年级学生大多都对大学学习和素质培训等自我潜能发掘缺乏合理规划和个人目标的情况。结合这个情况,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结合该院师范学生实际情况,形成了有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个性化素质拓展123计划、专业素质拓展工程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
(一)个性化素质拓展123计划
个性化素质拓展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密切联系在一起,积极引导学生对大学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地发展规划,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8]。个性化素质拓展123计划明确了学生三年来的具体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个性化素质拓展123计划是指大学一年级发掘需要突破的1个弱点,探寻符合自己价值取向的2个兴趣爱好,计划参加与职业发展相关的3项活动;二年级实现至少获得1次荣誉证书,通过2项过级考试(CET-4和计算机二级),至少参加有助于职业发展的3项活动;三年级实现探究“1项专业成果”,锤炼“2项专业技能”,实现“3项拓展训练”。
(二)专业素质拓展工程
高校培养师范生的目的是培养能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因此学校在按照培养方案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该狠抓“专业基础知识”和“师范生技能”,抓好教学团学一体化,利用学生第二课堂充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培养基础强、技能高、适应快的师范大学生[9]。
专业素质拓展的项目设计分为中学专业知识系统化,要求师范大学生自进校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学本专业知识;研讨中小学教材和新课标体系,组建学生社团,成立高中、初中、小学各级别专业知识研讨班,不定期地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进行指导交流;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加强学生到中小学支教和见习力度;分层抓好学生的试讲工作;举办师范生素质大赛,引领师范技能发展;举行班主任技能大赛,拓展班主任工作能力。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工程自2006年开始实施,对象是该院全体同学。分别对学生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和身心发展、社团工作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他等6个方面的素质拓展内容进行认证。认证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为一级认证,包括个人申报和团支部认证。学生个人申报,并填写《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素质拓展活动记录表》,团支部对学生进行认证。第二步为二级认证,即学院素质拓展认证办公室认证;第三步为三级认证,即校团委素质拓展中心认证,最终颁发《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自2006年正式开展素质拓展工程以后,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科竞赛方面,近三年在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重要的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荣获市级一等奖11人次,二等奖43人次,三等奖及优秀奖超过50人次;师范生技能方面,在重庆市主办的师范生素质大赛中,连续两届取得荣获前两名的优异成绩;学生科研方面,仅去年一年学生立项6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
通过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的开展,学生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等素质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2009届学生就业工作中,363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有67人考取了重庆市农村乡镇人才计划,18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今年2010届毕业生就业再创新高,比如重庆市彭水县教委人事科组织的考试中,该院学子考取了14人,占全部录取人数的56%。
大学生素质拓展在就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素质拓展工程的训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术水平等六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也适应了时展的要求,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务。
注释:
[1]罗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193.
[2]李敏,王秋波.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与高校素质拓展计划[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0-92.
[3]刘长平,傅承涛.拓展大学生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843.
[4]王欢.拓展素质教育,提升就业能力――论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6,(03):79-82.
[5]葛长波,李国,李萍.以素质拓展训练为依托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石油教育,2006,(04):76-78.
[6]隋长富,贾焕军.大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8,(03):90-92.
[7]杨伟.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思想的大学生个性化素质拓展[J].现代交际,2010,(03):133-134.
[8]杨伟.师范类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浅析[J].现代交际,2009,(10):59.
[9]亚森•艾力.浅谈高校共青团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176-177.
[10]张绍荣,敬菊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01):18-19,26.
[11]薛阿明.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发与整合[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3,(03):15-17.
[12]任丹阳.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6):113.
[13]魏美春.关于高校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35):164.
[14]范玮熠.音乐类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01):177~178.
历时了三个星期的素质拓展活动如今总算结束了,只剩下后期的活动总结等工作。与其他各系部的活动进行比较,也许我们的活动还不是太成功,但经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我系全体团学会成员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综合优势、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依据这些要求和指导思想,我系团学会全体成员在团学会学长学姐的带领下,于12月13日组织开展了一次素质拓展活动,取得效果显著。活动以“和谐文明,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为主题,目的在于磨练同学意志,增强同学感情,增强集体凝聚力。此次拓展训练共有四大主体活动:“破冰分组”,“信任背摔”,“泰坦尼克号”和“生命之旅”,培养了大家的胆识和责任感,团队的集体配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协调能力。每项活动均对大家的能力素质的锻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破冰分组活动,采取在规定时间内各组完成定队名、队歌、口号、队旗等任务后再展示各自风采的形式,各组成员均能开动脑筋,认真讨论,互相帮助,共度难关,充分发挥出大家的聪明才智与团结协作的精神,整个活动场面热烈,气氛和谐。
信任背摔也是大家感觉有所收获与感触的一项活动。泰坦尼克号即各队20名成员在彼此的配合与努力下利用5块纸板(即5艏船)穿越“茫茫的大海”,通过这项活动,大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认识不足,在明确任务、准备工作、领导作用、合作方式、与人沟通、对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进一步改进,进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加以应用,加强个人素质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另外,在接下来的生命之旅活动中,大家热情参与,现场亦是精彩不断,异常激烈。活动结束后,很多同学都意犹未尽,并表示,这种新鲜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同学之间交流合作的最好平台,增进了同学感情。并希望以后能更多,更好的举办这类活动。下面我对药学系素质拓展活动情况做一总结如下:
一、积极争取我系团学会所有成员对我们素质拓展工作的认同,和争取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极大支持。
领导对素质拓展工作的支持,对加强学生活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促进学生素质拓展的整体水平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其次院团委根据全国高校学生素质拓展指导思想的工作安排统筹规划,在老师的指引和带领下,由院团委牵头并向全院各系部扩展,逐步开展一些有益于我院在校大学生培养教育的素质拓展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这样才会有素质拓展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我系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安排,我们应积极组织我系学生陆续有效开展好素质拓展活动,可参考校内外其他学生团体开展活动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改进,从而使每项素质拓展活动顺利进行且取得最佳效果。
活动后,我们应及时做好分析总结评议,对活动当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原因分析,对活动取得的良好收效做一归纳,给今后工作的开展带来引领指引作用。就像在最近这次活动中,我们可总结出在一下几个方面仍需加强提高,如沟通,自动,自发;注意细节;为人诚信,负责;善于分析、判断、应变;坚持、专注;领导的统筹作用;团队精神与协作等。
二、我们开展的素质拓展工作是有效果的,成绩是优秀的。
但面对成绩,我们更要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首先,策划一开始我们就把问题简单化了,以为素质拓展只是简单的一些拓展游戏,忽略了很重要的理论拓展部分,也因此造成了时间分配仓促,游戏单薄,人员就位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其次,系部及素质拓展前期工作的缘故,早就应该实行的素质拓展被一直搁置到现在,已经是将近期末的时期,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使得所有的事情都有种麻木的被迫向前进的感觉,同学们的热情度也都大打折扣。再次,由于活动定在周末,并与普通话考试时间相抵,所以导致部分团学会成员不能按时参加。 活动的当天也发生了许多始料未及的突发状况。
首先是:由于参与活动的男生人员太少,在信任背摔的时候出现男生承受压力过大,这对于危险性相对较大的活动项目是一大注意事项。再者就是由于下午的生命之旅场外路线没有完全确定,又是一阵摸索……很多很多,让我们一整天的神经都紧紧绷住,一丝不敢松懈。很多状况是我们之前都没有想到的,第一次做活动,就暴露了很多问题,思考的漏洞,人员的合理安排,现场的控制等等,这些都让我不能平静。其实很感谢当天来参加的所有的同学,他们都非常积极的配合我们的工作,使得活动的整体氛围是很温馨和欢快的。这也是在我们做了这么多之后所有幸福的来源,过去几个礼拜的辛苦都觉得是值得的。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大家的沟通合作能力,使他们人际关系趋向和谐,学会关心他人和与人合作,同时塑造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及迅速地融入新团队,提高组织凝聚力,加强团队内部沟通,提升团队协作精神。对我系团学会成员的培养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启迪和引导作用,这也正是本次素质拓展活动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素质评价;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200-03
一、背景分析
大学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栋梁,大学生素质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大学生的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对大学生素质评价是各高校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必须要做的事,也是对各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和结果的总结。大学生素质评价更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是检验大学生自身涵养的需求。
大学生素质评价是经过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等中央有关部委共同推行实施的有关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决议。其中已经在100多所各大高校进行试点推行。此决议的目的就是全面实施党的教育方针,坚决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执行,坚决实施面向现在化、面向全社会、面向全世界,旨在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人文涵义,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涵养,旨在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从而造就“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四有新人,更是造就体美德智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素质评价也成为大学生学习之外的业余学习的重要的教育活动之一,它能够很好的发挥作为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计划的必不可少的功能。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在全面实施党的教育方针,坚决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执行,坚决实施面向现在化、面向全社会、面向全世界,旨在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人文涵义,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涵养,旨在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从而造就“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四有新人,更是造就体美德智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进行评定,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形成自觉的参加有关素质教育活动的有力向导,有助于高校调动全部资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服务,有助于教学的改革和人才优化培养的模式,同时对大学生及早培养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有帮助。
二、研究现状
当前,部分高校已经在网络上实现了网络大学生素质拓展,如上海财经大学等。大学生素质评价在网络上的实施主要是以学生素质评价系统为平台的。系统一方面方便了高校对大学生素质的评定;另一方面也让高校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大学生自身的心里活动以及生理反应,及时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动态从而作出相对应的举措;同时也对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有一定的帮助。目前系统的实施具有以下特点:
(一)系统一般只在本高校的内部使用,跨部门、跨平台、跨高校、跨区域的素质评价无法实施
每个学校的“学生素质评价系统”一般只允许在学校的内部使用,高校之间的系统无法连接。因此,在跨高校间进行素质拓展活动时,因为每个高校各自使用自己的系统独立处理,系统和系统间没有办法交换共享信息,这样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就产生了问题,从而导致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系统之间信息资源无法共享
因为每个学校的“学生素质评价系统”是单独使用的,而且只针对校园内部各个部门使用。当遇到学校和学校间进行数据信息共享时,则一般采用最保守的方式即登陆对方信息系统查找到自己有关的信息,再录入自己的系统。显然,这种方式是最保守、最麻烦的。如果进行跨系统的即时、适时的进行信息的交互时,最保守的方式是无法做到的。
(三)评定数据标准不统一
“高校学生素质评价系统”在实现跨高校间进行使用,首先要对数据的评定标准进行统一标准化,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处理、信息的交换、信息的传输过程中有统一衡量的标准,从而达到跨高校的平台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促进高校间信息系统的完善协调发展,有助于高校的教学实现信息化。
(四)系统使用范围狭小,只在校内使用,没有很好的与Internet资源相联系
大学生素质评价不应该局限在校内使用实施,应该成为社会认识高校,认识大学生的一个很好的平台。鉴于此原因,将大学生素质评价与社会现实和需求相结合,收集更多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的信息,也是对整个素质教育拓展的补充。与此同时,社会也更加全面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对未来工作的准备状况,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
三、素质评价的需求
大学生素质评价是一个完整有序的计划体系:首先从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导向以及学业规划的设计开始,有助于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方向以及自身的条件独立自主的选择参加自己有兴趣的课外活动,从而进行自身各方面素质的评定。之后系统会将大学生参加的所有有关素质测评的资料汇集进行专业的分析和评定,最后把结果写入素质拓展证书上,作为大学生向社会介绍和认识自我的综合素质的证书。
大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全国统一颁发的素质拓展证书,有助于大学生在以后的升学、就业、晋职的过程中,更加清晰的展现自己在校时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取得的毕业证书,外加接受了参加课外活动获得的素质拓展证书,两个证书合起来有力的证明了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综合素质教育的结果,更加充分的体现了大学生的能力和涵养。
四、素质评价内容
学生素质评价系统的主要平台是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通过举办各种有关素质教育的活动项目,使它于第一教学课堂活动进行互补、促进,从而使大学生在知识、素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有序协调发展。第二课堂和第一教学课堂相比教,学生素质评价系统主要体现了以下方面的特点以及准则:具有独立自主性准则、内容多样、模范示范性准则、开放性准则、活动普遍性准则、灵活柔性准则以及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准则。大学生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内容的着力点是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有助于深化和整合第一教学课堂,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为了帮助以及引导大学生能够更换的完善智能结构,最终实现全方面的成长成材的目标,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这方面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对待事物的价值观以及唯物主义的政治观;培养坚定的正确的社会主义信念以及正确的政治立场;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随时做贡献的强烈责任感;培养对他人、对民族的命运、对人类的关注的强烈的意识。
(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这部分主要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促进大学生对工农的情感;磨练吃苦耐劳的意志,有助于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乐于实践、积极探索、敢于奉献的精神;为先进的思想文化传播做贡献;积极参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最终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优良学风。
(三)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
养成创新的精神以及善于思考的习惯;掌握创新意识的思维方式以及手段;培养能力的创新、磨练创新的能力;鼓励高校大学生充分展现独特的个性。
(四)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
积极弘扬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吸收对我们有益的先进的世界文化,提倡高雅艺术的表现,加强自我的文化素养;培养健康的意识以及正确的养生观念,具有健康的体制,拥有一定的运动技能,身心健康;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自我化解压力的能力和方法,正确客观的评价他人和自己,经常有目的的激励自我,随时调整心态,坚定不移的向着自己定的目标迈进;考虑他人的情绪,照顾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处理好和他人的关系。
(五)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
组织具有特色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引导校园文化的主导方向;从社团组织的活动中,互帮互助,集思广益,,培养集体精神和创新精神;从学团活动中,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互相进步;参加其他活动,注重经验的积累、经历的历练,提高自身能力。
(六)技能培训和其它训练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利于全面进步发展的培训活动,参加有利于自身特长的发展和自我特色升华的培训活动,参加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的活动。
在确定了大学生素质评价包含的主要内容后,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载体把它很好的表达出来,大学生通过这些载体体验美好的大学生活,同时有利于自我素养的提高,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大学生素质评价这一载体,让内容更加充实,大学生也获益。因此,我们把大学生素质评价的载体大致分为四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杯赛、在校大学生主题相关活动、大学生在校常规系列活动以及在校大学生的专项培养活动。
本院(本系)“大学生素质评价证书”的认证中心一般都在本院(本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开展活动。认证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组织和开展本院(本系)学生素质评价相关活动以及本院(本系)学生素质评价过程的记录性工作,积极有效的做好大学生素质评价和学校现在已有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大学生综合测评方法的联接工作。在评定认证的过程中,把大学生在第一课程的学习成绩作为参考,第二课堂的表现成绩作为主要评定依据,综合两个课堂的成绩从而产生认证。
五、素质评价的实施
实现高校大学生的素质评价需要经过四个主要的环节,分别是职业方面的设计指导、有关素质方面的拓展专业训练、建立相关的评定体系、强化社会有关认同。
(一)素质评价的主要实现方式和过程
在进行大学生素质评价的各个主要环节时必须按照有关的组织、规定以及要求严格的实施。以下列出各个主要环节实现的方法。
(二)活动筹划
各级社团、组织只要严格按照活动的指南以及活动的指标执行,就可以策划具体的项目活动以及制定具体的方案。在策划过程中要明确以下基础要求:主管单位、发起部门、指导员、组织者、规模大小、具体时间、经费的限制、主要内容的提要、具体的奖励制度、意见的接收和采纳等。
(三)活动注册
素质教育拓展项目的计划主要采用的是注册制度,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校级的注册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多个学院联合策划的学生活动;第二种为:院级的注册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单个学院策划的活动;第三种为:校级备案的项目,主要针对的是院级注册的活动,只需要在学校备案即可,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由相关的注册部门统一审定。其中,校级的注册以及备案主要由校团委组织即可。
(四)活动实施
各种活动项目在发起组织以及有关的主管部门的共同协助下,由项目的发起人具体实施。其中,在学校提前备案的活动,如果需要相关部门的协助,则由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处/部、学校团委等有关部门给于协助。有些项目活动实施的是招标制,也就是由组织人发起的单位招标。参加校级注册过的活动获得奖项的个人或者是项目,一般是由教务办公室、学校的团委、学生工作处/部等相关部门颁发获奖证书;院级的获奖项目,一般是由学院颁发的。
(五)活动总结
凡是注册过的项目活动,都需要在结束后形成完整的总结,备案在校团委。其中,总结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的过程、参加项目的人员、活动的策划以及实施过程的收获、实施过程中存在以及遇到的问题、以后实施需要改进的建议等。
实施大学生素质评价的过程基本上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项目活动的提出、项目活动的审核、项目活动的管理、项目的最终评定。为了能够充分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全校的教育资源,切实的发挥不同级别的教学组织、共青团员以及学团组织以及广大的师生能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学校采用的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专项有计划的制度,也就是二级学部、系、学院以及学团组织遵循以下六项年度指标:
科技创新的计划:适当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技术的研究,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活动、工程的设计活动和技术的创新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实践的能力以及自主创业的能力,从而形成优良科学者的品质。
社会训练的计划:适当的引导学生主动走向社会,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的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进一步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社会工作的计划:积极引导学生,尤其是各级学团/学部的干部以及组织各项活动的学生积极的完成各种相关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意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活动方面的工作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组织的创新,进一步开发学生的自动意识和创新思维。
特色活动的计划:积极引导各级学团/学部积极开展有特色的项目活动,从而促使各种课外活动更加活跃、有特色。
系列竞赛的计划: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科以及体育竞赛、艺术竞赛、文化竞赛等,从而促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以及促进特色的自我形成,全面促进素质教育。
系列讲座的计划:积极开展有关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的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各种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从而形成优良的校园新文化,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李迎.基于Struts的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2008.
[2]刘超.基于Struts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分析与设计[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35-40.
[3]季欣,江素华,宋云.高校奖学金的公平问题辨析[J].高校辅导员,2012(6):26-29.
[4]立柱.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设计与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齐h,等.高职单招学生的问题分析与教育管理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3(09):37-38.
[6]周传纲.浅议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3(03):41-43.
[关键词]高校 素质拓展 体育课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的要在这种大氛围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意识。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是未经受挫折教育的一代,很难融入工作环境。素质拓展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拓展训练课程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崇尚自然与环保。利用崇山峻岭、湖海大川等自然环境,帮助企业和组织激发成员的潜力,增加团队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达到提升团队生产力的目的。素质拓展是大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一座桥梁。素质拓展训练由于其活动内容的新颖性、活动过程的刺激性、活动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对参与者生理、心理、智力、合作等全方位的挑战性,对帮助大学生正视挫折,克服挫折,并不断强化挫折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有作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既有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共性化功能,更有培养人的适应自然、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同舟共济的生存生活技能和开拓发展素质的特殊功能。
一、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的必要性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课程教学方式,将健康教育与生存技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注意适应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与接受风格。其最突出的设计,在于以体验学习循环为基础,通过参与各种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游戏和挑战高难度的户外体验项目,透过分享讨论,把体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生存技巧等在活动之中融会贯通,令每一位学生亲身体验,从体验中得到学习,在分享感受和观察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由体验中得出的成果。
素质拓展师资队伍的建设。素质拓展教师首先要具备包括品质、智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等方面在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备文化知识底蕴、户外活动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学校素质拓展场地设施的建设
1.根据地理优势来考虑场地设施。合理利用校园周边环境,不断开发设计拓展训练内容,突出地方特色。在场地比较充裕的院校可在校园内建设空中项目器械组合,例如,将断桥、合力桥、空中单杠、空中相依、丛林绳桥、飞夺泸定桥、攀岩、天梯等项目组合。
2.根据资金投入情况来考虑场地设施。资金投入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综合型拓展训练器械设施组合,将高空项目、场地项目、水上项目同时进行。反之,则可优先考虑室内项目如雷阵(狭路相逢)、盲阵(盲人方阵)、交通阻塞、连环手、盲人摸号、木头的体积、囊中失物、齐眉棍、人体多米诺、铁钉、橡皮筋、牙签游戏、圆球游戏、筑塔游戏、荆棘排雷等项目。此外,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建立基本的拓展训练器械设施,如背摔台、梅花桩、穿越沼泽、孤岛求生等项目。
3.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组织形式。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学校体育课还处在一种尝试阶段。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其开展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作为选修课也可以作为必修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先考虑将素质拓展作为选修课进行试点教学,等时机成熟之后再进行全校推广,作为一门必修课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中受益。
此外,根据学校具体的设施和师资力量,还可以组建校内的拓展训练俱乐部或者是和几所学校联合起来成立训练中心还可以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开展。
三、素质拓展训练的课程设置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课之前做好必要的理论知识储备。理论课必须包含:素质拓展的基本知识。例如在野外项目中,由于环境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在进行实际拓展训练之前,必须介绍有关野外生存技能方面的知识及其伤病的自我急救与互救等。实践课后的体会交流与总结。经过素质拓展训练,每个人的体会深度和角度因人而异,通过交流和总结,可以进一步加深印象。另外,在野外项目中,如野外生存、峡谷穿越等,还必须做好必要的体能储备以及素质拓展的心理训练。
2.素质拓展训练要将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的合理搭配。个人项目的目标一般包括自我激励、适应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增强个人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可以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也包括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等能力。集体项目的目的是使一个小组作为整体面对各种挑战。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作,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促使他们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培养协作精神,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以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展,既可作为选修课,也可作为必修课,或者分阶段的进行,先开选修课,等条件成熟,再开必修课。
四、素质拓展训练在学校体育中的意义
1.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拓展训练的困难度决定了练习者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程度,通过努力完成一定难度的训练能较好的培养拼搏精神,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促进训练对象具有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有利于自我观念的形成。
2.拓展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展训练的团队项目,如信任背摔、空中相依、三人行等强调相互协作与信任的团队精神。在训练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通过合作,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依赖,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实现双赢,才能使自己取得最大的成功。因此拓展训练能很好的协调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的团队精神。
3.拓展训练能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磨练意志,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增强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它还处于探索阶段,应引起广大学校领导的重视,加快完善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素质拓展师资培训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陈芒.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四川体育科学,2005,(9).
[2]佟艳华,等.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6,(9).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 意义 对策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需要大量的综合性人才。大学的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要,大学教育就需要与时俱进,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拓展训练是让学生进行体验的教学方式,所有的课程都是经过专门设计的,通过各种经典的场景和活动的形式,学生通过一连串的考研和磨砺,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扩展训练的原因
1.1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虽然具有严密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他们往往过分的依赖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在完成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之后,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很好的评价,大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拓展训练正是针对大学生这种心理进行量身定做,对体育运动的原理进行仔细剖析,将相关的社会现象与问题进行融合,以此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1.2传统体育教学具有缺陷
虽然传统的体育教学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紧缺型人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缺陷。由于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仅仅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单方面沟通,最大的缺点就是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把教会学生传统知识技能最为教学目标。虽然一直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实际上还是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育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输和人的精神培养全部割裂开来,还区分了社会角色的指定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这样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极为不利。
1.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效体育教学改革具有时代性,是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大胆改革。在授课内容上,需要对传统项目进行改造,还要适当的引进新的体育项目,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各类高校的体育教材一般都是活动类的人选教材,这类教材具有灵活性,更加符合大学生继续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各大高校都在不断的扩招,学校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就成为了体育教学的瓶颈,有的高校在资金方面也十分紧张,这就导致了体育设备也是十分短缺的,所以就常常会选择那些简单的拓展训练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单单是过去那些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要创作出主动参加、乐于实践的教学环境。
2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扩展训练的重要意义
2.1完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进行素质教学
素质教育立足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对象是全体的学生,根本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拓展练习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能够体验到在学习的莫大乐趣,拓展训练能够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拉近,站在共同的立场上,共同学习与进步,因此,拓展训练能够完善传统并死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己的行动过后学到新的知识,进而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2.2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的创造力是判断科技人才的主要衡量标准,拓展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拓展学习中的特定环境之中,完成既定的任务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拓展训练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作思维的空间。
2.3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在家里都是养尊处优的少爷、小姐,来到大学这个陌生的环境之中,每天同不同的人打交道,难免会有些困难,在拓展训练中学到了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大家的齐心合力,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的参与和默契的配合;为了保证身边同学得到更好的学习,学生们也都在慢慢的适应,学着去理解别人、关心爱护别人、体谅别人、原谅别人。
3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扩展训练的对策
3.1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
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课堂的拓展训练需要专业的体育教师来施行。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师都缺少拓展训练的经验,甚至是不曾知晓的,所以国家才安排体育院、系建立拓展训练专业,为国家培养专门的人才,不断向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传送新的人才,各大高校也都安排许多在职的体育教师进行在培训,让体育教师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手段,通过熟练的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加上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产生浓厚学习氛围,专门探讨拓展训练教学。各大高校间还通过研讨会、专题报告、讲座等方式进行交流合作,推进了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的顺利进行。
3.2设计健全的场地设备和项目内容
由于许多高校都缺少专门的拓展训练课程,所以对于拓展训练教学不管是软件配备上还是硬件配备上都缺少实战经验,因此当高校在开展拓展训练时,要对学校的教学机构、师资力量、课程设计、管理方式上进行充分考察,来保证拓展训练课程的有效开展。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基本素质训练。该训练目的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提升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不断的冲击自身的极限,培养团队精神,主要以户外训练为主;其次,是综合素质训练主要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协调能力,锻炼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主要是以室内和野外为主,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场景与气氛,让学生在室内进行分组讨论,之后到野外去完成任务。
3.3进行资金投入和管理工作
杜宇拓展训练所投入的资金并不是十分庞大,高校科研根据自己院校的情况进行资金投入,首先要有必要的启动资金,之后训练设备的选定与购买是依据项目内容来确定的,一般都是户外场地项目,学校来购置相应的器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野外或者水上项目,这些拓展项目还可以对社会开放,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还可以让投入的资金回笼,既“育人”又服务了社会,还可以为拓展训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
4结语
拓展训练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不但充实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更增加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最主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我国将来发展储备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润桃.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汇,2013,(6).
[2]黄晶晶.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与效应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3,(23).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高校体育不断改革与时俱进,体育教学育人功能中文化建设是其血脉与灵魂,不可缺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结合体育教学实践,要点分析。诠释其内涵为:高校体育文化是在大学特定范围内所呈现的特定体育文化氛围,其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态度、行为和价值观,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与素质素养起潜移默化作用与影响,是任何专业和课程无法替代的。在当代更是精神文明、院校形象的重要体现,是院校创造物质财富与体育精神的结晶。实践结果表明:健康向上、和谐高品位的高校体育文化,可激励大学生内驱力、唤起积极参与意识,培养热爱体育、关心集体的高尚情操,有效提高兴趣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地制宜加强建设,使高校体育更显特色与气质,更有品位与感召力。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文化建设 体育 育人 功能
一、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在大学特定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其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和体育价值观。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素质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影响,是任何专业和课程无法替代的。在当代更是精神文明程度和院校形象与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是院校在体育教学与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体育精神的结晶。
二、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方法与策略
(一)育体旨在育人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及各项赛事,始终坚持用体育精神引领:在追求“健康、快乐、参与”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热爱校园、关爱集体、和谐友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努力进取等高贵品质。在每月组织的小型多样的系级、班级比赛中,不仅比技能、比技巧,更主要的是比精神文明、比团结协作、比顽强毅力。设置技能技艺奖的同时,特意创设精神文明奖、最佳组织奖,优秀团队获得特殊贡献奖,在激励大学生参与比赛的同时,陶冶情操、增强凝聚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调控和约束能力,使其思想素质不断提高、意志品质更加坚强。
(二)开发整合体育课程
开发整合不只是知识分类创编,更主要的是体育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拓展为适应时代要求、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的课程。整合选编传统项目、凸显本院特色、体现体育优势的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材内容,如:健身操、球类运动、体育舞蹈、武术等项目;删除陈旧不实用的教材内容,增强大学生课内外学习锻炼的实用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开发教学资源,开拓多元体育文化课程。将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各系俱乐部活动都拓展为体育的延伸课程。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为院校、为大学生搭建另一个学习锻炼平台。依据爱好的不同需求,学生自己组织、自主选择、自由组合、自聘教师辅导,使延伸课程更加轻松愉悦、敞开心扉,发现自我、相互交流,完善自我、以终身受益。
(三)创新优化教学过程
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爱好,目标需要等要素。在此环节做大胆创新变革,打破多年习惯成定势的以班级配置教师授课的传统做法;二是教师设置教材、由学生根据需求自行选择教师授课,每学期选择一次。
授课更是要精心尽力。备好课是前提,为更好的授课奠定基础。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处理好教与导的关系。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为学服务,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双主互动,达到教与学的目标,此外“导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新意。经常依据不同的教材采取达标练习法、目标测验法、比赛练习法、兴趣游戏法,使体育课堂热烈有序、活跃不乱、阳光朝气充满生机。创新优化课后总结评估。课后总结要师生互动、共同总结,改变传统观念,教师要评估实施导学过程中的成败,学生要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从而发现新知、找到不足、取长补短。
(四)创设体育文化环境,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创设体育文化环境。首先要努力建设优化体育设施,使其富有感召力。环境点燃激情,氛围感染心灵,体育文化是一切活动因素的集合。如:我们将网球馆、羽毛球馆、健身房的器材布置的井井有条,科学实用、富有现代化的设施风格。随着运动场馆体育环境产生共鸣,领略品尝体育文化与精神,点燃热爱体育运动的心灵之火。
营造体育文化氛围。最佳手段是利用大学生年轻好胜心理特点,组织各项小型多样体育比赛。比赛是杠杆,一翘就起来,驱动每个同学积极参与。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和谐友好的参与中享受快乐、获得健康,青春阳光、努力拼搏,团结向上、陶冶情操。
(五)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完善师资水平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饯行教师神圣职责。爱岗敬业、关怀大学生,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格遵守体育教师教学常规,做到以规约德,完善教师考评制度,达到以评激德。
要认真刻苦研修业务、完善自我。我们有6名青年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体育学研究生硕士学位,求真务实、言传身教,体现大学体育教师的豪爽、阳光、谦虚、大气的体育文化气质。加强教师的学术研究、拓宽文化视野――体育教师每年都要立项研究课题,提高科研能力,实践中勤于总结评估、潜心探究,做到教有新意、导有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健康向上、和谐高品位的大学体育文化,可激励大学生自学、苦练、克难、拼搏的精神,唤起不同水平大学生积极参与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热爱体育、关心集体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团结友善、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道德风尚。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熟练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我们因地制宜持续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让高校体育教育插上文化的两翼、展翅高翔,更显特色、更显气质,更有品位、更有感召力,为国家培养栋梁人才发挥更积极、更有实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为建设社会文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N].中国教育报.2011.12.9.
[2] 张锐.用手扑球项目开发拓展体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3.11.25(33).
关键词 高校 素质拓展 体育课
一、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弱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的要在这种大氛围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意识。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是未经受挫折教育的一代,很多还是独生子女,在处处受到呵护的教育背景下,很少有机会接受吃苦教育,其心理的承受能力普遍脆弱。这些都将导致他们走入社会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很快的融入工作环境,使工作和生活遭受挫败,甚至影响到自身职业生涯的成败。
(二)素质拓展的起源与发展。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 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的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便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战争结束后,外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拓展训练课程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崇尚自然与环保。利用崇山峻岭、湖海大川等自然环境,帮助企业和组织激发成员的潜力,增加团队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达到提升团队生产力的目的。风靡全球50余年的素质拓展,1995年走进中国。短短几年不断发展,倍受推崇,逐渐被列入国家机关、外企和其它现代化企业的培训日程。
(三)素质拓展是大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一座桥梁。素质拓展训练由于其活动内容的新颖性、活动过程的刺激性、活动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对参与者生理、心理、智力、合作等全方位的挑战性,对帮助大学生正视挫折,克服挫折,并不断强化挫折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有作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既有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共性化功能,更有培养人的适应自然、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同舟共济的生存生活技能和开拓发展素质的特殊功能。
二、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课程教学方式,将健康教育与生存技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注意适应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与接受风格。其最突出的设计,在于以体验学习循环为基础,通过参与各种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游戏和挑战高难度的户外体验项目,透过分享讨论,把体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生存技巧等在活动之中融会贯通,令每一位学生亲身体验,从体验中得到学习,在分享感受和观察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由体验中得出的成果。
1、素质拓展师资队伍的建设。素质拓展教师首先要具备包括品质、智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等方面在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现:
(1)文化知识底蕴: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具备捕捉知识、更新知识的素质,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基础;
(2)户外活动经验: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还要具备包括野外生存能力在内的户外活动经验,能够独立应对突发事件,能够给学生正确指导;
(3)组织协调能力:应具备清晰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进行拓展项目的设置和内容的安排。
2、素质拓展训练内容的分类
(1)按场地设施进行分类。(1)高空项目:空中单杠、空中断桥、天梯、独索、空中独木桥、飞夺泸定桥(空中索链桥)、浮云桥、凌云飞步、勇往直前、空中相依、缅甸桥、合力桥、攀岩壁(勇攀高峰)、空中绳林桥、速降、速滑、绳网。(2)场地项目:逃生墙、信任背摔、模拟电网、有轨电车、孤岛求生、飞行转轮、依存共渡、雷阵、智闯敌营、激流勇进、穿越沼泽、穿越弯桥、巧过网阵、跨越高网、跨越巅峰、悬降塔、网攀架、梅花桩、金字塔、夺宝奇兵、人生棋盘、障碍台。(3)野外项目:露营、野炊烧烤、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神秘拼图、崖降、峡谷探幽、登山、定向探宝、模拟探雷、洞穴探秘、峡谷穿越、高空滑索。(4)水上项目:抽板过河、水上梅花桩、浮桶架桥、水上单索、跨越大峡谷、水上拉练、水木囤、勇渡天堑、借力索、山盟海誓(同心锁)、溯溪、扎伐、划艇、飘流溪降。(5)室内项目:雷阵(狭路相逢)、盲阵(盲人方阵)、交通阻塞、连环手、盲人摸号、木头的体积、囊中失物、齐眉棍、人体多米诺。
(2)按参与方式来分类。(1)个人项目: 空中单杠、断桥、飞夺泸定桥、水上滚桶、水上拉索、勇攀高峰、速降、速滑等。(2)集体项目:信任背摔、空中相依、水上三人行、人体多米诺、盲人方阵、有轨电车、孤岛求生、依存共渡等。
3、素质拓展场地设施的建设
(1)根据地理优势来考虑场地设施。合理利用校园周边环境,不断开发设计拓展训练内容,突出地方特色。在水资源比较多的南方院校可以偏重水上运动项目的开展。例如将水上列车、太空行走、同心协力、滑行索道、巧过网阵、丛林绳桥、荡绳过桥、水上浮木桥等项目组合;在场地比较充裕的院校可在校园内建设空中项目器械组合,例如,将断桥、合力桥、空中单杠、空中相依、丛林绳桥、飞夺泸定桥、攀岩、天梯等项目组合。 转贴于
(2)根据资金投入情况来考虑场地设施。资金投入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综合型拓展训练器械设施组合,将高空项目、场地项目、水上项目同时进行。反之,则可优先考虑室内项目如雷阵(狭路相逢)、盲阵(盲人方阵)、交通阻塞、连环手、盲人摸号、木头的体积、囊中失物、齐眉棍、人体多米诺、铁钉、橡皮筋、牙签游戏、圆球游戏、筑塔游戏、荆棘排雷等项目。此外,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建立基本的拓展训练器械设施,如背摔台、梅花桩、穿越沼泽、孤岛求生等项目。
4、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组织形式。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学校体育课还处在一种尝试阶段。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其开展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作为选修课,也可以作为必修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先考虑将素质拓展作为选修课进行试点教学,等时机成熟之后再进行全校推广,作为一门必修课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中受益。此外,根据学校具体的设施和师资力量,还可以组建校内的拓展训练俱乐部,或者是和几所学校联合起来成立训练中心,还可以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开展。
5、素质拓展训练内容的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课之前做好必要的理论知识储备。理论课必须包含:1,素质拓展的基本知识。例如在野外项目中,由于环境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在进行实际拓展训练之前,必须介绍有关野外生存技能方面的知识及其伤病的自我急救与互救等。2,实践课后的体会交流与总结。经过素质拓展训练,每个人的体会深度和角度因人而异,通过交流和总结,可以进一步加深印象。另外,在野外项目中,如野外生存、峡谷穿越等,还必须做好必要的体能储备以及素质拓展的心理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要将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的合理搭配。个人项目的目标一般包括自我激励、适应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增强个人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可以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也包括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等能力。集体项目的目的是使一个小组作为整体面对各种挑战。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作,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促使他们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培养协作精神,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6、素质拓展训练效果的评定。根据美国学者、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唐.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培训效益评估模型,他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分为4个递进的层次——反应层(reaction)、学习层(learning)、行为层(behavior)、效果层(effect)。即分别是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程度、接受程度、由学习而改变行为或习惯、因行为改变而产生具体结果。
(1)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拓展训练的困难度决定了练习者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程度,通过努力完成一定难度的训练能较好的培养拼搏精神,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促进训练对象具有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有利于自我观念的形成。
(2)拓展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展训练的团队项目,如信任背摔、空中相依、三人行等强调相互协作与信任的团队精神。在训练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通过合作,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依赖,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实现双赢,才能使自己取得最大的成功。因此拓展训练能很好的协调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结论和建议
1、拓展训练能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磨练意志,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增强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它还处于探索阶段,应引起广大学校领导的重视,加快完善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素质拓展师资培训的力度。
3、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以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展,既可作为选修课,也可作为必修课,或者分阶段的进行,先开选修课,等条件成熟,再开必修课。
参考文献
1.周晓梅.对研究生开展拓展训练的必要行和可行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8):86~88
2.杨勤.定向拓展训练在野外生存课程中的应用[J].九江学院学报,2007;(3):118~120
3.邓罗平.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7;(2):94~95
【关键词】学生社团;竞争力;高职
当前,随着大学生扩招进程的加快,大学的精英式教育逐渐被平民化的教育所取代,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院校也是如此,甚至就业压力更大。在高职院校,日益活跃的社团组织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把学习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了动手能力,促进了就业能力的培养,对缓解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就业竞争力的含义
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能否顺利找到工作,本质上是对大学几年学习成果总的检验,是综合素质和水平的体现。如果学生通过努力把握住就业机会,赢得考官的认可,就证明了自身的实力。也可以说,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可以战胜竞争对手,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证明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专业社团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学到了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学校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释放,直接或简接的增强了就业能力。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得来,高于实践,但理论的发展只有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节奏,离不开社会实践。
2、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只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才能很好的进行团队合作,顺利的完成他人交办的工作。对事务具有很好的判断能力,对自己有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完成工作上的开拓进取。在高职院校中,社团众多,每个社团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对活动的筹备,活动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回顾都需要集体讨论确定,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真诚沟通,通力配合才能圆满完成活动,这就改变了学生只会学习,社会交往能力不强的状况,迫使他们对自己进行改变,以适应社会交往的需要。
3、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学生很多是在高考中没有很好的发挥,理论知识相对不强,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有接收能力,创新思维强,发展潜力大。而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他们激发创新思维的形成,学生社团的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大家在一起“共事”,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思维进行碰撞,让大家都扩大了知识面,浓厚了学习氛围。有些发展比较好的社团,已经走出校内的活动范围,与市内的其他高校开展合作,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面,开阔了视野,进而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4、拓展教育空间,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构
近年来,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个性发展、交往能力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所以,高职院校要做好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发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培养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拓展教育空间,培养出家长放心、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5、引导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在大学生社团中,贯彻民主的思想,使得社团成员对其他同事理念的认同,学习他们对事物的价值的理解,行为模式,也能准确把握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树立自己在社团中的良好形象,逐渐的形成自我认知,设定职业理想,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建设科学规范、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团,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更新管理机制,引导社团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的社团是群众性组织,从设立到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管理和运行监督一般由院团委负责,主管学生组织是社团联合会。目前,由于定位单一,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社团之间发展情况区别很大,有的社团发展规范,运转良好,组织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甚至走出校园,参加全市范围内的社团活动。而有一些社团因为主要负责人对社团的定位不明确,管理制度不规范,加上社团的中层部长经常变动,对社团发展的波动很大,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要实现社团活动的正规化,就必须加强管理,明确社团定位,加以引导,从而让社团组织健康成长。
2、把大学生社团建设纳入到高校整个规范的育人流程中,结合高校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来建设社团,把社团建设成为高校大学生深化和拓展专业学习的重要平台、学生科研的重要阵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总之,通过对高校社团实施科学规范的建设,使其成为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推进剂。
3、加强大学生社团导师队伍建设。为了推动社团上水平、上层次,学校应专门聘请威信高、有专长的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和顾问。社团导师不仅要在学生专业学习方面给予指导,而且还要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生活、修养、成长、求职等方面给予指导。作为社团成员全方位的导师,在社团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求这些教师在学术上有造诣、在人格上有魅力、在教育上有敬业精神。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社团的层次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在社团中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4、建议在高校社团中引入“社团教学模式”。将学分制引入社团中,并根据高校各社团的特点、国家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情况和学生自身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引导课程,形成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社团教学模式,使社团摆脱传统建设模式下的无序性和松散性,通过一定教学制度、教学规范和教学成果评价机制规范社团引导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实现社团建设的科学性、学术性、文化品位性、科研性的提高,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户外拓展训练;大学生;促进作用
一、户外拓展的概念及特点
从广义上讲,拓展训练是让人们在高山瀚海中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从中学会应对一系列困难的能力,尤其是运用身体的各种技能应对生存危机和心理压力的考验,从而获得全新体验改变内心认知。广义上的拓展类似Out-wardBound,讲究户外特点和冒险技能的学习。从狭义上讲,拓展是将管理与心理游戏融入户外运动元素,按照体验式学习模式进行的一种团队教育活动。校园里开展的拓展课主要是狭义概念下的拓展。通常在设定的陌生情境下,以身体为活动载体,以团队为组织形式,以游戏为活动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进而成为全面塑造学生个体和提高团队素质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模式。户外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过程,融合了高挑战及低挑战的两种不同元素,使学生不仅在个人方面以及在团队协作的层面上,都可透过危机感、领导、沟通、面对逆境以及克服所遇到的挫折和辅导的拓展训练而得到提升。在进行户外拓展训练的大学生中,由于该项活动综合性较强,学生在参加训练时可以挑战极限、体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挑战自我。
二、户外拓展训练在国外的发展现状及引入大学体育课程的意义
户外拓展训练是一套塑造团队活力、推动组织成长的不断增值的训练课程,是专门配合现代企业进行团队建设需要而设计的一套户外体验式模拟训练,是当今欧洲、美洲及亚洲大型商业机构所采纳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模式,训练内容丰富生动,寓意深刻,以体验启发作为教育手段,学员参与的训练将成为他们终身难忘的经历,从而让每一系列活动中所寓意的深刻道理和观念,牢牢扎根在团队和每个成员的潜意识中,并且能在日后的工作合作中挥发应有的效用。
三、当今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1.当今大学生体质普遍下降。
现今大学生由于在学习和课后的业余活动中,大多数活动都以坐着为主,很少进行户外运动,这导致人体血液循环滞缓,长期以往脑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学生大脑神经的发育,同时学生由于缺少相应量的体育锻炼,体质不断下降。最明显的就是近年来在大学生军训中,每年都有学生猝死事件发生。由此可见,当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愈来愈弱,尤其是男生。
2.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强。
由于当今大学生多数都是家里面的掌中宝,甚至很多是家里面的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由此,从小到大都在家人的怀抱中成长,大多数家长宁愿牺牲自己的血汗也不愿让孩子受一点挫折。这导致孩子从来没有受过挫折,没有独立处理过问题,没有在挫折中培养一定的抗压能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难以在社会中立足。
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而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危害极大。过度使用网络,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等,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问题,继而导致人际交往关系冲突,严重者会产生网瘾。这会使大学生学习成绩急速下降,对学习不管不顾,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另外,网络成瘾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以及现实生活中与人交际能力出现障碍和体质下降等现象。比如,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每天旷课呆在宿舍或者网吧通宵达旦地玩游戏,这严重危害到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四、开展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
1.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高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户外体育拓展训练课程项目主要包括:空中断桥、高空抓杠、缅甸桥、攀岩、团队桥、天梯、空中相依、速降等;信任背摔、求生墙、穿越电网、罐头鞋、有轨电车等;团队建设、雷阵、盲阵、孤岛求生、七巧板等。这些运动都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体质,而且户外拓展训练课程并不是像传统体育课程只进行纯粹身体锻炼,它所包含的课程内容在学生进行身体运动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大脑高速运转,让参加户外拓展训练的学生在增强自身体质的同时,提高智力水平。比如,由于攀岩活动需要一定的力量和技巧才能成功登顶,所以学生在进行攀岩活动时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手臂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情商,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找到成功的方法,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克服困难,同时也在多次总结中教会学生思考问题。
2.户外拓展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网瘾。
网络成瘾已经成为新时期社会心理治疗所面对的新问题,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当普遍。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一味的去“堵”网络成瘾者很容易适得其反,而通过在大学课程中开展户外拓展训练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学生的网瘾问题。户外拓展训练活动课程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改掉网络成瘾的坏习惯,它所带来的运动体验,既可以替代网瘾所产生的,还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使其学会合理运用网络。户外拓展训练活动主要是要让学生体验,它具有磨练人的意志、塑造学生人格、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陶冶学生情操等有益作用。学生在参加户外拓展训练的同时,会对该项运动产生兴趣,自然而然就会分散其对网络的依赖,从而积极参与并享受该项运动所带来的身心快乐。这是因为户外拓展训练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开发了丰富多样的项目方案,不仅体现出多样、趣味性等特点,更拓展了参与者的多种兴趣爱好,使其乐于参与其中,进而乐于接触他人、接触社会,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当学生对户外拓展训练这活动有很大热情时,那么他将会更加积极外向地和人交流讨论,更加勇敢地挑战运动中的危险项目,会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和探讨活动挑战,甚至会组织一起参加活动的同学组队完成挑战目的,由此带来的益处可想而知。
3.户外拓展运动能够有效改善学生身心健康问题。
研究表明,在大学课程中开展户外拓展训练在改善大学生“不善交际”和“交谈能力差”方面作用非常明显;在改善大学生交际能力方面,对于有“交际交谈困扰较大”和“交际交谈困扰一般”的在校大学生影响非常显著;在改善大学生交友方面,对于“比较尊重别人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大学生影响较为明显;在改善大学生同异往方面,对于有交往“困扰”的大学生作用明显。由此可知,大学的户外拓展训练确实能够改善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
五、结语
通过以上例子可知,户外拓展训练引入到大学的体育课程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挑战精神,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发展。如此而言,学校对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将得到显著改善,提高学的管理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探析[J].成才之路,2010(34).
[关键词]体育拓展;高校;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8-0228-02
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体育教育也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拓宽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适应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近几年来“拓展训练”逐渐成为素质拓展的热门项目,它以其新颖的形式、良好的效果备受社会青睐。
1 体育拓展融入体育教学的意义
体育拓展是拓展训练的一种方法,源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它利用多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以外在环境对人的体能、精神和意志形成的刺激、压力和紧张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式和互动式的学习。它与传统的体育游戏相比内容更丰富,组织形式和实施方式更灵活多样,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体验和心灵的感悟。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也受到更大的尊重和锻炼。
1.1 更进一步充实了体育课的内容
对跨国公司在华战略调查显示:团队精神、忠诚度、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是跨国公司在选拔人才最看重的4项特质。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展训练在提升人格磨炼意志、增强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功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设计和选择一些特定的“体育拓展”作为课程辅助教材,让大学生在激烈的“体育拓展”竞争中凝聚团队合作精神、挖掘个人潜能和提高自我,经历心理挑战的锻炼,自己教育自己。
1.2 增强了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性
体育拓展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利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大学生处于一个从未经历过的既陌生新奇又充满合作氛围的环境中,在短时间内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其参与热情。体育拓展所具有的趣味性,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用一个个趣味性小游戏启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体育拓展的特点和互动模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参与和体验,从而感受到其他课程所没有的愉快。
2 体育拓展融入体育教学的条件
2.1 符合高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体育拓展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勇于实践,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只是给予及时的启发和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而且拓展训练新颖独特,内容丰富,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2 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当代大学生在个性上已经趋向自主和独立独生子女,不过分依赖教师,主观愿望、抽象思维能力比以前有较大提高,在体育活动中不仅仅满足于掌握教师传授的一般和简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他们对新鲜事物好奇,富于挑战自我;思维活跃,富于创造性。体育拓展的融入,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很好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学到知识。
2.3 有助于拓展训练进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要在体育课程中引进拓展训练,专业器材以及师资力量还不够完善,盲目开展将影响课程的质量。如果先在体育课堂中以精心设计的游戏的形式进入,使其进入高校体育课程前有一个过渡期。以便教师尽快掌握拓展训练的理念和技巧,开发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拓展训练项目,为拓展训练进入高校积累教学经验。
3 体育拓展课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体育课引入体育拓展时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性别、实际活动能力,参加体育游戏的人数、时间、场地、器材等条件来确定游戏的活动路线、活动方式、运动负荷量和动作难度等。并紧密结合体育课的内容和任务,有的放矢地开展体育拓展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1 结合高校特点设计合理的体育拓展项目
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的体育拓展与专门拓展训练机构有所不同,在设计体育拓展方案时,应该借鉴拓展训练先进的培训理念和一些好的培训项目,不能简单照搬拓展机构的常规课程模式。必须融入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大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适应高校教学标准的要求,考虑场地设施的状况,融入个性化的体育拓展方案。有时要自行设计符合课程需要,符合大学生特点的体育拓展。
3.2 高校体育课堂开展体育拓展时要有安全保障
有些体育拓展具有一定危险性,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进入角色,也很容易忽视安全问题,所以无论是在开发还是在使用体育拓展时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否则,体育教学就失去了锻炼身体的价值了。
4 结论及建议
要及时回顾总结,为了强化巩固体育拓展的效果,必须在活动中、活动后及时安排学生讨论,让学生利用这个时间开展游戏方法、意义以及更加深入的人生哲理的讨论,强化游戏的“育心”效果。教师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可以更多一些课外的点拨。体育拓展进入体育课堂将是对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拓展训练融入高校的最佳切入点,它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增强了体育课的实用性、趣味性,也拓宽了体育课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滕达.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北体大学报,2005,28(2):260-262.
[2]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15-17.
[3]张亚琪.将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课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