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培训推广方案

教育培训推广方案

时间:2022-12-27 03:2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培训推广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培训推广方案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的农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行动,着力建设三支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思想坚定、决策科学、作风正派、执行有力、管理有方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一支结合实际、学风优良、技术过硬、支撑有力、指导有方的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

2009年培训任务:培训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管理等人员20人次,培训拖拉机手40人次,插秧机手22人次、收割机手200人次、新购机农民350人次、拖拉机机主及驾驶员(安全教育)300人次、农机维修人员25人次。

三、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一是镇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监督等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二是农机专家、乡镇责任农机员;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手及农机修理从业人员。

培训内容:围绕本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和近几年农业机械化项目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和重点技术推广的需要,着重对农机管理(监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及有关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突出本地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重点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收割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

四、培训方式

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办班、专题讲座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集中办班主要是在县级集中办班培训;现场实训主要是对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机维修人员和农机大户等,通过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实训,提高其生产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是农业(农机)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镇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三农”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争取财政资金投入,确保教育培训大行动顺利推进。

(二)制定方案,突出重点。县农机监理站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落实培训责任。要围绕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重点抓好农机管理(监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稳步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

(三)精心组织,创新形式。县农机监理站充分利用国家面向农村、农民的培训政策,有机结合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项目、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及农机跨区作业、年检审、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的开展,积极创造培训机会,着力搞活培训形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要建立农机教育培训的组织平台,以农机推广机构、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学校和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为依托,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在农机主管部门领导下,采取事企联合、校企联动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等团体共同参与培训活动。要采取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创新培训方法,做到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参加培训学习。

第2篇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快又好发展,根据市农机局全市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年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围绕农机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农机化管理、技术服务、驾驶操作、营销、维修服务和农业设施操作人员为培训重点,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和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等手段,大力开展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为促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和培训重点

年内计划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100人,其中培训农机管理人员50人,农机技术人员320人,各类农机操作人员2740人次。

今年我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重点搞好四方面培训:

一是围绕粮食生产,抓好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培训;

二是围绕全面推进农机化,抓好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培训;

三是围绕提高“三率”水平,抓好农机驾驶技术培训,努力提高驾驶员持证率;

四是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抓好农机职业技能技术培训。具体如下:

(一)购机补贴农民机手培训,年内计划培训500人。

主要对享受购机补贴的农户机手进行培训,包括机械性能操作及维护保养常识等。

(二)各类农机操作人员培训,年内计划培训2740人

1、农机化新技术培训,主要对新技术农机作业操作手进行培训,包括机械深耕、小麦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直播、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基本原理、操作规程和维修常识等,计划培训1540人。

2、农机驾驶操作技术培训,主要对全区拖拉机驾驶员进行培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等,计划培训1200人。

(三)农机管理人员培训,年内计划培训50人

主要对农机推广站、农机监理站、农机化学校相关人员及各乡镇、村农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国家惠农政策、农机化法律法规、购机补贴管理办法等知识。

(四)农机技术人员培训,年内计划培训320人

主要对农机推广站、农机监理站、农机化学校相关人员及各乡镇、村农机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当前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及安全监理技术等知识。

结合重点工作和重点技术推广项目,我们将通过举办培训班或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多批次、多层次做好技术推广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机手的驾驶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水平。

三、培训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季度:制定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任务指标。

第二季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科技下乡等方式展示、演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主要对从事三夏生产的农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第三季度:围绕三秋生产,主要开展玉米联合收获、玉米秸秆还田、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对玉米秸秆禁烧区内农机操作人员进行普训。

第四季度:认真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农机管理技术人员、农机维修保养等培训。

四、保障措施

第3篇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农广校是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基层农广校也是最接地气的农民教育培训单位,其培训水平的好坏、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影响到中国梦的实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体现出在新阶段农村、农民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一、准确定位培训目标

由于农民培训种类较多,培训目标不同,因而实施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其主要培训对象是种植、养殖、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村经纪人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培训目的是培养一批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素质与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是吸引“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并把农业生产作为终身职业,从技术型的农民转变成市场化的农民,所以更加注重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基层农广校在制订培训方案、选择培训对象时,要充分理解且有的放矢地做好培训工作,以提高培训效果。

二、科学制订培训方案

1、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经济是综合反映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掌握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特点是科学制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的前提。基层农广校要注重加强对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的现状、布局、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的分析,将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要求在培训方案中予以体现,并根据培训对象、产业特点不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2、掌握区域农村劳动力现状。基层农广校要充分掌握区域农村劳动力现状,比如劳动力年龄、性别、素质结构及数量比例、务工务农比例、人员区域分布等基础数据,重点瞄准农业生产企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及种养大户等培训人选,上述人群具备成为职业农民的潜质,可以培养成为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及技术服务型与市场营销型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端“职业农民”。

3、掌握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是以主导产业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地方发展,形成贸工农、农工商、产供销及农科教等一体化经营模式。基层农广校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离不开农业产业化。从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规模化、市场化、一体化(产业链)、科技进步与农村社会发展五个方面评价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并对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三、实现培训形式创新

1、借鉴先进国家培训理念。比较成熟的国外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分为东亚、西欧与北美三种。东亚模式共同的特点是人多地少、资源有限,难以形成较大的土地规模经营;西欧模式主要指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农业经营单位进行农业生产,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模式;北美模式主要结合自身自然资源丰富与土质肥沃,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点,构建以农学院为主导的农业科教体系。那么基层农广校要结合国情与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有选择地借鉴先进国家职业农民培训理念。

2、借鉴发达地区培训形式。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基本可分为“三类十一型”模式。其中,政府主导类包括政府工程型、院校培育型、远程教育型、创业扶持型与文化活动型;政企配合类包括园区依托型、推广服务型、科研项目型与科技示范型;市场运作类包括合作组织型与产业促进型。基层农广校要根据不同经济区域、不同产业领域、不同的培训目标来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并实现由政府主导类模式向政企配合类模式转变,条件成熟的可以过渡到市场运作类模式。

四、保证培训实施效果

1、抓好时机。培训选时要根据农事、农闲或开展专项活动前后等,便于扩大培训范围。比如,农作物种植培训课选时要抓住农业生产关键时期:秋种前、开春后、小麦拔节期与果树幼果期等,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时段。

2、因地制宜。要善于利用地利,因地制宜,合理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与培训地点安排等。在充分考虑区域地理环境、资源现状等基础上,围绕主导产业设置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常规的种植、养殖技术外,要开设农产品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经纪人实务等专业课程。在培训地点安排上,除常规的课堂集中教学外,还可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或组织到先进地区进行学习,以提高培训实效。

3、全面协调与沟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农业、教育、共青团、妇联、财政及基层政府等部门,所以基层农广校要善于加强与各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

(1)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经费、人员、政策及物资等方面的支持,争取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2)要建立起以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及制度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4、走进农村,贴进群众。很多农民培训工作之所以变成“走过场”与“花架子”,究其原因是培训工作脱离生活、脱离实际与脱离百姓。基层农广校要把“接地气’作为培训效果评价的重要标准。

(1)要“走近”群众。采用送教下乡、教师进村等方式,把教育培训办进农村、办进田间、办进合作社与农业企业;

(2)要“求教”群众。真心实意地拜群众为师,虚心学习;

(3)要用群众语言。用农民耳熟能详的语言进行授课,使农民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切实收到行之有效的培训结果。

五、小结

第4篇

一、以实现教育培训专业化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广校体系建设

1. 印发文件。早在200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就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并完善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干的农民培训体系”。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精神,山东省农业厅专门下发了《落实意见》,从强化职能、细化办法、找准目标、明确任务入手,予以贯彻落实,使农广校建设不断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 现场指导。201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贾万志副省长亲自出席山东省农广校建校30年校庆庆祝会,高度赞扬山东省农广校“已成为我省农业职业教育、农业科技培训和农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省农业厅王金宝厅长到任伊始,即到泰安市岱岳区大陡山村农广校村级教学班检查指导工作,对农广校中职教育进村办班给予充分肯定。

3. 积极投入。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农民培训,并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加大投入。仅省财政农民培训专项资金就从2009年的60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7400万元。在省发改委的支持下,省农广校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购置更新了广播电视制作设施、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制作能力,成为全国农广校系统有能力承担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农广天地》栏目节目制作任务的为数不多的省校之一。

二、以确保“一个不能少”为目标,全省农广校分校和内设机构建设实现全覆盖

到目前,山东省农广校有17个市级分校、126所县分校、两所农高区分校、3所特殊教育分校(与司法部门联合举办),覆盖全省所有地市和农业县(市、区)。省、市、县均建立了农村(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省农广校内部设立了办公室、财务科、教务科、培训科、学籍科、体系科、教材科、声像科和宣传科等9个科室与中央农广校处室一一对应。各市分校和县级分校也均设立综合科、教务科、培训科、教材科、学籍科等相应科室,保证了省、市、县三级的有效对接和各项工作畅通运行。能够实现分校和机构的全覆盖,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做法。

一方面,早作准备,提前工作,力争在改革中保持稳定。近20年来,每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特别是职业与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对农广校的建设和发展冲击都很大。为保持农广校“三不变”,在每次改革方案酝酿出台前,山东省农广校及时收集整理国务院、农业部、省政府、省农业厅有关文件,编制报告,在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以及人事、教育等有关部门做好汇报,使农广校在历次机构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站稳了脚跟,青岛、烟台、威海、临沂等部分分校还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另一方面,积极作为,加快发展,不断扩大服务面向。为联合开展服刑人员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山东省农广校积极争取主管部门支持,在2000年和2002年与省监狱管理局联合下发了两个文件,加强服刑人员农业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按照文件要求,先后在齐州监狱、鲁西监狱、济南监狱建立了3所农广校分校,并从省财政厅争取专项资金6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随着部分市级农业高新区的建设,积极主动与农高区管委联系,成立了东营市和聊城市农高区分校。农广校体系在山东实现了“一个不能少”的目标,而且服务范围不断拓展。

三、以达到“一个更比一个强”为目的,全省农广校体系内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1. 开展优胜评选。自1991年起,山东省农广校就在全省农广校体系内开展市、县两级分校年度优胜学校评选,评比内容涉及体系建设与管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学籍管理、农民培训、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媒体资源建设与管理、宣传通讯工作六个方面。23年来,全省有6所市级分校、48所县级分校保持连优全优,获得15次优胜学校的市县分校超过50%。优胜学校的评选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分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了临沂市、烟台市、淄博市、泰安市岱岳区分校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农广校体系有影响的名校。

2. 实行达标检查。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要求,每年进行一次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任务申办教育培训能力建设达标检查活动。根据各分校申办中等职业教育开办专业和农民培训层次、类别和岗位,从机构建设、场地条件、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制度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制定达标标准,组织专家组审查申报材料,现场检查验收。达不到标准的,坚决取消申办资格。教育培训能力建设达标活动的开展,加大了县级分校条件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力度,也确保了教育培训质量。

3. 举办队伍评优。1996年,山东省农广校在全省农广校系统教师中开展了首届全省教学能手评比工作。随后每两年一届,教学评比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包括教案评比、课件评比、课堂评比,形式有现场观摩、能手巡讲。教学能手的评比,在全省广大专职教师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农广校培养出了陈洪常、张景顺、邵文涛、温萍等一大批在全省农业教育行业叫得响的名师。在2012年全国农广校教学能手大赛和优秀课件评比中,山东省农广校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一。2012年在全省农广校系统开展了优秀校长评选活动,评选出10名十佳分校校长、20名优秀分校校长,活动评出了基层分校校长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4. 严格选用教师。山东省农广校在实施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民创业培训项目上,实行了全省统一选聘教师、统一安排教师担任授课任务。省农广校一直在教师选用上下功夫。一是在每学期开学前与培训项目开班前,在省级和市级教学能手中,调集教师进行集训,按照教学内容集中学习备课,现场试讲评分,根据教学任务需要,选用教师。二是按照名次排序,确定教师等级,按照教师等级,确定教师课时费标准。三是由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对任课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打分,评价情况作为下学期或者来年选用教师的重要依据。

四、以实施“一人一村一班一课”为抓手,全面提高农广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目前,山东省农广校专兼职教师规模保持在4105人,其中专职教师1149人,兼职教师大约在2784人。按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和农民培训工作的需要,成立了全省农广校讲师团和导师团,设置了专业技术员岗和组织辅导员岗。按照任务分工和岗位要求,全省农广校教师各负其责,积极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由于近几年农广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滞后,农广校部分教职员工素质和能力越来越难以适应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为此,2013年省校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培训能力”为目标,制定了“一人一村一班一课”制度,并在全省农广校系统实施。

1. 一人一村。全省农广校系统全体办学人员每人联系一个行政村,通过调查走访,撰写调研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实施方案,按照计划方案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的集中培训和田间指导,并通过赠送图书和举办读书月活动,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利用宣传栏、大喇叭等,及时传播惠农政策以及农业新技术、新知识。

2. 一人一班。农广校系统全体办学人员每人督导一个培训班或教学班,通过全程跟踪,强化工作的日常管理,落实省校的各项教学、培训管理制度,协助有关人员做好协调和组织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3. 一人一课。组织教师每人选择一门课程,精心制作课件和做好教学设计、课堂设计,开设农广讲堂,每名教师登台讲课,其他教师观摩点评,实行岗位大练兵,年终开展一次岗位比武,不断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确保教学效果。

五、以“满足需求贴近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强农广校教育培训条件建设

1. 加强省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2009年,按照农业部印发的《农民创业培训规范》要求,为保障培训任务的顺利实施,省校在济南建立了第一个农广校省级培训基地。为满足培训需要,按照全省区域布局,先后又在淄博、烟台、滨州、莱芜、临沂建立了5处省级基地。6个省级基地承担着5000人的农民创业培训、400人的乡镇体育指导员,以及肥料企业肥料配方师、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等培训任务。

2. 加强基层农民教育培训点班建设。2010年,经省教育厅下文批准,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正式开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8个涉农专业。按照农业职业教育要把教育培训资源送到农民身边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进村入场到社”办班的要求,把全日制教学班办到大型农村社区、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以上涉农企业。到目前,全省农广校已在全省15个市32个县建设稳定的中职教育教学点36处、教学班73个,承担着3685名中职教育在校生的教学任务。同时按照农民培训项目要求,在全省100个县建设相对固定的农业培训点400多处,承担着40%以上的全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任务。

3. 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山东省农广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为使实训基地建设规范化,省校制定了全省农广校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五年规划,规定了省市县三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要求。按照标准和要求,济南、临沂等分校已建成标准化市级基地24个、县级基地近百个。

六、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平台,不断提高农广校体系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还有一句是“亲戚还得靠走动”。体系的凝聚力哪里来?靠的是密切联系、统一思想,靠的是学校文化建设。体系的战斗力哪里来?靠的是工作牵动、常练常新,靠的是队伍内涵建设。山东省农广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是在不断的工作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多年来,正是靠着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这个平台,山东省农广校体系上下、同志之间密切了联系,加深了感情,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能力,赢得了好评。

1. 稳定中等职业与成人教育。目前,山东省农广校中等职业与成人教育在校生11812人,涉及17个市、98个县级分校,每学期有837名专兼职教师担任授课任务,210名班主任担任教学班日常管理。每年举办省市两级教师培训班、班主任培训班等40多个班次,开展教学观摩120多场次,每学年开展优秀教学点、教学班、教师、班主任和学员等“五优”评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双提高。

2. 承担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近年来,山东省农广校体系县级分校承担了65%左右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各市分校承担了70%左右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任务,省农广校承担了新型农民创业培训80%左右的初始创业者培训任务。为保质保量完成培训,省农广校自筹资金每年举办一次农民培训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班,开办讲座、交流心得。

3. 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山东省农广校鉴定站已连续三年鉴定考评数量达到2万人以上,位居全国前茅。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不断加强农广校体系内考评员和督导员队伍的建设,得益于督导员考评员管理不断规范。全省农广校体系内有督导员36名、考评员258名。完善了鉴定站与督导员考评员工作协议,制定了异地督导考评制度,每次鉴定随机选用考评员,成立了考评员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确保了鉴定考评工作的严肃性。

第5篇

一、坚持培训机构多样化,使培训机构由单一的党校(行政学校)向以党校(行政学校)为主,社会中介机构、高等院校并存的一主多元的格局转变

党校(行政学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单一依靠党校(行政学院)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大渡口区以提高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公开竞标选择中介机构承办专题培训班,与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建立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调整党校职能,打造适应按需培训要求的培训主体。根据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将党校的职能定位为基本教育和基本管理。基本教育主要是发挥党校的优势,开展包括一般公务员、村(社区)干部、普通党员等为主要对象的教育培训和开展以党史、党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为主的基础理论教育。基本管理职能是要求党校的职能从单一的施教机构,转变为既是施教机构也是干部教育培训组织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由全国名校名师组成的师资库,按需聘请名师到大渡口区讲课或开设讲座;二是根据培训需求,策划培训主题,确立培训对象,组织干部到名校开展专题培训或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

公开竞争择优,引入社会优质教育中介机构。面向社会干部教育培训信息,选择具有干部教育培训资质、资源和经验的社会中介机构与党校公开竞争,竞争内容包括策划培训专题、设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等。今年6月,通过这种公开竞争的方式,大渡口区聘请**一家培训管理机构开办了首期以“扩大对外开放与统筹区域发展”为专题的开放式干部教育培训班。该期培训班培训内容紧扣主题、培训资源丰富、培训方式新颖,得到学员的广泛认同。

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校地合作教育培训基地。与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浦东干部学院、杭州市委党校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是邀请这些学校的知名专家教授到大渡口区讲课,另一方面是根据学员的需求和利用这些学校的优势资源开设专题培训班。5年来,全区共外请全国知名教授50余人次,举办专题培训班20余次,培训干部700余人次。

二、坚持培训内容向学员开放,使培训内容由学员被动接受向自主选学转变

学员由组织抽调、学习内容由施教机构安排、学习方式以灌输为主,是过去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惯例。这样的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想学的没学到,需要学的没安排,学的与干的不相关等问题。近年来,大渡口区针对这种模式的弊端,坚持培训内容向学员开放,积极推行自主选学,初步建立了自主选学与组织调训相结合的干部参训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参加学习的内在动力。

推广在线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培训内容。研究开发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在线学习平台,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可以随时随地自由登录学习,能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学习的内容不但有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管理知识等,还有文化、历史、书法、摄影、旅游等各方面知识,可以按需选学,充分调动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在平台上,专家和区内的干部可以双向或多向互动交流,发表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

开展素质测试,量身订做干部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与高校或专业测试机构合作,对处级干部及处级后备干部的性格特征、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以及缺点和不足等进行全面测试,根据测试情况,为干部制订一份中长期的组合式教育培训方案,策划不同的培训内容及方式。

实行按需施教,科学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方案。根据干部岗位需求等差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干部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培训。一是派干部到高等院校自主选学。培训期间,干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由选学内容,培训时间结束时由施教单位作出学习鉴定。二是外派到发达地区挂职。将理论知识丰富、创造性较强、实践经验不足的干部,选派到上海、广州、江苏、山东等地挂职锻炼。三是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同行业、同系统的干部集中时间开展与工作相关的专题培训。四是开展普及教育培训,开设公共讲座,培训政策理论、公共管理知识等。

三、坚持培训管理信息公开,使培训管理由时间管理向效益管理转变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习惯做法,是强调培训时间的长短,对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却不作明确要求。大渡口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考核评估制度,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从简单强调干部培训的时间管理向注重培训效益转变,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的教育培训实行学分制管理,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制定科学的学分管理办法。大渡口区制定的学分制管理办法,按照“基础分+综合分”的双百分制实施考核。在5年内干部必须完成基础学分100学分,综合学分100学分。基础分,重点考核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时间,即干部参加各级各类脱产培训完成的学分,共100分。综合分,重点考核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即培训效益的情况,即干部在职自学、理论成果、工作实绩等所获学分,共100分,分别为40、20、40学分。在职自学主要包括参加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或本单位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在线学习、学历教育、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理论成果主要包括调研报告、理论文章、学术著作等;工作实绩指得到各级表彰的当年加学分,出现重大失误的当年扣学分。

第6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 教育培训体系 信息化 构建

电力企业人才的短缺,目前已经是阻碍电力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愈加激烈,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电力企业应如何在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随时迎接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与考验,无疑已成为新时期电力企业所面临着的重要课题。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提高竞争力的内在因素即为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电力企业人才短缺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就在于建立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来临,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也应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依托网络平台来为电力企业量身定做适应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为电力企业储备更多优秀人才。

一、加强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

电力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将一些培训制度、培训人员以及培训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它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完成大部分的教育培训工作,因此,要实现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体系的信息化管理,应首先加强电力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企业要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信息设备人均拥有率。让职工对教育培训信息可以做到及时和有效把握,避免由于信息资源的局限而导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从而降低信息化教育培训效率。

另一方面要提高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目前电力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运行不理想的关键因素,就在于职工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限,只专不广,很多人员只能完成自己熟悉的操作流程,对其他业务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因此,在实现设备人均拥有率达标的基础上必须要加强操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要让他们不但能够熟练的使用相关设备,还要能够对具体的教育培训信息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进行合理取舍和及时更新,能够找到教育教训信息化建设与电国企业发展的契合点,使教育培训体系能够健康有序的正常运行。

二、全力构建电力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

体系是一系列单独系统的组合,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具有强大功能的集合体。而电力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也是由许多单独系统所构成的,要加强体系的教育功效,彰显体系的构建意义,电力企业就必须要首先落实体系建设的主体框架,即开展对“单独系统”的建设工作。

第一,建立电力企业内部局域网,搭建开展对职工培训教育的重要平台。内部局域网是由多台电脑所组成的“计算机组”,利用局域网中的文件共同管理、资源共享、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实现教育培训工作网络化。

第二,建立职工档案数据库,全面了解职工的动态,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宏观来讲,档案数据库就如同一部融合了多种文献的百科全书,其中,档案题名、索引、责任人、页码、来源、分类号、主题词、摘要等是构成档案数据库的重要内容。在工作实践中,电力企业档案管理者应做好对档案的分类工作。同时,将档案数据库视作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产品,并依照生产产品的管理方式,通过质量控制体系进行监管。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可将管理内容通过组织协调组建一个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管理者将档案数据库维护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进行管理,并建立评价机制,采用模拟检索形式审查数据库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检查数据是否完整、准确,评价在数据收集、录入、备份等环节是否提升了工作效率,等等。

第三,制定信息化教育培训方案。电力企业在落实上述前提下,应立即制定信息化教育培训方案。首先,企业应充分利用内部局域网,建立企业主页,并将主页划分为数个模块。如思政宣传模块、思想交流模块、技术交流模块、企业文化模块以及教育培训模块等等。其中,在教育培训模块中导入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图片或文章,引导职工阅读并发表个人感想,从而起到对职工的教育作用。其次,企业还可利用E-mail box、微信、飞信、MSN、QQ工具等建立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在实践应用中,E-mail box、微信、飞信、MSN、QQ等网络工具的应用大同小异。例如,企业管理层可定期或不定期向职工发送电子邮件,邮件内容可以是祝福、鼓励、交流、提出建议和意见等等。再如,企业可利用微信中的“朋友圈”功能,与职工分享工作经验,或不断导入一些与电力工作相关的小常识,如此,则有效建立了教育培训网络载体,优化了教育方式并加强了教育力度,从而为医院的健康发展而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电力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既包括人力资源建设,又包括了制度建设,以及用于构建教育载体的硬、软件系统建设。只有这样,电力企业才能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进而,也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企业管理效用,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斌. 山东电力推广班组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J]. 供电行业信息, 2012, (10): 21-22.

第7篇

一、科学分析,合理定位

与学历学位教育不同,《城市规划与管理》培训项目从推出伊始,就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既来自一些继续教育起步较早的兄弟院校,也来自一些政府部门所属的培训中心,以及一些专门从事教育培训的公司企业等。面对激烈的竞争局面,如何对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定位就成为决定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作为一个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首先要分析其与学历学位教育存在的区别。这是我们对项目进行科学定位的前提条件。

首先,二者的教育目的不同。在学历学位教育中,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多以系统掌握某一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为目的。而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学员,多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甚至带着问题前来进修,更加注重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目的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其次,二者的课程设置要求不同。学历学位教育体系下的课程资源不能简单地照搬到继续教育培训领域,要以第一流的课程投入到继续教育中,我们就面临着对传统课程的二次开发问题,这一开发过程虽较为艰难,但别无选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认真开展市场调查,虚心倾听学员意见,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因地制宜,不断地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例如,在为佛山举办的培训中,我们针对当地工业园区发展迅速的特点,设计了园区开发经营等课程;在为浙江举办的培训中,我们针对浙江很多地区历史文化悠久的特点,设计了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营销等课程;在为四川举办的培训中,我们针对西部开发中资金匮乏这一瓶颈问题,设计了城市建设中的投融资体制等课程,这些调整都大大提高了课程的针对性,受到学员和地方政府的好评。

再次,二者的教学方式要求不同。在学历学位教育中,更偏重于教师的教,教学过程往往体系严密但失之于枯燥;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教学的互动性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高度,项目团队不断与教师进行沟通和调整,强化案例教学,鼓励师生交流,增加考察环节,以灵活实用的教学方式确保教学质量。

二、以人为本,建设三支队伍

在学历学位教育中,人才队伍建设集中于教学科研中,而继续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城市规划与管理》培训项目的建设中,需要同时建设三支队伍:

(一)专家顾问队伍。要迅速捕捉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合理设置课程,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学员取得更多的收获,离不开专家和业界人士的指导。为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专家顾问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既有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环境系等相关院系的教授,也有来自建设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高级官员,还有来自城市开发、建设第一线的公司老总,他们从项目立项,课程设置,推荐师资等多个环节指导项目的运作。实践证明,这对项目的整体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授课师资队伍。一名出色的培训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还需要出色的表达能力,高超的讲课艺术。项目组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教师擅长的课程,授课的特点,学员的反馈意见等进行了系统的跟踪和分析,及时进行调整,逐步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规模适当、能力较强、水平高超的师资库,较好地适应和满足了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研发推广队伍。面对培训市场的激烈竞争,为始终保持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把培训项目做深做强,并能及时针对客户的实际需要,提供整体培训方案,以增强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市场核心竞争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项目研发和市场推广队伍。这种项目研发,不同于专家学者对课程细节的深入探究,而更多地侧重于对客户需求的领悟和对课程框架的设计,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抓住市场机会,促进项目在各地的推广,形成独具特色的培训品牌。

三、突出特色,推动培训项目精品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应着眼于培训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产品储备和更新制度。要重视以精品培训项目为核心,开发系列化的培训项目,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培训项目群。我们在认真分析国内相关领域的培训现状之后,明确了《城市规划与管理》培训项目品牌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体现优势,突出特色,推动项目走向精品化、系列化发展。

我们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最重要的优势在于有清华大学完备的专业学科体系和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作为依托。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有效整合清华大学学科资源,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研发培训项目体系和培训课程内容体系,是我们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同时,地处首都,使我们有条件邀请到国家部委的高级官员,使学员聆听来自权威机关的声音,增强了培训内容的前沿性和权威性。

经过长期打造,《城市规划与管理》培训项目逐步形成了新颖、快速、前瞻这三大品牌特色。

一是新颖。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使我们能够及时追踪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调整课程,确保了培训内容信息的新颖性,为学员更新观念,开阔思路提供了有效保证。例如,现代城市群、城市带的发展要求城市的规划和管理跳出自身的狭小空间,在区域经济整体中进行合理定位,我们针对这一动态设计的区域发展战略课程,视点新颖,视角独特,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二是快速。在现代信息社会,要寻找和发现培训中的热点领域并不十分困难,而我们的核心研发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使我们不仅能够发现问题,而且能够迅速的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赢得学员的信任。目前,我们所自主开发的一些课程在取得先发优势的同时,有的也已经成为国内其他高校和培训机构模仿的对象。

三是前瞻。追踪社会热点问题,并不是为了赶时髦,人云亦云,而是力求挖掘热点现象背后的本质,与学员共同探讨新理念,探索新思路,以前瞻性的思想谋求发展新模式。

经过多期成功的运作,《城市规划与管理》培训项目体系和课程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并形成了良好的梯队结构,在国内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目前,在核心的课程模块基本稳定的同时,又陆续开发出了一系列相关课程,包括专门针对开发区、工业园区的规划经营课程,现代城市发展研修项目,城市运营研修项目,涉及到城市营销、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城市商务环境构建、城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市政公用行业的市场化、城市土地运营策略等多个领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不同需求,项目已基本实现精品化、系列化。

四、规范流程,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是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命线。除了以第一流的专家顾问和师资队伍来保证教学质量外,项目组还特别重视过程管理,从项目研发阶段开始,在课程设计、教学组织等整个业务流程中,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培训质量。

在课程设计阶段,项目负责人要深入了解学员当地实际情况,或向学员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员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专家指导,完成课程设置。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务人员要提前将学员组成情况通报授课教师,便于教师根据学员具体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定时与学员沟通,征求学员意见,沟通“教”、“学”两方。在教学结束后,邀请学员填写教学调查表,为授课教师评分,并提出教学建议,以此作为今后遴选教师和调整教学内容的依据。以上种种措施,形成了规范的制度,有力的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小结

继续教育是高等院校“服务社会”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如何在确保学校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前提下,整合校内的优质教育资源,以高效的方式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是高等院校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城市规划与管理》培训项目的成功运作,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即把继续教育培训和国民教育系列区分开来。培训应该是面向市场,立足市场,通过市场来进行资源的配置,培训运作的成功与否也要通过市场来检验。

第8篇

一、法国农业概况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国土面积55.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农业强国和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小,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然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法国农业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产量最多。战后特别重视发展糖料和油料等经济作物和葡萄、水果、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法国的农产品中,甜菜产量居世界第1位,葡萄酒产量居世界第2位,牛奶产量居世界第3位,肉类产量居世界第4位,小麦、玉米产量居世界第5位,蔬菜、水果和马铃薯产量也位居西欧前列。法国农业加工业十分发达,其中食品加工业是主导产业,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第一位。同时法国也是农产品进出口大国,食品工业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是外贸出口获取顺差的支柱产业。

法国特别重视中等以下规模家庭农场的发展,农场规模平均约150公顷。农业生产者以中小农场和家庭劳动居主导地位,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92%左右,他们既是法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又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基础。土地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租赁经营、土地所有者直接经营和分成制经营,以租赁经营方式为主。法国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商品率程度较高,十分重视农工商综合发展,农业已成为农工商联合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国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法国农业教育培训现状

法国在教育治理上属于典型的中央集权制,且教育水平很高,国家尤其重视农业教育,二战后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全国有817家机构从事农业技术教育,其中公立高中216家,私立机构601家,形成了由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农民在职培训三部分衔接配套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在这些农业教育单位中,42%负责粮食、蔬菜、葡萄、畜牧等方面的教育和在职培训,6%负责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教育和在职培训,34%负责培养和培训农村企业所需的管理和流通人才,18%负责国土整治、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和在职培训。每年培养学员45.4万名,其中技术教育培养17万名,高等教育培养学生1.6万名,高等短期及国家二级水平教育培养学徒3.7万名,成人职业培训23.1万名。法国农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农民整体素质较优,组织化程度高。在法国想当农民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从事农业必须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获取相应文凭。目前,法国农民一般都具有农业技术高中毕业以上的文化程度,不但会耕作,而且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而且知识全面,现代技术运用娴熟。目前全国80%~90%的农民参加了各类合作社,这些合作社管理民主,利益联结紧密,经营模式基本相同,对农民有很强的向心力,能够抱团参与国内国际经济活动。

二是农业教育培训由农业部门主管,教育和产业紧密结合。法国的农业教育,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徒培训到在职继续教育均由农业部教育总司主管,包括教育经费的划拨、专业和课程设置及人员管理等。农业部的教育职责主要涉及农艺学、食品及食品加工、环境保护、兽医学、农村土地整合(包括林业和景观)以及花卉培植。全套农业教育体制提供从初中四年级到博士学位培养,面向年轻人和成年人且相互贯通。文凭种类从国家一级到五级水平。部际之间有交流机制,法国教育部门负责农业教育文凭与国家基本教育文凭的对等协调及宏观管理工作,强化了农业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密切联系,满足了农业发展对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有效需求。

三是农业教育培训的制度体系和组织构架完善。法国的各级各类农业教育单位,公立、私立教育机构相互补充,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农商会、合作社分工明确,具有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服务对象,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教育培训体系,较好满足了从农业工人、农业技师、农业高级技师到工程师及科研人员不同层次的培养需求。很多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完善,建有一个职业高中,一个农场,一个学徒培训中心和一个成人培训中心,这也是法国公立教育机构的普遍构成模式,全国有216个。贯穿其中的学制安排是:中专、高中、高中+2年、高中+3年、高中+5年。此外,合作社是与农民联系最紧密的组织,他们要帮农民制定规划书,接受政府资助审查,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对农民开展培训。农商会也承担着某种教育职责,要为新农民做预算和规划,提供信息咨询、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并联合或承担农业科研机构、职业学校开展农业生产试验。

四是农业教育培训始终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法国能以国际化视野对待农业教育,主动适应农业发展需要,从农业生产到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从应用研究到在职培训,随时调整和完善培训方案。课程设计植根于职业需求之中,由相关机构专业人员甚至是跨区域培训机构之间协商设置,努力为青年农民量身定制,实现个性化教育。培训上是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而且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时间,少则两三天,多则数十天、几个月,可间断进行;一些课程可以在学校上,也可以在企业进行。授课内容与培训形式十分灵活,建有全国性的网络远程教育,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和人群提供个性化教育。

五是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法国中、高等学校与培训机构的合理配置满足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农业职业教育需求。文凭实现渠道是多途径的,除有通过学校教育获取文凭外,还有政府认可的学历水平评估机构,鼓励人们平时钻研,如果达到相应的水平,就授予相应的学历文凭,得到普遍承认。教学上普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无论是高校,还是中等技校都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验室和操作车间,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这使学生能及时接触农业、食品生产和经济领域,以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就业,成为高素质人才。

三、启示

虽然中法两国国情农情、教育培训制度、农业目标有所不同,但是法国农业教育培训的诸多做法仍给我国农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很大启示。

一是年轻人选择农业的自愿性,是法国农业教育高效率的重要动因。法国基本消除行业歧视,职业观念平等,农民已做到职业化,“农民”也是一个不少人向往的职业。很多农业推广及职业培训中心里男女比例大致相当,选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完全基于学生自愿。在此基础上,学校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育方案。这样的培养,对比我国农业学校的学生一定程度存在的“盲目上、不愿上”的情况,确实具有更高的效率。因此,在全社会培育重农爱农的氛围,尽快消除行业差别和身份差别,提高农业吸引力至关重要,唯此才能实现农业和其他行业的人才均衡流动。

二是法国农业教育宽进严出的制度,是确保学习质量,促成学历与能力相匹配的有效措施。在法国,农业学校选择学生,着重看学生是否愿意务农,成绩考核是次要的。入学后根据学历不同的等级进行严格训练,获取相应文凭。以“经验评估,颁发对等文凭”为例,农业以外领域有经验者如想获取农业文凭,要由企业、老师和所在学校组成的五人评委会进行评审,如有部分指标未完全达标,评委会会提出建议,给予申请者一定时间培训后再答辩,而再培训有的还需收费,直到培训合格才会颁发文凭。文凭的唯一有效(即1~5级文凭)是法国农业职业教育成功的一个标志,更是法国农业职业教育的优点。而我国的农业职业教育文凭五花八门,水平不一,职业学校的学生通常忙着考证,而不是真正学习技术,文凭与证书形成本末倒置,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家和社会资源浪费。

三是法国的农业就业准入制,有效保证了农业教育质量。法国政府规定,只有获得农业技师及其以上证书者,或通过农业职业和技术会考的学生,才有资格独立经营农场;获得农业技师以下证书者只能当工人。职业准入规定及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有效地促进了人们特别是农民对接受农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视,进而促进了农业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也造就了法国农业的强大竞争力。反观我国多以无证者和弱势群体从事农业,形成强烈的反差。在我国目前准入时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如何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发展现代农业,可能需要从培育职业农民队伍入手,实施政策、项目杠杆,对认定的职业农民给予税费、信贷、保险、项目等方面扶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吸引青年人务农。

四是法国环境保护教育的自觉性,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法国十分重视农业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各个阶段均设有环境保护课程,重视生产绿色食品和发展生态农业,这也是法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原因之一。而我国在农业生产中环境保护做得还很不够,农药、化肥等大量盲目使用,这与我国农业教育培训中缺乏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和内容有关。我们应借鉴法国的做法,把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落实在农业生产上,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训,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走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法国高度重视对农业后继者的培育,不吝投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法国也面临农业从业人员减少的挑战。以农业发达的下诺曼底大区为例,每年新增农民和退休农民比例为13,进少退多,对此,法国政府官员和农场主也常流露出对“将来谁来务农”的担忧。为此他们在制度和举措上采取了很多办法吸引年青人从事农业,尽力帮助和指导他们从事生产。在财政投入上,法国政府为各类公立农业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全额国家财力保障,国家出资建设相关场地和设施,配备教师和工作人员。农民在职培训费用除向农民少量收取或由大型农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给予部分支持外,绝大部分费用由国家承担。而我国目前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还处于“呼唤”阶段,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尚未形成大规模、有计划的长期培养机制,更多是依靠短期培训、工程项目的方式,培训质量效果不理想。

四、政策建议

一是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基本制度。农业、发改、财政、人力资源、教育等部门多方参与,根据我国实际共同研究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政策,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普通高等教育的目标任务,重点建立技术技能培训与农业职业教育相衔接的送教下乡、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教育培训制度,搭建短期培训、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桥梁,形成多层次有机衔接、相互贯通的农业教育培训立交桥。全面推行全国统一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分类分级考核认定,做好与农业系列职称的衔接。

二是健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当前我国农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主体比较脆弱、社会资源分散,迫切需要打破行政隶属关系,整合培训资源,加快建立专业化、标准化、模式化的国家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由国家总体规划布点,各省统筹,按区域或市县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一般不另设机构,可在市县农广校、农技中心或职教中心加挂牌子),同级农业行政部门牵头抓总、统筹资源,培训中心负责培训规划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培训体系包括:1个培训中心;若干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为实训基地,若干乡镇或村级农民田间学校为授课点,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农技员、涉农院校专家等为受聘教师,按照规范化教学培训模式,在培训中心的组织协调下,各方力量有序参与。建议国家设立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加强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设施和培训条件建设,构建农民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第9篇

公司教育培训体系的基本框架

公司教育培训体系主要由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培训实施机构构成,实行省公司、地市分级管理分级实施培训的运行模式,各县局培训工作由所在地市指导开展。目前培训实施体系的具体构成主要由1个公司层面培训中心和10个地市培训中心组成。公司层面培训中心主要负责科级及以上党政干部、中高级技术人员、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员等培训任务,其余人员由地市层面培训中心负责。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是公司层面唯一所培训中心,根据三集五大建设方案于2013年4月经整合湖州培训中心后成立。该中心在地域上分为杭州本部和浙西、富春江、湖州四个校区。杭州本部为综合性校区,同时承担变电运行、电力营销、信息化技术等专业的培训职能;浙西校区主要承担输电线路、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富春江校区承担公司党校职能、公司所属单位中层干部培训和管理类专业培训职能;湖州校区主要承担配电线路专业培训职能。

地市培训中心

目前,浙江公司下属的11个地市局,除湖州局外均设有培训中心。为避免重复建设,湖州局的培训职能由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湖州校区承担。地市局培训中心主要承担中级及以下人员的培训职能。各地市局现均建有变电运行、配电线路、变电检修及营业用电实训室,基本满足主专业一线技能人员的培训需要。

远程培训系统

公司目前在培训中心建有远程培训中心,实现了员工培训的全覆盖。该平台可以实现员工自学、培训和考试。

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与实践

为确保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适应公司发展战略对培训工作的要求,在“三集五大”体制下实现员工培训与发展的目标,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包括9项管理制度、15项管理标准。

公司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对生产一线技能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先培训后上岗,不持证不上岗。公司拟定三 年员工考试方案,以考促培,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自2008年起,对公司系统农电工开展岗位资格培训,全部农电工参与其中,取得了相应职种的职业资格证书;2010年起,对生产一线技能人员推行了标准化岗位考试;2012年完成了首轮考试,考试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目前,生产一线岗位包括班组长在内的全体技能人员均实现了持证上岗;公司所属各单位中层干部全部实现持证上岗;县局中层干部也接受岗位资格培训,全部实现了持证上岗。

教育培训项目管理

公司教育培训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培训需求、计划、实施和评估改进等环节。重视培训需求工作,在广泛征集培训需求并可研的基础上,建立公司培训项目储备库,形成培训计划,培训项目计划纳入公司综合计划管理。公司教育培训项目包括职工培训教育、培训项目及教材(课件)开发、培训设备设施购置及更新维护等三类。对培训项目实施,按照公司培训质量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培训评估管理,促进培训质量提高。在具体操作上,公司层面培训项目均需进行培训项目一、二级评估,对重大培训项目则要进行三级评估。通过培训评估不断改进培训项目,提升培训效果。

目前,教育培训项目管理从培训需求、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做到了信息化管理,主要依托国网ERP—人资培训专项系统和发策综合计划管理系统实施管理。

内训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公司系统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公司整体培训水平,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在个人申报和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公司内训师聘任工作组的资格审核,于2011年聘任了188位人员为浙江省电力公司首批公司级内训师。主要承担公司下达的培训教学任务,参加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公司系统专家人才在员工培养和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使公司各项核心能力和专长得到有效传承。同时,要求每位内训师要进一步充实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内训师。

同时,对公司系统各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单位从加强公司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积极鼓励和支持内训师到公司培训中心承担培训教学、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在公司系统得到传承与共享。通过不断加强和充实内训师队伍建设,促进内训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公司内训师队伍得到不断充实和优化。此外,还要求公司培训中心要贯彻落实公司内训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各项规定,科学合理地编制内训师需求计划,与内训师所在单位做好有效沟通,使各位内训师在确保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承担培训中心各项培训工作。要求培训中心做好内训师在承担培训工作期间的管理与考核,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生活后勤服务。

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公司着力加大各级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专业类别培训设备设施投入,包括输电、变电、配电、继保、自动化、电力营销、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实训基地,满足了公司各级、各类人员培训需要。各地市局培训中心也均配置了必要的基地的设备设施,满足了一线人员的现场培训需要。

此外,依托远程培训平台,建立公司网络培训中心,大力开展网络培训教育,缓解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益。目前,初步建立了覆盖管理、技术、技能知识类别培训课件库。其中,管理技术类277个,生产技能类126个,全员及分类普及性专项宣贯培训课件86个。2013年,网络培训项目计划共13项,预计参培人数为88435人;组织网上考试15项,参考人数93920人,预计全年将有87万人次参加学习与考试。

2013年重点培训项目

2013年培训工作将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引领,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实现员工培训“全覆盖、无盲点”。推进全员培训考试工作,激发员工内在学习动力。深化县级供电企业员工培训力度,大力提升新体制下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抓好内训师队伍建设,完善培训设施和体制机制建设,发挥劳模通道人才作用,努力创新培训工作,为打造现代化的一流创新型电网公司,实现国网双一流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根据公司统一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项目主要有ABC培训项目、竞赛调考项目、生产技能人员标准化岗位考试、劳模工作室跨区域培训、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和供电所长培训等项目。

ABC培训项目

公司根据培训需求紧迫性将培训项目分为A、B、C三级,其中,A级为十分紧迫项目,要求培训覆盖率100%。2013年,ABC培训项目计划培训内容既考虑了培训范围的“无盲点、全覆盖”,在内容上又充分体现了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深化运行对员工培训的紧迫性要求,涉及公司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基建、科技进步、企业文化等各业务领域,基本满足了各专业方面提出的培训和竞赛调考需求。其中A级项目109个,作为公司重点监控培训项目予以实施。

竞赛调考项目

公司竞赛调考类项目共计安排36个,其中国网项目13个。在总结2012年竞赛调考工作经验基础上,将进一步做好2013年竞赛调考工作,力争在国网竞赛调考项目中成绩全部进入国网前6名。

劳模工作室跨区域培训项目

为充分发挥公司劳模通道人才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在各单位劳模培训室成果基础上,2013年拟选择布点,组织部分所属单位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跨区域培训工作,形成公司首批劳模培训工作站。通过培训,培养一批适应生产经营需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技能过硬、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优秀技能人才。

劳模培训工作站主要根据本单位的人才优势、设备设施特点开展有特色内容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充分体现公司重点工作要求。在培训方式上采用课堂讲授、个性化操作指导、群体演练、演示学习等形式,结合生产现场,传授劳模精湛操作技能,推广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培养一线技能骨干人员。此外,结合公司竞赛集训,用特长技能强化提升选手竞技能力;结合新员工培训,实施“传、帮、带”,训练其基本技能,传承劳模精神,弘扬安全生产文化。

技能人员标准化岗位考试工作

公司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公司系统内对生产一线技能人员实施一轮标准化岗位考试。考试内容以国网公司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为依据,分III、II、I三个等级分层实施。2013年计划分四个批次考试,预计有10000人参加。

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和供电所长培训

根据国网公司安排,2013年浙江公司将组织对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和供电所长进行轮训,培训大纲由国网公司统一编制。县局党政正职由国网培训,计划于11月完成全部培训;副职由省公司拟定培训方案、编制课件并实施培训,要求由相关部室主任担任培训师资,计划于9月份完成培训。供电所长由省公司根据国网培训大纲要求拟定培训方案编制课件,地市局培训中心负责实施具体培训,由公司部室处长或地市局部室主任担任师资,将于6月份完成全部培训。根据计划,2013年全公司县局正职130名、副职233名将接受培训;供电所有754名所长、603名副所长将接受培训。

第10篇

【关 键 词】 英特尔;教育;培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是当前和今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之一,使用信息技术变革课程与教学已成为全社会和整个教育界的共识。英特尔@未来教育带着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经悄然融入中国的教育改革实验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

一、结合实际,做好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笔者于2008年7月承担中小学学科教师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任务。通过几年的培训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下面就如何做好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工作,作一些探索,与大家分享。

1. 结合实际,做好培训前期准备工作

要保证培训效果,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培训前到各学校调研,掌握开展培训的基本情况,这是顺利开展培训工作的保障。在培训前到各乡镇一线学校开展调研工作。调查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是什么,培训的设备能不能满足要求,教师的年龄特征,学科结构情况,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等。只有充分掌握这些情况,才能在培训中有的放矢,根据教师们提出的困惑,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二是制作详细的培训方案,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校的教师调整培训方案,使方案尽量适合参训教师的实际要求。三是梳理培训资料,根据方案,认真备课,做好培训课堂的教学准备工作。

2. 培训开始时要明确培训的目标和任务,让参训教师带着目标去学习

只有让培训的教师明确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的目标,他们的学习才有方向性,才能少走弯路。该项目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对中小学学科教师的培训,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要求每一位教师和其所教的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交流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总结、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技能、团队合作精神和研究能力。

另外,“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任务驱动”——给学员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也是此项培训的一个要求。但在实际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培训者忽略了这一点,未能让参训教师带着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去学习,也没有让他们明确完成该任务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执行具体培训任务的时候,首先要让大家明确培训的目标,明确培训期间应该完成的任务,每天要告诉大家今天要完成什么任务,每节课要告诉学员应该完成什么任务,让培训的过程成为执行一个个小任务的过程。这样,目标明确,任务清晰,黑洞中就有了光明的影子,就会减少无谓的困惑,多些有价值的思考。

3. 在培训中关注细节,“空杯心态”促进参训教师全面发展

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帮助参训教师打开心扉,为其建立平等、开放、受尊重的氛围和空间。在尊重参训教师主体经验的同时,督促其具备接受新生事物的开放心态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培训的项目说明时引入培训“空杯心态”的哲理故事,杯子满时(自满),即使面对好东西也无法接受,只有倒空了才能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吸取营养,进而不断进步。“空杯”心态可以促使学员全方位地“感知”和“体验”。随着新“东西”不断注入并与另一个杯里的“主体经验”交锋碰撞,深度参与中撞出的“火花”更能促进参训教师全方位发发展。参训教师在此哲理故事的影响下,逐渐放下自满和已有观念来全身心地体验培训课程。

4. 在培训过程中既要尊重流程,又要活用教材

在实际的培训中,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教学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参训教师去探索、自主学习。如在培训中介绍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及其使用方法,但在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今天,绝大部分老师都已经能够基本掌握如何使用这些搜索引擎,在刚开始的培训中,我按照教材的编排授课,发现老师们对此感触不大。于是,我在后面的备课用,结合培训教材内容,以详细收集、整理了相关知识,并把如何高效、准确地使用搜索引擎引入培训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们对此兴趣浓厚,而且在后续的作品制作中,也提高了效率。

5. 在培训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来激发参训教师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参训教师的学习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充分调动参训教师对项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培训和提高培训效率的目的。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中,有绝对共享、头脑风暴、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等活动,要充分利用这种培训活动,激发参训教师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培训效率。

6. 框架问题的理解应为参训教师学习的重点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中,框架问题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框架问题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核心,框架问题引领着学生的学习,只有参训教师清楚地掌握了框架问题,才能为以后的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训中,提出问题:什么是基本问题?什么是单元问题?什么是内容问题?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让参训教师围绕着提出的问题先进行自主学习,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我提出的问题作再学习、研讨、交流,形成小组成果,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共享。通过这样的学习与交流,全部参训教师都掌握了框架问题的概念及之间的联系。这就为我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 对参训教师的选题和设计框架问题给予及时指导

一个好的选题,是与学生具体生活的情境相关,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项目,既有值得探究的空间,又能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中,笔者发现在单元主题的选定和拟定方面很多学员都需要帮助,而这一点,教材编写和培训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以至出现了如下的一些问题,如有的选题过大,有的选题过窄,有的选题缺少探究的价值,有的选题探究的主体是老师而非学生等。针对以上问题,我采取的方法是对参训教师作一个选题方面的专题辅导,帮助他们解除选题方面的困惑,另外对参训教师设计的框架问题把关,对有问题的,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这样就大大避免了在以后几天培训中学员反复换题、推倒重来的情况,提高了培训效率。

8. 及时了解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坚持每天下午组织小组长召开会议,及时了解参训教师反馈的情况,对计算机故障问题及时维修,对技术生疏、操作动作慢、难跟上的老师安排结对帮辅,对某些概念或布置的作业任务不清楚的,再次耐心讲解示范或提出相关问题大家一起研讨,或请学员展示作业,使其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和要求;对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用,并调整和改进教学。

9. 注重在培训过程中反思

在培训中,反思是成功的关键,不要急于求成,给反思环节多留一些时间,通过不断的思考、交流,让学员们慢慢地体会和消化。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作为主讲教师,也应该及时反思,掌握好培训进度和培训效果,真正像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样,不让每一个学员掉队,让每位学科教师都能接受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并把它融入到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中。

10. 促进作品交流共享,分享培训应用成果

每个学员在项目培训过程中完成的作品集就是一个直接应用的鲜活例子,加强培训过程中的交流和共享,是直接应用的开始。如在单元设计过程中,基于项目学习的设计,就需要强调现实生活和教学的联系。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同的学员会运用不同的技术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的交流,既改进自己的设计和作品,又能学习他人的经验。作品集完成后的交流更能促进优秀应用案例的推广。交流共享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利用博客、幻灯片等实施网络共享,以取得最佳的交流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流本身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应用,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二、鼓励学员积极运用,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最终目的是把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服务及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除了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灌输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外,也在平时的培训中加以运用。深入到教学一线的学校中作宣传、指导运用,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给教师提出可行性建议,鼓励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在提高学科教师信息素养、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沟通手段与方式等的同时,传递了“21世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通过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学习、培训及运用,提高了一线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更新了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它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技术融合于课程”的培训比“基本技术技巧”培训更重要,信息技术不再是教学的附庸,它与教学完美结合,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透露的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发展和创新。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帮助今天的教师和学生为明天做好准备”,给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注入一股清新的气息。

【参考文献】

[1] 朱震,廖东进. 基于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的教育技术人员培训思考[J]. 中国科技投资,2013(12).

第11篇

作者简介:黄婷(1993-),女,上海人,本科学历,上海金融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摘 要:越来越大的教育需求,使得如何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成了社会热点。“上什么”旨在通过对教育培训机构的比较评价和推荐,提高消费者选择效率;同时,也为新兴的、中小型的教育机构提供展示和推广的平台。在经过市场调查并得出目标人群后,针对这些潜在客户的特点制定推广方案;结合市场调研结果计算出初期盈利预算。

关键词: “上什么”;教育培训机构;网站推广;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6203

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教育需求,同时也催生了不少新兴的教育培训机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培训机构纷纷开启了自己的网站,却鲜有人问津;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择时也非常茫然。在此基础上,如何提高消费者选择效率以及教育机构网站点击率,减少信息不对称,日益成为消费者和教育机构的迫切需求。

1 背景简介

1.1 教育培训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正处在改革阶段,一方面提出减负的要求,禁止公立学校开办各种补习班;另一方面,十七大报告又再次强调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上对公立学校开办课外补习班的禁令为第三方课外辅导机构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目前,对课外辅导机构的政策环境比较宽松,对资本、资历门槛等方面均没有严格的限制,导致了市场上此类辅导机构数量众多、市场份额分散、竞争自由。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超过半数的城市家庭,孩子每月花费占家庭总收入的20%以上,44.29%的家庭每月用于养育子女方面的费用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其中绝大部分用户是用于课外辅导的教育培训中。可见,中国家庭对教育方面的重视度非常高。这为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而诸如升学压力日益严重、中国传统对教育的重视、学历对就业的影响、职场竞争压力等社会因素,也催生了极大的教育需求。

近年来,教育培训互联网化进程的加速,为网络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上什么”项目简介

B2M(Business to Marketing),是指面向市场营销的电子商务企业。B2M电子商务公司根据客户需求为核心而建立起的营销型站点,并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对站点进行广泛的推广和规范化的导购管理,从而使得站点作为企业的重要营销渠道。

“上什么”就是针对教育培训机构的比较评价和推荐平台,是基于B2M前提下所建设的一个商务模式。

平台集合了来自全国的教育培训机构信息,改变消费者选择时大海捞针的现状,提供在线报名,便于客户购买,并保护客户权益;改变教育培训机构信任度低,信息展示不完全的现状,给予教育培训机构全新全面的宣传展示的机会;增加客户与机构、客户与客户之间的交互,削减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以及增强客户与教育培训机构间的相互信任。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自己最心仪的课程。而与此同时,对于教育机构而言,“上什么”也是一个充满商机的平台。无论是入驻“上什么”或是在此平台上作广告宣传,都能使其自身网站获得最有效的点击浏览;而通过本平台的搜索统计报告,也可以最切实的了解行业现状。

2 “上什么”核心模式

“上什么”主要服务对象为消费者和教育培训机构两类用户。进入首页后,用户可选择“我要上课”和“我要教学”分别进入消费者和教育培训机构的登录页面。

2.1 平台主要功能

表1 “上什么”面向消费者的主要功能

图1 消费者下单流程图

图2 订单确认流程图 (1)消费者下订单并预付款;

(2)“上什么”平台保留存款并反馈给教育机构;

(3)教育机构安排学员通过“上什么”反馈给消费者;

(4)消费者参加课程,双方确认付款,“上什么”给予消费者成长值,收取提成;

(5)消费者未参加课程,双方确认取消款项,消费者若为及时取消,扣除一定成长值;

(6)双方互评完成交易,“上什么”3日内给予消费者会员返现。

表2 “上什么”平台面向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功能

2.2 诚信建设

“上什么”自创立初始就意识到了网上交易的关键在于诚信建设,因而围绕该问题积极的开展了大量工作。首先,建立诚信认证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消费者和商家在交易前可以仔细查看对方的信用记录,也可以通过其他消费者的评价来判断是否进行交易。其次,买卖交易中和交易结束,“上什么”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买卖双方的诚信进行监督。

2.3 盈利模式

2.3.1 会员制度

(1)消费会员。

会员成长体系是为给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上什么”消费会员提供不同的更省钱、更尊贵,更贴心,更强大和更快捷的服务,以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的会员的需要。

会员成长体系包含7个会员等级,会员等级由“成长值”决定,成长值越高,会员等级越高。

成长值是消费会员通过参与课程所获得的经验值,由在上什么平台上的累积成交金额计算获得,它标志着会员在上什么累积的知识经验值,成长值越高会员等级越高,享受更多的会员服务及优惠。

表3 消费会员等级

注:消费者注册后自动成为普通会员。

(2)商家。

①前三年所有的入驻商家均免费注册建店。鼓励各大实体教育机构或网络学校入驻“上什么”平台。前两个月主动入驻平台的教育机构可获得免费首页广告位使用权2周。广告形式以及起始时间,根据教育机构入驻平台的时间先后决定。

三年后设立商家会员制,开始收取会费,平台由提取10%盈利改为提取5%用以作为消费会员的等级奖励

②以前三年累积成交额设定会员等级,20万为一级会员40万二级会员90万三级会员收取不同会费(按年)

表4 商户会员等级表

2.3.2 商家竞价排名――上什么龙虎榜竞价排名

所谓龙虎榜,是在上什么平台教育机构搜索结果的前三页“快速筛选区域”下方展示“龙”、“虎”、“小虎”三条机构信息和底部翻页上方展示“龙”和“虎”两条供应商信息的排名服务。从第四页开始不再展示该排名服务。

龙虎榜三大核心价值:99%买家执着搜索商机;定费制、预算可控;位居同行前三位。

初期,一个客户可以同时购买一个关键词的龙、虎和小虎三个位置。龙虎榜关键词根据热门程度划分为三类词(通用词,黄金词和铂金词),购买上什么首页广告位客户将获赠一个相同年限的龙虎榜龙【通用词】。

表5 关键词价格表

龙虎榜产品不提供预定,谁先付费,谁先获得,其他用户只能从上一个用户终止期开始购买。

龙虎榜不可售词分为:保留词、非法词、敏感词、禁售词四类。

2.3.3 广告收入

在“上什么”网站首页、搜索页和手机客户端上提供广告位。将广告页面投放于网页的下端或者旁侧,不会使用强制弹窗模式。广告商按照广告的出现和点击次数支付一定数量广告费用。我们会以“不能影响浏览用户的利益”为宗旨,在网页和客户端放置广告。

表6 广告价目表

2.3.4 平台收取中介费

当用户通过“上什么”平台成功筛选到自己满意的教育培训机构,或商家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或活动或在官网上设置友情链接吸引顾客在本平台报名交易,成交后,我们会从中收取培训费用的10%作为中介费。交易额每达十万赠送两周首页广告位及两周的龙虎榜龙【通用词】,从上个用户终止期开始使用。

2.3.5 出售数据分析报告

平台将定期根据业务情况及网站数据统计,形成分析报告。包括用户行为分析、广告点击分析、业务逻辑以及竞争环境分析。分析报告可提供商家会员订阅,订价视网站规模调整。

3 平台推广策略

3.1 SWOT分析

3.1.1 市场优势

具有自身独特性。目前网络上很少有平台是针对教育培训机构的。“上什么”的出现,让用户花最少的财力物力精力,即可找到符合自己目标的教育培训机构或课程。

信息交互模式。通过交互板块增加客户与机构、客户与客户之间的交互,实现信息不对称的削减化;通过安全认证手段,保障交易双方信息安全。

双方友好合作。同时服务商家和消费者。

3.1.2 竞争劣势

初期平台知名度小,社会信任度不强。前期招商有一定难度。

流量需要时间积累。流量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决定招商的难易程度,而教育机构的多少又能从一定程度上决定平台吸引消费者的程度,从而提升流量。因此,这一过程必定比较艰难。

3.1.3 市场机会

2013年消费支出略增,政策调整影响不大。

吸引合作机会。通过社交网络,手机终端,移动平台等具有传播性的平台,分享传播网站信息,提高知名度,以拓展市场,得到更多的合作者和用户青睐。

基于网络时代。随着网络科技飞速发展,只要正确运用好网络营销手段,新兴网站将拥有更多商机。

3.1.4 市场威胁

伴随着数据运用、安全技术的不断完善,一定有同类竞争者。这对“上什么”平台是很大的市场威胁,如何在强势的同行中脱颖而出是今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表7 “上什么”网的SWOT分析矩阵

3.2 目标群体

根据调查得的社会现状,“上什么”的消费者市场最终大致细分为三类人群:已有自主选择能力的学生(高中及以上);尚未有能力自行选择教育机构的孩童(初中及以下)的家长;需发展事业的工薪族。平台将致力于使消费者花最短的时间,选择到最满意的课程。

3.3 营销策略

3.3.1 初期市场推广规划

方式:市场调查+市场评论

“上什么”平台的推广,主要强调网站特性、实用价值及品牌差异和消费者所能得到的利益。因此本文选择当下流行的社交网站建立“上什么”新浪微博主页与粉丝问答互动,了解消费者需求,聚拢人气并开创“上什么”网的品牌效应。

3.3.2 中期推广规划

方式:网络推广

网站运营初期主要以病毒性营销推广为主,利用口碑传播成为与消费者交流强有力的传播形式。它的本质就是让用户彼此间主动谈论品牌,而这种与品牌之间有趣,不可预测的体验,往往显示出其影响力。我们根据市场细分的目标客户,主要面向学生这类别。而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都是互联网忠实用户。所以我们选择时下热门的社交平台新浪微博,请微博教育主题的大V用户来进行网站信息的推广及转发。然后是在各大门户网站及各大考试网站中的教育频道里租用广告位,借此来增加“上什么”网的曝光量,同时获得最有效的点击率并增加网站有效流量。

3.3.3 后期推广规划

方式:搜索竞价排名+传统媒体

使用竞价排名能够在短时间内积累人气,达到广告效应。针对目标人群及之前所做的一系列问卷调查精确定位合理的关键字。

传统媒体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平面媒体,比如报纸,杂志等;二是电视;三是广播。根据我们的目标客户,我们选在在上海教育电视台的黄金时段购买广告位。以及在销售量较高,阅读者较多,发行量较大的新闻晨报及新闻晚报中租用半版广告位,为招商和促销活动的前期造势。借助相关教育行业杂志及网站对“上什么”网进行宣传,以达到在市场中建立产品知名度和激发加入“上什么”网的兴趣并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效果。

4 财务分析

4.1 成本预算

成本分为人员费用、固定支出、一次性支出、推广四大类,将前期准备费用计入第一年成本。

表8 成本预算表

4.2 盈利预算

本表格内包括一些收入预测,网站的收入主要来自交易中介费、竞价排名以及广告费。

表9 盈利预算表

4.3 净利润预算

表10 净利润预算表

根据上述成本预算表和盈利预算表得出的净利润预算。

5 总结

社会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大为“上什么”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机遇;在此基础之上,平台设立搜索、对比、购买、社交等模块服务消费者;通过交易中介、竞价排名以及出租广告位等方式创造盈利;通过社交网站、网络广告、搜索竞价排名及传统媒体等手段营销推广。

参考文献

[1]覃征,李环,卢江等.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西安:县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德人,张少中,徐林海.电子商务案例及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张文秀.网站推广: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J].石家庄: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2013.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人;安全教育;培训;探讨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下,推进了建筑产业的大力发展,使其建筑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施工上的安全问题,使得事故频繁发生;建筑工人大多数都是农民工,他们的流动性很大,没有较高的安全意识,缺乏安全方面的操作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技能,使得施工中,常常发生违章作业和指挥,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作业的现象,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安全生产一定要被重视起来,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关系到人身安全与生命的重大问题。

2安全教育培训中的一些问题

2.1缺少具有长期与系统性的教育培训规划

虽然,现在的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者以及施工人员已经知道了安全建设与教育培训的关键性和必要性;可是在教育培训上却没有制定出具有长期和系统化的计划方案,使得在教育培训方面形成短期和内容片面的特点,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些盲目,导致培训工作在落实与实施上比较零散,所以在培训后也就没有什么效果;只通过一次培训是不可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能力的,因此,只有通过长期的,系统的培训教育,才能使施工人员的注重并提升安全施工的思想观念。

2.2培训只是书面的形式,没有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

进行培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能在实际的工作中运用到所学的各方面知识,并达到理想效果;可是现在的培训只是书面形式的,其内容也只是关文件通报,建筑知识与法规方面的教育,对于实际的操作能力的培训比较无视,使得培训后的很多员工严重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对于职工而言,这样枯燥乏味,模式单一的教育培训是非常反感以及讨厌的,使得培训变得苍白无效,更是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2.3对于培训对象没有根据实际的要求进行培训

培训是为了提供给组织需要的人才以及个人自身的提升需求;安全教育培训是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其他能力为主要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员工的业务素质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很多的农民工存在建筑中,农民工是处于流动状态,且文化知识素养不高,这也是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所以,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结合各个员工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再结合实际的工作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教育培训内容以及教育培训模式。

3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3.1制定具有长期性与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培训的计划

由于建筑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所以,建立一套健全的安全教育培训规划是非常必要的;设置的教育安全的培训要具备长期性与全面系统性,还需要施工单位结合自身的生产需要设置培训计划;在实际的培训中,各个时期的培训要和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有机的融合,是培训做到突出重点,容易实施,还要在培训完成后,对于参加教育的员工进行考核测评工作,以便更好的去了解员工在培训后的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就能知道在安全教育中员工的接受程度以及效果,就能随时的进行完善并补充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计划,使得教育培训更加的合理化、科学化、实用化。

3.2及时的更新安全培训管理人员的知识

安全培训组织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培训教育工作的好坏对安全技术的培训效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关系着企业的安全理念与生产作业方面的宣传推广工作,所以,培训组织一定要重视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及时的掌握先进的安全知识,才能满足当代形式下的安全和技能培训的需求,使得施工现场的员工都能够安全生产。

3.3在教育培训中要注重其形式的多变化

为了确保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就得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调动员工的主动参与的热情,改变培训形式的枯燥乏味,单一的情况,使的教育培训的方式变得多样化,来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掌握教育培训的安全知识,提升培训效果。

3.4在教育培训中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企业可以开发或者引进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对模拟事故的设置和处理,再去进行事故的技术讲解以及培训演练,这种形式增强了培训效果,同时又联系了施工现场,从而使施工人员能够容易掌握事故的防范与处理能力;在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时,要采用计算机的便捷以及快速的网络平台,通过企业网站去进行对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教育培训;根据施工中的实际需求,将安全方面的重点内容放在企业的网站上面,让员工通过网络模式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各项基本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对于网络平台上的知识要进行不断更新,使员工通过网络自主的学习,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最先进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网络,给员工自主的学习带来很大的便捷,再结合着教育组织的教师面授模式,丰富了教育培训的形式,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课上培训,使员工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同时,还增加了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形式的有效途径。

4结束语

在建筑产业中,安全生产是重点工作,要想保证企业顺利生产,就要对建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防范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遵守国家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号召,不断地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将其有效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员工具有较强的安全思想意识,才能避免出现违章作业和指挥的问题产生,从而避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使建筑项目顺利的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