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课决心书

网课决心书

时间:2022-10-27 17:08:56

网课决心书

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图书馆服务模式

一、引言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其中高等教育的改革迫切性尤为突出,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大学还没有能够有效地承担起传承、创造和丰富人类文明的使命,高校体制和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改革进程。因此,大学教育必须在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高屋建瓴指导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真理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和创新精神。

为此,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图书资料中心,依托政治理论教育优质资源,利用国内外“知识管理”先进理念和有益经验,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图书资料服务方式,拓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调动了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二、具体做法与措施

(一)转变服务理念,改变服务方式

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文献,尽管有先进的检索设备,但如何更迅速更省力地查询到符合自己要求的资料也不是件易事,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改革图书馆系统的服务方式,首先要改变管理理念,那种仅仅依据学科类别进行文献与信息的服务方式说到底还是一种被动的服务,能不能查找到资料、能查找何种资料主要依靠用户本身,而知识管理的理念则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文献、信息和知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管理方式,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向广大师生提供专业化的有序的信息和知识。知识不能完全与信息等同。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来讲,他们的工作目标就是为那些获取知识的师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检索服务,这种服务就是一种贴近教育、科研的主动的服务,是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为师生提供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最大程度上满足师生需要的服务体系。检索查询信息资料不仅依靠读者用户经验和常识,更要依赖图书馆服务系统提供的产品——有序化的信息和知识的质量、数量和水平。

(二)开发馆藏与网络资源,构建特色化、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网络知识平台和资源库

1 向师生提供有序化的知识。我院图书情报中心首先把馆藏纸质书刊及大量的网络信息,如论文集、中外前沿研究成果的介绍、专题报告、趋势预测、精彩一课等内容,按照一般图书馆文献与网络管理的模式分门别类地进行数字化排序处理。其次,图书情报中心组织专人负责对这些文献信息进行整理和重组,保留相对重要的书籍、文章,介绍其内容,提炼核心观点及创新成分,通过深加工和重组,将大量分散庞杂无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序可用的知识,最后依托网络课堂,运用信息技术软件,创建各种类型知识平台,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取其所需。

2 创建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网络课堂网页中囊括了人文社科学院所有主干精品课程及部分选修课程的课件库,以及由本院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组成的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工程设计团队的实践课程,还包括部分优秀影视节目、师生互动环节,如“热点论坛”“互动教学”“网络课程”等栏目。

3 创建以教师完成课题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根据每年申报被批准的国家教委、省、厅及校级课题,有选择地构建一批具有个性化的特色网页。这些网页主要是为完成特定的课题项目而设立的,包括论文的方向、选题的范围、参考资料、研究成果以及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在课题完成后,这些网页部分资料将保留在院图书情报中心专题数据库中。

4 创建以“知识导航”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这类网页主要职责是履行网上的咨询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在上网查询时遇到的常见疑难问题,指引信息源地址,反馈读者的要求,介绍电子数据库的使用指南等。

(三)组建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知识管理”团队

1 以人为本,挖掘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的知识、经验与才能,共同参与“知识管理”。从理想层面上讲,将馆藏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有序化,创造出有价值的知识,必须通过图书管理人员艰苦的劳动。图书管理人员的文化层次、价值观、经验、技能等认知结构就是隐性的知识资源。强化每个图书管理人员隐性知识资源的发挥,充分释放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专业化、技术化知识管理队伍,才能帮助广大师生实现知识获取智能化、个性化的目的,解决读者凭经验不能解决的问题。但从实际状况来讲,大学中教学方法必须以研究为基础,学生也务必以研究式的学习方法为主。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与学习,师生必须对其所在学科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动态的把握。为此,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必须追踪教学科研走向,对本校所有学科的知识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这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还未能形成一支高素质“知识管理”队伍的症结所在。为此,我院的做法是将知识管理的主体定位于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尽可能挖掘这两类主体的隐性智力资本,由院领导牵头,制定了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双向管理和服务的原则,聘用了一批责任心强并有敬业精神的学科带头人、教师和网络科技“高手”作为业余的“知识主管”(包括部分具有一定网络技能的学生)。比如,“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由各教研室主任具体操盘,“以完成课题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则由课题组负责人掌控。这种“双向管理”机制,有助于动员教研室或课题组协同参与,分工到人,各负其责,自创网页,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

2 创建“三结合”学习型领导团队,提高“知识主管”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自创网页、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并不意味自由放任、自行其是。知识管理必须保证质量、内容、深度、广度与方向,我院在院长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一个包括院领导、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网络技术人员、教研室主任与课题组负责人)“三结合”的领导班子,负责知识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监督。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谋篇布局,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制定网络监管规则,设立考核奖励机制,组织“知识主管”学习培训。学院定期召开教研室主任、课题组负责人、网络科技人员以及图书管理人员的协调会,检查、评议网页各个板块的运营状况,反馈网络信息,认真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对有争议的问题,实施“院领导把关制”。有计划地培养有专业背景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和有一定网络技能的教师,除了派送进修、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以外,规定每位图书管理人员每学期至少要听一门专业课,并指定教授专门指导其论文撰写。不管是在虚拟的网络课堂还是在日常业务培训中,学习型团队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图书管理人员向“通才”方向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全院各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必要的维护网络的技能,保证网络知识健康有序地流动。 转贴于

(四)实施效果

知识网络的建立和新的服务方式的启动,使得知识的调用、转移、传递更加畅通和快捷,及时地把最新、最优的信息资料贡献给需要它们的读者,提高了馆藏经典和网络信息的利用效率,满足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读者的教学、科研、学习的要求,读者方便地查询到在图书馆或在电脑上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的或根本找不到的材料,减少了重复、无效劳动。比如,准备开设“大学生戏剧鉴赏”选修课的教师,很容易地查找到戏剧《暗恋桃花源》五种不同版本,其中还包括对不同版本的编导、布景、舞美设计、音乐效果、灯光造型等优劣的评价。

知识网络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知识共享和知识增值的生态环境。通过网络平台学习评议和咨询,及时了解有关信息资源流向与动态,加速了读者知识积累外化为创造力的过程,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新观点、新见解,成为师生共享的精神财富。比如,去年有关韩国“天安号”事件以及美韩黄海军事演习问题,我们搜集了中、朝、美、韩的政要和军方的言论、联合国的决议、国内外的评论等等相关资料,展开了师生网络热点问题大讨论,大家针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六方会谈,中、美、朝、韩军事力量对比,中国的对策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观点,还带动了对朝、韩的历史与现状、抗美援朝、爱国主义等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这种多元网络评价系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管理技能的积极性,强化了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避免了教师“一支笔”判定成绩优劣的弊端,彰显了教学环节的公开、透明、公正。

三、面临的困难与建议

(一)面临的困难

根据我院实践结果显示,制约情报中心“知识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的最大“瓶颈”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社会大环境冲击。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迅速蔓延的环境下进行的,更加严峻复杂,尖锐激烈。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举办的题为“知行合一,报效祖国”的研讨会上说:“我们事业的希望在哪里?希望就在年轻人”“如果说真学、真信、真懂慎用只限于40后、50后、60后,70、80后就不信了,我们的事业就没有了前途。”作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前沿阵地的人文社科学院,在网络和课堂上“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确实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二是人力与资金匮乏。二级学院图书情报中心人员编制少,学术水平不高,工作量大,依靠全院师生创办网络不是长久之计,知识平台上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加之资金紧张,许多设备和文献没钱购买,甚至连日常维修都存在困难,没有一支以图书馆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的“知识管理人员”的队伍是难以为继的。

第2篇

中小学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科学文化的殿堂、信息情报中心。新课程教学需要中小学图书馆提供丰富而不断更新的课程资源。中小学图书馆要长期立足于服务新课程,引导师生利用图书馆的课程资源,面向学生推荐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通过有效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其自学能力,开阔其视野,增长其知识,提升其信息素养,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创造优越的文化氛围。

一、服务新课程教学:开发图书馆资源的出发点

1.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针对性

有些师生到图书馆借阅有关德育工作的图书,总是望书兴叹,惆怅而返。根本原因是图书馆没有开发并建立德育课程资源。图书馆不乏德育理论方面的图书,在不被师生注目的故事类图书中,也有许多以弘扬主流思想为主旋律的图书,这些读物以故事形式潜移默化地教育读者。由于没有开发德育方面的专题文献,查找与检索都非常困难,造成师生不了解阅读哪种书能够提高学生哪方面思想觉悟的被动局面。因此要加强阅读引导和推荐,下苦功夫深入研读每种图书,建立完整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专辑书目和相应的内容简介、思想精髓分析等德育课程资源体系。为此,我们把以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民主法制教育等方面为主旋律的图书,通过分类编目、内容简介、读书心得、思想分析等多种形式,突出每种图书的思想价值。分析研究每种图书思想教育的重点对象,针对读者的思想问题对症下药。我校图书馆积极利用这些开发出来的德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受到了更加深刻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中小学图书馆的其他类专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应该参照以上的方法进行,以便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为新课程教学提供广博而优质的课程资源。

2.寻找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

图书馆课程资源的基本建设要以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宗旨,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以现代信息化的课程资源管理体系为目标,形成博大、深广、实用、高效、全面的图书馆课程资源。为极大地满足师生对课外资料的阅读需求,可以从以下四种途径开发各学科的课程资源。第一,利用好数字图书馆和课程资源库、期刊数据库、电子阅览室等拓展课程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一方面对学校数字图书馆中贮备的资源尽力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利用网络下载尚未贮备的信息资源,继续购买有针对性的优质数字图书,建设好数字图书馆。第二,利用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网和互联网下载新课程教学资源,刻录成光盘或利用校园网实现师生共享,积极向师生推荐网络课程资源。加强图书馆对学校所有教学光盘、音像资料等文献的管理,把教学光盘等文献按学科分类制成电子、音像课程资源目录。第三,“书目”实现数字化管理,包括分类书目、学科书目、专题书目、数字化文献目录等。通过校园网向学生推荐课程资源,制作发布介绍和推荐图书的网页,对图书馆中的优秀图书和新书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采取专题图书推荐的方式,推广新课程教学、科普、法制、文学等师生喜闻乐见的专题图书,利用校园网实现馆藏数字化文献资源共享。第四,课程资源的建构离不开校本课程和教研培训,图书馆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吸纳师生创造的优秀文化,收集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活动的培训资料,收集科研课题成果等,然后刻录成光盘。构建既包括校本教研成果、电子教案及课件、优质课实况等教学常规资源,又包括试题、参考文献、师生发表的著作,更包括在学校办学历程中积淀的先进文化、教学模式、管理经验等。这些资源对师生起着激励作用,为新课程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搭建了平台。

二、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图书馆课程资源建设的核心

1.务实创新提高服务质量

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图书馆老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发扬改革与创新精神。一方面深入新课程教学一线,钻研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和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团结协作,为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建言献策,提供优质服务和优秀图书资料。另一方面,要求图书馆老师深入钻研每种图书,领会每种书的精髓,写好读书心得和内容提要。另外,分析研究每种书适合哪些读者阅读,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能够给读者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深入挖掘图书利用的针对性、实效性等内在潜力。进而总结每种图书最有价值的阅读分析研究成果,即每种书的内容、思想、知识等方面的精髓,并分门别类作为二、三次文献妥善保管。使读者在提出弥补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等方面的需要时,能够快捷而有针对性地借阅图书资料,获取准确、可靠、科学、优质的课程资源。

2.建设信息服务便捷化的课程资源文献信息库

新课程所推崇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对信息的需求领域广博、精深,需要图书馆提供广泛、快捷、优质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对开发的课程资源文献信息进行深入加工,凭借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文献的系统性、学科的完整性、全面性、各科的综合性,使之有序化、浓缩化、精品化、多元化,形成题录、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进一步形成更为集约的综述、述评、课题研究、情报分析报告等三次文献。建设成新课程教学能够长期依托的图书馆课程资源文献信息库,保障文献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先进性、广泛性,实现文献信息服务的开放性、时效性、人文性、教育性。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探索便捷化的信息服务方式,拓宽信息服务的领域,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追求服务形式的科学化

在新课程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对图书馆馆藏文献、课程资源的采集加工、网络信息和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快速、准确、完整、便捷的优质服务。具体包括信息咨询、网络信息服务、检索信息服务等,使师生及时、快捷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因此,中小学图书馆要以馆藏课程资源文献信息服务和网络课程资源服务为核心,健全文献信息检索、信息导航、查询服务,积极开展文献信息定题检索、专题文献参考咨询、电子文献复制、信息分析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工作,为师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其中,馆藏文献信息包括数字化图书馆文献信息和印刷型文献信息。馆藏文献的管理既依靠馆员对课程资源的研究整理工作,也需要来自师生对课程资源利用效果的反馈信息。

4.启动网络课程资源服务

中小学图书馆要重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从硬件及软件上满足师生上网查资料的迫切需求,引导师生从网上获取研究性学习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传递服务工作,如网上电子公告BBS、电子邮件、博客、电子论坛等服务形式。做好信息导航服务和信息技术指导,向师生推荐优秀的课程资源网站,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等。向师生提供免费的电子期刊数据库服务,例如学校订购注册的维普中文期刊网等等。而且,给师生提供上网搜索信息、下载、刻录光盘、打印等零距离服务。

三、融入新课程教学,彰显图书馆课程资源的无穷魅力

1.把图情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

图书馆老师要积极与学科教师交流与探讨,推广学生阅读的经验与方法,与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图书情报信息教育活动。图书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读书竞赛”等课外阅读活动,以浓郁的人文情怀营造读书氛围,在读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阅读文化的熏陶,进而内化为学生的阅读习惯,发掘和培育学生崇尚课外阅读的人文精神。因此,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中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向任课教师推荐优秀课程资源,推荐学科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读物,推荐与新课程相关的所有读物。同时,任课教师在学科课程中往往希望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新课程教材也提供了一些相关书目供学生课外阅读,任课教师可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拟定研究型学习课题,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或书目,要求学生到图书馆中借阅图书,从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这样,图书馆课程资源通过图情信息教育形式融入学科教学,有力地引导学生在阅读探究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自己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2.有针对性地为师生提供专门培训

图书馆课程向学生讲解图书目录文献的检索方法、现代化数字图书馆与电子阅览室的使用常识等,教会学生怎样运用图书检索系统在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料中查找信息资料,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图书馆课程使学生掌握了图书检索的知识,网上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查找专题资料的方法等。通过搭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服务平台,创设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情境,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结合学生生活、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通过学生查阅有效的专题文献信息资料撰写高质量的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或相关论文等,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猜想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图书馆老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逐步学会浏览、速读、泛读、精读,培养独立阅读和独立思考能力。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上阅读课,面向学生开架借阅喜欢的图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通过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阅读卡片,重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写读后感、书评、演讲等,为学生提供发表评论、交流阅读经验的平台。使阅读推广成为对新课程教学的延伸、拓展和深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具学科。阅读推广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授人以渔”让学生受益终生的课程。

第3篇

关键词: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建设 意义

人类社会正进入信息时代,原有各种物理载体所存储和传输的信息正在逐步数字化。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高

密度存贮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图书馆由传统向数字化发展。

一、数字图书馆构想的提出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启动

1978年,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兰卡斯特发表了《走向无纸的时代》和《电子时代的图书馆员》两部论著,描述了电子图书馆的前景;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伍尔夫撰写的国际合作白皮书中正式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宇航局和国防部高级研究署联合公布了《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1999年,我国北京图书馆、中山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共同承担实施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CPDLP)项目;2002年,国家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中文在线”联合承担了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要课题专题项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国内基础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正式启动。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不需要阅览室的图书馆,只要有网络存在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资料、获取信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传统图书馆的弊端

传统图书馆是储藏图书资料的仓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原有的封闭式运作和服务模式如查询、维护和馆际信息共享等已经不能胜任信息社会的需要。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传统图书馆是以馆藏为核心,即以拥有多少藏书和如何管理这些藏书为主要目的,而数字图书馆则是以个体为核心,即以读者获取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为主要目的。其次,传统图书馆是以纸介质或其他非数字介质为存储载体,而数字图书馆则是以全数字介质为存储载体。最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是以读者到图书馆通过接受图书馆的人工服务而获取信息,而数字图书馆则是以互联网为手段随时随地地传播而实现信息获取。

传统图书馆所面临的变革可归结为三方面:快捷方便的电子化服务方式、最大范围的信息内容数字化和有效组织、基于Web的信息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将提供网络环境下跨仓储的、统一的、高效的访问和利用工具,以及高质量信息的生成、组织和检索,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方法。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为时九年,占整个学生在校时间的三分之二还多。中小学是一个人一生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段,所以中小学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迫在眉睫。

三、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建设与推行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对广大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用户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1.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立能够盘活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节约教师的备课时间。

中小学建立数字图书馆,不仅可以有效管理校园网上原有的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解决目前中小学图书馆由于购书资金、场地等因素所造成的图书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随着英特网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世界各国的信息资源纷纷上网,都将极大地丰富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虚拟的存储量。

以清华同方CMDL为例,其图书馆有全球网络教育资源索引门户、专业网上搜索引擎,实时采集全球网上教育资源建库索引,免费浏览,应用一个检索平台、一种检索软件,即可同时检索所有数据库,所需知识即查即得。CMDL的内容按不同的主题进行了分类,非常容易查找,而且检索起来也很方便,还提供了标题、作者、关键词、摘要、全文等各种检索途径,只要输入所找内容的关键词,就可以在图书馆的所有数据库里查寻。数字图书馆拥有的信息检索功能,为师生开展新课程教学的专题搜寻与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因此,有了CMDL,教师再不必为收集备课资料而千辛万苦,从而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创造性教学。

2.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立,能够使阅读、学习更加个性化。

在网络环境中,网站具有学习环境的开放性,是读者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通道;网页界面的人本性,为读者展现可以个性化选择的学习界面,为读者提供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为读者提供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数字化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针对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系统可以设有:(1)公告栏模块。该模块可以新书信息、通知、消息等,用于即时地将各种阅读信息出去。(2)师生交流模块。该模块以BBS论坛的方式构建。在这里可以细化成学生讨论区、教师讨论区、师生讨论区等,为师生之间提供相互学习、研究问题的交互环境。(3)网上调查模块。这里可以通过师生的阅读调查,获得诸如新增加的数字图书、阅读内容等的意见和建议。(4)在线阅读辅导模块。这里是一对一的通道,也可以是一对多的通道。(5)课件中心模块。这里可以为教师、学生提供课件资源和学习素材。我们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通过向服务对象调查来构建、设置各个模块。

3.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平台。

到目前为止,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只有清华同方在2002年建立的CMDL。CMDL拥有新课程教学所需的各种多媒体资源和期刊、报纸、论文、图书等文献资源,并具备完善的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等功能,能够很好地帮助中小学校按照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在设计学习目标、设计教学课程和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开展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

(1)设计学习目标。

应当如何设计学习目标和课程?对同样的知识内容,不同的学习理念、不同的学习资源、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反之,不同的学习目标可以通过相应的学习理念、资源、手段和过程来实现。CMDL拥有新课程教学所需的各种多媒体资源和期刊、报纸、论文、图书等文献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对CMDL数字化学习的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分析,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

(2)设计教学课程。

在学习目标确定之后,课程设计可以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产生。一方面,教师通过CMDL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符合相应教学目标的素材,不仅可以获取优质完备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备课,大大缩短课程设计的时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把自己和学生自行设计的课程内容与学习程序建成数据库,交给学生讨论,涉及CMDL的内容可以方便地共享,从而使学生能够将统一的课程安排与个性化的课程安排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共同学习和独立钻研的有机结合。

四、加强数字版权保护,促进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应用平台,它承载资源,组织和传递知识,以及提供教与学互动信息,其开放性、易用性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功能非常重要。

为了满足数字图书馆是基础教育领域资源中心、知识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客观要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资源管理平台在采购权威、正版的图书期刊资源库及其他全文数据库以外,还采取了开放式的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允许使用者广泛地使用、共享和共建这些信息资源。为了解决资源的合法性使用问题,就不能不提到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数字图书版权保护(DRM)技术,是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技术难题,同时也是其他数字图书馆建设普遍遇到的技术问题。

从数字图书馆收藏的内容来看,版权保护的焦点集中在对传统出版图书(包含期刊)的保护;对于一些多媒体资源和其他共建的数字资源,一般采取版权申明的办法。由于数字图书的特殊应用性质,通常使得数字签名和数字水印等保护措施力不从心,除非限定对数字图书内容的引用操作,但这会大大降低数字图书的利用价值。

如何结合中小学校计算机实际应用状况,使数字资源不会轻易地被破解和盗用,最大限度地保护著作权人和合法用户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同时又不限制用户对资源的合法再加工和引用,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提供商都必须研究的课题。为了实现对数字图书的有效管理,很多厂商开发了自己格式的图书资源文件和阅读器,可以很好地解决图书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市场较流行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系统一般采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采用插件技术来解决安全性控制问题,但通常在内容复制和数字图书文件本身安全性方面显得手段不足。在实际工作和研究中,笔者提出一个简单、有效的数字图书加密实用模型,来解决基于开放图书格式的数字图书的版权保护问题。

整个数字图书加密方案,我们称之为三段论:

第一步,对已经转换的图书数字文件进行加密处理,在不影响正常显示的前提下,防止恶意的拷贝剽窃行为;

第二步,利用已经加工完成的数字图书,利用专用的图书加密模块对文件直接操作的有关功能加密。加密强度达到128位,防止大多数的针对文件的解密攻击;

第三步,利用硬件加密技术,对整个数字图书文件编码进行直接调制,保证文件的物理安全,文件在系统中应用时,也要经过专用硬件解调,否则文件显示为已破坏。

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采用浏览器安全插件和专用密码设备,能够很好地嵌入到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数字图书馆平台,对使用者来说,系统在下载有关安全插件程序后,整个数字图书的解密过程透明,无须用户手工干预。

参考文献:

[1]温国强.一个图书馆员的数字图书馆观[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1,(01):60.

[2]朱巧兰.论建设与推行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意义、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情报,2004,(2):52.

第4篇

读书:教师职业的起码底线甘肃省成县第二中学唐红云 教师,首先是一个读书人,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在市场经济、影视文化、网络浪潮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读书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问题出在哪儿? 社会浮躁心态与人文价值的失落。 市场经济的匆匆到来使许多人产生了心灵震荡,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面对一个个腰缠万贯的大款出现在自己身旁,有的人再也静不下心来读书了,他首先要安顿生存所需,然后才能安顿心灵。虽然党和国家重视科技教育事业,表彰了吴文俊与袁隆平,最近还重奖了王选、黄昆,但这离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毕竟太远了。左看看,别的行业有下岗的、有待业的,觉得当教师还不错;右看看,有的人没有什么文化却赚了大钱,自己寒窗十年,还过着清贫生活,而且工作又那么辛苦,于是价值天平产生了倾斜,急功近利,追求经济实惠抬了头。评职称要论文,我就干,优质课对我有好处,我也干。对自己没有好处则不干。读书与人文滋养是文火慢功,只有靠边站。无怪乎有的人道德水平倾斜得没有了底线。 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及教师自身的痼疾。 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教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读课外书没有用处。人们嘴巴上说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但实际上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一张试卷,一个分数(高考、中考)。试卷的主要内容来自课本,于是课外书便赋了闲,读书成了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另一方面,自认为是“科班”出身的教师自己就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做学生时或读书不多,或“读”的兴趣与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教师自己缺乏读书的内在需求。 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生活负担过重,缺乏良好的读书环境。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人调查提出,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67小时,与8小时工作制相比高出1.67小时,应该说,在升学压力下,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9.67小时还只是个保守数字。就拿语文教师来说,小学教师每周16节课左右,初中教师14节课左右,高中教师10节课左右。此外,兼班主任、各种辅导,兴趣小组以及学历、岗位、定级评职、信息技术等培训;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挤占双休日召开各种会议。事实上,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每天实际工作时间无法用8小时来衡量,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没有时间来读书。从社会氛围来看,不论教育系统还是整个社会都与静心读书的氛围不甚和谐;各种思潮如雨后春笋丛生,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各种现象光怪陆离,整个社会处于社会变型的躁动期,缺乏良好的读书生态环境。 影视与网络的影响。 铺天盖地的影视文化与网络浪潮的冲击,使读书更陷困境。影视与网络是谁也无法阻挡的潮流,对读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影视网络的娱乐性、便捷性、广告性极大侵占了读书的空间与时间。 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教育的真谛在于“做”而不是“教”。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给教师的建议》69页,苏霍姆林斯基)。不管教师读书难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每一个中小学教师自己应该清楚,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作为教师,我们无力改变社会风气,但为了孩子,为了自己,我们必须坚持读书。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使自己的眼光超出“利益”之弹的射程。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超出“匠”的局限;在为学生打造高考敲门砖的同时,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

第5篇

【关键词】J2EE;整体教改;职业能力

J2EE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内容新、知识覆盖面全、实践性强等特点,对学生在程序员、软件测试员、软件工程师、软件设计师、项目经理等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重要支撑作用。为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本文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根据职业综合素质、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分工,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

1 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根据戴士弘教授的整体教改思想,专业课教学中要渗透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中要渗透关键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的培养。J2EE课程整体教学改革设计的原则如下:工学结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重点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突出能力实训、强调学生主体、做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

2 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J2EE课程的能力目标为:能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做程序设计;能用软件开发的工作流程和相关技术规范做软件开发;能用常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做软件开发;能用基本的项目调试方法做项目调试;能用基本的软件测试方法做软件测试。课程的知识目标为:了解J2EE的体系结构;熟悉代码的编写规范;熟悉软件开发的流程;掌握安装、运行J2EE开发工具包和My Eclipse开发工具;掌握安装、运行项目所需数据库开发工具;掌握Servlet和会话技术;掌握JSTL、EL和JavaBean;掌握JDBC的高级技术、自定义异常、JNDI查找数据源;掌握Web Services的创建、和调用。课程的素质目标为: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在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着重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设计内容应具实用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能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项目数量要合适;要具综合性、复杂性、覆盖性、挑战性和可操作性,项目最终要有可检验的结果。J2EE课程以一个网上书店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根据技术能力要求,分为项目创建、、调试项目;用Servlet实现网上书店用户登录;用Session实现电子书店购物车功能(一)显示书籍列表;单击书籍后,显示书籍的详细信息;用Session实现电子书店购物车功能(二)将书籍添加到购物车之中;查看购物车商品;用MVC模式升级网上书店系统;升级网上书店:增加通过JNDI查找数据源;增加基于属性文件的数据库配置信息;升级网上书店:使用JSP标准动作验证用户登录和添加用户订单;升级网上书店:使用EL和JSTL简化页面,实现订单的处理;使用Web服务实现网上书店结账功能等九个子项目单元,每个子项目结束时,都可以进行功能演示。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以边教边学、边学边练的方式组织课程教学――教、学、做一体化。

4 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主要设计如何实现能力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考核体系设计要做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考核项目设计要涵盖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突出能力考核,各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要能体现出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特别是综合能力的考核。J2EE课程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占70%,终结性考核占30%。强调技能操作,体现综合应用能力,注重形成性考核。过程性考核由平时成绩和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组成。平时成绩占20%,其中学习态度及考勤10%、课堂提问5%、课堂练习5%;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占50%,主要以课程整体项目网上书店的完成情况为依据。终结性考核内容为课程综合能力测试,完成一个简单的项目,采取上机操作形式,于期末课程结束时进行。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整体教改思想指导下,本文对J2EE课程在教学设计原则、课程设计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及考核方案设计等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经验,进行变形与组合,创造出许多新颖适用的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上)[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第6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 中学生 示范性高中 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016-03

一、研究背景

自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G. 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养”概念,信息素养教育开始受到人们关注。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教育开始与中小学教育及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主渠道的信息素养教育愈来愈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重视。

广州市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一直处于国内前列,早在1994年就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2002年,颁布《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教育信息化“三个阶段”发展理论,即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探索与推广阶段及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教学阶段。2004年10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教学资源和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广州市“教育e时代”工程启动。由于城乡差别,广州市各城区的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水平不一。为此,广州市从2010年起开始为期三年的“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推动广州市各城区的教育均衡化发展。???番禺区自2000年撤市改区,城市化发展迅速,不可否认,由于生源多来自乡镇,其教育发展水平与广州老城区仍有距离。因此,以番禺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为调查对象,对广州市教育均衡化发展背景下的中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很有代表性,以此来获得中学生信息素养各范畴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广州市城乡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二、研究方法及其过程

(一)调查内容的界定

一般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即学会利用信息工具和技术来搜集、获取、加工或创造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正确判断和选择信息、尊重知识产权及个人私隐的意识。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本研究即从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及图书馆利用等方面开展调查。

(二)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现有的四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本研究自行设计了“中学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以匿名方式进行作答,题型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题,共30道题。此次调查共发放了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8份,回收率为94%,其中有效问卷为18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为能够全面分析番禺区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本次调查的第1题是生源的城乡分布情况,在185份有效问卷中,有79位学生来自乡镇,其比例达42.7%。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信息意识现状

信息意识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信息的敏锐感受力、关注程度及对信息的判断,对信息能力的提高起到基础性作用,信息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信息能力的提高。本研究着重从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网络利用态度、资料查询习惯及网络使用动因等方面来考察高中生的信息意识。

调查发现,对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认识方面,31.9%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和互联网主要是一种学习工具,但同样有31.9%的学生认为是娱乐工具,30.8%的学生认为是交流工具,还有少数学生认为是一种存储信息的工具。这说明学生已认识到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但不容忽视的是,还不够全面。

关于网络利用态度方面,77.3%的学生认为网络是目前获取有用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22.3%的学生认为教师或家长提供的信息更为有用,有60.5%的学生会为获取对学习有帮助的信息主动访问专业学习网站或交流论坛,但也有39.5%的学生从未意识到要去访问专业学习网站或交流论坛。这说明高中生基本清楚在哪里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在学习信息获取途径上,有45.4%的学生是通过教学辅导书来获取,51.9%的学生是通过网络来获取,还有2.7%的学生认为报刊杂志可以提供学习信息。这与目前高中生以升学为指向的现状相符合,但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也使高中生愈来愈认识到了来自网络的信息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二)信息能力现状

目前,番禺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了“6个100%”,即信息技术开课率、校园网建有率、课室电教平台配备率、教师办公电脑配备率、学校网站建有率、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均达到100%, 而四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更是走在前列,校园网设施良好,多媒体教学设备完善,师生可以在校园内免费上网,其中番禺中学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一千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调查显示,番禺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生的信息能力整体较强。

1.计算机基本运用能力:调查对象中,使用电脑时间为4-6年的学生为56.8%,23.8%的学生接触电脑超过7年,接触时间为1-3年的为16.2%,只有3.2%的学生是刚接触,而这3.2%的学生中,并非全部来自乡镇。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使用网络的时间长与使用电脑的时间长并不一致,其中接触网络4-6年的学生为47.6%,1-3年的占27%,超过7年的为21.1%。有6%的学生自认为非常精通计算机技术,68.1%的学生则是能较熟练运用计算机,但自己解决不了技术难题,23.8%的学生仅仅会上网。能够熟练运用PPT、PS以及制作网页、编程和动画制作的学生达14.6%,超过80%的学生会运用Word、Excel等常见软件,超过60%的学生会使用网络上传和下载文件。

2.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检索指的是从信息集合中找出自己需要的有关信息的过程,信息检索能力是一项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信息能力。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能力主要体现在搜索引擎的使用上,如Google、MSN Search、Yahoo和AltaVista等都是国际著名的搜索引擎,由于语言的限制,国内主要是利用百度、Google、Yahoo和搜狗等搜索引擎。调查发现,超过90%的学生都会以关键词的方式利用百度或Google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66.5%的学生表示在学习或日常生活中已养成运用搜索引擎来查找所需信息的习惯,有30.8%的学生表示熟知检索语言和了解包括布尔逻辑在内的各种检索表达式。

3. 利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的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成为目前网络利用最为瞩目的主要形式。尤其是web2.0技术的普遍应用,从e-mail、QQ、Msn、BBS等同步或异步交流工具到大家熟知的Blog已发展到现在最为流行的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的微博(MicroBlog)。调查发现,76.8%的学生有自己的QQ或Msn,超过80%的学生有e-mail,71.9%的学生有自己的微博和个人空间,45.4%的学生有自己的Blog,其中超过75%的学生表示自己利用率最高的是QQ或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利用最多的是微博。调查显示,87.6%的学生表示有班级微博或QQ群,49.2%的学生认为班级微博或QQ群能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15.1%的学生认为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9.7%的学生表示能够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但也有27.6%的学生认为班级微博或QQ群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三)信息知识及其信息技术学习条件

作为信息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知识不可或缺。信息知识掌握程度和丰富程度决定着学生利用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和水平。调查显示,超过85%的学生表示学校的信息技术学习条件完善,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有13.2%的学生认为学校先进的学习条件并未充分发挥作用。关于什么时候开始接受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调查中,70.8%的学生表示小学时学校就开设了计算机相关课程,甚至有 6.5%的学生表示在幼儿园时就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34.6%的学生表示在小学和初中时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电脑制作活动。

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效果的调查中, 86.5%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对提高信息知识水平和信息技能很有帮助,11.4%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安排课时过少;对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对学生其他学科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方面,有42.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促进,46.5%的学生认为比较有促进,但仍有11.3%的学生认为没有任何促进作用。这说明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但在课业繁重、分数至上的环境下,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并不全面,而课程内容已不能完全满足求知欲非常旺盛的学生们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回答“你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掌握的?”问题时,62.2%的学生表示主要是依靠自学,只有36.8%的学生表示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而掌握的。

(四)图书馆的利用

作为学校的图书资源中心,图书馆是中学生获取信息素养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调查显示,超过70%的学生认为非常希望学校图书馆开展文献检索的专门教育。

在针对学习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的调查中,51.4%的学生表示会到图书馆查阅资料,74.1%的学生表示会和同学进行讨论解决,76.2%的学生表示会通过网络查资料,49.7%的学生选择直接问老师。这说明在学生看来,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是他们解决学习中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并非首选。

调查显示,番禺区四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图书馆利用率并不高,只有13%的学生表示自己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看书,44.8%的学生只是偶尔去一下图书馆翻看杂志或课外书,26%的学生极少去图书馆,16.2%的学生甚至表示办过卡后从未去过图书馆。

对图书馆资源需求方面,58.9%的学生表示最喜欢课外书,14.6%的学生表示最需要对学习有帮助的专业书籍,12.4%的学生表示最喜欢期刊杂志,16.2%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是他们最为需要的。

对于图书馆文献资料分类的了解,68.3%学生表示“大概了解一点”,16.5%的学生表示“一点都不了解”,7.4%的学生表示“对图书馆分类不感兴趣,不想了解”,只有7.8%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

对于图书馆的开放时间,57.1%的学生认为太短,无法抽出时间经常去图书馆看书;而33.1%学生认为升学压力太大,开放时间长短意义都不大;9.8%的学生认为开放时间合理,正好学习累了可以到图书馆看些课外书。

(五)信息道德

对信息的批判性利用,自觉抵制网上的不健康内容,尊重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权益是学生信息素养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对于计算机病毒危害性的认识,超过60%的学生表示对计算机病毒危害有了解,但不知如何预防;25.3%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会采取简单的预防措施;8.3%的学生表示不在乎。

对于尊重知识产权和网络道德方面,调查显示,64.3%的学生时刻注意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尊重他人权益;21.1%的学生表示有时会遵守,但有时也会忘记;8.1%的学生感觉无所谓;5.4%的学生表示根本不当回事,从来都不遵守。48.6%的学生表示坚决不买盗版软件,非常反对这种行为;33.2%表示无所谓,偶尔也会买;9.3%的学生表示因为便宜,不会抵制盗版。

对待网络不良信息的态度,62.2%的学生表示反对,应受法律和道德约束;14.1%的学生表示无所谓;11.4%的学生表示会感到好奇,但不会主动去看;11.4%的学生表示反感,但对这些现象也表示理解。这说明学生尊重他人权益和网络道德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未能认识到信息道德的重要性。

三、现状的反思及其对策

番禺区四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点不输于广州市老城区及其他中心城市,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还需要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融合、利用Web2.0技术开展协作学习、及图书馆利用等软件建设方面狠下功夫,来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信息素养教育主渠道,技能与兴趣培养并重,加强与其他课程融合

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主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这个主渠道来进行。到了高中阶段,专门技能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综合发展应该是该课程的核心要求。本调查显示,63.2%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较注重计算机技能,对新技术及网络发展趋势重视不够;33.7%的学生认为课程实践效果不明显,过于注重学习软件本身的功能,忽略了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实践。这与目前将信息技术课程孤立地作为一门课程开设、主要让学生掌握技术及缺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现状相吻合。另一方面,番禺区四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生源超过40%来自乡镇,他们虽受惠于广州“教育均衡化发展”计划,但接受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情况仍各有异同,加上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和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降低的趋势。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实践中,我们要考虑如何切实利用好这个信息素养教育主渠道。目前而言,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其他课程,实施有针对性的灵活教学方式,可根据学生兴趣、技能水平,进行分组式、个性化教学,采取以某一课程为试点,以实践课的形式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引导学生结合学科知识,进行一些实地调查或实验,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培养其信息处理的技能,一方面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对待信息的正确态度。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本调查中就有超过85%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培养可结合网络和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案例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素养知识和技能对未来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注意与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新技术、新成果,通过多维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班级微博等互动平台,推动电子学习,切实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尊重知识产权的习惯

随着Web2.0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博”以其速度快捷、内容精简、多途径传送和即时分享等为特点已成为现在最为活跃的信息传播平台,甚至成了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方式,2011年被媒体称为“微博应用元年”。2012年1月,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微博以其开通的多种API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信息,使得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学习形式更为多元化。本调查中,87.6%的学生表示拥有班级微博,71.9%的学生拥有自己的微博,94.6%的学生家中有可以上网的电脑,82.7%的学生拥有手机,这说明利用班级微博来推动电子学习是切实可行的。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班级微博开展专题讨论、布置作业或协作研习等学习活动,搜寻学科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增强对信息的敏锐度和洞察力,逐步培养信息需求意识。同时,在实践中让学生明白微博的信息公开、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运用案例让他们意识到不尊重网络伦理和相关法律规范的危害性,逐步引导他们养成尊重知识产权和相关法律规范的好习惯。

(三)全面发挥图书馆职能,紧密结合高中课程,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模式,开展文献检索和阅读指导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综合培养

一直以来,高中图书馆都处在一种充当学校门面的尴尬位置,图书管理者的定位和责任意识也存在误区,其职能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本调查中,68.7%的学生就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充分发挥图书馆职能,利用率较低。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科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改变,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和师生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正在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信息环境保障和实践平台,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开始扮演关键角色。学校图书馆要抓住契机,配备专业素质较高的馆员,紧密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基础上,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模式,在低年级开展文献检索和阅读指导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综合培养。其实,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早已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如北京156中的 “图书馆利用指导课”,以“课程教学”和“阅读教学”两种形式来开展,课程教学在教室上,阅读教学在阅览室上,讲授图书分类及工具书使用等图书馆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写读书摘录、随笔,注明文章出处,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主题查找资料,学会分析所选资料的最佳内容和最新信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信息意识。

Investigation on Guangzhou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Based on the Regional Educational Balance

Yang Hengping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06)

第7篇

如何培养精通远程教学的复合型的教师?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首先要培养教师有一颗热爱远程教育的“心”。远程教育的教师的心理满足感的获得,不同于普通高校,由于时空距离的阻隔,有时教师并不能因为直接获知或感受学生取得的成绩而得到心理满足,这就要求远程教育的教师能从对“人的完善”的角度来获得职业认同感和个人成就感。

(2)利用各种职业培训使教师熟悉远程教育教学规律和成人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努力提高教师的远程教育水平。成人的学习多是自导型的学习,但并不是说自导性学习就适合每一个成人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和课程,还要知道依赖性,参与型,兴趣型的学习者的教学,并能针对个别学生,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3)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例如分子结构、轨道形状、晶体结构等内容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而利用计算机的三维图像功能,则可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些问题。再比如为演示工业制硫酸,可用Authorware5.0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制作课件,用动画模拟整个生产过程,栩栩如生,学生对其中涉及的增大反应物面积、逆流操作、增加反应物浓度、采用合适压强和温度、利用反应热、综合利用“三废”等化工原理就会有较深刻的理解。

(4)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远程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模式,来自家长、社会、学界、政府的传统观念和偏见根深蒂固。教学的模式和资源上如果没有创新,势必步履艰难,甚至最终不得不重新向传统高校看齐,步入尴尬。此外,一个专业的成熟,一门课件的设计、制作、使用都不是一名教师可以独立完成的,在社会分工和协作日益紧密的今天,远程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尤显重要。

(5)培养教师的评价和反思的意识。远程教育的教师,尤其要注重评价和反思,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反思,总结自己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优劣,才能找出教学规律,分析不足,使远程教育的理论和资源更加丰富。

二、注重专业的软硬件建设,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建设

在如今的数字化教学中,数字平台已经实现了网上报名、学习、交流、考核、实验、测试等功能,可以使学生“自助式”学习。对于这个数字化的平台,除了使硬件更加流畅,软件更加“傻瓜”外,建设优质的课堂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以及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实训基地等课程的“软实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硬件资源可以通过金钱来购买,而这种“软实力”则是需要经过一代或几代的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积累和努力才能完善。对于这些“软实力”的提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方面进行:

(1)优质课堂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①典型案例的收集并建立案例分析素材库。例如可将化工类的案例分为典型化工产品的分析检验、典型化工单元操作事故与安全、典型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三大类;②项目化教学设计。特别是核心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要优先考虑,。项目化教学在化学课程的建设中尤为重要,其原则是在项目中引入知识点介绍。例如在分析化学的项目设计中,可以采用在现实中出现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例如“三聚氰胺”的检测,实用醋中乙酸含量的测定等,将其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在项目完成中逐步引入,并进行原理和分析步骤的一对一应。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专业的项目教学设计的系统化,使整个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成序列、成系列,如:分析检验序列,它包括:精细化工产品的分析检验、有机化工产品的分析检验、无机化工产品的分析检验及石油化工产品的分析检验;化工单元操作序列,它包括:精馏、蒸馏、重结晶及过滤等;化工设备序列,它包括:反应釜、精馏塔、冷却设备、加热设备及输送设备等;化工安全序列,它包括:生产安全、贮存安全、运输安全及使用安全等。

(2)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网络教学素材库的建设、网络虚拟仿真课件的开发利用、网络课程的开发、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网络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以及专业内课程的衔接与系统化设计等。特别是网络仿真课件以及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尤为重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作为远程的开放课程,很多学生选择化学类专业进行学习,主要是为了增加本人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验操作能力,而实验和实训课程在当前远程课程资源中又是一个短板,其教学理论有待丰富,教学资源有待充实。作者认为目前可以采用仿真虚拟实验这一手段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此手段对于远程教育来说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其学生大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不需从最基本的实验培训做起,所以远程教育的学生对仿真虚拟实验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都会较没有接受过训练的其他学生有很大的提高。然而,虚拟的毕竟不是真实的,有研究表明,学生对虚拟现象的信任程度并不高。这就要求教师既对化学技术了解,又要懂得电脑软件技术,亲身参与,开发出可信度高,学生乐见的仿真虚拟实验系统,让学生通过仿真的药品、仪器进行化学实验操作,以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现本专业内的学分兑换

兑换式学分是指课程与课程、课程与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之间以学分形式自由兑换。特别是针对与化学相关的专业,证书的取得即是对本人操作能力和职业资格的一种肯定,所以对于此种实践性很强专业,要充分重视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的重要性。实现学分自由兑换,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方能体现学分兑换的公平、公正性,才能避免弄虚作假。如:①课程与课程、课程与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之间通过一定的约束可自由兑换;②每门课程都有一个固定的学分,课程之间的优先权不同,一般而言,专业课程大于素质课程大于拓展课程。优先权大的可兑换优先权低的,优先权低的不能兑换优先权大的,同一优先权的可相互兑换;③不同级别的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按一定的计算方法给定一个学分,取得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即认同获得相应的学分。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与课程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即:国家级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等同于专业课程,省市级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等同于素质课程,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等同于拓展课程。远程教育中的学分兑换是常态的,也是应该积极鼓励和大力宣传的。出发点是:学习者由于内在的需求(如:职业的升迁、求职或兴趣等)开始学习,通过学校与工作之间的交替验证了学习的有效性,则学习者学习的动机就上升到对学习系统性的追求,如学位需求、能力提升和职务升迁上,而学分兑换为这种需求提供了现实的途径,也为公民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提供了一种解决的方案。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Flash;自学;讲课

一、引言

Flash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网页动画制作软件之一。它以其强大而又完善的功能以及方便快捷的操作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在网页广告、MTV动漫、游戏等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二、学习问题的产生

自学能力是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Flash刚开始的时候,笔者也不是很清楚该软件的相关信息,甚至连该软件的最新版本都不是很清楚。在接受到教学任务的那个暑假里,笔者通过书本和网上的Flash安装软件来进行自我学习,可是终究觉得不得其法。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本课件制作的教材中学习了蝴蝶翅膀振动的制作方法,并付诸于行动并取得了成功。虽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作品,但是让笔者感觉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更好的解决办法

有了责任就会千方百计去寻找兴趣、去想办法。就如现在的工作,笔者因为有了责任,会想象做好这份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自豪感和别人羡慕的眼神,于是就要更加努力去做好。

笔者无意中在百度贴吧里找到有学习Flash免费视频的好地方――太平洋电脑网(yocedu.省略.nc/videoedu.),后来笔者还知道了有网易学院(tech.省略/school/)和硅谷动力(省略/eschool/),4U2V(省略/)等都很不错。大家可以用“Flash视频教学”等类似的关键词在网上搜到许多视频网站。笔者学Flash时,就是看着教材,配合太平洋电脑网的视频指导,一步一步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的。

如果是单单为了学习,可以先仔细地把视频看一遍,然后就依照视频教授的内容在实践中学习。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动画类的软件一定要亲自动手做才能真正有所体会。有的视频是可以随意停止的,可以边听视频,边来做,看结果和它讲的是不是一样,有些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控制其随意停止播放的,就重新播放,反复观摩。不明白的地方要反复地看,因为可能有些地方,讲的人觉得简单就一笔带过了,但是作为初学者可能就不知道其所以然,所以就得反复地、仔细地看,直至弄懂为止。如果是为了能够教好学生,在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时,还要把问题记到笔记本上。更要反复地、仔细地看视频,看有什么做了但是被讲者忽略的细节。在问题解决完以后把如何解决的也要记下来,因为这些可能是以后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

正因为不是单单要学习它,而且是为了上好课,所以如果遇到觉得讲得好的视频,就最好把它一字不漏的记下来。这样做虽然比较麻烦而且显得有点费时,但是也有好处:不但可以学习到内容本身,而且还学习了讲课方法和思路,记下来的东西只要稍加修改就可以变成上课的讲义。

仅是这样还远远不够,还要在网上多找些名家写的东西来看,掌握最新的资讯和版本,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网上的高手很多,可以多浏览他们的个人网页及到相关网站去参观和学习。

多去图书城或是书店充电。因为毕竟有些内容可能涉及到版权的问题,网上高手在网上可能会有所保留;视频上讲的内容,版本可能已经落后,所以要多去看看图书城里的新书。你可以去查看感兴趣的内容,如果觉得很好的话,就有必要把它买下来作为学习的参考。

像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等都是一些不错的一线出版社。因为他们经常请知名的、高水平的、工作一线的作者来编书,所以他们的书应是首选。出版社和作者的知名度往往就是书的质量的保证。当然,买书的时候也要先浏览一下书的内容,是否适合。比如有些只是入门类的书,已入门者就不必买了,只用稍稍看看某些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地方就可以了。书写得深入浅出是最好的了;而那种晦涩难读的书,可以先不接触。

仅仅从理论上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善于找到差距,作为前进的方向,然后通过努力进行弥补这个差距。

在上课之前,一定要提前把第2天将涉及的内容实际操作几遍,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即便是学生的实验内容,也应该世纪操作,这样才能真正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给出解决的方案。

以前刚开始觉得很难做出来、很难看懂的东西,经过相关的学习,现在就会变的很简单。这就说明,学习者水平就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提高了。但是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越学越觉得有许多东西还没有完全地深入。

如在学习网上讲的做法,想想自己是否做得出来。如果做不出来,就说明自己的水平还没达到要求,还得继续努力。这是一个令人兴奋又艰苦的过程。当做出一个作品时,会小有成就感;没有做出来,就会提醒自己还要继续努力,不要盲目骄傲自满。

笔者最先教动画制作的一个班,班上有不少学生上中专时就学过Flash。笔者在课余的时候,天天上网学习,按照前面所说的方法边学边记边做。遇到好的案例,就教给学生。这样不知不觉中教学相长,自己的动画制作水平也得到了不少的提高。在上课的过程中,也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可能是学生的一些有共性的错误,这时最好把它们记下来,加以指正,有利于让学生弄清易混淆的东西,比如Flash中的补间形状和补间动画的区别,让他们真正的领会;正确使用软件中各种各样的工具,把它们善加运用直至娴熟。实验课也要选择一些有难度,但有意思的例子,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已经有基础的班级,笔者就没有从基础讲起,而是讲8.0与MX不同的地方,讲了3个星期(每个星期4学时,2学时上课,2学时实验)。接着后面就开始讲Actionscript 2.0,尽量把内容讲得深入浅出,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边教边学。

笔者向学生公布自己的邮箱,并且加入学生所在班级的QQ群。开学第一次课,就是要求每个学生发送一封自我介绍的邮件,目的就是为了快速搭建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让他们能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样,所以做实验的速度也不太一样。所以要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承诺学生只要做好了,一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有更多的动手的机会,从而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动画制作水平。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笔者重视Flash的教学,提高自我的教学能力,认真备课,精心教学;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习Flas不能纸上谈兵。要想学好它还需要多动手、多看、多思考才能真正学会。本文以Flas为例提出了如何学一门软件,如何省时、省力、省钱地入门并精通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同样地,也可以在其他应用软件,如3dsmax、Photoshop等的学习中用到类似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怡丹科技工作室.Flash8动画制作入门与提高[M].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2007.

第9篇

一、培养模式构建

商务英语是融合商务知识和交际英语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本课程着重实践性,教学内容涉及到商务领域的各个环节。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商务实践活动中训练商务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能力[4]。借助于各种资源和网络媒体,学生体验不同的商务情景,在特定的商务环境中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因而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5]。如何借助资源强大的网络环境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平台和课后自主学习平台,本文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加以探讨,希望能够寻找出行之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的实战能力。

1商务情境模拟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有两种模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即以商务案例分析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和以完成商务任务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商务案例分析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主张在商务英语课程中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就是把一定的训练目标融入真实的商务情景中,提供经典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案,让学生加以分析和思考[6]。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指导之下的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既学习了商务知识又锻炼了语言的应用能力。在商务案例的选择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资源。比如小型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就可以成为不错的案例选择。目前国内外的一些商务网站都展示了有关企业管理,企业营销,商务礼仪等方方面面的案例资料。在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剪辑编写经典商务案例,让学生感受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从企业的人才招聘到企业的投资组合等各个方面讨论企业的生存方式。在案例分析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问题解决的顾问或指导者,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英语讨论,英语汇报,把英语学习和商务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到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专业知识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这种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宰的“填鸭式”被动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商务英语的学习效率倍增[7]。以完成商务任务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主张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依托真实的商务实践构建课堂教学任务,使学生完成真实的交际目标,从而达到教与学的融合[8]。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中心应该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在商务任务的履行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并非固定不变,教师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充当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9]。商务任务的角色的合理定位能够促进任务高效顺利完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所设计的教学任务要结合或者接近学生未来的择业方向,在解决难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指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分析任务内容,并根据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语言教学,使学生在合作活动中有效处理各种信息,指导学生将任务完成过程达到一个高质量的创造性实践水平。与此同时,学生在完成一个具有一定社会应用价值的任务中获得了较大的成就感。以公司新产品上市为例。很多公司推出了新的产品,但是如何使新产品有效被市场接受,成为很多公司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借助多媒体教学环境,为学生展示所选择的商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研究市场营销解决方案。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借助网络平台,根据所学习的商务知识,从该产品的市场定位,价格定位,推销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讨论,形成小组建议,并组织班级的集体讨论,每个小组要完成问题演示报告,由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然后全班学生整合该产品的市场营销方案,要求学生最终根据各组的建议写出相应的商务报告。将学生置身于这种真实的接近于真实的商务环境中的进行交际,利用目的语言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商务英语教学成为有语境的,有意义的,有交际目的的语言实践。

2依托网络环境下的课后自主学习模式

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使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丰富多彩的网络学习资源强化商务英语课堂学习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网络平台的利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掌握学习进度,探索学习方法,了解与商务英语相关的知识,比如商务接待、谈判、会议、询盘、发盘、装运、保险等,网络媒体上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应的听力、视频、音像资料都极大地完善了教学资源,学生在自身原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延展其认知结构[6]。首先在线学习资源的建设是商务英语课程学习的保障。以教学大纲为依托,以课本为基础的在线学习资源。授课教师应该将本课程的课件和相关学习资源上传到网上。如果学院的媒体平台能够提供强大的支持,将会是课程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如若不然,课程学习信箱的建立也会成为课程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相关学习网站的推荐和使用也可以使学生充分延展课堂学习的内容,极大地掌握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批改网推出的英语写作批改项目非常适合教学内容的强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其次,利用email、QQ群空间以及博客交流等形式,扩大师生之间的交流空间。网络技术使信息的获取、存储、管理、传递、更新快捷便利,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创建面对面的交流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优化了教学效果。另外,任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外运用网络媒介浏览一些世界知名企业和商务机构的网站。利用这些网站上的电子邮箱和BBS讨论区和企业进行实时联络,有时学生还能阅读到一些公司或机构负责人还在网站上发表的博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他们进行沟通,从而实现真实商务英语的环境的交流,进一步积累学生的商务知识实战经验和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二、问题分析及对策

网络技术为商务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模式多样化提供了可能,使得商务英语的教学朝着个性化、自主式的学习方向迈进。但是在具体利用网络空间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的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局面[10]。大多数教师只是把教科书的中的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编制成精美的教学课件,尽管课件内容丰富,课文的延展内容充分,学生在课堂中被动学习的局面仍然存在。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课后网络课堂内容也是课堂学习内容的翻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空间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模式。这里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第二,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成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发挥;第三,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只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现代技术中,而网络多媒体技术只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辅助,没有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如何利用现代的网络平台突破传统教书模式的影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环境中的教学资源优势和学习资源优势,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延展,学习方式多元化,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扩大资源,教育网站、数据库、电子书、音像制品、学习课件、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教科书、网络图书馆、学习软件、网络交流平台等都可以加以利用,形象生动的商务案例,具体可行的商务任务都可能成为学生商务知识的来源,不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学生自我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11]。商务英语教师应该比较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商业概念。学生在利用现代的网络平台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掌握英语知识、商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教与学的新模式。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调查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积极抓住机遇进行示范性院校建设,改革教学、转变办学观念、突出办学特色。同时学风建设也日渐受到学院的重视,并在示范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过目前,高职院校的学风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没有学习目标、对所学专业无兴趣、上课迟到早退、考试舞弊、通宵上网等现象,不良的学风状况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关键就是要狠抓学风建设。

为了准确掌握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务处特以纸质问卷、网上调研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了本次学风建设调查。

一、调查范围与内容

2012年11月,教务处组织调查我院在校的310级、311级、312级所有专业的部分学生。共发放问卷7600份,回收有效问卷7550份,问卷回收率为99.3%。回收率符合数据采集要求,内容翔实、可信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题目36项,其中单项选择22项,多项选择12项,文字填充类2项。问卷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学校学风、学习状态、学习动力、学习困难、学习习惯、教风、考风、读书、自习、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二、结果分析

(一)关于我校的学风状况

此项设置了3道题目,分别为:你认为目前学校的学风状况如何?你周围的学习氛围如何?你认为学风的好与差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从结果看,学生对我校学习氛围、学风状况的总体评价一般。有1/4的人认为我院学习氛围浓厚、学风良好,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我院学习氛围一般、学风一般。在第3道问题中有68.7%的学生选择了校园文化氛围这一项。这些人其实是从自己周围的学习氛围对学校学风状况做出的评价,他们主要看到的是自己宿舍、自己班级、自己院系的学习氛围。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学习氛围对学风建设的成效至关重要。一个宿舍、一个班级、一个院系学风是否浓厚直接影响到身处其中的宿舍成员、班级成员、院系成员。而宿舍、班级、院系学习氛围的营造是学生自身、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管理、教师教风、社会大环境等各种因素形成的合力,是齐抓共管的结果。

(二)关于改进我校学风的有效措施

此项我们设置了4道题目,分别为:你认为我校学风最主要的问题是?我校学风建设应最先解决的问题是?你认为我院学风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吗?创优良学风,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这几项问题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师资水平、学习动力、课堂纪律、学习习惯等学风建设等重点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提问。从学生回答可以看出,他们关心的和我们原先设想的学风建设重点是一致的。

例如,我校学风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学生的回答是:厌学、为考试而学、缺乏学习动力;没有学习氛围、学术氛围;创新性不强,缺乏实践能力;学风浮躁不踏实,考前突击;学习纪律意识差,迟到旷课现象严重;迷恋上网游戏;满于现状,进取心不强。

我校学风建设应最先解决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是: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习目标;课堂纪律;旷课、迟到和早退;考试作弊;作业抄袭。

在回答我院学风方面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时,学生的回答是:基本完善和很不完善。

对“你认为怎样做能够创优良学风”一项,学生的回答是:学生自身的素质要加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上课水平;加强学术交流,多开选修课、讲座;改善学院的软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一个优雅的学习环境;加强学生管理,严肃课堂纪律和考勤。

解决了我院学风建设最棘手的问题,我院学风现存的主要问题也就解决了,同时也就有效改进了学风。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院学风建设应着力解决好的问题有:

(1)解决厌学,学习动力不足,创新性不强,缺乏实践能力问题。解决途径: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内心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上课水平。调整课程设置,增强实践环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2)旷课、迟到和早退,考试作弊,学风浮躁问题。解决途径:加强学生管理,严肃课堂纪律和考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上课水平;加强学术交流,多开选修课、讲座;严肃考场纪律,对作弊从严惩处;做好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动员全体教师的力量,树立踏实学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术氛围。

(3)继续完善学院学风方面的规章制度,为改善学风保驾护航。

(三)关于学生学习

此项我们设置了9个题目,分别为:你现在的学习目的是?你平均每天课余自学时间为几小时?你目前学习的困难在哪个方面?你认为影响学习的决定性因素是?你对自我听课状态如何评价?你认为学校要求晚上必须在教室上自习有必要吗?你认为教师晚自习辅导有必要吗?在课后,你跟老师的沟通情况如何?你完成作业情况是怎样的?

从回答问题的结果看:

(1)我院多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只有约1/4的学生平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明确,上课前提前预习,平时经常上晚自习,考试时不作弊。而剩余的学生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需要在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加以引导。

(2)个人兴趣是影响学习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在进行学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专业教育,注意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应在专业设置与选择方面增大灵活性,突破以往文理生的选择障碍,尽可能地使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3)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晚上必须在教室上自习没有必要,且课后很少与教师沟通,作业也不能独立完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四)关于闲暇时间

这一项我们设置了4个题目,分别为:关于闲暇时间,没课时做的最多的是什么?你每天上网的时间有多少?你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你会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吗?

从回答问题结果看:

(1)学生在闲暇时最喜欢做的事有:上网、睡觉、出去逛逛、读书,其他分布的比例比较平均,说明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上网、读书、睡觉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部分。

(2)多数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运用是健康的,上网时间不长,上网也多是为了学习和看新闻、交友等;沉迷于网络的只有一小部分,但是14%玩网络游戏的学生中,很有可能会上网成瘾,需要对爱好玩网络游戏的学生加强管理和教育。

(3)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课时只有18.3%的人会去上自习,说明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习惯是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时突击,学风不够踏实。

(五)关于旷课

这一项我们设置了3个题目,分别为:你经常旷课吗?对于学生旷课,你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你认为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是?

从调查结果看:

(1)我校学生的旷课情况还不太严重,但是偶尔旷课的学生也比较多,占总数的27%。学生旷课的主要原因有的是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占31.3%),有的是偶尔有事或想休息一下(占22.6%)。

(2)调查显示,学生对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异议。因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教师授课水平低造成的旷课达20.9%,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

(3)因参加学生会、社团、兼职工作及课外活动占总数的11.3%,严格请销假制度,要求课外活动尽量不占用上课时间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

(六)关于考试作弊

这一项我们设置了2个题目,分别为:你在过去的考试中有过侥幸作弊行为或想法吗?你认为引发作弊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体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他们都经历过多次不同级别的考试,所以调查出来的考试作弊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以下几个问题:

(1)考风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不作弊,经常作弊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有1/4的学生会偶尔作弊,这从侧面反映出我院学风、考风建设工作还任重道远。一个学校1/2的学生存在这种想考试作弊的侥幸心理,充分说明他们平时学习不扎实,学风不纯。偶尔作弊,说明存在作弊成功率,考风不正。

(2)考试作弊的发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学生主观因素想作弊。65.2%的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或专业不感兴趣,只为应付考试;53%的学生心理压力大,害怕不及格;30.4%的学生周围存在不少成功的作弊现象,这些都是学生主观上想作弊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就是考场监考纪律方面的因素,客观上存在着能够作弊成功的条件。有7%的人经常作弊,他们代表着学生主观因素想作弊这个维度,“经常”就意味着他的作弊成功率较高,尝到了甜头所以才会有下次作弊的发生。有23.5%的学生偶尔作弊,他们代表着客观环境存在作弊成功的情况,“偶尔”就意味着不确定性,考场监考纪律严格就不会作弊,监考纪律松散就会作弊。当然这也有学生主观上想作弊的因素,至少他的作弊小抄是提前准备好的,根据考场的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作弊。这时,考场监考纪律是否严格,监考老师是否认真负责就成为作弊是否发生的一个前提条件。

(七)关于我校学生读书状况

此项我们设置了3道题目,分别为:你认为在校期间读书重要吗?你经常阅读什么种类的课外书籍?你认为我校的读书氛围如何?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1)我院学生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很明确,但是动力不足。60.9%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读书很重要,33%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但是却不去读书。知道该读书和实际行动起来读书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需要这方面的引导。

(2)读书氛围一般,读书的功利目的太强。读书比较随意,需要加强在读书方面的引导。

(八)教师教风

这一项我们设置了2个题目,分别为:你认为学校教师的教风如何?你认为加强学校教师的教风应重视哪些方面?

从调查结果看:

(1)我校教风总体上是好的。大多数教师能够做到关爱学生,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但值得警醒的是仍有10.5%的学生认为教风较差或很差,有39.1%的学生认为教风一般。

(2)在第2道题目设置中,分别有54.8%、54.8%和47.8%的学生选择了应从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增强学校管理制度这几个方面加强学校教师的教风建设。

加强学风建设要和教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优良教风是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人才培养的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名师、严师出高徒。良好的教风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要在教风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与水平。

(九)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是作者根据学院自身情况所设置的一些题目,与其他兄弟院校不存在共性,在此不再赘述。

三、学风建设意见总结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学习氛围、学风状况的总体评价为一般。我院约有1/4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明确且向着既定目标努力。而剩余的3/4的学生或者缺乏学习目标或者缺乏为之奋斗的毅力,需要学习指导。学习氛围对学风建设的成效至关重要,能够直接影响到身处其中的成员。而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是院系、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等多种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如何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中考虑到这些学生的困惑,最大程度地激发其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之路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任红亮.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2,(6).

[2] 朱程.高职院校的学风状况和建设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2,(3).

[3] 韩景云.论马克思的学风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6).

[4] 王君刚.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的解决途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0,(4).

[5] 严丽纯.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之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3).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Survey Analysis Report

ZHAO Xi, GAO Ge

第11篇

1.1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资源的服务现状

本文以211高校图书馆为主,结合国内外其他高校图书馆,对其网站上的教学资源系统的特色进行调研,着重挖掘系统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源服务的内容、类型、服务方式、系统的功能特点及提供的个性化服务等,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截止2013年3月,国内112所211高校图书馆,有49所高校图书馆网站设有教学参考资源栏目,18所高校有自己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48所高校参与了calis、jalis等联合体教学资源共享建设。也就是说国内211大学大多数图书馆已在其网站上,开始了数字化教学参考信息服务,16%的高校开发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还有些高校及开发自己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43%的高校参与calis、Jalis高校教学参考共建共享。

1.2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特点

1.2.1管理系统开发方式

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教学参考服务的水平不一,各个系统各具特色。目前教参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在Calis、Jalis、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管理中心领导下联合开发的教参系统,使用同一平台、联合服务、成果共享、信息定期更新的运作模式,主要是收集各高校的教学参考信息,为用户提供书目和部分全文电子参考书信息;第二类是图书馆自行开发的教学参考管理系统。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大、港台地区及国外高校图书馆等图书馆使用的教学参考书模块,读者可以依据授课教师、课程编号和课程名称等来查询本校教学参考书信息,并提供OPAC书目信息检索功能,其中部分书籍可直接链接至馆藏电子图书全文。联合开发的教学参考管理系统是一个通用系统,可以节约系统开发成本,各所参建高校使用统一的平台录入收集数据,既可以为自己本校的师生服务,同时也能够将数据传输到中心系统,为其他参建高校的师生提供服务。但共享的信息资源,难以反映各高校的特色,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基本没有,对高校其他教学资源的整合也比较少。学生无法在此系统上查阅任课教师、所属专业、学院、开课时间等一些信息的介绍。自行开发的系统一般能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特别是将教学参考信息和信息服务与学校选课服务网无缝融合。教参系统的信息更新非常重要,必须依靠教务系统、教师和学生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1.2.2资源内容及类型

就系统收录的资源内容来看,大部分系统收录的是教学信息和教学参考资料两方面的内容,教学信息包括: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相关信息、教学大纲、任课教师情况。教学参考资料包括:课程的中外教材、教参、课件及整合网上免费的教材资源、教学资源、精品课资源等。就系统收录的资源类型来看,传统类型主要是通过OPAC链接到图书馆纸质图书或提供教参书的书目及电子全文。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增长,教参系统可提供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如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平台还提供数字化的期刊、论文、资源库、课件等资源;华东理工大学提供部分有关的化学、物理、数学的考研试卷[8];武汉大学法学院还提供课程介绍、著作摘选、案例精选等内容[9];清华大学提供书评信息、推荐及反馈信息、南师大提供电子教案、毕业论文信息[10];河海大学提供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课外阅读等信息[11];厦门大学教学辅助系统可以布置和接受作业,给作业打分[12];普林斯顿大学提供的资源类型包括图书、视频、日志、音频[13]。国外图书馆每学期更新课程、授课教师、授课大纲、参考书等信息,教师还可以上传各类与教学相关的文件和信息[14]。

1.2.3管理模式

由表2可见,国内外高校教参系统目前可实现的主要功能及管理模式主要有:一是教参系统和教务系统的链接。目前国外及国内部分教参系统,都可以实现课程信息查询和教参书查询。可按照教师、课程名称、课程代码、书名、作者查询等检索相关信息,包括参考书的详细记录、馆藏书目链接、课程详情、在线访问电子书图书馆数据库,用户能通过系统完成查看、预约、借阅本馆教参书等功能,也能链接区域联合体借阅平合体到电子教学参考书[15];二是系统交互功能及网络社区服务。目前的教参系统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用户的参与与互动,如中国科技大学以数字图书文献资源和教学科研信息为基本元素和沟通桥梁,融合了多项图书馆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对于教参资源的评注、讨论、推荐、使用反馈,用户通过该平台,能查阅到学长或其他同学对自己所学课程所推荐的参考书和文献,也能迅速地了解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提供教师入口,教师可更新课程信息及教参书信息、课件、讲义。教参系统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用户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参资源,用户与系统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起到重要的作用[14];三是部分系统还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在线、离线及各类终端,包括Pc、Pad、智能手机等,支持教学参考资料的电子版全文阅读。

2数字化教参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2.1信息传播模式分析

2.1.1拉斯韦尔模式

美国政治学家Lasswell于1948年在《传播的社会职能与结构》一文中,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早期的传播模式“5W”传播模式,即:谁(传播者)-说什么(传播内容)-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媒介)-对谁(受传者)-取得什么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模式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5个要素,数字化教参服务适用该传播模式来进行研究。

2.1.2奥斯古德-施拉姆的传播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奥斯古德首创,施拉姆于1954年修改后提出的。主要讨论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行为,其中编码相当于发送信息,译码和释码相当于接收信息和理解信息。这一模式描述了传播者和受传者在交流过程中的互动并突出了双方地位的平等。在数字化教参系统中,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能动的主体,双方又总是处于不断的互动之中。根据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的传播模式,本章重点以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过程的互动方式为中心研究数字化教参系统的传播效果,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2.2建设适合本校的教学参考资源全文库

目前教参系统中的存在着本校教参信息不全以及部分资源只有书目,无数字化全文,缺少教师的课件、讲义、作业、视频等数字化教参信息。图书馆亟需开展多类型教学参考资源的数字化及特色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上传。在资源数字化问题上,要对没有全文的教学参考资源,在解决好电子化的版权问题之后,可集中收集、整理并数字化;充分发挥联合教参平台的优势,完善和丰富教学参考资源。在教参资料的搜集方面,可通过与教务处、相关院系联系获取,或者通过和教务系统的链接,给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资源上传的窗口,教师可以通过该窗口向系统增加或更改教参信息,保持教参数据库使用的活力[15]。除此以外,教师可根据需求,有权限的让读者下载这方面资源。对于本校特色的教学参考资源可集中进行数字化工作,让本校读者可以通过教参系统进行全面的自主学习。

2.3开发个性化服务平台

随着数字化教参资源的日益丰富,教参系统应从“以站点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发展。不但要有针对所有用户共同感兴趣的信息和服务,更要不同用户开发个性化服务。除开发论坛及互动功能,供用户讨论问题、推荐参考书、课件、分享教学资源、教学课程、讲座信息外,还要提供在线提问,在线作业,在线解答问题,在线批改作业[16];还可以建立用户群组,群组让具有相同兴趣和同一课程的用户进行小范围的通信、交流、协作,如教师创建某班级为一个群组,则教师可以在该群组消息,布置作业,进行群体讨论等[17]。同时平台需根据用户浏览或检索所的习惯,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随着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以及高校用户笔记本电脑、PAD、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图书馆应该顺应新形势提供教学参考资源的移动阅读,让用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使用各种移动阅读器方便地获取学习资源。

2.4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共享

通过多种方式的资源整合和共享,通过读者的参与,实现课程参考书的共建共享。在教育资源整合及共享的实践中,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网络课件开放工程(OCW)是学校间资源共享的一个典型。它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技术委员会设计、开发与管理,整合多所高校在教学实践中的课程资料,将其放在互联网上,供广大学者使用。从2002年50门课程,到2010年超过2000门课程共享,为全球各地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从2011年开始,开放课程的学习网站尝试为独立的学习者设计相应的学习课程[18]。共享的精品教参资源是教参系统的重要补充,各高校图书馆在做好个性化教参服务的同时,可将网上共享资源整合到系统中去。

3结论

第12篇

一、当前农村“学困生”的主要类型。

所谓学困生就是在学习中经常遇到困惑而无能力解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主要类型有:①新旧知识断层型;②迷恋网络游戏型;③学习负担过重厌学型;④读书无用论逃学型。

1.新旧知识断层型的主要表现:这部分学生经常到校,纪律较好,学习用功,但成绩较差,他们对于老师所讲课内容听起来很费神、吃力,搞不清老师讲课的来龙去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似懂非懂,无所适从,学习困难大。

2.沉迷网络游戏型的主要表现。这部分学生个人品性差,纪律散慢,经常向家人要钱,上课打盖睡,经常逃学,有早恋和小偷小摸行为,有打架斗殴现象。

3.学习负担过重厌学型的主要表现。这部分学生对老师上课过长拖堂有意见,对学校不上图、音、体等课闹情绪,对老师布置过多课外作业厌恶,对经常的测验考试反感,不愿做过多作业,考试经常缺考。对课外活动感兴趣。

4.读书无用论型自暴自弃的主要表现。这部分学生经常在校内外谈论外出打工赚钱事宜,上课不听书,身在曹营心在汉,作业不做,学习自暴自弃,成天想跟着家人外出打工赚钱,经常迟到、早退、逃学、旷课,小学未毕业,初中未读完就辍学,流入社会或跟亲人到外地打工。

二、四种类型“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新旧知识断层型“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改革开放后,许多学生家长纷纷外出打工赚钱,因为那时候读书是要收费的,许多家长认为,反正在哪里读书都要交书学费,加上孩子小,留在家里不放心,所以有部分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到打工所在地学校读书。由于不是当地户口,公立学校一般不肯接受外来学生,最后,他们只好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去读书,私立学校就象一所监狱,教师就象请来的保母,教学不规范,师资水平低,孩子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现在国家实行了免费教育,部分家长便把自己孩子送回家乡农村学校读书,由于知识链脱节,新旧知识断层,孩子基础差,转回家乡学校后,学习困难大,无法跟上。

2.沉迷网络游戏形成“学困生”的原因。现在网吧或游戏机室遍及农村村头村尾,而且大部分就设在离学校不足200米内,如笔者所在镇一共有19所学校。就有10所学校附近私人开有网吧或游戏机室。有部分学生就到那里玩,特别是父母外出打工的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失去家庭的监管和关爱。他们把网吧或游戏机室作为栖身之地,经常逃学跑到网吧或游戏机室上网玩游戏,有时沉溺虚拟的世界里,通宵达夜在那里玩,甚至吃住在那里,把那里看作是自己的家,上瘾后,无心向学,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逃学,最后变为“学困生”。

3.应试教育影响形成“学困生”的原因。现在社会、家庭评价一所学校的标准是升学率,评价一个教师是教学效果,这样使学校教育陷入了误区。学校用分数压教师,教师又用分数压学生,学生学习时间长,学生七点钟到校上早读,上午4节课,下午4节课,晚上回家老师又布置大量的作业,甚至连星期六、日学生也不能休息,在小学、初中,只上主科,每天学生想活动一下也没办法,其余科目不上,同时又进行频繁的考试,如单元过关,期中段考,平常测验,模拟考试等层出不穷。更可怕的是教师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成绩好的一切都好,成绩差的被冷落、岐视,甚至被排斥在班集体之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感到学习负担重、压力大,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导致变为“学困生”。

4.读书无用论影响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当前电视、新闻、电台等不断报道,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没有分配,找工作难,就业率低,同时农村学校学生也看到了一部分同村大哥大姐读了大专院校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呆在家里的现象,也知道同村有极少的人虽然小学或初中没有毕业,外出打工,现在捞了不少钱,有的还成了“大款”。在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认为读不读书都一样,不读书照样可找到工作捞钱,过生活。对于钱,迟捞不如早捞,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自暴自弃,经常逃学,小学或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小一点的学生流失社会,大一点的学生跟亲人外出打工。

三、转化四种类型“学困生”的对策。

(一)转化知识链脱节,新旧知识断层形成“学困生”的对策。

1.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这部分“学困生”是从外地转回来的,由于知识链脱节、缺的知识比较多,基础差,自卑心理沉重,却怯于接近老师,更羞于讨教问题,认为自己笨,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这时候老师要主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鼓励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在布置作业上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小容易完成的作业,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只要有一点进步就鼓励表扬他们,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树立学习信心,战胜困难的勇气。

2.把欠缺的知识补回来。说一千、道一万,这类“学困生”对于欠缺的基础知识较多,教师只有帮助学生补课,学生才能掌握这部分知识,如果教师不帮学生补,那么学生欠缺的这部分知识永远没法弥补,所以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帮助这部分“学困生”补课,直到这部分“学困生”对欠缺知识弄通弄懂为止。

辅导学生学习,帮助差生补课,是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断层、基础差的学生采用的一种最常用的补救措施。

(二)转化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形成的“学困生”的对策。

1.加强家校沟通,切断学生经济来源。

学校教师发现学生有上网玩游戏的苗头时,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学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学生继续到私人开的网吧或游戏机室上网、玩游戏,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求家长不再给钱学生,切断学生经济来源。其次,教师要及早找学生谈话,要多宽容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同时指出不健康网络游戏的危害性。

2.运用远教设备,以毒攻毒。

现在的时代是高科技的时代、网络的时代、信息的时代,要杜绝学生不上网、玩游戏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针对目前不健康网络,游戏对学生的诱惑,学校要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来,利用学生想上网、玩游戏的心理,充分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设备,下载内容健康的网络游戏,如益智游戏。在上远程教育课或另外安排时间,开放给学生上网玩游戏,让学生玩个够。笔者所在班级利用这种办法,对防止学生逃学到私人开设网吧或游戏机室上网,玩游戏很有效,接教的班原来有5个学生经常到私人开设网吧或游戏机室,上网或玩游戏,采用这种办法后,再也没有学生逃学到校外去玩网络、游戏,这5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跟上来。笔者所在的学校有500多名学生,原来每天都有10-20个学生逃学到校外去玩网络游戏,采用这种办法后,现在再没有发现学生到私人开设的网吧或游戏机室去了,学校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有计划有组织学生地让学生玩健康网络游戏,有以下几点好处:(1)使学生心理得到满足,读书和玩游戏两不误;(2)减轻学生压力;(3)使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学生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稳定学生思想情绪,防止学生流失;(4)不用交钱,减轻学生家庭负担。

切断经济来源,利用学校远教设备,有计划有组织学生在学校玩健康网络游戏,是对付学生跑到校外,玩不健康网络游戏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有效办法。

(三)转化学习负担重、厌学形成“学困生”对策。

1.给学生减负减压,改变评价方式。

一是减负:把教学时间缩短,如学校把每天原来上午4节课,下午4节课,改为每天上午下午都是3节课,教师上课尽量控制在规定时间内,不拖堂,不占用图、音、体等学科上主课的做法,不布置大量课外作业给学生,不留家庭作业给学生。

二是减压:取消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用频繁考试对学生施加压力的“法宝”,以“考”来逼学生苦学的做法。

2.开展丰富多采活动,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最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原因,靠学生的情感状态来达到的。”为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出现厌学等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如篮球比赛、体操运动、拨河、书画、歌咏等活动,通过这些,活跃学生的身心,增强学生的体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笔者所任教的班级由于经常组织开展这些活动,减轻了学生的压力,起到了化解学生逆反心理,没有现出厌学的现象,以前因学习负担过重,厌学变为“学困生”的同学已转化成为既喜欢体育活动,又热爱学习的好学生。笔者所在学校采取这种办法,也收到很好的效果,喜欢唱歌参加学校文艺队,喜欢打篮球参加学校篮球队等,再没有发现学生因厌学流失的现象。

开展丰富多采活动,改变对学生评价方式,是推进素质教育,解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一种重要举措。

(四)转化受读书无用论造成“学困生”的对策。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笔者转化这类“学困生”首先用自己教过的学生做例子,如学生甲读大学后,找到了舒适工作,每月领取3000元工资,学生乙读完初中后,就出外打工,找到了一份开机器的工作,在工厂上班,每月领取1500元工资,学生丙小学未毕业就跟着父母外出打工,由于识字少,多次找工作都没法找到,最后只好去做又脏又累的工种,每月仅领600元生活费。同时要求学生家长配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来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最后教师要心平和气,教育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当今社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现实告诉我们,不管在哪个领域都需要人才,重视知识,不读书将影响其一世,没有文化将来终被社会所淘汰。就算不外出打工赚钱,在家里做吃也不赢人,不如人,到时将后悔一辈,通过这样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学困生学习积极性。

2.尊重关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