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染病培训总结

传染病培训总结

时间:2023-02-20 11:20: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染病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染病培训总结

第1篇

2019年,我中心按照上级下达的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处理和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为重点,加强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并在全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1、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根据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全面修改了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重新调整了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加强了节假日等薄弱环节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对传染病漏报实行责任追究,今上半年的检查中,发现在传染病报病程序上存在漏报的问题,即对传染病病防治工作进行严格的整顿及整改,通过对全体职工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并考核,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及时更新医务人员知识,使我中心的传染病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2、传染病发病与疫情报告情况:1-12月份,全中心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报告乙类传染病3例(未痰检肺结核1例),丙类传染病23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2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广州市要求上报的病种水痘1例,均无死亡。各医务人员能较好的执行传染病报告和登记制度,其报表率达100%,网上报卡及时率为100%,完整率为100%,报告准确率为100%,无滥通滥报现象,保证了大、小疫情报告基本一致。

3、按上级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了疫情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完善了工作制度,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基本做到专室专人专机专用,为及时上传疫情信息发挥了积极作用。

4、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今年共对辖区内报告的8起因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在学校等集中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及时进行了疫点处理,疫情处理率达100%,控制了疫情蔓延和二代病例的发生。

5、做好肺结核病的管理,中心成立了肺结核防治领导者,指定专人负责。今年发现可疑肺结核1例,转诊的病人数1例,结防机构下放追踪的人数50人,已追踪到位人数44人,结防机构下放服药管理的人数5人,落实在社区面视下服药的人数0人,落实在家庭督导服药的人数5人,上门访视的病人数50人,上门访视次数78次。

6、继续做好院内外宣传工作,一是利用社区宣传栏等形式,二是深入社区开展义诊、健康知识讲座、与市内医疗单位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协作,向重点人群介绍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7、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1)传染病访视按时进行,但由于管理工作较多,访视表上传疾控存在有延迟现象,来年一定严谨工作态度,保证访视表按时上传。

(2)一次年终考核的形式来进行对全年培训的考核,效果不是很好,存在有部分把做好的答案直接抄的情况,来年要求只要参加培训的医生在培训完成后都要考核,比较忙的医生可以把试卷带走,抽空完成。

(3)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太少,还没有做到定期对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进行巡查,指导传染病防控工作。来年应该加强与学校联系,强化疫情报告的培训。

第2篇

根据201x年传染病防治工作要点,拟定本培训计划。

1、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制度中,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并进行考核。

2、培训目标:

①医务人员应熟悉传染病法律、法规、规范,掌握疫情报告要求,正确填写报告卡,并按规范及时报卡。

②熟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知识、临床表现、诊断学知识诊断、防控措施等,能够及时发现疫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救治患者,并做好自我防护,防止院内感染。

3、培训方式: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全院讲座、科室讲座、医务人员自学、参加员外培训班(如学术会议、学术论坛)、远程教育等。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

4、培训内容:

①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②传染病诊断、防治知识,

③突发传染病处置,

④传染病疫情报告,

⑤死亡疾病证明书的填写,

5、时间安排:3月份全员培训,7月份岗前培训,每季度科室疫情管理员培训。

6、组织管理

感染管理科、医务科负责全院传染病防控培训的组织管理,安排全院性讲座、科室讲座或自学的内容,组织参加远程教育。建立健全培训档案,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登记,考核成绩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培训管理中,与年度考核,执业注册等管理制度相衔接。

医院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20xx年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要重点抓好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病毒性肝炎(重点为乙型肝炎)等1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各级各类的卫生技术人员、各级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的培训模式。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制度中管理,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重点考核。与奖金挂钩,

各科室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做好培训工作,提出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培训目标

在201x年在职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结核病、鼠疫、霍乱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一)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医疗关怀及相关法律、

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使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输血科的专业人员,加强对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本院卫生人员,

掌握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对象

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要覆盖各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事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人员。包括:预防保健、临床医药护技、检测检验、采供血人员、实验研究、管理、宣传教育等。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与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有关的专业知识。

(一)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5-2010)》、《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霍乱、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呼吸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传染病病人的医学管理模式;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和艾滋病等病人的医疗关怀;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四、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自学、参加专题讲座、培训班、研讨会、学术论坛、远程教育等。培训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相关会议时要注意安排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把培训作为重点内容。医院感染科、急诊科

医生、社区科和本院传染病主诊医生等直接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采取进修、集中培训等形式进行培训。

五、组织管理

按照统筹兼顾、分类指导、逐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全员培训工作。

第3篇

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是一所建院近百年的综合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总结我院传染病防控与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如下做法和体会。

(1)明确“预防为主”的传染病防治方针和综合医院职责。

医疗机构是发现疫情和疫情报告的最主要来源,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检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2)成立感染管理办公室,实行感染管理制度化表格化。

2006年1月我院专门成立了感染管理办公室,配置了3名专职管理人员:主任1人、消毒隔离1人、本人由原作消毒隔离工作转做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原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由电脑室人员兼职)。

结合我院实际,感染管理办公室重新修订下发实施了传染病报告制度与流程、传染病诊断标准、突发公卫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等。同时,完善了门诊日志、病房住院登记、化验室阳性结果登记、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等。

(3)注重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实际工作中,我们多次组织全体临床医生针对传染病报告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并组织考试。对新上岗的责任报告人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上岗前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有关条款、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各专门病种的报告要求等。例如: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禽流感、艾滋病、急性迟缓性麻痹知识的专项培训。并且组织全体参培人员考试答卷,将考试成绩作为每人本季度继续教育的考试成绩存档。

(4)形成疫情报告网络,将责任分工落实到人头。为了全面动态掌握疫情,我院将检验科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等作为疫情监测点,通过总值班室和门诊大厅的两个报卡箱,形成一条完整的传染病报告网络。

(5)狠抓检查考核,强化疫情报告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为了确保医院传染病疫情完整、及时、准确上报,我们坚持对各种相关科室进行日检和周检。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门诊、病房、化验室各环节的检查和核对,做好检查及处理记录。并且将检查结果作为各科室及相关责任人的考核和奖惩依据;坚持实行了临床医生的首诊负责和报告责任制,化验室人员传染病检验结果报告制,责任疫情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的核查制。

(6)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疫情报告遇到的疑难问题。

针对无化验室阳性结果记录,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为防止漏报也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对新入院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先报未痰检(每日跟踪检查感染科住院患者一览表,排查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待痰检结果出来后,如是“涂阳”再报订正卡片。二是对儿科常见的风疹、水痘、猩红热等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一方面向医生讲明漏报的后果与责任;另方面对就诊人数、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等进行跟踪检查。

针对传染病报卡中住址栏不愿填写的病例,在摸清患者怕填写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关系带来影响的心理,向其说明填写住址是为跟踪了解病情和通知使用新药特药。同时我们也会履行为患者保密的责任。

讨 论

从事专职疫情管理直报工作的体会,可以归纳为八句话:一个目标,二个绝不,三个勤字,四个知道,五个有心,六个了解,七个必去,八个不放。

一个目标: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使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个绝不:绝不让医院发生传染病漏报和迟报。

三个勤字:一定要做到眼勤、嘴勤、腿勤。

四个知道:一定要让每位医生知道报卡的病种、方法、时限、地点。

五个“心”字:即对工作要有进取心、责任心,还要有热心和耐心,最主要一条就是细心。

六个了解:了解国内外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动态;了解传染病报告网上公告栏内的最新消息;了解网传的基本知识;了解网上住址栏内区、街道的划分;了解死亡报告卡中死因ICD10疾病代码的基本内容;了解国家卫生部每月公布的传染病疫情通报。

七个必去:凡是有传染病阳性结果登记的部位必去:检验科的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的X光室、CT室。

第4篇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病人合并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情况,对传染病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的精神病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期间我院共收治精神病病人15 893例,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366例,包括有病毒性肝炎189例,肺结核98例,梅毒42例,水痘17例,其他传染病20例。结论:精神病合并传染性疾病病人逐年增加,精神病专科门诊应加强收治病人传染病的排查,做好入院归口管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职业安全与防范意识。

关键词 :精神疾病;传染病;护理管理;调查分析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55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infectiousdiseases in hospitalized psychiatric patients

LI Mei-hua,XIE Guang-ping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Ganzhou341000)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in psychiatric hospital, put forward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safety hidden danger of infectious disease.

Methods:The merger 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1-December 2013 were infected psychiatric patients medical record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During the period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psychiatric patients with 15 893 cases,36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mainly of viral hepatitis in 189 cases,and 98 case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42 cases of syphilis,17 cases of chicken pox,20 cases of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

Conclusion:Psychiatric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increased year by year,the psychiatric outpatient depart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vestig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hospital,do a good job of centralized management and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training, improve the nursing personnel occupation safety awareness.

Key wordsPsychiatric patients;With infectious diseases;Nursing management;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我院是一所全市医院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一直承担着全市精神病病人的收治管理工作,包括政府委任的由110公安收送的肇事车祸病人以及流浪乞讨病人,这些精神病病人往往合并有其他躯体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本研究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的精神病病人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共收治精神病病人15 893例,其中合并有传染性疾病366例,男236例,女130例。年龄14~77岁,平均年龄(49.62±4.85)岁。农民197例(53.83%),农民工106例(28.96%),学生35例(9.56%),其他28例(7.65%)。各种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189例,为肺结核98例,梅毒42例,水痘17例,其他传染病20例。

1.2方法根据传染病网络直报病例数,对传染病诊断报告卡以及病历资料逐例逐项登记其年龄、性别、职业、主要诊断、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结果、住院时间等基本资料并进行归纳汇总。

1.3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数据分析。

2结果(表1)

3讨论

3.1精神病病人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3.1.1社会环境因素精神病病人是受社会冷落的弱势群体,他们可能受到家庭与社会的多重歧视。近年来,我院每年平均收治由公安110收送的流浪乞讨精神病病人约500例,由于病人长期流浪,生活不稳定,缺乏相应的照顾与管理,形成不良的卫生习惯,没有固定的食物供给,营养得不到保障,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恶液质等营养性疾病,从而加剧其自身抵抗力受损[1],因此,这类病人容易合并有乙肝、肺结核,甚至因有吸毒与乱性行为而感染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本调查显示,男病人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病人,农民及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发病率高,均与其外界流浪生活或疏于家庭与社会的管理有关系。

3.1.2精神疾病因素精神疾病属于慢性病,需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此类药物有免疫抑制作用,易使其防御机能减

退[2],其中有些传染病为感染潜伏期或病原携带者,入院后或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展为传染病,如水痘、流感等。本调查结果还显示,精神分裂症合并传染病占45.36%,而情感性精神障碍次之,这与病人的思维、情感、行为的紊乱有密切关系,例如:肺结核病人往往是因为精神病急性期,病人过度兴奋躁动,抵抗力下降而极易感染结核杆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如酒精所致的精神病病人,大部分肝脏功能受损较严重,因此合并乙肝等疾病比例较高。

3.1.3住院环境的影响精神病病房大多为密闭式管理模式,而精神病医院在建筑设计上很难符合要求,住院病人活动空间较小,人员密度大,病人住院时间长,户外活动也较少,这就加剧了病人机体免疫力的下降,病区一旦有传染性疾病病人,标准的隔离措施难以实施,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例如水痘、流感、腹泻等传染病。

3.2安全管理对策

3.2.1门诊把关由于精神病人缺乏主述,不能真实反映病状,配合能力差,容易漏诊或误诊,有资料显示,合并肺结核疾病的误诊率高达78.81%[3]。因此,医师首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对有野游史、长期流浪在外且家庭疏于管理的病人,应给以常规做胸片、CT,艾滋病、梅毒、乙肝五项等实验室定性检查。胸片或CT是及时发现或排除肺结核检查的重要手段,对有疑似肺结核病人要留取痰液送肺结核定点医院检查,明确肺结核诊断。对有性生活不洁,有嗜烟、酗酒、吸毒史的病人进行梅毒、艾滋病定性检查,以便采取有效的隔离防范措施。

3.2.2做好病人入院卫生处置工作由于流浪精神病病人合并传染病的发生率比长住人口高,收治长期无人照顾、四处流浪、蓬头垢面、衣不遮体的病人时应彻底进行卫生处置,仔细察看病人是否患有皮肤病、性病等传染性疾病,及时做好病人的隔离处置。

3.2.3对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病人严密隔离为防止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精神病人入院后对其他病人造成传播,我院每个病房设置了一个单独的隔离观察间,针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进行隔离观察1周,待排查后再安排入住普通病房。另外,医院还设置了一个收治复杂性病种的病区,病区设有若干个隔离治疗病房,对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的精神病病人提供隔离治疗环境,避免因患有传染病而引发病人交叉感染[4]。

3.2.4加强病房传染病病人消毒隔离管理按照标准预防的要求做好病房的日常消毒工作,如空气、地面、物品、食品、餐具等日常生活卫生用品的消毒管理,严格按规定处理病人医疗废弃物,避免因医院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防止给医患双方造成经济损失。

3.2.5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培训由于传染病有其发生、发展、流行病学特征,因此要建立健全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开展传染病相关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我院每年至少二次针对所有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包括《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消毒隔离规范》《手卫生规范》等。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实行首诊负责制,对新上岗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医院感防控知识岗前培训。对卫生清洁人员进行消毒知识、洁污处理程序和消毒剂的使用等培训,强化饮食卫生及个人防护技能的培训,以减少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陪伴家属与探视人员做好传染病卫生知识宣教。

3.2.6严格制度化管理将科室医院感染控制情况与传染病报告及管理情况纳入医院目标与考核体系,按制度进行考核奖惩,以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的执行与管理力度。

总之,由于精神病病人的主要疾病特点是自知力较差,治疗不配合,而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长时间、多疗程、系统化治疗,在住院期间还难以治愈,出院后仍需要给予其督查指导,使病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其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潘锦环,苏保育,陈光玲.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0,8(22):2043.

[2]费静霞,曹珍珍.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泌尿道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376.

[3]龚劭工,刘红,苏建宁.对精神病患者感染肺结核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3):2802-2803.

[4]何彩霞,赵毅基.“护士首诊负责制”在流浪乞讨精神病人接诊中在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8(1):13.

第5篇

关键词: 应用 PDCA循环法 传染病学 临床见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走出课堂迈向临床实践学习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训练临床基本技能和正确诊疗思维的重要途径。传染病学是内科学系统中的重要分支,是集预防、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是培养医学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因此传染病学见习教学是传染病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疾病特征的能力,对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三种职能于一身的传染病专科医院,也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每年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医学检验专业、不同层次13~16个班级的《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任务,由于学生层次多、班次多、专业多,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同时受传染病学疾病谱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临床见习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面对传染病学教学现状,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P D C A循环”法为理论依据,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运用到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分析现状,查找原因

(一)带教教师

一是带教教师均为临床一线教师,临床、科研、教学三肩挑,用于教学技能培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没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教学活动。二是目前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的教师真正诊治过的传染病病种受到限制,目前或今后亦不可能通过实践来积累临床经验,这导致临床经验的相对不足。

(二)学生方面

一是学习时间短(医院集中学习两周, 每班理论课及见习各一周,共72 学时),课程内容多,考试压力大。二是学生对传染病学习缺乏兴趣及重视,对相关的消毒隔离措施掌握不熟练,担心见习中有被传染的风险。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一是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染病防治和监督工作的加强以及卫生知识的普及,绝大部分传染病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常见传染病病种、病例数逐年减少,许多传染病在临床上已很少见,甚至消失。二是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如细菌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疟疾等主要在夏秋季节,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则多发生在冬春季节。血吸虫病见于长江中下游,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见于大兴安岭、秦岭地区,登革热则主要见于亚热带气候潮湿的地区。目前传染病学课程讲授普遍采用两周集中教学的方法,无论课程时间如何安排,这些差异性导致的见习中难以见到某些病种。

二、制定计划

一是教育处根据首都医科大学下发的年度教学任务制定出每学年的教学计划,制定每班级病房见习安排表,具体安排带教教师及见习分组并落实检查见习执行情况;二是教学管理人员做好学生见习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及见习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各科室指定一名教师作为教学秘书负责本学年各项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及指导,并做好各项教学措施实施情况的记录。

三、实施计划

(一)制度化管理

教育处重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重新修订了医院教学管理制度、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任、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方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并下发了《临床带教登记手册》,使全院的临床教学工作有规可循,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二)加强师资的培养

有计划有组织的定期对临床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如进行医德、师德、临床教学方式方法、多媒体制作、规范操作技能、PBL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以及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短期培训班等,充分调动临床带教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见习教学改革

一是修改见纲,在见习前集中讲授医院感染、消毒隔离技术及传染病的防护知识。二是在见习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应用了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模式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与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CBL(case based 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进行见习带教教学改革。三是鉴于传染病学特点,建立了传染病学资源库,通过结合图例展示、文字说明和教师讲解,以弥补日益减少的传染病导致教学病例不足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四是见习过程中增加了临床技能考核,包括穿脱隔离衣( 含七步洗手法)、病历书写、体格检查,这三项考核成绩计入课程考试成绩,占成绩的15%,其中穿脱隔离衣( 含七步洗手法)90%的学生得到满分5分。

这一系列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及沟通交流能力,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强化学生对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和防护意识,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及时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

在每班学生来我院学习《传染病学》进行临床见习轮转前,教学管理人员与各临床医学院教育处分管学生的老师进行详细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及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在来我院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四、见习教学检查与评价

一是教学管理人员深入病房检查见习带教情况,其中包括教师对见纲的熟悉、见习教案书写、组织教学、床旁病例准备、带教登记本记录等项目,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见习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对PBL和CBL教学方法的评价,在见习结束之后,教育处教师通过和学生交流并以问卷调查法收集学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并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用以检测、指导、调控见习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以达到提高运用PBL见习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的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来实施。三是教师考核,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评价。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学校教务处管理系统对教师进行评教,学校教务处负责对评教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各临床医学院,医院再把评教结果反馈给各位带教教师,评教结果与评选优秀带教教师挂钩。四是目前传染病发病病例少,有限的教学资源库仍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五是由于教学任务和课程安排由学校统一管理和下达,导致课程集中学习时间短,内容多,学生课余时间还要花部分时间和精力查找PBL资料,没有充裕的时间复习,学生仍然面临考试压力大的问题,因此有些学生会要求带教老师提前结束见习,而老师也会以病房工作忙为由提前下课。

五、处理(action)

总结处理是对以上三个阶段进行总结并贯穿于三个阶段中。教育处把学生评价作为改进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抓手,把发现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教师并提出整改措施,希望借此不断地改进临床见习带教质量,达到不断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的目的。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给下一个PDCA 循环中去解决,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阶梯式上升。整改措施如下:

一是见习教学需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部分传染病临床经验不足的教师,要组织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中老年教师通过示范性讲课或观摩课的形式传经送宝,并在“备、教、辅、改、查”等各个教学环节给予指导。教育处应每年订计划、有目的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及外送培训。二是提高教师教学意识,利用评价机制促使带教教师认真备课、书写见习教案,严格按见纲要求带教,遵守带教时间,杜绝提前下课。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临床上遇到典型的传染病例及时采集相关信息、图片及检查结果以补充教学资源库。

六、应用讨论

PDCA循环法,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保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管理方式[1,2] 。PDCA 经过戴明博士的大力推广,近几年也有部分医学院校用于教学管理的研究[3]。实践证明应用PDCA循环法,使我院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管理和监控得到了有序进行,在教学管理上,也进一步地规范了教学管理行为,并通过循环的规则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提高传染病学见习带教质量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华育晖,王刚.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11):39- 40.

第6篇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在去年成功争创卫生应急示范县基础上,加强我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成我市卫生应急能力评估调查工作,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加强我市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培训和演练,举办了卫生应急处置技术培训班,组织疾控中心、人民医院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处置演练。

(二)传染病防控

 重点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手足口病、乙肝、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及时组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立相应卫生应急防治队伍;制订了重点传染病防控预案,进行了防控技术培训。

(三)免疫规划工作

继续推进“免疫规划规范年”活动,推选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和市中医院产科预防接种室争创“群众满意预防接种门诊”。举办预防接种门诊综合技术、应急技术和消毒技术培训班,增强预防接种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能力。目前我市一类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8%以上,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15岁以下人群乙肝、百日咳、乙脑、流脑、新生儿破伤风、白喉、脊髓灰质炎报告发病率均为零;麻疹、流腮等传染病发病处于济宁市各县(市、区)低位。

(四)慢病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碘缺乏病防治、疟疾防治、死因监测等各项慢病管理工作;

    (五)健康教育宣传

紧紧围绕卫生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目标任务,通过多种平台,积极开展健康知识、防病知识和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发病情况,及时在电视台、电台、网站、报纸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普及重大传染病和常见、多发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六)皮防工作:拟定了《兖州市麻风性病 2013年度防治工作要点》,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了麻风病、性病防治知识师资培训。

   (七)实施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建立我市7-8岁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长效机制,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提高全市儿童口腔保健水平,

 

二、明年工作打算

1、推动建立疾控中心-综合医院-基层卫生单位“三位一体”的疾病防控新模式,理顺疾控中心、综合医疗机构、基层卫生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形成互相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加强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疫苗安全性和接种率。科学设置,合理规划,全面推进数字化门诊建设。在2013年疾控中心完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全市12处预防接种门诊全部达到数字化门诊要求。

3、继续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预警预报机制,提高预测、预报能力;逐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有关技术方案,强化对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防止扩散蔓延,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4、做好重点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大疾病监测、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工作力度,降低重点疾病的发病率。

5、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7篇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一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规范,科学管理,定期督导,着力提高传染病全员防控意识,确保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尤其是加强了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控力度,杜绝了疫情因漏报而导致的疫情扩散。做到了报告率100%。

(一)传染病报告情况:**年全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5种**例次,其他传染病尖锐湿疣*例。其中乙类传染病有**种,**例:艾滋病**例、甲肝**例、乙肝**例、丙肝**例、戊肝*例、肝炎未分型*例、庚肝*例、麻疹**例、肺结核**例、梅毒**例、猩红热**例、细菌性痢疾**例、布病*例;丙类传染病有*种,*例:流行性腮腺炎*例、感染性腹泻病**例、手足口病*例;乙肝订正为其他疾病*例、疑似麻疹订正为其他疾病*例、肺结核订正为其他疾病*例。报告率**%。

(二)**年共进行了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自纠**次,督查**次,考核**次;查阅出院病历**份,门诊日志**人次,**份。坚持每日查看前一日出院病历、门诊日志、检验结果、拍片及透视结果,随时核对,做到及时查缺补漏,督促首诊医生报告,杜绝漏报。坚持每旬下科室检查出入院登记本和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核对已报告的传染病;专职人员每日在收卡、审卡、网络直报时注重核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与报卡人沟通 ,纠正错误,指导正确填写,力求无重卡,做到报告卡、登记本、网报、门诊日志/出院登记本登记相一致;督促报卡人能够及时、准确上报疫情,提高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意识。

(三)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工作制度、考核标准,提升了报告的自觉性,使报告卡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修订完善了麻疹、手足口病、艾滋病和死亡病例的报告流程。结合工作中的存在问题,修订印制了传染病报告卡、死亡病例报告卡、性病报告卡,使医务人员明确了需要采集的患者信息和填表的注意事项,使报告的准确性得到明显提高。

2.督查与指导相结合,促进传染病管理工作规范运行。为了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管理工作,每周院、科两级对各科、诊室至少进行一次工作督查,重点传染病流行季节甚至每天一次,同时提供相关业务技术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工作。

(四)肠道门诊工作规范有序,各项制度健全。5月1日至10月31日共接诊腹泻病人**人次,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及时发现可疑肠道病传染病人,按规定程序报告,及时规范处置病人,防止了疫情在我院的扩散与蔓延,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1例,感染性腹泻40例。

(五)认真做好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年全年共痰涂**次,其中涂阳**例,涂阴**例,初诊结核病病人**例,报告**例,转诊**例,报告率及转诊率均为**%,转诊到位率**%。

(六)在做好传染病报告的同时,按照卫生部(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主动搜索死亡病例,并及时上报,为死因搜索提供依据,**年全年共上报死亡病例10例。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各科室能按上报流程及时上报食源性疾病,**年共报告食物中毒1例。

(八)麻疹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在去冬今春我市麻疹疫情流行期间,根据上级的防控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应对麻疹疫情。

1.针对我区麻疹疫情严峻形势,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认真仔细地分析疫情趋势,系统梳理,寻找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成立了麻疹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制定了各责任科室的工作职责,层层分解任务,夯实责任,做到横向到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将麻疹控制工作作为当前医院的工作重点。

3.严把关键环节,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到“五早、六到位”,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思想认识到位,监测预警到位,医疗救治到位,宣传教育到位,重点部位管理到位,责任落实位。

4.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有效预防院内感染。麻疹患者收治在感染性疾病科,独立设区,候诊室和病房内通风换气良好,有明显的“隔离”警示标识,加强了病人及陪护人员管理,杜绝了交叉感染。

5.加强督导检查,密切关注麻疹疫情动态,实行24小时监测,一旦有病人出现,立即进行处置,将疫情控制在最低水平。

(九)手足口病与脊髓灰质炎的专项督导

针对下半年全国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态势,我科积极制定了防控预案,对急诊科、儿科、门诊部、感染科、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了专项督导,各科室均认真学习了《诊疗标准》、《防控预案》,严格落实各项工作,积极准备防护用品,做到了规范诊治,及时报告。防止了疾病在我院的扩散。

(十)义诊宣传

1.结核病日义诊宣传:**年3月24日是第十六个“世界结核病宣传日”,我院积极响应号召,由防保科牵头,开展了义诊宣传活动,旨在提高群众对结核病防治认识,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形式为散发宣传资料和设立咨询台,地点设在医院大门口,参加义诊的人员有感染科、呼吸内科医护人员6名,防保科工作人员2名,发放宣传画册1000余张,接受群众咨询80余次,此次义诊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艾滋病日义诊宣传:**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由质控科牵头、防保科协调,在医院大门口开展了义诊宣传活动,宣传口号为“预防艾滋,奉献爱心,利己利人”,旨在进一步宣传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降低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倡导大家关怀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高全社会对防艾工作的认识。参加义诊活动的有质控科工作人员2名、防保科工作人员1名、皮肤科、泌尿外科、感染科医生各1名,护士2名,共计8人。宣传形式为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测量体重、血压等。前来咨询与测量的群众络绎不绝,义诊活动从上午11时持续到下午15时,共发放宣传册、画、彩页、宣传单等共计1500份,共接待群众100余位,此次活动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十一)业务知识培训、考试

根据传染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我科积极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全年就麻疹、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性传播疾病的防控知识、诊疗规范和死亡病例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地规范填写等进行了多次专项督导和六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防控知识和意识。

1.培训:全年共进行全院讲课两次,传染病知识专项培训4次,专项督导15次,专职人员下科室培训指导96次。

2.考试:*月*日,组织全院医生、医技科室相关人员考试一次,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应参加考试人数**人,实考人数**人,平均成绩90分。

二、计划免疫管理工作

(一)**年全年出生新生儿合计**人次,接种**人次,接种率为**%,及时率为**%,未接种人数**人,其中早产儿**、低体重儿**人、医学观察儿**人、畸形儿*人、放弃治疗*人。

(二)规范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诊接种工作。指定了专人负责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工作,认真执行《预防接种规范》,严格掌握禁忌症,及时完成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建证等工作。

(三)继续加强了孕妇乙肝标志物监测,积极开展阳性阻断治疗。**年全年筛查乙肝标志物阳性**人,阳性者及时按阻断程序给予阻断治疗,全年共为**名新生儿注射了高效价免疫球蛋白,阻断率**%,确保了新生儿免受乙肝病毒侵害。

(四)加大督导力度。专职人员持每周检查、每月**日下科室核对首针接种登记、三联单、出生登记、疫苗出入库单和疫苗批号,做到帐苗相符、出生登记与接符种登记相;并经常检查冷链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温度是否保持在规定范围之内。同时经常与产科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沟通,交流工作经验,不断充实自己,优化工作方法。

(五)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组织并督促产科医务人员,利用板报、宣传画、口头宣教等不同形式,对孕产妇进行产前、产后健康教育及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的重要性,使我院的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工作得到有序的开展。

(六)积极首针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我院接种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

(七)针对我院乙肝疫苗、卡介苗从8月份开始下滑趋势,我科积极与新生儿科、产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协调,制定了乙肝疫苗、卡介苗的补种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我院首针接种率。

三、存在的问题

(一)疫情报告方面:个别医生问诊不细,对病史采集不全面,导致复诊病人重复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认真,项目不全;个别医生书写门诊日志不认真,字迹潦草、地址不详。个别科室出入院登记本病人地址登记不详,14岁以下儿童未登记家长姓名。

(二)规划免疫方面: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未达到国家标准**%。

七、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传染病防控工作:

1.通过专业指导,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平时在收卡、审卡、录卡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指导正确填写;专职人员在下科室时,提供指导,注重沟通,使报卡人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疫情。

2.实行目标考核,做到奖罚分明,确保疫情信息的通畅。通过自上而下的检查、督促、考评,提高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意识,做到谁接诊、谁报告。坚持首诊医生负责制,不瞒报、不漏报,月底汇总考评结果,奖优罚差。

3.加强自查,防止漏报。继续坚持每日检查核对前一日出院病历、门诊日志、检验结果、透视拍片结果;每旬下科室核对各科传染病病人登记的工作方法,确保传染病报告率100%。

4.及时联系结核病人,耐心解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

5、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二)计划免疫工作:

第8篇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体会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309

在我国SARS、H1N1-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期间,临床医护工作者及住院患者群体感染率在总发病患者中所占相当大比例,使医院工作效率下降,亦使医院声誉乃至我国医疗体制都遭受了巨大损失,故采取有效的手段,提高护理工作者防范意识,并落实于日常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中,是护理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亦是重要使命。本文从如下5点总结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的护理管理体会。

对全院护士做好感染知识培训

对全院护士尤其是新上岗护士认真做好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具体包括传染病防控制度法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知识、传染病就诊流程、消毒隔离防护技术、传染病应急预案等,并定期进行考核。使全院护士在思想上认识到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在行动中认真执行医院感染防控的规章制度和诊疗操作规范。

通过导诊护士规范发热患者就诊流程管理

发热是许多呼吸道传染病共同的早期症状之一,因而通过导诊护士优化发热患者的预诊分诊,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菌的传播。①明确标识:应在门诊大厅内外张贴标识和路线指示,指引发热(体温≥37.5℃)并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前往发热门诊就诊。②明确就诊流程:年龄>14周岁发热患者先到发热门诊就诊,年龄≤14周岁发热患者可到儿科急诊就诊,门诊大厅导诊台、各科室分诊台及挂号处导诊护士应及时引导发热患者到上述科室就诊。先将患者安排在隔离诊室,通过医生的诊察,如发热并非由传染所致,则使患者到专科就诊,如发热确由传染所致,则就地隔离,并请传染科医师会诊[1]。

完善消毒管理

病区消毒:①空气消毒:开窗通风,定时喷洒空气清洁消毒液;在无人病区,可使用紫外线照射和药物熏蒸方式。②物体表面、地面消毒:使用有效氯为3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污染物体表面,使用1000ppm浓度的漂白粉精片溶液或0.2%过氯乙酸对地面进行均匀喷洒消毒,20~30ml/m2,1次/日。③医疗用具消毒:对病房内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止血带可用75%乙醇擦拭2遍消毒,对患者使用的被褥、衣服、口罩等,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清洗、高压灭菌后使用。④终末消毒:当危重传染病患者转院或死亡后,要及时对其病室进行消毒处理,选用2%过氧乙酸熏蒸消毒空气,而当一般传染病患者治愈出院后,选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时间60分钟以上。

医疗污物处置:隔离病区及护士工作区装备密闭污物箱及锐器盒,病室内所有废物和垃圾均由专人收集,规范处理。保证污水处理消毒剂余氯含量>6.5ml/L。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由专门清洁工清理,放入双层医用垃圾袋中进行包装,外喷消毒液,然后运送至指定地方,焚烧处理。

严格手卫生:在门诊、病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等洗手池旁安放速干消毒洗手液及肥皂液,张贴洗手标识,宣传正确洗手法,在诊疗、接触传染病患者后要立即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感染防护

为保障护理人员自身健康、尽量降低感染风险,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必不可少。为避免因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而被感染,护理人员应戴好手套。当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应根据感染风险的大小,采用分级防护措施,包括基本防护、加强防护、严密防护。发热患者应佩戴外科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将病毒传染给他人[2]。

加强感染监管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促全院职工认真执行与感染相关的制度法规,监查医护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感染防控的规范进行操作,检查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是否有不足和缺陷存在,及时反映给医院领导并制定相应措施。密切关注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如有必要,及时向所属主管卫生部门报告疫情[3]。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全院各个部门人员的全力配合,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和法规并确保其贯彻执行,对全院员工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明确各科室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都是感染管理至关重要的举措,而护理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控制的水平,通过以上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在传染病防控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感染率从10年的5.4%降低到目前的3.1%,得到了患者及各领导部门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张素,赵燕,高占成.隔离在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11-13.

第9篇

一年来,防疫工作在院及县疾控中心领导的有力支持和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了预防免疫和传染病上报,直报管理等第一条例方面的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预防接种:计划免疫是我组的工作重点,“以防为主”是我组的一贯工作宗旨,坚持每月向计生办协调抄出生数,上卡数,及时通知家长。一年来全镇的出生数是474人,建证数是509人,办接种证550多本,其中包括流动人口5人,补办接种证60多本。疫苗使用如下:基础免疫:卡介苗447人次(本院产科未开展),二价脊灰1510多人次,接种率97.67%。脊灰灭活477人次. 种率98.61%无细胞三联1993多人次,接种率98.66%、麻凤87多人次(麻腮风替代),接种率97.32%。麻腮风857多人次,接种率96.11%。乙肝1358多人次,接种率98.73%,二联550多人次,接种率98.31%、乙脑1002多人次,接种率98.52%、流脑911人次, 接种率98.53%.甲肝542人次, 接种率97.28%.流脑A+C,1077人次,接种率97.61%。我组不仅搞好基础免疫接种,全镇今年来发生水痘1次爆发传染病流行。其中陈城中心幼儿园发生4例,及时发现隔离没有发生爆发流行。

今年我接种科室开展二类疫苗接种服务,其中水痘147人次,成人乙肝94人次,手足口病疫苗225人次。杜绝传染病的发生,也给医院增加收入。

二、传染病管理:加强传染病的监测,统计疫情、疫报工作,制定完善的传染病管理制度,按制度执行褒奖贬罚。查门诊数:15817多例,病人人院74多例,无一漏报,及时率100%。一年来传染病报告数:43例,其中本院报告43例,其中肠道门诊采检35例,肺结核督导8例,麻风病线素收索13个行政村,体检53人,无线索8例,死亡5例,周围群众200多人,加强村医对传染病的报告意识,对村医进行重大传染病的培训13次,共计200多人次,加强传染病的动态监测。对环境和饮用水的消毒,加强村民自我防护意识。

三、卫生宣传:认真做好卫生知识宣传工作,解答家长提出的各种卫生问题,让群众逐渐增强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发放宣传图案200多份,出宣传栏12期健康教育。

总结过去的工作,我们尚存在许多不知,宣传不到位,种率提高不快,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半年里,将继往开来,兢兢业业,克服困难,把防疫工作做得更好。

第10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问题

0.引言

公共卫生是全国人民健康的公共事业,主要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对食品、药品和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对传染病的监控和防治、卫生宣传教育、免疫接种等方面的内容。目前,慢性非传染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新的疾病负担,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防控流行性传染病仍然是比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卫生组织的相关报告表明,大多数患者因传染病死亡,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其死亡人数较多。传染病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具有较大的威胁,同时也严重影响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变得极其重要[1]。

1.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1.1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

由于疾病控制机构的经费保障和保障标准没有统一,使得公用卫生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不够均匀、公共事业的发展也不够均衡。大多数疾病控制机构受到运行机制和人员费用等各面的限制,使得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使用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另外,由于我国卫生资源总体不够充足,资源配置方面不够科学合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些问题比较突出,使得大多数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

1.2缺少高素质的疾控人才

目前,我国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工作人员在专业结构的配置上不够合理,多数工作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水平较低。在村镇卫生所的公共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组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员学历在中专以及中专以下,只有少数人员的学历在大专以及大专以上。其次,在村镇卫生所的工作人员中几乎没有高级职称人员。有少数部分人员的年龄在35岁以下,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均在35岁以上。最后,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专业背景是临床医学或者是护理专业,只有个别人员的专业学科是公共卫生专业。从以上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专业技能不够强[2]。

1.3缺少相关法律和保障机制

我国公共卫生部门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治疗两个方面的政策和保障机制不够统一协调,无法相互作用,从而使得许多医疗工作者只注重传染病的治疗,而忽视了预防控制工作。我国公共卫生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无法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另外,当前的工作人员在继续教育、公用卫生人员职业培训、专业技能的提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2.优化公共卫生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2.1建立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首先,在建立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时候,政府应该为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提供相应的技术、资金及政策支持,在完善疾病科学研究、监控设施和方案以及预警机制等方面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就需要加强各方面的管理机制建设,在资金投入的方面,需要注重向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投入,有效的改善现有的疾病控制设施和手段。在偏远地区,需要密切观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确保人民饮水安全。各个地区需要及时的沟通新发传染病疫情,相互传授预防控制的经验。政府部门需要把公共卫生安全和疾病预防控制作为重要事项来管理,将公共卫生事业归入到社会总体发展的规划中,并协调好社会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在公共卫生部门内部,需要进行卫生体制改革,将政府的卫生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卫生服务中来。另外,需要加强对传染病应急方案的制定。在传染病疾病的防治工作中,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传染病的应急方案的制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要求进行。针对比较常见的传染病,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该病的发展方式和传播途径等情况,确保该病一旦发生传染疫情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处理和规划。

2.2加强公共卫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大多数人对传染病的认识还不够充足,尤其是一些新发的传染病,没有高效的治疗措施和疫苗,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慌,严重者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此,需要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正确看待疾病,并逐渐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我防护和急救措施。在宣传的时候可以通过宣传栏、定期宣传服务以及网站等方式进行宣传。

2.3加强对公用卫生管理人员建设

公用卫生管理的范围已经不再仅限于传统的传染病防治、卫生设施和饮用水的控制管理方面,目前,还加入了重性神经疾病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儿童保健、孕妇保健、慢性病管理、老年人保健、社区康复等内容。由于公用卫生事业和工作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其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因此,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得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参与各种相关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服务能力。

3.总结

对公用卫生和传染病相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解决,可以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确保居民生命健康,从而有效的维护社会稳定。在防治传染病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当地以及我国基本国情进行考虑,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传染病防治体系。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存在的问题

(1)医疗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存在重治轻防的观念,使传染病管理工作滞后于临床工作。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少数医疗单位存在重治轻防的观念,对防保的关心和投人不够,对防保工作的管理只抓表面,不注重实效,防保人员多由业务素质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的人员担任.工作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对上级业务部门的部署不能领会或敷衍了事,表面上看做得还可以,实际上则错误百出,矛盾重重。检查中反馈的问题仅仅一时记住,过后则抛到脑后,失去了检查的作用。就整个乡镇的卫生工作来讲,卫生院的工作做得较好,村卫生室的工作抓得不实。

(2)疫情管理松懈。传染病的漏登、漏报现场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部分乡镇防保站的传染病登记,报告仅仅来源于本院的业务科室,科室有登记。防保站就有记录,科室没有登记(如漏登的或未来就诊的),防保站就没有登记,因此也就投有报告。这样一来,传染病的发现率就很低,报告率很低,漏报率就很高。二是外地来就诊的传染病人,个别单位既不登记、不转卡,也不隔离,更谈不上疫点处理。三是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人得了轻型的传染病,一般不去就诊,因此,就不能发现。四是作为监测管理的丙类传染病,除监测点外,很多地方则基本上放弃管理,任其发展,往往在发生得较多,存在暴发的倾向时,有些乡镇才意识到应急处理,避免疫情播散。

(3)传染病管理医生业务素质较差,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处理措施知之甚少,因此,对传染病工作就无从下手。很多基层单位的医生对各种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不太了解,对最基本的诊断标准、报病标准掌握不清,个别人甚至对法定传染病的种类、数量、如何管理、当地的主要疫情概况都搞不清楚,因此,就不能对其作出诊断,也不知道如何调查处理。因此,就无法了解疫情,无法处理疫情,无法预防疫情的发生,无法防患于未然。

(4)传染性管理资料不够完善,防保站与院内各科室的工作不够协调,耐疫点(疫区)的调查处理不够严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防保站的传染病资料不够完善,存在登记、统计、上报三个数字不一致的现象。如防保站掌握的传染病数字与县防疫站掌握的数字不一致,辖区医疗机构登记的传染病数字总和不等于防保站的数字;传染病登记簿填写项目不全,有错误、涂改现象;各种漏报调查材料不齐全,各种传染病管理的文书书写不规范,不能按时按要求进行整理归档。

(5)肠道门诊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肠道门诊是发现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窗口,对加强肠道传染病的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实际上我们有些门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门诊内部设施不全,消杀药品使用不规范,腹泻病人的吐泻物未进行处理,腹泻病人的登记、采样不合乎要求,肠道门诊医生对有关规定掌握不清,腹胃病人有分流现象。因此,很难完成上级业务部门的登记、检索任务。

(6)村卫生室医生业务水平较低,无相应的医疗检验设备,对有些传染病无诊断能力,只凭临床症状和已往的经验下结论,往往出现误诊、漏诊现象。这在整个漏报的传染病中占有很大比倒,这种漏报的形式也非常普遍。

二、加强传染病质量管理的对策

(1)针对传染病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内容涉及传染病的登记、报告、诊断、资料管理及人员职责等方面,明确任务,分工负责,充分发挥三级医疗保健网络的作用,按照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落实有关措施。同时,对辖区内的所有医务人员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培枷,组织学习传染病的有关防治知识,以各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通俗易懂的、简便易学的传染病防治知识,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井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资料管理,定期分类分析归档,使资料系统化,完整化。传染病管理的重点是现场,但资料很重要。它能反应工作水平,反应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根据资料分析,能提前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因此,要特别注意资料的完整性和系 统性,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如疫情的旬报、月报、年报和疫情登记之间数字应该是相符的,县、乡数字应该是一致的,门诊部门和防保站之间应该是一致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方出现问题,则另一方也会出现问题。由县站统一制定了卫生防疫资料立卷归档目录,要求各乡镇按标准进行归档,以备以后查回。

第12篇

1、常规免疫:全年安排12次接种,每月1日为关坪片接种日。2日为金竹片接日;3日为威箐片接种日;4日为乐民片接种日;各接种点疫苗由防保组人用冷藏箱当日运送到接种点。村医必须做好每次冷链运转《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以便进行通知接种。

2、乙肝项目的管理:做好乙肝查漏补种工作,保证补种率≥95%以上;要求各村加强孕产妇摸底,掌握在家出生的新生儿动向,24小时内及时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保证在项目结束后在家分娩的新生儿乙肝首针及时率≥90%以上,同时,结合新农合政策,动员孕妇住院分娩,提高新生儿乙肝首针及时率达95%以上。

3、冷链管理:做好冰相、冰柜、冷藏包的维护,建立冷藏包领发登记。

4、卡证管理:6岁以下儿童建卡率≥95%,(本地户口儿童出生后1月内;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完成建卡建证,卡证吻合率95%,逐月依次填写登记,卡面保持清晰,项目填写完整,正卡由防保组统一保管,副卡由各行政村卫生站登记保存,各村副卡、接种证必须与正卡吻合;接种证的发放作好发放登记。各行政村卫生站防疫员要在月末上交本月本村儿童出生名单,及时上报月龄报表,并及时从正卡转录本村本月儿童接种信息到副卡上。

5、加强流动人口儿童、超生儿童的登记管理、上报和接种。6岁以下流动儿童建卡率≥95%,五苗单苗接种率≥95%,各村卫生室每年开展2次流动儿童调查及查漏补种活动,开展一次流动人口集聚地儿童接种抽样调查,做好外来流动人口、超生儿童的登记管理、上报和接种工作。

6、定点接种:

(1)继续抓好和完善定点接种,对一年来定点接种质量、接种率进行认真评估,对定点接种点的设置是否合理进行分析;

(2)对定点接种点设施的投入,配置好相应物资;

(3)加强对定点接种人员的培训,接种要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接种技术管理规程》进行操作;

(4)进一步搞好定点接种点的建设,按定点接种点实施规范的要求建立的合格预防接种门诊,各延伸接种点逐步按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达到定点实施规范的要求

(5)按定点接种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按时上报接种成果报表。

7、计免资料管理:

对上级印发的文件、计划、通知及各种资料做好收发登记。掌握如下资料:(1)以村为单位的总人口数、性别构成、0-6岁儿童数;(2)行政区划及托幼资料;(3)镇村防保网络人员分布;(4)接种器材帐目登记;(5)各种生物制品的领发登记;(6)每次冷链运转的接种成果报表;(7)疫情疫点调查处理,计免针对疾病的个案登记资料;(8)计免工作计划、文件、通知、总结、检查记录等资料;(9)计免保偿资料;(10)重点生物制品接种资料;(11)指导完成村级卫生室资料。搞好三种图表(人口构成情况统计表、免疫规划针对性传染病发病情况、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上墙,继续完成消灭脊灰和各项资料并归档。

8、计免工作的具体指标要求:

(1)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95%;

(2)20xx九年出生儿童1月内上卡率达100%;

(3)“五苗”十二月龄接种率95%以上,1.5~2岁组加强、3、4、6岁组“三苗”复种率90%以上;

(4)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其中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0%以上;

(5)疫苗运转过程中必须使用冰排,定点接种延伸点必须在1天内完成接种。

(6)资料上报:各接种点在接种完成后在当天内将接种成果报表上报卫生院,5日内上报县疾控中心;每次冷链运转结束后上报下一轮疫苗需求计划、疫苗冷链运转报表;每月5、15、25日前上报AFP旬报表和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监测旬报表;每月5前上报新增目标儿童表;每月上报一次新生儿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统计表。免疫规划工作计划在年初上报,工作总结、免疫规划资料、计免档案于次年1月10日上报。

二、培训、宣传

1、免疫规划培训:在每次运转前以会代训的方式培训村级卫生人员6次以上,平时安排专题培训2次以上并作好运转例会记录。

2免疫规划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计免宣传,重点进行计免宣传乙肝疫苗接种,挂横幅、写固定宣传标语、发放宣传画,计免宣传日(4月25日)在街宣传咨询、下发宣传资料。

三、免疫规划督导

1、按照分级督导的原则,防保组对各村免疫规划工作全年督导4次以上,并作好相应的工作计划,督导后作好督导记录和总结。

2、卫生院在每次运转结束后对各村进行督导,并随机抽查1/3村接种情况,写好督导总结;半年和年终对辖区内免疫规划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发放接种经费。

四、监测

(一)、温度监测:做好冰箱、冰柜温度监测,每日监测2次(上午9时、下午5时),冰箱冷冻室和冷藏室温度分开监测记录。对停电等情况做好相应登记。

(二)、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监测:

1、AFP:全镇卫生人员必须及时报告AFP病例,并协助县疾控中心采集合格标本,收集病例资料。

2、麻疹、流脑、乙脑:(1)进一步加强卫生院传染病的报告和管理,防止传染病漏报、迟报或不报。对发现的疑似病例,24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告。(2)主动监测:每旬1次对卫生院开展主动监测,同时深入辖区进行主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