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1 14:11: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广告创意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如今,无论是广告商还是广告理论学者,对于广告创意的关注和研究都是非常的重视,不时有精彩的广告创意以及指导性很强的理论著作出现。如: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卫军英所著《广告策划创意》就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著作。该书不仅从理论的层面上剖析了广告创意的各种要素、要点,而且以精妙的笔调前瞻性地提出了不少能运用在实践中的方法、技巧。不但如此,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也成为广告创意的试验田与战场。中国广告网就是新时期广告界的新生儿之一。在这上面,无论是广告新手还是广告精英,都有属于他们的一片创意天地,并且我们能在上面不时的发现令人称奇的广告创意。
下面就广告创意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展开论述。
一、广告创意定位策略
(一)市场营销决定着广告创意的定位
在社会营销观念已经形成的今天,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不能单单满足部分消费者的一时需要,而应考虑符合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广告创意也必须与之相配合。因而着眼于塑造长远的利益和目标,在内容上体现出对社会的一种真诚地关注,将是现代广告创意的正确方向。
(二)受众的欲求制约着广告创意的策略
广告创意的策略是在创意的内容定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如今广告仅仅作为商品信息诉求的载体已远远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它必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尽管广告需要达到促销的目标,但并不仅仅为了促销去广而告之,因为广告肩负了重大的社会功能。在策划、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我们决不能忽略广告作为人们审美和文化艺术形态的独有特性。广告创意的策略必须顺应此种趋势。
二、广告创意过程
广告创意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构成部分,是广告方案成功的基础。这两个部分分别是:①战略,即:消费者想要听些什么;②执行,即:广告应该表现出什么。这两个部分都必须非常出众,而且缺一不可。制定战略是一个漫长、沉闷的推理和发掘的过程,因而是没有捷径可以取得好的战略的。因此战略如果没有对其最重要的对象——消费者加以透彻分析的话,这个战略不过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即使有一个杰出的创意作品,也挽救不了失败的战略。反之,如果发展出一个理论上非常完美的战略,但却用一种单调、毫无新意的方式去执行,同样也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因为单调的执行方式很可能引不起消费者的注意。
三、广告创意设计要点
成功的广告创意设计主要有以下要点:
①需要广告创作人员发挥天赋,利用积累的实践经验。
②需要广告创作人员摆脱旧的观念,运用联想思维,捕捉灵机一动的思想火花,营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
③需要使其主题新颖、鲜明,品位高尚,意境深厚,视觉表现及文字表达优良。
④需要其表现形式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概念、构想、点子、意想和形象。
⑤需要达到概念的视觉化、感觉的视觉化和情感的视觉化。
⑥需要把握新世纪、新经济目标消费群体,注意世界市场高科技产品的发展趋势。
四、广告创意设计法则
(一)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法则
广告创意作为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知识体系,应该树立“科学为始,艺术为终”的思想观念。所谓“科学为始”,是指广告前期的工作,如营销目标的落实、广告策略的确定、广告对象的选择和生活形态的描绘,以及广告创意概念的得出都是依据科学的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得来的。所谓“艺术为终”,就是将广告的诉求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才可能创作出吸引消费者的广告。杰出的广告创意不是夸大,也不是虚饰,而是要竭尽创意人员的智慧使广告信息单纯化、清晰化、戏剧化,使它在消费者脑中留下深刻而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策划人与消费者互动的法则
在进行广告创意中,策划人必须深入社会,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确定一个创意的概念,强化广告与消费者的“互动性”。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是通过对广告创意的满意度、对广告宣传商品的选择性来参与广告活动的。因此,优秀的广告作品既能导致促销,又受到广告界、消费者和广告客户的广泛好评。
(三)技术独特性法则
依据国际惯例,广告创意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应该具有创造性。并且广告是一种充分运用想象力、直觉力、洞察力,以任何一种有效的方式,以全身心的智慧和思维来进行说服和说明的过程。因此,广告创意是广告诸要素中最有魅力的部分,作为一种原创性的劳动,广告创意最终的劳动成果应该具有独创性、独特性。或者是创意思想的独特,或者是表现手法的独特,或者是传播方式的独特,或者是销售主题的独特。总之,必须要有一个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主题。
(四)市场实效性法则
所谓实效性,就是能带来现实的广告效果,能给广告主带来实际的收益。广告创意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去说服。广告创意是与广告的目的和主题相一致的,既需要想象力,又不能让想象力漫无目的。创意人利用他的想象力,挖掘他的想象力,使他的主题或他解决传达的信息更生动、更可信、更有说服力。
(五)科学合理性法则
广告创作活动充满了不同事物之间、现实与虚幻、真理与荒诞、幽默与讽刺、具体与抽象之间的碰撞、交融、转化、结合,并且需要发挥策划人的想象力,用最大胆、最异想天开的方法去创造广告精品。但是,广告的本质是一种商品,而商品的属性就决定创意想象力和创造力又不是无节制的、荒谬的,它还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掌握一定的分寸。
五、广告创意设计阶段
(一)准备期
主要是指发现问题、筛选问题以及从中确立准备优先解决的问题的准备阶段。其中,发现问题的准确性、有用性、鲜明性及独特性是关键。只有选准了问题,才能避免盲目性。另外,当选中某一问题后还要进一步从各种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审视,以准确地捕捉适于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准备相关的知识,收集有关的经验,分析有关的事项,创造有关的条件,并预见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后果。这个阶段,往往是心理高度紧张和全神贯注的时期。
(二)酝酿期
其主要特点是“松弛”下来,使心理状态从紧张的“动态”到解脱式的“静态”,亦即将活动的重点从意识区转向无意识区。这时的主要任务是消除一切无意识的障碍,恢复潜意识的自由、舒展的活动状态,促进多样化因素的相互提携、相互渗透、相互合作,使潜意识和有意识的相互作用获得强化。这是孕育灵感和激发顿悟的时期。
(三)顿悟期
主要是指经过酝酿之后,创造性思路如“柳暗花明”似地豁然开朗。常以突发式的醒悟,偶然性地获得,无中生有式的闪现或戏剧性的巧遇为其表现形式。如果说酝酿期是创造过程中“量”的积累和循序渐进,那么,顿悟期就是创造过程中“质”的突破和循序渐进。顿悟期是创造过程中的质的转折点,使整个创造过程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四)完善期
在这个阶段,有意识的功能又开始发挥其主导作用,从扩散的思维状态恢复到集中的思维状态。这一阶段需要对最初闪现的出色的思想、崭新的观念、奇异的构思立即捕捉,及时甄别,迅速追踪和抓紧完善。这时,稍微的迟疑和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得而复失的后果。完善期也是论证期,是对创造成果及其价值的鉴定期。包括逻辑上的论证和实践价值的论证。这时还要提出可行的明确解决问题的实践方式或方向,以免使好的创意沦为空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市场观念与受众的心理欲求的变化发展不仅意味着广告创意者必须从以前的传统的推销商品去满足受众的物质需求的框架中跳出来,而且要求广告创意者必须在新的研究思路的导引下,以一个创造者、艺术家的胸怀与韬略去施展才华,自觉地创造出前无古人的广告神话。同时我们也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幅广告救活一个工厂”只是昨天的理想。现代的营销仅有广告是远远不够的,它是一场立体化的整合促销运动,广告在其中只是扮演了自己特有的“沟通”宣传作用。因而,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在“引起注意,增加兴趣”上的功能是肯定的,也是非常有效的;但在“加深理解,促进购买”上其作用则是相当有限的。这是对以前的广告只强调增大物质实用价值而忽视其精神审美价值的一种拨正;在当前,则是对广告的本质与价值的一种回归。
参考文献:
《广告创意表现》胡川妮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广告创意与策略》(美)A·杰罗姆·朱勒,邦尼·L·德鲁安尼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广告设计》李巍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广告创意》罗建,古玲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广告创意、设计与制作技巧》樊志育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
《广告策划与创意》刘友林,汪青云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广告策划创意学》余明阳,陈先红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广告策划创意》卫军英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广告策划》罗维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关键词:全媒体 通识教育 专业分轨 学分制 弹性学制
一、 全媒体时代的广告业
全媒体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对中国广告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世界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运作方式,同时也对我们的广告传播理论、创新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web2.0到web3.0,从三网融合到物联网高速发展,媒介生态呈现“人人皆是传播者”的新格局,网络视频等互动传媒提供了让消费者续写创意、体验并参与广告行动的可能,由此新的消费体验心理、媒介演变规律及新媒体广告技术等都成了崭新的研究课题。
再看我们面临的新媒体下长大的学生,他们从小熟悉电视、电脑、手机、网络;购物“团购”、交友“人人”;习惯随时上网“搜”求答案,获得的信息既丰富又迅捷……这都要求教师不能再守着几年前的PPT吃老本了,其思维方式重在整合与创新,并组织学生有效地交流,学生希望获得方法去创意和提升自己;广告教学要打破二元对立的单向灌输模式,在全媒体下形势下尊重学生个性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二、“知”“行”两难的广告学科模式
全媒体时代媒介内容和传播手段的多元化催生了受众需求和媒介产业经营的多元化,这种全面、多元的特性亟须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进行广告整合传播;同时产业细分、受众的碎片化又需要掌握多种媒介技术的广告创意与制作专才,这对仅仅只有四年学制的广告本科教育不能不说是一种悖论。
“通才”与“专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知”或“行”)一直是广告教育争论的焦点,有学者认为中国广告教育可分“工匠型”和“学院型”。前者侧重广告技能后者侧重理论知识。毋庸置疑,广告作为一门边缘叉学科需要复合型人才;而如果广告教育注重多学科的融汇, 以通识教育为核心来培养学生,则无法界定自己的专业主义。因此走专业主义或通识教育路线似乎成了两难。
三、“知”“行”结合的教学理念
广告学者陈刚认为,广告学教育应坚持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研究和操作训练相结合 。面对媒体整合大趋势这个观点值得信奉,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两点:
其一,很多通识教育只开设一些美学、哲学、文学、社会学等概论式课程,并分散在各学期中与实践类课程交错,学生只蜻蜓点水般稍做涉猎,与专业学习呈油水分离状况,不少同学感到什么也没学到,反而时间被理论和实操两种模式所割裂。
其二,实践教育不再是笼统的一项任务。我们今天立足的媒体不仅是平面和视频、音频,甚至也不仅是数字的,而是融合的。随着媒体整合和市场细分,实践教育应包括广告学下的各门类:市场营销、项目执行、公关策划、创意设计、平面、影视制作、电子商务等等,如果一一去实践显然力不从心;而对文理统招的学生来讲也非人人适用,这就提出了实践教育的矛盾焦点:媒体大融合下实践项目的细分——学生多样而个性。
首先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其性格、兴趣特长都各有不同,如有些欲做市场的学生化了大量精力仍难以完成视频的拍摄和编辑;有些理科同学生对网页编程很有天分,而让他创作文案却百般无奈。其次,实践教学还往往会滞后于实践本身,技术的日新月异、市场的瞬息万变使你还没毕业就发现自己已落伍了,因此进行媒体融合策略力的培养,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新媒体或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驾驭规律。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欲将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又有媒体整合下的实际操作技能,还懂创意设计、视觉表现、营销策划、市场调研等无所不能的广告超级人才,对任何一所四年制本科高校,都是不太可能的。
四、开放及共享使“行知有效”融合
在全媒体形势下如何培养出高素质(而不是超级)广告人才呢?我想无论是侧重“通才”与“专才”,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都应将多样化、差异性的“学生”考虑在先,不仅是关注院校的特色和资源,还应是“学生能否选择合适自己的模式”。这就要求允许学生有专业方向的选择和职业规划的自主性,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配套的选课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学管理模式作保障。
1.通识教育先行
广告学集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新闻学、美学、市场学、统计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融发展,因此它需要宽口径的通识教育打底。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它打通学科界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广告学科在人才素质培养中宜加大相关学科的知识比重,尤其是社会学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这是第一层次的素质通识教育。
同时基于广告学科丰富的门类特性,我又提出第二层次的“学科通识教育”,亦即在本科一二年级教授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广告业全景式的流程及广告规范等最基本知识和广告业必要的沟通技巧。具体包括广告学概论、公共关系、广告史、心理学、文案写作、创意设计原理、媒介管理、广告效果、品牌推广、广告法、整合营销传播等。
2.分层定位
从大三开始,针对不同的职业规划对学生进行“学术”和“职业”的分层定位,前者毕业后继续读研或考博, 然后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后者则直接就业。据此教学安排会有所侧重:前者注重理论研究,毕业时提交研究论文并答辩;而后者注重实践,毕业时可提交自己的项目成果,不一定要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是“商品实体”和“商品文化”的结合,国际贸易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关键点。随着现代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强化,“文化营销”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更加凸现,可以认为“文化营销”是国家贸易最基本的先行要素。在国际贸易中应运用好“文化营销策略”为产品通往国际市场铺平道路。
一、文化营销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先行要素
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单靠产品、价格等作为手段打开国际市场的策略越来越显得难行,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重视“文化营销”的作用。因为在国际贸易中“文化”是最基本的营销要素,进军国际市场,需要文化先行。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家电企业则通过赞助《排球女将》、《血疑》等多部电视连续剧营造文化氛围,促使了我国消费者对日本优秀文化的认同,同时把national、sonny、yamaha等品牌形象带进了中国,并在产品引入我国市场之初就注重较高的产品品质,使我国消费者形成了“日本制造,精良品质”的观念。
“韩货”热销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先通过韩剧将韩国文化内涵传入中国,以《蓝色生死恋》和《大长今》为代表的多部优秀电视剧,形成了强劲的“韩流”,“韩流”威力带动了“韩货”的热销,包括现代轿车、三星电子产品、韩国美容产品、韩式生发产品等等,并通过电子产品扩散到饮食、美容、生发、医疗等多个产业行业。还有就是p&g所生产的系列产品独占我国洗发美发护发用品市场的鳌头,这与该公司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将护发的文化观念引入给我国的消费者直接相关。综合这些国家企业成功的经验,都是先从文化上渗透融入目标市场当地,然后再将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目标市场。
相反,文化的不相融使得国际贸易寸步难行。我国的玩具商品由于理念落后、品牌缺乏,国产玩具根本无法与国际品牌竞争。虽然全球75%的玩具在我国生产,但与国内玩具消费急剧增加的市场背景相比,由于缺乏品牌支持,国内大多玩具厂商是以为跨国公司巨头们“打工”为“生”,很多玩具都以贴牌加工生产的方式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的前景令人堪忧。
可口可乐公司开拓印度市场遇到的阻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1977年曾遭印度政府驱逐出境的“礼遇”,可口可乐公司不甘心退出印度市场,16年后,1993年10月才重新登陆印度;2003年,印度的“科学与环境中心”首次公开调查宣称,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两大公司在印度生产销售的部分软饮料中杀虫剂含量超标;2004年2月17日,当地妇女组织以保护国家利益之名向跨国公司诉讼,当地政府责令可口可乐厂关闭……诸多的摩擦,究其原因,是因为印度人难以从精神文化上接受可口可乐。当年大英帝国以贸易为名,逐步吞食印度半岛各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最终殖民统治了整个印度。东印度公司是印度人心中永远的痛。这里也存在可口可乐公司方面的问题,就是没有放下架子,没学会充分尊重当地文化。
商品本身就应该是“商品实体”和“商品文化”的结合,商品文化是生产经营者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意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中所包含的精神方面的总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精神需求上的商品的满足。上文提到的这些国外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也包括诸多未提及的国外产品,都是紧紧抓住国内消费环境的变化,把“商品文化”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先行营销要素,满足国内消费的心理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相反,“商品文化”没能首先满足消费的心理需求,商品无法被接受,也就难以在市场上行销。
二、国际贸易中“文化营销策略”的运用
1.提高对商品文化营销力的认识
进入21世纪后,国际贸易中以价格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态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文化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正在被释放出来,文化创造财富的神话已经变为活生生的现实。文化除了直接作为商品、资产进入市场之外,还成为现代营销的资本。文化营销与营销文化进一步令人关注。文化营销,是指以消费者文化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以文化创造和文化渗透为手段的一种营销方式,也就是利用文化要素开拓市场、促进商品销售的方法和手段。营销文化,则是指营销活动中注重文化的要求。两者都是可以为提高商品文化营销力服务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都必须加以重视。另外,还要注意“商品文化”的形成包括了围绕商品活动的所有过程,应加以不断的充实和发展。
2.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商品文化”的创造包含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即文化创意力。创意力特别是在广告创意设计、艺术产品、网络游戏产品、工业产品设计和娱乐产品拥有强大的优势,是这些文化产业产品的财富源泉。由此,在国际贸易中要特别加以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3.发挥文化在流通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文化在流通领域也具有创造价值的作用力。包括商品储存运输、包装、渠道等等方面。特别是包装文化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非常重要。包装具有文化价值,能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4.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中客户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每一个国家的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信仰和消费习惯。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直接决定了消费的行为。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和适应才能顺利地开拓市场。
论文摘要: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传统广告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手段单一、陈旧,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体系僵化等问题。鉴于此,笔者对现代广告教学模式,诸如教学课时的"三三制"式广告教学模式、模拟公司式广告教学模式、数字化广告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试图通过创新广告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转型与制度转轨,广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对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渴求十分迫切。然而,当前中国高校教育和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中国广告教育也不例外,业界经常出现这种抱怨——中国现行的广告教育培养不出真正的广告人来,原因在于广告专业学生应对市场能力较差,不能或不太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毕业意味着失业",或不能从事本专业工作成为普遍现象。因此,绝大多数高校都把广告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那么,此培养目标该如何实现?又该如何走出当前广告教学模式的误区并建构新的广告教学模式?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显得迫在眉睫。以下笔者就广告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期望给业界贡献微薄之力。
一、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和活动程序。
广告学是一门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该课程只是把传授广告基本理论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忽视了对学生各种实践能力的考察与评价,其结果使部分学生"高分低能",既缺乏创新精神、又缺乏实践能力,这与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才能与索质的要求相违背。因此,应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使课堂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匹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传统广告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比较注重显性知识的获得,忽视学生学习隐性知识所必须的主动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空有一堆理论,不知如何使用。
(二)教学手段单一、陈旧。尽管当前多媒体教学已经在许多高等院校得以普及与使用,但由于设备数量有限或教师使用能力的限制,教师不能够利用新兴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仍然只能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局限于"传递——接受"式的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习惯以"单项式"、"填鸭式"、"一言堂"及"满堂灌"为基础的"传递——接受"教学方法,教师处主宰地位,是学生学习的灌输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知道按部就班,照搬照抄,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体系僵化。即用教师所提供的答案进行评价,其它的答案都是错误的。广告学与实践有着极强的联系,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且它总是处在动态发展中,教师和书本所传递的信息未必是最新的信息。因此,不应该只关心答案的对错,更应重视其解决问题的技巧、经验、方法和体会。
(五)实践教学环节(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重制作轻创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广告图形设计制作课仍拘泥于教师提供设计模本与技术指导,学生按部就班。这种过分强调技术层而、忽略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与大多数高校创办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学生的这种被动地位无法打破,其创造性的发挥便受到限制。
(六)学生社会实践名不副实,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为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一些高校开始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广告活动的现场观摩与实习,但是观摩与实习对培养广告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远远不够。一方面,由于职业本身的特殊性,学生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或被拒绝参与企业策划的现场作业,往往只能作为旁观者来了解广告策划过程,受到参与程度的影响,学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有限,此外,由于环境条件限制等多种原因,企业的广告运作的不规范,也影响了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技能的效果;同时,短时间集中式的毕业实习,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有限的实习难以强化学生的岗位专项技能。
鉴于此,有必要对传统广告教学模式进行认真审视,力求通过创新广告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现代广告教学模式的策略性思考
(一)教学课时的"三三制"式广告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的"三三制"式广告教学模式是指将教学课时进行合理分配,即课堂教学、学生实训、集体点评各占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讲为主、训练为辅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压缩课堂讲授时间,只讲最基本的内容,不求面面俱到。譬如我们可将广告文案写作课程分成广告创意、广告创作原则、广告语言艺术、广告标题写作、广告正文写作、广告口号写作、广告随文写作等几个专题来讲,对每个专题也只是讲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不作详细阐述。
学生实训可将班级成员分成小组进行,一般四人一小组为宜。实训形式可采用开放式,即小组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或专长,来确定实训内容,这样往往最能激发各位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将他们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的能力。
集体点评,在广告教学中,常常被教师所忽略,但它是提高实训效果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应占整个教学课时的三分之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实训作品(报告或广告作品)制成课件,在实训室向全班同学汇报,接受同学质询,然后,教师根据广告的基本原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二)模拟公司式广告教学模式
模拟公司式广告教学模式是指将班级成员按照一定的人数自由组合,形成若干模拟的广告公司,各模拟公司通过一系列模拟的广告运作实践,最终完成模拟的广告目标。该广告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企业实际运作的真实项目或虚拟的广告业务为背景来开展教学活动,力求增强训练的真实性。它力图变知识了解为职业体验。
在传统教学的"老师讲解——学生接收"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的知识也只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只能完成知识的积累。而模拟公司式广告教学模式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按照企业活动基本程序的阶段性训练,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职业体验,从而使学生具备适应岗位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
模拟公司式广告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是教师先根据班级总人数情况将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模拟公司,每个模拟公司人数以8-10人为佳。分组之后,参照专业广告公司的组织结构,在各模拟公司中设置具体的部门(如业务部、调研部、创作部、摄影部及媒介部等),让小组各成员担当不同的角色(诸如客户代表、市场调查人员、广告创意设计和文案撰写人员、媒介人员等),并认真履行各个模拟岗位的相关职责。然后,教师按照教学的需要以企业实际运作的真实项目或虚拟的广告业务为背景来开展教学,给各个模拟公司布置任务,各模拟公司通过实践环节,完成一系列的广告运作过程,最终完成模拟的广告目标。在此过程中,可以由教师充当广告主,也可以由各模拟公司互相充当这个角色。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模拟广告运作各个具体的环节,如组织头脑风暴,模拟提案现场,撰写广告策划书等等。为了达到激励的目标,每次实战演习都可以组织有教师或学生构成的评委小组,选出表现较为突出的模拟公司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
(三)数字化广告教学模式
传统广告教学模式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并没有太大区别,教师的授课方式大多也是以课本的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在具体理论知识的讲授中穿插一些文本广告案例的介绍与赏析,然而这种形式的授课方式对于广告学专业来说未免太过枯燥、乏味,广告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学习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无论是从当前广告发展的趋势而言,还是从教学的效果而言,都有必要进行改进。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出现,数字化广告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数字化广告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可从两方面着手,广告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和广告数字化网络教学模式。
广告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相关硬件和软件成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大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将数字化手段引进课堂,在广告课堂教学中加入声音,画面,使得原本的对理论知识的枯燥传授变得生动与有趣,引发学习的兴趣,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能让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变得更丰富多彩,对理论的讲解更为轻松自如。
数字化广告教学模式并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对数字化媒体以及数字化广告案例的运用上,它还体现在构建数字化平台,达到资源共享,师生的双向沟通,名家讲座等各种形式上面。主要是就合理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技术来建构一个数字化互动平台。它作为一个广告专业资源服务系统,是集广告教学和科研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互动全网平台,它将以整合集成名师课堂、广告作品、文献图书资料、实践案例、行业数据等广告学科和广告行业的各类信息和内容资源为基础,为学生和其他机构提供各种综合广告知识信息而服务。
总之,在广告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有时还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交叉重复使用,但总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为社会培养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与未来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广告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夏仁康,罗辉.课堂教学模式辨析[J].教育技术研究,2000,4.
[2]戴烽,罗先诚,杨艳红.简论广告策划课的教学模式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03,3.
[3]谢加封,赵好.广告摄影课程策略性教学模式的探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1.
[4]熊洁芬.广告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建构[J].财经界,2007,6.
[5]尹建学.探讨广告文案写作教学新模式[J].教学探索,2006,6.
[6]陈瑛.广告专业多维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6.
关键词:平面设计;元素;图形创意
图形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人类通过视觉,借助形象与概念了解自然和社会,如果只借助于自然形象是不够的,所以人们必须去改造。一是为了表达自然现象,二是为了表达概念。人类以图形作为视觉信息传达的工具使用,应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当然,旧石器时代也有图符出现,是模仿自然形态的绘画和雕刻,而新石器时代是使用艺术的时代。人们用图形表达愿望和理想,不是仅仅作为装饰,它具有对图腾崇拜的意义。平面设计中图形创意设计都是以视觉形象出现的,而且具有创意形式。人们每天都在生产、传播、接受着成千上万条信息,在信息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图形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图形是一种视觉语言,是设计作品中备受关注的视觉中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图形设计的手法和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而图形的创意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图形创意具有其创新性、独特性,在平面设计中加入了图形创意,使得作品更具有美观,因此,一个好的作品源于一个好的创意理念。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图形的意义
图形是人类创造的,图形是介于文字与美术之间的视觉传达形式,是人们借助于想象力而创造的一种能够完成信息传达的视觉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视觉形式。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出来,却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可离开人的意识,成为没有意义的客观存在,意义只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主要包括由意义去创造图形。根据意义的特点和表述意义去寻找、选择、加工、组织、探索或创造适合的形式和形象,使其成为承载该意义的载体,以及代表意义的特征;用图形去吸引意义。图形赋予被人注目的魅力,受人欢迎的品质。容易接触的环境等,使图形可以在人们的直觉和认识里找到对于该图形的认识和评价,如果被漠视,图形就没有意义;对于图形的需要者而言,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好恶投射到图形中,和图形的构成要素和整体效果对应起来,从而产生需要者对图形的认识和判断。需要者的不同,对于图形的认识和判断也是不同的;结合的方式,就是图形的使用。人们创造图形的目的就是在于对图形的使用,用于学习或研究,用于教育或传播,用于欣赏或娱乐。由于这些使用,图形的价值得到体现,功能得以发挥,意义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认识、肯定和认同。以上四种结合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两种形式:第一是以意义为突发点去创造图形,即意义的图形。第二是以图形为前提让人们去感悟图形的意义,即图形的意义。
平面图形设计与文字相通的,文字的图形化特征,历来是O计师们乐此不疲的创作素材。中国历来讲究书画同源。其文字本身就具有图形之美而达到艺术境界。以图造字早在上古时期的甲骨文就开始了。至今其文字结构依然符合图形审美的构成原则。世界上的文字也不外乎形象和符号等形式。所以说,要从文字中发现可组成图形的因素实在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图形文字则是在发展了几千年的汉字基础上,进行字体的再图形再创意。利用一些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作为创作的素材,同时用这种创意来表现现代社会中的某些行为。制造一种现代的气氛,使文字创意有现代感。不仅从形式上,而且从内容上进一步深化所要表现的内容,是一种意象化的图形文字。在开始的创作中我寻找了现代最有表现力的创作素材,从字形出发,研究了许多文字的字形、间架结构。从现实的视觉生活中, 汉字的意象化图形创意的思想是源于图形创意的思想而发展的,就是把文字本身当作一种图形来对待,再加上其本身的文字内涵进行图形变化含义的延伸。但这种图形文字与原始的文字图形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图形,后者是文字。
二、创意图形的基本元素
1)平面设计中图形的元素及创意基本要求
平面设计就是一个点、线、面的集合体,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组合,使得设计作品具有艺术性,给人们一种美的视觉冲击。可以说点、线、面就是图形的基本元素。而图形创意是平面设计的核心,也是作品中魅力所在的地方。在一个平面设计作品中要想尽现作品的魅力,当然是离不开创意的,创意是一项具有灵感性的艺术工作,只有大胆的构思才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唯一创意才能够触动观众的情绪。,图形作为创意的变形元素,视觉传达过程中能够直观、生动的将平面设计的内容创达给人们,引起人们的心里反应。图形所表现的趣味性越强,越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这是单纯的图形难以达到的效果。所以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创意既要简单又要不乏新意,简单可以让人们在短时间内了解一定的信息,富有新意,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调动人们的思维,使其对作品有所理解和记忆,这即是创意的基本要求。
2)视觉形态要素
图形语言中的视觉形态要素--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这两种形态的造型都各有其特色,在视觉传达瞬间的过程中给人留下完整、强烈、深刻的生动印象。具象形态在图形语言中的表现是多样化的,常通过绘画、摄影、概括及夸张的手法来反映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具象形态通长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构造写实的,与其实际形态相似,可以反映物象细节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的;抽象形态是指点、线、面经过变化形式构成的非具象形态,它在画面中具有丰富的变现余地,有其独有的变现魅力。
3)图形设计语言
图形作为设计的语言,要注意把话说清楚。它不但要在设计作品中准确表达主题含义,还要用简洁的方式让大众去理解。而简洁也是衡量设计作品的标准。图形表现是通过对创意中心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和意念形象化、视觉化的过程。这是创意的关键的环节。从怎样分析、怎样思考到怎样表现的过程。由于人类特有的社会劳动和语言,使人的意识活动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人的思维是一个由认识表象开始,再将表象记录到大脑中形成概念,而后将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经验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从而是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维世界的各种对象和过程均在大脑中产生各自对应的映像。这些影响是由直接的外在关系中分离出来,独立于思维中保持并运作的。这些印象以狭义语言为基础,又表现为可视图形,肢体动作,音乐等广义语言。 "奇"、"异"、"怪"的图形并非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图形语言,才是达到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必要条件,以便于公众对广告主题的认识、理解与记忆。
在一定的艺术哲理与视觉原理中,创意通过上下几千年纵横万里想象与艺术创造。作为复杂而妙趣横生的思维活动的创意,在现在的图形创意、广告设计中,它是以视觉形象出现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意形式。
三、平面设计图形创意的表现方法
平面图形设计本身是符号的表达方式,设计者借它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显而易见,作为中间媒体的平面D形设计作品,这时就充当着设计者思想感情符号,而这个符号所需表达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观者准确的、快速的、有效的接受与认知,就成了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而对于好的平面设计作品不用赋予任何的文字,通过图形便可以被人们读懂,这就是当今的图形创意的关键所在,这正是由设计者在设计的思维过程中对图形符号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把握的准确有效程度所决定的。图形创意的过程是以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表现过程,平面设计的图形,通过设计师创意的影响,便可以简单而不失趣味的给人带来很好的视觉效果。而不同的创意方法各具特色,但是,图形创意中仍可以找到图形创意的共同点。
四、总结
人们对图形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合作使新时代的图形设计观念和设计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切可以创造视觉形象并进行信息传播的手段都是图形设计,一切可以产生视觉形象的技术和设备,都可以成为设计家的创作条件。这使现代设计摆脱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摆脱了媒体材料束缚和表现方法的存疑。优秀的设计作品都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准确、清晰地转述设计主题,使概念、思想、情感借助媒介得以表达,使蕴含着设计者心灵境界和精神世界向往的全部情感得以抒发,用创造性思维模式寻求审美的现代性和图形的现代性,以一种蓄意刻画的表达形式,追求美学意义上的升华。将是一个图形的时代,随着平面设计形式多样化的发展,平面设计的图形创意也会成为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同时它将逐步弥补语言文字的不足,更好的促进经济,文化,信息的交流和发展。图形,即是一个优秀设计者独特而形象的语言手段,还可以带给大众崭新的视觉传达模式。视觉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图像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艺术设计作为一个现代概念,正是艺术与科学、图形与概念的交会之处,尤其要突出图形在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毕竟人类的造型活动关系到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何章强.平面设计与广告创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罗胜京.图形创意与表现.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江明.创意图形[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
现代营销理论的深化和拓展以及市场营销专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培养21世纪市场营销高级人才以及指导与推动我国企业营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发挥自身的优势,突现自身的特色,培养、造就适应市场和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层次、高水平、实战型的中高级市场营销人才,已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1市场营销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良好的品德。它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革命情操,诚实严谨、恪尽职守的态度和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的作风。
(2)渊博的知识。在当今以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经济时代,营销的内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营销人员必须以渊博的科技、文化知识作后盾,其中掌握一般文化知识是基本条件,精通本专业的知识是必备条件,并且要具备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与客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3)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特征是:有浓厚的职业兴趣,它可以增强营销人员开拓进取的精神,使营销人员在奔波劳累之中乐此不疲,以持久的热情从事营销活动,探索营销的成功之路;营销人员要有充分的自信心,这是决定营销工作能否成功的内在力量。
(4)较强的公关能力。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公关能力主要包括:推销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劝说能力、演示能力、核算能力、应变能力、反馈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等,其中推销能力最为重要。
(5)良好的气质。气质在一个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跟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胆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轻佻,爱动而不粗浮,服从上司而不阿谀奉承,身居职守而不刚愎自用,胜而不骄,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刚强而不执拗,谦虚而不假装”,这应该成为营销人员共同的信条和宣言。
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1)加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做学问、做事与做人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拓宽基础教学的内涵。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各类主要课程,要与相应的经营业务直接对接。如:针对市场调查业务开设“市场调查”课;针对广告创意制作业务开设“广告实务”课程;针对商品营销业务开设“推销技巧”、“商务谈判”、“消费心理学”等课程;针对销售管理业务开设“销售管理”课程;针对营销策划业务开设“营销策划”课等等。专业学科教师把知识教学、技能训练与承担的企业营销服务业务融合贯通起来。教师针对学生公司业务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讲授、技能训练,然后带领学生直接进入市场,参与企业的实际营销运作,直接参与并完成企业的市场调查、产品推广宣传、市场铺货、理货、店头商品化、企业广告创意设计、公关、促销设计、营销方案策划等实际营销工作。通过深入业务一线将学生由课堂直接进入企业市场竞争前沿,接触市场上最新的营销策略和部分战法,锻炼实战营销技能。②注重营销教育创新。要采取各种可能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继续强化电化教学方法之外,大力加强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商业氛围,感受营销工作的多变性复杂性。③增设务实性的营销类课程。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企事业机构中有丰富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专家担任客座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2)转变观念,逐步形成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各种应用性经济部门,必须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增强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自营实训基地的建立可考虑投资创建超市、商场以及生产实体,拥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施产业化运作,推进名牌战略和集团化经营,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实施“模拟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吻合。建立自营实训基地既能缓解我国高职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又能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脱节的问题。在市场营销专业中运用实践教学方法要注意两个问题:①要注意循序渐进,以使实践操作的难度逐渐增加、控制范围逐渐扩大、学生的实践经验逐步积累。②要注意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参加营销实践,并积极组织筹划实践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营销实践。
(3)大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①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教学软件,从而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应用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CAI课件、视频录像、PowerPoint和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CAI课件和视频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进,一方面将学生的课堂精力集中于听课和思考上,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学生记录和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则将课堂进行了有效延伸,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BBS课程论坛、ICQ实时答疑和Email等进行自主学习。②21世纪的市场营销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将更多的被使用。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针对性,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选题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4)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学校应要开拓投入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在争取国家资金的同时,又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办学资源,积极争取企业的合作与支持,并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有了经费的保障才能购置先进齐备的教学、实验资源。同时与企业合作也能为优化实践教学提供活动场所和有利条件。新晨
(5)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高职高专营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对专职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创造条件使之经常深入实际,提高业务素质,培养一支“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大林.市场营销人员基本素质探讨[N].中华工商时报,2003-9-2.
[2]史保金.普通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6).
[3]俞林.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实验教学;案例-任务驱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能力
西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西部师范大学,坚持“师范性、民族性、区域性”的办学方向,承担着为甘肃及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农村教育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现代计算机教育技能的中小学教师的重任,而对于师范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责任更为重大,因为他们毕业后还担负着培养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因此,在公共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的创新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笔者致力于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体会提出: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实验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与创造性这一独特优势,改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模式,建立“案例-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注重文科学生逻辑思维及理科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策略,以利于不同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建立“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西北师范大学的公共计算机系列课程中,按照知识结构将教学内容化分为若干模块,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需求;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分离,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操作系统基础、数据结构基础、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知识的学习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软件,如Office、Photo Shop、Flash、Access、Cool 3D、信息检索技术、网络配置与调试、网页设计、程序设计等,则主要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学习及应用。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非常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的激发,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非常利于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这一独特优势,渗透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在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改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模式,建立“案例-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为突破口,通过适切案例,体现知识的新颖性、时代性,围绕案例功能,组织学生研究、讨论,使学生能从应用的角度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具体应用过程、方法,随着学生对知识的逐步深入理解,激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对案例的解剖,在动手动脑的实验过程中可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获得认识上的飞跃,并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当学生能运用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时,再对案例功能进行组合与拓展,形成新的任务驱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通过与专业或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实际任务的解决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与创新能力。从该模式的运用效果来看,已证明是一种与公共计算机实验教学相适应的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与创造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地发挥,使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整个实验教学活动过程中,围绕现代思维方法论提出构成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科学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随时带着问题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操作”,并对计算机的反馈信息进行敏锐观察、逻辑推理,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大胆设想及操作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具体实验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针对教学内容,呈现相应案例,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围绕案例的功能引出相关知识点,对需要论证的问题、方法等,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从多角度得出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后开展探索实验、完成案例,以进一步修正之前对知识的浅层或错误建构,形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并在知识建构的同时学生也理解了所学的理论、方法、技术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当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知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时,学习效果将明显改善,学习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接着教师利用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对案例的组合与完善得到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新任务,在解决新任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综合分析、发表独特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寻求解决新问题的方案及技能,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对已有知识进行归整、重建,使知识在新条件下得到拓展和应用;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启发他们从专业需求、教学需求出发,自行设计实验任务,解决一些与专业或与现实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和设计方法,发挥每位小组成员的优势,相互帮助,协作完成小任务的开发,然后由小组成员在全班进行成果的演示与讲解,对其设计思路和实验关键技术进行课堂讨论,对做出创新性成果的小组给予奖励,并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最终完成小型应用软件和作品的设计。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当前内容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能使学生从单纯地模仿、验证逐渐过渡到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探究创新,并使他们较深切地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如何为专业、教学服务,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变通性,这一过程可使学生逐渐具有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教师还能自如地将知识内容系统地、连贯地融入到案例的呈现、功能实现、归纳概念与技巧、新任务的提出及扩展应用等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建构、系统的学习、创新的应用。
要完成这一过程,配套使用的实验教材是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环节。实验教材的每个章节应由相关知识点、实例练习、案例实施、任务驱动等四部分组成。相关知识点的罗列便于学生自学及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总结;实例练习可使学生掌握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及操作技巧并为案例实现进行相应铺垫;案例实施可使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理论、方法、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任务驱动可使知识得到扩展应用并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文科生逻辑思维及理科生形象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不同内容的需求,将我校学生划分为文、理科两大类。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文科生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方面及艺术中的应用技能,注重培养理科生在计算机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技能。而从近几届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效及作品可看出:在PowerPoint、Photo Shop、Flash等综合应用方面,文科学生明显优于理科学生,从理科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出他们思维单一、缺乏想象力及创新欲望;而在数据分析、处理及知识迁移应用方面,理科学生则明显优于文科学生,文科学生普遍缺乏观察思考、缺乏思维方式的运用。显然这是文科学生较弱的逻辑思维及理科学生较弱的形象思维所造成。钱学森在谈到关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时说到:“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而且,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家都曾充分地运用他们的想象,并且由想象导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大胆新颖的理论。可见,形象思维在创意中往往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形象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力的提高是促进创新人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既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宏观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创新的起点,逻辑思维是基础,是形象思维完整性、符合规律性的保证。所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笔者认为应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注重文科学生逻辑思维及理科学生宏观形象思维的培养,以利于不同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不同类别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譬如在数据结构基础内容的学习中,针对文科学生,面对查找、排序等问题,应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观察、思考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字信息,找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算法及解题假设,重视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并及时进行思维拓展、举一反三,使他们能思路清晰地解决问题;而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可通过增加、减少、修改源程序代码、改变代码位置、求解问题的逐层深入及延伸等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非常有利于文科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在理科生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多联系自然界的现象,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的形象。可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范围但没有确定答案的任务,鼓励学生放开思路、敢于创新。譬如网页制作,在表现主题的素材确定、音频文件及图形的处理、Flash交互动画的设计、网页布局设计及网页特效设置等过程中,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想象。想象力是知识的延伸,是知识的新增长点,没有想象就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培养形象思维的目的。在学生充满奇思妙想的同时,尽可能挖掘他们生活的经验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启发他们利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及联想思维等,以形象的方式对已有的经验知识加工改造及组合,从而达到综合性创造形象的目地。另外,通过对人类思想与想象的不朽作品的鉴赏、有关教学内容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贺卡的制作、班级小报及产品广告创意设计、完善教师提供的半成品作业、对学生设计作品的“构思、独创性、审美意趣、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自评及互评,给学生充分表现的空间及应有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创作的成功与喜悦等方式,使他们在形象世界中的思维空间更加丰富和活跃、通过感受多样的形象世界,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统一于思维过程中,互相渗透,形成多向的、独创的、敏锐的、综合的创新思维新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创新,只有提高学生的科学、艺术的综合素质,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人文艺术素养的创新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