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

时间:2022-04-14 02:06: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

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悟写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040-02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广泛的阅读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拓宽眼界认识,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水平,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通过阅读,学生逐渐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另外,作文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部分,作文是学生内在思想的一种外在表达形式,通过书面形式将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呈现出来。作文有助于推进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上的深度交流。可以说,阅读和写作可以有效是衡量学生的语文能力,读和写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然而经过调查我了解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将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两者割裂状态导致阅读和写作都未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事倍功半,教学质量始终难以取得质的突破。

二、“读悟写”相结合的策略探究

当下,人们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面对这样的教育环境,语文教师有必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写作,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1.通览教材,制定课内外阅读写作训练计划和目标

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教材烂熟于心,并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章节目标、次重点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课内外的阅读和写作计划。在制定计划时,教师要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来细化训练内容,确保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

2.研究阅读范围,加强课内写作训练

借助课内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必备技能。过去,语文教师较少将课内阅读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如今时生巨大的变化,教学改革是必然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深入研究阅读的范围,加强课内的写作训练,有意识地在课内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和交流,通过长期的练习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分析阅读材料的结构、思路、体裁等,将阅读材料和写作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当堂作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写作训练,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文体把控能力的锻炼。笔者了解到,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很少注重不同的写作文体究竟该怎样写,教师只是给一个例文,导致学生的思路受到局限,写出来的文章显得不够严谨,缺乏创新和深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同一个写作题目用不同的文章体裁进行写作,每一个体裁的练习为一个周期,阶段性的文体训练将会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把控能力。当然,除了一些长篇的作文训练之外,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定期让学生写一些小的段落,结合阅读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经过系统性的训练之后,教师不要对学生要求过于严苛,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展开写作,慢慢地学生的文章将会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学生的文笔也会突飞猛进。

3.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读悟写”三者的有机结合离不开对学生兴趣的探究,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切忌盲目随意,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受到环境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有所区别,有的学生喜欢写散文诗歌,而有的学生则喜欢写逻辑严谨的议论文。了解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让教学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读悟写”的三者的有机结合。

4.学生生活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

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都是我们写作的重要素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对身边的事情多思考多总结,学会灵活地将学生生活和写作联系起来。善于观察生活并从生活现象中获得感悟是学生重要素养之一,生活就像一本大的教科书,可以说感悟生活,并通过书面写作的形式将生活升华是写作的一大乐趣。

新课改的发展对当前教育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笔者通过个案研究、行动研究、调查、文献等多种方法对当前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展开了深入的了解,我们看到当前教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和完善。在未来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教学交流,提升自我教学水平,多参加教学座谈等活动,大胆创新,敢于实践,真正将小学语文“读悟写”三者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许吉平.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讲读课文教学的常式和变式[J].新课程(上),2016,(08).

第2篇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新课改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教学在培养学生们合作意识、交际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小组教学对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小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小学生合作互助能力的提高

当前我国教育非常重视学生们之间合作能力的培养,而小组教学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合作能力,进而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语文成绩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相互合作、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进而以最快的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2.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当前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就是人际交往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小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促使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进行小组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占据着主导位置,学生们只能够在课堂上机械的接受教师讲课,因此,学生们更多地是以看客的身份来进行学习,这严重影响着学生们对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除此之外,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存在着严重偏生现象,他们只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是很重视,从而不能使得所有的学生们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而小组教学方式正好避免了这种弊端的出现,小组教学方式要求所有的小学生都必须参与进来,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学生们在无形中得到了展现自我的机会,而且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通过相互评价,寻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并且及时改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由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双向交流,转变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他们提供了更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还将学生的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宽了学习的空间。

5.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教给组内其他成员,为了使自己讲得更清楚更透彻,他们必须对所学材料进行认真阅读、分析和研究,其他同学也希望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因此,学生们都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小学语文课堂小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交流

虽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在尝试小组教学法,但是有些教师由于没有深刻理解或者是没有用心观察,致使有些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交流,几乎是自己只管自己,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独立学习层面上,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讨论、合作和交流,从而没有将小组教学的真正优势发挥出来。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小学生都没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致使他们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意识,而教师也没有及时提醒、引导,从而使小学生们没有形成相互交流的习惯。

2.小组成员之间没有主动进行交流

小组教学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助的习惯,但是很多小组中,经常会出现不跟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不倾听其他成员意见,不跟其他成员进行相互合作等等不好现象,这种不好现象的出现将会直接影响着小组教学的顺利实施,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学语文课改的进行。

3.学生的参与度不平衡

小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们自我展示、积极参与的机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的机会多,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由于受到自卑心理的影响,大多不愿意参与进来,甚至是根本就不参与,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出小组教学的优势。

4.评价制度不健全

小组教学偏重于学习小组的评价,轻视了学生个体的评价;偏重于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由于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较少关注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导致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影响,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

三、小组教学有效开展的措施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行小组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小组中每一位成员都是学习的主体,小组中每一位成员都要在某一阶段肩负起某一项责任,担任具体的合作角色,他的主要作用是有效促进成员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和相互合作。因此,必须明确规定出讨论过程中的分工情况,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设立出不同的角色。教师要充分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个性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科学、 (下转第55页)(上接第32页)有效的分工,使学生们都能够明确该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的要求,从而使他们都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都能明白自己的责任。同时教师还要强调“分工不等于分家”,在每一位成员都要认真履行自己责任的同时,还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交流,进而使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出来,确保学生们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这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处理好形式与目的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师所有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教学目的进行服务,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们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小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合作意识等;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们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健康心理,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绝不能只让好学生替代小组进行交流,或者是小组长做老师,教师要在小组中营造一个公平、民主、团结的良好氛围,从而确保小组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进而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3.师生共同参与,加强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要改变在传统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进而转变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在进行小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小组进行详细的了解,掌握每一个小组的详细情况,并且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参与进去,跟小组一起进行探讨、交流、学习。教师跟学生们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双方之间最好能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加师生之间的友谊,这非常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好小组教学,使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4.组织交流、进行评价

教师在小组教学完成后,各个小组组长要对本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汇总、汇报,然后教师要及时跟小组进行交流、评价,在汇报过程中虽然是由小组长汇报,但是小组成员也要及时补充,教师要认真听取小组的汇报情况,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目标、方法、成果,以及他们最后的感受,同时各个小组成员也要进行有效的交流,教师可以组织组与组之间进行评价,评价是由所有的小组成员参加,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最后教师再针对每一个组的情况进行最终评价,在表扬的同时,也要指出每个小组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们能够及时明白,并且及时进行改正。因此这样的交流非常有利于小组之间取长补短,实现各个小组共同进步的局面,同时还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小组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论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小学作为学习的起步阶段,基础打得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今后学习道路顺不顺畅。小学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文字能力才能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然而,受到传统教育观念、教师业务素质和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限制,距离实现小学语文高效益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生理以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还要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切实进行高效益教学。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一直处在主体地位,主动进行“教”,而学生一直处于次要地位,被动接受“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交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阻碍了学生发散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建立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生的主体价值,科学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强化学生的个性体验,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建立学习意识,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例如,在教学《热爱生命》时,人通过求生欲望打败了狼,让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教师可以从生命的角度上提出问题:“人和狼都是生命体,人为什么会打败狼?”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自由发言。通过深层次讨论,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二、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拓宽学生的眼界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弥补了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小学生搭建平台,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地学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上可以引入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下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语文学习。多媒体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可以直观地反应教学内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信息交流渠道,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海底世界》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课前制作PPT,向学生呈现海底世界各种动植物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建立好奇心与求知欲,迅速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课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海底世界”的信息,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主性。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去,切实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拓展小学语文高效益教学的方法。

三、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的水平,只有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投入时间和精力,对语文进行创造性和探索性地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成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建立和谐的课堂就是充分调动起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的关键,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设计上,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然后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例如,在学习《太空真有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理想,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理想人物之后,引入自己学生时代想当宇航员的梦想,然后播放女宇航员王亚平上太空课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教授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要帮助他们加深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建立独特的审美乐趣,拥有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四、拓展课外阅读途径,建立探究合作学习小组

新课改要求,要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大培养学生力度,鼓励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断增加阅读量和扩大阅读面,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以说,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授给学生的是“授人以渔”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如坡所说:“读书万卷始通神。”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例如,要向一年级的学生推荐绘本读物、儿歌童谣和简单的古诗。而五、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量,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具备,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故事性强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对课上学习内容和课外阅读经历进行交流探讨,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健全人格,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还可以让他们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从而迎头赶上,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实现小学语文高效益教学的方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探索。新课改下,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和目标,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跳出传统教学方法的禁锢,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摆正自己“引导者”的身份和地位,建立平等畅通的交流渠道,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益教学。

参考文献:

[1]史定东.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0(12).

[2]宋维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语文学刊,2011(18).

[3]徐元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0(29).

[4]陈圣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生之友,

2011(4).

[5]朱亚云.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J].文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儿童文学素养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重要的课程资源,它强调了利用儿童文学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把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育手段。此外以小学语文教育的框架下,强调尤其应该把儿童文学作为文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能力为目标,发挥儿童文学所具有的审美价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小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能力的培养者、素养的训练者,无法想象,缺少儿童文学素养带给学生童年文学教育的缺失有多大。而由于缺乏相应的职前课程开设以及职后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现状令人堪忧。很多美好的意境被教师冷冰冰地说出来。从此点上,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小学教师最缺少的已经不是教学技术及教学方法了,而是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学素养的提升。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教材中儿童文学比例的加重,儿章文学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提升也会越来越得到加强。

一、儿童文学素养涵义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素养”一词是如何界定的呢,“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而“儿童文学素养”是指不能把成人的思想、观念强加于儿童,其内容需符合儿童的情趣,还要让儿童得以理解及领会,在其思想及心绪上产生共鸣。既然学生都应该提高“语文素养”那么,语文教师就更该提高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则应努力重视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使自己能适应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要求。

二、语文教师提高儿童文学素养的意义

当下,儿童文学是孩子阅读的最主要的材料,孩子对文学的需要是一种天性。儿童文学伴随着很多孩子长大。孩子是不能没有文学的陪伴和守护的,儿童文学滋养着孩子的身心及精神成长,这是我们所不能否定的,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其意义十分重要的。

(一)推动素质教育的提升

素质教育的特征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突出主体精神,关注终身发展。以人为本是教育本质的体现。儿童文学期本质上所体现的是成年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进行生命交流的一种方式和过程。教师需要通过儿童文学这个窗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今素质教育要求要允许学生怀疑、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热爱科学的探索精神;还要提供交流机会,诱导学生充分表达各自独特的审美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活动之后得到训练。所以教师要具有深厚的儿童文学素养,才能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然而因此次新课改要求开放性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也就成为教师一个重要资源,当一个教师运用儿童文学作品打动学生、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时,首先就需要要求这位教师,自己全身心地去体会儿童的心理的渴望,了解并打动儿童心理发展的轨迹,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走向理性思维,不断加强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贴进学生,从而更加喜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具备了一定的儿童文学素养,意味着拥有了一种亲近学生、读懂学生的能力,也就能够理解学生的行为。我们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具备儿童文学素养的老师,她就是走在了其他同仁行列前了,她将会走得更好,更快。

三、影响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儿童文学学科地位较低

首先,长久以来儿童文学没有作为必修课在全国各地的师范院校普遍开设起来,其次,儿童文学素养还应建立起一种意识,一种区别于成人的特殊的文学艺术的意识。儿童文学作品为适合儿童的阅读要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这些基本的儿童文学常识,对从事儿童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教师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明确地把自己的教学目的定位于提高学生的分数,这一点也成为学校评价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甚至学生的分数直接关乎教师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氛围中,许多教师自身也没有时间读书,因而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在不断下降,文化素养也普遍较低。

四、培养、引导学生对儿童作品的阅读

儿童文学阅读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反应,尝试使用各种阅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随时进行总结、评估和调整。

(一)确定阅读活动目标

1、督促学生进行文学阅读,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量及阅读水平;

2、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儿歌、儿童诗、故事、童话、散文诗、图画书作品;

3、建立、强化、及巩固学生的文学阅读习惯。

(二)确定阅读活动形式

1、教师和学生进行分角色的朗读,这样可以充分体验作品的意境;

2、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题材或者由教师制定的素材;

3、创建学生适宜的阅读环境,例如读书角,课后阅读小组等。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训练 指导 提高 实效

阅读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能力。这项能力关系到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处理的水平。正因为如此,几乎是所有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正确地认识到了阅读能力之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加强了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指导。

小学语文教师加强了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指导是可喜的现象。可是实际的效果到底如何呢?在采访小学语文教师时,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他们的苦闷:“我每天给学生布置很多的阅读训练题,不辞辛苦地给他们讲解阅读方法,可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提不上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从语文教育的规律来看,这是因为学生的阅读需要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知道,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靠的是他们的阅读积累而不是更多的技巧学习。这正如苏联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要做到“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要想确实完成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生阅读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逐步养成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的好习惯,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实效。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相比于电视、手机、网络上的音像结合的媒介,纸质阅读的劣势还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动画片泛滥的年代,太多的学生沉迷于动画片里的离奇的情节、夸张的动作以及搞笑的语言。只要是下了课,学生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当然要算是动画片了。所以说,从某种角度来说,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其实是打一场和电视、手机、网络抢夺学生的战争。只有我们成功地从这些低俗的、限制学生想象力的音像作品中把学生诱导出来,才使加强学生的纸质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有了实现的可能。而要把学生吸引到纸质阅读上来,就需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会经常碰到课文里涉及的课外名著。在这个时候,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很善于及时地抓住这样的机会,通过简要交代著作的情节内容,或是介绍故事主人公的传奇经历,或是介绍该著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顺带着布置阅读的任务的。此外,有部分的教师会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去逛逛书店或是图书馆,让孩子在书籍的海洋里得到熏陶感染,这种做法也是非常可取的。

二、精选内容,保证学生阅读质量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先生曾经给过少年儿童这样的读书建议:“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冰心先生的话很简短,但是包含的道理却是很深刻的:正因为读书的好处很多,所以就要求少年儿童多读书;但是读书也是需要选择的,只有读对了书才能给少年儿童带来益处,而如果读错了书就会给少年儿童带来不良影响。做为一名负责任的语文教师,是应该担负起精选阅读内容,保证学生阅读质量的责任来的。我们都有这样的同感: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外,他(她)们对于自己所任教的学生的阅读情况也是了如指掌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在五光十色、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不用说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了,就是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要难辨是非、无所适从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从自身深厚文学功底和及时了解文化市场动向出发,给学生指出一条光明的阅读之路。那么,怎样才算是给学生指出一条光明的阅读之路呢?我们认为,如果小学语文教师抓好这三部分的推荐阅读就很不错了。这三部分的推荐阅读:一是传统文学名著的荐读,二是上文所述课本内涉及的名著的荐读,三是当前文化市场的新产品(最好是教师事先阅读过的书籍)。

三、巧妙组织,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给学生推荐了阅读的书目就是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出成果奠定了基础。但是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仅限于此,没有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跟踪、参与的话,那么学生阅读的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这是为什么呢?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小学生的识字量少、理解能力不强、不懂阅读方法、阅读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等特点,使得他们的课外阅读更多的成为浅度阅读而非我们教师所期望的深度阅读。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的深度阅读进程呢?

以阅读的进程来看,小这语文教师跟踪、参与学生的阅读是可以从阅读的起始阶段、阅读的深入阶段和阅读的结尾阶段来划分的。在学生阅读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的深入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批注、摘抄,教师有可能的话还要定期检查学生的批注、摘抄的进程;在学生阅读的结尾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诸如读书交流会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好好说说他们阅读的体会,教师也应该适时地纠正学生阅读体会中的偏差。

总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需要语文教师的全程参与。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加强学生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的跟踪指导,做好兴趣激发和保证阅读方向等工作,学生的阅读质量的提高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育革新.2007.

第6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20-01

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动能力能够完全通过作文表现出来。小学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挂钩,同时也综合体现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与组织能力。所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育直接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个过程中的整体性进展,关系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纲领中也明确提出,提升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一项主要渠道就是展开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展开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

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因为小学生年纪不大,心智还不成熟,因此缺乏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等。所以针对小学生以上的种种特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一旦树立起了学习兴趣,才可能真正集中注意力,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入到语文作文的学习过程。这样也才不会让小学生再认为语文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而在教学过程中,榜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为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这是因为小学生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小学生对高大榜样的敬佩情绪,鼓励其多多阅读名人书籍,再从这些阅读的书籍当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就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其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并且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尽其最大的努力,利用课余时间陪学生一起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同时需要和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表现出其对课外读物的热爱,这样教师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这种情绪感染给学生,并让学生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

正所谓快乐的情绪更能够造就成功,成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习活动的生动开展。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为学生树立起榜样的形象,同时在学生在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或者写出一些优美的词句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而当学生说出一些其他学生不知道的知识的时候,教师也要大力表扬。这样荣誉感的教导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强化学生学习表达的自信心。

二、开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需要积累的大量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一个是从生活中获取,另一个是从阅读中得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小学生每天 20 分钟的午间读报和自由组合的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的氛围环境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勤做阅读卡片,同时对读书笔记做评议。评议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数量的积累,也要重视质量的积累。另外,教师要把最后的评定结构和学生的语文成绩联系在一起,把其看成是期末阅读成绩的一部分内容。这样做的目的不但能够有效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巩固阅读的成果,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进课外阅读工作的不断推进。而且,写作并不是单纯的读书笔记写作,还包括和学生年龄相适应的体裁, 如儿童诗歌、童话故事、随笔等等。而要想写出有模有样的作品,是不能够离开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的。人脑的学习内存大小,决定了其是否有丰富的思维。如果一个人毫无知识储备,自然无法写出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文章。

学生认真进行课外阅读,将自己喜欢的文字、内容摘抄并且收集起来,久而久之,就能够深化对阅读材料的印象与理解,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面,而且也培养了阅读能力的提升。材料积累的一项良好方式就是阅读,可以使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其实,作文写作过程也就是丰富的素材进行组成的过程。阅读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尤其是当下大肆宣扬减负的情况下,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自习时间,丰富其课外生活就显得特别重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课外阅读上,那么学生的课下就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了。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多了,写作过程中的底气也就更足了。

三、快乐作文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自主写作轻松自在,深受学生喜欢。它是作文教学追求的一种最佳的理想状态,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自主不等于“放羊”,否则,就会给不自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最后变成爱写不写,谁愿写谁写,从而使得作文教学无所作为,效果不佳。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享有充分自由的情况下自主作文,还必须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爱,使其对写作充满激情。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摒弃作文知识积累与作文能力的锻炼,需要将作文和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阅读是一种输入性方式,以语言文字为切入点,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表述方式;作文是输出形式,需要使用学生课堂学习到的各种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看清语言的共同点,并丰富学生的作文组成知识,就能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闫秀凤.“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6)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61-01

在新的课程变革实施过程中,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随着大量儿童文学引入课程教学,教师的相应素养的缺失程度的表现也越来越显著。根据调查显示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状,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时候没有入职前的相关教育,也没有接受相关的培训工作,除了简单的教学任务教师有时还要从事班主任,班务等额外工作任务。繁杂的工作任务致使教师们也没有空闲时间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导致了大量的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以教育儿童语文为主体的教师而言,在对其学生进行相关指导时就会缺乏相应的技巧,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时无法形成良好的引导。因而如何改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值得我们为之探讨一番。

1.儿童文学素养的内涵理解

著名的教育学者成尚荣先生曾说过小学教师身兼重任,他们承载着孩子们光明前途的命运缔造。而对于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具体需要包含哪些方面,学术界也没有详细的划分。著名学者教师陈晖作为北京师范大学致力于儿童文学阅读推广研究的引导者,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文学素养要求:对于儿童文学,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具备相应的基础情感和态度,全方位的理解认知儿童文学作品,经常阅读来增加儿童读物的经验,和学生一起来展开读书学习文学活动。广西师范学院的黄耘老师对此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将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实质归纳总结出四个环节:正确的儿童文学观,系统的儿童文学专业知识,丰富的儿童文学阅读经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能力。

2.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现状

为了实现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我们将就现实的一份调查来展开说明。在几十份的以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为主题的调查中,我们总结出了相关的结论分析。在我们的调查成果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该调查领域的语文教师的文学水平还是蛮高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调查中我们看出对于儿童文学观念和态度,多半的教师认为它占有十分大的教学比重,也有少数人持相反的观点。当提及教师对儿童文学的喜爱程度,大多数是比较喜欢。调查显示的儿童文学基本理论知识课程学习的情况是有一半是了解过的,还有接近一半都未接触过。儿童文学教学上基本与其他课程一致。教师的儿童文学阅读经验一半以上阅读量达到五本以上,教师逛书店时对于最新的儿童文学作品关注情况达到一半人数的教师只是偶尔关注。

3.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现状的形成原因

3.1 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让人"喜"的原因。语文教育改革后,语文的教学内容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考试分值也占有很大的份额。从而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得到了广泛的教育认可,小学儿童文学的学科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著名学者王巨才先生提交了关于重视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提案。教育部也就其展开指示,同时提出了实质性的内容指导,强化校内学生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注重儿童文学方面的教育。相信在教育部的明确指示下,儿童文学课程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提倡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会给教师提供一个阅读儿童文学的好时机。从我们的中小学的学生的学习现状可以看出学生深深的受"应试教育"所累,读书也只是为了考试能取得好成绩,也就没得时间来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在新形势下,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得以展开,并得到了良好的延伸发展,出现了很多的读书形式如读书周,读书月。在进行为期几天的读书阶段后展开课时的交流探讨,加深对书籍内容的了解。在这样的读书形式下,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得到了大大加强,潜移默化下提高了文学素养,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也得到了提高。

3.2 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让人"忧"的原因。小学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有所欠缺。随着教育变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一些年龄层次较大的教师而言,需要补充的新时代的文学知识就比较多,而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只有通过继续教育和课外自学来实现知识补充习得。自学的内容也比较浅陋,当课外的一些教务事物插入时,就会打乱计划。

儿童文学作品的宣传、评介力度不够大。从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于最新儿童文学作品的关注度并不高,当儿童文学领域出现值得教师去及时阅读的经典著作时就容易错过,这对语文教师是一种严重的损失。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除却教师本身缺乏兴趣等原因外,还存在着客观因素就是儿童文学读物的宣传力度不够,而日常的一些评价文章也只局限于儿童文学报刊上。而街铺林立的书店大都摆放的是一些成人书籍,如小说、作文、散文等。针对儿童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一些传统经典书籍,没有新形式的内容。在现在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已经无法引起潮流,这样语文教师也就无法及时的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来阅读。对于儿童而言,广播电视对他们充满了好奇与兴趣,新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结合网络电视广播等有效途径实现对其作品的有效宣传,来加大作品的吸引力与影响力,这样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就可以及时的获取相应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信息,实时阅读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还可以推荐给学生来作为阅读学习材料,实现了其价值的多重效益。

结语: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详细了解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相关信息,包含了儿童文学素养的范畴以及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现状。在不断创新的教育改革大潮流下,相信我们的儿童文学课程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学底蕴的学术子弟。

参考文献:

[1] 李繁.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6:40-42.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10-01

口语交际是听话和说话能力应用于实际交往的活动,能够综合展现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传达信息及表达思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传统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口语交际训练互动性差、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参与口语交际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加强小学语文中丰富化口语交际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前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主要表现为能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及交流,学会与他人进行文明沟通交往并发展合作精神。兴趣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生若对口语交际产生兴趣会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有效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小学生是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作为交际素材,增加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中《我的家》为例,教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前可以用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视频实施导入,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家人的照片同时讲述家庭小故事,接着让学生画出各自家人肖像并与同学分享,围绕“我的家”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播放歌曲或视频以及讲述故事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展示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二、教学中师生互动改进效果

口语交际是以双向互动为主要特点的听说过程,强调信息的交互传递状态。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时需要和学生有良互不断进行交流沟通,面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进行观点阐释,然后教师提供交际材料让学生参考,从而达到提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中《好习惯》为例,教师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发挥引导作用。首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问题如进行组内讨论什么是好习惯、好习惯有哪些、怎样养成好习惯等;接着推选一位学生代表上台阐述所属小组的观点。教师则对学生讨论的态度进行肯定,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好习惯的表现、作用以及培养方法等。通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可以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改进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后课外拓展实践练习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虽然具有一定开放性,但是仍然受到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不同的交际问题,产生很多新想法,而由于课时限制、课程计划或者教学环境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无法及时全部解决。语文是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结束课堂教学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拓展,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九单元中《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布置小组任务,即收集大自然的“语言”,各小组完成后与其他小组交流讨论收集材料的过程与结果,回家后与父母分享收获。进行课外延伸拓展实践练习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及相互合作,有助于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符合语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师应该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即教学前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师生互动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后课外拓展实践以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探讨分析小学语文中丰富化口语交际的教学思路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语文的学习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小学语文虽然以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主,但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为阅读的学习做积累和铺垫。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改进教学模式,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轻松与喜悦。

一、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阅读材料的选择过于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都只是单一地选择教材中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的教学,虽然教材中的阅读文章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教学大纲也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分析理解,但是单一地使用教材这一种阅读的来源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也仅限于完成教学任务,并不能真正投入到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中。

2.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很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上,学生在阅读材料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很少,对于文章的内容并不关注,只是一味地依赖教辅书籍上面的参考信息。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气氛的调节上没有做足功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

3.师生之间交流较少,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参与度较低

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核心,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回答问题。这样就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合适的渠道去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很困难,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积极与教师沟通,教师就无法掌握学生对文章的学习程度,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如何创造轻松愉悦的语文阅读学习环境

1.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优秀的教师在课前准备的环节都是锱铢必较的,语文阅读课程的准备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教师可以以教材的文章为主线,举一反三地向学生推广延展阅读。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的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时,教师可以将其他希腊神话故事融入其中,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前因后果穿成一条清晰的故事主线,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新型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多角度的教学手段,建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帮助学生迅速投入教学内容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阅读的教学工作中也适用这种教学手法。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学生播放《三国演义》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课程初始就对所学的内容建立起大致的知识框架,同时,视频影像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阅读材料的核心内容。

3.合理安排课堂互动环节,掌控教学节奏

文章的阅读理解需要师生之间不断地去探讨和交流,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安排课堂时间。例如,在学习《海伦・凯勒》时,可以安排三名学生在讲台上分别蒙住眼睛、带上耳机、捂住嘴巴,然后让他们去感受失去感官时的感受,通过这样的亲身感受,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海伦・凯勒的一生有多么艰难,她的精神有多可贵。在这样的互动环节中学生也会更加投入到教师的讲解之中,对于文章内容理解起来也更容易。

4.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第10篇

一、投身教学过程管理,踏实进行教学指导

通过视导,我发现我县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有三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全体学生写字水平不尽人意;二是课外阅读名存实亡比较严重;三是习作教学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在与各校领导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针对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了下一步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首先,为了提升全县小学生的写字能力,我要求各校一方面要切实用好每天十五分钟的写字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指导学生写字。为此,我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30+10” 模式,即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堂都要拿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或是练习写作,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其次,我通过交流让全体教干教师明确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课外应该做的事,它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并号召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力度,创新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着力打造“人人爱读书,人人有书读”的书香校园。再次,针对学生习作出现的问题,我要求各校要不断改变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方式,坚决杜绝学生作文以书写定质量的误区,要务实评价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努力把教师的注意力引领到关注习作的内涵上来。同时,我还提出了学生习作评改三部曲,及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教师评改,积极拓宽习作评价的途径,把老师的主要精力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创新习作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 2 3 4 5二、密切关注教研课题,指导教师深入开展研究

12月份,根据县教研室的统一要求,我们小学组几位教研员分别对县第八期小学教学研究课题进行了结题工作,其中我参与了68项小学语文课题结题论证工作,在活动中,通过听汇报、提问答辩、互动交流、专项指导,我努力让每个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严肃性,而且为老师下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指引了方向,明确了道路。

在课题结题过程中,我发现我县教学研究课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结题报告撰写不规范、研究成果主题不集中、结题材料杂乱无章等等。针对这一情况,每到一校,我一边对课题进行鉴定,一边认真做好课题研究辅导讲座,帮助广大教师明确结题报告一般包括九个部分: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步骤、研究成果及分析、研究结论与思考,其中“研究成果与分析”是结题报告的主干部分,应该作为重点来写,决不能将其变成发表或获奖论文的叠加;让广大教师明晰结题材料一般包括主件和附件两个部分,主件指结题报告、结题论证书、研究成果,附件指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调查报告、实施手册、案例分析、阶段总结。另外,我还告诫老师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定要做真课题、真做课题,积极围绕课题撰写博客和论文,用心留下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并借助课题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

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一大批学科教师积极科研的积极性,尤其是提高了青年教师以研促教、研教并举的认识,为下一步小学语文课改向纵深推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1 2 3 4 5三、关注课堂教学研究,务实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首先,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参考》和《综合性学案》的编写和修改工作

为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有效实施,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全面搭建学科教学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切实提高一线教师的整体备课质量,我积极配合刘主任组织召开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参考》和《综合性学案》编写与修改工作会议,根据一线教师在平时使用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了剖析,同时结合“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提出了下一步具体的修改建议,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过全体编写人员的共同努力,按时完成了初稿、互审、定稿工作,目前已经校对完毕,交给出版社和印刷厂印刷出版。

其次,率先垂范,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在我心里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教研员不能仅仅是一个教练,更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水手,一个优秀教研员的办公场所不应该仅仅在教育局办公室,更应该在一线的课堂,一个优秀教研员不应该只是纸上谈兵,更应该投入实践写下水文、上下水课。本学期,为了切实了解“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曾深入青口小学和实验小学上下水课,设身处地去感受老师研究中的困难,及时提出整改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丝丝忧虑——一方面“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将导致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让学生先进行预习,注重让学生教学生,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辅导能力毕竟有限,往往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并不能让学困生充分掌握知识,这样大多都是优秀学生在“表演”,老师很难发现学困生的问题,难以找到点拨的关键之处,从而使得学困生以前昏昏,以后也昏昏。其次,“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应该因学科而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多少留有尝试教学法的影子。这样的教学理念比较适合理科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有诸多不适合的地方。语文是一门情感性、情意味比较浓的学科,如果一节语文仅仅定位于学会了几个生字、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了几个知识点,那么语文就失去了本性。因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应该注意情境的创设、力求言意兼得。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要努力做到“六要”,即自学质疑要指导、交流展示要训练、互动探究要深入、精讲点拨要得法、矫正反馈要及时、迁移运用要有度。

1 2 3 4 5再次,依托学科基地,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四、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全面开展教师业务培训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行到”要求,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县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巩固与推广小学语文教研成果,真正发挥以研代训、以研促训的作用,本学期我和刘主任一起切实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各类活动对教师进行思想引领、专业引领。

第一,认真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培训

1 2 3 4 5第二,扎实开展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讨活动

第三,组织成立了赣榆县小学语文教师博客团队

在我心中,一直认为语文老师不写文章是语文教育最大的悲哀。所以,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讨活动中,我们特地邀请了欢墩小学李大市老师为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学精英介绍什么是博客以及怎样撰写博客,在活动的最后,我表达出自己的愿望:依托凤凰语文组织建立赣榆县小学语文教师博客团队。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努力,已经拥有成员66位,发表博文和回帖近千篇,教师博客点击率超过了三万次,如今我们的团队已经成为凤凰语文网上最受欢迎的团队之一。

第11篇

1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其心理和生理上都和平常的孩子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这些孩子的内心更渴望教师的关爱。在他们的世界里,教师有着绝对的权威,因此,教师也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教师不仅要教给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要教给他们理解语言的能力。从特殊儿童的情感出发,提升特殊儿童对语言和阅读的理解能力,以此使他们適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他们成为具备自我独立的能力,以此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特教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特教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不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想法、忽视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忽视对智障学生知识的渗透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特教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因为特殊的儿童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因此,下面就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2.1师资力量缺乏,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不强

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里,专业教师的力量不足,师资结构与特殊教育学校的需求量严重失调,远远达不到这类学校发展的需要。加上智障儿童的群体文化标志就是智慧程度严重低于平常的孩子,而有些教师因为他们的智力迟缓,交流起来十分费劲,失去足够的耐心,影响了师生的沟通,使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的思维达不到平衡,在教与学之间出现了断层,理解的知识侧重点有所偏颇,教学效率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学技能,成为智障儿童的“心理医生”和学习的引导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普通教育进行攀比,进行拔高教学,在潜意识中影响了特殊教育的语文教学效果。

2.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学习积极性低

特殊教育对象因为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性多样化,感知迟钝、缓慢的生活节奏,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能力差,在心理上不敢与外人交流,对自身的特殊性和个性不了解。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有80%以上的学生小学毕业时,仍然写不出通顺的语句,语言障碍严重,发音困难,且出现大量的语法错误,语言病句屡见不鲜,阅读普通报刊的能力极差,难以实现完整地说出、阅读所表达的语言情感。

3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途径探讨

3.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改善教学态度

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语文教师要耐心地进行训导,对同一个问题要进行反复地解答,要比普通教育对象的教育责任感更强,耐心细致的程度更好,对受教者的观察要更加的体贴入微,对语言的解说次数频度更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运用游戏或多交谈等教学方式,决定着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准,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的特殊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对学生待亲人般地关爱、呵护,避免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感,使顺畅轻松的教学课堂形成。所以,加强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改善教师的教学态度,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是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3.2合理运用高科技,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为特殊受教者的生理条件受限,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很弱,但他们对声音及图像的敏感度。机械记忆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因此,在对他们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课文进行精心的电子处理,图文并茂,声形合一,使学生通过听和看,来体味语文学科的精髓,欣赏到语文文学的魅力,快速掌握到语文教学的内容知识,引发学生更深的接收语言的欲望,利用自我的优势和本能,对语文课堂的内容进行自我消化和筛选,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语文材料也为智力障碍的学生量身定制一定量的语言词汇及蕴含语法的课堂内容,通过练习教材中的词汇和语法表达,结合多媒体的应用,缩小发展的差异性。

3.3拓宽特殊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入生活化教学

在当前倡导的“大语文观”环境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来,例如,学生买饭、购物、看病时与医生进行和谐的交谈。语文教材密切结合课堂与生活应用原则,正确定位语文教学的社会性,多开展游戏活动,努力地指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组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做形成整体式,贴近特殊受教者的生活,有效地采取教育与训练,充分开发和发挥他们的长处,提升他们的智能和用语文交往能力,促使特殊受教者吸取生活中的精华,阅读到生活化的精品,积累生活中的语文素材,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施展他们的特殊才华,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养成富有理想、敢于发展自我的习惯,对现有的教材进行突破性的思考,依靠接受到先进的学校教育,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延伸和拓展,帮助他们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课改已经是现在教育发展的必然形势。因万事开头难,所以小学教育在新课改的潮流中面临的挑战也是最大的。同时,特教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更重,因为特教的学生更需要关心,更需要艺术。所以,特教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特教小学语文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1).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研究

引言:“经典诵读”是对经典著作的阅读。据研究发现,经典诵读对于提高儿童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促进作用。小学生处于童年期,单纯无邪,心如明镜,污垢未染,越是这样的心理越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文本根据我国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实践的缺失所导致的不良后果的分析,表明经典诵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观点,并总结了几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然而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严重缺失“经典诵读”教学,使得语文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1]。

1.1中国传统文化面临断层危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的实施,现在的家庭均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庭环境中被溺爱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使得小学生身上存在个人至上、冷漠自私、缺乏友爱、盲目攀比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变少,而我国经典著作所传扬精神的皆是仁、义、礼、智、信,小学生对道德情操的修养以及素质的培养逐渐减少,个人主义过于强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断层。

1.2经典诵读内容过于陈旧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传授的经典著作往往停留在课本上,对课本的知识,教师只注重“怎么教”,而对于“教什么”教师处于比较茫然、模糊的状态。然而,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可不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经典著作的阅读,可适量在教科书以外进行延伸。语文教师作为文学工作者,可充分利用文学方面的知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建设。

1.3教学形式落后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经典诵读”的教学形式往往是,一边阅读一边讲解,讲解完之后由学生各自做练习题[2]。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对象而非学生。学生缺少对经典著作的阅读量,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并不理解,并对这种“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教学形似产生反感,学生在课外时间对经典著作更提不起兴趣,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法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经典诵读”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2.1以校领导为龙头,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以学校领导为龙头,通过行政渠道进行培训,提高领导及教师对“经典诵读”实验的认知,并知其重要性,从而在“经典诵读”实践上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2.2保持课题组成员之间的顺畅交流

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各课题组成员的责任、任务,监督项目研究进度,不断完善课题研究脉络,交流心得体会以及发现的问题。同时建立课题组QQ群、飞信群,确保成员之间能不受时空的制约保持双向沟通,能在第一时间将发现的问题与课题组成员讨论,能在第一时间分享课题研究中的新发现。

2.3提高教师关于“经典诵读”的理论水平

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教师的培养相结合[3]。校本培训每月至少两次,利用周五的学习时间组织开展”经典诵读”的研讨活动,学习经典诵读新思想、新理念,讨论在“经典诵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好的思路,观摩课堂经典诵读教学,反思教学行为,同时要做到培训内容具有广泛性,培训形式多样化,使“经典诵读”培训正规化、常态化。

2.4开展针对性的前期调查

谈心主要是通过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成长过程,成长经验,以此掌握学生的特性。问卷调查的内容应包括接触经典诵读途径、“经典诵读”选取、家庭有无“经典诵读”教育、家庭藏书、经典诵读内容来源、经典诵读兴趣、经典诵读内容取向、每周经典诵读时间和量等方面。通过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调查,可以了解学生特性和学生对“经典诵读”的了解程度,从而因材施教,设立不同的“经典诵读”实践计划。

2.5学校制定教学改革措施

在课程设置、教学时间、空间上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确保“经典诵读”实践能正常进行,同时将“经典诵读”实践纳入教师考核中来,与教师效益考核挂钩,并制定具体的考评指标体系,确保教师能保质保量的完成“经典诵读”实践教学。

2.6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理念

首先,坚持“走出去”的学习策略,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和教师参与各种与“经典诵读”有关的培训活动、研讨会、报告会等,聆听著名学者对“经典诵读”的见解,学习他们的关于“经典诵读”的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的提高课题组对“经典诵读”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结语

“经典诵读”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直面经典,多吟诵、多积累”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范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参考文献:

[1]叶蓉蓉.小学“中华经典诵读”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