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13:20: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践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教师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混合式学习
一、引言
为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常态化研修活动,目前提倡的研修模式就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然而有关研究指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因此,有必要反思目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不足,并总结融合的模式,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融合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常态化校本研修活动。
二、研究背景及现状
在“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下,我国出现了多种教师培训模式,其中,校本研修有利于解决教师师资紧缺及集中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但也面临着低水平重复问题。而远程网络研修因不受时空限制、互动便捷等特点,可有效弥补校本研修的不足。 “远程学习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
201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并于2014年研究制定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提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但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参加网络研修只注重完成任务,并没有与线下校本实践相结合,也没有认识到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的互促关系,“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三、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2001年,Colis和Moonen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传统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的网络学习的混合,网络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他们指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灵活的课程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在线课程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又没有完全舍弃面对面交流。混合式学习开始用于学生开展学习,后来被用于在职教师培训。
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模式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以下三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方式。
1.由助学者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是由助学者,如区县级研修员、研修辅导员、学科专家等,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的过程大致为:针对教学实践问题,助学者在研修平台研修计划,指定某个教师讲课。第一,讲课教师在研修平台上传教学设计方案,与其他教师在线讨论,根据其他教师意见进行修改。第二,讲课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并将教学录像上传至研修平台,其余教师进行线上观课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教者组织教师进行在线议课。第三,讲课教师根据在线讨论情况,再次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并上传到平台。第四,讲课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完成第二次现场教学,并上传教学录像,其他教师进行在线观n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学者组织教师进行第二次在线议课。第五,所有教师提交研修心得,助教者研修总结。这类研修模式只适合解决课例研究型的教学问题,并不适合磨课。
2.视频案例研修
马立、郁晓华、祝智庭(2011)介绍了杭州市上城实验区的视频案例研修方案。整个研修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五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观察、案例讨论、行动反思和研究拓展。
3.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模式
滕光辉(2015)提出的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即大学与中小学合作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简称“U-S伙伴合作”)模式:“大中小学和政府共同参与、以网络研修社区为重要支撑、以应用型课题研究为主要依托、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在职教师校本研修模式。”但是,这种模式需要有课题项目的支持,否则可能会缺少大学的参与,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中最具体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课程改革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思想和理念的新与旧、精神和素养的高与低、态度和行为的优与劣。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所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加强教师自我研修,应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和迫切任务。
校本研修是校本研训的进一步升华和拓展,是基于学校,关注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其核心是立足于学校的教研、科研、进修三位一体的活动,其宗旨在于提高教师之品行,教师之素养,教师之技能和教学质量与效率。其目的是提高和强化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工作效率,并关注教师自我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所谓研修,研即研究、钻研、探究,其内涵则是学习与思考,探索与积累,反思与总结。修乃是修己、修身、修炼。校本研修应该是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发、自愿、自主的一种自觉行为,应该是以自我研修为主,同行互助为辅的形态出现的。而那种失去了以我为主的自主决策、自主探究、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的研修,是片面而不可取的。参与研训和自主研修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个体成长与成熟的需要,是探索与实践的需要,是进步与提升的需要。研修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它是动态的、持续的、鲜活的、经验的、发展的,更是习惯与养成,历练与成长,实践与提高的艰辛历练过程。研修可归纳为:濡养品德,涵育人格,滋润智慧,荣发思想,凝聚力量,健康成长。
自主研修具体讲就是教师要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教科研活动,认真学习和汲取他人的经验与智慧,不断提高自身在教学中观察与发现问题,分析与思考问题、总结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研修中去思考,在实践中去研修,并在研修中不断地感悟、反思、提高、升华应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并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之基础。校本研修对个人而言要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和常态化。
一、研修目标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研究课改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自发自觉的结合学情与教学实际认真研读并深刻领悟课程标准,在课改实践中的不断钻研教材、教法和学法,并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可通过一些课题的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及科研能力。哲人说:“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因此,作为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牢固树立“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反思意识、科研意识、”才能使自己成长为科研型、专家型、学者型、名师型的教师。古人云:“书到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可见,加强学习,认真读书、濡养品德、滋润智慧乃是研修之首要。
作为音乐教师的研修目标应由专业型向育人型转变;由专业知识与技能单一型向综合性转变;理念上由教书匠型向名师、学者、专家型转变;教法上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不断的研修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智慧、有作为、有业绩、有成就的名师。
二、研修内容
研修对一名教师来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持续的、常态的、发展的过程。作为音乐教师应围绕音乐课标——教材——教法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有针对性的去研修。通过参加各种音乐学科的培训,聆听不同专家的报告和讲座,认真细心的去研读新课标和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在领悟新理念、钻研新教材、探究新教法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和感悟课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自觉主动地去总结和反思自己成功的经验与不足,能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教育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与叙事文章,以此不断地强化自身的业务素养、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水平。在教育实践中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音乐学科研修具体讲就是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课程标准和把握教材的基本功
(2)备课基本功
(3)组织教学基本功
(4)运用教学语言基本功
(5)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基本功
(6)设计板书基本功
(7)专业理论与技能基本功
(8)熟练运用课程资源和学科的各种教学方法基本功
(9)教学评价基本功
专业基本功:指具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和较高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师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艺术实践活动中能认真组织、科学训练学校的乐队或合唱队或舞蹈队等,使其具有持续性、达到常态化,并形成良好的发展性。同时,音乐教师在学校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中当率先垂范,能歌善舞、能说会写、吹拉弹唱、能编会创以展示自己的风采。由此可见,音乐教师应力求在提高综合能力与素养方面下工夫,处理好“专才”与“通才”的关系,使自己成为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一专多能”、“通才型”的优秀教师。
三、研修的方式与途径
作为教师在自身业务成长、教学成熟、业绩成功、事业发展中要正确审视自我、提高丰富自我、勇于表现自我、修炼完善自我、认真塑造自我。具体而言即积极参与各级师资或学科培训,积极参与校内外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听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活动,平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撰写有关教育科研的论文、教育叙事、教学案例、课题研究、调研报告和参与一些省市级的论文评选活动等。在研修过程中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成长计划和发展目标,建立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同时,应结合学校、教学与自身的实际,着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研修、在专家指导中研修、在同行互助中研修、在自我专业发展中研修。让自己在专家引领指导中,在同行合作互助共勉中真正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人,做到在自主决策中有效、自主探究中有获、自主管理中有序、自主反思中有悟。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如英语组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组内进行“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尽早走向成熟。他们是这样做的。
(1)搀扶新教师“学走路”。新教师在上岗不久,能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解读,设计了一定的教学方案,但在课堂上呈现出满堂灌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骨干教师进行手把手指导,对每一课时都为他们解读教材,分析教材,同时向他们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同时进入课堂为她们上示范课,然后在另一平行班听她们上课,总结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优点,分析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
(2)试着让新教师“自己走路”。通过一阶段骨干教师引领,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有了一定的理解,让新教师自己解读教材,分析教材,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让新教师自己先有一定的思考,然后骨干教师对教案设计进行一定的修改,再进入课堂听新教师的课,进行反思与重建。
(3)让新教师感知不同课型。英语学科的每个单元是由不同的板块组成的,每个版块的功能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呈现出的课型也就不同。在新教师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之后,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不同课型,在一个阶段中集中力量针对一个课型进行突破。通过一年不到的师徒结对,两名新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张丽丽老师在片级小班化教学评比脱颖而出,出片参加县级小班化教学评比;徐振飞老师由于教学扎实而代表新教师向全县的英语老师展示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英语课。
2、案例研修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课题研究模式。以我校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多元联动”校本研修提高中老年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组建了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通过本校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来提升每一位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
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开展“三段四步”主题系列联动教研活动。它分两个层面:第一、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就是对于确立的研究主题,如果之前骨干教师也没有很多经验积累的,就先在骨干教师的课堂中进行联动的实践研究,先从寻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再到进入各自课堂进行实践,然后通过骨干教师之间的一次次互动研讨交流,集聚群体智慧,解决遭遇的问题,逐步对这个研究主题形成共识,形成可积累的经验与做法。第二:将骨干教师先行实践较为成熟的研究主题作为与其他教师联动研究的主题。具体的流程与做法是:
第一阶段:骨干教师示范性研讨。它经历了:
(1)认知准备(骨干教师进行相关主题研究的资料解读及结合主题进行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2)骨干展示(先由骨干教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弹性化教案的设计说明等,在走进课堂上示范课)
(3)问题研讨(先由骨干做自我评价,其他骨干就示范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中老年教师参与评价)
(4)后续拓展(骨干教师把前期自身整个示范过程中积累的材料整理成文本,然后让中老年教师学习,并结合研究主题布置一到两项作业)。
第二阶段:以其他教师实践为主的螺旋式研讨阶段。它经历了:
(1)合作开发与设计(围绕主题,集体备课,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集聚群体智慧共同设计教学方案)
(2)初步尝试(先由一位教师尝试课堂实践,再由执教师自评,骨干教师点评,其余教师参评)
校本研修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总结升华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在校本研修中,学校是研修的载体,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和学习者,坚持满足教师群体和个体的需求,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是研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在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目前面临着以下困境:专业的专业性与专业指导的缺乏、专业的尊严与专业指导的缺乏、专业的个体性与专业指导的缺乏、教学的丰富性与专业指导的缺乏。此外还表现在教师队伍规模庞大、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难度加大;教师个体生存环境较为自闭,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强;教师专业自主程度较低,使得教师自主发展受到制约;教育理论研究滞后,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缺少有效的引领。
以上困境在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作为学校的施教主体,教师的专业水平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学校的生命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保证施教质量的前提。校本研修无疑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台。
那么,怎样在校本研修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
1.凸显校本研修的引领作用,把握教师发展的方向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师专业研修活动,它是一个开放并发展、变化着的系统,在运转的过程中,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校本研修必然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1.1 专业引领能够增强校本研修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专业人士或专业信息能够给教师提供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资讯,它反映了教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引导教师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法组织校本研修活动,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减少低层次的没有价值的重复探索,少走弯路,减少错误,提高校本研修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2 专业引领能够增强校本研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校本研修的本质是教师进行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问题的发现、提炼、分析、解决贯穿于校本研修的全过程。每一环节都伴随着复杂的思考、判断和决策。专业引领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准确判断和科学决策,使我们的研修活动始终向着预定的正确目的发展前进。
为了能够使引领科学、有效,必须要加大引领资源的储备。这里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借助这些资源,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先进的专业信息,组织和指导教师有效地学习和运用这些专业信息改进自己的专业行为,最大限度的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2.发挥校本研修的覆盖作用,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
我们深知,教师必须要发展,否则就难以胜任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需要,而校本研修作为研修范畴中低成本、高效能的研修模式,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和迎合。这就为教师借助校本研修发展自我奠定了基础。
校本研修是一种全覆盖式的研修模式,其研修的内容可以是深奥广博的教育教学理论,也可以是随时发生的教育教学现象,可谓无孔不入。只要教师产生研修的意愿,就可以开展研修活动。这是一种不用限定内容、规定时间,既可以是一本正经,也可以是随意插话式的研修载体,这种极富动态、不受约束的研修方式,符合广大教师的实际,也就必然会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
在校本研修中,我们强调以教师为本,以教师整体和个人的发展为宗旨,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以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改实验等领域为阵地,促进教师专业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结合,将教师的个人提高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3.体现校本研修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校本研修作为学校研修工作的有效载体,其不受时空限制的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因此,其必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活跃在学校的研修领域之中。充分体现校本研修的长效机制,可以有效保证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那么,学校作为校本研修机制的主体、核心,就要在组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从组织机制上去进行保障。研修规划要有阶段主题,研修措施要得力,从而推动教师发展有序推进。
3.1 要深入实践探讨完善校本研修指导、评价、激励机制,建全强有力的支持系统。校本研修必需有较强的专业支持、专业引领,它是校本研修的一个关键要素。除了学校聘请有关专家作专题报告外,更重要的是学校培训部门和教研部门要改变职能,走入校本研修,提供专业服务,提供咨询、技术、思想的支持。帮助教师结合自身发展,研究制定方案或规划,以远期、中期、短期为目标策略,形成学校内在机制的建立。
一、“微格研修”概念解读及基本特点
“微格培训”区别于一般校本培训的基本内涵是培训内容、形式、过程的微格化,“船小好调头”,让教师“听则能懂,学则能用,用则见效”,有效提高校本研修的时空成本,提高校本研修的实际效率。
二、“微格研修”的关注点及基本流程
“微格研修”不追求研究课题的水平和档次,而追求每一个教师教学方式的细小改变。从“问题”入手,调动教师研究热情,提高研究效率。我们在实践中注重四个关注点。
关注立足点: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关注切入点: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关注发展点:研究成果与教学行为紧密结合;关注生长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微格研修”的基本经验和阶段成果
实施“微格研修”以来,问题研究有滋有味,课堂教学有模有样,研修文化有板有眼,学校教育教学面貌焕然一新。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也总结了以下经验。
1.问题切入,注重行为改善
我们抓住“发现问题―共同研究―落实课堂―跟踪反馈―总结反思―跟踪监测”的主线,围绕问题进行研究。把丰富的案例性知识向策略性知识转化,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1)教学调研,发现问题。问题是研究的起点。每学期开学初,教导处会引导教师利用一至两周时间从课程标准、教科书、课堂观察、培训课程和自我反思五个方面收集自己在学科课程、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梳理提出的问题,剔除伪问题,留下真问题,形成小课题,确立自己在研修期间要研究的问题。
(2)问询理论,求解问题。教师走向成熟的临界点是能够用教育理论解释自己已有的案例和经验,也就是对自己的经验能不能反思、会不会反思,能不能找到研究问题的思想、路径和策略。校本研修的目的就是要对自己梳理出的教学经验寻找理论支撑,对问题或困惑找到求解的方法,寻求一种学科研究的思想,进而实现理论学习的内化。
2.课例驱动,着眼理念落地
“微格研修”的关键是,将研究的成果回归课堂。因此,以“问题+课例”实施课例驱动,就成了校本研修的“本”。
一、“研修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作为一名研修员,他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其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和水平关系到整个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在肖院长的教育管理思想中,研修员优先发展始终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观念。面对课程改革任务的不断更新和区域教育科研工作的新要求,“研修一体”让研修员所承担的教学研究任务与教学培训任务有机融合起来,不但会推动研修员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还会促进基层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
1.坚持正确导向,发挥教研引领效力
研修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是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活动。营造一种专业化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搭建促进教师学习的平台,教研工作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导向:第一,加深对教育的理解。明确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可持续发展,要始终把教师培训活动中的学员发展作为首要目标,以实际的行动规划带动教师去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重视“言传”这一先进的教育管理观念,重视“身教”,帮助教师理解学习活动设计如何关注学习主体。第二,强化研究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教师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常常会面临各种教育问题,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会依据原有的问题解决思路判断问题的成因和对策。作为研修员,我们要在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中,把这种问题意识渗透到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流程中,呈现出关注学习者的着眼点和立足点,让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入教师日常工作程序中。
2.凸显服务和管理职能定位,发挥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控职能
研修员对课程的理解力、建设力和执行力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导向。以研究教学诊断和评价确立目标,服务教师课程理解开发能力,是对研修员专业提升的重要要求。在研修员的专业提升过程中,要以学科中心组活动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要以地方、校园课程资源作为起点,综合改进教师课程建设的能力;要以院校合作的形式关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监控能力发展,在服务教师的同时带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
3.多种研修模式加强沟通互动,改进教研工作方式
研修中心要探寻工作模式的创新之路,践行专题式研修、案例研修、沙龙研修和学习型组织研修,这也是研修员自身发展、服务全区的工作需求。专题研修专注聚焦于核心课题,从专题中提炼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发挥研修员引导下集体研讨的智慧,提升学习成果的质量。案例研修为大家提供一两个相关案例,激发教师的认知冲突,帮助培训教师明晰理念和策略的本源,发掘其内在的探究动力,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增加参与感与互动感,师生都会获益。沙龙式研修以同伴互助为基石,让知识背景相似的教师共同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中交流,引发参与者开阔新思路,践行新方法。这种研修模式的关注点是要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教师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沟通与交流,从而构建成为实践共同体。
不同的研修模式实施进程中会形成相对典型的成熟案例,这些案例会为教学研究和探索提供丰富的素材,是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发展的良好范式。
二、“和谐发展”的核心团队建设理念
团队建设理念是教育管理思想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支有凝聚力、执行力和向心力的专业化团队,始终是肖院长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共生共荣,要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让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找到生长点和幸福感。
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在于挖掘成员的领导和管理才能。研修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要根据任务类型的不同,将管理责任安排到不同的人员身上,负责各个业务,从而创建“人人努力、共同发展”的和谐进步氛围。团队向心力的形成来源于对工作任务的认同和承担。在研修活动中,要让每位研修员在团队中拥有自由度和自,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只有组织团队的相互依赖和支撑,才会形成“百花齐放”的研修成果。团队执行力的形成得力于对共同教育理念的实施。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出“创建国家级教师培训基地”的共同愿景,及时总结交流团队中的优秀经验,将系统思考贯彻到每一项研修活动中,学会思考,敢于实践,成为激励团队进步的重要动力。
三、“知行合一”的研修工作行动策略
“知行合一”是肖院长教育管理思想中推动研修员专业成长的重要行动策略。研修员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体验者和推动者,一方面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会获得优秀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在教育培训活动中执行并帮助基层教师体验理念到行动的设计路径。
“知行合一”,第一层意思是“知易行难”。研修员参加各种培训和教研专题活动,接受课程改革和实验的信息来源,但如何才能有效地将获得的先进理念实施到区县研修活动中,以自身的成长引领基层学校教师的发展,这不但是研修员的工作目标,还是他们的工作过程。获得新知识和新观念,看似比较容易,会在各种专家学者的研讨会中得到,但真正认可这些知识并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却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是“知易行难”。在“研修一体”的实践活动中,研修员要设计思路多样的培训课程,聚焦培训课堂和课题研究,将理念转化渗透到实践行动中,克服“知易行难”的瓶颈。
“知行合一”,第二层意思是“知难行易”。研修员要在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层面上工作,处理好“已知”、“未知”和“欲知”的相互关系,指导研修工作的实施。“已知”即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被验证过的理念和思想,有一定的实践案例支持,理论框架构建成熟。如何使用已知的、具有适切性的观念引导基层学校教师的教学行动,“本土化”的行动策略是研修员任务达成的先决条件。“未知”即是需要研修员探索和开拓的知行领域。面对新困惑和新问题,如何通过探索性工作发掘其内在规律,是研修员的实践出发点。“欲知”即是研修员教育思想的独特构建过程。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独到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会形成个性化的专业特色。这就要求研修员要敢于实践,勤于思考,将对现象的理解和实践行动策略内化为个体经验,建立专业化的成长道路。
遵循“知行合一”的行动策略,在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中,可以形成具有下列共同特点的培训活动模式。
1.时空开放,形式多样
研修培训活动要从传统单一的讲授逐步向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研训结合模式转换。研修员所扮演的角色是“教师的教师”,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在知识能力上亲身示范,还应在教育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换中成为教师的榜样。如何培训教师,这对教师从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化有很大的影响。研修员要走入学校课堂,将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与专业成长结合起来,通过课题引领、骨干示范、课程开发等多种形式聚焦教师成长。
2.主体参与,合作互动
研修员的成长是在实践活动中与教师培训活动共同发展的。作为一名研修员,设计的培训活动要基于教师成长需求和课程改革要求,要从区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创设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环境,将教育环节的设计理念、任务实施、评价方式,与基层学校教师密切沟通,有效交流,在参与分享、合作互助、案例点评中,与教师积极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3.重视实践,勤于反思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研修员工作理念的认识形成过程。本着“知行合一”的行动策略,研修要始终贯彻对反思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视,要有反思交流、问题探讨、自主合作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实践与反思的互动,从实践经验和理念形成的不同层面创造教师专业进步的机会。
四、“且行且思”的教育管理思想体系
要系统化地思考研修工作,从理论、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展开,形成“且行且思”的教育管理思想体系(见图1)。
理论研究构建了“研修一体”的研究氛围,能够激发研修员自我确定价值方向,并将研修工作变成一种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研究在教学、科研课题、考试和管理等活动中探索前行,修业在课堂教学、课题实践、课程建构中实践展开,践行着“研修一体”的实践取向。
,校本研修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基础建设。为使校本研修发挥更大的
作用,现将我校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校本研修的前提
为了保证校本研修正常、有序地开展,营造良好的校本研修氛围,组织多样的校
本研修活动,为教师校本研修提供多方面的有利条件,我校建立了由校长任组长
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管理校本研修工作。
在教育教学中,校长作为校本研修的参与者、实践者,积极投身到校本研修工作
之中,自主学习,率先实践,探索符合学校发展特点的校本研修模式。
方式一:定期对中层以上领导进行培训,明晰学校的办学理念——传承国学经典
、提高责任意识、诠释生命意义;
方式二:坚持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讲座,通过游戏、互动活动等方式提高教
师的幸福指数;
方式三:深入课堂教学,参与课题研究,在校本研修中与教师一起成长;
方式四:研发校本教材(《知与行的魅力》),拓展教育空间,提高学生素质,
提升教育质量。
二、“双名三修”工程——校本研修的载体
1.学科研修——校本研修的主阵地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学科研修就是校本研修的主阵
地。在学科研修中,我们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最终目的,使学科研修落到实处
。
2.科研研修——校本研修的助推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学科研修与科研研修有机结合,引领教师边工作、边实验
、边总结、边研究,着重提高教师的“四力”,即做课题能力、学术阅读能力、
学术写作能力、学术报告能力。
3.自我发展研修——校本研修的内动力
策略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策略二:制定并不断完善 “十二五”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策略三:通过“彩虹工程”(师徒结对)使教师尽快成长。
4.名校长、名教师——校本研修的领航人
十几年来,我校培育了十几位名师,从教育局长、校长、教研员,到局机关各科
室工作人员,都有我校教师的身影。因此,我校被称为船营区“名师的沃土,校
长的摇篮”。相信在“双名三修”工程的引领下,还会有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
三、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的成果
2008年至今,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为核心,以“三
修”工程为载体,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成立了三个编辑部,即校报
《远航》编辑部、《教育资讯》编辑部、《小脚丫作文报》编辑部。目前已有二
十多位青年教师参与其中。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查找资料、精心排版,较高质量地
关键词:学校 实施 校本研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百万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如何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科研机制,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就学习、探索、实践、实施校本研修工作,谈一谈自己的点滴心得。
一、校本研修的意义
所谓校本教研,又名: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要切实开展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指出,以校为本的研修,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研修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概括地说,校本研修,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有关专家认为,所谓校本研修,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二、校本研修的特征
1.主体性。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人本性。校本研修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校本研修不同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而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研究。这种研究的重心在学校,基地也在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学一线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专家及其他教研人员也只是提供指导和帮助。
3.客观性。研究对象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直接了解到教学的困难和问题,能立刻感知问题的所在。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具体的教学实践去研究――尽管理论上看上去很完美,实际上是经不起教学实践的检验。多年来,之所以最感枯燥无味的课程恰恰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因为它和真实的教学情境有距离,也无法解决具体教学中的问题。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只有任课教师才最有资格去研究它,解决它。
4.依托性。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课程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修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校本研修是一种合作性的参与式研究,强调研究的民主性,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学校管理者、其他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支持。以校为本的研修,还应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专业研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并虚心向教师学习,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校本研修的内容
目前,有些学校在实施校本研修的过程中任然是“涛声依旧”,茫然无措,不知该研些什么?我认为应从研究自己的行为,解决自己的问题人手。
1.加强理论学习。校本研修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修。为此,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
2.加强教材培训。教材是教师赖以施教的依据,而对于新教材,很多教师还不懂怎么教,这就急需进行教材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吃透教材,用好教材。
3.落实集体备课。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再组织同年级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有中心发言人,有准备具体内容。中心发言人预先要填写好《备课记录》,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
4.狠抓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
一、改变了认知结构
受学科背景单一、工作任务繁杂、高考升学压力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校长们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完善的,普遍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学等理论的系统学习与占有,因此上不到理论的高度,用理论来阐释教育现象、指导教育行为、揭示教育规律。这次校长高端研修的首要目标就是充实校长们的理论体系,引导校长们拿起教育理论这件利器来运营自己的学校,来改进自己的学校,来提升自己的学校,来促进自己在校长岗位的专业成长。迄今为止已听取领导、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50次以上,网络学习超100学时,尤其是教育界泰斗级的大师陶西平、顾明远、林崇德的报告令我们回味无穷,受益匪浅且将终生铭记。大家都清楚明白: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是低效或无效的实践,是不可能产生高收益的实践。校长的高端研修就是要解决理论武装问题、理论运用问题。通过学习研修,校长们普遍感受到了头脑被洗礼的喜悦,普遍察觉到了理论的强大支撑力量,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和充实。
二、找到了追赶目标
一类是要追赶的学校目标,一类是要追赶的校长目标。本次高端研修的两个模块就是解决此问题的:一是“影子校长”实践,先后深入到北京的10多所相关中学去当“影子校长”,全方位、零距离、多角度解剖北京市的名校,北京市高中学校的组织变革、课程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给我们这些“影子校长”以极大的视觉、听觉冲击和内心震撼,高中学校校长们深厚的理论功底、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学校改进行动的效果凸显给我们这些“影子校长”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我们湖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校长们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激发了弥补差距的动力,找到了自己应该追赶的学校目标和校长目标。二是学校考察交流,先后深入到北京、上海、江苏、湖南近30所学校考察学习,人大附中、北京101中学、北京十一学校、北师大二附中、北京二中、北京牛栏山中学、北京大峪中学、北京昌平一中、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建平中学、苏州中学、苏州十中、扬州中学、南京师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长沙长郡中学、衡阳市一中、澧县一中等名校深厚的学校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优良的办学传统、卓越的办学成就给每位校长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而且深刻的教育示范课,使校长们发现了自己的短板,萌生了克服短板的强烈冲动,找到了自己学校及本人应该追赶的学校目标和校长目标。差距是最好的追赶催化剂,发现差距且真心认识差距是产生追赶动力的源泉,知“耻”可能后勇,明“耻”才能进步。校长们找到了追赶目标,这应该是首届高中校长高端研修班的最大收获吧!
三、学到了道法术措
高端研修班就是让校长们坐下来、静下来、慢下来,思考教育、思考学校、思考自己的管理行为,明白教育的道理、原理(道),找到教育的规律和法则(法),掌握管理学校、改进学校、提升学校的技术技能技巧(术),不断推出促进学校发展进步的举措(措)。不论是专家的指点还是名校长的实践经验分享,不论是影子校长还是理论研修,不论是论坛沙龙还是岗位实践,都是为了学到学校教育的道法术措。学习道法术措是慢功夫、是农业、是需要等待的,校长工作的本质之一就是慢下来踱方步去领悟,让学校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让学校运行在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让自己的学校朝着“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生态化”的目标迈进。
四、强化了研究意识
高端研修班倡导校长们写论文、编著作、做课题,目的就是增强校长们的研究意识,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解决,在解决中提质。研修期间,校长们撰写了各类论文百余篇,或交流、或发表、或评奖,显示了较强的学术功底;编写了《重塑课堂——超越分数的教学案例与评析》等专著,且入选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夏书系书目,展示了较强的学术价值;“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优化的行动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集团化办学的制度扩散研究”等10多个实践研究课题已进入终期研究阶段,有望获得研究成果。高端研修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研修,校长们的研究意识大大增强,研究氛围日益浓厚,研究能力逐步提升,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湖南高中校长争了光,为湖南高中教育争得了荣誉。
五、提升了实践能力
本届高中校长高端研修设计了两次重要活动,一是到参加研修的校长所在学校进行岗位实践指导;二是撰写岗位实践研究报告,引领校长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自己的校长岗位上亮实招、出实效、出成果。北京师范大学组织专家学者和优秀的高中校长深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沙市长郡中学、长沙市望城区一中、长沙县一中、浏阳市一中、浏阳市田家炳中学、长沙南雅中学、衡阳市一中、永州市一中、邵阳市隆回一中、宁乡县十三中、澧县一中等学校,对校长的办学方略和举措进行实地指导,校长们获益良多。指导校长们撰写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和岗位实践研究论文,引导校长们在岗位上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成长、在岗位上成长,40多篇岗位实践研究论文即将汇编成册,成为岗位实践能力提升的成果奉献给大家。
六、涌现了优秀校长
来自三湘四水的40位校长都是各地高中学校的优秀校长代表,有的理论修养好,有的实践能力强,有的理论、实践兼修;有的使学校发生了改变,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有的将学校带向优秀,赢得了赞誉,特别是涌现了黄月初、夏育华、毛善新、李素洁、魏建军、邓玉明、曾广清、陈嵩、胡群武等坚持研修、在研修班影响力大、贡献突出的校长群体,他们将成为湖南高中的“种子校长”,怀惴着高端研修的成果,带动一批湖南高中校长共同谱写湖南高中教育的新篇章。这就是高端研修的功效,湖南“教育家型”校长将从他们中开始产生。
为了使湖南省“未来教育家”高端研修工作顺利推进且产生更大成效,结合参加研修的校长们及本人的研修实际,特向湖南省教育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应按照教育家、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目标对整个高端研修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对办班目的、办班地址、研修的承办单位遴选、校长的研修行为管理、研修成果呈现方式、研修的考核评价、校长返岗后的后续管理及研修成果运用等均要有明晰的设计和套路。
二是加强课程设计。通过课程框架构建、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研发、课程编排、课程实施等一系列课程设计和行为实现研修的目标,上多少理论课、多少实践课、影子校长当多长、教育考察弄多久、聘请哪些专家来授课、网络研修如何进行等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因素均要进行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好了,研修就成功了一半或是基本成功了。
三是严格学员管理。学员的出勤要求、学习要求、作风要求、成果要求都要有制度约束和标准约束,对表现好的及时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坚决纠正。校长是学校的引路人,对校长高端研修班的学员管理要做到严格、严肃、严明。
四是严格考核管理。对研修班学员、研修实施单位(高校)、研修组织单位(省厅)均要进行严格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调节功能,使高端研修始终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实效化的轨道前行。内部评价不了的事情可以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硬了、实了,研修的效果才能保证。
五是巩固研修成果。首届高端研修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巩固研修成果,一是成立第一批湖南省高中名校长工作室(工作室首席校长从40位学员中遴选产生),且将地域相近、研修志趣相投的校长们继续汇聚起来,以名校长工作室为龙头,带动更多校长继续从事校长工作研修;二是发展一批名校长工作室基地学校,让名校长工作室的研究成果辐射到更多学校,带动更多学校获得新的发展;三是鼓励校长运用研修成果,将自己的学校带向卓越,让湖南省有更多学校在全国有影响力,让湖南省有更多校长在全国基础教育界有话语权,真正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型的高中校长。
六是发挥引领作用。认真总结首届高端研修班的办班经验,充分发挥首届研修班学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第二批、第三批和今后更多批次的高端研修培训更顺利地发展,带动更多校长奔跑在争做教育家型校长的路上。
关键词:师资培训;课堂教学研修;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6-071-03
“师范生顶岗实习与置换培训”是指高校高年级师范学生派到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实习,暂时顶替一些教师的岗位,而被顶岗的中小学教师脱产到高校免费进行短期学习培训。课堂教学研修即被顶岗教师(以下称学员)在集中培训期间到研修基地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是师资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师资培训的效果,因此,探讨课堂教学研修模式,提高研修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课堂教学研修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研修有利于提高学员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是独立于教育情境的孤立存在,而是一种“情境理性”。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情境中才可能被激活、提取和运用;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在基于教学现场的领悟、知觉和体验中不断进行“重构”,成为一种超越技巧的实践智慧。由此可见,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智慧的获得必须依赖于具体课堂教学情境。如果说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那么,教师的真功夫应该是在课堂上,这种真功夫是显现在具体教学实践情境中的智慧,是靠实践性知识保障的。事实上,在我国中小学,众多优秀教师和教改先行者都是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因此,教师的真功夫是在课堂上练成的。在师资培训期间,学员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研修,有利于学员理清教学思绪,促进学员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有利于学员们之间的交流,提高学员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增强学员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课堂教学研修有利于提升学员的科研能
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有高水平的教学功夫,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要学会用教学和科研“两条腿”走路。课堂教学研修能够促进学员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深入细致地分析研修中的各个教学环节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产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全面的、深入的思考,把学到的教学理论运用到具体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因此,课堂教学研修恰好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科研意识,提升学员的科研能力。
二、课堂教学研修的模式
课堂教学研修的模式可概括为课前的选题与准备、课中的教学与观测、课后的分析评议与优化设计。根据研修目的确定选题,选题原则主要有典型性、研究性、针对性和广泛性;准备包括确定执教者、研讨教学设计、制作观测工具及分工等。课堂观测包括定点观测、记录信息和录像等。分析与评议要体现整体分析与局部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优化设计就是改进与重构,优化设计原则主要有直观性、量力性、渐进性和发展性。
(一)选题与准备
课堂教学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究活动,其基本目的是提升学员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因此,课堂教学研修的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研究性、针对性和广泛性。
所谓典型性,是指选题具有示范意义,有参考价值,有警示作用。典型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典型,即选题能反映课程教学的典型课题,内容上反映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命题、原理与方法,能反映课程教材或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热点、困惑点、变革点等。二是方法典型,即选题能反映典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或某种教学方法、学法的特殊尝试、实验或推广情况。三是特征典型,即选题能反映课程教学的典型情境、典型过程或典型情节,能反映典型的设计思路或课堂活动,以及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的处理。所谓研究性,是指选题具有时代的精神,反映课程改革的现实情况,在改进课堂教学和促进教学研究上有一定研究的价值。所谓针对性,是指根据研修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的课题。所谓广泛性,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广泛普适性。
选题之后要着手做好准备工作,其核心的工作有:一是确定上研修课的学员,并做好研修课的教学设计;二是做好课堂录像和观测的准备,如设计各种课堂观测工具、做好课堂观测的分工等;三是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
(二)教学与观测
按照原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开展课堂教学。同一研修小组的培训学员按照一定的要求做好听课和课堂教学观测工作,在教室内要有两台录像机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全过程录像。
听课的学员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教师的语言和表情,记录他每个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行为。既要看教,也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师的教,主要看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对重点的处理,对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等;看学生的学,主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的认知参与、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总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否达到和谐统一。
对课堂教学进行观测,需要用到课堂观察工具。所谓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其中,观察表是听课评课中经常使用的重要工具。课堂观察工具根据其作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用于教学现场观察的;二是用于教师团队共同分析的;三是用于教师间互评或个人教学行为核查的。集体听课一般使用以下六种课堂观察工具:一是课堂提问记录分析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课堂提问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教师陈述性语言记录分析表,该表主要记录教师陈述性语言,即教师在强调重点教学内容、说明或总结知识点时所使用的简单扼要的语言。三是教师理答方式记录分析表,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的引导,使学生生成新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知识构架和认知水平。四是课堂教学环节记录分析表,该表是采用流程图或结构图的形式,展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所做的分析。五是师生互动记录表,师生互动是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互相促动的状态。六是教学问题分析鱼骨图,鱼骨图是对所有的分析要素加以整合,统一形成直观的既有问题主干又有原因分支的分析图。课堂观察工具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首先,确定观察的中心,也就是确定观察记录的事件和行为;其次,选择并运用课堂观察工具记录课堂情况,并进行分析整理;最后,可以将多个观察工具的信息汇总,利用鱼骨图综合信息反馈,促成教师全面反思。
课堂观测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因此,设计课堂观测工具时主要考量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体现量的研究、质的研究,以及量与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在量的研究中,使用检查表或规范标记来记录特定范围内一些事件出现的情况,然后分析发生这种事件的数量及频率。比如,一节数学课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课堂中教师提问有多少;教师讲授的时间和学生练习的时间各有多少;多少学生向教师提问,具体到每个学生来说,学生的回答、提问、看书、讨论、听课、做小动作、操作、准备工作等行为的次数和时间是多少;等等。例如,分析课堂师生语言互动分类可使用“弗兰德尔斯师生语言互动分类表”。分析和研究数学课的课堂提问,可以设计“数学课堂提问及反馈行为表”,由“提出问题的类型”、“挑选回答问题方式”、“教师理答方式”、“学生回答的类型”等部分组成,每部分有若干个行为类型,其中:“提出问题的类型”有“常规管理性问题”、“记忆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批判性问题”等;“挑选回答问题方式”有“提问后让学生思考”、“提问后让学生齐答”、“提问后让举手者答”、“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提问后改叫其他同学答”等;“教师理答方式”有“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对学生回答鼓励或称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等;“学生回答的类型”有“无回答”、“机械判断是否”、“认知记忆性回答”、“推理性回答”、“创造评价性回答”等。
在质的研究中,用一些图表或文字描述等信息来刻画课堂教学的特点,常用的方法是以座位表为基础的观察记录方法和以选择性的逐字记录方法。观察者将教室中发生的行为资料记录在一张纸上,并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将观察的焦点记录下来,但是这种方法只能记录课堂中重要的行为。另外,也可以将焦点放在某些学生身上,同时观察全班学生的活动情况。
在课堂教学观测中,我们要关注学科教学特有的特性。如在数学课堂教学观测中,我们除了关注课堂互动的形式、类型及特点,还要关注数学问题的认知水平、呈现方式等。关于数学问题的认知水平的分类,可以根据常规方法解一个问题的步骤数把问题的复杂性分为低、中和高三个水平;也可以把一个数学课堂问题可分为两种水平的四种类型,即低认知水平的“记忆性问题和简单应用问题”和高认知水平的“复杂应用问题和做数学问题”。
(三)分析与评议
课后的分析评议采用整体分析评议与局部分析评议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整体分析评议是对影响课堂整体进程和效果的教学要素进行分析评议。首先,从整体入手,看看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主题分别是什么,各用多少时间,这样的安排是否合适;其次,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分析评议教学各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核心概念与方法、课堂过程设计、教师教学导向、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心理环境等;最后,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进行分析。课堂局部分析评议是对课堂教学的局部特征、技术细节的分析,如课题引入、环节过度、课堂总结、教师作用、学生学习、课堂语言、课堂时间、多媒体的使用、课堂节奏等。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分析评议的科学性。例如,表1是一节几何课提出的问题类型的数据,其教学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由表1可得如下初步结论:一是整个课堂提问总次数为91,因此,高密度提问成为此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二是教师提问中基本上是记忆性问题(79.1%),推理性问题次之(15.4%),强调知识覆盖面,但极少有创造性、批判性问题;三是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成为较低认知水平的“结构性问答”,这种问答组织化程度高,有利于扫除教学障碍,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四是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但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优化设计
在分析与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抽象、归纳和总结,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设计也体现在整体设计、局部和细节的设计上。关于优化教学设计的原则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例如,就数学课而言,有学者认为,数学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以直观教学实现数学知识的抽象认识;以量力性促进数学认识的严谨性;以明确的教学路线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可持续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认识力。也有学者基于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认知模式,提出了优化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8条拓展原则:信息打包原则、空间邻近原则、时间临近原则、一致性原则、双通道原则、策略认知原则、积极情意原则和主动行为原则。我们认为,优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直观性、量力性、渐进性和发展性。
1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研修的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的内容包括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教学研究、基本功训练和论文写作与答辩等内容。
1.1 理论学习。根据听障、视障、智障等不同专业,学习并掌握相关特殊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法律法规。每一名教师都要制定一份三年的专业成长规划;针对新入职教师,还应制定“青年教师三年校本研修计划”:第一年,系统学习手势语、手指语、盲文,熟悉盲、聋、智障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特殊教育课堂教学常规;第二年,熟悉各科教材、教法,能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第三年,传承和发扬骨干教师的优良传统,能独立承担并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1.2 课堂实践。特殊教育的课堂实践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包括听课、上课、评课等环节。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赛教和学科教研活动,并组织学科组长和学科组成员对每一节课进行现场点评。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1.3 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包括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改革研究和教育专题研究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催化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教科研管理和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1.4 基本功训练。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基本功包括手势语、盲文、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计算机操作和多媒体运用等。基本功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校本研修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的学习与考评一般都穿插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因此,教研组在特教教师基本功培训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5 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选题、收集资料、制定和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总结成果等,这是特殊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必需具备的能力。
2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研修的方法
2.1 理论学习。方法一:学校分期布置学习任务,让教师学习各自专业的理论,以自学为主。要求做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定期进行考核和检查。方法二:根据学校校本研修实际和教改课改的情况,采取自荐与聘任相结合,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或示范课的形式向同行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方法三:开展“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研修。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同时制作成幻灯片,利用校本研修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产生“一人学习,众人受益”的效应。
2.2 课堂实践。方法一: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教研制度。尤其是近年来,电子教案的使用,为教师集体备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次备课更是教师个性教学的体现。方法二:发挥优秀教师引领作用。特殊教育学校要坚持做好“青蓝工程”,让每位教龄在三年以下的教师寻找一名师傅“结对子”,并签订师徒协议,定期组织汇报课,以这些特定形式将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落到实处。从而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3 教学研究。方法一:开展大教研活动。大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个人授课、现场说课、全校反馈、积极修改等环节。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突飞猛进、迅速的成长起来。是打造骨干教师的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方法二:开展校园网络学术论坛活动。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让教师们积极在网上发表教学反思、教学经验论文等,达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筛选出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文章推荐到特殊教育期刊上发表,促使教师的科研水平、专业技术能力等的显著提高。
2.4 基本功训练。基本功的训练是提高新教师素质的重要方法。学校每学期应制定一定的学习任务,研修教师自己进行练习,学校在一定的时间进行考核。实行基本功过关制度,教师的每一项基本功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2.5 课题研究。方法一:专家引领。针对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定期不定期地邀请国内知名特教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实践指导等活动,进行“现场诊断,临床会诊”,帮助教师解答疑难。方法二:实践提升。随着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步伐的迈进,国内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开始试用普校教材,与聋校教材相比,知识和信息量增大了、广泛了,教育资源丰富了,但针对特殊学生,教育的难度也加大了。教师该如何根据特殊学生特点把握好教材的程度呢?学校可以分教研组设立运用教材课题,让教师们边探索运用边总结经验,撰写科研论文,以培养和提升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3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研修的层次
3.1 抓紧新教师培训,做好入职第一步。对于处在步入特教岗位初期的新教师,应主要进行进入职业角色、熟悉特教岗位工作方面的岗位培训。培训内容为特殊学生心理学、教育学等业务理论知识以及中国手语、中国盲文等基本功训练,同时要为每个新教师安排一名指导教师手把手的进行指导。学期末对每名新入职教师进行业务理论以及基本功考核,同时要求他们为全校老师上一节课堂教学汇报课。这些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为新教师的顺利上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 搞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打造教师队伍中坚力量。对于处于职业成熟期的教师,主要进行胜任职业角色方面的培训,赋予他们一定的课题研究任务或培养新教师任务,促使其摸索和积累一定工作经验,提高职业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
3.3 塑造专家型教师队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处于职业高原期的教师,学校应多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向前迈进,渡过教师成长过程中比较困惑、痛苦的阶段。以寻求新的生长点后取得新的发展和新的成绩,实现生命历程质的飞跃。
4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
4.1 规范校本研修的层级管理。校本研修工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场”,使所需管理的项目(包括人员、课题、时间、信息等)一进入这个“场”,就能运转自如,“低耗高效”。为此,学校应构建校本研修组织系统,形成校本研修网络,有利于校本研修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校级领导是校本研修的决策层,把握校本研修的方向,并提供人、财、物、时等方面的支持;各职能部门是执行层,具体组织和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通过管理扩大参与面,提高研修水平;教研组是基础层,在教研组长的带动下,参加到校本研修和教科研活动中。
4.2 做好校本研修组织制度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一整套的校本研修组织管理制度,包括校本研修方案审查制度、校本研修过程指导制度、校本研修档案管理制度、校本研修评价激励机制等,使校本研修工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以保障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
4.3 注重校本研修的资料管理。学校应要求教师严格按管理制度完成好自己的各项工作,注意做好教学档案和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有整改、有实效。学校可将校本研修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教案、教学反思、典型案例、教育故事、心得体会等整理成册,让大家共享、共勉,给教师成就感。
校本培训是一种以任职学校为基地,辅之以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供必要课程和人员而开展的师资培训模式。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范文一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1、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
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1、自主学习模式。
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2、研修内容丰富多彩、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3、新课程理念研修。
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范文二一年一度的校本培训也如期而至。回首刚刚走过的几天时间,是忙碌的、是炎热的、是辛苦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校本培训的集中学习时间结束了,我由衷觉得时间没白花,而且我感受今年的校本培训是历年来安排的最充实、最合理的一次,我受益匪浅。
在此次培训中每一个讲座都很精彩,在佩服讲座专家们博学深思精神的同时,我更关注讲座的内容。对我来说,讲座中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在专家的讲座中,我领悟到:不断的进步是以不断的学习为前提的。
我个人很喜欢专家讲座,当书越教越疲惫的时候,需要见多识广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专家高屋建瓴的给我指导,助我突破瓶颈。专家讲座满足了我的需求。四天的培训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并未结束,相反,以此为契机,它才刚刚开始。专家给我们推荐了很多有名的书籍,我将会一一去学习研读。
二、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的意识也逐步提高,过去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老百姓逐渐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跟上时代的发展,做一个能适应社会并受到老百姓喜欢的人民教师。
三、加强学习
过去不代表未来,要转变观念靠的是学习,不断地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本次校本培训,我更强地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在这些专家们面前我多像一只井底之蛙,什么教科研,什么新的备课理念,我都觉得很新鲜,有些以前真的连听都没听过,更别提去实践了,我有了一种很强的危机感,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危机有转机,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相信自己能坚持。
四、学会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虽然有过反思,但从来没有很认真地正规地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去执行,只是在头脑里想想就过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须要学会总结反思,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
“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七、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确实,只有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即便自己的答案是错的,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课堂四十五分钟,我们应该舍得放弃,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学着思考,学着总结,留下印象。
总之,通过校本培训的学习收获很大,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尽快提高自身能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在教育这个岗位上有更高的突破。我也会努力总结自己的教学,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范文三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本学期我继续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在业务方面: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方面:这学期,我继续进行“在自由练笔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学生的习作能力显著增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是我对这项课题的研究充满了信心。
三、理论学习方面:本学期,较为系统的学习了《课程标准》,《新课程实践》,《行走课堂》等理论书籍,武装了头脑,对新课程的认识显著加深,课堂操作能力显著加强。
四、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五、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七、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八、善于将自己积累总结的一些做法写成论文,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本学期,写成体会文章累计二十多篇,收获真的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