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

时间:2022-11-05 14:06:49

单元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单元教学;单元测试;整体性;科学性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语文课从一开始的异化慢慢开始理性地回归“语文”,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这样的形势下,“单元教学”这一概念再次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早在1935年,由夏丏尊、叶圣陶合编的《国文百八课》在《编辑大意》中就提出这么一个理念:“从来教学国文,往往只把选文讲

读,……本书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在1980朱绍禹教授撰文赞扬了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霍懋征的“单元教学法”。

我们所说的“单元教学”是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特点,站在知识系统性的高度,将几篇在知识结构上具有内在联系的课

文按照一定顺序编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模式。单元教学中教师教读、学生自读、写作、练习、测试等环节是融合成一个整体的。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有序性、综合性等特点,具有很大优势。单元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重点突出,可以从识记、理解到分析、应用,从听、读到说、写,全面立体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2)单元整合,有助于解决语文课时不足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3)可以体现语文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4)可以更多地引入课本外鲜活的语文资源。

单元教学正在新课程背景下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而作为教学

的一个重要环节——单元测试却往往被忽略,成为单元教学最为

薄弱的一个环节。

测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众所周知,教学需要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还有就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考试与测验。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作为一种量化的教学评价,测试可以说是对教学进行一次科学的诊断。同时,只有较为科学地掌握了学生的接受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补救

措施,从而更好地实现达标。

一、现在的高中阶段,单元测试出现的问题

1.单元测试一味贴近高考,与单元教学内容严重脱节

市场上很多的单元练习卷、测试卷以及学校自己命题的单元

测试卷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不顾自己本单元教学到底是什么内容,直接拿现成的高考题、高考模拟题进行拼接,组成一份单元测试卷。进行这样的单元测试危害颇大:一方面,即使教学中严格执行的是单元教学,而这样的试卷是绝对无法检验学生对于单

元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的;另一方面,让学生过早接触高考题、高考模拟题是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

绩,往往还会造成很多后遗症,为将来的教学造成隐患。

当然,这一种做法越来越被大多数教师、学校所抛弃,很多教师重拾一个理念——回归书本。而根据本人对江苏省各名校单元测试卷的研究,发现所谓的“回归书本”,就是增加对课文中出现的高考高频字音、成语的考查,对高考规定篇目的古诗文默写的分值增大等等换汤不换药的措施。有小部分单元测试出现了一些与课内知识相关联的迹象,但是这些都是对识记层次的考查,与我们所需要的与单元教学相配套的单元测试相去甚远。

上述单元测试表现出的问题简单概括起来就是随意、不科

学——与单元教学目标严重脱节。这样的单元测试,即使之前的单元教学完成得多么好,都不能说是完整的单元教学。并且缺少量化的单元测试,仅仅凭借教师的经验来判断学生的达标情况,显然是不够科学的。而这种做法带来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觉得听语文课是没用的,上课讲的考试全考不到,而语言感受能力好的同学不用上课成绩一样好。

2.有部分单元测试基于的是主题的单元教学

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一板块三“月是故乡明”的主题是乡情。所选的课文《想北平》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思念与热爱,另一方面表达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老舍对家乡北平的种种忧

虑。《我心归去》主题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奋斗过的地方留下了人的汗水,就成了你的故乡。于是,有相应配套的单元测试就选择了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作为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是虚写的写作手法。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草屋的声音》,因为这篇文章写了知青在“第二故乡”征服恶劣大自然的生活经历,而考查的点就更加五花八门了。这样的单元测试是从根本上违背我们所追求的“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的单元教学目标的,所以也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3.有些单元测试虽然注意了对单元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考

查,但是比重不够

有些学校自己命题的单元测试,开始注意对单元教学目标达

成情况的检验。比如,苏教版高中必修二的教学,设计的单元教学总目标是多种手法综合的景物描写以及景物描写对于抒情的作用。与之对应的单元测试中,诗歌鉴赏选择了一首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并且借景抒情的诗歌,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出了一道景物描写赏析的题目。但是,在传统的语文综合卷中,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一份高考规格的“标准”语文试卷是由90分的基础阅读部分和70分的写作部分组成,这90分的基础阅读部分若要全面照顾单元目标中提到的某一种具体的语文能力,那么可做文章的地方一般是语言

运用、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这几类题目。但是考查分值一般只有语言运用3-5分(一题),诗歌鉴赏10分,文学类文本阅读6分(一题),这19-21分在整卷160分中仅仅占了百分之十多一点。显然,这种单元测试是无法客观有效地反映单元目标达成情况的。

二、为适应教学,单元测试需改革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只要我们进行单元教学,我们就应该对现在的单元测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之与单元教学相适应,成为融入单元教学这一整体的新单元测试。

1.单元测试应该科学,不能随意

我们应该抛弃使用现成题目的错误做法,时刻要明确,单元测试是整个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单元教学目标达成

情况的检查,所以命题时一定要把单元教学目标时刻放在心中,从各种角度,用各种题型全方位检查目标达成情况。也只有将测试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意愿。

2.单元测试应该有层次,不能无序

我们应该打破对语文试卷结构的旧有认识。语文试卷未必需要各种题型齐全,也未必需要和高考形式一样,从基础到文言文,然后是诗歌鉴赏,最后是阅读。我在实践中根据大纲对知识的要

求,把整张测试卷分成三个部分:基础检查部分、分析应用部分、综合实践部分。基础检查部分包括识记要求的知识点,以及课堂上强调过的知识点,甚至就是同样的语段同样的题目。分析应用部分包括单元目标中要求的语文能力的简单应用、课堂内容的迁移,在这一部分还可以加入对指定课外阅读篇目、课文自学情况的检查。综合实践部分是对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在这一

部分还可以兼顾之前几个单元的内容。其中,每个部分都可以兼顾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等题型。

要做到一份单元测试卷层层推进,科学有序,还需要我们在命题前设计好双向细目表,明确每一个层次所设计的分值、题量,依据双向细目表来命题,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测试的效度,还便于测试后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单元测试后要有反馈和补习工作

单元测试是对单元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检查,通过检查,一定能发现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漏洞,同时也能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不足,所以测试后我们应该及时把测试的结果和详细的数据分析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在获得结果后,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进行分析,对大面积发生的问题,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对于个别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单独辅导、补充训练的方式进行补习。只有将这一环节做好了,单元测试的真正目的才算达到。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的思维应该与时俱进。一方面,我们要紧跟新课程发展的脚步;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用思辨的眼光审视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单元测试不是应试教育,而是教学做到整体性、系统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单元教学条件下的单元测试做

好,能够使语文教学更加科学,更推进一步。如果能将高中三年的期中、期末考试都纳入整个单元教学系统中来,语文教学定能更加科学,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家伦,赵黎丽.呼唤单元教学的涅槃[J].中学语文,2009(7):3-5.

[2]彭光宇.论语文单元目标分类教学[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1):67-71.

[3]耿法禹.30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科学化之路[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153-157.

第2篇

【关键词】教材;组元;单元整体目标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片面理解组元意图而导致教学行为畸变的问题。因此,对语文教科书不同的组元方式进行比较,做到单元教材科学化,是十分必要的。

一、单元教材组元形式例谈

所谓的教科书组元方式,就是教科书组织单元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或者说教科书单元之间的区别所在。它是教科书形式中最为外显的特征,对教师组织教学形式也最容易形成直接影响。

(一)关于文体组元

所谓的文体组元,就是依据文体的分类组织教科书的单元,既有一般文体的分类,例如记叙文单元、议论文单元、说明文单元,也有文学体裁的分类,如小说单元、散文单元、诗歌单元和戏剧单元等等。

文体组元的优势:关注文体特征。根据文体组织单元,教科书编者的选文标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会体现强烈的文体意识,不同单元的教学特征鲜明,对文体知识的教学会比较系统到位;重视读写方法。文体组元的教科书,客观上能够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同文体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文体意识。但是文体组元的不足也十分明显,例如:分体比较困难,形成文体中心,教学内容的循环等等。

(二)关于能力组元

能力组元,或者叫能力点组元,就是以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为线索组织教学单元,将阅读过程和阅读能力分解为许多的“点”分别作为单元的中心,例如“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关键句的理解”等。

能力组元的优势:能力训练有序。以阅读能力着眼组织单元,跳出了知识中心和文本中心,不同单元的训练点明确而且互相之间形成互补,使能力体系的建构得到体现,突出了能力的训练;引导教学行为。每一个单元明确的训练“点”,使教师对阅读教学教什么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教学的着力点由文本转移向能力。但能力组元迄今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明确、科学而又具有操作性的能力体系,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的教学,都只是围绕“整体把握文章”“关键句理解”等某一个能力点进行,不仅会使教学操作的机械、单调,对文本资源也是一个浪费,还会束缚教师的教学思路,这样的教学书体系要求教师在总结的结构上不能有太大的突破,否则会消解教科书编写意图。

(三)关于主题组元

主题组元是根据学生精神成长和阅读积累的需要确定一定的主题,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文本组织单元。

主题单元的优势很明显:文本内容形成互补。为同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整合和互补提供了良好条件。同一个主题单元的不同文本,都互为教学资源;利于教学情境的营造。同时开阔的教学空间,留给老师自主选择和处理文本的空间弹性较大。但是,主题单元的教科书结构缺少整体系统,容易出现强解文本,还会导致“主题教学”由于教科书主题突出的外显特征,使得教师在使用教科书的时候过多的关注了单元的主题,而忽视了文本的本身,淡化了语言这个语文的核心内涵。

二、单元教材科学化设想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严华银老师,自1989年开始“单元整体目标教学实验”的研究和实践。针对目前语文教科书中主流的文体组元,能力组元和主题组元三种形式的优势及不足,提出了“单元整体目标教学”教材的设想,力争使单元教材科学化。

(一) 整体性

根据“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单元教材立足全盘,通盘设计。要考虑到教学是一个整体。单元的编写中,一是可以沿用“选文”与“单元知识和训练”互补的体例,后者辅以相应的文体知识、写作知识,重点是语言的简要介绍精要训练,从而获得例、理结合,读、练一体的整体效应;二是,选文始终要契合单元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不是只选名人名篇、“赶时髦”、论述有特点的优秀论说文都可以选。每个单元选四无篇,必须在结构安排、行文思路等方面大致相通,这样就可以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三是注意“求大同,存小异”。同中之异的比较辨析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选文的时代、作家不一,评论的对象、观点不一,议论的语言、风格不一等等。

(二)目标性

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性”原则,要求单元教材制定出符合语言科学特点,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明确目标。整个单元教学的过程是由“目标”控制的,“目标”是施教者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常说的“目标”多指一个单元而言,这是“单元教学”成败的关键,还有两种“目标”与其密切相关,一是各学段学期一册书的教学目标和各种文体总体教学目标,即“宏观”目标,二是单篇选文或每一节的教学目标,即微观目标。编者在安排选文时必须宏观在握,微观在胸,使教材适应单元教学和宏微观调控的特点。为此,可以在单元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选文前增设“教学目标”一项,使教学双方心中有底。

(三)迁移性

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性与迁移性的特点,必须突出“练习”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目标”的实现程度,“迁移”的实际效果不依靠“练习”的检测是难以度量的。练习就是一种学习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有效方法,单元教材必须在这一点上旗帜鲜明。

一是改现行教材中的“思考和练习”为“练习”,取消那些比较抽象、笼而统之的“思考”题,变无形为有形,从语言入手,精心设计对巩固运用语言知识的题目,扎扎实实的题目,认认真真的批讲。二是增加练习的“数量”,加大练习的力度,就像钱梦龙老师提出的“以训练为主线”,每篇文章一练,每一阶段一练,单元结束有综合练等等。

总之,语文单元教材,也用来教“语文”,只要使其科学化,能坚持以语言为核心,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就可以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明海,史洁.语文教学智慧篇[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第3篇

一.精心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有利于师生克服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非常注重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并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小目标,然后再对单元所选的课文进行分析,初步确定由哪篇课文落实哪个小目标,力求从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出发,依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找准一个突破点,把学生引入自己精心设计的思维轨道,这样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佳作。《春》《三峡》《济南的冬天》《夏》四篇作品写尽人间的四季美景,春花秋月,夏云冬雪,让人沉醉在如诗般的意境中。依据大纲和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注意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特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会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2.理解和初步掌握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观察所得;3.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二.搞好单元课文的归类比较

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一般将体裁相同或相似的课文组成单元,这就决定了单元中各篇课文具有一定的“共性”,而每篇课文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个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组合优势,将单元中各篇课文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融会贯通,使之浑然一体。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诗歌包括了古今各种体裁,形式多样,共同之处是抒情,但又有其个性。从体裁来看,《木兰诗》是民歌,《观刈麦》是五言古诗,而《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破阵子》是词,《回延安》和《再别康桥》是现代诗,另外还有三首歌词;从是否文人创作的角度看,《木兰诗》是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是民歌;从内容的角度看,《木兰诗》是叙事诗,其余都是抒情诗;从诗歌作者的分布年代看,由南北朝的《木兰诗》到现代的《回延安》跨越几千年的时空,充分显示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诗歌创作的侧重点和演变的过程。纵观古今诗歌,这里所选的不过是沧海一粟。但编者所选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足以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通过将其归类比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诗歌的优秀传统与艺术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以读促写推进单元写作训练

初中语文教学既重视阅读教学,又重视写作教学,因此必须把写作教学纳入单元教学的有机整体中。初中语文课本在每个单元后都安排了“写作”内容,写作训练与单元教学目标糅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训练体系。

目前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将文体、内容类似的课文编列为一个单元,我们要按照单元写作的要求进行作文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尤以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最为出色,这也是该单元写作训练的重点。如《一面》中作者按由远到近,由模糊而清晰的顺序对鲁迅的外貌作了三次描写,突出了“瘦”但“精神很好”的特征,从而表现出鲁迅顽强的性格和战斗精神。在仔细赏析这三处外貌描写后,我当堂让学生做一次人物速写练习,让学生把范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在教范文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训练,从范文的立意、选材、组材到遣词造句及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都让学生注意学习,这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第4篇

一、 导读梳理

单元导读好比“路标”,指出单元学习目标,指明单元学习的方向。导读梳理即以“导读”为切入点,梳理学习要点,整体把握单元主要内容。五下第八单元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组文有《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与象共舞》与《彩色的非洲》,这四篇文风不同,风情不一,却处处流露出景物与人的和谐。我借助“导读”,设置学习单,进行课前导读与课中导学。

1. 课前导读,了解学情。五年级学生已具备预习能力,如何进行单元整组预习,盘点词语,落实基础呢?我设计了“单元导航单”,让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完成。

第八单元导航单

(1) 把本组的四篇课文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 读了本组课文后,我来填一填表格。

(3) 我觉得课文中难读的生词有:

(4) 我想要积累的词语有:

反馈交流时,对于学生存在的难点,如《彩色的非洲》主要景物一栏,根据学生回答,我帮助梳理。词语教学环节,则根据反馈信息,难读易错的词语从学生中来,如“莞”的读音,“脊”的字形的指导,体现以学定教。对于难懂词语“操作自如、应接不暇”等,则出示词语所在的语段,在语境中理解并积累。

2. 课中导学,整体感知。从两个层面导学:一学“导语”,导明单元学习主题与要求;二学“课文”,导出概括内容的方法。我先引导学生浏览导语,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异国风情”,把握单元学习要求是“抓住内容、了解特点、揣摩写法、积累语言、搜集资料”。然后以《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例,引导用“概括段意――提炼关键词――串联段意”方法,概括主要内容。之后尝试用“串联段意法”概括其他课文主要内容。汇报交流时,采用“知识树”的方式,让学生把关键词写在叶片上,呈现每一课主要内容,这种形式让单元内容直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二、 联结对比

单元组文围绕一个共同主题,看似独立,其实互相联系,若挖掘文本间的联结点,纵横比较,发现异同,能很好地领悟言语表达及写作秘妙。“异国风情”组四篇课文,突出了一个“奇”字。整体观照整组课文,发现作者选材的相同之处:都有写花、动物与人类活动,但写法截然不同。联结其异同点进行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单篇教学,品味主题情。从“德国人到底怎么养花”入手,引生读文,找出相关语句,领悟德国人养花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聚焦第3自然段,朗读想象,抓关键词品悟,体会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由45年前后养花习惯依然不变,领悟德国民族文化。

2. 以篇带篇,比异悟精彩。同是写花,不同民族、不同作者感受不同。由德国的花联系非洲的花,对比阅读两处写“花”的语段,同中求异,便会发现德国的花简洁、朴素,而非洲的花热情、奔放。作者源于不同景物特色与情感,采用了不同的写作风格。

3. 单元整组,寻找联结点。联结《与象共舞》与《威尼斯的小艇》中写“日常生活”语段,对比阅读,发现不同的风情特点及写作的风格。最后以“建议老师去泰国,还是去威尼斯旅游”为话题,开展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将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

立足于单元整组课文,对教材进行合理重组,抓住文本间的联系,从内容、写法、风格等方面进行联结,对比阅读,重新进行意义建构,可以打破原有处理教材的思维壁垒,突破单篇教学模式。

三、 板块活动

《开国大典》是纪实性报道,按顺序记录了会场、典礼、阅兵式与群众游行等场面,每个场面又分若干个场景。而每个场景又按不同顺序与方法来写,如方位顺序写会场;时间顺序写入场;会议程序写典礼。观照整个单元,联结单元写作要求,“按一定顺序把场景写具体”,笔者设计了三个活动板块组织教学。

1. 提炼关键词,概括标题。默读第2~15自然段,概括开国大典上的场景,可直接画出语句,也可提炼关键词,把概括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

2. 摆场景顺序,理清思路。同桌合作摆小标题,一组上台展示板书。全班交流,纠正概括不准确、不简洁的,讨论确定板书。给场景分组,梳理出“会场、典礼、阅兵式、游行”几个场面,发现课文的写作思路。

3. 摆景物位置,发现写作顺序。学习会场场面,围绕“怎样把场景写清楚”这个话题,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如学习第2自然段,会场的空间顺序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则利用方位图,引导学生阅读语段,先圈出景物与方位词,然后在方位图上摆放景物位置,最后按图介绍会场,从而理解写作顺序。

立足单元整组,沟通阅读与写作的联系,阅读服务于写作。阅读教学中,变“线型”设计为“板块式”语文活动,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变“教”为“学”,让学生在默读圈画、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中体验学习过程。

四、 读写迁移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语言符号只有经历迁移运用,才能体现其语用价值。《开国大典》写法特色是用“点面结合,抓住典型写点,多角度写面”方法,写出场面的气势。教学时,可以创设语境,运用读写迁移方式来教学。

1. 聚焦语点,发现规律。学习典礼场面,围绕“怎样把场景写具体”话题,以“升国旗”语段为例,学生阅读后发现:这段话主要写了“与30万群众”;写是特写镜头为“点”,写群众活动为“面”;作者聚焦典型人物写“点”,抓住30万人的动作、语言来写“面”。作者就是运用“点面结合”“选择典型写点、多角度写面”的方法,把场景写具体。

2. 创设语境,磨练技能。由得出的方法迁移到文中其他语段,学生分段学习,找找“点”和“面”,用不同的标注画出,并交流汇报。学生在辨析交流中巩固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3. 迁移仿写,提升能力。播放拔河比赛的视频,学生观察画面,搜寻印象深刻的点和面,说说点和面上人物的表现,并试着用“点面结合,抓住典型写点,多角度写面”的方法练写。

五、 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即根据单元主题,拓展课外资源,整合群文进行教学,从“单篇”到“多篇”,由课内向课外,重在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课堂构建。

1. 儿童视角。“走进鲁迅”单元,学习《少年闰土》时,以认识“少年鲁迅”为主题,整合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钓虾与放牛》和《社戏》中的片段。从儿童视角组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长对鲁迅的认识。

2. 主题多元化。“走近”单元,拓展书音诗画等课外资源,充实单元主题,如阅读故事,诵读诗词,观看影像资料,听唱歌曲等。

3. 文体多样性。教学说明文《太阳》,拓展阅读散文和诗歌体裁的描写太阳的文章,丰富文体多样性。

第5篇

在人教版新目标这套教材中,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听说训练的模块,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与学生日常相关的话题进行,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使学生系统而扎实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深刻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而牛津英语是以教案式编排把每个单元分成部分,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容易掌控,新目标英语则是以Section A与Section B两部分组成,利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在探索比较中,积极实践以话题为主线的单元整体教学。现在我就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Section B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这方面教学的尝试,跟各位同仁分享、探讨。

教材依据: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B

自主设计题目为: My trip to Beijing.

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谈论过去的事件,出现了一些动词的过去式,以人们的度假为主线,学习句型Where did you/he/she/they go on vacation? How was/were the trip/the people…? 以及一般疑问句Did you/he/she go to the beach? 学习谈论做过某事并能用一些描绘性形容词谈论对其的感受。能通过听说读的能力训练,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热爱生活及大自然,体现以交际为中心的话题课堂教学。

学情分析:在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了用一般过去时谈论周末干什么,本单元继续学习一般过去时的其它句式,进一步增加动词过去式量的输出,重点要让学生分清be(was/were)与行为动词的正确使用方式。从而使学生在谈论假期如何度过更加容易。

教学策略:创设有效合理情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操练和活动(Pair work, group work),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1: Teacher uses the flash cards and gets students to go over the verbs’past form.

Eg: go——went, am(is)—— was, are——were......

(起到课前热身的作用,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2: Teacher says:In Section A ,we talked about people’s vacation. We know, some people would like to stay at home、 do some washing、 watch TV、read books and have a good rest for vacation.However, some people would like to go out to enjoy some interesting places for their vacation.Now,what do you usually do for your vacation?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on vacation? I have some pictures of world’s interesting places.Look at the screen and let’s enjoy these interesting places.

3: T shows PPT about “the Statue of Liberty”and asks:

Which place is it? Ss: It’s the Statue of Liberty

Where is it? Ss: It’s in New York City in the USA.

( Teacher shows more pictures such as Big Ben, Eiffel Tower Sydney Opera etc and Ss review the world’s interesting places)

(我们的学生基本没有去过什么名胜地,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些名胜同时给学生一个假想的场景,提起兴趣,关注美景,学会享受生活,进一步为本课设下铺垫。)

4.Then Students do pair work:

A: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B: I went to …

A: Did you go to …?

B:Yes, I did/ No,I didn’t.

A: How great!/What a pity!(就老师给的情景完成课前复习说这一环节)

Step 2: Leading-in

T: Let’s look at another picture.(Teacher shows a picture of the Great Wall) and asks Ss:Which place is it? Where is it?(Ss…).Last May Day, I went to Beijing. I knew something about Beijing’s interesting places、Beijing’s food、people… Do you want to enjoy my trip to Beijing and know more about Beijing? (Ss…).Let’s go.(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入本课话题)

Step 3: Presentation

T: What’s this?(show a picture of Beijing Duck) Ss...

T: How was Beijing Duck? Ss:It was delicious.(Ask Ss to read after the teacher and learn the description words“delicious”.Then show more pictures about Beijing’s interesting places、Beijing’s food、people… and get Ss to learn more new words……( Teacher can add the following words: wonderful/amazing etc)(引出本单元的主干句子,围绕话题展开词汇教学,让词汇教学一开始就与重点句型的学习相结合,并融于话题情景中,为话题服务,学习了生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

Step 4:Practice ( pair work)

A: Hi, Lucy.

B: Hi, Mary.

A: How’s it going?

B: Pretty good.

A: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B: I went to Beijing.

A:Did you visit the Great Wall?

B: …

(Show PPT about Beijing,and teacher gives Ss a model, then students do pair work.)

After some time , T asks Ss to show their dialogues in class.(这一部分让学生进一步以创设的真实情境,展开对话题的讨论。使学生有话能说、有话可说。)

Step 5: Listening

Play the tape and Ss do listening on SB P62,2b,2c

1:First try to get the Ss to listen, then answer two questions.

2:Listen again and choose the correct words which you hear:

Her vacation: great/ terrible

The people: warm/friendly/ unfriendly

The food: delicious/awful

The stores: expensive/ cheap (通过听力训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巩固本课的重点词汇及句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以听促说的目的)

Step 6: Task:Reading

Task1: Show the PPT( a reading material about traveling ) ,Ss try to read and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that are given by the teacher.

Task2:T: Look at your books P63.There are three diaries about Bob.Now read them quickly then find the following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 Teacher shows questions on the PPT )

(到此为止,学生已经进行了听、说的操练。现在应该让学生进行读的训练。以便于学生有更多的语篇语言的输入为后面的写打下基础。)

T: After reading ,can you find what kind of writing way it is?(Ss….)

T: Well, it’s a diary(Teacher talks with students more about how to write a diary )

Step 7 : Writing——My trip to Beijing

T: Now, we have learned more about Beijing. Let’s write a diary about my trip to Beijing,open your books and try to finish the writing (Students’ books 3b).

(Give Ss some time and try to finish their diaries. Then ask some to show their pieces in class.)

(以上进行的听、说、读训练为学生输入了大量的语言材料,现在要进行的是语言输出练习——写。我给出了本单元的主线My trip to Beijing,有图片,有提示词,学生很快进入写作活动中.)

整堂课,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亢奋状态。通过话题教学,学生在情景中使用英语。实现话题课多维信息的互动,实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习的兴趣得到极大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

通过这课的教学尝试,使我感觉到与以往教学的不同,使我意识到,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话题教学为教学带来的优势:

1、优化教学设计。话题教学根据单元整体教学能使功能、语法、句型、文化意识等很好地组合,达到教学设计的最大优化。和传统的教学不同,现在的教学设计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对教材的发挥,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手段的大量采用,设计不同的师生活动来建构一连串的任务链,形成为了达成某个语言功能而设计出不同的活动这样一个教学设计模式。

第6篇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344-01

从教8年,发现目前初中美术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呆板的从第一课学习到最后一课,这一定不能把每一课中包括的情感、认知、技能、创新、协作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充分的完成。所以老师和学生只能在这一课到另一课;这一知识到另一知识之间奔波。这对于一些知识性强、延伸能力宽广的教学内容来说,就会使之失去了它应有的突破空间。这不仅局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施展,更是极大的阻碍了学生课外美术活动的开发与相关内容的展开。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相当不利的。在各地教师的教学研究听课、公开课活动中常常会遇见许多学生无法在课内把作业完成。这样的教学只适应于以往那种以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或满足一些简单的美术即兴创造教学。但是对于今天推行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创新,以及学会学习等能力的教学活动来说,显然是不适应的。

为了能够跟上新课改的步伐,从2004年9月我校从上而下,以美术改革为试点,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研究教材大纲,选择教学内容,以某一个或几个内容为重点,从教师备课开始抓起,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美术教学规律来组织教学。在具体教学中熟练掌握教学的方法,理解并发散教材的含义,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教师自身条件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并在课堂事实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并在课外活动中使美术教学得到延伸,扩大学生的学习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弥补课内的不足。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选修。上课时选择专业教室进行上课、学习。使学生在选修的过程中建立单元意识。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学习、计划、研究和思索、解决问题。在香港中小学美术作业展览中你会发现学生作业旁边都有一本活页夹,其中存放着学生在完成这一作业时所做的文案。比如:一件中学生服装设计的作业,在其文案中包括:服装设计知识、不同风格服装资料的收集与说明,自己服装设计稿与设计意图、最终的作业效果、作业的体会或小结等。因此,在单元化教学中,就课的本身而言它的每一节课不需要像以往那么完整或独立,也未必包含以往单课程的全部内容与环节,它可以完全打破以课程为单位的教学方式,将一课内容分成四、五课时来完成,同时使课与课之间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有利于各学习领域的相互融合,更有利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拓展与深化。而学生经历了几个课时后完成一件或多件作品,由于有了分析与比较,有了更多的研究与制作的时间,学生的作品比原来的有了伸展的空间,不仅在作品的构思设计上,在作品的品质发展上同样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学生对于自我能力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由此可见,要想使得教学内容得到发展就必须在学生积极参与中进行。让学生主动的把学习带到生活中去,在探索、思考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吸收知识。

以中学美术初二年级的《体积与空间住中的生命》为例。从教科书的内容、重点、难点,以及目标的分析,仅仅利用2-3课时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教材中,教学目标更是多达四点,所以我深入分析教学大纲,结合学生自身的美术水平,对课题进行重新定位;以泥为主,了解泥的特性、泥的文化,制作简单的泥艺。同时将学段的课时数调整为7课时,让学生有时间来学习、探索。

“单元化教学”是以“某一主题单元内容为单位的整体开发、设计的教学形式,合理分配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和练习,使各节课之间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系统、更深入,并从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思考、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教学的整体优势”。因此,在单元化教学中,就课的本身而言它的每一节课不需要像那么完整或独立,也未必包含以往单课中的全部内容与环节,它可以完全打破 以课为单位的教学方式,将一课的内容分成四、五课时来完成,同时使课与课之间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既有利于各学习领域的相互融合,更有利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拓展与深化。而学生在经历了几个课时后完成一件或多件作品,由于有了分析与比较,有了更多的比较时间,学生的作品不原来的更加有了伸展的空间,不仅在作品的构思设计上,在作品的品质发展张同样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学生对于自我能力的认识与肯定也发生了变化。

第7篇

一、多元化单元教学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教师应化繁为简,用通俗易懂的教学加强学生的理解。比如:在讲解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信息的认识,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使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处理、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分组对问题讨论和研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更让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自己的反思。

笔者设计了多元化的单元教学计划,分层次设计出多元化的问题。如:数字化生活让你过得更好了吗?信息技术发展的利与弊有哪些?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如何,给人类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信息技术及其特征是什么?信息价值判断的标准如何?如何获取信息、鉴别信息、评价信息?信息技术应用于哪些领域?在学生先了解了笔者的问题框架以及学习计划后,学生分组自主课外探究并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1)围绕“数字化生活让你过得更好了吗?”展开辩论,深入探讨;(2)各组展示、交流多媒体作品,使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与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小组的演示文稿。这种多元化的单元学习,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二、多元化单元教学能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多元化单元教学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比如:分组所考虑的学生因素有计算机操作能力、互助沟通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硬件环境等。这样可以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多元化的单元任务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内容当中,掌握了搜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探讨精神。

三、多元化单元教学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学生通过完成整个单元计划学习,体验到了信息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能够描述未来的数字化生活,认识实现这个目标所涉及到的技术、设备及对人的要求。

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比如单元模块任务中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数字化生活”演示文稿制作,或者制作网站,这种多元化的模块任务,让分层的学生能有效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探究和创新。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加以辅导,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竞赛获取更多的信息技术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多元化单元教学注重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多元化单元教学任务让学生面临的是一系列的综合性问题,如信息的搜集、功能的实现、颜色的搭配等,这都需要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学会交流和协作,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等。学生因为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在一起,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也增强了协作的主动性。

比如“数字化生活让你过得更好了吗?”这个单元教学任务的辩论,不但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使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信息技术课如何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值得探究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实践中积极摸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多元化的单元教学能有效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能有效切合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思路,能有效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

第一步: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白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第9篇

中学语文教学的宏观控制与单元教法

王敏

中学语文课教学实行宏观控制和单元教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一、宏观控制的基本内容

语文课教学的“宏观控制”,主要是“抓住五个点”,“控制三条线”,“落实到两个面”。(1)抓住五个点。即:一是文道统一的点,就是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观点;二是读写并重的点;三是语文教学“双基”点,就是把语文基础知识和学生基本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着眼点;四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点,即在语文教学中把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逻辑思维统一起来;五是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点。(2)控制三条线。一是要控制教学大纲的教学方向线,要牢牢把握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二是要控制教学过程中主导与主体的双边活动线;三是要控制教与练这一学习过程中的经纬线。即,教师的教就如一条经线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而从练的角度,教学的全过程又是由若干训练构成的,学生的这些练跟师的教交叉,横向排列构成了纬线。(3)落实到两个面。一是学生面二是知识面。总的说,大面积提高学习质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益。这就要求克服为考而教的做法,要在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上狠下功夫,做到困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二、单元教学的教法举措

在宏观控制下的单元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导”、“读”、“写”、“评”、“解”、“练”六个方面。一是理论指导。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先对所教单元教学和训练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抽象地讲授与指导;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再运用单元中有代表性的例子作具体讲解。二是阅读巩固。阅读方式为精读、泛读两种。精读的内容是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品赏文中优美的词语和片断,揣摩表现方法和写作技巧;泛读的内容是自读课文和其它与课文相似的文章,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三是写作培养。写作可因人因文体的不同,就审题、主意、选材、组材、谋篇筹写作知识给学生以不同的指点。四是评论吸收。其内容是学生评化作文,即将同学写作的文章先由自己宣读,然后自评优劣,最后由同学互评。从而使同学的吸收作文中的许多优点,克服写作中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五是教师解疑。教师围绕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讨论中发现的问题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解,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着重剖析存在不足的原因。只是训练提高,训练的内容主要是知识的训练和能力的训练。语文知识的训练就是把语文知识分析到各个单元教学之中,每个单元名有训练的侧重点。提高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进一步提高同学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思维能力。

第10篇

本文在分析单元模块式教学实践特点和设计特性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单元模块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了探究性反思,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模块教学;思考

单元模块式教学的运用,既能够引起教师对各个单元教学重点内容的重视,同时也能够让教师逐渐的依照单元计划来进行教学。而对于学生来讲,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或者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不会迷惘,这对日常的预习与复习都有一定的益处。

一、单元模块式教学实践的特点

1.全局性

单元模块式教学是将小学数学教学整体化,各子系统不是孤立存在,并且不是简单的相加。传统的数学教学单元是将知识点孤立化,每节课的内容单独存在,忽略了内在的知识结构,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性不高,考虑问题欠佳。单元模块式教学正是针对这一问题作出的探索,要从整体上对知识点进行设计和把握,以全局观念统揽,明确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2.计划性

单元模块式教学是一种非常强调单元规划的教学,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分析本单元内容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乃至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心中有数。②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布局,了解课标对本单元知识的要求和目标定位。③深入细致的研究每一课时的内容,包括学生学情中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等情况,并确定新课和练习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课时比例,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

3.联结性

小学数学的单元模块化就是要立足整体,抓中每个单元,突出重点难点,做好联结,构建整体知识框架,使学生学习更为系统,有条不紊,深入浅出,融会贯通。

4.主体性

小学数学单元模块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知识体验的基础,要在学生熟知的基础上对知识点加固,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围绕学生的需要,围绕塑造学生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尊重客观条件,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对学生内驱力的激发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以学生为主体。

二、单元模块式教学实践的设计特性

1.模块化

该模式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单元模块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先关注某数学课程内容体系,然后就该体系下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类化研究,或者是就其某一单元内部知识的衔接和递进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新课程教学标准将西师版的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了四个体系,即数和代数、统计与概率、图形和几何、综合与实践。其中,每一个体系都具有自己的具体内容,并且相对独立。因此,教师在对其中的一个体系进行课程教学编排时,应该按照起始课―后续新授课―练习课―反思性复习课的流程进行教学。

2.综合性

该模式主要是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将各类型的教学要素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功能进行有效的整合,用整体性和联系性的观念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并且,从模块化教学的本质来看,其综合性和相对独立性较强,同时,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可以依次展开单元具体内容间的递进关系,使单元模块设计的类型更加多样化,体现出较强的数学逻辑性,从而使设计出的单元组织形式更加立体,具有交叉感,呈现网络状。

三、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实践策略

1.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

单元模块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整个课本进行了解,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至少要对讲解的单元完全了解,找到教学重点与难点,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在进行单元模块式教学设计时,要以全面考虑为基础,以整体性设计为原则。单元模块式教学模式注重整体性,只有整体功能超过了部分功能,教学效果才能够突显出来。

2.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教学活动讲究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与学生勤加沟通,掌握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性,依据这些差异进行单元模块式教学设定,尤其是对于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前设定好解决方案,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比如有关可能性的教学内容中,在进行这一节讲解之前,教师完全可以与学生进行预先的沟通,了解一下学生对于可能性存在着的误区,比如有些学生会混淆频率与概率之间的概念,还有些学生对可能性的问题理解并不深入,无法将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教师在讲解时就可以有侧重的讲解这些问题,不至于使学生继续迷惑。该章节的重点是利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问题,这样就与前几章节所学的分数问题联系起来。教师预先就需要准备好硬币等教学工具,通过抛硬币的方式,记录下硬币的正反面。教师与学生通过不断的试验,引出如何利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

3.教师要掌握教学节奏,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教学方案已经设计好,课堂教学也都是按照教学设计方案来进行教学,但是教学设计方案不可能完全预料到课堂上发生的所有问题。面对这些突况,教师要能够捕捉这其中利于教学的信息,并且将这些教学信息记录下来,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这样一来,教学资源也会越来越丰富。虽然小学数学的整本教科书并没有几个单元,在进行单元模块式教学时看似并不困难,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每个单元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却比较多,而且还有些新的知识在不断的融入其中,还有些知识在进行删减,因此教师在课下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更需要在课堂之上积累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够灵活处理每一个模块的知识内容。例如在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在最初阶段,很多学生都认为长方体顶点应该是角。面对这样以一个问题,教师预先没有设想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拿着长方体模型,来告诉学生长方体的顶点是三条边长交叉的点,而角则是另一个概念,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自己来找角。这样学生就能够区分出什么是角,什么是点。这一教学小插曲,完全可以成为日后教学资料。

参考文献:

[1]王芳.浅谈模块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大家.2011,(17).

[2]王敏勤.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07,(06).

第11篇

一、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1.小学数学在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着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创新的教学手段,使学校的教学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为响应新课改创新教学的口号,教师要以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为出发点进行备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进行教学。这种现代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率明显提高,对于学生个性的塑造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新课改的创新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发挥着积极作用的。

2.小学数学新旧教学方法的对比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不再适应学生的课堂教学。而现代课堂教学方式的出现,弥补传统教学缺陷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教学方式也进行了完善,在改善教师与学生教学关系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事实证明,现代课堂教学方式确实优于传统教学方式,但并不足以说明现代教学方式已成熟。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总结经验并走向成熟。

3.新课改忽视了单元复习带来的问题

(1)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教师以做数学题为主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单元复习的课堂气氛与平时的教学氛围有明显的不同,使学生对枯燥的知识再次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单元复习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整合,但由于教师一味地布置题海战术,并没有体现复习课的真正意义,所以学生很容易出现被动学习的情况,使学生缺乏数学复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效果不明显。虽然学生在复习课中经过题海战术的磨练,但在考试中对转换表达方式的同类型数学题却不会举一反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结构不清,不能准确把握所学知识的精髓,使其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兴趣。此外,由于新课改教材的改编使学生很难抓住学习重点,对于传统的复习方式来说是一种挑战。所以,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二、单元复习的教学策略不容忽视

1.小学数学设置单元复习课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的单元复习课是对之前所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总结与整合,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化且更有条理。数学单元复习是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巩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单元复习课是必要的。

2.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具体实现形式

(1)依据教材内容建立知识架构。教师在对数学单元复习课进行备课时,应依据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把握整体知识架构。在进行单元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回忆,并分组列举所学数学知识的重点,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熟记程度。

(2)抓住复习重点。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不仅要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同时也要抓住复习重点。要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进行重点习题练习,同时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易错点及难点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通过解答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来增强学生对个别知识点的记忆。

第12篇

小说单元教学笔者历来这样处理:读小说、分析三要素。新课程改革之际,针对小说篇幅长、容量大、教学时间紧的问题,我打破传统教学法,对小说单元教学进行了尝试,目的是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学生阅读文本,提出有疑惑的问题。教师在讲解分析具体小说之前,安排学生在课下花时间阅读小说文本,并根据对文本的理解提出两个问题递交上来。

第二步:教师整理归纳,罗列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将收上来的问题一一阅读,然后根据难易把问题集中筛选,挑出五六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逐一解决。

第三步:师生共同合作,解决有争议的问题。这是小说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问题难易,有些问题同学自己解决,有些问题教师说明分析后学生明白,还有个别问题存在争议,师生需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和生生间的争论、辩驳方能解决,由此也能显示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思考深度。

通过必修课程先后两个小说单元的教学之后,笔者认为这种以问题主导教学的方式有以下价值:

第一,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以至阅读原著小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课标》要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而这种问题教学法恰恰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阅读,学生为了能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主动去阅读小说获取信息,原本以前教师包办代替的工作现在由学生完成。其次,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阅读的要求。学生主动去阅读小说作品,这既是一种整体性的主体参与,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同时阅读积极性高涨。譬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班内就有部分学生阅读了《红楼梦》前五回,而且还讲了木石前盟的神话传说,致使其他学生也很有兴趣地去读原著。

第二,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问的水平越来越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通过阅读作品之后,对文本比较熟悉,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有水平。比如《祝福》中,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是谁杀死了祥林嫂,是他杀还是自杀;为什么以“祝福”为题,有何含义;小说中有两处描写文字差异很小,这样写不重复、嗦吗等等。《老人与海》中,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老人与鲨鱼搏斗了几个回合,结果如何?老人为什么要拖着一副空鱼架子回港?老人的精神胜利法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何不同等等。《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文中较有特色的是别里科夫的爱情,但最终爱情变为悲情,作者着重写他的爱情有什么用意?别里科夫处处都显得唯唯诺诺、胆小无比,且没有十分显赫的地位,为什么所有人都惧怕他?别里科夫是套中人,那祥林嫂是否也属于套中人?将主人公装进套子的,是外界的束缚还是内心的桎梏?生活中面对套中人我们如何相处等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将林冲复仇的时间设在风雪夜,地点设在山神庙;林冲逆来顺受、一忍再忍,是懦弱还是明智;“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如何理解?文中多处写了“火”,火有什么作用等等。由此可见,学生提问的水平和思考的深度,已不仅仅停留在文本本身,还会涉及到一些学术问题,存在学术价值。

第三,学生学会了思考和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逐步提高。《课标》要求: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而这种带着问题进课堂,并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方式的确能让学生能力提高。通过师生间的课堂讨论和交流碰撞会引起学生对原著的再读与再深入理解,即对文本意义的再一次建构,对文本作出自己特有的分析和判断,也真正印证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把问题集中到课堂,或采用分组讨论法,或采用正反辩论法,逐一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有力,学生思维活跃,学生集思广益,争论得法,答案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