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教育协会工作要点

老年教育协会工作要点

时间:2022-02-11 00:09: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教育协会工作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年教育协会工作要点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2017年我市老年精神关爱工作将坚持创新发展、项目推进、家庭关怀、共建共享的原则,大力实施“快乐晚年精神关爱行动”重点围绕老年教育、文体娱乐、心理疏导、社会参与等方面,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共同参与,引入专业力量,扶持打造一批老年精神关爱品牌项目,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二、主要任务

1、探索养老与教育相结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是提升晚年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各县(市)区要充分依托利用辖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在街道(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关爱之家、托老所配备教学设施设备,有针对引进教学资源,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展演活动等形式,开展老年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养生保健、心理健康、法律法规、生命尊严等方面的教育,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体系。要积极推动广播电视开放大学、市县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为街道(镇)、社区(村)老年学校和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建立学习辅导站点,满足基层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学的需求。

2、丰富老年人文体活动。市、县两级老龄办要在“敬老月”、老年节期间,组织开展老年文体展演、送优秀文艺节目到社区和养老机构、慰问百岁老人等系列庆祝活动;联合当地体育局、老年体协共同做好2017年**省老年体育节**分会场的各项赛事活动。各县(市)区要注重培育选树一批优秀老年文体团队,发挥其丰富基层社区老年精神文化体育生活的示范指导作用,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文体活动品牌。

3、重视老年心理关爱服务。市、县(市)区要扶持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依托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积极构建老年心理关爱服务网络,重点做好病残、空巢、丧偶、临终等老年人心理疏导工作。市老龄办拟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师范大学、**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主城区老龄办的协调配合下,开展“我实习、你受益”为老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大学生服务社区老人,通过“少敬老”行动,让老年人亲近青年人、得到专业服务,也为大学生回馈社会、奉献爱心提供平台。

4、鼓励老有所为。市、县(市)区要积极支持各级老年协会、老年体协、老年科协、老年法律等老年社团,组织引导低龄健康、有专长、有热情的老年人参与社区公益、养老服务、纠纷调解、邻里互助、科技文化、关心教育下一代等事务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各地要探索建立老年人参与志愿行动的工作机制,开展“老有所为”模范人物评选和先进事迹宣传活动,建立老年志愿者登记制度,确保2017年底辖区老年志愿者占老年人口比率达12%以上。

三、工作措施

今年的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继续以项目为载体,从3个层次予以推进。

1.积极争取省级老年精神关爱项目。市、县(市)区老龄办要宣传动员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踊跃参加省级老年精神关爱项目的投标申报工作,严格审查投标单位条件,指导监督项目实施。

2.做好市级老年精神关爱项目申报实施。市老龄办面向主城区围绕老年教育、文体休闲、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4个方面,开展项目申报工作,结合实际打造可实施、可持续,且受老年人欢迎的精神关爱服务项目。

第2篇

一、人民调解

1、加强医患、劳资、交通事故、土地流转、环境保护“五类纠纷”专业调委会建设,从人员配备、操作规程、文书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专业调委会各项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强化督导,提高质量,增强调解公信力。

2、推动以个人姓名或工作特色命名的人民调解室品牌建设,开展以调解室规范化建设、矛盾调解成功率和调解员培训考核等次为主要指标的“金牌调解员”评选活动,积极培树典型,强化工作指导,确保提高效果。

3、继续贯彻《省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标示标牌实行“三统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乡镇司法所解决办案交通工具,以提高司法所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落实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以奖代补”工作机制,调动调解员工作积极性,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4、针对村委会换届后人员调整,对新聘任的村调委会成员发放聘任书,建立人员档案,实行分级管理,持证上岗;对乡村两级调委会印章统一更换刻制编号,实行规范管理。

二、特殊人群管理

1、继续抓好服刑在教人员信息核查、社区矫正执行档案规范化管理、社区矫正电子信息平台管理、刑释解教人员无缝对接等常规性工作。

2、推行和完善“456”工作模式,对社区矫正人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格控制外出务工,划分重点,区别对待,分类管理;严把审前社会调查关、接受入口关,对不适用社区矫正的人员,坚决不予接受;加大对司法所的督导调度,确保动态核查率保持在98%以上,坚决防止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问题的发生。

3、进一步推进过度性安置(培训)基地建设,着力解决“三无人员”技能、安置、帮扶难题,突出“两类人员”顺利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实际效果。

三、法律服务

1、认真开展律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活动,支持鼓励其积极参与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群体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及时提供综合、配套、全程法律服务和风险评估。强化律师的法律援助义务,每名律师每年至少2件法律援助案件。

2、公证工作在注重质量信誉、拓展业务领域的基础上,实现全年业务总量提高15%的工作目标。要进一步提升窗口单位的行业规范化水平,主动出台和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3、法律援助要进一步放宽受援标准,全方位做好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和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维权工作,使援助覆盖面从低保群体逐步向低收入群体转变。要进一步畅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绿色通道,实现真情为民的服务宗旨。实行“援案”定补,调动律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进一步加强对法律服务所的监督管理,动员和鼓励法律工作者主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5、理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关系,按照市统一要求探索成立车损事故、电子物证等司法鉴定机构。

四、法律宣传

1、认真贯彻落实《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制定《2014年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

2、联合县纪委、组织部在年终述职述廉基础上增加述法内容,提高依法从政、依法行政在年终测评中的比重,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3、继续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强化对法制副校长的培训考核,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整体水平。

4、强化企事业单位法治约束机制,以全县重点项目工程的企业、建筑工地为主阵地,定期组织律师、公证员组成普法讲师团深入企业宣传法律法规,解答法律问题。联合工商联、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对各行业进行诚信守法等级评定,切实提高企业及其经营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5、创新法制宣传工作载体,继续深化“法律八进”活动,拓展运用短信、微博、QQ等新媒体开展法制宣传的途径,力争建立一处标准高、功能全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确保完成市下达的法制宣传教育场所建成率100%目标。

五、队伍建设

1、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2、合理摆布力量,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坚持有为就有位,真正让品行端正、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干部不吃亏、受器重,让原干事、真干事的人多起来,让会干事、干成事的人“红”起来。

第3篇

关键词:阿拉善盟;群众体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78-01

近年来,阿拉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全民健身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加快群众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培育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赛事活动,使群众体育工作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1.群众体育概念

群众体育,是指人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体育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本文研究的是阿拉善盟群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涉及的群众体育是指人们自愿参与的,以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为目的狭义概念上的群众体育。

2.阿拉善盟群众体育工作开展现状

2.1 阿拉善盟概况。阿拉善盟地处最西端,西南与甘肃省相连,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东北与巴彦淖尔市、乌海市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和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腾格里经济开发区,共30个苏木(镇),191个嘎查,52个社区。

2.2 开展群众体育的指导性政策。自《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颁布实施,阿拉善盟委、行署将发展体育事业纳入《阿拉善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并列入《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年度工作要点》,印发了《阿拉善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从政策层面保证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3 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机构。阿拉善盟群众体育在组织管理上采取垂直管理模式,形成由盟教育体育局牵头,以旗区为主体,社会体育团体和活动站点为基础的群众体育管理体系。现有阿拉善盟体育总会、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及足球、竞技骆驼、自行车、羽毛球协会等51个社会团体组织,晨晚练气功站点64个,自治区青少年俱乐部3个。

2.4 群众体育工作开展近况。"十二五"期间,阿拉善盟群众体育活动以"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为重点,以"一地一品牌、一地以特色"为抓手,充分发挥各单项体育协会等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平均每年体育活动达60余次,参与活动的人数达10余万人次,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群需要,推进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常态化发展。

3.阿拉善盟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3.1 组织各类活动的次数。阿拉善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7615万人,体育人口比例达41.62%。阿拉善盟足球协会每年组织的足球俱乐部联赛、利用双休日开展的比赛达200余场;阿拉善羽毛球协会开展赛事达300余场;每个单项协会每年举办组织单项比赛达2次以上,有力的推动了阿拉善盟全民健身的社会化进程。

3.2 特色品牌活动开展。阿拉善盟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浓厚的民族文化,逐步构建"一地一品牌、一地一特色"的全民健身特色品牌赛事格局。目前已将阿拉善盟老年人运动会、盟直机关运动会、阿拉善骆驼那达慕、越野E族英雄会、额济纳环胡杨林自行车赛等13个全民健身活动项目列为全区全民健身特色品牌活动项目。

3.3 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经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确定后,阿拉善盟现有各类体育场馆设施557个,用地面积1170457平方米,建筑面积141200平方米,场地面积756751平方米,总投资6.1975亿元。各类体育场馆设施相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95.4%,人均场地面积达3.3平方米,超出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规定的1.6平方米的人均场地面积标准。

3.4 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阿拉善盟积极组织开展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全盟各级各类体育健身辅导站68个,各级社会指导员335人,其中:国家级8人、国家一级53人、国家二级120人、国家三级154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1.8人。

4.阿拉善盟群众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城乡、区域间群众体育发展不均衡。阿拉善盟地广人稀,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在部分牧区嘎查一级,受居住分散、退牧还草等现实条件的制约以及认识存在较大偏差,组织集中开展活动难度较大,体育工作发展相对滞后。

4.2 群众体育整体发展失衡。目前阿拉善盟群众体育活动多以运动强度小、负荷低的健步走、健身气功、广场舞等项目为主,适合老年人的保健需要,很难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多元化需求;其次是以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对场地要求和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也说明群众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较少,不能满足体育活动的需要。

4.3 资金有限,群众体育投入相对不足。群众体育是一项服务于人民群众、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目前阿拉善盟的体育经费来源单一,财政负担较重,而社会筹集资金有限,群众体育投入相对不足。

5.促进阿拉善盟群众体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大农牧区场地设施投入与宣传力度。加大农牧区体育场地设施投入,建设适合本地活动的体育健身场所,同时要通过电视、广播、开讲座、深入基层等便民、利民的方式,加大对农牧区的健身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牧民的体育认识水平,积极引导农村牧区群众参加各类体育文化活动。

5.2 推广与普及大众型体育活动。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以各项体育赛事和活动为契机,创新群众体育活动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加体育运动。同时各旗区应定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体育赛事和活动,积极推广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

5.3 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投资。要实现体育事业的科学均衡发展,需要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完善监督、考核和激励等制度,积极调动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加入群众体育开发,引导地方企业家和知名人士投资家乡群众体育设施改造或赞助地方特色赛事,促进多元办赛模式。

6.结语

阿拉善盟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促进和谐、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群众体育发展趋势,结合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建立以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开创全民健身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秦椿林.当代中国群众体育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 张 丹.吉林省群众体育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9.4.

第4篇

一、狠抓学习实践活动,强化学习,着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我局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实践实施方案。在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领导带头学,全体党员参加,并广泛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在学习活动的第一阶段,单位共集中组织了学习4次,下属各单位每周安排一次学习,局党组成员分别到各单位督学,共完成学习心得体会25篇。组织了2次中心学习交流、讨论,中层以上干部均分别作主题发言。同时,为巩固学习成果,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了科学发展观知识考试,参考人数22人,并将学习考试成绩纳入年终考核。目前,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正在进行。

通过结合文体工作抓学习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逐渐培养职工高尚情操和爱岗敬业精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局上下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二、深入推进阳光政府建设,实行政务公开

为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增强公信力。根据县委、政府安排,我局扎实推进阳光政府建设,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和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了《文体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细则、重要事项公示制度实施细则、重点工作通报制度实施细则、政务信息查询制度实施细则》,先后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同时按照要求进行了1次重点工作通报,开通了“96128”专线电话,安排专人负责政务信息查询相关事务。积极、及时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公开文体工作动态和相关政策、文件等相关信息。深化行政审批,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并在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公开。通过阳光政府建设,机关、各事业单位工作得到了规范,工作信息逐步透明,服务态度、工作效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

今年来,县文体局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保稳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好机遇,切实抓好我县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完成了20*年度下达的农民体育健身示范场地项目建设。此项工程我县共下达13个点,投资20.8万元。去年11月开始启动,至3月为止,所有项目基本完工,部分示范场地已安装了篮球架及乒乓球桌等设施、设备投入使用。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0.8万元,配备篮球架累计13套,乒乓球桌26套。

二是*会议陈列馆修建。1月与工程中标施工方江苏苏州凤凰建筑有限公司签定了修建合同,完善了建设有关手续。经同济大学专家及县建设局结合施工图到工地现场调研,认为原建筑位置正面视线范围不够,绿化及公共场地太窄,要求建筑向后延伸32米。为此,我局请建设部门对变动部分进行测算,新增土石方1000方,新增投资50万元,经县委、政府研究同意进行调整,并责成国土、建设部门正在实施陈列馆周边住房搬迁。

三是乡镇文化站建设。20*年上级下达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3个,分别是*、*、*文化站。目前,中央、省、市、县累计到位资金126万元。文化站修建于2月启动。根据省文化厅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参数,我局聘请建设部门设计了施工图和建设概算,并报财政评估中心通过评审实施。完成了土地征用,所有文化站面积都达300平方米以上,各项功能得到保证。目前,已调整建设的旧城、长安文化站工程进度较快,主体工程已完工,装修基本结束,三个文化站累计已完成投资107万元。

四是农村书屋建设。今年实施农村书屋9个,目前已完成5个。

四、立足阵地,统筹兼顾,文化事业全面推进

1、群众文化

(1)今年,在县委政府的重视下,我局组织了元旦春节期间系列文体活动,主要包括新春音乐会、义务书赠春联活动、春节游园活动、象棋比赛、苗族花山节、元宵晚会等,为全县人民度过欢乐祥和的春节营造了良好的节日氛围。

(2)积极协助、辅导举办苗族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组织*田坝、罗布泡桐湾、水田湾子、石龙、旧城鲁家湾、锅底等苗族聚居地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体活动。五天之内,前往花山点参观游玩的观众达4万余人次。

(3)正月十五元宵节,组织了2009年元宵晚会。晚会在*广场举行,文艺节目以我县传统戏剧龙灯、牛灯为主,各社区文艺队参与演出,让市民享受到了一场精美的元宵文化盛宴,一万多群众参加了晚会。

(4)完成了我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我县经过精心挑选,组织完成了水田湾子苗族文化保护区等3个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5)3月,协助团县委“我们一起成长.青春志愿和谐”为主题的赴双河乡开展志愿服务送文艺下乡活动。在县法制学校举办了专场文艺演出,寓意深刻的小品、配乐诗朗诵、散文朗诵、劲歌热舞等让文艺演出迭起,受到热烈欢迎。

(6)编辑出版了《*诗词》第六集,本书由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绍余作序,潘孝正先生主编。全书汇集了县内外近200名诗词爱好者的作品1500余篇。

(7)“五·一”期间,协助参与总工会组织了全县职工才艺展览。展览展出各行业职工书法、绘画、刺绣、蜡染等作品100余件,充分展示了广大职工的艺术创造能力。展览为期一周,吸引了3000多人次观看。

(8)“六·一”期间,组织文化馆等人员指导扎小、二小、三小、蓝天艺术幼儿园、小太阳幼儿园、麒麟幼儿园在*体育馆和校园内组织庆“六·一”系列文艺演出。

(9)协助和参与*一中举办了昭通市教育教学管理研讨会“自强不息·奔向明天”文艺晚会。昭通市教育局局长平锦,*县县委书记龙进、县长张顺民等领导出席晚会,全市各县教育局局长、各中学校长及学校师生5000余人观看了演出。

(10)电影“2131”放映工程全面展开。今年来,文化部门积极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村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同时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安排人员深入农村播放电影,除播放教育片、宣传片、科普片外,还播放一些优秀的电影,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开阔农民视野,传播科技,提高农民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半年已放映电影300余场次,观众达7万余人次。

2、文物工作

(1)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仍是今年文物工作的重点。今年来,已启动了旧城、罗布等乡镇的野外调查工作。目前,已累计完成了文物普查野外普查工作总量的70%,累计调查文物110处,新发现文物96处,复查14处。

(2)举办文物普查成果展览。为及时宣传我县文物普查的进展情况,让全县各族人民共享工作成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使文物普查成为全民的共同行动,*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于春节期间举办了成果展览。这次展览图文并茂,展出文物图片100多幅,仅三天时间观众就达6000余人次。在展览现场,有不少观众纷纷找到工作人员提供相关文物线索,并对展览中存在的不足和遗漏提出批评和建议。

(3)继续抓好*会议纪念馆的管理和接待工作。由于*会议陈列馆已拆除重建,我局将接待重点转移到*会议会址、庄子上、水田花房子等处,努力为广大参观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据统计,半年累计免费接待观众达6000余人次。同时,对*会议纪念馆房顶漏水现象已全面进行了翻盖维修。

(4)组织召开了全县文物安全工作暨文物知识培训会议。县文物管理所和*会议纪念馆安全保卫人员以及各乡(镇)文化站站长、文物保护单位义务管理处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回顾和总结了20*年度文物安全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当前文物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2009年的文物安全工作作了详细的安排和布置。会上对20*年度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观音寺等3个基层单位进行了表彰,并同各文物安全、消防重点单位签定了文物安全责任书。同时对基层队伍进行了文物保护、管理、维修等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培训,提升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5)5月18日,开展“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悬挂标语2幅,在*广场设点宣传,共散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同时了《*县文体局关于征集文物、文献的通告》,积极为陈列馆新馆的陈列做准备。

(6)积极组织*会议会址庄子上、花房子等处的复原陈列。目前,已经完成展品征集、图片及相关展板的制作,正在进行布展。展览将于7月初完成并对外开放。

3、图书馆工作

1、根据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会议要求,我县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已于6月初完成。目前,我局已搬迁原图书馆内网吧,整治内外环境,进行房屋改造和装修,网线、电脑等各种设备、设施已安装调试完毕,并已通过省验收组验收合格,已正式对外开放。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3万元,其中省配设备55万元,县级投入资金18万元。同时安排人员参加了全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培训,培训技术骨干4名。

2、狠抓图书馆内部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据统计,半年来县图书馆共接待读者累计达10000多人次。

4、文化市场管理

(1)今年,我局已出动执法人员153人次,集中对网吧进行了清理整顿,查处了违规经营的网吧8家,罚款已达8000元。通过加大检查处罚力度,逐步有效规范了网吧的经营。

(2)集中整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一是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并制定了工作措施和实施方案;二是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在有线电视台及各主要街道路口、张贴通告进行宣传,营造声势;三是抽调专人6名对网吧、电子游戏室等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共出动153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场所145家次,处罚超时经营网吧1家,处罚款1000元;四是与网吧业主和娱乐场所业主签订文明服务经营承诺书25份,让业主向社会公开承诺,合法经营,守法经营;五是对网吧、电子游戏业主进行2次培训,主要宣传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目的、意义,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进行专题培训;六是按照网吧搬迁后的经营场所,统一制作各种制度3个36块和警示牌3个37块,实行规范上墙;七是加强印刷行业管理,共对印刷行业进行年检核验11家;八是对电子游戏业进行重新审核,共审核14家,对其中不合格的2家实行限期整改;九是对电子游戏业赌博机较多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并函告相关部门予以查处,迄今为止,已收缴赌博机60余台;十是完成对城区反响较大的“黑网吧──九龙网络城”一案的专题调查报告,并函告公安、工商予以取缔;十一是清理整顿出版物市场,共出动32人次,检查16家次,查缴盗版音像制品1500余盘,非法书刊1200余本;十二是查处群众举报案件2件,其中游戏室案件1件,“黑网吧”案件1件;十三是堵源截流,认真查缴《和她的丈夫们》、《历史的沉思》、《“天安门”时报》等非法出版物。

(3)根据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为期40天的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为中考、高考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得到社会的高度好评。

五、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1、春节期间,指导长安、罗布顺河村和*镇龙井社区等地举办春节篮球运动会、象棋、乒乓球等体育活动,极大丰富节日期间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在*体育馆举办了大学生篮球运动会,共计10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

第5篇

一、发挥民政职能优势,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1、立足为民解困,开展了面对困难群体的各项社会救助。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机制健康运行。通过加强督查,科学指导,完善管理,发展副业,全市各敬老院管理规范有序,五保对象生活安稳幸福。目前,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生活费已达3020元/年。全市19所敬老院共落实生产用地85.3亩,生产蔬菜13.5万多斤,饲养生猪180头,大部分敬老院蔬菜、猪肉实现基本能够自给,并吸引自费托养老人50名。城乡低保及春夏荒救济落实到位。认真执行动态低保制度,目前城镇居民低保对象停保30户100人,农村低保对象停保396户933人。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共4817户8167人,其中:城镇居民低保户362户776人,农村低保户4455户7391人。累计发放低保金441.8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低保金63.2万元,农村村民低保金378.6万元。审批减免1401名困难学生学费145.6万元。元旦、春节期间,拨出慰问金122万元;春夏荒期间,下拨救济款9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928户11000人,并及时做好了“5.4龙卷风”、“6.18”洪涝灾害救助工作。慈善救助有效实施。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慈善资金41.5万元。开展重病医疗、特困群众、特困学生救助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36.8万元,受救助人员1100人次。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正式施行。制订并实施了《我市市医疗救助工作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发放救助金23.8万元,救助患病困难群众679人。接受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申请865人,实际救助729名,累计发放救助金3.6万元。

2、立足基层稳定与发展,开展了村委换届选举和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在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注重发扬民主,规范操作,强化督查,选举工作顺利,成效较好。表现为选举成功率高,全市555个村,有552个已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另有3个村要实行缓选),其中538个村选成选足,成功率达97.5%,没有出现空白村;选民参选热情高,全市选民总数384413人,其中实际参选选民有367718人,参选率为95.7%;村委会成员素质良好,全市村委会成员数1392人,其中党员人数占总数62.4%。初中以文化程度占总数的93.10%。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行政成本、推进城镇化和发展要素集聚出发,深入开展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调研,精心拟定调整方案,做好上下级的衔接沟通,稳妥推进方案的实施。全市27个乡镇,调整为21个乡镇,包括2个街道、13个镇、6个乡,调整率22.2%。

3、立足争先创优,开展了争创双拥模范城和老龄工作先进市活动。围绕争创双拥活动,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圆满完成退伍安置任务。共安置2004年冬季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299人,共发放安置保障金126.9万元。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及时发放义务兵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220.9万元,制定出台《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暂行办法》,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的优抚标准与我市生活水平同步增长。据测算,实施自然增长机制后,全市优待金支出增加120多万元。做好了争创的各项准备工作,整个争创工作得到省、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我市被授予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围绕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活动,加快推进市、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三级老龄工作网络及活动场所建设,促进老龄工作深化发展。全面部署实施家庭协议养老工作,提高家庭赡养水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依托老年电大、老年大学,扎实开展老年人文化教育,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目前,正在接受老年电大教育老年人达1837人,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达600人。依托社区,广泛开展各类社区老人文体活动。全市10个社区,组建老年文艺团队11个。

二、加强财税征收管理,促进收入持续增长

1、大力组织收入。坚持“抓大不放小”的税收征管方针,开展漏征漏管户清理。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的征管办法。加强与金融系统的沟通,扩大网上申报和银行扣款范围,至9月底,90%的企业实现“网上申报”,“网上申报”企业和“双定”户实现了税款的银行扣缴。探索建立基金户的联网扣税模式,推进个体工商业户及自由职业者办卡扣缴养老、医保费扩面工作,真正实现纳税人从办理申报到缴纳税费全过程的电子化。推行稽查责任制,制订《案件处理、处罚集体审议及报批制度》、《税务检查时效管理办法》,提高稽查效率。完善国地税、工商、公安、金融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促进税收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努力做到应收尽收。1-9月,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5亿元,完成年计划79.3%,增长18.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完成年计划76.4%,增长23.5%。财政总支出完成42225万元,增长26.6%。预计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05亿元,增长18.6%,地方财政收入3.65亿元,增长17%。1-9月,地税部门完成各项收入30783万元,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万元,增长7.9%。预计全年实现地方税收收入3亿元,增长14%。国税组织各项收入20084万元,增长17.3%。其中烟草公司分别上交国税691.7万元,地税969.3万元。

2、优化收支结构。正确分析今年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税收大幅下降的严峻形势,调整收入结构,强化税源监控。及时调整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完善土地增值税管理办法,扩大土地增值税的预征范围;出台《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办法》;扩大印花税预征范围,开展客运行业纳税评估,规范客运企业税收管理;调整木材行业税收政策,进一步规范木材行业税收征管,加强社保费收入征管。对年纳地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税源监控,强化税收动态管理,确保税收的及时入库。严格支出安排。制定《我市市部门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我市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我市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预算编制标准、程序;坚持“保吃饭”与“搞建设”相结合。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留缺口”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编制赤字预算。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急需。财政支出向工业发展、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倾斜,其中企业贴息资金增长11.1%,农业支出增长67.5%,教育投入增长11.7%,公共卫生支出增长56%,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增长28.2%,公检法司支出增长16.7%。

3、积极培育财源。及时调整财税扶持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培植新兴财源。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申报和管理,加大了技改贴息支持力度,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2600万元,推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担保中心的政府信用担保作用,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和其它各项省、市财税优惠政策,1-9月,地税对23户企业审批减免企业所得税金额4709万元,批准38户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1245万元,办理69户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认定;国税办理各类退税5509万元,其中出口退税1287万元,资源综合利用退税2684万元,民政福利企业退税1174万元,所得税汇算清缴多缴退税364万元,办理征前减免税收1104万元,为4100多户纳税人办理起征点见面手续。积极向上级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国债资金。1-9月,向上引资额超亿元。加强财政性资金的调度和管理,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重点建设资金的需求。认真选择政府外债投向,积极主动与金融机构衔接,通过国有独资公司向金融机构贷款,2005年共融资1.1亿元。加强资产出租管理,努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三、坚持发展稳健并重,促进金融地方共赢

1、加强窗口指导,优化信贷结构。定期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和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专题座谈会,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促进信贷总量平稳增长;认真抓好各项货币政策的落实工作,跟踪各项货币政策措施的实施效应;按照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的要求,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金融机构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调,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有效投放。加强与市外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举办了首届投融资项目洽谈会,向市外20多家金融机构推介项目50个,现场签约19个,协议融资11亿元,已到位资金亿元。全市存贷总量实现稳健增长,9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3.2亿元,比年初增93468万元,增长14.65%,同比多增4546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6.3亿元,比年初增63345万元,增长12.67%,同比多增31849万元。余额存贷比77%,增量存贷比67.8%,超过XX市平均增幅24.3个百分点。引进市外信贷资金3.73亿元。

2、加强信用建设,改善金融环境。出台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把促进改善区域警容生态环境作为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组织开展“信贷守信企业评选”活动和重点支持企业的筛选活动,评选出信贷守信企业86家,2005年金融支持重点中小企业37家。深入开展信用村建设,共创建信用村214个,比年初增加39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9%;评出信用户82207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8%。9月末,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6795万元,余额23065万元。继续实施公务员信用证制度,完善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用证制度。

3、加强调查研究,指导科学信贷。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情况调查,提出了改革和完善金融机制,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有关建议。开展水泥行业经营现状调查,提出了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和优化传统产业等有关建议。开展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外贸出口、金融支持春耕生产、对金融重点支持的中小企业贷款发放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及办理票据贴现、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和成本费用控制等情况调查,密切关注和掌握日趋活跃的民间借贷情况,加强金融政策宣传和指导,引导民间资金合法借贷,为金融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机构内控建设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强化市场秩序整顿,促进经济社会安全

1、切实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成立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文明确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分段监管职责,理顺部门之间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加快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出台实施《我市市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实施方案》。目前以“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网建设全面铺开,其中连锁超市在乡镇的覆盖面已达70%以上,年内有望达到100%,创建放心店的行政村也已达到40%以上。在监管责任网方面,各级相互间签订了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了责任机制;实施《我市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拟定《我市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在群众监管网方面,按照“多网合一、一网多用、资源共享、网络共用”的原则,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机构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全市30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和教育系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已挂牌运作,全市累计聘用各级食品安全监督员700多名。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制定实施了《我市市食品安全分段整治实施方案》、《2005年我市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工作计划》。加强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建立了全市食品生产企业信息档案库,深入实施商品准入制度,加强了食品流通市场的整治。抓好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和零售药店GSP认证工作,加强了药械市场的专项整治。

2、积极开展流通市场和特种设备安全整治。坚持日常整治,重抓节日整治,加强联合整治,开展“打假保农业”、“打假保节日”、“打假保农业”、“打假保建设”等各项整治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消费安全。在整治中,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516个,涉案总金额达2698.5万元,罚没款总额达187.3万元。其中,查办各类大要案件137起。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查。专项整治学校锅炉和液化气超期钢瓶,开展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气体的生产经营单位等安全检查,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开展特种设备操作工岗位培训,提高了特种设备操作工的持证上岗率。

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

1、积极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质监部门专门制定了《我市市2005—2007年名牌培育发展规划》,共有34个企业被列为培育对象。完成了2005年度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标建议与推荐工作,上报上XX虎山集团水泥产品和江化股份公司的DMF产品评价目标建议材料,开展了2005年度国家免检产品、XX名牌产品、XX名牌产品的申报与复评相关工作。其中申报XX名牌产品企业13家,申报XX名牌产品企业5家的,分别为XX我市变压器有限公司的电力变压器、XX我市三友电子有限公司的节能灯管、恒亮蜂产品公司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蜂产品、我市猕猴桃产业化协会的猕猴桃。我市牌猕猴桃、恒丰园牌蜂产品已顺利通过复评,我市牌蜂产品新获2005年XX名牌产品称号,至此,我市市XX名牌产品已达8只。及时打击假冒名牌行为,在温州市鹿城区中山北路铁路桥底端掉一制售假冒窝点,当场查封涉嫌假冒国家免检、XX名牌的“虎球”牌水泥27吨,包装袋1000余只,制假工具3台。

第6篇

关键词: 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干预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807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6-0505-06 文献标志码: A

Research of the Intervention System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n the Physical Health of Adlescents:Analysis Baesd on the Results in Tianjin

WANG Xuguang,WANG Yang,WANG Yuan,ZHANG Fenggang,LIN Kailin,LV Xingzu,BAI Changke

Abstract:Proceeding from the behavior and lifestyle factors as the core elements which affect the physical health of young people,the present research conducts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es of the physical health status,the related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se behaviors of adlescents in Tianjin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interview,field research,symposia,etc.Baesd on the results analyses above,we set to build an intervention system which puts the physical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of young children at the core by using health management,health promotion,social ecology theory and methods.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system,so as to cultivate the health behaviors and improve physical health of adlesents in Tianjin,as well as to provide specific cases for the promotion of physical health of adlescents in China.

Key words:adolescents;physical health;intervention system;physical fitness;family environment;school health environment

收稿日期:2013-07-03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10CTY008)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王旭光,女,天津人,教授,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后。

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问题没有出现根本扭转。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当前清晰认识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问题,深入分析影响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并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综合性干预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思路

当代社会,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下降的核心因素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生命最初的20年所形成的行为模式与个人、公众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1]。青少年儿童正处于快速生长和发育时期,也是健康行为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影响其健康的行为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促进其养成健康的行为模式,对提高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和促进其终身健康都具有深远意义;因此,课题组以影响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核心要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为切入点,以天津市6~19岁青少年儿童为调查对象,深入调查和分析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状况,体质健康相关行为情况,并调查分析影响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的学校、家庭和社区等环境因素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等理论与方法,探索提出以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行为模式形成为目标的、综合性的干预体系,分析实施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行为的养成和体质健康水平提高提供参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和专家调查方法

课题组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拟制了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指标体系和调查问卷,并通过专家调查等方法,确定了调查内容,制定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将调查对象限定为6~19岁中小学生。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天津市18个区县中随机选择5个区(县),每个区(县)选择普通和重点各1所小学、初中和高中(有的学校为完全中学,包括初中、高中;有1所学校包括小学和初中),在每所学校的每个年级中随机选择1个班的学生(河西区为市内中心区,因样本同质性高随机选择了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学校),总计为5区县22所中小学3 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取了这些学生的体检和体质健康监测成绩,对学生及其家长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学校相关情况设计了开放式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时间是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运用SPSS 16.0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样本分布见表1。

表 1 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1.2.3 访谈和座谈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天津市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学校健康环境、家庭因素、社区和相关社会组织活动情况,课题组对问卷调查的每区(县)至少各一所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主管领导、体育、健康教育课教师等进行了座谈和访谈;对学校所在社区卫生医院、街道、各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相关组织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和座谈。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天津市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状况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指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从结构上看,体质包括5个要素,即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发育水平及适应能力[2]。体质健康是指构成体质的各要素处于良好和谐状态。课题组为了客观反映天津市学生体质与健康情况,通过调取学生每学年体检卡片和体育课上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项目所进行的体质健康监测成绩,并辅以亚健康问卷调查来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指标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高标准体重)、身体机能(肺活量体重指数)、身体素质(速度灵巧类、力量、柔韧、耐力等)及学生身体、心理、精神状态的亚健康情况。

2.1.1 身体形态

总体上,学生身体形态的匀称度还需提高,身体匀称的学生比例仅为36.3%;“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学生与“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37.8%和25.8%,肥胖率为19.1%,即在所调查的学生当中5个就有近1个肥胖儿童,每3孩子中就有1个较低体重或营养不良。从性别分组来看,男、女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女生肥胖率比男生低10.4%。从城乡分组看,农村孩子肥胖率略低于城市孩子。

2.1.2 身体机能——肺活量体重指数

肺活量体重指数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肺活量与体重的比值,亦即每kg体重的肺活量的相对值来反映肺活量水平及用以对不同个体与群体进行客观的定量比较分析。从总体上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合格率高达到23.6%。农村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等级要好于城镇学生,女生略好于男生。

2.1.3 学生身体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机体维持长时间工作或运动而不疲劳的能力,总体上耐力素质不合格比例较高,达到21.1%。从城乡分组来看,农村学生的耐力素质明显好于城镇学生。男生、女生无显著差别。

总体上看,学生柔韧素质较好(总体不合格率仅为3.9%)。城、乡的学生有显著性差异,城市好于农村(优秀率高出农村3.2%,不合格率低于农村4.1%),女生略好于男生(优秀率高出男生0.8%,不合格率低于男生1%。)。

力量素质指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通过握力、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测试项目来反映。从总体上来看,学生优秀率19.5%,良好率35.4%,合格率31.6%,不合格率为13.4%。农村学生的力量素质好于城镇学生,女生略好于男生。

学生速度灵巧素质,通过测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来反映学生速度灵巧素质状况。从总体上来看,学生优秀率24.2%,良好率28.8%,合格率31.5%,不合格率为15.6%。农村学生速度灵巧素质明显要好于城镇学生,女生略好于男生的水平。

学生亚健康情况:学生身体上亚健康问题突出,常常觉得疲倦、乏力的学生比例为32.2%,运动时常常感到气短的学生比例为23.9%,经常反复出现“感冒”学生的比例为15.9%,入睡困难学生的比例为14.6%。其次,心理亚健康问题也值得关注。经常或总是觉得精神不振、情绪低沉学生占15.7%,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学生占12.7%,经常感到孤单的学生比例为16.3%,闲暇时不知道做什么的学生比例为19.8%。从家庭类型来看,单亲家庭孩子的亚健康状况比核心家庭和大家庭要突出。

2.2 天津市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相关行为情况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既包括个体内在的特征和过程,例如性格、情感、信念、价值、动机、感知觉及其他认知元素,也包括外显活动,行为方式和习惯,通常可以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3]。课题组主要从个人健康知识、健康责任行为、营养饮食、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日常学习和生活习惯(包括压力处置)几个方面反映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相关行为情况。

2.2.1 营养饮食

运用主因素分析方法,课题组主要从饮食规律情况(早餐、三餐定时定量等),零食、软饮料、麦当劳、肯德基西式快餐等不健康饮食行为情况,食用蔬菜、水果、肉、鱼等营养素是否全面和均衡情况来反映学生的营养饮食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除初中生(天天吃早餐的比例为68.2%)外,“天天都吃”早餐的学生占到了约80%或以上。早餐情况在不同家庭类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单亲家庭的学生情况明显不如大家庭和核心家庭学生。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是,不饿或不想吃(42.7%)、没有足够时间吃(32.3%)。有39.6%高中组学生因“没有足够的时间”而不吃早餐,比例最高。总体上,三餐做到定时定量的学生占到55.4%,有28.8%学生喜欢吃就多吃,不喜欢吃就少吃。不同年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初中生三餐定时定量不足50%,情况最差。城乡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城镇学生饮食规律情况好于农村。

总体上,学生喝碳酸饮料,吃西式快餐、吃零食等不健康饮食行为急需改善。每天吃1次及以上零食的学生占55.4%,喝碳酸饮料每天1次及以上的学生占到了13.9%。学生吃麦当劳等西式快餐每周1次及以上学生占18.7%。城乡有明显差异,农村学生情况好于城市学生。

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学生)营养均衡情况还有待提高。每天喝牛奶250 mL及以上的学生仅有37.5%,城乡学生每天吃蔬菜1种及以下比例分别占到25.7%和59.1%。城乡学生每天吃1种及以上水果的比例分别占到71.9%和56.1%,城乡间有显著差异。城乡学生每天吃鱼、肉一次及以上比例分别占到48.8%和33.1%,在营养均衡方面城乡之间有显著差异。

2.2.2 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课题组从学生身体活动和锻炼情况、体育课质量情况2个方面反映学生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7 d内每天运动30 min达到3 d及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为49.7%,不足一半。城乡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城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好于农村学生。过去7 d,平均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未达到每天1 h的学生超过一半,达到5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男生前3位的是足、篮、排球(54.5%)、乒羽(34.7%)、短跑(30.3%);女生前3位的是游戏(55.6%)、短跑(35.5%)、健身操(27.4%)。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为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占44.0%)和缺乏兴趣(占29.8%)。学生的课余休闲活动(多项选择)依次为:看电视、阅读、上网、体育活动、文艺活动。总体上,休闲活动以静态休闲活动为主。

体育课的质量。从学生感受来看,体育课程的愉快和满意度较高,83.4%的学生感觉十分愉快和愉快;80.3%的学生感觉满意和十分满意,但是运动负荷偏小比较明显;有43.2%的学生感觉很轻松或者说不清。总体上看学生运动量不足,休闲活动以静态休闲活动为主,课业负担重和没有兴趣成为制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

2.2.3 学习和日常生活

课题组将所调查的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因素分为压力处置行为 、学习和睡眠、卫生习惯3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学生能够较好处理压力,但是也有30%左右的学生还不善于处理压力。学生的睡眠时间普遍不足,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低于8 h的学生占总数的34.5%。学生每天作业课业负担普遍较重,高中年级的学生平均课业时间在3 h以上的占到了37%,小学1~4年级的学生平均课业时间超过1 h的比例也趋近了一半,小学5、6年级的学生平均课业时间超过1 h占60.1%,初中学生平均课业时间超过1 h占71.3%。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个人卫生意识较强,95%以上的学生能够做到每天刷牙1次及以上,88%的学生能够做到饭前便后经常洗手。

2.2.4 个人健康责任行为

个人健康责任行为是个体自觉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和相关行为。课题组从积极向上乐观态度,调控体重、关注健康资讯等行为,喜欢和亲人保持联络、注意维持良好人际关系3个方面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保持积极向上乐观态度和喜欢和亲人保持联络两方面总体较好,80%左右的学生能够经常和总是做到;但是学生在体重过轻或过重会努力调整、阅读有关促进健康的资讯、尽量选择少添加物的食品、每天站立或坐着都会保持抬头挺胸的姿势等具体行为方面还需加强,仅是有时或偶尔注意这些方面的比例都超过了20%。

2.2.5 个人体质与健康知识

个人体质与健康知识调查,我们主要围绕科学健身、运动饮食、体重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设置了8个调查题目,调查显示40%的学生健康知识缺乏或匮乏。青少年儿童个人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从整体上来看还有待提高。

2.3 影响天津市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及其相关行为的环境因素情况

课题组借鉴国外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4-5],在社会生态学理论视角下,主要从个人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地域等)、家庭环境(家庭社会经济环境,家庭结构,父母的态度、知识、行为、教养方式等)、学校环境(学校的体育、健康教育、卫生服务、相关物质和人文环境等)、社区环境(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文化活动等)、社会组织(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保健所等相关社会组织的作用)等角度具体分析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相关行为的环境因素情况。

2.3.1 学校环境

学校是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一个重要载体和责任主体,课题组借鉴学校健康促进理论,主要从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学校健康环境(采光等硬件条件和师生关系、卫生保健服务等软环境)几方面来分析[6]。

2.3.1.1 学校体育情况

学校体育主要包括体育课、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竞赛等。从总体上看,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基本能够按照国家的规定开展,但体育课存在课时不足,偶尔被挤占,学生活动量不足,运动强度不够的现象。各学校基本能做到每天组织一次25~30 min大课间活动,但也存在大课间学生实际活动时间少、一些学校受到场地小学生多等制约,大课间活动提升难度较大。目前,学校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主要以体育活动课、体育兴趣小组、小型竞赛活动为主,活动时间一般为每周1~2次。少数学校在学生放学后组织学生自愿参加乒乓球、跆拳道、游泳、健美操等项目的俱乐部活动。也有少数学校利用社区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但大多数学校或由于人均操场使用面积不足,或怕学生受伤及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等多种原因开展学生课外、校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开展得并不普遍。学校体育从总体上难以充分满足学生需求。

2.3.1.2 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学校健康教育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健康教育活动,使儿童青少年掌握常见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水平的目的。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影响,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都不够,学校的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康需求之间有非常大的差距。

目前天津市大多数学校能够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在课程设置中安排健康教育课程,但实际上课随意性大,课时得不到保障,一些学校不能按照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完成规定的内容。健康教育课的内容不够丰富、考核方式往往流于形式。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宣讲为主,利用专业机构少,学生缺少实践环节,影响了学生有效地将健康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和技能。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学校健康教育授课教师不足,大多由体育教师、班主任、校医或其他任课教师兼任,学校没有独立的健康教育教师编制,健康教育教师不能按照教师系列晋升职称等都严重影响了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和培养。健康教育督导缺乏实效,往往流于形式。

2.3.1.3 学校健康环境情况

学校健康环境是激发和促进学生参加有益健康的活动、主动培养健康意识的外部环境,它与师生身体和精神健康关系密切[7]。我们主要从学校硬件环境、人际环境和相关制度环境角度来分析。

学校硬件环境方面,我们通过学生的满意度对教室采光、教室设备、教室通风、教室照明、教室噪声、教室温度、教室桌椅、校园卫生、食堂环境、体育场地和器材10个方面进行调查。另外,也通过对学校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来了解学校运动场地等相关情况。调查结果显示:75%以上的学生对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学习生活设施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但是超过30%的学生对教室的噪音和学校食堂就餐条件感觉一般和不满意(包括很不满意)。其次,也有超过20%的学生对教室通风、温度、课座椅、校园卫生、学校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感觉一般和不满意(包括很不满意)。学生午餐质量差、学校课桌椅定期调整不及时、多媒体陈旧不清晰等问题给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挑战。体育场地狭小也是一些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学校人际环境整体情况较好。学校在体检、防病、食品安全等制度方面重视程度较高,执行情况较好;但在体育活动、健康教育方面、作息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执行中还存在不足。

2.3.1.4 学校卫生保健与体质健康服务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实施与评价情况。各学校都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开展测试工作;因为测试成绩与学校工作、三好学生评定、学生毕业等挂钩,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监测后的管理(指导)不充分的现象普遍,普遍缺少对学生和家长具体指导。学校将监测结果上报各区县教育局,通常缺少相关部门或研究机构对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成绩的深入分析和对相关工作的具体指导。

学生体检一般由学校委托有资质的社区医院开展。目前,学生体检工作主要依据《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每学年开展,整体来看情况较好;但也有农村地区,由于教育经费不足,高中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检工作没有在每学年都开展。目前,由于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群体和个体较为深入的健康评价和提出健康促进对策建议的工作在学校中没有开展。

2.3.2 家庭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家长的健康素养有待提高。57.3%的家长健康知识匮乏。高达88.7%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对自己进行健康知识教育的普及。而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相关联络和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不足。80.3%家长印象中学校未开展过相关活动。家长的相关行为还需改善。家长的体育运动不足,父母在过去7 d里,每天参加30 min以上的体育活动达到3 d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9.8%和27.2%,比例不到30%。家人定期体检情况还需提高,从来不体检的占17.1%,偶尔检查的有56.8%。

2.3.3 社区环境和相关社会组织情况

参与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主要有基层社区、基层社区卫生院,各区县卫生局及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局及其健康保健所,以及体育协会、青年团、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社会组织。调查显示:目前社区的环境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可供青少年儿童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不足(41.0%和33.4%学生认为社区体育场地和健身设施差和非常差),缺乏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的组织等;此外,社区针对青少年儿童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很少。目前,由于学生课业负担重等原因,一些社会组织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等希望对学校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等活动,往往并不受学校欢迎。社区医院工作的重点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由于人力等方面的限制,目前针对青少年儿童开展的相关服务较少。近年来,许多专业的医疗机构加大了投入,大幅提升了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水准。如果相关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能够相互连接,建立起信息共享、咨询服务、转诊等渠道,加强对青少年儿童近视预防、生长发育评估和促进、心理健康等工作,将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近年来一些健身俱乐部、体育项目协会等积极开展青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但由于缺少相关政策倾斜,这些组织活动的普及性、广泛性、规范性等还难以满足青少年儿童需求。

3 结论

1)学生体质健康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高,身体匀称学生仅略高于1/3,学生身体机能(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合格率高(23.6%)。运动素质中,身体柔韧素质较好,耐力素质不合格率高。学生身体亚健康问题突出,心理亚健康问题也值得关注。

2)从总体上看,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知识还有待提升;选择对体质健康有益的行为方式的责任意识还需加强;在具体行为方面,学生体育活动量不足、吃西式快餐和饮用软饮料问题突出、农村地区学生营养均衡状况不佳、近3层的学生不善于处理压力、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等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3)受到应试教育、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教育条件、人们健康素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还面临着许多挑战:①学校环境(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健康环境、卫生保健服务等),家庭环境(家长的知识和行为)、社区环境(社区场地设施、体育组织、卫生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等)与学生健康成长和体质健康行为模式形成的需求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②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机制,相关社会组织如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服务机构、体育社会团体、健身俱乐部等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上作用发挥不充分。学校与家长、社区和相关社会组织在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上联络不足,尚未形成合力与长效机制。③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存在重“检”而忽视后续管理问题,体质健康检查和体检后的数据主要停留于学生整体层次的分析,针对不同群体和个体的体质健康分析、后续的教育、指导和行为方式干预等工作不足,急需探索有效开展方式。

4 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和实施策略的思考

现代社会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原因由生物遗传因素转变为生活方式、环境、医疗服务、遗传等多种综合因素,其中,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占到50%以上。这样仅依靠传统的医疗模式难以解决现代人的健康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们提出了旨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提供环境支持的健康促进策略。健康促进强调多部门的合作,旨在结合健康教育和环境的支持,使民众能采取有益健康的行动及生活方式[8]。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运用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等理论和方法,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可操作的综合性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和干预体系,既是干预学生体质健康行为模式形成,促进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有效抓手,又是各类组织分工协作,形成促进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合力和长效机制有效途径。

4.1 对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干预体系的思考

我们将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定义为,以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行为模式的形成为目标,以学校健康促进为载体,联合家庭、社区、社会相关组织,在社会环境和政策的支持下,构建学校、社区、家庭、社会相关组织网络化、信息化的体质健康信息搜集、风险因素分析与评估、体质健康相关行为干预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的循环的综合性的服务和促进体系,如图1所示。

核心目标:在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下,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相关组织相互合作的一体化的网络化的体质健康管理和干预体系,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行为的养成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工作要点:

1)学校。以学校健康促进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学校健康环境;体检、体质健康监测和卫生服务;学校与家庭、社区和相关组织的合作;员工的健康促进等,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学校内部、外部环境。

2)家庭。与学校共享学生体质健康信息,接受学校、专家系统、专业组织的指导,提高家长的体质健康相关知识、态度、技能,促进家庭健康行为模式的形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家庭环境保障。

3)社区。与学校共享学生体质健康信息,加强社区青少年儿童健康促进工作的组织、场地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在社区中设有专人负责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广泛组织和开展青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健康教育。加强社区基层医院对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服务。

4)社会相关组织。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保健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在学生体质健康和危险因素监测、分析和干预计划制订中的作用,加强对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工作所需的物质环境建设、师资培训和培养,学生群体和个体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等工作的指导。加强专业卫生服务机构,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等社会组织与学校密切联合,加强他们在学校学生的健康教育、健康活动、体育活动、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5)加强政策支持。建立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联合的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国和区域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整体规划;转换对学校相关工作的评估监督方式、方法,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引导,促进网络化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和各类组织相互合作的“长效化”运行机制建设。

6)加强环境保障。加强场地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强媒体的宣传引导,推动和促进社会规范(法律法规、价值观念、大众行为模式等)的转换,使青少年儿童的健康行为选择更为便利。

图 1 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干预体系组织结构

4.2 具体实施策略分析

1)完善青少年儿童体检和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增加对学生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例如身体活动、营养饮食、家庭环境等)的监测,探索形成学生、家庭、学校、社区(社区基层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教育、卫生、体育等)共享的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系统和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在学生体检、体质健康监测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健康教育课等途径增加对学生体质健康相关风险因素(尤其行为生活方式、相关环境因素的监测,例如补充遗传病史、家庭环境情况、个人行为生活方式情况等内容)调查。整合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检、学生健康风险因素调查、基层社区医院的居民健康档案和相关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疾病诊治、疫苗接种等学生体质健康信息,形成共享的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系统,探索实现学生个人健康管理端口,家庭服务端口,学校管理平台,教育卫生体育等政府机构管理平台,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端口(不同端口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的信息应用系统,实现学生健康档案、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体质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网络化的体质健康与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2)加强政策和环境支持,以学校健康促进为载体,提升各项工作品质,并建立起学校、家庭、社区和相关社会组织有机联络的一体化的综合性干预体系。

学校是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主要服务载体和责任主体,但其自身往往受到多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有效应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建议政府深入探索,以学生体质健康需求为导向,不断转变对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服务等工作的督导和评估模式,加强体育和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加大政策支持和学生营养午餐等经费投入,加强学校与社区、社会相关组织合作和有机联系的机制建设,加强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宣传,提高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组织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促进社会规范的转变,切实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学校内、外部环境。

3)加强组织领导和整体规划,为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在国家层面,建议成立由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联合组成的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制定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整体规划、活动计划、保障措施,将地方(区域)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列为对地方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地方层面,不同区域的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可以委托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保健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等联合组成专家系统,在对学生整体体质健康和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后,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整体规划、具体的干预计划和保障措施等。例如,设定干预目标,重点干预群体和干预领域、拟定干预或活动计划(如营养午餐配给计划,学校体育活动计划、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计划、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计划、家长学校等),制订场地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等保障措施。通过加强对区域相关工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对区域文化和社会规范引领。

体质健康问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通过教育、社会环境、法律法规、政策转变来改变社会规范,使健康行为成为整个社会的标准,进而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社会每一个部分的参与,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共同促进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行为的形成,为其终身健康提供保障[9]。

致谢:课题调研中得到天津市相关区县教委、相关学校、天津市民盟、天津市关工委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青少年的健康与成长[M].徐允诚,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体质测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 华西医科大学.健康行为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4] Lee-Lan Y.Child and adolescent behaviour in long-term evolution (CABLE):a school-based health lifestyle study[J].Promotion & Education,2002(9):33.

[5] Lucie R.EcologicalModelsRevisited:Their Usesand Evolution in Health Promotion Over Two Decades[J].Annu Rev Public Health,2011(32):307.

[6] 吕姿之.学校健康促进[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9):683-685.

[7] 赵彩凤.有效学校健康促进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1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