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2 05:27: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及时;对策分析
一、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现有突出问题与原因
1.课程定位不清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与此同时,即使不同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现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高校的本科生教育已经从过“专”的苏联模式转化为“全面”的欧美模式。同时,与之相矛盾的是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的评价,认为大多数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之后无法直接工作,需要一定时间的重新学习和实践。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人才潜力的挖掘、学科的长远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而言,可能给教师在课程定位时带来困惑。
2.教学环节单一
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主要采用的仍为课堂讲授形式,而与之相关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对于课堂讲授,即使目前多媒体手段丰富,但由于课程的实践性太强,学生对部分内容的理解取决于图像认识和思维想象,难以确保很好的教学效果。由于课程性质的原因,通常难以在施工课程中加入实践环节。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想要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就要从基础出发,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综合性的分析,尽可能的找出适宜的解决办法。
1.及时修改教学计划
老师们在对学生们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讲解的时候,需要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份教学计划要有一定的可实施性。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老师们要对教学的计划进行整体的规划,对土木工程的施工内容进行详细的划分,这门课程的内容很多,我们可以先制定一个实习的计划,让学生们认识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在通过施工时的技术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制定一个学习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案,让学生们可以在这种教学计划的带领下,提高自身施工技术知识的储备量。然后,老师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计划进行及时的修改,让学生们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知识掌握的更加的牢固。
2.改变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
在土木工程以往的教学当中,老师们常常使用一些陈旧的施工案例或者知识内容对学生们进行施工技术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们自身的发展,降低了学生们学习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兴趣。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教学也要进行整改,摒弃掉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对教学的内容,老师们需要做到及时的更新,让传授的知识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运用一些新型的教学设备,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可以自主的学习。在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教学当中,老师们可以让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全都围绕着建筑施工产品,然后根据这些施工产品进行技术等材料的加工,因为建筑施工材料是整个建筑物构建的基础,想要提高一个建筑物的安全稳固性,没有施工材料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仅是依靠施工技术来提高建筑设施的建筑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在建筑施工材料的选取和任用上也需要格外的注意。老师们可以根据这个出发点,对学生们进行土木工程施工知识的传授。不要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突出本次课堂所要传授的知识的重点,然后将这个重点进行扩大,对难点进行分析总结和概括,对一些简单性的施工技术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形成一个小组进行探讨,老师们根据学生探讨的结果进行评判,这样做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的时间,还能对学生们进行统一的管理,对提高学生们的施工技术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举个例子来说,老师们在传授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时,要考虑到学生们自身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理解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因为大部分的学生们都疏于对土木工程施工板块的认识,对模板的承重力以及使用特性无法进行很好的掌握,所以,老师们可以先对混凝土的施工重点内容进行划分记录,确定好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整个教学课堂的内容,保持在教学中教学的连续性以及流畅性,让整个教学课堂在教育的时候可以一气呵成,激发学生们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思考,让他们自主的投身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学习当中去。
3.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想要提高学生们的施工技能就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所以,学校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假期等一些放假时间去一些地方进行实习,拉近学生们和土木工程施工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并感受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魅力。学校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施工技术比较强的建筑设施,让学生们进行参观和学习。学校也可以让一些学生们投身到这个施工项目的建设当中,尝试的去作一些挑战。但是在安排实习的时候,学校一定要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安全为基础,对学生们进行教学。
4.利用好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我国的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在很多的行业中开始运用这种信息化技术,因为这种信息化技术可以让教学知识更好的更加立体的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利用多媒体等一些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建筑施工技术比较高超的建筑物施工过程,将施工过程由抽象变的立体,方便学生们对于施工技术更加细致的学习,让学生们对这个施工过程进行模仿,激l学生们学习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兴趣。利用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可以有效的还原施工过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5.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决定教学质量最核心的因素,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保障。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自我学习,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另一方面,将承担土木工程施工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形成教学团队,定期交流,在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上相互学习提高。
三、结语
影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学生们的个性需求、教学的内容等等,这些都会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的传授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要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性的分析,避免这个因素对施工技术知识传授的影响,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时候,尽可能的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思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对教学内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运用新型的教学理论,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投身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学习中,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秀举,李华.分析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5).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以建筑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速度最为显著,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随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取得了新的发展与突破。在大体上看来,国内一些关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逐渐受到了业界人士的肯定与认可,并也较好的呈现了自身所具有的优点。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迅速,过去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却出现了一定问题,进而使其不能够和现代土木工程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因此,如何正确处理这一问题便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工作。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它会在实际施工应用中得到不断地完善与创新。但从目前应用的表现来看,它主要具有固定性、流动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其固定性是指土木工程施工的地点相对固定,在选定地址之后不会轻易改变。流动性是指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在同一工程施工上的空间流动性。多样性是指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多种多样、施工设备多种多样,但各自都能够在特定的地方以最佳组合达到应有的效果。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首先,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土木工程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能够集合现代建筑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成为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复合型载体,促使现代化建设更加科学、节能、环保。再次,在建筑个性化需求旺盛的今天,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大型架构、转换结构、大跨框结构、悬挑结构等复杂结构体系越来越多。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则能够满足人们最优化的建筑设计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缩短工程还能够保证工程质量。最后,土木工程贯穿工程施工的始终,若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工程整体的安全性能。但从现目前的土木工程施工建设来看,施工技术的发展还不够前端,质量标准与管理体制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施工技术,构建检验标准。
二、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就针对建筑行业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工程项目建设方针,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了一大批质量过硬的建筑项目。但尽管如此,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得不到彻底的解决,重大工程安全事故依然不断发生,不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非常令人担忧。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开始在建筑行业内得到广泛高效的应用,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中,还是会有部分承包商会低估工程的施工难度,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不求甚解。在高新技术的运用还不太熟练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开始进行施工作业,很多工程项目之所以被要求返工,其多数原因就是为此。此外,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绝大多数一线工作人员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他们有很多人并没有受过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培训,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先进的机械设备知之甚少,并且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方针进行作业指导。在作业过程中,往往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作业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施工技术的质量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1、加强建筑工程一体化设计对建设施工的指导作用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以及建筑图纸设计标准的双重要求,进行施工规划。分基础、主题和装饰三个部分对工程项目整体的施工规划进行独立设计,并且还要在施工过程中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衔接部分进行科学的设置。此外,需要注意的还有,设计预案必须在演练和试验之后才能正式发挥对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作用。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整体性的设计时,应该对工程的资金进行全面合理的预算,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控制。
2、不断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
工程成本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建筑企业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果。因此,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仅能够保证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大幅度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可以说,加强工程成本的管理控制工作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工程成本的控制,建筑企业能够将有限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收获更大的效益。
3、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和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工作。在该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一方面施工单位要明确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将质量责任层层划分到每一个相关负责人身上;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制定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的奖罚制度,以此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此外,工程监督制度也是提高建筑工程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也要不断完善和强化工程监督体系,充分利用质量检测部门及其下属员工的监督管理作用,按照工作制度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散管理,提升质量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工程监督管理逐渐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4、加强工程进度控制
我们知道,工程建设合同一旦签订,就意味着工程建设所需的工期也得到了确定,如果工程期限已满,但是工程还未竣工,施工企业就会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施工单位要在工程项目实施之前就制定一个高效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也要对未来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保证计划的指导作用。为确保计划质量,在制定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要在明确工程量和施工程序的基础之上开展;第二,确定预期计划的工程期限,施工单位应该参考业主单位在招标时,所提出的工程期限要求,充分整合企业资源,最终确定好工程施工的计划期限;第三,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的监督,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完成之后,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就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并且要经常对工程进度进行总结和落实。一旦出现实际施工进度和计划进度不同的情况,一定要对原因进行调查,并在保证工程期限的前提下,对施工活动和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第四,尽量避免出现赶工现象,因为赶工就意味着施工单位将要付出额外的资金和资源,并且工程质量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务必加强对工程进度的控制力度。
结束语
言而总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其建设也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对于质量以及安全性的更高追求,都直接决定于施工技术因素。所以,在建筑土木工程发展过程中,就务必要不断发展、创新,从而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达到社会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兴,张慧铮.浅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及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17)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ant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modernization pace has become faster and faste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several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some new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oints out that the new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int, and to analyze its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technical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put forward some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主要是研究房屋建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工种的施工工艺、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的技术。土木工程施工是将设计者的思想及构思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从古代的穴居巢处到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从农村的田间小路到城市的高架道路都需要通过“施工”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在土木工程中施工技术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无论是前期的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可以说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的生命线。近年来,土木工程发展的势头迅猛,虽然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将逐步提高,提升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水平是势在必行的。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理论的研究不能适应工程建设需要,缺少验收标准和规范,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其中方法之一就是发展工程技术,在过去的土木工程建设中,大家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这将为加快土木工程发展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一、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土木工程传统的施工技术贯穿在工程的建设中,方法也随着结构形式、材料、地基基础、外界环境等的不同而变化。下面主要从地基基础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和钢结构施工这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地基基础施工。桩基基础施工是地基基础施工最主要的方法,在设计时有两种极限状态设计,分别是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按承载的形状划分,基桩分为两类,即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又可以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端承桩又可以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按照成桩的方法分类,还可分为非挤土桩、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三种,制作基桩所使用的材料也不是单一的,主要有木桩、混凝土桩、钢桩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材料桩基桩的施工方案和适宜基础也有所不同。在桩基的基础施工中,首先要确定所选择的桩型。预制桩吊运时有单吊点和双吊点的设置,按照吊点跨间的正弯矩与吊点处负弯矩相等的原则来进行布置,同时需要考虑预制桩在吊运时可能会受到的冲击和振动。桩基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主要的步骤是:桩定位放线、钻机就位并且校正垂直度、钻孔清土、灌注并搅拌混凝土、制作安放钢筋笼、成桩验收及进行质量检验。
2、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按照施工中浇制混凝土的地点可以分为预制法和现浇法。预制法是在非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因其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成为建筑业新宠。现浇法则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支模浇筑混凝土,是大多数建筑物所采用的方式,应用更早且更为广泛 。在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中,根据张拉预应力筋顺序可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
3、钢结构的施工。钢结构施工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在施工前要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现场、道路的修筑、基础准备、构件的运输、检查装备等。钢构件运送的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来进行,构件运送到现场后,应尽可能的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作为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的标号、位置。清除表面时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考虑到钢结构工程存在特殊性,可能会在施工的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等焊接工具,所以需要准备灭火器以防发生火灾。钢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连接的出来,主要有螺栓连接、焊接等,铆接因其灵活性的限制逐渐被淘汰。
二、新型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系列新型的施工技术。对于施工本身而言,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地质条件、材料性能、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都会对施工有所限制。要想发展新型施工技术,必须从这些限制的方面着手,突破制约,从而实现优化。下面就对两个典型的技术进行探讨。
1、深基坑支护技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商城,地铁等工程越来越多,这就对深基坑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在深基坑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基坑支护技术已在下面两个方面得到了较大发展,实现了施工技术的革新。(1)对于开挖深度大、坑壁土质差等情况,通常采用灌注桩——预应力锚杆体系。引进的套管水冲法使成锚工艺适用于地下水位上下各种类型的土层,但效率并不尽人意。(2)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用于临时支挡桩或者地下连续墙及永久性的柱、地下室墙一体化后,施工的速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投资效果也得到加强,资源得到了节约,并且实现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2、钻孔灌注桩基础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技术占据重要的地位,它决定了整个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问题。选择施工机具时,通常涉及人员不会在图纸上明确的规定用什么机具,一般由建设单位自己来决定。在过去,建设单位通常选择涡锥钻,但使用时经常不能达到所要求的工艺指标,最后致使出现了很多问题。针对传统技术存在的缺陷,更先进的施工工艺“旋挖”出现并且投入了应用。旋挖机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采用先进的设备及施工工艺,减少了人为因素影响,因而保证了成孔质量;其次,对于建筑单位通常考虑的成本问题,同样指标的成孔桩,旋挖成孔桩单桩承载能力比涡锥成孔桩提高了近半成左右,折算成成本之后,两者成本不相上下。最后,相同的时间内两者成桩数量接近,旋挖工艺施工现场更容易处理,工作效率也更高。
此外,还可发展高层建筑成套施工技术,起重机整体吊装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的千斤顶多点同步提升技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眼光放在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超高层钢结构与膜结构,且金属焊接和检测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技术。开发建筑绿色节能产品,发展节能、环保、智能的建筑技术也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三、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一些领域中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就整个土木工程领域来说,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具有国际水平的超级工程结构建设不断增多,施工控制及施工力学也将不断的走向成熟,并且将不断的应用到工程建设之中为工程建设服务。我国土木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现在还不能适应工程建设需要,由于施工控制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特别是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系统识别、材性分析等,目前除了一般性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有应用性的理论研究,但缺少系统集成及有价值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是直接产生建筑施工事故的原因,因而要想做到防患于未然,就必须要从源头抓起,要保质保量的进行施工。提高施工队伍整体水平、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改进生产管理方法、加大建筑施工的质量监察力度等。要采取适当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完善安全制度,提高施工的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环保施工的水平,保护环境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先进高效施工技术,减少灰尘、固液废弃物和有害气体排放,降低噪音,避免打扰到周围人的生活,使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选用优质环保质的结构材料,减少反光,保证工程的质量。
四、结语
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实践经验优先行于理论,因为有些客观情况过于复杂,难以如实的反映室内实验结论或理论的分析,另外只有进行工程实践才可以揭示新的问题。土木工程不仅为人类的生活、生产提供物质保障,且大大的推进了科技进步,这是一门在不断发展的学科,因此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涌现新材料、新技术。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成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加快了整个施工的速度,降低了施工的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了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从多个方面、各个角度来进行施工技术的掌握,可以确保土木工程项目顺利的进行,只有不断的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水平,才可以使施工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潘红芬.当前土建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2,(11).
[2]李云鹏.基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分析与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2,(11).
[3]郑贵柱,张建友,范文龙等.论土木建筑施工技术问题的对策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工程实践经验先于理论,由于一些客观条件过于复杂,很难反映出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除了工程实践揭示新问题。土木工程,确保材料不仅对人类生活、生产,并极大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扩散的新材料、新技术。
随着当今世界迈入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化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寻求创新发展的途径,以防止被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淘汰。近十多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其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步幅度也比较大,主要表现为创新发展的模式。随着各类现代化生产管理技术更新换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就表现为如何促进施工技术的创新以及逐步完善,来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双重提升目标的同步实现。
一、土木工程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是一项复杂并且广泛的工作,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与管理。土木工程是将所有的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从而保证整个工程能够按照规定时间完工。土木工程的全面性,为具体的施工工作提供了基础与指导性。健全完善的土木工程体系对于土木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作用。它以最佳的建筑施工模式和经济效益模式的结合,不仅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的科学性与高质性,还能给建筑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行业尤其是土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土木工程施工的成败关键就在于一个完善的土木工程体系的指导与监督,而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又是整个土木工程的重中之重,成为核心与关键要素。因此,有效控制土木工程,成为土木工程施工的关键所在,它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想要获得土木工程施工的工程效益与经济效益,土木工程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所在。
二、土木工程现状
1、我国土木工程历年来的建设成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速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更紧密的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建设,在过去,只有在发达国家有高层建筑,我国主要城市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的水平超过100米高的建筑已经超过了500,200米或更多的高楼超过50多个建筑,超过300米高的高层建筑已经超过20个。
此外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我国已经建立了公路通车里程160万公里,其中包括30000公里的公路,中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75000公里,总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青藏铁路是创造了世界,建筑的立面最困难的世界建筑奇迹,和日本的施正荣Haixia桥,海带桥在丹麦,法国诺曼底大桥人类建筑史的一个负载。
2、当前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及实际应用情况
高新建材的使用造成的土木工程行业结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的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应用钢纤维在优质水泥、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如高分子浸渍混凝土应用的实际建设高新建筑材料。他们表现出快速硬化高新材料,强度高,重量轻,如传统的建筑材料和节能复合没有优势。
除了在大型建筑物经常使用玻璃幕墙材料也是新兴高科技产品,早期有钢化玻璃,现在更多的使用是一种多功能镀膜玻璃,双中空玻璃平板玻璃,等。自上世纪进入实用阶段,碳纤维材料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用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构件多种加固方法,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的实验阶段。这些高科技材料的直接结果是使用传统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和施工有很大的变化。
3、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发展情况
预应力技术,自1980年代以来,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现在的大跨度公共建筑、大型会展中心和超高层建筑用来承受沉重的负荷转换结构、重梁和其他核心结构已经使用预应力作为一个关键技术。预应力技术解决问题在大型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此外,在公共场合道路基础设施如预应力技术也必须使用,解决高速公路路面混凝土开裂的技术,减少伸缩缝,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影响。特殊用途,预应力技术也发展。深水石油钻井平台、桥梁和海岸防波堤通常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比传统的混凝土抗裂性好,耐久性更好的优势,他们可以扮演传统的混凝土没有的有效性。
4、土木工程技术在地下建设中的应用
地下工程建设在我国近十年的发展,缩短与国外技术的差距。目前在20多个大中城市地铁系统规划和实施,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我国地下空间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升。当前我国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覆盖瓦法,盾构法、沉管法、灌浆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在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和地下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实践经验。
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时代趋势
在大的环境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更加显著增长,但如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施工技术将显示严重滞后,特别是在施工技术的创新实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水平,是全面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进步和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经济和管理的基础,建筑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说明了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快更好,两个相辅相成的关系。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发展在未来,不断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建设工程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2、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生活的普及,一方面为建筑施工企业创造优质的产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导致大大增加技术创新的成本。经济、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着知识经济、文化、政治、高速全面发展和进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本质是经济的基本要求,建筑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如果你想继续下去,我们必须寻求发展创新思路,寻求机会。创新的主要趋势是经济时代,任何人,任何行业都可以利用一个机会,而不是偏离,因此,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生活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要求。
3、技术创新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目前,各行业竞争显示了一个白热化的趋势,在弱肉强食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你变得脆弱,将面临被淘汰的结果。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进入时,面临的市场竞争,如果盲目扩张,技术力量跟不上,智力资源分散,管理水平下降,专业水平降低,企业变得越来越弱,因此失去了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需要认真思考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应对竞争的策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企业整体效益为目标,实现技术创新建设的目标在努力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在市场调研和预测的发展,施工方法,人员绩效评估机制,培训和介绍,等,逐步建立适合施工企业实际需求和满足市场的需求自主技术创新机制,同时积极成果的应用在实践中建设的技术创新。
四、传统施工技术
1、地基基础施工
桩基础施工是地基基础施工的最主要方法,在设计时分为两类极限状态设计,分别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和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以及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要按照不同的设计等级进行施工,具体参照《桩基施工规范》。按承载性状划分,基桩有两种类型,即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又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端承桩又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是由桩侧摩阻承受,端阻力可以忽略; 端承摩擦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则是由桩侧阻力承受主要部分。
端承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摩擦端承桩则是由桩端阻力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载。按照成桩方法分类,还有非挤土桩、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三种,制作基桩的材料也不是单一的,主要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桩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材料桩的施工方案和适宜的基础亦有所不同。在桩基础施工中,首先要确定选择桩型。在桩基础施工中,不仅要主要单根桩的施工质量,还要综合考虑,特别是群桩基础,要考虑避免不均匀沉降。预制桩吊运时单吊点和双吊点的设置,按照吊点跨间正弯矩与吊点处的负弯矩相等的原则进行布置,同时要考虑预制桩吊运时可能会受到的冲击和振动。桩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步骤是: 桩定位放线、钻机就位并校正垂直度、钻孔清土、灌注并搅拌混凝土、制作安放钢筋笼、成桩验收并进行质量检验。
2、混凝土结构施工
按照施工中浇制混凝土的地点分为预制法和现浇法。预制法是在别处而非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预制混凝土以其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成为建筑业的新宠。在使用预制法施工时,要确保预制模的尺寸准确,并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现浇法则是在施工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是大多数建筑物采用的方式,应用更早更广泛。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根据张拉预应力筋的顺序还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
3、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在施工前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钢构件运送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考虑到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所以要准备灭火器谨防发生火灾。
五、土木施工技术创新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决定设计者设计思想的实现与否。就施工本身而言,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过程都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的限制。要想发展新型的施工技术,实现创新,必须从这些限制方面着手,突破制约,实现优化。下面仅针对深基坑支挡技术新发展和新型预应力技术两方面进行探讨。
1、深基坑支挡技术发展
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抗震与人防的需要和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再加上大型深埋设备基础的施工,深基坑支挡问题越来越多。在这些需求和障碍的促进下,深基坑支挡技术在下面两个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实现是施工技术的创新。第一,桩、桩—锚支挡体系。对于开挖深度大、坑壁土质差的情况,通常采用灌注桩—预应力锚杆体系。引进的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适用于地下水位上下的各种类型的土层,但效率不尽人意。第二,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用于临时支挡的桩或者地下连续墙和永久性的柱、地下室墙一体化后,施工速度得到提高,投资效果得到加强,资源得到节约,得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另外,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旋挖已经投入使用,使成孔质量得到保证,减小认为不确定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新型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近年来的热点。顾名思义,体外预应力是指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容易检查和控制管道的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 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可采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结语:
土木工程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大工程,且对安全性要求高,因为这联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理论研究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缺少验收标准和规范,管理体制问题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发展施工技术,在过去的土木工程建设中,人们总结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也在教训中得到启示,因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这将给加快土木工程发展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尚亚伟,应巍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与展望[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
关键词:施工技术;土木工程;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任何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都是应该考虑的必要问题,再设计支出就应当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且结合施工条件进行相关施工方案的拟定。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通过相关的技术规范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应用进行严格的监督,,才能有效的去报施工质量。虽然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土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因此,文章就以几个主要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而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以促进工程建设能够更加良好的发展。
土木工程建设在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1.操作人员在技术培训方面达不到要求
结合目前的实际施工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施工作业还是传统的方式为主,这样的施工模式不管是从安全还是从发展的角度出发,都应经满足不了现代建筑工程飞速发展的需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材料浪费以及工期延长的现象,因此,应该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训练与培养。但是在现阶段施工企业中,很少会出重金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再培训,所以,在技术运用机械操作等方面那一跟上发展需求,这样一来,就无法满足施工的发展与需求,造成技术上出现严重缺陷。
2.技术问题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者意图的实现往往取决于施工技术; 竣工效果检验也取决于施工技术。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土建施工能否成功。如今的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有着明确的技术规范和监理规则,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技术指标的不稳定性因素,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包括很多方面: 深基坑开挖技术、混凝土技术、防水技术、预应力技术等都是决定施工效果的重要技术指标。在众多的技术要求上,必须加强对技术的控制管理才能保证施工技术的完美,但是面对复杂多样化的技术问题,控制体系存在着漏洞。针对技术控制,工程施工监督部门往往更重视对重点技术问题进行监理控制,如针对混凝土施工的材料、硬度、灌浆问题等都有明确的控制要求,但是往往会忽视对现场、资源、气候问题的考虑,殊不知这些外界因素也是技术控制的重点内容。
3.环境问题
21世纪是重视环保的新时代,而土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也正在显现出来,土建施工必然会带来诸如粉尘、有害气体、噪声、强光、固体和液体废弃物、杂乱的施工现场、高空坠落物、地震以及其他偶然事故等,而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对城市居民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了伤害,在施工过程中认清这些环境问题是土建施工的首要问题。但是如今的土建施工却缺少对环境公害问题的管理规则,对与环境公害问题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多数的土建施工部门对环境问题还是采取忽略的态度。
改进对策
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在土木工程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要想紧跟建筑发展的步伐,就要求施工企业全体人员都应建立起不断学习的思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机械设备,并组织施工人员系统的进行新型施工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培训与学习。采用新设备、运用新的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工程速度、确保工程质量、节省资源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并不是将所有的传统技术都抛去,应将传统技术的精华与新型技术相互结合,进而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于完善,提高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
构建技术控制系统,对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针对土建施工技术管理过于单一的问题,建立其全方位的技术控制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技术控制系统的建立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影响施工技术的地质条件、材料性能、气候条件、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等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识别、调整、预测,最终在允许的差范围之内实现设计最佳目标。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施工过程,求解其内力和位移,对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若两者误差较大则进行调整,直到满足设计要求。而对影响施工技术的材料控制则要通过测试、现场分析等手段进行控制。全方位的技术控制体系自然少不了对现场的技术控制,施工过程中要设立现场监督部门,对现场施工情况做出必要的指导和控制。
通过材料的选用、合理的施工、以及先进的技术境地环境危害
①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先进的施工技术首先就会对现场的施工噪音做出控制,而且先进技术往往会带来更为省料、省时的施工,这样就可以节省原材料,缩短工期避免造成长时间的环境影响。
②加强施工管理。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能够控制施工垃圾问题,同时对于施工工人的生活垃圾也有了合理的控制,确保了施工场所的干净整洁。
③采用优质的工程材料。优质的工程材料会将对周围的环境的影响将到最
低,同时优质的工程材料也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
土建工程的未来展望
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建筑行业在不断的进步,因此土木工程在施工建设方面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只有在建设过程中努力吸收新的技术知识以及管理理念,努力发展创新,用科技、社会以及经济的进步来带动施工技术的进步,进而促进整体工程建设的发展。加强对新材料开发与利用,不仅要在材料的品种上取得突破,更要在性能上得到发展。例如在混凝土的强度以及硬度上取得新的突破,使其在配置方面更加方便简洁、环保,降低配置的要求;在建筑使用钢材的韧性及强度方面取得突破,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提高建筑安全性。
总结:
在土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的应用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在施工人员技术培训方面,技术控制方面以及环境公害方面,为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要想科学合理的将施工技术运用的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就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养,确保施工进度;对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控制;通过对材料以及技术的有效管理来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公害。当然,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这就需要管理以及施工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与突破,为整个建筑行业积累经验,以求在今后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韦立林,邓志恒.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其学生适应性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S1)
[2] 刘建新,吴丽丽,张宇鑫.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国际化的实践与探索[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彭慧军.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33)
[4] 姚作杰.浅析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11)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施工;施工技术;创新
引言
土木工程建筑作为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施工组成部分,在建筑行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认识与了解,越来越多的建筑者们开始开始注重建筑施工的施工技术与理论基础。为了更好的完善土木工程建设,我们要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科学性的解决措施,不断加强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采取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促进经济建设更好的发展。
1 土木工程概述
严格意义上来讲,土木工程施工建设涉及的内容很多,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了发展与使用,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讲,不仅仅要求其相关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完善的施工技术技巧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就目前而言,土木工程施工已经在多项工程建设中有所发展,并逐渐成为建筑施工行业的重点。
2 传统的施工技术
2.1 地基基础施工
地基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有着严格的标准与界定,所以在进行地基处理时,要不断的加强其稳定性与强韧性,增强其使用强度,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地基所承受的建筑物都不会出现裂缝或是施工质量问题。在进行地基检查测试的过程中,要采取沉降观测法进行有效的合理检测。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2.2 混凝土结构施工
严格意义上来讲,混凝土结构施工有很多种,按照不同的划分,其结构施工也是有所不用的,按照浇制特点可以分为预制和现浇两种,预制由于其自身成本较低,性能较好,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将被广泛运用,它并非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一种结果施工作业,而是在施工现场外进行的。现浇混凝土这种施工作业方式是最早的结构施工作业,它主要是采用现场支模浇筑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可以在现场进行尺寸的测量,便于更好的在建筑使用中发挥功效。
2.3 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安装,在施工前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钢构件运送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考虑到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所以要准备灭火器谨防发生火灾。同时高空作业人员在进行登高作业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安全带是否正确佩戴,挂绳是否安全牢固,挂钩有否出现松动,如果发现安全带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必须立即更换,并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登高作业。在高空作业过程中,安全带的挂钩必须时刻挂设在临时固定在钢梁侧面的钢丝绳上。
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关键点有还有连接的出来,主要有螺栓连接、焊接等,铆接因为其灵活性的限制而逐渐被淘汰。同时关键点还包含构件预制的尺寸和连接斜面的角度,控制不好,连接点会出现很大的缝隙,所以在钢构件在预制加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检查和核实,保证构件的尺寸和斜面角度符合技术规格书和设计要求,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不合格部位和不合格产品。在处理连接问题时分两个部分,一是选择连接方式,二是准确确定连接位置,如果连接不当对整个结构的整体性会产生不利影响,成为结构的薄弱点,构成安全隐患。
3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
3.1 深基坑施工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越来越重视,城市建筑发展空间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建设者们开始采用新的施工技术进行土木工程建筑的开展,深基坑这种施工技术就是应时而生,它有效的改善了土木工程建筑在安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它是利用一种信息技术支护软件进行地下的检测,与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
不仅仅对周围建筑群体进行了有效的掌控与了解,还将加固其基础地基的使用性能,因此将在未来建筑中被广泛使用,现阶段我国应该大力提倡深基坑建设的使用及发展。
3.2 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式,钻孔灌注桩技术也不断的发展起来,但是在技术使用上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施工设备,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在进行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钻孔灌注桩基的质量重视,保证其在建筑行业的顺利开展与使用。
3.3 新型的预应力技术
(1)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容易检查和控制管道的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2)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可采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4 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4.1 生态化方向发展
建筑施工设计的目标,设计的进程和施工的整个过程,都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污染,减少能量的消耗,选择适当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设备。建筑材料的开发也必须考虑到生态因素,向低消耗,低污染,长寿命,性能完善,和废弃物影响程度小的方向去设计发展,来提高建筑物的寿命,并且和周围生态和谐共存。
4.2 复杂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传统的机械制造、运输、园艺、地质勘察、冶金等活动也不断被应用于建筑施工设计中。因此,这些外沿学科的相应的技术形态也被纳入了建筑技术体系,无限扩张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外延,体现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包容性和综合性,而复杂性是建筑施工技术综合性和包容性积累的结果。
4.3 高新技术方向发展
建筑施工技术的高技术化发展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新技术革命成果向建筑领域的进行全方位和多层次渗透,凸显了现代特征。这样的渗透推动者建筑施工技术体系内涵与外延的快速拓展。出现了功能多元化、驱动电力化、布局集约化、控制智能化、操作初械化、结构精密化、运转长寿化的高新技术化发展趋势。新技术是建筑施工高新技术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的形式,研究主要包括有空间结构技术、开发建筑节能技术、建筑地下空间技术等。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更是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工程的建设技术、信息服务和科学管理的水平。
5 结束语
土木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所以施工技术的好坏十分关键。此外,土木工程的施工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验收标准和规范、理论研究无法适应工程建设需要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便是努力发展和创新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管理;工程施工;实践教学模式;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1-0113-04
一、工程施工实践教学内容
1998年设立的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学科,它覆盖了原来的建筑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专业覆盖面[1]。工程管理专业中设置了四大平台课程,即技术平台课、管理平台课、经济平台课与法律平台课。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程,其作用是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知识,具有知识点繁杂、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改革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工程施工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非常重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也在积极进行有益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2-4]。沈阳化工大学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一直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展示施工图片、flash、教学录像等,然而由于客观原因,目前实践教学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有待改进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材内容滞后于实践,新技术体现不够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现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材无论在章节内容方面,还是在知识覆盖范围方面均比以往教材明显增加。但从目前施工教材的内容看,多是传统施工工艺,已过时或淘汰的施工工艺没有删减,尽管新工艺、新技术在新教材中有所体现,但教材编入的最新施工技术内容仍显不足。即使最新的施工教材反映“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也很少,甚至还包含某些当时很“新”而实际已落后的技术,一些已经成熟而且应用广泛的技术却未在教材中体现。
2.课堂理论讲授与工程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性极强, 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采用课堂教学模式,大量的施工工艺、实践知识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尽管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讲授, 也极力采用投影、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但系统性还有待加强,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对学生来说,只听教师讲解、只看图片资料,而不到施工现场实际观摩体会,就没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对一部分内容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并未开设专门的施工实习环节,只有为期两周的工程实习却又不与施工课程同步,主要以现场参观形式开展实习,只能看到工程施工片断,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远远不够。
3.学时少,任务重
一般土木工程专业施工课程在80学时左右,而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时往往偏少,一般在32学时左右。在这么少的时间内要讲清楚各种工程施工工艺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教师感到教学空间有限,内容太多,很难有发挥余地;另一方面,课程内容原已抽象繁杂,若再加上较快的课堂节奏,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讲解得更加透彻,使学生牢固而扎实地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知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具有很大难度,或者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值得深入研究。
4.实习内容不系统、不完整,实习单位难找
这是很多高校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普遍性。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所设的两周工程实习对学生理解施工内容虽然有帮助,但亦有缺憾之处。如:实习集中安排在某一时间段,无力考虑工程的实际状况,存在施工进度不合适或施工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土木工程施工过程比较漫长,集中实习期间,学生只能观摩到几个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观摩不到施工全过程,更无法对整个在建项目的全部工序进行总体了解。
在目前的组织形式下,实习单位一般是教师或学生个人关系。企业常常认为实习会带来管理上和生产上的不便。实习单位为了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往往明示或暗示学生少进入工地,很少主动安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种状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而且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也不易保持,导致课程建设连续性差。愿意接受实习的施工企业越来越少,联系实习单位日益困难。由于以上诸多问题,限制了实习的空间和选择范围,对实习效果难免产生不利影响。
(二)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类型和学生就业需求的分析表明,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和完善不仅十分必要而且相当迫切。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就业竞争并快速适应未来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新建工程管理专业巩固就业市场和扩大生存空间。尽管目前就业态势总体良好,但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很有必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使工程管理专业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笔者曾详细统计了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表1),发现进入施工一线单位的毕业生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说明他们更需要具备扎实的土木工程施工知识和技术,对他们实践技能、工程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如何使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具有合理选择常规工程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正确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如何建立更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性,使其在严酷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是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工程施工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内容与实践
文章内容系沈阳化工大学2011年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核心部分,结合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改革和完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力求建立依托多媒体技术,多元化、特色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土木工程施工实践技能及工程管理能力。研究主要围绕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现场实习三方面进行。
1. 建立和完善基本信息资料库
目前,互联网技术空前发达,研究内容之一即以网络为主要依托,收集和整理有关施工过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图片、动画、视频,包括重大工程、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网络资源,建立土木工程施工基本信息资料库。
此外,以身边工程为素材制作教学资料,完善和扩大信息库。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利用数字摄影、摄像技术对实际工程跟踪记录,记录不同类型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建立有关工程全貌(单位工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工序)、施工图设计、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建筑材料,以及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照片、幻灯片、图表、数字影像、演示动画等基本信息库。
这项工作已陆续展开,相继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沈阳市万达广场施工照片与视频、沈阳碧桂园房地产公司开发的项目施工过程、沈阳远大铝业有限公司玻璃幕墙项目等身边工程的珍贵资料,并已应用于课堂教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兴趣浓厚,效果良好。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制作信息化电子教案
工程施工这门课程不仅包含一般的技术管理理论, 还包括许多土木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 这些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学生感觉枯燥、无味,那么,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则是节约板书时间、加大信息量、开阔知识面,并能挖掘课本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并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有效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习兴趣的目的。
此项目在原有多媒体课件和新建的基本信息资料库基础上,根据各类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实用有效的信息化电子教案,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多媒体课件。实际上,笔者所在教学团队正在利用已收集的信息,逐步完善和改进已有电子教案,并应用于教学,获得学生一致好评。
3. 开设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是与工程施工相配套的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具备工程师基本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此项课程设计,学生将了解建筑施工技术方案设计的编制程序、熟悉编制内容、掌握编制方法,能进行土石方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常用专项方案的编制。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综合应用所学施工知识的能力。开设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是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此项内容已列入新的培养计划,从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在工程管理1001/1002班开设完毕,配合工程施工理论课程内容分散进行,共32学时。学生动手进行了场地平整土石方量计算、单层厂房安装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现浇框架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设计等,将课堂上学到的施工知识与施工方案设计实践部分结合,对理论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反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行现场实习
目前培养计划中没有施工实习。作为本项目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应鼓励学生在征得家长、系里同意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如节日、寒暑假)到相关单位参加各种工程实践活动,如现场施工与管理、工程量计算、概预算编制、广联达软件使用与销售甚至售房等。作为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概括的了解,对后续学习和就业等有更客观的认识。实习体验反馈后还可以作为检验教学效果和改善实习内容、方式的依据。
实践表明,这项改革措施非常有效。自工程管理2007级、2008级开始,利用非课内时间分散进行的现场实习已陆续展开,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参与实习的学生由于具有不同程度的现场经验和较为深刻的专业认知度,在就业双向选择时经常被优先考虑,显著提高了就业竞争力、职业适应性和自信心。
5. 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经验共享
学生现场实习后,结合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教学,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实习体验,共享在不同工地现场获得的相对单一的实践经验,扩大实习效果。然后,根据反馈信息,继续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
2007级学生通过书面报告的形式总结了实习心得,2008级学生则通过召开讨论会的形式交流和分享了宝贵的实习体验。这些反馈信息,为工程施工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甚至其他专业课的完善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对教学大有裨益。
四、工程施工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型
以上从课堂理论教学手段的完善、施工方案编写能力的训练和各种现场实习经验的锻炼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工程施工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根据上述改革内容及其应用情况的总结、反馈,建立了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全方位、特色化、多元化工程施工实践教学模式结构模型(图1)。
需要说明的是,此项改革并没有就此结束,还将继续开展,此模型也将根据具体应用情况和反馈信息,在细节上深入修改和完善,因而是开放的、动态的。
五、结语
工程施工实践教学如何改革,已探讨了多年,然而收效甚微,其中的根本原因即是该课程实践性太强,传统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能完全解决实践教学环节匮乏的问题。文章结合21世纪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研究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从完善课堂教学、开设课程设计、加强现场实习三方面入手,建立了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全方位、特色化、多元化工程施工实践教学模式。此项改革已初见成效,但由于时间不长,经验尚浅,还需进一步实践、检验和完善,亦可与兄弟院校相关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充分交流,相互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S].1999.
[2]范臻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9-10.
[3]杜德权.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2):80-83.
[4]边晶梅,白泉.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74-77.
Research on diversifi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urse
BIAN Jing-mei1, BAI Quan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henyang 110142, P. R. China;
2.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P. R. China)
关键词:施工技术;设计;结合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standards, norms and experience, designers design concept to be realized it must and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re very close match. In addition, they also have some foreign lates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ulting familiar, master further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rough these methods, structural designers design quality and level will be improved greatl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sign; combin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结构设计的设计者通常具有很多年的设计经验,因此,可以熟练地掌握设计要领。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设计主要讲的是施工图纸。然而,施工图纸相对于整个施工项目来讲只是其中一个非常小的环节。施工单位要想使建筑的质量与功能达到一定的标准,那么,就要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设计进行巧妙的结合。结构工程师一般情况下都会通过自学的方式或者是进行再教育的方式进行各种培训,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学习。此外,他们还有对国外的一些最新施工技术咨询进行熟悉,进一步掌握完美的施工工艺。通过这些方法,结构设计者的设计质量与水平都会得到大大的提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
1当前,在我们的施工图合同中,并没有把建筑的深基坑支护设计列入其中。一般情况下,设计单位依照建筑总平面图上的显示,以及一些相邻建筑物的分布状况,再结合基坑的土质与高度对于深基坑支护设计提出一些相关的改进建议和看法。然后,施工单位负责做好具体的工作,或者是施工单位委托一些专业的设计师进行支护的设计。根据相关了解得知,对于深基坑支护设计,已经有专业的计算机应用程序正在广泛使用之中,仅仅一小部分的设计院校还没有涉及到这一方面。计算机应用程序的使用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并且经济收益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风险。而且,这种先进技术的使用与目前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是不相符的,主要是与目前城市施工存在的一些现实条件产生严重分歧。此外,设计人员对新的支护技术的吸收能力变得更加薄弱。基于这些问题,设计院校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且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2在一些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主要使用的是钻孔灌注桩设计。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在施工图纸中不会对使用的施工机械进行明确的限定,施工单位可以自由选择施工的机械。而施工单位大部分会从节约经费的角度出发,最后一般都会选择价格低廉实惠的涡锥钻作为工程桩成机械。而实际上,是以个体单机为主要单位的一些涡锥钻。这样的结果就是,工程图上面的标准、规格到不到要求,也难以控制,这样一来,各种问题桩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这种桩的承载能力非常低,容易造成危险因素。而工作面的也达不到整洁的程度,在基坑中,污水、烂泥到处都是,使施工进程变慢。
其实,有一种比较先进的施工技术正在使用当中,那就是旋挖施工技术。根据一些现场的施工条件,我们可以采用旋挖施工技术,这是一种进口的施工技术,非常先进,主要的特点是:第一,采用的设备是比较先进的,而施工工艺也是非常一流的,一些人为因素比较少。因此,采用这一技术,成孔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桩孔的垂直问题以及对于孔低清渣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第二,桩的直径与长度相同的涡锥成孔桩,每一个桩的承受力都会得到提升,至少提升40%或者50%,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机械的高费用问题,使单桩的造价成本有所下降,换算成单位极限承受力,这二者的造价几乎是一样的。第三,如果两个基坑的作业面积是相同或者基本一致的,两台旋挖机的成桩数量与最大密度分布的涡锥成桩数量就是一样的,都是十八根。此外,前者挖掘出来的泥土可以随时装入车里,及时运送到工地,前者的综合效率比后者更高一些。第四,施工现场也是非常干净、整洁的,地面上没有泥土,仅仅用一些清水冲洗就可以好地清理了。
通过上文中的比较,个人认为,旋挖成桩的施工工艺的技术是非常先进的;其次,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设计的时候,要把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标在图中,尽量选择一些比较先进的施工器械。与此同时,采用旋挖成桩的单桩需要很多的成本投入,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对比,这样才能使施工单位容易接受。
3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一定要表明自己的设计意图,并且要尽量考虑施工的操作性是不是比较强,要考虑其中的可行性,观察其中是不是存在某种分歧,如果发现,要及时更正,在施工图纸中要及时修改。我们例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关于一项建筑工程中基础梁筏的前后方向的地梁设计的高度是一样的,根据以往的基础设计,这其中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采用这样的设计方法,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一个方向上的地梁位于纵向上的钢筋就要穿过在垂直方向上的地梁,如果地梁的宽度比支座的柱边长更加高的时候,那么。地梁两个方向上的有效高度就不能得到同时保证。因此,最后就必须把其中一个方向上的地梁抬高5厘米。像这样的问题,在工程设计的时候会经常遇到,因此,如果在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的过程把这些问题及时解决,就会减少实际施工的困难,但是一旦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再来解决这些问题就非常困难了。
4当前,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在很多的国家中都进入应用。这种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尽管在工程施工中并没有被规范和例举出来,但是,在很多工程范围中都有广泛使用。这种施工技术还没有得到国家的认可,没有建立相关的工艺约束,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大部分不会使用这种技术。此外,这些先进的技术的检测都是具有一定的级别的检查单位来进行,然后给出检验结果,在价格方面是比较低廉的,其操作方面也是非常简单、快速的,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是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的。个人认为,当设计人员遇到这种情况,不能仅仅依照国家颁布的施工工艺来设计,而应该有所变通,对于那些新技术可以进行全面的、准确的评断,看这些新技术是不是能够应用到工程之中。
5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在进行技术交底以及审查图纸等方面都具有多方面的需要配合的地方,这些繁琐的配合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个人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结构设计师应该高度重视这种配合程度;除了可以通过电话确定,也可以通过进行口头协商,此外,还可以把这些小细节用书面文字的形式例举出来,形成一种比较正式的文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减少因为专业分工的不一样而导致个人理解上出现偏差而导致错误的施工行为。
6工程的设计人员要在众多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一定要做到可以博采众家之长,当面对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施工技术人员的时候,可以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要总是自持己见,这样一来,自己的经验和设计水平都能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施工工作都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施工过程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地被使用,例如深基坑支护技术、钻孔灌注桩、钢筋机械连接技术等等。工程的设计者对于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仔细研究施工图纸,还要尽量考虑到施工技术的应用,二者良好的配合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更加顺利,避免出现施工图与实际施工过程出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易方元.陈卫华 综述土木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0(36).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施工技术;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速运转的轨道,房地产业的兴起和蓬勃,使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也给我国建筑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我国的工程建筑质量却普遍存在着很严重问题,而工程建筑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水平和建设能力。
一、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技术发展的整体态势 工民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许多新科技、新技术已经被众多的建筑企业所使用,而且我们的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也总结出了许多适合自己的施工技术,为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工民建工程新的施工技术在不断的推出,但对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普及。
1、提高工民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工民建企业应该积极的学习和采用新的施工技术,这对于科学的安排施工程序,是十分必要的,新的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约建筑工程的建筑成本,还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整个建筑工期的按时进行。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有效地保证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这也是建筑施工技术经济的有利之处。在工民建高新技术的应用上主要重视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要求技术员工可以熟练地掌握新的施工技术,工民建工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新技术的引进,在对新技术的应用层次要建立一定的培训和监督检测机制,这对于工民建按工程新技术的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2、工民建工程施工技术经济发展 工民建工程施工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材料、建筑施工设计等建筑工程技术,其自身使用功能的特殊性,要求工民建工程在建筑空间和平面的组合上、建筑的结构和造型上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些特性都决定了工民建筑施工技术的经济特点,它要求在新的技术环境之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将技术的优势转化为经济的优势。众所周知,工民建工程的建造都有其固定的地点,并具有一定的地区适应性,这在技术上也要求施工工程工作同样需要技术的适应性,工民建工程单位为了完成某一地区的建筑施工任务,就需要合理调动本单位的人力资源和设备材料资源,同时要根据不同位置建筑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减少各工种在同一建筑工地的交叉重复使用情况,造成施工程序混乱,无法保证施工质量。所以,工民建工程单位的新技术的管理人员在组织施工工作中,需要将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地区问题、人员安排问题科学地进行安排,充分发挥建筑施工设备的作用力,充分利用不同工种施工人力资源,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圆满地完成建筑施工任务。
二、 信息化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创新与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已经有了可以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应用的技术支持。建立工民建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整个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了部门、材料、设备、成本、工程质量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合理的利用和分析这些信息,有助于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就是将施工中的各项信息及时的收集、传递、加工、储存起来,为施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工民建工程产品除了满足其正常使用功能的要求以外,还要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由于受到当地地质、地形和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使在建筑规模、外形构造、表面装饰等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形成了建筑物自己独有的建筑特色。在工民建工程的前期规划中加入信息数字化技术,可以在准备工作的阶段将这些要求清晰地绘制成规划图,信息数字技术的高科技含量可以大大缩短人工规划的成本,并且可以减少绘制误差,做到精确无误,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和美观的造型效果。
三、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式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判断出,在我国开展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为了保证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质量,我们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
1、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就是信息处理、通信等先进技术的集成体,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时相关的建筑美学观念、技术理念等内容都可以直观的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会更加灵活创作的激情也相对较高。同时,设计师所创作的作品还可以不断利用信息平台上的技术进行优化升级。比如,当前比较长使用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就是一种先进设计技术的体现,这种模型能够把平面的设计内容转变为立体的设计效果,给人以直观的视觉冲击。在信息化工作系统之下,不但可以实现设计效果的升级,而且还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多专业协同设计,不同专业的设计结果都可以通过一个模型进行整合,这样就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沟通障碍。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开展并应用信息化建设,很多高难度的施工项目都可以低难度完成。例如,在进行高层建筑时,建筑体的垂直度控制难度就相对较大,而利用这种信息化系统能够较轻松的进行垂直度控制。除此之外,在土木工程信息系统之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等一般条件下难以控制的问题都可以降低控制难度。
2、建设工程标准与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在土木工程行业中的功能得以发挥,需要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标准作为依据。因此,需要积极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并随时检查标准的执行效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挂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信息系统就会对这样的分析结果做出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重新选择和编制自身的发展战略。就当前情况来看,工程标准与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已然为国内外建筑工程行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应用现代数字技术对行业内的工程标准和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和对比。同时对于工程的项目管理而言,信息系统能够把纷繁复杂的管理内容整理集中起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
3、建立工程贸易信息系统 在该系统中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即“工程项目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等。同时,该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于工程方案选择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节省相互之间信息交流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招投标工作而言,招标单位和投标方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信息沟通,这样的方式就能够避免相互之间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误会,提高了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化、公正性。最重要的是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益。从材料选择来看,借助于互联网就能够大致掌握材料供应商的大致内容为材料初选提供信息基础。同时,在网上进行材料选购工作效率高,交易成本相对较低。而网上招聘已然成为了当期各个单位招聘的主要方式。所以,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工程贸易信息系统的建设都会为建筑工程企业带来实际效用。
结束语:
新型的施工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且应用新型的施工技术是大势所趋。因此,对新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仍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继续努力,目前的新型施工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是较传统的施工技术来讲已经有了质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刚,薛飞.浅谈工民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应用的重点及难点[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01,03(10).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力学应力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工程控制理论最早应用于军事工程和航天工程。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智能化控制的出现,这一理论不仅仅局限于高尖端的技术领域的应用,其已逐步应用到社会、经济、规划、管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日本是较早将工程控制理论应用到土木工程的国家,特别是应用在地下工程中隧道、盾构以及大跨度桥梁的施工上。利用工程控制理论,主要是对工程中关键位结构的应力、挠度等参数进行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最后返回现场指导施工。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大量工程项目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施工过程的控制对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对地下工程进行信息化施工、对高层建筑进行施工力学分析、对大跨空间结构寻形分析、对桥梁工程进行施工控制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在桥梁施工的应用方面,较为系统的利用现代控制理论进行施工控制,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在地下工程中,尽管没有引人施工控制概念,但仍是按照工程控制理论的思想指导施工,总结出“理论导向、经验判断、严密监控、适度反算”的信息化施工理论。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已经开始考虑混凝土材料的收缩、徐变对施工的影响。
国外土木工程施工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由于施工控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系统识别、材性分析等。目前既有一般性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应用性理论的研究,但缺乏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应用。
(2)缺少验收标准与规范。一些领域对施工控制缺乏概念和思维方式,更无标准可言。也有一些领域有一般性的标准,但对大多的创造第一的工程仍缺少足够的科研准备。对于施工控制的标准如何提出,不仅涉及到长期发展问题,也涉及到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但有一点就是要对没有经验借鉴的工程必须全面贯彻施工控制,避免出现重大决策的错误。
(3)管理体制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多头管理,管理责任不能落实,缺乏对施工控制的高度重视,对特大型工程前期研究不够,对工程的解剖不够细致。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思想,使管理责任明确并得到落实。强调施工单位应采取主动控制,使责、权、利能够达到系统的统一。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土木工程的施工是一个耗时比较大,操作工艺复杂,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它不同于设计完成后的受力状态。因此,有必要要对其发生的不同状态进行定义。
2.1基本形态的定义
(1)结构零状态:是指建筑物外型的坐标状态,结构此时未承受任何荷载,其状态是一种理想结构状态。
(2)结构初态:是指结构经施工后形成了完整的结构状态,此时结构已包含了由于施工过程产生的残余应力以及残余变形,结构承重,自重和部分施工荷载等。
(3)结构终态:是指工程竣工后的状态,此时结构包括从结构初态到竣工后产生的残余应力和变形以及工程竣工时结构的各种自重。
(4)施工状态:是从工程建造开始,以设计建筑结构的外型为目标,经过每一步施工步序,最终达到工程竣工的过程。由于施工工艺的不同,施工最终在结构初态和结构终态产生的残余内应力和残余变形不相同。为了便于分析,将施工状态的分析称之为施工力学,它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静力学和动力学,其具有其独特的技术特征。
2.2施工过程技术特征分析
施工过程的力学特征与永久受力特征具有很大的区别,设计人员多数是从工程竣工状态(结构终态)考虑结构体系的受力,对施工过程可能产生的残余内力和变形往往忽略不计。对于一般的结构体系不考虑施工阶段引起的误差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一些特殊结构体系,其影响十分显著,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2.1施工过程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存在。
如果是钢结构框架,传统的设计方法思路,根据受力状态确定结构的截面,不考虑施工过程可能带来的影响。
2.2.2 施工过程中边界条件等外部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残余应力和变形。
除施工过程可以引起残余应力和变形外,其边界条件外部环境也都会引起结构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存在。例如,外界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应力是大跨度结构中不容忽视的。除此之外,边界条件的变化也可以引起结构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利 用不同状态的边界条件变化可以达到降低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存在。因此,合理使用工序的变化和边界条件的变化可以起到降低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的目的。
实际工程中,由于施工工序的不同或边界条件变化在结构中会产生内力的变化。结构仅承受重力作用,实际施工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施工两悬臂段,最后施工中间段。为了说明问题,此处仅比较在第三阶段施工由于边界条件变化而产生的影响。
2.2.3结构内部的单元随施工变化。
比如索结构预应力的张拉,预应力在其施加张力的同时其原长在缩短,深基坑工程中的预应力钢支撑,其千斤顶在断伸长等等。这些单元的变化是目前有限元分析中很难从严密的理论来解决的问题,也是理论分析与工程实际误差的关键。
2.2.4材料的时间依存特征。
混凝土依赖于时间的性质有徐变、收缩、强度、弹模等的变化。土的力学性质具有蠕变和流变性质。这些材料随时间变化的性质,特别当不同材料、不同混凝土配合比、不同土质条件形式的结构工程其影响更为显著。
2.2.5施工工艺多样性特征与优化由于施工工艺的多样性,故结构终态构成的内力和变形存在较大的差异,施工仅是工程的完成,还应该使最终控制其残余变形和内力达到合理的范围之内。施工过程中由于存在着上述特征,对施工序的分析以及特征的研究,本文称为施工力学。
2.3控制理论的技术特征
施工状态的分析构成施工控制的基础,是预测分析的关键,而控制理论是一个由测试、分析、反馈、调整构成的控制环,其主要内容有:(1)测试系统;(2)参数识别系统;(3)误差分析系统;(4)状态预测系统;(5)综合调优系统。
施工模拟的程序应尽可能准确,其步骤尽可能要小,这样才能使理论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但如果完全按实际施工过程模拟其计算分析工作量太大,故应掌握其关键工况并与测试、反分析结果相一致。施工控制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对施工过程中永久结构和临时结构的结构①形状控制;②应力控制;③稳定控制。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研究;应用
1、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建筑行业在整体工艺和技术水平上有了稳步的提升,特别是某些工程的单项施工技术已经位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我国建筑行业宏观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要逐步转变技术管理模式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今后发展中,只有在对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技术管理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才能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并且提高其实际应用效率和质量。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2.1软土地基施工与石方爆破施工
软土地基施工特点:往往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要求,施工时如果采取措施不当,往往会发生路基或建筑物地基失稳或严重下沉,造成建筑物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需要进行加固,加固方法:换土垫层法、强夯法、振冲法、砂桩挤密法、深层搅拌法、堆载预压法、化学法等;土石方爆破施工:适用环境:开挖时遇到岩石,施工现场地下障碍物的清除、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拆除,施工的工序:打孔放药、引爆、排渣;特点:施工费用低、效率高、有震动和粉尘危害,对旧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还可以采用静力破碎等配合施工工艺,是拆除在低震动、低粉尘、无公害的情况下进行。
2.2 灌注桩施工与墩式基础施工
(1)灌注桩施工是在施工现场的桩位处用机械或人工成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或者直接浇筑混凝土)而成的一种施工方法,主要工艺过程成孔—放入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成孔工艺:干作业成孔、泥浆护壁成孔、套管成孔、人工成孔、爆扩成孔等。其特点是能适应地层的变化、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工艺要求较高、施工后混凝土需要养护且不能立即承受荷载。
(2)墩式基础是在人工或机械成孔的大直径孔中浇筑混凝土(或者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成的大直径基础。目前,我国多用人工挖孔,故又称为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墩式基础特点:端部直接支撑在岩石或坚硬土层上,桩的强度和刚度都很大,有较大的承载能力。
2.3 沉井基础施工
沉井是由刃脚、井筒、内隔墙等组成的呈圆形或矩形的筒状钢筋混凝土结构,多用于重型设备基础、桥墩、水泵站、取水结构、超高层建筑物的基础等,施工过程:施工时首先制作井筒,然后在井筒内挖土,使井筒靠其自重沉入土中。井筒的最下端为刃脚,形状如刀刃,在沉井下沉过程中使沉井切入土中。沉井的外壁为井筒,在下沉过程中起挡土作用,同时靠其自重可以克服筒壁与土之间的摩阻力和刃脚底部的土阻力,使沉井能在自重作用下逐步下沉。
3、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整体提高的环境下,国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呈现出了集约化、智能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部分国际知名建筑施工企业相继入驻中国建筑市场,明显增加了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压力,因此,在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加强对于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今后命运。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在有效解决传统施工技术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施工成本控制,并且全面提升施工的进度和安全,为国内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创新进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4、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实质
与世界建筑行业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显著的特点,其实质主要表现在:符合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机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要是进一步促进其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必须加强对于实质问题的深入研究,否则将难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体系的科学构建。
4.1符合经济时代的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符合经济时代的要求,现代建筑行业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在今后发展中将面临更多具有经济时代特的新问题、新矛盾,所以只有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有效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4.2符合社会竞争机制的要求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建筑工程市场中,建筑施工企业若想长期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现行的施工技术体系进行必要的革新与完善,否则必将会因与社会竞争机制的要求不符,而逐渐被时代所淘汰。从建筑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行业内部的人才引进、激励竞争、信息收集、开发手段等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4.3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应用与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个问题是急需得到解决的。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中,必须坚持以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并且在就爱强自主技术创新和改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可以代表国内最高生产力的最优化施工新技术模式。
4.3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电子信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应用,其客观影响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信息网络时代的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必然会导致其技术观念的转变,而且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应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理论、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将出现施工新技术难以完全取代传统技术的弊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人员应对新技术的研究对象、目的与结果等进行重新的分析与思考,进而才能全面展现施工新技术的现代信息管理特征。
4.4环保与节能技术
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中,环保与节能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是解决其高污染、高能耗问题的主要措施。在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中,通常是将经济收益放在首要位置,而忽略了行业所应重视的社会效益问题,这是导致我国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始终难以完善的主要矛盾,因此,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中,一定要注重对于相关环保与节能技术的研究,而且在保证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施工中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5、结束语
在我国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仍然存在较多的实际问题和矛盾,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解决,必然会影响具有中国特色建筑工程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中,工程建设企业、技术研究单位和相关部门必须坚持先进的技术观念与指导思想,并且在符合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机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为行业内部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施凤莲,张维轩. 微晶水泥砂浆外加剂在防水、防裂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4(02).
[2]张新田,侯三斌. 高层建筑外墙渗漏的对策[J]. 山西建筑.2003(13).
关键词:土木工程 灌浆 施工技术
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灌浆技术可以事先在岩土、土壤或是建筑物中设置一定的钻孔和灌浆管道,再通过灌浆机将合理比例的浆液在一定的压力之下注入到建筑工程额的地基裂缝或是孔隙之中,使建筑物的浆液可以胶结严实,实现对建筑物的加固作用,从而促进建筑物的不透水工作的防护和完整。
1、土木工程灌浆材料
1.1粘土浆材
粘土浆材往往选用粘土或者亚粘土,具有遇水崩解,吸水膨胀的性质,稳定性、粘结力较好。灌浆部位不同,灌浆使用的材料要求也不同纯粘土浆配置起来很简单,只需将土料经过浸泡、搅拌、筛滤净化后拌和而成。而为了保证灌浆效果,很少采用纯粘土浆材,一般要掺入水泥,拌制时要控制好水泥的用量。[1]
1.2水泥基浆材
灌浆水泥一般是以硅酸盐水泥熟料以及适量的二水石膏作为主料,经过细细研磨,再辅以性能调节剂混合组成。而水泥基浆的稳定性不好、注入能力有限,容易受水的冲刷而稀释,因而影响了注入效果。
1.3化学浆材
化学浆材的有点包括:(1).不分层,无沉淀;(2).粘度非常低;(3).固化或胶凝时间可以人为控制;(4).可用泵灌入裂缝,填充渗漏水,具有原位修复止水结构或单独构建防渗帷幕之功能,特别适用于地下隐蔽工程的施工;(5).固化或胶凝时体积收缩很小:(6).固化物或胶凝体本身不渗水:(7).固化体或胶凝体耐久性良好。但与此同时,化学浆材也具有毒性高、经济性差、耐久性差的缺点,因而化学浆材一般被用于工程缺陷的修补。
2灌浆技术的施工要求
灌浆技术的使用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工艺,由于灌浆方法的不同,也会相应地影响灌浆的效果,灌浆参数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2.1灌浆的压力因素
对于灌浆压力的理解,其实质就是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动力,灌浆压力对灌浆的加固和防渗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灌浆压力的功能发挥也会受到很多的因素制约,例如地层条件、选用的灌浆材料以及灌浆方法等。所以,灌浆压力在不同的工程中的应用,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从灌浆材料的角度来考虑,化学灌浆产生的压力比水泥基灌浆的压力小;从地层深度考虑,浅部地层的灌浆压力比深部地层的压力小;从渗透系数考虑,渗透系数大的的地层比渗透系数小的地层的灌浆压力小。
2.2扩散半径和有效的扩散距离
在灌浆工程的建设中,浆液的扩散半径以及其有效扩散距离对灌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地层渗透系数注入时间以及灌浆压力增大,扩散半径也会相应增大,但如果浆液的浓度和粘土降低,扩散半径和有效扩散距离就会相应增加。而且,在计算扩散半径和有效扩散距离中,可以使用一些合适的理论公式进行计算,在工程的建设中进行检测,将多种涉及因素考虑其中,进行合理的工程试验。
2.3浆液的凝固时间
在灌浆工程中,浆液的凝固时间是浆液自身的特性因素。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可以在浆液中加入适量的速凝剂、塑化剂、膨胀剂以及分散剂,从而不断改善浆液的性能以及凝固时间。一般情况下,标准的浆液凝固时间是几秒或是几个小时,在这个范围内的凝固时间都属于合理,浆液的凝固现象属于瞬间的行为,凝固之前的浆液其粘度性能的变化不大。由于灌浆工程在不同工程中对浆体的要求不同,但是浆体本身也具有一些优缺点,需要进行浆体性能的改进,从而不断适应各种工程的要求。对理想浆液的要求标准是,首先,要保持浆液的初始粘度较低,对其流动性和注人性进行控制,从而使其能够渗透到更为细小的缝隙中。其次,对于凝胶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在合理的范围内完成凝胶。最后,在浆液的灌注中,需要考虑注浆管道、注浆的设备以及混凝土结构物的特性,确保无污染和无腐蚀性,便于清洗。对于原材料的选择,尽量要满足材料源丰富以及价格便宜的要求,促进灌浆技术的方便操作。
3土木工程的灌浆方法
根据灌浆技术的应用目的可以分为两类灌浆方法。即加固灌浆和堵水防渗灌浆。而且,按照不同的灌浆工程涉及的工程地质条件,还有浆液的渗透力和扩散力等因素,可以具体细分如下。
3.1填充灌浆法
填充灌浆,根据其特点考虑,一般适用于工程中较大型的裂缝和岩土洞穴,还包括一些地下工程结构体壁的灌浆,都属于填充灌浆的应用范围。
3.2渗透灌浆法
在一些土木工程中,由于工程的地层条件使固定的,为了不改变其总体的特性,需要将浆液直接填充在岩土地层的裂缝中,一般是向地层深处及逆行那个渗透灌浆。这种方式应用较多的是砂砾层土质中的灌浆。
3.3压密灌浆法
这种灌浆法需要借助于强大的压力进行灌浆,由于这种浆液的浓度较大,容易在灌浆管道两端形成较大的浆泡,浆液只有通过外界施压,才能使浆液进入地层。这种灌浆法多用于粘性的土质条件。由于灌浆技术的发展,其灌浆的方法不断创新,除以上的论述方法之外,还存在劈裂灌浆法和电动化灌浆法等两种有效的灌浆方法。
3.4劈裂法
劈裂灌浆法应用最多的是在颗粒细小的粉砂土和淤泥中,劈裂灌浆法主要是依靠较高的压力,在渗透性较低的地层灌浆中,充分利用浆液自身的力和特性,不断克服地层自身的应力和抗剪切强度,由于高压的作用,地层内的水会形成较大的冲力,从而发生劈裂作用,劈裂作用发生后会使地层的结构和受力点发生变化,这样一方面会导致地层的地表结构发生物理变化,出现大幅度的裂隙,另一方面,如果地层表面有轻微的裂隙,劈裂作用发生后会加剧裂隙的尺度,从而为灌浆带来极大的可靠性。
4、总结
随着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安全性能的要逐渐提高,一些新的建筑物为了提升其强度和耐久性需要取合理的加固措施,而老旧的建筑物为了维持其强度,修补已出现的裂缝空袭,也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可见灌浆施工的应前景和应用领域都十分广阔。目前灌浆施工所采用的粘土材、水泥基浆材和化学浆材分别有着各自的缺点,影响了其用范围,因而在今后的灌浆施工研究中,应着力于开发复合型的、高效、无毒无害的新型灌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