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

时间:2022-07-12 05:01: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六步教学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六步教学法

第1篇

所谓“六步”,是指情境引入、目标揭示、自学交流、展示评价、总结归纳、训练反馈六个步骤。在使用“六步教学法”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自学的成效是实施“六步教学法”的基础

自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学习目标引领下的自学或合作。自学的问题可由教师设计,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自学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后续环节是否能够顺利开展。

例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教师先给学生留出自学的空间,让学生思考:既然写“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文章开头要略写“祖母去世”和“父亲差事交卸”两件事?学生在充分思考之后,有了自己的看法并在后面的展示环节提出:“如果只记叙父亲为‘我’买橘子一件事,材料简单而俗套,毫无新意,不具备感人至深的魅力。然而,当这件事发生在‘祖母去世’‘父亲差事交卸’这样双重打击的背景下,父亲还执意要送‘我’到车站并为‘我’买橘子。我们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父亲的伟大之处,理解了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也明白了作者这样处理的原因――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凸显父爱的深沉、伟大。”

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了前端学习中隐藏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为之后展示评价、总结归纳的顺利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

2.学习小组建设是实施“六步教学法”的保障

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保障。学习小组的组建需要教师全面考虑,依据学生的基础层次、男女生比例、性格差异等合理分组。师友组要同桌,前后两个师友组组成一个探究组。探究组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角色应定期互换,加强生生互动。如何选择组长很重要,教师要综合考虑组织能力、责任心和威信等因素,选出的组长要能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和谐互助的小组中,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互动交流得以顺利开展。

3.学习评价是“六步教学法”实施的不竭动力

小组评价在整个小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评价,可以让优秀生更优,让学困生不断进步。因此,任课教师的课堂评价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创设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为促进学生进步,为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增添不竭的动力。

4.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施“六步教学法”的关键

无论是自学交流还是展示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设计,如编制好“导学案”、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精心挑选练习题、观察和记录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展和评的对象、维持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等。

第2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落实课标 提高素质 六步教学法

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习一些文言文的名家名篇,有利于学生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同时在附录中提出“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要落实新课标要求,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走好六步,即读、译、析、品、拓、背。

一、读,即朗读

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阅读文言文,一是学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尤其是文言文中,要特别注意一些我们现代汉语中不常用的字以及读音发生了变化的字。如《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被”读“pi”而不能读成“bei”。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二是学后朗读,要求朗读流畅,读出感情。在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情,读出感情,从而进一步领略文章的韵律美、思想美、语言美。

二、译,即翻译课文

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就需要翻译文言文,翻译时要引导学生以句为单位,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字顺。教师要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翻译文言文的技巧。如逐词逐句翻译、大意翻译、调整语序翻译以及人名、地名、时间不翻译等,同时要求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积累掌握一定的文言词汇和一些常见的文言现象。如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这些词语或句子体现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之处,掌握了这些也就有了翻译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储备。

三、析,即分析文章

文言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段的翻译与背诵上,应当在扫除字词理解的障碍之后,进行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的分析鉴赏,让学生在古代文化背景中领悟文章的主旨意蕴,获得独特的文化体验。分析文言文不能离开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文章的背景资料,然后从文章内容入手,理清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在理清文章的内容、结构、层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的道理,进而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如《爱莲说》中的正面衬托和反面衬托,《小石潭记》中的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的写法等。

四、品,即品味鉴赏

品味文言文就是要对文章语言进行推敲,品出语言的言外之意。品味语言应重点放在品味词句上。品味词语,既要品出词语的含义,又要品出词语传达出的内涵来。如《小石潭记》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中的“清”字的含义是冷清,寂静的环境、气氛。在细细品味,“清”字传达出的不仅是环境的冷清、寂静,更表现了作者柳宗元被贬的处境,如此就不难理解“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了。品味句子,要品出句子本身的含义,还要和中心联系起来。如《爱莲说》中对莲的描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句子本身描绘了莲的美质和中心句“莲,花之君子者也”联系起来,就不难看出这几句处处描写君子的美德。

五、拓,即拓展提升

许多文言文意蕴深刻,在当今社会生活仍有指导意义。文言文教学不仅让学生阅读课内浅显的文言文,拓展提升也是不可缺少的。拓展提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谈看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有时代眼光。如《马说》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联系现实生活,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是怎么看的?有学生就说出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才要学会自我包装、自我推荐,不要等着伯乐的发现”的观点。另一方面可以类文拓展。虽然初中文言文考试多是课内的文章,但同类短小精炼的文章也可以适当拓展,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背,即背诵

入选初中课本的文言文,篇篇都是古文苑里的奇葩。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只有背诵多了,积累多了,学生才能从大量直接接触的文言材料中感受语言,品味文章,汲取精华。

第3篇

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古诗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如:今天马老师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就像孙老师执教的《》,“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八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七律诗”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像今天的马老师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孙老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其实是巧妙地“扶”。当学生对古诗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通过集体交流了解到了学情,根据学情,来决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该“扶”,又该怎么“扶”。通过“扶”,让学生初步体会在感知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进一步深化对全诗的理解,为体味诗情,进入诗境做好了准备。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马老师在让学生明诗意这一环节,先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读懂前两句诗,再通过朗读感悟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紧接着就放手让自学第二句古诗,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情适当的进行概括和提升。孙老师那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语更是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华。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地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今天这两节课在朗读环节两位教师就是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怎样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水融的艺术境界呢?在上一环节,学生已经在老师的指导朗读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师不要孤立地指导朗读或单纯地创设情境,而是将创设情境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境。马老师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此情此景;孙老师通过看录像将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现一次比一次丰富,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终,让学生通过读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思、共忧、共吟的境界。实际上这一环节就是前一环节的升华和展示。

(六)、迁移运用,创诗文。

第4篇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关键。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加工传递并表达信息,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终极目标。我校的三环六步教学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凡能让学生自学的内容,尽可能让学生自学;其次是提倡学生之间互助学习,共同提高。这一理念与信息技术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三环六步教学法既是基于我校学情的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也是适合信息技术新课标要求和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三环六步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我以黑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六课《Windows7的磁盘维护》为例,谈谈这种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1.课前环节(预习)

在课前我仔细研读、分析教材,设计好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根据本课内容要求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A、B两个思考题,同时要求学生登录教学网站、阅读资料、回答思考题,使他们认识到磁盘维护和清理的重要性。

2.课中环节(学习)

(1)导入新课,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①利用Windows7自带的系统工具中的磁盘清理程序对磁盘分区进行清理。②利用系统工具中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磁盘分区进行磁盘碎片清理。(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遇到疑难问题与同组同学研讨共同解决。教师巡视,检查小组学习情况。(3)练测拓展、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先完成两个任务“利用磁盘清理工具对其他分区进行磁盘清理”以及“利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各个分区进行磁盘碎片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磁盘碎片整理。最终明确“磁盘清理”和“磁盘碎片整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最好先进行“磁盘清理”。(4)展示评价,达成目标。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对各自的思考进行总结,明确收获与问题。

3.课后环节(跟踪记录)

(1)填写好上机记录。(2)完成导学案。

三、三环六步教学法的成效

第5篇

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是课堂学习环节的准备,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尝试。叶圣陶先生提出:“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把自学引入教学之中,不但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

预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累字词

字词积累是语文教学一个常抓不懈的任务。由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积累知识。

2.搜集资料

搜集的资料包括:作者的有关情况、写作背景、同类作品等。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既能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拓展他们的阅读面,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阅读文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需要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有助于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二、确定目标,明确要求

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明确提出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避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目标的确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学生确定。对于学生熟悉的体裁,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但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对学生提出的不适当的目标进行修改,或对目标进行整合。另一种是由教师确定。对于新体裁或含有新知识点的文章应由教师确定。

确定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具有全面性,即体现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

2.目标要具有明确性、具体性。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不能含糊、笼统,应力求明确、具体。

3.目标要具有针对性。教师要认真分析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情况,对不同的班级要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即使是同一个班,目标的设定也要有层次性。

三、展示风采,检查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应尊重学生,不要死板地去检查结果,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说、去做。此环节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在教学《三峡》第一课时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些什么?请赶快告诉大家吧!”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我知道了《三峡》的作者,我知道了三峡的位置,我领略了三峡的风光,我知道了生字的读音等。通过预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他们急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让所有学生对文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发现质疑,感知内容

古人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对学生来说,既是刺激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

质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学生质疑。教师对于学生质疑既要鼓励,又要适时指导,必要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另一种是由教师质疑。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抓住关键性的问题,突破一点,带动全局。问题应具有逻辑性、启发性、趣味性,应步步深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五、探究交流,赏析语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探究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赏析语段是学生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对重点语段的品读、探究过程,对语言文字的涵咏、品味过程。因此,问题的设计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语段的研读为宜。问题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要贯穿诵读

“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文章的美点,教师更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他们在读中品味、感悟、积累。

2.要有趣味性

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根据他们的喜好去设计问题。

3.要有深度、广度

赏析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品味美点的过程。问题的设计应切入主题、升华主题、这样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就能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4.要有层次性、开放性

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阅历、个人喜好等各不相同,所以问题的设计还要具有层次性、开放性,使每位学生有事可干、有话可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拓展延伸,迁移升华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由此可见,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设置拓展环节,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拓展的角度有:

1.从作者的角度拓展。

2.从文章主题处拓展。

3.从写作技巧上拓展。

4.从故事情节或悬念处拓展。

第6篇

关键词:“疑一展一评”;“六步教学法”;小组合作;主体作用;教学质量

经过几年的学习借鉴、摸索实践,我校物理课堂教学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高效课堂“六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从“疑一展—评”角度展开教学,课堂主体充分地体现了“疑—展一评”诸要素。课堂设置是某种教学情境下通过设疑,师生之间的展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三方面,实施“六步教学法”。

一、“六步教学法”教学模式

预习落实一小组合作—课堂展示—质疑探究一当堂训练一反馈矫正。

二、“疑一展一评”诸要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因此,物理的课堂主体,要充分地体现了“疑一展—评”诸要素。“疑一展—评”基本要素如下。

1.课堂教学中的“疑”

我们的物理课堂大多是从“疑”开始。课堂导人可以设置在某种教学情境下通过设疑,以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人手,设疑方法有:(1)通过视频等形式设疑的教学引入方法。(2)通过科学、有效的科学提问的教学引入方法。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就是一个充满设疑、解疑的过程。答疑主要是指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和解决。在物理课堂中,我们要求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不会、不懂的问题教学,大胆让学生反馈学习疑惑,这也是“疑”的呈现。

2.课堂教学中的“展”

“展”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教师的展开讲述,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授;二是学生的精彩展示,是学生在对新授课内容了解、记忆、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来实证学习目标达成的精彩再现。

课堂教学中有学生自我展示预习的过程,有让学生展示其学习的历程,教学时尽可能地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实验探究的展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是组织者、合作者,这样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语言表达能力,满足学生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课堂教学中的“评”

“评”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评估,一是测评。评估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在“疑”环节当中所提出的问题来评估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当然因为这种评估是建立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偶然、偶发性,教师也不一定能掌握到学生真实的学情。测评则是对评估必不可少的补充,它通过一定量的精心设计的试题,一一对应地反映出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三、操作过程

在“疑—展—评”的基础上“六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预习落实一小组合作—课堂展示一质疑探究一当堂训练一反馈矫正。五个环节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预习落实

教师在新课教学之前,先布置新课预习提纲,预习提纲由浅入深,具有梯度和广度,突破重点,突出难点,抓住教学关键,使学生在预习中积累问题,给他们心里设下知识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为他们课堂上有言可发创造条件。从而使学生通过预习把一节课的知识掌握一小半,并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当然,对于物理科来说,如果学生课前没有预习,也可把“学生自习”这一环节放在课堂前10分钟进行。

2.课堂展示

教师把本节知识拟编成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并板书在黑板上,使学生明确要探索的目标进行课堂展示。

师生按预习提示的提纲顺序逐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点拨,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解答其疑惑的问题,纠正其错误的理解。对于教材中的各种实验,大多让学生来展示,讲解其实验方案,演示其过程,总结实验结论。在展示和互动中,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通过探究的“切磋”、学具制作技巧的“展示”,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激发学生对探究的再次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学习新知识,逐个讨论学习要点中提出的问题。采用的方法还可以是学生登台讲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登台讲解学习中指定的问题。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台下的学生随时提出疑难问题,讲解者还可以提问台下的学生,台上台下共同配合,取长补短,不仅完善了知识内容还提高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

3.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课堂教学中“评”的主要环节。在帮助学生解决课本的疑难问题后,教师通过课堂检测或课堂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严格的训练,引导学生当堂完成课堂练习,这让学生通过小测试或课堂练习对本节的学习有成功的体验。

第7篇

关键词:单片机;教学改革;六步教学法;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 TP368.1-4;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100-2

0 引言

单片机技术是目前电子技术领域PLC、嵌入式、单片机三大主流技术之一,单片机在国民经济、生产、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单片机教材种类繁多,版本五花八门,传统的教材以汇编语言教学居多。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国内各高校具体实施时也是各有特色。在培养学生的单片机应用能力方面,每个老师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也是参差不齐。但有一点大家都必须承认,很多学生学完单片机后,不能灵活的应用到工程实践中,甚至到毕业时还不会用单片机做个小系统,这一点从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中可见一斑。因此,剖析传统单片机教学存在的不足,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探索出真正能够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 单片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笔者和全国很多高校教师一样,采用的教材为纯汇编语言教材,讲课过程是采用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模式,理论学时远远多于实验学时,比如80(理论)+16(实验),而且实验课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前的几个周进行。理论和实验严重脱节,实践环节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太少,很多学生都是学的稀里糊涂,一知半解。考核方式一般都采用理论笔试闭卷进行,难以考查学生能力。这种传统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1.1 教材选择落后,教学内容滞后

很多老师固守成规,不愿意尝试使用新教材,学习新内容。喜欢吃老本,用惯了汇编语言版本教材,而不愿换用C语言版本教材,在教学中重视汇编语言的教学,对于单片机各单元硬件模块、寄存器、功能指令讲解过于详细,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对于程序设计也仅仅是数据的运算、数据传送、寄存器的操作使用等,没有涉及什么实际应用项目。指令种类太多,难以记忆。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感觉枯燥无味,上课无精打采。

1.2 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内容选择不足以满足教学要求

很多高校的单片机实验设备,多为8051单片机实验箱式,且老化陈旧。这种设备一般会配带实验指导书,连线、原理、程序清单都会给出,学生只需要按照说明书连线,然后运行程序结果就出来了,没有什么实质性教学意义。开放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较少,学生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去动手实践,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开发平台和学习用器件跟不上技术发展

有很多学校还在学8051单片机,器件还在用锁存器、AD、DA等,其实现在有很多单片机已经集成了很多电路,如STC15、STM32、PIC、STM8单片机等,开发应用起来很方便。在教学中,很多老师跟不上现代电子技术和芯片的发展,还在使用已经落后的芯片和开发手段,与现代企业生产要求已经脱节。学生学习后也用不上,导致学好无用的尴尬局面。

1.4 考核偏重理论,考核方式单一

多数高校在单片机课程考试方面,依然采用传统纸质试卷考试,基本是对单片机概念、指令和部分知识的片面考核,难以体现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即使考1OO分的学生,可能也不会编写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笔者的一个2011级毕业生在答辩时曾告诉我,她连晶振都不认识,更不用说设计出类似点亮流水灯的简单项目了。可见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设计能力、编程能力难以得到系统锻炼。

2 教学改革与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单片机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高校要转型,高校教师也要转型,变则通不变则废。作为高校教师,要敢于改革、敢于实践和教学创新。

六步教学法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法如下。

2.1 教

教什么?针对一门课程,这是任课老师首先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必须突出重难点。单片机课程教学,老师应该教给学生的知识主要是五个方面:①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芯片引脚功能、晶振和电源、复位电路;②对单片机任意I/O口的操作,输出控制电平高低,输入检测电平高低,进行C语言编程控制引脚工作;③定时器/计数器,重点掌握最常用的方式2,学会计算初值,学会编写定时程序;④中断,包括外部中断、定时器中断和串口中断;⑤串口通信,掌握单片机之间通信、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通信、单片机与无线模块通信等。老师只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把这些核心知识给学生讲清讲透即可。

2.2 学

学什么?怎么学?这是学生要思考的问题。对于学生,关键要掌握住一门课的最重要内容,有些是必须学的,有些只需了解即可,甚至有些内容你没有必要关心。针对单片机课程,笔者认为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只需要花精力学习芯片引脚使用、最小系统接线、会点亮LED、会控制数码管和液晶屏、会灵活利用中断和定时功能、会进行串口通信、无线模块收发等就可以啦。这些核心内容的学习,可以按照老师安排的项目,如流水灯、交通灯、数码管时钟、万年历、温湿度监测、无线遥控循迹小车等课内教学项目进行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

2.3 做

在理论知识学习和项目驱动教学中,老师可以再另外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网上找一些实例,进行巩固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有可能一个项目的设计制作完成,会涉及很多专业课程知识,这样又倒逼学生主动去复习过去所学知识,学生会带着问题去翻书、查阅相关资料等。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练

在“教、学、做”的基础上,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增大知识面,通过大量的工程项目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练习的多了,设计的项目多了,会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5 研

就是研发、设计和创新。不管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都不能总是拘泥于课内那几个简单的项目,简单的基础项目只是敲门砖。要想提升自己,就必须把目光瞄准市场、了解企业岗位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熟悉生产和生活中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2.6 赛

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规模的单片机知识和技能竞赛、问题式和讨论式比赛,也可以举办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制作大赛,也可以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和其他各种级别和形式的专业竞赛。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比赛,能够检验学习效果,能够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能够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本领。

3 考核方式改革和后期能力提升

“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在最后的考核方式设计上,要改变传统的纸质笔试方式,最好采用过程考核和最终项目考核相结合,依据学生平时学习和做项目的表现给出过程考核分,期末考试采用教师指定项目或学生自选项目进行考核,做到独立设计、独立制作和安装、独立编程和调试,然后进行成果答辩,最终给出项目考核分。

4 结束语

在教学中,笔者进行过深刻反思,到底怎么教才能让学生爱学、乐学呢?“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总结和体会,不能算是十分成熟和成功的教学模式,每个学校和不同的老师,想必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有道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在教学改革中,没有终点,高校教师要不断创新、不断拓宽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才能跟上现代化教育发展步伐。教学改革,我们永远在路上!

参 考 文 献

第8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六步法;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人才,特别是电子行业产业的发展技术推陈出新,变化更是日新月异,高技能人才紧缺,高职院校成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近几年来,我院对电类专业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进入职业角色的适应期较长,且岗位技能水平不高,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评价也不高。经过深层的调查和分析,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没有很好地对接,实践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电类学生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教学改革浪潮中必须走在前面。下面我们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探讨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

近年来,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学习领域”课程建设方案迅速成为我国各大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模式实施的理论指南。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将相关内容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整合成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内容,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线,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六步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一节课在程序上和时间上科学地加以规划,融教法和学法于其中并辅以现代教学手段,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包括: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步骤。我们将“六步法”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相结合,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工作过程之中,学习和掌握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工作过程的全局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与工作岗位更贴近的职业能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六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根据“六步法”的六个环节可将《模拟电子技术》的项目实施过程划分为项目引入及信息收集、项目计划、确定方案、实施方案、电路检测及调试、演示讲解及总结评价。各阶段的教学时间安排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下面以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为例,探索六步法的实施过程。

教师首先将学生分成5、6组,每组8-10人为宜,分组的方式由教师自己决定,由各小组成员选出各组小组长。然后在学生当中选出一个项目负责人,该负责人最好是技术能力强、较有威信的班干。

1.项目引入及信息搜集

教师结合学生前面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设定合适的项目任务,学生则以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将自己事先做好的项目成品展示给学生看,演示项目成品的功能,让学生对项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任务要求不必太多,可放宽范围给予学生设计空间。根据引入的项目任务,学生应通过互联网或参考书等搜集项目需要的专业知识。教师向学生讲解项目中应用到的新知识点。

项目任务:用分立元件设计并制作一个输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要求输入交流电压220V,f=50HZ,输出可调直流电压。用万能板或自制PCB板焊接电路。

信息搜集: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三端可调集成稳压器的基本资料,电容、二极管、集成稳压器的测量方法,万能板布线方法或印制板图设计及制作(Protell 99设计及制作)、焊接技术等。

2.项目计划

各小组根据搜集的资料,分析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及设计需求,设计与规划完成项目的步骤与方法,形成一个初步可行的方案。例如:根据搜集的资料和项目要求选择元器件,并列出所需元器件清单,画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图,撰写计划书,制定任务分配表及进度表等。

3.确定方案

各小组通过分析所设计的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来确定电路的可行性,为了确保电路的可行性以及确定电路各元器件的参数,可用仿真软件Multisim对设计好的原理图进行测试。通过小组讨论和组员提意见的方式完善小组的方案,最后确定最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方案的决策可提出意见但不能过分干涉,要知道学生可能会有错误的决策,但错误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甚至通过修正错误的方案达成既定目标,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

4.实施方案

各小组实施确定的方案,包括购买元器件、画印制板图或装配图、组装电路等。小组成员根据任务分配表中分配的任务执行。组装电路可在自制的PCB板上焊接(如果学生已学或正在学Protell99制图软件),也可用万能板设计电路的走线和元件的排列布置。

5.电路检测及调试

对焊接完成的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进行检查,检查电路是否连接正确,焊接是否合格,用万用表检查有无短路和断路现象。若安装的电路有故障存在,工作小组应根据故障现象对照电路原理图进行讨论分析,利用仪器及仪表具体排查可疑故障点,找到确切的故障点并进行相应的修改。经确认无故障后进行调试,用示波器观察整流、滤波、稳压后的波形,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整流、滤波、稳压各输出点的直流电压。电路调试及故障排除的整个过程要在老师的监护下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6.演示讲解及总结评价

各小组轮流上讲台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包括分析设计思路、电路原理、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故障排除的过程、调试的结果等。每个学生要围绕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撰写实训报告,实训报告应包括查阅的资料、电路原理图和印制板图或装配图、电路原理分析、制作电路注意事项、电路的调试和故障的排除、感想收获等。根据各小组的讲解、展示的作品和实训报告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包括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1)学生互评包括组内评和组间评。组内评是由工作小组组长组织组员点评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各小组成员的表现及完成任务的情况,并确定等级;组间评是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各小组组长点评完成本项目过程中的优点及缺点,并确定各工作小组等级。综合组内评和组间评得出学生互评的结果。

(2)教师集中所有学生点评项目完成的质量,检验其是否合格。教师点评态度要中肯,以肯定优点为主。教师结合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要点包括工作分配是否合理、成员间的合作意识、提交资料的质量、作品的美观、功能的实现、在完成项目中存在的亮点及不足。

在六步教学法实施过程当中,实施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主持和引导。理论上《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最好能按照以上六步进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保证每一次教学过程都能完成这六步。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有这六步的思想,尽量地呈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但在实际的教实施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法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因六部教学法的实施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行动上拥有较大的自由空间,但许多学生自觉自律性、主动性较差,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一个组往往只靠一两个学生执行项目任务,其他学生等着坐收成果,所以学生的行动需要加强巡视和规范。

(2)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面对众多的资料,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取舍,面对问题,不能够通过知识迁移和协作探究解决问题,表现为对教师和对能力强的学生依赖性强。

(3)该六步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时间比较难掌握,因为每一步的任务不一样,学生的水平不一样,关注的点也不一样,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意外而影响实施的进程。由此可见在运用这六步教学法的时候,老师需要做很多功课。如每个组的项目方案不一样,因此老师要掌握该项目不同方案的知识,才能指导学生完成自己的项目。

(4)教学法在我国高校中运用不多,方法还不成熟,教师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学习,而学生对此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它进行分解,比如只运用六步法中的两三步,进行一个小型的设计,让学生们逐渐熟悉和接受,老师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运用和揣摩这种方法,等有了一定经验之后,再进行整个六步法的教学。

随着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法的推广,它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这需要我们的教学工作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认识、探索和研究,寻求出解决方案,更好地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黄建民.项目教学“六步法”的设计与实施初探[J].新校园,2011(6).

第9篇

认识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0―0076―01

当新课改从喧闹走向冷静与理性之时,我校于2012年适时推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六步三会”教学法。“六步”即六个教学环节:目标展示、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点拨梳理、检测运用、巩固小结。“三会”即三种目标要求:会学、学会、会用。它的提出和推广为我校每一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契机,从三年课改实践来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面对全新的教学模式,我们有惊喜也有困惑。我们有时难以精准把握新教法的本质,甚至迷失于形式上的“六步”,生搬硬套,结果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了偏差。这方面问题较突出的就是“六步”中的“目标展示”和“点拨梳理”两个环节。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关于目标展示

“六步三会”中的“三会”,即“会学”、“学会”、“会用”,这三个目标既是我校新教法的精髓,也是总目标,是新教法通过六个教学环节后达到的总要求。我们每一节课的目标设计都要以“三会”为出发点,又要回归于“三会”。一般来说,“三会”教学目标的制订及展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定位要准确而明晰。布卢姆曾说过:“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要做好目标展示环节,首先要准确定位“三会”的具体要求,明确“会学”:如何学;“学会”:学什么;“会用”:怎么用。具体到每一节课中,目标要明确反映出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去学,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如对文章、段落、字词,性质、公式、定理等知识要有明确的具体要求,要达到会认、会听、会背、会说、会读、会推导、会表达、会交流、会合作等技能要求。在技能的掌握上,还要有一定的程度标准要求,如计算要准确、迅速;论证要严谨、完整;绘图要准确、美观;表述要清楚、明白;书写要工整、规范;合作要积极、大方等等。有了这些具体的目标要求,目标展示才有明确的方向和内容,不至于一读了之,言之无物。

2.目标展示要突出重点。“三会”是一个多维的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目标下又有若干个子目标,每一个子目标都代表着某一学生群体具体的学习要求。有的目标是针对全体学生,有的是针对部分学生;有些内容是要求了解,有些是要求掌握;有的是短期目标,有的是长期目标。在进行目标设计和展示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对各种目标进行权衡,确定主要目标,其他目标尽可能围绕主要目标设计。这样可以突出重点,防止由于目标过于分散,影响学习效果。

3.目标展示要做好目标前置。要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做到目标前置,也就是带着学习目标的课前学习。现在许多课改模式都做到了这一点,杜朗口模式更是将这一过程做到了极致。课前学习不是把书看一看就算学习了,这样就没有达到课前学习的目的。课前学习必须按照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案学习、学习报告、自学尝试等多种方式完成。通过目标前置,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课堂展示的内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要达到的技能和方法,以及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他们有的放矢地听课及自主地参与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二、关于点拨梳理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点拨梳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路人,是启明灯,这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要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点拨梳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时机及时,言语准确。及时准确的点拨,犹如醍醐灌顶,能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澄清认识,也能够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梳理要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点拨早了会提前告知结果,影响学生的思维,令学习索然无趣。晚了又失去了点拨的意义,事倍而功半。那什么时候点拨合适,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慧眼,善于抓住学生的困惑,抓准时机,准确梳理,于众说纷纭时点拨,于疑惑迷茫时点拨,于误入歧途时点拨,于重点强调时点拨。点拨的语言要准确、精练、具有启发性,要起到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作用。点拨要避免简单重复和随意性,不能去指导学生已会的内容,防止越讲越复杂、越讲越低效。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点拨;建构拓展;巩固深化

在“三为主”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三主、六步”式教学法。

原则:“三变”、“五让”,即:变注进式为启发式;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智能并重。课堂上能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时间不少于20分钟。 〖HJ0.96mm〗

首先在备课上,要做到四个结合:①与课标、教材、学情等相结合②与画知识树相结合③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④要和学科组“主备主讲”集体备课相结合。

其次就教学环节而言,我主张“六步”式教学方法,即

1.激情导入:创设情境、导进新课

温故而知新。可以通过提问、处理作业等方式复习,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导入,或者直接通过视频、图片、实物、访谈或时政等激情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积极性,要求简捷、明快,时间以5分钟以内为宜。

必修一《经济生活》我注重以实物导入,在讲授1-2-1《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正值秋季葡萄大量上市,我提了一串鲜艳的葡萄走进教室,设置问题:1.现在的葡萄价格是多钱?2.过年时的价格是多钱?我补充远在咸阳市的葡萄价格是一斤2.5-4元,为什么同样的葡萄,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地方价格不同?必修二《政治生活》,我开展了由学生主讲的课前三分钟时政讲评活动,一学期一般分为自主演讲、针对训练和综合评比三个阶段,效果显著。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我侧重以成语故事的视频导入。

2.自主学习:课标导学、提纲引领

出示课标要求,结合板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快速浏览正文以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切忌学生看书漫无目的,信马由缰。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此刻教师可板书提纲,并来回检查学生的阅读效率。如果是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己边看书边列提纲。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同伴互助

在学生自学质疑的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引发学生研讨,针对课本的课堂探究、名言或者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一般把全班同学划分3-4组为宜,每组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教师可来回检查讨论效果,并加入讨论。注意克服流于形式,时间一般在8分钟左右。

我在讲授必修三《文化生活》2-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其中第一组结合课堂探究二:要求学生列举中西方及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并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第二组结合课堂探究 三:概括文化遗产的含义、地位和保护的方式;第三组结合课堂探究四:我用视频先后播放了印度尼西亚的民歌《星星索》、德国民歌《Mein Vater war ein Wandersmann》、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要求学生探讨不同的民族为什么有不同 的民歌?第四组则结合教授的名言归纳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4.交流点拨:精讲互动、解难释疑

在各组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点拨、精讲等途径,指导学生分析与归纳。侧重深入理解重点内容,侧重知其所以然。教师要注意知识的衔接、纠错、组织、设问,以精讲为原则,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坚持“三讲三不讲的原则”,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此环节的教学,必须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时间一般也为15分钟左右,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有机穿行。

5.建构拓展: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照应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对本课知识进行拓展提升,指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不失时机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或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或者结合实际现象分析,或者动手实践,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一般在5分钟左右。

在讲授《世界文化多样性》时,正值5月份世园会在西安举办,我让同学为世园会设计会徽,并当场展示、评比,最后让获奖的同学谈谈设计理念,同学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6.巩固深化:达标测评,迁移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合理地布置课外作业。

6.1课堂练习:最好以书面的形式进行练习,单选4-5道题、简答1道题为宜,注意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分析,以举一反三,加深理解,培养科学的答题思路。

第11篇

一个好老师不但要会“讲课”,更要会“导课”,所谓“因势利导”是指尊重客观之势的导,教学中的导是必须从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势出发的导,这种导是“助推力”,教师要导得及时,导得巧妙,导得有序,导得灵活,达到语文教学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哪些步骤呢?

一、阐述目标

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后,根据课标的要求,在一节课开始,三言两语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应达到的目标,使学生明确应掌握的知识要点是哪些,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能力要求是什么等,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

二、预习自学

这一过程是指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结合教材及有关资料,有目的地进行自学,对零碎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对遗忘的知识进行强化记忆。学生通过预习自学,一是可以查找自己掌握知识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二是可以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样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记忆更加深刻,持久,同时也避免了“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检查反馈

在学生预习自学以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已达到要求,教师要做到胸中有数,必须及时检查,反馈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此时教师应根据知识要点从不同角度进行检查。检查采用的方式可以是:①编制成多个问题,请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对回答较好的同学予以肯定;对回答有困难的同学予以指导;即使是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要给予鼓励。②要求学生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用白纸独立默写,或者同时请学生代表在黑板上默写。③编制和选择典型的能覆盖知识要点的习题进行课堂训练。学生动手时,教师可在教室里来回观察学生书写情况,搜集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样反馈的信息及时,可靠,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了如指掌,为后面的评讲提供了可信的依据。

四、设疑解惑

通过检查反馈,教师已十分清楚了解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好坏与差异,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进行画龙点睛的评讲与答疑。此时教师的评讲答疑要做到:刺中要害,揭示本质,详略得当,彻底澄清学生中的疑难问题,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这一过程只是要求学生能全面地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还不能达到形成能力要求。因此教师还必须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挖掘课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能力形成的角度拓宽范围,开阔视野,设计层次更高的问题,如一些难点、疑点、易混点、知识的盲点等,把它们交给学生思考讨论,使课堂教学达到炽热化的。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后,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启发和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教师做出简短的归纳和总结。归纳总结时,教师要注意新旧联系,纵横对比,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规律,使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之系列化和网络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训练点评

在学生全面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教师要选择典型例题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查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的例题质量要高,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即能涵盖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突出重点和考点,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即能体现能力形成的层次。学生通过训练之后,教师要着重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解题方法是否最佳,解题格式是否规范。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点评时要认真剖析学生思路受阻、思路混乱的原因,讲清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并注重把一个例题进行多方位衍生,力求做到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题一解,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

第12篇

随着三段六步新模式的不断深入实施,事实证明该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本人又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突出了“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自主学习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践证明,这一环节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尤为重要。

一、以概念、原理、观点为主线,自主理解教材知识(自学阶段)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数学课堂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转变。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课本就成为学生最佳的阅读材料,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可以加深对学习的理解,能够对原有知识进行引申和扩展,这样获取新知识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教师的直接灌输。基于这样的理论,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以教学目标及自学思考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以提纲为线索自学教材,逐步找到提纲要求的基本内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宏观上首先形成对教材知识的综合把握。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图”,也就是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晰地表示出来,形成科学思维方法的连贯性及知识的整体性。这将极大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上面的环节完成之后,让学生相互比较各自构建的“知识结构图”,从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学氛围。接着,教师呈现出精心设计好的“知识结构图”,(以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自我思考与知识的完善;教师向学生精讲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在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过程中达到思维的深化,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实现知识点的落实及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

因此教学中,我总是提出具体明确的目标、提供给学生明确的思考对象,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自学目标,把学生引入“认知冲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展示的平台,孩子们开始珍惜这个黄金时段,他们自学自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统计》一章的教学中,学生基本上是自学的全部知识,多数同学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讲出来,与大家共享。

二、以热点材料为载体,自主运用教材知识(讨论阶段)

热点材料的设置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因为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就必须对材料进行细致深入地分析。这是一个从理解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迁移过程,也是一个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落实教材知识点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体说,我是这样操作这一环节的:

设置紧扣教材知识和所给材料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所设置的问题充分地进行讨论。

第一步,学生在自学基础上,提前做好准备,构建发言提纲。第二步,学生分组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认识。第三步,教师巡回指导,主动热情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给予分析点拨。第四步,教师要将学生讨论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起来,同教材基本原理加以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中心问题,找到释疑重点知识的突破口,为整体讲授教材知识做准备。实践证明,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大胆地开展课堂讨论和不同观点的争论,并恰当地引导、点拨、评价,调控、释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即活泼又有秩序,即热烈又有中心;学生思考得深刻,讨论得透彻,争论得明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自主构建的知识结构图为主,完成思维能力的升华(释疑阶段)

教师根据知识结构图,以重点知识为突破口来精讲教材知识。将上一教学环节收集到的中心问题贯穿于教材知识、德育教育之中,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并深入分析所设置的材料,形成一条教学思维主线。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沿着教学思维主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当然,除了热点材料之外,还要精选一些选择题、辨析题做到讲练结合)。这样,教师的引导、点拨、释疑与学生的自学、研读、讨论、练习相结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巩固和思维觉悟的升华。当然,教师有条理的精讲,还会进一步消除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适应中考考察能力需要的目的。

四、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巩固训练(检测阶段)

课堂有针对性的检测,是新课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堂课热热闹闹结束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并学会了运用,对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来说,只有通过进一步的检测才能真正心中有数,同时进一步落实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对处于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来说,通过进一步的练习才能检测出自己当堂课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并学会了运用,以便于以后在自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学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这一环节,更利于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积累经验。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上模式对“三段六步”的应用,使我深刻体会到:

首先,“三段六步”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

其次,“三段六步”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

再次,“三段六步”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更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