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2 08:08: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思想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贫困新生;思想教育
随着高校扩招,办学规模的扩大,大学贫困学生人数也逐渐增多起来。一般贫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主要有(1)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2)家庭有特殊困难。有的因父母双亡或父母年迈、失去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或自然灾害造成一时家庭生活困难等。(3)物价上涨,加重了学生日常生活的经济负担,(4)学杂费增加等方面。
由于他们特殊的经济困难环境,贫困生往往要承受更多精神和经济压力。许多贫困生大一时的学费都是亲友乡邻拼凑起来的,而住宿费和生活费则没有着落,每天都在为伙食费发愁。由于这样的经济压力,导致他们不愿与其他同学沟通,不愿参与集体的消费活动。他们希望得老师和同学及社会的帮助和关心,但又怕受伤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这些压力太大,会打消上大学的念头,想放弃几经努力才争取到的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虽然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已经建立起了以助学贷款为主的“奖、助、贷、补、减”和“绿色通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并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但是在新生刚入学时老师同学对贫困生家庭情况还不十分了解,还不能有效实施利用这些渠道帮助到所有的贫困生。许多贫困生在国家“绿色通道”和各种奖助学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依赖心理,不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这样在贫困生的思想上和心理上会存在许多问题。当有些贫困生不能正确看待贫困时,他们就会把贫困当成无能,当成丢人、当成耻辱,从而产生自卑感。对于有着强烈自尊心的贫困生而言,他们不愿意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果资助方式不当,更会让贫困生望而却步。但因为不能正视贫困,一次次失去受资助的机会,又会让他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更加遭受困难,一些学生在物质上得到资助后,精神上却陷入了深深的负疚与自责之中。这时我们就应从做好贫困生入学时的思想教育工作着手,来帮助贫困生正确面对这些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贫困新生要充分认识、理解贫困,敢于直面和接受自己家庭的贫穷境遇,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认识到,虽然现在家庭经济困难,但这些只是暂时的。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贫困,把贫困看作是命运的挑战和磨砺。只有欣然接受自己、接受现实,把贫困化作激励自己的动力,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要培养自己吃苦耐劳毅力不被贫困压垮,自强不息的精神,在逆境中奋起。
二学好专业知识.增强自信心
大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把专业知识学好,拓展知识面。现在社会,没有知识就没有办法立足。贫困生的学习状况两极分化,少数成绩优异,多数中等偏下。由于经济原因他们要在课余时间千方百计寻求机会勤工助学,在学习上的投入比其他学生要少得多。这使他们经常处在一种既要勤工助学又怕耽误学习、既想学习又需要勤工助学的矛盾心理冲突中。长期在这种困惑下,为了生计许多贫困生只好放弃学业的努力,对学习丧失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加获得奖学金的机会,也可以为以后自身的就业增强竞争力。专业学好了,学习目标逐个完成,自信心也就会随之增强了。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人际沟通能力
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需要大家相互理解、信任。贫困生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需花钱的各项活动总是借口躲避不敢参加,思想上背着沉重的包袱,压力特别大,怕被别的同学瞧不起。在自卑心理作用下,自己脱离了集体,远离了同学和朋友,人为的将自己孤立和封闭起来,不愿或很少和同学交流。所以贫困生要克服这种心理,要知道家庭经济贫困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该参与的集体活动应该积极去参加。我们还要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即提倡合理消费的节约消费,理性消费,反对盲目消费。贫困生要利用集体活动机会,多熟悉校园,与其他同学交流,增强人际沟通能力。贫困生保持良好的受助心理,让他们充分挖掘内在的价值,鼓励贫困生坦然地学会互助,树立起一种热爱生活的心态,也有帮助别人的本领。
四做好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贫困新生入学,要督促学生利用一切校内和校外的资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帮助贫困新生学会科学地运筹时间,制定合理的学习、文化娱乐、上网及体育锻炼计划,做到有条有理,劳逸结合。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的各种文献资料,学会自我解惑,充实提高自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完成学业的勤工助学活动都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克服困难,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校内可以通过勤工助学、参加社团组织获取实践的机会或班级、院系的各项活动,校外可以通过家教、暑期工等以适应社会企业、单位不断的对大学生提出的更高的素质要求。
五做好职业规划,准确定位.增强就业竞争力
贫困新生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四年大学生活规划和人生职业规划,朝着目标逐步迈进。让新生明确社会角色意识,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上学期间应该多听听就业指导课,包括学校的就业理论课和学校就业方面的教授论坛或用人单位等的社会人员做的专题报告等,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根据自己的志趣和个性特点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提早做好就业准备。
六学会感恩
许多贫困生在学校各种减免、社会各项捐助中认为是自己应该得的.这种思想是要坚决摒弃。贫穷让贫困大学生过早地尝到了人间的辛酸冷暖,从而造成他们在性格上过分要强和执拗,有的甚至缺少应有的温情。学校需要给予他们以更多的心理疏导和关怀,让他们敞开心扉,学会接受,更学会感恩。要教育贫困生学会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来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克服消极依赖思想,积极开展自救自助活动,靠自己的双手挣得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要在艰苦的个人奋斗历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掌握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锻炼能力、磨砺意志,培养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困境中生存发展的能力。贫困大学生应该把党和人民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化为自己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强大动力。
总之,做好贫困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他们在大学期间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比不可少的作用,是当前学生工作中的重点。摘要:随着贫因生人数的增多,做好贫困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了高校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从贫困新生入学时的思想教育工作方面考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贫困新生;思想教育
随着高校扩招,办学规模的扩大,大学贫困学生人数也逐渐增多起来。一般贫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主要有(1)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2)家庭有特殊困难。有的因父母双亡或父母年迈、失去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或自然灾害造成一时家庭生活困难等。(3)物价上涨,加重了学生日常生活的经济负担,(4)学杂费增加等方面。
由于他们特殊的经济困难环境,贫困生往往要承受更多精神和经济压力。许多贫困生大一时的学费都是亲友乡邻拼凑起来的,而住宿费和生活费则没有着落,每天都在为伙食费发愁。由于这样的经济压力,导致他们不愿与其他同学沟通,不愿参与集体的消费活动。他们希望得老师和同学及社会的帮助和关心,但又怕受伤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这些压力太大,会打消上大学的念头,想放弃几经努力才争取到的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虽然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已经建立起了以助学贷款为主的“奖、助、贷、补、减”和“绿色通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并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但是在新生刚入学时老师同学对贫困生家庭情况还不十分了解,还不能有效实施利用这些渠道帮助到所有的贫困生。许多贫困生在国家“绿色通道”和各种奖助学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依赖心理,不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这样在贫困生的思想上和心理上会存在许多问题。当有些贫困生不能正确看待贫困时,他们就会把贫困当成无能,当成丢人、当成耻辱,从而产生自卑感。对于有着强烈自尊心的贫困生而言,他们不愿意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果资助方式不当,更会让贫困生望而却步。但因为不能正视贫困,一次次失去受资助的机会,又会让他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更加遭受困难,一些学生在物质上得到资助后,精神上却陷入了深深的负疚与自责之中。这时我们就应从做好贫困生入学时的思想教育工作着手,来帮助贫困生正确面对这些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贫困新生要充分认识、理解贫困,敢于直面和接受自己家庭的贫穷境遇,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认识到,虽然现在家庭经济困难,但这些只是暂时的。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贫困,把贫困看作是命运的挑战和磨砺。只有欣然接受自己、接受现实,把贫困化作激励自己的动力,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要培养自己吃苦耐劳毅力不被贫困压垮,自强不息的精神,在逆境中奋起。
二学好专业知识.增强自信心
大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把专业知识学好,拓展知识面。现在社会,没有知识就没有办法立足。贫困生的学习状况两极分化,少数成绩优异,多数中等偏下。由于经济原因他们要在课余时间千方百计寻求机会勤工助学,在学习上的投入比其他学生要少得多。这使他们经常处在一种既要勤工助学又怕耽误学习、既想学习又需要勤工助学的矛盾心理冲突中。长期在这种困惑下,为了生计许多贫困生只好放弃学业的努力,对学习丧失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加获得奖学金的机会,也可以为以后自身的就业增强竞争力。专业学好了,学习目标逐个完成,自信心也就会随之增强了。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人际沟通能力
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需要大家相互理解、信任。贫困生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需花钱的各项活动总是借口躲避不敢参加,思想上背着沉重的包袱,压力特别大,怕被别的同学瞧不起。在自卑心理作用下,自己脱离了集体,远离了同学和朋友,人为的将自己孤立和封闭起来,不愿或很少和同学交流。所以贫困生要克服这种心理,要知道家庭经济贫困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该参与的集体活动应该积极去参加。我们还要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即提倡合理消费的节约消费,理性消费,反对盲目消费。贫困生要利用集体活动机会,多熟悉校园,与其他同学交流,增强人际沟通能力。贫困生保持良好的受助心理,让他们充分挖掘内在的价值,鼓励贫困生坦然地学会互助,树立起一种热爱生活的心态,也有帮助别人的本领。
四做好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贫困新生入学,要督促学生利用一切校内和校外的资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帮助贫困新生学会科学地运筹时间,制定合理的学习、文化娱乐、上网及体育锻炼计划,做到有条有理,劳逸结合。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的各种文献资料,学会自我解惑,充实提高自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完成学业的勤工助学活动都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克服困难,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校内可以通过勤工助学、参加社团组织获取实践的机会或班级、院系的各项活动,校外可以通过家教、暑期工等以适应社会企业、单位不断的对大学生提出的更高的素质要求。
五做好职业规划,准确定位.增强就业竞争力
贫困新生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四年大学生活规划和人生职业规划,朝着目标逐步迈进。让新生明确社会角色意识,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上学期间应该多听听就业指导课,包括学校的就业理论课和学校就业方面的教授论坛或用人单位等的社会人员做的专题报告等,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根据自己的志趣和个性特点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提早做好就业准备。
六学会感恩
这学期的体育工作将要结束了,在本学期我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一年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较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生就很艰难了。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我在教学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二、两操工作。
在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广播操,因为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时抓紧复习,一旦学生养成坏习惯,在纠正就困难了。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的。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第二,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另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
三、训练工作。
我能够长期带领学生坚持业余女子篮球训练,并做到训练有计划,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在训练时间上,为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我每天都是等太阳落山后天都大黑了才能回家。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在作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中,政教处和班主任老师也为我作了不少工作,支持了我的训练工作。在带队三年来都能在市里比赛获得好成绩。
四、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是我每年都做的一项内容,今年的论文又被市教育学院论文汇编选上。
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
职业中专思想政治课教学枯燥无味,单调无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这门学科,这一现象,在职业中专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职业中治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向主动学习,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求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乐学情景的方法王要有:
1.引趣创设热情
热情是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和体验。在教学活动中引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节学生学习政治的情趣,引趣会活跃课堂气氛,敞开思想、培养丰富的想象。
2.设疑创设激情
所谓设疑,就是在政治课教学活动中适当设置障碍,造成疑惑.激励学生通过学习解惑,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目的,设疑的方式一般有提问题、给反例、找差错等。提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他能激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未知的领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所提的问题必有思维价值,有一定能力解决,使学生既费思考而又非求解不可。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加强奉献精神的教育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钱似乎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一股拜金主义的暗流正在社会上蔓延,它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的成长,少数学生认为只要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在孩子心目当中金钱的地位提高了,奉献的精神淡薄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政治课教师可以利用课堂阵地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学生在千百次的为人民服务的锻炼中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
二、把握处于变化中的学生心态,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感
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各种矛盾产生、解决、再产生、再解决,构成人的心理发展轨连,人总是在一定心理支配下奋斗、追求和创新的,任何目标的到达都只是新的起点,只要把无数目标点连接起来,他们便成为一条起伏向前的动态图线,学生的学习心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漫长的生活是在各种心理矛盾的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中度过的,大量新的问题不断提出,众多新的答案不段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答案纷至沓来,构成了他们学习的活力。因此,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达到转化学生学习心理,不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之处于最佳状态。如果学生的心态无序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无法正确认识事物。因此思想政治课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时,信息一定要广泛、丰富、及时、适度。
在把握住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学生心态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具有科学性、真实性、时代感,“大江东去,泥沙俱下”,复杂的社会实现必然给青年学生带来思想上的混乱,面对这严峻的挑战,思想教育工作要“固其根本”、“其泉源浚”,就必须使思想教育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时代感。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真正懂得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所学的政治理论能独立分析社会上的复杂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科学是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学生心中的殿堂。因此我们政治课教师应尽量发挥“科学性”的神奇力量,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融科学知识于学科内容之中,用科学的力量去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用科学事迹来教育学生。丰富的科学知识使许多思想理论问题迎刃而解,经历各异的中外科学家是青少年学生的楷模。要让学生向先进学习,树立榜样,学习他们什么上的优点,使自己多方面得到提高。
真实是思想教育的生命,只有真理才能说服人,只有真话才能赢得学生。中学生爱听真话,爱讲真理,喜爱纯真的感情,正所谓“天理无邪”。教学内客要真实可靠、无懈可击,向学生传播的思想,应当符台社会进步的趋势,符合进步的政治潮流,符合道德思想动向等,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应具有真实性。
“时代感”是一个充满美丽的字眼,它能使人扬起生活的风帆,中学生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好奇,什么新潮时装、流行歌曲等,对他们来说颇具有吸引力,其原因就在于时代性强,当然,思想教育不是赶时髦。不过面对现代日新月异的变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无法达到教育内容的新颖,要保持思想教育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从时代文化中吸取营养,把最新的科学技术、文化技术和各种最先进的思想列入教育的范畴。
科学启迪学生,真实赢得学生,时代召唤学生,思想教育只有坚持科学性、真实性、时代感才会有强大生命力。
三、进行政治教学改革,逐渐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深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青年中引起各种反应。这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思想教育工作来破解,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意识健康,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去。
一、更新教育观念
思想教育工作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用新方法、新观念去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首先确立人性化理念。在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上教育人,这是改进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是分类管理的理念。当今时代,群体的划分更加多样化,从年龄上由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职业人;从团的战线上分,有青工、青农、高校、少先队等等。不同年龄、不同社会群体和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们的思想状况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特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三是深入基层的理念。要把思想教育的主体下移到基层,投入下移到一线,把教育的自交给基层,变上级指令为目标引导,不越俎代庖。四是重视效力的理念。这是衡量新时期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要重投入更重产出,重过程更重结果。
二、要强化管理功能
思想教育工作要与制度的规范、激励、约束、惩治结合起来,在制度的基础上解决人的思想问题,通过制度的健全,巩固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同时又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一是领导机制:要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依靠制度的规范性、稳定性、制约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可管理性;二是操作机制:要在内容上将政治导向、思想教育、道德示范、法纪约束及文化陶冶有机结合起来推进青年自我教育、相互教育,构成“大教育”工作网络。三是评估机制:思想教育工作的效益有其特殊性,因此,评估要坚持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个体效益与群体效益的统一。四是奖惩激励机制:这一机制建立在评估基础之上,要作为一项硬指标,使任务与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业绩联系起来,与职务的晋升联系起来。
三、要创新工作方法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某些方面之所以还存在某种“不到位”、“不入心”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与工作的方式不科学、不合理有关。所以说,“方式”问题至关重要,他直接关系到“效果”。首先,要借助党政及社会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其次,要丰富思想教育的方式,包括从简单的说教向贴近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转变;从单纯强调“我讲你听”想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转变。此外要针对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的不同特点,用不同形式开展工作。第三,要采用先进的科技信息手段,主动接受新兴技术,借助各种大众传媒和物资手段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占领大学生网上思想教育阵地。第四,活动载体要多样,要将思想教育通过理论指导、价值共识、舆论宣传、文化渗透、典型引导、教育灌输、道德规范、化解矛盾、群体凝聚、环境感染、文化娱乐等方式进行全面渗透,全方位深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第五,载体要突出品味,无论哪一种载体如果流于庸俗,不仅不利于解决思想问题,还会产生负面影响,抵消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
四,要做好几个结合
一是将大学生的理想标准与基本要求结合起来。既要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进行正面教育,重视大道理的理论灌输,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也要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二是要将政治性的思想教育工作与非政治性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三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建设,并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让实践再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理论。四是把教育大学生和服务大学生结合起来。既要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又要切实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源源不断地为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程绍华;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从基础抓起[J];青年记者;2011年26期
[2]申维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07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初中学生;教育影响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更是初中学生思想教育取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学生思想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对提高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初中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对祖国充满热爱、忠诚的感情及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情感。初中学生将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要任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会成为鼓励初中学生将来参与祖国建设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更有利于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林则徐等历代爱国英雄身上体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许多初中生是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起来的,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动不动便对社会不满,怨老天不公,缺少社会责任感。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启迪人们将为国为民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值得初中学生学习,不但要有强烈的爱国义情感,更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体现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一种责任。
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道德情操。当前许多初中学生没有道德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仁爱之心和感恩之心,骄傲自大、心胸狭隘,屡屡做出违背道德标准,甚至是触犯法律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文化素质低下,道德水平不够。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积累的文化底蕴对于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意志力和自强精神。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初中学生中的许多人缺少吃苦耐劳的毅力,独立自主性差,甚至出现了家长跟到学校照顾起居的可笑场面,培养初中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自立能力是中国大学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的自律精神;“头悬梁、锥刺骨”、“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的刻苦钻研精神;“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不强者不达”的自强精神,恰恰是中国初中学生身上缺少的品质。
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时代需要文明,时代呼唤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与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分不开,万里长城、都江堰、圆明园、四大发明等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初中学生如果能够将这些文明和精神继承,那么在世界未来的发展必将是不可阻挡的。
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对初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在学校营造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文化的气息中,成长在文化的熏陶下。任何一门传统的文化艺术都是高雅的,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还会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脚落里,因此,在校园里创设一种文化艺术的氛围与之相适应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楼墙壁都是坚实冰冷的水泥砖墙,为使墙壁生动起来,我们可以对墙面进行创意,如将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进行装裱,把名人名言悬挂于墙上,让师生感到赏心悦目。
2.编写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弘扬的基本载体,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其宗旨要体现中华民族基本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价值,并结合地域的传统文化资源,突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可以向每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所需,可以开发书法课、楹联课、围棋课等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研发,促进学生个性潜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通过各种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的营造,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可以邀请国学名家到校园内开设传统文化系列讲座,鼓励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型社团,进行自主研究,并通过文艺表演、电影节、知识竞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研讨会、读书节等各种活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
论文摘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素质教育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点内容。近年来,国家教育部一系列的命令,旨在通过指导各级教育机构加强学生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建设,要求各级教育机构在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同时,遵循教育规律。通过探讨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浅析了学生管理存在的一些不足,对如何协调促进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两者间的作用提出了意见。
论文关键词: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关系
随着教育力度的不断深入,教育宽度的不断扩展,教育对象范围的不断广泛,曾经的精英教育模式已经被大众教育取代。学生群体呈现多样化的转变,个体差异日益明显,自律意识比较欠缺,心理年龄普遍偏小;学生的自由活动空间越来越大。加之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校园,网络文化的突然爆发。教育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学生管理的意义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的一切活动和工作,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教育学生,培养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严格管理就成为高校最基本的要求和必然选择。严格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工作态度的要求,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领域的一种高度责任感,是关心而不是放任,是关爱而不是惩治。管理是严格的制度,是国家、社会、集体获取荣誉、实现最终目标的一种需要;管理是严肃的教育,而不是惩罚,是严格按照《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实施的依法管理,而不是超越国家法律之外的盲目管理。学校对学生管理效果的评价标准的控制,同时也赋予学生接受管理信息及结果以标准的意义,学生管理的计划与安排控制。可以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决定工作目标、内容及过程等,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决定学生在管理过程中接受什么指示,如何接受、接受到什么程度等。这说明学校管理对学生的教育质量有着调控能力。学校尽管口头上要求学生自我建构,但学生的思考对象仍然被限制在学校教师的教学信息意义范围内,教师赋予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标准化的教学信息内涵形成对学生的意义控制。
二、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化成长对思想教育提出的要求
学生教育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一项教育引导、规范管理和热情服务三者之间相互统一的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胜出的需要。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是我们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需要。学生思想教育是保障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要求。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教育体制、形式、和方法的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教育理论的创新。这即是是学校工作的基本职能和一切工作的目标和职责。也是如何做到严格管理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工作的力度,并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使得德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收获的更要课题。学生思想教育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各级教育部门的不重视,教材的内容的及时跟新,教育系统的完善都是社会发展对当今学生思想教育提出的最新需求。
(二)当代学生社会化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说新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充满责任感,那管理工作则充满着挑战性。是因为它要求教育者进行的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人性化管理绝不是仅仅延用固有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含量呈几何状爆发,学生们在知识和各种信息的冲击下,开拓了视野,思想也随之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随之增加。分析好新的情况,解决好新的问题,使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取得不断的突破和创新迫在眉睫。
当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随着教育向大众教育靠近。学生能参差不齐,很多学生自主学习愿望不强,学风不正不纯。校园里存在着严重散漫的作风和厌学的态度,导致学习效果糟糕。而且,学生的自律性差,自律意识淡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言行偏激缺乏理性。时下各种思想意识和理论不断涌现,在互联网的帮助之下更呈洪流之势。而当代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他们张扬个性,颠覆传统,对各种思想易于接受。生活阅历的缺乏加上家庭背景各异,更多的学生为独生一代,这种偏激和不成熟有时以血的形式演绎到极致。
再者,交流沟通也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门槛,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学生关系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自我封闭,集体意识不强。在校园里,由于来自不同地区,学生之间差异较为显著,造成同学之间往往难以深入的交往,至多表现为形式上的交流。这种沟通障碍的存在导致了多数同学都不大愿意将日常生活所遇到的问题告知于人,而是诉诸网络或者其他一些不当途径作为有限的自我调整,很多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因而容易连带产生其他的消极影响。很多学生对自己和未来缺乏自信息,心理承受能力相当脆弱,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此外,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很多同学把考试当做了学习的目的,在进入新的一级学习后,不能够很好的调整心态,在目标实现和压力减小的情况下的、,对自己放松要求,思想上也随之松懈。造成了自主自立精神的欠缺。由此,影响同学们的还有缺乏自我规划的问题,应试教育教会学生的考试的能力,却没告诉学生如何思考自己的未来,学校的管理更加着重于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优劣,这样一来便导致学生们一味地追求考试的成果,却对自己的优劣势,兴趣能力特长一无所知。混乱化的价值观,单薄的集体观念,是现在学生思想教育存在问题的总体表现。
三、选择学生管理方式应遵循的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加强“三观”教育,教育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受和成长的重要时期。在学生思想教育中,应该帮助学生完成认识自我和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两项任务。在社会体制专轨的情况下,学生的各种观念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应试教育对智育的强烈需求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要对学生的思维理念塑造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与人文化是一所学校来意生存的本源。育人为本是指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成长成才出发,学校要努力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从分利用吩咐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搭建各种交流平台、使学生健康成长,而不是对学生违规违纪行为的放纵来维护学生的狭隘的、自私的利益和权利。
此外,还可借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当前思想教育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各种著名古籍中,随处可见蕴含这为人处世的经典之语,这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素材。古人反复强调的做人道理也正是思想教育工作真的重要任务,这就是中国古文化与学生思想教育的相通之处。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逐步引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最终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净胜,厚德载物的宽厚胸怀,增加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底蕴。
四、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
以往教育工作中,人们常常把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对立化,经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发现,严格管理与育人为本并不是矛盾的、对立的两个面,我们既要强调育人,更要重视和加强管理。需要管理的必须加强管理、严格管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才是真正地育人为本。学生是学校集体中的一员,需要自觉地维护学校的、集体的利益。强调育人为本,绝不是忽视管理,更不是不要管理,不要纪律。管理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保障,制度建设时管理的基础,育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制度的建设当中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最佳体现之一。努力实现严格管理和育人为本的内在统一是实现教育质量目标的必然选择。
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在与教学和学生生活的秩序化和规范化,良好的管理可以帮助建立和维护教育和学习生活的正常化,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强化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必须加强人文关怀和规范制度管理让管理制度更有人性化、更符合新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新世纪全面建设有特色的教育,通过思想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行业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摘要: 体育类专业大学生有其相对独特的群体特征,依据调研数据,提出了以抓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带动思想教育;突出不同阶段教育与管理的侧重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网状思想教育系统等思想教育创新的新路径。
论文关键词: 体育类专业;学风建设;思想教育创新
1问题的提出
体育类专业因其招生途径的特殊性、学生来源的特殊性等综合性因素而使得该类专业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呈现了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点。在当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分析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特点,由此出发来研究大学生教育创新的新路径,对于培养体育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调研情况及学生群体特征分析
2.1 调研对象与方法本次调研对象为西安某学院07、08、09、10级体育类专业学生,采用的调研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走访学生、查阅文献和专家访谈法。问卷共发放4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 394份,回收率为98.5%。
2.2 群体特征分析性格特点:根据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性格外向,对于集体活动比较热衷,与宿舍同学关系比较融洽。认为自己自信开朗的学生所占比例为89.9%,在进入学院后96.4%的同学所交往朋友数量有大幅度增长。81.2%的同学遇到困扰时愿意与同学、朋友进行交流,及时解决问题。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普遍缺乏组织纪律性,78.6%的同学不愿意接受过于严格的纪律约束。
行为习惯:有7.6%的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71.3%学生的日常支出以食品和穿着为主,18.3%以娱乐和通讯费为主。65.1%的同学不喜欢高度规范化和程序化的任务。善于表达自己,在衣着、言行举止上倾向于无拘无束、不拘泥于传统,不喜欢被人监督,75.4%的同学处事比较冲动,常不考虑后果,事后又懊悔不已。仅有3%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专心听讲,勤于动笔,热爱学习。51.2%的学生不吃早餐,吃饭不定时不定量,浪费粮食现象严重。在劳动习惯方面,65.8%的学生不愿劳动。56.9%的同学不会保护劳动成果。在网络方面,75.3%的同学上网全是为了娱乐,64%的同学曾经或者想要浏览不健康网页,半数同学有过逃课上网的经历,但61.3%的同学并不熟悉网络技术。
3推进体育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的几条路径
3.1 以抓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带动思想教育对于体育类的学生而言,要采取各种措施和通过多种载体,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调动广大学生认真学习的积极性。以抓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些构成了体育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1]因此,结合学生渴望成才的积极性,围绕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学风建设,就为体育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找到了一个有效的依附点。
3.2 突出不同阶段教育与管理的侧重点,用扎实细致的作风全面做好学生各项工作根据体育类学生思想实际、培养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教育与管理的侧重点应不同。
第一,优化教育管理,加速新生的转变。新生入校后,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的角色转换不适,不能迅速适应生活、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思想上产生了迷茫与冲突。但由于他们刚跨出中学的大门,其思想普遍单纯,学习积极性较高,组织纪律意识强,对各种新事物充满兴趣。此时,教育与管理的侧重点是在坚持疏通引导与循循善诱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教育,落实生活、学习细节,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第二,专业教育与德育工作并重,全面开展对大二学生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做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化、干部工作制度化,采取具体的措施,及时处理不正确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落实教育管理细节,提高大三学生的综合素质。大三阶段,在不忽视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应落实日常的工作细节,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大三的学生普遍认识到了专业的重要性,因此,作好正确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乡土史料;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6―0063―01
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仅仅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正常的教学活动是无法完成以上的教育功能的。要完成这一教育任务和目标,历史教师就需要进一步挖掘蕴藏在历史过程和历史知识中的巨大精神财富,尽量使学生能在自主的体验下,独立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不断塑造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精神家园。那么,到底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探索出了一些做法,与同仁分享、交流。
一、乡土史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生动素材
历史教学要渗透的思想教育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国情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诸方面。教师若在教学中只讲一些思想教育的大道理,学生不易接受,因为一些思想教育材料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熟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列举一二个本地的乡土史料,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一节时,我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了家乡金张掖的历史:汉时设立了张掖郡,其寓意是“张国之臂掖、以汉西域”,从汉代起张掖就是丝绸之路上的最璀璨的明珠,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我的话音刚落,气氛沉闷的教室忽然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说:“哇塞,原来我们张掖如此有名啊!”随后我又借机向学生介绍了张掖的黑水国遗址、大佛寺、西来寺、高金城纪念馆、高台烈士陵园等文物古迹。通过上述的介绍,历史与现实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学生听后,感慨颇多。课后,我又组织初一年级的学生分批到以上的各个乡土文物古迹点进行参观,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了“知我家乡――爱我张掖――兴我中华”这一思想教育的预期效果。从此,我进一步认识到:乡土史料是对学生进行各种思想教育的生动材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新鲜血液。
二、历史教材中的“学习与探索”活动不可忽视
初中历史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有一个“学习与探究”的主题,既是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升华,又是极好的情感教育素材。诸如“破解彩陶之谜”、“了解身边的历史”、“寻访丝绸之路”、“成语历史知识竞赛”、“走进创业年代的英雄讨论会”、“世界古代科学美丽的报告会”等,都是极好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切不可对这些学习和探究内容跳过不讲或者让学生自己看看就行,而应精心策划,用心挖掘,让其发挥应有的德育功能。对这类的“学习和探究”课,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它纳入常规的课时计划,并充分创造一种开放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发挥各自的特长。
如,在每个活动课的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题收集多方面的历史资料,并围绕主题资料来进行提问、讨论、辩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还可让各小组的代表来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对活动过程实施做概括、总结、评价。这种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现场表演的方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更能收到震撼学生心灵的良好效果。因为无论是材料还是结论,都是学生自己劳动的成果,是其内心自然生成的,比教师单纯说教肯定效果要好得多。
三、创造各种条件,给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实践教学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大学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实践活动的尝试,同时这一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十分重要。但现阶段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不到位,过程控制流于形式,质量难以提高等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重新构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
1.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培养模式基本沿用了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无论是论文的标准、格式还是答辩的形式,高职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可以说就是本科院校的缩水版。由于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在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区别,高职院校采用本科的培养模式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1毕业设计(论文)安排时间短,学生差异大、任务重。
和本科院校一样,高职高专的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即第六学期,而最后这个学期同时又是毕业生寻找工作、顶岗实习的时期。由于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学生面对的头等大事是就业。这段时间,学生有的把重心放在找工作上,对毕业设计(论文)没有太多的激情和动力;有些已签约的学生用人单位要求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为工作让步,最后造成对毕业设计投入的精力不足,只能勉强凑合。同时由于学生专业热爱程度、个体勤奋程度的不同,三年的学习结束后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差异极大,用综合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只能对一部分学生适用,大部分学生是超出其能力所能及的。造成一些学生在毕业答辩前一周忙着“开夜车”,将教材中的一些章节重新组合、拼凑成文,或从网上下载他人的作品,更有甚者,将他人的文章直接换上自己的名字。
1.2选题不适合高职学生的能力和特点。
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大部分仍然采用由指导教师出题,学生选题后在校内完成的模式下进行,该模式在实施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毕业设计的题目是由指导教师主观出题,学生被动选题。指导教师在出题时,并不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只是按照自己的科研方向或本学科的重点来确定相应的题目。学生在选题时会出现盲目选题、或只选容易做的题目。二是选题往往工学结合不紧密,缺少多样性。往往一个题目做几届,实行多年一贯制。由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缺少企业的实践锻炼,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实践性很强的毕业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毕业设计(论文)往往质量不高,失去本来的意义。
1.3毕业设计(论文)所需信息和资料难以搜集,影响进度。
在扩招背景下,学校很多基础建设受到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并未与招生人数成比例同步跟进。尤其是工科类高职院校,实验室、计算机房等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的基本场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和所需资源同样缺乏的是岗位及社会需求信息,这些信息的缺乏使学生在选题阶段和具体实施阶段显得捉襟见肘,以致毕业设计中常出现常识性错误。
1.4学生基本功不扎实。
基本功不扎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不清楚毕业论文的文体特点和学术规范,甚至很多学生从来没有进行过论文写作训练。二是不知道如何收集、整理资料,根据设计的选题,应该查阅哪些相关资料,一些学生并不清楚。三是不会运用资料,有些学生在得到指导教师给的有关资料后,不能透彻理解、正确使用自己所掌握的材料,结果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引用资料时断章取义或所引用的材料不能说明自己的观点等现象。四是缺乏思辨能力,行文逻辑思路不清晰,论述层次欠分明。五是由于外语水平有限,很多学生在对摘要和关键词进行翻译的时候,照搬翻译软件的现成翻译,句子欠通顺,翻译也不准确。
2.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模式探索
自2008年开始,我院就针对毕业设计(论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改革试点,在经过了3年时间的摸索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行业企业专家反复论证,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改革思路。
2.1加强指导教师、学生思想教育,明确参与人员职责。
指导教师必须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作为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回顾总结所学知识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过程。学生能否通过毕业设计真正掌握就业技能,能否就业、就好业,指导教师负有重要的责任。同时,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与找工作并不矛盾,做好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增加应聘成功的机会。为完善过程考核,学校进一步改革毕业设计流程,明确每个参与人员的职责。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关键节点重点关注,落实考核政策。
2.2采取“工学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模式。
“工学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模式,毕业设计(论文)现场不再是学校,而是企业实践现场。选题方面,毕业设计题目应取自生产实际,数据资料与设计条件取自现场。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取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实习企业选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将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课题,到学校审批的办法进行。
在指导模式方面,对于采取该模式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采用双导师制,由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联合进行指导。在毕业设计题目确定后,校内的指导教师负责过程管理,制定毕业设计流程,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对后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进行指导和审核;校外的指导教师负责具体的内容指导、提供相关资料及学生与实习企业、工作环境的协调。
通过这种培养模式,学生除了在设计思想、设计规范、设计技术和能力方面受到了很好的训练外,还在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强化训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一体化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在选题的目的性与科学性、设计资料的丰富性与真实性、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与经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此外,这种模式还能使教师得到实战锻炼,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使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不断提高。
2.3调整课程、提前介入,实现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零距离”对接。
学校从大一开始就着手对学生进行职业与毕业设计互动关系的教育和引导,而不至于临近毕业才考虑这些问题。
通过毕业设计,高职学生锻炼了综合应用能力,初步适应了岗位的操作规范和要求,增强了自信心及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更凸显了就业竞争力。因此,重视并着力解决高职毕业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势在必行。特别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更应该不断加强管理,扩大与外界的联系,调整思路,实现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2.4建立合适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由于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更加注重实践性,因此不能再沿用本科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进行评价,需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判作一些调整。
首先,在评判标准上,高职的毕业设计应轻理论分析,重实践应用;轻计算公式推导,重实践运用效果;轻研究方法,重实践的创新能力。其次,建立全面的较为科学的综合评分指标。这个指标的评判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在企业实践的考勤情况、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情况和质量、中期检查成绩、答辩成绩、论文评阅成绩,等等。通过认真的质量评定,不仅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情况。
参考文献:
[1]周学军,周蓉.“工学结合”模式下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刍议[J].职教论坛,2010,(8):32-33.
[2]庄美男,林波.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2):79-81.
[3]任长春.浅谈高职教育中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35):284-287.
[4]叶如意.论高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创新与优化[J].教育与职业,2008,(9):71-72.
[5]包锦阳.高职毕业设计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8,(10):40-41.
一、英语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科院在毕业论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存在几个方面的不协调,主要是在管理、评价、导师和学生四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学校制定的工作条例和制度是不全面、不细致的,执行过程中也不严格、不规范和难以落实。也就是说学校在指导教学方面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教师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教导学生。管理方面主要的问题有三:一是缺少明确的毕业论文管理条例来体现英语的专业特点;二是毕业论文管理机构不健全,成员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三是没有行之有益有效的质量监控程序。
(二)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需要论文评价体系,用以解决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论文答辩和质量要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评价主体是关于学生的学历、职称、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方面学生的答案参差不齐,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也很难确定。评价标准是关于评价论文时的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导致评价者很难用细致科学合理的量化角度评价论文,致使评价者的评价结果还是真正的公平公正,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层次和水平。还有教师出于种种考虑,勉强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过度宽容和迁就,这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和错误暗示,会让学生有不用努力学习,通过抄袭就可以顺利通过的侥幸心理。
(三)导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是大多数学生一生中第一次接触学术研究工作,对每个学生都有重大的意义,使得教师对毕业生关于毕业论文方面的指导尤为重要。但是教师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方面投入的精力少,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毕业论文的教育工作。其次,大多数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学校缺乏专门用于毕业论文指导的经费和师资,主要是学校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学缺少重视,投入极少。最后,指导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乏味,教师难以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创新趣味的理念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过程过度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介绍和讲解,但是缺少对个案的分析或实践的开展,导致很多学生表面上理解和吸收了知识,但是在毕业论文进行研究时,依然不知所措。
(四)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方面的问题很多。第一,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第二,基础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等应具备的掌握的不扎实。第三,缺乏对选题的科学领域的深入了解,没有正解认识和理解题目的要求。第四,学生难以独立高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五,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低,只求能够通过,而且学生没有探索知识的欲望,往往思想陈旧,缺乏创新能力。每部第六,学生的感性认识强,但是缺乏理性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总结。学生在选题时太过盲目,随大流,有的学生摇摆不定,常常更换自己的选题,有的学生太草率,没有经过研究和思考,有的学生选择的题目与自己的专业无关,或者题目太大,给人的感觉是不知所云。
二、撰写英语毕业论文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
加强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严谨性和规范性,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防止抄袭行为的出现,教学生认真做事、诚信做人。
加强指导教师的自身认识,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培养,真正领会英语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教学生撰写论文的同时教他们诚信做人。
(二)加强对毕业论各个环节的指导教育
调整论文撰写辅导的时间和形式。以往是在第七学期开学举行毕业论文讲座,但是论文是在十二月份开始撰写,相隔时间较长,难有实际效果,不过是走过场,内容太多,学生收效甚微。因此,学校作出了调整,把撰写过程分为收集资料、选定题目、撰写报告、规范格式、参考文献和文献综述这六个部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撰写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论文质量。
(三)加强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督
建立一个健全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监控学生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教师论文指导的质量。主要是在论文准备阶段、论文写作过程、论文写作中期和论文评估体系这四个方面的监控管理。
(四)加强外文书籍的资料建设
英语论文离不开参考文献,外文的参考文献对学生的写作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学校应该为学生建立外文图书资源库,加强资料室方面的投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要从思想上重视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加强对学生在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写作技巧,加强有关部门对撰写论文的各环节的监控管理,以及加强外文书籍资料产投入,来保证学生能够写出有深度有新意有质量的英语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盛国强,周永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04):42-45.
1.认真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在备课组中,积极开展共同研究,全面合作的活动,努力促进课程改革。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
⑴优化课堂教学,继续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⑵构建人性化的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
⑶重视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⑷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
⑸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组织每位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教学研究课,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3.组织学习教材教法,熟悉教材体系及教学要求。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加强教科研工作。根椐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展完善研究课题。做到个人集体并进,分工合作人,提高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搞好中考、毕业考及高考
毕业班教学始终是学校工作重点,也当然是教研组工作重中之重。我们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高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物理成绩。同时仔细研究近年来的命题思路,精选习题,争取再创新高。
“高中新教材”的物理教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切实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力争让学生全面发展。
六、做好常规工作
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经验,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三全育人”观
课 题:本论文支撑2012年立项的黑龙江省教育厅综合教改课题:《“33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模式的构建研究与实践》,编号为J(GZ)20120239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同时,也是对大学生提出了“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的基本要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开展什么教育”和“怎样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更应该重视被培养人――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有着高考成绩不高、学习主动性相对弱、学习目标和奋斗目标不清晰等特点,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提高教学质量,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将专业思想教育引进新生入学教育中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活跃在经济生产、管理、建设第一线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应用性特点,要求教师处理好专业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我国的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着重强化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不能将此原则套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不能浅尝辄止,既要重日常管理,又要重深层次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将专业思想教育引入新生入学教育当中。即由专业课资深教师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从这个专业需要学习哪些理论知识到从事相应岗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职业道德和素养,从用什么态度来学习本专业到用什么态度去面对未来的工作,教师从不同角度、分重点、分层次对新生展开专业教育,让同学们通过专业的思想教育来了解即将开始的学习,建立起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目标,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评教活动
每学期末,组织学生为每一位任课老师进行评教,评教内容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内容、精神面貌、仪表、表达能力、授课效果等。学生进行评教之前,由辅导员统一组织开会,强调评教的方法和重要意义,让学生端正态度、放平心态,客观地对每一位任课老师做出评价。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精神,给学生更好的教育内容,也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得以保证的重要基础。
三、利用文化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由于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思想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不仅要培养基本素质,还要注重培养“职业人”所特需的职业素质,如合作能力、协作精神、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培养的具体特点,联系学生未来劳动岗位的实际,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让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成才、怎样才能成才,从而确立学好职业技术、立志岗位成才的价值取向。
第一,通过主题班会在班级建立起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学习互助模式,达到全班同学集体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第二,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学习标兵座谈会、感恩孝心报告会等,充分树立正面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
四、实施“三全育人”观,保证教学质量
“三全育人”观是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高职院校要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就要树立和实施“三全”育人观念。
1.全员育人
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保证教学基本条件,重视激励的作用,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全程育人
要求学生从进入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不管是校内学习,还是校外实习,学校都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
3.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