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二氧化碳年中总结

二氧化碳年中总结

时间:2022-02-04 07:09: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二氧化碳年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二氧化碳年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碳排放 燃油 船舶 减排

据统计,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同时也向大气中排放了100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总排放量近1/3,人均碳排量超过欧盟。在被许多国家诟病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在为减少碳排放不懈的努力。中国船级社的《内河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评估指南》中船舶能效的评估,即是以碳排放量作为批判船舶能效等级的依据。可以预测未来以碳排放为指标的船舶碳排放政策将会出台。如何减少碳排放,提高燃油利用率,正成为航运企业关注的焦点。

内河船舶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内河船舶的主机供油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设置在燃油单元上的三通转换阀将轻重柴油输送到主机中,与大部分海船的供油模式相同。第二种方式是轻柴油不经过燃油单元,直接进入主机的进油总管,只有重柴油经过燃油单元再进入主机系统。第三种方式是船舶仅使用轻柴油,供油系统比较简单,是通过高置油箱,利用重力作用将燃油送入喷油泵。内河船舶中使用第三种方式的最多,因为内河船舶吨位普遍较小,其耗电量和蒸汽消耗量都很少,没有设置锅炉或加热系统,增设锅炉及加热系统不仅增加了设备管理负担而且增加了成本。

碳排放的计算

现代船舶的主柴油机及发电用柴油机所用燃料主要为柴油。为节省开支,船运企业通常使用重柴油作为主机的主要燃料,由于黏度大,在冬天或较寒冷的条件下,会使用锅炉等产生的蒸汽使重油产生足够的流动性。发电机一般使用轻柴油作为燃料。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现在已有船舶使用LNG与柴油混合燃料的动力设备,但船舶上应用较少,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多。不管是重柴油或是轻柴油,它们的含碳量都是固定的,与氧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其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其消耗的燃料量成正比关系。所以,要计算碳排放量,只要通过燃油消耗量乘以一个比例系数即可得出,这个比例系数被称作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当然,存在燃油与氧气的不充分燃烧情况,我们暂且不考虑此因素。因此,认为燃料燃烧与燃烧过程无关,仅与燃料中碳的含量有关。根据上述定义,二氧化碳的排放因子可以通过下式表述:

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燃料含碳量×氧化率×44/12 (1)

其中燃料碳含量=燃料平均碳含量/燃料的平均发热量。下表为常见燃料碳含量的缺省值。

表1 常见燃料碳含量的缺省值

燃料类型 潜在排碳系数 氧化率 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汽油 18.9 98 18.5

柴油 20.2 98 19.8

燃料油 21 98 20.6

计算燃料氧化后转化为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仅介绍一种有代表性的。该计算公式根据上述说明的,基于燃料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因子得出:

二氧化碳排放量=∑(燃料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2)

其中燃料消耗量中的燃料可以是柴油、汽油或其它燃料(如液化石油气);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与燃料含碳量和氧化率有关。

由(1)、(2)两式综合可以得出燃料燃烧时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

二氧化碳排放量=(44×燃油消耗量×燃油含碳量×碳的氧化率)/12

目前船舶上大多使用柴油,即重柴油或是轻柴油,下面只论述柴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燃油的含碳量近似认为与市场所售的燃油种类有关。由于船舶到港或驶离码头等情况时,柴油机会变负荷,加上柴油机的老化和燃油黏度的变化,都会使柴油机的喷油泵雾化效果变差,反应到公式中即是碳的氧化率变化。在理论计算中,一般认为燃油中的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即碳的氧化率取1。所以,理论计算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值通常都会比实际测得的值稍大,此类理论计算与实际测得值相比稍大的结果在相关资料中也可以看出。

内河船舶减排优化方案

1、影响碳排放的因素

通过上述讨论,船舶的碳排放只与燃油的消耗量有关。出于节约成本和环保的考虑,内河船舶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要减少船舶的油耗。内河船舶油耗增加的因素主要有:

1.1浅水效应

当船舶在浅水区时,船体受到阻力增加,使船舶能耗增加,在同样航速下比在深水航道要燃烧更多的燃料。设船舶在直流航道深水区受到的阻力为R,船舶在浅水航道受的阻力为RS,则有如下关系:RS=KS・R 。其中KS为船舶阻力换算系数,其表达式为:

式中h为航道水深;T为船舶吃水;V为船舶实际航速。

1.2狭窄航道

船舶行驶在狭窄航道中时,船舶的两弦距岸距离变短,船体与水流之间的摩擦随之增加。另外狭窄航道容易产生拥水现象,进而增加船舶的额外阻力。设船舶在深水航道中受到阻力为R,相同航速下狭窄水道船舶受到的阻力为:RN=KN・R,式中RN为狭窄航道阻力,KN为阻力换算系数。KN表达式为:

式中为船舶方形系数;n为航道过水断面系数(航道过水断面与船舶横向中剖面入水面积之比)。

1.3弯曲航道

当船舶驶过弯曲的航道时,如果偏至航道一侧会产生岸推、岸吸现象,船舶会受到额外的阻力。该附加阻力的大小与船舶在航道中的位置和速度有关,公式为:Rb=Kb・R

式中Rb为船舶在弯曲的航道中受到的阻力;Kb为阻力换算系数(Kb>1,Kb与弯道半径和V2有关);R为船舶在深水航道中受到的阻力。

2、碳排放的减排措施

通过上述,得知船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仅与柴油机的燃烧效率、选用的燃料有关,还与船舶的使用有关,如船舶在狭窄水道、浅水效应、弯道引起船舶阻力增加均会增加船舶的油耗,进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弯曲航道引起的阻力增加,不仅与船速有关,还与弯道半径有关。船舶在驶过弯道时,除了降低速度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阻力:

2.1顺流过弯

船舶顺流通过弯曲航道时,应使船舶保持在航道的中线位置上,根据弯道的弯势及水流速度,以较低的航速和较小的舵角平缓转向,尽量保持船舶迹线与水流方向一致。

2.2顶流过弯

在船舶顶流过弯道的时候,船舶应靠近凹岸一侧航行,根据水流速度的大小,调整合适的舵角,顺着凹岸侧转弯的弯势连续平滑转向,尽可能的让船首尾的连线与水流方向一致。

总结

第2篇

一、理清经典实验,了解发现历程

在光合作用发现的历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学生通过了解历史,可以从中领略前人的思维和方法。例如,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只是证明了空气可以被植物更新,不知道更换了什么气体。而且该实验没有设置对照实验:放绿色植物与没放绿色植物对照,结论可信度不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阐明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只是第一步,后来还有许多科学家,例如,萨克斯、恩格尔曼、鲁宾和卡门等,他们前仆后继,共同努力,才发现了这一伟大的生理过程。从中体现出前人几十年努力得出的知识经验来之不易,要让学生知道大科学家的结论都有可能被修改和补充。作为学生,更应该总结前人的经验,刻苦学习,不怕挫折。

二、突破难点,注重考点

1.关于反应式的理解

本节课难点之一,是光与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变,课本给出的反应式:H2O+CO2(CH2O)+O2只表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较为笼统,并未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转化关系。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先用氧的同位素标记水,产生的氧气全部有放射性。若标记二氧化碳,除了糖类有放射性外,部分水也有放射性,释放的氧气全部无放射性。因此,反应式又可以写成:CO2+2H2O(CH2O)+O2+H2O。此外,光合作用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中间包括许多化学反应,但在许多试题中,总考到有关物质数量关系的计算,我们知道如果把产物写成最初的产物――葡萄糖,那么,总反应式又可以写成:6CO2+12H2OC6H12O6+6O2+6H2O。所以对反应的理解应该更加灵活。

2.关于各类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对光合作用有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矿质元素、温度等。难点在于多种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以上三图综合分析,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应该为横坐标所示的因素,随该因素的一直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当到Q点时,自变量所表示的因素不再影响光合速率,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以提高其他因素的强度。各种办法相结合,可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3.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之间的关系

呼吸作用这一生理过程和光合作用一样,同样在高中生物课本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以往的高考试题中,也是重要考点,其中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真正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要让学生理解三者的表示方法,如净光合速率可以用氧气的释放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有机物的积累量等不同方法来表示等。

三、对光合作用重要意义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之处,甚至伟大之处在于它对整个生物圈,整个地球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1.提供有机物给整个生物界

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约合成5×1011吨有机物,能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和动物的食物,地球上的自养植物,一年中通过光合作用约制造2×1011吨碳素,其中40%是由浮游植物制造的,另外60%是由陆生植物制造的。

2.为整个地球提供氧气

整个地球上,生物呼吸和燃烧的作用,每年使3.15×1011吨氧气被消耗,通过计算,可知大气层中包含的氧气将在3000年左右耗尽。但是,植物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也释放出5.3×1011吨氧气,所以,大气中的氧仍然维持在21%。

3.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能量

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风险投资分析预测

一、引言

“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正是因为“低碳产业”的可持续性优势,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一直以来,人类对碳基能源的依赖,导致CO2排放过度,带来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经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危及人类生存,这比经济危机更为可怕。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低碳化是一条根本途径,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2007年12月3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继此之后,“低碳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低碳行业的公司企业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投资者见其发展迅猛频频将手中的资金投向该行业,其中不乏大型的机构投资者。

二、低碳经济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在《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一文中作者阐释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发展势态。并指出近年来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可再生能源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确实进行预测和分析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

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条件如何,怎样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研究综述》一文就中国如何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求长期和短期利益的均衡的角度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分析,旨在引导中国低碳经济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同样是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一文跳出了低碳经济本身,将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联系起来,从环境金融的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经验,探讨了环境金融创新的各种途径,并针对我国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作者就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环境金融的创新提出了一些见解,对低碳经济和环境金融的相互促进做出了贡献。

在《中国的低碳经济选择和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作者提出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我国必须尽快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碳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市场体系,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和碳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几大方面。作者支持目前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只能说是初露萌芽,发展相对滞后并存在诸多问题。

对低碳经济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综述后,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如何科学地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将低碳经济同其他行业合理的结合,如何引导投资者正确地投资于低碳行业,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通过对目前低碳行业风险投资的分析及预测,希望能科学地引导低碳行业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

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环境问题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而其原因正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已开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进程。工业正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想要减少工业排放二氧化碳,发展低碳行业无疑是一种解决之道。低碳行业泛指任何以低碳排放或者致力于减少碳排放为特征的行业,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这个行业是符合保护自然的规律的,因此具有很光明的前途。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低碳行业产值不降反升,表明这个行业正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行业。

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能达成成果,但低碳环保风潮已经在风投之间劲吹。正如前面对低碳行业的分析,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以此为中心衍生出较多的投资主线,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清洁能源领域。中国现在很多新的产业都跟这些领域有关。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发展方向往这些领域方面靠拢。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风险投资再度热了起来;而比风投更热的,则是低碳经济。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VCRI)对556家风投机构的调查显示,2009年VC对能源环保领域共投资了35亿元;VC投资的项目中,每10元钱中就有1.1元投向了能源环保领域。在很多的风投机构看来,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既属于产业政策扶植范畴、又对经济周期不敏感,这种低碳行业特殊的特性也是迎来风投广泛关注的原因。

历时3个月、访问了556家风险投资机构后,民建中央下属的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VCRI)得出结论:2009年中国VC/PE市场募资、投资规模均逐步回升,迎来了复苏和发展。CVCRI指出,由于经济的复苏和创业板的推出,2009年下半年的投资热情增加。上半年投资案例数为229个,占总案例数的38.10%,投资总额为120亿元,占全年投资总额的40.43%;而下半年的投资案例数为372个,明显高于上半年,投资金额也占到了全年投资总额的59.57%。另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便是低碳能源环保行业的崛起。据CVCRI数据,2009年风投对能源环保的投资项目数为99项,总金额为34.99亿元;仅次于狭义IT行业的135项和43.29亿元,成为继传统行业、狭义IT行业之后的第三受宠行业。另外更加值得关注的就是556家风投机构将能源环保行业评为了最具投资价值行业。其次是医药保健和消费服务行业;而传统产业、狭义IT则甚至没有进入前十名。2009年度风险投资总额为315.34亿元。除此之外,不少风司也对低碳行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一军表示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而核心则在于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以我国过去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来看,节能减排在技术、推广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在驱使着新能源的发展。

对于“两高六新”的公司,即具有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的公司,是风投关注的重点,而这些特点也是低碳行业所具备的。基于上述对低碳行业前景的分析,对于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无疑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但凡是投资都存在着风险,众多的投资者在投资低碳行业之前也会对该行业的众多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行业数据和公司相关的各方面指标选出最具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的公司进行投资。

在对低碳行业风险投资概况进行综述之后,从投资价值的角度将低碳行业和其他行业进行比较,图2是2009年统计的最具投资价值行业分布情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低碳能源和环保列居首位。

四、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前景预测

前面通过对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数据和图表的分析,低碳经济模式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受到了投资者们的青睐。风险投资是众多投资方式的一种,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权益投资,投资者们为了获得公司上市和退出时的高额收益,还要为初创期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前面说到了低碳经济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势,这一点是风险投资决策时的一个主要决策因素。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者涉足低碳领域,既促进了低碳行业的高速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风险投资者提供了一片全新的投资领域。由于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不仅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在今后几年中政府必将会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这些政策也将为投资者的资金进入低碳领域敞开了大门。综上所述,在未来几年里,风险投资与低碳经济模式的结合将是投资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08EYA002)]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2.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9(5)

3.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

第4篇

关键词:化学阅读能力;化学阅读技巧;学生解题能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1-0025-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1.011

化学阅读能力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与生活、生产紧密地联系,课标指出: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现在,许多化学问题植入生活和生产的信息,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这些信息读得细、抓得准。能做到这些就必须有一定的阅读技巧。

一、课本为本,重在平时

课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又是考核学生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课本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用问题或问题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则须疑”,疑问是深入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意味着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用问题或问题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这节时,笔者提出问题: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什么?然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上教版,下同)41页:

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气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二氧化碳。

固态二氧化碳就是我们常说的“干冰”。在常压下,温度高于-78℃时,雪花状的固态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干冰在气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中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人造云雾,甚至形成降雨。

问题和阅读部分有一定的差异,也有一定的联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总结概括,到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同样,在阅读前用问题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通过①α粒子轰击金箔时,运动方向如何?②通过α粒子的运动,说明什么?③金原子的内部结构有哪些微粒?④金原子的内部微粒的质量、大小有哪些特征?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引导下阅读课本66-67页: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确认了所有原子都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表明原子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α粒子的微粒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在阅读中自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化学阅读不仅包括阅读文字还包括图片,如制气体的装置图。在复习课中设置了如下问题①这两套装置分别用哪些仪器?②这两套发生装置有何不同? ③这两套发生装置分别适合哪种状态药品?④从什么角度选择发生装置?⑤这两套收集装置有何不同?⑥这两套收集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⑦选择收集装置的原则是什么?⑧这两种不同收集方法,验满有何不同?

通过阅读对比,让学生自己得出选择发生、收集装置的原理。

带着疑问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阅读中,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在阅读中升华

阅读是一个动态思维过程,学生不仅读懂内容完成预设内容,而且能够产生动态生成。

笔者预设的问题:通过阅读这幅图,你可以发现在此化学变化中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读图以后,学生不仅得出在此变化中,水分子发生变化,而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变。而且学生还得出①氢原子、氧原子的大小、个数不变;②在此变化中,水分子可以再分,氢、氧原子不可再分;③在此变化中,有新分子产生。他们的结论很好地说明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而且为以后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伏笔。他们通过阅读生成的内容,远远高于预设的问题。在阅读中,整个课堂是寂静的,但他们的思维是极大程度地活跃,充分调动他们的潜在学习的能力。他们在阅读中升华,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本是课堂上最容易被许多教师忽略掉的,整节课都不用翻开课本。实际上,课本是课堂上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改革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课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纸张变成彩页,图文并茂。从课本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抽丝剥茧,抓准有效信息

有些题目的信息量较多,需要在短时间就必须将阅读得到大量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从中剔除无关信息或干扰信息,抽丝剥茧,抓住有效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1:印刷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C.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D.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这题中还有一个化学方程式:Fe + CuCl2=FeCl2+Cu,共涉及三个化学方程式,而且铁和铜的量不同,产生结果不同,学生觉得像走进迷宫一样,无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抽丝剥茧,由繁到简。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反应结果从状态上分为溶液和固体两部分。由于铁和铜的量不同,反应后溶液的组成不同,情况比较复杂。如果阅读时,抓住剩余固体的情况只有两种:Cu与Fe、Cu,这样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例2: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核电荷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W)

A.88 B.50 C.38 D.126

这道题给出中子数、核电荷数求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只与核电荷数有关,而与中子数无关,剔除这个干扰因素,立即解决问题。

三、穿针引线,信息整合

表格题的语言非常简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加工、整合,在短时间内读出表格所含的信息。

例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 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煅烧50t这种石灰石,能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多少吨?

从表格中可以直观看出每次稀盐酸的用量相同为5g,不同的是每次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许多学生只能阅到此,其他信息无法得出。这时,教师可以稍作引导让学生观察每次剩余固体质量的变化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溶液有均一性,每次所取的稀盐酸中HCl质量相等,如果CaCO3足够的话,每次反应掉的CaCO3的质量应相同。可以观察出从第一次到第二次剩余固体减少0.5g,第二次到第三次剩余固体也减少0.5g,由此可以类推出5g稀盐酸与5g CaCO3完全反应,而第三次到第四次剩余固体减少量为0.2g<0.5g,说明CaCO3已反应完。由此,根据数据可知2g石灰石中一共有CaCO3的质量1.7g, 题中的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阅读表格类的题目要注意数据相同部分、不同部分,还有它们之间的差,将这些信息整合、分析得出结论。

四、再次溯追信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在,中考题有一些题是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而这些题目的信息量较大,需要对所给资料进行信息加工,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刚获得的知识经验,运用在要解决的问题中,这就需要学生的阅读技巧很强。对于这类题目可以采用再次溯追信息,此时可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例4: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 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2) 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

(2) 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3O4。

[拓展延伸]

(1) 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

(2) 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 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阅读这类型题目,教师要求学生至少读两遍。首先,阅读题目包括问题一遍,做个大致了解,清楚哪些部分只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还没有头绪的,这称为粗读。接着,重点落在那些还没有头绪的问题上,如本题的理论探讨部分,这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未接触过,不存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中,这就需要再次抓住所给资料,逐字逐句地阅读它,这称为精读。在精读时,锁定“溅”这个字,说明在溅的瞬间物质是液体状态,结合所给的资料,溅出物是Fe3O4,说明Fe2O3已分解,由此得出答案。

类似的题型的分值都较大,其中有些部分较难,阅读时必须溯追所给信息,逐字逐句地理解,就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平时教学中,从课本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解题中,指导学生的阅读技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江苏省教育学会考试专业委员会.2010江苏十三大市中考试卷编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5篇

关键词:制冷空调;关键节能减排技术;现状进展分析

空调制冷在建筑能源的消耗中占据了重要的部分,制冷空调的关键节能减排技术是一项重要工作,它的设计情况对能源的消耗起到重大作用。下面先讲一讲制冷空调关键节能减排技术的现状。

一、制冷空调关键节能减排技术的现状分析

1.热回流技术

制冷空调的热回流技术有两个方面,一是排风回收,再是冷凝热回收。冷凝热回收可以对生活热水直接加热,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制冷空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排风回收技术用在冷却方面和加热新风方面,它通过降低制冷机组的负荷来减轻能源消耗。热回收技术可以被人们应用于很多方面,热回收蓄能空调的热回收率可达40%。在蓄能空调中采用热回流技术,不但可以把空调的余热利用起来,也可以使用户进行的投资很快的收回。在制冷空调中采用的热回流技术挽回了大量的能源损失。

2.热电冷联技术

制冷空调中的热电冷联技术可以对能源进行综合的利用,它不但能够使热能的利用率提高,也加大了热电联产的热负荷,提高了机组的负荷率,使整个汽轮机组的工作效率提高。燃气轮机发电把天然气当成是动力源,轮机排热进入冷热水机组,然后把生成的冷冻水制冷,机组排出的热量供给除湿性空调,除湿性空调的机组选用液体式除湿处理机,再把液体式除湿处理机排出的热量供给溶液再生,这样一来采用热电冷联产技术的制冷空调综合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上世纪90年代日本新宿区采用了热电冷联产技术,作为一个大规模的实例,日本新宿区的热电冷联产系统可以适应冷、热负荷在一年中的变化,高效运行节约的能源有10%。我国上海的浦东国际机场也建立了热电冷联产系统,它采用的是燃气轮机,并且有明显的节约能源效果。

二、制冷空调关键节能减排技术的进展

1.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的进展

在二氧化碳压缩机方面,丹麦公司制造了双缸二氧化碳压缩机,对二氧化碳进行了双级压缩的试验,通过试验结果进行了闪蒸式冷却器和气体冷去器的循环比较。对二氧化碳双级转子的结构进行了模拟,得出双级转子压缩机的功率为4kW。由于膨胀机在节流的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能量损失,普通的空调制冷机研究,人们忽略了节流工程的重要性。小型的空调制冷机主要以膨胀阀、节流阀以及毛细管组成,大型空调机的制冷机组通过孔板的方式进行节流。随着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的发展,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系统和普通制冷机的压缩循环系统相比,COP可以高出四分之一左右。在开发高效的膨胀机方面,还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闪蒸、降压过程中的能力释放规律。计算得出了流体膨胀过程相变度,得出能量输出和过热度的关系。开发出来了两代转子类型的膨胀机,通过试验研究,对转子类型的膨胀机结构进行了系统改造,开发出两代的膨胀机,有效的处理了摩擦问题以及吸气控制问题,保持膨胀机的效率高达45%以上。同时也制造出了摆动式膨胀机,处理了加工困难等问题以及膨胀机摩擦问题,在试验数据下显示膨胀机的效率高达44%以上。在膨胀机的回收方面,通过有用功驱动了油泵,有效的连接了压缩机和膨胀机,把回收后的功直接转给了压缩机。不光在二氧化碳系统中使用膨胀机,在中大型空调的制冷机组方面,对磁悬浮轴承进行了有效的采用,进行了压缩机和膨胀机的有效连接,带动了膨胀机以后的发展方向。

2.变频空调技术的使用

变频空调所指的是在普通空调基础之上运用了变频专用的压缩机,并增加了变频的控制系统,其它结构及制冷原理与普通空调是一样的,变频空调主机为自动无级变速,能够依据房间情况进行自动提供所需冷热量,如果室内的温度达到了一定期望值,空调的主机就能够保持这一温度恒定运转,并实现不停机的运转,以保证室内环境温度稳定。变频空调概念是相对于定频空调所产生的,我国电网电压为220V、50Hz,当空调在这样条件下进行工作时,就称为定频空调,这种空调的供电频率是不能改变的,其压缩机转速大体也是不变的,仅能依靠开亭压缩机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在这种一停一开间很容造成室内温度的忽热忽冷,且消耗的电能是比较多;而变频空调的变频器能够对压缩机的供电频率进行改变,从而调节压缩机的转速,通过压缩机转速快慢来控制室内的温度,当室温波动比较的时候,电能的消耗就会小,舒适度也就大大提高了,变频空调依据环境温度来自动制冷、制热及除湿运转的方式,能够让室内的温度在短时间之内达到所需温度,且在低能耗及低转速的状态下进行较小温差波动,从而快速实现了节能、快速及舒适控温的效果,变频器是变频空调的核心,其变频原理也就是当供电频率较高时,压缩机的转速就快,空调的制冷量就大;当供电的频率较低的时候,压缩机的转速就减慢,同时制冷量也会减小。不论空调压缩机是按照何种速度在运行的,对变频空调制冷系数COP会起决定作用的为空调的实际运行情况,而它的运行工况又是由制冷剂冷凝温度、冷凝器出口的过冷器、蒸发温度及蒸发器出口的过热度四个参数决定的,而起主要作用的为蒸发温度及制冷剂里的冷凝温度。通常在理想的情况下,在不同温度热源间可逆制冷剂制冷系数的公式为:COP=1/ Th /(T1-1),其中, T1为低温热源的温度(K),Th为高温热源的温度(K),这个式子说明,在恒温热源之间进行工作的可逆制冷机的制冷系数仅和热源的温度相关,当制冷系数大小和两热源温度间的接近程度是有关的,当越接近时,其制冷系数COP就越大,这样在实际制冷机中,其制冷系数是与热源温度变化趋势和可逆机相同的。而且在变频空调工况附近,当蒸发温度上升1℃或者冷凝温度下降1℃的时候,可逆制冷机制冷系数就会增加2%-2.5%,由于电机效率、功率及热力完善度等情况,空调能效仅会增加1%-1.5%之间,这就使得变频技术制冷空调比普通制冷空调在理论上要节省能量为10%-15%左右。

总结:

社会科技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制冷空调被广泛的应用。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制冷空调在关键节能减排技术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经验积累的还不够充分。我们还需要在制冷空调的关键节能减排技术上进行开发研究,同时整顿市场资源,节约了能源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创建出优质的制冷空调品牌,使中国成为制冷空调行业的制造强国。

参考文献:

[1]刘金平,吴啸,郭灵兵.节流阀开度对自复叠制冷循环冷凝蒸发器换热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1(08)

[2]汤永标.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科技风,2010(09)

[3]侯士彬,康艳兵,赵盟,高海然.制冷空调领域CDM项目开发现状及潜力分析[J].制冷与空调,2011(02)

[4]马一太,成建宏,王洪利,田华,龚文谨.我国制冷空调能效标准的现状与发展[J].制冷与空调,2008(03)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隐含碳,钢铁,出口贸易,价比公式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普遍共识。而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国,已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要求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巨大压力。同时,现今的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产出了许多工业产品和初级产品。发达国家出于生产成本、环境保护、规避法律风险等多方面考虑,从中国大量进口初级工业产品和原材料,同时也将高耗能和高污染留在了中国,而仅承担少量的减排义务,也就是所谓的“碳泄漏”。



不仅是中国,世界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也存在着类似的“碳泄漏”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和防范两国之间在进行对外贸易时所发生的“碳泄漏”现象对一方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于“碳泄漏”问题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隐含碳”的度量及测算方面。



对于隐含碳的计算,实际上是对物质流计算中物质隐藏流发展,在Wuppertal研究所比较完善的物质流计算框架中早就包含了进口物质隐藏流这一因子。不过由于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过程的发展,隐含或者隐藏流这一概念最早是在能源研究中提出的。1974年国际高级研究机构联合会(IFIAS)能源分析工作组的会议之后,产生了对能值的研究,以及进一步对水、污染物等的具体研究。实际上,隐含碳就是国际贸易中所没有考虑到的碳消耗,隐含碳实际上就是碳的转移排放。[1]



在隐含碳的度量方面,学者马述忠、陈颖(2010)[2]基于消费视角,发现中国在2000-2009年间保持贸易碳排放顺差,国外消费者消耗了大量来自中国的隐含碳排放,庞大的出口量使中国承受了更大的减排压力。You和Hewit(2008)[3]则运用投入与产出法分析了中国对英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情况。张为付、杜运苏(2011)[4]则运用投入与产出法采用2000—2009 年连续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失衡度问题。国内外学者在我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问题上也进行了广泛研究,且主要集中于2006 年以后。现有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测算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总的隐含碳排放,另一个则是选择特定贸易伙伴考查我国双边贸易过程中的隐含碳排放。IEA对中国出口隐含碳的评估认为,2004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隐含碳排放出口占国内生产排放总量的34%;若考虑扣除进口的隐含碳排放,中国对外贸易引起的二氧化碳净出口可能为国内排放总量的17%左右[5]。Wang和Waton(2009)[6]对我国2004年出口碳排放问题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结论;Weber et al(2008)[7]提出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很有可能是中国碳排放量增长趋势的主要驱动因素的观点;Shui和Harriss(2006)[8]基于中美双边贸易的视角,研究发现,1997-2003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贸易品中隐含碳排放的增长率高于中国每年碳排放的增长率,而中国约有7-14%的碳排放是由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所导致的。另外国内学者如尹显萍和程茗(2010)[9]、石红莲和张子杰(2011)[10]等也同样对中美双边贸易中的隐含碳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得到相似结论。



二、隐含碳价比的定义



在《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计算—以水泥行业为例》一文中李丁、汪云林、牛文元,对2006年中国水泥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了计算,采用《中国水泥年鉴(2007)》中公布的中国2006年水泥综合能耗142干克标煤进行直接能耗计算,出口水泥在境内的CO2排放达到1 003.75万t,其中直接能源消耗生成C Oz513.05万t,工业过程生成C02 490.71万t。根据欧盟当年CO2交易最新价格和当年外汇中间价折算,水泥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析合1.87亿美元,也就是说进口国从中国获取了其中15.8%的利润率,超过中国水泥出口中平均8%一12%的利润率水平。以此为依据,笔者提出了隐含碳价比公式,在此公式中,我们变换了用于度量的参考系,将计算所得与数值“1”进行比较。通过此公式衡量特定行业的隐含碳水平,从而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特定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所造成的环境福利损失。



本文所提出的隐含碳价比公式为:



(1)



(1)式中D为隐含碳价比;TC是特定行业对外贸易隐含碳的当期欧碳交易价格折合人民币;TP为特定行业出口所获取利润。D的结果有三种,即D1。当D>1,则说明该行业的出口所获取的利润不足以抵消实际产生的隐含碳,该行业出口获得的利润无法平衡隐含碳排放所造成的福利损失。当D=1,说明该行业的出口所获取的利润刚好抵消实际产生的隐含碳,处于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当D



通过这个公式衡量特定行业的隐含碳水平,实际是以特定行业出口利润来作为参照系,度量隐含碳排放量折价,从而确定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特定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所造成的环境福利损失。



三、隐含碳价比的计算过程



1、计算隐含碳排放方法



目前对隐含碳的计算学界主要有实测排放量法.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模型法、生命周期法等,权衡各种方法的利弊,本文以排放系数法作为测算隐含碳排放的方法。



排放系数法计算公式为:



E=EF产品x产品产量(2)



(2)式中E表示排放量,EF产品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时的CO2。



2、行业分类标准



本定义所指行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分类。如钢铁行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中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代码32,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黑色金属冶炼及工业包括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铁合金冶炼等4个子行业。



3、行业出口利润两种计算方法



行业出口利润= (3)



(3)式中π为从事该行业的企业出口利润,可以由其年报中获得。



‚行业出口利润=行业总利润*(行业出口量/行业总产量)(4)



大部分情况下(3)式所给出获得行业出口利润的方法并不好找所需数据,故本文使用方法为(4),条件允许情况下(3)式所得行业利润更为精确。



2.碳交易价格



本定义所指碳交易价格为欧洲碳排放交易市场(EU-ETS)的碳交易价格的年平均。在所有通过交易所结算交割的碳交易量中,欧洲气候交易所占82%,是较为成熟的碳交易体系。



四、我国钢铁行业出口贸易中隐含碳价比的趋势分析



1、直接能源消耗产出量



2008年,吨钢综合能耗比2007年上升1.70kg/t,达到630.63kg/t。[3]标煤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是1.96t(CO2)/t标煤,2008年,中国进口钢材1554 万吨,出口钢材5927 万吨,净出口钢材4373万吨。算得2008年钢铁出口直接能源消耗排放量7.32598*10^7t。



2、工业过程产出量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碳主要是在石灰石与白云石的受热分解。白云石可以作为炼钢时用的转化炉的耐火内层;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石灰石的作为熔剂。故本文以石灰石与白云石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为钢铁工业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根据行业通用数据:吨钢消耗白云石与石灰石的用量分别为:170kg/t、110kg/t。钢铁出口工业过程使用白云石与石灰石分别1.00759*10 ^7t、6.51970*10^6t。



表一钢铁初级熔炼/烧结程序中的白云石、石灰石排放系数



钢铁初级熔炼/烧结程序

排放系数考量参数

排放系数

系数选用

产品/原料名称

CO2排放因子

单位

造渣剂纯度值(%)

CO2排放系数

单位

来源

预设系数

白云石

0.477

公吨/公吨

100

0.477

公吨/公吨

GHG Protocol

石灰石

0.440

公吨/公吨

100

0.44

公吨/公吨

GHG Protocol



来源:《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2000-2008年物质流核算与核算指南》



根据《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2000-2008年物质流核算与核算指南》中给出的石灰石的排放系数为0.44,白云石的排放系数为0.477。故得工业过程的总排放量为7.67487*10^6 t。



3、根据上述数据算得总排放量为8.09347*10^7t。



4、以2008年欧盟碳排放交易价格计算隐含碳价格



据世界银行测算,2008年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碳排放价格为23欧元/吨。(注:2008年国内碳交易价格低于23欧元/吨,如2008年宝钢股份与以10欧元/吨向英国瑞碳、瑞士信贷集团出售碳排放量。本文以我国碳交易市场完善的理想情况结算,即按照欧盟碳排放交易价格计算)[5]1欧元兑10.2227人民币。[6]按欧盟交易价格和汇率,折算得到:8.09347*10^7t*23€/t=1.90295*10^11¥。



5、2008年钢铁境外市场总利润



从历史吨钢利润趋势分析,2008年行业吨钢利润550元/吨,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267元/吨。故境外市场利润为3.25985*10^11¥。



6、钢铁行业出口隐含碳价比



钢铁行业隐含碳价比=



为了进一步揭示我国钢铁行业隐含碳价比的走势,本文引入了2002年至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的总产量、出口量、总利润、出口利润等指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年的隐含碳价比,并给予分析和说



明。



表二 2002-2009中国钢铁行业出口相关指标



年份

钢铁总产量

(万吨)

钢铁出口量

(万吨)

总利润

(亿元)

钢铁出口利润

(亿元)

2002

18224.89

545

92.7

8.753

2003

22233.60

696

610.6

19.114

2004

27279.79

1423

1084.9

56.592

2005

35239

2052

1037.4

60.409

2006

41878

4300

618.31

63.488

2007

56460.81

6264.63

776.73

86.182

2008

50048.80

5927

2752.684

325.985

2009

69243.72

2459.65

1826.681

64.887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00-2009》



参照2008年隐含碳价比计算过程,结合2002-2009年钢铁行业各项数据,本文计算出各年的隐含碳价比如下:



表三中国钢铁行业2002-2009隐含碳价比



年份

总产量

WT

出口量

WT

总能耗折合标煤

WT

出口能源消耗折合标煤

WT

能源消耗排放二氧化碳

T

白云石用量

T

白云石产生二氧化碳

T

石灰石用量

T

石灰石产生二氧化碳

T

碳排放总计

T

碳交易价格

隐含碳排放折合欧元

隐含碳排放折合人民币

隐含碳价比

2002

18224.89

545

24572.61

734.823

14402535.215

926500

441940.5

599500

263780

15108255.715

5

75405820.44

6.048

0.691

2003

22233.60

696

16671.496

5218840.501

10228868.480

1183200

564386.4

765600

336864

16209596.48

5

101927808.105

7.587

0.397

2004

27279.79

1423

29930

1561.243

30600362.8

2419100

1153910.7

1565300

688732

32370432.5

6

194222595

20.030

0.354

2005

35239

2052

36000

2096.313

41087749.369

3488400

1663966.8

2257200

993168

43744884.169

20.75

907706346.507

92.543

1.532

2006

41878

4300

27016.335

2774.016

54370713.6

7310000

3486870

4730000

2081200

59938783.6

15.92

954225434.912

95.604

1.506

2007

56460.81

6264.63

35690.007

3959.998

77615959.146

10649871

5079988.467

6891093

3032080.92

85728028.533

4

342912114.132

35.723

0.415

2008

50048.80

5927

31562.275

3737.74401

73259782.596

10075900

4806204.3

6519700

2868668

80934654.896

23

1861497062.608

190.295

0.584

2009

69243.72

2459.65

42889.560

1523.507

29860741.316

4181405

1994530.185

2705615

1190470.6

33045742.101

10

330457421.01

31.483

0.485



表格来源:作者根据行业数据统计得出



以上数据计算所用到的系数:



①石灰石吨钢资源消耗量大约为0.11t (行业认可数据)



②白云石吨钢消耗为0.17t/t 钢(行业认可数据)



③标煤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是1.96t(CO2)/t标煤



④白云石 0.477 (排放系数)t/t



⑤石灰石 0.44 (排放系数)t/t





图二:钢铁行业隐含碳价比的变化趋势图



结论:由上述曲线图可看出,2005年是我国钢铁行业隐含碳价比波动的拐点,2005年之后国家对钢铁行业的调控的政策的作用开始显现,具体体现在价比在曲线较低的位置浮动。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钢铁行业出口隐含碳价比在0.3-0.6的范围内波动。即,钢铁出口造成的环境成本占据出口利润的30%-60%之间。这是一个很高的比率。今后对于类似钢铁行业这样的高排放行业需要持续的监管、调控。



六、政策建议



自2005年4月1日起,取消钢坯、钢锭、生铁出口退税,这也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的控制力度。对于钢铁行业的出口,在短期以限制为主,类似钢铁行业这样的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应该限制其出口,为了避免贸易摩擦,也为我国赢得更多的国际事务发言权。[7]同样需要注意到的是,出口部门作为国民经济部门中全要素生产力最高的部门,出口部门的创造、优化要素分配和技术转移等途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8]所以在长期看来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开发关键节能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加大在低能耗、低排放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提高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是钢铁工业出口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2000-2008年物质流核算与核算指南.

[2]马述忠,陈颖,进出口贸易对中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影响—基于国内消费视角的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12),82-89.

[3] You Li, C.N. Hewitt. The effect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on national and glob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Energy Policy, 2008(6),1907-1914.

[4]张为付,杜运苏,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4),138-147.

[5]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China and India-Insights [M/OL]. Paris:IEA,2007,worldenergyoutlook.org/,2009.

[6] Wang Tao,Watson Jim.Who Owns China’s Carbon Emissions[J/OL]. Norwich: Tyndal, Centre2007. tyndall.ac.uk/publications/briefing_notes.bn23.pdf,2009.

[7] Weber Christopher L,Glen P Peters,Da B Guan.The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exports to climate change .Energy Policy, 2008, 36(9): 3572- 3577.

[8] Shui Bin, Harriss Robert C.The role of CO2 embodiment in US-China trade[J].Energy Policy, 2006,34(18):4063-4068.

[9]尹显萍,程茗,中美商品贸易中的内涵碳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工业经济, 2010 (8),45-55.

[10]石红莲,张子杰,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4),56-64.

[11]李丁,汪云林,牛文元.隐含碳排放----以水泥出口为例.生态经济,2009(2).

[12]中国钢铁统计2008.2009,钢铁工业协会出版社.

[13]中国钢铁产业升级的特点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4] Feder G On Exports and Economics Growth[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2,(12):59—73 .

[15]盈利拐点已至——2008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报总结,东方证券,2008

[16]'碳排放交易'研究,范为,宋鸿兵,房四海,2008(8)

[17]《钢铁行业的发展分析与总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7年

[18]《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19]《中国化学工业年鉴2001-2002》

第7篇

【关键词】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碳信用

当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逐渐凸显,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温室气体排放过量被大多数人认为是造成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于是,作为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减排成为了国际上关注的焦点。随着环境政策的发展,减排手段突破了传统的行政强制减排而走向更具灵活性的碳汇交易制度。

一、碳汇交易制度

所谓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关于碳汇的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排放许可为交易对象的碳汇交易制度,另一种是以跨国投资为基础的碳汇项目。目前,碳汇交易制度是否完全包含以上两种制度似乎还存在争议。笔者认为碳汇交易制度从广义上包括排放许可交易和碳汇项目,而狭义的碳汇交易仅指前者。本文将主要分析狭义上的碳汇交易制度。

碳汇交易制度的具体设计与较早开始实施的排污权交易有一些相似之处。制度中包括总量控制、配额的初始分配、信息交流平台、交易规则、交易之后的执行监督、违反制度的法律责任等。

在碳汇交易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将享有一定的原始配额,实际排放二氧化碳量少于配额的企业,可以选择在碳汇市场中出售多余的配额,而那些实际排放量超过配额的企业则需到碳汇市场上购买配额,以满足自身排放的需要,否则将受到处罚。这里的配额在《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中被称为“核证减排量”(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s,CERs),在欧盟的碳汇交易中被称为欧盟排放许可(EuropeanUnionAllowances,EUAs)。为了统一简便,本文将用“碳信用”一词来表达以上配额的含义。

碳汇交易的前提是计算出某一地区允许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即所谓总量控制。不同的地区应根据该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勘测、计算。因为碳信用将来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势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勘测、计算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还应将经济因素甚至是社会因素考虑进去。为了达到最终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在总量确定之后将以一定时间周期为单位逐渐减少被允许的排放量。确定每一阶段的环境总量之后,按照标准划分出单位排放量,即碳信用,并对碳信用进行初始分配。交易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这对于信息的流通、降低交易成本都非常重要。在交易完成之后,由于碳汇交易制度的特殊性,还应有一项制度监督交易成果的执行,以真正落实减排效果。

碳汇交易与其他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区别在于,碳汇交易往往是跨国交易,因此需要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支持以及国际公法的指引。2009年年末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华丽地起航却草草地收场,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前途似乎有些渺茫。哥本哈根闭会后,欧洲交易市场的碳汇价格应声下落——从14.6欧元下降到12.7欧元。国际政策以及国际法应尽快为碳汇交易确定方向、提供法律保障,以保证该项制度的公信力。

二、碳汇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

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的进程,几乎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生态补偿制度即成为了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生态补偿从补偿资金来源的角度暂可分为政府财政支出、受益者支出;从补偿领域的角度暂可分为对水域受污染的补偿、对流域受污染的补偿、对土地沙化的补偿、对大气影响的补偿等。笔者认为,碳汇交易制度是为了补偿对大气的影响而由受益者支出补偿资金的一种形式。因此,碳汇交易制度应属于生态补偿的一部分。

碳汇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具有学科的交叉性,其包含了经济学、法学、生态学上的理论。

1、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碳汇交易之所以成为当今环境保护的热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项制度将经济学理论纳入了法律的范畴。根据经济学理论,市场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市场并不是万能的,传统理论认为当市场机制遇到外部不经济问题时,市场机制也将无能为力,即所谓市场失灵。外部性是市场失灵主要原因之一,“当一个人的消费或者企业的生产活动对另一个人的效用或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函数产生一种原非本意的影响时,就会出现一种外部性”。与外部性相关的问题是公共产品,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从而容易导致“搭便车”现象,市场机制在配置公共产品时失去了效率。在治理环境污染时这一问题尤为明显,比如企业往往单纯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因生产行为造成的环境问题,从而将解决环境问题的成本转嫁给了社会。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继续,依照传统理论,一般是侧重政府干预,通过征收环境资源税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距,这一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最早提出的,又称为“庇古税”。之后,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科斯定理,该理论主要内涵在于:当交易费用为零以及对产权充分界定的条件下,当事人会受到市场的驱使而进行互惠互利的谈判,将外部因素内部化。科斯定理为人们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碳汇交易制度就是以科斯定理为经济框架建立起来的。

2、法学的理论基础

碳汇交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法的公平价值,使得行为人的权利与义务得到统一。在无生态补偿或生态补偿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排污者享有生态环境带来的利益而未承担其相应的义务;环境保护者履行了环保义务,甚至牺牲了自己可能的发展机会却未得到应有的补偿。在这种权利与义务不平衡的情况下,导致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增大。通过碳汇交易制度,双方对交易价格协商一致,补偿的额度较有可能得到保证。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才能推进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同时,碳汇交易制度也是环境法中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具体应用。

从法律规制交易的具体制度上看,碳汇交易制度将与国际经济法中的一些制度相衔接。国际法需为越出国境的碳汇交易提供统一的数据计算标准、信息交流制度、支付制度、国际监督制度等等。

3、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具有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只要排放的数量在其自净能力所及之内,良好的环境是可以持久的。问题在于工业发展之后,过快增加的排放量已大大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于是污染不可避免地降临。人类已经进行了减排、造林、滤污等各种努力,试图使生态逐渐恢复到之前其自得的状态。具体到碳汇交易制度,就是依据自然规律、通过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来实现环保的目的。

4、理论上的模糊之处

首先,关于法律允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属性仍存在争议。有学者提出了环境使用权的概念,并强调环境容量的物权属性,认为环境使用权是一种用益物权。环境利用人可以依法对环境容量资源进行占有、使用、收益。但也有人对这个“权”字的使用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取得了“排放权”是否就意味着有权排放、污染合法?有学者认为环境是公共资源,所有权人的界定十分困难,“环境使用权人或者说用益物权人的权利来源必然存在问题,即谁有权给予污染者排污的权利”探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科斯理论是建立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之上的,若“排放许可”的权属性质无法得到确定、产权无法界定,那么很可能会导致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只有建立了产权,才能避免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性而造成的外部不经济现象。如果这项交易制度的交易对象的法律地位无法明确,那么对于这项制度的保护也将遇到困难。目前看来,尽管将法律允许企业排放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视为一种用益物权仍然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为了便于操作,“用益物权说”无疑是较优的选择。

第二,科斯定理的关键部分与碳汇交易的实践并不完全吻合。科斯定理中的模式是建立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的,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而非现实的状态。事实上,在当今经济交往过程中几乎不可能存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因此,碳汇交易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仍是个疑问。

三、碳汇交易制度的正负面效应

通过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碳汇交易制度已初具雏形。现在重新审视这一制度,其正面与负面效应渐渐清晰。分析这些效应可能能使我们未来的决策更具有效性。

1、碳汇交易的优势

碳汇交易制度充分利用了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可能降低了减排总体上的成本。通过碳汇交易,企业的减排虽然受所得到的碳信用量的一定约束,但又有购买、出售“排放许可”的弹性空间,较之之前以行政强制减排,此举赋予企业更多自,从而更有利于调动企业减排的积极性。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减排策略。碳汇交易制度在其运转健康的状态下,能够促使企业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或者改进排污的相关设施。这种健康的状态应该是指改进技术的成本要低于其购买相应碳信用的成本或者其通过改进技术以减少碳排放、出售多余的碳信用能使其获得更多收益。

碳汇交易是一项相对开放的制度,参与的主体主要是企业,但又不限于企业。一些环境保护组织,甚至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这项交易中。之前,对于过度排放的问题,环境保护组织往往只能大力呼吁而无法采取实质行动。在碳汇交易市场开放之后,环保组织可以根据经济能力参与交易。虽然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碳汇交易还是在企业之间,尤其是大型的能源、钢铁企业之间进行的,但个人的碳信用也已悄然兴起。2010年1月,兴业银行和北京环境交易所合作,推出了中国低碳信用卡。该信用卡可以根据持卡者的碳排放情况,消除自己的碳足迹,也可通过个人购碳平台购买北京环境交易所提供的如经过认证的减排量,以支持减排项目的实施。虽然环保组织或个人的碳汇交易行为必然是形式大于内容,但公众的积极参与无疑有助于环保的发展。

碳汇交易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打造绿色企业形象的工具。在欧盟,减排的义务主要加之于发电、纸浆和纸、炼油、建材和有色金属行业,而一些没有减排义务的企业也开始主动减排并参与到碳汇交易之中。虽然这也许更大程度上是对碳汇交易制度的利用,其主要目的在与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的盈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举措间接地也在为减排而努力。在欧洲,一些碳汇交易中介机构生意兴荣,许多没有减排义务企业专门聘请碳汇交易人为他们消除碳足迹、绿化企业形象。

2、碳汇交易的缺陷

目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碳汇交易的运作已相对成熟,主要的碳汇市场有:欧盟碳市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碳市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英国碳市场等。同时,碳汇交易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

首先,碳汇交易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企业囤积碳信用,导致碳信用的流通不畅。造成这一现象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一些企业认为碳信用仍有升值的空间,于是视其为投资的工具。企业有这样的期待并非无根据,例如“二氧化碳价格在2008年中曾飙升到峰值,接近30万欧元”,在中国的排污权交易中也出现了类似情况,2002年200元每吨的排污权三年后竟升至600元左右[8].第二,由于碳信用实行初始分配制度,大型的资历较深的企业往往获得的配额较多,因此他们很可能利用囤积碳信用造成垄断局面,阻碍市场竞争。第三,由于担心之后对环境总量的控制越来越严格,获得碳信用越来越困难,一些企业考虑到自身未来的发展,可能放弃出售多余的碳信用进行盈利而选择储存碳信用。

第二,初始碳信用应如何分配。1990年美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其中提出了三种分配方案:公开拍卖、固定价格和免费分配,最后美国采取了免费分配的方式。欧盟也同样采取了同样的方式。但免费分配方式似乎对于排放量本来就少的企业或新设立的企业并不公平,因为排放量大的企业凭借其“高污染”反而获得了较多的配额。免费分配也使得企业的一部分排放是在未支付对价的情况下取得的,仍是将这部分的生产成本外化,仍未达到权力与义务的统一。不仅如此,分配的权利使得相关政府官员又增加了一个设租寻租的途径。当然,固定价格和公开拍卖也存在各自的缺陷,例如会增加企业的交易成本、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对称等。因此,初始的份额如何分配才能既公平又具有效率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三,碳信用可能提高了相关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今后企业是否具有一定的碳信用可能成为其能否进入该行业的一个指标。新企业无法得到初始分配,若其在交易市场上又无法购得法定指标,那么该企业很可能无法进入该行业。长远地看,这将不利于相应市场竞争和发展。

第8篇

[关键词] 化学 活动 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活动与探究。学生通过活动,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探究,进行研究性实验,而化学实验更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如何在初中化学活动与探究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拓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在活动与实验中探究新知识

创新意识是使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作为智力正常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应具有的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是学生形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第五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一课分四步研讨探究:一药品的探究:分别取三支试管,I 支试管中加石灰石(块状)和稀盐酸,II支试管中放石灰石(块状)和稀硫酸,III支试管中放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观察现象对比反应速率,便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二发生装置的探究:通过对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装置图,确定固体和液体常温混合制得气体的发生装置并把它组装起来。三收集(气体)装置的探究:回顾氧气收集的两种方法和原因,得出集气方法与气体的什么性质有关,再根据二氧化碳的该性质确定了收集方法并找到相应仪器。IV选取仪器:删掉不需要的仪器如酒精灯、45度弯管、水槽等,并认识长颈漏斗、锥形瓶等新仪器;再小组合作组装不同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最后探究完成动手实验并验证该气体。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变活动与探究内容为学生的设计性实验

化学教材中每节课都设置了活动与探究,这为探究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是如何用好这些探究实验呢?如果传统教学理念不能摒弃,认为活动与探究是花架子,浪费时间,在教学中不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与探究的资源,那么不仅耽误时间也学不好化学知识,学生云里雾里看花,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活动与探究实验中,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使之变为探究型、设计型、科研型的实验。在学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知识时滴加稀盐酸对比氢氧化钠确已变质。然后这样安排:(1)出示一些实验仪器:软塑料瓶、熟鸡蛋、双孔橡皮塞、广口瓶、U型管、红墨水等;(2)让学生设计操作过程:探究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已变质的方法;(3)师生讨论评价试验。选用了像这样有代表性的反应进行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重点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三、注重对活动的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探究性地主动求知,这是学习过程的一种质的突破与飞跃。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空,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并将化学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技能、技巧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以教材“燃烧的条件”为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燃烧呢?

2.动手实验提出假设:对比三组实验:I木条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猜想一:要有可以燃烧的物质(可燃物);II点燃两只蜡烛,其中一只用烧杯罩住 对比现象,猜想二:要有氧气或空气。 III分别用酒精灯点燃木块和煤块,木块燃烧而煤块没有燃烧,猜想三: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3.设计实验证明三个猜想

4.进行实验:课本用红磷和白磷探究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

实验一: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薄铜片上的红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立即用集气瓶罩住,以免污染空气)

实验二:从长颈漏斗向二氧化锰的锥形瓶中加过氧化氢溶液,迅速将产生的氧气通过导管对准上述热水中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5.解释与结论: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对比总结,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①氧气(或空气)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

实验之后老师追问:三个条件只需满足其一还是同时满足才能燃烧。完整知识

这三个条件应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四、注重验证性活动的探究性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是要求教师通过实验探究来得出某个结论。例如,在讲铁生锈条件时,由于铁生锈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在讲课前一星期准备几根铁钉放在有水的试管中,试管放置于教室(可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并让学生每天观察铁生锈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老师演示一遍是掌握不了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实验前精心准备提问,合理、自然地引导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在学生走进实验室时还要适时地提醒学生注意某种现象,事后加以分析,使学生对操作要点理解透彻,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

五、精心设计活动与探究试题,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探究题已成为中考化学学科的重要题型之一。实验探究题既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题要求较高,区分度也很好。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灵魂,又是理解知识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中考考察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化学实验探究题已成为中考化学学科的重要题型之一。活动与探究题既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探究题要求较高,区分度也很好,成为近年中考题的热点,这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选择好的探究性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可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活动方面的探究性学习会占据大量的时间,而且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习题只需要利用大脑的思维,避开活动条件,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大脑里形成探究步骤,在大脑里比较分析各种可能情况的利与弊,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所以它不仅能很好的锻炼探究性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品质,学会把握探究过程的脉络,有利于提高在实际探究中更快的找到最佳方法的能力。

例如1:某课外活动小组 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将一种金属投入盛有水的,发现反应剧烈并有大量气体生成。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探讨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并简述推测理由。

(2)对你所推测的气体,试设计实验进行检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例如2:用盐酸可以清除铁锈,盐酸中主要含有H2O分子、H+、Cl-。某探究小组为探究稀盐酸中哪种微粒能使铁锈溶解,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得出了初步结论。

(1)请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结论: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少量铁锈的试管中加入NaCl溶液,振荡 固体不溶解 ①

第9篇

本人通过对20套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所选试卷满分均为100分)进行分析,将本单元知识点在各地中考中的分布情况总结如下:

1. 碳元素的三种单质:南通市第10题(选择),2分;扬州市第15题(选择),2分。

2.碳的化学性质:南通市第16题(选择),2分;临沂市第19题(实验),6分。

3.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装置、收集、验满、检验:北京市第37题(实验),4分;重庆市第23题(实验),6分;安徽省第4题(选择),2分;南通市第11题(选择),2分。

4.根据实验室制备CO2气体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一些典型的实验装置和方案:哈尔滨市第34题(实验),7分;南昌市第22题(实验),7分;乐山市第45题(实验),5分;眉山市第25题(实验),6分。

5.利用一些常见仪器设计CO2等气体的制备装置,对气体制备问题进行探究:福州市第15题(实验),13分;南昌市第21题(实验),4分。

6.CO2对自然界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与温室效应:重庆市第1题(选择),2分;广东省第7、11题(选择),4分;哈尔滨市第33题(填空),3分;盐城市第3题(选择),2分;厦门市第21题(填空),6分。

7.CO2的物理性质:太原市第16题(选择),2分。

8.CO2的化学性质:烟台市第24题(填空),4分;重庆市第19题(填空),4分;安徽省第14题(实验),9分;河北省第31题(推断),4分;咸宁市第20题(实验),5分。

9.CO2的用途:北京市第12题(选择),2分;哈尔滨市第30题(填空),3分;黄冈市第16题(选择),2分;烟台市第18题(选择),2分。

10.CO的物理性质:海南省第5题(选择),2分。

11.CO的化学性质:北京市第35题(选择),6分;山东省第14题(实验),8分;广东省第22题(实验),4分;安徽省第13题(填空),6分;南京市第19题(选择),2分;太原市第6题(选择),2分;乐山市第26题(选择),2分。

12.与CO2相关的计算题:北京市第35题,3分;南昌市第24题,6分;黄冈市第44题,5分;烟台市第32题,6分;潍坊市第26题,10分;三明市第27题,6分;临沂市第20题,6分;眉山市第27题,6分。

由上述统计可以看出:CO2的性质、制法以及用途是历年中考的必考内容。预计在今后的中考中相关的开放性、综合性题目会有所增加,运用CO2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根据化学现象分析CO2的性质等问题将会成为热点。此外,综合性实验集气体的抽取、除杂、干燥、气体的性质于一体,可以全面检测考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及探究能力,也将成为中考的热点。

考点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考点主要集中在: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等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由于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高温下能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考查方式以选择、填空为主。

例1 (2008年南通考题)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剂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考点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其考点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装置、收集、验满、检验等;根据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一些典型的实验装置和方案;利用一些常见仪器设计有关CO2等气体制备的装置,对气体制备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等。并多与实验室制取O2、H2相融合,方式以选择、填空、实验设计为主。

例2(2008年青岛考题)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写装置代号,下同),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气体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制取CO2气体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其主要考点为:CO2对自然界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与温室效应;CO2的理化性质;CO的理化性质;CO2与CO的用途。其中CO2的化学性质、CO的化学性质成为今后中考中的重中之重。

例3(2008年哈尔滨考题)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0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

D.根据①④,可推断实验过程中一定有CO2生成

考点四:知识的综合运用

其考点主要集中在知识的拓展、与物理、生物知识的融合、CO2与NaOH反应时的实验设计、尤其在2008年中考中,共有十多个省市的压轴题是以图表形式呈现的与CO2相关的计算。

例4(2008年福建考题)下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中的NaOH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CO2气体,据图回答问题(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

(l)该装置可测定的是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2的速率,还是释放CO2的速率?

(2)15分钟后,U形管左右两侧的管内液面位置有何改变?

(3)B瓶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C;2.(1)酒精灯、试管,(2)B,检验装置的气密性;(3)D, 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CaCO3+2HCl=CaCl2+H2O+CO2;3.BD;4.(1)吸收O2的速率,(2)左升右降,(3)作对照。

第10篇

关键词:围手术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胸、腹外科手术操作技术和围手术期护理及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COPD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仍为此类患者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PPC的发生率在1.3%~18.6%之间。本文总结了我院69例围手术期COPD患者危险因素与PPC发生率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69例2011.1~2011.9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COPD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200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关于COPD的诊断标准及分级原则[1]。其中男44例,女25例。平均年龄70.29±8.19岁。69例患者按年龄分组:年龄>70岁29例,年龄

1.2 统计学处理 对年龄、COPD严重度分级、手术部位及麻醉方式分组后组间的PPC发生率进行X2 检验,P

2 结果

69例COPD患者中发生PPC者为6例,占8.7%。并发症中COPD急性加重1例,合并肺炎5例:其中合并呼吸衰竭1例,心衰1例,纵隔气肿1例。无因PPC死亡患者。近似年龄肺功能正常组中发生PPC者3例:肺炎2例,支气管痉挛1例,其中因合并肺炎死亡1例。其中各分组间PPC发生率见下表:

按年龄、麻醉方式分组:按肺通气功能分组:

按手术部位分组;

3 讨论 现在,随着环境因素的日趋恶化,COPD患者越来越多,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 [1]。随着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也越来越多COPD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但各种手术操作本身及术前麻醉、术后伤口疼痛都进一步加重患者呼吸生理紊乱,导致术后出现呼吸系统感染、支气管痉挛、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肺部并发症。本文分析了患者自身因素及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与PPC发生率的相关性。

3.1 病人自身因素(1)年龄:老年人肺的弹性回缩力降低,闭合容积和残气量增加,肺活量减少,对低氧和二氧化碳通气刺激反应减退,易发生肺泡低通气或更易表现为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有研究提示PPC的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2]。但本文按70岁年龄分组,组间PPC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因本组均为COPD患者,平均年龄达70.29±8.19岁,故差异未能显示出统计学意义。郑昊[3]等研究的COPD患者术后PPC发生率亦无与年龄相关。(2)术前肺通气功能损伤程度:在COPD患者,究竟肺功能损伤到何种程度不宜手术,至今尚无统一意见。Miller[4]提出能耐受肺切除手术标准为(1)一侧全肺切除:FEV1>2L,MVV%pred>50%,(2)肺叶切除:FEV1>1L,MVV%pred>40%,肺段切除与肺楔形切除:FEV1>0.6L,MVV%pred>35%。但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不能满足外科临床所需。对于腹部外科手术,是否应常规行肺功能检测,争议就更大。有人用FEV1/FVC作为估计参数预测能否耐受上腹手术:0.65以上为正常,0.64~0.45为轻度危险,0.44~0.30为中度危险,0.29~0.20为重度危险,0.20以下为极严重危险,当PaO2<60mmHg,PaCO2>45mmHg时,如行大手术,则PPC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5]。但本文研究显示,肺功能正常组与COPD组PPC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轻度与中重度COPD患者PPC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但其中本文中只有1例重度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胆道镜检查仍发生了COPD急性加重。故考虑只有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手术治疗其发生PPC的机率明显增加,而在正常范围或轻中度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检查对PPC的发生预测能力不大。

3.2 与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1)手术部位:PPC的发生率与手术部位同膈肌间距离呈负相关。胸部手术PPC发生率最高,上腹部与胸部手术相当;但下腹部与胸部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开胸手术破坏了胸壁风箱式运动的动力平衡并使术侧肺处于开放式气胸中,故导致了有效通气量的减少,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时,挤压或牵拉肺组织过剧,损伤肺组织较多,容易使肺门内分泌物或肿瘤组织进入健侧肺,引起播散或增加阻塞。王振义[6]等认为膈肌运动功能障碍是FVC下降及肺功能不全的重要影响因素,腹部手术可刺激腹脏器表面的传入神经纤维,经中枢神经系统反射地抑制膈神经,造成术后膈神经功能障碍,而腹部术后肠麻痹持续这一影响。故腹部手术操作范围离膈肌越远,PPC发生率越低。目前,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越来越多患者进行胸腔镜、腹腔镜、胆道镜、宫腔镜、膀胱镜等微创手术,总体来说,因为微创手术明显地减少了组织损伤,手术时间也有所缩短,对肺功能影响均明显减少,PPC发生率明显降低。(2)麻醉方式:硬膜外神经阻滞虽胸壁止痛效果较满意,但双侧胸脊神经和交感神经节受不同程度的阻滞,患者呼吸肌张力减退,难以维持通气量。全麻中也有多个环节影响肺功能,如机械死腔、气管插管内径减少,气道阻力增加,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受阻等均可使通气功能发生障碍。但两种麻醉方式对PPC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 P D ) 的诊治指南( 2 0 0 7 修订版) [ J ]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Evers, BM, Townsend CM, Thompson JC. Organ physiology of aging [J]. Surg Clin North Am,1994,74(1):23-39

第11篇

修订后的化学课程标准,除了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基本方法外,还明确提出了6项化学基本观念:①认识化学物质有多样性;②认识化学物质由微粒构成;③用元素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④用转化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⑤用定量的观点和能量的观点初步认识化学变化;⑥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指出化学思维的特点是:宏观现象入手―进行微观分析―用化学语言表述。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并促进学生形成化学学科思想和基本观念。

总之,新版化学课程标准是“稳中有变,变中出新”,与原课标相比更凸显了完整性、严谨性和实践性。在研读课标、明确中考命题依据,总结分析2012年的中考化学试题的基础上,我们认为2013年中考化学命题将会继续在2012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变,变中出新”。这是因为毕业与招生政策变化不大,新版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稳定,2012年的考试状况也较理想。这些因素必然导致2013年中考试题要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因此,2013年化学中考命题会继续坚持扣紧新版化学课程标准,认真做到“三依据”(即命题范围依据其内容主题,测试目标依据其三维目标,测试标准依据其规定的学习“水平”),努力实现“四符合”(即符合课标的精神、学业考试改革的要求、当地的实际和学情),切实做到“五注重”(即“四基”、开放探究、自主选择、联系实际、迁移运用),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导向、评价、教育和反馈等多项功能,从而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考查的方式主要是围绕核心和主干知识,编织各种积极的、正向的、具体的、鲜活的实验与探究情境,考查同学们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基本经验(即“四基”)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四能”)。试题的情景仍是大家常接触或知晓的社会实际、生活实际以及学习经历。一句话:“稳中有变”绕核心,“四基”考查“全活新”;“实验”“探究”测“四能”,“变中出新”创情境。下面结合几个例题,具体进行说明。

1.多点融于一题

2013年中考化学命题仍然重视对同学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考查化学核心概念的形成状况,认识和理解化学基本概念的程度,了解一些常见典型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应用。其方法之一是将多个知识点融合于一题之中,要求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难度不大,但情景性强、涉及面广,能较广泛的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真实地检测出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联系实际拓展

新版化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联系当前科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体现化学在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2013年的试题要较好地体现化学这门学科既源于社会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与生活的时代主题,会进一步加强考查化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知识内容,特别是在应用化学知识,用简单的化学语言描述、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与实际问题上。

【例3】(2012年河南,5)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衣料中的棉和涤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加碘食盐和铁强化酱油都可补充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建造高楼大厦时所用到的钢和生铁是铁的两种合金

D.宇通客车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

【答案】A

4.涉及基本方法

化学学习需要多种方法,方法的习得、经验的获取,都需要教师去引导。新版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重视最基本的化学观念和化学方法的教育与培养。在化学试题中渗透方法与策略意识,加大这方面的探索,是落实新版化学课程标准精神的具体举措。

【例4】(2012年湖北宜昌,24)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依据下表回答问题。

(1)表中9号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填离子符号)。

(2)氮化镁的化学式为。

(3)F、Cl、S三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我能根据这三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主要与、有关。

【答案】(1)非金属得到F-(2)Mg3N2(3)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或原子半径)

5.创设新颖试题

在当前题海战术仍然盛行的当下,创设新颖的试题,既是避免应试者押中试题、发挥试题的导向作用的措施之一,更是命题者出活题考能力的不懈追求。

【例5】(2012年湖北宜昌,23)在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右图是化学兴趣小组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根据此图我能回答下列问题。

(1)①代表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任意写出一个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置换反应(2)CH4+2O2点燃CO2+2H2O(或CO+CuOCu+CO2)

6.加大开放力度

教育部在中考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理科考试应增加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开放性试题是指答案不唯一或方法多样性的试题,主要包括试题开放、解题过程开放、答案开放、表达方式开放等类型,此类试题主要涉及环保问题、实验设计、知识方法总结等。通过创设与生产、生活等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情境,着眼于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全面检测同学们的化学学科综合素质。开放性试题的解答过程倡导同学们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多侧面、多途径和多方法地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同学们灵感的闪现、方法的顿悟、思维的创新,都能在试卷上展现。所以,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开放性试题出现的频率较多,这必将也是2013年中考化学命题的一道靓丽风景。这类试题较多,且往往与实验题、探究题等结合在一起。

7.提升学科综合性

从近两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来看,化学学科方面的综合主要包括:化学学科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综合,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以及化学与社会、自然、科技等方面的融合等。有的地方还出现了要求同学们运用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跨学科试题。命题者常以一定的线索把一些相关的知识串联成具有一定问题情境的学科间综合题,一般来讲,这类试题比考查纯化学问题的难度要大。随着高考“大小综合”方案的推行与改进,必将对中考起到导向作用,必将引起命题者的重视。这类试题能较好的考查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2013年的中考化学综合应用题也将以这几种类型出现。

【例6】(2012年江西,16)古代诗词中含有化学知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木灰烬中含有的K2CO3属于(填序号,下同)。

A.氮肥B.磷肥

C.钾肥D.复合肥

(2)“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粒子具有的性质。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泪”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

B.“泪”说明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

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

(4)“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是指古代用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C(2)不断运动(3)BC(4)Fe+CuSO4=Cu+FeSO4

8.弱化化学计算

新版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降低对纯概念和纯计算考查的难度。因此,化学计算的难度将普遍降低。这对培养同学们从“量”的角度来学习和研究化学的科学素质,以及用“量”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树立严谨的科学品格,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各地中考非常重视化学中的计算思想的考查,一是守恒思想,它是贯穿整个化学学科始终的学科思想,是最本质的思想;二是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些在中考中都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同时,试题将删除繁琐的计算技巧,更加重视计算原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例7】(2012年湖北宜昌,29)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13.8g放入88.2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98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98g10%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重视化学实验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将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结合起来进行能力的考查是中考的热点。2013年在继续重视实验基本操作考查的同时,将更加重视实验分析、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和评价等方面的考查。对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基本要求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考查,更是屡考屡鲜的必考试题。

【例8】(2012年湖北宜昌,2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用A或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收集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装置编号,下同)。

(3)用A装置也可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该(填“正放”或“倒置”)在实验台上。

(4)硫化氢(H2S)气体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其实验室制取原理为:FeS(固)+H2SO4=FeSO4+H2S。要制取干燥的硫化氢气体,并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所选择的装置连接顺序依次是()()()()。

【答案】(1)酒精灯(2)2KClO3MnO2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或2H2O2MnO22H2O+O2)C(或E或F)(3)CaCO3+2HCl=CaCl2+CO2+H2O正放(4)AGFH

10.强化科学探究

新版化学课程标准重申“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对学科知识、科学能力、理解和运用科学等方面加以考查,是检测同学们“四能”的有效方法。这类试题常从同学们的探究活动中抓拍一些细节,或将一个个探究实验进行加工剪辑,寓探究程序与方法于其中,还伴随一些开放性问题,将同学们用化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的过程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进行考查。大型的化学教科研的成果与课例往往是这类试题的广博题源。化学教师都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大对此类试题的训练力度。

【例9】(2012年湖北宜昌,28)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对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

右图是实验室制汽水的配方。为了检验汽水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小燕和小苗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小燕:取汽水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

小苗:振荡汽水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以上两个方案中,我认为(填“小燕”或“小苗”)的方案是正确的。

【活动与探究二】

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铁和氧化铜中的一种或两种,小艺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有(填序号)

①有气泡产生②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③反应结束后试管中仍有少量固体粉末中含有铁和氧化铜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活动与探究三】

实验桌上老师提供了六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盐酸、氯化钠、硫酸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为了区分它们,给六瓶溶液编号为A、B、C、D、E、F。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结论步

一A是溶液(填化学式,下同),B是溶液步

二C是溶液小组同学发现利用A、B、C三种溶液可以确定D、E、F的成分,他们进一步展开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目的步

三D、E、F溶液中的现象分别是确定F溶液成分步

第12篇

关键词:中石化;低碳经济;绩效;综合评价

本文使用平衡积分卡实现中石化低碳经济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并且提取四十个能够全面反映社会效益、经济绩效、低碳水平及生态绩效的主要指标。将财务状况分为营运、盈利、成长及偿债能力。因为客户状况获取数据的能力是有限制的,只要将一个满意程度作为准则层。其中的内部业务流程将中石化企业的低碳指标充分的展现了出来,主要包括资源使用、低碳潜力及节能减排,并且其中还包括能源消耗、投入及排放等低碳指标,比如乙烯、万元产值的综合能源消耗,科技在投入过程中的变化率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学习和成长情况主要包括生产能力、社会贡献和人力资源等情况【1】。

一、中石化低碳经济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从综合评价方面分析,指标主要包括越大越好、适中及越小越好三种,本文使用层次分析和专家评分确定低碳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过程中的指标权重。主要是向大学教授、专家及企业管理人员发送调查问卷,提高评价结果的代表性,从而确定评价体系中的指标程度。首先,创建准则层判断矩阵。之后,使用层次分析软件进行结果的分析,结果为λmas=10.9688,CR=0.0722<0.1,表示其中十个准则权重能够接受。包括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满意程度、生产能力、人力资源、低碳潜力、节能减排及社会贡献。

二、中石化低碳经济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标准

现代文献中的研究最多的就是关于低碳城市,并且其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但是中石化对于低碳贡献就是城市低碳水平过程中的主要组成内容,为了使低碳经济绩效水平更加明显,就要根据我国低碳城市评价标准实现对比评价【2】。表1为我国低碳经济类型。

三、选择样本及数据

本文中使用的数据均为中石化公司的年报及年鉴中的数据,因为中石化年鉴及射虎责任报告的数据有所差距,所以本文只选择2013-201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四、实证检验

首先,将指标是实现无量纲化的处理.之后通过专家的指标中的均值通过层次分析方法进行权重计算,得到判断矩阵,计算得出特征向量W,所以得到指标层次单排序权重。通过计算得到,单层的一致性检验及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的CR值<0.1,表示通过判断矩阵检验能够得到指标的最终权值。在2013年的能耗较高,效益也是最差的,和其他年份相比,其投入较低,并且基础设备较差。在2014年的综合指数代表中,中石化生产水平一直为高碳经济阶段,其节能率、二氧化碳排放率、职工及环保资金较高,以此表示2014年中石化在环保及生产方面的投入较大,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成果较为突出。在2016年的综合指数比2015年的有所提高,但是还是处于中高碳经济阶段。其状况良好,能源较低,有毒气体排放量较少,员工赔损次数较高,原有产量的增长率较高。但是效率并不是最好,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科技及环保投入较少。总体来说,2016年的低碳绩效最佳。

五、总结

现代中石化低碳经济绩效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综合评价指数较高,具有良好的循环,要想稳定发展,就要促进科技的投入,通过科技不断的发展加快企业的低碳进程,并且还要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降低传统能源的比重。然后扩大环保的投入,可以植树造林,有效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虹,付飞飞.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C]//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