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

时间:2022-09-20 13:50:29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

第1篇

一、高职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技能要求

高等职业院校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园林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园林删设计、园林植物优良品种培育、生物技术应用及园林植物保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高实践技能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旅游、林业等部门从事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及施工、植物培育、风景区规划、森林公园管理等相关工作。

1、掌握园林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

学习中西方园林史,汲取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精华,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原理,了解园林规划设计的新思维、新方法、新动向,掌握素描、水彩、钢笔画、国画等绘画基础理论和技法,具备景物比例、结构、透视、明暗和色彩渲染等基本表现技能,利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观赏植物合理配置,掌握园林设计图、透视图、工程建筑结构图的绘制技能,熟练应用AutoCAD、Photoshop、3DMax等计算机软件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图和效果图的绘制。

2、具备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技能

掌握园林造景及园林建筑的基本知识,具备园林工程施工技能,了解园林建筑类型、结构及建筑工程力学,掌握常用测量仪器使用及工程测量技术,掌握园林用地的整理、假山堆叠、水景建造、给排水布置、园路铺装、植物栽植等园林工程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掌握园林绿化工程经费预决算和工程监理知识,具备从事园林工程的施工、监理及养护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园林植物优良品种培育、生物技术应用及园林植物保护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了解常见园林植物的分类、形态特点,熟悉本地区花卉、观赏树木的栽培习性,掌握优良品种培育及各种栽培管理措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园林植物新品种,大力开发及引进优良观赏植物品种,学会有效地控制各种花卉植物的开花结果期,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基础知识、综合治理方法原理以及本地区主要园林植物虫害的种类和发生发展规律,并掌握综合防治技术。

4、具有室内外植物装饰的基本技能

掌握美学、大众心理学、艺术欣赏等知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掌握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手法,学会花卉、观赏树木在不同场合的装饰等技巧,具备切花保鲜、插花艺术及盆景制作的基本技能。

二、高职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

目前,在开设有园林专业的院校中,课程设置因各自的条件和对园林专业的理解而有明显差异。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是在建筑专业基础上向园林专业的适当偏移;农林院校侧重于园林植物;综合性大学侧重于区域规划;艺术院校侧重于视觉的感受,这种现象导致了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很难适应综合性园林工程建设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是以上各类院校设置课程的拼盘,没有从自身的培养目标出发,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往往承袭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即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缺乏新颖性,没有体现出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地方性特色,造成课程理论过多,实践锻炼偏少,没有体现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应进行以下改革:

1、根据需要调整课程,加大实用性课程的比重

与其它院校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相似,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应包括五个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选修课程群和专业实践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又包括若干个课程类,公共基础课程群安排在1〜2年级,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课程类、外语课程类、理化基础课程类、应用技术课程类、体育军事课程类;专业基础课程群安排在1〜3年级,主要包括美术课程类、测量制图课程类(含计算机辅助设计)、生态学课程类、植物课程类、艺术原理课程类;专业课程群安排在3-4年级,主要包括园林工程课程类、园林建筑课程类、规划设计课程类、植物应用课程类;选修课程群安排在34年级,主要包括基础研究课程类、应用研究课程类、资源环境课程类;专业实践课程群安排在14年级,主要包括测量学课程实践、园林植物类课程实践、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实践、园林专业综合实践等。但考虑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具体课程安排上,应加大实用性课程的比重。此外,实用性课程的课时量也应加大,应比普通高校同类课程的课时量增加20%〜30%。

2、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目前,高职园林专业存在着实践类课程比重偏低,课程多偏重于理论传授,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使得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实践工作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应加强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尤其在以下两类课程中提高教学实践课时的比重。一是设计类课程体系。设计类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学生的技能(绘图、模型制作)要求很高,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园林工程类课程体系,该类课程包括园林植物栽培、工程预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教学应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时数应占到教学总时数的40%以上。教学过程要结合大量的案例,并进行现场教学。

三、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园林专业人才不可忽视的问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黑板为中心的填鸭式的,单向封闭的“三中心”的知识信息传媒手段和会与学的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式是21世纪教学的必然趋势。为满足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宜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特别适合于园林专业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的教学特点,这种教学手段对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现场教学

园林专业中的很多课程,如花丼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等实践性很强。为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除基础理论部分外,其余部分应大量采取现场教学,将课堂搬进公园、树木园、施工现场,开展现场直观教学。教学中,教师言中有物,讲解有的放矢,生动直观,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记得扎实,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质量将会明显提高。

3、案例教学

在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预算等课程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对典型园林建设项目案例的分析,指导学生熟悉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以及工程招标、投标、设计、施工的全过程。

4、互动式教学

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授、教师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改善高职园林专业的教学条件

1、加强实验室建设

要突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改善教学条件是非常必要的。就园林专业来讲,应该建设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如园林专业机房、园林规划设计室、植物保护实验实训室、园林植物标本展示室、土壤实验室、插花艺术室、植物组织培养室、观赏植物保鲜实验室、园林植物病虫害标本室等,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2、建立稳定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

为提高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除加强实验室建设外,还应加强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有条件的校区,可建设校内树木园、温室,由学生亲自参加管理和建设,满足一般教学如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苗圃学等课程的实习。此外,还应与相关单位合作,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参加公园的生产和管理、园林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环节,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加强高职园林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取与教师素质有直接关系。没有一流的师资,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对高职园林专业的教师而言,除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等外,还要求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目前高职园林专业的教师,大多数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没有实践工作的经历,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效果。为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学校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是鼓励和促进专业教师参与市场竞争,对外承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或技术咨询、工程测量、园林工程施工等技术任务,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同时,对外聘请园林系统、设计院所的高工和工程师任教,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通过教学,可把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

第2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园林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49-02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在剖析园林行业岗位工作任务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园林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特点,重构“基于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与实践园林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及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通过不断的努力,基本形成了自身办学特色的雏形。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依托后勤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师资力量和实训场地,长期以来为社会培养具有“四个一”并用能力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具体如下:“一颗心”是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之心,具备从事园林行业的基本素质;“一张图”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规划设计能力,能将一块地变成一张规划设计图的能力;“一个景”是要求学生具备施工管理能力,能将施工图纸所指定的地域进行施工管理,最终形成景观的能力;“一把种子”是指具有植物栽培管理能力,能进行植物的栽培、养护、修剪等操作技能。

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模式与措施

从2009年学校开办以来,学院结合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一直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双证化模式的设置。该阶段课程设置的特色:主要结合“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毕业制度的实施,加强相关综合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年不断线;“理论够用,专业实用”为能力培养主线,强调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专业课程达标指标,注重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

2.模块化模式的设置。(1)实施两个无缝对接工程。两个无缝对接即为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对接。其中第一个无缝对接措施是一年级增设“专业认知”课程,学生进入企业,开展简单的观摩实习课程,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基本认知。第二个无缝对接措施是实施学年学分制改革,进行第二课堂选修课程设置,拓展学生多方面才能,拓宽学生就业面。(2)设置模块化课程。根据就业岗位群划分,把专业核心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一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模块:培养学生进行小型景观的规划、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二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模块:培养学生进行植物栽培、修剪、维护的专业核心能力;三是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模块:培养学生进行园林土方工程、假山工程、水景工程等主要施工技术的专业核心能力。(3)培养多种技能。按照模块化培养模式实施后,学生必须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大学英语等级证书、钢筋工、园林施工员这四个证书才能毕业。除此以外,学生在校期间仍可参加CAD制图员、材料员、预算员、安全员等十三种技能培训。(4)提升实践能力。根据实训课程改革具体方案,学院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修建园林情景教室一间,园林工程实训中心一个,园林花卉种植基地400平方米,园林制图室一间,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室一间。

3.工学交替化模式的设置。(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专业技能培训。在总结模块化模式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一年级开设“认知实习”课程,二年级开设“专业实习”,三年级开设“顶岗实习”,从而使得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一年级开设“认知实习”课程,要求教师联系校企合作单位派遣企业相关工程师共同授课。二年级开设“专业实习”课程,要求学生在实训教师的带领下完成课程实训,如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完成小型绿地的设计和施工等。三年级开设“顶岗实习”课程,要求学生进驻企业进行6个月的实训课程,并由企业工程师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完成实训报告。(2)精选教材、整合资源、压缩课时。选用“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推荐”教材,将施工员、花卉园艺工、CAD制图员和园林景观设计员的培训内容整合到专业核心课程中,压缩基础理论课时,增大实践课时,使实践课时由原来的33.22%增至50.90%。(3)突出实践课程技能训练。考核方式改革,突出实践课程技能考核。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分开,两项考试全部合格后才能够取得相应的学分,如植物基础与分类课程考核,分为植物基础卷面考核与实训考核两种方式。卷面考核占50%,实训考核50%。其中,实训考核要求学生当场进行40种校园植物鲜标本科属种分类、性状描述、栽培要点阐述。(4)工学交替,增强就业竞争力。该培养模式下,学生在第三年入驻相关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长达4个月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分析企业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专业上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4.工作过程化模式的设置。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重置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与要求后,依据“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设置课程,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即可,实践课程则“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应用性项目”。在工学交替化模式的基础上,对实训课程进行工作化过程具体设计,采用项目向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在真实或者模拟的环境下完成工作任务,实现与工作岗位对接。另外,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学生与后勤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新校区校园植物的养护管理,同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形成了3个园林实训基地,用以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针砭时事,引入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理论教学,并鼓励教师自编教材。

三、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成效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遵循高职教学一般规律,以就业岗位以及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初步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的实践教学摸索。该专业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具备一般性园林工程的施工能力;具备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园林测绘与设计能力;具备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及应用能力;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施工员或CAD制图员等多项技能证书;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能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进行角色转化实用性强专业技能扎实。

通过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改革与探索,该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更加充实,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毛燕.园高职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6):29-30.

基金项目: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专业建设项目

第3篇

关键字:风景园林;园林行业体系;综述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FrederickLaw,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Andrew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鉴于园林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合理配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比例,降低留校任教、工作经验少的教师数量。可以适当外聘有一定工作年限、水平比较高的一线设计是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对于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库。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与外界近距离接触,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现状,改变课内与课外、毕业前后的专业知识割裂的情况。学生可以更好的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四,园林案例资料和图书资料的数量、质量的审查。

三、注册园林师执业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园林设计行业的特点。依据从业时间来认定设计师是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并不能反映和保证设计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才的流动,自由园林设计师增多,资质的高低已不能反映设计公司的能力。执业制度对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制约效果。如果在执业期间出现信用污点,会遭受严厉的处罚,直至取消执业资格。而要重新取得执业资格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终身不能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实行执业资格的行业一般都比较规范,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注册园林师和园林师事务所的实行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3.1注册园林师的认证

建议分为助理园林师和注册园林师两级。助理园林师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园林专业合格毕业的学生,选择一家园林师事务所实习,协助注册园林师工作,不得单独从事园林设计事务。注册园林师是在助理园林师实习期满后(建议2~3年),由领导其工作的注册园林师推荐,经过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的批准后成为注册园林师,可以单独执业,接受CFLA的监督和管理。

3.2园林师事务所

由一名或多名注册园林师主持的设计单位。注册园林师负责景观项目的实施,业主只要找到园林师事务所,与设计师确定好方案后签订合同就可以了,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的管理、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的监测等,都由签约的设计师负责。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质量问题也都由设计师负责。这种全权负责的方式,迫使设计师对劣质材料、不规范的施工企业避之惟恐不远,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度。

一个设计师事务所要营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执业资格的设计师,事务所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审核执业资格,还会查询设计师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由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负责,保证了对执业设计师的有效管理。

四、园林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管理园林设计师的专门组织,或者说功能不够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978成立)是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主要从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规划设计、论文等竞赛活动,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人事厅或建设厅主要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管理面比较广,并不能对园林师进行跟踪管理。

因此设立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ChineseFederationof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一专业组织就成为必要,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能为园林师注册资格的认定,园林师事务所资格的认定,园林师执业业绩和诚信的纪录,园林师执业执照的发放与吊销,设计事故责任的判定,接受业主投诉,行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这些信息对社会公开,以便业主了解设计师,为选择设计师提供帮助。

五、园林设计法规的完善

第4篇

1、园林设计师资格证书,绿化方面:花卉园艺(初级,中级,高级);绿化(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每个阶段要有两年工作年限的限制,职称方面:园林绿化养护师,园林绿化设计师,园林绿化预算员,室内绿化装饰师;

2、高端方面:景观设计师,花艺环境设计师(新的职业标准),园林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3、设计方面,现在有注册景观设计师的职业资格证,是劳动厅发布的,一年考2次{5月和11月),考理论和手绘2项。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78-03

森林培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包括林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主伐更新等技术内容[1-2],并逐渐从以往的以培育木材为主的单一目标发展为多目标培育的学科理论体系、技术体系[3-4],实验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且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实践和验证更具有直观性,在提高学生吸收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增强操作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运用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方式,满足多目的化林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森林培育学实验教学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指出森林培育学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总结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办法及成效,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森林培育学实验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一、森林培育学实验教学现状

1.实验室管理模式不灵活,管理体系不健全。受制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实验室管理模式僵化,在内容上受限于验证型实验,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创造潜能上存在严重不足,加上各实验课程之间缺乏系统的联系,也造成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前景的连通性了解不足[5]。这种实验管理模式是传统的继承性学习模式的产物,决定了其和理论教学相比较,地位是从属的,相应的实验管理人员也就居于较为次要的从属地位,同时存在“学科壁垒、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的情况[6],实验室课程设计中综合性、创新性项目所占比重较低,实验管理仍局限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这些不足均制约了对实验、实践环节要求较高的森林培育学学科发展。

2.实验教材建设滞后,内容更新慢。目前教学所用实验教材内容更新滞后,与现代林业及当地林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7]。教材内容上多为单个验证型实验,缺乏一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使实验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创造性。此外森林培育学的营林技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一定要有一套适应于某一地区特定环境、资源状况及产业结构的综合信息作为指导。同时,由于林业的工业化、机械化,许多森林营造和经营模式都有所改进,传统的实验模式限制了适应林业现代化的人才培养[4]。所以,森林培育学教学模式改革中必须扩大教学内容,及时准确地将先进的理论与技术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出创新性复合型林业人才。

3.部分实验设备购置、管理与使用效率不匹配。一方面,有一部分实验仪器设备闲置,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又有部分仪器设备使用频繁,数目相对不足,损坏报废率较高,从而严重影响了实验室功效的合理利用与发挥[8]。对小型仪器监督不到位,大型仪器管理程序过于苛刻,大部分的实验室与实验设备只能在课堂实验和教师的指导、监督下使用,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利用率,造成实验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森林培育学实验改革思路

1.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近年来,集教学、科研和生产经营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9]。①联合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结合的实践活动。产学合作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环境的共享,有效发挥双方优势[10]。森林培育学尤其强调结合生产的实践活动,更多的实验必须放在野外实习基地进行,使之更贴近林业生产实际。林木种子检验、无性繁殖技术、实生苗培育技术及除草剂使用等实验内容除在实验室进行操作外,还需带领学生到林业苗圃参观、学习工厂化育苗过程。造林设计、幼林抚育、主伐更新等实验内容不能停留在书面设计,而是通过生产单位的支持,获得足够的试验地和技术力量。产学结合不仅可以弥补实验教学经费不足的缺点,而获得更多的教学材料、同时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技能型人才。②结合科学研究项目,提升实践技术前沿性。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不仅对高等学校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培训,且是提高教师科技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课程实验通常是单个进行,与科学研究的系统实验有很大的距离,尽管学生在《森林培育学》课堂实验中已经做过某些实验,但有不少学生只是机械照搬实验指导书,实验结束后仍不清楚实验目的[11]。通过科研项目的引入,使森林培育学研究内容得到深入发展,提升了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先进性,也充分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科研能力,毕业后更能应用科学知识回馈社会。

2.提高教师教学素质,促进“双师型”师资人才。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实践性教学的难度加大了,而且要求建立一支既有较高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又有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承担产学研结合的教学工作[12]。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林业企业的应用技术开发项目,提供技术咨询,并联合承担科研项目,转化科研成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发能力、科研能力,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向集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人才转变,从而使生产、科研与教学得到紧密结合。且通过提供更多的中外联合项目、出国实践交流等机会,使教师体会和了解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技术理论和创新方法,拓宽教学视野、科研创新以及企业技术的深度和广度等[13]。

3.紧密结合林业发展,更新实验实习教材。森林培育课程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林木种实识别、抽样、种子净度测定、种子千粒重测定、种子发芽测定等,实验主要在实验室进行。实践内容主要包括育苗方法、苗木调查、假植、苗圃参观等内容,主要通过校内实习基地和联合种苗中心得到实施。综合实习主要包括造林规划设计、人工林参观与调查、林业项目示范区参观、人工林抚育管理、幼林成活率调查及采伐设计等内容,主要在各国有林场和试验示范区中进行[14]。室内与野外实验的结合,实验室与生产单位教学模式的结合,使得森林培育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系统。但仍然存在不足,如实验课和理论课课时安排时间不合理,各实践环节之间脱节,实习基地条件的限制,综合实践未能在正确的生长季、收获季内完成,使得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更合理的安排实验内容与实验时间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森林培育学实验教学环节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4.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实行实验室开放性管理。随着学科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并逐步演化出许多交叉学科,实验室的管理也应摆脱单个管理的模式。将森林培育学实验室与其他相关学科实验室结合在一起,在院级水平上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建立“大实验室”[15]的理念。除制定好实验常规管理制度外,还通过建立大型实验仪器实验平台,管理制度与校级实验设备管理挂钩,做好采购、技术档案、运行维护的工作,启用专人负责制,实现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并减少了开支。开放实验室面向课程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开放,协调实验室开放时间,以免造成实验室拥挤、混乱,教学秩序难以保证的情况;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校级、院系级的大学生创新实践与各种创新性竞技活动,实验室应面向综合性、设计性和自选性的开放[16],为学科的创新性、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条件。

三、森林培育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广西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学》课程组不断改革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并结合国家级“林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求,在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1.《森林培育学》理论授课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较多地展示生产及科研的现场图片、录像,使学生对于将要进行的相关实验实践活动有个感官认识,引发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如在主伐与更新部分,插入斯道拉恩所公司采用机械作业法进行速生桉人工林采伐与集材的现场录像,使学生在进行伐区设计、主伐技术实习时与理论授课演示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提高了实验实习效果。

2.《森林培育学》实验实习已经独立设课计算学分,与其他相关课程实行课程群综合实习,种苗部分主要与林木遗传育种、经济林果树栽培、植物组织培养等课程相结合,进行优树选择、种子及苗木质量检验、苗木培育等实验内容,优化整合原来分配在各个科目的实验环节,利于学生熟悉和掌握林木繁育流程及关键技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林地抚育管理、林木抚育间伐设计、造林规划设计部分则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授课前先实地参观,有个感性认识,通过理论授课加深理解并产生关联,课程结束后的实习与生产单位的季节性生产活动相结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生产实践技能,并得到实习单位的认可和好评,为学生今后参与、指导和管理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及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让学生参加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参与研究性和开发性实验;做好各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申报与执行工作,成立跨专业、跨年级科研训练小组。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可以指出研究方向,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研究论文的形式,从而提高学生收集与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并在科研写作方面得到锻炼。同时完善开放实验室公共平台,调整试验为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4.结合广西林业的区域特点及大型林业生产项目,及时调整实习内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习:①广西是我国重要的人工速丰林生产基地,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成为林业经济发展的主线,我们将其作为森林培育的主要实习内容,指导学生参观和参与速生桉的育苗、整地、造林、抚育、主伐、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的设计及生产活动;②根据广西发展珍贵乡土树种的新规划,幼林抚育实习在广西高峰林场树种科技园内进行,了解珍贵树种的特点及在广西发展的优势,进行了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调查、抚育间伐设计、施肥试验等实习;③组织学生参加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林权制度改革,大多数学生熟练掌握了当地森林经营现状及地形图勾绘、地类划分等操作技能。这些措施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近三年来,林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5%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参考文献:

[1]沈国舫.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9.

[2]刘勇,宋廷茂,翟明普,等.用系统科学指导和丰富森林培育学[J].林业科学,2008,44(7):1-5.

[3]刘勇,李国雷,吕瑞恒,等.关于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的探讨[J].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64-68.

[4]卫星,王政权.谈森林培育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J].中国林业教育,2007,(50):19-21.

[5]刘纯鑫,刘天颐,林元震,等.林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农业科学,2010,(6):273-275.

[6]赵萍萍.刍议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J].赤峰学院学报,2009,25,(3):185-186.

[7]乔梦吉,符韵林,梁机,等.林木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8,(27):145-147.

[8]王煌.创新是推进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密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4):1-13.

[9]王昌农.探索高校专业实验室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J].教学研究,2010,33(5):72-74.

[10]符学龙,李春波,周忠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考试周刊,2009,(21):142-143.

[11]黄宝灵,吕成群.指导森林培育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点体会[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40-42.

[12]林开仕.“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与评定标准[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4):40-43.

[13]郑世良,朱云仙,曹建清.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0,(8):100-102.

[14]贾忠奎,马履一,林平.国家级精品课程《森林培育学》建设探讨[J].科技资讯,2009,(36):180-181.

15]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05-112.

[16]曾红,尚锐,熊晓航.实验室开放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9(6):126-127.

第6篇

1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学院国家级示范性高职专业建设的要求,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备从事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2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通过对国内农林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和比较2005、2006、2007、2009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培养方案,充分听取园林行业专家意见及建议,及近几届优秀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确立了“三结合、三循环、双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1实践教学内容

2.1.1实践教学项目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教学内容时,每门课程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项目,以保证在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的异同,实践教学项目分为: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试验、实验、参观考察、技能训练项目、课程教学实习等)、综合实践能力模块、生产实习(岗位见习)、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答辩等。

2.1.2实践教学形式手段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形象教学、感性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形式,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2实践教学基础建设

2.2.1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经过近3a的建设,学院已经建成了园林绘图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园林工程造价(预算)实验室、园林植物标本室、园林植物病虫害实验室、园林建筑材料实验室、园林盆景制作实验室、园林艺术插花实验室等,购置了包括联想电脑、数码相机、投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制定了一些实验室管理制度,为园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2.2.2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教师实验操作水平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群策群力,共同制定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师资建设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一是教师自我学习和提高,增强实践教学水平;二是引进和外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充实教师队伍;三是实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教师学生,既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又培养了师资。

2.2.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供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是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园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本专业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1)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一些项目的基本操作训练等必须在校内完成,为满足这些要求,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这些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努力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园林植物繁殖栽培管理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施工实训基地、园林规划设计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实训基地相继建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2)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优势,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而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教学基地。利用这些企业的先进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方式,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实践教学的内容,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和社会联系,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联合办学的重要举措。因此,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与企业联系的纽带,是企业的窗口,是学校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阵地。在近几年的科研、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建好校内现有基地的同时,积极广开门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建设的校外基地有:成都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温江川西卉森发展有限公司、成都花都先锋园艺有限公司、四川绿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成都绿茵景园园林工程公司、都江堰市五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几个实践教学基地。

3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成效

3.1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调整教学计划,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根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自2002年以来,通过不断总结提高,邀请企业单位,行业专家参与共同修订教学计划,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补充,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3.2强化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试验、实验、参观考察、技能训练项目、课程教学实习等)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专业技能的基本单元。只有强化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才能为综合实训项目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开发建立综合实践能力模块综合实践能力模块,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开发的实践教学项目,主要是指: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的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技术施工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能力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大型的综合实践教学项目,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的竞争力,拓宽就业途径。实践证明:近几年学生都是因为具备了一种或几种核心能力,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4生产实习(岗位见习)生产实习的目的,就是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应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验证、巩固、深化、拓展所学知识,提高技能,为毕业后从事基层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接触专业生产实际,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劳动意识和职业意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使学生在实习中切实得到锻炼,要求学生在实习单位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质保量完成实习任务。从2002级开始,暑假的7~8月,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实习单位开始生产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实习日志、实习鉴定、实习报告,实习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评定。

3.5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主要包括技术等级考核和资格考评。职业技能鉴定是职业资格认证的基础和主要形式,是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毕业生、待业与下岗人员就业或再就业实施准入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相关公司、企业资质申请与晋升的必要条件。本专业从2002级学生起,在毕业前期都要通过中高级园林绿化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毕业生持证率达98%以上。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增强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同时提高了专业就业率。

3.6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培养目标、保证人才质量的必需手段。同时毕业实习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全面检验的必要途径。毕业实习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原来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增加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所必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从近几年的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情况来看,毕业实习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检验专业教学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3.7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等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由本专业教学团队组织讨论,从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选用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课题,按照毕业设计和答辩计划,专人指导,集体答辩。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比例逐年提高。

第7篇

关键词:技术职称;档案管理;评定资料

中图分类号: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200-1

技术职称制度是反映一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并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依据的一种资格的制度,晋升专业技术职称一般要经过考试或者经过专家评委会评审,整个评审程序严谨而且严格,一般而言每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要经历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晋升过程。在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一部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存档备查,一部分装入晋升者人事档案。人事档案一般晋升职称者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管理或者由人事部门的人才服务机构统一管理。评定专业技术职称需要提交的档案资料主要包括:

1 本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技术资格证书是指从事技术服务的单位或个人,为服务对象提供技术服务时,必须提供按国家统一规定,参加相应专业考试,由省级以上政府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如单位的有建筑工程施工资质证书,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等,如个人的有建筑工程师、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建筑设计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等资格证书。除初次参加职称评定者外均须提供此证书。

2 本人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按照现行职称晋升政策,凡是参加职称晋升人员均须参加计算机和外语考试,距离退休不足5年人员免试。以上两项证书需要到吉林省人事考试网jlzkb.com/查询证书真伪。

3 本人学历、学位证书

申报人员均要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chsi.com.cn)查询打印查询信息,打印的查询信息经本单位人事、纪检部门审核盖章并签字。

4 本人继续教育登记证或登记卡(以评委会要求为准)

继续教育登记证或登记卡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聘任、晋升职称、专业注册的重要依据之一,记载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情况,按照吉林省人社厅规定,晋升职称人员应当提供。

5 本人论文、著作、学术、技术报告原件材料

《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职称评聘工作中若干政策的通知》(吉人字[2008]78号)已对有效专业技术论文做出明确的规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对新闻出版总署核准的期刊提供了查询服务(查询方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在线查询—新闻机构查询服务)。不在此范围的论文及发表在刊物增刊、专刊、特刊的论文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时间以版权页所载日期为准。申报人同时还需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网址:wanfangdata.com.cn)、“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网址:cnki.net)、“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网址:cqvip.com)等主流数据库检索本人论文信息并打印,信息经单位人事、纪检部门审核盖章并签字。乡镇事业单位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要重点测评其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推广新技术或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技术总结、报告可视作论文对待。

6 本人获奖证书、专利证书及相关成果证明原件材料

上述证书必须提供原件,必要情况下有关部门需要进行核实。

7 各评委会要求的其他材料原件

按照吉林省人社厅《关于公布吉林省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职务)评审委员会的通知》规定,四平市设立了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委会、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委会、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委会和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本地区从事临床医学(中医除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副主任医师、从事机械、土建、农机、化工工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从事农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和从事综合经济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经济师。

特殊人员的评审。按照省人社厅规定,对在我省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留学回国人员、军队转业人员、党政机关调动人员参评职称提供特殊通道,凡符合条件的人员均按照原有的申报程序报送省人社厅组建的特殊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委员会认定。继续开展民营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经济师的认定工作。

第8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22-02

目前高职院校招生竞争激烈、渠道多样,对于就读农林类院校的大多生源来说都首选省会等大城市,从而导致省会以下城市院校招生门槛普遍降低,人才培养的环境受到了影响,难度随即加大。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变通思路、重塑教育理念、做出特色示范。以园林类专业来说,学生选择本专业的认知度不足,对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一片茫然,包括他们在学校学生习的过程中目标不明、兴趣不高,毕业之后企业招不到能用的人才、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岗位。因此,课程设置和教学至关重要,园林类毕业生毕业之后,主要从事园林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等相关工作。就《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而言,其具有实际操作性很强的特点,课程教学建议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进行。

为了更好地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应改革以往“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实用性的技能操作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1]。针对以上问题,现就本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参考建议,旨在促进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今后的人才培养找准思路、增加兴趣、拓展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采取的建议与措施如下:

1.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现代园林建设理念和建设特征不断变化,追求乡土特色的同时,力求景观效果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加上各种新信息、新技术、新材料和设计理念的大量出现,因此,原有的课程体系将不能完全适应园林工程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园林工程这门课程的内容也应推陈出新。我校在制定园林工程专业学时,遵循拓宽专业面、加强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原则[2],拟定园林工程教学模式为理实一体化。在原有的土方工程、园林给排水工程、花坛与砌体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绿化工程和园林供电与照明工程共八章内容上,增加了《园林工程实验实训指导书》,即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教学。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不仅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而且更加适应园林行业市场发展需要。

考虑到学校学生上实验实训课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于《园林工程实验实训指导书》的教学内容目录调整如下:微地形(沙盘)制作、园林喷灌图的绘制、小型砌体工程施工、园林喷泉管道制作安装(PPR)、园路工程施工、塑石假山工程、大树移植工程和园林照明图的绘制。

从操作的方式来区分,即有:

①施工图设计类:园林喷灌图的绘制、园林照明图的绘制和园林植物配置图的绘制;

②施工图设计与施工类:微地形制作、小型砌体工程施工、园林喷泉管道制作安装(PPR管)、园路工程施工、塑石假山工程、大树移植工程。

从施工制作的场所来区分,即有:

①室内实训室完成类:园林喷灌图的绘制、园林照明图的绘制、园林植物配置图的绘制、微地形(沙盘)制作、园林喷泉管道制作安装(PPR管),完成时间与理实一体化教学(其课时共计60学时)同步;

②室外实训基地现场完成类:小型砌体工程施工、园路工程施工、塑石假山工程、大树移植工程,完成时间为一周(每天4学时,共计20学时)。本门课程的教学总课时为60+20=80学时。

2.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1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专业课中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素养息息相关。首先要上好第一堂实验课,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到校园的广场和正在开工的现场进行讲解,显然校园广场对于大二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不过老师要先做好备课计划,抓住重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带领学生深入体会园林的文化和内涵。在实验室教学的过程中,要用实用的适用的实验指导教材和多媒体课件,挑选一些典型的工程案例,从工程施工图、现场照片再到成品实景图片,从工程设计规范、施工说明要求到施工图设计方法进行讲解,展示一些工程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分析,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讨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由被动转入主动。按照企业施工员和绿化工的要求训练学生,加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此外,培养部分优秀学生并让他们参与老师的工程项目来,使学生了解园林工程的操作流程,熟悉项目管理过程,了解市场需求,促进优秀学生的带头引领作用。

2.2加大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飞跃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园林行业急剧转型升级,园林人才供不应求,园林院校工程施工类师资力量空前匮乏,通常是一个老师身兼多门课程,加上新进老师大都是大学刚毕业,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育教学往往是停留在理论基础层面。老师的言行举止让学生获知和模仿,老师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追随和崇拜,老师的艰辛付出让学生受益非浅,通过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带动学生各方面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的且不断更新完善的工作,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组建有领导和组织能力的师资科,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功在千秋。为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园林工程建设活动,鼓励教师到园林企业一线进行培训或挂职锻炼,从中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成熟的施工技术,积累施工经验,创新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师职业技能;领导主持园林项目建设,带动专业老师共同参与学术活动,拓宽了老师的教育理念,加强了老师的教育责任感和价值观。作为教师,必须是专才、通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和教学能力,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激情,力争成为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在职业岗位上不断学习、脚踏实地、坚持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3]。这就要求园林工程教学的教师紧跟行业发展,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教育技能。

3.案例示范,实地操作,将课程项目做出成效

为了与园林行业项目接轨,对于课程实践,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训计划和方案,带领学生在实训基地实地施工,做真实的样板工程,做实用的园林小品。下面以我校2013级大二学生在园林工程课程结束后的“园路工程施工实训报告”作为案例。报告题目:《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实训总结――2013级园林技术二班(第一组),题目下设有:实训时间、实训地点、指导老师、班级、组长、副组长、组员和实训工具、实训项目内容和实训心得体会(略)。

实训项目一 园路工程施工(图1-10)

1?鄢1m雨花石园路施工步骤:第一天上午听指导老师讲解和点评上届学生的作品和实训报告,进行分组,下午做好施工设计方案,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每组所需工具和材料:锄头、铲子、砖刀、铁灰板、灰桶(3个)、扁担、簸箕(2个)、木模板、水泥和砂卵等。

①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选择一块平坦的地块,定点放线,挖出长宽深为1200?鄢1200?鄢200的路床,进行整平夯实,然后放入木模板固定,模板内宽为1?鄢1m。

4.结语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重在实践,旨在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项目,这就要求老师能应以身作则,熟悉施工流程和规范,有施工操作和项目管理经验。老师先示范,能做出小部分样板,学生参考着做,加做边指导,但不一定每章节的实验项目都是现场操作的,也有部分章节的实验项目是用AutoCAD绘制的,这也要求老师能运用AutoCAD操作演示,讲解绘制流程和注意事项。对于室外操作的实验项目,学校应有实训基地作平台,在实施过程中履行经济实用原则,有些材料可重复利用,做完就拆洗。不过有些学校是在室内运用简易材料进行实践教学的,例如:用泡沫板、石膏或花泥做假山模型,用仿真花草作搭配。不管哪种教学手段都是可取的,各有优势,在实验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了解施工项目的流程和步骤,了解各种工程素材和设施设备,通过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想象力和自信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园林类专业学生通过现场教学和参与老师的项目,积累了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增强了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就业适应力,同时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德威.园林工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07.(5):70-72

[2]刘维东等.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促进园林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9(22):51-52

[3]邓阿琴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教学反思[J],成人教育,2014.9(333):100-102

第9篇

关键词:柏林艺术大学;建筑学教学;教学组织;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TU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5506德国柏林艺术大学(Universitt der Künste Berlin)有着300年的发展历史,是一所艺术门类综合的高等学府,目前拥有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音乐学院和表演艺术学院,也是柏林两个有建筑设计专业的大学之一(另一所是柏林工业大学)。柏林艺术大学建筑专业教育制度上采用德国高校典型的Dipiom体系,也招收和培养博士生。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和英、美以及中国的有所不同,没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之分,只是分为低年级阶段(Grundstudium)和高年级阶段(Hauptstudium),这是两个很明显的分界,毕业以后称为Dipiom。美国和中国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到德国留学,德国的高校只认定这些学生相当于完成了德国的低年级阶段,可以从高年级阶段开始就读,目前中国把在德国取得Dipiom学位认定为硕士学位。

作为一所艺术大学中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柏林艺术大学建筑教育和普通的工科大学中的建筑专业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前者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设计感性认识,重视学生创造、创意能力的培养,如重视工作模型的表现手法,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的运用。同时,规定学生要有一个学期的工作实践训练,完成真实的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将设计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结合起来,真正体会建筑设计的内涵,促使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实践。柏林艺术大学在建筑设计领域被公认为是培养建筑设计大师的地方,在建筑界有着很高的声誉。学校的教学气氛相当活跃,充满了开放、轻松、自由、有活力的学习氛围。

一、中国一般工科大学建筑专业教学方法

中国工科大学中的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5个方面:美术基础类课程,建筑史和建筑设计原理课程,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建筑技术、材料和构造课程,建筑设计训练课程。其中,建筑史和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力学和结构,建筑技术、材料和构造等课程的教学主要用讲课的方式,辅以部分练习,让学生学习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会产生几个方面的问题:建筑史论课程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思维,不会去寻找新的建筑哲学思想来开发自己的创新思路;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课程太多地注重力学和结构的计算公式,而忽视了建筑师所需要的结构创新方式和能力的培养;建筑技术和材料课程缺乏综合训练的内容,忽视建筑师执业过程中对技术综合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一般工科大学中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是:建筑力学和结构以及建筑技术和材料方面的课程基础总课时较多,学生基础扎实,但是对建筑结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

二、柏林艺术大学建筑专业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一)教学组织

柏林艺术大学的建筑专业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低年级阶段Grundstudium(按德语直译为基础阶段),一般要求跟班上课,两年内修完。后一阶段为高年级阶段Hauptstudium(德文意思是主要学业阶段),这一阶段不要求跟班学习。德国的学生在大学阶段也常常会去设计公司工作一段时间,或者去国外别的学校学习1~2个学期,然后再回来继续学业,所以高年级阶段往往会修3~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学分自主选择。德国建筑教育是开放的教学组织结构,不同年级的学生经常一起上课、共同学习。低年级和高年级的课程体系均由4个专业板块(prüfungsbereich)和1个项目设计板块(projekt)组成(表1),这四个专业板块为:造型表现(gestaltung),建造和设计方法(bauund planungsmethoden),建筑历史及社会学(geschichte und gesellschaft),构造与技术(konstruktion und technologie)。各个专业板块在每一个学期均会提供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项目设计板块也会在每个学期提供3~5个项目设计课程让学生选择。学生的选课由这样的板块体系引导,修完学校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后才能进行毕业设计。

德国的大学里教师比例很高。柏林艺术大学建筑专业要求必修课必须是教授职称才能开课;讲师则只能独立开设选修课。1个教授通常会再带1~2个讲师,和1个学生助理一起上课,学生助理一般在该学期选课的学生中挑选。柏林艺术大学建筑专业每个学期开设的课程很多,必修课每学期几乎都开,每个版块的选修课也都会在2~3门以上。开设的选修课多了,学生也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选修的课程,甚至可以在在一年内就把高年级阶段所有的课程都修完。如在2009/2010学年冬季学期的选课列表(表2和表3)中可以看到,高年级阶段“版块2:建造和设计方法(Bauund Planungsmethoden)”提供课程: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2、集体研讨模式转换、建筑设计2、园林文化和环境艺术3(现代景观设计:艺术和建筑之间)、政府的危机和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该学期就开了3门必修课和3门选修课,提供了高年级阶段板块2中规定要修的所有课程,如果学生有能力的话,一个学期就可以修完这个板块中所有的课程。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张云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建筑学教学研究

表1柏林艺术大学建筑专业高年级阶段需要修满的课程板块12课程名称板块1:造型表现(Gestaltung)12造型表现训练2(必修课) (Experimentelle Praxis der Gestaltung 2)

美术技法和训练2(必修课) (Technik und Praxis der Darstellung 2)

造型艺术口头考试 (Mündliche Prüfung Gestaltung)

选修课三门 (Wahlpflichtfcher)板块2:建造和设计方法(Bauund Planungsmethoden)12建筑设计2(必修课) (Gebudeplanung 2)

城市规划2(必修课)( Stdtebau und Stadtplanung 2)

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必修课) (Landschaftsplanung und Landschaftsgestaltung)

建造和设计方法口头考试 (Mündliche Prüfung Bauund Planungsmethoden)

选修课口头考试 (Mündliche Prüfung Wahlpflichtfach)

选修课三门 (Wahlpflichtfcher)板块3:建筑历史及社会学(Geschichte und Gesellschaft)12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及建筑规范2(必修课)(Geschichte und Theorie der baulichrumlichen Ordnung 2)

建筑历史及社会学口头考试 (Mündliche Prüfung Geschichte und Gesellschaft)

选修课三门 (Wahlpflichtfcher)板块4:构造与技术(Konstruktion und Technologie)12建筑构造2(必修课) (Baukonstruktion 2)

建筑结构2(必修课) (Tragwerkslehre 2)

建筑设备技术与设计2(必修课)(Versorgungsplanung und Versorgungstechnik 2)

构造与技术口头考试 (Mündliche Prüfung Konstruktion und Technologie)

选修课口头考试 (Mündliche Prüfung Wahlpflichtfach)

选修课三门 (Wahlpflichtfcher)项目设计版块12项目设计课1 (Projekt 1)

项目设计课2 (Projekt 2)

项目设计课3 (Projekt 3)

项目设计课4 (Projekt 4)

专业实习(Berufspraktisches Begleitseminar)表22009/2010学年冬季学期课程列表(Vorlesungsverzeichnis WiSe 2009/10)——低年级阶段(Grundstudium)板块12课程编号

Vst.-Nr.12课程名称 Veranstaltung12任课教师

Zugeordnete Lehrperson12教学方法

Vst.Art.低年级阶段项

目设计板块12222500112Berliner Haus,Filmisches Wohnen

(柏林住宅,电影中的居住空间)12Arets,Schamun12Projekt

项目设计222500212Le cadavre exquis(自由表现设计方法)12Gtz,von Spreckelsen12Projekt

项目设计222500412Die Maβhaltigkeit im Wohnen(节制的居住空间)12Frhlich12Projekt

项目设计板块1:造型表现12221100112Einführung in die Grundlagen des Entwerfens

(设计基础原理)12Sobejano 12Vorlesung讲课221100212Einführung in die Grundlagen des Entwerfens

(设计基础原理)12Riegler,Jürgens,

Markus 12Projekt

项目设计221100312Einführung in die Grundlagen des Entwerfens

(设计基础原理)12Nolting,Landt 12übung作业练习221100412RAUM UND BILD ITechnik und Praxis der Darstellung 1

(空间和图案1 –美术表现技法和训练1)12Cousin12Vorlesung/übung讲课/作业练习221100512RAUM UND BILD IAktzeichnen

(空间和图案1 – 人体写生)12Ranner12übung作业练习222100612RAUM UND BILD IITheorien der Gestaltung

(空间和图案2 – 造型艺术理论)12Herbstreuth12Vorlesung讲课222100712RAUM UND BILD IIExperimentelle Praxis der Gestaltung 1Grafik

(空间和图案2 – 造型表现训练1 – 图形)12Zscharnt,

Stefanescu 12Vorlesung/übung讲课/作业练习222100812RAUM UND BILD IIExperimentelle Praxis der Gestaltung 1deconstruct

(空间和图案2 –造型表现训练1 – 解构)12Ranner12übung作业练习板块2:建造和

设计方法 12222200112Gebudeplanung(建筑设计)12Frhlich 12Vorlesung/übung 讲课/作业练习2222002 12Stdtebau und Stadtplanung 1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1)12Krischanitz 12Vorlesung讲课 2222003 12Gartenkultur und Freiraumentwicklung 1: Raum oder NichtRaum: GrundFragen der Landschaftsarchitektur (园林文化和环境艺术1:空间或非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问题)12Schultheiβ,

Hennecke 12Vorlesung/übung讲课/作业练习板块3:建筑

历史及社会学122223001 12Grundkurs II: Architektur, Raum, KulturKulturwissenschaftliche Grundlagen

(基础课程2:建筑,空间,文化–人文学科的根本)12Hauser,Meyer 12Seminar研讨板块4:构造

与技术122214001 12Baukonstruktion 1 (1.Sem)

[建筑构造1(第一学期)]12Riegler 12Vorlesung 讲课2214002 12Baukonstruktion 1 (1.Sem)

[建筑构造1(第一学期)] 12Riegler,Jürgens,

Markus 12übung作业练习2214005 12Tragwerkslehre 1Grundlagen

(建筑结构1 – 原理)12Gengnagel 12Vorlesung/übung讲课/作业练习 2224003 12Baukonstruktion 1 (3.Sem.)

[建筑构造1(第三学期)]12Riegler 12Vorlesung讲课 2224004 12Baukonstruktion 1 (3.Sem.)

[建筑构造1(第三学期)]12Riegler,Jürgens,

Markus 12übung作业练习2224006 12Tragwerkslehre 1 – ebene Tragwerke

(建筑结构1 – 结构形式)12Gengnagel,

Sternitzke 12Vorlesung/übung讲课/作业练习 2224007 12Versorgungsplanung und Versorgungstechnik 2

(建筑设备技术与设计2)12NytschGeusen 12Vorlesung 讲课2224008 12Versorgungsplanung und Versorgungstechnik 2

(建筑设备技术与设计2)12NytschGeusen,

Ljubijankic 12übung作业练习表32009/2010学年冬季学期课程列表(Vorlesungsverzeichnis WiSe 2009/10)——高年级阶段(Hauptstudium )板块12课程编号

Vst.Nr.12课程名称 Veranstaltung12任课教师

Zugeordnete Lehrperson12教学方法

Vst.Art.板块1:造型表现122231001 12RAUM UND BILD IIIExperimentelle Praxis der Darstellung (Kompipaket)-Vom Sockel bis zum Lcheln(空间和图案3-集中造型表现训练-从墙脚直到微笑)12Meyer, Ranner 12Allgem. Beratung

集中答疑2422002 12SOUNDSKIN/Experimentelles Entwerfen im Raum

(空间设计实践)12Schillig 12Seminar研讨 板块2:建造和设计方法 122232001 12Stdtebau und Stadtplanung 2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2)12Grazioli,

Hartmann 12Vorlesung/übung 讲课/作业练习2232002 12Blockseminar Modern Transfer

(集体研讨模式转换)12Arets,Schamun 12Blockveranstaltung 集中活动2232003 12Gebudeplanung II(建筑设计2)12Arets 12Vorlesung/übung讲课/作业练习2232004 12Gartenkultur und Freiraumentwicklung 3: Landschaftsarchitektur der Moderne: Zwischen Kunst und Architektur (园林文化和环境艺术3:现代景观设计:艺术和与建筑之间)12Schultheiβ,

Hennecke 12Seminar 研讨2232005 12Krise der Parameter(政府危机)12Krischanitz 12Vorlesung讲课2232006 12Berlin Alexanderplatz(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2Arets,Kraus,

Schamun 12Seminar研讨板块3:建筑历史及社会学122233002 12Typus-Form-Bedeutung (Architekturgeschichte im überblick IV)Renaissance

[类型-形式-含义(建筑历史概况4)-新生]12Bollé 12Vorlesung 讲课2233003 12Die Wiener Moderne(维也纳风格)12Kuhrau 12Seminar研讨 2233005 12Strukturalismus in der Architektur heute?

(结构主义影响当今建筑?)12Kuhrau12Seminar研讨 2424001 12Was ist ein Bild?(什么是一张画?)12Hauser 12Seminar 研讨2424007 12Kartografie(图的绘制)12Hauser 12Seminar 研讨2424009 12Landart(大地艺术)12Hauser 12Vorlesung讲课板块4:构造与技术122234001 12Tragwerkslehre 2-Rumliche Tragwerke

(建筑结构2-结构空间) 12Gengnagel,Alper

mann 12Vorlesung讲课2234002 12Versorgungsplanung und Versorgungstechnik 3

(建筑设备技术与设计2)12NytschGeusen 12Vorlesung 讲课2234003 12Versorgungsplanung und Versorgungstechnik 3

(建筑设备技术与设计2)12NytschGeusen,Ljubijankic 12übung作业练习2234004 12Bauko 2:Vorlesung “Haut und Knochen”

(建筑构造2:讲述“外表和骨骼”)12Gtz 12Seminar研讨 2234005 12Baustellenbesuche(建筑工地参观)12Gtz, Schnert 12übung 作业练习2234006 12Perspektivierung der Architektur(建筑透视) 12Tonon 12Seminar研讨 2234007 123D Modelling in Rhino V4(3D建模Rhino V4)12Gengnagel 12Seminar研讨 2234008 12ArchiCadAnfnger(ArchiCad初学者)12Steiner 12Kurs 电脑课程2234009 12AutoCAD Architecture-Grundlagenkurs

(建筑AutoCAD-基础课程)12Heinke,Nytsch

Geusen 12Seminar研讨 2234010 12VectorWorks Anfnger(VectorWorks初学者)12Steiner 12Kurs电脑课程2234011 12MediaKursVon den Rohdaten zur Prsentation eines Architektur Projektes

(多媒体课程-建筑项目渲染到成果)12Steiner 12Kurs电脑课程2234012 12Lichtentwurf(照明设计)12Müller 12Seminar研讨 2234013 12Bauund Raumakustik(建筑声学) 12Ktz 12Vorlesung讲课高年级阶段项目设计板块122235001 12UnConcious Berlin (神志不清的柏林)12Arets,Kraus,

Schamun 12Projekt项目设计2235002 12Abstract City:Toporaphy(抽象城市:地势)12Gtz,von Spreck

elsen 12Projekt项目设计2235003 12Was heiβt hier “Mitte”?(什么是“市中心”?)12Zach 12Projekt项目设计2235004 12Ein neues Museum für die alten Meister(博物馆改造)12Krischanitz 12Projekt项目设计柏林艺术大学建筑专业的教学方式是德国建筑教育中典型的开放式教学组织结构方式。每个学期开设大量的课程,让学生自由选课,修完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类型和总的课程数。开放式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计划,可以有很大的选择性;同时,由于学生有很多机会去挑选教师的课程,对教师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也构成一定的压力和动力。

(二)教学内容

对比中国的建筑教育,在德国的高校课程中很少设有Vorlesung(讲课为主的理论课),建筑专业的课程都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上课也没有中国常用的通用教材,课程开始后,教师会开出一系列书单,或者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和课程相关的书籍。柏林艺术大学建筑专业的课程主要为3种类型。

其一,Vorlesung/übung——讲述理论课和设计练习结合,大量的“建造和设计方法板块”和“构造与技术板块”中的课程均采用这种形式授课,教师在一个学期中布置几个设计题目,1~2个星期完成,每个设计题目集体点评,当中有几次集中的讲课,讲授一些理论性的概念。Peter Bayerer先生主讲的板块2中的Baukonstruktion 2(建筑构造2)课程,延续几个学期,每学期布置4个题目,每一个题目内容都是做一个快速设计,要考虑到特殊的构造问题,2周完成。学生看到作业布置的内容后,就可以拿回去做设计,以工作模型和图纸的形式表现,2周后集中到一起,由Bayerer先生和2位讲师一起来评图,然后记下每位参加的学生的分数。学生在一个学期或数个学期完成这门课程的作业,做完4个设计后就可以拿到这门课程的学分。Bayere先生出的每个题目都会是一个特殊的场地,要求学生用一种特殊的建筑结构来设计完成。有一个题目是让学生用一张A0的普通卡纸,来设计和搭造一座高塔,卡纸的搭建只能用胶水,不能用金属制品加固,学生用卡纸所做的模型不能超过原有卡纸的质量。有的学生的模型可以搭到二层楼那么高,塔得越高给的分数也就越高。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去感受结构支撑的极限,和一些连接方式,对培养建筑设计中创意思维方式很有帮助。另有一个题目是要求在一个高高的山崖上设计一座钢结构的学生工作室,要从山崖上悬挂下来。学生练习如何在一种极端特殊的场地中,用特殊的钢结构体系来建造一个建筑物。Grazioli先生主讲的板块2中的Stdtebau und Stadtplanung 2(城市规划设计2)课程,一个学期讲完,要做4个设计题目,每2周1个,期间他分别和2位讲师给学生讲几次规划设计方面的知识。例如一个题目是在一个10 m×50 m,高10 m的室内空间中设计一个办公场所,另一个题目是在柏林的一块场地,需要将城市中感兴趣的景点引申到该基地中,完成自己的设计。Grazioli先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城市设计需要考虑的各个要素,从室内到室外,从一块基地扩展到整个城市。

其二,Seminar——教师和学生座谈型的研讨课。“建筑历史和社会学板块”中理论课基本上会用这种形式上课,这些课程中师生互动是教学的重点。师生围坐在一起,对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在德国高校中上课是师生都很兴奋的事,课堂气氛也很随意,学生经常带着咖啡,或者一边吃三文治,一边讨论。教师只是每一次讨论会的主持者,在讨论过程中,大家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在关注和思考,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

其三,Projekt——项目设计课。在每学期初,教师都会公布课程的题目、内容、时间及选课条件,供学生选择。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也会规定选课的人数,一般不会超过20名学生。由于柏林艺术大学建筑专业每学期开设的项目设计课比较多,所以一般每门课不会超过10个学生选课。教授在上课的开始,会把教学大纲、具体的时间,以及设计基地安排发给学生,学生要自己去当地的规划部门购买设计基地资料和图纸。在德国规划部门里,设计基地资料都是公开的,只要花不多的钱,都可以买到设计基地地形图。学生要对设计项目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以及查阅设计规范和资料,然后绘成图纸和介绍材料,制作设计基地模型,并要反映周围的建设环境。开课2~3个星期后,就有一次集中评图,学生要逐个介绍他们的方案构思,由任课教授、讲师和学生助教一起评图。这样的评图一个学期会举行2~3次,学期末进行最后的设计成果评图。如果学生当中需要教授改图,可以和教授预约,会在每周的答疑时间进行,柏林艺术大学建筑专业的教授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所以改图也往往在教授的办公室进行。项目设计课会有几次讲课,教授讲授和项目选题有关的设计内容,通常是一些设计方法和设计作品介绍。针对设计课的题目,会有相应的建筑周游参观。笔者在学习Eilfried Huth先生主讲的项目设计课 Wohnen und Stadt(居住和城市)时,就和学生、教师一起去瑞士、奥地利、德国的几个城市参观居住建筑。出发前大家将要参观的建筑资料整理成一本小册子,参观的时候可以对照了解。这样的周游对以后的设计有相当大的帮助。建筑是一种三维空间艺术,好的设计往往要亲临其境才会有体会,并且在今后构思设计的时候有助于激发想象力。

三、对中国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启示

中国的建筑学专业教学要重点放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在掌握一定的“艺术性”和“技术性”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建筑学思维能力、建筑技术和结构创新能力、建筑学造型创意能力。参考柏林艺术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方式方法,针对中国新形势下的建筑教育,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和建议。

其一,建筑史论课由教师将建筑历史发展列一个提纲,推荐一些书目让学生先去阅读,上课的时候用座谈型的研讨课(seminar)形式,大家一起来讨论建筑历史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欲望。每一堂课都成为一次小型的“学术性”研究会,成为一次建筑历史“头脑风暴”,这样的授课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记住建筑历史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学到了利用建筑历史知识来思考和帮助自己建立建筑哲学思想。这种训练对学生成长成为大师级的建筑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二,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建筑师并不需要做精确的结构计算工作,这部分任务由土木工程师来完成,建筑师更需要一种对结构形式与美感结合的想象力。建筑力学和结构等课程中,在讲述基本的力学原理以外,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研究结构的各种支撑方法,动手做模型来体会结构的内在关系,通过模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并且验证合理的结构体系。

其三,建筑师在对一个项目进行建筑设计时,必定会对当地的社会、人文、环境、时代背景做深入了解,才能进行方案设计。建筑设计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由教师提出一个理论主题,或让学生自己拟定主题,针对主题开展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再开始方案设计。这样的设计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设计中对人文和环境的关注,使设计内容更有深度,并且形成一套独特的设计方法。

四、结语

柏林艺术大学建筑专业的课程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重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制作工作模型来辅助设计思考的习惯。教学内容十分贴近真实的建筑设计实践活动,注重和鼓励学生探索和培养自己独特的建筑美学修养。

参考文献:

[1] Die Geschichte der Universitt der Künste Berlin[EB/OL].[2010-04-05]..

[2]Vorlesungsverzeichnis Sommersemester 2010 online[EB/OL].[2010-04-05]..

[3]Gtz,Bettina. ABSTRACT CITY #01 Straβen[M].Unversitt der Künste Berlin,Lehrstuhl für Entwerfen und Baukonstruktion, Berlin, 2009.

[4]Bollé,Michael.HardtWalther Hmer.Architekt HDK (Schriften aus dem Archiv der Universitt der Künste Berlin, Bd. 13)[M]. Berlin, Universitt der Künste, 2009.

[5]Geist,Jonas / Seidel,Matthias. Hundert Jahre Hauptgebude der Universitt der Künste Berlin[M].Katalog zur Ausstellung in der Galerie der UdK, Hg.: Universitt der Künste Berlin, 2005.

[6]Kelp,Günter Zamp / Zach,Juliane. Katalog zur Jahresausstellung Architektur der HdK 1994,Hg.: Hochschule der Künste Berlin[M]. Fachbereich Architektur Berlin, Auflage: 300 Exemplare, 1994.

[7]Bollé,Michael.Der Campus. Ein Architekturführer durch das Gelnde der HdK und der TU Berlin[M].Hg.: Hochschule der Künste Berlin, Verlag Willmuth Arenhvel Berlin, 1994.

[8]Kelp,Günter Zamp.WarteschleifenEin Entwurfsprojekt von Architekturstudenten der HDK Berlin[M].Ausstellungskatalog, Hg.: Galerie Aedes East, Berlin, 1996.

[9]Zach,Juliane.Eilfried HuthArchitekt. Variettals Prinzip[M].Gebr. Mann Verlag, Berlin, 1996.

Architecture teaching in Berlin University of Art

ZHANG Yun

(1.College of Design Art, China Academy of Art; 2. Artistic Design & Creation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Hangzhou 310015,Zhejiang Province, P. R. China)

第10篇

大连民族学院,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的民族高等学校。学校于1984年立项筹建,1998年开始独立招生,是国内最年轻的民族高等院校。

在大连民族学院这个以工科为主的民族高等院校里,经济管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是大连民族学院专业最多、学生人数最多的二级学院,设有经济贸易、会计、工商管理和旅游管理四个系,专业设置横跨经、管两大学科。其中的会计学已建成为校级示范建设专业,旅游管理已建成为校级特色专业。经济管理学院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已实现了持续、协调地发展。

依托于经济管理学院的“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成立三年来,中心的研究人员共320篇;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课题103项,其中国家自然和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7项,累计科研经费321万元;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也因为其突出的科研成果在成立两年之后就被评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以上成绩的取得都应当归功于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林教授。

马林教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才、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大连市“十佳”旅游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自2003年调到大连民族学院工作以来,马林教授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以“三三制”为原则,积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科专业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关键。一直以来,马林教授把师资队伍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建设,以建设团队和造就名师为目标,按照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三三制”的原则,通过外引和内培等手段不断充实队伍和调整结构。“三三制”即原则上一名教师负责三门课程,并确定主要责任课程;而一门课则由三位教师负责,并确定主要责任教师。通过实施“三三制”原则,把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明确教师责任归属,从而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框架。目前已形成了一支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重点,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

二十多年来,马林教授曾主讲《旅游经济学》等六门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2004年以来主持了一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1世纪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双“六十”工程)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启动了旅游专业毕业设计教改,借鉴工科毕业设计思路在全国首创了旅游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在2004年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旅游专业教育研讨会上,做了重点发言,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提交的论文获得了大会一等奖。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策划能力,并形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策划方案,包括金石滩营销策划方案、大连民院形象策划方案等毕业设计项目,建立了大连金石滩、吉林安图县、内蒙古克旗实践教学基地,使旅游专业建设发生了很大改观。

充分发挥科研方面的带头作用

二十多年来,马林教授一直从事民族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旅游规划、旅游营销等方面的研究,共主持《内蒙古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区域协作研究》等关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8项,为民族地区的政府、企业完成横向课题近30项,其中旅游规划和策划方面的课题10多项。在《经济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国家级、省部级核心刊物上40多篇;主编专著《内蒙古可持续发展论》、《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论》、《内蒙古绿色产业论》、《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库》等10多部。在马林教授的带领下,整个学院积极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培养学术团队,以申硕为主线,以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为平台,以人为本,抓重点人才、做好重点项目,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的科研成果成绩斐然。

第11篇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

关 键 词:风景园林、注册风景园林师、执业注册、勘察设计

Key words: Landscape, registered landscape architects, registered practitioners, survey and design

1.我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1.1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强化建筑师的法律责任,保障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并逐步实现与发达国家工程设计管理体制接轨, 1994年09月21日,国家建设部/人事部了《关于建立注册建筑师制度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建设〔1994〕第598号)。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在建设领域内实行勘察设计行业执业注册制度。

1.2

为了加强对注册建筑师的管理,1995年9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国务院令第184号);1996年7月1日,建设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建设部令第52号),对于注册建筑师的考试、注册、执业和继续教育、管理和监督等具体工作做出了科学系统的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使中国的勘察设计行业执业注册制度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寻。

1.3

1997年9月,建设部、人事部下发了《建设部、人事部关于印发〈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设办〔1999〕222号),决定在我国实行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并成立了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管理委员会;1999年4月7日人事部、建设部下发了《人事部/建设部关于印发《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及《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的通知》(人发〔1999〕39号)。

1.4

2001年1月4日,人事部、建设部了《人事部建设部关于〈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制度总体框架及实施规划〉及〈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的通知》(人发[2001]5号)。其中《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制度总体框架及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结合我国国情并参照国外注册执业制度的通行作法,对我国逐步推行勘察设计行业执业注册制度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安排,成为我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总体规划到2010年全面实行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注册制度。《规划》中将我国勘察设计行业执业注册资格分为三大类,即: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景观设计师。并于其他问题中说明注册景观设计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城市及小区景观设计和广场设计。注册景观设计师执业制度目前尚处于论证阶段,待条件成熟时,参照注册建筑师的模式和管理办法成立全国注册景观设计师管理委员会,指导开展执业注册工作。

到目前为至按照《规划》及现行的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体系(图-1),已经完成了对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的执业注册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2.我国现阶段勘察设计市场管理体制

2.1

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3号);对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单位的资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管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发包与承包、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与实施等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法律规范。《条例》规定国家对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国家对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注册执业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只能受聘于一个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未受聘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不得从事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活动。《条例》从法律角度确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阶段我国勘察设计市场以有资质的勘察设计企业为服务和竞争主体,企业资质与从业人员资格双重管理的市场管理体制。

2.2

2001年7月25日建设部颁布《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93号); 2007年6月26日建设部颁布《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0号)。对从事勘察设计的企业资质分类和分级、资质申请和审批、监督与管理做了详细的规定。同时颁布了新的《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建市〔2007〕86号)(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对21个行业的相应工程设计类型、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及规模划分等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标准》中明确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是指:风景资源的评价、保护和风景区的设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园林绿地、景园景点、城市景观环境;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工程、风景园林道路工程、园林种植设计;与上述风景园林工程配套的景观照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资质设甲、乙两个级别,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如下表(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园林专业是该专项设计资质的主导专业;园林专业含风景园林专业、规划、景观设计专业、环艺专业,且尚未实施注册管理。《标准》中对注册人员的专业在未启动注册时专业设置做了对照表(表2)。从中可以看出园林专业的注册专业名称为风景园林,这与《规划》中的“注册景观设计师”存在矛盾,这也是产生专业名称之争的主要根源之一。就专业名称问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已于2005年11月在给建设部有关领导《关于加强风景园林行业与学科管理的建议》一文中表明了坚定的立场。2008年10月12日经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章程》,把“推进风景园林师执业注册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写进了学会的章程,可见学会对推进风景园林师执业注册制度的高度重视。

3.建立与中国勘察设计市场相适应的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相关意义

3.1

建立与中国勘察设计市场相适应的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风景园林设计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保证专业技术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事业蓬勃发展。但是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风险责任小、利润空间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类“景观设计”公司如雨后春笋,从业者有如过江之鲫;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或有规范、标准而不执行),于是风水先生也堂而皇之的做起了所谓的“景观设计”;更有甚者将天、地、人、神列为了设计的基本原则,所谓的“景观设计师”俨然扮起了能统御天、地、人、神的上帝的角色;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建立和实施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已经刻不容缓。实施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可以从根本上彻底改变现在风景园林设计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提高专业技术成果的质量,为建设方提更供科学的专业的技术服务,从而提高专业美誉度,增加社会对风景园林学科及专业的了解和认同。

3.2

实施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发展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集中体现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法治的原则。随着设计市场的不断发展,许多建设方在要求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的同时,对具体的项目负责人、各专业的负责人、设计人的从业资格和工作业绩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勘察设计行业管理从现有的企业资质管理为主逐步过渡到以个人执业资格管理为主的轨道上,规范市场秩序。

3.3

实施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可以促进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的大量需要,促使众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风景园林相关专业。由于各高校的办学历史和能力、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不尽相同;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风景园林核心课程体系,各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导致专业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差异悬殊,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良莠不齐。实施注册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首先是考试,各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否通过国家执业资格注册考试是检验其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和试金石。这样既能促使各高校的专业教学大纲向国家的职业资格注册考试的考纲靠拢,又能保持各高校的办学特色,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促进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做到纲举目张。

3.4

实施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不仅能使国内风景园林设计市场健康发展,而且能为相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执业资格制度是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对专业技术人员依法进行管理的通行做法。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要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目前,我们的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等专业分别与美国、英国开展了试点互认工作,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为实施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5

实施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是实现风景园林学科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执业注册制度是集专业教育评估、国家注册资格考试、执业注册管理、专业继续教育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是风景园林学科设计理论和实践的中心环节,注册风景园林师做为这一中心环节的“核心人物”其作用至关重要。古人曾讲过“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先浚其源泉”。正是基于正本清源,实现学科可持续发展的考虑,经过学会内众多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使得风景园林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设为国家一级学科。一级学科的设立为实施专业教育评估和职业资格认证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将实施风景园林行业的执业注册制度推上了日程。因为只有建立实施执业注册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培养人才和社会使用人才之间的相互衔接和相互促进,促进风景园林学科和事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4建立与我国设计市场相适应的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的途径和相关执业注册制度

4.1

建立与我国勘察设计市场相适应的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的途径笔者个人认为有两种:其一是根据《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制度总体框架及实施规划》中对勘察设计执业注册资格的分类直接组建全国注册景观设计师管理委员会,指导开展执业注册工作。但是由于“景观设计”一词所涵盖的内容太过宽泛,导致与其对应的专业过多,不利于专业注册的开展;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导致所谓的“景观设计市场”鱼龙混杂饱受诟病。虽然如此,景观设计师一词仍是当下流传比较广泛的一个词汇,鉴于目前的社会情况,笔者认为非用注册景观设计师这一称谓也未尝不可,但是要加上一个定语那就是“环境”。然而环境一词的定义也多种多样,从广义讲,以任何一个物体为中心,其周围的物体都称之为其环境;百度百科关于环境一词的定义一为: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所以我们还要先给环境下个定义:环境者,环人之境也(代氏定义)。根据这一定义,风景园林设计师所从事的工作即为室外环境景观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是室内(装饰)设计师所从事的室内环境景观设计。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民对居住环境建设水平和生活环境景观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环境景观设计师虽然承担着创造和改善人民居住、人群生活、乃至人类生存环境的任务,但是由于环境景观建设工程与土木、建筑工程相比较而言并非直接关系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且环境景观建设的投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比重很小,所以一直以来相关专业并不为国家和社会所重视,相关执业注册制度的建设也相对落后,其中也包括室内(装饰)设计师。《规划》第六条其它问题中分别将注册室内(装饰)设计师和注册景观设计师作为专题论证的对象。为了不使注册名称过多,保持《规划》的严肃性,也可以实施统一的注册景观设计师称谓并分为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两个专业,同时划清相关的注册执业范围,修订相关的设计资质标准,为其执业注册做好铺垫和准备。

其二是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全国注册风景园林师管理委员会,将注册风景园林师纳入《规划》中的注册工程师体系,直接在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专业划分总体框架下的17个专业以外增设风景园林为注册专业。因为现在已实行的相关注册专业均是参照注册建筑师的模式和管理办法进行的,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管理模式。这样做看似低调,却将注册景园林师纳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的管理体系,为快速、顺利的事实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提供了根本保证,同时也能确保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的权威性。

4.2

注册风景园林师是勘察设计体系的执业注册资格,但是目前风景园林学科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可能全部从事设计行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施工与监督管理暨工程体系同样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专业技术人才同样需要与之相应的执业注册资格,即注册园林工程建造师。目前我国建造师的专业划分有14个专业,其中只有市政公用工程专业与园林工程有部分内容相关。一方面:由于专业跨度较大,考取相关资格有一定难度,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又未必熟悉园林工程;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相应数量的建造师才能取得相应的资质;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系则要求每一项园林工程都要由具备注册建造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项目经理,其需求量也相当大。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急需在注册建造师体系中增加园林工程专业,以理顺风景园林学科内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执业资格认证的关系;理顺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企业资质标准与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系的关系。

5结语

风景园林设立为国家一级学科是学科发展的里程碑,它把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的建立将是风景园林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它将开创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事业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孟兆祯.敲门砖和看家本领―浅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教育改革[J].中国园林,2011(5):14-15

第12篇

在近3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林诗老师在福州秀山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近20年,期间她曾担任区工会女工委员,校教务处副主任、工会委员、党支部组织委员等职务。2000年8月因区教研工作的需要调到福州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处,现任中学教研处主任兼物理教研员工作。她在1987年执教的初中物理《功》的课堂教学实录,作为由福建师大物理系主持的“五年跟踪”教学改革实验的“自学问题讨论法”的代表课,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录用并播放,1991年3月获1990年度福建省女标兵光荣称号(首届),1993年3月获福州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首届),1997年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1997年4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二十五届劳动模范,2006年9月荣获福建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4月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聘为“普通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物理课程团队核心成员,2007年10月荣获福州市晋安区“第四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光荣称号。

一、教改实验名师引领,同伴互助促进成长

1984年林诗老师参加了由福建师大物理系组织的中学物理教学法“五年跟踪”教学改革实验,这为她提供了高层次的名师引领、同伴互助的机遇,她像海绵吸水那样抓住一切学习、锻炼的机会,每个学期都要承担1节以上的公开研究课,课题在开学初就定下来,选择的是最难教或一般教师认为没什么好教的课题,而承担课题的她,总是想开课时让听课者有所收获,不浪费老师的时间,这样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有精彩突破,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高。而当时“五年跟踪”教学改革实验的宗旨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不但让学生知道物理概念,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物理概念”,用今天的课改术语表述,就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研究课对学生各种能力即综合素质要求特别高,这就无意中引导承担研究课的教师,从开学的第一节课的设计开始,对每一节课堂教学中要达到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作具体安排,并扎扎实实地落实。这样承担一节研究课,提高的是一系列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1.深入研究课堂教学,长期坚持自制教具

林诗老师在参加“五年跟踪”教学改革实验时,福州秀山中学正处于创办的初期,学校还在建设中,教室租用在民房中。据她回忆,1981年参加工作时,学校物理仪器只有一台物理天平,平时教学中需要的实验仪器能自制的就自制,不能自制的就回自己中学就读的母校福州第七中学借。而承担研究课时遇到的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等效果不理想时,首先想到的是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思维特征,改进和增加演示实验,实现无痕迹的引导,或增加分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而当时的学校经济很困难,常规实验仪器虽然每年也有所添置,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常规实验要求,何况许多实验仪器是自行设计的,教仪站也买不到,只能靠大脑和双手,利用坛坛罐罐,变废为宝,自制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具和学具。随着学校的发展,物理配套仪器也逐渐完善,但这时她通过比较发现,许多自制仪器的实验效果比配套仪器好,这促使她长期坚持自制仪器。直至今日,身为教研员的她,在通过推门听课、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与困难时,还经常进行自制仪器或对配套仪器进行改进。多年来因教学需要自制教具和学具有数百件,《自制物理仪器一套》在1987年8月召开的1987年全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经验交流会上被评为全国二等奖,省、市一等奖,这意外的收获,让她体验了另一种成就,鞭策她在教学研究上快马加鞭。在秀山中学一线教学的近20年时间里,她先后承担区级以上的大型公开课近30次,曾受到中央人民教育出版社雷树人教授等国家级专家、特级教师的高度评价和赞扬,1993年3月她执教的初中物理优质课《机械效率》课堂教学实录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录用并播放。她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在名师引领、同伴互助下,努力探索物理科教学规律,刻苦钻研教材,开展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不但自己进行教改实验,还大力宣传教改思想,介绍教改经验,推动教改活动。在上世纪90年代曾多次被省高师培训中心邀请到厦门、三明、宁德、南平等地举办的教学法培训班讲课,多次被省、市教育学院和省中学物理教学法研究会邀请给第一线的物理教师作教材分析,被邀请到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讲课,多次被福州师专邀请给毕业班学生作“当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体会”的报告,多次被福建师大物理系邀请给学生作教改经验和自制物理教具的技巧等讲座;曾参加《趣味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表》和《初二物理解题题典》、《双基优化》物理部分等书与教辅的编写修改工作。她撰写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能力培养》论文,在1997年第2卷第3期《集美大学学报》上发表,还有多篇论文获省级奖,有多篇文章在《中学生物理园地》上发表,还担任过《中学生物理园地》的编委。

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物理竞赛曾获全国二等奖,市、区一等奖。任教的班级学生参加中考的平均成绩均名列区第一、市前茅。她在秀山中学连续10年指导福建师大物理系100位毕业生实习,她对工作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习教师树立了良好榜样,于1996年被福州市教育学院聘为“物理科中心组成员”。

2.练就一专多能本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物理学科的特色,加上长期的自制教具使林诗老师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她充分利用农村中学的条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制作了“乡土中草药”标本,植物“花瓣”标本,植物叶贴“动物画”,“叶影”标本等;利用可乐瓶做各种“动物”、“灯笼”、“花篮”等。她指导的作品《水平、竖直检测器》在第十届市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指导和培训学生参加市舰模比赛,其中有2位学生分别获“镇远”号第二、三名,填补了当时郊区此项活动获奖的空白,她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同时自身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曾荣获福州市青少年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3.再苦再累无怨无悔,工作家庭花开并蒂

1995年7月林诗老师的爱人支援山区教育工作调任山区中学任校长,为了全力支持爱人全身心投入山区的教育事业,在五年半时间里,她全部承担了照顾家庭和教育儿子的重担,其间有几年还承担了跨年段教学:初三年级1个班初二年级2个班,或初三年级2个班初二年级1个班,每天早出晚归,晚上还要加班学习、研究、备课、写教案。在每年对学生进行的无记名调查中,她总获得各个教学班学生全满意的评价。她承担年段管理工作中在家长会年段集中时,对家长作的家教指导,得到家长的高度评价,家长们反映希望多召开这样的家长会。她对毕业班学生的中考报名指导,对于对自己特长和兴趣朦胧不清的学生的终身发展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感动终生。在担任教务处副主任时,这种作用就发挥的更大了。在这期间,她儿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又从初中升入福州一中。她常说我们当学生时,遇到好老师深感荣幸,孩子读书总希望能遇到好老师,每个学生家长的心情跟我们是一样的,因此,身为老师必须凭良心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尽最大努力实现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同时,家庭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教育更重要,要尽量让孩子享受与学生一样的待遇。独生子女的教育就像中、高考命题和课堂教学一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若每个家庭的教育都能把做人放第一位,会使遗憾减少,每个家庭和谐了,社会可能就会更和谐、更安定。所以,她宁可放弃自己业余活动、少休息,也要做到学生、孩子、家庭三兼顾,孩子在妈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孝顺长辈。孩子对妈妈的理解,爱人、家人、长辈的理解支持也是她重要的精神力量和动力之一,用她的话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辛苦心不苦,忙却快乐着,累却幸福着。”她爱人为彻底改变山区学校的面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和称赞,这与她的支持、关心、帮助是分不开的。

4.任教农村中学20年,辛勤耕耘收获不凡

林诗老师在农村中学这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工作了近20年,她以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业务素质,敬业、乐教,爱生、忘我工作的精神,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除前面提到的之外,1991年荣获福州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1994、1997年均在“佐藤明雄福州教育奖评奖”中,荣获优秀教育工作者奖;1995年被评为市普及实验教学先进工作者、被评为福州市青少年科普工作先进个人;1997年评为福州市普通中学优秀教研组长;历年来累计荣获各级先进称号40多次。

二、及时把握课改机遇,研究创新促进成长

因工作需要,林诗老师于2000年8月调到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物理教研员,赶上了课程改革的浪潮。因为她有“五年跟踪”教改实验的体验与收获,在这一轮的课改过程中,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具有前瞻性,她在使用课改教材之前,就对物理课改进行先期的“穿旧鞋,走新路”和“试穿新鞋走新路”研究,2003年6月将研究成果分成《案例汇编》《论文汇编》,为一线教师真正使用课改教材时提供参考,使老师们少走许多弯路。

1.努力研究教学过程,精心指导教学设计

担任教研员工作10年多以来,林诗老师深信行动是最有说服力的,效果有时无声胜有声,通过推门听课发现问题,找准提高物理教师综合素质的切入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执教能力。2001年以来听推门课、研究课累计1500多节,指导区级以上公开课、参赛课累计168节,录制课堂教学、教学比赛、专家报告等学习研究资料100多片光盘。

林诗老师常说:“提高老师执教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老师体验,设计和执教一节成功课之后的喜悦、成就感以及过程的思路与方法,而这种精神享受会转化为老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内动力,思路与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日常教学设计与执教中”、“课堂教学设计与执教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没有最好,但有更好,而每一次的研究与修改总是向更好的目标提升”。因此她非常重视参与承担公开课、参赛课的一线老师教学设计、执教过程的研究,其流程如下图:

一线教师每承担一次公开课任务,综合素质就提升一次,公开课后与课前比较,老师的自信心、气质、魅力、亲和力、语言的简洁度、问题的指向性、引导的恰当度、组织能力等均会有较大的提高。因而她视每一次的指导研究过程为难得的学习机会,只有公开课、参赛课才有机会与一线老师一起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这个过程是一线老师为她提供了研究学习的平台。同时她还认为推门听课是另一种很好的学习提高方式,在这一形式的听课过程可以发现许多研究课中所无法发现的真问题,而有效的教学研究源于真问题的发现。所以她总是真诚地感谢老师们为她提供发现问题、学习、研究的机会。听课、交流、研究使她受益匪浅,并与一线老师共成长。

2.立足教研工作本职,尽心尽力培养教师

林诗老师指导过的一线老师参加教学比赛累计获:国家级二等奖1人、优秀奖1人,省级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1人,市级特等奖6人次、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课堂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1人次,省级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教案国家级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1人次。课堂教学实录国家级二等奖1人次。课堂教学实录参加市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2人次。在晋安区首届“骨干教师”认定中,被认定的7位中学教师中有2位是物理教师;晋安区首届“教学名师“评选中,被评上的5位中学教师中有2位是物理学科教师。她还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聘为2007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物理课程团队核心成员,参加2007、2008年“高中物理新课程远程研修”中“如何理解和落实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讲课、素材收集和小视频拍摄、批改培训作业等。利用多次参加中考命题的体验,进行评价研究,借助本区质检命题和市级质检命题机会,为晋安区物理学科培训了3位市质检、12位区质检命题人员。参加“2007年福建省基础教育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设计大赛”获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

3.脚踏实地教研创新,不懈努力成绩显著

林诗老师长期坚持参加福建师大物理系主持的“导控探索式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五年跟踪”实验10周年时将研究课题命名为“导控探索式教学法”),身为教研员的她,曾承担福州市立项的重点课题“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的子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学’研究”、福建省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教与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的教学案例研究”,并带领晋安区的物理教师共同研究。她还曾是市立项的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学习,在指导晋安区实验校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深入学校培训老师,亲自承担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课题,起到了示范性指导作用,案例和部分培训内容收入中期总结交流会的汇编中,并被评为福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课题组先进个人。2003年3月被福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聘为《福建省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成员。2008年10月被邀参加为科技部、教育部组织的《中小学科学探究指南的制作与实施》的编写,负责整理编写《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科学探究学习资源的开发》部分的初稿,组织部分省级子课题“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的教学案例研究”的课题组教师整理了13节案例,提供给相应的编写组。2009年12月被福建省中学物理教学法研究会聘为“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专家评审组成员、子课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组长。她在课题研究过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晋安区的物理老师共同研究,而研究成效由教学效果体现。研究源于问题、创新源于解决,本着虽没最好却有更好的宗旨,沿着有效高效目标努力,实施具体的研究――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及时反馈、课后配套作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自制实验仪器、配套实验仪器的改进等等,如自制了无需暗室即可操作的“光学系列仪器”等许多简易而效果好的仪器。

林诗老师于1995、2001、2004、2005、2006、2009年累计6次被邀请参加福州地区物理科中考试卷的命题工作。她不但善于进行实践研究,还重视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升。担任教研员以来她撰写的论文《初中物理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导学”初探》被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一等奖,并发表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试教通讯》2005/24-25合刊(总第194-195期)上;论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导”的感悟》收入福建省特级教师论文集《名师论教》;论文《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刊登在《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2008年第3期;论文《浅谈提升教师素质的策略》刊登在《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2009年第1期;论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巧用实验提高教学有效性》刊登在《福建教育研究》中等教育理科(3)2010年8月号,2009年11月论文《提升教师素质的探索与实践》在华东六省一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担任教研员以来累计撰写论文26篇。她还参加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师教学用书》、《综合实践活动》,“中考总复习丛书《新考点指导》物理”、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初中物理同步训练》等书与教辅的编写工作。她还善于将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给物理界同仁,2000年9月以来承担的省、市、区级讲座累计77场、63个专题,由于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好,很好地体现了真实和实用,深受与会、参训老师欢迎和高度评价。2008年11 月荣获福建省中学物理优秀教研员称号,2009年3 月被评为福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三、既教好书又育好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