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3 11:29: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外贸实训平台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了专业实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而实习模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方向。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面临诸多困境,POCIB互动网络平台是基于POCIB比赛而拓展开发出的一种网络化实习平台,这种新的实习模式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是对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POCIB;网络化
实施素质教育,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基于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实习毋庸置疑地成为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际贸易专业有必要合理组织和安排专业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习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国际贸易专业实了课内实习之外,可大致分为过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过程实习通常以专业模拟实习的形式开展,毕业实习的常见形式是集中参观见习和分散顶岗实习。每种实习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但在提高人才培养成效方面也都遭遇了一些阻力。
(一)专业模拟实习
专业模拟实习是国际贸易专业开展过程实习的基础形式,它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用相关模拟实习软件,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熟悉进出口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保持同步。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都已开设专业模拟实习课程,通过购买和使用一些国际贸易模拟软件来搭建校内仿真模拟平台,如TMT出口模拟操作系统(TeachMeTrade)和世格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等。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每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过程中先后要接受三次专业模拟实习训练,这三次实训课程通常在大三上学期、大三下学期以及大四上学期开设,通过模拟软件实训平台进行外贸单证实训、国际货代实训及国际贸易流程实训的操作。学生在专业模拟实习中能够掌握成本核算、询盘、发盘和还盘等基本技巧,熟悉整个进出口业务的流程,提高英文函电写作能力及制单能力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此类软件的系统设置较为单一,是对外贸流程的静态呈现,远远无法全面反映外贸实际业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所以,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机械地依照模板生搬硬套,虽勉强完成了模拟实习,却在个人实践能力方面收效甚微。
(二)集中参观见习
集中参观见习是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听取企业员工对企业内部各机构和生产线的介绍,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经营管理业务。这种实地参观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对企业工作流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对专业知识的探索与探求。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参观实习的方式较为单调,学生基本都是在企业相关人员的引导下,以旁观者身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观察,无法介入其中亲历感受,进行实际操作,这对学生外贸经验的积累并无太大作用。二是学生基本都是在听企业人员介绍,大量工作方面的新信息不断出现,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提出个人疑惑和问题,对实际工作的认识仅停留于表层。三是企业参观时间较紧,无法满足学生全方位了解企业运作过程的要求;同时,企业也出于安全生产、商业机密等方面的考虑,不会向学生展示其全面的工作内容。
(三)分散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习的主要形式,学生可以自主寻找外贸企业进行实习,但由于外贸工作有着很大的连续性、迫切性及保密性,对从业人员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大多数外贸企业不愿意接收实践经历为零的实习生。于是,部分学生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与国际贸易专业不相干的单位进行实习,也有部分学生干脆放弃实习,出现了一些盖假章的不良现象。近年来,为解决学生进入外贸公司实习难的问题,很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专业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是我国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创新型合作模式。理论上,它应该是最好的实习方式。一方面,学校可以实时充分地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并将其融入到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进而细化至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使其得到真正的锻炼,并在其实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企业可以将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如某类知识或能力的欠缺)反馈给学校,以促使学校在日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但目前校企合作在实际运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已与十余家企业联合建立了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企业每年都会接纳一批学生进行实习。但由于学生实践能力弱,无法迅速胜任岗位,企业每次都需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而实习的时间一般仅有2~3个月,学生刚通过上岗培训获得了基本的实践能力就已实习结束,很难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发挥较大作用,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低,久而久之,实习基地企业便失去了热情。因此,虽然出于社会责任心或私人感情因素接受了实习学生,却只给他们安排一些与专业无关的打杂或跑腿之类的工作,学生无法直接参与到外贸工作中,使得顶岗实习沦为参观见习。
二、POCIB从业技能综合实训与传统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
POCIB(PracticeforOperationalCompetenceinInternationalBusiness)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是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联合国际贸易杂志社和南京世格软件公司共同推出的互联网从业技能综合实训系统。重点针对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以及国际贸易行业新进人员,以提高学习者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为目标,以仿真的在线国际贸易游戏为核心方式,为我国经贸人才培养引入创新、高效、务实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培训手段。与传统实习模式相比,POCIB从业实习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形式更加新颖
POCIB的形式更加新颖,且高仿真地营造了一个极接近实际外贸业务的场景。在POCIB中,每位学员都将经营一家独立的外贸进出口公司,这些公司分布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学员的任务是通过相互间的进出口贸易,给自己的公司创造利润。首先,这是一种代入感极强的游戏式体验。PO⁃CIB最大的亮点便是模拟出了一个与真人交锋的商业市场,成百上千的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或企业的学员同时参与,从前的纸上谈兵即将变成运筹帷幄,这使得参赛学生在赛前就已对初进商海浮沉跃跃欲试。其次,由于POCIB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式实训项目,所以,学员们在比赛过程中所接触的汇率、进出口税率、退税率、产品成本等业务信息都来自官方机构并实时更新,采用现实国际贸易公司的预算系统,内置商务逻辑可以处理48种不同的流程组合,在业务流程中模拟体现各环节时效因素,这为比赛营造了更为逼真的环境。另外,在POCIB中,学员们需要在规定的24天内完成24笔业务(第一届的赛制是30天内完成30笔业务,自第二届开始缩短赛程),时间紧迫,工作量大,这也真实地反映出外贸行业高强度的特点。
(二)内容更加丰富全面
在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中,学生通常只能实际接触到外贸运作流程中的一两个环节。通过参观见习虽能够了解多个环节或全部流程,却仅限于认知,无实际操作机会。而POCIB则涵盖了外贸的全部流程,从注册公司开始,到自主选择产品开拓市场,接着通过企业黄页、广告和信息等方式寻找贸易伙伴,再到磋商谈判、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等等,学员们将全面体验外贸企业的运作流程,运用各项外贸知识进行仿真的进出口贸易,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POCIB囊括了银行、海关、外管局、商检、税务、货运公司、保险公司等14个相关机构,学员需要与每个机构建立联系办理相关业务,这些过程中的贸易成交方式、结算方式、运输方式和路线以及险种等都由学员自主选择,期间可能还会遭遇破产、产品运输过程中遇险等突发状况,对学员的应变能力和风险防御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南京审计大学的参赛学生张某表示,他曾在交易中遇到对方违约的状况,气愤之余选择耐心冷静地跟对方沟通,虽最终未能挽回损失,但这次经历让他吸取了教训,认识到选择贸易伙伴之前进行风险考量的必要性。
(三)师生互动效果更显著
传统的实习甚少有教师介入,实习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到教师那里,而且学生的实习通常安排在大学后段时期,实习结束后教师没有机会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总结并指导其改进。而且实习单位与教师通常无直接的沟通渠道,实习单位无法将实习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知识能力薄弱环节反映给校方,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校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与社会需求脱节。POCIB比赛要求学员组队参赛,每个团队由1~2名教师和20名学员共同组成,教师在比赛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教师在过程中的陪伴和适当的指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比赛热情和成绩。学生初次接触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比赛时,会因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经验而产生畏难情绪,亟需指导教师的耐心引导。比赛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或遭遇突发状况引起情绪波动,指导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并对其进行心理调适。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比赛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在知识或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赛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在日后的教学方案设计中加以重视,做好改进措施。
(四)评价机制更加合理
在POCIB比赛中,学员的初始分为零,系统每天都会根据学员在贸易各个环节的操作表现给予相应加分,这样学员就能够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南京审计大学的参赛学生表示,每天凌晨守在电脑前等待系统更新分数和排名是最紧张和兴奋的时刻,看到排名下降便更能激发斗志,总结原因,做好奋起直追的准备。相较于传统实习由实习单位于实习结束后给予书面意见的评价形式,POCIB的过程跟踪式评分机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实时激励学生。此外,赛程结束后系统在给出总成绩的同时还会为每位学员提供一份实训总结和成绩分析图,具体从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单证能力三个方面解析其得分情况,更加有利于学员了解自身的不足和优势。
(五)成效更易被认同
POCIB大赛结束后,成绩达标者将有资格获得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颁发的“POCIB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合格证书”,证书中还会分别列出学员的跟单能力、业务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四方面的成绩。由于该比赛考核严格,颁证部门规格较高,所以,此项证书的含金量也比较高,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相比于在五花八门的企业走过场式的实习,参加POCIB比赛的经历也赋予面临就业压力的学生更多的自信。南京审计大学学生李某赛后参加用人单位面试,被问及是否有外贸实践经历时,很有底气地道出自己参加了POCIB大赛并获得团队二等奖、个人三等奖的经历,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三、基于POCIB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的创新实践
(一)POCIB互动网络平台的推出
POCIB互动网络平台是2013年世格软件公司联合南京审计大学及外贸企业共同研发的POCIB系统的开放模块,是POCIB比赛的延伸,其内容与POCIB比赛大致相同,但无时间约束,即学员可通过账号在任意时段登录系统进行外贸业务流程操作练习。教师可将其作为专业课教学的辅助工具,也可作为专业模拟实习的课程软件。目前该平台正在南京审计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中试运行,并根据试运行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的优势
首先,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可以有效解决外贸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利用POCIB互动网络平台进行国际贸易专业实习,打破了学生去外贸企业实地实习的传统观念,通过开放式网络外贸业务平台,使学生和教师在校内就能实现业务操作和顶岗实习,从根本上解决了外贸实习长期存在的外贸企业岗位少、外贸专业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其次,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校企共赢的工学结合方式。传统的校企合作实习模式因利益所得不清晰而使企业缺乏积极性,进而导致双方合作的形式化,学生的实习流于表面,成效甚微。POCIB互动网络平台旨在将实训拓展到实体外贸企业,将传统的实习基地网络化,学生通过整合外贸资源,为现实企业做市场宣传和推广,从而实现学校、外贸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的三方共赢,形成校企长效合作的保障。
(三)构建以POCIB为基础的就业能力导向的全过程实践教学模式
南京审计大学借鉴CDIO先进理念(CDIO教育模式系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跨国研究所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等),从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相关教学和实训平台的搭建和完善着手,构建综合的、立体化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和持续的职业成长能力。首先,通过使用我校购买的浙科实训软件及南北外贸实训系统等校内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其次,通过每年的全国高校POCIB竞赛将校内平台延伸至校外,通过校际间的师生交流及遍布全国的角色互动实训竞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后,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设计开放式POCIB网络互动平台,将实训拓展到实体外贸企业,将传统的实习基地网络化,提高实习的便利化。
作者:周丹 孙文远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1]李纪生.从POCIB谈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实习改革[J].全国商情,2013(02).
[2]宋春丽.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模式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4(04).
关键词:外贸实战;人才培养模式;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1-0054-03
一、当前高职院校外贸实践教学中问题
(一)教材过于陈旧,模拟训练不足
进出口贸易随着市场变化、国家政策变动,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外贸形式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同时随着通讯手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洽谈手段、结算方式等也都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不少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却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便有些高校使用新教材,但目前市场上的国际贸易教材品种单一,内容大同小异,滞后于外贸发展,脱离外贸实际。
国际贸易是一个实操性相当强的专业,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名合格的外贸从业人员,需要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去内化理论。目前,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一些其他原因,多数高校对学生的专业实践都不够重视。在笔者看来,实训包括模拟实操、实战训练两大类别。模拟实操利用教学软件或其他教学平台来进行任务设定、任务模拟和操作监控,以仿真性实践来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目前,模拟实操训练虽然有所增加,但与理论教学相比,仍占较小比重。有些学生在校学习三年之后甚至一张真实的单据都没见过,没填过,这直接导致学生对专业本身的理解不深。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训练来巩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肤浅的水平上,这就造成其专业素养无法得到提高,不能适应现在外贸公司的用人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外贸教学教出来的学生对外贸实际情况知之甚少,到了企业不能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业务中,反而还要从头学起,无法突出自己的专业特性,竞争力大打折扣。
(二)模拟实操训练过于完美,落后于市场变化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定位越来越明晰,培养实干、好用的技术人才成为各院校的教育目标。在国际贸易专业,加强外贸实操教学被提上日程,不少院校都购买了实训软件,例如:外贸综合实训平台、单证实训系统、货代实训软件以及SIMTRADE 等,通过实训软件系统来开展模拟生产实训。这类实训软件突破了以前的单纯理论教学过于呆板、脱离实践的问题,通过模块来分解实训,一方面,可以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配合教材,受到不少院校的欢迎。但由于是模拟实训,也有几点缺陷难以解决。第一,实训软件更新升级缓慢,落后于市场变化,企业对软件的开发重在形式,对内容的更新通常要依靠来自企业或高校的专业人士和教师,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还比较鲜见,高校教师自身对外贸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决定了实训软件内容更新的滞后性。第二,实训模块的设计通常都趋于完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只能了解顺利的外贸流程下的简单内容。据了解,外贸流程充满变数,由于外贸市场条件千变万化,企业在外贸交易中也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但学生对市场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过于完美,反而会增加日后工作中的风险性。
(三)实操训练深度、广度不够,对细节的处理欠缺
当前外贸企业以中小型居多,内部制度大多并不完善,企业要求员工一专多能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在交易过程中,外贸业务人员不可避免地要与各企业、政府机构、国家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打交道。而贸易规则之外还有很多行业规则、企业规则,这些都需要外贸从业人员去了解,甚至还需要了解和把握一些对规则的变通,这些都是实训难以涉及的,同时在企业与其他部门的交流过程中,有很多内容要经历过才会对细节有所理解和掌握,这些都进一步成为学生进入企业、适应企业的障碍。这表明单纯的外贸模拟实训不能满足学生日后的工作需求,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外贸市场,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四)重视出口实操训练,忽视进口实操训练
我国外贸行业由于劳动力成本优势,维持了近二十年的外贸顺差,企业外贸出口数量远远超过进口,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市场需求萎缩,订单锐减,与此同时,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进一步加剧了外贸行业危机,外贸出口形式越加严峻,但与之对应的进口贸易却如火如荼,进口额大幅度上涨,外贸进口行业人才需求增加。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仍然以出口教学为主,忽视市场变化发展,与市场脱节。在外贸进口方面,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操训练,都没有得到重视,进口实操训练的比重远远不足,不少学校甚至完全忽略。而这种没有跟上市场形势的人才培养方式只能事倍功半,不能培养市场最稀缺的人才,反而会造成人才培养的浪费。
二、外贸实战训练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发展的需要,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笔者走访的几家外贸企业中,几乎所有企业都表示:应届毕业生在外语口头表达能力、职业素养、谈判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均需有所提高。而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实战训练则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一)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不仅指只获得课本理论知识的能力,还有解决问题、利用现有知识去拓展和加深专业知识的能力。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早已习惯“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在这种教育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只局限在课本和考试,从而与职业脱离,造成学生死记硬背、难以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尴尬。所以,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有着更广的范畴,包括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随着外贸形势的变化,新产品、新技术甚至是新外贸模式的发展,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经常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二次学习不可避免,终身学习才能保证职业发展。只有具备快速学习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快上手,从而尽早具备工作能力。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在适应企业需要方面尤其重要,这也是解决经验缺失弱势的重要手段。
(二)有助于外贸经验的积累
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外贸企业获取业务人才的来源偏向于社会聘用,直接从院校招聘毕业生处于次要地位。换句话说,外贸企业更倾向于聘用具备外贸经验的外贸人才。这与我国外贸企业的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很多外贸企业规模不大,外贸业务分工笼统,此时特别需要从业人员能独当一面,解决外贸业务中的诸多环节,而且通常不愿花费过多精力与时间去培养没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在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没有时间和资源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但应届毕业生注定欠缺工作经验,这就与外贸企业的招聘需求存在矛盾。要想弱化这个矛盾,应尽早地让高职学生进入外贸企业实习或工作,在教学中增加实训实习内容不可或缺。在学习中实战,在实战中积累经验,让刚出校门的学生初步见识到外贸交易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拥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
(三)有助于职业素养的训练
作为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职业素养在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沟通和谈判能力、把握商机、开拓市场的能力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外贸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换句话说,现在的毕业生,绝不是只要具备专业技能就可以获得企业青睐的。在对企业了解的过程中,大多数外贸企业都认为,外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相对简单,员工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企业忠诚等职业素养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所以在选择员工时,企业更倾向于招收这类人才,所以职业素养高的毕业生就业要显得容易得多。当然,这些能力通常不是理论授课就可以很好解决的,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训练,这也是实战训练的重要目的。
(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养成
外贸业务主要是操作层面的工作,以前的外贸企业对业务人员的创新能力并没有特别要求,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间的贸易摩擦增多。2011年以来,我国已多次卷入反倾销纠纷。如何规避风险,开发市场,推广产品,成为外贸企业的当务之急,创新能力在上述任务中尤为重要。市场环境恶化,企业的生存竞争加剧,只有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更容易存活下去。在业务为重的外贸企业,外贸销售人员的业务创新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
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在目前高职教育中,重视技能教育已提上日程,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课程设计上多是理论讲解,缺乏实战训练,创新只会更加困难。
三、外贸实战训练的方式
(一)校企合作之企业
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院校探索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传统的校企合作,通常是送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但外贸企业往往只能接受少量学生实训,甚至因为商业原因,拒绝学生参与真正的业务,充其量只会开展一些参观性的考察实习,学生在企业短短为期几周的实习对企业的运作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面对变化快而复杂的实际工作仍然有些措手不及。因此,单纯依靠企业来解决学生的岗位实践问题,现实中并不可行。为此,可以进行校企合作,最主要的是运用企业的经营手段。
比如,通过在学校建立企业的机构,把学生的实习地点搬回学校,利用学校的场所和设施来解决实习难题,同时也等于间接为企业增加新的办公地点、新的销售渠道,在双赢的基础上,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应是可行的方法之一。企业的形式,即是在学校开办企业点,学生利用公司的法人名称、进出口资质、外贸网站、公司邮箱、公司的产品和国内供货渠道等进出口资源,从事外贸业务操作活动。以企业的身份向市场发出销售信息,与客户谈判,产品供给及交单结汇。完整的外贸业务都由学生完成,在此期间,由学生与企业的业务人员建立联系,企业派驻实战训练指导教师,与学校一起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任务分配、任务培训、任务跟踪[1]。这可以缓解学校扩招之后学生的实习压力。与企业合作,也有利于企业在当今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寻求新的市场机会,争取市场推广机会。
(二)校企合作之企业部门管理
企业和学校作为不同方向目标的主体,却有着天然的联系。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是由学校所培养,企业的员工由学校创造,那么,提前在学校里向企业输送员工,让学校的实战训练与企业的作业部门相结合,也具备可行性,并在实践操作上具有更强的控制性。
比如,由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合作,在学校内成立企业的市场推广部、单据处理部、物流部等各职能部门。将国际贸易业务与国际贸易专业实践通过职能分解结合起来。以单据处理部门为例,企业在实际业务中,往往将单据交由专门的单据处理部来缮制和审核,而与学校合作,在学校成立单据处理部,则可以将全部或部分单据缮制业务交由学校的实践基地来完成,只需派驻一到两名专业指导教师,即可完成业务,从而减轻自己的部门压力,而学院学生则通过接触真实的业务单据,积累更多实践经验,更快地上手操作,提高专业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这种模式在实现校企共赢的同时,还可以较好地将实训中的生产性和教育性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企业专注核心业务领域,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院校则可以借此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的外贸生产性实训基地,真正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尽管外销业务是地道的生产活动,但又是教育活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产品外销服务外包可以通过真实的工作情境设立工作任务,开展项目教学,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育目标[2]。
(三)外贸SOHO校内做
外贸行业的一些从业者会选择自己去市场接单,然后交给外贸公司办理出口手续的方式。他们挂靠外贸公司,以外贸公司的名义对外签合同、交货、结算货款,自己则按照约定的比例计提利润,从而借助大型外贸公司的知名度和商业信用,以期在购销过程中得到优惠便利,并节省办公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挂靠者甚至不需要到公司上班,在自己家中用一台电脑即可完成外贸交易――有时甚至是大宗交易。
外贸个体经营则是很多有实际经验的外贸人才选择的道路,在实践中,不少人需要很长时间寻找客户,积累客户。对外贸专业学生来说,利用学习时间做这件事则等于将创业的积累阶段提前,与求学时间段重合,更高效地利用了自己的学习生涯,一举两得。同时,将课堂所学与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从而做到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如果学校将外贸SOHO纳入自己的实践教学系统之中,以学院的网络平台和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信息和知识服务,通过教学指导,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地地结合,并保持教学工作在实践中的指导地位。
(四)以院校为基础建设外贸零售平台
近年来,美元贬值加大了外贸出口的风险,在汇率风险的大环境下,外贸批发越来越难做,零售型外贸则凸显灵活和高利润的特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外贸零售商通过加盟B2C/C2C平台(例如ebay)或建立自己外贸网站的方式,产品信息,寻求国外买家,达成交易后,通过paypal或visa等国际支付工具获得货款,通过国际快递寄送产品。当然,小额批发的发货量较大时,货物流转也会通过传统外贸物流方式,比如集装箱整柜或拼箱的方式来完成。
外贸零售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销售方式,受到很多外贸专业学生的青睐,而且,一些高职类院校也开设了专门的专业教学班,如义乌的EBAY班、敦煌班、国际电子商务班等,这些学校通过各类平台的专业讲师对学生多次集中培训,再由分院指导教师周期授课培训以及通过老生带新生等方式相结合,将教学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参照其他职业院校的经验,外贸教学的实战训练,也可以参考这种方式。由学生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寻找产品,建立销售平台,以任务为导向,通过任务分解培训,以及突发状况专门指导来形成一种新的实战训练方式,与此同时,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发展奠定基础[3]。
参考文献:
[1]严圣阳,陈继元.产品外销服务外包――高职外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新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1,(23).
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转型过程中,需要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MOOC的使用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颠覆,以MOOC为基础对“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的改革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慕课;课程改造
1“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主要利用PPT对进出口业务中各种外贸单证(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原产地证书、海运提单、汇票、通关单证等)的种类、内容、缮制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单据的使用和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实践教学部分主要是通过世格外贸单证教学系统,由教师分配作业给学生,让学生对理论课中学习的单据进行缮制练习,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单据缮制方法。
1.2教学方法和手段
1.2.1项目教学法
本课程采用以项目导向、以外贸岗位单证从业人员的实际工作任务为线索,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每次授课的设计先引入一个项目活动,让学生按照布置的工作任务尝试开展业务操作;然后,教师分析学生操作情况并进行项目活动的示范操作,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接着学生根据教师示范操作,再去独立完成项目活动,纠正操作错误和熟练操作步骤;最后学生根据所学的业务操作和相关知识,进行另一个项目活动的操作,以提高和拓展外贸单证员岗位职业能力。
1.2.2课证融合法
本课程的教学与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职业考证相融合,上课内容与考证内容相融合。我们采取“以考促改”、“以考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法,推进实施“课证融合”改革,使学生毕业时能获得“双证”,顺利实现就业。
1.2.3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采用一个典型完整的外贸业务案例,贯穿于外贸单证员全部工作任务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非常容易地学习模仿外贸单证的各项操作。经过多年的课程改成,本课程现在主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南京世格外贸单证软件、单证案例、多媒体、幻灯片、学生自主学习等进行日常的教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1.3考核方式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传统的评定方法比较注重终结性评价,学生成绩由70%的期末考试+30%的平时成绩构成。课程结束时通过统一的课程考试,给学生一个考试成绩,而30%的平时成绩则主要以出勤率来进行评定。这种方式并没有完全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判断。
2基于MOOC的课程建设的内容
2.1课程内容的改革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国际贸易的新局势和新变化,并利用MOOC网络平台向学生更新国际市场情况,使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新变化,掌握各种外贸单据的种类和缮制方法。依据外贸业务岗位的能力要求,构建“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课内实训环节、模拟实训环节和课外实训环节等三个部分。
2.1.1课内实训环节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课时比例,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外,还可以通过MOOC将学生讨论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在了解基本外贸业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能对国际贸易单证工作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并能主动总结各种外贸单据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异同点。
2.1.2模拟实训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选取部分教学内容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模拟,比如,进出口报价、信用证的开立等环节。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供业务背景资料,由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身份,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在外贸业务中各种身份应该从事具体工作和缮制进出口贸易所需的各种单证,通过这样的模拟实训,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特点形成对外贸业务流程的印象,并掌握各种单据的特点和内容。
2.1.3课外实训环节
通过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安排学生到公司进行与外贸单证相关的短期认知实习。这种校内理论+校外实践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国际贸易单证及其相关活动的实际业务操作,并能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能够更快并且独立地完成外贸业务中各种单据的缮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固的实践基础。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设计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才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在上课的时候,经常看到的是学生埋头在记笔记,很难看到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
2.2.1实行“MOOC+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每一个知识要点以前,由学生登录网络平台,对教师提前录制的MOOC微视频进行学习。在微视频中教师先提出任务,并向学生提示思路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阅读参考书籍。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讨论,自己去探索完成的方法。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课后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进行网络面对面的讨论。
2.2.2案例教学法
在案例教学中,一部分案例是在教材里,另一部分则是邀请外贸行业的专家对部分单据的实际操作进行专题讲座。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2.2.3实验模拟教学法
实验模拟教学法即利用国际贸易模拟软件让学生模拟实习或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模拟场景,让学生根据实例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训练。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学与实际的脱节。
2.3教学手段的改革
2.3.1积极推广MOOC教学
本课程已经具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模拟软件的支持,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将大力开展MOOC教学,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内容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录制,或者是制作动感FLASH微视频,这样的生动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好奇,提高学习的兴趣。
2.3.2建立模拟实验室
加大力度建立模拟实验室。该实验室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仿照国际贸易业务的有关场景,让学生可以熟悉、体验国际贸易、物流和报关等业务流程。该实验室主要是根据进出口业务联系的各个环节,把学生进行分组轮流练习,每组为二到四名学生,通过处理相应的单证,让每个学生都能熟悉进出口业务中每一个环节。并让每个学生在各个环节中轮换角色,通过分组,有利于学生进行亲自动手操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尽快地适应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报验等岗位的工作要求。
2.3.3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在“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的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积极联系外贸企业,与他们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条件。实训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更可成为外贸企业将来招聘的重点对象。这样有利于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实操能力。
2.4考试制度的改革
课程考试改革过程中,通过MOOC教学手段的引入,加入了过程性评价,使教师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答疑和督导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改革后的考评结构将由视频学习、作业、讨论、提问和课程考试等五部分组成。其中视频学习、讨论、作业和提问均归入过程性评价。学生每学完一章,都会看到一份从在线题库中选择相应的题目随机组合的作业,课后完成后将会获得一定的成绩。通过对作业的批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答疑。同时,过程性考评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在网络平台上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至少3个,参与论坛讨论至少5次。最后的课程考试将作为终结性评价,也通过在线完成。考试方式为教师通过平台将考试试卷进行,组织学生统一地进行在线考评,对学生整个学期的知识掌握进行测评。总之,在“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这门课的教学中,始终以培养高素质的单证操作人才为宗旨,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实践教学活动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把实践教学过程作为加强单证操作能力素质训练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基于MOOC的课程改革前景
3.1深化教学改革
MOOC教学方式的应用,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使得翻转课堂与混合教学的新型教学手段得以升华。此外,MOOC对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的转型提供了优质的资源服务,并且还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2提升教师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MOOC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进行不断地更新,教师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内容的设计等多方面的改进。具体来说,教师将由过去以自身为中心的讲授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变换,使得教师有机会从中重新认识自己;同时,MOOC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信息技术素养要有所提升,提高团队学习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考核以及教学方法的变革,这都是MOOC对教师造成的影响;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对于教学的设计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知识的分解与整合;由于MOOC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其对教师结构的优化也必然起到深刻作用。
3.3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作为教育过程中主体,学生是这场MOOC改革的最终受益者,MOOC对学生而言最为突出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对其造成的影响,由于MOOC采取的是在线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其特征就是信息量大,这必然会引起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如果学生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就必然会被淘汰。其次,MOOC对于学生学习方式产生革命性变革还体现在学生由过去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并且就此养成新的学习习惯,如信息素养的提高等。这对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质量都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毛青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元妍.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引入MOOC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2).
[2]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
实操训练深度、广度不够,对细节的处理欠缺当前外贸企业以中小型居多,内部制度大多并不完善,企业要求员工一专多能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在交易过程中,外贸业务人员不可避免地要与各企业、政府机构、国家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打交道。而贸易规则之外还有很多行业规则、企业规则,这些都需要外贸从业人员去了解,甚至还需要了解和把握一些对规则的变通,这些都是实训难以涉及的,同时在企业与其他部门的交流过程中,有很多内容要经历过才会对细节有所理解和掌握,这些都进一步成为学生进入企业、适应企业的障碍。这表明单纯的外贸模拟实训不能满足学生日后的工作需求,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外贸市场,才能解决上述问题重视出口实操训练,忽视进口实操训练我国外贸行业由于劳动力成本优势,维持了近二十年的外贸顺差,企业外贸出口数量远远超过进口,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市场需求萎缩,订单锐减,与此同时,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进一步加剧了外贸行业危机,外贸出口形式越加严峻,但与之对应的进口贸易却如火如荼,进口额大幅度上涨,外贸进口行业人才需求增加。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仍然以出口教学为主,忽视市场变化发展,与市场脱节。在外贸进口方面,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操训练,都没有得到重视,进口实操训练的比重远远不足,不少学校甚至完全忽略。而这种没有跟上市场形势的人才培养方式只能事倍功半,不能培养市场最稀缺的人才,反而会造成人才培养的浪费。
外贸实战训练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发展的需要,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笔者走访的几家外贸企业中,几乎所有企业都表示:应届毕业生在外语口头表达能力、职业素养、谈判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均需有所提高。而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实战训练则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益处。(一)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不仅指只获得课本理论知识的能力,还有解决问题、利用现有知识去拓展和加深专业知识的能力。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早已习惯“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在这种教育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只局限在课本和考试,从而与职业脱离,造成学生死记硬背、难以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尴尬。所以,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有着更广的范畴,包括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随着外贸形势的变化,新产品、新技术甚至是新外贸模式的发展,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经常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二次学习不可避免,终身学习才能保证职业发展。只有具备快速学习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快上手,从而尽早具备工作能力。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在适应企业需要方面尤其重要,这也是解决经验缺失弱势的重要手段。(二)有助于外贸经验的积累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外贸企业获取业务人才的来源偏向于社会聘用,直接从院校招聘毕业生处于次要地位。换句话说,外贸企业更倾向于聘用具备外贸经验的外贸人才。这与我国外贸企业的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很多外贸企业规模不大,外贸业务分工笼统,此时特别需要从业人员能独当一面,解决外贸业务中的诸多环节,而且通常不愿花费过多精力与时间去培养没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在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没有时间和资源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但应届毕业生注定欠缺工作经验,这就与外贸企业的招聘需求存在矛盾。要想弱化这个矛盾,应尽早地让高职学生进入外贸企业实习或工作,在教学中增加实训实习内容不可或缺。在学习中实战,在实战中积累经验,让刚出校门的学生初步见识到外贸交易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拥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三)有助于职业素养的训练作为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职业素养在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沟通和谈判能力、把握商机、开拓市场的能力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外贸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换句话说,现在的毕业生,绝不是只要具备专业技能就可以获得企业青睐的。在对企业了解的过程中,大多数外贸企业都认为,外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相对简单,员工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企业忠诚等职业素养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所以在选择员工时,企业更倾向于招收这类人才,所以职业素养高的毕业生就业要显得容易得多。当然,这些能力通常不是理论授课就可以很好解决的,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训练,这也是实战训练的重要目的。(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养成外贸业务主要是操作层面的工作,以前的外贸企业对业务人员的创新能力并没有特别要求,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间的贸易摩擦增多。2011年以来,我国已多次卷入反倾销纠纷。如何规避风险,开发市场,推广产品,成为外贸企业的当务之急,创新能力在上述任务中尤为重要。市场环境恶化,企业的生存竞争加剧,只有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更容易存活下去。在业务为重的外贸企业,外贸销售人员的业务创新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在目前高职教育中,重视技能教育已提上日程,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课程设计上多是理论讲解,缺乏实战训练,创新只会更加困难。
外贸实战训练的方式
传统的校企合作,通常是送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但外贸企业往往只能接受少量学生实训,甚至因为商业原因,拒绝学生参与真正的业务,充其量只会开展一些参观性的考察实习,学生在企业短短为期几周的实习对企业的运作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面对变化快而复杂的实际工作仍然有些措手不及。因此,单纯依靠企业来解决学生的岗位实践问题,现实中并不可行。为此,可以进行校企合作,最主要的是运用企业的经营手段。比如,通过在学校建立企业的机构,把学生的实习地点搬回学校,利用学校的场所和设施来解决实习难题,同时也等于间接为企业增加新的办公地点、新的销售渠道,在双赢的基础上,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应是可行的方法之一。企业的形式,即是在学校开办企业点,学生利用公司的法人名称、进出口资质、外贸网站、公司邮箱、公司的产品和国内供货渠道等进出口资源,从事外贸业务操作活动。以企业的身份向市场发出销售信息,与客户谈判,产品供给及交单结汇。完整的外贸业务都由学生完成,在此期间,由学生与企业的业务人员建立联系,企业派驻实战训练指导教师,与学校一起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任务分配、任务培训、任务跟踪[1]。这可以缓解学校扩招之后学生的实习压力。与企业合作,也有利于企业在当今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寻求新的市场机会,争取市场推广机会。校企合作之企业部门管理企业和学校作为不同方向目标的主体,却有着天然的联系。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是由学校所培养,企业的员工由学校创造,那么,提前在学校里向企业输送员工,让学校的实战训练与企业的作业部门相结合,也具备可行性,并在实践操作上具有更强的控制性。比如,由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合作,在学校内成立企业的市场推广部、单据处理部、物流部等各职能部门。将国际贸易业务与国际贸易专业实践通过职能分解结合起来。以单据处理部门为例,企业在实际业务中,往往将单据交由专门的单据处理部来缮制和审核,而与学校合作,在学校成立单据处理部,则可以将全部或部分单据缮制业务交由学校的实践基地来完成,只需派驻一到两名专业指导教师,即可完成业务,从而减轻自己的部门压力,而学院学生则通过接触真实的业务单据,积累更多实践经验,更快地上手操作,提高专业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这种模式在实现校企共赢的同时,还可以较好地将实训中的生产性和教育性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企业专注核心业务领域,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院校则可以借此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的外贸生产性实训基地,真正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尽管外销业务是地道的生产活动,但又是教育活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产品外销服务外包可以通过真实的工作情境设立工作任务,开展项目教学,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育目标[2]。外贸SOHO校内做外贸行业的一些从业者会选择自己去市场接单,然后交给外贸公司办理出口手续的方式。他们挂靠外贸公司,以外贸公司的名义对外签合同、交货、结算货款,自己则按照约定的比例计提利润,从而借助大型外贸公司的知名度和商业信用,以期在购销过程中得到优惠便利,并节省办公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挂靠者甚至不需要到公司上班,在自己家中用一台电脑即可完成外贸交易———有时甚至是大宗交易。外贸个体经营则是很多有实际经验的外贸人才选择的道路,在实践中,不少人需要很长时间寻找客户,积累客户。对外贸专业学生来说,利用学习时间做这件事则等于将创业的积累阶段提前,与求学时间段重合,更高效地利用了自己的学习生涯,一举两得。同时,将课堂所学与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从而做到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如果学校将外贸SOHO纳入自己的实践教学系统之中,以学院的网络平台和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信息和知识服务,通过教学指导,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地地结合,并保持教学工作在实践中的指导地位。以院校为基础建设外贸零售平台近年来,美元贬值加大了外贸出口的风险,在汇率风险的大环境下,外贸批发越来越难做,零售型外贸则凸显灵活和高利润的特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外贸零售商通过加盟B2C/C2C平台(例如ebay)或建立自己外贸网站的方式,产品信息,寻求国外买家,达成交易后,通过paypal或visa等国际支付工具获得货款,通过国际快递寄送产品。当然,小额批发的发货量较大时,货物流转也会通过传统外贸物流方式,比如集装箱整柜或拼箱的方式来完成。外贸零售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销售方式,受到很多外贸专业学生的青睐,而且,一些高职类院校也开设了专门的专业教学班,如义乌的EBAY班、敦煌班、国际电子商务班等,这些学校通过各类平台的专业讲师对学生多次集中培训,再由分院指导教师周期授课培训以及通过老生带新生等方式相结合,将教学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参照其他职业院校的经验,外贸教学的实战训练,也可以参考这种方式。由学生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寻找产品,建立销售平台,以任务为导向,通过任务分解培训,以及突发状况专门指导来形成一种新的实战训练方式,与此同时,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崔艳芳 单位: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关键词 外贸单证;教学模式;三驱动一综合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5-0091-03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外贸单证操作》课程的前身是《国际商务单证》,因此,该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该门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外贸单证员。早期的《国际商务单证》课程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辅以学生练习,教学效果不理想,能力培养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企业专家进课堂,主要是讲座形式,在能力培养方面效果不明显。自2009年开始,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大力开展师资培训的背景下,课程组老师的教学理念逐渐发生变化,教学方法发生了变革。
1 教学与设计理念的革新
《外贸单证操作》的研究对象是作为跨国界商品交换活动媒介的单证的流转与运作。课程组按适应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设优质课程,紧密配合外贸单证员考试的考核模块及实务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将学习过程融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中,重点培养学生外贸单证员岗位职业技能与素质。
1.1依据总体培养规格,推进课程体系设计变革
根据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厚基础,精技能,高素质”的总体培养规格,以“平台+模块”、“做学合一,多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国际贸易业务处理流程为主线,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开展了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改革,构建了基于国际贸易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岗位能力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外贸单证操作》课程是该核心课程体系中的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
1.2立足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岗位核心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面向江苏,辐射三角洲地区,服务于外贸公司(企业)、外运公司等涉外经济组织,以校企合作为路径,以质量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较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有独立处理组织货源、签订合同、制单跟单、办理货运、处理纠纷、商务洽谈、外贸函电等业务能力的,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精深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立足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培养目标,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将外贸单证员岗位定为培养目标中的核心岗位,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岗位标准,对该岗位应该掌握的技能与能力做了详细分析。总体来看该岗位应具有的核心能力包括:英语阅读能力、应用法律条款能力、制单能力、资料归档能力。结合中小贸易企业的特殊情况,单证员岗位还应初步具备语言沟通能力、现代办公设备应用能力、商务成本核算能力及创新能力。
1.3围绕核心能力培养,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的对接
在明确岗位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从外贸单证员能力培养目标出发,制定了新的《外贸单证操作》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实现了与岗位标准的对接,从能力目标培养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在项目设计中,再现外贸单证工作真实流程。要求在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既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又完成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养成。
1.4从工作流程出发,开展课程项目设计
在课程标准指导下,从典型企业的工作流程出发,认真开展课程总体设计与单元项目设计。邀请典型企业派出专家全程参与课程总体设计与单元项目设计,力求项目设计的完整与科学,保证任务设计的新颖并具有代表性。以真实新颖的案例,驱动项目推进,保证课堂实训与工作实务无缝对接。
2 “三结合三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尝试与验证
自2009年开始,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大力开展师资培训的背景下,课程组老师的教学理念逐渐发生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也进行了大幅度改革。
2.1“三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1)情境教学法与项目驱动法的结合。课程组成员深入企业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外贸单证操作》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确立了3大情境,垠口:出口企业、进口企业、第三方机构;每一情境又设立了3个项目,共9大项目;每一项目下,根据业务特点,设立了若干的任务及活动。
情境及项目的设计,改变了过去的章节设计安排,均从相对应的外贸业务流程出发组织项目活动集群与顺序,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不但掌握外贸单证员的职业能力,而且能够熟悉外贸单证业务流程,解决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能出现的无从下手的情况。
在教学活动中,将情境教学与项目驱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情境中完成项目,在项目中体会情境,让学生近距离的体会单证员的职业要求,明确目标,完成能力培养任务。
2)软件模拟法、专家指导法、案例教学法的结合。《外贸单证操作》课程的实务性较强,要完成培养目标,必须开展大量的学生实训,让学生在实训中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配有专业单证实训软件,仿真再现外贸公司及相关公司业务情境以及单证业务流程。学生在实训软件流程指引下开展单证操作,既掌握了岗位核心能力,又熟悉了单证业务流转过程以及各环节要领。
为保证软件实训的有效l生,课程组定期深入外贸企业采集案例,并导入软件案例库,保证实训案例紧跟外贸业务实际,消除校企脱节。
选择部分核心项目活动,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进行专项技能指导,现场演示单证操作要点。企业专家从各自的企业带来最新的业务案例,现场阐述操作过程,逐项填制,并说明相关项目的注意要点。随后,以来源于企业的最新业务案例,要求学生按要求填制,并予以现场指导。
软件模拟法、专家指导法、案例教学法结合,摆脱了传统教学法枯燥的讲解与填单练习,使校内实训在紧跟外贸单证业务实际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全面培养外贸单证员岗位能力与素质。
3)课、证、赛的结合。《外贸单证操作》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培养外贸单证员的对口课程,也是“课证融合”的试点课程。课程组教师深入研究外贸单证员证书考试大纲与指定教材,将证书考试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与实训,使得学生在学完课程后轻松获得单证员证书。
外贸单证员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多次实训中得到实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入竞赛机制,从单项竞赛到综合竞赛,从校内竞赛到全国性竞赛,在竞赛准备与实施过程中实现能力培养目标,克服了学生多次实训过程中的烦躁情绪,培养了学生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
2.2强化三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1)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案例与相关单据填制要点,动态推进单据流转过程;精选视频与图片,在教室或实训室展现工作环境与过程,展示外贸单证工作成果,多感官接触,推进职业能力与素养的养成。
2)简单高效的仿真实训软件。软件实训是当前外贸单证员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做”合一的重要媒介。学生利用国贸仿真系统在课内外复习单证基础知识;利用实训演练系统中的单证缮制模块,进行独立的电子制单练习,开展模拟实践,培养制单能力;利用进出口业务实训系统分角色训练单证流转,熟悉业务操作流程。
3)开放互动的网络课程平台。目前,课程网络教室也有课程实训制单练习和案例等资源,并建立了网上实时学习论坛,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自学,并完成相关的在线制单实训,也可以利用网上学习论坛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一平台的使用不受地域限制,实现了学生与老师的即时沟通与交流,形成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 “三驱动一综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调查显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目标是中小型贸易企业,人才培养必须围绕中小贸易企业的人才需求开展。《外贸单证操作》课程组从中小型贸易企业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出发,立足于外贸单证员的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构建了“三驱动一综合”教学模式。
“三驱动”是指服务于英语应用技能与单证制作技能提高的双语驱动,学习过程的案例驱动,能力提高的竞赛驱动;“一综合”是指服务于能力进阶与学习考评的综合强化实训。“三驱动一综合”这一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融于一个教学过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多角度、全方位的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1)双语驱动。为适应外贸公司所需人才在英语方面的特殊需求,同时也为解决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技能薄弱的问题,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外贸单证操作》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教师授课以英语为主导,教案、作业、实训案例均以英语为主。学生的作业、课堂问答、实训小结等均要求用英语完成。促使学生不断使用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基本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在专业技能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难点问题,如外贸合同的阅读、信用证的解读等任务,大部分同学都能有效完成。
2)案例驱动。《外贸单证操作》课程专业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做”过程的统一,学生的“做”是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为了提高学生技能锻炼的积极性与效率,《外贸单证操作》课程组深入企业调研,采集案例,在课程实训中引入南京本地中小贸易企业的典型案例,学生在案例的指引下逐步学习各类单证的制作技能。在案例的驱动下,学生既掌握了单证制作的基本技能,又把握了单证业务领域与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动态。
3)竞赛驱动。为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多次重复训练是必要手段。但是实训过程中,学生易滋生厌烦情绪,影响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外贸单证操作》课程组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以班内竞赛为起点和依托,以全国性技能竞赛为目标,在竞赛过程中,班级竞赛机制的设定是重点,以完成的时间与质量为主要评价标准,激励学生参与单证制作技能培养,在班级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由系部组织代表队参加全国性技能竞赛。
4)综合强化实训。立足专业培养目标,面向中小型贸易企业的外贸单证员,必须具备完成全环节单证工作的能力。《外贸单证操作》课程组从这一需求出发,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了综合强化实训模块。即在学生完成单项技能训练后,为全面检查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强化提高专业技能特别是独立完成全面工作的能力,在课程实施的后期,组织一套全新案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笔外贸业务的全套单据,培养其独立完成业务的能力。
4 教学效果与评价
《外贸单证操作》课程“三驱动一综合”教学模式是课程组教师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与完善。两年多来,课程教学取得的效果逐年提升,教学成果得到了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组及学生的充分肯定。
[关键词]跨境电商;物流教学;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改革
1引言
跨境电子商务是外贸和电商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国际贸易商业模式转化和演进的产物,近几年来,已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有利于深挖出口市场的终端潜力,扩大出口规模;有利于改变传统贸易渠道障碍壁垒,实现传统贸易的转型;有利于打造中国的出口自主品牌,抢占未来外贸竞争的制高点,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大收益。以浙江省为例,依托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和丰富的市场商品资源,杭州、金华和义乌等地逐渐成为全省跨境电商出口的先发优势地区,并带动浙江省其它地区加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各地市资源共享、协作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跨境电商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跨境电商物流环节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也是跨境电商流程中的关键点和核心。根据调研,众多投身跨境电商的创业者中,由物流引起的纠纷和损失成为业务发展的痛点。面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订单和物流需求,如何优化跨境电商物流方案,实现客户体验和利润的双赢,是近几年行业研究的热点。对高职国贸专业的教学而言,在逐步向跨境电商课程转型的同时,聚焦跨境电商物流模块,加强课程建设,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2跨境电商课程开设物流教学模块的必要性
(1)跨境电商物流模块在跨境电商课程教学中属于空白领域。以浙江省为例,根据前期调研,浙江省高职院校开设的跨境电商课程中,核心教学内容都围绕产品选择、图片处理、产品上传、订单管理等环节,几乎没有专门针对跨境电商物流模块的实训教学设计。从实操环节的设计来看,物流环节更多处于外包状态,学生哪怕完成了订单,在物流环节也只是一个与公司的价格协商和货物交接环节,真正的技能学生无法体验。而高职物流专业的模块教学更多集中在国际大货物流领域,对跨境电商以小件为主的物流实训教学也处于空白领域。(2)跨境电商物流是决定跨境电商商品利润的核心环节。跨境电商是对传统大货贸易的重要补充,以小额订单为主。因此,从利润角度看,跨境物流是决定商品利润的核心环节,如何在跨境交易中节约物流成本,合理规划物流价格,决定了商品最后的盈利情况。特别是针对运输路途较远,运输难度较大的商品,物流环节的成本核算就更加重要。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跨境物流新模式的产生,如海外仓、转运公司、国际物流专线等,学生必须不断进行学习,了解最新变化,反过来影响选品和营销推广策略。(3)跨境电商物流是企业对学生岗位技能的迫切需求。根据调研,跨境电商企业在业务操作中,运营和物流是影响业务成败的主要因素。企业在岗位分工中,也将运营团队和物流团队单独成立部门,分工协作。许多企业在人才需求中明确提出,要求相关专业学生除了跨境电商运营、产品维护等相关技能外,对物流渠道的选择、优化、服务等技能也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如何利用物流环节让客户拥有更多的优质体验,包括服务水平等。
3跨境电商课程开设物流教学模块的难点分析
跨境电商课程教学的发展已经有近10年了,无论从教材建设、实训项目设计等环节都逐步成熟,网上速卖通大学、敦煌大学等教学资源也非常丰富,但跨境物流教学模块一直停留在运费模板设置、打单发货等基础操作,实训项目设计相对零散,缺少系统化、进阶式教学设计。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调研中发现,跨境电商课程开设物流教学模块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跨境物流新业态频出,教学内容更新要求高。随着跨境电商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跨境物流不断出现新的业态和表现形式,国际速递、各类专线都开设了专门小额包裹服务,海外仓、转运公司等新模式频出,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必须快,才能跟上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速度。而课程教学中,在教材编写、内容提炼、实训项目设计等方面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学生学习的时候内容已经更新,工作中运用就更加过时了。(2)跨境物流环节在订单形成后,全真实训教学难度大。跨境电商一般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前面准备(平台、商品、物流选择)、平台运营(产品上传、推广运营、订单处理)、跨境物流(发货、清关通关、收货确认)、资金结算(平台放款、结汇退税)。从流程来看,跨境物流的环节在订单形成后,因此,要完成全真实践教学,必须要有真实订单存在。而真实订单作为跨境电商初学者来说,实现难度大,周期长,数量也非常有限,使得全真实训教学难度增加。(3)跨境电商物流模块的技能要求缺乏可参考的职业标准。根据最新的职业分类大典来看,跨境电商中的物流环节属于新工种,没有任何可参考的职业标准。因此,教什么,如何教,哪些技能是必须掌握的,都需要重新的思考和建构。特别是跨境物流近几年还处于不断发展和提升过程,技能要求也不断变化,缺乏稳定性,更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4外贸电商课程教学中开设物流教学模块的思考
综上所述,根据调研和长期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外贸电商课程教学中开设物流教学模块势在必行,克服困难的重点仍要围绕“平台+案例+企业”的方式进行,即建立一个平台,编制一本案例,引进代运营企业等。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引企入教,搭建跨境电商物流模块教学的基础平台。针对跨境电商物流发展快,教学内容无法及时更新的问题,引企入教是目前阶段比较好的解决途径。引企入教不是简单的校企合作,而是基于校企双赢的育人模式。分校外和校内两个层面。校外,主要针对跨境电商园区,与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定期学生现场实践的方式进行。校内,在引进跨境电商企业的同时,吸引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入校,带动学生教学。同时,聘任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学生日常的教学工作,实现校企双赢。具体思路见表1。(2)案例汇编,形成跨境电商物流模块教学的全员覆盖。在搭建教学平台的基础上,需要不断积累跨境物流企业最新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案例,并通过案例汇编的方式,形成校本实训教材,面向专业全员学生进行教学。在案例汇编中,案例可以来源于合作的校内外企业、学生实训总结、毕业生等,通过校本教材方式进行汇编教学。同时,根据每年的跨境物流企业的操作变化,及时增加和更改案例,定期召开研讨会,确保案例的新颖性和及时性。最后,如果学生在学习毕业后的工作知识和技能有更新要求,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平台、公众号等方式,及时将最新的内容进行推送,使学生能第一时间了解并掌握信息,起到全天候学习的作用。(3)运营,促进跨境电商实践的学生尽早出单。学生在进行跨境电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经验和时间的限制,往往出单的机会和频率都相对比较慢,必然会影响到后期跨境物流环节的实操训练。在笔者工作组的长期实践中发现,可以通过引进运营公司的方式,与运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辅导学生进行跨境电商操作,引导他们尽快及时出单,尽早将跨境物流的环节嵌入实践教学中。
5外贸电商课程教学中开设物流教学模块的案例设计
根据项目组多年的实践思考,结合跨境电商近几年的课程建设积累,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外贸电商课程教学中,增设物流教学模块的基本课程,按照课程教学模块设计的常规要求,主要包括教学模块设计、实训模块设计等。(1)教学模块设计。跨境物流教学模块的设计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基础模块和综合模块,基础模块主要结合跨境物流的岗位任务和相关专业知识进行项目设计,主要针对运费计算、物流方式选择、各国通关清关等。综合模块主要包括物流单证填制、跨境电商物流全真岗位实操等。具体设计模块见表2。(2)实训模块设计。实训模块的设计主要包括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两个层面,其中单元实训主要结合表2中的教学模块,设计相应的实训模块,可以通过案例、计算、企业现场体验、网站平台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综合实训模块设计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学生进行全真跨境电商操作,专门成立跨境物流工作组,进行实训;二是通过学生直接去合作企业、园区实训,参与企业的跨境物流工作,完成实训任务;三是结合学生、企业提供的案例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崔雁冰,姜晶.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5,(8):65-67.
[2]张夏恒,郭海玲.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理与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6,(11):83-92.
[3]贾妍.跨境电商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258-260.
[4]苏怡.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及人才教育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279.
关键词:外贸单证实务;实训;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深知外贸单证工作是进出口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每笔交易的全过程。在出口贸易中,单据制作的正确与否是出口结汇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关键。因此,外贸单证课程的学习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从事外贸方面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来我来到高职院校从事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工作,发现传统的以单证理论知识储备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外贸人才的需要。而当前普遍倡导在“工学结合”模式和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我结合自己的外贸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思考与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这个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能和英语水平
《外贸单证实务》主要讲授的信用证的审核和单据的制作,学习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国际贸易的对象是国外的公司与客户,因此相关的出口单据、合同及信用证的都是用英语完成。在审核证制和制作外贸单据时,首先要审核英文的信用证,而且要根据信用证制作各类英文的单据,因此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信用证和单据进行阅读和翻译。但是当前高职招生竞争激烈,生源减少,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学生普遍学能低,英语水平不高。
2、对教学条件要求教高 本课程实践性极强。外贸工作中单据的制作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因此只有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大量的训练才能保证学生熟练的掌握各种单据的制作,而且教师必须通过计算机用相关的教学软件给所有学生演示单据的制作过程。这就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3、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比较薄弱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理工类通过建设校办工厂等方式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相对较多,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国际商务类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一直比较薄弱。在传统的课堂中练习操作,缺乏真实的贸易感觉,学生无法感受到外贸公司运作的真实环境。
4、传统的教材使用模式落后于形势发展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我国在外汇管制、报关、进出口检验检疫、银行结汇、出口退税等方面的各项政策和相关的外贸单据的制作要求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因此传统的纸质教材因为不能随时更新,导致教材内容常常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5、传统考核方式不能真正体现学习效果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将项目制教学引入到《外贸单证实务》的考核中。但是原有通过试卷考核学生的方式,已经落后于教学模式的发展,不能完整的体现出学习的效果。
6、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
因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类的课程,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因此需要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而且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很快,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教学过程中的有益探索
1、强化英语教学
修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把英语使用能力的提高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的核心技能。组织学生每天早自习都学校的湖边集体背诵英语美文,晚自习的时间安排学生到语音室进行英语听力和朗读练习,使用英语四、六级真题进行英语月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专业英语学习的课时量,除了学习基础英语外,同时开设专门商务英语和贸易英语课程,多管齐下,并且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英语大赛,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改善教学条件
建立国际贸易网络实训室,安装模拟国际贸易教学软件,将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入外贸单证实训室,配备了120多台终端电脑,可通过局域网实时在线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也可通过外贸单证实训软件平台,进行远程终端的外贸单证操作,使教学灵活有趣。可以随时将某个学生的操作展示给所有上课学生。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立了独立经营、核算的潍坊宝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公司目前主
要出口校内工厂生产的服装和机械产品。将学生划分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轮流到外贸公司实习。将每一笔业务中需要制作的单据交给所有国贸专业的学生,以每个学习小组为单位提交单据,择其优者使用。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完成的单据计入过程考核的成绩中,占本课程总成绩的40%。通过这种操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对工作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使用网络教学平台
(1)建立了丰富实用的课程网页。本课程的电子教材、课程标准、项目活动载体、教学单元设计、学习指导、习题集、案例集、实训实习项目库、工学交替、教学活动图片等资料全部上网,实现资源共享。
(2)教师自己编写校本教材。教材编写要有企业人员参与,所选取案例及项目全部来源于企业的真实业务,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案例和项目选取要科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外贸单证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
教材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电子版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外贸政策的变化,随时更新内容。学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与教师交流和提交电子版的单证作业。
5、改革考核方式
考试课的考核评价采用百分制,其中学习态度和项目实训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20%;学生在本专业的宝达国际贸易公司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完成的单据计入过程考核的成绩中,占课程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通过这种操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6、提高授课教师的能力
通过在外贸公司兼职业务员了解外贸政策的形势变化,同时加强贸易理论学习。邀请外贸行业的资深业务员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
三、结束语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坚持与时俱进,与企业积极合作,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资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紧跟时展的,合格的外贸单证员。
参考文献:
【1】.庄艳主编:《国际结算及外贸单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6年
【2】.姚大伟主编:《国际贸易单证实务》,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6年
【3】.章安平主编:《外贸单证操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培训认证考试办公室编:《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出版社,2009年
【关键词】高职 国贸实训 不足 完善 提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基于“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求的高职国贸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XJG-12-35-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5-02
根据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此为依据,我们认为目前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中小型企业,培养知识够用,外语表达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能直接从事外贸行业第一线岗位群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内外兼修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依据目前实际情况,国贸校内实训是高职培养高端技能型国贸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同时,在对位于九江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管理层特别强调外贸人员的口语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员工忠诚度。对比目前我院国贸实训教学现状,我们发现这些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所容易忽视的地方。为此,我们在国贸实训体系完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一、高职国贸校内实训现状与不足
1.现状。随着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目标的确立和强调,国际贸易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仿真模拟实训已经成为各个院校提高外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据此,建立从各单项模拟实训到综合仿真实训这样一种“渐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已成为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现实选择,以笔者所在院校――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国贸专业实训分为四个阶段: (1)国际贸易感知;(2)国贸单证操作实训;(3)国际贸易磋商实训(函电);(4)国际贸易仿真综合实训。
2.不足。这种“渐进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初步达到了培养和锻炼其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分析、组织以及业务管理的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它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出口操作能力、学生对整体外贸流程的掌握,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仿真产品的选择)、进口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因此,这种“渐进式”国贸校内实训教学模式难以符合培养高端国贸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需要加以完善、提高。
二、高职国贸校内实训教学提高与完善的途径
1.实训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1)国贸认知实训。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专业属性,未来相关就业方向,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大学学生生活。采取的形式有企业参观、讲座(校友、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等形式。为避免学生企业参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我们在组织学生参观九江出口加工区合作企业的过程中,要求专业人员专门随同讲解,介绍企业各岗位功能、产品特点和生产流程等。通过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对将来工作产生美好愿景,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讲座分为职业规划讲座和大学学习生活规划讲座,职业规划讲座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和近年毕业的优秀校友来讲;大学学习生活规划讲座由本专业在校优秀大学进行,他们的现身说法更具有说服力,起到先锋模仿带头作用。
2)商务口语实训。国际贸易中口语和听力的作用毋需多言,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为学生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提供指导,实训地点设在听力实训室和口语实训室。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听力素材不易过难,以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口语可以采取分组主题讨论和主题演讲的形式。
3)国贸单证操作实训。该实训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整个操作流程,提高学生外贸函电写作、外贸单证制作能力。实训采取一票到底的案例实训方法,从头至尾就是一套实际发生的业务案例,再也没有第二个可能产生误解的案例插入。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步业务环节、每一份单证、每一组业务数据,均由这一套案例进行证明和解释。实训所采用的案例为位于九江出口加工区的校企合作企业实际进出口案例,所使用的材料全部为真实材料,目的是使实训最大限度贴近实际。
4)实训地点设在机房,所利用的软件为外贸单证操作软件。教师利用外贸单证软件上传案例背景,学生利用教师为其设置的个人帐户登陆操作系统,下载试题及模板,答题并提交实训结果。
产品市场调研实训。熟悉产品是外贸岗位的基本要求,国际贸易流程追根溯源是从产品市场调研开始的。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国贸流程,关注学生的产品个性需求,掌握市场调研报告的写法,更好更快地适应外贸岗位。在了解产品调研报告写法后,学生分组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产品,在利用互联网等其他手段了解产品属性、产品周期、产品市场状况、产品市场展望后,汇报并提交调研结果(市场调研计划,报告,PPT)等。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有意识地寻找与调研产品相关的外贸工作岗位,从而实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5)国际贸易仿真操作实训。本实训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实训利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让学生在网上进行模拟实习,进行国际贸易各项业务操作。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物的具体操作,掌握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老师通过在网站新闻、调整商品成本与价格、调整汇率及各项费率等方式对国际贸易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使学生在实训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
2.国贸校内实训体系考核机制
鉴于实训的特点和国贸实训的目的(培养符合外贸业务岗位要求的高端技能型外贸专门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就业能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我们使用新的过程性考核机制代替一次性、终结性的考核机制。以往课程考核机制普遍采用终结性考核机制,终结性考核机制的弊端在于使学生对待平时学习马虎懈怠,临到考试前复习突击、加班加点,以此希望取得好成绩,考完试后立马就忘,这种考核机制考核不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综合能力,助长学生的不良学风,其完全不适合高职教育特点下的课程考核。为此,高职国贸实训教学建议考核形式如下:
1)平时考核(20%)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应将平时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平时考核主要依据为考勤,学习态度等。
2)过程性考核(80%)
国贸认知实训的考核以提交实训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口语实训在口语实训室进行,实行过程性考核,期末加总而成;产品市场调研实训,以提交市场调研计划、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成果汇报的形式进行,三项成绩加总;外贸单证操作实训、国际贸易仿真操作实训考核,都在实训室依托教学软件完成,最后成绩在输入数据后,由软件自动测算加总而成。
参考文献:
[1]章安平,方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 2008年第1期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李.关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国贸综合实训的调查研究.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11
[4]肖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递阶式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一)义乌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2014年,义乌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提出了“电商换市”战略,启动了电子商务人才培训“230工程”(2年培训30万人)。2014年底,全市各类卖家20余万家。在电子商务交易额方面,2014年,全市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856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内贸网购交易额380亿元,同比增长118%;内贸B2B交易额125亿元,同比增长20%;外贸网购交易额107亿元,同比增长110%;外贸B2B交易额244亿元,同比增长16%。国内快递日均出货63万票,业务量位居全国城市第6位,国外快递日均出货25万票,其中在义e邮宝日均出货量1.3万余票,占全省57.64%,位列全国城市第4位。
(二)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创业情况
义乌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学院,开设了电子商务创业班、敦煌班、ebay班,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搭建实践平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95%的在校生有过勤工助学的经历,年收入2800余万元,1800余名在校生投身创业实践活动,年收入3500余万元,带动就业人数1000多人,80余名创业学生年收入达10万,有的在校生已成为百万富翁。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创业率连年居全国高校前列。因在网商培训与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学院获得“全球最佳网商摇篮”称号,并被省政府确定为“创业型大学”试点院校。
二、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营销课程改革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营销实训课程改革实践。
1.首先对义乌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出网络营销人才的能力需求状。
2.根据我们的调研,我们对义乌市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状况,作出了分析。
3.根据我们调研企业,我们把电子商务企业网络营销需要进行了总结并且匹配对应的课程民间。
4.细化到我们网络课程的改革,我们把网络营销课程分割为五个模块,针对五个模块,制定五个实训项目,模块一:市场调研(寻找货源、主打产品、产品诉求点);模块二、淘宝网网络搜索引擎优化(SEO)(了解淘宝网规则、关键词优化、页面优化);模块三、网络推广方式”旺片天下“(论坛、微博、博客、购物分享等);模块四:淘宝网推广的免费工具的使用(天天特价、淘女郎、试用中心、新品);模块五:淘宝网收费推广工具的使用(直通车、阿里妈妈、站外广告等)
三、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营销课程改革的经验总结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重点是对接人才市场需求,用真项目来训练学网络营销的能力。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营销课程改革,以义乌市人才需求为着眼点,通过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调研,然后划分网络营销课程的能力要点,通过要点规划实训项目,在淘宝网店实战中历练网络营销能力。
2.依托大学生创业网店
关键词:《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
一、课程特色
1.课岗融合、双证融通
该门课程教学以国际商务单证员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培养国际商务单证员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单证员业务为授课内容,紧密结合岗位实际需要,学生学完就能轻松通过单证员考试,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报关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卓有成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2.建立以发展学生自主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体系
用两类指标评价学生学业成就。一是职业基本能力;二是职业发展能力。前者要求实现单证“正确、完整、及时、简洁、清晰”的基本要求,主要用正确率和熟练度来进行量化衡量。后者主要反映职业意识、职业观方面的素质要求。我们在学生中提倡至少在观念上树立“100分才算及格”的职业意识。因为单证工作要求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一单之差甚至一字之差,都可能造成业务障碍或损失。在100分之上,提出了包括自学内容、综合方案设计、双证考核等指标,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以便将来创造性适应职业生活。
学习评价指标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学习导向性。我们的指标体系是根据课程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而设计的,并分解到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其数据资料是容易获得的,其计算方法也是简便的。指标标准值按照企业实际需求适当提高了标准,通过宣传和考核,能对学生转变学习态度、获取学习资源起到促进和指导作用。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出发,依据国际商务单证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以演示PPT为主,辅以少量板书,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具体外贸业务的单证“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的运用置于一个真实的项目中展开,学生跟学并独立进行真实业务背景下的操作和训练,学做结合,牢固掌握相应进出口业务单证的制作与使用技能。在完成各个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为“工作”主体,教师则为项目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此外,在项目活动载体的选择上,不仅充分考虑重庆保税港区的国际商务贸易特色,以适用保税港区国际商务企业对单证员岗位的要求,而且同时利用实训室的外贸单证软件开展仿真单证操作,从而优化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教学条件
除必须教材外,本课程教学网站已建成,课件、课程录像、习题与试题库、电子教案、单证员考试培训资料、参考文献与网站链接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登录网站进行自习和实训,成功迈向了教学数字化;另外,为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和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学院建设了高效稳定的校园网络,教学楼与学生宿舍等全部接入校园网,可供学生随时学习、上网实训使用,为教师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供了基础;其次,辅以本专业网商孵化中心实训室,及其中安装的浙科外贸实习平台、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和外贸单证教学系统4套教学软件,国际商务模拟实验大环境完全形成,设备、设施利用率高达100%;最后,本课程所在专业已有多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如重庆嘉陵集团对外贸易有限公司、重庆福凯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欧翔工贸有限公司、重庆昌明机车制造有限公司等。我们聘请其管理人员担任顾问或兼职教师,组织学生到码头、海关参观,到进出口公司见习顶岗锻炼,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实训基地两者功能有机结合,各自担当不同角色,实现企业与学校零距离对接。
四、教学手段
1.双语教学法
本课程内容涉及大量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全真英文单据进行教学,使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工作语言环境,加强和巩固学生的专业素质养,让学生在单证学习过程中掌握外贸业务中常用的英语,一方面为单证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提高外贸英语的水平,从而实现外贸操作技能与实用英语能力一体化。
2.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案例多为教师下企业所搜集的真实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这些实际案例,学生更易应对实际工作中各类型境况,缩小行业实际与课堂讲学的距离,解决了课程教学实训与实践脱轨的问题。
3.课证融合法
课程教学与国际商务单证员考纲紧密结合,以考促教,以教促考,,85%的学生可以顺利通过单证员考试,最终毕业证与单证员证两证到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双证结合”的要求,通过单证员岗位能力模块的实施,为学生顺利通过考证提高上岗机会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取得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4.互动教学法
本课程采用互动教学法,课堂上组织讨论方式,并通过外贸单证实训室由教师首先讲解本次课的主要内容、缮制要点、相关国际惯例法规等相关知识,然后进行仿真模拟角色业务训练,将理论的运用置于一个特定的场景中展开,从而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搭起了一道桥梁。
五、未来建设目标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投身课程建设和教改工作。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2.完善网站建设:进一步开发、完善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加强网站更新和维护,研究、总结和推广基于网络的交互式教学新方法和新手段.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作用
引言
目前我国在高校国际贸易教学中,高校教学成果并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实践的需求。大部分院校课堂教学的现状有: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案例教学应用很少;课堂内容多,学生学习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弱,学生动手能力弱。教学过程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是实践活动较少,学生对教学效果普遍感到难以掌握。即使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掌握了理论基础,但到了案例分析和工作实践中依然感觉到难以应用于实践活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仍然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1.改革实践教学的策略与作用
1.1运用案例教学法
老师在备课前,要根据课程总教学目标和每章节的内容编制教学案例,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前,老师要全力收集、设计好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案例,选择案例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由于国家贸易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根据不同的章节循序渐进地深入,不能单纯地在不同的内容上进行大量的重复。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尽量多的知识面的案例,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综合全面性的案例出现的可能性最大,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从专题型案例到综合型案例,从浅入深,还要注重案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1]。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就案例进行专门的讨论。在讨论时,老师要对学生的分析、讨论进行引导。老师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主要任务只有组织、引导学生,所以老师应当少讲多听,充分让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直接当场辩论。这样才可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专业知识,同时还能有效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对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老师再进行及时总结,指出这次案例讨论中的思路、讨论重点难点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并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对讨论涉及到的理论问题、重点问题一一解答,引导学生思考。因此案例教学的好坏才是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试金石。
1.2建立模拟实训室
外贸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模拟实训,实训中心要全景模拟。现实中存在的银行、海关、保险、税务、国际货运等都要一一模拟出现在实训中心。实践中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公司组织,建立不同的模拟公司。模拟公司和真实公司职能一样,利用场地的网络进行业务操作[2]。如对进出口业务进行资料交换和数据处理;在网上传送订单、发票提单等。这样虚拟与现实对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1.3加强校外实践合作
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只有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只是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和模拟实践还不够。学校还要加强和外贸公司、保险公司、海关、银行、税务局等组织的良好的合作,加强沟通和联系,建设自己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通过这些现实中的企业单位,学生可以很快的进入到国际贸易工作的实战训练当中。例如,单据制作、单证业务、报关报验等,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从事外贸业务的切身体会。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密切沟通,还可以使学生快速地找准自己的定位[3]。在实践合作中还应该适时聘请合作单位有丰富经验的外贸、外企人员参加教学培训工作,用他们“现身说法”来加强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1.4提高教师素质
改革实践教学无疑对老师的知识结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这样的老师,学校应该鼓励老师外出进修提高综合素质;老师自身应该积极参加外贸及相关专业的培训。同时学校要和企业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适时选送老师到合适的企业单位进行相应岗位的上岗实践。使得老师能把自己的专业理论运用于专业实践,从而提高老师的应用能力,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
2.结语
关键词:职业教育;商务英语函电;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陈星涛(1982-),男,广东广州人,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讲师。(广东 广州 51009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129-02
目前很多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致力于培养出“英语+国际贸易”的涉外复合型人才。然而,如何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商务英语毕业生,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商务英语函电是一种以文字语言为依托,并且与国际贸易实务紧密结合的特殊文体,主要围绕国际贸易中的各个实践环节展开,以训练学生函电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商贸业务中进行业务沟通的能力。该课程所培养的学生的沟通能力是与客户联系的桥梁,这决定了它一直是各大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各大院校争相开设“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的同时,笔者了解到有些学校在课程的实施方面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有效性,本文重点分析了“商务英语函电”的教学现状,从而提出几点可行的教学改革观点。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商务英语函电”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可行性,笔者根据对50名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的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的毕业生采访,以及对10名参加该校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分析研讨会的行业实践专家的提问,得出的数据如表1所示。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在国际贸易环境下,利用英语信函与客户进行沟通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的核心能力。而“商务英语函电”恰恰是围绕这一能力所开设的,是很受用人单位看重的一门核心课程,然而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问题。
一、“商务英语函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置偏差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构建和完善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实践为主线、与职业能力标准相衔接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但由于函电课程本身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偏高,在实际的“商务英语函电”授课当中,教师往往更注重于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这就造成了所设置的认知目标与能力目标不能同时达到,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即使分数再高,能力也不足以达到用人单位所要求的水平。
2.教材内容的选用滞后
目前与“商务英语函电”相关的教材琳琅满目,但普遍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内容的选用都比较陈旧,即使是修订了之后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动;缺乏英语与国际商务的融入,编者纯粹按英语课程的模式来编写;课后练习与课文内容不配套,且练习量大大不够。学校在选用了这些教材之后,学生更不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了。
3.教师教法的运用单一
课堂教学多数仍然采用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听,课后学生背生词句型,下节课上讲台去做对话。遇到一些基础薄弱的班级,教师甚至得花上3到4个课时先讲单词,再逐词逐句分析句子。这样一个阶段的函电教学完毕后,学生最大的收获是在专业词汇及句型上有一定的积累。然而,这样只能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机械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与提高。
4.教师素质的培养缓慢
“商务英语函电”教学既是基础英语教学的扩展和延续,又是以英语文字为载体的国际贸易各环节的展开教学,集外语能力与外贸能力于一身,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对任课教师的要求非常高。然而,目前从事“商务英语函电”教学的教师大致分为两个极端:一类是有较好的语言基础,但却对国际商务知之甚少,另一类是有一定的商务背景,但却缺乏语言基础。前者缺乏对国际贸易实质性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过分强调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无法结合外贸活动的规则和操作程序来学习“商务英语函电”课程。后者缺乏对英语信函写作的要求及原则的掌握,致使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加强,而且长时间在学校教学的教师难免会与行业脱节,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二、“商务英语函电”教学有效改革建议
1.切实落实每节课的能力目标
教师要多去企业调研,以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课堂上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要突出专业特色,所教授的知识要与岗位技能实现对接,多设一些企业模拟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吸收知识并灵活运用技能的能力。切忌盲目赶进度,只满足于学生的认知目标这一浅层的培养要求,而是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放在首位。例如在还盘这一节课的讲授中,要学生彻底掌握还盘的思路、技巧以及语言的合理运用,以便学生在日后的业务洽谈上能够脱离书本的文章,形成自己既独特又实用的还盘技巧。此外,除了考试成绩,任课教师还要考虑运用多种学业质量评价方式,例如学生堂上活动、作业,实训成绩、企业实践表现等方式来对学生的能力作出综合性的评价。
2.及时优化教学材料的立体化编排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实际、实用、实践”为标准,接近真实岗位和工作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首先,教材编者应收集、编写与真实外贸业务场景相适应的案例和函件范例,甚至可以借鉴企业的来往函件作为教学范例,供学生学习第一手的资料,或者把这些资料放到学生的专业岗前实训教材当中去。其次,加强校本教材与校本实训练习的研发,教师应结合本校、本地区的情况,结合“商务英语函电”课程实际操作特点,编写出更加适合本校学生利用的教学资料。最后,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应集中多方力量,开展基于互联网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让知识达到从书本到网络的扩张和延伸。所构建的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课程教案、课件、课后练习及试题库等,以较广的信息覆盖面,创造一个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函电”教学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理实施教学各环节的改革
教师要结合“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实践性教学等。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呈现仿真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例如,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询盘报盘的背景知识、相关联的课外范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相关的业务知识、写作思路及写作中涉及的常用术语,并要求学生能够在函电写作中熟练运用这些术语,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术语独立完成信函写作。这样使以往的语言学习转变为专业知识与英语结合在一起的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英语写信函的能力。除了完成每章节的授课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各章节的内容,梳理好章节间的关系,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整门课程的来龙去脉,使整门课程形成一个贸易流程整体。此外,为了让校内学习与外出实习达到良好的衔接,学校应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加大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包括校内综合实训及校外实训。校内综合实训要把重点放在与企业共建实训室及共同开发实训项目上,投入资金购买相关实训软件,构建网络实训平台。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引企入校,把企业的一些外销外包业务带到学校,学生在企业和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体外销业务。校外实训则要结合学生就业需要,继续和一些外企与外贸公司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使学生在实习基地能够更好地运用商务英语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作为“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知识结构。既要研究书本知识,也要重视研究不断变化的外贸形势,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了解最新的外贸动态,为教学服务。其次,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商务英语函电”课是一门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要求任课教师既要具备普通英语的写作教学能力,还要精通、熟练外贸业务,掌握外贸业务流程。以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为例,担任“商务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都是英语教师,国际贸易知识较为缺乏,因此要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培训、社会实践等,努力把教师培养成符合要求的专业课教师。再次,要坚持以成为“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实现并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提高教学效果,取得更好的职业教育成果。最后,加强和提升专业素养。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到企业兼职锻炼,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提高外贸业务的处理能力。学校应充分利用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平台,让外贸专家定期来学校宣讲及对师生培训,把行业里最新的资讯带给教师及学生。
三、结论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即用型人才的,“商务英语函电”课程作为职业院校国际商务类的核心课程,在结合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各大院校从自身情况出发,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为基本,以深化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前提,充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为该课程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2]张继学.按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J].教学研究,2004,(11):60-61.
[3]李淑敏.试论外贸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学研究,2006,(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