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办学特色汇报材料

办学特色汇报材料

时间:2022-04-22 10:26: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办学特色汇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办学特色汇报材料

第1篇

一、申报类型:篮球

二、申报级别:市级

三、申报理由: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成绩显着,基础设施及其他软硬件条件符合申报标准。能带动全市体育教学工作和体育运动的开展。

四、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情况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长葛市第二十三初级中学,原创办于1974年,服务范围包括水磨河村及周边石庙扬、大刘庄、白庄等十二个行政村。服务半径3千米,服务人口三万多人。是长葛市文化、艺术、体育教学的先进单位,通过一代又一代师生的不懈奋斗,学校校已经发展成为全省知名的大型学校。校园总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57名,教职工50名,其中专任教师45人;中学高级教师8人,中教一级教师25人,研究生1人,,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7人,县级骨干教师9人,专职体育教师(教练)4人,其中2名教师正在自学体育本科教育。

学校过去是省市体育局布局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在发展中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和“管理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以艺术、体育教育为突破口,推动全面改革”的创新模式,形成了“以德立校,以智育人,以体健身,以艺养性”的育人目标,营建了“科学与人文并重,制度与人性互融”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办学水平逐年提高,社会声誉与日俱增。学校先后在 “晨光”体育活动中,市教育体育局,市政府组织的篮球比赛中荣获殊荣。

长葛市二十三中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发扬艰苦创业的办学精神,努力开拓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二)近年来师生体育比赛取得的主要成绩

长葛市二十三中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发扬艰苦创业的办学精神,努力开拓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自XX年以来,不管是教职工参加的市教育体育局组织的篮球赛,还是市政府部门组织的篮球赛及学生参加的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每年向河南省体校、许昌体校、市一高、市二高、市三高、实验中学等高级学府输送多名学生。黄艳强、黄艳青、张红强、李子涛、胡冰、张书峰、杨小田、胡亚会、沈高阳、王晓杏、王浩杰、胡洋浩等同学在市运动会中获得了教育体育主管部门的表彰。

第2篇

多年来,甘肃省农广校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教兴陇”、“人才强省”的战略目标,在各级农业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培育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中心工作,以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实现恢复性增长。主要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动“百万中专生计划”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将上级会议精神、文件要求及农广校的办学特点、设想多次向教育部门分管领导专题汇报,争取教育部门的全力支持。在多方努力协调下,省招办同意学校从2006年开始实施春秋两季招生,方便农民适时、就近就地学习,使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政策实现了较大突破,为开展中职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理清招生渠道奠定了基础。

二、拓宽办学思路,明确中职办学工作重点

一是确定重点县区、重点乡镇,在生源集中和教学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开办乡镇教学班。二是积极参与初高中毕业生分流,培育农村新生代劳动力。在每年中学生毕业前,招生人员走进学校,向应届毕业生宣传农广校的办学特色,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面。三是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项目,延伸培训服务链条,提供跟踪指导服务,吸引和动员更多参训学员参加系统的专业学历教育。自2013年起,全省农广校系统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选择10所县区农广校,从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农艺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中草药种植、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畜牧兽医六个专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当年招收学员500多人,实现了中职教育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有机结合,为下一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充分利用国家资助政策,办好全日制脱产班

自2007年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实施资助以来,学校宣传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选择了办学基础条件好、师资力量强、教学管理严格的学校适度扩大全日制办学规模。鼓励办学条件相对较弱的学校,一边加强条件建设,一边继续下沉办学重心,全力搞好乡村教学班建设,做好业余函授班的招生教学工作。

四、结合办学评估,强化教学管理

为了全面提高“百万中专生计划”的实施效果,学校对全省12个市(州)所辖65所县级农广校组织开展了办学自评、复评工作,并接受了中央农广校的评估验收工作。

在评估期间,全省各级农广校高度重视,对照自查。评估小组通过听、看、谈、议、评的方法和步骤,实地查看学校的基础设施、档案材料,并与县校领导、专兼职教师、学员进行座谈,对调查情况认真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向被评县校提出了反馈意见和评估结论意见。各县校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认真对待,积极整改。通过评估,比较全面掌握了全省县级农广校的基础条件、规范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情况。省校针对全省办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全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保证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需要,制定了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规定了学校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办学宗旨、组织管理、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实施,着力突出岗位技能培养等主要环节,从而为学校发展建立了长效机制。

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第3篇

关键词 综合实验 教学改革 区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针对当前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思考,并结合办学特色及地区特色提出改进方案及措施,以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并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得到更好的效果。

1 目前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设计不合理。多数实验的设置都是在二级学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的基础上开设的,内容相对狭窄单一。

(2)验证性实验较多。由于实验教学不受重视,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实验课程的开设受到局限。目前设置的实验课程多属验证型实验,且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相对于课程显得设置重复。

(3)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活动设置,基本上都已设计有完整的操作步骤并且录入实验讲义里。这样,学生在课前先预习实验讲义,课堂上,教师先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讲解并告知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学生们再根据实验讲义,流水线工人般机械地完成各项实验步骤。在整个实验课程的进程中,留给学生们独立思考的空间相对较少,学生的独立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与发展,而且学生实验质量的评估标准,通常是只凭实验报告的撰写内容来评判,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积极性和进行主动思考的惯性,很容易忽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技能表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大降低了学生们的探究所以然的兴趣及热情。

(4)与实践应用联系较少。实验教学体系较少涉及社会生产实践,导致课堂与实际生产生活应用脱节,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限制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并且,这个问题突出的表现在,毕业生在最后一年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由于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在科学思维方式上的缺失,最终给指导老师和学生自己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对于专业综合实验应该满足:综合性强、专业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应用化学综合实验不能只是单一的分析或有机合成实验,更不应该是毫不相关的几个实验步骤的简单拼凑。在实验课程的进程中,所设置的实验步骤不能按传统的“照方抓药”方式完成,而是应该通过多种实验方法、手段以及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才能完成,学生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基本技能、实验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改革措施及实施

(1)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结束学生“任务式”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于实验前进行讲授,之后由学生进行实验。这使得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与讲义的习惯,独立思维能力欠缺,实验课程的效果也不理想。从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我们对教学方法作了相应的调整:实验之前教师的讲解改为“提点”,实验时开设汇报、讨论环节,在这一环节上,学生自由组合汇报实验进展、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与发展;同时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允许学生实验失败,给学生重做实验的机会。这样改革之后,使学生不仅对所做的实验涉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并且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还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好奇心,结束了学生以往“任务式”实验的心态,为他们求知欲创造了平台,同时使教学实验更接近科研和生产实践。

(2)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长期以来,实验课被作为理论课的补充部分,仅仅作为附属品而存在,实验课程的内容也仅仅是为验证某些理论知识,学生们的实验能力与创新思维得不到很好锻炼,更不要谈良好的提升了。

笔者所在的珠海市是一个港口城市,经济发达,企业众多,其中有些产业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如纺织服装、塑料机械、磁性材料、电子产品、石油化工、对外贸易及港口物流等。就化工而言,由于珠海的大发展战略,国际知名石油化工企业落户珠海,如碧辟、中海油等500强企业。

为使学生步入社会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并服务企业,同时为给社会、企业培养出符合时展需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好的科学实验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应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思路,在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及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并多和当地的相关企业多交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企业当前发展情况和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素质需求,并学习企业在本专业中先进的做法,丰富自己,积累经验。同时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进行讲学,直接告诉企业最需要的技术。

(3)根据地方产业优势,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专业综合化学实验。专业综合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及优良素质的有力手段。目前,有些文献已经报道了很多自主设计的专业综合化学实验,如: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王九思等人设计的,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聚合,通过预聚、灌模、聚合、脱模一系列过程进行铸板聚合为主要内容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铸板聚合即有机玻璃的制备;以氯代正丁烷为原料制备正丁基锂,并使其引发苯乙烯进行阴离子聚合为主要实验内容的正丁基锂的制备和苯乙烯的阴离子聚合实验等等。

根据珠三角工业发展趋势,拟定应用化学的特色专业方向:精细化学品、应用电化学和工业分析。根据专业方向,实施综合实验的设计,实验经费由特色专业建设给予支持,教师分成若干小组,依据珠三角化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设置不同研究题目,具体题目如下:

(1)印刷电路板的制备工艺;(2)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3)环保型涂料和环保型粘结剂的制备与性能表征;(4)工业废水的分析与处理方法的研究。

第4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评估 档案规范化建设

为了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从2004年起正式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人才培养评估是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进行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对高职院校实行监督和考核的主要形式。人才培养评估的指标体系涉及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对学院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综合评估,通过人才培养评估可以促进学院各项管理工作上水平,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档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档案是全面记录人才培养过程的档案材料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指标体系包括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七项一级指标,包括22项关键要素、54项重点考查内容,评估的原则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我们的档案真实地记录了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

(二)高职院校档案可为开展系统评估提供重要资源

在人才培养评估工作中,专家组对学院的信息了解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查阅由学院提供的各项指标的主要信息的原始材料;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听取汇报、个别访谈等形式收集有关的信息。但要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对一所学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主要还是要依赖于查阅档案信息资料。因此,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资料是搞好人才培养评估的基础。无论评估工作程序、组织机构、指标体系如何确定,最终都要凭借大量的档案材料进行分析,才能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二、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借鉴传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档案管理工作已开始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的轨道。但是,同传统高校相比,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在高职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突出办学特色建设的发展进程中,很多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跟上高职教育快速改革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领导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此次人才培养评估需要大量的档案材料做支撑,平时重视程度不够,临时补充添加,当时的第一手资料是怎么也补不回来的。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形成完整的档案体系,工作起来无章可循。高职院校大多采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档案管理,重要的档案材料才移交学院综合档案室保管,而好多动态的档案材料,比如授课计划、任课安排、课堂教学材料、期末考试试卷及成绩分析、教学检查工作原始记录及总结、学生评教工作及总结,这些资料均为系或教务处保存,不向学院档案部门移交,对院系自存的档案缺乏监管、检查。

(三)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较短,档案管理梯队尚未形成,缺乏引领院校档案管理与研究的领军人或技术骨干,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档案专业技能水平较低,档案专业研究水平较低,兼职人员调整变化频率高,队伍稳定性差。不少院系的兼职档案员,往往是教务秘书,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系部教务日常工作中,无暇整理档案,不少院校的这部分档案长期疏于控制和检查,而从评估工作来看,这些档案正是学院教学活动的重要记录,在评估资料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反映高职院校特色的档案不多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师型教师等都是高职特色,这些也都在人才培养评估体系中,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这些材料都疏于收集,反映高职特色的材料不多。

三、以评促建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在人才培养评估工作中的全面亮相,有助于检阅档案工作的成就,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发现档案管理中的不足,从而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和促进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不断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目标迈进。

(一)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强化档案业务素质

要开拓思路,创新工作,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工作重点,加大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反映高职特色的档案的收缴,还要加大声像档案、专题档案、实物档案的收缴力度。按照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学档案的要求,对院系档案部门归档范围进行适当调整,扩大档案归档内容,建立系二级档案保管单位。形成以学院档案室为一级,各系档案为二级的教学档案管理体系。加大对院系二级档案的检查和监管力度。

评估的原则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静态的档案材料就是我们迎评的背景材料,通过查阅综合档案室一级档案的党群类和行政类档案,就可以了解学院的办学方针、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建设等等;通过查阅教学类、仪器设备类等档案,就可以了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就业率、等等。动态的档案材料就是反映学院人才培养的过程的材料,通过查阅院系自存二级档案,就可以了解教师的授课计划、任课安排、课堂教学材料、期末考试试卷及成绩分析、教学检查工作原始记录及总结、学生评教工作及总结等的变化过程。这些档案资料是长期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原始记录,真实系统地记载和反映教学实践活动。以各学期各类教学检查记录表为例,各系将平时的教学检查按学年装订成册 ,在迎评检查时只要展示出来,就可完成准备任务,真实直观。

(二)要从强化培训入手,提升整体素质

本着“以迎检促工作规范、促基础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迎评”、“迎检”,给全院教职工认识档案、了解档案、重视档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要让大家对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适时地组织档案人员外出参观和学习,聘请专家来校指导等方式,使档案人员学习最新档案知识及相关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充电”充实自己,真正成为档案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要从强化利用意识入手,拓展档案服务功能

第5篇

督导培训心得体会

10月13日至16日,我参加了教体局督导室组织的督导教育培训活动,本人有幸参加,通过学习深有感触;感谢督导室领导提供本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本次学习活动有以下认识:

1、安排严谨,严格学习纪律,学员按号入座,一扫以往松散之风;

2、内容充实,既有督导方面的专家高主任在督导发展、政策、形式上的宏观引领;又有兴东小学后勤主任郑振峰和北关小学教导主任田宏伟分别就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对学员进行具体指导,展示了工作中得实际做法,经验,难得可贵;更重要的是督导室刘主任对督导工作的总结和张主任的讲话让我们汗颜;

3、最后又外出到了寿光实地看了两所学校,开拓了眼界,找到了差距。整个活动务实高效。为今后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不辜负领导期望,更好的做好工作,写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 提高了对督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往认为督导工作就是一年一次的督导评估检查,照章索骥,按条办理就是了。事实上,工作需要指导:

1、是方向性的,能够使工作沿着正去正确的方向进行,而不是我行我素,比如让你实施素质教育,你却加班加点搞应试,需要领导来督促指导。

2、工作过程中的督促指导,教体局或上级部门安排工作,学校要贯彻执行。通过督导可以修订执行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利于工作的开展。

3、工作后的总结验收,比如督导评估检查,对学校工作的整体

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希望要求。所以我们的工作离不开督导。

二、 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目标和方法

1、工作要高标准,看了寿光市世纪学校、文家街道西城小学学校制度建设、档案管理、校园文化、学生宿舍、餐厅食品安全管理及学校办学特色等现场之后,认为我们的工作不是做不好,而是要求标准低,自我感觉良好,这样就行,这就差不多了等,自我满足,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比如卫生两个学校都非常卫生干净,条件建设我们跟不上,软的方面可以做的到。

2、管理的精细化,我们看的两所学校的管理都非常用心精细,从材料的积累整理,文化氛围(处处都有名人、名言,警示标识)的创设等都突出了这一思想。特别是世纪学校的学生宿舍,特别干净清新,显示出世纪学校管理的高层次,高水平,学生的高素质。

第6篇

关键词:发现;习作;营造;采撷;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89-02

课堂上,教师循循善诱,口若悬河,学生一脸茫然;教师一腔热情,充满期待,学生木然处之。教师身心疲惫,学生事不关己;教师满脸无奈,学生一脸委屈……这是经常在习作课上出现的情景。是学生的生活不够丰富吗?不!他们的足迹踏遍江河山川;他们的玩具数不胜数;他们的课外书籍不计其数……是什么导致这种现象发生呢?细追根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发现能力”不足而导致动笔时无法将生活中所见所闻诉之于笔端。为此,我精心营造氛围,用心采撷精华,真心体验生活,领着学生在习作的天地里慢慢睁开发现的眼睛。

1.营造――引发写作欲望

为了培养学生发现事物的能力,提高认识水平,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让习作邂逅发现,迸出火花,触动灵感,引导他们发现和积累写作素材,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绽放灵动光彩。

我所带的班级,一年级下学期就开始写日记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刚写日记时,有时是一句不通顺的话,有时则是一笔流水账。我并没有急于让他们写出我满意的作品,而是每天和他们打成一片,跟他们跳皮筋、踢足球,做各种不同的游戏;和他们谈论喜洋洋、奥特曼等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带他们去观察不同的景物……引导他们用心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

记得有一次做早操时,我发现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时时变化着的云,煞是美丽。早操刚结束,我就抓紧时机让学生抬头望云。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就连上课铃声响了都不知道。接着就是语文课,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把当时的景象说一说。因为他们观察的用心,又经历了说的阶段,思路已被完全打开,愉悦之感油然而生,有了一种不写不快的激情,就连一位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学生也把云描述得非常逼真: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云,有像雪一样的云团;有的像连绵起伏的山峰;有的像一幅世界地图。瞧!这朵云像一只大骆驼在仰头吃草;一会儿骆驼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威武的狮子;一会儿又变成洁白的小羊;再过一会儿就什么也不像了。美丽的云彩变化多端,真让我赏心悦目。

事后,他还乐颠颠地跑来对我说:“老师,原来不是我不会写作文,而是缺少发现,不知道写什么?”

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发现事物时,要交代清楚观察对象、范围和目的,使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力集中,观察得仔细、全面,深入了解被观察的事物。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理,写作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只要我们让发现与习作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作文不再是老师交给的任务,而是表达的需要,是一吐为快的激情,那么,让学生爱上作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采撷――积累经典神韵

当然,生活就像万花筒,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仅仅靠发生身边的事作为素材时远远不够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尽早阅读,从书中发现并积累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丰富词汇,学习语言,领悟表达,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得到间接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作文的材料,做到早起步、早准备。我校为安庆市“快乐阅读”特色小学。一直将“快乐阅读”定位为学校办学特色,并以此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成长的幸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及时向学生推介适合本学龄段的新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完拼音后就开始进入大量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加强学生与阅读的联系,读写结合,有机渗透,注重一读一得。我一直坚持让学生每天读半小时以上的课外书,除了学校的规定书目外,我还及时补充书目,让学生尽情地在书海里遨游。发现书中的好词佳句,及时在学校专门制定的《阅读成长记录册》中记录下来,并争取在自己的下篇作文或日记中运用。在每周五的课外阅读课上,我和他们在《西游记》里和孙悟空师徒四人一起大战妖魔鬼怪;在《窗边的小豆豆》里领略另类学习生活;畅谈《时代广场的蟋蟀》;交流《小猪唏哩呼噜》的读后心得……用心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的迁移,从教师的精心引导中养成处处留心、时时发现的好习惯,习作时就会思如泉涌,妙词佳句,层出不穷。

3.体验――感悟多味人生

《新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因为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制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对学生进行“发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写作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考虑问题。

班里的每周三下午的语文课是我们班的“汇报总结会”,学生在这节课内畅所欲言,把一星期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全都说出来。此时,我就利用各种机会去引导他们多层次、多角度去发现问题。记得在一次汇报课上,学生们围绕学校旁边修路这一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尽管工人每天干得很辛苦,学生也每天看到,但学生们的印象并不深刻,只简简单单地说工人叔叔干活辛苦,上学很麻烦就草草了事。看来,学生还是缺少“发现”的能力。于是,我就亲自带他们去看路,和工人叔叔聊天,引导他们从各方面去观察、发现。等到下一次汇报课时,情况大有改善,各抒己见:“我每天放学路过那儿时,就会看见工人叔叔总是忙个不停,连衣服都汗湿了,我才懂得,路是工人叔叔们用汗水堆出来的,透过他们疲惫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已修好的光明大道。”

“有一次,我和妈妈走在路边,看见有位叔叔的衣服都破了,身上也很脏。妈妈告诉我,他们有的是民工,趁家里清闲,出来挣点钱贴补家用,有的家庭很困难,当然要穿破衣服了。我听了以后,心里很难受。”

“我发现新修的水泥马路上,每隔一段中间都留着一点空隙,感到很奇怪,去问为什么。工人叔叔告诉我,这是热胀冷缩的原理。”

第7篇

[关键词]民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对策略

一、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发展过程中存在先天不足,缺少办学精神和理念积淀,导致发展基础薄弱、发展特色缺失、发展方向模糊的现象[2]。因此,各民办高校需要认真总结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以长远的发展眼光解决问题,避免短视行为。民办高校在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主要有两种体制,即非营利性和营利。前一种为依托某一产业集团成立的高职院校,如全国有名的吉利学院、万向学院等,集团公司一般不收取学院的学费,反而每年还要投入一些,集团设置高职院校除了要回馈社会之外,主要还是为集团发展提供必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多数民办学校为后一种,即一些有志于高职教育人士建立的高职学院。这一类型学院的运作经费主要靠学生缴纳学费和部分银行贷款。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大多处于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绝大多数民办教育的投资者不是出于捐赠公益事业的目的,而是期望在短期内获得回报,这种利益驱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办学行为,造成了投资者与办学者之间的矛盾[3]。这就直接导致部分院校在办学硬件和软件上投入不足,如学生的班额较大、师生比很高、学院工作人员的数量较少、各类实训室与实训设备严重不足、教师待遇低留不住人等。这些学院的教学质量不高,当然有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但很多时候未必是教师的能力不足,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时由于人员短缺造成的服务不到位也导致学生的满意度较低,这都导致了学校的吸引力下降,从而出现生源不足或质量不高等情况,严重阻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曲解“和谐”含义,学生管理委曲求全

民办高职学校由于招生不易,对于在校生的行为有时采取“全容忍”的态度。虽然各校都有学生守则等约束措施,但对于违纪或学业未能完成的学生,基本都是要留住学生,不能开除,同时要想尽办法让学生毕业,个中原因不言自明。(除非该学生的违纪或违法行为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有些学院领导甚至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名,对一些不应毕业的学生委曲求全,对学生或学生家长的威胁步步后退,理由是怕学生自杀或家长到学校来闹,影响社会安定和学校的“声誉”,从而违心地让学生毕业。这些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教师在学校管不了学生或不敢管学生,学生对学业和纪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很多时候有恃无恐,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学生肆意缺课、课堂上任意胡为、考试纪律和考试秩序非常不严肃等等。民办高职院校虽然每年毕业的学生很多,但毕业生质量不够高,影响企业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

(三)实训流于形式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投入等原因,实训室建设严重滞后。实训硬件、软件严重不足,实训课程开出率很低。有些课程本属于实训课程或操作课程,由于没有实训室或相应软件,只好在普通教室内,由老师讲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些高职院校虽然有一些实训课程,但由于条件太差,实训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实操能力低下,教师和学生抱怨甚多。

(四)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民办学校是公办学校的试验田。”很多民办学校都要面对教师培养成才之后便跳槽到公办院校的窘境。虽然很多民办学校喊出:“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的口号,但民办学校无论是工资待遇、医疗养老保障、职业稳定性,还是教师的归属感都与公办院校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民办学校培养出一个有潜力的教师之时,就到了他离开之即。虽然也有个别优秀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留下的,但毕竟是凤毛麟角。优秀教师的流失使得民办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失衡,常常是年轻毕业生+退休教授+部分外聘教师的格局。多数教师教龄短、经验缺,尤其缺乏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归宿感等[4]。年轻教师虽然干劲十足,但经验欠缺;退休教师多数是退休前从事本科教学的,对于高职教育理解不够,教学方法等难以与时俱进;一些外聘教师以赚取兼课金为目的,对教学的投入不够,教学效果也一般。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缺失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降低。

二、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策略

(一)教育部门需加强质量监控

进入21世纪,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促进法》不断修订,《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教育部门简政放权,各级政府对高职民办院校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教学评估工作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改为聘请专家入校进行评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改为网上答题、网上上报等形式。这些做法减少了民办院校不必要的物力与人力浪费,但有时由于缺少必要的佐证材料检查和现场评估,不可避免地存在虚假数据。相对而言,降低了监督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在充分放权的同时,应加大对各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检查,不能“因噎废食”,为了放权和减轻院校负担而降低监督力度。在进行质量监控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网上上报”和“网上问卷调查”,只听汇报和检查材料,要改变坐在办公室里检查、监督的现象,要进行实地不通知检查,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声音,了解办学的实际情况。对各民办高职学校的教务体系进行全面检查,杜绝不负责任的毕业证书发放行为,保证毕业证书的公信力。对有问题的学校,要给予减少招生名额、专业暂缓招生乃至于停止招生等处罚,以起到规范办学行为的作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各民办学校申报新专业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审核,不但要从人才培养的省级分布角度进行审核,更要审核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应有的办学条件。审批之后,教育主管部门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组织人力,对各学校新办专业进行检查,从师资、实验实训设备、人才培养方案等各方面进行监控,避免出现民办高职学校“裸”办专业和降低人才培养质量的行为。

(二)兴办者的资金投入需有战略眼光

目前,民办教育的投入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政府的支持力度有限。从学生的视角来说,尤其是在江浙地区,一般普通高中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各类实验设备也非常先进。但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反映民办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太差、服务人员短缺且素质不高。因此,对于民办高职学校的兴办者来说,投入的多少与学校的盈利能力成相对正比关系,民办学校的经营也需要有战略眼光,不能够短视。1.基础办学经费需要保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基础投入需要有保证,如员工工资与福利、教学与实训软硬件设备、场馆建设、日常教学经费和教学活动、学生活动的支出等。这些支出都不能比公办院校减少太多,否则不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日常教学秩序,导致教学和学生活动不能圆满进行,也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大幅降低,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也难招到更多、更好的学生。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学校的办学路将会越走越窄。2.教学软硬件的与时俱进。要想培养出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办出特色,除了坚持相应的先进理念之外,必要的教学与实训软硬件设备至关重要。高职院校的日常支出中,除了日常教学经费之外,实训经费的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多民办高职学校的实训教学由于经费原因,缺少必要的软硬件支持,只能流于形式,导致教学效果很差。3.提高教师待遇,留住优秀教师。民办学校是公办学校的教师“试验场”和“培养基地”,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民办学校因为待遇问题留不住优秀教师。经过一番辛苦努力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因为待遇或养老等问题离开学校,给民办学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民办院校应以稳定骨干教师队伍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重点,建立一支忠诚度高、结构合理、业务优良的教师队伍。因此,适当提高民办学校教师待遇,给予教师以适当的保障,同时给予教师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有助于留住优秀教师,也为学校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及时奖励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在各级别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要进行及时、适当的奖励。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的学校虽然也有奖励,但奖励金额太少,且时间推迟很多,教师与学生常常不知结果究竟如何,怀疑学院的文件或承诺等。虽然最终按照文件执行,教师和学生得到了相应的奖励,但效果却已经大打折扣,得不偿失。

(三)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能激发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的活力,体现“职业”的特点。民办高职院校必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采取切实措施推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5]。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校企之间要深度合作、各取所需,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强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利用企业资源进行专业建设,企业也可以从学校这里优先得到急需的人才。1.开展现代学徒制,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推出的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民办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师傅利用企业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同时,在企业的规范化约束下,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团队意识。虽然民办学校的学生可能在知识的学习上不如公办院校的学生,但在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上却丝毫不逊色。在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参与下,不但解决了学校专业师资上的某些不足,还部分弥补了学校实训设备上的差距,毕竟一些工科专业对设备的投入需求不是每一个民办院校都能承担的。当然,任何合作都不是单方面受益的,企业也可以从培养的学生中挑选优秀人才加入到自己的团队中,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开展冠名学院,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企业冠名学院,是校企双方互利共赢之路。企业通过冠名学院,在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同时,也可以为回馈社会和企业人才引进开拓出一条新的途径。在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很多企业不是冠名学院,而是自主筹建与管理一个职业学院。这些学院以企业命名,企业投资建设管理此学院,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人才。在我国,也有职业院校以企业命名,如万向学院、吉利学院等。但企业冠名学院主要是冠名各职业学院的二级学院,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友嘉机电学院”“达利女装学院”“青年汽车学院”等。这些学院与知名企业合作,为学院提供资金、实训条件、企业师资等,学院培养的人才当然由冠名企业优先进行选择。学院通过知名企业冠名,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企业车间的引入或部门的植入,不但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实操机会,提升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也改善了学院的办学条件;而企业冠名学院,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也为企业预定了大量优秀的潜在员工。企业可以从优秀学生中挑选员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前做好人才储备,这是“双赢”的合作方式。3.开展“订单式”培养,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订单式”培养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渠道之一。“订单式”培养顾名思义即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与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协商,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委派师资进行教学指导,人才培养合格后,企业优先录取这些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有助于民办高校引进企业师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聘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专家进行授课、创造岗位实操的机会、提升学生毕业即入岗的可能性。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但能提升学生的竞争力,还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学院的品牌树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学院减轻实训和就业的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第8篇

现将我校教务处近阶段工作向您们汇报,我校围绕校长本学期初提出的“招进来的是学生、送出去的是人才”的办学新思路,科学安排,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检查及大力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以培养技能性人才为教育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训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我校办学特色是学历教育加技能教育,我们把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通识课和实践课程六大类。其中核心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和实践课程,占总学时的85%以上。我校每周总课时为46节课,除文化课外,专业技能课都是采取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即老师先在课堂上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后马上针对理论知识进行专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为1:2,目的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能马上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为职业技能。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备教批辅考改的教学环节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备教批辅改是搞好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务处一直非常重视这些环节,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1、抓备课,从规范教案入手。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案规范格式》,教务处每周一次全面检查教案,检查结果直接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

2、抓教学,向45分钟要效益。

我们不断深入课堂,并规定了讲课的大体时间配制,不得满堂灌,不得放羊教,教师上课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用良好的教态感染学生,用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用幽默、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不浪费课堂上一分一秒。

今年我校教务处在个别专业引入“35+10”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第一段35分钟,主要解决学生预习过的学案,以学生展示为主,老师主要是引导点拨。第二段为后10分钟,发下一课的预习学案,老师点拨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课后自我学习,为下一节课前35分钟的展示做准备。本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把课堂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家长,延伸到网络。最大可能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即是教育资源最大化,每节课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连接构成一个链接,无限延伸......

3、抓好批辅考改

要求各科任老师成立班级学习小组,形成一帮一、一对红的良好班级学习氛围。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仔细,作业量适当。对学生辅导无论优差生都要热情耐心。学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各类考试,严抓考风考纪做到了出题严谨、紧贴统考;做题严肃、规范考试;改题苛刻、确保质量;析题严密、查漏补缺;规范监考、人性化监考。并要求老师对第次考试都做出试卷分析。

四、建立技能大赛制度,让学生体验成功

全面建立技能大赛制度,要求将技能大赛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转变,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转变,真正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新局面。我校每学期末举办一次大型的技能大赛,由各个学科带头人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进行策划组织,大赛当天邀请用人单位、学生家长、行业专家进行验收评比,这种技能大阅兵不仅能检验学生在本学期的专业技能拿握情况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认真教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教务处经过反复调研,全新推出SSRE模式,SSRE为四个英文的缩写,即stage(阶段性教学计划)我们把学生在校的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入门阶段、提高阶段、发挥阶段和实践阶段,step(循序渐进学习步骤)我们把学生都放在同一起跑线进行教学,由浅至深,由基础到拓展,real(全真项目演练)我们的实训采取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提前进入工作状态,employment(100%保障就业)。我们在学期结束前学生会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作业,并装订成册做为学生去用人单位的应聘材料,我们还请资深专家为学生讲解应聘技巧和从业后的知识培训这样能使我们的学生不管从技能还是从综合素质上都强于其它竞争者。

四、将课堂搬出教室,将课堂延伸到单位

由专业老师带队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如建筑施工专业我们根据课程的进度让实训老师带领学生真正进入工地并根据课程现场进行授课。广告设计专业我们利用周六日让学生进入广告公司进行实际操作有学生实操后回来深有感触的说:“在广告公司待一天学到的东西比在课堂上五天的还多”我们还利用五一、十一等大型节假日时间把旅游班学生直接送到旅行社里顶岗实习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五、校企合作、全面促进就业

第9篇

一、精细管理,抓部门协调,形成教育“合力”

教科局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既肩负教育行政管理职责,也是地方教育发展的航标,对地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左权县教科局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做到“四精四细”,即:制度精,计划细;目标精,分工细;服务精,过程细;质量精,评价细。一方面是以制度立人。建立岗位目标责任机制,将年度教育工作立项分解,细化量化,落实到具体责任股室、责任人,明确责任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是以机制励人。建立健全行政效能督查机制,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周调度、月督查,以督查公报形式在教育系统范围内进行通报。同时采取不定时督查、特事特查等方式,强化对工作落实情况的调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二、注重培养,抓队伍建设,为教育发展注入“活力”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左权县教科局紧抓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补充,注重县域间师资均衡,注重“传、帮、带”作用,在师资建设上取得了成效。

修身立德铸师魂。在教师师德建设上,教科局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师德考核实施方案的文件,使师德师风建设有章可循。全县以“规范反思、开门评议、标兵引路、师生互动、论坛提升”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开展了“爱生月”、“近师月”、“教学开放周”、师德论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建立了师德典型评选、表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并组织师德标兵在全县进行巡回演讲;创新师德考核内容和办法,采用“三问、两查、一否决”考核方式树师德、正师风,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固本强基提素质。在师资培养上,左权县教科局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培训原则,优化培训资源,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教科局依托左权教师进修学校,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岗、分层培训。具体共设有新教师——跟踪式牵手,青年骨干——影子式跟岗培训,教育名师——驱动式“三带三动”,面向全员——菜单式送教导学,校长和管理干部—课题式行动研究五种基本模式。教科局精心编撰了教师培训资源要目,准备了精品专题讲座和示范课,极大地满足了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业务技能提升的迫切需求,全方位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立标践行培校长。校长作为学校的决策者、领路人,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左权县教科局特别注重校长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制定了校长发展目标。全县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讲,送下去教”的培养培训模式,选派校长外出挂职、集中轮训、定期论坛、高级研修等,开阔了校长的视野。教科局还制定了校长目标考核责任制,把学校课改“力度大不大”,“效果明显不明显”作为校长任免的重要依据。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校长专业化发展水平。

三、改革创新,抓教研教改,为教育发展提供“动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征途上,左权县致力于教研队伍的建设和打造,注重学习引进和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课改新路。

统筹协调,致力教研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教科局紧紧抓住县教研室这一职能部门,致力构建县、乡、校三级教研机制。一是实行股室领导包乡、包校责任制,教研员不定时深入各校蹲点指导。二是组建以县城学校为龙头,乡镇中心校和一贯制学校为成员的“盟区”,实行盟区内教师有序流动,促进教师业务交流学习常态化、制度化。三是通过“师徒结对”、“影子跟踪”等形式,激发教师自我提升的原动力,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理念。四是注重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全县上下形成了“校校注重教研,人人参与教研”的良好局面。

因地制宜,创出符合县情的研训模式。左权县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狠抓教学常规管理,致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教科局根据县情创新推出了“四三”模式,即努力构建集校本教研、连片教研、辩课教研、开放教研为一体的教研模式,努力构建以自主学习与实践、合作探究与点拨、有效训练与拓展为主要内容的“三元素”主体课型。教科局要求教师心中有新课标,脑中有教材,眼里有学生,手中有材料,案(教案或预案)中有方法,着力打造“五个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典型引路,走出符合校情的教研之路。左权县在积极探索县域教研模式的同时,鼓励各校积极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研之路。左权二中连续承办晋中市“东山四县校际交流”研讨会和“初中校长协作会”活动,推进“三三六”教改模式。宏远学校主动牵手杜郎口中学,引进杜郎口“开放性、餐桌式”教学模式,致力打造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有效课堂教学,被山西省教科院命名为“课改实验基地校”。

四、文化积淀,抓特色创新,为教育发展储蓄“耐力”

一所优质的学校在发展定位上应该是准确的,在办学理念上应该是清晰的,应该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风格。

抓住地方特色,丰富课程内容。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左权县致力于地方课程的开发,早在2008年,就大胆将“左权民歌、花戏”引入课堂。清新优美的左权民歌曲调受到全县师生的热烈欢迎。而后,各校又争相将花戏动作引入“阳光体育大课间”,创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花戏操”。

凸显校园文化,形成学校特色。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的积淀,是学校精神内涵的提炼。左权县始终坚持“一校一品”、“百校百貌”的创建思路。2012年2月3日,县教科局组织开展了以“学校特色建设定位与路径探索”为主题的校长论坛活动。全县30名校(园)长在论坛上作了交流发言,准确、生动地阐述了各自在凝练办学特色,推进素质教育上所取得的成绩和未来的努力方向。麻田中学、左权二中致力打造自然和谐的校园景观,增强环境育人功能,被晋中市教育局、市环保局授予“晋中市绿色学校”称号。左权三中和示范小学开展的以“室美人雅”为主题的“室文化”、“廊文化”创建活动广受好评。宏远学校、西关小学、芹泉中心学校积极开展“读经典”、“诵精神”活动,成为打造“书香校园”的典范。麻田中心学校充分利用八路军总部遗址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读红书”、“唱红歌”、“做红人”序列活动,形成红色教育体系。麻田中学开展的以“知恩、感恩、报恩”为主题的感恩教育,自成系列,独具特色,推动了文明和谐校园的建设进程。

五、科学评价,抓督导评估,为教育发展添加“引力”

教育评价具有鉴定、诊断、导向、激励、调节、监督等功能。左权县在教育督导评估上坚持以城乡均衡发展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学校和师生发展为目的,致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制。左权县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坚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全县采用课堂教学监测,抽样抽测等方法评价教学,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评价学校,采用一年一度的“情景测试”和“汇报展演”等方法评价艺体教育。一系列科学的评价方式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翻译教学 ;民办高校;认知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有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教学改革成效较大、办学特色较鲜明、办学实力较强的民办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独立院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看,民办高校的发展还很不平衡,还存在着办学特色不甚鲜明、教学基本建设薄弱、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亟待改革等问题。

目前,教育届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教育问题关注度还不够。民办高校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形式,他们的认识方式有何特点,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个民办高校教师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为了探讨民办高校学生的认知方式及其需求,笔者以所在武昌理工学院的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结合的方法,了解学生对不同形式教学活动的感受,以发现学生认知方式(way of knowing)的基本特点及其需求,为设计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提供实证基础。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为主的方法,以一份自行设计的开放性问卷为主要数据收集手段,辅以课堂观察等手段,邀请学生就“学习需求”和“有效的教学方式”等问题发表意见,共计发放32份问卷,回收32份,都为有效问卷。在数据分析阶段,笔者以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反馈为主要观测点,同时根据学生的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类、主题分析和核实,最终形成研究发现。笔者的研究问题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到受益最多的教学活动是什么?学生认为翻译课上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三、课堂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在设计课程教学活动时,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考查学生的认知方式,力求调动学生在学习中所应该发挥的主体作用。为了在形式上保证学生具有分享和交流的机会,笔者把学生分成七组,每组5—6人。具体授课方案如下:

表1:授课方案

授课理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座与其他形式相结合,教学与评价并重、学习与反思并重。

授课形式 学生通过ppt展示翻译问题—教师授课----学生独立实践----教师点评—学生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学习评价 小组评价(小组汇报)、课程评价(练习)

如表1所示,每次授课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开始,课前教师布置相关思考题,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查阅资料,讨论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展示后再继续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外加独立演练加深对翻译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同时教师根据练习完成情况把问题汇总到全班授课上,通过讲解解决困惑,最后以课后练习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在为学生搭建的交流平台的过程中,学生所具有的个人实践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通过小组展示和评测,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翻译能力和智慧,这种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者

参加本次研究的学生共32名,来自武昌理工学院英语本科专业。其中男生5人,女生27人。

研究者作为授课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密切接触,参与性观察和教师提问,切实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需求和困惑,并直接感受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兴趣和表现,作为问卷调查结果的验证手段,保证了研究发现的可信度。

五、研究发现

在研究和观察的基础上,笔者发现深受学生欢迎、学生感到受益最多的课堂活动是学生独立实践,它所反映的是学生在认知方式上所具有的自主性特点。学生的学习首先产生于实践和兴趣。他们通过不断地试错检验来发展个人的实践知识。学生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需要通过与人分享和交流的过程进行理论和概念化的加工,因此与老师的交流都能成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来源。而以“教化”为目的的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认知需要,没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在“社会性”的学习中化解理论学习带来的困惑。当学生无法看到理论与课堂实践之间存在的联系时,会出现情感和认知上的阻塞。学生知识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把新的方法强加在学生的头上,而应以内化为目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这些有效认知方式之间并非相互孤立,非此即彼。他们彼此相互补充,互为辅助,是构成学生认知体系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学生认为翻译课上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先学生独立实践,然后由教师点评,这样让他们记忆深刻,收获很大。但同时也应注意,不少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浪费时间,效果不明显。这也反映出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而集体意识薄弱,不善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

六、基于学生认知方式的课程设置

本研究所揭示的学生认知方式为今后翻译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实证基础。

长期以来,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饱受争议,其原因之一是其人才培养与现实脱节,我国英语翻译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选用一套公开出版的教材,再加上任课教师自己组织准备的材料进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主要根据教材的体例,介绍某一翻译理论或技巧,通过实例,阐明该理论、技巧的运用 ,然后是一些课堂翻译练习,再布置课外练习,下次上课时再讲评翻译练习。显然,这属于传统的讲习班式的教学法。大多数人都认为先把理论灌输进学生的大脑,他们马上就能运用到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去,他们的翻译实践活动有了理论作指导,遇到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然而实际情况是,学生一旦进入课外的真实语篇翻译,就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简单。随着翻译学科地位的确立和本科翻译专业的设立,当前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各种因素中,学生作为主体因素是最为值得我们反思的因素之一。鉴于学生认知的特点,教师需要在翻译教学活动中,打破“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内容进行翻译实践。然后再通过理论引导,同学分享,教师问答,个人联系等多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增强自信,调动起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的自觉性。翻译教学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集咨询、授课 、组织于一身的导演角色。教师在课前要明确上课的内容,向学生交待翻译教学的目的、翻译技巧的组合以及将要采用的方法,使得他们在总体上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搞“填鸭式”的讲述和讲评,而是尽量创造机会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由教师帮忙解决。教师还可以采取在模拟环境下学生进行有声翻译表演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活跃气氛,而且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能自觉地运用和巩固学会的翻译技巧和理论。学生经过主动的思考达到融会贯通。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工作状态,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认知方式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基础条件。在学生学习中,过程和结果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认知过程是认知结果的必然条件,甚至是更重要的结果。教师与学生只有摒弃对立的角色关系,以对话和相互学习的姿态共同建立起和谐教学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育出能够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环境。在启发学生反思教学实践的同时,教师也同样需要反思,及时根据学生认知和发展的需要调整授课方案,不断超越自身局限,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水平。

七、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查学生对不同教学活动形式的切身感受,探究学生的认知方式及需求特点。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并不排斥理论,但他们需要看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需要与人分享学习中的困惑和体会,需要个人反思的空间。翻译课中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满足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实践性、社会性和反思性特点和需求,因而获得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周燕, 张洁. 外语教师认知方式及需求研究——基于一项暑期研究班的个案调查[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1).

[2] 张瑞娥, 陈德用.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体系建构的整体观[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5).

[3] 王树槐. 吉拉里的建构主义翻译教学:贡献与缺陷[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4).

[4] 魏清光. 翻译教学的语义—语用模式探索[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2).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推进我区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校本课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目标:

(1)确保执行国家课程,在维护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地或合作开发校本课程,体现办学特色;

(2)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3)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

(4)组织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学校课程资源;

(5)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参与课程的决策,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权利。

2、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健康发展出发;

(2)保证学校各类课程的比例均衡,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

(5)学校及相关人员要形成课程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各自的角色地位和相应职责;

(6)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重视实验基地建设,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

(7)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双向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学校自主形成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必须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校本课程的实施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重在开发”的策略。

“针对校本”,就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校本课程。

“面向课程”,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

“凸显个性”,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强化课程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重在开发”,就要切实掌握好“六个把握”。

——把握一种模式。即采用菜单式开发模式,这样易于实施,有助于校本课程、师本课程走向生本课程。

——把握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巩固和强化现有的课程,通过将学校已开展的活动课与选修课,课题研究项目,经常性、有目的的举行各种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开发的特色项目等内容规范化、系列化、目标化,随之开发出校本课程;另一条途径是有计划、有重点地创生新课程。

——把握四个环节。第一,是调查分析,学校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学校有哪些资源?教师能做什么?学生需要什么?等等;第二,是规划,通过规划确定行动目标,选好开发人员、制定操作方案、编好课程纲要;第三,是实施,关键是成立一支志愿军,通过团队协作、小组作战等方式得以落实;第四,是评价和改进,通过分析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性、可操作性和利弊,加以改进。

——把握四条思路。注重推“陈”出新,借鉴出新,改造出新,发展出新,努力推进选修活动课程化;校园活动目标化;隐性课程显性化;实践研究系列化。

——把握五个理理念。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教师主体的开发程式;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民主公平的教育观念;个性化的价值追求。

——把握五条原则。继承与创新并重原则;求稳与思变并举原则;师生主体性原则;动态生成性原则;过程发展性原则。

(二)校本课程的管理

1、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和课程研究的两个界面组织。第一个组织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社区代表组成,其职责是确立目标、建立制度、落实教师、安排课时、确定场地、强化社会、沟通协调和实施评价;第二个组织根据选定基础上的课题,由同学科或不同学科教师组成,其职责是制订方案、明确分工、相互研讨、合作教学、编写教材、评估学生等。其中,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必须明确学校教育哲学,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各方面的需要。

2、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通常情况下,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为:确定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框架——编写课程纲要——编制教学方案——开发评估工具。

3、加强教师的培训。各校应采取有力的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增强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行动研究的习惯,树立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4、各学校既要各具特色,扬己所长,又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1、评价原则

根据校本课程自身特点和中小学学生身心的特点,评价中应遵循“追求结果,更重过程”和“着眼发展,注意激励”的原则。树立评价时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慎用横向比较的传统评价方法,提倡用发展的眼光,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处在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2、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按不同类型的课题而定。一般要抓住三个要点:

①学生态度评价:表现在其认真参加每次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能否与同学合作等等。这方面的评价是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全过程进行体验评价的,建议采用档案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

②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是对学生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做出积极的贡献等进行评价。

③学生能力评价: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他能力应给予恰当的评价。特别是在活动过程的探索创新精神,如质疑,大胆的设想、独特的建议等等应予充分的肯定。

3、评价手段

校本课程的评价手段灵活多样,要对“档案袋评定”、“协商研讨式评定”等评价方法进行有益尝试,但应立足学生参与。评价采用等第制或学分制,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等,在实践中要及时总结这方面做法和经验。

五、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

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征和校本课程的目标,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提供基本教学材料。

1、校本课程教材必须与各学科知识点相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校本课程教材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可能的情况下,校本课程教材和某些学科教材综合使用。

2、注意联系实际的问题。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应大多是适合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某个问题或小专题,这些小问题或小专题可以是人文类的,也可以是科技类的,既可源自社会领域,也可源自自然领域和人自身领域,既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跨学科式的,既可偏重于学术性、理解性、思辩性,也可以偏重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但这一切问题不同于学科教学中的学业问题。

3、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并不是预先规定好的,标准统一的

东西,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考虑已有资源、

条件而确定的,同时校本课程教材的问题大多是开放性的,

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带有不确定性,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与结

果往往是多元的,有的甚至是不可预见或模糊不清的。某些

第12篇

2003年,我来到城西小学任校长一职,立足羽毛球特色,致力开发羽毛球校本课程,践行“羽球育人”的发展理念,通过“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的渠道,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拼搏、力争一流”的精神,传承和发展学校的传统文化。学校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学校发展:质量优越+羽球特色,学生发展:素质全面+羽球特长”的特色发展之路,取得了系列优异的成绩,2005年8月,由国家教育部及体育总局授予“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校长这个岗位上任职了近十年,我深知校长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他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率领教职工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校长的理想和信念

“校长不仅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更要发展好一所学校。”这是《校长领导力修炼》智慧力修炼之一:树立远大抱负中的一句话,结合自己担任校长以来的亲历亲为,对这句话可谓是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2003年,我担任上杭县临江城西小学的校长,当时的城西小学基础设施薄弱,教学质量低下,教师不爱去,家长不愿送孩子来。我组织全体教师面对现实制定目标,落实方案,继承传统,创造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坚定不移力尽所能地做好二件事:一是抓好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做强学校羽毛球传统项目。为此,我们践行“特色兴校,质量立校”的理念,采取了“羽球项目带动,校本教材彰显,学科渗透落实,特色活动体现。”的策略。

校长理想信念要坚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定执著的精神,要有远见,有抱负。对我而言,学校羽毛球馆的筹建过程让我尤其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城西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基层学校,要想建馆,又没有政府立项,真可谓是难上加难。从2003年开始,我就组织全体老师制定目标和规划,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然而,向各级领导汇报思路、方案,报告申请要经费,却总是吃闭门羹,对此,我没有懈气,而是提前画好设计图纸及整体的效果图,做好预算,坚定执著地追求着心中的那份梦想。筹建球馆之事,我是每逢各级领导要说,每遇有关人员就谈,每见有识之士必讲,每位知名校友都找,把做好的图纸及学校的发展情况向他们作详细的介绍,并请他们指导。当时,设计院的人笑我们没有一分钱,八字都还没有一撇,怎么谈建馆呢?然而,工夫不负有心人,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的坚持和执著终于在2009年的时候得到了回报,在多方努力下,我们建起了一座占地近一千平方米,有6片羽毛球场地,投资一百八十多万元的标准羽毛球馆。当然,在筹建球馆过程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承受了很多的艰辛和委屈。

近几年,学校传承和发展羽毛球传统特色品牌,全校师生“人手一拍,人人参与”,实现“十有”:有球馆,有教材,有教练,有课程,有培训,有比赛,有文化,有成效,有开放,有交流,成为市级特色试点校,也成为上杭县比较出色的学校,县教育局王如信局长曾评价道:城西小学的老师最幸福,城西小学的学生最幸运。现在,教师们也爱来城西小学了,生源也越来越好,教育教学成绩也跻身于全县前列。

二、高效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作为校长,应组织老师制定教育教学目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组织全体教师加强师德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抓实业务培训,抓好常规管理。校长还要扮演好“教练”的角色:校长作为教练,应该深入研究运动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了解运动员(教师)技术、心理、体能和个性特点,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作为校长,在日常工作中我深有体会的是要做实下面二点:

1.深入课堂,精心研究。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授课,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况,以获得第一手材料,全面掌握师生在课改中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过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对策,把握课改的方向。

我每次都要听一百多节课,有一次随堂听课,发现有位老师没有备课就匆匆上课,课堂效率耗时低效,我放心不下,就连续听了他一个星期的课,和他交流、互动,直到满意为止。除了扎实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风对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一次巡查时,我发现有个班级特别乱,很多常规工作都没有做好,我就在该班蹲点,每天早晨,课间及课外活动时间,我都和这个班的学生在一起,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习惯,并和班主任在一起进行分析,找出弊端,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2.以身示范,正确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要领导好本课的课程改革、常规管理、特色建设等工作,如果只是靠行政命令,靠站在旁边指手划脚,是不能使老师们服气的。“喊破了嗓子,还不如干出样子。”所以校长必须当好教师的楷模,身先士卒,投身实践。

我任校长之后,一直担任学校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与老师们一起研究教学、感悟课改,和老师们一起上研讨课,举办讲座等,通过带头实践正确引导课改方向。我还积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质课评比等活动。2009年12月,在福州举行的福建省科学优质课评比中,我执教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获得了省一等奖。的确,校长要明确自身的角色,既要以行政权威管理学校,更要以人格、常识魅力影响师生,努力做到:学之高能为师之师,身之正能为师之范。

三、规范办学行为

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校,要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的特色教育不能逾越这一规范和要求,校长太有个性不行,没有个性更不行。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一项简易、高效,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它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机能的良好手段,也是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陶冶情操的有效方法,通过锻炼和比赛,还能培养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优良的意志品质,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我们坚持“学校发展‘质量优越+羽球特色’,学生发展“素质全面+羽球特长”的特色发展之路,是基于规范办学行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后,我们还要从以下二个方面发展学校的特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