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5 02:54: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经营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水利项目投资大、工期长、技术复杂,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水利项目具有项目投资大、项目周期长、涉及的工作和工序繁多,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及不可抗力影响等特点[1]。水利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全过程的咨询决策、勘测设计工作时间跨越周期长,容易受到环境、政策、技术、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勘测设计项目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部分水利勘测设计项目前期开展顺利,但中后期由于项目资金紧张、市场经济的影响、政策环境改变等因素,项目停滞不前,甚至被迫取消。特别是大中型水利建设工程项目,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前期工作到建设完成时间跨越十几、二十年,其过程受不确定因素影响更为明显。与复杂的环境因素相对比较,勘测设计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及技术水平条件有限,保护措施过少。因此,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和有效地预防,是水利勘测设计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2风险意识薄弱,缺乏系统的风险评估面对水利项目时间延续长,受政策及外部环境影响大的特点,水利勘测设计企业对其承担项目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2],行业内大部分设计单位对项目风险分析仅安排项目前期承担阶段,且风险分析环节过于简单,规避风险意识不强。水利勘测设计企业在承接勘测设计项目时,大部分考虑到项目承接与否,较少探讨承接项目的经济、技术难题、项目进度及合同风险等相关经营管理存在的风险,导致项目环节出现变化,未能立即应变,存在风险滞后性,中间环节脱轨,没有应急措施。
1.3对新业务开拓意识不强随着水利水电市场的全面开放,水利勘察设计单位可充分自主选择项目,区域间的勘测设计单位面临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局面。水利勘测设计企业一直以来受相关国家政策保护,危机意识不强,行业动态不够深入了解,对市场跟踪不及时,市场竞争能力弱。对新业务开拓意识较弱,在进军新业务行动比较迟缓,尤其对生态环境、市政交通、清洁能源等新业务的开拓能力和技术水平不够强。
1.4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有待加强发展中国家水电开发程度较低,市场前景广阔[3]。目前,水利勘测设计行业的市场主要是以国内为主,国内的勘测设计项目相对而言,市场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可预测性大,市场环境相对熟悉,政策了解程度与支持都比较充分,而国外的项目相对国内而言,成本较高,例如往返机票,签证,设备人力、财力与物力投资都较大,利润较少,而且对于国际市场环境预测性不高,熟悉度较低,国际市场的法律法规,政策变化等经验欠缺。尽管水利勘测设计单位有着丰富的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经验,但要真正走出国门,走进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还需要多方面的准备,人力物力,信息,法律法规、经济实力,信用及市场经验等等加以储备,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有待加强。
2提出对策,加强风险防范
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尤其新的政策法规、市场动态,水利勘测设计企业在对待经营管理风险的还存在了解不够,敏感性不强及缺乏科学合理的决策,导致决策与风险应对上存在了漏洞,对此,我们应当重视,采取多方对策,加强风险防范,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2.1加强学习,提高风险意识
为了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水利勘测设计行业单位需加强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充分了解新出台的政策法规、新的市场动态,提高行业市场敏感性,多分析研究,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完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加强技术及经营管理层沟通交流。另外,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化解防御风险的能力。风险意识越强,抗御、战胜风险的把握就越大,抗御、战胜风险能力越大,化解、战胜风险的机会就越多。面对新的挑战,新的开发领域,要敢于突破传统水利行业的发展模式,打破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思想,加强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避免被动性发展。当前尤其是要提高对已知、未知风险的预警、研究、防范、化解能力。多利用网络平台,强化网络办公系统,逐步建立各种智能化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有了科学准确的预测防范,才能在防范化解风险中,不打无把握之仗。
2.2加强对项目的风险评估环节
针对目前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水利勘测设计企业要加强对项目可行性与风险评估,除了事前专业评估分析和科学民主决策外,还需将进行对周边市场进行调查,了解项目可能存在的危机隐患,项目招投标可能存在的陷阱。同时,加强探讨项目可能存在技术难题、项目进度及合同签订等相关问题,加强项目中间环节风险评估,以防中间环节脱轨。开展项目中后期风险危机评估分析,了解项目的难点与存在风险的可能程度,加强对项目风险的应对,总结风险的经验。
2.3完善合同管理,合理规避风险
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完善合同管理,合理规避风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囿于合同陷阱[4],为此,必须增强合同风险防范意识。水利勘测设计企业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重视和完善合同管理,增强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合同管理及履约过程控制意识、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取得最大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合同签订期间,加强对项目合同进行评审,尤其合同存在的不合理要求。例如工期、支付、知识产权、变更及停止等不平等条款,给予分析,合理的规避,争取合同条款保护,加强对项目合同风险评估,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维护自身权益。
2.4加强对招投标的风险防范
加强对招投标的风险防范,既要开拓市场,又要自我保护。赢得市场,站稳脚跟、健康发展,对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招标人与投标人的地位不同,招标文件设置的不平等条件也客观存在,为了既要获取市场,又要保持一定利润,设计单位建议在招投标期间,多对项目进行了解、考察,详细了解招标单位的情况、有无出资方、合作方等等,摸查其资金到位情况、资金投入计划、和管理层状况等[5],并召开招投标项目的讨论会议,探讨及审核招标项目对自身单位的利益分析及存在的风险,最后进行科学决策。
2.5加强资金的经营管理
一个企业,就好比一个人和一个家庭,除了能够会赚钱,会花钱,更要懂得节约。对一个企业而言,除了必须提高营业收入效益,合理分配,利用人力资源,更重要一点是要如何理财投资,有规划、有计划的开支,降低不必要的浪费开支,合理降低经营成本、节约资本、理财有道、谨慎投资、合理规避风险等措施,把节约下来的资源进行分配,将其利益与职工共同分享。加强资金的经营管理,统筹安排项目的收支,完善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建设,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资金的运转必须遵循企业的规定,控制在合法合理范围内,加强对资金实际操作管理及安全合理把关,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
2.6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技术水平
水利勘测设计企业需采取创新管理观念,建立高效和机动灵活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竞争能力,从人员及管理机制上加强完善,突破传统水利行业的管理模式,并制定发展战略目标来为开拓市场提供保证和支撑,取得在同行业中的市场领先优势。另外,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一个企业的发展,除了管理方面的优势,更重要的一面,就是技术的核心,拥有自己的技术及核心,保持技术的领先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砝码。同时,由于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快速的发展,发生技术窃密的手段越来越强,对技术的保护也显得非常重视,加强对技术的保密也是风险保护的一面。
3结语
(一)在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统计工作是核心
统计所具备的独特性质决定了统计在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统计的独特性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统计本质上是一项管理工作,且它必须要遵循经济管理的一般原则,具体的工作环节要跟企业的收入、占用耗费、产值、产量等一系列的活动特点相结合;二是钢铁企业统计的对象是该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是直接对数字运动进行管理的一项工作,反是钢铁企业中有数字活动存在的生产经营部门抑或是业务活动部门,其工作的开展均要按照统计部门的数字指导进行;三是统计本身是一个循环的且完整的过程,它涵盖了钢铁企业的经营预测、计划管理、统计分析、统计决策、统计控制、统计监督、统计检查等每一个环节,而这些环节的活动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四是统计具备灵敏度高、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等特征,它将间接抑或是直接地对钢铁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指标进行反映。因此,只有钢铁企业有效地抓住统计工作,就可以带动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从而提高钢铁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二)在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统计系统是经营决策的依靠
钢铁企业所制定的诸如定价决策、促销决策、产量决策等重大的经营决策所依据的是市场反馈的需求信息。但是,在钢铁企业实际的经营活动当中,它的目标跟业绩之间往往存在负面抑或是正面的差距,因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努力探索各种可以利用的途径以实现目标的超额完成。当然,在这些可利用的途径当中,统计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为钢铁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统计信息。事实上,钢铁企业制定目标、对目标做出相应调整、探索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这一过程就是钢铁统计系统的管理过程。
(三)统计是现代钢铁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
市场潜伏着许多的经营风险,钢铁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当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要重视统计。随着我国企业自我发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制度体系的建立,企业统计的服务对象不再是以往单一的上级主管部门,而是转变成了要为整个企业服务,钢铁企业也不例外。因此,钢铁企业统计的工作重点是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企业的决策管理层服务,它的宗旨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实际上,不管是站在理论的角度还是站在实践的角度,钢铁企业建立起以统计为管理核心的钢铁企业管理体系都是可行的,因为统计把握着钢铁企业的活动脉络,在钢铁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过程中具备重要作用。
二、在钢铁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统计重要作用的具体途径
(一)转变观念,解决人员问题
首先,现代钢铁企业管理的核心观念是建立健全钢铁的统计工作,促使企业的领导以及员工都能够理解到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从而在企业里面树立起统计部门的权威性。其次,钢铁企业要想在其经营管理中发挥统计的重要作用,就需要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有效解决人员问题。当下,大多数的钢铁企业统计人员均缺少对于市场经济理论及实践、现代的企业制度、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的理解,加之新时期里新的市场环境对钢铁企业的统计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高素质、高学历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才能很好地与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相适应。因此,转变观念、解决人员问题是钢铁企业统计的重中之重。
(二)合理定位统计与钢铁企业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的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统计部门的工作重心应当放在为企业领导做决策参谋上,尤其是钢铁企业。当然,钢铁企业的统计部门还应当与其他的职能部门明确划分出各自的职权范围,积极配合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主动参与跟企业的经营管理有联系的各种业务活动,致力于使统计工作能够有机地渗透到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去,合理定位统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协调的以统计部门为核心的钢铁企业管理系统。
关键词:现代服务企业;经营管理;QT公司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现代服务业将不可避免的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服务产业也具有势不可挡的发展潜力,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以利于占领后工业化时代的发展制高点。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现代服务业更是我国政府大力扶持的支柱产业,这对广大服务企业而言,是极为利好的消息。但是,现代服务企业要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抓好企业经营管理无疑是关键。基于此,笔者就现代服务企业如何抓好经营管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对成功典型——QT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了剖析,提出抓好现代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对策,以求对抓好我国现代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一、我国现代服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现代服务企业的数量、规模、经营水平以及竞争力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在企业数量、经营规模、规范化水平、经营成功率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服务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也比较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现代服务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众多的问题。对此,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并就如何有效解决现代服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服务观念未转变,观念上的障碍未突破
许多服务企业对现代服务内涵的理解不全面、不准确、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有的服务企业认为,服务企业向客户提供的服务是附加性的;有的服务企业认为,客户享受服务只是一次性的,不在乎长久性的服务吸引;有的服务企业认为,按照大众普遍需求向客户提供服务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利益回报;等等。总之,许多服务企业对现代服务内涵的理解与现代服务企业应提供的服务有很大的偏差。对现代服务内涵的正确理解应是一切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其工作重心应以服务产品为载体,谋求为顾客提供完整、优质、甚至具有特色的长久服务。
(二)不太注重服务质量与经营管理效益之间的平衡
当前,我国许多服务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忽视企业服务质量与经营管理效益之间的良性平衡,在追求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同时不注重保持服务质量,过分地追求经营管理效益和降低成本,造成服务质量的相对下降,从而导致企业与顾客关系的破坏,因而导致企业经营收入及利润的进一步下降,使企业陷入“经营管理的恶性循环”。现时,我国许多地方的部分酒店或餐饮企业就是陷入“经营管理的恶性循环”的典型代表。
(三)经营管理模式“包打天下”,不能适应不同的服务市场需要
当前,我国许多服务业企业都采用“包打天下”的经营管理模式,不能因应不同的服务市场需求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以满足不同服务市场的需要,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四)只能提供普通而又容易被模仿的服务
普通的服务手段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从而使得企业迅速失掉既有竞争优势。当前,我国大部分服务企业缺乏对服务品牌的创树及管理意识,对服务品牌的认识涉入较少,甚至没有感知,对服务品牌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接受阶段,缺乏自我品牌的创造意识;向客户提供的服务大多是普通而又容易被模仿的服务,其服务手段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因而使得企业既有的竞争优势迅速失掉。
二、抓好现代服务型企业经营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向顾客提供最大的服务让渡价值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争夺顾客,企业要赢得长期顾客,就要创造顾客满意。要做到这一点,企业要比竞争对手更了解顾客的需求及其消费行为。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提出“: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和服务的可感知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状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用户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用户对于企业/产品的忠诚度,最终直接影响到服务企业能否“留住”顾客。正因如此,每个公司都想了解自己客户的满意度状况,以利于制定后续的经营管理策略和规划。而服务让渡价值的大小往往又与顾客的满意度成正比。因此,要想让顾客满意,就要向顾客提供最大的服务让渡价值。
(二)坚持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效益兼顾的发展理念
只追求服务质量、不讲经济效益与只追求经济效益、不讲服务质量的理念和做法的效果一样,都不利于现代服务企业的长久生存和发展。QT等公司的成功发展实践经验证明:现代服务企业只有坚持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效益统筹兼顾的发展理念、坚持服务质量与经营管理效益之间的良性平衡、在注重经营管理效益的同时注重保持或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赢得顾客、赢得市场、赢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三)与时俱进地创立符合服务市场和企业发展需求的经营管理模式
不同的服务对经营管理的要求不同。现代服务企业只有根据本企业所从事的服务工作探索出适应服务市场和本企业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经营管理模式“包打天下”的局面,才能赢得竞争优势。经营管理模式是经营管理方式的总称,服务企业为了市场的需要,可以灵活采取多种多样经营管理方式。比如:针对低成本服务,可通过规范服务、加强管理,树立质优价廉的形象,以质优价廉赢取顾客的认可,从而赢得竞争优势地位;针对高端技术服务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市场,可通过提供个性化、高满意度的优质特色保价服务,在赢得顾客的同时赢得利润。
(四)创树特色服务品牌形象
无特色的优质服务难以让企业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因此,现代服务企业要想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根据本企业的人文特点、所处的地理环境、顾客的需求等创树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特色服务品牌。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服务企业提供的种类繁多优质特色服务相对地让消费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逐一了解、识别并记住各具特色的服务;而且传统的服务价格、服务方式、服务品种等竞争方式正在逐渐对顾客失去既有的吸引力,即使服务的方式再好、质量再高、独具特色也不能一味地被社会公众所主动认识,社会经济已进入“好酒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在现代服务企业提供特色服务种类繁多、“好酒也怕巷子深”的时代,现代服务企业要在社会公众头脑中树立起优质特色服务品牌形象,单靠有优质特色服务还不行,还必须面向社会公众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自己的优质特色服务;优秀的服务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口碑,现代服务企业应在树创特色服务、确保做到优质服务、赢得好口碑的前提下,采用形式多样、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等最能引起公众共鸣和记忆的宣传方式,多宣传企业服务模式的变化、与行业内其他品牌的不同之处、服务的提升点、典型感人的服务事例等,进一步增强宣传的效果,让企业的优质特色服务想象在社会公众的头脑中“快速扎根”、并在社会公众的头脑中树立起优质特色服务品牌形象。
三、QT公司在旅游服务行业中的经营管理策略探析
(一)QT公司基本情况
QT公司是X省一家从事旅游资源投资的大型现代服务型企业。旗下的旅游资源涵盖景区、酒店、旅行社以及交通等多个方面和领域。2015年,该公司以改革创新统揽全局,与时俱进地调整经营策略、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加强对外营销和企业内部挖潜工作,转变销售服务理念,坚持服务质量和效益并行理念,注重企业特色形象品牌建设,使QT公司在新常态下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其资产总额已超过200亿元,经营收入也已突破30亿元,投资额达到50亿元,年利润超过5000万元。
(二)QT公司的经营管理策略解析
1、转变观念,持续挖掘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空间基于旅游服务行业的现状转变观念,转变经营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2015年,QT公司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强化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深入开展顾客需求调查和分析;根据本企业实际和自身定位,制定并实施树创品牌服务形象标准;强化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培训、服务过程的有效监控、符合消费者利益且可完成的服务承诺与宣传;实施具有推动作用和正确导向的激励机制、持续不断的改善服务和提高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服务补救措施。
2、坚持服务质量与效益并行的经营理念面对“2013年、2014年亏损面扩大、亏损额上升”的严竣形势,QT公司在确保优质服务的前提下坚持突出效益的观念,制定适应服务市场需求的经营发展策略,立足于市场和内部挖潜,狠抓扭亏增盈。具体为:酒店要走“业务轻、资产重”两条腿扩张之路,既在物业和管理输出上做文章、又要发挥资产效益;旅行社要在电商平台建设、门市扩张上加快步伐,统一品牌形象,发挥规模效应,摊薄经营、服务成本;各景区要以游客的质优价廉等需求为导向,开发旅游新产品,均衡四季游。
3、统筹策划,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加强营销,在旅游市场中树立特色服务品牌形象QT公司拥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和强大的旅游产品供给能力。2015年,QT公司通过统筹策划,整合资源,改变线路与产品的常规编排,策划具有公司内在特色的线路产品,打造该公司的品牌系列;通过推进智慧景的区营销一体化系统建设强化统一营销,改变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营销现状,科学合理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进行有序营销推广,利用优势景区的成熟市场带动成长型景区的市场拓展,以最小的市场拓展成本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与市场的无缝对接、特色服务品牌的快速传播与形象塑造、经营管理效益的显著增长,使公司在扭亏增盈的同时在旅游市场中树立起特色服务品牌形象。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我国现代服务产业虽然在不断壮大,却仍处于发展初期。企业决策者、经营者只有不断更新经营服务观念,坚持服务质量与经营管理效益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平衡;注重与时俱进地创立适应服务市场和企业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树创优质特色服务并设法在社会公众的头脑中树立起优质特色服务品牌形象,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生存和发展。
作者:陈文峰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公路管理局
参考文献:
[1]陈松威,王雅君.现代服务型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5
[2]李悦迎.新时期服务性企业管理的思路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
[3]焦士影.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服务型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J].经营管理者
1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处于核心地位,其首要原因是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是由购,产,供,销等几个重要环节所组成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财务管理通过掌控资金,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同时,在整个经营活动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为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统一提供重要依据。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等;其次财务管理可以通过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分配决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获利机会,是企业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因为财务管理的本质就是使企业的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2.1强化成本管理企业产品经营的基础环节是成本,做好企业生产的成本管理,在带来高效益的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产品成本,不仅如此,通过高效的成本管理,还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健康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通过以下操作流程:(1)强化意识。意识是决定工作展开效果的基础因素,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意识,让工作人员有管理意识并把成本管理执行到每一个环节当中;(2)成本预算。预算,是对企业即将展开工作的成本管理,以更加有效地展现出企业投资的效益,为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就要约束后续工作展开的资金控制问题,帮助企业避免相应的风险。(3)成本构成。通过行业特点努力降低成本,把明细项目与预算成本比较,寻找成本升降的原因。比如施工企业的成本项目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企业应提高施工管理技术,精心组织编制科学的施工方案,结合施工方案编制合理的单位工程预算成本,正确计算和反映实际成本,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2.2强化资金管理企业生存的必要因素是资金,是关系到企业能不能够获得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强化对资金的管理,是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提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第一,灵活地运用企业的资金。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为使企业资金发挥最大效果,就要大力挖掘企业资金的内部以及外部潜力,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企业的资金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为企业带来良好效益。比如说把企业闲置的资金,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情况进行短期性的投资,从而为企业谋取利益;第二,主动增加企业的资金额。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脉,是企业的发展源泉,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是对企业资金的不断融合、整合,企业必须积极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途径去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额,使企业的资金总额能够获得增加,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工作的展开,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第三,合理配置企业的资金。在企业基础运作中企业的资金是重要保障,而企业的资金也同样存在着结构性,比如说哪一部分的资金应该投入到哪一项生产中才能够发挥最大的经济作用,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充分的、客观的了解企业资金的结构,并且合理地配置好这些资金,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第四,集中管理好企业的资金。企业是由多个部门组成,而各个部门存在必然会牵涉到企业的资金,如果每个部门的资金都是独立的,那么企业的生存就会受到很大的威胁,正是因为这样,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使企业的资金能够被有效的宏观调控,这样企业资金的流向、流量才能够有意义,也才能够更科学、更合理。
2.3强化队伍建设为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势在必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重视对自身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以及强化,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具体的建设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1)需要什么类型人才;(2)严肃招聘工作流程;(3)对原有人员进行培训。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正因为这样,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地认识到自身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点对点的问题排除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加科学地实施好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而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出,最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娟利单位:桐乡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无可非议,铁路运输原本在整个运输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其他运输方式的不断飞速发展,它在整个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已经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因为对于货运方面,公路运输和管道运输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条件并且具有良好的成本优势;而在客运方面,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选择更为方便快捷舒适的航空运输,所以这些事实都表明了铁路运输企业应该自省自身情况,采取一些措施来做出有效改变。另外,由于国内外经济的迅猛发展,这直接导致和推进了铁路运输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的除旧革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来迎接挑战,以合理科学的制度机制替换原有的老旧的运作方式,比如铁路企业内部松散的机构,严重浪费运输材料,居高不下的运输成本等,都可以使其丧失与其他同行业统一跑线竞争的优势。
2影响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原因
2.1铁路行业整体水平滞后
在这个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持续不断的创新才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到目前为止,虽然很多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体系,但是对比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铁路技术水平还是相对落后,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首先,我国的铁路运输机车装备不够先进,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差很远;其次,当国外铁路行业已经相对具备一定条件时,我国的铁路行业才刚刚开始发展起步,而且发展也很缓慢,目前还尚未建立起高速铁路的智能一体化制度,并且在高铁的检查施工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
2.2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相关制度的缺失
由于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领导负责人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动态财务过程并不关注,而只在意注重财务结果的盈亏状况,这种不顾长远利益发展的经营者造成了没有做出及时的补救措施,忽视了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弊病不足,所以造成了铁路运输方面的节节落后。将财务管理作为依托和核心是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在运输生产计划一定的条件下,在财务工作中运输成本核算向各个运输作业成本核算的转变是运输成本效能分析,从而为运输成本管理创造基础。
2.3缺乏科学性的财务成本核算
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能或经营效益指标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核心,真正说明企业的盈亏状况的关键要素就是是否达成预期目标。而对于我国的大多数铁路运输企业来说,往往将成本控制放在某一确定的成本降低标准,而一般来说这个标准的确定又往往是缺少成本效能分析作为前提的盲目性指标,这样就导致我国每年指定的全年运输成本指标都局限在一个小型范围内,造成了本应合理支出确保安全生产的必要成本被人为不合理的降低,最后严重阻碍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3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路径
3.1将创新路径科学化
为了使我国铁路运输企业能够从本质上发生改变,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首先,要舍得投资,锁定最核心的研发技术领域,大笔斥资,开发出适合于自己的一流的成套技术。其次,分清主次很关键,把主要力量放在关键性的地方,如铁路科研方面的部署和科技创新方面。最后,进一步明确知道科技创新领域包含的内容,对专业技术领域和基础技术领域等都高度重视。据有关专家指出,我国铁路科技创新领域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是重大技术方面应该包括高速动车组、客运专线列车、旅客服务等一系列技术,同时包括各种重载型货车、汽车等技术;其次,在专业技术领域的创新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运输组织和服务安全技术等;最后在基础技术领域包括加强试验基地,对铁路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建立起健全的铁路技术体制。
3.2经营理念创新路径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主,通过高科技发展带动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推进经济稳健、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保持强劲的竞争实力才可以适应时展的要求,而只有企业经营者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让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首先,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能只看当下,一味的追求业绩指。及时使更新自身的认知观念,这样才能有效地将企业的经营观念更新过来,建立更全面的管理制度,积极做到与时俱进。在企业的社会承担方面,科学的管理层决策方面,先进的管理知识方面以及应用方面,人性化的服务方面等都要做到完善,完整,去旧出新,和社会市场经济共同发展。而要想财务管理创新在铁路行业得到整体性的实施必须将已有的财务体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目前,我国铁路企业普遍存在着财务制度不合理科学的问题,而在市场经济中需要遵循市场调节规则,通过利用准确的科学预算来制定和企业相匹配的财务计划指标,不能盲目随从。
3.3内部管理方式
营销管理,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创新是内部管理方式创新的首要途径,其中首要环节是营销管理的创新,这是需要我们以市场为导向来提高营销管理的现代化程度。所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反应迅速,指挥得力的营销攻势策略很关键。另外,质量管理作为第二环节当然不可忽视,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已引入IS09001质量体系国家标准,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最后就是实现第三环节财务管理的创新。由于目前很多铁路运输存在着高能耗,低增长,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了铁路运输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只有完全地去除弊病,改革创新,才能摆脱这些根深蒂固的问题。而现在实行的办法就是通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来改造原有制度,进而有效地控制费用,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4结语
一、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1.建立良好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需要综合分析企业发展经营现状和未来市场动向,并将其与企业长期目标结合起来,根据分析结果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企业应当树立科学合理的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能够引导企业员工正确认识企业内外环境因素,指导企业领导层的决策行为,因此是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基本信息、价值观、行为标准的归纳,贯穿于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中,不仅能够深刻影响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而且还指引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体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往往被企业中的大部分人掌握,每个掌握经营理念的员工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鼓励所有员工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最终在企业上下形成一股凝聚力。企业必须树立全员经营理念,市场开发经营的好坏,不仅需要经营人员对市场的综合全面分析,明确发展目标,全力开拓经营,更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全员的密切配合。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都有可能使企业经营开发和生产陷于恶性循环中。因此,市场经营开发既要做好今天市场的开发,更要做好市场的长期培育,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经营,既要有前期投入也要完善售后服务。2.建立良好经营管理的外部环境。2.1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企业应当调动一切社会资源与有关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便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动向。关注与收集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法律、法规,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经营行为。研究政府经济政策导向,了解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纲要和规划,及时掌握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和经济调整政策。2.2处理好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同行之间既是竞争对手,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成为合作伙伴,面对竞争对手需要保持理性的竞争理念,尊重对手,向其借鉴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了解竞争对手的经营方式,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企业不应当惧怕竞争,而应当时刻把自己摆在竞争的环境下,善于在竞争中发挥优势,找到不足,从而扬长避短,提高市场占有率。2.3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良好的客户关系能够外企业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处理客户关系的过程中,经营开发人员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营开发人员与客户沟通过程中,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企业形象,为在客户面前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就需要经营人员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诚实守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和有效的沟通方式,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依存关系。
二、工程设计企业要加强市场调研,创新组织和管理流程
1.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市场信息是企业致胜的法宝,谁掌握了准确的市场动态,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对于工程设计企业,信息就意味着订单,信息管理能够为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降低信息筛选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应当积极构建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信息收集、加工整理、传递等日常管理工作,建立企业信息网络及信息数据库,对有价值的信息要做到快速传递,并给出评估意见。2.多渠道信息来源。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等多种手段,做好来自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同行业企业信息收集,鼓励企业员工主动去收集市场信息,奖励为企业承揽项目做出贡献的有关人员,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及时了解市场对产品信息的客观评价。3.信息管理流程和制度。为加快信息传递和使用速度,企业需要针对信息的时效性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流程和信息管理制度。企业内部信息作为商业机密需要尤其注意保密管理。4.快速反应的决策系统。上传下达的决策信息建议报告应当完整、有效,包括名称、地点、规模、投资估算、投资方、建设单位、项目进展情况、业主要求、工期、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等。报告中还应对项目的时效性、可靠性和成本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决策制定程序和决策周期应当尽可能短,并针对项目的复杂程度,制定一些简化的决策程序或授权管理。
三、工程设计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阶段
1.项目投标阶段。在项目投标阶段,应当组建专业的项目团队,确保项目团队中既有经营管理人才,也有专业技术人才。企业要为其制订团队目标,保证团队成员为统一目标努力奋斗,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较高的工作斗志。投标项目组对招标文件中的各项技术、商务条款等均要认证研究,并根据标书要求,由项目总体会同经营人员制定投标工作计划下发投标项目团队执行。项目团队要将业主访问、专家咨询等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及时掌握业主的项目要求,并针对业主的实际需求搜集相关情报资料,制定特色的项目方案。项目团队除了要处理好内部事务外,还要充分研究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弊端,制定科学的竞争策略,做到分工明确有的放矢。加强技术管理者的前期指导,推出的方案要在技术上有优势、有创新、有亮点。2.项目实施阶段。在项目实施阶段要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加强产品质量勘查,增强企业服务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有确保勘察设计质量,信守合同,切实履行各项合同条款,按期交付所有项目的勘察设计文件并做好服务,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客户,实现预期的效益。因此,只有确保技术、质量、工期、服务的高度统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主动权,赢得市场商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因此企业应当以经营为策应,通过技术、经营的相互支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客户评价。企业经营人员需要协调好与设计人员和客户之间沟通工作,营造一个融洽的客户氛围。设计人员设计制作产品之后,需要通过经营人员向客户传达产品信息,可见,经营人员和设计人员都是营销工作的参与者。因此,以经营为策应,以技术为支撑。通过技术和经营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营造一个好的经营环境是必要的。这就要求经营人员既要做好与客户的沟通,又要做好与设计人员的交流。
四、项目收尾阶段
产品售出并不是经营的终结,因为客户评价不仅来自于产品质量,更来自于售后服务。良好的售后服务可以和客户建立彼此信赖的密切关系,是巩固客户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重视。在项目完成时需要进行客户产品满意程度调查,要及时总结和跟踪服务。重点工作有:1.征询客户意见:客户对质量、工期、服务及项目的改进意见。2.项目总结:项目结束后提出经营工作的改进意见,为后续工作和接下来的项目提供指导意见。3.客户回访:要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定期访问,确保企业数据库保留每一位客户的信息。经营管理工作只有围绕市场变化而不断创新,才能巩固、培育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勘察设计企业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作者:王耀辉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万物均可类比,人们想到了以“木桶法则”来类比企业经营管理的要义。
“木桶法则”广泛地在管理界流传、在企业界应用。笔者在某网站看到《企业管理法则》中“木桶法则”就是其中之一。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的体验中,笔者总认为传统的“木桶法则”并没有反映“木桶”的根本的内涵。
作者简介东文(笔名),1939年生,毕业于浙江大学,高级工程师。从事过机械技术,企业管理、咨询,行政工作;在国家、省、地市各级刊物上发表过20多篇学术、管理论文,曾得过相应各级论文奖。
万物均可类比,人们想到了以“木桶法则”来类比企业经营管理的要义。
“木桶法则”广泛地在管理界流传、在企业界应用。笔者在某网站看到《企业管理法则》中“木桶法则”就是其中之一。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的体验中,笔者总认为传统的“木桶法则”并没有反映“木桶”的根本的内涵。传统的“木桶法则”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桶体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桶体板。要想多盛水,不是去增加最长的桶体板的长度,而是要补齐桶体短板。应用于经营管理上,就是要抓薄弱的生产经营要素、增加短缺资源。
那么我们不妨从木桶的结构分析一下,木桶要盛水多少的因素是什么?它可给企业管理有什么样的启迪?
传统木桶一般由桶底及其连接梢钉、桶体板、上下桶箍(有的有上中下三箍)、提梁(提手)构成,各有特定的作用。桶体板是木桶的主要的构件,犹如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素或资源,如人力、资金、材料、设备,供、产、销等;以梢钉链接的桶底是桶体板的承载基础,犹如企业的基础管理——各类管理标准、制度、规范、方法、工具,是企业生产经营要素赖以发挥效能的基础,其中梢钉是整合企业基础管理的内在机制;上、下桶箍用来箍紧桶板和桶底,犹如企业文化用来塑造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提梁用以提起水桶,以便把桶中的水提到需要用水的地方,如企业运用其经营方针、策略,确定把现有的效益(资源)投放到可行的目标。
木桶各个部件都有质量问题。各个部件的质量构成了木桶的整体质量。整体质量的好坏就决定着木桶能否装水、装多少水。桶体板之长短不一,既是一个板材问题也是质量问题。这里还需特别关注问题——桶体板的结合面不平直、合缝就会漏水,这好比企业中各经营要素间的配合不密契就会流失资源。
原本密缝的木桶,到了天气干燥的时候还会漏水,这就要调整桶箍。这是木桶的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企业同样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需要调整企业的方针战略、企业文化的必要。
可见,木桶的桶体板仅是木桶的构件之一,木桶能否盛水、盛多少水,并非完全取决于桶体板一个因素。
传统木桶理论是“最短桶体板决定论”,虽然形象、简单,但把木桶盛水多少取决于短板,来类比生产经营好坏取决于某个弱势的要素或短缺资源,是一种孤立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已不宜用来分析解决复杂的企业系统问题。这种类比,应用于现代企业会产生偏面误导,容易让人理解为企业的效益仅决定于生产(服务)经营要素的配置是否均衡(合理)。自然,生产(服务)要素的均衡配置是很重要的,不均衡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效益的损失。但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依赖于软手段和整体性。木桶要是没有好的桶底——基础管理不扎实,配置有再好的资源,也不可能创造效益;桶板的结合面不平直——生产经营要素只有量的平衡,而无质的配合,必会漏水——流失效益。要是没有合适的桶箍把桶底和桶板箍紧——没有特色的文化把企业各种潜力最大限度地调集到共同的价值目标上,企业也不会有好的前景。木桶的提梁是提桶之把(往往不为人关注),它紧连桶体,用它可提起整桶水,要是提梁不方便、或不牢固,即使有了满满一桶水,怎能把水提到有效用的地方?提梁犹如由企业高层组织(如董事会)决定的经营方针策略,是企业运作之纲,决定企业的经营、投资方向,效益的增值。
传统的木桶法则,类比简单、明了。用于早期的传统企业(作坊式的企业)尚算贴切,这类企业的管理只要生产要素配置平衡得较好(木桶板的沿口平齐)就可以了。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是不相宜的。
从上述木桶(水桶)的构成所蕴含的内涵,应该有新的木桶法则:“木桶的能否盛水、盛多少水决定于各构件的整体配合质量和桶板平齐。”
。要想多盛水,不是去增加最长的桶体板的长度,而是要补齐桶体短板。应用于经营管理上,就是要抓薄弱的生产经营要素、增加短缺资源。
那么我们不妨从木桶的结构分析一下,木桶要盛水多少的因素是什么?它可给企业管理有什么样的启迪?
传统木桶一般由桶底及其连接梢钉、桶体板、上下桶箍(有的有上中下三箍)、提梁(提手)构成,各有特定的作用。桶体板是木桶的主要的构件,犹如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素或资源,如人力、资金、材料、设备,供、产、销等;以梢钉链接的桶底是桶体板的承载基础,犹如企业的基础管理——各类管理标准、制度、规范、方法、工具,是企业生产经营要素赖以发挥效能的基础,其中梢钉是整合企业基础管理的内在机制;上、下桶箍用来箍紧桶板和桶底,犹如企业文化用来塑造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提梁用以提起水桶,以便把桶中的水提到需要用水的地方,如企业运用其经营方针、策略,确定把现有的效益(资源)投放到可行的目标。
木桶各个部件都有质量问题。各个部件的质量构成了木桶的整体质量。整体质量的好坏就决定着木桶能否装水、装多少水。桶体板之长短不一,既是一个板材问题也是质量问题。这里还需特别关注问题——桶体板的结合面不平直、合缝就会漏水,这好比企业中各经营要素间的配合不密契就会流失资源。
原本密缝的木桶,到了天气干燥的时候还会漏水,这就要调整桶箍。这是木桶的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企业同样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需要调整企业的方针战略、企业文化的必要。
可见,木桶的桶体板仅是木桶的构件之一,木桶能否盛水、盛多少水,并非完全取决于桶体板一个因素。
传统木桶理论是“最短桶体板决定论”,虽然形象、简单,但把木桶盛水多少取决于短板,来类比生产经营好坏取决于某个弱势的要素或短缺资源,是一种孤立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已不宜用来分析解决复杂的企业系统问题。这种类比,应用于现代企业会产生偏面误导,容易让人理解为企业的效益仅决定于生产(服务)经营要素的配置是否均衡(合理)。自然,生产(服务)要素的均衡配置是很重要的,不均衡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效益的损失。但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依赖于软手段和整体性。木桶要是没有好的桶底——基础管理不扎实,配置有再好的资源,也不可能创造效益;桶板的结合面不平直——生产经营要素只有量的平衡,而无质的配合,必会漏水——流失效益。要是没有合适的桶箍把桶底和桶板箍紧——没有特色的文化把企业各种潜力最大限度地调集到共同的价值目标上,企业也不会有好的前景。木桶的提梁是提桶之把(往往不为人关注),它紧连桶体,用它可提起整桶水,要是提梁不方便、或不牢固,即使有了满满一桶水,怎能把水提到有效用的地方?提梁犹如由企业高层组织(如董事会)决定的经营方针策略,是企业运作之纲,决定企业的经营、投资方向,效益的增值。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思想、方法都将要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新的经济环境,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创新,包括目标呈多元化趋势,内容的变化,网络财务管理的新形式,财务再生策略等。
1、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新的经济环境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新的经济环境,近20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规模扩大,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经济全球化将呈现出新特征。网络经济将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业市场继续扩张,已经形成的时间上相互连续、价格上联动的国际金融交易网络,交易量迅猛增长。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不断升级;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来说,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改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也演化到网络财务时代。网络财务的最显著特点是实时报告,企业可以进行在线管理。
2、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2.1产权理论及制度制约着财务的资源配置
产权作为一切经济制度的基石,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起约束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必然受产权制度的制约。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改变了企业配置结构,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两权论”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它仍然维护“财务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以及经济增长因素和资源贡献格局的重大转变【l】。因而,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已不再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产权的合作。
2.2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支柱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高收益与高风险同时并存,高技术一旦成功,可以为企业带来几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巨额收益,相反,一旦失败,则可能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因此风险投资在企业总投资的比重日益上升,将成为高技术产业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理财中,应充分意识到筹资有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投资有风险,对知识经济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决策风险、存货风险、开发风险、货币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3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会大大提高。而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论述较完善,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
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习惯通过扩大厂房、增加设备等方法进行资产营运,而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因此,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资决策的需要。
2.4现有大多数财务机构的设置与财务人员的素质严重滞后
我国现有大多数企业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财务机构的设置成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效率低下;财务管理人员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性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知识的主动性,更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现代财务管理中一些较为先进的方法在企业理财中只是流于形式。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对理财人员、理财机构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3、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
3.1网络财务管理的新形式
财务柔性管理。财务的柔性管理是从财务核算、计划、控制、分析的角度,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的优化,其目的是使企业信息资源具有柔性,使企业提高各种财务信息资源以多种方式被使用的程度,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的经营管理。
财务虚拟管理。财务虚拟管理就是以企业的核心功能为财务管理的中心,对各虚拟化的职能部门进行集中协调性的财务管理。虚拟企业的中层经理的监督与协调功能被计算机网络所取代,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财务虚拟管理是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横向管理,可去掉很多中间环节,使价值的产生与确认直接相对应。财务虚拟管理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全面创新的、以实现财务信息资源优化的一种财务管理策略I2J。
3.2重新确立财务管理目标
目前中外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定位的产权基础是“资本雇佣劳动”的“业主产权论”,所考虑的只是财务资本的产权所有者—股东的利益,从“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的观点出发,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重新确立。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面临着从财务资本向知识资本的扩展,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扩展了企业资本范围,改变了企业资本结构,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地位将发生重大变化,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且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者的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的财务要求,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
3-3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
知识资本应是指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的差额,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中很难反映此值,例如英特尔、微软等高新技术企业股票上市后,其市场价值比其帐面价值高出3—8倍,2005年的8月5日,“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受到热烈的追捧,从一开盘的发行价的27美元上升,最高价达到151美元,其市场价值比其帐面价值高得令人瞠目结舌。而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虽然帐面价值巨大,但其市场价值却每况愈下。因此,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建立起对知识资本价值进行评价的财务指标已是必然,它可以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反映一个企业今后的发展潜力及趋势;二是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繁荣后面存在的缺点和潜在的风险。
3.4要做好企业收益分配和财务指标分析
工业经济时代的收益分配实行的是按资本分配制度,谁拥有资本谁分享收益。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必然成为分配依据之一,谁拥有知识,谁分享收益。这时,企业的参与者包括物质资本的提供者、直接生产者、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知识创造者。其中物质资本的提供者提供财务资本,凭借资本所有权分配企业收益;直接生产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直接赚取工资收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组织指挥生产,经营企业,不仅获得工资收入,而且也凭借管理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技术创新者一方面获得工资收入,也要凭借技术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3.5新时期财务管理策略一财务再生策略
财务再生策略是与企业管理目标相适应的,企业再生的目标有四个方面:即重振企业活力、重建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战略规划和重启新生。财务再生是对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的革命性调整和财务资源的重新配置,目的是为了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需要。我们认为我国企业的财务再生策略,要能够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即优化财务体制,改善财务职能,强化财务的造血机制,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3]。
3.6促进财务管理决策走向科学化
相关热搜:计划经济管理 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化,科性技、人才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对企业发性展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企业要赢性得更好的发展,除了引进人才、更新生产性技术之外,必须探索全新的管理方法、方性式,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适性应社会发展潮流,经受住各个方面的考性验,谋求实现企业的最优化发展。当前时性期下,我国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属于性粗放型,精细化管理应用较少。大多数企性业存在着严重的人员流动等方面的问题,性创新性的企业经济管理严重匮乏,组织管理结构不够合理,内部协调性不够完善,性管理模式十分落后。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性了现代企业的发展及经济创新管理模式性的实施。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所谓企业经济管理,简而言之,指的性就是为了使得企业能够取得应有的成性绩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措施。企业经济管性理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性水平,且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性对此应该在实际的企业经济活动之中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组织以及协调等。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性步,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也发生了性根本性的变化,即由以企业产品为中心性的生产型管理逐渐向以企业经营为中性的经营型管理。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特点
1.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的可预见性
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之中,数据及指标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企业业务管理和行为管理的结果。各类相关数据及指标的统计与整理可对企业的经济状况加以清晰地反映,从而为企业管理层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特别是在企业领导层或者管理层在对重大事项决策的时候,经营数据和指标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2.企业经济管理体现以人为本
以前,靠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通过惩罚与奖励来使员工工作,其对员工的激励和控制还是外部的,员工按企业的规章制度去行事,在管理者的指挥下行动,管理的内容是管理员工的行为。这时,员工因为期望得到奖赏或害怕惩罚而工作。现代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人是有感情的,喜欢接受挑战,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向上。这时企业要建立效应的以人为本的文化,通过人本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社会转型期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及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总结出社会转型期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人员流动性非常大
企业人力资源流动性较大。企业的员工流动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员工流动成本不断侵蚀着企业的利润,人员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士气,大量熟练员工,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流失,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分析企业人员流动性大的原因,从企业本身来讲,主要是企业的激励制度相对落后以及不合理等,员工不能从工作中获得工资之外的工作幸福感,工作人员失去信心时,就会对工作产生厌恶感,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这就给企业资源的整合以及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一些关键部门的员工离职的现象会经常出现,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企业经济管理观念十分落后
由于我国历史方面的原因,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系统性不强。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并非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整体实力方面的竞争。若各个部门只顾着自身的利益以及自己的发展目标,缺少与其他部门或者其他企业之间有效地沟通与交流,便会对外界的信息不知情。虽然企业的各个部门是企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然而企业的整体效益并非为企业各个部门效益的整体叠加,忽略了整体的管理理念,就会对企业的整体经济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影响。经济管理理念的落后还体现在对经济利益的单一的追逐,而对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忽略了,未构建一套完整的经营战略。
(三)管理创新意识严重匮乏
企业管理意识的匮乏导致粗放式广泛存在于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之中,那么这就需要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高度关注。以往的粗放式经济管理模式,已难以确保现代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很好地促进作用。经济管理水平关乎着现代企业的长期发展与效益,然而很多管理人员缺乏创新的意识而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狭隘,坚持掣肘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以及理念。
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基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创新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如下对策。
(一)实行“法治”,创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实行“法治”,就是建立起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以系列制度实现企业各项管理的系统化。创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就是在继续实施传统管理制度中的约束性的条款的同时,构建起企业激励体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得企业在经营之中形成一个高效的执行团队。
(二)以人为本,创新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员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创造力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传统员工管理上,企业往往执行仅以员工绩效作为唯一考核指标的激励机制。在新的背景下,应该实行系统化的员工激励机制,提高点:一是建立起对员工的充分尊重。企业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及工作氛围,处处体现对企业员工工作的尊重,可很好地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二是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按照产权关系创建激励机制,通过“合伙人”或股份分配,建立起企业内的成员“命运共同体”,共享利益,共同担风险。从实践上看,从管理层到一般员工都享有企业股权,使得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企业”的主人,利于企业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同时也为自己带来更好的收益。
(三)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战略
企业的经济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整体发展,可以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内驱动力和重要的表现形式,并且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所谓创新经济管理战略,就是以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指导思想为根基,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推进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创新,减少管理成本,增加经济管理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时抓住市场机遇,促进本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资金风险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政策、制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政策风险指国家政策的变化对行业、产品的影响,包括产业政策、利率的变化、通货膨胀等。在中国传统社会阶层结构中,商业做为流动不确定组织来给予压制和管理。国家宏观调控中法律和政策往往交织并用,由此带来了宏观调控的稳定性问题,近年来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调整就非常频繁,不同行业、产业的市场主体经常要面对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利率的变化有可能会使企业产生债务融资风险,通货膨胀会使企业资金供应容易出现短缺,如果决策不当,将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企业的资本结构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最优的资本结构客观存在时,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即达到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采用负债经营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已成为许多国有企业的普遍做法,但高负债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高风险。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造成负债比重加大,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会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环节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企业资金匮乏、资产损失等风险。财务风险与资产的流动性紧密联系,如果企业不能以低于收益率的成本随时获取所需资金,必然给企业带来资产流动性风险。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企业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给企业增加财务负担。
3.财务决策失误。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内容单一、层次较低。尽管优化财务决策对现代企业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决策并未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上来。一些企业领导对财务决策的认识不够准确,财务管理就变成了以具体经济核算、日常资金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工作。有的企业领导仅仅凭以往的经验,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科学论证,就盲目进行企业财务决策决策,盲目投资,造成企业不良资产过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资金风险。有的企业监督制度执行不严格,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财务风险极易发生。在决策时缺乏真实的信息,对决策事项未来变化无法掌握,不能获取充分有用的信息。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造成巨大的财务资金风险。
4.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职业道德有待加强。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还是资金回收、利益分配等财务活动,都会使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还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该进成本不进、该摊费用不摊、该提折旧不提,人为调节利润、未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就盲目赊销等现象在很多国有企业内部普遍存在。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意识薄弱,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由于风险意识淡薄,大量潜亏挂账的现象,人为制造财务风险,致使财务风险时有发生。在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各种欺诈、违约、投机取巧等现象屡见不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降低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建设是事业提升的基石。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违约及债权债务关系严重扭曲等方面,这些都会降低企业信用度,使企业的经济合同履约率和偿债能力降低,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营,造成资金占用过量,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二、国有企业财务资金风险防范的对策
1.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企业领导者的风险监控意
识。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下,认真分析研究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根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调整企业财务管理政策,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来实现风险的防范、控制和化解,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思想是先导,有什么思想就有什么行动。人始终是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而在人员思想上存在的风险,则是最大的风险。目前,财务风险突出集中于人财物管理上,具体为:重要工程建设方面的风险、重大资金支出方面的风险、重要人事任免方面的风险和大宗物品采购方面的风险。国有企业领导者也要加强风险意识,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企业的风险监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流程,优化风险监控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的财务风险进行有线监督。我们要大力开展风险防范教育,切实提高防范廉政风险的意识。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防范廉政风险的力度。落实岗位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坚持从严执纪,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对风险防范的保障促进作用。
2.健全财务组织机构,注重财务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对一个国有企业集团而言,要实现对整个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监控,必须有健全的、科学的、具有较强执行力的财务组织机构。国有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下设各专业风险防范小组,通过不同层面制度的设计,形成了互相牵制的管理体系,制定与企业愿景相适应的战略目标,保证企业的各项财务符合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业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建立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分析评价潜在的财务资金风险可能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对需要进行控制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企业规避财务资金风险。财务资金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它需要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当企业全体成员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分解到各自的实际工作中时,并通过工作流程、制度、考核等反应到他们的实际工作中,他们就能用明确的职能来保障目标的实现。总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当前国有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它对规划企业的财务资金风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细化财务内部控制岗位作业流程。为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财务内控岗位职责作业流程要以IS0标准格式编写,岗位标准流程的编写应以熟悉业务的骨干为主,并吸取相关人员的意见。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财务风险指标,测定平均值为风险点,并且通过财务指数进行量化。
4.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应控制风险因素,预防风险的发生,对内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减少因交易对象违约、投机取巧等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损失。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会计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不可缺少的环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恪守这道底线,最主要的是必须自觉做到“五个坚持”:第一必须坚持学习和修养;第二必须自觉坚持廉洁自律;第三必须坚持依法规范用权;第四必须自觉坚持接受监督;第五必须自觉坚持履行双责。会计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把职业道德教育融进每一名会计人员内心,培养实他们事求是、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
总之,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财务资金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风险的不确定性,正确评价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正确分析和防范财务风险。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分析的原则,这样才能到防范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
参 考 文 献
[1]宋金良.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营管理者.2009(17)
[2]徐春荣.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J].南方论刊.2009(12)
身于危机之外,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市场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r value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pointed out Fair value is not prime criminal of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 the accountant should not pay attention to crisis, should clearly recognize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bring forward several measures to perfect it.
Key word:Financial crisisfair valuemarket
2008年9月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之后,美国金融形势骤然恶化,世界各大银行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曾被称为“代表未来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分析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的关系,寻找危机爆发的主因,以便更好地化解金融危机成为当务之急。
一、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的元凶
会计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反映,事实在前、反映在后这是无法颠倒的,作为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等活动具有防范于未然的能力,而最多只有亡羊补牢的本领。公允价值决不是金融危机的元凶,对于这一结论我们可从2008年11月召开的20国集团峰会发表的声明中得到证实,[1]声明列举了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这些原因包括追逐高收益、缺乏适度的风险评估和监管缺失;脆弱的保险业标准、不健全的风险管理行为;日益复杂和不透明的金融产品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度负债;决策者、机构监管者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并且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市场正在扩大的风险,未能及时实施金融革新或者未能考虑本国监管不力所产生的后果。可见导致金融危机的主因中并没有提及公允价值,这是对以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肯定。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有:
1. 公允价值计量更支持决策有用观
在现行的经济环境下,有些金融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与最初确认时发生了很大改变, 如果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提供的信息对决策者是没有用的。会计信息最重要的特征是决策有用性,只有对决策人有用的信息才是决策者最关注的,而以公允价值计量,能真实的反映企业价值的提高和有效避免掩饰投资失败造成的损失[2]。例如,当某些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时,金融机构及其交易人员仍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就会误导投资者。因此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能更加透明及时的让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时务状况。
2. 公允价值计量更支持“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在历史成本法下计算利润时, 收入按公允价值计量,费用则按历史成本计量,虽然计量单位都是货币,但计量口径却完全不同。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亏的现象。而采用公允价值这种现象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收入和成本费用均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经营成果是管理当局真正的经营业绩,从而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
3. 公允价值计量面向未来
历史成本属于过去时态,只能用于初始计量并供以后各期进行摊销和分配,不存在后续计量问题,对企业的预测性比较差。而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计量方式,在对一些新的交易活动或事项进行核算时,能为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与可靠性提供保障。
二、公允价值虽不是金融危机的元凶但也并非无责
虽然G20并未将公允价值列为金融危机的主因,但作为会计界不能因此而置身于危机之外,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公允价值并非完美无缺,它所呈现的也并非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而是价格,而价格肯定会经常背离价值的。当金融危机发生后市场被扭曲,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其缺陷表现如下:
1. 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加剧了资产、负债的扩张和收缩速度
公允价值具有顺周期性,即在经济繁荣、资金流动性较强的环境下,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其价格将不断上涨,此时企业的资产、利润会被高估,由此会促使其信用的过度扩张和财务杠杆的过度使用[3]。伴随着巨大的收益,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将会进一步放大,影响金融机构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而一旦经济不景气市场看空,公允价值计量便会使资产大幅缩水,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严重亏损,从而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和减少所有者权益,为规避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管理者就会加大对资产的抛售力度,与此同时投资者的信心将会受到打击从而引起恐慌性抛售,造成其价格新一轮下跌。因此,公允价值计量会加剧资产、负债的扩张或收缩速度。
2. 估值风险的存在无法保障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公允价值要求在公平的市场中存在着熟悉情况的双方,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完全充分的竞争市场,在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为此准则规定分三个级次来进行确认即:市价法、类似项目法和估价技术法,具体情况如图1。当存在活跃市场时以市场价格作为其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时参考类似项目确定其价值;当不存在或只有很少的市场价格信息时,则采用估价技术。估价的方法就是借助各种模型,而不同模型及所设置的变量是不相同的,从而使估值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从而产生了估值风险。有研究表明,对于风险特征相似的金融资产,根据不同的假设使用不同的模型,其公允价值及对损益的影响是不可比的,这就无法保障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三、金融危机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启示
1. 活跃的市场只是公平市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公允价值的第一层次,是以市场价格作为判断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符合条件的市场进行明确限定,即什么样的市场是公平市场,危机前仅以交易是否活跃作为唯一判断标准,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活跃的市场只是公平市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公平市场至少还应包括每一产品都应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每一项产品和服务都应是同质的,交易双方信息充分对称,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没有成本。
2. 重视特定主体的信息
当活跃的市场已不复存在时,即公允价值计量赖以存在的前提发生崩溃时,要改变基于市场的信息比基于特定主体的信息更可靠的认识,回归到一种更能反映资产实际价值的估价方法[5]。例如,在金融危机下市场流动性不足时,投资者非理性的出售金融产品,造成市场资产价格与价值出现严重偏差时,此时基于市场上的数据往往不能反映出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在这一情况下,利用特定主体的信息得出的公允价值会比利用市场上数据得出的公允价值会更加公允。另外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符合公平市场条件的价格,为了避免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动机进行选择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此时应由外部独立的资产评估机构于每一会计期间发表某地区公允价值的权威文件作为计量的依据。
3. 增加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
在日趋复杂的经济社会中,公允价值试图把复杂的经济业务转变为一个公允的值是十分困难的,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仅公允价值其他任何单一的计量属性都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增加公允价值计量中信息披露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处于第一层次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往往是市场中的交易价格,这样一种价格往往掩盖了不确定的市场状况和经济环境(例如本次金融危机)。因此,仅仅披露公允价值的数值是不够的,还要披露该项资产的潜在风险、估价的方法与市场价格的波动性等因素,必须说明公允价值是通过活跃市场报价确定、还是采用计价技术估算得出。
4. 成立公允价值治理委会员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对于衡量其经营状况、利润分配、纳税等方面来说,盈余是最为重要的财务指标。因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比较重视企业的盈余。随着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在财务报告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对盈余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公允价值计量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的事情,生产门、销售门、技术门,甚至是外聘家的意见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公允价值的准确与可靠,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允价值治理结构。成立公允价值治理委会员便显得尤为重要。公允价值委员会应属于企业的治理层,其主要职责是评价内部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外部估值信息的可靠性,以定期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谭天明,公允价值资产价格泡沫与次贷危机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1.
[2]侯彬彬,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分析.硕士学位论文,2007. [3]高丽阳,公允价值的功与过--源于次贷危机的感想[J].经济论坛,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