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14:40: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就是做实验,为了使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作为高中化学实验的工作人员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呢?因此,本文将带着这个问题对高中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体会作粗浅的探讨,希望能为实验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高中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实验室规章制度,我们实验室主要有:①实验教师岗位职责;②实验室规则;③仪器存放、使用管理制度;④药品的存放、使用制度;⑤实验准备制度;⑥仪器损坏、赔偿制度;⑦仪器报损制度;⑧仪器药品交接制度;⑨剧毒药品管理制度;{10}学生自主实验室开放制度;{11}实验室各类应急处置预案。
二、管理人员在化学实验室中的重要性
实验室工作人员作为一个实验室的管理执行者,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以及较高的管理水平才能为实验教学提供充足的重要保证。实验工作人员的职责肩负着全校师生化学实验的前期准备、实验仪器的维保、实验室的各种管理工作,而且还要辅助指导相关工作。所以一定需要提升实验管理人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校教学工作。一个具有相当高素质的实验管理人员就一定需要在工作上具备严谨的态度,一定要由浅入深地做好实验内容以及准备的各项工作要求,对于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疑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充分了解,做到实验工作件件心中有数;日常中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相关业务水平,多参加有关的课程理论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高中化学实验室里的各项工作是十分繁杂的、琐碎的,气味很重,重复性又很高的,而且是辛苦的,工作时间一长实验人员就会出一些厌恶的情绪,不利于实验工作的开展。所以,学校相关领导者应该引起重视,不定期对实验人员的学习生活和自我提高进行关心,有机会组织外出参观和交流,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取长补短;鼓励再造学习,充分调动实验员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实验教学环境得到不断的完善,管理水平往更高层次发展。
转贴于
三、提升高中化学实验室管理效率的几点体会
1.需要进行科学管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①熟悉化学教材,把握工作进度,平时多做些准备,仔细认真阅读好高中化学教材,掌握高中化学教材的相关知识体系,摸索化学实验工作要领,力求使实验准备工作做到一次成功,并且还要经常向化学任课老师询问课程的教学进度,根据高中化学各年级教学情况事前做一些小准备。如滤纸和纸条等平时需要截好,经常检查好酒精灯芯、添加好酒精等工作,为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②演示实验药品按年级摆放,高中化学演示实验较多,并且所需要的药品种类也较多,按正常的方法取药品不是很方便。可以采用按年级进行摆放,为每一章节和每个实验配放一个位置,贴上相应的醒目标签,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得年级章节、药品和名称一目了然,方便取用,归位有序。③演示实验成套仪器单独存放,由于高中化学实验需要成套仪器数量较多,比如喷泉实验装置,二氧化碳、制取二氧化硫气体、氯化氢气体、氯气等各种装置,这些一套套实验用品需要实验前做好准备好,并且放在各年级专用柜子里,用时可以非常方便地拿出来,而不会出现又打孔又弯管,拆这套补那套的现象。这样,既方便又节省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的程序化。为了使全校的班级实验课能顺利地开展,充分发挥好实验教学在其中的作用,必须制定好“程序化”的工作方法:首先,熟悉教材,熟悉和了解不同时间段各年段和各班级的教学进度,熟悉每一个实验。准备实验做到不缺任何用品,保证实验按时顺利进行,保证实验效果达到要求。其次,分组实验用仪器、药剂瓶分别放在规定位置上。准备好后,通知任课教师。对实验中可能要出现的问题提前告诉教师,使他们有思想准备。
3.做到安全有效地管理好仪器与药品。实验室管理工作唯有先前进行对相关的仪器药品以及规范化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每一件仪器和药品应有的作用,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优越的教学环境。①做好仪器和药品的领用工作,课任教师在领取每一件仪器(精密仪器、玻璃仪器)和药品(普通药品、危化品)时,一定需填写各种领料数据,领料单需要包括的内容有:品名、规格、数量、单位、用途、领用时间、领用者、任课教师等相关的内容。如果需要领用易燃、易爆、剧毒或者贵重药品时,一定需要三人同时在场,共同签字,否则不允许领取。②做好仪器和药品的保管工作,各种仪器物品需要有系统、有条理地保管。各种仪器做好按质分类、分格定位存放,同时还要注明存放编号、仪器对应的名称;并且在仪器保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仪器的清洁度,对于位置的排放需要按仪器的由轻及重、由大到小的顺序摆放;实验室中的各种化学仪器、药品做到账物一致,账账相同;对于各种特殊仪器需要采用特殊的处理方法(如:不定期通电、干燥保管等)。
4.做好仪器的维修与保养工作。首先,化学仪器的维修是实验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实验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有对仪器进行简单维修的能力。其次,当出现一些小的损坏、螺丝脱落、部分仪器无法正常使用等问题时,实验管理人员能够做到及时解决问题。
以上是笔者作为一名在高中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得出的一点点体会,供大家参考。我们的工作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教学,保证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地完成,全心全意地为教学为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曾明.浅谈怎样当好新时期实验室管理员[J].读写算,2011,22(3):103-104.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要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所以高中化学的课堂探究教学设计越来越到受重视。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设计理念;探究教学
一、新课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设计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过程。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指将学与教的原理转化为教材处理和教学活动方案的系统化规划过程,它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以求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媒体的特征,确定恰当的教学事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手段,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它应当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内容的选择、课堂实施的调控策略、学习过程、结果的评定及课后反思等。也就是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所进行的系统策划。
我们所说的课堂设计一般都包含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在开始我们的教学课堂设计之前,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向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所以制定准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二、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问题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大部分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强化。但是通过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现在的课堂化学探究实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不一致的实验”。在一些高中化学实验中由于操作上的问题或者天气等客观因素会导致实验的不成功。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学生就会对实验产生反感,就不愿意去相信实验。这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从过去的应试心态中走出来。从客观方面来看,看重实验结果,这既与目前当前一些地区的高中化学实验仪器精度不高、教师对实验误差分析不够有关,也与长期以来验证性实验居多有关,大量的验证性实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活跃。
2.教学过程重探究行动轻探究方法,探究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调查数据说明,大部分学校化学实验开出率比较低,实验课普遍流于形式,不能妥当地将实验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探究实验具有不确定性,在没有足够的知识支撑下,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应具备的知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化学知识,二是实验技能,三是各种技巧。只有具备了有关知识、技能和技巧,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探究实验活动。
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探究教学只有外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实践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摸索实验探究活动的形式上。
3.高中化学教学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缺乏科学方法论的指导。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历来不重视科学方法论,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从教材对有关实验探究的设计上看,牵涉到科学研究中的几个专门方法,一是实验对照,二是条件控制。无论是化学传统课程还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师通常不会对这些方法作详细说明。这种实验探究,虽然结果是正确的,过程却没有多少科学价值。
4.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去尝试“实验现象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和“操作步骤复杂、动作要求高的实验”。甚至有不少同学一碰到这样的实验就采取应付的态度,完全缺乏实验的主动性,更无探究性可言。这是当代化学实验的一个通病,也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后遗症。这个后遗症可能还要追溯到在旧课程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实验教学固定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久而久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课本有一定的依赖性。很多学生宁愿相信书本上一些文字苍白无力的描述也不愿意自己动手去试一试。
三、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
1.树立“全人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有什么样的理念,必然配之相应的行动。新课程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关键在于它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的诸多理念中,“全人发展”显然是其核心理念。“全人发展”的理念是指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这里的“全面”,指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方方面面的素质,它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而“自由”,则指在培养学生方方面面素质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特长。这就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
2.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的三个环节:一是知识从哪里来?它们是怎样被认识的?二是知识及其相互关系;三是知识到哪里去?它们在实践中有哪些应用?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通常只注重第二个环节,对其余两个环节鲜有涉及,因而导致学生中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扎实,但探索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缺乏的现象。新课改就是要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能够协调平衡地发展,并且落实到具体的每一节课中,而不是孤立存在。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从三个维度融合的角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3.新课程课堂设计需注重过程教学
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但太注重认识结果的教学就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提倡终身学习,而传统的教学难以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的教学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现有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教给他们智慧,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地把有关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融入具有一定情境的过程性探究中,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新课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统筹安排是设计的前提。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应该如下:课程标准教材与评价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我们要把“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包含在学习目标中的学习内容作统筹安排并关注学生学习评价”这一思想作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行为和特性,选择相应的教学事件和方法,并通过评价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的过程。因此,合理的教学设计流程为:确定课堂目标确定学生的行为和特性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评价与反思。
五、新课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设计要求改变以教师灌输讲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的教与学的模式,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主动学习、探究、讨论、交流,从而获取新知识。
1.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者的课堂学习服务的
在设计之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实践证明:对同一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结果。那么我们所谓的教学课堂设计的根本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有效率、更快乐的学习化学知识,并且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2教学过程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与其个性特征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尝到甜头”,获得快乐的体验。以学生的经验出发,运用各种生动的情景素材(如化学史实、故事、问题、实验)引入新课学习。精选与社会生活和学习经验密切联系的内容,攫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增加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尽量多地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增强这些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3.教学实施要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和手段
在新课标方案的指导下,我们应充分吸收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机智地把教学引向深入,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
关键词:体验式模式;高中化学;实验
从我国GDP数据上升和恩格尔系数下降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日趋复杂化的国际竞争中,国家之间的比较不再是以经济实力为中心的比较,而是以衡量综合国力来区分国际竞争力,当今大国比拼更多是以科技为前提的较量,更多的国家投入科技研发中。因此,社会越来越需要全方面人才,不过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方也有自己不擅长的一方,而高中生正面临对未来道路方向的重大抉择时刻,高中化学从小学简单化课程中走向初中较为全面化的课程体系,能为学生选择哪一领域提供参考。
学生从小学和初中阶段开始就已经接触过化学领域,只是课程的名称是在科学这个大系统下涵盖的,由于小学阶段重点教学的语数英这三门课程,初中把化学纳为科学这一大系统下,所以对于化学领域只能算入门。而高中把化学划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进行学习,可见化学教学的重要性,高中教育分为文科和理科,文科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理科更加注重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就目前而言我们更希望高中生往理科方向发展,能为日后的就业方向提供多样化选择,而化学作为理科中三大支柱之一,对日后学习有极大帮助。针对理科中要学的三门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最感兴趣的就是化学,它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教授学生化学知识,使学生从枯燥的课堂学习中脱离出来。
将高中化学与体验式模式结合,所谓的体验式模式就是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开展相应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化学成绩。随着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结构和内容都发生很大变化,内容难度更大,还有就是课堂教学模式陈旧,缺乏活力等问题。因此在体验式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不仅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更好地巩固。如何将体验式模式应用到高中化学课堂中,提供如下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新课改实施的更彻底,让体验式教学模式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体验化学理念结合实验操作
高中化学教学中结合体验式模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资源,而且也能通过这一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根据随机分组把不同差异的学生分在一组内,凭借自身的能力差异分工合作,通过竞赛形式得到相应的奖励来刺激学生的胜负欲。由于学生性格都不同,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想法,而有些学生性格太强势,什么事情都觉得别人做不好,不放心把事情交给别人做,小组模式可以促进学生通力合作达到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自己操作过的实验步骤,让学生记下过程,在实验操作中按部就班模仿教师上课的实验手法,甚至可以说过程中没有动脑筋思考,这样的效果只能起到应付考试的作用,与新课改教育理念相违背。我们进行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实验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动手实践实验,要让学生达到理解实验操作中所包含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完整的思想观念。只有如此,化学才会显得更有趣,学习才会更主动,学习效果才会更明显。
二、学生体验实验原理通过教师实验操作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由于课业的紧张,无法做到每一次实验都能去实验室进行操作,因此就要求学生自己把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在熟知基础理论的前提下,观看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能只抱着敷衍的态度走一遍过场就结束。基础理论的学习如同地基,只有地基打的坚固建筑才能屹立不倒,正如化学的学习,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形成相关化学概念和思维。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适应这一发展而进行革新,纯理论知识讲解不仅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导致上课易开小差,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很多实验包含在其中,老师可以在上课时演练一些实验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比如,在上有关氯气性质的课时,可以进行溶液中氯离子的检验这个实验,取少量待测试液放入试管中,取少量HNO3溶液滴入试管,将少量AgNO3滴入试管中振荡,若有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这样一个简单实验的演练,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通过这一实验教授学生基本化学方程式、相关性质以及证明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思维的发展。高中课程紧张,无法像中学那样给学生安排具体的实验课去实验室进行操作,因此老师就要积极进行化学实验的准备,让学生从老师的演练过程中不断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三、激发生活兴趣体验化学
兴趣是一把关键钥匙,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必然对这方面感兴趣,才能花心思在这方面。要想学好化学,就要使学生在体验式模式结合生活实际例子产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在化学课堂上可以使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改变可从课本上看出,探讨的大部分都是和我们的生活相关,与生活相关的部分更能体现出实际性,学生也愿意学这一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要求改变以老师讲课为主的模式,把一些简单的游戏利用到化学课堂中,提出生活化知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抢答。化学课程难易结合,这就要求老师着重对难以理解的部分知识点进行详讲,一些简单的课程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预习了解,通过老师课堂讲解加深影响,运用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要做的就是设计相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
在化学教学过程的不断探讨中,体验式教学是相对而言最佳的选择,从而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积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生对于枯燥的学习生活而感到无力时,上化学实验课能解除学生上课的疲劳,激发学生好奇心去积极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喜欢在平常的课堂上看老师进行化学实验的演练,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化学实验的对象是生活化的,只要你敢于开发思维,任何事物都存在微妙的联系,一样伟大的发明往往来自意想不到的小事思考,所以只要你有想法就去做,必然会从中得到不少经验,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蛟平.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2]钱丽欣,余慧娟.以网络内涵更新培训观念[J].人民教育,2006(19).
[3]温恒福.论教学方式的改变[J].中国教育学刊,2002(06).
[4]燕肠.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探究;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水平,结合教材内容对引入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行筛选并确定合适的结合点来开展教学,实施相应好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通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轶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开始,能活跃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甲苯”时,可以通过讲如下故事来引入新课:1912年至1913年间,德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收购石油,很多国家的石油商争着要与德国成交,有的还尽量压低售价,但是德国却只购买婆罗洲石油,并急急忙忙运到德国本土去,由此看来,德国人专购婆罗洲的石油,必然是别有用心的了。德国人安的是什么心?令人奇怪的是,揭开这个谜的并不是政治家,而是化学家。化学家在对婆罗洲的石油化学成份进行分析之后,马上警告世人说:“德国人在准备发动战争了!”化学家凭什么依据破了这个谜,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反问道,然后说,大家要知道这个谜,今天学好了新课,就会知道的。通过这个小故事使学生对这一重大事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带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究最后得出结论,而这个结论也正好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热爱的,却一时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硫及硫的化合物”时,关于“酸雨”、“环境保持”等内容,可引导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再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有的同学展示了从网上下载的很多图片,如“狮身人面像被腐蚀”、“酸雨过后大片农作物枯萎的景象”等,很是触目惊心。对于学生的这些表现,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进行评价,充分肯定他们强烈的环保意识、较广的知识面,表扬他们关心家乡、建设家乡和热爱家乡的这种强烈意识,鼓励他们在看到污染引起危害的严重性的同时要增强学好化学治理污染的决心,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
学生主动发问,比教师设疑、学生解惑更有意义,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飞跃,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设疑并处理好“问”与“教”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首先,教师要善于设疑,注意创设有助于发现问题的情境。如,启发性强的演示实验极易将学生引入新的求知境界,在对现象的思考中必然会有所突破。例如,胶体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因内容本身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教师为主的叙述式讲授常常难以奏效。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有的教师尝试实验激问的教学思路,收到较好的效果。
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在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方法的训练。
三、开展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分子、原子、分子的极性、原电池原理等概念时,实验很少,内容又较抽象,学生理解往往比较困难,如原电池原理,课堂演示实验结束后,学生仍然对于原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两极电子得失顺序和电子、电流的运动方向等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其放电过程,整个过程相当直观有趣,学生易于接受。再如分子的极性判断,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抽象,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此时也可用软件模拟。从而使只能通过口头语言描述的抽象问题,变成动态的直观图示,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注重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这里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教师要引导和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反思。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反思新知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模型。通过教师提问,分段检测测试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第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提出新的想法,有些问题还比较古怪,教师应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简介】
张万荣(1968-)男,本科,陕西省西乡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上接第224页)
【参考文献】
[1] 体育游戏教材编写组.体育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许峰.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8).
[3] 徐小荷.浅析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J].体育科技,2003(1).
[4] 陈丽娟.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对近些年的相关报纸杂志等文献的检索,我发现有关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文章不是很多,而对人教社2006年5月第2版的高一、高二化学新教材的实验进行优化设计及其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目前还是空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挖掘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价值,探究在高中化学中加强实验设计、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目标及方法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寻找和发现实验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我总结出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通过重新认识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帮助我们提高实验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方法,帮助广大教师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三、研究过程
经过课题组老师四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下面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一个简要综述。
1.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我们对淮安市部分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学生进行了有关化学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结果是,初三学生中有93%对化学感兴趣,高一学生中有75.3%对化学感兴趣,高二学生中有46.5%对化学感兴趣,高三学生中有24.1%对化学感兴趣。并且在对化学感兴趣的同学作进一步调查时发现,他们对化学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喜欢化学实验。
(2)现行化学教材特别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还不完善,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①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比较复杂,容易失败;②某些实验的现象不够明显;③某些实验在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上比较差;④某些实验的内容、方法、手段较为陈旧;⑤某些实验缺乏学科之间的联系,不能体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能满足当今科技发展的需要。
(3)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实验教学的设计创新问题多数停留在观念上,真正去实践并加以研究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以课本为标准的观念在我们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很多时候人们不愿课本,不愿重建新的实验模型,就是对课本实验的改进,也认为是为了考试出题的需要,从观念上也未转变到对实验设计的创新上来。二是受现行高考制度的制约,师生的精力主要投入到研究考题、进行训练中去了,使得研究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的人越来越少。
2.研究课本实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教师新颖的实验设计、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会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心田播下创新的种子。而且,通过反复研究、讨论,我们对所提方案进行筛选、完善,并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形成相对优化的方案。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创新能力
(1)利用典型的实验史实,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化学科学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无数科学家艰苦奋斗、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历史,展示中外化学家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知难而进的创新精神,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居里夫妇为了从半吨重的沥青铀矿矿渣中提取纯镭化合物,在破旧阴冷潮湿的厂棚实验室里,每天用酸处理矿渣,并日夜奔走在几百个蒸发皿之间进行重结晶操作,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整整工作了四年,才分离出0.1 g氯化镭。
(2)设计实验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氯化氢的喷泉实验中,我们通过设计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①形成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若实验失败,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②喷泉实验对气体和溶液有什么要求?
③教材中喷泉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有什么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此胶头滴管吸满水且需用双孔塞,易造成装置漏气导致实验失败。若不用胶头滴管,其他部位不变,能否形成喷泉?若能形成喷泉应怎样操作?
(3)增加学生做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技能。我们提倡增设一些确实能有利于学生探究新知、发展实践能力的学生实验。例如通过镁与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热的实验认识氢分子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要打破学生实验“照方抓药”的实验习惯,就应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具有趣味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内容,增加学生自选试剂、自己组装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的实践机会。如在铝和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增加铝线“长毛”、铝热剂焊接铁制品、自制明矾净水剂等。实验改革不仅要让尽量多的学生多做几个实验,关键是要创设“追根究底”,设计新的实验,解决“异常”的实验问题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的情境,以此唤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创新技能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4.总结得失,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和执著追求、精湛的实验技术、丰硕的实验创新成果、高超的教学艺术与化学实验的魅力、化学家的实验创新精神的完美结合,将会吸引更多学生热爱化学学习乃至倾心投入化学科学的怀抱。有不少化学家就是在中学阶段受到执教老师的感染和化学实验特有的魅力吸引而走上终身研究化学科学之路的。通过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找到了一些实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素养的同时,教师自身对化学教学的理解水平和执教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研究结果
1.学生实验能力明显提高
近几年我校学生在省级实验考查中化学学科通过率为100%,高三学生在综合科会考中通过率均超过95%。
2.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各级各类统考中,学生的化学成绩进步明显,其中实验题得分逐年提高。学生参加中学生化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了很好的名次,这也得益于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实验探究课题的能力及学习化学的兴趣比以前也有了明显提高。
3.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教师重新认识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帮助我们提高实验教学设计的能力,帮助广大教师在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有多位老师撰写的有关实验教学创新研究的论文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类论文竞赛中获奖;许多教师在市县级化学实验技能比赛中获奖。
4.坚持边研究、边实验、边推广的研究思路
先后多次在教研组、学校、县、市等范围内开设有关实验教学创新的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受到了专家、领导及同行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
通过对人教社2006年5月第2版的高一、高二化学新教材的实验进行系统研究,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优化实验设计,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学生的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价值。
2.研究展望
由于课题组成员皆为一线教师,平时工作繁忙,用于课题研究的时间相对不足,加上理论水平欠缺,搞课题研究的经验相对薄弱,影响了研究的进度和质量。另外,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只解决了部分问题,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比如怎样进行实验习题的教学创新?怎样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科学探究的功能?怎样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等。
参考文献:
[1]冯守华.化学的黄金时代[J].谭持恒,译.化学通报,1998(7).
[2]刘怀乐.中学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孙志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
[4]陈加柱.基于“知与不知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案例[J].化学教学,2011(11):21-23.
论文摘要: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为具体,把无形变为有形,使学摘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运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化学学习方式的特征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本文重点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与实施,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和具有启发性。
一、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包括两大部分,穿插在内容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独立完成的学生实验,针对我在教学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从这两种基本实验形式来谈谈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实验实施的具体方法。
1、演示实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化学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先讲解、再演示,然后把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总结出来。在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比如:“钠”这一节中的演示实验:钠与水的反应,我们可以这样来做:首先让学生自学钠的物理性质,同时我们要指出物理性质中需要学生主要掌握的是哪几点,然后根据这几点作出猜想,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同时还可以把该实验进行拓展,对比钠与水的反应、钠与酸的反应以及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最后总结钠的相关性质。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验规律得出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看似“钠的性质”的教学时间加长了,实际从总课时上并没有造成课时紧张的矛盾。另外,像“铜与浓硫酸的反应”、“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等性质实验均可以转化为学生探究性实验。即使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也要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如有机实验中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的反应以及乙醇的催化氧化制乙醛等实验,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而且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2、学生实验。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通常先由教师讲授实验目的、详细介绍实验仪器(名称、用途)、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其注意事项、数据采集以及处理办法最后从理论上进行误差分析,然后到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教学时间一般为两课时。实验中学生只是“照方抓药”,难以激发他们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许多学生是报着应付完了事的心态去做实验,有些学生甚至在做完实验之后不知道做了些什么。如果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可以直接作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设计实验方案、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得出测量方法,从而也解决了仪器、步骤和可能产生的误差的问题。“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胶体的性质”等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对于练习使用仪器类实验,如:“练习使用滴定管”、“练习使用容量瓶”这样一些实验,要通过学生自己阅读使用说明,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仪器进行相关量的测量。但对于一些学生确实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教师适当点拨或学生看书完成。
3、题中实验。实验题已经成为每年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学生在这道题目上的得分率不是很理想,如何提高实验题的分数,除了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训练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以在平时的实验习题中积累知识,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学习。
通过这种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解决了新课程中如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为“会学”这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使教学达到了最优化。
为了使这部分实验能获得良好效果,必须抓好预习、实验、实验报告三个环节。接下来就预习和实验报告谈谈我的看法。
二、落实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措施,确保学生实验教学效果
1、实验预习。比如,实验是在试管中进行,我们可以画一支试管里面放有药品,用箭头表明实验步骤。这样做好处是:(1)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笔写,其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就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了,避免实验操作盲目性;(2)参照预习笔记做实验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使得实验更加紧凑。
2.实验。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1)认真规范操作,细心观察现象,并及时地、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2)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实验过程保持秩序良好,切莫把实验课当儿戏;(3)实验中要节约药品,爱惜仪器,实验结束时必须把仪器放回原位,试管等洗涤干净;(4)注意自身和周围同学的安全。
3.实验报告。实验做完后学生要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主要写五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仪器与实验药品;(4)现象及原因解释和有关化学方程式;(5)实验结论或数据处理结果;(6)实验讨论。通过写实验报告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强调学生在实验时自主探究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因为弱化了学生具体知识点的落实,就会减缓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应该让探究的过程和双基的落实和谐进行,在探究的过程中落实双基,以扎实的双基指导探究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英.谈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
[2]杜伟娟.改进化学课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
论文摘 要:通过分析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化学认知规律,尝试进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多年来,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教材的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造成的。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材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可以说,学生从初中进入到高中学习,要跨上一个很高的台阶,即使是中考化学成绩好的同学,到了高中也不一定觉得化学容易学。如何降低从初中到高中知识过渡中的台阶,减少或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能顺利过渡,还有待教育专家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也应该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加强研究,不断改革和探索,使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实现化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如果不增加学生多少负担,学生感兴趣而又乐意接受的话,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我所教的学生升上高中后反馈的情况看,他们普遍都觉得进入高中学习化学比其他同学轻松,适应较快,进步较大,化学成绩好,高考选考化学科和参加奥赛的学生比例也较大。我的做法是:
一、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接纳新知识的方式有同化和顺应两大方式,同化是指如果新旧知识相联系,个体可能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顺应”是指如果新旧知识间缺乏联系等,那么就要对原来的认知结构进行改组、重建。在近年来的新课标教改中,部分省市的中考题中出现了一些新型试题,此类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虽然是要到高中课本中才出现,但它是以学生所具有的初中知识为基础,依靠学生自己的同化和顺应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如果我们将这类问题的命题思想迁移到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将会十分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深化,有助于跟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从而为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做好有益的铺垫工作。
如氧化还原反应,教材中只是分别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而我就叫学生先写出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叫他们运用化合价规律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学生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复分解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而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都会发生变化,我就提出:这些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就是我们到了高中要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有的学生在课外还自己查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既巩固了化合价的知识,又使学生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到了高中学习时就不会觉得难了。
初中化学只要求初步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我在学生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后,要求学生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初步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归纳出核外电子的排布的一般规律,使学生加深了解原子结构跟元素性质的关系,认识元素化合价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从而认识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这个规律,在介绍“稳定结构”时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酸碱盐知识的学习和复习中,从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原因的分析中初步认识“电离”,为以后学生学习离子反应等知识作铺垫。我还注意对化学反应规律的归纳和总结,酸碱盐的溶解性也要求学生掌握,这样,学生学习酸碱盐不但不会觉得难,而且会越学越感兴趣。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我也注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知识的适当拓展,使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不会觉得困难。如“量差”法也作简单的介绍。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化学主要学习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简单介绍)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分别介绍其反应原理、使用仪器装置和制取操作等内容,从①反应原理;⑦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在学习中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善、更严密。
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最为直接的感受是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外,还侧重抽象思维。而初中化学只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对独立思考能力要求不高。在这一点上,新课标也强调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化学”,通过对具体生活、生产问题的分析来达到对规律和概念的理解,从中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树立创新意识。这就启示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必要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呈现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化学现象、状态和过程,引导学生在想象和分析概括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科学思维的发展水平,以适应将来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这一现实性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极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多思考身边常见现象中的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高中化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对化学情境的理解、化学过程的分析。在这些动态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很多思维方法,诸如类比和迁移、抽象和形象、顺向和逆向、收敛和发散等等。作为化学学习起始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从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学习发展的关键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诱思探究教学改革实践,把重点放在引导与培养学生积极而广泛的思维活动及其思考问题的方法方面。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而进入高中后,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进入高一年级的学习。
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对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我们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今后能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总之,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要在课程开发、建设中摸索、探究,逐步建立一个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衔接较为顺畅的结构。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中可能存在的衔接不畅的问题,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自从贵州省实施新课改以后,化学新教材在我校使用以来,师生反映与旧教材存在很大差异,那么,在当前,如何使用好新教材,笔者有个人的见解,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使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进行课程改革,已经好几年了,就已经展示出它的优势:家长感受到孩子对化学亲近了;教师感到课堂更活跃;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更有趣味了。一位学生说:“新生活,新化学,化学课本教会我。”高三理综学生说:“化学化学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近几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创设快乐的化学课堂情境,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
1.共享智慧果。
即强化集体备课。两周一次的全县研培活动,由主讲教师充分准备,再与市课改专家组的同志讨论研究后印发。由于要体现新理念、突出“科学探究”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传统的备课的方式必须进行改革:一是备课突破传统习惯,只备体现探究思路的简案,就像遵义市教研室上所刊载的一位高中化学教研员的教学案例那样;二是千方百计搜集教学素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真实问题情景;三是强化课后记;四是提倡首次课后及时交流,让其它同志借鉴分享、修改方案。对于成功的案例,及时介绍,让更多的人受益。通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分享智慧果,讲求个性色彩,从而保持多样化的教学。
2.探索新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新的教学方式,更给化学教学搭建了创造的舞台。教师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内容必须更贴近生活与实际,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实践情境,设置有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为此,我们大胆探索,初步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要有如下几条:
①重视首因效应的策略。对第一次化学课、第一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实验、第一次调查……等等,先引后放,细心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获得直接经验。
②激发兴趣、激励挑战的策略。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有趣有味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提出可能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思考。
③角色变换、提供舞台的策略。充分尊重学生选择,顺应学生思绪,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当“教师”登台亮相,讲解、演示、点评,真正构建开放的课堂。
④注重小组合作的策略。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发挥小组集体作用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合作攻克难关。
⑤巧玩“三球”的策略。即对学生的质疑,采取“推排球”――你怎么想?“踢足球” ──谁还有什么不同看法?“抛绣球” ──对质疑思考、回答的成果,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的评价。我们常用评价是“恭喜你,答对了!”“你真棒!”“你有独到见解!”“你的想法令我惊奇!”“这个办法妙!”……
⑥及时反思小结的策略。一个专题的研究或课结束前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探究过程,及时进行再分析、从方法上再认识,回味咀嚼,力争有所感悟……。
为了解决探究中时间不够的矛盾,我们将化学课两节连排,从时空上进行调控。
3.聚焦小专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研究型的教师。“课改”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的影响是全面的,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觉,其中蕴涵的先进理论需要我们下功夫学习,“课改”实践中产生的新变化、新方式、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我们将这些现实的具体问题聚焦成一个个小专题,或自主去探求,或小组去攻关,或申请课题立项正规研究,或搜集资料尝试改进单干等。一学期末,提炼的专题大致有十几个。
4.结合校本课。
即将化学课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由于“课改”化学教材留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灵活学习知识、研究处理问题、动手操作实验的拓展思维时空,我们根据教科书“形散神聚”和“弹性十足”的特点,从两个方面结合校本课程的进行开发。一是开展化学五小活动。如绝大多数学校都结合教学进度和教材内容开展小调查、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小设计等实践活动。于是,我们结合教科书将一些有兴趣的或者可以拓展延伸的课题形成系列性的校本课程。
5.开发新资源。
在新课程培训中我们就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超常发展的机遇,要以创造和批判的精神,不断淘汰自我,积极地投入课程改革之中。在运用人教版化学教科书的同时,营造三个群体思维场:科学探究场、智力激荡场和活动表现场;凝结三项成果:育人、著述、获大奖,把实验过程经验的积累与开发新课程资源结合起来,做到与新课程一同成长。八个月来,已完成《质量守恒守律》与《化学方程式》等课的摄制,制作课件四十多个,印发了二中《空气》、水中《氧气的制取》等三节课堂实录(文字),组织了四十五节全县性的研究课,开发改进了二十多个化学实验,选编印发了峡江县化学课程改革论文集和阶段成果选,推荐和征集了二十余篇稿件送到人教社。这些工作有力的促进了“课改”的深入发展。
6.扩展化学课。
新课程新教法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他们已不满足课堂45分钟的探索与交流,渴望教师引导他们能更独立自主的进行一些化学探索性实验,学生要求开放实验室的呼声日益强烈,“家庭小实验室”悄然出现。水中就有同学说“化学一个神秘的世界,我一定要揭开你神秘的面纱!”实验学校有学生说“实验是你登上化学高峰的巩固绳锁”。据统计已有5%左右的学生在家中建有“小实验室”。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化学作业普遍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张扬个性的实践调查、小实验、化学手抄报(部分同学用电脑排版)、化学小制作、化学小论文、编拟化学小读物等。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创设真实有趣有味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提出可能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思考。
虽有诸多问题,但前途光明。我们信心百倍,合力再登攀,何惧阻拦多!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使“课改”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吴琦.高中化学选择题的设计与测试[M].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
[2]郎伟岸.三点一测――高二化学(下)[M].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教学技巧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我们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我们的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以知识为基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具体而言,就是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是否能够开展“自我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每一节课所处的具体情况和后面的过程都不相同,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逐步尝试构建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包括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三、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生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
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
3、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五点:
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3、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农村高中化W 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新的热点。时代需要创新教育。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创新教学就没有学生成绩的提高。高中化学教学不同于初中化学教学,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到了高中阶段化学知识要更深入地从化学本质去理解。一些化学实验操作更需要学生动手完成,这样学生才能从实践的过程中找到创新灵感,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我们作为教师就在于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好奇心,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所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是每一位高中教师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下是本人就农村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是关键。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当今社会的教师要加快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和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采取以前的满堂灌方式,必须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和鼓励学生能够对知识点和课堂上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维和看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以学生的思维和发展为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启发思维,有利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更应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知识的品质。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将学生未知的化学定律、原理设计成问题,巧妙提问,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以展示化学非凡的魅力。使学生产生疑问,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原因。例如,在原电池的实验中,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利用我们平时爱吃的蔬菜水果制作原电池?这些蔬菜水果在原电池中,哪些产生的电流或电压最大?蔬菜水果电池能是否驱动电动车?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再如,在“燃烧与灭火”的实验中,我是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两块一样的白磷,在两杯都是90℃的水中各放入放一块,一块是直接放在水中,一块是放在水上的稀薄铜片上,过一会儿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即:放在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而放在水上稀薄铜片上的却发生了燃烧现象,并问他们为什么产生如此现象的原因。让学生看书,通过课本分析白磷在水面上燃烧而在水中不能燃烧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地探究,从而让他们了解燃烧所应该拥有的两个条件:氧气和自燃点,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还让学生很快就掌握燃烧的条件以及白磷的性质,这不但使学生们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现象、分析现象、 解释现象的思维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探究性教学,留给学生开放性空间,有利学生新思维的培养。这样就达到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作为一个化学教师必须有对科学的兴趣和有本学科扎实的基本功,在课堂上更要懂得教学的艺术,语言要亲切,应该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问题,而不是居高临下的领导者。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我们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针对教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和适当的探索课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中。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验活动中,体验发现知识、获得知识的过程。比如,在学习铁与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猜测实验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设计方案来进行验证,从而增强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直观、生动的化学实验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去观察了解、认识、考虑问题,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原理和方法,获取新知识,形成新的能力。例如,对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这一节知识学习时,教师就使用实验来创设这样一个场景:打开收集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盖,迅速向里面倒入适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塞紧瓶盖,用力振荡,很快看到矿泉水瓶凹陷。又如在讲授氢氧化铝的两性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用课件先演示AI(OH)3,分别和HCl、NaOH 反应的实验过程。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A(IOH),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呢?氢氧化铝究竟是酸性还是碱性的呢?接下来可让学生自己看书、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会引发他们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前的传统教学活动都是用“告诉答案”的方式让学生“背熟”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对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它们的原理,了解它的特性,这样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动力。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的灵感。从平时的教学中,同一个班有些学生喜欢听教师讲课,有些学生不爱听。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爱听的部分学生对化学课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想办法,如何吸引他们的兴趣。采用各种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注意语言艺术,化学课堂语言除了要有严格的逻辑外, 还需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语言应简洁、生动、幽默。学生才能被教师引起学习化学的兴趣。除此以外,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是否感兴趣,还将直接影响化学成绩的提高,同时也影响化学思维的活跃性。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科技活动的开展也影响着创新活动。开展科技活动可以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有的条件,组织学生可以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我让学生在家用生锈的铁片浸泡在浓茶水中,过一天观察现象,讨论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茶叶的制取工艺流程有何改进,然后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和调查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制定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一位优秀的化学教师,就应是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在农村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庆. 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研究[J].化学教学,2008(07) .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教育阶段的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课,动态生成的知识和以往相比,呈现出了爆炸增长的变化,以往将知识讲“死”、讲“透”的情况变得毫无意义。只要是实验课,很自然的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在冲突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促发学生产生探究的动力。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多采多姿的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对自己感兴趣的化学知识积极地去认识、探究,从而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学习中努力挖掘教材、注重收集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素材,创设故事情景、问题情景、魔术小实验等,造成悬念,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学习“离子”的知识时先朗读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学习《碳酸钙》时,用“死狗洞”的故事情景引入;学习“二氧化碳”时,创设问题:你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和消耗的吗?你知道舞台云雾、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呢?你知道打开汽水瓶时冒出的气体是什么吗?人们经常用二氧化碳灭火,你知道二氧化碳为什么能用来灭火?在学习《燃烧》时进行魔术小实验:“用玻璃棒”点燃酒精灯、“烧不坏的手帕”。学习溶液的酸性及碱性时,在分别装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各滴入几滴的紫色石蕊试液。这些故事情景,问题情景,魔术小实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之主动对学习积极地探究,在探究中培养了能力。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地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化成各种形式,或讨论、或实验、或实践,通过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农药波尔多液的知识时,教材只是介绍其配料为Ca(OH)2和CuSO4,而对于其主要成分,教材则选择了回避。如果按照教材的处理方式进行授课,也未尝不可,但此时若设置:这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的问题情境,势必会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欲望。若再加以引导,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探究,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必要的点拨、提示。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会被逐步激发,其探究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现在的化学教学,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教学行为,很多可以拓展的知识在课堂上被精简成一句话,甚至不被提及,很多前辈化学家的探究精神及高尚的人格品质被无情的教育现实所抛弃,化学知识也被打上了“有用”、“无用”的烙印和标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一味的加快教学进度,忽视了化学史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造成化学教学的人文缺失,也造成了“为探究而探究”的尴尬现实。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是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可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发展实验能力。反过来,实验技能和能力又是学生学习化学,顺利进行探究活动的保证。因此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且能够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能力。新课程化学教材,没有严格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再单列学生实验,而把实验内容与化学知识紧密配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能让学生亲自体验大多数的实验,对于学生难以完成或有一定危险,对环境有影响的实验,如浓硫酸的稀释,硫的燃烧等实验由教师来演示。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了多动手、动脑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考归纳总结等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验证性实验,可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外的一些方法,认识到科学理论或发现都必须通过验证才能确认。并且学生在完成验证性实验的同时,可体会得到结果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通过简单现象中验证结果,对于过程和方法的验证性实验过多,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教学中改进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先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在老师引导下,积极思考,分析讨论作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外的家庭小实验是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运用;是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开阔知识视野的途径。开展家庭小实验时,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联系生活实践,以生产、生活中挖掘实验素材,让学生利用家庭现有的物质用品等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达到实验目的。例如“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乳化作用的应用”、“除去热水瓶胆中的水垢”等。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课,动态生成的知识和以往相比,呈现出了爆炸增长的变化,以往将知识讲“死”、讲“透”的情况变得毫无意义。只要是实验课,很自然的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在冲突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促发学生产生探究的动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坚持自主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备课组要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本学期各科组要针对优生抓好辅导的落实,举行1~2次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 9月3日——8日 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 制定工作计划
2、 9月9日——15日 毕业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完中语.数.政.生.化科组 长会议;市语.数.政.生.化镇中心教研组长会议;市 政治课题组会;高中物理竞赛
3、 9月16日——22日 上学期期末考总结会议;完中物理科组长会;市各 科镇中心教研组长会;“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 发动工作
4、 9月23日——29日 班优秀作业展览;高中市各科中心教研组长会;市 数学课题实验评比;市教育科研课题工作会;市初 中、高中青年教师化学实验能力竞赛;完中计算机 科组长会;九月份文明班评比;参加镇中小学生文 艺汇演
5、 9月30日——6日 国庆节
6、 10月7日——13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新教师工作座谈会;市高中艺 术教育研讨会;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7、 10月14日——20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初、高中美术公开课;高一地 理、物理研讨课;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政治高中课 题组实验研讨活动
8、 10月21日——27日 教研工作检查;市高中艺术课(音乐、美术)教学 调查;初中地理教学研讨;全国中学信息学奥赛; 高一化学研究课;初中化学公开课;粤(顺)港澳 语文单元教学研讨会;初、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 十月份文明班评比
9、 10月28日——11月3日 教师结对子阶段性总结;高二历史研讨课;高三物 理复习研讨课;政治科高考辅导讲座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0、 11月4日——10日 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 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 育运动会
11、 11月11日——17日 班学法指导工作调查;市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情况 调查;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高三 政治复习研讨课;初中计算机研讨课
12、 11月18日——24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研讨会;初中物理公开课;文学创作大赛 总结
13、 11月25日——12月1日 目标分层教学优质课评选;市中小学落实教学常规 工作调研;十一月份文明班评比,班主任工作调查
14、 12月2日——8日 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之星评选;市中小学音乐 说课比赛;初中史地生教学情况调查;市中学生即 席作文竞赛;中学数学课题实验视导
15、 12月9日——15日 优秀论文评选,市中学生物说课比赛;市初中化学 单元目标引导探索实验研讨会;政治课题组实验工 作调查;高考备考视导;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16、 12月16日——22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探索性学习情 况调查;市学科带头人、新秀、教学能手复评
17、 12月23日——29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高三物理复习研讨课;数学 课题实验工作总结会;十二月份文明班评比
18、 12月30日——1月5日 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市中小学各科论文评选
19、 1月6日——12日 教研工作检查;目标分层教学总结
20、 1月13日——19日 新教师期末复习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