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1 16:5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操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特种作业人员;实操考评员;队伍建设
从今年3月1日开始,随着《煤矿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试行)》(煤安监行管【2016】19号)的实施,国家对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特别是对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出全新的要求。各级煤矿安全培训考试考核体系也将依据该标准进行构建和运行。在新的考试考核体系构建和运行过程中,我们认为实操考评员队伍建设对标准的实施以及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尤为重要。中煤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下属的一所职业技术培训院校,承担着江苏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考核任务(江苏煤矿考点之一),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级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实操考试基地。考点运行一年多来,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考评员队伍建设将直接关系到安全培训责任能否切实落实,做到依法培训;关系到安全培训内容能否满足企业安全生产实际需要,做到按需施教;关系到安全培训考试考核能否真实,做到客观公正。总而言之,就是实操考评员队伍建设切实关系到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的质量和考核发证的“含金量”,关系到国家这项新的安全培训标准能否有效执行。对此我们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实操考评员队伍在实施煤矿安全培训实操考试标准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年,我国煤矿第一个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核标准在国家局网站上进行了颁布,并定于3月1日正式施行。该标准无论是从标准制定的依据、适用对象、考试方式、考试点基本条件,还是从考核的科目、方法、路径、时间、装备、评分标准等方面都有非常细致的规范要求。其中,对实操考评员队伍同样有明确的要求和任用条件。当我们把这个标准的全部内容与新的安全培训考试考核体系的构建和运行以及安全培训的目标、任务来对照分析,不难看出实操考评员队伍对整个考试标准能否真正“落地生根”、能否“接地气”、能否有效执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
(一)考评员队伍建设是开展安全培训实操考试考核的重要前提
对实操考评员的要求是国家《煤矿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中对考试点建设的三项基本条件之一,也是衡量各个级别的考试考核中心是否具有实际操作考试资质和能力的重要评价因素。“标准”对实操考评员从事的岗位专业、职称水平、工作年限以及应该掌握的考评方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既细化了评价安全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培训条件,又为有关培训管理部门和考试机构指明了培养实操考评员队伍的目标和任务,更明确了如何对实操考评员队伍进行使用和考核的依据。
(二)考评员队伍的职业品德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考试考核的公平、公正和实操考核质量
基于国家新的《煤矿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所建立的安全培训实操考试考核体系,确立的是以实操考评员为核心的考核结果认定原则,即所有考试考核项目的最终成绩认定都是由考评员现场评分和签字确认,即由考评员最后“说得算”,因而对考评员的职业品德、责任担当和专业能力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关键。同时,由于实操考核过程本身对相关培训活动有着明确的引导意义,只有考评员好好考,才能促进培训机构好好教、培训学员好好学,这对保证良好的考试考核质量意义非常大。
(三)建设一支优秀的实操考评员队伍,是一流考试考核部门的重要标志和发展支撑
没有好的实操考评员,就算相关考试考核部门装备再先进、制度再完善,考试考核质量也出不来。所以我们各级安全培训考试考核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实操考评员队伍建设,要通过积极培养和打造一支优秀的实操考评员队伍来促进考试质量的提升和特色品牌的创立,从而促进整个培训考试考核体系的有效运行,保证安全培训实际操作考试考核工作的合法、合规和有效,助推新形势下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转型发展。
二、安全培训实操考评员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实操考评员队伍建设既要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要求、融合考试考核部门长期的工作实践,又要充分运用好企业自身各种安全培训资源,其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企业基层人员中选拔任用考评员
考评员选拔的对象包括相关专业的工程师和工人技师。这两类人员不但专业工作年限有保证,而且对实操考核的内容也能准确、快速地理解和掌握。同时,由于他们中很多人在企业培训机构中担任兼职教师,对培训考试考核工作也经常参与,有一定的专业经验,因而对标准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的把握就比较容易,这对标准地有效贯彻非常有益和重要。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这部分人员中有很多人成为实操考评员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二)从培训机构中培养选用考评员
主要是在培训机构的实操教师中考察培养和选拔、任用。这部分专职教师一般都从事技能实操教学多年,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但大部分人员以前从事的是课本上的实操、实验室中的实操,而不是从事与现场完全对接的实操。为此,我们可组织有关“对标”专题培训,并定向安排他们到生产厂矿实习,进行生产实践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补课,让每一名考评员都能熟知考评标准、掌握考评方法、明确考评责任和相关要求,有效化解专业上的“短板”。
(三)为实操考评员搭建互学互鉴网络平台和多种学习交流通道
充分利用新媒体,包括校园网(CRP)、微信公众平台、专题考核研讨会、考核工作满意度调查以及计算机考试考核结果自动分析等各种工具和手段,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相关考评学习和交流活动,共同分享考评工作体会、咨询考评过程中的问题、推介考评工作经验和技巧、创建和宣传考评品牌,搜集和处理相关考评数据和信息,促进实操考评工作的规范化和考评员队伍的不断成长。
三、安全培训实操考评员队伍的使用和管理
实操考评员的使用和管理是考评员队伍建设中不可分缺的一项具体工作,基于德能并重和专业化、流程化以及规范化目标,结合安全培训考试考核部门制度化建设要求,对实操考评员的使用和管理应该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建立和不断完善考评员管理制度
从考评员的具体工作、人员组成和考试组织结构特点来综合考虑建立相关考评员管理制度,配套建立考评员库,明确考评员使用和管理办法。考试考核组织部门要坚持开展日常考核和阶段考评,把每次考核的结果及时记录到考评员管理档案中,对发生“考试考核事故”的考评员要认真进行责任追究和纪律处理。同时,对组织的每一场实操考试考核都要填写好“实操考试工作日志”。日志的内容要包含制度执行情况说明,对考试考核工作中突出的“亮点”和不足要进行定期总结、宣传和改进、提升。
(二)建立考评员选派和任用流程
结合培训考试考核部门的区域特点以及培训与考试工作衔接的需要,坚持按照“统筹安排、异地委派、教考分离”的原则,建立考评员工作分派和任用流程(图),并挂牌上墙明示。流程(图)从下达考试考核任务单开始,到填写工作日志结束,每一个工作节点都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相关责任人。在这项工作中,要通过管理系统包括远程监控装置以及考试巡查、考生走访等对考评人员任务领受、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管理,适时调整因故不到位的考评员和考试考核场次安排,及时调度考试考核装置和相关考试考核设备和工具,保证每一场实操考核工作都能顺利进行。
(三)建立不合格考评员退出机制
【关键词】实操训练 ; 考核 ; 评价 ;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320-01
为了巩固和提高培训学员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能够将理 论应用于实际,我们连续两年组织学员参加了专业岗前实习。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采取什么组织形式,实习内容的确定,以及如何对实习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即如何处理好练、考、评三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提升和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提升,是我们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组织形式的选择
(1)划分小组
由于专业培训学员较多,实习场地有限,所以采用了分组实习。首先依据实习专业和教员人数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教员负责。其次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对每个实习岗位指定专人负责。
(2)明确责任
专业培训单位与岗位实习地点分属于不同单位,所以在岗位实习前应确定各单位职责,比如纪律方面,在实习路途中,实习过程中和实习结束带回中要明确责任单位;再如实习过程中的讲解、实操演示、学员实操分别由谁负责;在考核过程中由谁主考、谁出题、谁打分、谁进行评价都要进行明确。
(3)训练、考核内容
训练、考核内容应由培训单位、岗位实习单位依据培训大纲,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进行制定。原则上考核内容要便于实施,且不能超出训练内容范围,保证考核能有效检验训练,并能顺利实施。
只有将实习过程中的细节尽量考虑周全,才能保证实习顺利进行和最佳实习效果。
二、明确实操训练方式
训练采用什么方式应依据训练、考核内容和学员学习情况而定。依据不同专业,实操训练难度情况及学员接受能力情况综合考虑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讲解与实操训练相结合
即采取示范讲解与实操训练相结合,讲解的过程中穿插实操训练,实操训练过程中增加示范讲解,做到讲中有练,练中带讲。这样可以随时了解学员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在重难点部分和关键操作部分进行多次的讲解示范,让学员加深印象,加深理解,把握技巧和关键。同时做到了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员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是实践的重要基础,使他们在后续的工作中能自觉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知识水平,符合岗位要求。
(2)先示范讲解,再实操训练
如果训练内容较简单,知识点较少,可以采用该种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保证学员有更多的实操时间,巩固训练成果。
(3)先基本再强化分步进行
实操训练的组织实施是很复杂的,一切以保证学员学习效果为核心。如果实操训练内容较多,对于学员来说难度较大,不能一次掌握,可以采取先基本、再强化的训练方式,即先对基本的操作进行讲解示范,待完全掌握后在进行更深一层的强化训练。这样的优势是将复杂的操作进行分解,避免知识内容较多,学员难以接受。同时在示范讲解时,要注意观察学员的表情,适时进行提问,保证他们精神足够集中,使实操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确定考核方式
考核是对学员实操训练过程的约束和实习效果的检查,通过考核可以引起学员重视,同时也是让学员进行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是对知识的再理解、再加深过程,对他们实习活动进行有效监督。通过考核还可以了解学员实习效果,以便教员在后续教学工作中改进提高。
(1)考核内容、方式
虽然为岗前实习考核,但实习过程是检验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训练相结合的过程,所以考核内容应该包括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即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和专业技能实操考核。
考核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或实际操作相结合,所选内容符合培训大纲要求,考核问题尽量选用常规问题,注重理解,避免死记硬背,使考核过于形式化。
(2)阶段划分
为了保证学员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训练效果,应做到学员实操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考核的过程,为了避免流于形式,实习与考核应同步进行。在实习过程中,从学员是否进行安全操作、有无违反纪律情况到具体的岗位实操情况都要作为考核的内容,可以说,只要学员来到岗位实习现场,对他们的考核就已经开始,通过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纪律观念,专业技能和爱岗敬业精神。
四、如何进行评价
评价是对学员的专业技能、实操训练情况进行评判、分析、总结的过程。通过客观、严谨的评价对学员的阶段性学习给予肯定,同时使学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后续的学习或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
本页是最新的《餐厅经理年终工作总结》的详细参考文章,好的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一、以提升服务品质为核心
加强服务品质工程建设
餐饮服务品质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餐饮管理实力的综合体现,XX年度,在对各运作部门的日常管理及服务品质建设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1、编写操作规程,提升服务质量根据餐饮部各个部门的实际运作状况,编写了《宴会服务操作规范》、《青叶庭服务操作规范》、《西餐厅服务操作规范》、《酒吧服务操作规范》、《管事部服务操作规范》等。统一了各部门的服务标准,为各部门培训、检查、监督、考核确立了标准和依据,规范了员工服务操作。同时根据贵宾房的服务要求,编写了贵宾房服务接待流程,从咨客接待、语言要求、席间服务、酒水推销、卫生标准、物品准备、环境布置、视听效果、能源节约等方面作了明确详细的规定,促进了贵宾房的服务质量。
2、加强现场监督,强化走动管理
现场监督和走动管理是餐饮管理的重要形式,本人坚持在当班期间按二八原则进行管理时间分配(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在管理现场,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在做管理总结),并直接参与现场服务,对现场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提示,对典型问题进行记录,并向各部门负责人反映,分析问题根源,制定培训计划,堵塞管理漏洞。
3、编写婚宴整体实操方案,提升婚宴服务质量
宴会服务部是酒店的品牌项目,为了进一部的提升婚宴服务的质量,编写了《婚宴服务整体实操方案》,进一步规范了婚宴服务的操作流程和服务标准,突显了婚礼现场的气氛,并邀请人力资源部对婚礼司仪进行了专场培训,使司仪主持更具特色,促进了婚宴市场的口碑。
4、写作定期召开服务专题会议,探讨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服务品质是餐饮竞争力的核心,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提高顾客满意度,将每月最后一天定为服务质量专题研讨会日,由各餐厅4-5级管理人员参加,分析各餐厅当月服务状况,检讨服务质量,分享管理经验,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寻找问题根源,研讨管理办法。在研讨会上,各餐厅相互学习和借鉴,与会人员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敢于面对问题,敢于承担责任,避免了同样的服务质量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再次出现。这种形式的研讨,为餐厅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管理经验的平台,对保证和提升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建立餐厅案例收集制度,减少顾客投诉几率
本年度餐饮部在各餐厅实施餐饮案例收集制度,收集各餐厅顾客对服务质量、出品质量等方面的投诉,作为改善管理和评估各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各餐厅管理人员对收集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针对问题拿出解决方案,使管理更具针对性,减少了顾客的投诉几率。
二、组织首届服务技能竞赛,展示餐饮部服务技能
【关键词】培训建筑 多元互动 仪式空间 建筑形象
1.引言
过去,在进行培训建筑设计时,难以找到专门的设计资料和建筑规范,一般都是参考学校类建筑设计资料。传统的培训更多的偏重理论教育,在建筑功能布局上往往存在两点一线,建筑室内课室划一整齐的行列布置。这些都不可能满足企业进行精英教育,也不可能对每个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2.培训与教育建筑功能上的区别
从两者的关系来说,教育和培训本身在定义上并没有很严格的区分,但是两者又是不尽相同的,表现在
(1)时效性:教育为长期行为,而培训为短期行为。
(2)考试是衡量教育水平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培训的特征是训练,它是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的。
(3)教育的内容侧重于知识,而培训的内容侧重于技巧;
(4)教育活动的主角是教师(培训者),而培训讲究培训者和学员的互动,其重点角色既是培训者又是学员;
(5)从过程来说,教育的过程主要是演示,而培训除了演示之外还有教习和指导。
3.国外培训建筑的案例浅析
3.1日本“JR东日本”综合研修中心
3.1.1性质:
主要是培训日本“新干线”和电车的调度人员。
3.1.2位置及规模:
位于日本福岛县白河市,占地50万m2,其中建筑物面积达6万m2,现有职工200名,其中专职教师100名。
3.1.3特点:结合企业特点,在功能上设置各类仿真平台,具有完善的现场和事故处理培训场所
3.1.4启发
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中心环境优美。
为学员设计出了一条合理明快的活动计划线。
各个可能的场所设计安排了尽可能多的相互接触与交流场所
设立事故展示馆,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
3.2平安金融学院
3.2.1性质:
集团下属银行、金融,保险业务的低、中层员工培训。
3.2.2位置及规模:
位于深圳市观澜镇,占地20万m2,建筑面积7.8万m2,有多间独具特色的学习教室、研讨教室和会议厅,可同时接待学员900人左右。
3.2.3特点:
以大学校园为规划蓝本,注重室内外空间渗透、互融。
紧邻理论教室设置模拟培训室,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入口大堂设立企业文化形象馆
3.2.4启发:
通过规划,打破常规枯燥的培训模式,注重在优美的环境中营造学术气氛,对学员打造度假式的培训体现,在建筑空间处理上激发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建筑设计要点:
合理布局培训行为的功能关系
创造适应企业培训流程的场所空间
从精神层面上塑造企业形象,传播企业文化
适当考虑开展社会公益性活动的可能,企业科普知识的公众普及
5.主要功能组成及功能分析
5.1.培训教学区
5.1.1.专用教室,其中可以按使用性质分为理论学习教室及模拟实操训练教室。
理论学习教室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其中有行列式布置,类似于学校教室,适用于常规函授课程,也有圆桌式布置方式,导师与学员不分主次,形成开放的教学,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交流,获取理论知识。
实操训练教室,用于模拟企业业务操作用房。包括场景模拟、设备实操、现场考核等,让学员从练习、分享、讨论、活动中,更容易掌握实际的业务技能。
5.1.2.企业发展教育馆,让员工了解企业发展历程,了解行业发展历史,提高员工企业归属感。
5.1.3.仪式空间。在员工的晋级考核中,相对应会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从开始到结束,一个类似毕业典礼的仪式空间,能够给予员工对培训有一个完整的回顾与总结,增强培训的效果。
6.选址及功能布局:
前述提到,培训与教育的区别之一是教育为长期行为,而培训为短期行为,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某种目的的,因此在培训建筑的选址上,有条件可尽量选择远离市区或工作场所,且环境清静的封闭场地,让学员从日常工作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全心进行封闭式的培训。
7.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和建筑布局
7.1.布局方式:
企业培训对象基本可分为按部门、工种、职能等进行划分。而不同对象又涵盖所有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的理论培训及实操培训。这就相应产生不同的功能组合。如按培训性质划分,将所有理论教室做集中布置,形成理论教学区,将所有实操教室集中形成实操训练区,在各分区中根据不同使用对象再划分单元,两大功能区通过交通空间及辅助空间连接,这种布置方式分区明确及实用率较高,适合企业构架以职能和行政划分的企业;
另一种布置方式,则以使用对象为单元,单元内安排对应的理论教学及实操教学用房,各单元利用交通空间及辅助用房连接。这种布置方式适合企业构架以工种或专业技能等划分的企业。
7.2.多元互动、交流的培训空间
在常规的功能空间之外,应该尽可能引入交流空间,过去这部分功能被认为可有可无,或干脆在不显眼的地方摆布几张桌椅,名为交流空间,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原因是没有理解学员或导师之间的交流在培训中的作用。培训的讲师有很多是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必须全部参与。他们与下级员工在以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交流中,能够打破传统的纵向层级界限,能够拉近双方的距离,更利于换位思考。再者,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在一起交流学习,打破了职能部门的阻隔,有利于打破横向界限。同时,不同地位不同部门的员工在这里也能正确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员工还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融洽的氛围,协作得以增强。因此,适当的结合互动,交流空间,有助于巩固培训效果。结合前述案例分析,可从以下三方面融入互动的交流空间:
(1)互动的教学空间。培训讲究培训者和学员的互动,其重点角色既是培训者又是学员。因此在教室的布置上,可移动的桌椅布置、采用小组式的排列方式,或采用圆桌布局等方式,提高学员的参与与体验,都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方法。
(2.)外走廊扩展平台。通常,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往往一些有争论的观点随着课时的结束,也迫于被休止,学员在离开课室后,也不时在走廊上延续讨论的话题。不妨在走廊的端部或楼梯等交通部分扩展出一些平台空间。
(3)合院式宿舍布局。
7.3.加入中心仪式空间,塑造多层次的人性化公共空间
每期培训之后,很多学员只在脑海中留下一个感觉,"好"、"还行"或"不好",对待培训的态度跟看电影差不多。如何加强学员课后对培训技能的掌握?通过研究了相关案例:如日本JR轨道研修学校和深圳平安金融学校,总结其建筑空间方面的特点:都设置了明确的中心仪式空间,可以容纳小型茶会、交流会、毕业典礼之类的活动,并结合交通安排了多层次、人性化的交流、休憩空间,在课余给学员带来更多交流和总结的机会。而每一期培训完毕后,一个较为正式的毕业典礼,能够给学员从精神上增加对培训的认同,带来更大的收获感。
关键词:创新培训机制 安全培训 培训效果
新桥煤矿是河南煤化集团永煤公司的主力生产矿井之一,核定原煤生产能力120万t/a,现有一线职工2000余人,其中劳务工约占一线职工总量的80%,这些职工大部分文化基础差,缺乏煤矿工作经验和安全意识。在安全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培训机制,对这些职工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尽快提升安全意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区队安全管理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出现,给煤矿职工带来新的问题,煤矿的安全生产也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创新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提升教育培训效果,促进职工安全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对煤矿的安全、和谐、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全员安全培训两步法
1.1每周一题培训
新桥煤矿不断创新培训机制,每月由培训科出1—2题企业文化方面的知识外,还要求各区队根据自己单位员工所涉及的工种,每个工种每月出四道有针对性的业务技能学习题,要求每周分别由队长、书记、技术副队长、技术员担任培训教师,给广大员工进行讲解,并要求广大员工按照自己的工种抄写在全员学习笔记本上,每月在25日之前给队长或技术副队长背诵所学的企业文化知识及所学工种四道题,将考核结果纳入月底全员安全培训考核之中。
1.2每月进行事故案例教育培训
新桥煤矿要求各区队坚持“每月一案”制度。事故案例教育在培训中对学员有极大的震撼力和说服力,学员听起来精力集中,记忆深刻。新桥煤矿利用每月的安全培训学习时间,组织职工事故案例进行学习,并要求每名职工讨论后,写出学习后的心得体会。让职工受到教育,让事故的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警示作用更明显,使职工受到刻骨铭心的安全警示教育,深刻认识到“三违”给自己、给家庭、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性,并在自己头脑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思想防线。
2.创新安全培训机制
2.1由“被动听”转向“课堂互动讨论式”,提高了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桥煤矿变传统的老师讲学员听的模式为交流互动式,由学员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提问,教师引导大家互相讨论,最后以总结归纳的方式,调动了全员学习的积极性。
2.2由“月底集中考核”转向“日常分散考核”,提高全员学习的实用性
新桥煤矿在员工培训“执行”和“落实”上下功夫,变以往的月底考核为日考核提问应知应会、旬考核抽查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及月底考核培训资料汇总,促使全员学习的效果在平时和现场发挥作用。
2.3是由“培训科强制”转向“区队自主”,提高实操基地的使用频次和效率
现在新学员岗前培训多是在教室进行,完成72学时培训课程后,签订师徒合同,然后正式进入现场实习操作。新桥煤矿出台了区队自主开展实操培训的奖励制度,对于刚分配的新工人,除完成72学时培训课程后,至少要进行为期五天的取证实操训练,让每个学员掌握最基本的实操业务技能,适应发展。该矿规定:每个区队每月主动申请开展实操训练,在全员学习中予以0.5分的奖励,反之扣2分,进一步提高了区队自主开展实操培训的积极性。
2.4由单一的“提问背诵”转向“全员机考”,提高全员学习的信息化水平
新桥煤矿建成了有50多台电脑的微机室,将公司下发的全员学习试题库自动生成考试卷,每月随机按照100人抽20人,超100人以上,每多10人,多抽1人机考的原则,在一线区队、辅助区队、科室抽人进行全员机考,成绩占全员学习考核的40%,员工应知应会知识进一步得到了持续和强化。
2.5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提高正向激励幅度
新桥煤矿推出全员学习“激励卡”,由矿领导及其他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提问奖励,既调动了全员学习激情,让员工心“动”,又使广大职工积极行动,赢得物质奖励,化解了岗位操作应知应会与再学习、再提高的矛盾,进一步促进了安全生产。
2.6利用网络资源培训,使员工培训耳目一新
新桥煤矿利用VOD视频播放员工岗位操作标准等内容,让职工学的更快,更直接,其内容都是根据实践和国家相关安全规程和法规编制的,更具权威性和准确性。各种内容穿插讲解,改变以往职工培训只有文字叙述的单调和枯燥,使职工观看后,感到耳目一新,提高了职工参与学习培训和提升业务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2.7与技术比武结合,开展全员大练兵活动
为全面提高员工技能和理论知识,新桥煤矿积极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岗位练兵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按照“立足岗位、切合实际、因岗施教、注重实效”的要求,以提高职工职责能力为出发点,以各岗位基础知识培训、基本技能训练、工作实效考评为主要内容,以职工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业务技能进一步提高、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为主要目标,大力抓好职工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各项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进一步增强了 广大职工的适岗能力。
制定方案,严格考核。为了能彻底发挥岗位练兵的功效,结合生产实际,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周密安排、注重落实,制订了各阶段的练兵计划、实施方案、考评细则,保证了岗位练兵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活动的成功开展。在理论知识考核阶段,要求各区队组织班前会学习、班后会学习,考时坚决严肃考风考纪,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考后总结职工学习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
实操训练,助推岗位大练兵活动顺利开展。以各职工岗位规程操作规范为准绳开展训练,促使员工立足岗位、苦练过硬本领,学技术、练绝活,干一流,争第一。该矿把练兵活动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通过练兵促进工作效率,做到在实际中训练,在实干中提高,结合现实需要和岗位工作实际,找准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补正,注重转化,进一步提高了练兵质量。
展示自我,永争第一。技术比武为职工提供了一个锻炼技能、展示才能的舞台,但想要充分展现,没有平常的积累和磨练,也是纸上谈兵,岗位练兵正是给职工一个了解自己、改善自己的机会。在新桥煤矿5月份的钳工技术比武大赛中,为了充分展示维修钳工的综合实力,经过笔试和实操两项考核,机修厂蒋大寨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被机电一队宋深新、孟帅,以娴熟的技能收入囊中。
通过岗位练兵,一方面,有效地调动了职工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使职工了解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职工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和工作热情。
3.现场培训 强化培训
新桥煤矿综采队针对部分员工生产技能中的薄弱环节,集中组织员工现场强化培训,让他们熟悉各自岗位的操作流程,学习操作步骤、要点等业务技能知识,并由技术员和一些有经验的师傅现场进行讲解,员工们激情高涨,不停地向技术员和老师傅们提出自己关心和掌握不到位的问题。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技术员也不时对员工进行提问,现场教学氛围非常浓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结论
总之,煤矿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灵活运用、与时俱进、及时创新进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代同步,为煤矿安全生产打好坚实的基础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实操目的
为确保全体员工,特别是新入职员工掌握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及扑灭火灾的技能,同时不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消防工作“四懂四会”,安环部结合公司目前实际情况,特组织一次消防器材实操培训。
二、实操时间
三、实操地点
家属区篮球场
四、参加实操人员:
五、实操内容
1、讲解手提式ABC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与使用方法;
2、灭火时的要领及注意事项。
3、现场灭火演习。
六、实操方案
1、讲解ABC干粉灭火器使用原理与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
干粉灭火剂装入灭火气瓶内,同时充装氮气气体,灭火时靠加压气体氮气的压力将干粉从喷嘴射出,形成一股夹着加压气体的雾状粉末,射向燃烧物,当干粉与火焰接触时,发生一系列的化学作用,将火焰扑灭。
2、干粉灭火器演练内容:
演练人员由10米外持灭火器奔向火场进行灭火,由上风向接近着火点,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初起火灾。人员排队分二队依次进行,灭火时注意安全,如不能及时灭火的,由现场指导人员马上进行指导补救。
3、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1)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时,应手提灭火器的提把,迅速赶到着火处。
(2)在距离起火点3-5米左右处,放下灭火器。在室外使用时,应占据上风方向。
(3)使用前,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4)先拔下保险销,一只手握住瓶底,另一只手用力压下压把,干粉便会从喷嘴喷射出来。
(5)用干粉灭火器扑救流散液体火灾时,应从火焰侧面,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并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快速推进,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
(6)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亦应从火焰侧面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扫射。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应迅速向前,将余火全部扑灭。灭火时应注意不要把喷嘴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防干粉气流的冲击力使油液飞溅,引起火势扩大,造成灭火困难。
(7)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时,应使灭火器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左右扫射,并应尽量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酒在燃烧物的表面,直至把火全部扑灭。
(8)使用干粉灭火器应注意灭火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直立状态,不得横卧或颠倒使用,否则不能喷粉;同时注意干粉灭火器灭火后防止复燃,因为干粉灭火器的冷却作用甚微,在着火点存在着炽热物的条件下,灭火后易产生复燃。
七、实操培训现场准备。
(1)用碎布点燃油桶内汽油后模拟初起火灾;
(3)为确保安全,现场由保安负责现场警戒,随时应对突况。
八、注意事项
灭火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扭伤、摔伤、烫伤、窒息、中毒等伤害。为保证灭火过程中人员人身安全,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注意安全,不惊慌,听从指挥;
(2)女士不得穿高跟鞋,不得穿裙子;
(3)不得穿化纤等易燃衣服;
(4)穿着衣服下摆要紧;
(5)看准风向,离火源点1.5至2米处按规范操作灭火器;
(6)不准拿灭火器对人喷射。
七、总结讲评
实操完毕后集中进行讲评。
消防相关知识点:
四懂:
一、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
1、防止触电;
2、防止引起火灾;
3、可燃、易燃品、火源。
二、懂预防火灾的措施
1、加强对可燃物质的管理;
2、管理和控制好各种火源;
3、加强电气设备及其线路的管理;
4、易燃易爆场所应有足够的、适用的消防设施,并要经常检查,做到会用、有
效。
三、懂灭火方法
1、冷却灭火方法;
2、隔离灭火方法;
3、窒息灭火方法;
4、抑制灭火方法。
四、懂逃生方法
1、自救逃生时要熟悉周围环境,要迅速撤离火场;
2、紧急疏散时要保证通道不堵塞,确保逃生路线畅通;
3、紧急疏散时要听从指挥,保证有秩序的尽快撤离;
4、当发生意外时,要大声呼喊他人,不要拖延时间,以便及时得救,也不要贪婪财物;
5、要学会自我保护,尽量保持低姿势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嘴鼻;
6、保持镇定,就地取材,用窗帘、床单自制绳索,安全逃生;
7、逃生时要直奔通道,不要进入电梯,防止被关在电梯内;
8、当烟火封住逃生的道路时,要关闭门窗,用湿毛巾塞住门窗缝隙,防止烟雾侵入房间;
9、当身上的衣物着火时,不要惊慌乱跑,就地打滚,将火苗压住;
10、当没有办法逃生时,要及时向外呼喊求救,以便迅速的逃离困境。
四会:
一、会报警
1、大声呼喊报警,使用手动报警设备报警;
2、如使用专用电话、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键击碎等;
3、拨打119火警电话,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报警。
二、会使用消防器材
各种手提式灭火器的操作方法简称为:
一拔 拔掉保险销,
二握 握住喷管喷头,
三压 压下握把,
四准 对准火焰根部即可。
三、会扑救初期火灾
在扑救初期火灾时,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救人第一,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四、会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1、按疏散预案组织人员疏散;
关键词:实训课;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196-01
引言:实训课是培训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且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现场实训设备的实际操作,将培训教材、实训设备和器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实操技能传授给学员的活动。由于培训学员都来自生产一线,实训是培养和提高这些学员运用新的规程、规范、规则等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完成培训计划达到培训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学员通过实训课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技能操作,按照操作规程和规范的要求,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实训课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员日后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能力、水平以及工作上能否胜任本工种的工作。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上好实训课是培训师们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下面结合电能计量工种的具体情况,探讨实训课的教学方法。
一、课前准备
要上好实训课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即所谓的备好课,备好课是教学全过程质量保证的必备条件,实训课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员、备实训操作方法、危险点、安全措施等,而且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一个课题讲后示范,还是边讲边示范,课前要准备充分。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和操作程序统一,操作动作规范,让学员很容易模仿和直观理解。对实训时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把学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了解该班学员的基础,根据学员的基础状况循序渐进的安排实训操作,另外,课前要把实训工具和设备准备齐全,这样上实训课时,保证人人都有工具、有工位,学员就会有事可做,不会在实训室虚度光阴或影响其他学员学习。否则会造成学员实训操作时,看的看,做的做。如果学员还不太熟悉就停止操作,让那些没有实训的学员进行操作,这样势必会造成学员实操技能不过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果学员太多的话,可以分组进行,一定要课前考虑周到。另外对于实训操作的课题,培训师要课前做几遍,做到规范熟练,应用自如。
二、讲授示范
因为实训是让学员学会独立操作,所以培训师一定先讲授规程、规范和规则的要求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然后讲授示范电能计量每一个课题的实际操作步骤,例如:在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接线检查实训时,使用相位伏安仪进行电压、电流和相位的测量,首先,告诉学员仪器面板上插孔的功能和作用、使用方法以及转换开关所指示位置的功能,使用转换开关的注意事项,电压表笔的正确插法,电流钳的插法以及极性标志;其次,应讲授测量哪些数据、如何测量及读数,如何记录,千万不能带电转换档位,并亲自示范,加深学员的印象,方便学员模仿和操作。如在讲授电流的测量时,要注意电流钳有极性标志的一侧朝着电流的流入方向,测量前将档位放置在电流钳插孔对应的档位,如何读数,如何记录。因为读数很重要,一旦学员测量档位错误、读数错误、记录错误,会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严重影响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性;所以每次都要求学员按规定、按要求进行操作,学员自然就能正确掌握好相位伏安仪的使用方法,正确测试出电能计量装置每一相的电压、电流和相位,从而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经过更正后保证电能计量装置能够准确计量。
三、巡回指导
在实训课中,培训师示范后,大量的时间需要学员去练习操作,这时培训师就要进行巡回指导,主要体现对学员操作方法的指导,一是保证人员的安全,二是保证实训设备的安全,所以要引导学员开动脑筋,集中注意力,认真模仿,规范操作。特别是技术要点和操作难点、危险点,更应强化指导,让学员学会、学好并学以致用。鼓励学员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尽快达到应有的技能操作水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个别学员由于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不强,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操作失误,或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台体报警而无法进行实训,这时培训师不应指责、批评,应给予正确的讲解、帮助指导。有了培训师的帮助指导,会大大增强学员实训的勇气和信心。
四、实训总结
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书一:培训目的:
1. 使入职新员工对公司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认识并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理解并接受公司的理念和行为规范。
2. 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掌握工作要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尽快进入岗位角色。
3. 帮助员工适应工作群体和规范:鼓励员工形成积极的态度。
二:培训对象:
公司所有员工
三:培训期间:
新员工入职培训,一般在入职一周内进行培训,包括集中岗前培训及后期的岗位指导培训,行政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培训日期,确定员工签字。
四:培训方式:
1. 岗前培训:准备培训资料,表示对新员工的欢迎,按照公司的有关制度和行为规范解答新员工的问题。
2. 在岗培训:新员工实际工作部门负责(参观工作环境:介绍部门环境与工作内容:讲解岗位要求:工作流程:工作待遇:)
五:培训教材:
员工入职手册、各部门《岗位职责手册》等
六:培训内容:
1. 企业概况(公司、历史、背景、使命等)
2. 公司组织架构及各部门负责人
3. 各相关部门工作关系介绍
4. 公司管理制度,人事制度
5. 公司基本的财务政策
七:培训考核与评估
建立在职人员培训档案,通过培训的方式检查新员工接受效果。
新员工培训项目计划一、培训目标
1、明确责任和权力、迅速适应岗位要求
对于一个新员工而言,当他们刚刚进入一个新企业时,面对的企业的战略、产品、同事、企业文化,一切都是崭新的。
明确岗位内容,即关于岗位基本情况的培训,包括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岗位的汇报线、岗位的内外部工作联系、岗位的工作目标及考核项目等。可以使员工对本职工作有较深的了解,从而可以迅速适应岗位要求。
2、统一核心理念
新员工必须在企业的核心理念与员工的价值观达成统一,形成一个信仰,这是对企业最低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念,不互认企业的文化,根本谈不上一种合作,相互之间很难达成一种默契,员工带着情绪工作,每天做着与自己价值观向背的事情,工作效率必然低下。
3、了解企业文化、提升自我
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一个系统性的项目,既要培训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了解企业文化、工作氛围,还要考虑员工的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因此要系统地设计培训课程,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
通过有效的培训,一方面可以使新员工的能力、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快速适应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新员工树立自我人力资本投资的观念,使其意识到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与企业合作,努力提升自己。
二、培训课程安排
(1)企业的基本情况的培训
(2)具体培训
培训课程表
备注:培训期间中午公司为提供员工自助中餐。
三、培训流程介绍
A.前期培训准备工作:
1.联系讲师,讲师提前备课、准备考评方案
2.寻找培训场地,
3.准备培训设备、培训需要材料必需用品,购买教材等等。
B. 中期培训进行工作:
1.培训主管进行讲话
2.发放教材、课程表等资料
3.正式进行培训课程
4.组织培训考评。
C. 后期培训总结反馈工作:
1培训工作总结、反馈
2.跟踪调查
四、培训考评
6月17日进行考试:
9:0010:00 笔试 (内容为6月15的内容) 10:3011:30 实操 (内容为6月16的内容) 笔试成绩由店长进行评定
实操成绩由经理进行评定
考评结果:综合总分数最高的前三名评为优秀实习生,进行表扬并颁发证书
五、培训反馈
1.培训对象
填写培训调查问卷(问卷由运营主管进行设计) 大致分为:
培训组织情况、培训课程评估、培训讲师评估、受训对象意见四个部分。
2.培训讲师
授课的每人提交一份反馈报告,格式不限,字数500以上 3.运营主管
一、把握目标,加强培训,保证课题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本课题是在对进一步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基础上,结合我校为一所农村中学,正规的体育场所和设施缺乏,群众体育活动较落后。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学生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课间操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已经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兴趣,学生对课间操产生了敷衍的做法和厌烦的情绪,更有甚者产生了恐惧心理。但这不能说明课间操已经一无是处了,到了该取消的时候,而是提醒我们要转变对课间操的认识,转变课间操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和评价工作,把学生对课间操的兴趣重新找回来。XX年3月我校把传统的课间操进行改革,并申报了州级课题。作为承担全州的科研课题,既有科研促教,提高“课标”实施效果的目的促进学生自我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几项运动技术和球类规则和简单的裁判规则。又能通过实验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各教研组教研的氛围。因此我们重视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和课题可行性论证等工作。XX年5月举行了课题开题报告会,由县教科所领导指导,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学校领导对课题的立项表示祝贺和支持,对课题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表示将在人力、财力和时间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领导的重视给课题组教师增强了实验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奠定了基础。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期,重点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和培训,学习和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了解和掌握大课间活动各种项目的技术,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大课间活动的知识。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教师对课题实验工作的认识,解读了新课程理念,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程序,为课题实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整体规划、逐步实施,推进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内容和实验的步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科学地拟订了实验步骤。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以一个实验阶段为一周期,遵循整体规划,分段实验,全面推进的原则,每阶段侧重一个方面。
(一)研究准备阶段(XX年2月~XX年3月中旬)
1、对学生进行课间操态度调查和分析,撰写并通过课题可行性报告。
2、加强课题宣传和课题实施过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等。
3、组建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开题会,做好实验人员分工,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4、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5、收集整理资料。
(二)实验研究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年9月)
本阶段又分为三个小阶段:
(1)适应性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10月)
(2)整改巩固提高阶段(XX年年3月~2010年5月)
(3)研究成果形成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0月)
1、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落实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实验过程的管理,定期召开实验课题组成员工作会议,实验有计划、阶段有总结、问题建议改进方案等,把实验任务落实到位。
2、加强实验进程的督导和质量的监控,确保实验预期达到目标。
3、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检验课题研究效果。
5、聘请有关专家、教师进行课间操观摩活动。
(三)验收总结阶段(2010年9月~XX年年11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工作。
3、实验教师撰写论文。
4、申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本校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把改革后评价的结果与改革前学生参与课间操的态度进行对比分析,完成课题报告和课题总结,形成较完善的材料。每一个阶段研究工作都根据计划要求有重点、有针对性、易从某个方面突破、早出成效等方面来实施;强调各个方面交叉进行,贯串始终,相互联系,有利于在实验中不断研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探索和构建在新课程标准下,更科学,更实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
三、立足实践,完善调整,逐步推进研究的成效
各种管理方案的建构和操作模式的完善,成效如何,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证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和分析,用客观事实和数据对研究过程进行检验和调整。XX年起,我们通过了问卷调查、大课间脉搏抽测、组织各层次的比赛,以及学校、县、州、省各种教学和论文的评比,初中三年级初考高体育测试成绩的实践验证,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师生实验反思意见等形式反馈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想通过县体育教研活动把实验成果逐步推出,征求各校同行对这些成果应用的效果意见,在以上做法的基础上再根据工作实际对原方案的某些细节作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不断充实研究人员和研究的项目和内容。「 1
体育组把自身建设融入课题研究之中,全员配合,积极投入。两年来取得了显效的成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有7 篇论文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2篇论文在《安图教育》杂志上发表。课题组内的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升。XX年年在吉林省举办的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延边州教育学院举办的基本功竞赛中有3人次获一等奖。因而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认同,计划在下一步推广使用。
应急预案 新阶段 新要求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管理部预案处张明和大家交流了应急预案工作的经验与思考,并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以下简称“88号令”)进行了解读。
应急预案“从有到优”新阶段
2003―2013年,是我国应急预案“从无到有”的阶段;2013年以后,工作的重心逐渐调整,应急预案步入“从有到优”的阶段,“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努力,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应急预案编制出来以后,大家都把它放在文件柜里,预案不好用、不实用,大家也不去看、不去用。”交流中提到,“从有到优”就是将应急预案管理进一步优化。“这里的优化不仅仅是指预案文本的优化,更强调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持续改进,并通过应急预案各个环节的落实(如培训和演练)来实现应急能力的提升。”
新《安全生产法》中重申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关于组织编制和实施应急预案的职责。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对四大类应急预案作出了统一规定,对应急预案的定义、分类、编制过程、报备等都作出了新的要求,是88号令修订的主要思想和依据。
应急预案的普遍问题
近几年一些重特大事故的应急处置教训暴露出了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如天津港“8・12”事故,暴露了企业和救援队伍之间信息不告知、应急预案不衔接的问题;宝源丰“6・3”事故,暴露了企业应急预案流于形式、不培训不演练的问题等。
交流中还提到了在应急管理执法检查中,发现企业和政府应急预案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企业层面,用者不编、编者不用,上下一般粗、内容繁杂,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培训、演练不到位;在政府层面,衔接要求不具体、备案主体不清等问题。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功能定位上,重预防、轻准备,概念目的、作用认识有偏差;在层设计上,将应急预案与救援方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混淆;在预案编制上,成立小组、风险评估、资源调查等程序不落实;在预案衔接上,政企衔接要求不具体、多头备案管理;在预案实施上,执法检备案、轻培训演练;在主体责任上,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有待强化。
应急预案管理新要求
修订后的88号令,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强化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如在第五条中进一步明确了主要负责人和各分管负责人组织编制和实施应急预案的工作职责;在备案申请表中增加了企业对真实性承诺负责的内容。
针对应急预案功能定位不明确,不好用、不管用的问题,第七条明确了预案编制原则必须符合实际、注重实效,以应急处置为核心;第十二、十四条明确了预案编制必须基于风险评估,结合企业实际,决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合理确立应急预案体系;第十九条强调必须编制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
针对预案编制程序不规范的问题,第九条明确应急预案编制前必须成立工作小组,并由相关负责人担任组长;第十条明确成立工作组后,必须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针对预案之间衔接不到位、风险告知不落实的问题,第十一条明确安监部门预案应明确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权限转移、警戒疏散等衔接要求,企业落实;第十七、十八条明确了企业预案编制应当征求有关单位意见,与政府、救援队伍和相关单位预案衔接,并要求企业应当将相关事故风险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
针对主体责任不清的问题,第二十二条删除了评审时应邀请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参与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第二十六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的备案责任;第二十八条明确告知性备案,仅作材料核对,杜绝变相审批,明确受理时限,逾期不予核对又不说明理由的视为已经备案,避免行政不作为;第三十七条明晰应急预案修订后需重新备案的条件,简化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程序。
针对修订不及时、培训演练等实施工作弱化的问题,第三十三条要求企业制定应急演练计划,针对风险定期开展相应类别的演练;第三十四条强调必须对演练进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第三十五条废除三年强制修订要求,改为三年至少对预案评估一次,并对是否修订作出结论,更加科学合理;第四十条明确事故后的应急预案实施情况总结评估要求,其中也应对预案是否修订作出结论。
针对检查缺位、处罚范围较窄、额度偏低等问题,第四十一条将企业预案实施和落实情况作为执法的内容之一,纳入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执法计划,规范并强化日常执法检查;第四十四、四十五条依据新安法,细化处罚内容,提高罚款额度,将编制、演练、风险评估、评审、备案、告知、评估、修订和保障措施落实作为处罚重点,实现预案工作全过程监管。
应急管理与演练新探索
莫特森 应急响应的实操培训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消防服务培训学院院长莫特森介绍了如何通过实操培训和教育课程来应对21世纪应急人员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该学院摸索出了5步训练模式:独立自学,课堂讲座和模拟,教官指导讲解,全程、全速现场实战训练/练习,验证检查。其中实操培训主要侧重于战术、技巧的培养和应急流程的规范。实操培训分为多个模块,如:轨道消防及危害、汽车救援、农业救援、高层建筑及城市挑战等。并开设多项特殊救援技能培训课程,如:壕沟救援、高空救援、塌陷救援、绳索救援、封闭空间救援、结构坍塌救援、危化品培训等。莫特森认为,不论哪个专业(灭火、技术救援、危化品或者事件指挥),应急响应只能通过实操培训和教育来进行充分准备。实操培训能够安全有效地重塑现实环境及所需的技能,被国际标准认为是最佳的培训方式。
有参会人员向莫特森提问:2015年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由于对事发地危化品种类和数量不了解,造成了很多消防人员的伤亡。当发生类似事故,美国消防人员如何应对?莫特森回答说,在美国,企业和公共救援队伍应当分享信息,消防人员应当在平时就了解当地社区和企业存在的危险因素,如果事故发生后再进行了解则为时已晚。
石程涛 实战型灭火救援演练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作战训练处参谋石程涛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新时期实战型灭火救援演练。
2015年福建漳州“4・6”古雷石化腾龙芳烃有限公司二甲苯装置爆炸事故,福建省公安消防总队第一时间调集9个公安消防支队和4个企业专职消防队的284辆消防车、1 239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处置。公安部消防局紧急调集广东消防总队42辆消防车、289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增援。经过参战官兵68 h艰苦奋战,将大火扑灭,保住了毗邻的72个储罐和大量油气管线及整个古雷半岛的安全。
他指出,这起事故救援后,消防队改变了原有的培训演练模式。如2015年海南、V东、广西“9・17”跨海石油化工灭火救援演练、2016年辽宁、吉林、黑龙江“7・19”跨区域石油化工灭火救援演练等。这类演练打破了原来的“脚本式”,超过48 h连续作战,立足“最大、最难、最不利”设置灾情;建立“工艺加员工、专职队加现役队”的联合作战模式;贯彻“工艺处置与消防技战术相结合”作战理念;采取“随机导调、分段推演、现场研讨”的形式,不限时间、注重程序。
大木 澳大利亚应急指挥系统(ICS)
德尔格安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大木向大家介绍了澳大利亚应急指挥系统(Incidence Culture System,以下简称“ICS”)。他强调了ICS的指挥官体系,即在一场事故救援中,担任不同角色的人分工明确,并穿有相应醒目标志的背心。通过统一培训,澳大利亚小到每一个社区,大到国家层面都使用同一体系,因此来自不同领域和部门的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都可以迅速认识到每个人的角色和功能,自动理解各种指令和标志,能够保证救援高效进行。
郭全瑞 通过演练发现问题更重要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壳牌”)安全应急主任郭全瑞分享了中海壳牌的应急管理实践经验。中海壳牌的应急响应团队由危机管理组、事故响应指挥组、现场应急响应队伍组成。危机管理组:负责指导和支持事故响应指挥组,专注于公司从事故中全面恢复的战略问题,以及事故产生的可能影响公司未来运作、盈利和声誉的其他后果;事故响应指挥组:负责制定战略和战术计划,指挥现场应急响应队伍,全面控制应急响应全过程;现场应急响应队伍:执行事故响应中常规的急救、生命救援、工艺隔离、灭火、堵漏等。
在对应急值班人员的管理方面,所有应急值班人员的名单在公司内网可查询,并且开发了紧急呼叫软件,1 min内可对所有的紧急值班人员进行呼叫。
在应急能力管理方面,对岗位人员进行应急培训后,还要对其进行应急能力评估,存在差距的要建立个人差距弥合计划,按计划达到应急能力的要求。
在应急预案的培训方面,强调演练也是培训。演练的关注点:强调操作人员第一响应的重要性、优先启动现场固定的消防和应急设施。并且强调演练要总结――通过演练发现问题更为重要。
刘博图 石化园区应急管理新模式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QHSE部代表、惠州炼化分公司应急经理刘博图与大家探讨了石化园区应急管理新模式。刘博图介绍说,惠州大亚湾石化园区的应急队伍,由最初的政企联动,到企业互助,到企办政助和企需政办,再到政企合建,地企合作在提升企业应急能力的同时使石化园区整体应急能力也逐步提高。
在企业互助方面,园区企业专职救援队间签订了互助协议,解决了现场指挥混乱、信息传递不畅、应急设施接口不统一等问题,加强了彼此间沟通和协调。在资金补偿方面,设备和人员费用由提供救援的企业自行承担;可消耗的物资,如灭火泡沫等,则由事故企业向提供救援的企业进行补偿。
【关键词】双向对接 校企一体化 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67-03
在国际商务领域,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企业和学校两者价值取向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其合作过程容易产生矛盾。如何协调这种矛盾,取得共赢,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从国内外高职教育看,凡办学富有成效的国家、地区或学院,都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其共同的特点就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岗位有着紧密的关系。由于国情与院情、地区与专业的不同,本文结合实际探索适合国际商务专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
一、国际商务专业校外实训现状
国际商务生产经营一线是职业教育的最佳实习课堂。国际商务专业作为经营管理类的文科专业,目前在实习、实训、实操上存在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尤其是大规模的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受到诸多限制,引发实践教学过程的一系列矛盾,体现在:
第一,时间上,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少则两三周,多则十多周,甚至几十周,学校的整个课堂教学计划将受到冲击,不便于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
第二,数量上,与理工科学生和生产型企业不同,文科学生很难参与生产过程,且企业容纳量有限。
第三,费用上,短时间大规模的学生校外实习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新增的管理负担。现今情况下,多采用有偿实习的方式,实习费加上交通、保险等开支,对各学校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第四,管理上,短时间大量学生校外实习,班主任、辅导员无法集中有效管理,容易造成学生放任自流,加上现在学生自主性的提高和自律性的下降,会出现许多现实管理中不能确定的漏洞和责任。而且短时间大规模的学生流动势必带来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如人身安全问题。在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安全的时代背景下,一旦学生出险,也许就不是支付赔偿所能解决的。
第五,效果上,考虑到商业秘密和自我生存等问题,企业一般比较谨慎,学生到企业实践多进行一些极其简单的辅工作,根本无法涉及企业进出口业务和经营的核心操作训练。而且,国际商务业务多是融汇于整个企业业务管理系统之中,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企业业务环节,而不同企业的不同业务管理系统也给实践指导老师的点评带来诸多困难,实训效果难以确定。
二、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鉴于校外实习实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引进校外优势企业资源,进行校内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把校内、校外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训基地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切实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实操,有效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质量。
国际商务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遵循“校企合作、商学结合,双向对接、定向培养”的建设思路,初步设计如下:
(一)“校企合作、商学结合”是切入点。职业教育应当依托和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走校企合作之路。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应以校为本,以我为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企业需要什么人,然后模拟企业文化、企业环境、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进行施教。在一个全面模拟的企业环境中培养国际商务技能人才,在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才能体会到正式的工作氛围、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才能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二)“特定引进模式”引进特定行业龙头企业。在国际商务专业“走出去”强化实践教学的同时,“引进来”的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特定引进模式”就是完全复制一个对口行业龙头企业进入综合实训基地。
引进特定行业龙头企业,可能会引发担忧其整个业务系统是否具有通用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其一,自然科学的答案应该是唯一的,而经营学、管理学的结果很难是唯一的。因此,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的方式与结果也应该是多样的。同时,国际商务与哲学等其他社会学科也不同,不可以是抽象的,特别是对于高职教育过程,必须有案例、实证或参照实体。其二,行业龙头企业的运营模式代表该行业的最高水准,也代表行业业务最新动态,代表行业人才需求的主流与方向。特定龙头企业的业务环节、业务流程、业务单证、业务案例、管理制度等,已经过残酷的境内外的市场验证,证明是高效、系统、全面的企业文化,特定行业龙头企业的对口操作经验,对行业内中小企业不仅适用,而且有榜样与标杆的指导带动作用,因此可以直接引入到综合实训中心,作为职业岗位教材蓝本。其三,在引入过程中,发现特定龙头企业的业务管理系统有问题或者瑕疵,则可以利用系统知识加以修正,并反馈给特定企业,为企业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提供丰富的积累,从而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向对接”。
(三)以“定向定岗人才培养”为目标。“定向定岗培养”的内涵,即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其层次,从传统的“订数量”上升到“定方向、定标准、定企业、定岗位”,培养出大批特定适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
“定向定岗人才培养”体现在有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上。对于教学部门,根据国际商务龙头企业管理流程、业务标准、单证规范,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方向,整理上升成为教学资源,制定相关教学文件,使得实践教学层次提升,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可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适用对象既可以包括在校学生、老师,也可以进行企业准员工和在职职工培训。这样,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可以交替进行融合,有效实现岗位技能培训前置。
“定向定岗人才培养”在具体教学计划安排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商务素质课程,二是基于特定企业的业务环节、业务流程和业务单证相关联的专业课程;三是特定企业文化。将根据国际商务龙头企业用人业务标准、道德水平和企业文化等“定向定岗”式设置教学内容,制定培养目标和配套办学条件,让“定向定岗”教育成为“实习、实习、实操”的合成体,真正实现“育人”与“用人”的零距离和无缝接轨。
三、“双向对接”校企一体化的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双向对接”校企一体化的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将打破“硬件+软件”的传统单一实训室建设模式,增加具体真实、内容丰富、变幻无穷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定企业要素,打造硬件+软件+企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和“课程+案例+岗位”专业教学特色,力争以校为本,依托龙头,提升合作,借助优势,开创“商学研”一体化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科研体系,以及与特定企业无缝接轨,实训+实习+实践“三合一”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一)“特定引进”的具体内容。深入特定公司及其下属各企业收集业务环节、业务流程、业务单证、业务案例、管理制度和影像资料,即国际商务专业六大实践教学资源(见图1)。
1.业务环节。表示特定公司目前涉及国际商务业务相关的决策、管理、业务、财务、监控和法律服务等一系列部门设置。
2.业务流程。表示特定公司进行涉外业务所规定的业务权限、业务范围、业务顺序和业务方向,包括一些内部的决策机制、交流方式、沟通渠道、技术手段、交易授权、结算支付与激励机制等一整套完整的业务系统。
3.业务单证。表示特定公司进行涉外业务所使用的标准手段和书面语言,众所周知,业务单证在国际贸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商务的交易过程实际上是业务单证的买卖过程。
4.业务案例。包括特定公司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提醒、鼓励、引导和警示全体业务人员,所有国际业务都是有风险和费用的。
5.管理制度。特定公司涉外业务的服务标准、业务规范和制度要求,也是公司赖以正常运转的规范要领和制度保障,一般与公司的监控、财务和法务部门有关,并贯穿在全部业务自始至终的过程之中。
6.影像资料。影像资料是公司业务进程、技能指导和规范操作的形象化记录。
以上六个方面,是所有从事国际商务业务的公司必须具备的核心业务要素,也是各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应该涉及的核心教学内容,相关专业课程应围绕此“六大要素”展开。
图1 国际商务专业六大实践教学资源
(二)企业资源整合后上升为教学资源。将引入的特定企业资源上升为教学资源,加以规范、提升和完善,使之成为风险低、成本少、容量大、变化多,前沿性、实用性、兼容性突出,能够以点带面,具有“双向对接”功能,并且是开放型、标杆式的国际商务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系统。具体来说,即根据行业龙头企业标准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对口适应性”为主旨,以操作能力培养为核心,制订教学计划,以行业龙头企业职业特定岗位标准为参照系数,按照其业务环节来设置,按照其业务流程来办理,按照其管理制度来管理,按照其单证资料来操作,经过教学过程的提纯、提高和提升,结合其影像资料,设置一些业务背景和条件,形成完整的实习实训实操实践学习链条,开发出本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联通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专业高仿真实践岗位,达到实习、实训、实操“三合一”实践教学培训效果,即以对口专业操作课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员工管理意识,提倡职业道德基础,引入企业文化、工作技能、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商务单证、审批环节、业务流程等岗位需求的对口课程,逐渐形成特定企业“实习、实训、实操”实践教学模式,同时,把特定企业新知识、新业务、新流程适时追加到专业教材中,充实内容,保持同步。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论课进展情况,边学习边操作,形象教学,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长效人才培养机制。根据适时的经济环境、行业政策、企业规划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国际商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开发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形成实训+实习+实践“三合一”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四)实用性教材建设。将特定引入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环节、业务案例、业务单证、管理制度和影像资料收集汇总,可以根据专业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编辑成册,形成实践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特点突出的自编教材或实践教材。
(五)打造“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相融合的岗位技能培训。从教学合作开始,以专业前沿知识作为基础和切入口,并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和岗位,鼓励一线的业务经理与专业教师相互转换,切实打造“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
根据国际商务龙头企业管理流程、业务标准、单证规范,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方向,整理上升成为教学资源,制定相关教学文件,使得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可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适用对象既可以包括在校学生、老师,也可以进行企业准员工和在职职工培训。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交替与融合,有效实现岗位技能培训前置。
四、“双向对接”校企一体化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效果
第一,实现与特定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商学研”相互促进。随着特定校企合作操作系统引进校园,一方面,保持了专业教学与特定企业的紧密沟通,与最新业务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专业老师利用专业知识,通过全真业务中发现业务问题和潜在风险,给企业提出更好的业务建议。学院成为行业龙头企业最大的一线操作人才的培养、储备系统,也成为其最大的在职员工培训的“充电站”,从而更加强了国际商务专业与外经外贸经营上实质性的校企结合,在合作水平、融合级别和实质内容上得到极大提升。
第二,特定校企合作操作系统便于建立以实际业务为基础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营环节、业务流程、单证体系、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具有战略合作高度,实习实训实操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各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依托特定企业传统的国际业务优质资源,借助行业龙头企业的绝对优势地位所制订和总结的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将逐步成为各地区众多行业内的中小企业人才培养的标杆和权威,并以此维护各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在今后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区域领先地位。
第三,服务社会是职业院校的主要社会职责之一,综合实训基地的特定对口引进机制可以使职业院校利用自身的专业和资源优势,为特定企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参考意见,也可以为特定公司的新员工进行对口技能培训,达到“双赢”与“多赢”的效果,为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考虑将培训项目单列,开发成为面向众多中小企业的、营利性的社会企业培训项目。
第四,职业教育经营学和管理学的科研方向应该是“向下和向前”的,即面向企业、基层、口岸和具体操作业务的。国际商务专业老师通过深入特定对口企业,了解一线企业的经营过程,发现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先进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帮助企业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从而容易培养形成务实求真风格的职业教育科研方向。
第五,通过特定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可以不断地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以校内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为先导,通过对特定行业龙头企业资源的整理和提升,整体影响和扩展专业的教学深度、广度与适应度,并根据本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调整专业配置和课程重点,不断提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计划,使得国际商务的专业教学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第六,实训+实习+实践“三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每一阶段的实习实训实操总结,使学生通过随时总结得到不断地升华。学生“实习、实训、实操”结束后,教学团队可以进行总结,使学生完成“理论―实习+实训+实操―理论”的过程。同时,学生在校内进行实习、实训、实操,简便安全,便于集中管理,不会造成放任自流,能够较好地达到预期的规模实践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上,能够以最小的综合成本,达到综合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梁宁森.高职“校企一体化”动力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09(13)
[2]黄英.基于实训中心的校企文化对接的实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2)
[3]周世青,何万一.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发展动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
[4]程春梅.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6)
一中澳院校硬件设施对比
BNIT是澳大利亚公立职业技术学院,也是昆士兰州的三大职业教育技术学院之一。教学设施先进,拥有大批富有经验的教职人员,掌握着最新的行业相关资讯,以其一流的授课和管理而闻名于澳大利亚。
BNIT在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时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笔者曾到BNIT进行培训,发现澳方院校对学生的授课安排更着重于学生实操技能的训练,对理论知识部分只作必要的辅讲解。笔者在澳方院校进行TAA资格培训时,澳方老师要求教师在做课程安排时需准备20分钟的理论教案,以及与该理论知识相对应的1个小时的实操教案。实操教案中包括有教师示范、学生自主练习和教师考察等具体要求。当然这些要求的设定都是建立在澳方院校自身所具备的过硬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
在澳方教学院区有小型的实操教室可供学生进行实操演练,例如咖啡间、厨房、餐厅等。每个场所都配备有相关的机器设备、操作台、工具、桌椅、餐具等。澳方院校还在其另一校区开设了对公众营业的餐厅和酒吧等商业场所。学生被安排在这些营业场所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技巧。教师也参与日常的营业工作,对学生进行现场培训和考核。
澳方院校秉承学生学以致用的原则,设计和安排相关专业的课程。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不需要企业对其长期培训。进入澳方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有些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好,但是澳方老师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澳方外教Andrew曾说过,他并不在乎学生会不会说流利的英语,只要求他们可以做出完美的食物和饮料,可以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成为受顾客欢迎的服务员即可。
黄河水院和澳方院校有着共同的办学理念,黄河水院采取的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从中方学分制计划中可以看到黄河水院的顶岗实习集中安排在学生第三学年的下学期进行,这和澳方边学边练集即时学练于一体的教学方式相比,中方的教学方式相对而言没有澳方的立竿见影。黄河水院有一个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但该实训室和澳方所具备的商业场所相比差距较大,不能满足澳方教材中要求学生进行的操作练习。因此影响到了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的一些教学安排,澳方外教对此也略有不满。虽然黄河水院已有一些签订校企合作的单位,但这些企业不可能像澳方院校自己所拥有的商业营业场所一样,随时可提供学生进行短期的即时的实操训练,所以就硬件设施方面而言双方悬殊较大。这也凸显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过于传统,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技能培养的问题。
二中澳院校师资力量对比
澳方院校聘用的教师都是在个人教授的专业领域工作过,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并持有相应学历学位的人才。而在中国情况刚好相反,想要进入高校工作首要的要求就是看应聘者的学历学位,持有相应的证书才能进入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应聘后再根据所教的专业进入企业实习,掌握更多的实操知识和经验,所以黄河水院现有的教授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还不能和澳方院校保持水平一致。目前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已经在强调要聘用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因此教专业课的教师需要去相关企业锻炼。黄河水院的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条件要求也很高,教师要有本专业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并需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并且使用效果好,或在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进行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可以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或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的研究,已被企业使用并效益良好。
这些要求对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的确是个挑战,而企业对到本单位进行短期实习的老师要求不会太高,也不会把重要的实质性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做,所以教师短期下企业锻炼大部分只能获取基本的行业经验,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并不能让教师短期内成为像澳方教师一样的行业资深人士。
师资力量的另一个差距则是由教材自身带来的,因为黄河水院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学教材是由澳方院校提供的全英教材,中西文化差异、对澳洲餐饮习俗和酒店行业信息了解不够也增加了中方教师的教学难度。用第二语言进行专业课教学本就不易,而学生本身的英语水平若是达不到要求,对教师授课也是个挑战,由此引出了黄河水院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生源方面的问题。
三黄河水院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生源
从黄河水院网站上可查询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特色有两点:一是入学门槛低、学历层次高。低门槛入学,专科第二批录取,专科起点出国深造。二是“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国际化。中澳双方联合执教,将课件、教材、教法及其教育理念等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资源融入合作项目,采取双语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模拟教学等方式,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中外合作专业的学费相比其他专业高些,选择该专业的学生数量有限。因其入学门槛低,报道来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太好,整体英语水平较低,而语言障碍也是大多数合作办学项目的突出问题。
虽然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例如黄河水院采用的是澳方提供的全英教材,中澳教师合作采取全英授课模式,但是学生要想在全英文的专业教材、全英文的授课模式下获得好的学习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使用第二语言学习专业课程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介绍,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以下三点建议供校方参考:一是加强黄河水院硬件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教师行业培训锻炼或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士授课,三是提高学生入学门槛或加强学生英语基础课学习。
第一,加强黄河水院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硬件设施建设。目前若想要像澳方院校一样建立一个自主经营的商业场所不太现实,但黄河水院可利用校内资源在学生餐厅内选择一块区域进行简单改造,建成一个小型的餐馆式用餐区域,让学生在此区域做实操演练。在学生用餐时间进行实操练习。该区域的菜品价格可比食堂内其他销售窗口相对高一些,因为前来用餐的同学可以享受到像在校外饭店用餐的高品质服务。或者在黄河水院商业街处选择一个小型店铺,开设一个咖啡馆或餐厅,对校内学生和老师开放。在用餐时间对大众开放营业,上课时间段可以进行实操授课。在此上课的学生印象将更深刻,并可供他们进行即时的实操演练。这样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在实际动手中学习,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比目前只能提供校内纯理论学习的方法要好的多。教师在课程安排时要注意时间的分配,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操作练习时间,时间上以理论讲述、操作演示与学生操作1∶1∶1的比例为好。
第二,为了缩小和澳方院校师资力量的差距,黄河水院需加强专业教师培训,或直接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士授课。目前黄河水院已规定双师素质教师下企业锻炼时间必须在两年以上,但是让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长时间的实习会影响到日常授课,因此可采用从酒店聘请专业人才进行部分专业课授课。另一方面可以让专业课教师自主选择,可根据课表安排,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基础上利用节假日和闲暇时间去酒店工作进行长期积累实习。工作时间虽散,但是可以根据学校规定进行累计长时间的学习,即能保障行业学习质量又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第三,因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入学门槛低,学生学习全英语教材比较吃力,所以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可在生源引进时实行择优录取,以此提高合作办学生源的整体水平,达到精品化培养。另外校方可以安排学生在入学时进行强化英语的学习,同时在基础英语学习中插入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增加学生专业词汇量,借此辅助学生后期的专业课学习。只有学生看得懂教材,才愿意进一步去思考所学的知识。
黄河水院和BNIT合作刚满三年,一切都在摸索中,学生生源还不稳定。笔者希望可以通过对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现状的简单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因而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加强实训场地建设、增强专业教师技能、改善生源引进的建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长远发展还需要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是一门集专业化、知识化于一身,现实意义很强的综合训练课程,希望这些建议有助于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的长期发展,为更多的酒店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庆玲.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9).
[2]周晓虹.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4).
[3]冯炜雯.高职院校对外合作办学的实效性分析[J].科技资讯,2011(13).
[4]方春生,付晓春.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与成教,2010(10).
[5]张晓,司文博.名校引领中外合作办学[J].国际人才交流,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