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生责任论文

医生责任论文

时间:2022-10-21 17:00: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生责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生责任论文

第1篇

患者李某,54岁,因全身浮肿、腹部胀痛到V医院治疗,入院诊断为:双肾结石,右侧肾积水,肥厚性心肌病。入院期间,医院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治疗半个月后,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神经内科会诊后,给予东菱克栓酶等药物治疗,次日凌晨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鉴定意见认为:V医院在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的同时使用东陵克栓酶,违反该药的临床用药原则。V医院认为东菱克栓酶的药物说明书中虽明确写明不能与阿司匹林同时使用,但在临床实践中确系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并取得疗效的情况,向法庭提供如下医疗文献:《巴曲酶(即东菱克酸酶)、阿司匹林和脉络宁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专家网络会议简报等。

法院判决

患者死于脑出血、脑疝可能性大,不排除V医院的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本例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V医院承担次要责任

被告医院所提供的科研文献不能经国家药物管理部门批准的药物说明书,及依据该说明书得出的鉴定结论。V医院赔偿患者家属各项费用共计24万余元。

案例点评

徐璐璐:学术论文的证明效力有限

本案例的争议点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超范围用药后,医方提供的医疗文件(国际上权威杂志的研究论文)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能否证明医疗机构的超范围用药是安全的。

V医院提供的研究论文是医疗文件的一种,在医疗纠纷中具有一定的证明效力,但这种证明效力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起到辅助证明的作用。医疗文件不能单独作为判断医疗行为正确与否的依据。是否存在医疗过错,不能单凭书本或任何一个医学文件就能判断,这也是为什么医疗纠纷要依据鉴定得出结论的原因。而且单凭医学文书,并不能医疗鉴定结论。

我们常说医疗要有个体性和针对性,同样的疾病,但患者情况不同就可能导致治疗存在较大差异。鉴定是针对某一个病例进行分析,而医疗文献一般是针对某一类问题进行分析,即使是针对个别病例的分析,二者之间也会因患者的身体差异而存在差别,所以不能简单地以一个病例分析作为另一病例分析的依据。所以,学术论文的证明效力有限。

结合本案例,也许这种超范围用药已经在临床上实行多年,但因个体差异及学术论文的证明效力有限,并不能医疗事故鉴定结论,V医院仍要担责。

张宝伟:学术论文不能对抗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里已经规定了药物的安全范围和合理的给药剂量,医疗机构超范围用药导致医疗纠纷,不可以用临床的学者研究和发表在权威杂志的论文来对抗药品的使用说明书。目前为止,这种前沿性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是不能对抗药物说明书的效力的。

超范围、超剂量用药违反常规用药原则,属于医疗过错,即使在用药前,患者知晓了超范围、超剂量用药的风险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医疗机构免责的可能性并不大。我认为超范围、超剂量用药和知情同意书并不直接相关。

第2篇

看病要找“实力型”名医

人们看病都愿意找名医。但是,名气大的医生并不等于就能治好病。所谓名医,当然就是指有名的医生,但有名并不等于就有真本领。根据我的个人观察,名医大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型是“自立型名医”。这类名医靠个人努力,自我钻研,自我宣传,获得了名声。在传统医学领域,这类名医较多。因为传统医学和书法、绘画类似,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固定的标准,因此主要靠社会上的主观的评价。这种情况下,名气往往有一种“滚雪球效应”,名气越大,越容易滚大。

第二类为“偶像型名医”。这类名医有着天生的个人魅力和亲和力,善于和媒体、领导及各界人士打交道。他们在各种场合频繁亮相,谙熟病家心理,获得信任。他们最容易得到同行之外的好评。这类名医,在中医、西医的各个专业都有。

第三类为“学术型名医”。这类名医,往往读了好几个学位,且多有留洋经历,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过一些为所在单位挣了面子的论文。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申请科研课题,获得科研奖项、发表科研论文方面。这类名医主要在各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里。

第四类为“实力型名医”。这类名医是天生的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本身有着强烈的兴趣,心灵手巧,善于思考,同情病人。他们并不刻意追求名利,而是因为长年出色的工作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和病人的尊敬。这类名医各级医院各个专业都有,其中张孝骞、林巧稚、方圻医生等堪称楷模。

慢性病要找有责任心的医生

常常会有亲朋相托,要我帮助联系某某名医。很多时候,他们点到的名医属于前面三类,我并不会热情推荐。“自立型名医”其名虽盛,但常常其实难副。“偶像型名医”往往忙于交际,善于应酬,并不一定精于专业,对普通病人也难以尽心尽力。“学术型名医”多数不善于做临床,其实际经验甚至可能不如一般医生,如果亲朋需要联系的是“实力型名医”,我则会乐于帮忙。但很多真正优秀的临床医生行事低调,往往并不为圈外人所知。因此,与其托人挂名医号,不如请医生推荐一下谁是实力派医生。

实际上,现代医学对大多数常见的疾病都制定了一套标准的诊治程序,临床上医生大都按照这个程序走。经过正规的培训,临床实践三五年的医生,无论名气大小,对自己专科常见病的诊治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大多数慢性病的治疗,更需要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医生的细心观察和责任心,对这种调整过程最为重要。找名医看病,很难做到随时咨询,因此并不一定获得更好的效果。当然,一些疑难病,危重病,医生的经验和判断力可能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另外,一些非常专业性的手术,要尽量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

初诊者最好先看全科医生

第3篇

一、需明确的几点政策

(一)申报条件:按照《关于卫生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2]101号)执行。

(二)关于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的要求,按照《关于贯彻人事部<关于完善做好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京人发[2013]31号)执行。

(三)关于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的要求,按照《北京市人事局关于职称评聘程序调整有关政策的通知》(京人发[2003]37号)以及《关于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京人发[2000]111号)执行。

(四)关于对2013年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的要求,按照《关于城市医生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卫人字[2003]37号)和《关于城市医生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服务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京卫人字[2004]38号)精神,要求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1年(即晋升副主任医师必须到基层农村服务40周或200个工作日,晋升主任医师必须到基层农村服务36周或180个工作日)或到83个边远山区半山区乡镇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8个月。

按照《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京卫医字[2013]45号)要求,各支援医院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每年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的服务。对无故拒绝到社区服务或没有按时完成规定的每年下社区服务15天任务的人员,不能晋升职称。对积极下社区并按要求圆满完成任务并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好评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

城市医生到农村基层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对于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核实,将严肃处理,两年内取消其申报资格,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五)关于对申报全科医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要求,按《关于印发<北京市全科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卫人字[2012]6号)执行。

(六)关于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要求,按《关于印发<北京市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的通知》(京卫人字[2012]9号)执行。

(七)关于对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的要求,根据2005年北京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首都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学习掌握重点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每人每年学习不得少于20个学时,在今年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答辩中,各专业答辩组将继续考核申报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并作为职称晋升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需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对申报人员公示的要求,各单位须对申报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情况(如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的周数、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医德医风、论文、到农村或社区基层服务的时间和地点、继续教育情况等)进行公示,时间一周。公示后由本单位推荐委员会进行推荐。在公示期间群众举报申报人有弄虚作假的,由单位推荐委员会责成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核查,一经核实,两年内取消其申报资格。

(二)关于对论文的要求:按照人事部、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晋升副主任医师,应在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论文(或著作),在专业期刊发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晋升主任医师,应在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论文(或著作),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各单位推荐委员会负责对申报人提交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核。

(三)关于破格的要求:申报中医、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医学技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未达到《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申报条件,但业绩突出的人员,经所在单位推荐委员会同意后,报市卫生局核准,可以破格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破格标准参照临床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执行。

(四)关于网上申报问题:为了使报名工作更加方便、准确、快捷,北京市申报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继续实行计算机网络申报与离线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申报人可登陆北京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网站进行网上申报或下载离线录入版(网上填报的内容必须准确、详尽,并与报送的纸质材料一致),各单位人事部门认真审核申报人资料后,按规定时间报送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

三、答辩评审时间

拟定于10月份,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四、报送材料时间

区县卫生局、市属局(总公司)、各有关单位:月20日—月21日

直属单位:月22日—月24日

五、报送的材料

(一)单位需报送的材料:

1、区县卫生局提交区、县职改(人事)部门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标或岗位职数证明;市属局(总公司)提交职改(人事)部门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标或岗位职数证明(评聘分开工作试点单位除外)。中央等非本市所属单位提交委托代评函。

2、申报人员的公示情况。

3、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服务的书面证明(须注明时间、地点以及工作内容,并加盖支援医院、接受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所在区县卫生局的公章)。

(二)个人需报送的材料: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申报表(申报表中评审委员会意见不再填写)一份。

2、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报送《推荐晋升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资格量化考核表》和《推荐晋升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工作业绩群众评议汇总表》各一份(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统一印制)

西医临床医学以外的专业报送上一年度考核表(可提交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3、申报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须提交执业医师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4、城市医生申报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须提交“城市医生到农村服务鉴定表”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5、答辩论文或代表作(必须为第一作者) 一式二份

6、按文件规定,需提交的其他论文或材料 一式一份

7、外语成绩合格证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一份

8、计算机考试合格证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护理专业除外)一份

9、破格审批表一份

10、学历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11、现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12、《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培训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六、报送地点

第4篇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徐汇分院(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始建于1947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现有床位920张,员工1100余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徐汇区商圈,交通便捷。

医院坚持提高医疗质量与培育医疗特色相结合,注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正向着建设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医院的目标迈进。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特向全国诚聘学科带头人,业务技术骨干。

一、学科带头人:

1、需求科室:

皮肤科、麻醉科、骨科、妇产科、心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口腔科等

2、任职要求:

副高级职称及以上,博士学位,年龄48周岁以下;

有三年以上三级医院工作经历;

近三年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或科研获奖,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或影响因子累计3.0以上;

博(硕)士生导师、海外留学经历、担任省级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或特别突出贡献者优先。

二、临床医师:

1、需求科室:

急诊科、介入科、妇产科、康复科、肿瘤科、麻醉科、儿科、重症医学科、口腔科、普外科、心内科、病理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

2、任职要求:

硕士及以上学历;

具医师资格证书及医师执业证书;

专业知识扎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

有三级医院相关专业,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治优先考虑

年龄25-45岁,身体健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010年以后全日制毕业医师必须具有有效的规培合格证书。

三、医技科室:

1、所需科室:放射科、超声医学科(B超、心电图)、检验

2、招聘要求:

放射科医生:初级及以上职称,硕士及以上学历。

心电图医师,初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学历。

肌电图医师,初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学历。

检验技术员,初级及以上职称,硕士学历。

四、护理

1、护理骨干

招聘要求: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三级医院相关工作经验、发表2片及以上论文。

第5篇

关键词:内科;护理工作;组织和管理;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66-02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 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 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难题之一。因此, 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已成为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面临的迫切问题。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管理机制, 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防止发生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分析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 探讨减少差错发生, 保障患者安全的措施, 是护理人员尤其是护理管理人员面临的严峻课题, 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2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就从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来看其隐患主要是因为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不规范、专业技术不过硬、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或者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比较缺乏以及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等等这些都是带来安全隐患的原因。其中医务人员不规格的操作行为主要表现在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来严格的执行工作,发生越级代签的情况,或者没有及时、准确的记录病人的情况,没有及时的反映病人的病情。有的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感甚至擅自的修改护理记录,导致记录不清晰带来护理的麻烦。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缺乏应有的卫生法律意识和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由于护士过多的关注病人的病情,而忽视了病人的感受以及病人的合法权力,比如隐私权、知情权等等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2.2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的安全隐患:内科护理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和安全,如果医院的管理者相对缺乏护理管理的意识,管理者自身的管理经验和素质不够,那么必然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这样就会使得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的薄弱。这样就会使得医院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也不会健全,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无法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其管理上的漏洞会使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2.3由于患者自身缺乏相应的知识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一般而言患者以及患者家庭或是社会都会对医院给予较高的期望,如果出现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对其医院的治疗表示不满意,那么他们往往会失去对医务人员以及护士的信任,这样他们就很可能不按照医生的要求来进行护理活动。正是因为这样不规范和不科学的自我行为导致了安全隐患的存在。我们知道对于患者而言由于其疾病的原因往往会导致其心理发生相应的变法,往往会出现患者对自己的疾病的认识不足,心理的承受能力差,这样就极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导致做什么事都是心烦意乱,无法镇定,从而给护理工作带来无限的隐患。

3安全隐患的消除及防范措施

3.1努力提高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理论知识。一般而言内科患者的病程是比较长的,大多的内科患者都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这样的话就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护理人员有足够的耐心、爱心以及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给患者始终如一的照顾和护理。在工作中要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观念,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能力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

3.2不断的加强和提高内科护理的管理水平。通过研究表明,内科护理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安全隐患发生的次数。医院的管理者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规范管理工作,对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同时可以采用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结合的管理方法,定期的组织护理理论与技术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水平。同时要不断的致力于护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努力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控制与监督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有效的减少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3.3不断的加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教育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和患者良好的沟通与配合可以有效的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必须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做到以患者为本。要尊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知情权、隐私权等等。必须一丝不苟的把本质工作做好,注重护理工作中的语言行为的适当,要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就医环境。给予患者以及家属温暖与关怀,只有在这样融合的护理关系中才能降低安全隐患,才能保证患者的早日康复。

4结束语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 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或死亡。在护理安全管理中, 必须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教育, 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我科通过对存在隐患因素的认真分析, 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的干预能力与预见能力, 建立长效防范管理机制, 持续整改, 防患于未然, 大大降低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闵燕华, 吴少华.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1期

[2]邱笑玲.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 《基层医学论坛》,2007年8期

[3]程红彦. 在内科护理中如何消除和防范安全隐患 [期刊论文].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8期

[4]田翠芳. 对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研究与分析 [期刊论文]. 《吉林医学》,2011年36期

[5]奚春芬.神经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40期

[6]苏保华.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年5期

第6篇

呼吸衰竭论文参考文献:

[1]毛宝龄,钱桂生主编.呼吸衰竭[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8-75

[2]吴洁,左志通.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0):4028-4028

[3]高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处理[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1):13-15

[4]吕海燕.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33-334

[5]任秋芳.一级医院护理人员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知识情况调查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7,7(2):45.

[6]温素芬.质量控制中护理纠纷的分析与对策.护理研究,2007,21(7):1951.

[7]丁世华.加强责任意识防范医疗风险-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几点想法.中国卫生,2002,8:19.

[8]陈雅利.医嘱签名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分析及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7,7(6):50-51.

呼吸衰竭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琳,陈志民.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7):19-20.

[2]顾颖,唐梅英,卢慧宇.BiPAP呼吸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Ⅱ型呼衰的探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57-59.

[3]陈卫民,戚应静,李宇峰,等.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5):688-689.

[4]邓思健,伍晓锋,伍惠红,等.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0,38(4):26-28.

[5]杨杰.BiPAP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7):888-889.

[6]午水东.BiPAP呼吸机治疗46例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5):511-512.

[7]李宇峰.BiPAP通气治疗36例AE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173.

[8]王素英,闫长青,赵玉民,等.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6例[J].河北中医,2011,33(4):638-639.

[9]林少芳,彭睿,曹鹰,等.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295-296.

呼吸衰竭论文参考文献:

[1]伍天章.医学伦理学[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241

[2]鲁瑞萍,温浩,侯月梅,等.医学伦理学在大型医院的地位与作用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41

[3]林景纯.临终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外医疗,2011(06)

[4]陈小红,刘爱琴,吴美华.影响肺癌住院患者心理状况的多因素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1)

[5]叶慧琴,叶花.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10(10):68

第7篇

名医的类型

所谓名医,当然是指有名的医生,但是有名并不等于有真本领。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名医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我称之为“自立型名医”。这类名医,靠个人的自我努力,自我钻营,自我宣传和自己的运气,获得了名声。在传统医学(比如我国的中医)领域,这类名医较多。传统医学和书法、绘画类似,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固定的标准,因此主要靠社会上主观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名气往往有一种“滚雪球效应”,名气越大,越容易滚大。前面提到的名医,主要是这一类。

第二类,我称之为“偶像型名医”。这类名医,有着天生的个人魅力和亲和力,善于同媒体、领导及各界人士打交道。他们在各种场合频繁亮相,能言善辩,表情丰富,技巧娴熟。他们也往往熟谙病家心理,获得信任。他们最容易得到同行之外的好评。这类名医,在中医、西医各个专业都有。

第三类,我称之为“学术型名医”。这类名医,往往读了好几个学位,而且多有留洋经历,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过一些为所在单位争了面子的论文。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申请科研课题、获得科研奖项、发表科研论文方面。这类名医,主要是在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里。

第四类,我称之为“实力型名医”。这类名医是天生的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本身有着强烈的兴趣,心灵手巧,善于思考,同情病人。他们并不刻意于名利的追求,而是因为长年的出色工作,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和尊敬。这类名医,各级医院、各个专业都有,其中堪称楷模者,也可列举许多,如张孝骞、林巧稚、方圻医生等。

要看名医吗?

常常会有亲朋相托,要我帮助联系某个名医。很多时候,他们点到的名医属于前面三类,我并不会热情推荐。“自立型名医”,其名虽盛,但常常其实难副。20年前,东北有位名医,因善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门庭若市,求治者往往要候延数日,方能等到这位名医诊脉察舌,布施药散。我虽然并不相信他真有什么神药,但偶然得知了他的秘方,仍不免惊诧。他只是将普通的红薯藤炒至不同颜色,和以强的松片,研成药末,配成“慢支”1、2、3号方之类而已。“偶像型名医”,忙于交际,频于应酬,并不一定精于专业,对普通病人也难以尽心尽力。“学术型名医”,也并不总是擅长临床,其实际经验,甚至可能不如一般医生。如果亲戚朋友们点到的医生是“实力型名医”,我则会乐于帮助联系。但是很多真正优秀的临床医生,行事低调,往往并不为圈外人熟知。

实际上,现代医学对大多数常见的疾病都制定了一套标准的诊治程序,大家在临床上都应当按照这个程序走。经过正规培训,临床实践三五年以上的医生,无论名气大小,对自己专科常见病的诊治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大多数慢性病的治疗,更是需要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医生的细心和责任心,对这种调整过程最为重要。找名医看病,很难做到随时咨询,因此并不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一些疑难病、危重病,医生的经验和判断力可能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庸医误人的事,也屡见不鲜。另外,一些非常专业性的手术和操作,比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器官移植手术、颅内手术等,普通医生难以掌握,或经验有限,则要尽量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

如何找到好医生?

第8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循证医学的概念,阐述了循证医学实践中的知识管理,分析了知识管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增强知识管理能力的措施。

1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临床医疗决策模式,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医学领域关注的新热点。循证医学实践的过程必须基于现有的最佳证据,结合医生个人的经验和来自患者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并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愿,从而保证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在循证医学的模式里,每一项临床决定都应该基于现有最佳的研究证据之上,证据就是知识,知识管理是循证决策系统的基础。要想顺利地推进循证医学实践,必须注重知识管理能力的开发。

2循证医学实践中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组织提高创造力的手段和过程,是对知识资源进行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在知识管理研究中,根据知识外程度的不同,将知识分为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存放在各种文件、报告、文章、手册、专利、罔形、图像、录音、录像、软件等文献中,能够用语言、义字、科学公式、公理、图像、计箅机程序等清楚地表达来,如期刊杂志上的论文、科研结果、门诊病历、药品说明等都属于显性知识。性知识易于编码、存储、交流和共享。隐性知识是指蕴藏在人的大脑中,未经系统化和正式化的知识,难以编码、表达和共享,属于主观个人化的知识,如医护人员与病人的交流能力、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体会等。

2.1显性知识管理

临床医生在每天的日常医疗工作中,会产生有关疾病预防、病阗、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信息需求,实施循证医学实践的第一步是将这些信息需求转化为医生要提的临床问题。其中提临床问题的依据包括:病史、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临床医学知识等。医生只有对这些性知识进行综合研究,才能找准临床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寻找最佳证据。

循证医学实践中强调医疗决策要基于当前可得到的最佳证据.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研究都可以被视为循证医学的证据。应用于循证医学实践的证据必须符合真实性、重要性、实州性的特征。正规的统编教材及专业学术期刊是循证医学实践中比较可靠的证据来源。但是,面对浩如炯海的证据资源,寻找并判断…最佳证据,需要临床医生有较高的检索、评价和利文献的能力。他们必须做到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熟悉数据库的结构特点,了解网络资源的分布,根据循证医学对证据的要求,在检索的文献中判断最佳证据。循证医学实践的对象是个体的患者,所以将证据应用于患者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例如患者的病情、年龄、经济条件等。

2.2隐性知识管理

循证医学实践要求将个人经验与所获得的最佳证据与病人的意愿整合在一起,做…决策。这就需要临床医生有较好的交流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以患者为中心去考虑问题,能够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在耐心交谈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患者对治疗的顾虑及意见,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所处的社会状态,同时也让患者了解治疗方案中的循证医学证据。正确的医疗决策离不开医生的临床经验。来自实践经验的隐性知识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做正确的医疗决策十分重要。这些知识在书本中难以得到,不易表达和被模仿,包括临床思路、手术中的手法技巧、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医疗失误中学到的知识等。

2.3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和集成,实施再建构,使单一知识、零散知识、新旧知识、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经过融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循证医学实践需要临床医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拟采用的诊治方案中权衡利弊,将现有的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整合起来,做最适合患者的医疗决策。

3提高知识管理能力的措施

3.1加强循证医学教育

为了更好地推进循证医学实践,医院应该为医生提供系统循证医学教育的机会,培养医生存循证医学实践时需要的各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和严格评价的能力。医生应该树立主动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对于医疗行业现的新成果、新技术能主动去了解和掌握。

3.2重视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利用

对于医院来讲,隐性知识是医院知识的主体,是保证医院工作质量的关键。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能力将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医院应根据隐性知识的特点,采取措施,提高隐性知识的利州水平。医院应为员T提供方便、快捷的沟通平台,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激励制度,鼓励医生进行知识交流与创新,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而医生应该注重知识获取和积累,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总结、提升为理性认识,将性知识片断整理、归纳,存知识共享、知识交流和知识创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循证医学实践能力。

3-3创造知识管理的环境

对于要引入循证医学实践的医院来讲,应该有完善的网络环境、良好的数据库资源以及大量的针对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日常例会、疑难病会诊、学术研讨会、家讲座等形式,为临床医生的知识交流创造机会。构建学术梯队,在日常医疗工作中使经验丰富的医生与年轻医生之问实现知识转移。同时,计算机网络为知识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医院可以通过构建知识地冈、知识仓库来进行知识管理。利州BBS或Blog建立医院内部学术交流的空间,为临床医生总结经验和分享知识提供平台,临床医生可以交流工作中;到的问题;同时,他们也可以使用个人知识管理软件来管理自己的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3.4构建学习型医院文化

要提高知识管理能力必须形成学习知识、分享知识的医院文化。知识共享有利于整个学习型组织的共同进步。医疗队中成员的互相信任、团结合作是进行知识共享的基础。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不仅不会使知识拥有者的知识减少,反面可以使知识内容增值。在良好医院的文化氛围中,培养临床医生分享知识的价值取向;知识和信息在交流和分享过程中,使医疗队的知识得到融合和升华。

第9篇

    随着人口结构继续向老龄化趋势的发展,社区医生也将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行动不便,全身病情复杂的病人,牙医不再仅仅是为行动方便的、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看牙病,更是为更多的患者解决口腔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作为口腔科医生也要首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排除患者性命攸关的问题,再考虑治疗口腔疾病。年轻医生对此必须有深刻的认识,才能保证医疗的安全。综合性医院的口腔门诊,存在大量的全身病情复杂的患者,住院医师们能有机会对此类问题见多识广,迅速增长自己的临床经验,为以后的行医安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口腔科门诊的分科轮转中,包括在牙体、牙周、颌面外科及修复科等等的轮转中,住院医师接诊了大量的门诊患者,在每天高强度的诊断治疗中,熟练和提高临床技能,做到常见病练速度,疑难病练诊断,从而全面提高了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口腔医学中的正畸专业,由于病例的治疗周期过长,在国内是除正畸专业研究生以外的其他口腔医学生几乎不参加实习的科室,但正畸是口腔医生为患者制定口腔综合治疗计划时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正畸专业已成为大多数口腔全科医生的临床能力的短板。为此,我们安排住院医师在口腔正畸科一定时间的轮转,让他们对正畸有直观的认识,积累临床经验,为日后的“口腔综合治疗计划”开扩思路,使之更为科学。教师专业选择我基地在口腔医学的各个专业为住院医师选择了从事临床工作十年以上、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的的临床带教教师,几位教师不仅擅长自己本专业的二级学科,而且在口腔医学的其它二级学科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是能力较为全面的口腔全科医师,这样就避免了因教师在专业水平的欠缺而影响对住院医师的通科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住院医师把各专业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对待疾病高屋建瓴,诊断、鉴别诊断的水平和临床综合思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在分科训练中,我们向住院医师强调要诊断明确,提出“寻找主诉牙”的理念。患者的口腔中往往会存在多个牙齿有问题,症状最突出的牙齿也不一定就是引起疼痛的病原牙,向住院医师强调要在复杂口腔疾病的乱麻中梳理出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防止误诊误治的发生,然后再择期系统治疗其它病患牙。在为患者制定口腔综合治疗计划的同时,我们向住院医师强调不仅要全面诊断和治疗患者的全部口腔疾患,更要结合患者的全身基础病的情况,按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为患者制定出治疗的先后次序,从而为患者提供最全面、最可靠的口腔卫生保健服务,将疾病的治疗及三级预防理念渗入到治疗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临床操作能力训练的标准口腔医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治疗过程以临床操作为主,因此对医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某种程度上,口腔科医生既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者又是高强度高精细度的体力劳动者。我们对于基地的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训练是以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为纲领,要求住院医师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和流程对患者进行治疗,防止差错发生。住院医师在日常的接诊过程中处理大量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技能日趋娴熟,并向着精湛的目标迈进。定期专题讲课,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科室定期为住院医师组织专题讲课,由基地内专家和带教老师进行授课,内容涉及学科前沿,新技术新疗法,精细解读临床某些操作的细节等。带教老师尽可能地将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少走弯路,尽早建立学习型职业生涯模式。另一方面,基地也安排年轻的住院医师走上讲台,进行专题讲课或病例汇报,并鼓励他们开展课间讨论。住院医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不断梳理自己的理论知识,自觉了解学术动态,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受到极大激发,严谨的学风也日渐形成。对住院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住院医师在成长过程中,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与临床技能的训练具有同样的重要性[4]。

    在轮转中,我们引导住院医师以临床型科研课题为探路石,学习如何查阅文献,摸索着撰写论文,并提高科研意识和对课题的敏感性,把科研思路当成思维习惯,时时刻刻贯彻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对临床病例日积月累的总结,住院医师们开始撰写论文并积极投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培养将会对他们的科研生涯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医德医风、工作作风的培养“以人为本,爱伤护伤”是我们主要倡导的医生职业道德标准。工作中要求住院医师尽量按无痛原则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对患者造成新的伤害,对于有心理健康缺陷的患者给予相应的人文关怀,使住院医师能够理解责任心和爱心是医疗工作者的第一必备素质。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医生,我们要求住院医师在工作中逐渐养成: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负责、自律的良好品质,和谐的同事关系,优秀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我们提出:住院医师应从点滴做起,向着大师方向努力。住院医师只有在工作中的各个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才能迅速成长起来。对住院医师法制观念的培养医患关系紧张是目前社会难以解决的难题,依法行医是保护医生和患者双方利益的基础。医院每年末召集住院医师大会,对当年诊疗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总结讲解;口腔科基地每年举行多次小讲课,对住院医师进行口腔医疗纠纷的讲解和案例分析,让住院医师不断强化法制观念,依法执业,尽量避免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考核内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要求的轮转考核,年度考核以及阶段考核均由教育处统一安排,对住院医师的培训起到了监督的作用。此外,针对口腔医学以临床操作技能为主的培训特点,我们制定了一套适合住院医师每天使用的考核表,详细规定了每项操作所应该花费的时间,需要达到的技术标准,并要求住院医师对每个患者的操作进行如实填写。这样坚持下来住院医师就能总结自己每阶段的工作数量、质量和效率,发现自己的进步就是从点滴积累而来,从而提高对自己的认同感,更有兴趣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工作中我们要求住院医师治疗主诉牙同时为患者制定“全口综合治疗计划”,在完成对主诉牙的治疗后,通过复诊预约,为患者陆续治疗口腔中其它牙齿、牙周等疾患,从而完成对患者全部口腔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现阶段我国的口腔医务工作者基本还处在为患者治疗主诉牙的阶段,绝大部分牙医还不能为患者提供进一步的口腔治疗,更谈不上为患者提供预防保健方面的服务。原因之一是因为我国口腔医生数量少,临床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牙医综合治疗理念尚未建立。我们认为,未来的口腔医生应该是患者所有急迫和不急迫的口腔疾患的守护神,通过“全口综合治疗计划”的实施,医生做到治疗、预防双管齐下,进而改变患者的就医模式,将牙病的三级预防不再停留在口头上,从而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口腔卫生状况。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口腔全科医师”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全面提高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口腔医生,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第10篇

1. 医疗云服务管理框架研究

研究者实现了基于Web的临床决策支持(CDS )和临床知识管理云系统框架,在云系统的试点研究中,通过社区医疗云为初级护理患者创建了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的CDS知识共享库,通过该数据集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预防保健提醒,在为期6个月的试点研究中,有57%的患者接受过预防保健提醒,提醒医生对高血压病人血压进行监控(比例是29%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眼科检查(比例是28% ),认为虽然该远程异步云决策系统在性能、管理、语义操作性、持续调整性和可用性5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表现优异,通过云来更好地支持临床决策是可行的,需要加强的是生物医学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2. 云模型研究

有学者设计了一个e-Health云系统,定义一个能够自适应不同种类疾病和新增患者的云架构平台,依QoS服务质量功能开展M/M/m队列的通信网络排队模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服务器数量增加时,系统性能会显著改善,平台的可扩展性是关键。

3. 医疗云系统设计与实现

专家提出一种将e-Health的医疗信息和通讯系统从传统的C/S架构迁移至虚拟化的云计算环境的方法,设计并开发出两个e-Health云应用程序(医疗实践管理系统和远程医疗实践系统),演示了其在Windows  Azure云计算平台开发和部署云服务应用程序的过程,对负载均衡进行绩效评估。

4. 面向医疗保健护理信息开展的研究

研究者为实现在社区和家庭对老年精神病患者人群进行远程医疗监控,设计一个基于物联网的家庭社区无线医疗网络,通过云计算和生理信号处理,融合算法收集、处理和患者信息分析、生理信号采集并将结果传输到医疗诊断主机,可提高融合精度、减少生理信号测量时间。

5. 云安全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神经外科 微创手术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06-01

神经外科教学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强调术中知识而忽略临床实践操作则难以培养合格的临床外科医生。神经外科病情复杂,手术操作难度较大[1]。近年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显微镜及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给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带来新的挑战[2]。尽管近年我国神经外科技术取得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神经外科人才仍存在较大的缺口,因此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神经外科临床医生尤为重要[3]。为了提高神经外科微创手术的教学质量,本医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对神经外科专业学生在传统教学的技术上进行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选取2009级神经外科1班医学生45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神经外科2009级2班学生42例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学习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教师按照大纲内容进行讲课,并解答学生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并让学员完成临床技能考核。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1)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外科教学本身比较抽象,因此结合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教学图文并茂,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活跃课题学习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此外,通过临床病例、图片信息、病例录像使得临床教学更加具体及丰富。(2)利用实验动物进行显微外科操作:显微血管吻合技术是临床外科医生基本技能,通过加强显微血管吻合操作,可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无创显微技术的技巧及理论知识。显微血管吻合手术不仅可由于复杂的头颅外科手术中,而且可由于缺血性脑病血运重建中,因此,通过加强学生这方面的操作技能对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3)加强学生仪器设备的应用能力:神经外科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因此,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对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教学过程中,各医学院应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合理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并提高学生对先进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4)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外科手术尤其是操作过程复杂的外科手术,非常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从手术准备、基本器械的应用、无菌操作、手术入路、止血等过程均需要外科医生与临床护士密切配合,因此应加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并有意地锻炼学生团队协调能力。(5)严格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制度才能保证学员充分掌握外科手术的操作技能,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重要方法。因此,考试前应对神经外科学生制定相关考核表,并对主考老师加强培训,做到严格考核。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期末知识理论考核成绩、实验操作分数、论文撰写能力、团队合作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神经外科是一门内容广泛、专业性强的学科,其涉及内部包括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病理等纵多学科[4]。科目概念抽象,理解较困难,而部分医学学生由于神经外科学习时间较短,因此对内容的掌握度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详细,影响学生医学技能的培训,因此,培养复合性的神经外科学生是神经外科临床带教老师主要任务和责任。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提高神经外科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外科操作技能。本研究中观察组期末知识理论考核成绩、实验操作分数、论文撰写能力、团队合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从而表明对神经微创手术外科医学生应用新型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恒柱,严正村,王晓东,等.神经内镜鞘外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7):996.

[2] 赵继宗.微创神经外科与转化医学[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4):456.

第12篇

【关键词】 住院医生; 继续教育; 发展路径; 现状; 问题

【Abstract】 Resident physicians belong to the title in a relatively low-level,but it carries a lot of responsibility,as in the case with the superior guidance of the physician director,conscientiously do his work,and to have a good attitude and consciousness.Patients with overall responsibility for managing their own jurisdiction,to attend the morning meeting on time,strict shift timing summarize clinical pliance work shift system,good writing shift,and strictly enforce the duty system.In addition,for purposes of residency must also be actively involved in continuing education,learning new technologies,research,an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read the relevant papers,to further enrich themselves,but also to better serve patients,improve themselves,commentary titles,etc.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However,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the more grass-roots hospitals,for each area are scattered by a large number of residents,they effectives as a hospital,if we constantly improve ourselves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to the masses of people.However,China’s grass-roots hospital doctors continuing education status quo is not optimistic,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therefore an urgent needs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development path.Author of the literature and own practice,doctors from the hospital and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current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s to credit mode,resource sharing system, all system and case discussion meeting system and other system-based approach,and hope some related work reference.

【Key words】 Resident; Continu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th; The status quo; The problem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5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1.044

医师职称包括住院医生、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四种,住院医生作为属于初级职称[1],也叫做“住院医”,主要责任在于完成基本医疗工作,比如收治患者、记录病程、按照上级医师指导开局医嘱、实施某些基本的临床操作等[2-5]。住院医生属于医师职称中比较低级的一种,但其承载的责任却很大,如在科主任与上级医师指导下,认真做好分内工作,并且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与意识;全面负责与管理自己管辖的病患,按时参加晨会,严格交接班,定时总结临床经验;下班遵守交班制度,做好书面交班,并严格执行值班制度等。此外,对于住院医师而言,还必须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学习新的技术、科研,并主动阅读相关论文,进一步充实自己,也为更好地服务患者、提升自己、评职称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基层医院拥有大量住院医生,而且从相关报告来看,基层医院住院医生以中专及以上文凭较多,而目前医疗结构、服务手段、就诊方式及工作技能等随着社会进步、医学发展出现了改变[6-10],住院医生若不及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探讨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的发展路径及相关问题,本文进行了浅谈。

1 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现状

医生的继续教育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而我国自从80年代才将继续教育的概念引入医学教育中,之后经各种措施与办法后促使其快速发展,且于1991年我国颁布《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以此标志我国医生继续教育走上制度化、正规化的道路,住院医生作为医院有生力量[11],加强他们的继续教育十分必要。就目前来看,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发展现状有如下几个方面:(1)住院医生继续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及提高医疗水平的主要措施,各地医院均应严格按照《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法》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继续教育方案,甚至可组成专门的培训机构(由医学会、医学院校及当地医院等共同组织),从而促进住院医生继续教育有效实施。(2)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根据卫生部文件要求,结合发展需求,制定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细则,强化管理并监督落实,以便从政策与制度上双重保障继续教育的质量[12]。此外,还要明确规定职称晋升、发展与继续教育考核息息相关,促使住院医生将继续教育作为聘任与升职必备条件,从而更好地调动自身积极性投入到继续教育中[13]。(3)根据住院医生结构针对性实施继续教育,这些结构包括人数、等级、工作年限及工作要求等,不同结构有不同的针对性教育,比如临床医学针对性教育、基础理论针对性教育、综合素质针对性教育等,全方位分配资源,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2 住院医生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面对目前我国医院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发展现状,进一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第一,未能充分认识到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的重要性[14]。医学继续教育发展在国内历史不长,而专门针对住院医生的继续教育更少,进而导致医院对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并未引起重视。特别是基层医院,一些地区甚至未开展住院医生继续教育,这些都使得其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第二,继续教育形式与资源严重匮乏。基层医院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往往在院内开展,主要通过听取高级医师讲座或统一上课的形式开展,很难聘请国内高级专家专题教育,且教学模式单一,一些医学信息难以及时与全面了解与掌握。第三,继续教育经费与设施不足。在一些基层医院中住院医生继续教育机构设置在乡镇、农村医院等,这些地方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教育,而且未能配备良好的平台以供住院医生学习[15]。此外,经费不足也会造成激励机制欠缺,无法实施免费与补偿机制,同时基层医院收入少,难以自费或者通过教育培训展开继续教育。第四,缺乏有效的教育考核评估标准[16]。继续教育考核评估是对教学成果的评估,同时也是加强住院医生管理与质量监控的手段,基层医院因教育体系不完善,导致考核评估方法欠缺,以常规分数体系处理,过于单一,而且住院医生学历层次不齐,使得难以客观评价。

3 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发展路径初探

针对前述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探寻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发展路径:(1)分布提出发展路径:基于发展落后、认识不足及支持力度不够等,可制定阶段性目标,逐步推进,促进整体发展。其一是分布发展,改变当前继续教育现状;其二是分布实施,提高住院医生综合素质。通过宣传继续教育,使人们认识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制定管理制度,促使政府、医疗及医院单位等重视并着手实施继续教育;出台文件细则,指导住院医生稳定良好开展继续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素质[17]。(2)强化继续教育及其培训发展力度:第一,实施学分制培训体系。总分100分,其中病历及医疗文书10分、医德医风教育10分、专业技能30分、临床实践操作15分、医疗学术活动10分、外语与服务5分、写作5分[18-26]。通过对住院医生前述方面接受教育与表现情况展开评估,确定最终学分,学分合格者则予以等级晋升,并实施新一轮的继续教育,而不合格者则返回初次继续教育,直到合格进入下一轮为止。第二,开展全方位教育制度。针对住院医生进行患者管理、医学知识、人际关系处理策略、职业道德素质及独立处理问题等方面教育,全面提升住院医生综合素质[19]。住院医生素质高低影响医疗水平与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是自身综合能力的体现,在继续教育道路上,应重点加强全方位素质培养,包括内科、外科及妇科等专科教育,尽量培养出更为优秀的高级医师。第三,定期进行病案讨论。定期开展病案讨论是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发展途径中比较有效的一种,通过临床科室间定期实施病案讨论,促使他们以患者来学习疾病,以临床工作来拓宽知识,从而活学活用,不断扩展自己的继续教育知识结构、知识面。有条件情况下,可邀请资深医师传授知识与经验,而学员之间应相互学习与探讨,共同进步。第四,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一些基层医院应信息闭塞、资源匮乏,为此应构建共享资源体系,看从实际资源与虚拟资源两个方面着手。其中实际资源指的是和周边医疗机构、地区等合作,加强学术交流、传递工作经验,及参加相关学会科研等;而虚拟资源则指的是搭建网络平台,以便住院医生能及时了解新资源、新技术及新信息,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27-30]。(3)创建住院医生工作站:通过住院医生工作站,促使住院医生工作更加智能化。住院医生工作属于医院主要环节,任务重、工作复杂,创造良好工作站可更方便住院医生完成自身工作与任务,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4 结语

住院医生属于医院比较重要的组成,但因其继续教育发展历史较短,而且一些地区未能加强重视,使得继续教育开展现状不佳,存有问题,为此建议结合当地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现状,加强住院医生的管理制度建立,并出台相关条例,提供配套设施,加大资金投入等,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及评价方法,更好地促进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住院医生属于医师职称中比较低级的一种,但其承载的责任却很大,如在科主任与上级医师指导下,认真做好分内工作,并且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与意识;全面负责与管理自己管辖的病患,按时参加晨会,严格交接班,定时总结临床经验;下班遵守交班制度,做好书面交班,并严格执行值班制度等。此外,对于住院医师而言,还必须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学习新的技术、科研,并主动阅读相关论文,进一步充实自己,也为更好地服务患者、提升自己、评职称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从目前我国医院发展来看,基层医院较多,为此各个地区都零散分布者大量的住院医师,他们作为医院有生力量,若能不断提升自己,可以为人们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晓艳,樊文竹.基层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166-168.

[2]潘玲丽,李熙鸿,母得志,等.急诊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3):139-140.

[3]孙涛,赵玉虹.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与方法在美国的进展和借鉴[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19-123.

[4]孔江联.临床住院(专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11(2):178-179.

[5]董辉,董爱生,徐欣,等.网络及数字病理资源在病理住院医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16(4):584-586.

[6]张淑华,管远志,何仲,等.对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公共必修课学员的调查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34(3):430-432.

[7]梅晶,王琳.从病历质量看住院医生培养中的问题[J].重庆医学,2011,40(16):1614-1615,1618.

[8]麦超,吴新军.发展医学模拟教育提高急诊住院医生临床实践能力[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0):825-827.

[9]蔡桂生.住院医生医德教育探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982-984.

[10]覃佳强,温晟,王忠良,等.住院医生规避医疗纠纷能力的培养[J].重庆医学,2014,43(12):1525-1526,1531.

[11]纪涛,刘随意,翟骁,等.住院医生血糖管理能力的调查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35(9):1020-1023.

[12]刘鹏飞,郁卫刚,张伟,等.PBL理念结合“准住院医生”模式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650-1652.

[13]崔渺,冉素娟,卜迎,等.多源反馈评估住院医生沟通能力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7):499-501.

[14]王永刚,赵继宗.参考美国住院医生培训制度改进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2):54-56.

[15]张丽,赵洁.Mini-CEX在内科住院医生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8-9.

[16]杨冬,张军.妇产科住院医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13(16):142-143.

[17]胡世颉,李兵,赵建辉,等.神经外科监护室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初步探索[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1):2138-2140.

[18]叶华茂,彭泳涵,卓冬兰,等.标准化病人在外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610-612.

[19]朱传明.助理全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急诊实践能力的探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9(4):415-416.

[20]张真真,张声,陈林莺,等.病理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一对一导师制”的实践与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1):51-53.

[21]朱金水,张瑞,达炜.住培生宿舍人际冲突调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7):13-14.

[22]王寿宇,刘明川,李慧珍,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5,36(11):82-83.

[23]雷星,阚金庆,张学瑜,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文教育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0(2):16-18.

[24]何建娥.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误区及其纠偏[J].药学教育,2014,7(5):24-26.

[25]王夏强,周逸萍.浅论医学人文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3):384-387.

[26]杨恩品,叶建州,廖承成.从《中医外科学》教学谈医学人文教育的融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4):62-65.

[27]马家忠.医学人文教育的关怀哲学基点探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15):63-68.

[28]李晏锋,郭莉萍.医学人文教育与转化医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6(1):80-83.

[29]龚謇.中西方医学人文教育的比较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5):792-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