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工作任务

教师工作任务

时间:2022-04-27 15:42: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工作任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工作任务

第1篇

【关键词】高职,工作过程,项目教学

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应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课程模式,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

最先是1996年德国在其“学习领域”课程中率先提出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即采取一体化的方式整合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对所学专业内容和工作的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岗位实践相对应,技术和专业理论不再抽象,而是企业、社会和个人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内涵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中,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是对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的继承和深化,是以项目式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包含两层含义:(1)教学内容是以项目式工作任务为参照点来设置,确保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去建构相关知识与技能。(2)项目教学中的工作任务来源于真实的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及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授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讨论、挑选和制定出符合教学的项目案例,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由学生扮演职业技术人员,亲自完成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实践操作既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又能体验真实的工作岗位,使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岗位能力、生活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思路

1.岗位需求调查。(1)职业岗位对课程内容的需求调查。(2)对课程现状的分析研究。对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课程设计的比较分析;对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体系课程设计的关键问题、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对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3)对课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有关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原有课程的反馈信息等。

2.分解岗位工作过程。针对一个岗位和一个岗位群进行调查分析,将其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一一进行排列,编成一套描述从业人员履行其职业的工作职责目录,并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分解(8--12个工作职责)。

3.分析工作任务。进一步对每个工作职责进行分解,成为更为具体的工作任务(6―30个),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专项能力。

4.进行教学转化分析。将一系列的专项能力转化为教学单元,并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

5.确定课程门数。将教学单元归并为课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重构);在排序的基础上选择课程类型。

6.编写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及课时细目、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教学中的难点、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的要求、考核考试的标准和方法等。

7.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对课程的教学进程进行总体排序、综合平衡和评审论证。

8.研发校企教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教材,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上述研究结论只是初步的探索,并随着课程实施过程需要老师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更新教师现有的技能知识、强化教师的技能操作能力,使教师的知识技能体系得以升级。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实施步骤

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工作为主线,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具体环节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布置任务。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学情分析,设置相应的教学项目,项目难易程度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一致,项目内容的选取应是学生所熟悉所感兴趣的。教师充分讲解工作任务的需求和技术要领,并直观呈现出完整的项目供学生参考,使学生明白本次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工作任务的场景分析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本工作任务在企业应用环境中的具体价值。

2.学生项目实践

(l)分组讨论。教师要正确引导各组学生制定出项目实施进度表,各组学生围绕项目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如:对于项目任务的具体实施计划方案、如何进行协作分工、时间进度安排等,制定出文档性的资料由任课教师审核,教师审阅合格以后,进行任务分工。

(2)任务分工。各小组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工作任务,要展开分工协作,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分配组内的工作岗位,并担任岗位中的工作任务,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此外,各小组还要推选一名组长,兼负责进行项目文档资料的收集整理、配合任课教师进行岗位实践指导,以及填写每个成员的岗位工作评价表。

(3)项目实施。按照计划和具体的任务分工,各小组成员就开始动手进行项目实践,学生在理解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学习理论知识,掌握项目不同阶段所涉及的实践技能,除课上进行项目制作和成果交流之外,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成果的分享和学习经验的交流。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职责就是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根据每个同学所担任的工作内容进行知识点的补充和职业能力的启发和指导。

第2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电子商务;实践课程;网络营销

引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做中学、在教中做,达到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在实施任务过程中边做边学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主动学习到相关知识点,增强自身学习信心,非常适合操作性实用性强的电子商务实践课程。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1.1调动学生积极能动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教师组织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施任务、边做边学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过程当中想方设法地去完成工作任务,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1.2明确职业技能方向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围绕学习任务来组织课堂活动的,学习任务就是攻坚的堡垒,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务必会去分析任务分解任务,明确要完成哪些工作去达成最后的工作任务目标,也清楚了每一项任务要实现岗位中的哪些技能要求。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非常明确学习目标、技能目标以及职业目标。

1.3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施任务、边做边学的教学方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亲自参与到任务的全过程,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去完成工作任务,而任务的设置都是基于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是模拟真实化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学会了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电子商务实践课程适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2.1电子商务实践课程操作性强实用性强

电子商务课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如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实践课程的应用文/傅则恒物流管理等专业)常设置的一门实践基础课程。电子商务课程讲授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注重电子商务结合信息技术的综合操作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应学会并能熟练操作电子商务交易一般程序、电子商务支付方式、网络营销设计与分析、电子商务一般网络安全技术和电子商务物流设计与包装等,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多、操作的业务能力要求高,课程的操作性实用性非常强。

2.2电子商务实践课程适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教师组织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施任务、边做边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情境假设、模拟工作等学习环境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让学生切实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电子商务实践课程是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学会电子商务工具方法的实际操作技能。其次,电子商务知识内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而更新,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正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精髓。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实践课程的应用

教师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工作任务,学生据此工作任务来分析任务、分解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总结任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自主学习来完成工作任务,从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本文以电子商务实践课程中常见的网络社区营销这一实训项目为例讲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3.1提出任务

设计恰如其分的工作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基础,任务设计的过于简单,往往达不到教学目标,而任务设计的过于困难,又使学生丧失了完成任务的信心。这就考验了教师设计任务的智慧,如何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里的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网络社区营销知识、学会使用各种网络社区工具进行营销的技能的目的。教师把设计好的网络社区营销任务书发给学生,引入任务,布置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标准;学生通过仔细阅读任务书把握工作任务的要领,整体把握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

3.2分析任务

分析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明确工作任务的方向和总体部署。教师引入任务后,先对网络社区营销任务作简单的分析,简述本次学习任务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指出学习的重点、难点,指明要完成任务的标准和主要工作内容,给予途径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网络社区营销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的方向和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初步了解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确定小组成员内部分工,明确各人职责。

3.3分解任务

合理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将工作任务分解成可执行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子任务,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关键,也有助于学生尽快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方向。教师提醒或建议学生可以把网络社区营销工作任务继续分解成论坛营销、博客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等若干个子任务,在这些子任务中,包含了本课题要学习的新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学生在任务的分解与小组成员分工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进一步明确网络社区营销工作任务的主要内容以及每个子任务的知识点与操作技能,具体分配每个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任务。

3.4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使用案例教学、行动导向等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有效学习、调动学生去积极探索,让学生在预设的模拟真实情境中去学习知识去解决问题,一步一步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网络社区的角色、确保学生按照预设的方向前进,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准备的各种资料与教材来学习网络社区营销相关知识点,小组成员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请教老师等方式来完成论坛营销、博客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等子任务,继而完成网络社区营销的整个任务。

3.5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对整个网络社区营销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它可以让学生对分析任务、分解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反思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任务过程适当做出点评,指出在论坛营销、博客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等过程的亮点与不足,帮助学生总结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的得失成败,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地学习探索。教师在评价学生完成的网络社区营销工作任务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多多使用鼓励的语言,主动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长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满足感。

3.6总结任务

总结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旨在总结本课题的主要知识点、关键技能的操作步骤和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与结果,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技能的熟练运用。教师总结网络社区营销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完成论坛营销、博客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等子任务的关键技能和操作步骤,分析学生在完成网络社区营销工作任务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回答学生在完成网络社区营销工作任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巩固学生在网络社区营销实践课程里面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技能。

4、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及其适用于电子商务实践课程的特征,以网络社区营销这一项目为例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实践课程的应用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的,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一个恰如其分的能成功实施为前提的网络社区营销任务,学生通过分析任务、合理分解任务等关键环节能够快速找准学习方向、明确工作内容及小组分工,通过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网络社区营销工作任务,进而对任务实施过程与结果进行自评与互评,总结与巩固实施任务过程中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和勇于创新的职业操守。

参考文献:

[1]陈婷婷.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电子商务课程的应用[J].才智,2010(28):135-136.

[2]李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物流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25):5.

第3篇

一、管理的高手

中干是学校的一名管理者,具体管理着学校某一方面的工作。管理职能是中干的首要职能,中干代表学校具体计划、安排、落实、检查、评价某一方面工作的成效和质量。因此,中干首先必须是管理的高手,这样的高手至少具有五种能力。

一是优质超量的执行力。中干除了部门日常的管理工作,还有来自学校的临时工作。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安排给部门,通过部门具体落实到每位教师和每个班级。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经过相关部门这个通道后,已经过了中干和有关工作人员的领会、消化、吸收,具体落实的人员已经对有关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已经更加明晰了这些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最终走向何方,将通过哪些路径到达。当这些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按照中干所预设的路径到达每个教师及班级时,一路畅通,师生欢迎。再经师生的消化、理解并付诸行动,最后的成效大大超出学校决策者的预期。这就是中干强有力的执行力的表现,它的直接体现就是工作成果的优质超量。

二是情真意切的宣讲力。中干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靠中干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发动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要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靠行政命令是可怕的,靠强硬的考评是可悲的。中干在布置落实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及工作任务时,要适当实时地做好宣讲,要让广大师生在思想上对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及工作任务有新的认识,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教育的核心价值角度认同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工作任务,从而形成高度的自觉。

三是外圆内方的协调力。作为中干,在协调师生员工关系时,一定要具备外圆内方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直接面对广大师生员工,要和气、和蔼、友好、平易、大方、慈善,绝对不可强硬、命令、呵责、冷酷、凶恶、小气,要多站在师生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要顾及师生的具体情况,要有利于保护广大师生的正当利益,要多听取师生的利益诉求,要为师生的正当利益说话。即使有极少数教师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理解甚至表示反对,也不能与其针锋相对、大吵大闹,要待其冷静后反复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向学校领导反映。但这并不是说中干要圆滑世故,做好好先生,在外圆的时候,一定要内方。所谓“内方”,就是要在自己的内心棱角分明,要有辨非明是的标准,切不可一味迎合某些认识有偏差乃至心怀不轨之人的观点和想法;有坚定执著的信念,切不可忽左忽右随意改变正确的决定和举措。

四是审时度势的判断力。中干尽管多是履行执行者的职责,多是落实学校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的角色,多是上看校长脸色下观师生颜色的角色。但要真正做好这些角色,必须有审时度势的判断力。中干在落实学校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时,必须准确地作出以下判断:工作任务指向哪里、工作任务如何到达、预计有哪些困难、希望得到哪些支持、结果会有哪些类型、如何考核评价等。这样的判断力来自于中干的审时度势,来自于中干对校情、师情、生情的客观把握和分析,来自于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来自于对学校工作任务的信度和效度的评价和思考。没有这样的判断,没有这样的理性分析和梳理,没有对工作和任务的深思熟虑,在落实时是上传下达、机械照搬,何来管理的高效益。

五是推陈出新的创造力。作为负责学校某一方面具体工作的中干,每年、每学期、每个月都会重复一些常规性的工作,就像农民春种秋收一样。经年累月,循环往复,许多中干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就会每次重复以前的做法,就会经常依葫芦画瓢,导致许多工作流于形式,其结果多是完成任务而已。不可否认,学校确有许多常规性的重复工作,似乎每年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是,尽管每年的常规工作未变,而常规工作实施的时间、空间和人物是变化的,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对既往的常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再则,追求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是无止境的,谋求工作的低成本高效益是没有尽头的。因此,作为管理高手的中干,必须历练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的能手

其一,中干不仅是学校的管理者,而且还是学校的教学者。不仅会管理,而且还应该会教学。不仅能够上会场,而且还能进课堂。作为中干,要真正赢得教师的拥戴,还必须是教学的能手,能够上出高质量的课,能够就新课程的课堂说出个子丑寅卯,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教师这个群体中,说话的底气来自于优异的教学质量,来自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绝对不是来自于权力、来自于职称、来自于官位。因此,中干真正要有威望,有说话的份量,一定要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这就是俗话说的“打铁还要自身硬”。假如一名中干教育教学质量平平,教学效果一般,你说的话还有谁信,你说话还有多大底气。

其二,应该努力成为教师的榜样示范。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影响的是学生的心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于漪老师才说“选择了教师你就选择了高尚”。而教师的高尚也要人的积极影响和干预,也要有自己心中理想教师标杆的召唤。作为中干,无论怎样,都比普通的教师多了一重身份,在多个方面都应该成为一般教师的表率。如果一所学校的中干在许多方面还不如普通的教师,那是无法想象的。当然,这里的榜样更多的是从教学的角度说的。要求中干在教学上成为教师的榜样,无论是教育教学的观念、思想、理念,还是教育教学的实践、方法、评价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都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高效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的中干在教学上比教师站得高看得远,比教师的教学实践更科学更高效,更能引领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堪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表率,那就离优秀的中干不远了。教师在信你、服你的时候,他就会非常乐意完成你安排的工作。

其三,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优秀的教学能手不仅是良师,还应该是益友。学生心中的良师不仅是课堂上讲得精彩的好师长,而且还是学习生活的好朋友。优秀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困生充满无限的期待;尊重学生多个方面的发展愿望,而不强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接受分数教育;尊重学生的心智发展现实,肯定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差异,力求创造适合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取成功。作为一名中干,在这方面应比教师做得更好,应该有更多的学生喜欢,应该有更好的师德口碑。这实际上也是领导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方式,高素质的中干不仅是良师,更应该是益友。

三、工作的熟手

中干所分管的多数是具体的工作,是需要逐个落实并收到实效的,是必须很多人动手去做才有结果的。中干绝对不能像校长一样用“嘴”工作,更多的是用“手”工作。因此,中干必须成为自己分管工作的熟手,要能说能做,成为教师的导师。熟手的标志有四个。

一是“精通”。亦即精通自己管理的业务,熟悉部门工作的标准,掌握一项工作所有的流程和内容,明白完成工作的途径、方法、结果,能预测工作任务在落实中的问题和困难,有解决问题的预案。

二是“会做”。亦即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能够自己操作所安排的工作,并按工作流程圆满完成。这似乎有些过分,对中干要求过高。但试想,假如中干对自己安排的工作不熟悉,只能说不能做,教职工会听从吗?对自己所安排的工作,一问三不知,你怎么去指导?你又怎么去评价?

三是“有序”。亦即布置安排工作任务科学高效。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的涉及众多人员的工作,一定要有精心的设计,有完整的流程,有环环相扣的工序衔接,有一个相互呼应的时间链。这样才能保证众多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时瞻前顾后,不出现窝工、断链的现象,保证整个工作流程高效运转。这样的“有序”安排仍旧是建立在对工作非常熟悉的基础上的。

四是“圆满”。亦即工作任务的结果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是中干的职责所在,也是确保全校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教师管理、后勤保障、安全卫生等工作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学校这台机器的高速运行,只有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保质保量,才有全校整体工作的保质保量。部门工作能圆满完成,与部门领导密不可分,与部门领导对工作任务的熟悉程度密不可分。

四、校长的帮手

中干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工作的,所有的工作都是校长的安排和布置。因此,对上而言,中干要为校长负责。换言之,中干实际上就是校长的得力助手。这样优秀的帮手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理解校长的办学思想有深度。优秀的校长,特别是教育家型的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都在办学思想的指引下努力建设自己的办学文化。学校诸多方面的工作任务,诸多的教育教学举措,诸多的软硬教学环境都是校长办学思想的转化,或者都是校长办学思想的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学校每一个部门的具体工作都是校长在具体化自己的办学思想。故而,中干在往下落实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站在办学思想的高度认识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定要研究学校工作所包含的办学文化价值,一定要领会工作任务现象后的价值取向。有了这样的认识,作为部门领导的中干就不仅仅是为完成任务而工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地做工作,而是力求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把其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体现出来,找到教育教学的真谛。作为中干,对“深度”的理解,主要体现在落实工作的前瞻性、开创性、持久性、科学性上,体现在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上去努力落实各项工作。

其二,落实校长的规章制度有高度。作为办学文化内容之一的规章制度是靠学校的中干具体执行的,规章制度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干对规章制度的认识,认识肤浅必然导致工作的敷衍,认识深刻必然导致工作任务完成圆满。优秀的中干,必须从学校发展大局,从教育终极目标追求的视域来思考学校规章制度出台的背景、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来筹划落实规章制度的具体方案,以追求规章制度的长远效应。因此,此之谓“高度”,其实就是思想认识的高度、行动及目标的高度。主要是就学校有的部门经常应付性地做工作而言的。

其三,执行校长的指示有温度。中干的许多工作都是来自于校长的指示,似乎都是奉上面的旨意行事。故而有的中干有意无意变成了校长指示的传声筒,把校长的话当圣旨一样原封不动地传达给广大师生员工。这样不经消化的传达很容易引起广大师生的反感,很容易让师生产生抵触或变相抵制。为什么呢?因为校长的话是对全局而言的,是就整体工作而说的,是考虑到绝大多数教职工的共同利益的。但是,广大教职工的个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极少数教师非常特殊的情况是情有可原的。

五、教师的扶手

中干既是管理干部,又是普通教师。他们更多的时间生活在教师之中,既是教师的领导,又是教师的同事。教师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中干最清楚,教师想说的想做的绝对不会像在校长面前还有所保留,他们期盼中干是他们在工作和生活艰辛道路上的扶手,在关键时候能帮扶一把。因此,这就要求中干一定要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真心实意对教师。对于工作艰苦生活也艰辛的教师,中干要体贴,对于教师的心声和诉求要诚心听取,对于教师无法排解的痛苦和无法解决的困难要积极向学校反映,对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足要真诚指出。一句话,要真诚坦荡、光明磊落、以诚相待。绝对不可在教师面前摆架子、打官腔,俨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绝对不可在教师面前玩诡计、耍花样,让教师跪拜在权术之下;绝对不可在教师面前故意推诿、有意掩盖,把责任全部推给他人。只要真正做到了以心交心,教师是能够体谅并支持的。

其二,实话实说为教师。面对与自己一起同甘共苦的教师,面对思想、性格、秉性、脾气千差万别的教师,面对价值多元化社会各种诉求的教师,作为中干,一定要有实话实说的勇气,有是非分明的观点,有帮助他人的热诚。对教师群体中正确的做法、科学的思想要鼓励表扬,对消极的思想、落后的行为要巧妙地指出,对违反师德规范的言行要毫不犹豫地提出。这样的实话实说也许教师不容易接受,也许要产生抵触,甚至会出现顶撞,但这一定是暂时现象,是教师头脑一时难以转弯的表现,一旦领悟了,他就会抱感激的态度。

其三,仗义执言助教师。作为学校的中干,在学校层面上分配工作、布置任务、考核评价、评优晋级的时候,特别是在发现学校某项决策有重大偏差,会对某一类或某一群教师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时候,要敢于仗义执言,要在校长面前据理力争。而不是唯校长的话是从,把校长的话当圣旨,而不从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有的校长家长制作风严重,形成了说一不二的霸气管理,这就更需要中干的不畏权势大胆直言。有的教师几乎是只会教书的呆子,对有些不公平的事多是隐忍。也有的教师是申诉无门消极抵抗,奈何不了校长,但可以消极怠工。对这两种教师,中干则更要细心关注,更要锲而不舍地反复向校长争取。不关心教职工疾苦的中干一定不是一位好领导。

第4篇

《旅游英语》属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其基本知识与口语表达技能,并能灵活应用。《旅游英语》是提高我国旅游专业人员队伍素质的专业课,是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课程,是从事涉外旅游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旅游业务活动涵盖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部分的内容。本课程的开设是为了适应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旅游外语人才,让学生在具有专业知识的同时熟练的掌握专业英语,能用地道的英语向海外游客介绍中国的旅游资源。

一、研究背景

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法是一种风靡全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起源于德国的职业教育。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步骤是项目设计、确定目标和项目规划、计划、实施、成果展示、评估、归档与迁移。自从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法由德国引进中国以后,全国职业教育界纷纷效仿推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从专业课程到专业基础课程,乃至公共课程。国内,姜大源教授是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代表性人物,在其教改思想的领衔之下,我院《旅游英语》课程进行了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改革探索。

二、现存问题

笔者通过对国内部分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调研,以及国内部分高职推行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法的调研,发现主要存在问题有:

(一)同一课程组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法实施有差异。国内高职现状普遍是公共课实行课程组集体备课制,实施效果较好。但是,对于专业基础课,尤其专业课程的课程组集体备课制还未推行或成效甚微。因此,造成同一课程,不同任课教师教学差异性较大。

(二)教学改革流于形式。国内很多高职院校,以行政干预要求所有课程、所有教师必须推行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改革。但是,实际教学上或者流于形式或者走回传统授课的模式,教改成了应付检查的材料。

(三)对工作任务导向教学的理解不深。很多高职院校,制定了课程学生用的学材,称之为任务书、项目书、工单、工作页。也推行使用了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法的项目设计、确定目标和项目规划、计划、实施、成果展示、评估、归档与迁移基本教学步骤。但是,因为对工作任务导向教学的理解不深,学材设计出现问题。

(四)教学督导缺少新的教改理念和经验。高职院校督导组成员通常是选聘退休的有经验老教授。这些老教授在传统教学方式上具有不可比拟的经验和优势,但是,对新的教改理念和经验往往明显不足。在督导听课过程中,很难对新课改提出有建设性意见,丧失了指导教师的职能。

三、对策分析

(一)加大推行课程组集体备课制。国内高职现状普遍是公共课实行课程组集体备课制,实施效果较好。但是,对于专业基础课,尤其专业课程的课程组集体备课制还未推行或成效甚微。因此,应该加强课程组集体备课制。课程组全部任课教师统一大纲、学目标、学设计环节、学内容、统一工作任务导向教学用教材和学材。

(二)对于教学改革,不要行政化推行。教学改革需要循序渐进,有计划的稳步推进。基于我院《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经验,对于任课三轮以下的年轻教师,能够熟练的掌握课程教学内容、能够驾驭好课堂和教材就已经是胜任了。教学改革的推行,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教龄,是推行教学改革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深入研究工作任务导向教学的内涵。合理设计学材,不要将以学生为中心篡改为以学生自学为中心。对于学材内容,不应设计过多的内容,中小学尚在减负,何况大学,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学生时间和空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职业生涯规划去有选择性的学习或参加各种有益课外活动。对于学材内容,不应设计过难的内容,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预习等,教学要讲究效率,提倡高效课堂。

(四)加强对教学督导组的培训学习。欲雕其具,先利其器。督导组对教师是雕石成玉的刻刀,刻刀的锋利与否是教师玉质水平的关键所在。所以,要加强对教学督导组的培训学习,让教学督导组的老教授、老专家们先接受工作任务导向教学的教改理念。并组织杰出教改教师做公开课,通过公开课点评,让督导组学会应用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教改的理念,能够对青年教师授课及时有效地做出指导。

四、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职业认同;职业倦怠;工作形塑;高校教师

1问题提出

在组织行为研究中,从工作的个性化角度出发,关于个人塑造自己工作最初的观点来自于Miner对“量身定制工作”(Idiosyncratic jobs)的探索。他就一些政府部门的组织作了相关的研究,认为工作并不是预先计划好的,实际上是根据员工个人来建立的,这就颠覆了传统的观点。“量身定制工作”指的是设计一个工作要取决于现有的工作执行者,工作中任务的设计要符合个人可感知到的能力和优势技能。从个体在工作过程中对自身的调整角度来看,尽管已有研究承认了工作是根据具体个人的优势技能和能力来设计的,但并没有阐明当一个人接受了为他量身定做的工作后,是否继续塑造工作。学者们号召要研究工作机制中的“黑匣子”,就是要研究个体是如何在组织中开展自己的工作。button对医院的清洁工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工作形塑(job crafting)的概念:“在执行工作时,员工对其工作任务和工作关系产生的身体或认知上的改变”。他们认为工作描述与人们实际的工作行为存在显著的不同,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塑造自己工作中的任务,譬如改变任务的顺序,也可以通过改变工作中与他人的交往来塑造自己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总的来讲,个体虽然执行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个体在方式上会与他人有所不同,个体就会对所承担工作的意义形成自己的认识。

高等院校输入学生和输出人才的过程,是一个不稳定的动态过程,作为中间纽带的高校教师置身于此动态过程中,决定了其工作的特殊性和不明确性,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协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采取多种方式处理自身与外部环境的矛盾,这关系到高等院校结构的稳定和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在教师在职业成长的历程中所关注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各不相同,从关注生存到关注情境再到关注学生,教师在不断的调整内在的动机和外在的方式方法。因此高校教师的工作中必然存在大量的工作形塑行为。

工作形塑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了工作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人对工作的认识意义是工作形塑的核心。高校教师工作形塑必然受到教师个体对工作的认可程度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自身对 “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程度,也就是教师职业认同,具体讲教师本身的职业价值观、职业角色价值观越强,工作形塑必然会越主动。高校教师体验到的职业归属感越强,工作形塑就会越积极。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倾向越强,自然在工作中会投入越多,也就是说教师个体的卷入自然会影响到工作形塑,而反应个体工作卷入程度最好的指标就是个体的职业认同,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对工作形塑必然有一定的影响。

工作形塑是个体对工作的任务、环境和认知进行调整改善等具体的意志行为,自然会受到个体内在动机的影响,激发动机的主要因素又是个体的需要,如果教师这一职业能够满足教师的高层次的需要,也就是高校教师如果在工作中有强烈的归属感,能够得到同事、学生的尊重和认可,能够通过教学等实现自我的价值,教师就会有较强的工作动机,促进工作形塑行为。而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能较好的反应教师的工作动机水平,那么高校教师不能很好的应对组织的工作要求,则会丧失工作的情绪资源,即无法从工作中获取积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引发其对工作的厌倦,高校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情感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工作形塑;去个性化反应的是教师在工作中与他人的互动情况,如果个体以冷漠的态度与方式回应周围的同事与学生,个体不会积极调整改善自己的工作的人际环境;如果教师在工作中体验不到成就感,其工作行为无法得到长期稳定的强化,自然不会在工作中投入大的积极性,会对自己工作的价值产生怀疑。而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必然会对其工作形塑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会对其工作形塑起到一定的消涨作用。从教师职业认同、职业倦怠与工作形塑三者的内涵分析,这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从横向来看职业认同作为一个增力的心理学因素直接影响工作形塑,职业倦怠作为一个减力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工作形塑;从心理结构系统来看,职业认同其核心是对职业的认知,职业倦怠是以对职业的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工作形塑是对工作有意识的调整和塑造。三者处于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即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行为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所以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倦怠和工作形塑三者之间应存在递进与并存的双重关系。因此,通过关注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倦怠对高校教师工作形塑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加深入的了解高校教师的工作状况,从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较好的反应个体工作的内在机制,从而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效率。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运用整体随机取样,选取国家211院校和地方普通高校共284人,回收有效问卷262份,回收率为92.25%。其中男性93人,女性169人。因学历中专科、博士后的被试和55岁以下的被试较少,因此不作为数据分析对象。

2.2研究工具

2.2.1教师职业认同问卷

采用魏淑华博士编制的《教师职业认同量表》,量表包括18个项目,4个因子,即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行为倾向。问卷采用里克特(Liken)5点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1-5分。已有研究的Alpha系数为0.919。表明其有比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数越高说明职业认同程度越高。

2.2.2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该量表是由Maslach等人于1986年专为教师编制的工作倦怠问卷,包括22个条目,分为3个评价职业倦怠的维度: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采用1~4级计分,1代表“从未如此”,4代表“经常如此”。本研究的Alpha系数为0.842。表明其有比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若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该教师的工作倦怠也就越严重。总分越高,工作倦怠程度越高。

2.2.3工作形塑问卷

该问卷是河南大学郑P编制的《工作形塑问卷》,本问卷包含11个项目,3个因子:工作任务形塑、工作认知形塑、工作环境形塑。问卷采用Liken 5点记分,分别记1-5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说明工作形塑水平越高。本研究的Alpha系数为0.819,表明其有比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2.2.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结果

3.1高校教师工作形塑总体状况及人口学因素与社会学因素差异

3.2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形塑的相关研究

高校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与工作任务形塑、工作认知形塑、工作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480、r=0.541、r=0.309和r=0.543,PQ0.001),说明高校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越高,工作任务形塑、工作认知形塑、工作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越好。高校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与工作任务形塑、工作认知形塑、工作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271、r=0.175、r=0.336和r=0.337,PQ0.001),说明高校教师的职业归属感越高,工作任务形塑、工作认知形塑、工作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越好。高校教师的角色价值观与工作任务形塑、工作认知形塑、工作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494、r=0.541、r=0.442和r=0.610,PQ0.001),说明高校教师的角色价值观感越高,工作任务形塑、工作认知形塑、工作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越好。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倾向与工作任务形塑、工作认知形塑、工作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546、r=0.436、r=0.329和r=0.529,PQ0.001),说明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倾向越高,工作任务形塑、工作认知形塑、工作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越好。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任务形塑、工作认知形塑、工作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546、r=0.436、r=0.329和r=0.529,PQ0.001),说明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越好,工作任务形塑、工作认知形塑、工作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越好,结果见表1。

表1 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形塑的相关分析(n=262)

3.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形塑的相关研究

高校教师的情绪枯竭与工作环境形塑呈极其显著负相关(r=-0.233,PQ0.001),说明高校教师情绪越枯竭,工作环境形塑越低。高校教师的情绪枯竭与工作形塑呈负相关(r=-0.138,PQ0.05),说明高校教师情绪枯竭体验越强,工作形塑越低。高校教师的低成就感与工作任务形塑、工作认知形塑、工作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489、r=-0.629、r=-0.310和r=-0.582,PQ0.001),说明高校教师低成就感体验越高,工作任务形塑、工作认知形塑、工作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越差。高校教师的去个性化与工作任务形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75,PQ0.01),说明高校教师体验到的去个性化越强工作任务形塑越低,与工作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312和r=-0.200,PQ0.001),说明高校教师体验到的去个性化越强,工作环境形塑与工作形塑反倒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任务形塑、工作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338、r=-0.552和r=-0.429,PQ0.001),与工作认知形塑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169,PQ0.01),说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越高,工作任务形塑、工作认知形塑、工作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越差,结果见表2。

表2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形塑的相关分析(n=262)

3.4高校教师工作形塑、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回归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表7和表8)发现,职业认同、职业倦怠与工作形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本研究以工作形塑为因变量,以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各因子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在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中影响工作形塑的主要的因子。结果见表3。

表3 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各因子预测工作形塑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摘要表

由上表可知,职业认同中有角色价值观因子、职业倦怠中个人成就感因子和职业认同中职业行为倾向因子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其多元相关系数R为0.690,决定性系数R2为0.477。对总体工作形塑构成显著回归效应。标准化回归方程:工作形塑=2.542+0.327*角色价值感-0.286*个人成就感+0.211*职业行为倾向。

4分析与讨论

4.1高校教师工作形塑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4.1.1高校教师工作形塑与职业认同的相关分析

从研究结果来看,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及其各因子与工作形塑及其部分因子之间均存在正相关,这与研究假设及理论依据是相一致的。具体来看: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以及其因子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角色价值观与工作形塑及其因子任务形塑、工作认知形塑、工作环境形塑都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说明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越高工作形塑越好。

具体来讲,职业价值观与工作形塑及其所有因子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意义、作用等的积极认识和评价越高,越积极主动的去调整改变工作的任务、环境和对工作的认识,工作形塑倾向就越高,工作形塑行为发生率越高。角色价值观与工作形塑及其所有因子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教师个体对“教师角色”对自我的重要程度等积极认知和评价,譬如,教师个体以“教师”自居并用“教师”角色回答 “我是谁”的意愿越强烈,说明教师越认可自己的职业,在工作任务、环境以及对工作的认知中的自我卷入就越多,工作形塑就越强烈。职业归属感与工作形塑及其所有因子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高校教师个体能时刻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属于教师群体中的一员,经常与教师职业荣辱与共的情感体验越强,说明高校教师这一职业越能满足个体的安全与归属的需要,个体产生工作行为的动机就越强,工作形塑就越积极。职业行为倾向与工作形塑及其所有因子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教师表现出的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职业责任必需的行为越多,或者是虽然没有在职业责任中明确规定但却有益于提供职业工作效能的行为倾向越强,也就说明其职业行为倾向越积极,工作形塑行为越多。

4.1.2高校教师的工作形塑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从研究结果来看,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各因子与工作形塑及其部分因子之间均存在负相关,这与研究假设及理论依据是相一致的。具体表现为:高校教师的情绪枯竭因子与工作形塑总体、环境形塑呈负相关。说明高校教师情绪越枯竭,环境形塑、工作形塑越低。高校教师的成就感与工作形塑及其所有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高校教师成就感体验越低,任务形塑、认知形塑、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越差。工作成就感给个体工作行为一个强化作用,那么成就感越低,工作行为越得不到强化,那么工作行为动机就会下降,行为会减退。所以就出现了成就感与工作形塑及其所有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校教师的去个性化与任务形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高校教师体验到的去个性化越强任务形塑越低。工作中个体越是缺乏个性体验,对工作任务的调整就会从众,这样对任务调整空间就会减少,工作任务形塑自然会降低。高校教师的去个性化与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高校教师体验到的去个性化越强,环境形塑与工作形塑水平越低。这是因为高校教师在工作中体验的个性化成份越少,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等等方面的改变调整的动机水平越低,越容易在工作中出现从众现象。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形塑及其所有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越高,任务形塑、认知形塑、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越差。个体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出工作动机的降低,这必然会影响到工作行为。也就是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越强,工作动机就越低,工作形塑行为产生频率就越低。

4.2高校教师工作形塑与职业认同、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对高校教师工作形塑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职业认同中的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和职业倦怠中的低个人成就感是工作形塑的预测因子,对高校教师工作形塑有显著的回归效益。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和个人成就感能联合预测高校教师工作形塑47.7%的变异量。高校教师的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和个人成就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工作形塑的特征,从实质上分析,这是一个经典性的条件反射模式,职业行为倾向反应的是个体对工作的接受性,其分数越高,则说明个体越积极主动去从事教学工作行为,行为的结果就是个体能体会到更高的个人成就感。在这个作用机制中,角色价值观起到一个长久的奖励支持作用,对职业行为倾向产生替代强化作用,这个外在的长效的奖励和高个人成就感相结合共同强化了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倾向,促进了高校教师的工作形塑。

5结论

5.1 高校教师工作形塑与职业认同、职业倦怠相关研究结论

(1)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形塑及其因子任务形塑、认知形塑、环境形塑都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说明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越高工作形塑越好。职业价值观与工作形塑及其所有因子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角色价值观与工作形塑及其所有因子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职业归属感与工作形塑及其所有因子存在及其显著的正相关。职业行为倾向与工作形塑及其所有因子存在极其其显著的正相关。

(2)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中的情绪枯竭与工作形塑、认知形塑呈负相关。说明高校教师情绪越枯竭,认知形塑、工作形塑越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中的成就感与工作形塑及其所有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职业倦怠中的去个性化与任务形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职业倦怠中的去个性化与环境形塑和工作形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3)对高校教师工作形塑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职业认同中的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和职业倦怠中的低个人成就感是工作形塑的预测因子,对高校教师工作形塑有显著的回归效益。

参考文献:

[1]Diner A S.Structural evolution through idiosyncratic jobs:The potential for unplanned learning.Clrganization Science.1990.1(2):195-210

[2]Ghitulescu B E.Shaping tasks and relationships at work:Examing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mployee job crafting.PhD Thesis.University of Pittsburgh.2006.31:99-108.

[3]郑P.高校教师工作形塑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4]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第6篇

明确教学条件(教学环境)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高职成本会计的教学目标是为中小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的成本核算人员。围绕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制定典型工作任务,规划工作情境和教学环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而在此之前,通过调研,查明某个典型工作任务重要与具体的起始条件(即教学环境)是关键环节,是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成本会计按照授课内容可以制定多个典型工作任务,现仅以 “采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这一典型工作任务为例,应明确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任务的可行性条件 工作任务的可行性,即要明确将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面向的群体是什么样的,对学生而言,接受起来是否太难或太简单。这个条件的确认可以通过实际调查的方法来完成,一是对往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具体体会和薄弱环节。品种法是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最基本的方法,包括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期、进行要素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产品成本等环节,其理论知识点较难,实训任务较繁重。通过对以往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归纳整理,可以为典型工作任务的目标提供重要的参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更加合理地设计教学情境及考核和评价标准。

教师团队的可行性条件 教师团队的可行性,即教师自己是否能够完成这个项目,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完成这个项目。成本会计授课教师要求具备较高的“双师”素质,具有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成本会计的辅助教师,参与并指导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学习情境的设计和授课计划的实施。

教学设施的可行性条件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其硬件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的要求也很高,最好整个课程的上课地点安排在实训教室或实训大楼进行,采用上班式课程的模式。为了更切合企业工作的实际,应在去企业实际参观调研的基础上做好以上准备。

工作任务实施的潜在条件 工作任务实施的潜在条件,即有无第三方企业的指导性支持。能够与企业长期建立良好的工学合作关系,能够聘请到企业专家,对整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实践指导,或者能够组织学生去企业实际观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学指导思想的确立

明确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中学生所要达到和发展的能力是《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进行企业成本核算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和潜在能力的培养。德国职业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这也是我国高职教育这几年成功借鉴的经验总结。Eicker的职教思想核心是“参与设计导向”,他主张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实现,但是每一种操作所能培养的能力又是有差异的,所以,必须要在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下,在某一个工作情境里,说明这个工作任务在这个工作情境中能够实现哪些工作能力的培养,哪些是基本能力,哪些是潜在能力。例如在“采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的工作任务中,设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这一工作情境,学生要在工作情境中按照产品品种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这就涉及材料、工资等每个岗位的会计资料的传递

和汇总以及大量相关数据的计算和处理,要求学生要达到的职业行动能力如表1所示。

同一门课程,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安排也有所不同,最终使学生获得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在力求统一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通过特殊的教学安排,培养学生的一些突出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潜在能力的培养。

明确每个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以“采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这一典型工作任务为例,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以业务流程为导向。品种法是一套非常严谨的成本计算方法,应按业务流程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其业务流程包括产品生产流程和成本核算流程两部分。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分岗位设计工作情境。产品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成本核算流程如图2所示。

2.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成本核算思维定势的形成。成本核算在会计的实际工作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工作情境中,学生可以进行工作岗位的轮换,全面掌握不同岗位的成本核算技能,并从中理解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形成成本核算的基本思维定势。

创设工作任务与情境,说明学生的主要任务与学习内容

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情境的创设,必须与真实的工作情境及工作任务相类似。如品种法中工作情境的设计,把产品的生产流程与成本核算流程相结合,在工作情境中设置不同的会计岗位,如基本生产成本核算岗和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岗等,在基本生产车间内部设置材料成本核算岗、工资成本核算岗、制造费用核算岗、成本综合核算岗等。准备相应的教学道具和账证资料,学生分组安排在不同的成本计算岗位上,教师以管理者的口吻提出工作任务要求,如材料核算岗要根据有关账证资料计算出各种产品直接耗用和间接耗用的材料成本,工资核算岗要计算出各种产品直接耗用的和间接耗用的人工成本,成本综合核算岗要计算出期末完工产品和产品的生产成本等等。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的学习情境所要处理的基本业务和自己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设计教学过程,制定教学方案

根据成本会计的学科特点,应按照业务流程设计实践性教学过程,制定教学方案,主要包括教学过程总体框架的设计和教学步骤的具体设计。

业务流程是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有关联、有次序的活动集合,它的显著特征是人、物及方法相互系统地发挥作用,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以品种法为例,参照“七步法”的要求,对教学过程的总体框架的设计如图3所示。

在总体框架设计之后,还要将工作任务按照不同的工作岗位,划分成若干个子任务,进行教学步骤的具体设计并规定所需时间。品种法中以材料成本核算岗位为例,说明教学步骤的具体设计如图4所示。

另外,制作教学材料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结合产品生产流程和成本核算流程制作教学沙盘,分岗位设计工作情境,布置工作设备和道具,准备实训资料。如材料成本核算岗所需账证资料包括: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发料凭证汇总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等等。应结合产品的生产流程,让学生进行数据计算和账证的处理与传递。

讨论并制作教学项目的评价

“七步法”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 “参与设计导向”,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工作情境中进行角色体验,通过实践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辅导员的角色。在完成每个工作任务之后,应围绕着“参与设计导向”,教师和学生分别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做出评价。学习情境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发挥空间,所以教学项目(学习情境)的评价也应是开放与互动参与式的。以“采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这一工作任务为例,教师的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点:(1)工作任务的可行性分析是否充分准确,品种法的难易程度把握是否合理。(2)硬件设施及教学资料是否准备充分。(3)成本核算工作情境和工作岗位的设计是否符合企业实际。(4)工作过程设计是否完整,有无企业专家参与指导。(5)品种法的每一个子任务要求学生达到的职业行动能力是否明确,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是否充分,效果如何等等。

学生的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点:(1)能否独立完成某一个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2)能否与他人合作完成成本综合核算工作。(3)在工作过程中体会到的理论知识薄弱点是什么。(4)在工作过程中所达到的突出能力有哪些。(5)工作任务、工作情境及工作岗位的设定还有哪些不足等等。

最后,以报告形式总结教学设计工作。在完成了以上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每个设计环节按顺序进行总结,整理设计资料,形成自己的教案。

参考文献:

[1]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7.

第7篇

关键词:任务法;情境式;解决问题

本文旨在对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文字与版式设计》做两个切入点的研究。其一,教学模式如何构建?其二,课程的最终目的――应用设计。

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基础核心课,在教学环节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对艺术设计类各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具有较强的辐射性。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字体与版式设计的表现方法和制作技能,为实际操作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强调基础教学与社会应用相结合,以培养市场需要的技能人才为目标。

课程目标细化为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字设计的八种方法;能根据主题要求,寻找设计切入点;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编排技巧。2)能力目标――能根据视觉载体和服务对象的变化,进行适合的文字设计和版式设计。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用设计能力,借此全面培养其参与项目设计与制作所需具备的素质。

1教学模式的构建

(1)课程设计理念――项目实施过程,序化教学内容。学习情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

(2)课程设计思路――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职业岗位群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以完成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情境,在教师团队指导下,实现工学交替的学生自主学习。

(3)项目划分依据――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思路的要求,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学习情境的前后排序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从单一到综合的项目任务。

2应用研究

文字与版式设计的关系暂且归纳为单一的文字设计和“字群”的设计(撇开图片),所以两门课程间的关系是由点及面的放射性囊括状态。

(1)课时分配(80课时)通过对典型性工作任务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本课程设计了五个情境,每个情境的学习都要解决一个问题,切忌设计重复情境,划分课时如下:栏目标识设计――12课时;文字主题海报设计――12课时;名片设计――8课时;宣传折页设计――15x2课时;商场宣传册设计――16课时。

(2)课堂组织与安排

情境一:栏目标识设计――12课时

项目内容:给“非诚勿扰”大型征婚交友节目设计栏目标识。

任务分析:1)了解栏目属性(学生做);2)对原栏目标识进行分析(学生做);3)收集同类型综艺节目标识(教师做);4)以文字创意为主;5)使用矢量软件进行设计。

解决问题:在特定视觉载体(电视媒介)传播下,字体设计必须要符合服务对象的特殊要求。

情境二:文字主题海报设计――12课时

项目内容:以“魅力中国”或“魅力武汉”为主题设计一张海报。

任务分析:1)从文化角度找到设计切入点;2)以四个汉字的文字创意为主;3)以何种元素来做文字图形。

解决问题:在特定主题下,如何用文字图形去表达文字内涵。

情境三:名片设计――8课时

项目内容:给某人(教师定)设计一张名片。

任务分析:1)主次信息整理清楚;2)选取合适的素材;3)以何种元素体现持有人的特质。

解决问题:在版面中,如何区分表现主次信息。

情境四:宣传折页设计――15X2课时

项目内容:1)仟吉西点宣传折页设计;2)Ck香水宣传折页设计。

任务分析:1)文字信息按版面合理安排;2)找到宣传主题;3)确定主色调;4)确定开本样式。

解决问题:当文字很多的时候,如何编排清楚并具有层次感;当以图片为主的时候,文字编排如何体现版面艺术感。

情境五:商场宣传册设计――16课时

项目内容:为某商场(教师定)设计以节日为主题的促销宣传册。

任务分析:1)确定整体风格;2)内页划分;3)下载商品图片和文字;4)确定开本样式。

解决问题:当文字、图片、色彩三者纷而且杂的时候,如何得到信息明确、层次丰富的版面。

第8篇

计算机实训室是实现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实训室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学校能否开展正常的一体化教学。在实施一体化教学后,学校原有的计算机实训室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为此学校多主筹集资金改善实习场室和教学设施,不断扩充和更新计算机实训室。学校现有计算机基础实训室、程序设计实训室、网站设计实训室、数据库实训室、图形图像实训室、神舟数码网络实训室、H3C网络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视频剪辑实训室等20个。每个计算机实训室安装了网络模块、多媒体教学平台、广播教学软件等教学设备,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计算机专业的师资建设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直中职计算机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探究陆建华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佛山528000接影响一体化教学的效果。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结合素质,学校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了一批胜任一体化教学的师资力量。首先是提高学历,经过教师的自我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师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6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其次是成为“双师型”教师,通过寒假暑假的学习培训,计算机专业教师全部考取高级技能证书或技师证书;接着是到企业实习,学校组织教师在寒假暑假及带队学生实习时间,到大型企业进行实习和训练,让教师具备创设职业场景的能力;最后是引进企业优秀人员作为专聘教师,与专业教师一起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实现一体化教学。教师通过一体化教学,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逐步成为理论扎实、实操过硬的“双师型”教师,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良好结果。

3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开发

教学是以课程为载体进行实施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实施一体化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遵循职业成长和认知学习的规律下,培养学生从新手到专家、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能力,我们选择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使学生在“重复”中掌握“同”的工作程序,在“类比”中习得“异”的特质。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路径与步骤,即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这四步,编写了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设置了课程的学习任务、知识、能力目标、教学评价方案等。依据课程标准,计算机科组已经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十多本,计划公开出版四本。在每门课程中都包涵了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分解为多个实例,让学生在学习中针对学习对象,不断重复的是步骤,但不是重复学习内容。

4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实施

有了良好的实训场室,有了优秀的教师队伍,也有了一体化教学所需的教材,接下来就是如何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我们的学生了。有句名言说得好:“讲给我听,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理解”,这正体现一体化教学“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

4.1学生分组

课堂教学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也是在模拟企业中人员互相合作与竞争的氛围。通过分组,一方面可以在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持,以增进学习的成效;另一方面,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关系能培训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努力。

4.2学习情境导入

课堂中模拟企业岗位工作的情况,教师首先分析工作任务的要求,让学生对工作任务有简单的直观认识;然后明确任务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习工作任的目的和作用;最后把学习方法和评价标准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好工作准备。

4.3项目实施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从工作任务中引出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衔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各小组成员根据工作任务进行分工与合作,通过自主学习、同学帮助、教师指导、上网查询等方式完成工作任务。

4.4学业评价

第9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20-02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工作任务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被许多职业院校所采纳。2009年7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30所技工院校启动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2013年4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从宏观上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理论上对改进呆板的教学方法,改善单一的教学环境,改变目前技工院校学生普遍厌学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大有帮助。然而,一体化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现实的原因还存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学实践,具体分析了当前制约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有效实施的因素,探讨了提高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制约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有效实施的因素

目前,由于各种现实的原因,一体化教学在各个技工院校的实施程度还存在较大差异,但归纳起来制约一体化教学有效实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教师对于一体化课堂的驾驭能力不足。随着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从理论上对于一体化教学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但是在实际的一体化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放不开”、“收不住”的问题。一部分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担当课堂的“主角”,对于一体化教学方式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放不开,拿不准”,怕自主学习课堂会乱,怕合作解决问题效率不高,浪费时间,怕学生自主学习把握不准学习目标,完不成学习任务,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于一体化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策划不够,掌控不足,出现所谓收不住的问题。他们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要大胆的还课堂于学生,整堂课程几乎全部是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的作用难以显现,从而失去了自己的阵地,整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但最终学生却收效甚微。以上两种现象其本质还是教师对于一体化课堂策划不够,设计不充分,以至于表现为教师对课堂的驾驭、掌控能力不足。

2、一体化课程开发没有基于学校自身的实训条件。一体化课程开发是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典型工作任务以及代表性工作任务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许多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工作很投入,通过企业调研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许多技工院校实训设施的建设远远落后于企业及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学校的实训设备和条件存在着较大的滞后。许多技工院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严重滞后于企业的生产条件。这种学校的实训环境与条件和企业的生产条件的不适应,导致根据企业实践专家提炼的工作任务在学校实训室无法正常实施。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无法正常的完成。学校及教师花大量物力、财力开发的一体化课程文件无法正常使用,这种没有基于自身实际条件的课程开发导致当前许都技工院校的教师守着开发成果不能运用,一体化教学的落实大打折扣,这种情况极大地削弱了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3、一体化学习资源开发配套不足。一体化教学强调学生围绕工作任务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完成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学习任务“鱼骨图”、校本教材、学生工作页、以及各种课件、视频、动画、仿真软件以及各种信息查阅系统等。然而目前,多数技工院校的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师们把有限的精力都放在了校本教材以及学生工作页的开发上。对应于具体工作任务的课件、视频、动画、仿真软件等学习资源包严重不足。课堂上,学生针对工作任务除了参考校本教材以及学生工作页以外仅能泛泛的借助互联网,这样大大的降低了课堂的效率,而且给学生的课堂管理带来了较大的不便。因此,这种针对性较强、适用性较好的一体化学习资源的严重不足给学生完成工作任务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二、促进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措施

如何能将一体化教学这种被职业教育界以及企业界广泛认可的教育理念落实好,这是摆在技工院校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落地”问题是一体化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促进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应拓宽渠道提升教师的一体化实施能力。

学校教师一体化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可能齐头并进,要有步骤、有计划实施。首先,技工院校要在教师队伍中选择一批一体化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改革积极性高的教师组建一支一体化教学“先遣队”。通过安排“先遣队”教师赴一体化教学开展的好的职业院校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学习。先让这部分教师能够准确把握一体化教学的内涵,熟悉一体化教学的流程。通过专门的强化学习使“先遣队”变成学校的“专家团”。其次,组织“专家团”的教师制作各个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示范课”,并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专家团”的教师还要通过研讨制定学校的“一体化教师认定标准”和“一体化课堂教学参考流程”。一体化教师认定标准应包括教师的课堂策划水平,课堂组织能力、专业技能水平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学校教务部门要分阶段的开展一体化师资认证,并对确实达到一体化教学水平的教师的课时费上浮20%。每学期教务处要组织各系开展一定数量的现场研讨课,专门针对教师的一体化教学实施情况进行研讨和交流。中职学校通过这种团队引领,典型示范,分步实施的办法逐步提升学校教师的一体化教学实施能力。

2、一体化课程开发应基于自身实训条件开展

当前,许多技工院校面临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老化陈旧等问题,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条件不适应。这与理想的一体化教学对实训条件的要求差距较大。然而众多职业院校实训条件的改善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即便将来逐步解决了也有可能由于企业的技术更新再次变得不相适应。工作任务仅仅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是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能力,而不是工作任务本身。这就要求我们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既要利用好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的结果,同时还必须基于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做好实践专家访谈会成果的转化。使广大教师辛苦开发的课程能够实施。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以借助仿真、模拟等手段对于学校现有条件无法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引申。

3、要做好一体化学习资源的开发

一体化教学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策划和引导。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当前职业院校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校本教材及学生工作页上,忽略了各种课件、视频、动画、仿真软件的开发工作。导致学生面对工作任务进行查阅资料时大多是借助于搜索引擎进行泛泛的检索。这样不但效率不高,而且有时查到的资料存在不准确、不严谨等方面的问题。学校要促进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就必须针对专业学习任务开发专门的学习资源。一方面学院可以组织对广大教师开展专门的信息化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水平和学习资源开发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校校合作,发挥不同院校的各自优势实现学习资源库的共建、共享。最终建立起一套便捷、准确、高效、丰富的学习资源查询系统,为提高学生的一体化课堂学习效果提供资源保障。

4、一体化教学要求创新学生的考核评价模式

众所周知,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尺,是学生培养的重要一环。可是,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的考试方式,在今天的技工学校不能完全发挥激励学生、评价学生的作用。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对课堂学习任务完成效果的评价和阶段性的专业技能水平的考核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考评。最终激发学生一体化课堂的学习效率。课堂评价主要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这三个环节,学生的小组长要做好评价的记录、积累和量化工作。目的就是通过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让学生互相比拼,发现差距,激发兴趣。专业技能考核主要就是要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最终掌握情况。这种考核要将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融为一体,设计专门的考核方案。学校可以结合考核结果做好星级学生的评定工作,并作为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总之,一体化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工作,也是当前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然而由于一体化教学涉及面广,对教师、实训设备、学习资源的要求较高,在短时间内较难产生特别理想的效果,因此,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办学条件,逐步推行,边实践,边改进。一体化教学也必须因校制宜、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 阳.对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2013(5).

[2] 吴志强.更新观念有效推进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J].改革,2013(9).

第10篇

一、课堂实验的一般情况

(1)实验的总目标:客房服务项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实验的总体目标就是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发挥学生主体为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的教学目的。

(2)实验对象:2008级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二班。

(3)学时安排:根据《客房服务》项目课程标准,授课总课时为100学时,共5.5个学分,分3个学期完成,第一、二学期为每学期36学时,一个星期上两节课,第三学期为28学时。

(4)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在整个实验过程,教师以生本教育理论为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导,务必做到“先学后教,先做后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有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等。

(5)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中,笔者选了《客房服务》项目课程标准的第一个项目“客房清洁整理的准备工作”整个项目和第二个项目“客房的清洁整理”的第一个任务“敲门进房”和“中式铺床”的床单铺法,恰好有理论的工作任务和实操的工作任务,可以比较学生在理论与实际操作上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与他们对实际学习的要求。

(6)实验方法:笔者选择酒店管理与服务一年级(1)(2)班作为实验教学对象,两个班都同时选用以《客房服务》项目课程标准作为标准所编撰的教材,希望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效果对比,发现课标的优缺点,确保以此标准所编撰的教材的实用性,发现教材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修改。

(7)考核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平时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评价工作任务展示的效果,以上作为小组的总成绩;个人的成绩以个人平时获得加分的分数加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作任务的总成绩,作为个人的平时成绩;个人的期末成绩是将个人平时各个项目的考试成绩相加进行平均而得;个人总评成绩就是把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各占50%而获得的。可见,平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作任务的成绩很重要。

二、实施实验的策略

(1)确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和工作任务相联系。根据课程改革的内容可以知道教学目标是以“生成性目标”为主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笔者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工作任务相联系,使三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样便可以达到生本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应尽量将完成该工作任务的所需要具备的技能以及必须运用到的知识表述清楚,不能用生成的一个目标去掩盖另一个目标或者是不同目标重复一样的工作任务。

(2)将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教师必须在动态中调整教学过程,打破“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的程式,将工作任务的内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学校的实际等。

(3)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师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具体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方式中,探究完成工作任务的技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创造完成工作任务的条件。

(4)课堂教学评价与完成工作任务的效果相联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作业点评,情境分析,实际操作等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注重听取学生的意见。

(5)教学资源的利用应与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相结合。笔者要求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要充分利用所有资源。

三、实验的结果

在本次的教学实验中,笔者一共发出382份咨询表,其中有效咨询表共302份。有效咨询表指学生能够对课堂评价内容认真填写,无空白处;对于简要评述的内容,如果存在空白,也还是当它为有效咨询表。

第11篇

传统的《CAD绘图》课程以教材章节为教学顺序,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具体教学过程为教师先进行绘图命令的讲解,上机演示命令的使用方法,并解释命令每个步骤各个选项的含义,再让学生进行相应的上机操作,完成教学内容后进行实例综合操作。传统教学的弊端一方面是学生学的快,忘的也快,在综合实训辅导时,教师显得很吃力,学生的绘图水平难以得到提高,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传统的CAD教学过于注重基本操作命令的讲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之后能够熟练完成绘图工作任务,并能利用CAD绘图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本课程教学难点,也是本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CAD绘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是计算机相关各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以 AutoCAD软件为依托,通过学维图样的计算机绘制方法和三维实体造型技术,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图的职业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达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提高设计与开发能力。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能力定位。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通过企业调研,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最新课题及时引进教学中的整体课程项目,从而使课程教学不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而且能够及时反映企业最新发展,实现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本课程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社会、企业实际岗位及岗位群要求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按照岗位的工作流程为顺序把课程内容整合成相互关联的项目,每个项目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甚至每个工作任务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即一个个更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在课程目标设计中,将每一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真实具体的任务;每一项任务的教学以真实案例导入,使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运用案例分析、课题讨论、实训等方式和手段实现每一项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设计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职业标准,由教师在企业专家指导下,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企业实例为项目驱动,选取课程内容,保证了课程内容定位的准确性。

3.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在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一体化,这其中包括课程实施的主体及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就课程实施主体而言,要做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学校、企业为一体,融教师、企业专家为一体;就教学过程而言,要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做到学生心理认知过程与学习行动过程的一体,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生生关系,真正凸显学习者中心地位。就本门课程课堂教学而言,第一,教师依据每个具体项目设计的知识点,讲解基本命令,演示操作步骤,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基本命令的功能;第二,教师综合利用课件和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提出课堂工作任务;第三,学生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后,教师点评学习成果;第四,依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扩展补充新知识,并提供教学资料。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法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学生必须明确工作任务,教师利用恰当的实例切入,讲解实例的过程中穿插知识点,学生通过模仿实例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之后通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达到能完成具体绘图任务的目的。另外,本门课程利用与企业共建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学依然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核心内容,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4.课程学习资源设计

本门课程力求建设成为精品课程,进一步丰富网络学习资源。课程内容中每个项目对应的工作任务,都有相对应的课件、教案、工作任务视频教学、基本操作视频教学、绘图技巧等。课堂以外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平台进一步学习,完成工作任务。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视野,建立了相关资料库,主要有:案例库、试题库、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等。并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材料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5.课程评价考核体系设计

项目课程的评价应贯穿于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内容包括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小组合作能力、自身贡献、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等。就本课程来说,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绘图能力,各个工作任务的完成速度和质量、绘图的技巧、绘图的基本素养等。评价主体不仅包括老师,还包括学生自己以及小组成员,三者共同完成评价方案的制定,更能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

四、结束语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为了让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和培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作为本门课程的教师,要与时俱进,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系统化设计中国高教研究,2009,(4).

第12篇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Doing

ZHOU Haizhen

(Wuchang Polytechnic College, Wuhan, Hubei 430202)

Abstract Whether it i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r teaching-learning-doing unified model, their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content is the sam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design,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and so o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eaching mode and the teaching mode. In this paper, we will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integration of teaching-learning-doing; materials development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学做合一下的翻转课堂将师生教学做、理论知识的学习安排在了课外,而课堂成了学生技能检验技术交流、答疑解惑、经验分享的场地。学生将在课堂完成学生独立做,并和同学们交流操作心得,完成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要达到理想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学生需做到完成课前任务、思考课中讨论、强化课后知识。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编制翻转教学模式的教材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新挑战。

1 翻转课堂与教学做合一的比较

在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班级授课,围绕工作任务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的五步教学法”是最为有效及普遍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步骤为:第一步是教师下达任务,并针对工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详细的分析,让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再对这些疑??进行归纳、规范、补充,形成便于学生学习的系列问题;第二步是教师针对形成的学习问题,因势利导,进行知识导学,并带领学生完成一次类似的工作任务即师生教学做;第三步是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即学生独立做;第四步是教师组织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相互争鸣,总结学习心得,交流操作技能及技巧;第五步,结合讨论交流的情况,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归纳。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但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进行知识的导学,在“视频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动手操作即师生教学做;在课堂中进行知识内化,完成学生独立做,并讨论交流与点评归纳。学生们经过同学协作及老师的帮助解决疑惑,提高能力,得出结论,提炼理论知识。随着教学过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产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由于任务解读、知识的导学和师生教学做等内容转移到课外,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操作指导、技术交流、技能强化,交流讨论和点评归纳。课堂教学重点不再是一般性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质疑、表达、合作,走向深度学习。

2 翻转课堂教材的特点

2.1 教学做合一教材特点

教学做合一源自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先生将教学做合一表述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要求课程、教材、教法整体配套,课程按教学做合一设计,教材按教学做合一开发。教学做合一教材有三个特点:内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体系工作任务过程化、教材编排教学做研一体化。教材中的每一个部分,要符合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按事情“要求做什么”、“根据什么做”、“应该怎样做”来编排。每一工作内容有工作任务(师生教学做和学生独立做)、理论知识、操作指南三部分;每本教材配套一本同步操作。将某一工作岗位的相应工作任务组合成一本教材。

2.2 翻转课堂教材特点

翻转课堂借助了现代教学手段,利用“视频教师”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流程,改变了教学“片断”,教师要根据“微课程”教学需要,重新设计组合编制教材内容。通过实践探索,满足翻转课堂教学需求的教材具备以下几特点:

(1)教材适应“微课程”需要。翻转课程契合了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了现代教学技术,将视频、微课、慕课和各种学习软件应用于教学中。它们不像传统教学一样聚焦大量操作技能和系统知识,它们的学习内容短小,便于在线观摩;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移动传播和碎片化学习情境,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技术发展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使优质资源唾手可得。因此,适应教学做合一的翻转课堂教学的教材在编排上要考虑工作任务的可分解性,便于操作技能的“微”课程学习。

(2)教材匹配学生发展需要。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取决于学生“翻转的程度”,教材的编写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设计好课前学习任务单,改变学生依赖型学习习惯,并主动参与学习,继而发展为能自我导向学习者。设计好课堂中能暴露学生操作技能及知识漏洞的问题,引发学生换位思考的问题,促进学生记忆和掌握新学职业能力的问题。课后重视学习反馈,可设计一些有结构性、开放型、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如写出填空题、选择题、写出思考过程、录制某操作视频等。让学生要理解为什么要操作和做题、为什么不怕动手操作和做题。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有预见性,设计所有类型的学习活动,为学生部署所有学习活动需要的学习技术。

(3)教材满足学习者个性需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可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差异情况,满足个体学习需求。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在满足职业技能的需求上要为主动型学者提供结构上必要的前后衔接的知识内容,帮助操作能力强的学习者实现技能训练及创新。因此,在教学做合一教材理论知识够用的基础上,可考虑知识的拓展性,增加对原有知识的延伸或者对原有知识进行补充、强化、巩固的内容;可增加单项操作技能练习,为学生准备多种学习资源,如:MOOCs、阅读资料、模拟材料、例题习题等。

3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翻转课堂教材开发的探索

适合相应教学模式的教材才有利于该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组织,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材开发是有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

3.1 教材开发难点

(1)教材三部分的重组合。由于翻转课堂利用视频教学,视频不仅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还要时间短、资源容量较小,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因此在教材内容组织安排上,要便于微课例,满足教学需求。教学做合一在教材的编排上注重工作任务系统化、过程化,教材的工作任务、理论知识、操作指南是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而翻转课堂教材需将工作任务分段细化,理论知识、操作指南同时段细化,三部分重新组合。

(2)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翻转课堂将师生教学做、知识导学等内容倒置到了课前,课堂主要用于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独立做)、讨论交流与点评归纳。讨论问题的设计要遵循主导性、层次性、探索性、开放性等原则,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设计得当的讨论能让学生在交流、合作、探索中不仅能体验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还能体验到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主动发挥。

3.2 教材开发的思路

在原教学做合一教材的基础上,以课程为单位组织人员编写。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原理细化师生教学做和学生独立做工作任务,编写教学设计,重组合教材内容。以编制“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任务为例。第一步,根据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及原理将“财务报表分析”进行分解、细化。“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分,又可以分为收集行业和同行资料、资产状况及资产变动分析、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动分析、利润总额增长及构成分析、成本费用分析、收入质量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编制分析报告等若干任务。将原工作任务、理论知识及操作指南以细化后的工作任务为章节点分十一部分重新组合。第二步,修订细化后工作任务的教学设计,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课前教学设计注重任务的布置、知识的导入;课堂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应用即学生独立操作,课堂讨论安排、教师的总结点评等;课后教学设计学生知识的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以“财务报表分析”中“偿债能力分析”工作任务为例。课前在“操作视频”的带领下一起完成东方集团偿债能力分析(师生教学做)工作任务,然后根据提问完成知识导学任务。问题有:偿债能力说明企业哪些能力?企业偿债能力能分析主要有哪几个衡量指标?各指标数值为多少适当?如何编写偿债能力分析报告?课中完成环球公司偿债能力工作任务,分小组进行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如下问题:哪些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之间有联系?如何去记忆这些有相互联系的指标?指标的数值是否是绝对数?如何用几句话去说明偿债能力?课后思考:还有没有其它偿债能力指标?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哪些指标进行偿债能力分析?完成偿债能力分析知识强化,主要方式是完成相应练习题。第三步,根据前两步,重新组织、编写教材内容。工作任务分为11个技能点,每技能点包括四部分:工作任务、知识导学、操作指南及思考及讨论。在原知识导学的基础上,编写课前导入问题及理论拓展知识;课中思考及讨论问题;课后强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