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0 23:41: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临床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临床教学;医学生;质量;儿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27-02
医学是一门不断地将医学知识的创新及创造性应用于各领域的医学服务学科。面向新世纪,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高质量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和目标[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作为医学教育的走向,终身学习作为合格医生的基本素质已经为教育界和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所认同[2]。而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生多角度规范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儿科作为临床学科之一,医学生在学习儿科学时普遍感到难学、难记。因而影响了儿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故近年来我们对影响儿科教学质量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找出对策,加大对儿科学习的管理,增强儿科临床教学意识,提高了儿科教学质量。
1影响儿科教学质量的若干因素
1.1对儿科特殊性的了解未达成共识
综合医院的儿科是一个小科室,许多人都觉得儿科只是成人的缩影,很简单,加上儿科又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独生子女家长要求高,而患儿病情瞬息万变,解释工作稍做不到位,就会产生医疗纠纷,故从事儿科工作风险大[3],加上收入低于成人科室,实习生也常不重视儿科实习,同时儿科医生所面对的主体绝大多数是不能表达或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不适,难以顺利进行体格检查的患儿,因而要求儿科医生应具有更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采集病史技巧与语言沟通技巧,这些在传统的儿科学教材中并未涉及。其实,小儿从生命开始直到长大成人,整个阶段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而不同年龄患儿之间也是不尽相同,往往同一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在患儿不同年龄都是不相同的,危重患儿的液体疗法更是复杂多变,每天一个样,用药量与中毒量的接近等,这些都是成人科室无法相比的。只有了解儿科的特殊性,才会重视儿科。带教老师应注意强调儿科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医学生对儿科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唤起求知之乐。
1.2 医院对儿科临床教学重视不够
医院领导、医护人员对儿科临床教学工作认识和重视不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近年来,医院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自然而然地出现重医疗、轻教学的做法;在人才引进方面也注重经济效益好的科室或手术科室,日常工作中医院领导往往忙于医疗卫生开发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未能把临床教学工作纳入医院中心工作的位置;在设备引进方面,要收回成本,医院对儿科政策倾斜不够,造成儿科设备陈旧,年轻医生和学生学不到新知识,故大多学生对儿科实习不感兴趣。从而影响了儿科临床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
1.3儿科教师带教意识淡薄
儿科临床带教老师同样肩负着医疗与育人的双重职能。由于儿科工作繁杂,治疗一个患儿常需付出几倍于成人的时间,但收入在综合医院儿科永远是居后,他们的付出与报酬不成正比,导致带教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性不高。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出现了医教矛盾的困扰,医疗与教学相比,医疗带来的经济效益更直观,社会作用更突出,加上目前职称评定强调外语水平、科研、论文量化指标,对临床教学量的多少及教学效果并不注重,从而导致临床教学意识淡薄,甚至认为参加教学是一种负担。
1.4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毕业生供大于求,毕业生自主择业及考研对临床教学存在一定的冲击。医学生毕业实习期间不得不忙于应聘,参加省、市人才交流会,忙于写自荐书,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实习精力,有的明知择业无望,也还是到处奔波,严重影响了临床实习。用人单位对应聘学历的高移,本科生就业越来越难,导致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数量大增,他们不得不把大量精力用在考研的复习准备上。据我校近年统计,考研人数逐年增加,而达到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数的仅占报考人数的10%左右,真正录取的只占5%,多数榜上无名,他们忙于各种考研辅导班,大部分临床实习时间付诸东流,加上多数学生毕业后不打算搞经济效益较差的儿科,从而使儿科临床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2提高儿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措施
2.1坚持重教强医、科学办科的方针
针对上述诸多不利因素,我科室采取了相应措施。首先明确教学医院不同于其他医院,除了具有救死扶伤的共性任务外,更重要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思想[3]。使领导及教师都明白,教学工作也不能脱离医疗单独发展,必须以医疗为依托,以科研为先导,做到教、医、研3个方面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坚持重教强医、科技兴院的办事方针。
2.2加强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近年来,我校每年定期召开教学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临床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等一系列相应对策,使临床教师认识到,带教老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合格人才的塑造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医院必须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认真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同时制定了《临床教师考核条件》、《教学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决定》、《临床教学质量评估标准》,鼓励教师多写教学论文,把教学质量作为年度考核及晋升晋级的重要标准,儿科每年90%以上的课程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还加强教学查房,坚持一病一课制度,引导学生进行病例讨论[4],强化儿科特点与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严格学生出科考试-考核制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
2.3教育学生摆正实习、考研、就业的关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要正确理解《执业医师法》的法规,既不能因为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而不遵循法规,也不能因为医学生没有行医执照而忽视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儿科,患儿家长大多要求高,学生动手机会少,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唤起学生求知之乐。针对毕业生求职、择业形势严峻,带教时向学生宣传有关就业政策与规定,分析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的趋势,适时调整学生的择业目标和就业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按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路,改变过去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无序状态,有计划地举办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保证正常临床教学秩序。为教育学生摆正临床实习与考研、择业的关系,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使他们明确全面系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在实习时规范地掌握好综合医学技能,如儿科与妇产科、内科、耳鼻喉科等边缘学科的关联,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向全科医学发展的需求。从而调动了医学生对儿科临床实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儿科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晓娟,何念海,薛媛.儿科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讨[J].现代医学卫生,2005,21(4):497.
[2]易著文,王秀英.儿科学临床教学方法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4.
[3]向国艳,李小静.改进高职高专儿科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124-125.
[4]高艳,林建荣.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9):173-174.
营养、药物、护理、康复锻炼是现代医学综合治疗的四大支柱。临床营养护理学是护理、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是达到合理营养的唯一途径,也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近40年来,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临床营养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有了跨跃式的发展,其临床应用的范畴、应用技术、制剂的供应和设备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使得临床营养治疗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措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临床营养治疗工作的广泛开展,给护士的工作任务和角色提出了许多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例如: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普通病人和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对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价和个体化的饮食指导,对
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正确实施营养支持,并进行营养效果的监测和评价。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要求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具备较全面的营养学知识,将营养治疗、营养保健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所以,临床营养学知识对护士能否胜任这些工作至关重要。
而我校护理专业的营养教学,教材一直采用的是《营养与膳食》,而《营养与膳食》主要侧重于公共营养的教学,对临床营养讲解不多,考试方式也过于简单,学生投入精力少,而且《营养与膳食》安排在第2或3学期,学生没经过临床实习对医患之间的直接交流感受不深,同时对疾病治疗过程缺乏直观认识,从而进一步削弱了对临床营养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加之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多,课时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上是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其医疗实践中明显感到自身临床营养护理方面知识不足。
其他兄弟学校的情况与我校相似,只是选择的教材不尽相同,有的选用的是《临床营养学》,有的选用的是《临床营养护理学》,有的跟我校一样选用的是《营养与膳食》,共同存在的问题是都没能好好地根据护理专业特点有效取舍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过多,学时偏少,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许多困惑。针对这种状况,有的教师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有的教师提出要重组教材内容,有的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有的提出要进行课程改革;还有许多教师从教学方法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的教学论文。在此,也想对大专护理《临床营养护理学》教学改革谈谈我的设想。
2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应围绕“健康为主”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以满足护理对象的有关营养与健康需求为宗旨,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将护理、饮食、营养与人体健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基础营养、社区营养、临床营养作系统整合,授课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健康,贴近应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资料搜集、健康教育等应用能力,并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人文关怀、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隐性能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的确定应以护理专业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同时兼顾“公共营养师”全国执业资格考证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着重发展职业能力。教学内容应主要包括二部分:公共营养(人类的营养需要及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疾病营养(疾病的营养治疗、营养护理)。
2 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强调临床营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用相关调查数据和临床实例说明营养护理是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2.突出日常生活中的营养知识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营养意识。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冠心病等的发生发展与膳食营养不平衡密切相关,如果能及早进行营养干预、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不仅可以预防这些疾病而且还可以控制和稳定病情、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
3.改进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减少基础营养知识要求,增加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考核。
3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手段、方法
1.公共营养的教学,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强互动,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并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等多媒体手段增加教学实感。
2.疾病营养以PBL教学法为主。在了解病情、用药的基础上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如何评价、提出何种营养支持方案并具体实施,使理论密切联系实践。
4 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自我营养状况评价。在营养状况评价实验时,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膳食调查表,相互扮演“实验对象”,记录1日膳食内容并进行膳食计算,结合1日能量需要的确定,评价膳食营养是否合理。同时测定身高、体重等营养评价指标,对调查对象做出全面营养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膳食建议。
2.案例分析。邀请教学医院内科、外科、儿科等科室资深医师、护士长选取住院患者营养治疗的典型案例,以专题讲座、讨论等形式,从营养评价与监测、营养治疗原则、营养支持方案设计、肠内外营养支持途径及其营养制剂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营养教育等方面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临床营养工作程序的了解和疾病营养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的认识。
3.病例模拟营养治疗。一些操作性强的疾病营养治疗内容可调整到实验室上,要求根据病情,设计营养状况评价指标,熟悉相关检查仪器,熟悉检查结果判断,然后提出营养治疗和护理方案。
4.增加课间临床见习。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与营养关系密切的特点,让学生在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基地进行见习,要求学生直接与患者对话,询问膳食史,根据病历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等,然后结合病情和药物治疗提出营养治疗和护理方案,并由患者的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对该方案的实用性进行点评。
参考文献
[1] 胡昌军,辛先贵.临床营养学[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8,第1版,第1次印刷
[2] 刘均娥,范.临床营养护理学[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8,第1版,第1次印刷
[3]李嗣生.营养与膳食[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
第1版,第1次印刷
[4] 厉芳红,方芳,余清,王文蔚,金伟琼.关于《临床营养学》教学改革与教学语言的探讨.检验医学教育 2009,01:17-18
[5] 田玉慧,卜勇军,王绪刚,张国富,刘晓婷.影响临床营养学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J].2009,02:3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