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0 05:03: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少年宫工作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少年宫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在天津市志愿服务网上注册,是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中注册比较早的志愿服务队伍,截止现在线上注册队员25名(均为注册的天津志愿者)。线下志愿服务队员有26名(均为我市艺术院校在校大学生)。我们志愿服务队的宗旨是:帮教助学,用艺术教育浸润孩子们的心灵。2019年3月至今,少年宫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共组织了35场志愿服务活动,我们每次活动都在志愿服务网上,注册队员均可报名参加,累计有2.5万多师生及群众参与活动。
一、致力于提升我区乡村小学艺术教育水平和质量。
自创办志愿服务队以来,我们以帮扶乡村边远小学艺术教育、提高全区整体艺术教育水平,提升乡村小学生艺术教育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020年我们依照疫情防控形势和学校疫情防控的要求,先后深入杨333小学和**小学开展“搭把手、拉一把”艺术教育下乡进校活动,为孩子们带去舞蹈、书画、声乐、朗诵、写作、趣味英语等培训课程,通过一堂堂生动、有趣的活动课,真正让村里的孩子们体验到艺术教育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艺术教育的学习热情,享受到了同城里孩子一样的艺术教育会活动。活动中我们同时采取一带一或一带多的模式帮助乡村教师成长,学校的专兼职艺术教师随班听课,课后组织交流研讨,提升了乡村教师的专业技能。自艺术教育下乡进校志愿服务活动以来组织活动21次,累计有2万多名师生参与艺术教育培训活动,区电视台、广播电台都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积极参与服务乡村文化生活活动。
我们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积极组织志愿者和学生参加乡村文化振兴和社区服务活动。先后组织举办了888镇西瓜节专场和惠民消夏公益演出专场。通过精彩的节目为广大群众送上了一道文艺大餐。于此同时还组织志愿服务队师生深入999社区开展《11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宣传活动。近两年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少年宫志愿服务队的社会声誉,更提高了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的综合素质,活动共吸引了2000多名群众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活动效果和目的。
三、坚持立德树人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厚植爱国情怀。
我们充分发挥少年宫校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作用,在学生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培养爱国爱家乡的情怀,2020年举办多场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会和“向英雄致敬”抗疫英雄先进事迹展览,城区学校的近千名学生参加了活动。
四、奋战在防控和复产复工一线。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全体志愿服务队队员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所在社区防控抗疫一线,参加社区的防控值勤,同时我们选派7名队员参加了深入555镇参加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任务,少年宫志愿队共有15名队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其中3名队员参加555镇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达130天,充分体现了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
1.适时运用少先队礼仪感染。用礼仪教育感染少先队员的心灵,是少先队进行组织教育的特有的重要方法。同时,队的仪式是培养队员组织纪律性,荣誉感、责任心的有效手段。以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58周年为契机,在各校少先队组织中开展“我是一名光荣的升旗手”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少先队员人人争当光荣的升旗手。为了让升旗仪式成为教育学生的阵地,各少先队组织要进一步规范少先队升旗仪式,探索国旗下讲话的新模式,区少工委将联合团委于建队节前夕开展升旗仪式评比活动。
2.切实加强少先队队伍建设。“队长学校”是对少先队干部进行培养和训练的教育机构,也是**区少先队工作的一个传统品牌活动。为了让大、中队干部能更好地为少先队服务,使学校、中队的工作开展得更加出色,**区少工委将联合少年宫恢复“队长学校”的开办。“队长学校”将定期对大、中队干部进行培训,以传授少先队基本常识、提供最新活动信息、介绍操作方法为主,同时注重对少先队干部各项技能的锻炼,诸如队活动主持技能、新闻采编能力等,以此提高少先队干部的综合能力。
3.着力提高辅导员整体水平。**8年区少工委将继续加大辅导员培训的力度,举办第二届辅导员轮训班。针对07年区鼓号比赛所反映出的辅导员自身对鼓号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区少工委联合少年宫聘请专家,对辅导员进行鼓号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保证每月培训1—2次,通过培训,使每位辅导员牢固掌握鼓号队训练的知识和技能,做到人人都能训练、个个都会训练,使我区的鼓号队整体水平上一个台阶。同时,区少工委将推荐优秀辅导员参评市、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
4.精心组织各类主题活动。今年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为了让广大少年儿童了解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展望美好未来,立志成才报国,**区少工委将在少先队员中开展“红领巾寻访春天的故事”主题活动。活动将以“用你的眼睛——发现身边寻常小事的变化;用你的耳朵——倾听长辈讲述春天的故事;用你的纸笔——叙述一段不断发展的历程;用你的镜头——捕捉一幅美好家乡的画面”为口号,组织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以**所独有的千年山塘入手,通过采访亲历过程的人物,查阅见证历史的资料(新闻、图片、图书、杂志、报刊、照片、文件等),从而了解山塘的盛世繁华、市井风貌、历史风情、传奇文化、名贤古迹以及风景名胜。真正让队员们走近山塘、了解山塘,进而热爱山塘。作为一名**学子,能够通过身边人事的变迁中去发现了解家乡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巨变,感受体验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城建、医疗、环保等各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少先队员将通过采访报道、手抄报、摄影图片、DV作品等形式展现自己的成果。
继去年年底与《城市商报》成功合作举办家家通跳蚤市场红领巾专场活动,今年将在第三届苏州阅读节开幕期间,开展图书跳蚤市场专场活动,旨在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吸引更多孩子加入到喜欢阅读的行列中来,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队员们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节约意识,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
5.实施行之有效的爱心行动。**8年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凭借红领巾爱心超市这一红领巾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好少先队实践活动。每位贫困生每学期继续享受100元爱心助学券。少工委与少年宫合作继续对优秀的贫困生给予奖励,发放“爱心奖学券”。学生凭券可以免费参加少年宫的一项培训活动(内容自选),真正做到物质帮困与精神济困的结合。少工委将继续加大与**区援助中心的合作,做好贫困生帮困结对的工作,落实好营养午餐等一系列工作。抓好“红领巾爱心超市志愿服务队”的组织、培训工作,让这些“超市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网吧管理员”在老师的带领下,负责好红领巾爱心超市、红领巾网吧、孩子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这些服务岗位的创设,使贫困学生在接受的同时能体会到给予的快乐。
6.建立健全少先队社团活动。为激励广大少先队员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和基本的环保技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同时也为促进红领巾社团发展,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少先队工作水平,各校少先队组织可从实际出发,根据少先队员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红领巾环保社团,在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中,养成热爱自然、热爱家园、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各社团要做到: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特色、有成效。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活动,扩大影响;要鼓励少先队大、中队积极利用黑板报、橱窗等校园宣传阵地普及环保知识,促进活动开展。
7.不断深化“雏鹰争章”活动。结合《少先队辅导员纲要》的普及实施,进一步根据《纲要》中分年级工作内容建立健全“雏鹰争章”活动体系,在各少先队组织中继续普及开展“雏鹰争章”活动。要立足学校实际,创设雏鹰特色奖章。要通过创新争章模式,优化颁章方法,突出护章效果,创出好的争章活动品牌。通过开展“红领巾寻访春天的故事”主题活动,设立社会考察章、摄影章、友好合作章等;通过成立红领巾环保社团,设立自护章、安全章以及特色环保章,进一步提高少年儿童节约意识和环保的意识。
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1.全面启动“红领巾寻访春天的故事”主题活动
2.区辅导员专题培训(一)
3.红领巾图书跳蚤市场活动
4.成立红领巾环保社团
十月份:1.区少先队升旗仪式评比活动
2.“队长学校”开班
3.“红领巾寻访春天的故事”手抄报比赛
4.区辅导员专题培训(二)
十一月份:1.“红领巾寻访春天的故事”征文比赛
2.区辅导员专题培训(三)
十二月份:1.“红领巾寻访春天的故事”成果展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欢欢”为你整理了这篇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2020年政务服务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博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认真落实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政务公开的部署和要求,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创新公开形式,规范公开内容,突出公开重点,巩固公开成果,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全面完成政务公开年度工作任务,有力地保障和推进了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关于印发2020年自治州政务服务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博州政办发电〔2020〕23号)现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州文体广旅局政务信息公开日常工作由局办公室承担,有兼职人员2人。公开方式主要包括州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平台、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州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州青少年宫微信公众号、服务热线、传统媒体、LED及公示栏平面公开等载体。2020年主动公开信息69条;全年未接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未接到涉及局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未发生针对局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和申诉。
根据自治州2020年政务公开重点,局领导及时进行批示,要求办公室及相关人员立即学习贯彻。目前工作落实进展情况为:我局制定出台的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的、需要社会群众知晓的决策内容,已及时公开,如关于对新疆新赛旅行社引客入博旅游专列游客奖励资金评审的公示、关于派发博州旅游专项电子消费券的公告、关于对2020年博州礼物评定结果的公示、博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2020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艺术类岗位工作人员领取准考证及专业考试公告、自治州2020年“游博州·爱新疆”第一批住宿中大奖活动公告;2020年提案议案办理答复全文已按时公布;2020年“三公”经费情况已公布;局机构设置基本情况已按时公布;上传了国家及自治区业务部门关于相关政策法规及政策解读。
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情况
1.我局现有行政事项25项,其中行政确认8项,行政给付1项,行政许可11项,行政奖励3项,其他行政权力2项;暂无用户使用一体化在线平台办理业务,“好差评”管理系统暂无评价;已认领电子证照并匹配电子印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信息公开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今后我局将不断提高政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及时最新信息。整合内部信息和服务资源,增加反映本地、本部门重点工作的信息数量。
新集川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每学期开学初,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及时摸清留守儿童基本信息。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留守儿童管护中心,专人管理,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学校安排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阳光体育活动时间,由老师在少年宫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绘画、舞蹈、科技制作、体育活动等。
5、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XXX社区创文工作总结
社区文明是整个城市文明的基础。作为市级文明社区,本社区积极推进城市社区的文明建设,营造创建氛围,打造社区亮点,提升了社区文明创建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推进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上营坊社区多措并举,充分发挥社区宣传引导作用,以结对共建形成合力为抓手,努力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为创建文明城市争光添彩。
一、以宣传教育为要点 推动氛围全民参与
社区通过辖区内的电子LED屏滚动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宣传栏张贴公益广告和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居民公约;组织社区干部每天定时上户发放宣传创文相关资料;组织社区义务宣传员通过道德讲堂这个平台开展“走进道德讲堂·学习中华礼仪”、“学习雷锋精神·传承道德文化”等道德宣讲进校园活动。深入挖掘、评选表彰辖区内的一批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身边的好人好事;成立上营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特殊、重要节日的同时,每月不定期上门看望慰问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社区重点服务对象;打造公益性社区少年宫“七彩追梦”品牌项目,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和全方面培育未成年人综合素质养成;定期开展环保志愿者进社区宣讲活动,提倡低碳环保、勤俭节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居民从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细节做起。
二、以志愿服务为体现 助推道德风尚建设
不断完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管理制度,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利用社区QQ群、微信群、楼道群等信息渠道,广泛征集志愿者,动员各类素质高、有一定专业技能、有较强奉献精神、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居民志愿者参与其中。通过和挂点单位结对共建形式,围绕特殊、重要节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助推精神文明建设。例如: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白衣天使志愿服务队、章金媛志愿服务团和上营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进社区为“五老”人员、低保贫困家庭、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侨眷老人、残疾人士等开展免费义诊为民服务,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提升居民幸福满意度;以“党建带团建、团结促发展”为理念,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切入点,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联合南昌市东湖小学和南昌市保育院一同打造了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和全方面培育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七彩空间”品牌项目:社区七彩课堂和中华古诗词咏唱系列活动。此举不仅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为社区的精神文明的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携手助力攻坚克难 巩固常态始终如一
自今年1月份起,结队帮扶单位深入社区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同开展了近40次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围绕背街小巷、楼道庭院的卫生死角清理,主次干道的共享单车摆放和移风易俗宣讲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还居民一个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让新风正气走进千家万户,提升居民幸福满意度,彰显服务为民、服务惠民、服务利民的宗旨。
在社区的卫生环境管理方面,实现生活垃圾定点分类投放,袋装员将垃圾日产日清;在绿化区张贴“爱护环境”告示牌,并加强树木花草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四、以网格工作为重心,推进平安社区建设
社区全面实现网格化管理,由专职社区干部和楼栋长负责网格任务,形成社区、楼道、居民三级网格服务模式,具体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到人。由社区网格员、退休党员、楼道小组长组成的平安志愿者积极协助社区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定期检查楼道消防器材,并组织消防演习,提高居民安全防患意识,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
五、以创建活动为契机,打造幸福文明社区
——福泉版画社争创区艺术社团工作介绍
我们福泉版画社在评为2014—2015年度青浦区艺术社团后,我们一直以让社团发展更具特色为目标而努力着。自2016年以来,我们坚持在 “以人为本、特色强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力求在继承传统版画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及创新。积极发挥校内外教育资源作用,认真为学生们搭建成长的平台。
下面就2016—2018年度我们学校福泉版画社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从“我们的情况”、“我们的活动”、“我们的收获”以及“我们的设想”四个方面作一个介绍。
一、我们的情况
(一)重固小学福泉版画社创设以来,一直坚持着“传承、发展、弘扬”的理念。创社至今,在校领导的重视同事们的配合下,我校艺术团队组织机构网络逐渐健全,领导班子重视艺术团队工作,参与艺术团队的领导与管理,有艺术团队长远发展的规划思考,定期研究艺术团队各项工作。我们有艺术团(队)活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工作总结,有完善的艺术团队工作规章制度。
(二)我们的团队
我校有一支业务水平较高,事业心强,思想素质好的专职美术教师队伍,学校积极支持、鼓励老师们在做好常规美术教学同时更依托自身特长开展特色美术教学活动,给老师们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平台。
(三)课程开展情况
(1)普及型课程开展情况:我校的版画培训培训活动已经逐步进入正轨,普及型培训在三年级已经全面开展,并逐步向其他年级扩展如三年级纸版画普及课《有趣的脸》、《美化陶器》;一年级普及课《树叶拓印真有趣》;五年级普及课《福泉古陶》等。学校力求把版画课程教学与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把版画教学列入课程计划当中,现这一工作进展的很顺利。
(2)提高型课程开展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型课程以学校福泉版画社团教学为依托也逐渐步上正轨,学校社团的学员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形成成熟的梯队模式。团员的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下午兴趣课以及周一、周五下午的放学时间,社团的活动基本保证按时开展。寒、暑假期间,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进行假期集中培训,由版画社团指导教师负责管理。
(3)在教学设施上,学校给予了培训班大力支持,学校现有二个美术专用教室,两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还为培训班购置了一台4开版画压印机,六台小版画压印机,印版工具、油墨若干套,版画设备齐全,还配备各类版画教学书籍以及绘画作品欣赏书籍,供学生学习和借鉴,使得培训班的教学顺利进行有了保障。
(4)校本课程情况:社团的教学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培训工作也在顺利的开展着。我们在现有校本课程《纸版画》,包含“拼贴式纸版画”、“综合纸版画”等基础课程。为了使得培训课程面对的学生年龄层面更广,我们将原有校本教材进行修改,更名为《黑白纸版画》,并增设了《炫彩纸版画》(创设中)、《胶版画》(创设中)的课程,为了培训班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大了培训的力度。
二、我们的活动
我们为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技艺版画的深入了解,并使这一传统技艺得以发扬而不断努力着。同时,我们积极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实践锻炼与感悟成长的平台。
l 2016年3月3日,“泉之印”青浦区重固小学福泉版画社师生汇报展在青浦区曲水园展出,此次画展展出师生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纸版画等各类版画近60幅作品,是近几年福泉版画社成员们的成果。在曲水园展出后,又在青浦区文化馆展出,向全区推广我们的版画教学。
l 2016年11月23日在国家卫生日活动中,福泉版画社的小社员们了国际友人展示了剪贴纸版画的制作;
l 2016年11月26日,福泉版画社代表青浦参加了上海市少年宫成果展示活动,我们进行了漏印纸版画的现场展示活动;
l 2016年12月,在上海科技馆举办的第二届上海市普教系统民族文化展示活动暨一校一品活动,我校版画社郑晓颖等三位学员的版画作品代表青浦区版画项目参展。
l 2018年4月17日举行的上海市教育博览会中,我们版画社成果在青浦区教育展区进行展板以及微视频展示。
l 2018年4月18日福泉版画社学员参观上海市教育博览会。
l 2018年5月26日,在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 润泽美好心灵”青浦区民族文化培训项目展示活动中,我们的学员们与来参观的人员进行了胶板画制作互动。
l 2018年9月23日,在东方绿洲举办的上海市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系列活动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交流活动,我校福泉版画社代表青浦区进行现场展示。
三、我们的收获
我们版画教学的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并给与了我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l 2014年至今,我校为青浦区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版画基地学校
l 2017年获得上海市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特色学校
l 上海市上大研修基地版画实验学校
l 在青浦成立的版画协作组中,我校有幸成为牵头学校,赋予我们引领版画协作组成员学校版画教学特色的发展重任;我们坚守着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尝试着引导同仁学校负责教师从自身的特色出发找到于正不同的版画发展路线,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的版画项目
除了积极参加各类展示活动,我们也认真组织学员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近几年取得可喜成绩。在2016年6月上海市童话童画——第二届上海少年儿童童话作品展(版画作品)活动中荣获二等奖3人、三等奖7人、入围奖1人;2016年12月,第二届上海普教系统“一校一品”展示活动中荣获市二等奖2人 、市三等奖1人; 2017年6月举办的2017上海市中小学书画比赛中一人获得三等奖;2016年至今,在各类活动青浦区赛区比赛中荣获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15人次、三等奖11人次。
四、我们的设想
前期学生通过黑白纸版画及油墨拓印法的学习,已经对版画的制作技法有了较广泛的了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版画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探究、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版画的拓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实验研究报告
一、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在这场世纪竞争中,关键问题在于人的素质,未来人才竞争是一种全面素质的竞争,其核心将是科学素质的竞争,提高我国青少年科技素质,加强科技教育是保障我国“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战略性工程。目前,由于我校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科普体系,科普活动存在表面化、形式化。没有真正的从学生实际出发,走进学生当中切实有效的开展科普活动。在学生科普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搞小发明、小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太多,有的表现在制作材料难找,无法把想象变成现实。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小发明怎么做,还有的是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指导和家人的支持,往往半途而废,在科普调查中还反映出学生科普知识知道的较少,能够应用于实践的更少,因此学校每次科普活动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大多数学生在活动中没有体验到乐趣,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此项实验研究总结出学校开展科普活动的成形经验,正确引领学生在科普活动步入正确轨道,能够有效解决小学生参加科普活动中存在和各种困难,给学生创造出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最终使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潜能得到增强,以此来推动学校创新教育的开展。
二、模式的基本意义与基本特征
本科普活动模式的假设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和牵领学生通过参加科普活动,提高自身素养和实践能力。养成终身创造的习惯,减少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探索出一条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加的科普活动新路,为适应新世纪科技时代的严峻挑战,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科普活动模式的理论依据
(1)《纲要》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以科研为依据在对原有经验总结和提高的基础上,完成中小学校实施《纲要》的基础性工作。提出在中小学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较为普遍适用的活动模式和行动方案。
(2)《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章节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的内容。
(3)依据教学论关于发展儿童自主学习,研究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培养等原理。
(4)吸收和平借鉴了和谐教育和主体性教育理论和情感教育理论。
“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在科普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及创作作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科普知识。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使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大手牵引下,享受到科普快乐,树立起科普信心,走向成功的彼岸。
“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1、亲近性。通过调查问卷、谈话等方法了解掌握学生在科普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住学生学习、年龄特点,科普活动走进学生,让学生感到“跳之有获”。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科普活动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是本模式最大的特点。
2、趣味性。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风格迥异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到科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3、联合性。学校与家庭、社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将学生的科普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
三、模式的基本架构
(一)模式研究的目标:
1、科研目标:即通过实验,构建普遍适用的科普活动模式。
2、育人目标:适应新世纪人才意识的需要,努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情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使其创造力不断增强。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创新感,养成终身创造习惯,促其创造力不断增强。
培养学生一定的科技素养
了解一些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概况
懂得现代科学的一些浅显知识
知道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
养成刻苦钻研,努力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
学会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自然现象,认识并进行分析。
扩大学生知识领域,丰富表原储备。
多参加创造活动,养成良好想象习惯。
积极思维,大胆幻想。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能看懂一些简单的制作图(如展开图、立体图、线路图)
能掌握一些简单作品的制作方法
初步学会用刀、剪、尺、锯、电烙铁等工具。
初步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逐步形成学生能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并能初步综合分析实验中发生的一些简单现象。
3、工作目标:以科普活动模式研究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开展,力求在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内部管理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把我校办成“科普活动”特点有较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先进学校。
(二)模式研究的要素及关系
“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主要研究学生作为主体在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 的主导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而在科普活动中家庭和社会又发挥其怎样职能作用。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这支大手来拉动学生们的小手。使其尽快成长。学生作为关键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各要素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促进科普活动的向前发展,提高科普活动质量。见下图:
学校
学生
社会
家庭
(三)模式研究的内容:
1、学校与家庭、社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的研究。
2、在新课程体系中,创造性教学与学科渗透的研究。
3、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提高科技水平方式方法的研究。
4、模式实施的主体
实施主体是学校学生,同时也探索与家庭及社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四、模式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一)模式的组织管理
1、内部体制:(1)成立课题组:以区、校专职领导组成指导组,选拔有科技特长,热心于科普活动的校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全校教师密切配合。
(2)建立组织管理体系。有条不紊地开展科普活动。如图:
指导组
课题组
实验组
科任组
活动小组
活动小组
活动小组
活动小组
学生
(3)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年青化的科技教师队伍,带动全校教师提高科技水平。
2、外部体制:
(1)建立建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评估和奖励机制。
(2)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建立家庭科普活动运行机制。
(3)发挥校少先队组织职能,搞好校内、校外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模式的运行机制:
1、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设计各种调查表,通过召开座谈会,找学生个别谈话,进行问卷调查,家访及走访社区等形式按科普活动内容调查了解学生、家长的各种思想状况和实际表现,同时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科普活动打下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2)实验法: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通过“科普”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多渠道的科普活动,提高学生及家长的科普认识,探索科普活动模式和运行机制。
(3)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基本以学校学生自然状况为研究对象和背景。在研究中可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改研究假设与研究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4)比较法:通过对实验前后学生在科普意识与科技水平等方面的横向、纵向比较,验收活动模式的可行性和实验效果。
2、基本策略
(1)激趣策略:小学生与一生俱有的好奇心是科普活动的源泉,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因此科普活动要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典型活动。
(2)鼓励创造策略:如果学生们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会了自信,尊重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教师要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3)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实践策略。学生在开展科普活动中,应该是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文秘站:引领者、帮助者,帮助者和服务者,是学生们的亲密伙伴。
3、基本途径
(1)改革科普活动内容,富有兴趣,吸引学生乐于参加科普活动。
改变传统的科普讲座中较深难懂、学生感到枯燥的科学原理简单灌输组学生的做法,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融入到生动的游戏当中,有趣的实验当中、故事当中,通过奇妙有趣的“动脑筋”练习,加以巩固。例如:选编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系列》丛书中的内容,使学生在听到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同时,学到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蕴含的科学知识。同时利用校园网、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大量的影像资料,将科学知识直观形象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们感到学科学原来是这么简单,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和兴趣。为方便学生记住这些科学常识,学校引用或创编了科普诗歌,儿童歌谣、谜语等易学易记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地震前兆歌谣》等,同时在开展科普活动过程中也常常开展自己创作科普童话,诗歌、儿歌、小故事、科幻画、科普知识竞赛等富有创造性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科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并通过参加有趣的科学游戏、参观、浏览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学到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科学小论文征集创新方案设计等。
(2)整体上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使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科普活动。
学校不断加强素质教育,明确提出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不允许教师课内损失课外补,严格把好作业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技活动,保障科普活动质量。
(3)学科渗透,发挥科技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科技教育的主渠道。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开展科普活动中进行学科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①我校进行了省创造性教学实验研究,(现已结题)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例如:在制订学科计划时,适时向学生传输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最新科技发明等前沿内容。弥补了教材因时间因素一些知识点滞后的缺点。
②把握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渗透科学技术教育。
小学自然科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十分广泛。应该成为科普活动的重要窗口,科普学习的主要阵地。我校又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科研项目中的《新教材典型课例研究》的研究课题。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科普活动有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实践能力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都起到积极作用,其它学科在教学内容中都有涉及一些科普活动,有的内容看起来没有,但仔细琢磨,善于挖掘,就会成科普教育的切入口,产生发散作用,来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利用小学各科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科普”教育内容,把科普活动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当中。渗透的形式有直接渗透、间接渗透和相机渗透等。
③科普活动与德育教育、少先队活动相结合。
科普活动同德育教育、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先锋模范作用,让科普活动走进三会(队会、班会、晨会),在科技周以及重要的科学纪念日,举行社会宣传实践活动,开展访问科学工作者活动,办好科技节,头脑运动会和科普之冬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营造科普活动氛围,创设科普活动环境。办好科技走廊,宣传橱 窗,订阅科普报刊,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教学网,播放科普知识宣传片,校广播站定时播放讲“科普”故事和科普新闻。建立校园“科普活动”基地,开展班级,校际间的科普活动比赛,自编科技小报比赛,科普知识智力竞赛,举行科普内容的文艺汇演等等,以丰富形象的教育内容,浓厚的科普氛围,促进学生科技水平的提高。
(4)科普活动与家长学校相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在抓好学校科普活动的同时,对家长进行科普教育,让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创设良好的家庭科普环境与学校一道共同抓好学生的科普教育。①办好家长学校。我校是省家长学校实验校,通过家长学校,采用专题讲座,播放学校科普活动录像片等方法向家长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家长科普意识及科技素质,在此基础上,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科普教育工作。②举行“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活动,请家长到校听科普知识讲座,参加科普活动,参观科技展室等等。增强家长参与学校科普活动的自觉性。③建立评选表彰优秀家长制度。举办家庭科技作品比赛等形式,评选“合格家长”和评选“优秀家长”,召开“教育有方经验交流会”“科普活动优秀家长表彰会”等,让优秀家长传授经验,为优秀家长颁奖,通过活动提高了家长对科普教育的认识,从而对孩子参加科普活动给予有力的支持,使学生在科普活动中经常遇到制作材料找不到,制作过程中没有得到帮助和支持的难题得以解决,使学生放开手脚,发挥创造潜能,使家庭与学校科普教育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学校每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科技作品大赛时,家长听到消息后都非常高兴,利用星期日带领孩子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家长带孩子到旧货市场购买所需的零件,不仅如此,家长还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购买组装飞机、汽车模型、书籍等,有的家长还为孩子配备了电脑,给孩子上网查询资料,使科普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效应。
(5)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技活动
充分利用校外科普活动基地——青少年宫开展活动。聘请环保局、科协、教委、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单位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为我校的校外科技教育辅导员,有了这样一支辅导员队伍,使得我校的科技教育指导工作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校组织十多个科学体验小组,在校内,在社区和公园开展环境科学考查活动,还利用寒暑假在市区考查辽河水资源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学校少先队与科协图书馆、环保局联合举办系列科普讲座,从“趣味小发明”到环境保护重要性。通过科普活动与现代社会热点问题的密切联系,不断加深少年儿童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多方位、多角度的培养科技素养。
学校用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有效地开展科普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上网浏览科普网站,获得最新最多的科普知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校还从电视报上记下有关科普节目时间,制定时间表号召学生定时收看,写出体会。号召学生从报刊杂志中收集科普资料,装订成科普知识手册,不断提高自身科技素养。
五、模式的实施与评价
(一)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驾驭科技的主体,要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科普活动,注重个性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鼓励学生独特思维。
2、趣味性原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创造兴趣,使学生有明确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始终具有高涨的创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才能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基础性原则: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更主要的是各种思维的基础。要让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的过程。
4、实践性原则:适合青少年特点,关注学生自学的生活经验,切实可行,让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学习,把科普活动搞活,使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
5、创造性原则:要十分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激励和发扬学生乐于并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激发和保护学生参与活动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重视学生所提的意见,并增强各种与众不同的构想;鼓励学生有尝试经验的勇气;重视学生对问题、权威观点提出挑战的意向;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的新颖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想象。
6、合作性原则。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既要充分表现自主性,又要体现合作性。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互相合作与讨论,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与全面。
7、开放性原则:以开放的观念,引领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活动内宾的开放,还要注重活动时间、空间、资源结论等多方面的开放。
(二)实施过程
1、请教育专家进行课题的论证,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
2、实验研究的准备:组建课题组。通过印发有关科技教育理论和科普活动材料,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举办培训班,讲座等方式,使实验研究人员明确研究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内容和方式方法,做好实验研究准备。建立校内外科普活动基地,做好实验前测工作(学生自然状况调查,学生科普知识问卷和实际操作)实验原始资料的测查建档,进行规范化管理,完成实验研究准备工作总结。
3、开展实验研究
按照制定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进行科普活动模式实验研究。实验小组全体成员在实验进行阶段,针对反馈信息,定期研讨,不断完善,改进活动模式,对取得的阶段成果进行检验评估,做好实验过程中的测试工作,同时深入研究实验课题的理论与实践,建成学校科普活动模式库,案例集。构建了“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
4、总结结题。收集整理所有实验研究资料总结实验研究成果,分析讨论存在问题,探索今后研究方向,形成终结性报告,接受结题验收。
(三)效果及评价
1、实验研究的效果
(1)在科研目标方面:通过实验研究,构建了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建立了班级开展科普活动子模式库,汇集了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案例。有家庭科普教育也有社会科普教育等。比较详实地记录了研究对象参加科普活动的过程,并且进行了反思与评点。初步获得了小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规律性认识,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在科普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学生大胆创想,勇于实践扫清障碍,为进一步研究小学生科普活动提供可贵的资料。探索出利用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开展科普活动新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更新教师观念,转变角色,走近了学生,“走进”了学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科技素养及理论研究水平,涌现出一批高素质的年青化科技骨干教师队伍,在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自我发展,学校100的教师已完成大专学历,部分教师正在攻读大学本科。学校教师获省、市、区级创新课40余节,论文70余篇,教学录像媒体课件80余件,多次在市级现场会做观摩。
(2)在育人目标方面:通过科技教育实践,使学生学会了很多的科普知识,提高了创造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基本养成良好的创造习惯, 目前我校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加强,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还有一大批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获得优异成绩,体现了一定的创造能力。在科普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学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克服困难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素质,教学相长,在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家长和教师的科普水平也相对提高。
前测后测有关问题综合表()
项目
人等级
时间员
科普知识
创新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
较多和多
较强和强
较强和强
实
验
前
学生
25.4
50.7
11.3
家长
38.2
47.5
68.5
教师
53.6
56.8
55.7
实
验
后
学生
65.2
96.5
88.4
家长
57.6
51.3
69.7
教师
82.6
89.4
87.6
(3)在工作目标方面: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了队伍素质,完善了学校管理体制,学校被区评为科技发明先进单位,是市科技特色学校,科技作品受到过市长孟凡利、李文科等领导的好评。近两年来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市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省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市窗口学校、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实验教学普及工作先进单位、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胜单位、区先进学校等称号。学校已经达到具有较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市一流学校。
2、实验研究评价
评价:
1、评价的一般原则:
(1)多元化原则: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以社区有关组织参与活动模式实验研究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在科普活动中的评价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充当裁判员,而是学生参加科普活动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的实验的调控者。
(2)全体性原则:本活动模式实验研究也是素质教育的部分,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因此评价也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发挥评价对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导向诊断,激励和考评的作用。
(3)全面性原则:评价应注意科技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普知识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创造意识与情感态度,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4)全程性原则:用科普活动模式实验研究的评价主要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因此评价不能仅在本科普活动实验研究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参与科普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2、评价的主要内容
(1)对本科普活动模式实验研究过程中各阶段进行情况的评价。
(2)对学生科普活动中应具有的科技素养应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价。
①科技探索与实践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参与科普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整理科普信息,进行合理解释能力怎么样,动手能力怎么样,合作能力怎么样,在评价中既要注意鼓励小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探究,理解探究过程,获得探究乐趣,逐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也要强调小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结果与水平。
②创造意识与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评价小学在科普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对科普活动兴趣是否强烈,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交流,能不能关心科技发展。
③科普知识方面
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科普知识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知识。
3、评价的具体方法
(1)教师观察:科技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科普活动表现,经此来安排科普内容,调整科普活动进度,改善实施方法,必要时开展个别指导,长期、更系统地观察,做好记录。
(2)与学生谈话:科技教师和家长以平等的身份向学生询问一些开放性问题,了解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模底;二是在实验研究时对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总结。采用口试、笔试、现场制作、智力竞赛等方法,着重检测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必要的检测:一是在实验研究前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模底;二上在实验研究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总结。采用口试、笔试、现场制作,智力竞赛等方法,着重检测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作品分析:对学生科普活动的一切结果都可以用来评价。如科普诗文、小论文、体会、科幻画、手抄报、活动记录等。
(5)个案分析:科技教师对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信息(如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同时收集一些学生在科普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如观察日记、科技制作等等,由以可以把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轨迹。
(6)评定理表:即教师根据学生在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描述的,也可以是程度、等级或数值,分别称为定性量表,程度是表和等值量表。
(7)自评与互评:主要针对学生科普意识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指标,先学生自评,然后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可根据自评与互评结果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检测与作品情况,作出综合评定。
结论讨论。(1)本课题实验研究的选择与确立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所提出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及方法等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又具有可行性,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为科普活动相对薄弱的中小城市及乡镇学校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和行为方式,而且对有一定科普经验的大城市学校起到可借鉴的作用。
(2)实验研究证明,只要深入走进学生之中,帮助他们解决掉在科普活动中遇到的不必要困难,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善于引导,一定会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尽情发挥,全面提高科普质量。
(3)通过“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研究,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促进了家庭与社会科普教育的有效开展。师生和家长的科技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使学校、家庭、社会的科普活动发生明显变化。
(4)实验研究中探索总结出的活动模式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问题讨论
(1)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就当前教师现状而言,作为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专家的指导,很难胜任科普教育的重任,学校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仍是单方面的,很难承担起教育家长的重任。
(2)作为模式一定有它的适用范围,“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必须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实施,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本模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修改,发展和完善。
(3)科技教育的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完善,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学校中某个具体的学生年龄在逐渐增长,而整体学生的年龄(年级)没有增长,呈见固定状态,这就是我们今后思考问题和教育工作出发点。
六、模式的支持系统
(一)资源。学校设有图书馆、实验室、劳技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功能会议室、专用电子琴室、舞蹈室,建成了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成立了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为本活动模式提供活动场所和技术保障,通过有线宽带网获取科技信息。学校组建了一支知识型、钻研型的年青化科技教师辅导员队伍,在大队部和教导处大力配合下,确保本活动模式的实验研究工作的 顺利开展。
(二)教师。全校教师业务水平较高,多次在区基本功大赛上摘金夺银。教师队伍年青化,全部大专以上学历,达到二级微机专业水平,教师敬业精神强,学风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承担教科研任务的能力。
(三)政策。学校将本活动模式实验研究纳入到学校正常教科研工作中,将科普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学校还将科技教育成绩归入教师工作考核之中。学校自筹资金加大对科普活动经费投入。
2011年,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为目标,以打好“六大战役”为契机,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和城乡共建,城区公共环境逐步改善,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三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区获得省级文明城区提名资格。五项基础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创城工作稳步推进。做好创城总评的动员、规划、部署、指导和督查工作,全面落实创城的组织机构、任务分解、宣传氛围、挂居包片、督促检查、点评通报、资料整理、硬件投入和城市七项管理等创城常态长效机制,解决城市建设、管理和创建问题316个,解决社区群众生产生活、人居环境问题562个,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总评。
二是市民教育不断加强。在社区,以文明市民学校为依托,通过文明宣传母报、读本、讲座和专题授课,表扬好人好事,曝光不文明陋习,深化道德评议。开展“和谐风邻里情”系列活动、千名干部入社区、道德模范巡回展、公民道德宣传月、广场文艺晚会、爱国歌曲大家唱、“文明新风进万家”等活动,加强社会公德、市民公约、“九不”规范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在单位,以学习型单位创建为载体,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法律培训、技术比武,组织志愿者社会服务实践,强化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教育,提高了各级文明单位的创建积极性和参与率。在行业,围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广泛开展“满意在***”主题教育,通过行业岗位练兵、窗口礼仪培训,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全年组织各类教育活动930多场次,宣传教育面达93%,群众对创城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普遍提高。
三是基础创建扎实有效。通过广泛组织、宣传和发动,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掀起新热潮。在文明单位创建中,注重基础创建和长效创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文明创建任务,创建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本届晋升国家级文明单位3个、省级22个、市级62个、区级108个。在文明社区创建中,充分发挥社区共建理事会作用,广泛开展“和谐风 邻里情”文明创建系列活动,通过片区共建,资源共享,全年为小区居民办好事实事226件,逐步提高了社区建设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本届文明社区21个,其中市级6个、省级2个;文明楼院509栋、文明户1.3万户。在文明行业创建中,以“满意在***”为主题,深入开展“学习白沙所,服务零距离”活动,通过行业规范管理督查、民主评议行风、文明礼仪轮训,行业的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环境、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在全省39个行业公共服务文明指数测评中,平均满意率达88%。在文明村镇创建中,以培育“乡风文明”为目标,开展移风易俗和“三讲一树”活动,基本做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目前“清洁家园行动”达标村47个。深入开展“城乡结亲”和“九进农家”活动,各级文明单位共为农村办实事好事158件,帮扶资金420多万。目前,文明村创建覆盖面提高到38%,其中省级2个、国家级1个。围绕争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目标,逐步完善“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和“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协会”组织,深入开展“星期六体验”道德实践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得到加强。协调争取上级30万,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区关工委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我区莘口中心小学陈婷被省委文明办授予“诚实守信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四是先进典型层出不穷。通过对文明创建典型的培育、总结、宣传、推广,涌现出一批道德素质扎实、业务技能过硬、作风纪律严谨、群众信得过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好人建设”上,我区的曹阳飞宇荣获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成为全市“第一人”;在文明单位创建上,白沙派出所和闽西地质大队挤身国家级文明单位;在文明行业创建上,培育出6个省级示范窗口和33个市级示范行业;在文明村镇创建上,岩前镇晋升为国家级文明乡镇,黄砂村、楼源村保持省级文明村,莘口墟场、岩前墟场被列为市级文明示范墟场;在社会志愿服务上,我区有12位同志获市级表彰,东霞社区被列为全国志愿服务示范社区;在基层文明创建上,全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美德家庭”、“文明户”、“文明班组”、“诚信单位”达5200多个。
五是城市管理逐步加强。区委、区政府结合创城总评,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创城硬件不达标问题。一是结合江滨路、工业路拓宽改造,投入500万,重点加强街巷道路铺装、社区道路维修和小区路灯建设,进一步优化美化城区硬件环境。二是积极协调市政部门,城关大桥、***街路面破损得到全面修复。新市路和富兴路拓宽改造全面动工。三是分别投入12万、30万,改造档案馆和文化馆,目前已顺利通过国家二级馆达标验收。结合市区管理权下放,定期开展市容管理、广告管理、市场管理、工地管理、交通管理、卫生管理、治安管理、拆除搭建和文化市场管理整顿,城市八项管理逐步到位。严格执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督查通报,城区的文明形象得到提升。
存在问题:在2011年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总评中,我区的成绩不尽理想,软件材料得分不够高,硬件建设问题较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基础设施置后。二是市民文明素质还不高。三是创建工作不平衡。
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是新一届文明创建的第一年,我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着力解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突出问题,全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 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区)创建工作。一要深化认识。要严格对照《考评体系》,明确项目责任,开展自查自纠,认真分析上届总评存在的问题,逐一整改,逐项提升,确保新一届达标升级。围绕“环境建设”,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类创建活动。二要加强领导。要在《***区“十二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建立领导、工作、管理和监督的动态长效机制。三要建管结合。要抓好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打牢文明城市(区)的创建基础,要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工作,推动面上工作的深化拓展,特别要注重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加强城市八项管理,正确处理市容与繁荣的关系,既要依法依规严格管理,又要堵疏结合科学管理,有效解决公共卫生状况差、交通秩序乱、服务管理水平低、人际关系淡漠等突出问题,提高群众的满意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2. 抓住核心体系,继续深化市民思想道德建设。围绕“好人建设”,重点抓好5项工作:一是组织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上来,围绕大局抓创建,着力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档次和水平。二是认真制订《***区新一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规划》,突出主题主线,突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任务,集思广益,发扬民主,体现优势和特色,找准难点和薄弱点,做得目标更高、要求更高,举措更实、成效更大,努力使规划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意愿。三是加强文明素质教育。深化以“好人在行动、好事在身边、满意在三明”为主要内容的“好人建设”系列活动,继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组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深入社区、村镇、校园、企业、机关、军营等开展巡回报告。突出社会公德和文明礼仪,通过市民学校教育和“文明规范伴我行,争当三明好市民”、“道德评议”、志愿者服务、广场文化等活动,加强市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文明公约、“九不”规范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突出“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主题,组织开始“爱国歌曲大家唱”、“唱响红歌,振兴中华”等群众性歌咏活动,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推动基层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文体活动。四是加强市民教育阵地建设。围绕市民教育,建好市民学校,按照“六个有”的标准,拓展教育内涵,提高教育实效;围绕素质教育,建好六大基地,不断提高爱国、法律、科普、诚信教育水平;围绕形势政策教育,建好宣传栏、黑板报、好人榜、曝光台。五是加强未成年人教育。要以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为抓手,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深入开展“星期六体验”道德实践活动,重点抓好中小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乡村少年宫建设、5个“绿色网吧”示范点改造建设、中村综合性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示范点建设、4个城乡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示范点建设、免费开放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等一批办事实项目,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协会组织,深入开展净化文化环境、打击“黑网吧”和校园治安专项整治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教育和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3. 突出公共文明,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从具体事情抓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办好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好事,让群众切身感受活动带来的新成效。要立足基层,面向大众,继续开展“千名干部入社区,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办好“风风火火过大年”民族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人人支持、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要突出普及文明风尚、维护公共秩序、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城乡环境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大力推进文明礼仪知识宣传普及、展场赛场文明志愿服务、窗口行业服务竞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全民阅读、资源节约等重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抓好公共文明引导和“公共生活好习惯”养成教育,提高文明素质。大力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进一步引导人们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安全、环保行车。进一步规范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引导企业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增强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开展“全民节约.共同行动”活动,使勤俭节约逐步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风气。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激发人们的读书热情。
4. 弘扬志愿精神,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力抓手。要加强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把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考评体系,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社会化。要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培养志愿文化,推动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环境。要把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度地加于推进,切实做好队伍建设、培训工作和保障激励工作。扎实抓好每月志愿服务行动日、关爱空巢老人和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公共文明劝导活动,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创城的实践者、文明的传播者。
5. 坚持共建基础,抓好文明创建。以“共创文明社区、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推动以文体、科教、卫生、法律、环保、涉台教育为重点的“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活动的深化拓展,深入推进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和谐风 邻里情”系列活动,促进人际和谐、邻里和睦。通过评选“五好家庭”、“文明楼院”,体现社区创建特色。充分发挥社区共建理事会作用,积极开展共建联建,推进文明社区创建。以“创文明行业,建和谐海西”为主题,深入开展“学习白沙所、服务零距离”活动。加强行业窗口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员工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和奉献社会、服务大众的意识。定期开展行业满意率测评和行风督查活动,强化社会监督。加强服务标准、服务承诺、服务言行、服务环境四项建设,提高群众满意率。深入推进文明科室、文明窗口、文明班组、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文明诚信私营企业、敬老模范村居和敬老模范家庭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军民共建,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为双拥模范城做贡献。加强文明单位的创建管理,积极引导各种新的经济组织、社会团体、民办结构和中介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推动创建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6. 突出乡风文明,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见》,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广泛开展“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活动,使各种创建载体互相融合,形成合力。深化“九进农家奔小康、共建和谐新农村”活动,通过“三下乡”、“三讲一树”和“村镇文明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科普教育、普法宣传、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深化“城乡结亲、联谊共建、创优发展”活动,结合“联一帮二带三”工作,鼓励更多的文明单位与乡村结对共建,通过开展文明创建帮扶、困难家庭帮扶、文体活动帮扶、人才信息帮扶,培育乡风文明,服务新农村建设。深化“家园清洁行动”和“文明墟场”创建活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明村镇创建水平。
7. 加强理论研究,强化队伍建设。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水平,需要有一批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作指导。要进一步完善***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会组织,积极探索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规律、新途径、新办法,服务我区文明创建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和信息工作,积极总结宣传推广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实效的创建典型,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加强文明办队伍建设,结合乡镇街道机构改革,要求乡镇街道和省市级文明单位设立文明办,挂靠党政办,做到有专门组织机构、有专人具体负责。强化创建工作责任落实,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甘于奉献,极力打造高素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服务文明创建工作。
***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2年2月10日
2013年初,本溪市委、市政府发出“加快建设新本溪”的号召,把“三都”确立为新本溪的发展定位—“中国钢都”“中国药都”和“中国枫叶之都”。重工业老区的底蕴与新兴旅游行业的活力赋予了本溪丰富的色彩。然而,相比之下,教育更加牵动着本溪人民的心。不负众望,本溪教育人在工作中不断超越自己,试水前行,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只争朝夕,汇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教育闪耀出灵动的光辉。
敢为人先的干劲
在本溪教育人的心里,学生“求知”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习惯、社会适应能力和基本行为操守才是第一位的。教育不仅是读书,更重要的是修行修为的道德操守。学生到了什么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提供给他什么样的教育。深远的洞见,紧迫的使命,如号角铮铮,催促着本溪教育人坚定而果敢的步伐。本溪教育人以敢为人先的气魄,抓住关键环节提升教育质量。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全面实施“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项具有本溪特色的育人工程。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育人工程的实施,源于本溪市教育局局长官进伟对小学生德育实效性的关注和思考。他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等多位专家征询意见和建议,亲自对这项育人工程进行部署和安排。调集相关专家组成调研组,走进学校、深入课堂调研,反复进行论证,将其确定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成功申报为辽宁省教育规划“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在对全市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编写了《本溪市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读本》(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本教材和《本溪市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家长读本》。市教育局拨付资金印刷,免费供全市小学生使用。
2012年9月1日,这项育人工程正式启动。以地级市为单位,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全面的研究探索,目前非常罕见。低年级侧重于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做文明的小主人;中年级侧重于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高年级侧重于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做社会的小主人。教师是率先垂范的督导者和参与者。一年来,按照“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原则,遵循层次性、连续性、有梯度的方略进行探索和实践,再加上周期性的督导检查,学生身上仿佛安装了行为习惯的指南针,指向和运行在养成好习惯的通道里,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犹如阳光一样会发光放热,照亮人生前进的道路。本溪市教育局在全省率先实施的“阳光分班”,给本溪市的教育环境注入一股清正的春风,带来温暖和公平,同样是干在人先的破冰之举。
近年来,中学初一新生分班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之所以被全社会关注,是因为存在“择班”现象,“择班”的背后则隐藏着教育不公平和社会不稳定隐患。“择班”导致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不均等,助长了教育行业不正之风,败坏了教育声誉和形象,导致教师之间竞争的不公平,挫伤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010年,本溪市教育局在秋季新生入学分班工作中,坚决实施“阳光分班”,深度破解“择班”痼疾,还百姓一个公平,还教育一片净土。实施“阳光分班”是本溪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敢为人先的制度创新,是有效消除“择班热”、保证教育公平、防止教育腐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一项重大举措。
本溪市教育局制定出台《本溪市中学初一新生分班实施方案》,就分班原则、分班程序、时间安排、相关规定、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详细、明确的要求。按照市教育局统一制定的分班日程,全市所有初中学校严格按照《分班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阳光分班”工程。
学校按照规定均衡搭配教师,综合考虑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确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合,保障各班级师资水平强弱互补、相对均衡;均衡搭配学生,将全体学生按学习水平、男女生比例进行合理搭配,使分好的班级在学生人数、性别比例、学习水平等方面保持相对均衡,然后张榜公示各班学生名单、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名单。为严肃纪律,明确提出校长是分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出现违规行为的学校,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接责任人,并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分班现场有人大、政协、纪委监察局、教育局等部门领导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新闻媒体记者进行全程监督。为确保分班抽签环节的科学、规范、合理,针对教师现场抽签环节的操作设置了“规定动作”,特别是规定了每名班主任按照顺序号逐个操作并连续完成“抽取班级号”“展示班级号”“在学生名单上签字”“带学生进教室”等环节,增强分班程序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集中分班结束后二次分拨到初中学校的学生,市(区)教育局仍然坚持由教育部门、学生家长全程监督,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配到各班级当中。由于分班程序科学规范、监督全面到位、组织管理严密,保证了分班工作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赢得了方方面面的赞誉,学生家长认可,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阳光分班”工程实施至今,规矩立到了人心深处,学生家长已然形成共识—在分班问题上找谁都不管用。
勇于担当的自觉
本溪市各级各类教育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势头。尤其是本溪普通高中教育实现优质特色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居全省一流水平,享誉省内外。这是在众多山峦抚爱下、衍水欢歌孕育下的本溪教育人涵养出的丰厚德育土壤里结出的硕果。
本溪教育人以勇于担当的自觉,坚持教育不唯分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提出“守住思想阵地,筑牢道德高地,坚定信仰圣地,夯实育人基地”的“四地”目标。多年来,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中心,将党的知识引进校园,为学生的心灵发育注入“钙质”。
本溪市第一中学在这方面是突出代表。他们把党的知识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文化走廊、文学社、校园广播、读书广角、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等活动,把党的知识有机融入校园文化生活中,置于校园各个角落;把党的知识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光辉的旗帜”征文、“党的知识竞赛”,参观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主题活动的载体作用,增强教育效果。将“十个一”活动纳入学生道德体系建设之中。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党在我心中”主题班(团)会、组织学生观看一部反映党的光辉历程的影片;每半年举办一次党的知识学习报告会、一次党的知识展览、开展一次参观学习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征文活动、举办一次党的知识竞赛活动、一次“赞成就、颂党恩”演讲比赛、一次革命歌曲演唱比赛、一次英模事迹报告会。
作为有着71年历史的学校,本溪市第一中学以“求学、求是、为学、为人”的校训为引领,打造“以人为本、文化引领”的德育品牌。学校以文化人,构建人文德育课程体系;文化孕育英才,构建德育平台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的一大特色是开放式办学,拓展国际文化交流之路,于2009年开通澳大利亚留学直通车,已有近60名学生承载着东方文化底蕴走进国外知名大学,学校已成为辽宁省人文教育特色名校。
本溪市第二高级中学是一所年轻但属于高成长性的学校,学校把德育工作目标分解为“三个四,一个三,十六字形象”,即增强学生的四种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思想上的自育能力、学习上的自研能力、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言行上的自律能力),提高学生的四种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艺术技能素质);争做三个层次的二高中人(合格的二高中人、文明的二高中人、优秀的二高中人);“十六字形象”为谈吐文雅、举止端庄、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学校针对学生特点探索出一系列道德内化的方法和途径。譬如,构建完美课堂,激发自主学习;理想前途教育,驱动自我发展;珍爱生命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直面挫折教育,树立必胜信心;搭建展示舞台,开拓特长成长空间。
艺术教育一直是本溪市第二高级中学的特色品牌。学校选拔100多名热爱艺术的学生组建了“一校三队两组”,即校合唱队、民乐队、舞蹈队、美术小组、书法小组。2012年在辽宁省“一校三队两组”检查评比中,学校获得一等奖。每年一度的“本溪市第二高级中学艺术班专业教学成果汇报展演活动”,学校广邀宾朋与会指导,来宾们在“新春音乐会”和“师生美术习作展”中流连。2012年8月,全国学校管乐联谊会第十届年会在本溪市第二高级中学召开,学校的管乐团与来自全国各地中学或少年宫的数支管乐团同台展演,为宣传本溪教育、展示二高风貌赢得了良好机会。
本溪高级中学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严师出高徒,近些年,学校每年都有数十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更是连续几次夺得全省文理状元桂冠。这是学校崇尚传统文化、坚守高尚师德、消解个人私欲、净化心灵形成的敢于担当、永不服输、追求卓越的教师文化的直接体现,凝聚了几代教师对高尚卓越的不懈追求。
学校建立了教师德育考核制度,以制度约束教师,以管理规范教师行为。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这一点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与外界交流上都要体现出来。教师无论是评级、提干,还是评优评先,都把师德作为第一项考核内容,凡是有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校外有偿办班补课行为以及其他有违师德的行为,都一票否决。实行德育处、年级部对班主任的双向管理,在评优评先晋级提干时,同等条件优先考虑班主任。每周一次班主任例会上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其在处理违纪学生、跟家长交往中把握尺度,不违规接受礼品钱物。学校每年组织两次学生针对师德的问卷调查,每年组织一次教师德育及班主任工作总结会议,每两年评一次学校师德标兵。在这所高中,班主任工作虽然苦累,但是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本溪高级中学已成为东三省的一流名校。
这里只推出三所学校的部分德育之举,已然呈现出本溪学子正在培养的坚守、担当的品质和本溪教育人埋头实干、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只争朝夕的态度
本溪教育人的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为只争朝夕干事创业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秉持只争朝夕的态度,本溪市农村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几年前,本溪市的教育的位次处于全省靠后的状态,特别是全市农村中小学办学分散、学校规模小、班级生额少、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微型校较多,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本溪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及时调整教育发展思路。2003年,市政府制定了《本溪市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和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总目标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到2009年末,全市累计撤并农村中小学校405所,教学点92个,共建成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48所,新建、扩建、改建校舍面积35.7万平方米,总投资5.6亿元。农村学校的办学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本溪市在全省率先全部完成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形成农村义务教育新格局。其中,桓仁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受到国家、省领导的肯定,成为全省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典型。
秉持只争朝夕的态度,全面完成“双高普九”达标工作,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2004年,全面启动了新一轮“两类新三片普九”工程,到2009年底,全市两县五区全部通过了省验收,达到“双高普九”标准,提前一年完成任务,成为全省完成这一任务的三座城市之一。“双高普九”的全部达标,使本溪市中小学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
秉持只争朝夕的态度,本溪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整合资源,调整职能,成立市信息化管理中心。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班班通”,电子白板教学覆盖市域内所有中小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秉持只争朝夕的态度,教育惠民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在全省率先建立以“两免三补”为重点的教育扶困助学机制,五年累计落实“两免三补”资金3亿元,受益学生98.52万人次。落实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示范性高中“宏志生补助金”、中职学校助学金2.35亿元,资助学生17.08万人。对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外来务工子女、农民工子女实行与本地学生入学和扶困助学同等政策。成立本溪市教育基金会,2012年、2013年共补助高考困难学生316万元。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困难学生资助的全覆盖,基本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不让一个学龄儿童失学”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育公平已在“教育机会公平”层面上得到体现,凸显了民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