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品质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品质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时间:2023-01-23 20:44: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品质基础知识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品质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应用型高等院校 食品质量与安全 教学新体系

应用型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是国内大学的主要群体,它们明显区别于国内重点大学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这类大学无论是办学历史、校园文化、办学条件、办学经费、生源质量、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一般都不如重点大学,如果照搬重点大学的教学体系和办学模式,不但形成不了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办学特色,而且会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大浪费,因此应用型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自身条件和服务对象,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涉及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医学、食品科学及农学、管理科学等,是由多学科理论、技术与工程原理综合交叉而成的边缘学科,内容广泛而庞杂,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学科。必需掌握与化学有关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与生物有关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有关的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工厂设计,与医学有关的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与食品科学有关的食品原料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添剂、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风险评估,与管理有关的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标准与法规等等学科科知识。

显然,传统的、面面俱到的教学体系已不适应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教学要求,因此对现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革新,树立起应用型高等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的新观念,是应用型高等院校必须思考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邵阳学院是一所多学科性的地方本科学校,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学校的优势专业,也是对邵阳地方经济建设影响最大的专业之一,本研究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对象,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项改革,构建一个能满足行业发展要求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1教学新体系建构的指导思想

根据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类人才的能力要求和技能要求,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和产学研合作办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的。

2教学新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

2.1 在借鉴和总结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结合食品学科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培养应用型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分析检测、食品风险评估人才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整体优化课程设置,构建能满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要求的理论教学体系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2.2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减少教学中陈旧的内容及实验教学中的验证性内容,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选用能反映学科发展动态的最新教材,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写特色教材。

2.3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基金项目:教育部食教指委([2006]第1-7-10),邵阳学院教改专项(2009JG13)。

2.4 按国家食品安全检测与质量管理模式,构建食品质量与安全工程实训中心,使学生得到与工作环境相同或相近的实践锻练。

2.5 采用与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实现产学研“三赢”。

3教学新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3.1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既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外延发展、又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内涵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立在生物科学、化学、药学、工程学、食品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但并不是几个学科的简单加和,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课程的设置既要避免偏向某一学科的倾向,又要防止形成各种课程简单的叠加。通过深化改革,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优化、重新组合,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构建由两个基础课平台和三个专业方向平台组成的“2-3学科教学平台”:

①以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知识在内的通识课程平台;

②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原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制图》等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③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控制和食品质量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平台。

通过课程体系培养,为社会提供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与文化艺术修养知识、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专精的专业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3.2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

3.2.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制订符合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明确各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边界,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与实用性,注意学科间知识的推进、渗透及有机联系,克服课程之间的重复性、松散性。

①对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进行授课内容的优化,精选反映食品质量安全领域新发展、新要求的教学内容替代教材中陈旧的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既不出现重复也不产生盲点,使教学内容起点更高、适应性更强。

②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对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内容进行浓缩提炼,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加大教学信息量。

③加强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④对部分主干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

3.2.2教材建设

严格教材选用管理,主干课程全部选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工程技术课程全部选用能反映学科发展动态的最新教材,以适应专业科技发展的趋势。根据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的特色教材。

3.3 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形成与地方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独立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1)在学习、借鉴和总结的基础上,构建包括由独立实验课、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工厂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组成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新体系。

①独立实验课。打破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岗位技能,按基础化学、专业基础、专业实验构建三层次合理衔接的、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不断改进补充实验内容,强化实验技术训练,通过将现代化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成熟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课等措施,提高实验课的实用性和工程性。

②实习教学体系。根据教学进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程序,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等原则,构建集“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工程技术应用”于一体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习教学体系。该体系重视层次性和系列化,构建了从基础课课程实习到专业课程实习、由单元实习到综合实习,由工程实习到创新实习,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四级实习教学模块,即:

基本技能实习模块:由无机化学课程实习、有机化学课程实习、分析化学课程实习、仪器设备拆装与操作四个子模块构成。采取精选实习内容、提高实习项目的综合性,让学生掌握试剂配制、常规分析及常用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等主要内容,达到规范操作、熟练使用、结果准确的目的,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科研素质的培养。

综合技能训练模块:由专业基础课课程实习、专业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五个子模块构成。通过单独开设的以产品检测及产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实习、工程原理设计、食品检测机构及企业顶岗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模块:由研究创新实验、科技创新活动和毕业设计(论文)三个子模块构成。通过学生科研立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激情,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产品开发和解决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工程技术应用模块:由企业职工短期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术成果转化三个子模块构成。充分发挥学校设备、人才优势,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根据企业的需要为职工进行短期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与国家培训中心和邵阳市劳动保障局合作,向学生及有关企业提供ISO22000(食品质量安全)内审员、外审员、化学分析师、微生物检验师、食品检验师等资格培训与考核;组建科研团队,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③建立实验室、实习基地开放制度,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2)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①引入了职业资格考核项目。采取综合考证制度和奖励优秀实践学生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全部学生获得ISO22000(食品质量安全)内审员资格证书和HACCP证书,70%以上的学生分别获得微生物检验、食品检验等职业资格证书。

②实行综合评分办法。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由学习态度、实践项目设计、现场操作、实习报告或专题论文等内容组成。如果单项成绩不合格,则不记总成绩,促使学生能自始至终认真参与各个实践环节。

3.4 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建设工程模式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室,实现“三性”实验达到80%以上,提升实验室的整体功能。

3.5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2~3个省级以上优秀实习基地和产学研示范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学校、用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6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重点培养、引进优秀人才、实施 “青年教师导师制”、 组织教师到各级质量与技术监督局、食品检测中心、食品生产企业兼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建设一支了解社会需求、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4教学新体系建设的实践效果

4.1 制订了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既要贯彻全面发展的基本方针,又要体现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为国家培养政治合格、素质全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借鉴和总结国内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制订了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的特点是:

4.1.1课程设置遵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科内涵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双原则。不仅按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体系的要求设置化学学科、生物学科、工程学科、食品科学学科、管理学科的相关课程,同时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和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设置了食品生物技术、发酵工艺学、食品安全监管、食品企业认证等特色课程。

4.1.2构建了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所有的实验课全部从理论课中分离,按照基础化学、专业基础、专业课三层次独立设课,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4.1.3构建了工程模式的实习教学体系。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现状及食品安全监管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设置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的、独立的实习教学体系。基本实验技能、工程技术实验、生产现场实训和科技创新活动四个教学平台。

4.2 构建完成了基础课学科平台

通过修订培养计划和教学研究,构建了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原理》、《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为了保证平台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平台课教学“四统一,一分离”的原则,即统一学时、材,统一大纲、统一考试,教考分离,从目前已完成的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教学效果分析,虽然教学时数有了一定幅度的减少,但教学效果较以前反而有了明显的提高,比如,有机化学,我们采用的是中南大学试题库的试题,考试难度比较大,但考试的最高分达96分,90分以上的学生达到1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2%,我们认为成绩比较理想。

4.3 已完成了能满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科学性要求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原来的教学计划,基本上在综合兄弟院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师资条件拼接而成,没有特色,课程间的科学性也不严谨,过分地强调了学科的完整性,因人设课,因爱好设课的现象也偶尔出现在教学计划中。为此我们以教育部专业认证要求为指南,根据既重视专业外延发展、又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的、与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相适应原则完成了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同时对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课程内容优化的主要原则是:明确各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边界,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与实用性,注意学科间知识的推进、渗透及有机联系,克服课程之间的重复性、松散性。对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进行授课内容的优化,确定每门课程的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既不出现重复也不产生盲点。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理顺关系,对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内容进行浓缩提炼,做到课堂讲授少而精,对有些章节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4 形成了新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围绕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2006年~2010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共主持教改课题12项,其中部级1项、省级4项,校级7项,年均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6篇,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形成了教学改革与教学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教学团队探讨了与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做法是:以湖南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邵阳食品检测中心、湖南李文食品有限公司、湘窖酒业等单位为试验对象,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参与食品检测、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食品安全监督、食品安全评价、食品质量管理等工作;实习单位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参与教学,单独指导或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使学生熟悉相关岗位要求,熟悉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评价、食品企业申报、食品企业认证及主要生产工艺。通过该模式的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零距离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5 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要求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最近几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5%以上,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具有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特点。从2006年至2010年上半年,共有32位同学的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广东微量元素科学》、《食品科学》、《中国酿造》等专业期刊上。

4.6 新模式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业教师产学研合作能力大幅提高

近年来,食品教学团队成员共主持教改课题22项,获省级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主编和参编高等学校系列教材10部,其中,主编4部,国家十一五规范教材3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有4项科研成果获得邵阳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有4项科研成果产业化,年新增产值3亿多元。食品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产学研基地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产学研示范基地,新教学模式由于强调了应用,引导教师把科研的重点放在产业化研发上,教学产学研合作能力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放银.培养应用性人才服务区域社会经济[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4):3-4.

[2] 赵良忠,蒋盛岩,余有贵.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思考[J].海峡科技,2007,(9):50-51.

[4] 包国勇.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提升学校办学能力[J].交通职业教育,2005,(3):12-13,26.

[3] 张剑锋,郑岳青等.地方性综合大学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CHINA SCIENCE EDUCATTON,2007,(14):35-36.

第2篇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一:

回首优质服务这个工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其理解深度不够,初期效果不明显。随着我们科室对优质服务不断深入的探讨和理解,开始尝试新的想法、并实施总结经验,渐渐理清思路,发现单靠几项措施,发几份文件是很难奏效的,难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彻底转变服务观念。当月“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病人”到“病房明星评选”活动的开展,“优质服务之星”到“患者满意的调查”、“液体零呼叫”等优质服务活动竞赛工作的展开,大家都化压力为动力,化重任为责任,将改革作为挑战,做好病人护理工作,逐步深刻地理解道优质服务的重要性,并渐入佳境。

优质的服务,那是心与心的交流。学会走进患者的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来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才能够真正改善医患关系,走进患者的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多听患者的意见,多听多想,到具体工作时,就能巧妙的了解患者的心,为他们排忧解难。正是我们科室坚持了这些方法与原则,使我们姐妹们的工作获得了显着的成绩,受到了患者的赞扬。面对患者,我们的真情不“欠费”,我们的服务不“关机”。我们用真情和诚挚的行动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心。

也许我们永远默默无闻,但我们只要能让所有的患者微笑着健健康康的走出医院,我们一切都心甘情愿。我们用知识证明自己的价值,用智慧照亮自己的人生;我们有理想,所以我们自豪;我们有奋斗,所以我们快乐;我们有收获,所以我们幸福。我们都在努力成长,成绩仅代表历史,不断的进步才代表现在与未来,姐妹们,让我们继续共同努力吧,做出对社会应有的贡献!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二:

服务源于用心,精于技艺。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只有精益求精的护理人员,才会有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故此,肿瘤科为提升护理品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主动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抓业务就要从基础抓起,肿瘤科护理人员上下齐心,认真学习“三基”知识;护士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基础培训,以对比的形式展现了晨晚间护理前后的病房情况;以专人表演的形式展现了护士的着装礼仪;以考试的形式强化了基础知识的学习。

针对护理队伍中的薄弱人群——三年以下护理人员,除护理部的低年资护士培训外,科室加强了对其的传帮带;护士长在晨会上还会就典型病例典型事件开展讲解和讨论,使低年资护理人员能尽快适应各种各样的突况;为推动低年资护士成长,科室制定了专门的培训计划,由专人负责,在临床交流沟通,危重症病员管理、肿瘤病员健康教育等方面定期开展系列培训,为低年资护士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降低了科室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为适应不断发展的护理事业,科室在每月的护理业务学习和查房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学习的新内容,而且要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以讲解的形式交流;要求护理人员不论年龄大小,均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熟悉课件内容,然后在科护理会议上共同探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经过长期的努力,肿瘤科每一位护理人员均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个人的讲解和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要花费不少精力,占用不少时间,但培训和学习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加强了临件处理能力,能为病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全科护理人员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没有丝毫怨言,大家的心都想的一样:为了更优质的服务,花费时间和精力,我们愿意!

第3篇

一.基础建设

1.参与制定了公司材料管理/资金管理及相关规章管理的若干项,为公司进一步规范目标化管理、提高经营绩效、统筹及高效地运用资金,规范经济行为,铺下了良好的基础。使财务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财务工作的内部监督职能进一步得到体现,可以更好的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调整人员的知识和年龄结构,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积极上进的年经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财务队伍。

二.具体财务工作

1.单位预算是公司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企业盈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在现有条件下,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挖掘潜力,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本着“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建立了成本费用明细分类目录,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利于操作,使成本费用核算、预算合同管理,有了统一归口的依据。在实际执行中,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随意调整预算,确因特殊情况,需经公司领导者研究决定,充分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了公司各项业务的顺利完成。

核算工作是本部门大量的基础工作,资金的结算与安排、费用的稽核与报销、会计核算与结转、会计报表的编制、税务申报等各项工作开展都能有序进行、按时完成。

2.重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

收支管理是一个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收支管理,既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发展公司业务的需要,也是贯彻勤俭办事的体现。为了加强这一管理,财务部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制度,这样财务日常工作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对一切开支严格按财务制度办理,对一些创收积极进行催收。通过财务部认真落实执行,收效非常明显,在经费相当吃紧的形势下,既保证了公司正常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的顺利开展,又使各项收支的安排使用符合公司发展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了增收节支的目的。

3.积极做好对应收款的清理工作(应收帐款:xx所

元,xx部

元)。

应收款主要是员工出差和购物所借款项,这部分借款如不及时进行清理,就不能够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和经费支出,甚至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加以管理和清算。一是要控制应收款的资金额度。二是要缩短应收款的占用时间。三是要及时对应收款进行清理、结算。针对一些一直拖欠的员工,采取见面打招呼,让其及时结账清算。若仍不能进行清还,则每月从工资中扣还一部分,直至把借款清完。虽然这样做,有些同志不太理解,但对于工作,我们是尽职尽责的。由于采取了这些有力措施,应收款的清算工作还是有成绩的。(xxxx公司

元,xxxx公司

元现已全部追回)

4.加强对流动资产的管理(材料管理)

流动资产是公司开展业务及其它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其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在这一管理上,很多人长期不重视,存在着重钱轻物,重采购轻管理的思想。为加强这方面管理,财务部在平时的报销工作中,对那些该记入固定资产而没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的,督促经办人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并定期与校产科进行核对,确保帐实相符。通过清查盘点能够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材料(存库商品)占销售成本比重较大,同时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时为了确保业务顺利进行,配合销售部门调整采购结算方式,由原来的先收款后提货改为先提货后收款。

5.税务政策及纳税申报。运用税务政策,向税务机关申报财务报表,经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检查审核于2006年

*月**

日下文批复同意我公司

继续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规定,当年销售收入

元的5.5 %即流转税

元获得免税。2006年度,我公司从

8月份开始在工资核算上进行相关调整,一是企业可在税前列支;二是员工可减轻税赋。

6.对2006年养老保险进行清算,一方面增加公司员工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提高公司员工的凝聚力,主要还是有利于接受税务与社保的检查。

7.认真做好年终决算工作。对会计报表进行梳理、格式作相应的调整,制订了会计报表管理办法。使会计报表更趋于管理的需要。

年终决算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进行结清旧账,年终转账和记入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财务报表是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书,是财政部门和公司领导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公司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所以财务部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认真细致地搞好年终决算和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对一年来的收支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正确的评价,通过分析,总结出管理中的经验,揭示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也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自身建设

1.不定期举办财务知识普及,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

对非财务人员,财务部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新形势和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提高公司员工的协调合作,不定期举行了财务基础知识普及,通过财务基础知识普及,可以提高了大家的综合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计知识的研讨及培训

对于专业财务人员我们从三方面考虑培训内容,一是《会计法》,要了解会计知识,首先要了解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二是会计基础知识,专业人员学习这方面知识的目的要明确,帐务清楚明晰,基础是关键;三是财务数据分析,这是会计知识培训的重点。并每年安排财务人员进行再继续教育培训。

第4篇

【关键词】素质框架;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核心竞争力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097-01

民以食为天,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餐饮业也随之日益蓬来,并且呈现出全新的格局和新颖的模式。饭店餐饮与社会餐饮并存的格局下,各种经营模式的创新层出不穷。

饭店餐饮下有高星级饭店与低星级饭店并存;主体餐饮、休闲餐饮与中西快餐是社会餐饮的中坚力量。

如此激烈的竞争使得持久生存成了餐饮机构的一大瓶颈,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者和实践者推出了各种方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个等等。

然而,无论何种类型的餐厅,何种模式的经营,全都离不开的就是服务人员服务这一最直接最基础的事项,这也使得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完善成为了突破这一瓶颈的必需环节。

在激烈的竞争中,服务人员的素质不仅仅指的是简单培训上岗的服务或者是礼貌周到等某个层面的到位。每个具体的饭店或者餐厅对具体的服务人员的要求是有差别的,连锁店要求的是统一的服务,而主题餐厅要求的是相对个性的服务,这是简单的培训上岗无法满足的;而单一层面的素质已经普遍化,也不足以形成竞争力。这时候要求建立的就是全方位多层面的素质框架的构建。这种框架具有普适性。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规范性、对象性和技巧性。其中规范性是基础,对象性是关键,技巧性是核心。

一、基础的规范性

规范性是对服务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对员工素质的规范。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踏实掌握服务知识。服务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也就是基本技能,例如托盘如何使用、餐巾如何折花、如何摆台撤台、用餐中服务和结帐服务等。而专业知识则涉及的更深,例如中西餐差别、不同宴请的配置标准等。不同类型的餐厅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范围不同,但是不变的是必需踏实掌握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这是餐饮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是餐厅提供品质服务的基石。

(二)深谙服务礼仪。包括服务用语、衣着、服务时的姿势手势表情、接送客礼仪等。

服务礼仪已经可以归纳到规范性要求里,成为所有餐饮服务人员必备技能。原因在于餐饮业这片红海1中,顾客至上的竞争点使得各个餐饮机构都追求品质服务,所以周到的礼仪未必成为加分项,但是对比之下,较差的服务礼仪反而会成为减分项。从规范性概念的提出可以看到,它相对于传统对于员工基本素质的要求在范围上有所扩大。它不仅仅包括了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包括了对专业知识以及服务礼仪的把握。把这些概念纳入规范性中,作为员工基本素质的要求,这一举动有其自身的意义。它使我们警醒到现阶段的竞争,是在服务人员掌握服务知识和服务礼仪基础上的更多的差异化竞争,如果这些基本要素没有齐备,那么餐饮机构在最基本的领域就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二、对象性的明确是关键

所谓对象性,是指针对不同类型的餐饮机构,不同类型的顾客群,不同个性的顾客,要有针对的采用不同的服务。

对消费者分类以及市场细分的明确2,有助于餐饮机构明确自己的位置,更有助于服务人员对自己服务对象的了解以及采取不同类别的服务方式。举例来说,高级酒店的顾客需要的待遇和服务具有其特殊性,它的客户群也有其特定的地位和特点,针对这类顾客的服务也相应有其特点;而快餐店的客户可能需求的是对食品供应的速度和食品搭配组合的实惠,针对于此,服务人员提供的产品又有其特殊性。

总结起来,如何能够正确、准确识别自己的客户群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是服务人员的一项关键素质,也是影响企业成败的不可忽视的一项因素。

三、把握技巧是核心

在把握对象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技巧是对员工素质的更高要求。所谓技巧性,包

括推销技巧和沟通技巧。

(一)推销技巧。

推销属于技术层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菜品销售,提高业绩。但是推销如不掌握技巧,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顾客反感,所以对推销技巧的掌握需要处理好量与质的差别。推销技巧不是单纯的推销,而是如何能在潜移默化中让顾客做出选择。对于推销技巧的提升以及推销技巧的实践,国内有很多理论和案例。如对员工培训,使其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消费动机不同的顾客采用不同的推销技巧;又如海底捞、全聚德等大型机构采取现场展示的方式推销。

(二)沟通技巧。

相对于推销技巧,沟通技巧属于艺术层面。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利于提升顾客对餐厅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一方面,良好的沟通能够探知顾客的需求,并相应满足,提高顾客的归属感。另一方面,良好的沟通能够洞察矛盾,及时化解,能够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因而,对于沟通技巧的掌握可谓是难于推销技巧,但是其作用又是高于推销技巧。国内很多文献和实践都致力于提升员工的沟通技巧,其实沟通技巧的提升与心理学是相通的,其关键是站在顾客立场上,换位思考。

技巧性处于员工素质框架的核心位置,其原因与现阶段餐饮行业的特性相关。在餐饮机构林立的今天,在服务产品基础同质的情况下,能够有针对的把握顾客心理,才更有利于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之前的论述,我们对餐饮业服务人员素质框架有了总体的概念。即规范性是基础,是务必掌握和夯实的;对象性是关键,是提供有效服务,提升服务质量的捷径;技巧性是核心,是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加深顾客与机构联系的纽带,也是把服务的规范性基础向差异的对象输出的途径。

由此可见,整个服务人员素质框架下的每个要素都必不可少,全面提高各个要素并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但有利于提高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并且对餐饮机构的整体水平有益无害。

提出餐饮业服务人员素质框架有其关键性意义。一方面,面对多样的竞争,很多机构失去了提升竞争力的方向,片面追求服务人员单方面素质,却不知服务人员多层次有体系的素质提高才是关键。另一方面,服务人员素质框架的完善和丰富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红海中开辟一片蓝海,在竞争中生存。

参考文献:

[1]michael e. porter .《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8

[2]w.chan kim 《蓝海战略》[m].2005.2

[3]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第5篇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 课程问卷 调查分析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一门科学,不仅与基础医学有关,而且与食品科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生产密切相关,因此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要使得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在充分重视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鉴于此,本课程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与分析,希望就此收集到有价值的课程信息,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提供依据,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授课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为我院2007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专业营养方向共7个班的本科学。

调查方法

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采取随机发放问卷、无记名答卷、自愿提交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看法及个人学习感受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共随机发放问卷112份,回收问卷112份。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作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食品营养学》课时总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个,实验学时8个。学生对该课时数的认同度达59%,说明该课程学时的安排比较合理。另外,有28%的学生认为学时不足,还需增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学生在相关基础课程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使其在课堂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本次调查对象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安排在其第三学年下半学期,整体来说,学生此时已接受过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的时间段是合理的。但同时,由于距开设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可能导致相关知识遗忘;另外,在学习的7个班级当中,仅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两个班在前一个学期专门开设了《人体生理学概论》课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五个班并没有开设该课程,增加了部分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难度。这一点也体现在分别有40%和26%的同学感觉课程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生理学或生化基础知识较弱。

2.2 教学模式与方法

2.2.1 双语教学需要

在前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见“浅谈《食品营养学》教学体会与思考”一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在对《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需要调查中,有2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学生认为至少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这相比2005年我院曾开设的《食品营养学》双语课程不到10%的认同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于近年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在提高,其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专业外语》课程取消后,开始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语能力,希望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2.2.2 课堂提问与讨论

课堂提问与讨论一直是《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受重视的环节,且学生也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比较乐意接受。调查结果表明,64%的愿意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29%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并且害怕老师的提问。这一比例恰好和课外是否进行预习复习的学生人数比例(预习复习和不预习复习的人数分别占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学生课堂之外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提问与讨论效果直接相关。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为我院2007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专业营养方向共7个班的本科学。

调查方法

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采取随机发放问卷、无记名答卷、自愿提交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看法及个人学习感受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共随机发放问卷112份,回收问卷112份。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作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食品营养学》课时总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个,实验学时8个。学生对该课时数的认同度达59%,说明该课程学时的安排比较合理。另外,有28%的学生认为学时不足,还需增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学生在相关基础课程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使其在课堂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本次调查对象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安排在其第三学年下半学期,整体来说,学生此时已接受过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的时间段是合理的。但同时,由于距开设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可能导致相关知识遗忘;另外,在学习的7个班级当中,仅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两个班在前一个学期专门开设了《人体生理学概论》课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五个班并没有开设该课程,增加了部分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难度。这一点也体现在分别有40%和26%的同学感觉课程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生理学或生化基础知识较弱。

2.2 教学模式与方法

2.2.1 双语教学需要

在前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见“浅谈《食品营养学》教学体会与思考”一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在对《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需要调查中,有2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学生认为至少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这相比2005年我院曾开设的《食品营养学》双语课程不到10%的认同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于近年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在提高,其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专业外语》课程取消后,开始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语能力,希望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2.2.2 课堂提问与讨论

课堂提问与讨论一直是《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受重视的环节,且学生也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比较乐意接受。调查结果表明,64%的愿意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29%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并且害怕老师的提问。这一比例恰好和课外是否进行预习复习的学生人数比例(预习复习和不预习复习的人数分别占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学生课堂之外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提问与讨论效果直接相关。

2.3 学生学习感受与建议

2.3.1 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必要性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78%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体现了学生对课程的认可。但同时,也有部分的学生(占11%)认为课程没有必要开设,分析原因,可能与部分学生(占42%)在进行本课程学习之前就参与了一些机构开设的营养师考试培训课程有关。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即便参与了其他的营养培训课程,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认为有必要再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2.3.2 对《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兴趣

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调查结果显示,61%的学生对《食品营养学》课程感兴趣,这与当前个人饮食和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的趋势相符。作为一门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科学,《食品营养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然而,也有21%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分,甚至有8%的同学认为不知道自己学习该课程的目的,这也对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端正学生的专业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提出更高的要求。

2.3.3 学生建议

学生提出了很多建议,特别是在辅助教学方式上,多数学生希望能够将教学内容和平时的娱乐兴趣如游戏(32%)、动漫(25%)、音乐(16%)结合起来,另外,还有如增加实验内容、名师讲座、网上教学、视频等建议。

3 小结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我们获得了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以及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食品营养学》课程的信息,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总结如下:

(1)学生对课程的必要性高度认可,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课程的课时数和开课时段的安排均合适,但应注意基础知识的强化。

(2)教学模式及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重点加强课程中专业外语的引入并向双语教学过渡。强化学生课外学习改善课堂互动教学效果。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辅助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第6篇

一、课程开设目标:

(一)研究性学习:①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②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科学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团队精神;⑤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及追求真理的科学道德;⑥培养学生关心的人生态度及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劳动技术教育: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现代生产、生活所必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和创新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劳动技术奠定基础,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素质,包括科技意识、技术思维、技术知识和技能,劳动者的个心理品质等;④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认真负责、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⑤使学生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环保意识和现代职业意识;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为祖国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社会实践:①培养学生关心社会进步,关心地球环境,关心人类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②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③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一般的生产劳动技能;④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的基本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务。

(四)社区服务:①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②培养学生服务社区诚助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③了解社会生活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管理

(一)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学习、培训)20*年9月—20*年6月

第二阶段为起始阶段(学习、实践)20*年7月—20*年6月

第三阶段为探索阶段(实践、提高)20*年7月—20*年2月

第四阶段为总结阶段(提高、总结)20*年3月—20*年9月

(二)建立学校课程管理系统

1、建立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由副校长、党委书记任副组长,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任为成员。

2、建立学分制管理小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教科室主任、教务处主任、政教处主任任副组长,各年级组长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

3、建立研究性学习课题评审组、指导组: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学科任课教师和外聘教师为组员。

4、建立劳技教育、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指导小组:由政教处主任任组长,由年级组长任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

(三)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大力支持帮助教师参加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和指导能力。同时要积极利用当地社会资源,聘请有专长的兼职教师,形成一支强有力的专兼结合的校本课程。

(四)建设富有特色的活动基地和校本课程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利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设备和当地的人才优势,与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专业技术部门、大专院校及各种教育基地共同建设好富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校本发展。

(五)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

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各校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教学研究部门要制定教学规范,要切实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要组织教学评优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对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作出成绩的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要严密组织学生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三、评价原则

(1)重在参与原则:学生积极参加每一项活动,能提出自己的设想成建议,承担自己的一份工作,乐于合和与分享,尊重、欣赏他人。

(2)注重过程原则: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科态度、科学道德和意志品质,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运用的科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

(3)重视创意原则: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敏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能运用原有知识经验举一反三,在解决问题中具有创造力和开放精神。

(4)自我教育原则: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是评价者,也是主动地被评价者,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储备粮;质量;管理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也是国家战略储备的必须物资,在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储粮垂直管理体系的建设,给承储中储粮的企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确保质量良好是是贯彻落实《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需从中央储备粮的质量体系建立,粮食的入库、整理、储存及轮换出库等质量管理抓起,做好中央储备粮的质量控制工作。

一、完善管理体系

(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项原始记录及质量检验报告等,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档案。

(2) 化验室工作的日常管理

为了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要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对设施设备、化学试剂、标准物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使用及对扦样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对检验报告进行严格的内部审核。以保证其结果准确性,尤其是在人员变动、标准更新及仪器设备更新后,多做试验,以确保检验数据可信度。切实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3) 检验人员、保管员的培训

根据新的检测方法,新的仪器设备不断的更新知识进行相关的培训。包括:职业道德、思想意识、化验室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标准、法律、法规、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和检验基础知识由浅人深。

二、收购入库环节的管理

在粮食收购之前,质检人员要做好当年将收获粮食的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为政府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详实、准确的粮食质量情况报告,为粮食收购质价政策的制定和政府的决策及粮食收购的执行单位的具体操作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同时,要做好收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粮食收购过程中,检验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标准和粮食收购质价政策,严把入库粮食质量关。重点要抓好扦样、检质、卸粮、过筛清杂四个环节及对各个环节的监督检工作。扦样,实行“双人扦样”制度,一人扦样,一个监督,关键是扦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所扦取粮食质量的真实情况,扦样员对所扦取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检质,要严格“密码检验”程序操作,实行“三次质检,一次否决”制度;卸粮、过筛除杂,要落实专人看管,明确责任,严格按规程作业,确保质量达到要求。同时,落实粮食收购入库各环节粮食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各环节业务流转程序和手续制度,保证原始记录的齐全、真实,发生不符合、出现问题有争议时,能够量值溯源,有据可查。以确保入库粮食质量合格,为仓储管理打好基础。

三、整理过程的注意事项

粮食在收购入库后要经过必要的整理,粮食质量指标达到储存要求后,方可进入到固定仓房内储存。整理过程重点主要体现在对收购的粮食进行烘晒、过筛除杂及搬倒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降低粮食水分、杂质,减少玉米破碎和稻谷谷外糙米的增加,控制粮食自动分级都必须在这一环节得到解决。这一环节应注意烘干前潮粮按照等级及水分段严格进行堆放,进行有序烘干。采取低温干燥方法烘干、降低破碎和延缓烘后脂肪酸值升高。以及避免烘后粮食水分超差,造成夹生粮;烘后粮食水分的控制上要略高于标准规定水分的0.2-0.3%。

过筛除杂要根据粮食的基础状况,选择相应的清选设备,严格按规程操作,及时清理筛底,保证筛理后的粮食质量和筛选的数量,发挥筛选设备的使用效率。在搬倒作业过程中,尽量使用带速低的机械,合理安排搬倒流程,减少提升次数,减小落差,安装缓冲装置等避免粮食破碎的增加。在入仓作业时,根据不同仓型,选择相应作业方式减少粮食自动分级现象。圆筒仓入粮,每入粮200吨左右要暂停,人工平整攉粮后再继续入仓;平房仓要经常移动输送机,多点入粮或输送机前加活动式分流板来减少自动分级。

在作业中,特别要注意电子测温电缆的固定,避免发生飘移现象,通风笼的连接一定要紧密,防止漏粮。入仓结束后,要及时平整粮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是粮食质量以及各点粮温等情况,完善粮食入仓原始记录,还要布放检温探子,设置扦样点、挡鼠板、防虫防雀设施等,有条件的采用机械通风均衡粮温,均衡水分来保证粮食储存期间的质量安全。

此环节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注意克服临时思想和饶幸心理,要有保证粮食安全度夏,长期储存的准备。

四、储藏过程的把握要点

粮食在储存期间,要求检验人员在粮食储藏期间对粮食品质进行跟踪检验。第一,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储粮技术规范要求,坚持每半年检测一次品质。按照不同粮食的品质判定指标,全面准确的记录与检测脂肪酸值、面筋吸水量、油脂过氧化值、酸价及品尝评分值等项目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和判断该品种粮是否宜存,提出科学的指导轮换的依据,同时每月进 行水分化验,为保管员提供粮食水分变化情况。第二,储粮中对虫害、霉菌的检查要做到“勤”和“细”。按照规范要求检查粮情。在季节转换时期和风雨雪天增加进仓检查次数,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前做好清仓消毒和防护工作,杜绝虫霉、结露等问题发生。第三,要积极探索实施“绿色储粮”工程。在季节转换时,做好“四个适时”工作,同时做好膜下环流通风等新技术应用,以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和防止脂肪酸值升高过快现象发生,尽量减少使用化学药剂,达到少熏蒸、免熏蒸,降低药剂在粮食中残留,最大限度避免化学药剂对粮食品质的影响。与此同时,防止因发热、霉变、虫害造成储粮品质下降。只有这样才能随时掌握粮情,防止储备粮品质劣变。避免因储粮事故发生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确保中央储备粮在储存期间绝对安全。

五、轮换出库过程的管理

要对需要出库的粮食,以仓或货位为单位进行综合扦样检验,开据检验报告,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作为总结质量管理经验和分析粮食损溢的依据。合理安排工人作业,避免发生出库粮食质量发生突变的情况。要重视出库作业现场的管理和货物运输阶段的管理。利用喷洒药剂,布防虫线等方式防止虫害感染。要搞好货位垫和粮垛苫盖,防止地坪返潮和雨淋。对用于装粮包装物要认真检查清理。确保无污染、无虫害。按照《粮食运输管理规则》的规定,对粮食运输车(船)进行检查,杜绝粮食在出库运输环节发生质量事故。

中央储备粮的质量管理需要不断地强化、充实、更新和完善。在储备期间,务必要切实做好粮食的质量管理,有效的延缓粮食陈化劣变,科学合理的储存和轮换,以达到绿色储粮、节约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商业化;社会音乐教育;教师

1 主要调查内容

(1)社会大众非专业古筝艺术教授班教师专业知识和琴艺水平调查。

(2)社会大众非专业古筝艺术商业化办学的承传门派调查。

调查方法:访谈

访谈对象:长春市社会民办非专业院校古筝教师(主要来自:长春唯美艺校、长春双子星古筝培训学校、朝阳区少年宫、长春风韵古筝培训中心、长春市铭杨艺术培训学校、长春音之翼音乐教室、思缘古筝培训中心)。

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七所社会民办商业化非专业艺术学校内,全职教师约24%;剩下76%非全职教师中,兼职在读学生约82%,外聘客座教师约18%。这些教师中40%为本科学历,8%为研究生学历,6%为在读研究生。在所有教师中确切知道自己琴派承传并掌握改派独到琴艺的占40%。

2 古筝教学商业化的不足

2.1 师资水平方面

所调查的教师中学历不同,社会阅历教学观念大不相同,他们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情意等三个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许多人不熟悉古筝门派分类和我国古筝各派别的独到技艺,对古筝发展缺乏了解,多混沌式教学;对很多古筝演奏技艺和古筝基础知识缺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整合的教学能力;知识面较窄,不能把古筝知识和音乐其他相关知识交融,不注意音乐之间交叉关联的特性,如固定、首调音高概念的养成,视唱练耳的基础训练;责任心不够,课前准备不够课后缺少教学反思。

2.2 学校办学方面

教学过程大多数是集体教学,没有因材施教,课堂上课人数多老师照顾不到;教学方式变革相对滞后,没有运用新科技和其他多媒体手段,学生缺乏听觉的训练,没有养成对美音的基本评价标准;培训途径单一,只有学校课堂式教育,教学模式固定不发散,缺少音乐实践活动。

2.3 学习内容角度

商业模式过于浓重,盈利性、目标性太强,过分追求考级、琴艺程度,导致古筝教材的难易程度跨度大,甚至不能衔接,起到了揠苗助长的作用;市面上各种琴学书刊众多,缺少从始自终系统的教程顺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和学琴者的选择。

2.4 社会要求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对人才层次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音乐教育已越来越多的走入人们的生活,已有的音乐培养方式和培养模式已需要相应调整才能适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尤其在2011年新课标正式颁布后,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和评价等方面的新变化更可以为音乐社会教育提供主要方向,这也提醒广大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要相应转变,也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要求教师不仅要发展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职业品质,还要具备多元的知识含量和完善的能力素养。

3 完善古筝社会大众教育

本调查对于社会上商业化非专业古筝艺术学校的运营和古筝教师的讲授提供几点合理化建议,具体如下:

3.1 多元的知识结构

新形势下教师首先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对于古筝教师而言,其专业知识结构应该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1)古筝发展演变史和全国各大筝派,并了解他们的独特演奏技艺;2)中国古代音乐史相关知识;3)相关音乐知识,如音乐理论、视唱等相关学科知识;4)其他姊妹学科知识,如历史、地理、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知识;5)熟悉当今国家对于音乐课程的标准方向;6)对于一些经典作品相关创作背景,承传发展的知识。

教师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多阅读全国音乐核心刊物的专业性知识,学习人文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还应更多的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以及其他相关的理论。现代的古筝乃至音乐教师不仅是实践者,而且要成为研究者,因此还要学习教育哲学、管理策略、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法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这样才能适应和满足当今社会对古筝教师的要求。

3.2 过硬的专业能力

1)教师自身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如具有良好表达沟通能力,以应对不同阶层、不同阅历、不同专业程度的社会大众群体;2)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示范、教学评价、教学比较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3)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教育能力,包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集体教育和组织、管理、协调、控制等;4)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现代器乐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时间和周围发生的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来进行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同时适当对新的教育思想、方法、观念等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这也正是艺术教育工作更具有创造性和内在性的独特魅力。在发现、反思、总结的过程之,可以将此过程转化为文字与全国的艺术教师共同交流,并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5)较强的教学能力在社会化古筝教育中也占有很重要位置,古筝教师应在教学过正中善于观察了解学生,并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由“学习”转为“会学”。引导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达到音乐知识之间的融合,各姊妹学科之间的触类旁通。这样无论是学生的专业基本功的掌握还是参加各种比赛竞赛的能力都会得到巩固和提高。

第9篇

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师常常承担多重工作,临床、科研、教学,用于临床实习教学的时间精力有限。科室设立专门的教学秘书,详细制定临床实习教学计划,相对固定的带教老师,强化教学意识,建立统一考核标准,包括出科、操作技能、医德医风等各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梯队培养,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亲自负责八年制实习同学带教,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作为补充。由于主治医师常常不参加一线值班,更多负责门诊及二线会诊工作,因此如果能够注意培养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的教学意识,作为临床值班、技能操作的具体教学老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住院医师本身的发展。此外,对于实习学生而言,临床带教教师是初次接触的临床医师,从医习惯、对患态度、工作作风都将从临床带教老师身上学来,并可能影响未来从医生涯;因此临床带教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医学知识,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品质和人格魅力直接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教学意识非常重要。

2重视床边教学,注意基本功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查房质量

病房是培养医生最好的课堂,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3]。日常三级查房时,引导学生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中了解症状和体征,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分析病情,从而更好的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日常收治病人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技能培训,虽然八年制实习生经过诊断学学习,对于查体、问诊的规范性都有一定提高,但是带教老师在日常的查房工作中应根据各个患者的疾病特点,一一强调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问诊特点、鉴别诊断思维及病例书写,这样由点及面、由面及点可以增加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同时系统规范实习医师肺部体格检查手法,提高查体水平,并针对不同疾病强调相关阳性、阴性体征所提示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尽快熟悉开检验、检查单、下医嘱等具体工作,特别重视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呼吸科是一个操作较多的科室,动脉穿刺术、胸腔穿刺抽气(液)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这些操作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学会,老师应该做到在术前讲解、术中指导、术后点评,增加操作规范性。此外,以PBL教学模式为指导建立教学查房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主动思维,通过问题的自学、讨论到总结,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思维方法。临床工作中选择典型的病例设计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包括基本理论、临床知识等方面,学生围绕病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根据老师提供的病史资料分析、得出初步答案,老师因势利导提供相应指导和补充,同时注意增加指南、循证医学方面内容,作为书本的有力补充。带教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提前通知学生认真准备、踊跃发言,通过病案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病例、病理、病生、临床表现、诊治的认识[4],同时有利于学生从老专家、老教授身上学习有益的临床思维和临床经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专业知识

在呼吸科实习时间不长,接触的病例有限,单纯靠查房所见,往往会遗漏一些典型的病例、体征、影像学、病理资料。如果每次仅针对呼吸科实习同学开展讲座,听课人数过少,不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如果能够在整个内科实习的时间联合其他科室老师一起针对内科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每次常见人数10-20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呼吸科应该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机械通气、抗生素临床应用、常用解痉平喘药物、GOLD、GINA等方面,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相关知识。

4充分利用PACS系统等教学资源进行影像、病理教学

呼吸内科实习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胸部影像学的学习,这需要解剖、生理、影像、临床等多方面知识的结合,而且需要对实物的观摩,我院近年新建的PACS系统极大的方便了教学,利用这种系统老师在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及时浏览患者的胸部影像图片、病理图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图片,又能够按照疾病种类随时调阅并向学生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原本枯燥、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影像学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此外,选择典型病例制作教学媒体,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复习。

5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组织读书报告会,培养文献检索分析能力

循证医学(evidencedbasedmedicine,EBM),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概念和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做出。八年制医学生大多具备一定文献检索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在他们出科前1周,可以根据病区病种和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对每一批学生布置论题,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写出读书报告,组织读书报告会,请老师讲评,按照循证医学要求教会他们怎样提出一个可回答的临床问题,怎样利用学过的文献检索查询最新、最好的解决方法,并对获取的信息按照EBM标准进行评价,怎样用评价结果解决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将检索结果与病人的病情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此外,医学期刊是医学科研、临床经验的载体,能及时反应医学研究的新进展,指导学生阅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医学期刊,尤其推荐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进修查房等栏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大有帮助[5]。

第10篇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29-03

本科生培养模式一直是当代教育者和高校密切关注和重点研究的主要课题,本科教育是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高校因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同,致使其本科生培养模式,如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等也各有不同,最终体现为培养的学生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研究型大学以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此,研究型大学中的本科生教学重心要从传统的教师讲课为主转移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上来;应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使学生由盲目被动接受变为自动、自觉的主动式探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使学生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水平,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得到增强,有利于将来的发展。然而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仍是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般来说,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的问题。具体说来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为实现这种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本文认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依据研究型大学自身特点,根据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向本科生提供的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其主要因素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以及培养评价,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是人才培养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为此,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实践研究。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不断创新并取得创新型科研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和构成如下图所示。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

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既包括本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的积累,也包含本专业相关技能和素质的培养。通过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授,本科生真正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将本科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使创新成果的产生。

2.高尚思想品质和素养。思想品质和素养,包括社会道德、人格品质、个人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是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体。思想品质和素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保证,更是为社会服务的人格基础。

3.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最终向社会输送一大批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精神是创新型人才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品质,也是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本科生只有真正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有可能产生创新动机,去充分发展自身的创造力来获取创新成果。本科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因此,高等院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将努力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去探索研究,充分利用创新能力来努力获取创新成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直接决定了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

二、培养途径

1.课程体系具有系统性。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主要指各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即课程之间要有一定的衔接,这将有助于学生建立稳定的知识体系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减速器,贯穿于工科专业整个学习过程,《机械制图》中介绍其各个零件的画法和装配图的画法,《几何量公差与检测》课程中介绍轴、齿轮、轴承、键等的形位公差项目和检测方法,《机械原理》中介绍杆机构、齿轮机构等各个机构及机构组合,《机械设计》课程介绍进行减速器的各个零件的校核和整体设计,《机械制造基础》中要讲解各零件的制造和加工,之后在后续的专业课中,都要用到减速器。①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最新科技前沿。研究型高校教师既进行科学研究,又为学生授课,这样可以把科学前沿领域的知识融入教学,不但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开阔学生视野,有助于学生准确定位,少走弯路,还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如我校机械专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老师进行科学研究。在2010年10月20日至24日东南大学举行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中,我校机械学院三支代表队获得决赛资格,在总决赛中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创造佳绩,均获一等奖。②实验内容综合。在实验内容方面,尽量多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如《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开设平板检测综合实验,既可以检测直线度、平面度、垂直度,也可以检测平行度等各种形位公差项目,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关系,易于建立稳定的知识结构。再如对于一条生产线,可以开设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预测、系统优化、系统仿真、生产线平衡、物流、人因工程、质量分析与控制等一系列相关实验,使学生更易于了解工程实际,缩小与企业的差距,也减少企业二次培训费用。

2.教学模式多样性。基础教学和专业课教学不同,很多基础课是大班教学,而专业课多采用小班授课,所以,教学模式应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对象适当变革,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并存。同时,同一门课在讲解不同知识点时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变换教学模式,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①范例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指用典型事实和现象为例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所谓范例性阐明“类”案,是指用许多在本质上与“个”案一致的事实和现象来阐明事物的本质特征;范例性掌握规律原理是指从大量的“类”案中总结出规律和原理,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规律或原理的表述要准确,对规律原理的名称要清楚;掌握规律原理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运用,因而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为了了解学生对规律和原理的掌握程度,从而获得反馈信息,规律原理的运用训练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如工科四年从机械化制图到原理介绍、课程设计,直至整机设计,都涉及到减数器,所以,所有的案例都是围绕减数器。其他机器的分析、设计等都与此类似,这就是具有范例性地“个”案。②合作学习模式。它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取得的成绩与个体的表现是紧密联系的。合作式学习必须具备五大要素:个体积极的相互依靠;个体有直接的交流;个体必须都掌握给小组的材料;个体具备协作技巧;群体策略。合作式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当前企业需要的人才除要求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团队合作能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在本科生教学中适当引入这种模式,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工程》课学习中,除了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几个学生合作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研报告,并进行讲解。学生的热情很高,选题也多种多样,有进行《考研辅导班选择》的,有进行《论中国足球》的,还有学生就《工业工程专业就业情况》、《逃课原因》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有人设计调查问卷,有人网上统计,数据采集上来后,大家一起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写出研究报告。整个过程既应用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促进大家的合作与交流,获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在《人因工程》课程设计中,我们也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生首先选定目标,然后一起讨论并确定方案,然后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确定设计目标,并选出几个可行方案,对方案进行对比,选出一个最理想的,然后运用所学知识从结构到整体,分别计算、画结构图,仿真分析、校核,用CAD和CATIA分别绘出零件图和装配图。还有的学生为了提高效果,用泡沫做了模型。有一组设计学生用笔也做出了相应的产品。整个设计过程既加强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又促使学生运用网络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新知识,还使大家增进了友谊,这是课堂教学难以取得的效果。也为学生们将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11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 教师 企业实践 成果

据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暑假期间,我科全体教师组成实习小组,深入企业进行了座谈会、生产工艺认识、问卷调查等实践项目。为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的结构调整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该公司实践的情况、体会总结如下。

一.企业实践目的:1.向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2.了解企业所需人才情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评价模式等;3.了解毕业生现状,学生就业稳定性问题;4.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项目合作;共同参与培训、交流学习等。

二.企业实践方法:访谈法、岗位实习法、问卷调查法。

三.企业实践具体内容

1.实践公司简介。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交所挂牌上市,现已发展为中国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综合性涂料生产基地之一。涂料专业技术人员160余人。公司主导产品为三峡牌油漆,具有年产6万吨油漆的生产能力,常年生产1500个花色品种,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

2.企业实践座谈。企业副总经理张明贤、副总经理毕胜、物资部王部长、安全部赵部长、生产动力部宣部长、人事部李部长、防腐车间任主任等近二十人与我校领导、专业教师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副总经理张明贤介绍企业目前毕业生状况及人才需求:(1)企业毕业生状况。近几年企业较少从我校招聘毕业生,目前在企业工作的学生还是1984年从我校定向委培的80名化工类油漆专业的学生。这80名学生已经在该公司许多重要部门担任领导务,本次调研到会座谈的企业人员中绝大部分是这批学生。这批毕业学生具有在学校三年学习期间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扎实,有深度和广度,具备了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到企业上班后积极肯干,踏实,虚心学习,定位准确,有目标,有追求,具有很强的吃苦耐劳品质,有上进心、责任心,敢于担当,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2)企业目前用工人员现状:①新进员工对工作状况定位不准,不愿从事基础工作,眼高手低,没有上进心,无自身职业规划,在企业中没有多少发展空间;②职业素养欠缺,致使人员流动性大;③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动手能力较差;④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在企业岗位操作感觉枯燥乏味,沉不下心来,也有学生不适应倒班工作。⑤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年龄偏小,进入企业实习期间安全问题、商业机密等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3)人事部李部长介绍企业目前人才需求来源:①该公司高端研发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主要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②一线操作工主要面向退伍军人、中职学校学生、社会招聘等。但招聘人员素质、专业知识等方面参差不齐,上手不快。

张总还介绍该公司将扩建武汉、新疆等生产基地,融资近七个亿投入生产,急需大批车间技术管理人员、工段长、一线操作工人等。

3.企业对学校教学建议:(1)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板块内容介绍,对今后工作的后续发展很有用;(2)除专业知识外,还应加强安全知识、环保知识的教育;(3)文化基础知识不需太高,多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

教学初期加入人生观认识、职业道德培训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吃苦精神、主人翁精神,在学生离校时加强就业前教育,以去除他们的浮躁、对职业认识的误区。

企业甚至还提出:人生规划、职业意识、心态为第一位,知识技能为第二位。

4.企业生产车间实践。座谈会完成后,副总经理张明贤一行带领我们对聚氨酯桥梁面漆、各种水性环保内外墙涂料等生产现场进行参观,了解生产概况。在这之后实践的一个星期,我们一行主要就聚氨酯桥梁面漆、各种水性环保内外墙涂料的生产进行岗位实习,我们着重学习了解其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先进的工艺方法、先进的工装、先进的设备的特点以及先进的组织管理方式方法等。更加准确了解工厂的运作模式。

5.发放问卷调查表。实践期间,我们还将事先设计好的企业问卷调查表发放到企业,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普通话水平、吃苦耐劳品质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三.企业实践体会和建议:1.我们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应努力探寻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子;2.我们的思想急待解放和改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教师经常下企业实践,聘请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实习,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培训、参加职业资格培训等途径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双师”素质;3.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淡化理论,重视实践,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行动导向和任务驱动,多采用项目式和案例式等教学;4.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大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企业安全、企业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比重;5.在实习这个关系学生知识消化、实践和社会能力提高、校企合作和就业的重要环节上还有待大力完善,从而真正发挥该部分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6.应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前教育,以便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由于它的内容强调综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的整体效益,所以近数十年来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工业化变革的国家或地区,都有将其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1]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学生在校学习的基础知识是相当重要的,但实际工作却是对知识的应用和通过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可以说解决问题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说把书本知识学透学活,实践与理论紧密联系才是关键。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在高等院校的培养过程中,就需要注重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工业工程专业的开办,顺应了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潮流。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工业工程这一起源于美国,并为美国和日本制造业的强大发挥过重要贡献的专业大有用武之地。工业工程专业对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均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2]工业工程专业以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为两大支柱学科,依托我校机电学院机械工程强大的学科实力,使学生受到“近机类”扎实工程基础训练,同时在以工厂管理为代表的工业工程领域受到系统专门的培养。

一、修订和完善《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培养计划

在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培养方案中,基本明确了工业工程专业服务面向制造型企业,工业工程毕业生主要在生产系统、服务系统及其管理系统等方面,从事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咨询工作,以提高系统的运作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并努力成为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工业工程师。具体从事企业erp实施与管理和物流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

a、定位有特色:工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首要特点是实现对学生进行机电工程技术类与管理工程类知识的综合培养,定位为制造与管理交叉的复合型专业,体现了培养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目标。

b.扩展具有较强适用性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在开设学科课程方面,一方面体现了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及信息工程);另一方面加强了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突出了实用性和实践性,使专业知识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宽而厚的基础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从事制造业、服务业领域内的多项工作。确定了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二个专业方向;“erp专业方向”和“物流工程专业方向”。

c.加强实践环节:重新规范、整合了实践环节,使之更有针对性、应用性、综合性,如金工实习、电工实习。同时根据本专业特点,安排了金工学与电工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机械制图课程设计、erp课程设计等。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1.认证培训与参与竞赛的多种教学形式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特点,以“erp”专业方向为突破口,通过与金蝶软件(中国)公司的合作,我们对本专业学生进行认证培训教学这一大胆尝试,并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首先对erp以及其相关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掌握,再通过课程设计及课外培训等方式,在自愿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加金蝶erp软件的认证考试,成绩合格者将授予金蝶软件公司的erp培训合格证书,这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奖励,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将来面对就业竞争的巨大挑战时,能够多一分胜利的砝码,提高本专业学生在相关领域的绝对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对于那些希望在“erp”专业方向获得更大进步的同学,我们还和金蝶公司一起,利用暑假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并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参加“全国erp电子沙盘模拟对抗赛”的宝贵机会。通过参加比赛,正确定位自己,检验自己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同时,还能够提高认识,得到相应的心理锻炼。对于获奖选手,学院领导会予以奖励表彰,这无疑是一项提升专业学生自信心的有力举措。

2.软件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结合专业特点,我们在“物流建模与仿真设计”和“mrpⅱ/erp”两门课程中使用了软件教学的手段: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对相关专业应用软件的学习和实践内容,分别介绍应用了英国lanner公司出品的witness生产物流建模仿真软件,以及金蝶(中国)erp企业资源战略规划软件,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更能够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时,提供更实际更有价值的技术保障,提高应届学生的就业竞争价值。

3.具有实践意义的毕业设计

由于近年来学生就业形势的改变,在大四第一学期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的应届毕业生,普遍受到了工作单位让其尽早参加工作的压力约束,这也导致近年来各个专业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质量逐步下滑、完成比例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这一情况,结合工业工程专业与企业工作现场结合紧密的特点,我们提出了较为灵活的毕业设计选题思路:即根据学生就业签约情况,结合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实习内容,在专业方向的条件许可下,灵活的选择学生毕业设计课题。让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具体工作问题,并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一系统的过程加以整理,最终形成一份有价值、有内容、生动鲜活的毕业设计课题报告。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尽可能直观而充分的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将来胜任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本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广度和完成质量,充分发挥出工业工程专业教学灵活、手段多样的特点。

4.专业化的实验室建设

为了使实验设备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让学生更加直观、更深层次的了解生产运作的过程,最大程度的发挥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实验室在现有基础上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设计。如“设施规划与物流仓库实物模拟”、“witness生产与服务系统运作仿真”、“金蝶k3/erp应用软件”“erp沙盘模拟”等,这些实验设施紧紧围绕专业发展方向购置,不仅保证完成工业工程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要求,还能够满足我校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商管理、安全工程、纺织工程等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而且将极大地改善仿真类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质量。同时,我们还尽可能地将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成开放实验室,将其建成我校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研究生培养及科学研究的基地,使该实验室所购设备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工业工程实验室为我校仿真技术、物流系统、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以及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使我校承担科研项目的层次和数量上一个新台阶,并且增强了本专业为企业技术服务的实力。

三、教学实践成果及发展前景

创新实施erp企业资源规划管理认证培训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课程设计、课外培训、认证考试及模拟对抗、参加竞赛等手段,全方位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致力于在此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培训及锻炼,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支持。

工业工程专业只有进行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全方位改革,才能与时代共同前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实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同行分享:

专业方向、办学思想一定要明确,工业工程是跨学科专业,科研究的方面很多,在办学之初千万不要多个方向“齐头并进”,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突出本校专业特色,由点带面、逐步发展;课程设置要做到基础与应用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结合专业方向、突出学生特长,给学生提供多种发展思路;[3]实践环节注重应用,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与生产实践相关的实习、锻炼机会,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实践、尽量多的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环节当中,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提供支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薛伟.蒋祖华主编.工业工程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