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4 04:17: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药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药饮片厂;理实一体化;岗位;表格;教学模式 自2004年以来,全国中药材市场和产地,尤其是安国、亳州、成都等各个中药材市场,竞相建立多家饮片加工厂。截至2010年全国从事生产、经营中药饮片的企业达到五千余家,其中宁波地区就有百余家企业。这些饮片厂的加工能力少则几吨,多则十几吨。这些企业需要大量合格应用型技工。以往的传统实训模式多以实验形式为主,存在着教师模拟操作多,学生全体动手率不高,实验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难题,我依据校办中药饮片厂这个有利条件,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实训目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设计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然后根据生产工艺进行全真生产,同时采用立体式、岗位式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由此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制订生产工艺—全真工厂生产—岗位化考核”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各类生产表格的运用。
一、完善的实训基地
宁波经贸学校根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与资源优势,创办与设置专业相关,自主独立经营的校办企业宁波时代中药厂(通过GMP认证)。校办产业通过生产、经营把实践教学贯穿始终,成为教师和学生技术提高、创新的场所。促进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校办产业的发展,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方便、实用、快捷的实训、实践途径,同时实现学校和企业“零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办宁波时代中药饮片厂成立于2007年,同年8月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具有自主生产并对外销售的资格。饮片厂内设立了仓库、净选车间、洗切润车间、煅炒车间、筛选车间、干燥车间、包装车间、质检室等,拥有切片机、风选机、煅药机、炒药机、碰碎机、烘箱、灰分测定仪、水分测定仪、高效液相等多台仪器。完善的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硬件设施。
二、“制定生产工艺—全真工厂生产”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按照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流程,我设置了岗位,制定了相关的岗位职责,让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到中药饮片厂的生产过程中来感受到中药饮片的生产流程,学会饮片厂中每个岗位的技能。我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的 形式,每周两个下午的实训,学生必须合作完成两个项目(两味中药饮片生产)的实训任务。接下来我将具体谈谈实训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1.相关理论知识渗透,注重学生自行制定《生产工艺流程》
实训所需的理论知识,我主要通过三个环节来进行渗透,即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生产中技术指导、实训后反思总结。
中药要从原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必须要先制定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流程》,根据饮片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部才能下达生产指令,各岗位才能各司其职。因此,每次上岗前,我都先宣布即将生产的中药名称及成品名称,要求学生根据《中国药典》《中药炮制规范》自行了解中药的来源、功用,查找中药饮片成品的合格标准,查找制定工艺流程的依据。各岗位根据所查结果制定出中药饮片的工艺流程,并讨论论证生产工艺的合理性。我作为企业的技术指导,对他们生产工艺的关键步骤、技术难点给予关注和指点。
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尤其关注学生在生产中,可能会遇到各类问题,如:如何检查中药材的软化程度、为何切片时会发生裂片等现象,烘箱干燥药材的温度设定等;对于此类问题,我通过立即讲解或开临时岗位小组会议讨论解决。有反思才会有提高,通过每人实训报告及项目完成后的总结研讨会来实现理论知识的归纳提升和系统化。
2.全真生产——实行岗位分工和轮岗制度
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到饮片厂,进入到岗位前必须到更衣室按规定程序更换统一干净的工作服,佩戴员工胸卡。为使所有学生能在一学期内学会饮片厂的所有仪器的操作和适应所有岗位。我根据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定了生产科和质检科。生产科内设定生产岗位。如下表1:
表1 岗位任务
每个岗位5~6位学生,并设立一个岗位组长。在岗期间,每个员工必须遵循各自岗位操作规程。每两周岗位轮换一次,在一学期内全班同学就能将全部的岗位技能学到手,同时通过实训后的反思总结会,也能知道其他岗位的生产状态。
3.发挥表格的作用——填写《批生产指令》
批生产指令是生产车间根据《生产工艺流程》下达生产任务,反应生产过程的书面资料。其中记载了生产工艺的简要流程、参与生产的岗位、中药饮片的加工方法、加工日期时间、仪器设备、加工过程中的药材耗损量、岗位操作人员等信息。一种中药饮片的加工对应一份《批生产指令》。借助《批生产指令》中的表格使生产流程系统化、岗位任务规范化、技能操作文字化。
每个实训项目开始时,由生产科长(任课教师)召集各岗位组长(学生)下达生产任务,如:公司接到一份订单,要求生产炒山楂50公斤。并由生产科长下发《批生产指令》,各岗位组长明确自己岗位的生产任务后,下达给每位组员,开始中药饮片的生产。贯穿整个生产流程,实现岗位间交接的就是随药品一起流转的《批生产指令》。教师可通过查看《批生产指令》发现生产中哪些岗位加工过程懈怠或遇到难题,加以关注使生产过程更加顺利。学生可以通过查看《批生产指令》明确本岗位的生产任务、合作岗位的协作生产、技能操作的要点,使岗位任务更加规范。学生通过填写表格使技能操作步骤以文字形式固化下来,便于永久记忆及使用。
《批生产指令》中主要有以下几类表格需要填写。(见表2~表5)
表2 宁波时代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批生产指令
表2作用:生产科长下达生产指令
表3 宁波时代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领 料 单
表3作用:生产车间向仓库领原材料
表4 宁波时代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中药材 记录
表4作用:岗位的生产记录
表5 宁波时代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中间产品流转证
表5作用:岗位间生产产品的流通凭证
三、立体式、岗位式的考核方式
在整个生产企业的工作过程中,每个小细节都会影响整个生产效益。因此对于学生实训的考核,不但要关注学生最终是否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更要关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考核。
1.平时岗位工作考核内容
表6 学生实训平时岗位考核表
2.岗位操作技能考核内容
每个岗位选取1~2台仪器。每位学生必须独立操作每个岗位的仪器。教师根据仪器操作规程进行评分。此种考核能使每位学生熟练掌握每个岗位重点仪器的操作,为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岗位理论考核
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学生掌握技能的基石,因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考核十分重要。实训理论考核内容包括一般药物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分析和独立填写一本《批生产指令》。
四、反思
整个教学以“制定生产工艺—全真工厂生产—岗位化考核”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对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同时在教师以技术指导员的身份参与实训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立体化、岗位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实训评价更加全面化、人性化。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体会到技能的重要性,还能感受到岗位与岗位间、岗位内部团结协作才能将生产任务有序、高效的完成。在今后的实训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实训项目的选择,使之更加贴近市场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高琳.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实践的教学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2011(6).
[2]卞青青.浅析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及教学模式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关键词:中药学;微理念;混合教学;教学改革
信息化时代微博、微信等“微现象”的出现,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模式,进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但建设之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基于教育“微理念”,在教学设计时用混和学习模式来构建中药学课程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中药学课程的“微学习”。
1基于“微理念”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辽宁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开设的中药学课程教学空间,整体结构设置了课程信息、答疑讨论、研究型教学、在线测试、播课单元、作业、学习笔记等栏目。在中药学课程现状分析和学生对象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微理念”构建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课程设计。精心设计学习知识点和选用知识点最佳的呈现方式,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包括文字讲稿、演示文稿、视频讲解、在线测试、学习反思等。依托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基于“微理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活动,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下,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微阅读、观看微视频、完成微测验、参与在线微讨论等。课堂教学进行面对面展示与交流,导入微话题、师生与生生开展多维度的深入交流、教师适度予以指导和点评等,经过思想碰撞,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课后围绕衍生性问题反思总结、拓展学习。教学反馈形式包括在线测试、答疑讨论、调查问卷、作业等。教学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制定形成性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表,关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评价方式包括讨论区学生表现和研究型教学活动表现评价、课前微测验和课后微测验等。依据学习目标针对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营造微环境,制作微课件、微音频、微视频等。如围绕中药学课程课堂教学中经典歌诀“十八反”“十九畏”等知识点,辽宁中医药大学雅韵乐坊的学生以学习共同体形式完成原创音乐版经典诵读“微音频”的设计和录制,并上传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共享。“微音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微学习”。
2基于“微视频”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微视频”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与时代特征[1]。《中药学》微视频具有碎片性强、结构微缩、知识面广、探索性强、趣味性高等特点[2]。“微视频”是学生进行中药学课程知识点“微学习”的主要载体,包含学习目标、前测、小结、后测等。一般“微视频”的时长为5~10min。统筹设计中药学课程内容的整体框架,教学单元间以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1个教学模块;制作系列“微视频”,形成1个教学单元;每个“微视频”介绍1个中药学课程的知识点。如在中药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将理气药进行梳理和设计,完成系列“微视频”制作;围绕中药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制作以“陈皮与青皮”“附子与干姜”“人参与党参”等相似药物比较为核心内容的“微视频”;制作以具有疏肝、安神、安胎、止呕等功效的中药辨析为核心内容的“微视频”,在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播课单元,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自主学习。
3基于“微讨论”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师生与生生进行在线互动交流的平台,在线活动设计包括答疑讨论、课程问卷、研究型教学、在线测试、课程作业等。围绕中药学课程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网络教学空间中,发起有针对性的与中医药经典文化[3]、临床应用、创新创业等领域相关的“微讨论”话题。开展多种形式与主题内容的“微讨论”,既有助于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助于基于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课程主讲教师在中药学课堂教学中发起“微讨论”话题,学生自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自主探究式学习,形成学习报告,在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区栏目下,师生与生生围绕主题进行进一步的互动交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精心设计“微讨论”话题,如临床如何区别选用半夏的不同炮制品?如何减轻乌头类药物的毒性?古代本草学和方书中有关决明子制枕的记载有哪些?
4基于“微测验”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微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评价设计内容包括在线测试、讨论区活动评价等。“微测验”是开展中药学课程教学效果实时评估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一个“微视频”学习完成后,教师根据“微视频”的教学内容设置“微测验”的考核内容。“微测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微视频”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微视频”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相关数据信息,也有助于教师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与“微视频”制作,随着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数据实时予以合理调整。基于“微测验”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主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以学习共同体形式进行阶段性“微测验”命题工作,经主讲教师审核与修正后,上传到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测试栏目下,开展学生在线“微测验”。“微测验”有助于督促学生对中药学课程阶段性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形成性学习过程。
5基于“微实训”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5.1基于“微实训”促进中药学实训课程改革
中药学实训课包括中药饮片辨识、中药应用训练等内容,目前,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实训课程课堂教学环节中,仍然存在部分学生无法与教师讲授同步辨识中药饮片性状特征细节的问题。基于“微视频”构建中药学实训课程的创新学习平台,将中药学实训课程的中药饮片性状鉴定等相关重要知识点制成5~10min的“微视频”,上传到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播课单元栏目下。以“微视频”的方式促进中药学实训课程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解决实训课程课堂教学中中药饮片性状细节无法同步观摩的问题。“微实训”主要围绕重点与难点知识,针对中药饮片性状特征的细节之处,运用特写、字幕提示等方式,辅助教师的讲授。通过微课教学进行中药饮片识别学习,利用动态效果增强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实训知识的理解[4]。中药学实训课程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答疑解惑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中药学实训课程课堂的主人。
5.2基于“微实训”促进创客教育理念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 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2-0043-03
中医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中医文化和培养中医临床技师的双重任务。如何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医师,成为目前中医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身就是“高等”与“职业教育”两词的综合体,涵盖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人才培养定位。因此,中医高等职业教育既不是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也不是过去高等中医药专科教育,而是一种全新的中医药教育方式[1]。依据国际教育标准(ISCED)的分类方式,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属于“职业准备”的教育范畴,其人才培养定位不是专科医师,也不是科研能手,而是能够从事中医药服务事业的专业人员。中医护理、中医保健、中医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社会需求量逐年剧增,这为中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从业岗位,也明确了中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行业要求,就是培养具有一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熟练医疗保健技能的合格毕业生,从而为中医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设置等提供依据。
二、中医高职实训模块的设置
中医实训是以中医理论课程为指导,以中医实训基地为平台,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医技能力为教学目的的教学环节。与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实训课程不同的是,高职实训课程以实用、熟练、模拟为标准,力求学生通过实训在理解中医理论教学知识点的同时,能娴熟的进行医疗保健各类技能的正确操作,达到毕业就能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学要求。根据课程设置,将实训分成中医文化及基础知识模块、中药识药鉴别与煎煮模块、中医护理及急救模块、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模块、中医社区实习模块等五大模块,并实施实训单独考核评定的机制,确保实训课程的培养质量,避免以往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训考核的弊端。
(一)中医文化及基础知识模块
中医的学习首先是中医文化的传承,中医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中医文化底蕴的培养。中医文化及基础知识模块以中医传统文化概论、五运六气选读、古诗词赏析等文化积淀课程和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等中医理论课程为主线,以学校运气教学基地为平台,通过节气气候特点图片展、诗词创作大赛、运气推演罗盘制作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了解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在实际医疗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实践课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运气作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在生活中凝练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影响的规律性的总结,以及其对现实生活中人类健康维护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中药识药鉴别与煎煮模块
随着国家对中药及中药保健食品的大力开发,很多药食同源的食材与中药,以其特有的四性五味对不同体质的人群的重要保健作用,已逐渐被大众所认识。让学生认药识药是运用药食调节人体的基础,同时针对目前医药市场中药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中药鉴别也尤为重要,而药物的正确煎煮方法也是影响药效发挥的关键环节。因此,在中药识药鉴别与煎煮模块,以中药学、中药鉴别学、方剂与中成药等课程为主线,以学校七星百草园教学基地、模拟药房、方剂实训室等为平台,从药物的生长环境、药物种属分类、采摘季节、入药部位到药物炮制处理、真假药物鉴别、不同药物煎煮方法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训练。经过一年的实训环节,学生在完成学业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后,能快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满足了医疗服务机构及药企对中医高职学生工作能力的需求。
(三)中医护理及急救模块
对于中医高职学生而言,护理与急救是其专业技能中重要的一环,中医特色护理是中医服务岗位的技能要求,而中医急救则是医疗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本模块,以中医模拟实训室为平台,将中医护理学、中医急救学等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到实训的每个环节,从不同级别病人饮食、饮水、卫生及保健、心肺复苏等多方面进行训练,并针对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病、哮喘病等临床常见病病人护理进行实战考核,以加强学生对护理与急救知识要点的掌握。
(四)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模块
中医针灸与推拿是最具中医特色的治疗和保健方法,尤其是对于高职类中医学生而言,特色的外治法是学生从 事医疗服务的主要手段。因此,该模块将中医按摩手法、艾灸方法、刮痧操作、微波理疗等医疗技能作为重要的实训点。以经络腧穴、推拿手法等课程为主线,以模拟病房为平台,采用模拟病人和互换体验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间可以通过互换体验式方法练习手法,感受治疗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病人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达到实训教学的训练目的。
(五)中医社区实习模块
经过模拟医院的系统训练,学生全面掌握了规范的医疗服务技能,实战是检验和加深记忆的最佳方式。因此,学校与多个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疗实习可以通过实战,了解患者的需求,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自身医疗技能有待提高的方面。实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实习的典型录像在班级内展示,以微课的形式开展讨论和学习,并进一步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完善实训效果。
三、模块管理及考评机制
(一)实训课程独立开设
目前大部分中医高职教学中,理论课时由原来的70%下调至50%,实训课由30%上调至50%,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2]。以往的实训课程都是与理论课融合在一起的,每门课程均分为理论课与实训课,这样的教学优势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实训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而中医高等职业教育,不是要培养中医的理论研究人员和临床专科医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就要加大中医高职课程的改革,将中医实训课单独开设,形成一个由浅到深成系统的训练机制,在整体教学课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加大实训课程的整合。目前长春中医药大学将中医高职教育中的实训课程独立,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教学,其优势是将实训形成体系的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实践教学不能与理论教学相脱节,一定要保证实践教学有理论知识点的支撑,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二)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
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是适用于实训课程的一种评价方式,也是对实训每个操作点的针对性评价。在实训课程独立开设伊始,课程组将每学时教学任务中的重要操作点进行赋分和标准制定,同时在实训过程中,每名指导教师负责对10~15名学生的操作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每学期将每单元成绩综合后占本课程成绩的80%,加入期末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占20%,总分作为学生一学期实训课程的最终分数。这种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更注重日常实训环节的实训效果,提高了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四、社会及用人单位综合评价
通过整合中医实训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的考核体系,加强了对学生实训课程的管理,学生的医疗技能有了快速的提高。2015年6月,采用实训课程模块化培养的第一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学校跟踪式开展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和意见反馈的调研工作,并与传统实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进行了对比。用人单位中有区级的社区服务中心、健康保健及管理机构、私营及个体中医门诊等,基本满意度达92.3%,较2012年调研的基本满意度74.6%高出近20个百分点。首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投入工作的状态方面给予了很高评价,一致反映毕业生掌握了很多常用的诊疗技能,能用按摩、刮痧等简单方法获得患者的信任与认同,能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及保健。其次,用人单位反馈,本届毕业生工作中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大大提高,能运用医学知识为患者解答常见医疗问题。第三,学生在参加工作后有较强的自信心,较以往学生能更快的适应医疗服务工作。综上,学生通过实训课程的训练,有了熟练的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就拥有了从业的信心,也能够从容的对待服务对象,同时全面的医疗技能也赢得了被服务人群的认同。
参 考 文 献
[1]余甘霖.中医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医教育,2005(2):68-71.
[2]王录军,姬水英,牛菲,等.中医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4):128-130.
On the Practice of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 Teaching Modul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Qin, Su Xin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with substantial distinction in talent cultivation orientation from ordinary higher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of the file spirit of“Decision on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14, and the education idea of“six melting, eight together”, TCM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carried out the practice curriculum reform from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establishing, providing the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new method for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在《中药学》教学中,除药性理论内容外,重点在对单味中药的讲解,每味中药的功效、应用则是重中之重。目前我们使用的《中药学》教材都是以药物最主要的功效应用进行分章、节的。教学应围绕功能主线,按照从共性到个性,从同点到异点,由浅入深的思路,将《中药学》各论内容分解为章节、药物、综合等几个层次,在此过程中既要突出药物共性特征,又要明了药物个性特点。例如,在讲授发散风寒药概述部分进,强调辛温走表,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是本节所有药物的基本共性特征。
掌握了这些共性,就可找到提纲挈领、触类旁通的学习捷径。在讲具体药物时,可把药物功用分解为基本功用与其他功用两个层次,在基本功用层次还应注意体现本章节药物共性特征与具体药物个性特点之间的关系。如麻黄,基本功用为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这是麻黄属于发散风寒药的一个依据,而其个性特点则为发汗力强,善发汗解表,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其他功用为平喘、利水,主治肺气壅遏咳喘、风水水肿等。单味药物讲完后,还可从综合层次对药物的功用进行对比、总结,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药物功用的理解、记忆。如麻黄与桂枝,桂枝与肉桂,肉桂、附子与干姜等相似药对的功用异同点比较;不同章节药物的安胎、止痛、消痈功用总结。经过这几个层次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中药学》知识的前后贯通,构成一个记忆的基本框架,从而达到强化重点,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
2针对不同专业层次学生,调整教学内容
近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呈现出多专业、多层次的办学模式,《中药学》的授课对象也随之多种化,如我校有五年制的中医临床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四年制的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护理本科专业、预防医学等多个不同专业层次。这些不同的专业层次,其培养目标、学生就业方向也有各有不同。因此,应依据各专业层次特点的不同,相应调整《中药学》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如医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临床,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可重点介绍有关中药实践运用中的知识,包括常用配伍药对,相似药对的比较,药物新用、辨证用药案例等内容;中药学专业,可多介绍中药、中成药新药研发思路与技术等;中药英语方向,可结合具体药物向学生介绍中药在国外的应用现况、发展前途,并适当开展中英双语教学;护理学专业,可侧重介绍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调护知识。
3补充中药现代研究内容,印证传统功用
《中药学》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学科,从其形成发展过程来看,其内容随着临床实践的积累、认识手段的提高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在《中药学》授课过程中,应及时引入能反映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科技成果。在《中药学》之药性理论部分,可对中药临床应用、实验研究现状的进行总结归纳,补充中药药性理论的文献研究、现代研究方面的内容,以期从更深的角度、更广的视野拓展学生对中药药性的认识,使其奠定坚实的中药学理论基础。如,现代药理学中血药浓度的概念,与中药归经理论的印证等。在各论部分,可以借助中药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成果,阐述中药发挥疗效的机理,从而进一步说明中药疗效的确切性。如金银花“抗病毒”的药理作用,就与其具有的“清热解毒”作用有关;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连素具有抗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的药理作用,与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痢的功效有关。在关于中药“毒性”方面,除对传统有毒药物(如附子、乌头、半夏等)的毒性进行介绍外,还可补充近年来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新认识,如关木通等来源于马兜铃科植物的中药,因含马兜铃酸类成分,故具有一定的肾毒性。
4穿插趣味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在《中药学》授课过程中,为避免学习的枯燥性,可适当增加与所讲药物有关的典故、歌诀、药物释名等内容,为理论讲授增加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讲苦杏仁时,可以介绍“杏林”一词的由来,还可顺便以董奉的高尚医德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在讲一些比较繁杂、难记的内容时,可采用背诵歌诀的方式来记忆,如十八反歌、十九畏歌等。同时,也鼓励学生自编歌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便于记忆。
5开展饮片辨识实训,进行实践教学
传统《中药学》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缺少对中药的直观认识,以至于“知药而不认药”,最终导致“医药分离”,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一弊端,我们尝试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图片、实物标本展示的方式,在临床专业中开展了中药材饮片辨识实训。实训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取100味临床常用中药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借助饮片实物,给学生讲解中药饮片的特点、真伪鉴别、易混用品种鉴别等。学生通过亲身的看、摸、闻、尝来认识、辨识药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药的认识。
6丰富教学手段
《中药学》教材各论部分包含500种左右中药,主要介绍这些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主治、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等。每一味药物编写体例一致,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1应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中药学》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粉笔加嘴巴”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受到书写速度、能力的限制,传递表达信息量少,缺乏药物的形象化展示,课堂教学形式单调枯燥,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现在,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图、文、声、像”有机结合,全面、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依托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使得一些繁杂的内容条理化、简洁化;课件中插入药物图片,形象展示药物的同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强化了学生对药物的理解、记忆;对于相似易混淆的药物,采用图表对比的方式,使得异同点一目了然;对于学习重点,用颜色醒目的大字体标出,便于学生课堂做笔记,课后复习。这样,不仅大大提高课堂传递的信息量,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6.2引入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不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而是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总体课堂设计为“: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我们选择在中医临床专业开展PBL教学,每个班选择2~3个章节,共计约10个学时的教学内容。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中药学知识体系的特点以及章节的内容安排,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在前一次课结束时发给学生,以便于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预习、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在课堂上,为了便于讨论,将学生分组,并设置小组长,每位学生都要求发言,有争议的问题,小组长负责记录。讨论结束后,由各小组长就本小组讨论过程中存在分歧的问题以及讨论的结果发言。教师对于学生意见一致、结论正确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对于学生存在疑惑、意见分歧,及理解有偏差的内容,教师要做详细重点的讲解,以保证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PBL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了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改变了枯燥的“我讲你听,我做你看”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药剂实验室改革创新
药剂实验室是医学检验、药剂专业的重要实验室。对于学生而言,实验课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通过与理论课的结合,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人对于药剂实验教学进行以下一些改革,期望药剂实验室能更好的发展。
一、增加仪器设备
目前我校实验室已有的主要仪器包括:1.分析天平三台。2.紫外分光光度计一台。3.抽滤器两台。4.常用的玻璃仪器一批。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实验仪器应增设压片机、包衣机、粉碎机,胶囊机,电子分析天平,另外应增加分析天平的台数,以达到每位学生上实验课都有相应的分析天平可操作。
二、设立模拟药房和建立中药标本园
1.设立模拟药房
“模拟药房”是医药类学校实验教学的一种形式,也就是学校的一种“实验室”,就是以仿真的形式在学校里开设一家“药店”,在药店里,柜台、货架、药品、营业执照和药品广告的摆设,与真正药店没有任何区别,只是摆满货架的药品是一些空盒和空瓶而已。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可以到这个地方进行实践,增强感性认识。
当讲授完一章节的理论知识后,分组带学生到模拟药房进行实验教学。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在“模拟药房”中找出本章节的相关药品,了解目前市场上本类药的常用药品有哪些。
(2)将药品进行分类摆放。要求将口服药、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摆放,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摆放,小儿用药与成人用药分开摆放,另外按其用途分类摆放。
(3)分类摆放好后,通过让学生扮演营业员与病人的角色,在卖与买之间的询问过程中不但掌握了药品的药物的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复方制剂的组成等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了自己在面临顾客咨询时的应变能力,学习一些营销技巧。
(4)发动全校学生自带药品包装盒补充“模拟药房”,既增加了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的意识。
2.建立中药标本园
建立一个中药标本园加强实践教学。传统有关《生药学》及《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我们都是发一些经加工后的中药材给学生,再由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这些药材的特性、作用。如果学校自己建立了标本园,可以栽培常用药用植物,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场所,可以组织学生到园里通过连续动态观察药用植物,认识每一种常用药用植物,加深印象;通过解剖花朵,能让学生掌握植物分类的要点,巩固和拓宽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识别植物,了解生态环境,形态特征到学会药用植物的标本采集、压制,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实践和巩固药用植物学知识。此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的调查、鉴定、挂牌和制作标本,以及开展特殊分类群知识讲座,开展挑战杯等知识广场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面。
三、理论与实训共同学习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增加实训的内容。《药剂学》的教学安排可分为理论与实训两部分。学校可与医业企业或药店,如广东康美药业、宝山堂制药有限公司、良康医药、汇康医药等共同协议,走联合培养的道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后,利用课外时间分批分次到各药厂生产第一线,早接触、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缩小课堂理论与实际场景之间的差距。多渠道学习实用的技能,了解药厂药品的制作、包衣、包装等过程;到药店了解店员在调配处方的流程和药品的分类摆放销售等内容。通过这些实训活动,学生可以不但更全面更形象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使到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也能更快适应工作的需要。
四、增加实验考核
增加实验考核,考核根据药剂课程自身的特点,可采用日常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卷面考核和提交实验结果等多种方式。
1.日常考核的主要内容为:预习报告、实验原始记录、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实验报告和出勤率。
2.操作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实验的操作技能、实验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3.卷面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实验原理、实验理论、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4.提交实验结果的主要内容为: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药剂实验室的改革及创新主要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逐步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教学内容,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第七版,崔福德主编)为基础,参考《药剂学》(第六版)、《中药药剂学》等教材,并参考兄弟院校的教学内容,结合本地新安医药学特色。经过多次调整,现理论课共安排48学时,其中绪论2学时,表面活性剂2学时,液体制剂8学时,无菌制剂8学时,固体制剂12学时,半固体制剂2学时,药物制剂稳定性2学时,新技术和新剂型10学时。实验课程共24学时,其中验证性实验5个,综合性实验1个,设计性实验1个。
1.1理论课程在理论课程中,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讲授方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运用日常生活的应用和身边的实例,加深同学们对各种药物剂型的认识和理解。如在绪论中介绍药剂学的发展历程的同时,简单介绍新安医药文化的形成过程;介绍药物制剂中原料药可以是中药或西药,就可以导入黄山地区的当地药材以及应用情况;介绍各种剂型时,结合本地药企的产品,如剖析黄山天目药业的养阴清肺糖浆、河车大造胶囊、六味地黄丸、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黄山中皇制药的吲达帕胺缓释片,南京同仁堂黄山精制药业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复方丹参片、黄连上清片、板蓝根颗粒等品种,以促进同学们认识和掌握各种剂型的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
1.2实验课程药剂学实验的教学,在实验内容上尽量多融入地方特色。我们开设实验学时共24个,验证性6个实验共18个学时:⑴液体制剂的制备(含有养阴清肺糖浆的制备);⑵片剂的制备(含有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制备);⑶硬胶囊的制备(含有河车大造胶囊的制备);⑷注射剂的制备(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的制备);⑸栓剂的制备;⑹软膏剂的制备。其中4个实验中都包含本地企业上市的品种,沿用“课前预习—课上讲解、提问—课中引导—课后总结”的教学模式。当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所用到的原理进行总结,写出实验报告,教师进行评阅。综合性实验开设1个:吲达帕胺缓释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其中包含处方组成的筛选,制备方法、崩解度、脆碎度、溶出度研究、紫外检测等内容,此实验能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将分散的知识点很好的串联起来,促进同学们加深对黄山中皇制药的吲达帕胺缓释片的认识以及对缓释制剂知识的理解。
2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2.1搭建GMP实训仿真平台GMP仿真系统涵盖了国内药品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九条不同的生产流程:胶囊制剂线、颗粒制剂线、摇摆制粒流程、一步制粒流程、空气净化系统、快速搅拌制粒、片剂生产流程、水针剂制剂线、制药用水系统生产流程等的交互式仿真教学。通过仿真实训,能促进学生掌握现代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药物制剂设备、岗位标准化操作(SOP)、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车间管理等内容,效果不错。
2.2创建生产实践教学基地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可以让同学们近距离的接触药品生产、检验等环节,了解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与实际生产的真实差距,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制药车间布局、洁净度等方面的要求,药物制剂的生产流程。为满足实验实践教学需求,已经购置多功能提取罐、喷雾干燥设备、摇摆式颗粒剂、小型旋转式压片机、挤出滚圆微丸机等设备,中药提取、制剂实训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可以初步满足学生的校内实训需要。另外,在周边浙江、江苏等地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同时,特别注重联系本地医药企,分别在黄山盛基药业、黄山天目药业、黄山中皇制药等生产企业建立了生产实习实训基地。
2.3创建销售、监管实践教学基地在新安医药连锁药房、黄山华氏大药房、福美大药房、花园大药房、黄山人大药房等企业建立销售实习基地。通过药房实践环节,可以让同学们融入药品流通环节,更直接的接触药品知识,学习指导用药,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剂型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还有利于对药物制剂中各种常规辅料的认识。在黄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屯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建立药品监管实习基地。通过药品监督、检验实践环节,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掌握各种剂型常规的质量评价指标,还对药物制剂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加深认识,促进对各种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的理解。
3开设时间
前几年,我们和兄弟院校一样,药剂学是在第5学期开设,而药剂学实验是包含在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中开设的,时间在第7学期。这样安排是希望能够通过集中实验来训练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在第7学期,学生开始着手找工作和考研,学习上有所分心,大部分学生都是疲于应付实验,不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深入的思考与解决,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逾期的技能强化效果。所以将药剂实验调整到在第5学期开设,与理论课程同步,并融入地方医药,学生普遍反应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都不错,也对本地区医药相关知识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使药剂学课程尽早融入地方特色。
4结语
一、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由于《中药鉴定技术》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概念、任务、鉴定方法和当前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因此,这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也接受一些当前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以后学生进一步地学习打下基础。如:中药指纹图谱法、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技术等。通过讲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了解当前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情况。
2.互动式教学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它要求学生们要有直观认识,需要大量的中药材真伪品标本的对照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①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将本堂课要讲授的中药材标本发下去,让学生对照书本学习,归纳出鉴别要点,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讲述进行归纳总结。②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辅,先让学生们反复观看真伪品标本,然后教师提问。这样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中药材鉴别要点的掌握和理解。
3.开放式教学
由于中药鉴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实践性很强,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便于学生们的学习。①开放实验室,要想学好中药鉴定学,必须接触实际,而开放实验室能够保证学生接触大量的中药标本,同时解决实验课时间不足的问题,进行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技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②开放时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周确定两课时的辅导时间,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辅导为辅,二是老师的时间开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向老师请教,包括学生在市场发现一时难以鉴别的中药真伪品,都可以请老师到市场现场鉴别。③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植物园进行野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形态鉴别、生长环境、采集时间、加工方法、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调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训课时的比例为2:1,而在实际教学中,《中药鉴定技术》的课时一压缩再压缩,一学期要讲完500多页的一本教材,要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懂学会,难度可想而知。笔者在讲授《中药鉴定技术》时,尝试调整了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训课时的比例,由过去的2:1改为1:1,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明显增强。
2.性状鉴定教学
在讲授药材的性状鉴定的教程中只讲鉴别要点和难点,不把每一种中药的所有性状特征都讲到。讲授的中药材随堂配备,每一种中药准备原药材和饮片各一份,这样有利于观察中药的外部形态和切面特征,上课时教师讲解一个鉴别要点,学生要马上跟着做,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和火烧,每一项都要做到。讲完内容后,在课堂上随机抽查,随堂打分记录;另外,在讲完一个或几个章节后,组织学生进行性状实验考核,也打分记录,这些都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3.显微鉴定教学
讲授过程中尝试将中药粉末显微鉴定由单味药辨认改为按组织特征分类鉴别。这样既增强了实验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使学生能够从中掌握中药粉末鉴定的规律性,同时也节省了学时, 为增设新的实验创造条件。所谓按组织特征进行分类鉴定,即是将生药粉末特征分为厚壁组织纤维和石细胞,导管,分泌组织,保护组织,细胞后含物等。在实验时每类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一到两种中药供学生进行观察鉴别,然后再由教师对每一类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例如,在观察石细胞时,让学生观察厚朴分枝状石细胞、肉桂马蹄形石细胞、苦杏仁近圆形石细胞,这样学生就会对石细胞的种类形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以后的鉴定中加以运用。在粉末特征分类鉴定实验后,我们将几种生药粉末发给学生,让大家运用学到的粉末分类知识,对照教材加以识别辨认。从结果看,即使课堂上未做过的粉末,绝大多数学生均能够根据教材提供的特征准确地加以识别。对横切面显微鉴定,由教师总结出规律,掌握共性,记住特殊部分和典型个例。
4.重视理化鉴定教学,教学重点与时俱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药的研究内容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只要比较一下几个版本的药典就知道变化有多大。这个变化的特点是应用现代技术全面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及药理药效,以全面评价中药的质量。为了适应跨世纪的中药学专科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职业教育目的,迫切需要改革原来的简单实验,开设一些水平相对较高的综合性实验,如:理化鉴别、薄层色谱、紫外分光光度、高效液相色谱等定性定量实验。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较全面系统地熟悉各类实验方法,这不仅仅是这个学科的培养需要,还是对以前开设的课程的一个大融合。实验内容体现现代中药学的研究内容,从形态特征到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炮制等均有所体现。
5.改革现有的考试方法
多年来,学校往往用一张试卷、一个分值就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关心所谓的考点,死记硬背,导致不少学生高分低能。考试改革后,即降低笔试成绩的比例,加入综合能力的考查,改革的方法是科目考核成绩由总评成绩决定,总评成绩又包括卷面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又包括实验技能、实验报告、实验考查成绩等,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提问、测验、课堂纪律等成绩,把这几部分按比例换算成总评成绩。
6.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为学生授课,不能不顾忌学生这个主体的感受,以学生为中心,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并且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一直以来,教师习惯于在讲台上讲解,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填鸭状态,角色互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并上台讲授,讲完之后教师再对他们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再如,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要添加或删除一些讲授内容,讲课尽量朝满足学生需要的方向靠近。
7.教书育人,注重道德教育
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有公德、有职业道德、有专业才能的人。道德教育,课内课外、随时随地地进行。经常与学生交流,解决学生的困惑及难题,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8.结合执业药师考试,加强中药鉴定技术知识点的重点讲解
根据2012版国家医药安全十二五规划,2012年开始新开办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十二五”末即取消售药资格,所有零售药店法人或者主要管理者必须具备执业药师资格。一时间,医药行业对执业药师的重视程度很高,执业药师缺口严重。在讲课时参考历年执业药师考试真题,给学生讲解执业药师考试题型及难点重点。
医药卫生人员实行终身继续教育,为了让药剂人员更好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现代医药学相关知识,具有中药鉴别等有关基本技能,在继续教学中利用制作中草药电子图谱教学方法,可使药剂人员的中药学、中药方剂学、中医基础、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别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计算机技能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
继续教育;中草药;电子图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药剂人员
继续教育是对已取得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拓宽为目的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的特点是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效性大,是解决专业技术人员适应科技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实施科教兴药的一项重要措施,药剂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学习中药传统知识、传统技能与现代医药学的相关知识技能,为使药剂人员达到更好辨认中药真、伪,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我们开展各种继续教育。制作中草药电子图谱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1]。我科引导药剂人员自己制作中草药电子图谱,从而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1中草药电子图谱的制作方法
1.1建立中草药电子图谱qq群
药剂人员在工作岗位都具有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经过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训练,掌握了使用计算机上网浏览的技能。我们要求每位药剂人员在网站有个人qq号,建立自己的电子邮箱,方便交流,方便中药摄影图片资源共享。
1.2中草药电子图片的搜集
现代互联网信息量大,许多网站具有搜索中草药图片的功能,我们要求药剂人员到一搜网站进行图片搜集。一搜网站的主要特点是图片资源丰富,中药图片齐全、品种较多,药剂将搜集到的图片存入自己的信息文档内,以作电子图片资料用。
1.3中草药电子照片图库建立
野外采药实训是巩固强化中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最好方法,我们聘请中药教师带领药剂人员野外采药实训机会,是收集中草药电子照片图最好机会,我们聘请的中药教师,十几年来,爬山涉水,风餐露宿,走过新疆、吉林、云南、海南等十几个省大山、走过江门五邑地区七星坑、天露峰、瘦狗岭、北峰山等,经过十几年的积累,拍摄了几万张药用植物图片,经过整理编辑成继续教学光盘。我们药剂科收集了一批中药真假标本,制作了一批中药炮制标本、创建了医院中药标本室,这些材料是中草药电子照片图库最好资源。
我们要求每位药剂人员根据教学安排,收集常用中药400种,每一种收集3~5张不同类型的图片,对每一张图片进行编辑,注明其图片药用植物的中文名、拉丁文名、科名、形态特征、药用部位、功用、主治。编辑完成后要求药剂人员按科属排列,总结各科主要特征。利用4节课教会药剂人员制作中草药电子图谱的基本方法,将其制作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药剂人员利用课余时间上网,经过一段时间的制作,一段继续教育结束后每位药剂人员都能完成中草药电子图谱的制作。结束时,把中草药电子图谱作为技能达标考评指标之一,并从知识性、艺术性上评出优秀中草药电子图谱给予奖励。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每位药剂人员都有一本珍贵的自制中草药电子图谱,其自制中草药电子图谱具有中草药品种400种以上,分属于100多个科,中草药电子图谱采取图文对照形式方式编排,每种中草药内容包括来源、中文名、拉丁名、科名、药用部位、形态特征、采收加工、药材性状、性味功能、临床应用、主要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彩色照片包括其原植物,中药材。
2制作中草药电子图谱教学方法优点
2.1继续教学体现以药剂人员为中心
借助现代技术,调动药剂人员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使药剂人员能积极主动地把学过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学习专业知识中来,反过来又提高了药剂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药剂人员主动上山采药,寻找需要的药用植物标本,主动到药店、医院、标本室摄影,拍照药材图片,收集图片后,为了弄清每种标本图片的拉丁名、药用部位、功用、主治,利用课后时间到各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室寻找资料,寻找答案,满足了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就调动了药剂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药剂人员的自学活动,用少量教学时间,就可以实现教学目的。
2.2启发药剂人员的创造性思维
药剂人员在上网的过程中,浏览各网站,搜集药用植物图片,同时可以阅读到大量中药的开发利用信息。中药开发成新药、保健品、日用品、茶的信息可以启发药剂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如搜集灵芝时,在网页上,出现上百幅灵芝图片资料,有灵芝制作成的盆景、工艺品,有江西萍乡武功山的世界上最大的灵芝,重达50Kg,被当地旅游部门保护起来作为旅游景点,还有开发的灵芝胶、茶等产品。药剂人员制作了电子图谱后,会有许多发自内心的想法,如他们要在中药的开发上走出一条我院特色路。
2.3体现了艺术性
自然界植物的多样性,为我们展示美好世界,药剂人员到药园、大山等野外摄影中草药图片就是一种美好享受,网上有各种药用植物图片,药剂人员凭自己的兴趣、审美观挑选自己所需的图片,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自己编辑,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可以将一本集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电子图谱制作成功。
2.4培养药剂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
药剂人员制作电子图谱需要大量的图片资料,必须花费大量课余时间上网收集。在电子图谱的制作过程中,为了资源共享,药剂人员团结协作,在有效的时间内制作完成了完整的电子图谱。
2.5增加药剂人员的记忆力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对感知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去的情绪和练习过的动作,反映一个药剂人员想象力是否发达与他记数量多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继续教育中,药剂人员记忆力越好其头脑里记忆图像就越多,没有记忆就不可能有思维活动,就无法掌握中药学、中药方剂学、中医基础、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别技术、中药炮制技术等课程所关联的大量中药材、中药饮片、药用植物图象。为了制作中草药电子图谱,药剂人员需要到野外、药园、标本室等收集积累每个药材的原植物、中药材、中药饮片图片,通过自己动手反复摄影,自己寻找各药的来源、中文名、拉丁名、科名、药用部位、形态特征、采收加工、药材性状、性味功能、临床应用有关材料,反复刺激达到增加药剂人员的记忆力。
作者:王莉萍 单位: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关键词:项目教学;职业精神;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刘素兰(1965-),女,湖南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药剂学教育;熊益秀(1956-),女,江西宜丰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学教育;黄桂平(1977-),男,江西南昌人,南昌桑海集团济生制药厂执业药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药品生产技术与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江西省卫生厅普通科技计划“农村和社区药物服务人才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的研究”(编号:20093156;主持人:刘素兰)和200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资助重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JXJG-09-66-1;主持人:刘素兰)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76-02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开展深化校企合作、行业指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我院在药学专业中开展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构建新的教学体系。项目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以项目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从职业岗位的角度而非学科理论角度完成教学,即打破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科学设计教学项目,围绕项目展开教学,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完全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完成专业学习,有效提高了药学专业教学质量,将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持续贯穿、层层递进在项目教学体系中,提升了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
一、重构专业学科课程知识体系,科学设计教学项目
在确定教学项目和选择项目内容上,我们通过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研讨、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实践培训、召开毕业生专场招聘洽谈会、走访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用人需求情况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紧贴我省医药经济特色和医药行业职业岗位群需要,与医药行业专家合作,根据行业企业正在运行或经常实施生产、服务的项目作为依据,重构专业学科课程知识体系,分析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和新要求,合理综合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相关信息,并将其有效融入教学项目,开发出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专业教材;该教材囊括了我们与省内著名的制药企业工程师、医药销售企业职业经理人、省级和地方医疗机构综合性医院药学部药师合作编写的教学项目二十余个,实现专业知识融入教学项目,教学项目与行业需要接轨的设计要求。
例如,针对医药生产领域的“板蓝根颗粒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复方鲜竹沥液的生产与质量控制”、“盐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生产与质量控制”等项目,即分别融合了《天然药物学》和《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中药材分类与鉴定、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知识与技术,《药剂学》和《药物分析》课程的药物成分分析化验、药物制剂与质量控制的知识与技术,《药物化学》和《药理学》课程的药物化学性质、储存保管与药理性质、临床作用特点等知识与技术,《药事管理学》课程的GMP、GAP等药学专业规范管理知识与技术等。这些教学项目既涵盖了我省药学行业不同职业领域的典型岗位工作,又包含了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
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交替,实施项目教学
为达到项目教学的目的,我们分别安排专任教师和不同行业领域的兼职教师,采用课堂、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三个阶段交替完成项目教学。
第一阶段,布置项目,完成“必须、够用”的专业知识准备。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将项目布置给学生,以“布置项目—分解任务—准备知识”为模式,介绍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构成;鼓励、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分析讨论各个任务,设法获取与完成任务直接联系的信息,发现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寻找学习资料,尝试主动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形式,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为项目教学完成建立基础;学生将学习成果和遇到的问题带回课堂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解释、补充、答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突破重点、难点知识。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在兼顾国家职业资格证考试所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完成项目所需的本专业跨学科知识。
第二阶段,校内实训完成项目,培养岗位技能。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项目特点,将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学生建立项目组和任务合作小组,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完成任务计划和解决问题方案后,进入模拟生产、服务环境的校内实训室,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工协作,有的放矢地实施工作计划、演练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合作学习得到有形成果,逐个完成项目中的工作任务并作好记录,训练职业岗位所需岗位技能。
第三阶段,校外实训基地亲历工作过程,提升职业能力。根据项目涉及的行业领域选择校外实训基地,在兼职教师指导下完成实训基地的药品生产、医院处方调剂和药学服务等的参观、见习、实习,让学生及时把在校内实训室已经完成的工作任务,再在真实职业环境校外实训基地下完成,使学生亲历药学行业产品生产、质量管理、销售和医院药学服务全过程,强化岗位工作任务中的职业技能训练,进行对比学习。学生通过耳濡目染,体验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职业道德、法律规范、工作态度对职业岗位的重要性,体验职业特点与职业自豪感,并逐渐培养包括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意识在内的职业精神,提高以良好的沟通合作、规范的岗位技能为主的职业能力。
通过三阶段交替实施项目教学,摈弃了原来以教师为主体、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将课堂、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相互融合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学习与生产、服务实践结合在一起,将学生主动学习和真实职业环境的规范训练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通过小组讨论与课堂总结,完成项目教学
三阶段项目教学完成后,学生回到课堂,以案例分析、问题讨论、项目任务效果评价等方式,在师生、小组互动中进行总结、提升,完成设定的教学项目对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如在“复方鲜竹沥液的生产与质量控制”项目中,在生产和贮存期间药液出现浑浊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是中药口服液制剂中常见的问题,如何在该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任务中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首先作多种方案设计,并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实践,最后再根据工业生产中实际应用的工艺进行比较、分析、优化,找到最佳解决药液出现浑浊的方案,并应用于生产一线。
四、综合评价项目过程与成果,提高教学效果
(一)专业知识的“必须、够用”,以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为考核指标。我们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和新要求,将考试内容融入项目教学中,采用课堂讨论、作业、文献查阅、工作报告完成等形成性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等多元化评价体系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专门制作了包括药剂士(师)考试、执业药师考试的相关专业知识的校内模拟试题库,并在毕业前,反复进行模拟考试,同时建立了相应网站,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近年来,我院高职毕业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均在80%以上。
(二)在校内模拟实训阶段,以项目成果作为项目考核指标。譬如前述的“板蓝根颗粒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盐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生产与质量控制”等项目,项目成果是板蓝根颗粒或盐酸美托洛尔片剂,检查其是否符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是项目教学考核重要的指标之一;针对医院药学服务的项目教学,检查学生能否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对模拟处方进行调配和处方点评来进行评价。同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表现的协作能力、操作或点评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等,也是项目教学中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校内实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训效果以综合职业能力为评价指标。主要由行业兼职教师和实训导师具体实施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工作态度与岗位适应能力的考核评价和项目任务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等为指标,通过校外实训,提升了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兼职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许多学生与实训基地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书。
五、思考和讨论
首先,教学项目的选择,是决定着项目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在选取教学项目时应做到符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既紧密地与行业领域实际接轨,按照行业生产、服务活动工作过程系统化确立课程结构,兼顾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将药学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转化融入教学项目各个工作任务的工作环节中,同时又考虑教学项目要有一定的发展性、前瞻性,对此编入了部分药品制剂的新技术、质量检验的新方法、临床药学服务的新进展等内容。所以在设计、编写教学项目时,对能保证学生经历完整工作过程或强调过程的教学内容采用教学项目的形式呈现,项目的取舍都是由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反复研究交流、研讨、修改完成;对于一些强调思维、感悟和反思过程的专业知识内容,在小组分析讨论与课堂总结中进行补充教学,以弥补项目教学中可能兼顾不到的专业必备知识。
第二,项目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每一个教学项目均涉及到多门专业学科课程,教师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行业实践能力、执教水平直接影响到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目前,每个项目教学采用多位教师共同完成,每位教师负责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由教学经验丰富并取得讲师资格的教师担任,平行班级由同一位教师完成,为项目教学提供师资保证,经过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院专门制定了 “双师教师”培养实施方案,在政策上制定了教师发展目标,支持和鼓励专任教师在本行业跨领域兼职或定期参加实践性培训,在工作计划安排和资金上给予倾斜,提高教师跨学科专业综合教学能力与水平。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工作量明显增加,在教学过程组织、问题预先设计、实训指导等备课方面都要做较为周密的准备,对此学院在教科研管理政策上规定,教师运用项目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即可以享受科研待遇和基金补贴,有效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项目教学的实施,对校外实训基地的要求高。主要表现在教学项目要求实训基地的行业职业领域多样性、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支持配合度、教学项目时间安排与行业生产服务工作是否合拍、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我们通过建立由行业专家组成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聘任行业工程师(药师)担任项目教学兼职教师和实训导师等机制,建立实行实训基地优先选拔录用优秀毕业生、帮助行业企业免费培训员工等措施,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另外,我们还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通过合作攻关、政策信息共享、继续教育与培训等,努力做到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更深的服务,学校与行业多方面紧密交流合作,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的“双赢”,吸引行业积极地参与到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实训基地与学院的深度融合互动,共同完善项目教学方案。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项目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目标岗位群的职业技能,从而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韩妃.有效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46-48.
天然药物是一个丰富的宝库,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医药传承几千年,先辈们为我们揭示了植物、动物甚至矿产等自然资源与人类健康的秘密;天然药物凝聚了中国人几千年来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智慧。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了一条方向。继承与?l扬中华民族这个宝贵的自然宝库有多种模式和途径,尤其需要培养更多的药学相关领域的人才。天然药物化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1],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对研究我国的天然药物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执业药师必考科目之一,在整个药学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2]。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课程难度大,一方面天然产物种类多、结构复杂且相似性强,而且需要学生具备的基础知识较多;另一方面扩招等政策下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此类课程反映比较枯燥,导致对本课程有畏难情绪。为提高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和效果,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及发现的一些问题,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将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主要介绍各种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和结构测定方法。本课程化学知识是基础,各类天然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与分离技术、结构鉴定是重点。不同类型的化合物讲解的重点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化学结构决定理化性质,理化性质又决定了提取分离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个思路贯穿其中,学生认识到课程并不是一个个枯燥的知识点,而是有规律可循的知识体系。
比如黄酮类化合物是整本教材的重点,在讲解本章内容时,先介绍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特点,让学生根据结构特点分析黄酮类化合物会具有什么样的理化性质。黄酮类化合物的呈色原理是什么?在这里可以举红花的例子,为什么红花开花初期花冠是淡黄色的,开花中期变成深黄色,而到了后期又变成深红色呢?这样的例子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去思考。根据这个有趣的例子,结合不同开花时期红花主要含有的黄酮类成分的结构讲解原理,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结构和性质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平面性推测其溶解性大小,而根据结构中的酚羟基推测其酸性。学生熟悉了其相关理化性质后,就可以根据理化性质比如酸性提出提取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合理方案,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槐米中提取芦丁的实训操作,比如碱溶酸沉法,详细讲解提取分离方法。而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弱化结构测定的部分,重点介绍提取分离的技术。尽量做到让学生思路清晰,对于每一章都有重点地学习。
二、改进实训教学方法
由于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方法需要通过实训来加深理解和掌握,所以天然药物化学的实训课和理论课同等重要。实训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有帮助。然而以往的实验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多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要按照固有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结果是遇到问题没有解决的能力,对实验的原理理解不透彻。
针对以上问题,必须改进实训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预习,主动了解实验目的和步骤,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课堂上用视频示范规范的实验操作,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的操作,理论讲解得再详尽也不如用一段小视频展示更为直接。另外各门药学理论课为了系统性完整性自成体系,这种设置直接导致了药学实验教学系统不完善,具体表现在部分实验内容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和部分实验项目遗漏的现象,换言之,药学理论课的相对独立性破坏了药学实验课的系统完整性[3]。各个科目的老师要在一起多讨论,把实训整合起来,做到既不浪费宝贵的学时,也尽量覆盖全面的实训内容。
三、提高课程吸引力
关键词:创新大赛;专业文化;制药设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145-03
随着职业教育由规模建设转入内涵建设阶段,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关键在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融,学生在模拟企业的氛围中被企业文化不知不觉熏陶,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感,就业时能尽快融入企业文化中。
基于以上考虑,郑家刚通过对职业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思考,初步探索职业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基本体系,总结了职业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内容,明确了职业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并指出实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分支,从内部结构上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庄三舵等人对实训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具有教学实训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双重功能,这两大功能应该并重。但是绝大多数院校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的教学实训功能,而对其职业素养培养的功能开发程度不够。面对高职院校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企业高素质人才需求的现实以及高职毕业生对就业质量更高的要求,加快高职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成为必然的选择。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各省市纷纷响应,创新大赛就是其中一项。结合创新大赛的特点及药剂设备制造与维修专业特色,发现两者在知识需求上存在多项交集,实训车间以创新大赛为主线,可从物质、制度、精神、行为等四个方面构建具有特色的制药设备维修车间实训文化。
车间定位与概况
车间定位 制药设备维修实训室是省市创新大赛研发基地,专门负责药剂设备制造与维修、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三个专业的制药设备、制药工程制图、机电一体化等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并为其他药学类相关专业的见习、调研、实训及校企合作研究工作提供服务平台。制药设备维修实训室不同于药物制剂实训车间,主要侧重于药剂设备制造、工艺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体现在“机”、“电”、“药”三个领域群。该实训室培养的高职人才主要面向的就业岗位包括设计辅助岗、工艺与制造岗、设备维修岗、设备操作岗、设备运行与维护岗等。
车间概况 制药设备维修实训车间总面积126平方米,拥有可供调试、维修、拆卸的设备40余台,价值100万元左右。设备涉及固体制剂(包括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中药丸剂等)、液体制剂(水针剂、口服液等)及包装设备(颗粒包装机、片剂包装机、铝塑包装机等),品种较为全面。另外,车间现有10套完整工具(包括钢丝钳、活扳手、内六角扳手、螺丝刀等)可供使用,这些均是车间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创新大赛现状
目前,全国创新大赛已经举办了26届,江苏省也已成功举办了5届。大赛对培养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及动手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自2009年开始参加国家、省级创新大赛,先后获得了省级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国家创新大赛二等奖等荣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要更好地融入职业教育、融入专业建设,创造出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专业的创新作品,将创新工作室与制药设备维修车间合二为一就成为必然选择。
创新文化融入车间文化
创新大赛与设备维修在知识准备上涉及“机”、“电”、“药”三个领域,车间不仅承担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同时也是物理课程教学的示范教育基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已经将三个领域融为一体。下面主要从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四个层面介绍创新大赛与专业文化的融合。
物质文化 以创新工作常用的工具、零件和制药设备常见的机构为基础物质展开布置,总体布局如图1所示。(1)设备按照制剂工艺过程有序摆列在“制药设备系统教学实训平台”,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分列两侧,固体制剂则按照混合、制粒、压片、包装、印字的顺序排列,如图2所示。将现有获奖创新作品如“戴眼镜的饮水机”(省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等陈列在“创新大赛作品展示区”,并附有作品介绍展板;10套工具整理好并附工具名称和数量卡片,按序号排列在工具间。(2)挑选一套常用工具在“常用工具”栏展示,并附有工具名称。把即将报废的设备零件和常用机构拆下(需要学生配合完成拆卸、清洗、整理工作),列于“常用零件”和“机械传动机构”栏,附名称。(3)常用工具、零件和机构的详细说明以展板的方式悬挂在西墙壁上,供学生参考学习。
制度文化 (1)成立创新工作小组,采用专人负责制,制定创新工作学生和教师行为手册和假期培训安全责任书,用以规范创新工作,力求成效。(2)实训室管理制度、指导教师职责、学生守则、安全守则以展板的方式悬挂在两根立柱上,用以规范实训室管理。(3)制定制药设备操作与维修岗位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并形成手册供同学们学习。(4)以学校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为蓝本,制作实训室教学、科研、参观记录文本。(5)与企业要求一致,建立设备使用、维护、报废档案,供查验。(6)严把工具领用、外借关,避免工具丢失,建立工具更新档案。
精神文化 (1)在创新大赛作品展示区列出作品创作者(学生)的经历和创作过程,激发创作欲望。(2)在标准操作规程学习手册中整合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举例解读重大安全事故,并在实训室立柱和墙壁合适的地方张贴醒目的安全警示语。(3)张贴责任警示语,在上述手册中整合自强拼搏口号并解读。
行为文化 (1)开设创新特色讲堂,传扬创新故事及方法。开设创新技法与训练特色培训班,形成创新团队,参与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创新大赛,并整理比赛资料,形成创新手册。(2)教师、学生及参观人员进入实训室一律穿着白大褂,未经管理员同意不得擅自动用实训室设备、工具等。(3)学生需按照实训室学生守则要求进入实训室。
校内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在秉承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吸收优秀企业文化,并以此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质。制药设备维修车间结合创新大赛的要求,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布置,体现了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需要、职业岗位的需求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需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体验创新快乐。制药设备维修车间的文化建设仍在不断完善之中,相信还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新文化、新思想。
参考文献:
[1]郑家刚.渗透企业文化的职业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6):27-29.
[2]廖跃华,孙怀远,沈力行.培养制药设备高技能人才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J].中国制药装备,2009(23):22-24.
[3]林青,左桂云.校企结合的实训文化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09(24):247-248.
[4]庄三鸵,路军方.高职实训文化建设的现实依据[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14-15.
【关键词】药学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066-02
近年来,我国药学教育规模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仍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样式和运行方式。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各国对高等药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改革。美、日等发达国家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和其他高等教育一样,实行的是“专才教育”模式,即根据国家下达的人才培养计划选择专业,确立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长,因此对药学专业的改革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对于综合性大学药学院及部分教育部直属医药院校如何转变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多探讨,如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等,已逐步确立以研究型和药师型模式来培养药学人才。但对于医学院校创办的第三类药学院系,如何利用自身在医学方面的优势,改变现有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很少报道。我院属于地方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系创办于1999年,目前可招收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三个专业的本科生,具备一定的办学条件,但在教学资源及教学水平上与综合性大学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充分利用我校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是我院药学发展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对如何发挥我院在医学教育方面的优势,转变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
一 改革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内容
掌握用人单位需求,以就业为目标,充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有目的性地设计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大学生理论课程学习与实验课程的有机结合,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比例定为1∶1。同时与企业合作,构建一批以“课题引导”“工作驱动”为核心的实训课程,创立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做到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分化,实验课程独立,实现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从虚拟模仿现实场地教学方法的走向,强化学校内任务性实训与校外企业定岗式学习的连接,使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达到一致性的要求。
二 改革实验教学和考试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的改变要由原本教师主要讲解操作转变为任务强化式教学,即教师向学生下达实验课程任务,要求学生必须预习实验,通过检索查找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基本内容包括如何选择实验的方法、设备、所用溶剂等,教师对学生实验方案进行讲评,从中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与学生探讨找到最佳的实验设计方案,并且对于实验结果的不同不做定性要求,允许实验结果失败。利用这样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性和探索性,调动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会大幅提高。为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将考核模式的单一性进行改革,合理应用开卷考试、课上讨论、实验总结报告等多样化的方式,使考核更能反映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分析、掌握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注重灵活运用、综合运用理论与实验知识的能力。
三 建立健全三阶段“实验新模式”,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第一,基本实验操作教学阶段:将基本实验技能操作训练作为主体,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熟悉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全面掌握对于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防范和解决办法,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要求做到掌握合理、迅速、娴熟、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如分析化学、药物化学实验操作中涉及的称重、滴定分析、回流、蒸馏、重结晶及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同时,开展技能大赛,寓学于乐。
第二,专业实验操作教学阶段: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培养,并将基本操作能力应用到专业实验操作中,将基本操作能力与专业操作技能合理的结合。如天然药物化学中的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实验,既用到了回流、蒸馏、重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又学到了柱色谱、薄层色谱、分液萃取等提取、分离、精制实验技能,同时利用生药鉴定大赛、课题设计大赛等形式促进提高学生掌握、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三,综合运用实验操作教学阶段:内容包括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较高水平的专业综合实验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多、时间长、难度也较大。如药物制剂的生产实验,先由教师出实验训练题目并提出要求,要求用指定的原料制备成指定的药品,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药物生产的操作、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这类实验充分体现了药材在生产过程中的炮制方法、提取方法、分离手段、纯化过程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工艺性。
三阶段实验操作教学模式必须遵照客观事实,由浅入深,才便于学生掌握,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更加认真和细心,做到操作技能更加熟练、准确,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实验操作基础。
四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积极开展并推行“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其他辅助教学内容,强调对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查阅、翻译外文资料、参与教师科研、设计实验方案、申请并直接参与创新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研创新能力。
五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是主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操作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创新的主要途径。对于实验课程中所开设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并不断增加实验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学时比例,设计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合理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第一,构建新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本专业在“厚基础、宽口径、精技能、重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探讨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循序渐进、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该体系由课程实践(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专业实践(课间实习、教学实习、模拟训练)、综合实践(综合实验、科技创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四大模块构成,见下图。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专业实践模块设置种植、鉴定、生产、科研及流通等药领域的主要场景,以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科学素质的培养;社会实践模块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吃苦耐劳、创业精神、协作创新及团队意识的培养。同时通过整合,减少重复内容,使课程体系的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按专业、梯度、层次、平台有序、合理的运行。
第二,课程实践。对基础实验内容进行合并和优化,删除重复内容,将理论课与验证性实验相整合,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数码显微摄像机等现代教学设备,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并与技能实训和科学实践环节相衔接,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第三,专业实践。在第六学期设置4周的药学专业技能实训,集中时间和精力,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选择生药鉴定与品质评价技术培训、药物提取与炮制技术培训、药物制剂与调剂技术培训3个项目。
利用暑假期间开展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要求每位学生采集制作当地的药用植物标本5份以上,由学科教学团队成员进行量化打分,评选出优秀、良好等若干层次给予奖励。开展此类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地域差异,起到资源互补、增加阅历、开阔眼界的效果。同时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培养一技多能,增强通用性,以适应职业流动,广泛择业。
第四,科学实践。学生从大学第六学期起可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和目标选择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工业生产、新药研究中常涉及的药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炮制等学科方向组成不同的科研小组,或作为科研助手,参与科学研究。通过毕业设计、开展课题设计大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课题,培养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研作风。
第五,社会实践环节。根据药学专业的学科总体特点,将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暑假,学院组织所在年级的学生和承担专业课教学的老师到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药厂、药材市场、药店等场所进行药材资源调查和专业实践的教学活动。此环节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专业课程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注重对学生的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创新意识的培养与锻炼。
参考文献
[1]杨杏芳.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6):69~72
[2]宋思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20):11~13
[3]郭娇、齐平、周泉.医药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药学教育,2008(24):1~3
[4]杨兴林.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