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时间:2022-07-25 22:57: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爱空巢老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爱空巢老人

第1篇

1、安排一些大学生和独居老人合住,大学生可以帮助老人做晚餐、清扫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散步、外出采购等,这样,既照顾了老人,又省下了宿舍的租金。

2、定期组织志愿者或者发起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此外还要动员社会更广泛的力量和其他各部门来关心空巢老人。如:消防部,可以设立应急处置方案,针对老人的特点设置相关的救助措施,一旦危险发生,老人也能得到及时救助。

3、在家时,多聊聊家常,可以亲手给父母做几个自己特长的小菜。这些都是让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当我们不在家时,有空的时候可以给老人多打些电话,聊聊你在异地的生活情况,或者也可以问问老人在家里的具体情况。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周一帆、唐超、心源社理事会

二、空巢老人的社会现状

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1]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的一个阶段。目前,城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户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XX)。据遂宁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市城区的老龄人群中,儿女不在身边的比例超过30%,总人数多达5000多人。[2]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约占老年人家庭的25%,人数已达2340万。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

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从中年期到老年期),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从核心或主干家庭到空巢家庭),如果适应不好,很容易诱发各种身心问题,不但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空巢家庭问题,不仅仅是个别家庭问题,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和安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关注空巢老年家庭,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让这些老人的生活空间更大,精神世界更精彩,有关部门倡导市民踊跃参与到“编外儿女”队伍中,给这些空巢老人尽一份孝心。老人需要经济支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三、养老社会公共设施现状

公共养老设施资源短缺,机构设施和服务水平偏低、养老机构特别是商业性的养老机构收费过于高昂。同时,观念和情感方面的障碍,也影响他们选择机构养老的方式。

四、活动实施可行性分析

社会服务的滞后性,在短时间不可能把空巢老人这个社会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有这份社会义务尽自己的责任。心源社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学生社会组织,大家凭着一颗爱心走到一起,在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就应该站出来。遂宁市城区,关爱空巢老人的力度远远的不够,在这支队伍中的还很少。我相对于这些有工作的社会人士来说,时间更加的宽裕,同时我们更加容易集结在一起。心源社在这一年多的发展中,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影响,积淀了丰富的社会资源,从各方面分析都比较成熟。

五、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1)、通过各居委会、老年办、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一些空巢老人的资料,根据社团的具体情况,适当的选择三十位左右的典型并且急需帮助的老人,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方式。活动开始时,选择两个左右进行试点,充实基础,逐步的扩大。

(2)、全院招聘,面向中文系或写作水平好的同学,采取自愿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拔志愿者。

(3)、社团统一安排支援到帮扶的空巢老人的家中,通过交谈的方式,了解老人走过的一生并且记录下来,之后统一整理编辑。

(4)、志愿者首次前往的车费由社团提供,以后的车费由自己负担。

(5)、资料的采编应该在一个月内完成,一个月后汇集修订。书的主编由周一帆担任。

(6)、修订完毕,审核确认后,社团外联部马上组织人员,寻找赞助,保证后续的财务的开支。

(7)、书的发行方式、范围、价格和资金的后续处理等,按照以后制定的具体方法执行。发行赚取的资金,投入到社团的公益事业中。

(8)、活动的正式启动时间为:2011年12月。

六、资金预算

参与人员车费:200元

采编和出版成本:10000元

其他材料与经费开支:500元

总计:10700元

大写:人民币壹万零柒百元整。

(注:其中10000元通过寻求赞助的方式获得。)

七、后续发展

空巢老人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心源社应该把它当做一个常规活动,一直坚持下去。通过逐步的发展,扩大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加多的人参加进来。逐步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井然有序的开展下去。同时逐步的积累资金,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最终,活动的定位是:社团引导,全员参加,社会资助,自主发展,一体多元化管理。

活动成功后,发行的稿费,可以继续投入到我们的公益活动中,能够改变社团资金短缺的现状,在相当一段时间范围内解决了财务问题。社团的各项经费得到了补充,活动的范围和深度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社团的影响力也随着提升。整个团体能够得到一个综合的发展,跨出重要的一步。

第3篇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与此同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家庭结构也正由大家庭结构向421小家庭结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儿女不在身边又无他人照料,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为关爱空巢老人,及时了解全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倾听广大空巢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难,进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新浦区妇联于2012年8月在全区范围开展了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调研活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关爱等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之以访谈,对200位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

一、我区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一)空巢老人概况。全区总人口44万,60岁以上老人4万,占全区总人口数的11%,空巢老人近4000人。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超过五分之三的空巢老人婚姻状况为已婚,20%的空巢老人没有固定职业。

(二)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

1.空巢老人的家庭状况。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近80%的空巢老人有子女,20%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已过世。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近50%的空巢老人希望或愿意与儿女一起生活,41%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9%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无所谓。不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48%是因为生活习惯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22%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30%是因为经济原因子女无能力照顾。

2、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空巢老人主要生活来源54%依靠退休金或养老金,其他生活来源依次为儿女供养、务农等。

3.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身体健康无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结果显示,70%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50%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

二、当前空巢老人生活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来源不稳定。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生活来源以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满足,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但没有工作或无儿女的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来源只能依靠政府和社会救助解决,因此,要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有较大难度。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除部分老人享受低保金外,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或儿女供养,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吃、穿、用都靠自给自足,尽可能不多花钱,平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过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如果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孝顺,没有额外生活补贴,老人生活只能说是活着。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医疗保健不乐观。我区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逐年递增,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长年患病、报销比例低、就医费用贵等现实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点药凑合过去,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调查中,大多数老人出于习惯或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全方位健康体检。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生命时常受到威胁。同时有些空巢老人难以照料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三)生活孤独情感空虚,缺乏精神慰藉与温暖。不管是城区还是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普遍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状态下,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处打发,生活方式单调,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晚上散步跳舞看电视,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再加上分居子女对老人的日常陪护和亲情关怀的缺失,使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常年劳累、情感孤独、家庭经济、医疗压力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负担,使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化现象不断加速。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易成事故受害者。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意外摔倒、磕绊,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给老人带来危及生命的危险,更有甚者因煤气中毒、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频繁再现。同时,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大,警惕性不够,行动不便,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空巢老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和自然灾害威胁等等。

(五)助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由于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受传统与经济状况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销太大,无法负担,同时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陪自己聊聊天。这就催生了助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社区助老服务人力资源不足、助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制约着助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且由于空巢老人收入水平总体较低,有服务需求却没有能力购买,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政府、社会组织公益性的助老服务。

三、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在子女关怀和照顾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须尽到经常联系老人、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在这方面,舆论可以监督,社区可以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需要,帮助空巢老人与其子女联系,比如可以按照为其建立的信息资源库,定期与空巢老人们的子女联系,提醒其要慰问父母或者来看望父母等。

2、对于高龄、丧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老人请受过专业培训的家政护理或保姆,以尽孝心。

3、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

(二)在社区服务方面。

1、一方面,社区应当建立准确的老人信息库,特别是空巢老人信息库。信息库应当包括:老人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学历,专业,爱好,电话,子女情况,子女的联系电话、地址,退休前的供职单位等等。基层政府机关根据社区提供的信息备份,必要时予以核对,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网站,为空巢老人的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

2、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三)在政府服务方面。

主要解决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养和医的问题。

1、关于养的问题,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工作,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要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与此同时,政府有关的宣传部门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不良看法。

2、关于医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而对那些情况特殊,在医疗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资料,筛选出真正因病至贫、因吃不起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群,然后政府给予救济。

(四)在社会力量系统服务方面。

1、在志愿者服务上,社区志愿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献意识,想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中低龄老人可与本社区的高龄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帮助空巢老人。学校志愿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如心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咨询、文艺汇演等。社会志愿者,比如红十字会、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协会等一些在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为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新闻媒体要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披露空巢老人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为空巢老人刊登寻求社会经济救助的启事等。

3、社会兴办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效结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

第4篇

家中无人孤自悲,

昼思夜想盼人陪,

膝前儿女无归日,

黄雀窗前添宽慰。

寂寞老人一般指独居老人,或与老伴同居但身边没有子女照料的老年人。有资料指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3.4亿个家庭中,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多达2300万。这其中还包含有大量的70~8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急需社会的关注和照料。空巢家庭增多是诸多国家的普遍社会现象。据资料报道,除日本外,发达国家老人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只占10%~30%。北欧国家10个老人中就有4个独居。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与子女同居住的家庭只有百分之十几。中国加速发展经济,中青年人迅速进入社会竞争大潮。大量农民工家庭进入城镇,使农村空巢现象迅速增加。城市中一些知识分子家庭子女出国人数增多,也是城市空巢现象增多的原因,这些人都“缺人,不缺钱”。但农村的空巢现象却是“既缺人又缺钱”。有的老人在家去世多日才被发现。中国古代曾有“父母在,不远游”之说。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一传统也不复存在了。

随着人类寿命逐渐延长,空巢老人在中国社会会不断增多。北京、上海等地已提前进入老年社会。有关资料介绍,1998年上海空巢老人约占家庭总数的1/3,预测到2020年可达约80%;天津市曾对6个区的1017个家庭调查,空巢家庭已达36%;2004年底,重庆市空巢老人已达188万人,独居老人约31万,占空巢老人16,5%。多种社会现象提示,中国社会空巢现象还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要求社会保障系统警惕空巢现象。不但是社会问题,也是涉及国民健康的大问题。老年人脏器衰退,年迈多病。有人报导,60岁以上人中,24%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病、贫血等,而且也是肿瘤的好发年龄。其多数是尚难根治的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或治疗、定期复查、按时随访。这就需要首先空巢老人定期按时到附近医院做健康检查。第二,要对独居老人定期做随访,防止老人在家中发生意外而不能及时发现。第三,要对空巢老人做饮食指导,空巢老人,因人口少,动作缓慢,往往用餐简单、节省,又常吃剩饭,营养摄入往往不足,用餐常不合乎生理卫生,给原本衰弱的身体“雪上加霜”。第四,要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曾有人对10个城市2225份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约四分之一的老人心情较差,甚至已经有人提出避免“空巢综合征”的发生,设法减少空巢老人的焦躁、孤僻、抑郁、痴呆的发生。

可见关爱“空巢现象”,已不单是老年人自己的事,应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家庭、个人,体现多层次的关怀,综合治理。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已发生变化,现在防老要靠社会的进步,靠广大群众的关爱。

最后,空巢老人自助、自强也十分重要。未来的世界,中国老年人会越来越多,老人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哲学家康德说:“青年人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曲:老年人好比是夜莺,也有他的夜曲。”空巢老人要学会给自己找乐,营造健康的环境,摆脱劳苦愁烦的心境,旅游,读书、晨练、琴棋书画都是营造平安喜乐的内容,每天都应有发自内心的喜乐,便如夜莺高唱的小夜曲,让这悠扬歌声,永远飘荡在空巢老人的家中。

第5篇

【关键词】胜利油田 空巢 老年问题

胜利油田是我国贯彻独生子女政策最好区域之一。走过50年的勘探开发后,大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接近或已到退休年龄,油区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加剧。虽然油区老年工作部门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胜利油田特殊的工作性质,生产居住地大多偏离城镇,造成老人交际范围少,娱乐活动相对贫乏。另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更新,老少两代人为满足自身生活的需求,多选择独立居住,再加上频繁的工作变动,子女到外地求学、就业,甚至到国外求学、工作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就使得越来越多家庭只剩下老人,部分实质意义上的“空巢”家庭已经形成。本文从个人、家庭和社会多个方面探寻胜利油田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和可行对策。

一、胜利油田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进入空巢期的老人,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忧虑感。人老了越来越像小孩,对子女的依赖好比儿童时期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这种强烈的依赖来源于“分离焦虑”,家庭观念的淡薄、子女的工作单位远离父母、年轻人追求新潮思想等等因素,使得子女客观上不能或主观上不愿与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空巢老人对温馨和美的家庭氛围不再期望,内心的那份孤独寂寞开始与日俱增。特别是有些空巢老人,总是担心一旦生病,不但得不到子女的及时照顾,而且会增加子女的经济负担。从而,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忧虑感,情绪上也表现得烦躁不安或是冷漠失落。

(2)随着年龄的增长,空巢老人在体态和生理功能方面。都发生着较大变化,致使心理上极易产生自卑感。人到老年,身心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都属正常现象,如会出现体力减退、记忆力下降、易患疾病等变化,面对这些正常的衰老现象,空巢老人却容易产生“人老不中用”的情绪。空巢老人往往人际圈子窄、兴趣爱好少,如果他们的子女忙于在外工作,很少顾及对父母的精神慰藉,他们就感觉自己对社会无价值,不再被需要,消极、自卑的情绪逐渐表现明显。

(3)离退休后,空巢老人在生活适应的过程中,容易陷入悲观或抑郁的心理困扰。通常来说,空巢老人大多都是离退休老人,年轻时,为油田的发展战天斗地,热情高涨,日夜忙碌。这些老人退休后,既是一个重新规划人生的好时机,却也要面对人生角色转变的挑战。有些老人因为无法及时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苦恼,另一方面,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的明显减少,加之子女不在身边,多数的家务劳动都得老人自己扛着,使得部分空巢老人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强。因此,如果空巢老人不能很好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转变,就会导致心理上悲观或抑郁的情绪,这样的心理还会引发其他的身体不适,直接损害着老人的身心健康。

二、探讨胜利油田空巢老人的心理护理对策

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身心健康的维护涉及到油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空巢家庭”的出现,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而胜利油田由于长期快速发展和用工性质,形成多达四十多万的职工家属队伍,空巢老人的比例相对较高。关爱老人,特别是关心空巢老人也一直是油田老年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如何对“空巢老人”进行积极主动的心理护理?我国传统的以子女为主的纵向关照体系正在受到冲击,必须从个人、家庭、社会等各个环节来综合考虑应对策略,构建起强大的心理、社会支持体系,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首先,“空巢老人”要自我调适,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真正享受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空巢老人”应改变观念,养成自我关照的习惯,不要把自己晚年的幸福一味建立在子女照顾的基础上,学会克服生活方面的困难,主动寻找精神寄托,尝试以各种方式走向社会。老人们不妨这样做:一,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经常去小区健身场运动,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培养有规律的生活秩序,常看一些心理学、保健学方面的书籍,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二,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可以选择上胜利油田老年大学,学习如书法绘画,唱歌跳舞,下棋打牌等,做到老有所乐;三,积极参加油区各种社会活动,投身到社会中去,关心社会,发挥余热,树立老有所为的观念,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助人为乐,并从中获得满足感,从而重建自信。

其次,保持家庭的和睦友爱,加强子女与空巢老人的情感沟通,让其最大限度地得到情感慰藉。尽管存在各种养老方式,但大部分老年人还是喜欢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这种亲情的需求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随着身体状况的衰老,空巢老人的依赖性也会逐渐增强,希望得到子女更多的关心,作为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与老人关心,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赡养。子女可利用节假日常回家看看,为父母干些家务事,或是经常电话联系进行情感交流等等,浓浓的亲情是他们晚年生活最好的快乐良方。

其三,积极发挥社区与老年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尽可能多地给予空巢老人特别的关心,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去享受晚年生活。社区是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老年管理部门应密切与社区相结合,组织人员定期进行访视,了解空巢老人的思想状况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尊重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定期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医院“方便,温馨”的医疗卫生服务等,使空巢老人既能感受到被重视和关怀,也能消除心中的那份隔离感和无助感。

第6篇

一、目标任务

结合我镇农村实际,以加强农村建设为平台,推进社会化养老体系的发展;以开展志愿者帮扶“空巢老人”活动为切入点,推动农村公共服务、精神文明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开展志愿者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空巢老人”以及单位组织结对帮扶福利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等活动,不断增强一心一意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的敬老意识,全面推进我镇老龄事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开展志愿者帮扶空巢老人活动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尊重自愿。要始终把关心好、服务好空巢老人作为结对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空巢老人”为重点,着力解决他们最关心、最需要的现实问题。对已经雇用人员照料而不愿意进行结对帮扶的空巢老人,或者要求挑选志愿者结对的空巢老人,要尽可能尊重他们的意愿。

二是就近结对、帮扶有力。要尽量选择离“空巢老人”住所距离近、关系好的志愿者进行结对,有利于及时地开展帮扶活动。

三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开展志愿者帮扶空巢老人活动,要因时、因人而宜,为不同需求的空巢老人提供不同的帮扶措施。

三、帮扶内容

一是日常生活类:如帮助老人做好居室的卫生清洁工作,代寄信件和领取报刊;代买各种生活日用品;为老年人联系换液化气、送水或低偿送配餐等。

二是身心调养类:如陪同老人开展身体康复活动;与老人聊天,帮助老人读书、读报,进行心理疏导活动等。

三是维修类:如为老年人联系或帮助修理门窗、换水龙头、疏通下水道等。

要求各村志愿者每周不少于一次结对关爱活动,根据需要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方法步骤

1、调查摸底。各村对本村内的空巢老人进行调查摸底,将每个空巢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尤其要注意有特殊困难的空巢家庭老人的服务需求,调查必须确保统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按照空巢家庭老人自愿参与、志愿者就近帮扶、方便双方的原则进行结对,并填写〈四都镇空巢家庭老人结对帮扶表〉。

2、组织实施。

一是举行志愿者结对帮扶启动仪式。活动于年月份正式开展,并在组织开展准备充分的村举行“百名志愿者帮扶百名空巢老人行动”启动仪式。

二是各村召开会议布置。要组织召开党员干部和老年人协会骨干会议,具体部署“开展志愿者帮扶空巢老人活动”,做好村内空巢老人的调查摸底和登记,发动党员干部和相对年轻的老年人协会骨干组成结对帮扶志愿者队伍,分别与村内空巢老人结成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对子。

第7篇

天气很炎热,我十分口渴。忽然间一只小白狗在我的自行车正前方跑过。一下子一个急刹车,连人带车一起摔在地。

接着,就看见一个花发鬓白的老婆婆走来扶起我,拍着我身上的灰,关心地问道:“你没事吧?”

我站起来谢过老婆婆,扶起自己的车,理了理头发,笑道:“摔了一跤而已,没事。对了,这只狗……”

“哦,它啊。”老婆婆抱起小白狗,“可以摸,不咬人的。我想它大概是被主人抛弃的狗吧,我看它特别喜欢我,加上一个人在家里也蛮孤独的,所以就把它收养了。前两天它捡来的时候是脏兮兮的,我把它带回来给它洗了澡,现在要带它去办证和打狂犬病疫苗。”老婆婆笑着看着小白狗,像看着自己的儿子。

“你怎么会一个人在家里呢?你的儿女哪里去了?”我摸着小白狗的头问,不过我在心里已经有一个答案了。

“我有一个儿子,不过他并不孝。”老婆婆的脸突然变了色,道,“他的父亲很早就患癌症死了,我一个人,把他拉拉扯扯到了大学毕业。现在,也住在成都市,虽然隔得近吧,但一个月都难得来一回……”

说着,她摸摸小白狗的头,小白狗把头埋在她的怀里。

……

和空巢老人聊了很久很久。在分别的时候,我看着空巢老人和流浪狗的背影,心里不是滋味。

那是一只沦落的狗,和一只沦落的人相依为命。

老婆婆看看小白狗,又看看前方,带着小白狗继续向前走。

似乎是在羡慕小白狗找到了自己新的家。

社会能不能多一点关怀?让空巢老人少一些孤独?

电视上打着“关爱空巢老人”的广告,让我们多多关心空巢老人。但这个社会真的让空巢老人不再感觉寒冷吗?

每个空巢老人都希望是一只被收养的流浪狗。

因为,被收养的流浪狗,它不再感到寒冷。

所谓的那些不孝的子女,那些考上了大学就瞧不起把自己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父母的人,就凭这一点,丧失了人格。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句话在当今的社会,还有多少?还见得到多少?

可怕,可怕!

第8篇

一、空巢老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更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强烈新生。但是随着北乐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里年轻群体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并且传统大家庭的解体,北乐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北乐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养老保障水平偏低,其中资金问题是制约其养老保障顺利推行的主要问题,村里的集体经济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没有能力为村里的空巢老人参加养老保障提供补助。较长时间以来,北乐村养老保障资金的投入不足,成为制约村里养老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村民参保的积极性也被严重的挫伤和降低。

(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不健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机制的兴起和大连市政府公共医疗卫生投入的减少,北乐村原有卫生所的公共服务职能开始退化,其医疗条件也因得不到改善而日趋落后。村里的居民数量在不断上升,可是医院及卫生所的数量上升的却比较缓慢,根本无法满足病人的需要。由于北乐村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短缺,强化了空巢老人看病难这一状况,使广大空巢老人医疗负担加重。

(三)“孝道”观念逐渐淡化。通过与北乐村老人交流发现:很多老人推崇传统美德,但是很多年轻子女却认为这是父母他们之间的代沟,没办法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所以他们宁愿多给点钱“孝敬”父母,也不愿意与父母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有些外出务工的子女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费也不愿意给自己的父母,完全不尽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不仅使空巢老人的生活窘迫,还感到在精神上被遗弃,影响身心健康。村里多年以来留下来的那些传统的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等伦理道德正逐渐被削弱。

(四)公共文化设施落后。北乐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的不足,使得村里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的较为匮乏,大大影响了空巢老人的精神健康,空巢老人闲暇时间除了看电视、聊天外,多以打牌、打麻将来消磨时间。十分单调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心理压力以及其他消极情绪无法得到有效宣泄,其健康和幸福感因此受到负面影响。

二、空巢老人社会保障的对策思考

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高度关注民生的今天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关心、关爱空巢老人,解决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问题迫在眉睫。对此,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养老保险落实力度。新农合政策让北乐村老人看到了希望,沐浴了党的阳光,许多老人每月拿到了一定的养老金,脸上绽开从未有过的笑容,心里有了踏实感。但对比当今物价,那点儿养老金无疑是杯水车薪。因此,村委会要逐步提高养老金发放数额,从而提高老人生活水平,发挥社会养老的最大功能。

(二)发展农村经济,减少青壮年外出比例。北乐村空巢老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村里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的,要从根本上减少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必须重提“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观念,由于村里经济不发达,将年轻人留在父母身边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村委会应调整本村产业结构,发挥其大市场以及“富士苹果”特产的特有优势来解决富余劳动力的问题。村委会应尽力呼吁青壮年劳动力留在本村创业、就业,并且抓好“人才回引工程”积极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从而减少外出务工的比例。

作者:涂雨潇 黄雨晨 周子愈 刘逸冰 焦冠杰 孟瑶 王子竹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第9篇

今年4月13日,笔者在湖南隆回县岩口镇农村走访时发现,“空巢老人”已成为留守农村的主力军。走进村庄,所见三三两两都是老人,或围坐闲聊,或独自发呆,或牵着孙儿张望。田野里忙碌的身影几乎全是50岁以上的老人。正在犁田的老李感触地说:“等我老得不能动的时候,家里的田土谁来种?”老李子女们都在外打工赚钱,谁也不想回家守着田土过日子,他和老伴在家既要照顾孙子孙女,还要种田,感觉力不从心。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既面临精神上的窘困,更承受着繁重的农事负担。

“农忙时,特别想让儿女回来帮一把”,65岁的老李拍拍裤腿上的泥土对笔者说。尽管他们盼望着孩子们能守在身边,但更希望孩子能够在外闯出一片新天地。老李身患风湿病、胃病,一家人的田土全靠他一个人种。他说:平时就怕生病,病了既耽误农业生产,又没钱治,还需人照料。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空巢老人”最怕的还是情感上的孤独。精神生活单调,子女外出后,打电话就成为留守老人与子女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平时连说话聊天的人都没有。该镇河边村杨奶奶说,每年春节儿女从外地回家那几天,她特别高兴,纵使平时有着一身病此时也显得特别精神,全然不知道累。当儿女离开她时,她总是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汽车在视线里消失,才转身慢慢向家里走,每当这时,她的眼泪就忍不住直往下流……亲人们一走,家里又剩下长久的冷清。

由于“空巢老人”大多经济拮据,舍不得花钱,普遍存在“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发病时都习惯独自躺在床上睡觉。农村“空巢老人”因病去世却无人知晓的现象屡见不鲜。

据统计,我国农村目前“空巢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由于农村养老条件缺失,这些留守老人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精神慰藉,都期盼亲人、社会更多关爱。为此,笔者希望年出外做工的轻人之能在外出前妥善安排好在家父母的生活;在城里购房的如条件许可,最好还是将父母接进城居住;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请保姆照料或送敬老院养老。有条件的村支两委可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设立热线电话,老人足不出户,只要一拨通热线电话,即可得到所需服务;同时,办好村级老人活动中心,让老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精神上得到慰藉。政府部门要意识并经常性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电讯问候活动及入户抚慰活动,组织社会各界志愿者常“回家”探望,利用周末和空闲时间到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探望,陪老人们聊天,帮老人们洗衣等,让老人们充分感受到“空巢不空心”的温暖。

(湖南隆回县教育局422000 罗理力 廖雄鳌)

第10篇

空巢老人情感孤独

空巢老人,即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其中包括无子女的老人和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在当今中国,传统的家族居住已经成为历史,“空巢家庭”的出现和不断增多应该说是时代进步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西方一些较发达的国家都经历过这个过程。目前在中国一些主要的大城市,空巢家庭已占老人家庭的1/3左右;未来10年,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龄阶段,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有可能达到90%。

空巢感也就是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据了解,空巢老人目前在全国至少达2360多万。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物质生活水准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专家们认为,“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空巢老人为生活烦忧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开展了“空巢老人的现状与未来”的调研,共入户调查空巢老人3300余人。结果显示,当今不少城市空巢老人的状况不容乐观: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偏差,行动不便者较多,丧偶的超过44%,均比一般老年群体高。

空巢老人在过着寂寥生活的同时,最需要“三大保障”,即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 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80%,并且不少人都是多病缠身。据了解,城市空巢老人每年平均医药费支出为5000元,很多人没有医保,因病致贫现象突出。一位子女在外地的老人对记者说:“现在我和老伴儿身体情况都还行,能够照顾自己。我最担心的是,一旦生病或随着年纪的增长,照顾不了自己的时候该怎么办?”

这样的担心具有一定代表性。在抽样调查中,担心突然犯病时身边无人和生活不能自理时无人照顾的老人占26.3%,许多老人对此表现出深深的忧虑。空巢老人普遍担心生病后的医护问题,特别是那些生活贫困的老人,对高额医药费的担心尤其强烈。这种担心随着身体健康状况和收入水平的不同而程度有所变化。

同时面对越来越难以胜任的家务劳动,空巢老人也显得很无奈。除了生活方面的不便,大部分空巢老人还要忍受精神孤寂的煎熬,“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与城市相比,农村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比城市空巢老人犹有不及。许多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病,但拮据的经济状况使他们多数都在强忍病痛的折磨,甚至根本无暇顾及精神上的孤独与落寞。在农村,大部分老人对人生不再有什么计划,从自己干不动的那一天起,便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许多在生命边缘挣扎的老人精神上的需要似乎被淡化了,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解决吃的问题以及健康问题。然而,就在这些物质需求的掩盖之下,农村老人同样也期待着与家人一起享受夕阳的时光,期待着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期待着社会的关怀和关注。

空巢危机及早预防

要避免“空巢”产生的心理危机,父母首先要对子女与自己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二者不是附属关系。子女就像鸟儿一样,幼时依偎父母,羽翼丰满后自然要离巢飞去,子女的离家是成熟和独立的标志。在子女离家前,父母就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而不是一切围着孩子转。

作为子女要了解父母的心情,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为父母干干家务事等,这是对处于孤独中的老人的最大安慰。浓浓的亲情是他们晚年生活最好的“快乐良方”。说到底,空巢老人缺少的还是亲情,子女精神上的安慰对于老人来说,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作为晚辈要多体贴长辈,在尽好“经济赡养”义务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赡养”,给老人更多欢乐。日本人提倡“一碗汤”距离,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标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身在异地,与父母天各一方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要更加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如发现父母患有较严重的“空巢综合征”,如有严重的抑郁、失眠及多种躯体化症状,或有自杀观念和行为者,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接受必要的心理或药物治疗。

第11篇

空巢老人分为三类:一是相对空巢老人(和子女在同一城市,但不同住的老年人群体)。二是绝对空巢老人(子女在国外或国内另一城市的老年人群体)。三是无子女老人(没有生养子女或子女已故的老年人群体)。

新闻媒体自其诞生以来便带有不可忽视的责任意识,广播电台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应该坚守社会责任之职责,关注“空巢老人”问题。

一、通过节目帮助空巢老人排遣寂寞

空巢老人在生活中首要面对的问题是生活的孤单和心灵的孤寂。儿女常年不在身边,有部分空巢老人更是处于丧偶寡居状态,因此,心灵的孤单可想而知。同时一些子女在打拼的城市定居后,往往将老家的老人接过来共同居住,这就使老人失去了原有习惯的生活圈和朋友圈,生活习惯的迥异、文化氛围的差别导致。老人们不似年轻人有多彩的业余生活,在笔者实地调研中发现,大部分老人排遣寂寞的娱乐活动仅限于看电视和听广播,而绝大部分老人对于电视也只是锁定晚上7点开始的新闻联播和之后的电视剧。那么漫长的白天,陪伴他们左右的便是广播电台。有很大一部分空巢老人从早晨起床开始便将收音机打开收听电台节目。可见广播电台在空巢老人生活中所占位置之重要。对此,笔者给出如下对策:

一方面,我们应该在一天的几个时段,如:早晨4:00--6:00,下午14:00--15:00这些时间段,安排一些老人喜欢听的节目,如:老年人健康讲座、广播剧、评书等等。之所以选择这些时段,是因为年轻人在4:00--6:00的时间段还在睡觉,而老年人却起得早;下午14:00--15:00年轻人在上班,选择这两个时间段既不干扰电台的收听率,不占用黄金时间,又能排遣老年人的寂寞,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在这点上,面对的不仅是空巢老人,而是整个老年群体。老年人的生活相对简单规律,因此他们关注和喜欢的节目也相对明确。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老年人在退休后首要关注的是养生问题,特别是空巢老人,在生活中无子女陪伴照料,健康问题在空巢老人面前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每天早间时段为老人准备一档健康节目,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健康讲座节目中可以分成若干板块,介绍老年人健康饮食习惯,针对老年慢性病给出指导等等。

但是广播电台必须要对其所宣传的保健药品负责,严把质量关。在今年的“3.15”晚会上,一些老年人花尽毕生积蓄购买一些保健品、理疗仪等,结果都是一些三无厂家的产品,其中受骗渠道之一就是听信了广播电台的保健广告。广播电台是党政的喉舌,是我国文化产业公信力较大的传播机构,健康讲座切不可与药品推销相混淆,不可让赞助费毁掉了广播电台的声誉。

另一方面,在节目中开展互动,为老年人解答疑难问题或给予老人心灵安慰。空巢老人常年处于独居或寡居状态,对外交流较少,而在生活方面、身体健康方面、心理情绪方面等难免会遇到问题又无人倾诉,天长日久会产生自闭的症状,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在节目中开通热线电话为老人解决问题,既是必要的外在需求,又是广播电台为社会服务、人民服务的内在职责。在节目中,不仅可以通过热线电话为老年人解答各方面的问题,还可以以听友会为单位,不定期组织老年人聚会,开展各项活动,如:郊游、唱歌、书法、烹饪等,既能排遣老年人的寂寞时光,也能帮空巢老人交到朋友,找到精神寄托。

二、利用广播电台的方便条件,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多的帮助

空巢老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健康方面、生活方面和心灵寂寞方面。广播电台可利用广告赞助的方便条件,为老人在这些方面提供帮助。如:一、邀请体检中心赞助节目,相应少收取部分广告费,让体检中心提供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活动,既帮助了老人,又为客户积攒了人气、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二、邀请家政中心赞助节目,让其为空巢老人提供免费家政服务。可提供试用服务,试用满意后,可根据老人情况决定是否长期合作,若长期合作,可给予相应折扣。三、通过广播电台的宣传,招募与空巢老人子女年龄相仿的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服务,每星期组织志愿者到空巢老人家中进行慰问和探访,陪老人说话,安慰老人寂寞的心灵。既培养了青年志愿者对老人的爱心,也使老人的孤独得到了安慰。

三、利用广播电台的舆论力量,呼吁社会多多关注空巢老人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快深,空巢老人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由于身边缺少子女照顾,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特殊的困难和问题。十提出的“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老有所养,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环节。广播电台作为新闻传播的一种途径和形式,有其责任意识,应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服务人民上,把对人民的关怀作为广播电台活动的最终价值追求。譬如转变子女观念,鼓励丧偶老人老来得伴;呼吁社会团体对贫困老人进行爱心捐助;对一些有病患的老人进行电话监控,以便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等等。

第12篇

1 对象标准

1.1 对象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以作者现居住社区及其父母的家乡作为调查地点,对206位60岁以上老人进行调查,并对他们进行有关吸烟有害的认识干预。

1.2标准

主动吸烟是指每天吸烟1支或1支以上,连续吸烟3个月以上。被动吸烟是指不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烟雾>15分钟/天。

2 结果

调查发现,206位老人,吸烟者为156人,吸烟率为76.25%,其中,男124人,女32人,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有84人,10-20支的有43人,小于10支的有29人。156位吸烟者对吸烟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知晓情况如下:

3 健康回顾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206人中有56人住院,死亡5人,1人猝死,2人因中风死亡,2人因冠心病死亡,诊断肺癌1人,其他因肺炎、冠心病、糖尿病等原因住过院。吸烟原因分析: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会感到孤独,家中没有人跟他们说话,会感到寂寞,为了心理安慰吸烟,而不愿戒烟,老人经常一起玩纸牌,碍于面子总喜欢带上烟,然后玩牌时互相递烟,而且他们认为吸烟会提神,有些老人吸烟时间长,吸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4 健康教育

4.1改变吸烟者认知

和老人面对面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对吸烟危害知晓情况。一般来说,他们对吸烟有害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往往以吸烟也有益为由而继续吸烟。有些老人吸烟几十年,身体也没什么大碍,因此拒绝戒烟。所以要用身边已经因为吸烟而生病的实例来说明,才有说服力。例如社区有一位老人每天吸烟1包以上,六十多岁时患了肺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另一位糖尿病患者刚退休,家里人劝其戒烟,他不听,结果患上了糖尿病足,最后被截掉一侧下肢。用他们熟悉的人做例子,使他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少吸烟,争取戒烟。

4.2 社区健康教育

社区可利用宣传栏、横幅、彩旗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吸烟的危害,社区宣传画廊要不断更新内容,开辟控烟专栏,社区也可以创办娱乐中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避免老人去容易吸烟的场所。

4.3 家庭教育

对吸烟者的家人也进行控烟健康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从而协助吸烟者戒烟。可以在家里醒目的地方放警示牌,牌子上写吸烟的危害和必须戒烟的理由,时刻提醒吸烟者戒烟。

5 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