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镇村庄清洁行动总结

乡镇村庄清洁行动总结

时间:2022-04-26 17:28: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镇村庄清洁行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镇村庄清洁行动总结

第1篇

青山口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总结

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动员大会结束后,青山口乡立即召开党委会会议,认真学习县里工作方案,分析了我乡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工作重点、工作措施、推进办法,为打好打赢这场人居环境整治战役做好各项准备工作。6月30日召开全乡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动员部署会。7月1日这项工作在全乡全面展开。

具体做法:

1、突出一个“早”字,做到提早研究,提早部署,提早行动。

2、突出抓好关键点,找准切入点。全乡动员部署会议结束后,乡领导认真研究每一个村的工作重点、难点,寻求突破口。以党建促环境卫生整治和扶贫攻坚,采取党员干部带头,全民发动“各扫门前雪”,村内集中力量攻克垃圾堆、柴草垛、街内私搭乱建等工作难点。乡村干部138人包保2000户环境卫生。开展扶贫攻坚助力贫困户卫生清洁行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组织志愿者为2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清理卫生。

3、突出资金保障,计划3年,每村投入20万元,共计200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实现一年净、二年绿、三年美提供资金保障。

4、突出组织保障,明确职责。乡、村都成立村庄清洁行动领导小组,村里组织清洁专业队。乡里成立督导巡察组,由分管领导带队周六周日不休息,认真开展督导,确保快行动、高标准。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靠前指

5、突出长效机制,切实做到整治后环境卫生有人抓有人管。在集中整治后,由村委会将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承包给个人,切实做到垃圾日产日归集,定时清理。各村都研究了垃圾定点存放点,正在推进垃圾池建设。建立村规民约宣传牌,逐步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定点投放的文明习惯,最终形成环境卫生人人参与,人人管的良好氛围。

6、突出标准,干中学学中干。乡分管领导带领村书记到人居环境整治做的好的乡镇进行考察学习,做到心中有标准,行动有目的。一边干一边学,步步推进。

截止目前,全乡共出动钩机11台,工作台班1200余小时;清运车辆35台。人工达到1.3多万工时。累计投入资金近70万元。清除乡内私搭乱建45户。打造了15个卫生整治示范屯,硬化4个自然屯道路。全乡村庄环境卫生焕然一新。

第2篇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根据区政府下达给我局的《*市**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责任书》要求,我局开展了前阶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和达标排放工作的监督落实方面

**区辖15个乡镇,沿江乡镇11个,其中

**镇纳入城区环卫统一管理。沿江的**等6个乡镇,分别于2006年、2008年建成垃圾处理场并经省家园办验收合格,正常投入使用。我局采取每月巡查的方式对已投产的乡镇垃圾处理场加强运营监管,督促有关乡镇对垃圾渗滤液采取过滤池、沉淀池、芦苇丛等多种形式有效处理,基本达标排放。

(二)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方面

与区环保局、区委农办、区国土分局等部门,结合新农村、中心村、地灾搬迁安置、造福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批组织实施对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居民外迁安置。目前全区已新修编完成炉下镇、赤门乡总体规划,峡阳镇、*山镇大坝、凤池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炉下镇斜溪村等66个行政村建设规划,正在建设大横镇四朵洋、塔前镇茶林、水*街道后谷等多个村镇住宅试点小区。根据省建设厅安排部署,计划于2010年起,对部分条件较成熟的沿江居民集中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截污和集中处理试点工作。

(三)深化家园清洁行动方面情况

截止10月21日,我区已全部完成2009年5个集镇、44个行政村(含库区村21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并经省家园办验收合格,正常投入使用和运行。实现了沿江除纳入城区环卫统一管理外的8个乡镇,全部完成集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和全区共139个行政村(其中沿江行政村44个,完成整治并经验收合格38个)的垃圾整治任务。今年验收合格的炉下镇、樟湖镇、洋后镇、巨口乡、赤门乡等5个集镇垃圾处理设施,均按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标准(试行)建设,建有焚烧炉、分拣坪、遮阳棚、管理房、拦截坝、进出道路等。同时,有关镇(村)建立稳定的保洁队伍,健全垃圾清扫保洁各项制度,配备了垃圾池(桶)等各项设施,5个集镇共配有85个垃圾池(桶),清运板车42辆,垃圾专用机动运输车5辆,44个开展垃圾整治的行政村已配备2365个垃圾池(桶)、59辆清运板车,垃圾专用机动运输车9辆,镇村共投入资金347万元。通过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极大地解决了多年来农村垃圾乱堆放导致的镇容村貌脏、乱、差的问题,使农村家园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我区沿江、沿溪乡镇尚未列入“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有6个(即来舟镇新建、傍溪、王富村,大横镇陈墩、埂古、常坑村),我局已督促有关镇村在2009年底前完成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治理任务,并建立垃圾处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争取列入2010年省家园办验收范畴。

(四)开展垃圾清理方面情况

沿江两岸1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垃圾堆放点,有关乡镇、街道已予以清理,确保无污染物入河,尽量做到水面无漂浮物,岸坡无垃圾。目前,全区共清理沿江垃圾堆放点55处,累计清理垃圾580吨。安丰沟流域生活垃圾处理,经市区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明确纳入市环卫清扫保洁服务范围,据悉于11月20日正式启动。目前正逐步开展垃圾袋装收集、设置垃圾桶(池)、建立监控系统等工作。

(五)确定由局建管股副股长沈文鸿负责项目的实施和联系,定期向区整治办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材料。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部分已建的江河沿岸乡镇垃圾处理场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垃圾焚烧炉利用率不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果有待提高。建议有关乡镇加大垃圾收集处理服务范围,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已建垃圾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严禁在河岸堆放和向河道倾倒垃圾、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建立健全水环境综合治理监督队伍。

2、乡镇、村庄垃圾处理费征收存在较大困难。有些乡镇、村对镇区单位、部分营业场所和村民收取少量垃圾处理费,大多数乡镇、村未实施对村民的垃圾处理费征收,且我区镇、村财力普遍困难,难以保障处理费的投入,从而影响了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整治效果。建议有关乡镇建立健全垃圾处理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保障经费的投入。

3、村民清洁家园意识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参与家园清洁行动主体意识。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1、继续开展清洁家园“回头看”活动。督促有关乡镇村进一步完善已建的垃圾处理设施,健全相关清扫保洁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巩固家园清洁整治效果。

第3篇

以党的十、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县委十六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工作目标,以治理乡主要干线公路和河流两侧,集镇、中心村庄、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村生活垃圾为重点,通过强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农民、保洁员、村民理事会、乡镇环卫监督所四个主体建设,健全完善宣传培训、制度保障、资金投入、长效管理等四项机制,推广五种垃圾分类方法,利用3至5年时间,使全乡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并形成卫生保洁常态化,着力打造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农村幸福家园,为我乡位列全县综合排名乡类第一方阵奠定扎实的基础。

按照“五年治理、三年攻坚、首年大见成效”的总体部署,全乡启动,全民动员,组织开展彻底清理存量垃圾,清除卫生死角,清理后的区域进行平整、绿化,配套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大规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公约,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家喻户晓。全面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到2015年末,村庄生活垃圾治理必需设施建设达100%,达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

㈠重点抓好主干公路两旁和河流两侧生活垃圾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划段负责、全程覆盖、乡村联动”的方式,继续抓好新老辽南线、村级公路等主要干线公路和河流两旁的垃圾治理。达到公路路面及路基两旁、河道两侧、河流水面清洁卫生,无暴露垃圾,两侧垃圾池(箱)管理良好,垃圾日产日清,无垃圾满溢现象。

㈡重点抓好集镇生活垃圾治理。以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为目标,以解决“脏、乱、差”问题为重点,切实抓好乡镇集镇生活垃圾治理。集镇要重点整治集镇居民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货物乱堆乱放的不良卫生习惯和集镇街道、中小学校、乡卫生院等单位庭院的环境卫生,打造干净、整洁、优美、文明集镇。

㈢重点抓好中心村庄生活垃圾治理。组织彻底清理村庄周边及公共场地、农户房前屋后的存量垃圾,清除卫生死角,存量垃圾清理后及时配套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落实保洁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达到卫生保洁常态化。

㈣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点生活垃圾治理。按照“新农村建设布点到哪里,清洁工程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历年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长效保洁管理工作。

㈠全面清理农村存量垃圾。农村存量垃圾的清理以村为责任主体,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党员干部义务劳动”、“小手牵大手”等活动,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保洁员、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农村存量垃圾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全乡辖区内乡村道路两旁、河面河道、乡镇集镇、中心村庄、农户房前屋后等地的存量垃圾,不留垃圾死角,做到清理全覆盖。

㈡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好垃圾处理设施是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乡镇做到四有。即有无害化垃圾焚烧中心或垃圾填埋场、有垃圾压缩中转站、有垃圾清运车、有环卫设施(洒水车、垃圾桶等)。二是村级做到六有。即有垃圾桶或垃圾池、垃圾收集点、可利用垃圾回收点等一批垃圾处理设施。保洁员有一套保洁工具(“一车、一铲、一钳、一帚”)和保洁服。三是农户配有“两桶两袋”即:厨余垃圾桶、焚烧垃圾桶、可利用垃圾回收袋、有毒有害垃圾袋。

㈢因地制宜处理农村垃圾。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理。乡镇集镇及周边村庄生活垃圾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处理的方式,生活垃圾进乡镇垃圾焚烧中心或填埋场进行处理;边远村生活垃圾按照户内处理为主、回收利用为主的“两个为主”的要求,实行分户包干负责,农户垃圾通过垃圾分类,采取回收、沤肥和焚烧三种方式处理,基本实现“垃圾不出村”。

㈣推广五种垃圾分类处理方法。按照五种垃圾分类的方法,引导农民将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1.垃圾沤肥。主要包括剩余饭菜等厨余垃圾和其它易腐食物类垃圾、农业废弃物等,由农(居)户或保洁员给畜禽食用或倒入沤肥池、沼气池处理。2.垃圾回收。主要包括金属类、纸类、玻璃陶器类、塑料类、橡胶类等,由农(居)户或保洁员卖给乡村回收点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处理。3.垃圾填埋。主要包括碎砖碎瓦、乱石块、混泥土、石灰块、泥土、破损玻璃陶瓷块等,由各村用于场地平整、道路路基、洼池填充等。4.垃圾集运。主要包括化纤、塑料、废弃电池、过期农药、废油漆、废灯管、废日用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以乡镇为单位统一收集后运至县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医疗垃圾由乡镇医院收集统一送县处理。5.垃圾焚烧。不适宜回收的废锡纸、废旧棉麻织物、废木料、枯枝落叶等垃圾焚烧处理。

㈤强化四个主体建设。农民、保洁员、理事会和环卫监督所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体。

1.加强农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体意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广大农民是主体,有效地发动群众参与是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关键。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一是宣传灌输。各村可利用早晚广播、以会代训等形式,宣讲垃圾分类方法,讲评生活垃圾治理情况,公布评比结果等宣传灌输办法,提高群众认识,改变群众习惯。二是干部带头。开展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活动,建立《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制度》,引导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是

学生影响。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乱丢乱扔垃圾;发动学生参与学校、家庭、村组卫生活动。四是评比引导。以村或组为单位,每月或每季评比一次,奖优罚劣,在乡、村公布栏公示,在广播中讲评,引导群众。五是处罚促进。制订《农户卫生保洁协议书》,对违规农户处以200元以下罚款,处罚由村民理事会成员或村干部执行;对违规行为利用村广播、公布栏公示,采取点名批评或小额罚款等形式处罚。六是志愿者推进。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妇联的作用,鼓励老干部担任志愿者,经常性组织志愿者开展宣传、引导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发动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2.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主要公路干线和河流两侧按人口分布、任务轻重、便于工作的要求,落实保洁员。保洁员的选聘要按照“参与积极性高、身体条件符合、个人卫生习惯好、工作认真负责”的要求,优先从低收入农户和低保户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组建稳定的农村保洁员队伍。要加强保洁员的培训,把村庄保洁员纳入到乡清洁办所统一管理,建立保洁员名册和报酬台帐,健全保洁员队伍的职责规定、考核激励管理制度,对保洁员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3.加强理事会村庄保洁的监督管理职能。理事会是村庄保洁的监督管理主体,村委会要指导每个自然村组建以农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为主要成员的村民理事会。理事会成员要带头进行垃圾分类,落实“庭院三包”制度,督促保洁员搞好日常垃圾处理,协助按时收集农户保洁费,并组织开展卫生评比活动等垃圾治理日常管理事务。

4.加强乡镇环卫监督所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卫监督所建设,做到四个有,即:有办公场所,有一支环卫监督队伍(有专门工作人员两名以上),有专项工作经费,有完善的工作机制,保障工作正常运行。主要负责全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检查督促,保洁员的绩效考核,促进农村垃圾处理常态化、长效化。

㈥完善垃圾回收网络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的原则,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回收网络建设,确保有定点定期与保洁员联系和交易的废品回收人员。垃圾回收站点要定期公布可利用垃圾回收价格,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及时回收各类垃圾,并努力形成可利用垃圾回收加工产业链,使分类回收的可利用垃圾能够便捷、高效、规范、环保地进入加工利用环节。

㈦健全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是事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实效的关键。各村要不断巩固历年来农村清洁工程的建设成果,健全完善宣传培训、制度保障、资金投入、长效管理等机制,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步入持续健康发展轨道。

从2015年7月25日至12月31日,分四个阶段推进。

㈠宣传发动(7月25日至8月5日)。要成立机构、制定方案,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形式,营造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激发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好全乡采取的处理方式及路径、各类设施建设规模及数量、设备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用、保洁员人数等测算工作。组织力量集中清理本区域存量垃圾,清除卫生死角。

㈡集中整治(8月6日至11月21日)。各村、各有关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责,集中精力,组织人力,层层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分步推进集镇、中心村庄,主要公路干线两侧,河道两侧的生活垃圾治理。要按科学规划建设垃圾处理设施,配齐保洁员,落实保洁员报酬和建立健全绩效管理机制。

㈢检查验收(11月22日至12月12日)。乡清洁办将组织人员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㈣建章立制(12月13日至12月31日)。各村、有关单位要建章立制,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使农村垃圾乱倒现象得到有效根治,农村环境面貌有明显改观。

㈠强化组织领导。成立__乡垃圾乱倒整治工作专项小组,由党委委员廖财林同志任组长,环卫所、中学、中小等相关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各村、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认识,各村支部书记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查、亲自解决重大问题。各村主任要亲力亲为,抓好组织协调、督查指导、资金落实等具体工作。

㈡加强宣传发动。乡清洁办要采取宣传车、横幅、公开信、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各村要建立长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传机制,通过会议、标语、宣传册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支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㈢明确责任分工。按照“组织推进在乡级、统筹配合在部门、责任主体在

村居、具体落实在村组”的要求,切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1.乡级:乡垃圾乱倒整治工作专项小组负责全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领导协调、分类指导、督查考核。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分工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有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考核工作。负责牵头抓好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负责牵头组织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倡导人人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负责本地垃圾治理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区域内垃圾压缩中转站、大中型垃圾焚烧炉(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垃圾桶(箱)、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负责保洁员队伍的建立,负责农村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

2.部门:中学、中小负责牵头抓好中、小学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卫生院负责牵头抓好卫生院、村级卫生所的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和医疗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乡团委、妇联负责发动广大团员、青年和妇女,组建志愿者队伍参与垃圾乱倒整治工作。

3.村组:负责组织开展本村(组)范围内的存量垃圾的清理;负责明确所辖行政村的保洁员数量、保洁标准和垃圾桶(箱)、垃圾池(屋)的建设方式、数量;负责本村(组)范围内垃圾桶(箱)配置和垃圾池(屋)、简易焚烧炉的建设;负责垃圾收集点设置;负责村和自然村保洁员队伍的建立;负责本村(组)范围内农户的垃圾收集清运和村(组)内道路及公共区域的保洁及落实村(组)内保洁区域责任;负责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制定《卫生保洁村规民约》,监督、纠正农户的乱扔乱倒垃圾行为;负责收取农户保洁费;负责定期在村公示栏中公布垃圾收集、保洁情况、评比结果等。

4.农户:负责清扫门前屋后的垃圾,做到“庭院三包”。一是包卫生:垃圾入桶入袋、保洁到位,二是包秩序: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挂扰贴、乱倒乱排,三是包绿化:庭院绿化、管理到位。

第4篇

(一)加强领导,做好指导

*乡19个行政村,对已列入旧村改造计划或已进行旧村改造的村,乡班子和驻村干部建立联村制,帮助他们寻找发展,改造思路,碰到疑难问题,邀请有关部门下村帮助解决,包括政策处理,资金落实。定期召开旧村改造工作会议,并邀请市、乡级人大代表及有关站所负责人参加,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工作中接受他们的监督和指导。20*年召集二次市、乡代表和村双委成员到旧村改造取得显著效果的有关村参观,考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二)强化规划编制,抓好示范建设

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先,*乡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规划编制,现完成3个村规划编制,在编2个村。

*乡现已有2个省和*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9个*市和*市村庄整治合格村,为了全乡村庄整治建设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乡政府分批进行上报创建并加大基层组织,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信仿等有关工作的力度,确保各项指标的达标,对村庄相连指导进行连片整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争取政策保障,抓好资金投入

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资金投入,*乡各村集体资金空缺,上级政府财政支持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乡指导有关村广泛发动外出务工经商青年,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农村有句俗话叫“有钱出钱,没钱出力”。20*年全乡共投入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300余万元,拆除路边坑30余个,老屋18间,建污水处理池4个,文化广场2个,在使用经费上,每项建设都经过充分酝酿,反复讨论,征求村居代表意见后再进行,确保经费合理投入,保证环境整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四)深化服务,抓好长效管理

旧村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我乡不仅在政策层面上对各村加以引导,还注重在如何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做到经常指导、经常督促、经常检查,帮助制订整治方案,协调解决难点纠纷,组织开展拆除声违章建筑,积极参与群众思想动员等等。

抓好长效管理,促进村庄整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20*年全乡创三星1个村、二星4个村,一星2个村,*市环境整治合格村2个。通过市财政年度“以奖代补,”资金相挂钩办法,激发各村的争先创优意识。为了更好地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我乡把用地指标用于旧村改造的村,帮助他们解决拆迁问题。

一年来,我乡在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如资金紧缺、用地指标紧张及各村发展不平衡等。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在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乡在今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为建设有山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20*年我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市、*市的部署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示范村,连片整理为重点,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以政策措施为保障,全面推进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改善我乡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宣传力度

乡、村两级要建立健全旧村改造工作机制,做到年初有计划,有部署,乡政府班子成员和有关职能办公室一起及时下村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形成,营造良好的旧村改造与环境整治工作氛围。在村口、村内制作精美宣传牌和标志性设施,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

(二)落实有关指标,进一步抓好示范创建

基层组织、计划生育、综治、是乡镇政府的各项重要中心工作,同时也影响着创建示范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20*年我乡对创建示范村的有关村要强调以上几项工作,做到月月有汇报、月月有督查、月月有通报。去年茅坪等5个村上报*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没有通过,力争20*年顺利通过。

(三)抓好分类指导和村庄连片整治

因村制宜,对有条件的村改造和整治相结合,对偏僻或条件差的村实行以环境整治为主,并以张庄村示范带动促进作用。努力使夏林头、仰后、南充、泽基、张庄连片整治使乡政府周边村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第5篇

近年来,桐庐县把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点多面广、难以集中处理的特点,采取“分散型”生态治污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桐庐县已基本完成35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试点工程,同时完成了101家“农家乐”的污水治理,有效地保护了富春江的水环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近几年,桐庐县为了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先后投入4.8亿元建成11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2个乡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许多行政村和“农家乐”比较分散、生活污水治理难这一问题,2008年,桐庐县首先在富春江镇、莪山乡开展污水治理试点工作,先后建成10个人工湿地样板工程、5个立体解剖池和3座农家乐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把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洗涤污水和化粪池污水集中收集起来,再用人工湿地的方法予以处理,使污水中90%以上的氨氮、磷等得以去除,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效地改善下游出水断面的水质。通过总结试点经验,桐庐县按照“投资省、施工周期短、工作见效快”的要求,确定了以分散型人工湿地为主,无动力厌氧、户用沼气等为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即以5~10户家庭为一组,利用闲置地建设一个人工湿地,并在湿地四周进行绿化,从而达到美化村庄、整治环境的效果。对“农家乐”污水治理,则根据其以餐饮污水为主的特点,确定了“格栅―隔油―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上述治污模式,不仅建设成本低,100人规模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仅需投入3.5万元左右,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每家仅需投入2-4万元,而且运行管理费用少,污水治理效果好。

二、整村整乡推进“全覆盖”治理。“分散型”治污模式确定后,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饮用水源保护,桐庐县组织力量走村入户进行实地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各行政村及“农家乐”情况,并制定全面治理计划,提出用3年时间对全县所有行政村包括行政村中的自然村、农居点和“农家乐”的生活污水实行“全覆盖”治理。在推进过程中,桐庐县本着“就近就便、节约资源、科学处理”的原则,凡能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的行政村一律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处理。不能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的,则采取建设分散型人工湿地的办法予以处理,并要求每家每户都要实行治理,整村整乡加以推进。到目前,35个行政村的615个人工湿地和73个无动力厌氧处理池设施全部建成并通过验收;101家“农家乐”中有28家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处理,其余73家“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单独建设并投入使用。

三、采取“四项措施”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出台鼓励政策。制定了《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村推进试点和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奖补政策标准,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助标准按350元/人计算,农家乐污水治理则按工程投入量的50%进行奖励。二是抓好组织实施。桐庐县专门召开了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现场推进会,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库管委签订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目标责任书。三是开展技术培训。专门编制了污水治理操作指南和操作手册,设计制作了污水处理指导模型,并组织乡镇、村领导以及施工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集中技术培训,使乡镇、村干部和施工技术人员掌握施工技术和施工要求,确保了治污工程顺利有效推进。四是加强项目监管。在治污项目施工过程中,桐庐县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验收”“四统一”要求,加大对工程实施的监管,各村还专门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对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注重落实好长效管理机制,各行政村和“农家乐”业主单位都安排专人,加强日常管护,确保正常运转,努力实现“建得起、管得好、长受益”的目标。

四、抓好“三个结合”提高治污实效。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治污工程实施过程中,注重把生活污水治理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相结合,并与改水改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清洁乡村”等行动有机衔接,严格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要求,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从而达到污水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三重效果。二是与生态县创建紧密结合。将治理工作作为生态县创建的一个重点和亮点来抓,2009年县财政专项安排1500万元资金用于治理工作,着力将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打造成为生态县创建工作的精品工程。三是与饮用水源保护紧密结合。将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重点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的行政村,同时大力开展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及漂浮物打捞处置等工作,切实保护富春江和分水江的水环境。

第6篇

在全县上下抢抓农时,纵深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要时刻,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全县春季农村工作督查调度现场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前一阶段全县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当前各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动员各级各部门认清形势,抢抓时机,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下面,结合现场督查情况,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结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做好春季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中部旱作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谋发展、好中求快促跨越、实中求新干到位、优中求精上水平”的工作基调,紧紧围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总体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强基础、调结构、兴产业、惠民生,努力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呈现出重点突破、全面增长、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合理谋划,工作思路清。各乡镇在谋划工作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到了科学谋划、合理摆布。中南部乡镇在大力推进果园建设的同时,注重幼园内套种小拱棚西瓜等区域特色产业,有效解决了幼龄果园增收问题。西北部乡镇把主导产业定位在畜、薯产业上,依托旱作玉米秸秆资源,扶持发展规模养殖村和养殖大户,着力构建良种扩繁、鲜薯贮藏和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在基地规模扩张、良繁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五村联创”为抓手,突出产业支撑,强化基础配套,着力推进水电路气房建设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在绿化美化亮化上实现了新突破。

二是靠实责任,推行力度大。县委全委(扩大)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各乡镇都召开了全乡(镇)三级干部会议,将工作任务逐一细化量化到村社,靠实到各级干部,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强化了责任。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推行领导联村挂片、干部分组包线、村社干部配合抓点、技术干部包抓到户的“片、线、点、户”工作机制,形成了事事有人抓、件件能落实的良好局面。

三是启动迅速,工作进展快。各乡镇和农口各部门紧紧围绕确定的目标任务,提前规划,及早启动,集中精力攻难点、打硬仗、求突破,各项农村工作进展顺利。在特色产业开发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60.5亩,种植覆土穴播小麦16万亩,调运苹果苗木407万株,新植果园9.07万亩,填平补齐4.3万亩,全面开展了以黑膜覆盖、整地施肥、拉枝修剪等为主要内容的春季果园管理工作,完成果园覆黑膜7.2万亩,开展技术培训200余场(次),培训果农2万多人(次);10个养殖企业(小区)已全部规划到位,正在建设之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施了甘沟北山二期集中式供水工程入户927处,正通水试运行;李堡、武高2座小(Ⅱ)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开工建设,铺砂养护乡村道路240公里,整修村社道路320公里。在乡村环境整治中,共清洁村社道路、村庄巷道2600公里,清理“三堆”杂物1552处1.5万方,清运垃圾370吨,拆除村庄违规建筑8.6万平方米,更换街道门店标牌、广告设施等336处,拓宽整修村庄巷道76公里,疏浚渠道526公里,使乡镇街道和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在“双联”工作中,各乡镇通过抓宣传发动、抓学习培训、抓思路谋划、抓调查研究、抓载体创新,靠实帮扶对象,制定帮扶计划,积极开展六项活动,“双联”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是整体推进,建设规模大。大多数乡镇和部门能够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跨乡联村,规模推进,工作起点高,建设规模大。果树经济林建设突出标准化栽植和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五个一”的要求,建成了甘沟、双岘等4个5000亩集中连片示范带和威戎东山梁等16个千亩集中示范点,尤其是威戎北关新植示范园和李店常坪、贾河宋堡标准化管理示范园等一批示范点特色突出,建设标准高,示范带动作用强。旱作农业推广抢先抓早,超前启动,短期内完成了覆膜任务,建成了18处万亩以上集中示范带和23处千亩以上集中示范片。11个整村推进和甘沟整乡推进项目,突出早规划、早启动,通过以点串线、连片开发、整村整区域推进,已完成机修梯田1.6万亩,建成过水面桥3座,拆除危旧房303座,新修及拓宽村社道路117公里,新筑塘坝4座,较好地带动了项目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总体来看,全县春季农业农村工作和“双联”行动谋划早、启动快、措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乡镇和部门进入角色较慢、工作启动迟缓,个别项目至今还没有开工,存在与全县整体工作不同步的问题。二是个别乡镇和部门工作起点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个别乡镇对全年整体工作谋划不够,定位不准,工作平铺直叙,既没有项目支撑也没有典型带动。新植果园存在苗木品种不纯、地膜规格不一、定植高度不齐等问题,影响了建园质量和档次,在管理上重视不够,保成活措施落实不力,对前两年栽植的幼园补植不到位,断档严重。生态环境建设对面山治理工作启动滞后,进展不大,重栽轻管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个别乡镇对新农村建设“五村联创”认识不清,重视不够。靠项目、等资金、要扶持,既没有“五村联创”重点示范村,其他四方面、三方面甚至两方面“联创”示范村也力度不大、进展不快。四是在“双联”工作中存在个别贫困户界定不准确、帮扶措施制定不到位、基础台账不健全、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确保春季农村工作和双联行动真正取得良好进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抓好春季各项农村工作

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抓住“一个关键”,突出“两个加快”,推进“六个突破”的目标要求,各乡镇、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持续快速发展。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扩规模,全力抓好果园新植任务。目前,全县基本完成果园新植任务,但根据掌握有的乡镇还没有完全栽植结束,覆膜任务还很大。当前,已进入四月中旬,农时紧、任务重,各有关乡镇和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领导力量、组织力量和技术力量,对春季果园新植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全力加快新植进度,确保4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林业部门要组织干部深入一线,划片包干,认真做好技术指导,确保栽植质量。各有关乡镇要按照目标任务,围绕提高建园质量,着力把好关键环节,大力推行“五个一”的栽植标准,全面落实定杆、覆膜、套杆等主要管理措施,科学搭配授粉树种,合理进行间作套种,确保苗木栽一棵、活一棵,整体成活率达到95%以上。5月份,县上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果园新植面积、栽植质量进行全面核查验收,并抽样检查栽植密度和成活率。抽查过程中如发现面积不实、质量不高、栽植太迟导致成活率不高的,县上要严肃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是突出提质量,全力推进果园标准化管理。关于春季果园管理工作,县上在春季造林绿化及果园新植管理动员大会上已作了全面安排,各乡镇要根据会议要求,在抓好重点区域的同时,全面拉开果园管理工作。当前,果园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机肥缺乏,树体营养不良;果农的科技素质普遍不高,与果品标准化生产要求反差较大;一些乡镇对果园管理重视不够,特别是在以树形改良优化修剪技术为主的春季果园管理措施推广落实上,大部分乡镇没有大思路、大动作。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县果品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果园集中管理加以解决。要全面落实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领导挂牌包抓的要求,重点从灌水施肥、整地覆膜、剪枝除草、树体改形等关键技术入手,进一步加大对干部群众的技术培训力度,认真抓好五类果园标准化管理示范点建设,集中培育一批管理精细、配套完善,高科技、高效益的标准化示范园,为全县果业生产全面升级树立样板,促使果树早成形、早结果、早见效益。当前,每年一度的春寒期来临,这里特别强调,要切实抓好花期防冻工作。林业部门要指导群众适时进行灌水或连续喷水、凌晨燃放烟幕、给果树喷施微肥磷酸二氢钾等,提高果树的防冻抗冻能力。各乡镇要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在田间地头堆放柴草,做好预防霜冻的物资准备。

三是突出保成活,全力抓好生态造林工作。严格按照造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和全县春季植树造林暨果园建设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在生态示范点建设上,各乡镇要抢抓今年墒情相对较好的有利时机,对年初确定抓建的2000亩以上的生态示范点,尽快查缺补漏,抓好完善,确保3.5万亩生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林业部门要深入一线督查,对育林坑间隙大、粗制滥造的工程,责令乡镇进行返工,确保达到规定的栽植标准。在面山绿化上,要按照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推进、高密度栽植、大树苗覆盖的要求,把造景与造绿结合起来,全力抓好高速公路两侧面山、县城南北面山绿化,进一步提高县城绿化率,提升县城品位。在公路沿线绿化上,要以乡村道路绿化为重点,完成行道树栽植300公里。特别是要把静庄二级公路、国道312线和高速公路沿线绿化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有关部门和沿线乡镇要紧密配合,各司其职,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绿化建设任务。在村庄绿化上,要以“五村联创”为载体,结合小城镇建设、旧村改造等项目,以八里闫庙、甘沟响河等新农村示范村为重点,大力实施街路绿化,村庄四旁、巷道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鼓励农户在房前、院内、屋后种植花草、果树等绿化植物,扮靓美丽农村。同时,要全面完成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和公益林补植补造、荒山造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大林木管护力度,落实封山禁牧措施,健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片。

四是突出增效益,全力抓好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旱作农业的关键在顶凌覆膜,顶凌覆膜的保墒作用十分明显。要争取在5天内全面完成覆膜扫尾工作。今天会后,各乡镇要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对今年的旱作技术推广任务来一次回头看,对个别没有完成覆膜任务的乡村,要及时督促,保证在5天内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另外,有人反映近期在乡镇集市上低价出售旱作农业地膜,各乡镇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核查情况,对发放给农户的地膜进行核查,并丈量完成情况,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把物资全部用到项目上。要加强秋播大蒜的田间管理。对去年秋季种植的1万亩大蒜,要严格按照农技部门制定《大蒜春季管理技术要点》的要求,加强幼苗期、退母期的田间管理和地膜管护,同时要充分利用附近的水窖、坝等水源,尽一切可能进行补灌一次,确保秋播大蒜丰产。要指导农户适期播种。近期,一些晚熟马铃薯主产区和大蒜栽培示范区的农户已经开始播种马铃薯,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一些劳动力确实不足的马铃薯种植大户给予适当帮扶,农牧部门要开展技术培训,引导群众正确认识,适期开展播种,确保4月底前全面完成洋芋、玉米的点播任务,努力实现“点上创精品、面上扩规模、村社树典型、旱区全覆盖”的目标。要加强种子管理工作。各乡镇要积极宣传,引导、组织群众到县种子技术服务部各代销点或有资质的经营单位购买种子,并向销售人员索取相关票据。要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按照《冬小麦春季管理意见》,对地膜小麦和露地小麦采取压膜放苗、镇压耙耱和施肥除草等为主的管理措施,加强小麦返青期管理,促进幼苗返青生长。同时,要积极抓好小麦条锈病、红蜘蛛等病虫的监测监控,调备防治药械,及时开展病虫害的预报、监测和防治指导工作。

五是突出强基础,全力抓好农业项目建设。要继续把梯田、道路、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春季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进度、抓质量,努力改善全县农业生产条件。水利水保、交通等部门要抓紧做好勘测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确保安全饮水、梯田建设、能源沼气、道路硬化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加快建设,早日建成。有关乡镇要加强协作,紧密配合,积极做好项目建设中的土地征用、投工投劳等工作。一要抓好梯田建设。水保部门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强化措施,抓好招标工作,确保全县6.38万亩梯田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要严格把关,从严验收,力求达到地块平整、地埂坚实、措施配套,对不符合要求的地块不予验收,责令返工整改,直至达到标准要求。二要抓好水利建设。要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进度,确保6月底全面建成。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等扫尾工作,扎实推进水利普查工作。对今年明确规划抓建的牛站沟1号淤地坝等9个小塘坝建设,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尽快落实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县上将于11月底组织验收。三要抓好道路维修。各乡镇要重点抓好水毁道路的维修养护和乡村、村社道路的铺砂整修,确保畅通无阻,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运输提供方便。四要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农牧局要组织干部、技术人员与乡镇干部一起,对今年的建设任务逐户进行靠实,同时要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与宣传,确保今年计划的2200户户用沼气建设,1.3万台太阳灶推广,1700个太阳能热气器发放工作顺利完成。

六是突出高标准,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今年规划建设的示范村,无论是特色产业开发、基础设施配套还是村庄综合整治,都比以往效果好、档次高;但是,乡与乡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威戎杨桥、甘沟响河,城川红旗、新店秦王、细巷韩川等示范村建设,积极整合项目,充分调动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村庄整治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些乡镇的示范村建设启动迟、进度慢,这些乡镇要紧急采取得力措施,既要赶进度又要保质量,今年再不能靠单打一的工作来支差应付。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丰富建设内容,提升建设内涵,在基础配套、房屋改造、村庄整治和社会事业发展上统筹推进,切实把改善民生的事情做好做实。积极引导重点示范村农户加快自拆自建和村庄整治的工作进度,迅速掀起全民参与的建设热潮。各乡镇在抓好重点示范村建设的同时,要坚持整体推进,既全力抓好32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又统筹推进219个不同方面联创示范村建设和“和谐五星”农户创建工作,紧密结合村情民意,统筹考虑自然地理条件、村域经济状况和乡风民俗特点等因素,抓紧编制修订四方面、三方面和两方面“联创”示范村建设规划,明确创建思路和目标任务,以规划引领建设,加快示范村苹果、畜牧、洋芋等特色产业开发和硬化路、自来水、户用沼气、村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形成不同层次、各个方面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要坚持“大扶贫”工作方针,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切实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特别是要抓好扶贫开发重点工程建设,高标准完成甘沟整乡推进和新店秦王、界石铺镇关湾等11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集中扶持葫芦河流域1万亩、雷大梁片区1.2万亩两大果品基地、曹务乡张洼村100座钢架大棚设施蔬菜、城川乡靳寺村特种养殖等四大基地建设;做好新标准贫困人口识别登记和建档立卡以及互助资金规范运行工作,推进扶贫开发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确保更多贫困人口享受国家政策扶持;力争通过专项扶持和社会帮扶,辐射带动16个贫困村整体实现道路网络化、耕地梯田化、农业产业化和居住环境美化的目标,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县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带动1.5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七是突出促规范,全力抓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突出薄弱环节,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解决好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要严格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深化财政补贴资金“一册明、一折统”支付方式改革,高效运转惠农政策落实便民服务大厅,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确保各项惠农资金不折不扣兑现到户。继续完善乡、村级惠农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健全资金监管、信息服务平台和资金落实、监管、责任追究机制,简化明白册运转手续,强化查询服务功能,进一步巩固成果,提升水平,县上的总体要求是,惠农政策落实整体工作水平要走在全市前列。要加快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探索耕地保护、土地流转、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等方面的新思路、新办法。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巩固提高主体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配套改革。要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扎实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涉农收费专项治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八是突出严管理,全力抓好乡村环境整治。全县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目的是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洁净优美环境,既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政府的职责。活动开展以来,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但也要看到存在的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宣传动员不到位。从整治情况来看,部分乡镇宣传动员不深入,群众主体作用未发挥,参与不积极,工作不主动,环境整治成效不明显;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重视不够,行动迟缓,工作滞后,乡与乡、村与村工作差距比较明显;三是工作标准不高,自我满足,只求面上过得去,一般性地推动工作,没有从机制上去找问题,由表及里,标本兼治还有差距,把环境综合整治认为只是简单的打扫卫生和清理垃圾。四是没有形成城乡共促互动,只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城乡一盘棋的局面;五是注重治标而忽视治本,“问效问责”没有落实到位,有“拖着走”的现象,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这项工作正处在深入推进阶段,因此,各乡镇各部门绝不能有松一松、歇一歇的思想,一定要保持强力态势,再接再厉,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要抓宣传发动。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活动,充分调动广大乡村群众积极性,引导群众自觉配合和参与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切实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二要正确处理拆与建的关系。针对拆除违章建筑中存在阻力和困难,积极联系配合单位,加大工作力度,彻底清理拆除各类违规违章建筑,为依法合理修建奠定基础。三要注重标本兼治,抓全面整治。要以重点区域整治为突破,在全县各村深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使城乡环境整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四要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各乡镇及村社要建设固定的垃圾集中处理点,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重点乡镇要进一步充实城管执法和环卫队伍建设,加大投入,配套完善管理措施和环卫设施,形成持续管理、长期服务的工作机制,实现乡村环境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目标。

九是突出定规划,全力抓好“双联”工作。双联”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过程,各乡镇要着眼长远,统筹谋划,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从贫困村、贫困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最急迫、最具体、易见效的事情做起,制定长远计划,确定年度目标,提出具体措施,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开展帮扶工作,绝不能急功近利,工作无计划,心中无目标,手中无措施,坚决防止搞形式、走过场。第一,要加强政策宣传。各乡镇要把政策宣传作为“双联”行动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省市和县委开展“双联”行动的安排部署,提高群众知晓率。要加大对各乡镇、各单位凸显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其次,要靠实帮扶对象。要认真做好贫困户核实工作,核定联系对象,利用村务公开栏,对确定的联系对象进行公示,对群众反映有问题的要予以调整,重新确定,坚决杜绝优亲厚友,绝不能因界定不准引发新的矛盾。对联系户达不到全村总户数15%的,要动员村干部、致富能人和私营企业主参与帮联,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先进模范作用,引领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第三,要制定好帮扶计划。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围绕落实“六大任务”,制定出本乡镇2012-2020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联规划。同时,要根据贫困村的基础条件,贫困户家庭结构、自然状况、经济实力等不同特点,配合帮联单位,因村因户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长远帮扶计划和年度目标计划,把“联村”的突破口放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升农村保障水平上,把“联户”的关键放在宣讲惠农政策、了解群众诉求、树立发展信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做到扶贫与扶智同步推进,真正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增收无产业的问题。第四,要加强沟通衔接。各乡镇要加强上下衔接,及时向县“双联”办和省、市、县帮扶单位反映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工作进展情况,要加强联系单位与村、联系干部与户之间的协调沟通,确保“双联”行动健康有序开展。

十是突出育典型,促进农村工作再上新水平。今年县上确定抓建的124个先进典型,涉及农村工作的有104个,占了绝大多数。这104个先进典型能否按要求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直接影响着全县的整体发展水平。在这104个典型中,涉及农办、新村办1个,农牧局5个,林业局6个,水务局4个,水保局1个,扶贫办1个,各乡镇3个、4个不等。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按照起点高、规模大、机制活、带动作用强的要求,把典型建设、资金协调、督查调度等环节牢牢抓在手上,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确保全面完成建设计划,促进全县农村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春季各项农村工作任务

今年春季农村工作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繁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一要强化领导抓落实。各乡镇要切实强化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精兵强将、业务骨干调整到农村工作上来,主要领导要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分管领导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确保力量不削弱、工作不放松。各涉农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将工作领域向农村覆盖、资金投入向农村倾斜、服务职能向农村延伸,上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努力形成抓落实的合力。

二要靠实责任抓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对整体工作完成情况认真组织一次“回头看”,进展比较好的,要立足超额完成任务,再接再厉;没有达到进度要求的,要认真查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抓好整改落实,迎头赶上。从现在起,各乡镇、各部门都要算好时间账、任务账,明确责任人,列出时间表,细化量化实化目标任务,逐项排出时间表,把任务靠实到各级领导头上,把担子压到全体干部肩上,把板子打在具体人身上,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决不能形成缺口和差距。

三要强化督查抓落实。农口各部门要把督促检查作为促进任务落实的有效手段,组织专门力量,对一些滞后性的工作,深入开展督促检查,采取现场办公、定人定责、按期达标、限时办结等措施,切实解决工作展不开、推不动、落不实的问题。要严格项目考核,凡与市上签订责任书的,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拔高工作起点,不仅要全面完成责任目标,而且要争取名次靠前。凡是市上考核的主要指标,要一项一项地具体分析,位次靠后的,要深入查找症结,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位次前移。凡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作任务,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限落实好,不得以任何借口打折扣、降标准、搞变通。

第7篇

一、*年工作情况

(一)生态市建设进展良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市建设的意见》。二是科学编制生态市县规划。市政府批准实施《临沂生态市建设规划》。各生态县区建设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市组织的专家论证,经各县区人大审议通过、颁布实施。三是突出抓好生态市建设重点工作。抓住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三大重点领域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四个关键环节。临沂市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四是积极推进生态县区建设。对全市各生态县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度,初步制定了生态县区创建计划,并上报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兰山区率先建设生态区,罗庄、莒南、郯城等多个县区争取生态县创建先进县。五是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加强各项生态工作。六是加快*—*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各项工作完成。对责任书各项指标进行认真分析梳理,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对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进行了督导落实。

(二)积极准备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组织各县区环保局分管局长、科长去日照、章丘等地学习生态示范区创建先进经验。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临沂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

(三)快速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一是全面编制乡镇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因镇制宜,根据各乡镇发展定位,紧紧抓住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各乡镇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镇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乡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对环境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环境规划、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程和项目,都做到了令行禁止。*年共编制62个乡镇环境规划,并全部通过论证,经县区人大或县区政府批准实施,居全省首位。二是加强资金扶持。环境优美乡镇等生态创建活动,应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市环保局对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进行资金扶持。对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每个乡镇2万元;获得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5万元。三是落实责任。为加快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临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年度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并组织部分乡镇及县局去青岛学习创建经验,*年上报沂水镇、郯城镇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上报61个乡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居全省首位。四是梯次推进。为深入推进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市环保局结合临沂实际,*年制定了《市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目前,全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已形成市级、省级、国家级“整体规划、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

(四)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创建工作向村庄延伸,使村庄成为生态系列创建活动的基本单元,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年11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创建内容,由各级文明办和农业、环保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并提出了全市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目标:到*年,全市1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到2010年,全市4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力争到2020年,把全市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创建以来,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文明生态村先进典型。*年4月,在临沭县召开了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创建活动全面铺开。目前,全市文明生态村已建设规划538个,基本建成201个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建设中,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创模为促进,以建设生态示范区为主体,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拉动,以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确定了平原、山区、丘陵等不同类型的典型范例进行总结推广,按照好、中、差划分为三个层次制定了不同创建标准,实施了以“三清五化”(清粪堆、清垃圾堆、清柴草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开展了以“六通九有”(通电、通自来水、通硬化路、通客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有村庄规划、有管理制度、有专管人员、有文体活动场所及活动器材、有文艺队伍、有图书阅览室和小康电子书屋、有宣传栏、阅报栏、村务公开栏、有村民学校、有卫生室)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以“一池四改一利用”(沼气池建造与改圈、改厕、改厨、改水,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为中心的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全市建成了生态家园型、文化特色型和生态经济型等不同类型的文明生态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下发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沂水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二是认真准备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基础工作。成立了临沂市环境保护局土壤污染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初步摸清并上报了全市土壤污染调点对象基本情况。三是加强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夏秋收季节,市政府分别下发了做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根据对国家环保总局利用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对全国主要麦收地区的焚烧作物秸秆火点进行监测的结果统计,夏收季节全国共计火点2982个,其中山东省430个,临沂市22个,占全省的5%。

(六)加强自然生态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在全市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建成了莒南马鬐山、临沭苍马山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协调各方积极进行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蒙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积极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云蒙湖、沭河源、跋山水库等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已编制完成初稿。开展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创建工作,与市旅游局联合转发了省旅游局、环保局开展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的文件,上报蒙山风景区等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保护工作缺乏具体的规范和有关制度的支撑。生态保护职责难以真正落实,环保部门在生态保护方面责任大、权力小、措施空。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措施和最基本的原则性规定,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环保部门无法可依,缺乏相应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二)严峻环境污染形势下,现实中生态保护很难与污染防治并重。当前污染防治任务异常繁重,环保系统内难以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生态保护。另外,围绕怎样促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还没有找到明确的、马上行之有效的切入点。

(三)生态市建设投融资渠道不畅,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尚未健全。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有资金支持,有明确的政策,有顺畅的渠道。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建立,也迫在眉睫。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理顺。生态保护工作,单纯环保部门自己的事情很少,大多工作主要是别的部门负责,有的还重复。比如,环保部门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与农业部门的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类似;发展有机食品、沼气工程等农业部门更具有优势,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等等。

(五)生态保护自身的制约性,反过来也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比如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按规定绝对不能随意开发,《环境保护违法违纪处分暂行规定》也特别明确的针对在自然保护区违规旅游等提出了处分规定,另外还需经费维持,已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资金非常紧张。有的部门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是花钱买“套”,积极性不高。

(六)县级环保局生态管理队伍水平偏低。缺少培训,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少,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三、*年主要工作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务院《决定》和省局部署,学习兄弟市先进经验,以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为抓手,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中心,健全组织和资金保障,加强各类生态示范创建,突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务求实效,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较大进展。

(一)做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原先计划*年9月全市包括12县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各项前期工作均已开展。通过认真落实《临沂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计划*年全市整体分别通过省局预验和国家总局验收,率先建成全国人口最多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二)继续推进生态市、县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责任明确、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建立生态市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生态市建设任务调度。计划*年兰山区率先建成生态区。

(三)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计划*年建成10个国家级、3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落实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2万元,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5万元,鼓励各县区也出台相应奖励政策。加快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精心准备申报材料。配合市文明办、农业局搞好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

(四)加快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年是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的最后一年,确保我市责任书考核成绩能确保合格,并能进入生态市建设先进市考核B组前三名,取得生态市建设先进市称号。同时制定《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做好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的督导落实和检查考核。

(五)认真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结合国家、省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积极创建有机食品基地,推广有机食品认证。加强规模化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开展对规模化禽畜养殖业的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创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继续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等工作。

(六)认真做好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工作。根据国家总局、省局规定,在全市范围内系统地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分析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及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开展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为建立符合我市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七)加强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建成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建成沭河源头区、云蒙湖、跋山水库饮用水源地3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3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重点资源开发及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建立生态市建设财政支持制度。协调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市建设事项,争取制定生态市、县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落实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全市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云蒙湖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为试点,争取建立全市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资源补偿机制。

(九)开展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依据国家环保总局最近于*年5月1日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开展全市及各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趋势的年度综合评价。

四、建议

(一)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议省里出台专门的生态省建设考核奖惩机制。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建议省里出台文件,进一步明确生态省、市、县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的规定,做到必要的资金保障。对生态示范系列创建落实配套支持资金,省级及以上级别创建,省里应给予部分资金扶持。三是加强法制保障。建议省里制定相应的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措施,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使基层环保部门有法可依,有明确地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第8篇

2017年9月以来,我镇党委、镇政府按照全县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要求,高度重视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垃圾治理情况

全域无垃圾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动用人工13900人次,大小型机械5400小时对我镇交通道路沿线、 河道沟渠、 坡道洼地、 村里庄外、 房前屋后、田野地头、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积存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对城乡道路沿线临时性垃圾堆放点进行彻底清除,通过与农户签订“三包六禁”责任书的方式督促农户严格落实“三包六禁”责任制,彻底杜绝了居民在房前屋后、空地等区域随意倾倒垃圾现象,并花费1.3万元购置无人机一架协助辖区各村寻找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并及时进行整改。

二、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保洁员配备情况。我镇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村成立环卫队伍”两项措施,每年花费90余万元将重点难点区域(鄂家湾区域、河对坡区域、城东沟、七里沟区域、赵沟门区域、鲁家寨区域、211国道环城段)承包给第三方进行保洁及垃圾清运;按照市上每个村民小组确定一名保洁员,每个行政村确定一辆垃圾清运车、一名垃圾清运人员的要求,我镇整合公益性岗位、护林员、村民小组组长等人员,择优选聘保洁员177名,并对保洁员实行“划片包干”、“日扫全保”网格化管理制度,现所有保洁人员全部正常到岗按要求开展保洁工作。

二是垃圾转运、处理方面。我镇建设垃圾收集点158个,购置垃圾中转箱12个,向农户发放移动式户用垃圾桶2588个,租用农用三轮车24个,购买大小垃圾清运车4辆,雇用司机两名、配套清运人员4名,依托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构建覆盖率达100%的垃圾清运网络,对我镇垃圾全部进行收集转运至县城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率现已达到100%。

三是农业垃圾有效利用方面。我镇现已建成废旧地膜回收网点26处,网点基本达到全覆盖,地膜回收率已到达90%,农村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均达到100%,经镇村干部先后多次排查,在我镇境内尚未发现工业垃圾。

四是城乡污水处理方面。经多次摸排,发现我镇共有入河排污口53处,并且全部集中在赵沟门河道沿线、河对坡河道沿线、城东沟河道沿线,我镇依托县城污水处理厂,衔接自来水公司在赵沟门河道沿线、河对坡河道沿线、城东沟河道沿线铺设排污管网,将上述区域排污管线全部接入排污管网,现已全面解决上述区域污水直排问题。

三、风貌美化情况

一是集中整治方面。我镇每年开展3次以上集中整治活动,通过积极开展由镇环境整治办牵头,食药所、土管所、交警中队等相关站所通力配合的城镇“六乱”治理(乱摆乱占、乱泼乱倒、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行乱穿、乱运乱撒)、乡村“七乱”治理(柴草乱码、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棚圈乱搭、房屋乱建)等联合治理行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签订“三包六禁”责任书13508份,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1021份,明确摊位“红线”,严禁占道经营,对38处乱搭乱建依法进行拆除,不定时清理村农户门前“三堆”1608多处,镇环境整治办对乱倒垃圾的单位及个人进行处罚,共参与处罚96次,现场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42次,处罚金8000元,彻底改善了全镇“脏、乱、差”的现象。

二是村庄美化方面。我镇共整合资金350余万元对十八里、五里屯、十五里沟、红星四村进行集中整治,砖砌围墙并安装护栏13.584公里,铺设隔离网3150米,栽植油松9455棵、刺柏4550棵,整修树畦11400米、挖鱼鳞坑584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2个,砌墙补墙1756平方米,修建护坡98.5平方米,喷绘宣传2746平方米,维修垃圾中转站48个,新建垃圾中转站18个,购买大型垃圾箱16个,并对辖区所有公路沿线树木进行刷白,所有路行树树畦进行高标准整修,县乡公路通村公路两边种植、栽植百日草等花卉,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是河道治理方面。我镇全面落实河长制相关要求,集中对辖区内所有河流,重点是环江河道进行彻底整治,筹资40余万元,动用人工1800人次,大小型机械759小时清理河道生活及建筑垃圾1501吨;责令各村按照村级河长相关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河道水系卫生保洁制度,切实改善水质、不断美化河道,实现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四、机制健全情况。

自2017年9月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先后60次召开镇党委扩大会议、镇村干部会议、镇全域办工作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全域无垃圾工作。制定了《环城镇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及分年度实施方案,并按照工作要求及实际情况制定了《环城镇全域无垃圾集中整治月活动实施方案》、《环城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宣传方案》、《全县贫困摘帽退出攻坚冲刺环城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等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吕春晖、政府镇长张浩洲任组长,武装部长袁晓东任副组长,各包村领导、村支书为成员的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确定1名科级干部、5名一般干部全面负责镇域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建成了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网络,建立了垃圾转运、无害化处理台账,形成了可行、有效、稳定的规范化管理机制。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我镇通过微信公众信息平台、微信群、QQ群、刷写宣传标语、设立宣传牌、召开群众会,全方位、深层次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工作,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累计召开群众动员会50多场(次)、建立微信宣传群25个,印制“全域无垃圾 全民要行动——致全镇广大群众的一封信”和《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宣传彩页,依托村民会议、宣传、驻村工作队入户等形式向农户发放宣传彩页共计2万余份,刷写宣传标语71条、设立宣传牌16面、宣传车辆巡回宣传75天(次)、报送各类信息90多篇。联合镇环保、安监、司法、综治等职能部门在“12.4”开展全域无垃圾大型宣传活动5场次。同时先后组织机关干部、村组党员干部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28次,合力攻坚,全面推进,持续扩大活动影响力,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发动全镇干部职工及群众共同参与全面打扫镇域范围内环境卫生,带动群众自觉参与到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中来。

第9篇

一、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1.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政策宣讲、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原原本本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坚持以上率下、联系实际学,真正把学习当做工作开展的第一道工序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2.指导工作落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面排查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坚持不懈抓好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实,加强动态监测管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采取差异化帮扶措施,努力降低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影响,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确保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全面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

3.完成剩余人口脱贫。聚焦613户1645名剩余人口脱贫,摸清底数,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给予低保兜底保障,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4.继续坚持“四个不摘”。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切实防松劲、防懈怠。持续强化扶贫对象和扶贫项目库动态管理,全面加强扶贫项目资金和扶贫资产管理,实施精准施策,开展精准帮扶,切实做到精力不散、靶心不变、力度不减。

5.防范返贫和新增贫困。进一步巩固60个贫困村出列成果,确保87135名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对前期摸底的1373名脱贫监测户和3184名边缘户,及时提供精细帮扶,防范返贫和新增贫困。继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对非贫困村和边缘户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6.努力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积极开展肺炎疫情防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作用,开展宣传引导、生产指导、帮扶督导和民意疏导工作,摸清底数,分类开展精准帮扶,解决好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生产发展和产品积压、扶贫项目复产复工等问题,切实将疫情对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

三、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

7.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围绕实现“三保障”、落实“三精准”、抓好“三落实”,重点围绕脱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调查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全面排查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6月底之前切实整改到位。

8.开展“动态清零”工作。狠抓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应补尽补”。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常态化机制,实行“应改尽改”。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和建后管养。3月底前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再排查工作,建立问题台账,全力补缺补差。6月底前,全面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新增问题。

四、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9.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目标,继续对8个深度贫困村在政策、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对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贫困人口的兜底保障力度,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

10.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对剩余贫困人口较多的5个乡镇及贫困发生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倍以上的14个村进行挂牌督战,督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帮助解决问题。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动态清零、扶贫小额信贷清收等重点工作挂牌督战,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研判形势,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制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突出问题。

五、精准落实帮扶举措

11.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继续深化“四带一自”“三有一网”扶贫模式,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结合疫情防治工作,推动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带贫机制。大力解决产业扶贫中出现的滞销等各类影响稳定脱贫的问题。加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确保村集体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在扣除土地租金、运维费用等必要支出后80%用于贫困人口,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继续实施电商扶贫和旅游扶贫。

12.持续推进就业扶贫。继续深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程,降低疫情对贫困户家庭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加大就业帮扶工作力度,巩固就业扶贫成果。加强扶贫车间建设,提升带贫能力,给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优先使用贫困家庭劳动力,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稳定就业。开发并规范管理扶贫公益性岗位。

13.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坚持户贷户用户还原则,对贫困群众因疫情影响的春季生产和后期恢复生产资金需求,做到“能贷尽贷”,适当延长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贫困户的还款期限。加大“户贷企用”清收力度,做好实时跟踪监测,继续执行提醒、通报、预警、约谈、司法到期回收等机制,确保完成3.66亿元到期贷款回收任务,强化扶贫小额信贷逾期风险防范。

14.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的原则,深入实施产业带动、就业扶持、“两基”提升、社区融入“四大工程”,增强搬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目标。

15.扎实推进资产收益扶贫。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协调相关部门有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实施。折股量化和收益分配向弱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倾斜。指导乡镇、村结合实际,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带动贫困户增收。

16.深入实施消费扶贫。以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试点先行县为契机,以消费扶贫为抓手,以拓展贫困户增收为目的,积极创新扶贫方式。持续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进高校、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进电视、进深加工“八进”行动,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多措并举解决好产业扶贫中的“卖难”问题。积极争取各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公民个人等参与消费扶贫。

六、加快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弱项

17.扎实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300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计划任务。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剩余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不落一人”。持续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有效解决农村电网“卡脖子”问题。重点做好水电供区电网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光纤网络向自然村延伸,夯实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18.扎实补齐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做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加强基层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市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扎实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

19.扎实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加快推进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以“五清一改”和“四净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启动实施2020年度省市中心村规划建设,继续抓好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创建。

七、提升脱贫攻坚管理水平

20.持续深化综合问题整改。继续推行“清单管理、专班督战、四季攻势、闭环调度”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和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及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反馈的各类问题整改,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坚持全面排查、一体整改、一体推进,以问题整改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21.继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安排,及时开展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清洗工作。强化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加强数据比对与分析。开展数据摸排,提高数据质量,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善贫困人口统计监测体系,做好贫困监测和建档立卡两套数据的衔接。

22.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充分运用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全面掌握资金安排、拨付、支付进度。全面实施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压实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绩效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公开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积极配合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检查工作,多措并举推动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23.强化扶贫项目规范管理。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围绕“补短板、强基础”,加大对产业就业补贴、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扶贫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加快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全面落实扶贫项目运维管护机制,完善扶贫资产登记制度,突出项目后期管护,确保持续发挥扶贫功效。

24.扎实开展普查试点和全面普查工作。积极开展全省脱贫攻坚普查试点工作,对先行试点的3个乡镇6个村加强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为完善省普查方案提出建议。认真细致做好全市普查工作,摸清贫困现状,精准掌握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措施,确保高质量通过国家全面普查。

八、加大精准帮扶工作力度

25.做好精准帮扶工作。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培训和管理力度。继续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防疫期间,帮扶责任人要适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精准帮扶,因村因户因人制定并落实好“一村一计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扎实做好县域结对帮扶,进一步加强与贵池区和桐城市对接合作,推动结对帮扶各项措施落地生根。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继续发挥“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作用,推动需求对接,助力脱贫攻坚。

九、强化脱贫攻坚总结宣传

26.做好脱贫攻坚总结宣传工作。分类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工作总结。县级重点总结以脱贫攻坚统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来的巨大变化、历史成就、经验启示等。乡镇重点总结具有特殊性、典型性的做法、成效和经验等。村级重点总结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治理能力、内生动力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和经验启示等。做好2014年以来脱贫攻坚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启动“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编制工作。加强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弘扬正能量,讲好故事,展现我市良好形象,表彰一批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组织参加“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

十、进一步强化攻坚责任

27.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乡脱贫攻坚指挥部牵头抓总作用,坚持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全面排查问题和挂牌督战相结合,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乡镇、村(社区)、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各级干部的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28.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严格落实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市本级按照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增列专项扶贫资金预算。确保清理回收存量资金可统筹部分的50%以上用于脱贫攻坚。抓好涉农资金整合。持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脱贫攻坚提供资金支持。

第10篇

今天的会议是我市新农村建设推委会成员调整后的第一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进一步把我市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刚才,“十大行动”牵头部门汇报了工作,文进同志对“十大行动”项目置换情况作了说明,文朝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同意。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全面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我市以“十大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主要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180元,增长14%,连续5年两位数增长。二是新农村建设投入加大。年至年支持三农财政支出53.24亿元,“十大行动”支出40.60亿元,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三是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截至去年底,完成20个小城镇建设任务,行政村通沥青(水泥)公路率99.5%,村内主干街道沥青(水泥)路面硬化率96.7%,自来水到村率94.8%、244.74万人受益。相继对130多座小型病险水库、重点塘坝进行了加固治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推进,标准化农家店覆盖60%的行政村。四是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完成荒山绿化10.7万亩、退耕还果4.6万亩,森林覆盖率27.8%,比“十五”末提高了3.6个百分点。“一建三改”顺利推进。五是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新农合参合率98.7%,筹资水平达到人均100元。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全部完成,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新农村建设与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工作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外出就业困难、农民工工资水平降低等不利因素出现,农民减收明显。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同比回落7.7个百分点。二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在新农村建设中,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资源未形成有效合力,相关部门间的协作力度有待强化。三是部分县区配套压力较大。目前县区“十大行动”应配套资金4.52亿元,实际只完成65.5%,制约了项目进展及使用效率。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近年来,我市进入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筹办全运会、园博会,以及正在大规模推进的棚户区改造,使城市建设有了较大改观;实施保增长调控措施,给工业、服务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必须看到的是,城乡二元差距这个困扰我市科学发展的重大障碍,还没得到彻底解决。全市仍有接近一半人口在农村,城乡收入差距十分明显,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1,农村恩格尔系数高于城市5个百分点。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农村路网、安全饮水、清洁能源、环境卫生等方面问题很多。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设施缺口很大,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的问题比城市更加突出。因此,实现“四保”任务、加快我市科学发展,关键要在缩减二元差距、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上实现突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进一步抢抓机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毫不松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五年规划,我市新农村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按照“城郊型农业抓基地、都市型农业抓园区”的思路,远郊县重点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强畜牧业、做优蔬菜业、做大林果花卉业,形成一批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和农业品牌基地。近郊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城市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投入,以园区为载体改造传统农业,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市民休闲观光区。健全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加快科技推广步伐,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创业扶持,加强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要积极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以资源整合为重点,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整体推进”的原则,以抓好重点城镇、中心社区为载体,统筹安排项目,集中资金使用,形成部门合力,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项目置换、内容拓展、标准提高”的思路,今年把文化繁荣、水库加固行动纳入“十大行动”内容,以后还将容纳更多涉及民生、需要财政集中投入的内容。对起始较早、基本完成任务的行动,要把重点转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动态管理,不断保持好“十大行动”的活力,力争使我市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三)以加大投入为重点,建立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度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也将会不断提高。各级要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并严格监管。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对村内街道硬化、户通自来水、户用沼气等行动要条块结合、探索调动农民筹资投劳积极性的运作机制;对市场拓展行动,要鼓励城市大型商业龙头企业向农村延伸;对弱势保障行动,要多方筹集资金,提高敬老院的入住率和管理服务水平;要发挥农村能人、大户的积极性,调动各方力量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长效机制。

(四)以农村住房建设为契机,推进农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是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确保增长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前段时间召开的省、市工作会议要求,以农村住房建设为突破口,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市里决定,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工程,计划新建农房20万户,争取每年新建7万户;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每年改造1.5万户。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政府统筹、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努力做好城中村改造、重点项目及大企业驻地周边村庄改造、小城镇集聚、合村并点、利用土地政策改造和急需搬迁村庄等重点工作,切实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更加优美、舒适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三、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要落实责任。推委会重新调整后,“十大行动”内容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各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组织实施责任,落实责任制,明确任务,加强指导,确保推进进度和质量。各县(市)区要按照“十大行动”目标任务要求,明确进度和时限,落实责任单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11篇

一、以建设高效生态农业为抓手,努力提升现代农业综合竞争力

(一)提升种粮比较效益。全年确保完成212万亩粮食种植面积、85万吨产量,农田抛荒率控制在1.5%以内。要加大对标准农田的建设力度,确保标准农田的质量和数量,坚决制止农田抛荒。大力推进科技兴粮步伐,加大对先进栽培技术和防治技术的推广,推行高效种植模式,实行科学布局,努力提高复种指数,积极兴办示范方,搞点作样,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和沃土工程,促进地力培育,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完善粮食扶持政策,积极创新粮食经营体制,大力培育粮食产业化主体,巩固稳定种粮大户,培育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植保专业合作社等,推进粮食规模化经营。努力稳定和激发大户种粮积极性,提高种粮比较效益。

(二)提升结构优化水平。按照《*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目标全面提升结构优化水平。要围绕“7+1”方案的实施,重点培育粮食、茶叶、蔬菜、花卉、珍珠和畜禽等,做强做大主导产业,优化种养结构,培育特色品牌,构建起优势产业群,推进产业升级。全市新发展特色基地20万亩,使全市特色基地达到240万亩,万字号基地新增3个,达到92个,打造绿色茶都、构建花卉强市、创建蔬菜大市、提升珍珠之乡工作有新进展。按照“生态、绿色、效益”的原则,着力优化畜禽产业,加快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

(三)提升产业化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要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运作规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引导其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集约发展新路子,积极引导增加技改投入,增强发展的后劲,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向大、高、外、新、强、优方向发展。全市新增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5家,其中亿元以上的新增5家。二要继续完善专业市场建设。按照集、批、配、建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专业市场建设,促进货畅其流。通过调整、完善现有农产品集贸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进一步提升批发市场的辐射功能。积极引导大中型专业市场“走出去”,在农产品集中区、规模产区建设销地批发市场。重视农村经纪人和农产品贩销大户队伍建设,积极鼓励经纪人、贩销大户采取多种形式推销当地农产品。三要坚持质量并重,深化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农业外拓要稳定面积、讲究质量、规范运作、提升效率。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要继续在技术、信息、财政、税收、信贷、用地及协调沟通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提高外拓经营水平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实现农业外拓质量双赢。全市外建基地新增30万亩,达到680万亩左右。四要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培育和打响一批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和地方经济特色的农业品牌。围绕区域优势农产品,进一步加强引导,整合资源,注重营销,打响品牌,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规模初具的品牌农业发展格局。五要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围绕绿色、生态、高效的主题,着眼于生产与生态的和谐,人文与环境的和谐,资源的长效和循环利用,统筹规划,合理定点,提升品位,打响品牌,做响做优休闲观光农业。要主动与*旅游资源的分布相衔接,集中力量,捧出一轮“明月”,串起一串“珍珠”,深度开发各类农业资源,多方增加农民收入。

(四)提升组织化水平。要着力培育农业的市场主体,集聚农业生产要素,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一要坚持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多元化参与、多渠道发展,鼓励农村专业大户、经营能人利用生产、经营、购销等优势,组建合作社,鼓励基层农技组织利用技术、服务领办合作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加工、品牌、营销等优势,创办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动、拉动、推动作用。二要以贯彻《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为契机,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着力解决合作社性质不明、地位不明、登记无序等问题,加紧制订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筹建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适时组织开展农民经济人培训,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三要利用现有农业专业(科技)协会的技术、信息、网络的优势,加快改造,注入活力,拓展服务范围,使其尽快改造成为组织严密、利益联结的专业合作社。新发展专业合作社30家,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程度得到较大提高。

(五)提升安全化水平。要根据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农业安全化水平。一要构建动植物防疫安全屏障。加强对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健全疫情监测预警和防疫监督体系,严格落实各项检疫和免疫措施,防止外来生物入侵,防止和控制疫病发生传播,确保我市不发生重大动物、植物疫病。二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屏障。要以标准化为抓手,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实现从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加工工艺、产品品质等全过程的标准化。积极引导企业开展QS认证,加快推进无公害茶厂改造,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行产地标识管理、产品条形码制度。三要建立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屏障。全面启动以建立“农资现代经营网、农资监管监督网、农资信用信息网和农资企业生产经营诚信制、农资企业评价制、农民利益受损补偿制”为主要内容的农资信用体系“三网三制”建设。四要建立依法护农屏障。进一步深化农、林、水等各类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依法护农工作水平。深入开展各类执法行动和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坑农害农事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五要加强农民负担监管。严肃查处各类乱收费、乱摊派等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六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实施以农药化肥减量化、畜禽粪便无害化和外塘养殖清洁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切实减轻环境承载。

二、以“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年是“百千工程”的攻坚之年,也是村庄整治建设内容向纵深推进之年,全市要完成建设全面小康示范村35个,完成环境整治村300个,累计建成100个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900个环境整治村。一是完善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县(市、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检查督促,并按照“是不是科学、有没有特色、受不受群众欢迎”为标准,从严把关搞好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二是重点抓好农村垃圾的集中处理。要因地制宜,编制规划,落实资金,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切实改变农村卫生面貌脏、乱、差状况。三是切实抓好村庄整理工作。要借鉴土地整理的经验,在村庄整治建设中,大力开展村庄整理。各地要努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难题,通过撤并自然村、整治空心村、退建还耕、宅基地置换、土地整理等办法,缓解村庄整治建设用地矛盾。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建设新村,滚动分块改造旧村,努力挖掘潜力,探索新农村建设新路子。四是要进一步整体推进。切实抓好重点乡镇、重点区域建设,形成点线、点面结合,成片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每个县(市)要落实好重点镇,全面展开村庄整治建设,并完成1个示范村建设和其他村的整治任务;其他镇要选择1个以上条件较好的村,开展并完成村庄整治建设任务。

(二)农村水利建设工程。认真抓好以曹娥江大闸为龙头的全市18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年力争完成投资13亿元,其中,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计划完成投资3.8亿元,闸前大桥工程计划完成投资1.4亿元。累计完成土石方3500万方,千库保安24座、加固山塘水库120座,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4万亩,渠道衬砌500公里,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建成清水河道200公里。切实抓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争取全年改善18万农民的饮用水条件。

(三)农业信息化工程。农业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各地要根据全省农业信息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政发〔2005〕51号、浙政办发〔2005〕78号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构建‘网上社会’、做强‘千龙网站’、做大手机平台、提升农技服务、完善‘三电合一’、建立监督平台、拓展应用领域、建设一支队伍”的要求,科学规划,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创新投入机制,探索服务方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生态林业建设工程。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林业,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重点加强200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育壮森林生态主体。加快发展15万亩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抓好迹地更新和退耕还林,修复森林生态链环,更新采伐、火烧迹地1.5万亩,退耕还林1万亩。搞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构筑森林生态屏障。推进城市林业均衡布局,提高森林生态效益,实现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和城郊防护林的有机衔接。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营造绿色林带200公里。建设绿色生态村100个,建成“兴林富民”示范村18个。

(五)农民培训转移工程。认真落实市委[2004]11号文件精神,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继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要按照“人均不低于300元资金筹措农民培训转移专项资金”的要求,安排和落实好培训资金。农民培训转移工作要按照完善培训网络、严格培训标准、提升培训层次、加快转移步伐、强化督查考核的要求,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培训”的机制,努力提高转业农民的就业竞争力。

三、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着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快山区经济发展。认真贯彻全市加快发展山区工作会议精神,各地要制定落实山区乡镇奔小康、下山移民、产业化扶贫、结对帮扶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做好扶贫项目申报和资金审计,加大对山区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要优化山区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山区高效生态农业,适度发展家庭个私工业,适时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强区域协作,加快山区发展,运用灵活的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地区间的产业转移。要拓宽就业思路,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深入开展农民培训,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有关部门要互相配合和协调,加快下山移民,条件成熟的地方要重点抓好一批移民小区建设,确保完成一批下山移民,实现异地脱贫。要加大建设投入,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社会事业发展。结对帮扶单位要积极为山区欠发达乡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支持,帮助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安排劳动力就业,组织农产品销售等,切切实实办成几件实事。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要进一步突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促进城乡要素资源自由流动,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纵深推进。一要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和土地收益权。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争端解决机制。探索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长远生计的办法。研究制定土地征用款分配和使用管理的有效办法,进一步明确政策,解决当前农村土地补偿款分配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二要切实维护好农民的资产分配权。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大力发展以物业经营为主体的村级集体经济。按照“自愿、依法、有偿”原则,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促进土地有序流转,让兼业农户不再经营土地,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要探索农村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的流转形式,促进城乡资本、人口要素的流动。对通过各种整理形成节约的土地,可抵作建设用地指标。四要加快农村综合改革进程。*县要在前阶段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开。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镇(街道)机构改革;以均衡发展为重点,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以构建公共财政为重点,深化完善县镇(街道)财政体制;以限期清欠为重点,化解镇(街道)债务;以民主建设为重点,优化村级组织运转。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制度,努力降低农业风险系数;认真抓好农技推广体制和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要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要理清思路抓实载体,着力构筑城乡一体的十大网络建设,即村镇布局网、城乡交通网、城乡信息网、城乡生态网、城乡现代超市网、城乡健康保障网、城乡社会保障网、城乡现代化教育网、城乡金融网、城乡平安网,有效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扎实推进城乡一体的对接融合进程。要按照“四个有”要求,即“有村级组织办公场所、有卫生医疗室、有老年活动室、有文化体育设施”的基本要求,加强村级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当前要优先和重点解决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着力缩小城乡社保水平的差距,逐步形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五保户集中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贫困户子女免费入学制度在内的“新五保”体系,逐步提高农村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促进农民从土地保障、集体保障、子女供养等传统方式向社会保障转变,增加农村居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建立健全平安乡村长效机制,着力深化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完善各类竞争机制,杜绝各种乱收费。

(四)进一步推进农业开放度。加快开放农业建设是主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一要花大力气开拓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克服重生产轻销售的倾向,强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意识,继续按照“建市场、设窗口、进超市、办展销、强品牌”的思路,从总体上把握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趋势,不断拓宽国内外市场。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农业招商引资意识,认真研究农业项目选择和包装,拓展招商引资领域,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坚持外资、内资并举,优化环境,突出重点,拓宽渠道,吸引资金。坚持多元化战略,推进出口主体多样化、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促进创汇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全年实到外资2000万美元,农产品出口额增长15%以上。

第12篇

一、充分肯定过去一年全市公共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

去年,我市公共卫生工作按照“卫生强省”建设要求,围绕“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通过增加卫生投入,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服务网络,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机制,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一是组织领导力度更大。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对卫生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市政府分别召开了全市公共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会议,出台了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文件;市人大对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市政协对有关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促进了公共卫生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经费投入更多。市财政安排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公共卫生项目、农民健康体检、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等专项资金,全年累计2796万元,保障了公共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了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督查考核更严。市委、市政府把农民健康工程和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工作列入对乡镇、街道的政绩考核内容;市财政局和市卫生局联合对12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进行了绩效评估;市爱卫会每半年对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工作“二建三比”竞赛活动和乡镇(街道)机关环境卫生竞赛活动进行检查通报。

(二)工作网络更加完善

主要是建立健全了“两线三级”的管理体制,即行政管理线和技术服务线,市级、乡镇(街道)级、行政村级。“两线”相融,“三级”相通,实行了农村公共卫生的“网格化”管理。行政管理线做到纵向到底,全市现有42个部门分管领导,22名分管乡镇长、主任,22名镇级公共卫生管理员,1153名村级公共卫生联系员从事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技术服务线做到横向到边,主要是在市级建立了以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防治院为主体的技术服务指导中心,在乡镇(街道)设立了公共卫生科,在村级配备了441名责任医师,共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三)工作成效更加显著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去年,全市参合率达到97.57%,累计报销53.93万人次,报销金额3369万元,农民受益率达93.38%;今年参合农民57.48万人次,参合率98.06%。

二是首轮农民健康体检任务圆满完成。全市已累计体检44.6万人次,占参合农民的82.2%,并将筛出的10万多名慢性病人落实到责任医生,由责任医生上门随访,跟踪服务。

三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推进。组织开展以卫生知识进农家、卫生法规进企业、卫生服务进村庄和创农民健康教育示范村(社区)、创职业卫生管理示范厂(企业)、创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站(中心)为主要内容的“三进三创”活动,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项目指标完成率达90.5%。

四是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目标基本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委全面完成了乡镇级环卫基础设施和各行政村的垃圾站(房)建设任务,共建成垃圾填埋场4个、压缩式中转站6座、焚烧炉2只,简易式片级转运站41个、村级转运站338个,垃圾站(房)6156只,配垃圾清运车937辆;已实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行政村423个,占91.3%;共配备专(兼)职农村保洁员1453人、清运员639人。甘霖镇创建成省级卫生镇,三界镇创建成*卫生强镇,雅璜乡创建成*市卫生乡(全*市第一个卫生乡),并创建了一大批卫生村。

五是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6家,三界镇创建成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霖镇创建成省级中医药进社区先进单位,市精神病防治院迁入新址。同时上海中山医院*医疗合作中心在市人民医院成立,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国内顶尖医疗专家的服务。

六是重点疾病防治成效明显。血防工作开展了以“全面清查螺情,有效压缩面积”为重点的查灭螺工作,灭螺*万平方米,查病*万人,继续保持“三无”目标(无新发病人、无病畜、无阳性钉螺)。结核病、艾滋病、精神病防治工作扎实开展。全年共发生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起,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七是卫生监督执法切实加强。组织开展了“餐饮消费环节百日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在餐饮业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对农村家宴实行申报制,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职业卫生进一步加强,取缔游医窝点3家。

八是无偿献血全面普及。增强有效宣传,加强献血服务,继续保持*%实现自愿无偿献血的工作目标,满足了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全年累计无偿献血*人次,献血量达*万毫升,占临床用血的*%;街头献血*毫升*人次,占街头献血人次的*%。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重民生、办实事、谋创新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和卫生系统广大医务工作者努力工作、辛勤劳动的结果。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向大家的辛勤劳动和全力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公共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公共卫生网络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村级公共卫生力量薄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条件还较差,特别是用房建设任务很重;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开展不平衡,有些项目与农民实际需求不符;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重点疾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努力和加强。

二、扎实做好今年我市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

今年,我市公共卫生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卫生强省”建设要求,把握重点,稳步推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具体有三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以“四张网”为保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网。推行公共卫生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模式,建立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机制,强化市级妇幼保健、疾控、卫监、精防等机构的技术指导功能,构建覆盖城乡、盖边沉底的公共卫生管理网络。

二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提高各类传染病防治能力,各级各类医院设立规范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建设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应急检验队伍,加强艾滋病等实验室建设;完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新建市传染病区;继续抓好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和精神病、高血压、肿瘤等常见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三是构筑医疗卫生急救网。加强市急救中心和各级医疗机构的急诊科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急救水平;整合医疗应急处置资源,完善医疗救治途径,建立快速反应、准确定位、有序抢救的急救网络,保障人民群众在紧急状态下的生命安全。

四是健全卫生监督管理网。加快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在市区和乡镇建立7个监督分所,加强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对突发性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预警等工作,提高对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水平。

(二)以“三项工程”为基础,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质量

一是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程。根据《*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今年扩建金庭镇、下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1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工程建设按照“乡镇(街道)是建设主体、医院是服务主体、市财政给予适当的补助”的模式进行操作:市财政分别按每人每年20元、15元的标准落实城镇、农村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对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每家分别补助20万元和5万元;乡镇(街道)要落实建设土地,筹集建设资金,建好中心、站。

二是推进卫生人才建设工程。市级重点是加快名科、名医培养步伐,乡镇重点是加大责任医生、全科医生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上海中山医院*市医疗合作中心、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基地作用,推动全市医疗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解决看得好病的问题。

三是推进农村中医创优工程。全力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创建活动,力争创建成功。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提高中医药资源利用率和服务参与率。为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我市将把今年省财政新增的人均10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用于中医药报销。

(三)以“七项工作”为重点,提高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一是落实城乡公共卫生项目任务。按照省政府要求,从今年起,城市和农村都要实施公共卫生项目服务。我市还被省卫生厅列入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2个示范县(市)之一。今年卫生部门要完善城乡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抓好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项目任务;要创新项目考核与保障机制,以公共卫生项目落实率和群众对责任医生的满意率为根本建立综合评价制度,形成“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经费到人”的管理运行机制。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全市每个家庭都拥有责任医生,项目的落实率达到85%以上。

二是推进农村居民健康体检工作。今年,省财政将增加农民健康体检补助经费,增设乙肝病毒抗体等监测项目,加强对农民重点疾病的监测管理。我们要认真总结首轮农民健康体检的经验,进一步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不断提高健康体检质量。各乡镇、街道认真做好体检的宣传、组织工作,发动农民主动参加体检,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当年体检率要达到45%以上。

三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21个乡镇、街道和开发委,已有21个单位参合率达到90%以上,说明这项工作已真正得到群众拥护和欢迎。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重点是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提高报销水平,加强信息化管理,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市政府今年又拨出132万元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建设,力争从6月1日起在市内各定点医院门诊实行刷卡即时即报,这样就实现了住院、门诊“一条龙”刷卡即时报销。

四是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在基本实现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是“建、清、创”:“建”就是各乡镇(街道)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市爱卫会要不定期进行暗访,加强面上工作指导、检查,进行录像点评、情况通报;“清”的重点是清理垃圾、清洁家园、清洁村庄;“创”是创卫生乡镇、卫生村,今年新农村建设将对重点村的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绿化、洁化等开展一体化的建设和管理,希望大家抓住这个契机开展卫生村镇创建,制订好创建规划。市区是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这项工作不仅量大面广,而且创建任务很重。市区街道、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对照标准,搞好调研,制定工作方案,并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开展工作。

五是巩固无偿献血成果。要巩固和完善“以街头献血和志愿者献血为主,单位应急献血为补充”的公民自愿无偿献血工作模式,保持无偿献血比例100%的目标,街头献血量占临床用血比例达到75%以上,成份输血率达到95%以上。要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不断营造无偿献血的浓厚氛围。要搞好日常血源组织工作,保障医疗临床用血。要做好应急献血工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献血队伍建设,落实职能科室和献血联络员,切实做好献血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确保在冬夏季血源紧缺和血液偏型时应急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要积极探索志愿者无偿献血工作模式,壮大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以保障应急献血的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