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险评估技术论文

风险评估技术论文

时间:2022-09-14 03:20:29

风险评估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专利定价;风险因素;结构方程;评估风险

〔中图分类号〕G25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6-0166-0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一个核心类别,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专利相关的技术转移和商业兼并活动日趋频繁,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共成交专利技术合同5 565项,较2010年增长30.7%[1]。与专利相关的转让、出资入股、企业收购、授权许可、质押融资、资产证券化、风险投资等活动的不断涌现,使得技术、专利价值的评估需求越来越大[2],人们对发明创造的产出(技术和专利等)的评价需求在过去20年中急剧增加[3],如何有效评估专利价值成为促进专利资产交易活动有效进行、有效配置专利技术资源的重要因素[4]。然而专利价值评估存在大量风险因素[5],往往使专利定价不同程度的偏离专利资产的客观价值,不仅会给利益相关者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妨碍专利交易顺利进行,这与国际贸易背景下的知识产权战略是相违背的。因此,有效识别和衡量影响专利定价的风险因素,并依此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合理进行风险管理,对于减少经济损失、促进专利市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现状

影响专利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学者们多从技术、法律、经济3个层面进行总结[6-8],但是并不是每一种影响因素都能带来风险,专利风险的来源具有不确定性[9],而部分影响因素是确定的或者可以准确把握的,如专利类别、专利权人特征等。学者们对于影响专利定价的风险因素研究,主要围绕专利的价值风险展开。Rrichard Razgaitis[10]从内在质量、市场、法律、竞争等8个层面出发分析了风险因素所在;李秀娟[11]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正,认为专利诉讼、无效和侵权风险及技术风险、管理风险是主要风险因素,然而专利的最终定价不仅仅是由专利客体本身决定的,专利价值评估过程同样受到各种风险因素的威胁。JTCromley[12]从专利评估流程出发,探讨了从信息收集到评估操作再到报告生成过程中涉及的诸多影响因素;成文[13]对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从评估对象、评估主体、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等[14]从知识产权评估的基本要素出发,将知识产权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分为主体风险、客体风险和方法风险;于新颖[15]不再局限于分析专利客体本身带来的价值风险,将专利技术资产评估风险划分为资产确认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执业风险。这些研究成果为分析影响专利定价的风险因素提供了借鉴。

总体而言,现有的研究成果虽然给出了相关风险因素,但仅是简单罗列,并未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归类处理,不利于明确风险来源,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也没有分析各因素的风险程度,风险因素给最终定价带来的偏差就无法衡量,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基于此,本文对影响专利定价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归类整理,采用结构方程方法构建二阶验证性因子的概念模型,并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数据采集以验证概念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各观测变量的影响程度以及各潜变量与专利定价风险的相关关系,为进行风险防范与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2影响专利定价的风险因素分析

影响专利定价的风险因素有很多,首先,专利的价值涉及大量的不确定因素[16-17],导致专利价值评估具有大量的风险[18]。Yu-Jing Chiu[19]等认为不确定性既来自技术层面,又与替代技术的竞争有关,还不可避免地受到法律因素的影响。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1年委托中国技术交易所开展的“专利价值分析体系及操作手册研究”课题成果从法律、技术、经济3个层面建立了专利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学者们对专利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多从这3个维度展开,从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专利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法律上的不稳定性都会给专利定价造成偏差。除此之外,我国《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专利资产评估操作要求进行了规范,从信息收集到方法选定到评估报告的出具,专利价值评估是作为一个诸多要素融合的复杂过程而存在的,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相关参与要素的干扰。因此,本文将从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以及评估风险4个层面对影响专利定价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2.1技术风险

专利技术本身会存在相应的风险[11]。如果专利技术竞争力较低,即专利在技术层面具有的成熟度、先进性和创新性较低,则难以在市场上占据主动地位,例如交易的专利技术尚不够成熟,仅仅处于发展期,它所带来的风险必然要大于处在成熟期的专利带来的风险。另外,技术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它处在一定的技术领域中,其产业化程度受到整个行业发展动向的影响,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发展前景,发展前景是增长型、周期型还是防御型,决定了投资该行业的风险水平,继而影响资本的流动情况[20]。

2.2法律风险

专利技术的非实物性和法律依附性使得专利必然受制于法律保护的状态,受到法律因素的影响与制约[21]。在对专利权进行授权时,难免有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专利通过审查,这些专利权实际上是无效的,那么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法律规定时,都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另外,专利权具有排他性,任何人或单位在未经专利权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该专利都将构成侵权,专利的价值可能会因侵权而降低,甚至给交易者带来致命性的打击,特别是在专利密度高的电子及通信行业,专利侵权风险发生的概率非常高[11]。同样,如果专利被他人在不发生侵权的情况下被模仿,也会给专利持有者带来巨大损失。

2.3经济风险

专利应用的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不利因素随时可能出现。宏观经济政策的改变必将直观地影响价格,专利价值自然也不例外[20],与国家产业政策相违背,显然不利于获得资金等资源的支持,产业化进程将受到阻碍。此外,专利技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也受到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制约和影响[21],供求关系变化、利率变动等可能会对专利价值的实现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专利权不能单独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它必须依附于相关产品,产品能够带来稳定的收益是建立在企业持续健康经营的基础上的,任何一个经营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企业瘫痪,专利资产也将无法实现经济利益。

2.4评估风险

专利评估涉及的风险因素非常多,评估过程中的任意一环出现偏差都可能使相关利益方蒙受经济损失。专利价值评估是基于大量信息、数据之上的,信息数据的不完整和不准确往往会带来巨大风险。其次,评估主体的风险性不容小觑,不仅表现在评估人员的素质上,还表现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而不同方法的评估结果往往差异较大。目前,国内外用于专利价值评估的常用方法有传统的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和实物期权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每一种方法都有相应的优势和劣势。各种方法均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如果评估方法选择不恰当,评估结果将无法客观反映专利资产的真实价值。

3理论模型与数据来源

3.1理论模型

本文选用的结构方程模型主要用来检验观察变量与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的回归分析相比,它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并可比较及评价不同的理论模型,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相比,它可以对事先根据某种理论建立的假设模型进行验证,可以对模型的拟合程度做出评价,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测量误差[22],能够更加准确的验证专利定价风险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上述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影响理论假设的因素,并根据小范围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并相关性较高的因素进行合并,删除了不必要的因素,最终得到了12个理论假设因素,见表1,并据此建立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理论模型,见图1。本模型中存在惟一的内生潜变量:专利定价风险F0;4个外生潜变量为:技术风险F1、法律风险F2、经济风险F3、评估风险F4。

3.2数据来源

本文分别就4个潜在变量的12个风险因素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进行打分,1表示显变量对所属潜变量的影响很小,5表示显变量对所属潜变量的影响很大,2、3、4则介于这两者之间。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包括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及申请过专利的老师、本地专利工作人员、本地专利公司以及该公司部分专利客户、本地资产评估机构工作人员,问卷调查形式均采用网页填写方式,自2013年7月始,截止到2013年8月底,共有166人参与调查,因网页填写合格率较高,因此仅剔除不合格答卷2份,最后共得到有效问卷164份。

4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4.1模型验证

本文运用SPSS20.0软件与AMO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经过对异常数据的核对校正与剔除,得到以下结果:4个维度的Cronbach Alpha系数分别为0.831、0.823、0.855、0.861,所有潜变量视为可信;整体的测量指标标准化信度为0.876,说明样本数据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4个初阶因素构念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71、0.69、0.68、0.65,各测量变量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大于0.6,符合因子载荷大于0.5的标准,说明初阶因素在告诫因素构念的因素负荷量与观测变量在初阶因素的因素负荷量均较为理想。程序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为标准化的参数估计。

在估计模型图中没有出现负的误差变异,说明模型界定没有问题,基本符合适配标准。理论模型的适配卡方自由度比值CMIN/DF=1.717

4.2结果分析

本文从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评估风险4个层面对影响专利定价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从图2可以看出,技术、法律、经济、评估对应定价风险的路径系数依次为0.71、0.69、0.68、0.65,表明4个外生潜变量与专利定价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模型的验证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技术风险的路径系数达到0.71,高于其他潜在变量的路径系数,这说明影响专利价值的风险因素中,技术层面的因素风险程度最大,可见专利自身的技术特性是影响专利技术产生稳定效益的最重要的一环。其中专利技术的更新速度路径系数最高为0.87,竞争技术的快速更新使得专利技术有效生命期限迅速缩短,大大影响专利价值;专利技术领域的发展动向次之,路径系数为0.85,说明专利所处的宏观环境是专利技术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专利竞争力略弱,路径系数为0.66,可见专利技术如果不能拥有足够的创新性、成熟度和先进性,必然使专利资产在市场竞争缺乏支撑、处于劣势,但专利竞争力更多的与专利自身的稳定程度有关,可控性较强,能够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略小。在专利价值评估时,应优先考虑技术风险对最终定价带来的风险,重点收集与行业发展及替代技术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

(2)法律风险的路径系数为0.69,略低于技术风险,能够带来的风险影响程度也较大。其中专利被诉侵权带来的风险为0.88,从近年来的专利纠纷中可以看出,专利一旦发生侵权,侵权方不仅要承担巨大的经济赔偿,还会导致现有生产运营瘫痪,因此是法律风险的主要来源;专利被宣告无效同样会造成很大危害,但相对于侵权来说发生的概率较小,所以其路径系数为0.74,影响程度要小于专利侵权;专利技术可规避性的路径系数为0.77,介于两者之间,足见为了获取最大利益,有些主体选择在法律范围内模仿他人技术,这对被模仿专利的持有者也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的打击,在进行专利定价时也应重点考虑。

(3)经济风险的路径系数为0.68,与法律风险的路径系数基本持平,两者都是影响专利定价的的重要风险因素。经济风险中,企业经营状况的风险影响程度最大,路径系数达到0.88,因为专利技术总是依附于某种产品,对于产品生产、运营、销售的相关经营策略会直接影响到专利价值能否得以充分体现;市场稳定性的路径系数为0.84略小于前者,因为宏观的经济环境能够间接影响到专利技术的成长速度,市场的波动不利于专利效益的持久发挥;政策的适应性路径系数为0.75,是三者中最小的,一般来说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动性不大,而且在变动之前往往都可以进行预测,因此专利技术的政策适应性不会太差,相应的风险程度相对较小。

(4)评估风险的路径系数为0.65,虽处于末位,但其风险影响程度不容小觑。专利价格的确定不仅受到内在价值的影响,还受到评估过程的干扰。评估过程的复杂性使得信息的收集、主体的水平、评估方法的选择都成为风险的产生源。三者的路径系数由结果来看,评估主体水平的风险程度最高,路径系数为0.89,如果资产评估机构的公众认可度低或者在工作模式、管理体制、信用状况、评估人员道德素质、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问题,都会给专利最终定价带来风险;评估方法风险的路径系数为0.80,选择何种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参数的选取,与评估目标和价值类型不相符合的方法会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准确;信息收集难度的路径系数为0.76,信息收集难度与风险的产生息息相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受到缺乏获取途径、信息更新时滞、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交易陷入风险的泥沼。因此,在考虑影响专利定价的风险因素时,应当将评估风险充分融合在内,避免评估结果偏离客观价值,给利益相关者带来经济损失。

5结语

对专利资产进行合理定价是专利交易进行的必要前提,本文就影响专利定价的风险因素展开研究,把价值风险之外的评估风险充分考虑在内,将专利定价风险划分为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和评估风险四类,并利用结构方程中的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对其进行了验证,得到了较好的模型拟合数据。由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技术风险是影响专利定价风险的首要风险,评估风险略次之,因此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该重点考虑,力求综合全面,避免遗漏某些风险因素而使利益相关者蒙受损失。在本文的基础上还可以对评估风险进行进一步提炼,研究评估风险与价值风险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风险的作用路径,将会对专利定价风险预警和风险管控产生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专利统计简报2012年21期[EB].http:∥/ghfzs/zltjjb/201304/P02013041 6355491989727.pdf,2011-05-10.

[2]陈健,贾隽.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和评估体系研究综述[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3,(7):517-525.

[3]GAY C,LEE BAS C.Uses without too many abuses of patent citations or the simple economics of patent citations as a measure of value and flows of knowledge[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5,14(5):333.

[4]蔡凡.基于实物期权定价理论的专利价值评估[A].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2012:4.

[5]Hou JL,lin HY.A Multiple Gression Model for Patent Appraisal Searching for Factors Influencing Technologocal Asset Value[J].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2006,106(9):1304-1332.

[6]冯丽艳.专利技术价值评估影响因素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0,(4):34-36.

[7]靳晓东.专利资产证券化中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11,24:66-69.

[8]熊小荣,张超峰.对于专利价值及其评估方法的思考[J].通信企业管理,2012,(12):83.

[9]金泳锋,余翔.专利风险的特征及其影响研究[J].知识产权,2008,(6):84-88.

[10]Rrichard Razgaitis.Valuation and Pricing of Technology-based Intellectual Property[M].John Wiley,2003:137-143.

[11]李秀娟.专利价值评估中的风险因素分析[J].电子知识产权,2009,(12):66-69.

[12]JTCromley.20 Steps for Pricing a Patent[J].Journal of Accountancy,2004,198:31-34.

[13]成文.无形资产评估风险及防范[J].消费导刊,2010,(7):103.

[14],于凯.试析知识产权评估风险和防范对策[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3):33-34.

[15]于新颖.专利技术资产评估风险及防范[J].学习月刊,2009,(8):21-22.

[16]DHarhoff,FMScherer,K.Vopel,Citations,family size,opposition and the value of patent rights,Res.Policy,2003,32:1343-1363.

[17]JSGans,DHHsu,SStern.The impact of uncerta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n the market for ideas:evidence from patent grant delays,Manag.Sci,2008,54:982-997.

[18]Gordon VS.Intellectual Property-valuation,Exploitation,and Infringement Damages(2007 cumulative supplement)[M].John Wiley,2007:25-33.

[19]Yu-Jing Chiu,Yuh-Wen Chen.Using AHP in patent valuation.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2007,46:1054-1062.

[20]李满宇,刘桂明.专利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3,(7):31-33.

第2篇

关键词:雷击;风险评估;评估技术;探究

中分类号:U652.5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青海省海西州气象局是国家设立的一个事业单位性质的气象局,其工作涉及范围非常的广泛,为青海省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在海西州行政区域内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做出评估,为海西州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总之,青海省海西州气象局对于青海省天气的详细研究对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一、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现状

(一)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应用

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发展的非常迅猛,进而带动了一系列的科技的发展,其中对于作为研究各种天气状况的青海省海西州气象局来说,研究雷击风险评估对于提前防范和认识雷击的严重后果具有重大的意义。当然,雷击风险评估是认识和评价雷击风险最有效和最适当的方法之一,所以说雷击风险评估技术也就显的更加的重要了。好的雷击风险评估技术对于雷电天气所造成的影响和灾害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将一次雷电天气所造成的影响准确的分析出来,进而避免造成进一步的危害。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应用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对于青海省的雷电天气来说,雷击风险评估技术就非常的适用青海省海西州气象局。由于青海省的海拔普遍比较高,所以也就更容易产生雷电天气,雷击的可能性也是更加的大,所以采用先进的雷击风险评估技术对于雷电天气产生的影响来说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仅仅对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对于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应用来说,先进的雷击风险评估技术往往能够带动雷击风险评估的最大科学化,另一方面科学化的雷击风险评估才是当今社会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主流,因为科学化的雷击风险评估无论对于雷击风险评估的质量还是造成的影响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通过一张图表针对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分析,并通过对比先进的雷击风险评估技术和一般的雷击风险评估技术,这样才能达到雷击风险评估的最优化效果,如下图表所示:

(二)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特征分析

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特征分析对于雷击风险评估来说同样不可或缺的,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特征分析对于雷击风险的评估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雷击一般是伴随着暴雨天气一同形成的,所以雷击风险评估需要考虑到暴雨天气的影响因素。暴雨天气一般是降水量非常的巨大,还会伴随着雷击和闪电的发生,所以对于雷击风险评估来说,其特征分析需要对暴雨天气的特征分析规划在内,那么我将通过不同的方面针对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是雷击发生时的天气因素分析,一般雷击的产生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所以这个方面的因素需要认真的考虑。其次是雷击产生时的能量释放因素,这个就比较复杂了,不同的条件下产生雷击的能量释放大小也不同,有些雷击释放的能量非常的大,所以我们会听到很大的雷声,这些能量就通过声音的形式释放出来的。

在探究了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特征后,气象站的工作人员会根据雷击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各方面的评估探究。对于青海省的天气状况来说,由于青海省的特殊地理条件,海拔比较高气候条件恶劣,所以往往雷电更加能对当地的民众造成一定的伤害和影响。另外,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雷电灾害会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的雷电灾害都要进行系统仔细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了解雷电灾害发生的机理,才能够对雷击风险的评估技术特征分析的够透彻,进而可以得到有关雷电灾害的最新消息。总之,对于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特征来说,需要气象站对于不同的雷电灾害做充分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得出最可靠的雷击风险评估结果。

二、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探讨

在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探讨中需要对雷击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充分综合的探究。那么对于雷击风险评估方法的综合应用探究来说,需要掌握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气象站的工作人员来说都是必须掌握的。在对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探讨中,评估的技术非常重要,气象站往往需要掌握最新的评估技术才能够在雷击风险评估中占据绝对优势,才能对雷击风险评估做出合理科学的探讨。气象站在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探讨中,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做一些针对性的实验模拟,这些模拟实验对于工作人员研究雷击风险评估技术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探讨中,科研人员会根据不同种类的气候条件下的雷电灾害进行讨论,这样更加有助于工作人员对雷击风险评估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探讨做了具体详细的概述说明,通过青海省海西州气象局的相关监测和数据支持对未来的青海省天气状况都有了一些详细的了解,对于及时的掌握青海省的天气状况有着积极的影响。其次,对于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探讨对于全国各地区共同对抗雷电灾害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兴龙,丁新亚.Excel在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计算中的应用[J].建筑电气.2007年12期.

第3篇

关键词:雷击评估流程探讨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some important matters of business process and practice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in the work of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the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prior informed, project management, site survey, report writing, filing this basic set of business process, discusses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each links and the key points in the business proces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business, standardize business processes, promote the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work in health, orderly, and rapid development plays a certain role.

Keywords: lightning; evaluation; process; study;

中图分类号:S76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雷击风险评估是项发展中的新技术,通过雷击风险评估可为评估对象提供雷电防护的科学设计、灾害风险控制、经济投资、应急管理等方面服务,保证防雷工程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雷击风险评估是开展综合防雷的必经程序,也是实现科学防雷的必要条件,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

随着技术规则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从技术上,雷击风险评估已可操作,国际技术标准、国家技术标准、行业标准都有规定。从实践中,我国多个省份和地区已经开展,并取得了经验。雷击风险评估业务实践在国内快速发展。广东、上海、江西、福建、浙江、四川等地的业务实践相对较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杨仲江、肖稳安,重庆市李家启、李良福对雷击风险评估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莱芜市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已经起步,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过程中,碰到很多具体问题,解决了许多无经验可循的难题,积累了一定的实际经验,认真总结归纳出一套适合当地开展的风险评估业务流程显得十分迫切。参照IEC 62305-2雷击风险评估标准及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地实际,逐步建立了雷击风险评估事前告知、项目办理、现场勘测、报告编写、归档整理这一套基本的业务流程。本文对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工作要点进行论述探讨,希望能在实践与探讨中,进一步完善雷击风险评估业务,提高雷击风险评估效率,促进雷击风险评估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1 雷击风险评估的事前告知

评前告知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报审的建设项目必须做雷击风险评估。对不需进行 雷击风险评估的建设项目可以不予告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第八条规定[申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时,需要进行 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需要提交雷击风险评估报告,否则可以不予受理。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在介入时段上的主要法律依据就是此条规定。

1.1 雷击风险评估的介入时机探讨

在雷击风险评估实际业务中,大部分建设单位事前不知道有此事项,到办理施工图防雷装置设计审查时,经过工作人员的告知才知道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在施工图设计审查阶段,建设单位才被告知需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会产生两方面的不利结果:一是错过了 雷击风险评估的最佳时机,不能凸显评估工作的意义;二是项目进入施工图审核阶段后没有充足的时间段再来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往往对此两点意见很大,往往拿这两点来作为拒绝评估的理由,对推进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极为不利。 雷击风险评估的目的:让建设者和管理者知道雷电灾害对项目建成后的危险程度到底有多少大、雷击后的后果到底有多么严重,从而为采取安全、科学、经济的雷电防护措施提供设计依据。对于新建的应做 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完成之后就开始介入是比较合理地。

1.2 雷击风险评估的介入渠道探讨

我们省大部分地区没有开展防雷初步设计审核工作,那么就没有提前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事项告知的渠道。在初步设计阶段,想实现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介入的,只能从地方发改委的项目初步设计审查这个环节入手。

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大型建设项目、房地产项目、较大的石油化工项目等需要编写初步设计,需进行 雷击风险评估的范围基本涵盖了这些项目。发改委会召集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初步设计进行审查,在初步设计审查会上提出需做雷击风险评估是非常合适的。发改委会将需进行 雷击风险评估的意见形成会议纪要通知建设单位,有些县市发改委也会将需要进行 雷击风险评估的意见写入初步设计批复文件中。在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的时机来提出雷击风险评估有以下二点好处:(1)利用发改委渠道实现雷击风险评估事项的告知,即实现了提前告知又增加了力度;(2)可以让建设有充足的时间在施工图设计前完成雷击风险报告,并将雷击风险评估结论用于施工图设计,实现了 雷击风险评估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因此,根据雷击风险评估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发展和改革部门在项目立项时,应当告知相关建设单位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建设单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之前,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提出核准申请,气象主管机构审核后,告知建设单位是否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对需要进行 雷击风险评估的,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阶段,应同步委托有资质的雷击风险评估机构,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2 雷击风险评估的具体项目办理

对受理 雷击风险评估的评估机构来说,项目的接洽办理是整个雷击风险评估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接洽办理过程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 雷击风险评估的顺利开展。接洽办理中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评估费用计算,(二)签订委托协议,(三)委托方提供雷击风险评估需要的材料。

2.1 评估费用计算遵循统一标准

评估费用计算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题最多。我省物价局收费文件规定是按照发改委批准文件上的“项目投资总额”来计费的,建设单位对此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主要分歧点是建设单位认为应该按照建设安装总造价来计费。

按照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本文认为在省物价局未更改计费标准的情况下,应该按照地方发改委相关批准备案文件上载明的项目总投资额,因为这是关于项目总投资额最明确的官方认定,其他的依据一律不能采用。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应以内部规定的形式来确定,否则计费标准和依据经常变动在操作上会导致乱套,不利于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推进。当然,当评估对象项目总投资额特别大时,具体评估费用宜按照标准经过协商确定。

2.2 签订委托协议

签订雷击风险评估委托协议是技术服务的一个必要的程序,所有的评估项目必须要签订委托协议。委托协议要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主要的内容是建设单位要履行付费、按时提供评估所需的材料、在评估过程中提供方便,评估机构要按照相关法律及规范规定的要求按时完成评估报告。

本文认为签订委托协议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能对评估机构约束的太严格,尽量留有余地。合同内容应该尽量简明扼要,尽量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

2.3 提供雷击风险评估所需材料

雷击风险评估项目由于评估项目个体的不同需要提交的材料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高层建筑、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等几大类型。我们平时应提前根据经验制定好这几大类项目需提供材料的清单,一般项目按清单提供材料,但是有些复杂和特殊的项目还要根据具体需要提供其他的材料,尽可能的完整,以便为雷击风险评估提供更多的依据。提供的材料均需登记签字备案,做到事后可查询。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建设单位不能完整提供材料的状况,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把握好原则,材料提交不全者不要轻易启动雷击风险评估下一步工作,应尽量和建设单位具体负责人做良好沟通,尽快补齐所缺资料。

3现场勘测

雷击风险评估现场勘测是了解被评估项目情况、取得相关评估数据的重要步骤。随着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快速发展,在一些地区其业务量甚至成倍增长,而评估机构在人员、精力安排时捉襟见肘。为了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可安排报告的编写人员、跟踪检测人员直接到现场做评估的勘测工作,并要求建设单位安排相关建筑、电气、楼宇智能化、生产工艺、生产控制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

在现场勘测之前,评估机构工作人员应仔细研究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材料,熟悉项目的基本情况,对现场勘测中需要了解的问题事先进行罗列。勘测工作是与建设单位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过程,整个勘测过程应该细致、全面、规范、专业,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应虚心向建设单位的技术人员请教,建设单位技术人员不懂的地方我们应耐心向其解释,应尽可能的向建设展示我们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技术含量,同时也要向建设单位学习他们专业中我们所不熟悉的内容,整个过程应体现一种对技术的严谨和专注,给建设单位良好的技术和作风形象。勘测记录应填写完整、清楚,确认无误后勘测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名,并请建设单位的相关人员签名,以此来体现勘测记录的严肃性。一次勘测过程应尽量将评估中需要的数据采集齐全,避免在编写报告的过程中又频繁向建设单位询问、了解相关的情况,给建设造成不良印象。

4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编写

勘测工作完成后,就要着手在报告编写。在这一过程中,工作流程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报告进度控制,二是报告质量控制。这两个方面一直是雷击风险评估业务中较难处理的问题,通过摸索,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4.1评估报告进度控制

报告进度控制的方法目前主要是采用任务包干和利用外部力量的制约。编写雷击风险评估报告和防雷检测报告不同,一般的检测报告编写量是固定的,可以相对量化,而编写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相对来讲是很难量化的。编写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的进度主要取决于报告编写人员的责任心,而责任心是很难用规章制度来约束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项目负责制和对外报告完成期限承诺制。实际工作中,由某个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的风险评估项目,实行任务包干,利用外部力量来推动评估报告的按时完成。一旦实行报告完成期限对外成承诺制,则报告的完成期限则会变得相对有约束力,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那么按照协议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对报告编写人员按时完成报告会形成有力的制约。在实践中,利用上述方法实现报告进度的控制还是非常有效的。

4.2 评估报告质量控制

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复杂、繁琐,如何控制评估报告的质量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在控制评估报告质量方面可参照的办法是效仿地面气象测报的质量控制办法,明确报告编写、报告校对、报告审核各个环节人员的职责,并制定详细的制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对于提高报告的质量还是非常有效的。

在《评估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应充分贴近建设项目的特点,力求形成有针对性的评估结论,使建设项目的防雷设计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以充分发挥雷击风险评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5档案归纳整理

雷击风险评估整个过程完成后需要将相关的材料整理归档。整理归档的顺序按照评估流程,即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初步设计文件、建设项目相关的图纸、勘测原始记录、计算费用的清单、委托协议、正式的评估报告等资料的顺序,一一归纳整理。档案整理一般是报告编写人和审核人负责,档案整理应在评估报告完成后马上进行,避免遗失相关材料。

6结束语

以上对雷击风险评估的基本业务流程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论述和探讨。藉此抛砖引玉,希望广大雷击风险评估人员能积极对进一步完善雷击风险评估业务展开讨论,促进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稳步和健康发展。对文中的一些内容和观点,有不成熟或片面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杨仲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计与管理基础》气象出版社

第4篇

【关键词】 电力通信网 安全风险 评估 可靠性

一、引言

电力系统是目前所知的最大最复杂的人造物理系统,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六大环节。电网将各种不同的发电电源所产生的电能通过输电通道输送到用户侧,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支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电网对于通信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通信对于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有很强的支撑能力。

电力通信网负责为电网提供信息传输和交换,电网实现实时信息和电力交换的重要的支撑系统,其安全性已经成为智能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光纤通信技术作为电力通信网中的一种主要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领域广泛应用。因此建立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的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对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评估,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电力通信网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电力通信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网络。在电力通信网中,使用的通信技术非常全面,包括微波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电力专网等通信手段。这些通信技术相辅相成,共同完场电力系统对于通信的需求。光纤通信技术由于其高带宽、高传输速率及低损耗等特点,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所以电力通信网中的光纤线路的安全稳定对电力通信网及电力系统来说意义重大。通过对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的安全风险评估,可以提早发现风险,防止在电力通信网上传输、交换的电力调度、安稳等业务受到影响。

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开展较早,国内外也有很多学者从事相关的工作,也有很多成果。电力通信网中的安全风险评估相对开展较晚,这方面的成果还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力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分如下几步:

2.1确定评估对象范围

本文主要研究电力通信网光线线路的安全风险分析,所以评估对象是电力通信网光纤通信系统,主要是电力系统OPGW、ADSS光纤传输系统。

2.2确定评估对象中所包含的网元设备

电力通信网光纤系统主要包含光纤通信设备、OPGW光缆、ADSS光缆、网管系统、通信机房、通信电源等。

2.3确定影响评估对象包含的网元设备安全运行的指标因素

通过分析电力光纤通信系统运行特性,确定影响评估对象包含的网元设备安全运行的各指标因素,这些指标对电力通信网运行安全有一定的的影响。一些重要的指标。

2.4确定指标权重

电力通信网运行安全指标对于电力通信网安全稳定运行有影响,但这些指标中,有些指标相对重要一些,有些指标影响相对小一些。根据电力通信网中网元设备及业务重要度,由电力通信领域相关人员确定影响评估对象包含的网元设备安全风险因素并确定其对网元设备影响所占的权重

2.5利用D-S证据理论修正专家的权重确定

由于专家受理论知识及从事工作的限制,其给出的权重设定可能不符合客观规律,本文引入D-S证据理论修正专家的权重设定。通过修正,可以更客观的给出各个指标因素在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安全风险的权重,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2.6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安全级别的给出

通过运用证据理论合成规则融合各条证据,根据融合的基本信度分配函数对各个风险因素的安全有效性进行分级,最终给出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的安全风险级别。

三、总结

电力通信网对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应用此方法,可以评估电力通信网光纤线路的安全性,对光纤线路的安全风险可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 考 文 献

第5篇

[关键词] 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估;EOWA算子;群体语言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5-0041-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熵的重大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在奥运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批准号:70372011)

[作者简介] 刘晓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风险投资;

邱菀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决策理论及应用、项目管理。(北京 100083)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全面推进,风险投资日益成为催生创新型企业的重要途径。然而,风险投资项目与传统项目的投资有很大的区别,其投资对象为新创建的企业、全新的项目,没有同类投资经验作比较,并且投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在风险投资活动中,通常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风险投资商的投资行为,风险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投资所处的市场环境。风险投资商的风险是指由于风险投资商的错误判断和不当的经营行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包括:逆向选择风险,道德风险。风险企业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产品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等。风险投资环境含义非常广泛,包括政治、金融、财政、产业政策甚至文化等方面的各种因素,其对风险投资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产业政策和退出渠道信息。因此,对投资项目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前期评价是投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由于风险投资项目中具有大量不确定性信息、未知信息以及评价中大多以定性信息为主。因此,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献[1-3]采用通常的AHP法,文献[4]采用模糊综合法,文献[5]采用证据理论用于风险的综合评价,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由于风险投资风险的复杂性及评估主体思维的模糊性,本文采用文献[6,7]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多属性决策是多目标决策的一种,又称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它是对具有多个属性(指标)的有限方案,按照某种决策准则进行多方案选择和排序,其理论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军事等领域。同时,本文针对风险投资项目风险很难量化的特点,采用现代决策中的语言评估理论,建立了基于语言算子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为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一、基于EOWA算子的群体语言评价方法

1.拓展的有序加权平均(EOWA)算子

针对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及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人们偏好采用语言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估,文献[6,7]给出了系列评估方法。假定语言评估标度S={Sα|α=-L,…,L},S中的术语个数一般为奇数,如:语言评估标度可取

2.基于EOWA算子的群体评价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面临的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使得很多决策问题日益复杂,往往需要多个决策者的共同参与,群决策理论方法为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手段。下面对于语言型的决策问题,给出基于EOWA算子的群决策方法。

对于某个多属性群决策问题,设其方案集为X={x1,x2,…,xn},属性集为U={u1,u2,…,um},决策者集合为D={d1,d2,…,dt}。假定决策者dk∈D对于已知方案xi∈X在属性uj∈U下的属性值为,(i∈N={1,2,…,n};j∈M={1,2,…,m};k∈T={1,2,…,t}),从而构成评估矩阵(决策矩阵)Rk。再设w=(w1,w2,…,wm),wk∈[0,1],∑wk=1为属性权重;w=(w1,w2,…,wt)为决策者权重,wk∈[0,1],∑wk=1。具体步骤如下:

第1步 对于多属性决策问题,决策者dk给出方案xi∈X在属性uj∈U下的语言评估 ,并得到评估矩阵Rk=( )nxm,且 ∈S。

第2步 利用EOWA算子对评估矩阵Rk中第i行的语言评估信息进行集结,得到决策方案xi综合属性评估值 (w)(i∈N),其中 (w)=EOWAw( , ,…, )。

第3步 再利用EOWA算子对t位决策者给出的决策方案xi的综合属性评估 (w)(k=1,2,…,t)进行集结,得到决策方案xi的群体综合属性评估zi(w)(i∈N),其中zi(w)=EOWAw[ (w), (w),…, (w)]。

第4步 利用zi(w)(i∈N)对所有决策方案进行排序和择优。

二、应用实例

研究风险投资项目风险大小,首先必须提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的目的在于为风险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因此沿用文献[1]中的指标。

假设现有3位专家拟对某经济开发区4个风险投资项目xi(i=1,2,3,4)的风险的大小进行评估,并假定专家权重向量为w=(0.3,0.3,0.4)。主要评价指标(属性)为u1:逆向选择风险;u2:道德风险;u3:技术风险;u4:产品市场风险;u5:管理风险;u6:产业政策基础;u7:退出渠道信息。假设指标权重为w=(0.15,0.1,0.2,0.2,0.1,0.1,0.15),语言评估标度为S={S-5,…,S5}={极高,很高,高,较高,稍高,一般,稍低,较低,低,很低,极低}。三个决策者的语言评估信息如表1-3所示,试评价4个风险投资项目风险高低。

根据已有信息,直接进入第2步:利用EOWA算子对评估矩阵Ri中每行的语言评估信息进行集结,得到决策方案xi综合属性评估值

三、结论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高科技孵化器,凭借自身的特点日益成为企业进行创新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无论利用多么先进高效的方法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价,也都难以彻底消除失败的风险。事实上,风险投资公司在对项目投资决策之前,科学有效地评价投资风险,仍是风险投资项目成败的关键,是风险投资过程的重要一环。因此,对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一直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本文将现代语言决策理论应用于风险评价,并且引入群体评价的思路,提出的评价模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此外,该方法亦可用于对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进行分时段评估,评价结果可反映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的变化,便于投资者合理控制风险。但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毕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众多,本文的研究只是一个初步尝试,以求为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的定量研究探索一条适合实际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郑君君,刘玮,孙世龙.关于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4).

[2]钱水土,周春喜.风险投资的风险综合评价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5).

[3]王世良,王世波.AHP模型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04,(4).

[4]徐菱涓,刘宁晖.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中的运用研究[J].企业经济,2006,(2).

[5]梁静国,魏娟.基于证据理论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2).

[6]Xu Zeshui. EOWA and EOWG operators for aggregating linguistic labels based on linguistic prefer-ence rel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ncertainty, Fuzziness and Knowledge-Based Systems,2004,12(6):791-810.

第6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对策

基金项目:郑州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编号:DCY2019007)

1.引言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商城消费者产品物流为构成要素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当电子商务相关部门或人员在进行项目开发时,拥有一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可以帮助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潜在威胁进行分析并保证经济系统的安全。所以将信息安全技术与现代化新兴技术结合,将为我们打造一个更加优质的网络环境。

2.电子商务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及现状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是指在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双方使用各种技术和法律手段等确保交易不会因为意外,恶意或者披露这些不利要求而受到损害的信息安全。在21世纪初叶,我国金融系统中的计算机犯罪率一直在不断地增加,我国金融网络信息安全形势非常严峻,需要加强改善。下面就电子商务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做一个简要介绍,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编写的电子商务系统软件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留下安全漏洞。例如,网络操作系统本身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例如非法访问I/0,这些不完全的调解和混乱的访问控制会造成数据库安全漏洞,而这些漏洞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系统的信息安全性.特别是在设开始设计之前就没有考虑TCP/IP通信协议的安全性,这一切都表明当前的电子商务系统网络软件中有一些可以避免或不可避免的安全漏洞。此外信息共享处理带来也存在风险。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信息源进行加工和重现,截取有用信息,不可避免会出现信息转化方面的风险。尤其是在当下“社交+商务”的模式下,一条消息可能瞬间在社交网站上转载数万次或者更多,一旦在信息转载中出现误差,影响非常大,风险应当给予重视。

(2)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广泛,压缩文件,电子邮件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因为这些病毒的种类非常多样化,破坏性极强,使得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了。近年来,新病毒种类的数量迅速增加,互联网为这些病毒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媒介。这些病毒可以通过网络大量传播任何粗心大意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此外还有信息传递过程所带来的风险。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良好的流动性能實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需要经过许多路径,而在这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给信息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3)当前的黑客攻击,除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外,黑容的恶意行为也越来越猖狂。特洛伊木马使黑容可以使用计算机病毒从而变得更加有目的性,使得计算机记录的登录信息被特洛伊木马程序恶意篡改,导致很多重要信息、文件,甚至是金钱被盗。

(4)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电子商务公司的安全问题,大部分保密工作是通过员工的操作来进行的,这就需要员工具有很好的保密性,责任心和责任感等道德素质。如果员工的责任心不强,态度不正确,就容易被别人利用,让无关人员随意进出房间或向他人泄露机密信息,可以让罪犯废除重要信息。如果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可能会非法超出授权范围更改或删除他人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工作位置来窃取用户密码和标识符,进行非法出售。

3.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经过大量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不难发现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当前科研工作中噬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关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和应用,但是这些研究都只是简单的分析,包括常用的具有风险的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矩阵,问卷,风险评估矩阵与问卷方法,专家系统相结合。对于更深层次的探究还需进一步努力。此外,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常用定量因子分析方法,时间序列模型,决策树方法和回归模型进行。风险评估方法,定性分析主要包括逻辑分析,Delphi方法,因子分析方法,历史比较方法等。其中,定量和定性评估方法相结合,是由模糊层次分析法,基于D-S证据理论等的评估方法组成。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从开始的2G迈向4G现在又率先进入5G时代。其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网民数量的增加需要迫切提高他们对信息安全的警惕意识。

3.1欠缺对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认识

当前,许多相关人员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的现状并未有足够的意识,缺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经验。因此他们没有重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其原因如下。第一,公司或单位的风险评估尚未通过标准检验,培训标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研究尚未得到系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这是由于一些信息安全评估工作相关领导层和工作人员对信息评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因此自然而然不将此类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在当前的信息安全系统框架中。第二,尽管有许多部门将信息安全工作置于地位重要,但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社会制度的制约,政策法规的欠缺使得信息安全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

3.2缺乏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首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内容要求非常高,它要求员工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现在很多公司都将通用信息用作风险评估技术人员。其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集综合性,专业性于一体的工作,不仅涉及公司的所有业务信息,也涉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现在大多数公司仅依靠信息部门,独立的参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毫无争议他们要想完成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是非常艰难的。综上所述,培养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专业技术人员是今后信息技术方面发展的方向。

3.3风险评估工具相对缺乏

当前,除专家系统外,其他分析工具相对来说都比较简易,除此之外还缺乏实用的理论基础。此外,这种信息风险评估工具在应用中的发展呈现的现状。表明国内和外部失衡,在中国相对落后。可见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成熟的风险评估工具。

4.防范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及风险的建议

4.1增强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和风险评估的意识

大多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与人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掌握人员的重要信息和核心业务,人员的个人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存在风险。主要包括人员的技术能力,监控管理,安全性。特别需要做好监督审计公司的工作,确保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融入实践,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促进社会责任认可和实施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电子商务公司必须对工人进行必要的信息安全知识教育培訓,了解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对客户关键信息的隐秘保护。不随意查看和泄露客户购买信息。

企业应该加大力度保障网络通信操作时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加强密钥管理,提高应对网络攻击能力,采取措施避免越权或滥用,消除用户在交易中的风险。在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中必须由内到外地保护内部系统环境、网络边界、骨干网安全。为网络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并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运用端到端策略。对于移动电子商务中用户终端设备种类繁多,安全环境复杂难以控制的问题,必须做好数据传输中的重要环节中的身份鉴定。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有效提高用户访问身份鉴别能力,极大地提高账户的安全性,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确保交易的真实有效。

4.2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

认真选择第三方合作伙伴,增强信息管理水平,加强绩效监督管理。树立合理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有效资金保障,培养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创造良好信息安全工作氛围,加强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培训相关人员:第一,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将公司员工集合共同学习相关资料以提升他们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弥补存在的缺陷。第二,对信息安全部门的员工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可通过模拟分析来提升技术;第三,公司应增加对技术资源的投入,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成第三方评估机构,引进风险评估设备。以备不时之需;第四,公司应对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认证培训,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技术人员的门槛,纳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人员的全面质量保证评估。以上这些方法只是单纯就培训方式对于具体的实施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依然需要研究。

4.3提升对信息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为移动数据库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以防止泄漏,采用不同的加密方法来保护数据安全,进行身份认证,数据恢复,数据加密存储,物理隔离,防火墙,网络,网络设备,网络入侵检测,网络漏洞扫描,网络设备备份,网络管理,专线,实现网络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从而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同时提高认识到物理设施的重要性,定期维护物理设施。为了监测信息安全和实施评估系统,我们要保证基本硬件和芯片的独立在建立独立于信息安全的评估体系中,国内外统一组织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建立创新的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与评估体系。

第7篇

关键词:网上银行;风险评估;模糊数学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063-02

一、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银行业形成了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一体化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即为网上银行系统。网上银行的蓬勃兴起,既给银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使银行面临许多新的风险,使银行管理层和金融监管机构面临新的挑战。分析网上银行的风险防范,无论是从网上支付安全角度,还是从银行自身发展的角度,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目前,中国网上银行风险评价研究中,采用的较多的是对诸如网络环境、内部控制和人员素质风险的定性分析。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模型重点研究网上银行风险问题,克服了网上银行风险所涉及定性指标难以量化分析的问题。根据对某支行实地调查收集的数据和专家评价,本文建立了网上银行综合风险评估模糊矩阵,并根据调查研究的数据对模糊模型进行深入学习,探究了网上银行综合风险评估由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的关键方法,对网上银行风险规避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网上银行风险评估模糊数学模型

(一)确定网上银行风险因素集

根据表1,设R代表网上银行所有风险因素集,则

R={R1,R2,R3,R4,R5}={操作风险意识淡薄,组织机构职责不清,内控制度不健全,网银技术支持系统不健全,缺少适合网银技术的稽核审计}

网上银行所有风险因素集的子因素集为:

R1={R11,R12,R13,R14}={操作密码简单,密码不定期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操作不规范}

R2={R21,R22,R23}={重复控制,管理存在盲点,控制标准和方法不一}

R3={R31,R32,R33,R34}={未建立网银操作风险评估系统,数据传输风险制度不完善,操作风险报告制度不完备,网络维护技术不足}

R4={R41,R42,R43,R44,R45}={数据库管理系统,WEB服务器操作系统,WEB服务器应用系统,硬件,通信设备}

R5={R51,R52,R53}={未能实时监控,稽核实效低效率慢,内部稽核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二)设定风险指标集及权重

根据金融业通常对风险程度的评价标准,将风险程度分成三个等级:高(v1)、中(v2)、低(v3),则有V={v1,v2,v3}

设Ri中各个子因素rij相对风险等级指标V的权重系数为Ai,它构成一个行矩阵

Ai=(ai1,ai2,…,ain)(1)

在(1)式中,ai1+ai2+…+ain=1,ain是依据Ri中各子因素对风险影响的严重程度而设定的,这样,R中各个因素集Ri相对V的1级权重系数集为Bi,它构成行矩阵

Bi=(b1,b2,b3,b4,b5)(2)

在(2)式中,b1+b2+b3+b4+b5=1,bm是依据R中各因素对风险影响的严重程度而设定的。

(三)确定单因素风险评估矩阵

首先确定单因素ain相对风险指标V的单因素2集模糊评估矩阵Ri为:

R=RR…R=n×3(3)

在(3)式中, rin1+rin2+rin3=1

利用符合运算而求得:βi=Ai・Ri ,其中, βi=(βi1,βi2,…,βil)

然后,确定高层网上银行风险因素集R的模糊风险综合评估矩阵C为:

C=B1xi・ βix3 =(C1,C2,C3)(4)

这里C=(c1,c2,c3)就是总的最终评估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原则[3,4], Ci中数值最大者cjmax所对应的等级 vi,即为银行达到的风险等级。

根据表1的数据,求得C=(0.3,0.4,0.3),显然该分行网上银行风险等级为“中”,应该加强网上银行风险管理。运用模糊综合评估,通过量化指标,可以看出各种风险因素之间的影响(权重) 的大小和风险程度,从而可分析银行的各种风险水平的高低。

三、结论

网上银行是网络及安全等技术、传统银行业务和创新银行业务等的结合体,因此其风险管理和控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所用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网上银行支付风险程度的不确定性,并且充分利用专家意见,进行模糊变换后做出合理评估。网上银行支付风险因素众多,应用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风险因素做进一步的细化,以得到更精确的评估结果。

参考文献:

[1]罗军,葛竹春,侯占军.网上银行安全风险模式的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8-40.

[2]王纪彬.网络银行安全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48-49.

[3]许仁忠.模糊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15-30.

第8篇

关键词 石油钻井 风险评估 经济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内许多石油钻井企业的域外项目规模逐步攀升,工作量与产值占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甚至成为各钻井企业重要利润增长点之一。但近年来,由于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呈复杂化、高难度井比重在增加,市场竞争愈呈激烈,项目风险越来越大。一旦出现井下复杂情况,直接导致亏损的概率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风险分析和系统控制,加强有效管理,确保项目安全运营。

一、构建风险控制模式理论依据

实施内部控制是强企业之路,而全员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钻井企业域外项目由于其地域环境、管理条件的特殊性和高风险、高投入固有特征的存在,使风险理念秉承以及风险控制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更显必要。本风险评估模式,从有效实现全员风险管理出发,对项目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实现系统、规范地运作一个钻井生产企业域外项目,,控制风险,减少损失,提高项目安全与效益。

二、组织工作与制度健全

1、高度重视风险管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由于机构精简致监督机制不建全,外部项目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较弱。为便于统一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切实提高风险管理的地位和实效,应成立以公司领导为组长、各部门专家、权威人士组成的项目风险管控小组,组织开展项目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

2、健全细化管理制度,保证风险管控工作有效开展。(1)完善会议制度,实现全员控制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2)实行财务委派制,以强化财务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3)完善商务谈判程序制度。(4)加大对域外项目内控和审计例行检查力度和密度。

三、风险分析及评估指标的选择

钻井企业域外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为资源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前两项风险应于项目调研阶段重点关注。管理风险控制涉及人员的管理,内控观念、经营意识和成本观念的树立,制度、机制完善,管理信息的通畅,以及财务管理规范等;钻井技术风险可以是由地质、工程设计和地层情况形成的固有风险,也可以是由于自身技术水平和设备、关键材料质量不能满足需要而产生的风险;还可以大致为软风险和硬风险,软风险即钻井液系统处理地层复杂情况的能力和可靠性,硬风险指钻头钻具组合和设备性能的可靠性等。此外,风险控制是否有力,运营效果是否理想,还综合体现在关键经济指标(如应收帐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的好坏上。

故,本文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在兼顾综合性和重要性基础上,以上述四种风险评估状况及两个关键经济指标实现情况为基础,构建风险评估简易模式(表格),为实施全员全方位精细管理和有效措施管控风险明确方向。

四、钻井域外项目风险评估模式

(一)指标比重。

1、资源风险及市场风险。除在项目调研阶段重点关注外,在项目运营周期内,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该两项目风险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也将之纳入日常风险评估范围内,前者占比重10%,后者占比重15%。

2、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两者是运营风险,对项目整体安全、有效运行异常关键,故风险权重高,均定为20%。技术风险看似独立,但从宏观看,亦属管理问题。好管理能促进技术的综合应用,反之,技术问题的解决也能切实减少管理之烦恼,所以将技术问题纳入管理范畴来谈,也很有现实意义。

3、关键经济指标完成的风险。钻井工程成本高、资金需要量大,故应关注资金回收速度(用应收帐款周转率来评价,比重10%),防范资金链断裂;要综合判断项目风险和项目存在意义,效益本身是最有说服力的综合体,所以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引入风险评估体系内,比重30%。

综上所述,纳入本文风险评估范围的六个指标及其比重分别为:资源风险(10%),市场风险(15%),管理风险(20%),技术风险(20%),应收帐款周转率(10%),净资产收益率(30%)。

(二)评估模式。

根据前述, 我们建立了以六个重要指标为内容的风险评估模式(表格)。其中,资源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四项风险的评分,是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通过风险管控小组的调研和专家打分计算得来;应收帐款周转率及净资产收益率两项关键经济指标的原始值,来源于实际报表数据与自身行业标准的对比(为方便数据采集,我们用集团公司石油石化行业综合数字来代表行业标准。也可采用近三年实际平均数);各风险指标的加权评估指标,由各原始值及其各自权重乘积得出;综合风险评价值,由某钻井域外项目六个加权评估指标加总得出。

五、模拟实践

(一)模拟风险评估。

针对某公司四个钻井域外项目在特定时点或时段上存在的主要风险,按上述模式进行反套评估,得出综合风险评估结果分别为:2007年的项目一61.22分,2010年的项目二72.29分,2011的年项目三32.5分,2011年的项目四71.55分。综合风险较高的项目二及项目四将作为风险管控的重点。附表二所反映了模拟的风险评估过程(由于涉及商密, 某些经济指标不完全按实际反映)。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情况变化, 风险及其对应措施也在变化,故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也应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持续进行。

附表二所反映的风险分析与评估,确立了重要风险控制点,就可以合理地运用管理、技术、细节上各种手段和措施,将项目各种主要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提高项目安全和效益。因篇幅有限,不作细述。

六、结束语

钻井域外项目风险评估,需要严密的组织领导、大量的调查研究、科学量化的指标评估、民主开放的管理制度,还需要全员风险管理理念、精细管理理念的灌输。唯如此,才能有效提升风险管理实效,实现项目运营安全和内涵发展。

(作者单位:中石化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第9篇

一、引言

所谓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危险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1]。风险投资的整个过程贯穿一系列的投资决策,决策正确,则投资成功;决策失误,必导致投资失败。因此,现代风险投资理论与方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构建风险投资决策模型。准确构建决策模型不但需要利用恰当的研究方法,还要注重研究影响风险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正确识别评估风险,有效挖掘投资潜力,可以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使收益做到最大化。

二、国外风险投资决策本文由收集整理研究

国外关于风险投资决策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一般风险企业投资决策体系研究,不同类型、不同阶段风险企业投资决策体系研究和高科技风险企业成功关键因素研究等。

(一)一般风险企业投资决策体系研究

国外对vc的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tyebjee&bruno[2]对41位风险投资家进行调查和谈访,从市场吸引力、产品差异性、管理能力、逆境承受能力以及退出风险等5个方面建立风险投资评估体系,为其他学者奠定了研究基础。风险投资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并举的投资,投资决策是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damodaran认为风险投资决策中一方面需要评估风险企业的总体预期风险与收益水平;另一方面是评估风险投资家的预期收益。macmillanl、siegel & narasimha(1985)沿用了tyebjee&bruno的研究方法,通过调研他们把风险投资家所关注的风险指标分为六类主要指标:竞争风险、投资风险、退出风险、执行风险、管理风险、领导者风险等。macmillanl、zemann& subbanarasimha(1987)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150个风险投资公司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新合资企业获得成功的标准与两大因素密切相关:初创期的竞争程度,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

对于之前的研究成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vance&robert(1995)认为之前的投资标准过于复杂,他通过自己的采访,从产品战略思想、管理能力、收益三个方面建立了一套简易的风险投资评估体系。风险投资虽兴起于美国,研究成果却跨越了国界。在韩国风险投资较为萧条时,joongdoug、jung&lee(1994)为了识别现有的风险投资评估指标中重要的投资标准,作者研究了现有风险投资的评估标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的管理能力、融资能力、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产品或技术的优越性、原材料的可获得性、生产能力等六个因素在风险投资中较为重要。

(二)不同类型、不同阶段风险企业投资决策体系研究

风险企业处在不同阶段,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不尽相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学者开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风险企业进行研究。m.kakati(2003)针对高科技风险企业设置了38个评价指标,m.kakati教授把38个评价指标分为六类,分别为:企业家素质,组织资源能力,竞争战略,产品特征,市场特征,融资能力。研究表明企业家素质、组织资源的能力、竞争战略是企业生存能力和成就的关键性决定因素。chorev&anderson(2006)研究影响以色列高科技初创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发现在管理、客户关系、产品研发是比较重要的,然而通常所强调的经济政策、商业环境却不太重要,但最为重要的是核心团队的创业态度和创业能力。

(三)高科技风险企业成功关键因素研究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对投资决策的研究越来越细致,有学者开始研究影响高科技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些关键因素无疑是做决策时的重要参考因素。创业企业通常以技术取胜,cohen&levinthal(1990)为缺乏技术优势,即便有外部网络资源和金融资本的支持,也难以在市场中获得优势地位。mcdougall、robinson& denisi(1992)认为新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就有获得成长的机会并相对竞争对手有进入市场的优势。hironori&sue(2002)研究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的认知和情感对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认知上的不一致的冲突有助于绩效的增加,但是组织内部私人之间的情感冲突则对合作绩效起着负作用。chen、zou&wang(2009)研究表明,技术能力、人际网络关系、金融资本是企业发展的三大引擎。

三、国内风险投资决策研究

管理学决策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包括存在先后顺序的三个阶段,即问题的识别与选择—决策分析过程—决策与实施方案,决策分析过程在整个决策问题中出于最重要的地位[3]。由于风险投资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而且投资资金有限,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项目需要谨慎筛选。如果风险投资家能在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到各种风险因素并正确分析评价和科学决策,那么就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国内学者对风险投资决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投资影响因素和决策模型构建两个方面:

(一)风险投资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学者对风险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多数是参考国外现有相关研究文献并根据自己的认识形成决策指标体系。汤京华和王玉珍[4]分析美国、荷兰、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因素,结合国内实际,从产品差异度、市场吸引力、管理能力、经济绩效、环境影响等五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资金一直被视为企业运作的血脉,财务状况是企业运作效果的直观反映,客观、有效的财务记录能揭示公司运作的好坏情况。马扬等(1999)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增加财务状况等影响因素,建立了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邹辉文等[5]通过对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政策和投资阶段的风险的分析,设置人员素质、市场前景、技术水平、财务状况、退出机制、社会环境等6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建立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投资处在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企业的风险是不一样的,彭卫民[6]研究高科技企业风险因素,认为高科技企业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管理能力因素、技术与产品因素、市场因素、退出及收获的可能性因素。风险投资既有高风险性,同时还存在高收益性,风险投资决策分析时不仅要考虑风险因素,还应考虑收益因素。liu et al.(2011)针对高科技初创企业风险建立了指标体系,经实证研究得到了17个影响投资的关键因素。张春英和姜丹(2001)从风险和效益两个方面构建风险投资评估的多目标评估指标体系。钱水土和周春喜[7]从企业发展角度,引入成长风险和道德风险因素,分析成长过程和环境以及企业道德对投资者投资风险的影响。

(二)风险投资决策模型构建

风险投资决策分析过程中,充分预计到各种风险因素是关键,但识别到风险因素之后,如何使用科学的方法衡量风险与收益也至关重要。在国内的研究文献中,张春英和姜丹(2001)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集值统计原理分别进行指标权数确定和专家打分的数学处理,建立了定量评估模型;王世良和王世波[8]利用ahp构建了一个具体的层次分析评价模型;魏星等(2004)[9]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利用模糊数学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是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研究方法,但排列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时受人为的影响因素比较重,而且一致性检验难以通过,因此即便是同一套指标体系在不同的风险投资家所得出的结论也莫衷一是。针对上述弊端,王学军和郭亚军[10]运用序关系分析法(g1法)分析造成ahp判断矩阵不一致的原因,指出了g1法与构造判断矩阵的本质区别,解决了层次分析法的应用难题。随着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张丰和段玮婧[12]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风险投资评价决策程序中初步评价阶段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孙晓梅[13]利用神经元网络建立投资决策模型,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已经被国外学者所证实,神经网络能弱化人的主观因素、降低人为因素在求权重中的影响。

四、对国内外风险投资决策研究基本评述

(一)从研究方法角度来看,

从研究方法角度来看,国外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决策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类:①调查法,即采用对风险投资家面谈或填写调查表的方法,来总结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决策指标;②实证法,即采用对实践案例分析的方法,提炼总结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决策的指标;③理论法,即采用理论推导的方式来得出评估决策指标。国外现有相关文献中,风险投资决策的研究已经有了从实证到理论、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更可操作性。

(二)国内文献研究内容有效性偏若

风险投资实践在我国起步较晚,文献研究相比国外较为滞后[14],因此国内研究文献多数借鉴国外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我国风险投资决策研究得到的结论缺乏检验论证,研究成果难以保证与客观实际相吻合。总之,上述还处于定性研究阶段,投资决策影响因素的可操作性不强、难以量化[14]。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背景的创业企业风险因素不尽相同,国内现有文献研究的针对性较弱。

(三)国内文献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不强

国内学者在研究投资决策方法时,普遍采取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德尔菲打分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对项目风险或投资收益进行评估。在使用这些方法求权重时,没有统一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得到的结论莫衷一是。

五、研究结论

针对以上国内学者的研究不足,拟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投资影响环境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市场发育程度不一样、投资者风险偏好不一样,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不尽一致。因此,亟需根据我国的实践环境,研究符合我国投资实际的决策影响因素,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内在统一性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

(二)加强针对性研究,满足不同投资主体的需要。风险投资主要支持高技术风险企业的开拓与成长[1],高新技术分布广泛,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不尽一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成果。因此,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影响因素,加强研究的针对性。

第10篇

关键词:金融投资 风险评估技术 应用分析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市场体制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本企业的经济的发展中,都把一定资金投入到了金融投资中。但金融投资存在较多风险,风险较严重时,企业的正常运营及经济效益就会受到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许多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已越多越多重视对金融投资的风险进行评估,于是本文主要就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进行相应分析。

二、金融风险概述

(一)金融风险的含义

金融风险指的是和金融方面有关的风险,如金融的市场风险、机构风险、产品风险等,按照正常的金融理论,如果某家金融机构出现风险,那么其所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通常会比此金融机构自身所受到的影响还要严重。在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金融风险后,金融机构内部的整体体系都会受到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情况更严重时,还会导致金融结构中的相关体系无法正常运行,倘若所出现的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那么整个金融机构及体系的正常运转都会出现失灵现象,从而就很可能会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都出现比较严重的混乱现象,进而还可能会导致政治出现一定危机。

(二)金融风险的种类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金融风险主要分为以下三类:财政和金融方面的风险被放大、结构的失衡使得风险集中以及股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其中,财政和金融方面的风险被放大又可分为以下方面:“拉美化”风险;人民币汇率机制出现损失;房地产中的风险无法被忽视;资本化管理制度方面的有效性较薄弱;利率风险日益明显;机制转化过程的风险日益突出。结合风险所涉及到的领域及范围,可把金融投资风险分成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整体性风险,二是非整体性风险。整体性风险指的是在某一个投资操作中心中,每位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都是一样的,且都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回避。如在股票市场中,对于股票价格所引起的浮动影响及国家宏观的经济政策所造成的影响等,这些风险都是无法解除,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规避的,因此,每个企业都需对这些风险作相应承担。非整体性的风险指的是某一个投资种类中,因利益的收支情况而引发的影响。如倘若某一家企业出现诉讼现象或内部工作人员没有按照常规的管理方法进行操作或投资操作失误等,都可能会导致该公司的的股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现象。这是一种能够把风险进行分散操作的投资行为,其只会给企业自身的投资带来风险,而不会对其他企业的投资带来影响,

三、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探究

(一)VaR方法

VaR是Value at Risk的英文缩写,其意思是“在线价值”,指的是在金融市场在正常情况的的波动下,某一家金融资产或金融证券组合所形成有可能会导致的最大损失值,其表达公式为:

上述公式中,Prob指的是资产价值所产生的损失比可能损失上限中的概率大;ΔP指的是在指定的有效期限内,某金融方面的资产在Δt 中所导致的价值损失金额;α指的是确定的置信水平,VaR指的是在确定的置信水平α下的在险价值,即有可能会导致的损失上限。在此公式中,对VaR的定义而言,持有期和置信水平的参数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置信水平和VaR通常呈正比例关系,当置信水平的持有期有所变长或出现一定提高时,VaR就会有所增加,因此,使用此方法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评估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参数进行正常选择。

(二)β系数衡量法

对整体性的风险进行评估或衡量的过程中,通常使用β系数对相关方面进行操作,可把β系数衡量法的内容定义为:使用简单的方法把某个资产收益中整体收益的实际情况和市场中相关方面所存在的比较具体的关系进行准确描述。使用其所反映的内容对市场中的某些组合关系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是对某种特殊风险所进行的绝对性评价,其表达为:

把上式进行化简,可得到β1=COV(Ri,RM)/O2M=piM(oi/OM),为了使此公式的计算方法更加简单方便,可对相关方面进行合理调节,调节后的公式为:

(三)均值――方差衡量法

在金融投资中,通常是无法对风险的大小及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确定的,但是可采取一定措施从损失中的相关偏差(即风险的度数)对其有一个大概的掌握与了解。对风险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可通过变异系数或标准与方差的方式等多种数学公式及指标对其作有效确定。

X是一个随机变量,在具体操作中,可借助某一种金融工具所投资的实际效益E(x)对变量随机所完成的期望值进行了解,也就是说可把作为该组数据的方差,即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代表标准差,标准差是对平均值及测量值的离散程度的大小和范围进行衡量与评价后所得出的数值,如果标准差的数值较大,那么各组数据间的关系也会出现较明显的分散现象,此时,表明损失的波动幅度情况有较明显的变化,因此,损失的概率及总金额也会较大。当平均数处在相等的情况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可使用标准差对相关数据进行直接的对比操作,而当两组中所分布的数据间出现比较大的差异时,需对离散程度进行分析时,则可通过变异系数进行相关的具有一定对比性的操作。

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期望值间的比,通常情况下,变异系数和偏差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当变异系数较小时,所呈现的偏差通常不会太明显,因此,此时通常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金融风险。反之,如果变异系数较大,那么偏差也会较大,从而就出现重大风险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倘若企业想通过证券组合等投资工作来使风险得到一定分散,那么此时对投资风险起到一定投资作用的则是证券中各个协方差间的大小关系。协方差无法通过证券间的排列组合以分散化的方式对投资风险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主要用于对整体性的投资风险进行衡量与评估,换一个角度来说,即。此外,还可通过相关系数间的关系来表示证券间的收益及相关方面的互动情况。

四、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技术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技术中的常见问题

1、多个指标中没有一定的统一性,且没有较强的可比性

以高低顺序方法对类型不同资产投资的风险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时,如果使用方差衡量法与β系数方法,那么分析所得到结果通常会容易出现背离等情况。

2、对风险进行分析时,无法对其程度进行精细描述

现阶段,使用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技术对金融风险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时,还无法对其程度进行比较精确的描述,所分析出来的结果和实际情况还有一定差距,此外对风险侧面相关情况的反映也比较少。因此,每个投资人员所得到的风险程度及信息的相关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此时,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还无法通过多个侧面为投资人员的利益提供一定保障。

3、事后的风险无法对事前进行准确表示

使用均值――方差衡量法、β系数方法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评估时,计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及信息资料基本都是历史中的数据信息,因此,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及最后分析都是对资产在历史中的某一时间段所可能出现的损失情况。此外,使用VaR方法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评估时,所得出的结果在金融投资市场实际情况的应用中通常都会失效。

(二)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技术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1、使用压力及后验方法对VaR 的计算模型进行测试

使用VaR方法对金融投资的风险情况进行计算与分析时,此应用过程中通常会含有较多的假设性条件,从而就会容易导致金融风险的评估过程及结果存在一定缺陷,但VaR方法是一种可在事前对金融风险进行估算的方法,其表达方式也比较简单,此外,此方法还能对风险的计量标准进行科学、合理而有效的统一。因此,为了使VaR 方法在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的应用中具有更明显的效果,于是,可通过压力及后验方法对VaR方法的计算模型进行有效测试。压力测试主要是通过情景模式方法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其主要是假设多种不利于金融投资的市场环境,然后在资产或资产组合的相关背景下对它们所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情况进行有效计算,此外,其还会采取相应措施对有可能出现的变化价值进行比较合理的估计。后验测试主要使用正态性方法对VaR模型进行检验,现阶段,其常用的检验方法主要是峰度、偏度检验以及Kolmogorov Smirnov等。

2、把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进行结合使用

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计算及评估时,通常都需使用多种类型的模型对风险的大小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在实际分析中,可采取风险图评价法、管理评分法以及风险度评价法等科学方法把定性分析中所计算及评估出来的风险进行合理结合。其中,风险图评价法主要是根据风险的出现的可能性与严重性进行绘制,相关研究及实践表明,对于风险的识别而言,此方法的实用性和上述中的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五、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意义与作用

(一)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化企业中,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其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使企业风险得到一定控制。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企业的发展都因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问题而受到了阻碍,因此,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对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一定了解。

(二)可把之用于对审计及监管进行操作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投资工具的种类也会有所增加,金融工具不同时,其操作方式也会有所差异,于是对风险的评估及预测能力也会不同。把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应用中审计监督中,虽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方法正确,审计及监督中的相关操作都会得到有效完成。

(三)可把之用于对投资业务员的业绩进行评估

风险对每个金融投资者而言,都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因此,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一定保证,企业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企业内部负责金融投资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比较明确的限制。如对于极可能会出现的过度投机操作等行为,可通过评估金融投资工具的风险来对相关的操作业绩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评估,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所能承担的金融投资风险控制一定范围内。

六、结束语

风险衡量和风险评价是企业在金融投资过程对风险进行预测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通常会同时使用这两个手段进行相关操作,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会无法对风险评价与风险衡量的具体范畴及区域进行有效区分。目前,关于金融投资方面的风险评估理论及技术都较多,但在实现操作过程中,通常都会因数据方面的因素而存在较多的限制性,本文主要从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技术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意义与作用等方面作了相关分析,以此为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与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的内容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涉及的方面很多,不仅包括风险的存在性、存在的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时间,还包括风险发生后的影响和损失,以及应对风险时所需要的风险成因和是否可控等方面内容

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指标选取的原则、数量、可量化性等都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建立指标体系要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主要分为以企业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企业内部风险和企业外部风险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方面分为不同的二级指标。其中企业内部风险主要是:财务风险、技术风险、人才风险、专利风险和管理风险五个方面;企业外部风险则主要是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两个方面。二级指标又可根据不同测度分为不同的三级指标。

(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模型及实证研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模型

(1)利用德尔菲法对各个风险因素进行打分,得出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

(2)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风险因子的权重系数进行计算。l)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首先确定技术创新具体的风险因素,通过风险识别的过程准确确定技术创新的风险因子。每一种风险都有若干子风险构成,我们将一级指标分别设为(B1,B2,…Bi,…Bn),二级指标设为(bi1,bi2…),其中i=1,2,…n。然后建立由m个评价结果组成的评价集合:v=(V1,V2,…Vm);2)构造判断矩阵。对第一步中根据德尔菲法确定的各风险因素得分,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相应的判断矩阵,(四)评估模型在电动汽车技术创新风险预警机制中的实证研究,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发展如火如荼。本文选取某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对其技术创新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进行实证分析。

三、结论

第12篇

关键词: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1.6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138-03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影响国际工程承包投标市场的风险因素日益增多,企业必须在投标阶段就预见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为工程中标及项目实施打下良好基础。本文主要是从理论上对国际工程投标阶段风险管理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相关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一、概念的认知

国际工程招投标是当前世界各国经常采用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行为,是国际贸易中一种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买卖方法。作为一种跨国家地域形式的商业活动,国际工程投标风险较高,国际工程承包商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涉及到相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甚至是自然环境以及工程业主、监理工程师和相关单位等多种因素,为了提高投标命中率以及中标后项目的顺利实施,投标者必须从一开始就认真分析招标文件,并经历招标文件准备、招标通知的发出、资格预审、招标文件获取、标书准备、开标、评标与决标直到合同签订等过程。对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管控就成为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

一般而言,对国际工程投标风险都需要经历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的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并以此为合理地使用多种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对项目活动涉及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实行有效地控制及监控,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项目的总目标,加强风险识别的准确性,以提前预防风险的发生,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对风险的管制能力,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成为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关注重点。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

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在工程风险领域兴起的时间相对较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风险分析技术的应用开始出现在系统工程和运筹领域,而真正将风险管理引入工程项目管理是伴随着大规模的战后重建开始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引起了西方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Jack show[1]认为,公司风险管理必须从专业风险管理团队的组建和培训着手,通过积极调查发现公司的潜在风险,利用专业智库测算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其与机会的关联度,采取先进的管理技术对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最好是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来加强企管风险管理活动。美国权威机构COSO指出,风险管理应当在企业战略制定中得到重视并贯穿企业管理的始终,从而使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因素在可控范围之内。

随着战略管理工具例如平衡计分卡(BSC)的的出现,许多学者将其与企业风险管理(ERM)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他们认为BSC和ERM之间有不少相同点,例如都关注战略的实现、管理过程的视角、各关键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及其联系,要求整个管理过程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强调责任的落实,把BSC与ERM相结合,可以拓宽风险管理的研究视野。Mark. B[3]等人建议把企业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与企业风险管理相互融合,以达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目标。McWhorter[4]等的研究认为使用使用战略业绩评价可以增强ERM系统,并有效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

近年来,随着项目风险管理的日趋成熟,学者们对风险管理特别是技术风险、设备风险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工程招标方如何建立有效的工程项目费用支付控制机制及相关理论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5]。F.H.Griffis and Symeon Christodoulou[6]在研究中对投标风险中的工期风险进行评估则主要是利用PERT和Mente-Calo方法;Ming Lu和S.M.AbouRizk[7]通过对PERT网络的改进,减少了计算工作量,对工期风险进行了重新估计,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风险管理与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愈加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Jiang[7]等人从用户合作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信息技术对项目成员合作的影响,指出信息技术支持下项目管理绩效提升的显著性;也有不少学者对投标决策风险评估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Bakker[9]认为风险管理应当与信息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并以实证分析方法指出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对项目风险管理有正效应。

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在项目投标风险评介研究中仍然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D.K.H.Chua and D.Li等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投标风险进行了评价[10],他们着重分析了指标层次内部之间各因素之间关系,却没有深入研究指标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其他学者对这方面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弥补,如Seung H.Han和JamesE.Diekmann,运用CIA对项目投资中的风险关系进行分析[11]; Leroy J.Isidored和W.Edward运用工期―费用组合和多重模拟分析,去研究风险的相关性[12][13];Vito F Uricchio等利用模糊决策支持系统对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的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其结论认为利用基于知识的模糊决策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14]。

目前,在企业投标的风险管理研究中,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引领着风险投标管理的主流,而且在生产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国内学者的研究

我国目前的风险管理理论大部分都来自于发达国家,这些理论在被引入我国后,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以及社会习俗等的差异,国外的风险管理理论在我国企业的实际应用中遇到了本土化难题,

我国学者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研究较多。房颖等从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了菲律宾国家电力公司钢杆工程投标过程中所遇到的几种风险,并指出了相应的策略。赵朋等(2004)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即利用专家调查对各个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后果及其影响进行估计,再通过综合评价,考虑所有风险因素的影响之后得出建设工程承包总的风险水平。郭鹏(2005)等针对项目风险评价中专家评判信息的模糊性与灰性,利用灰色聚类理论得到指标灰色统计量,并构造项目风险模糊隶属矩阵,建立了一种灰色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张朝勇等(2007)在模糊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投标多风险因素综合决策算法,并通过案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项目投标风险决策的研究中,张英宝(2006)运用价值风险的相关原理,尝试将VaR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投标风险评审,为建设工程投标报价评价提供了新的风险分析方法。彭锟等(2002)结合巴基斯坦鞭水电工程项目的投标实例,验证了Fuzzy-AHP方法的投标风险评价与决策模型。刘睿等(2004)从投标风险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出发,AHP方法和改进的两两比较判断方法,对投标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投标报价风险的研究方面,肖维品[15]用概率统计方法计算投标报价总报价风险,其他如刘静[16]的分项计算法和综合系数法等都对工程投标风险费用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从已有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已充分认识到了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相关的风险识别、评价等理论方法的研究也较为丰富,但是,这些研究多将目光聚焦在我国国内投标风险管理的研究上,对于国际工程承包风险管理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从市场经济全球化角度来看,进一步对国际工程承包投标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有助于我国相关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风险管理发展趋势

风险管理从个别理论发展到全面理论,从小范围的初步运用到整体的精密动作,从组织内部到组织外部甚至是整个企业的联合体,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总的来看,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理发展趋势可归结如下:

第一,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标志,风险管理从理论方法到实现手段实现了全面的科学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计算机在网络计划分析中的成熟运用,信息系统及管理科学等理论逐渐被引入到风险管理活动中,风险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空前提升。主要表现在:从现代管理理论中汲取新知识,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强化了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同时,现代管理方法,如评价决策技术、预测技术、排队论等又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成熟的工具和方法,极大的提升了风险管理的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二,社会化和专业化成为风险管理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项目类型多元化、运作规模复杂化的趋向越来越明显,风险管理不再只是一种理论科学,其实用的技术性体现的更加明显,整个社会对专业化、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员爆发出较强的需求,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或公司也开始出现,专职的风险管理员和风险分析师成为新兴职业。

第三,标准化和规范化成为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由于面对的情况十分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因此,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倾向,要求专职人员具备数学基础、计算机操作能力、风险管理理论以及企业管理其他相关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从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出发,降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次生风险,使风险管理逐步工作流程化、作业规范化,从而全面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促进风险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和通用化的实现,最大化风险管理水平及其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就成为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五、结论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际工程承包投标的复杂性更加凸显,给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的研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涵盖了国际工程投标过程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演进、方法及发展趋势,不仅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企业风险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MowbrayA H. Blaachard R H.Williams C A. Insurance.4thed. NewYork: MeGraw-Hill. 1955.

[2] 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 AICP, Sep.2004.

[3] Mark , B.,Chen, A, Nunez. K,and Wright ,L:Working Hand in Hand: Balanced Scorecards an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c Finance, 2006.

[4] McWhorter L B.,Mathedy . M and Frizzell. D. M.The Connection betwee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Smitegic Finance,2006.

[5] Meredith .J.R.and Mantel .S.J.Jr. Project mananagement: a managerial approach. John Wiley& Sons.I n c.2000:19-21.

[6] F.H.Gfiflis.Symeon Christodoulou.Construction Risk Analysis Tool for Determining Liquidated Damage Insm-emence Premiums:Case Study.Journal of ofConstm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0,(6):407-413.

[7] Ming LU.S.M.About Rizk Simplified CPM/PERT Simulation Model.Journal of Consml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0,(3):219-226.

[8] Jiang, J.J., Klein, G., Chen, H.G., The effects of user partnering and user non-support on project performanc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Information Systems .2006,(2):6890.

[9] Bakker, K.D., Boonstra, A., Wortmann, H. Does risk managementcontribute to IT project success? A meta-analysis of empirical evid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0,28 (5), 493503.

[10] D.K,H.Chua and D.Li.Key Factors in Bid Reasoning Model. Journal of construetion and Management,2000,(5):349-356.

[11] S.H Han,J.E Diekmann.Making a risk-based decision for overseas construction projects.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l,21(9):765-776.

[12] L.J Isidore,w.Edward.Multiple simulation Analysis for Probabilistic Cost and Schedules Integration.Joum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2,128(3):2l l-219.

[13] L.J Isidore, W. E dwafd, Gary T.FRY.Integrated probabilistic schedules and estimates from project simulated data.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1,23(9):417-426.

[14] Vito F Uricchio,Raffaele Giordano,Nicola Lopez.A fuzzy knowledge-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groundwaterpollution risk evalu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4(73):18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