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学案例教学

管理学案例教学

时间:2022-04-25 18:27: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学案例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学案例教学

第1篇

论文提要:案例教学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管理学中普遍推崇和倡导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受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阻碍与问题,使其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1]欧阳桃花.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2]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叶祥凤.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八种误区[J].经济管理教育教学研究,2007,(4).

第2篇

【关键词】 合作式学习; 财务管理学; 案例教学

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试图通过组织学生围绕相关案例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能较为系统地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扩大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运用财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笔者结合目前高校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对照现代教育学理论的要求,发现目前的案例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一、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学的课程特点

1.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运动和财务关系,系统整体的观念是在教学中需要强调的。

2.财务管理学研究的问题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这使得学生感到财务管理学比较有趣;分析和解决问题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这又使学生觉得财务管理学很难。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降低其畏难情绪,教学就会有好的效果。

3.财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理论、方法、模型都只是工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是财务管理学的目的。因而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面向实际的观念,树立财务管理的应用意识。

4.数学方法在财务管理学中应用越来越多,使得财务管理学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建立基于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解,是财务管理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及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但财务管理学又不同于数学课程,计算求解并不代表问题的解决,这又要求在教学中不能片面地追求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而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广大教师普遍开展了案例式教学,并且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但是,受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法的模式影响,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由于教师并未从方法、内容体系上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只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补充和说明,“新瓶装旧酒”做表面文章,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自然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研究不透彻,准备不充分,组织不严密,致使课堂讨论要么冷场、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教师严格控制讨论过程,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相当部分的学生不适应案例教学的问题。学生原本一直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突然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学生既缺乏心理准备,又缺少必要的知识技能,以至感到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此时,教师若不能很好地加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必然产生强烈的心理撞击和矛盾,导致教学的失败。

二、“合作式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成为解决问题的根本

传统教育分别有结果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师中心的偏向。而当代认知心理学则主张过程中心、认知结构中心和学生中心的新观念。其中“以过程为中心”涉及“重心转移”,从关注教法转为关注学法。也就是由“要学生学什么”转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怎么学”。具体到财务管理教育教学中着重培养的应是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过程及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对工作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笔者认为,“合作式学习”是实现这个转移的关键。所谓“合作式学习”是指各种体现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共同(智力上的)努力的教育方法的统称,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位于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习活动的关键角色,只要学生想学,他(们)总是能够学会的(不论通过什么途径),而如果学生不想学,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学生学习。

具体来说,“合作式学习”模式,指的是在上述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案例讨论时,充分发挥师生间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并使之转化为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师生间的合作。每堂课应该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共同发挥的过程。主导性和主体性如何能和谐、充分的发挥,就要看老师与学生合作是否默契。合作默契,老师教得省心省力,学生学得也轻松愉悦。二是同学间的互助合作,也就是所谓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互相帮助、发挥合作精神、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各种学习任务。比如在浙江万里学院,早在2007年就开始在财务管理课程中采用这种模式,开始学生和老师都不适应,但是随着经验积累,以团队形式组成学生学习小组越来越有活力,形成了把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要提高团队整体学习成效的氛围。

高质量的学习最可能出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国外有研究表明: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学效果的好坏成正相关。建构主义也认为,学习是基本的人类活动,当这种活动是一个社会行为、与同伴分享并被整个学习环境所认可时更可能出现高质量的学习。高质量的学习最可能出现在一个合作的而不是竞争的环境中,因为知识和能力并不具有竞争性,人们并不是在损害别人的情况下才学得最好。

(一)在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引入“合作式学习”的目的

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是可以传授的,而能力是无法传授的,只能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如此,“合作式学习”就是要学生身体力行。

(二)“合作式学习”的特点

首先是民主性。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扬民主性。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性,学生才敢于想、敢于说、敢于做、敢于质疑、敢于辩驳、敢于创新。

其次是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任意驰骋的空间,这不仅体现在实际操作上,还体现在思维上。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总的来说应做到“先放后收”。所谓“放”是指: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评点。所谓“收”是指在“放”之后,做到及时反馈、正确评价,从而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最后是创造性。财务管理学融规范性和创造性于一体。在教学过程,教师应大力提倡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可能某个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就是思维的闪光点,就是创新的萌芽。这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赞扬,并适度点拨,从而实现学生创新的完成。

(三)“合作式学习”的组织

“合作式学习”有两方面的含义: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两者均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主导学习过程。其组织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式学习”

在“合作式学习”中,教师一般只介绍相关主题的概念图(conceptual map)以及相关案例,不再是主导课堂的讲授者,教师的主要责任转换为激励学生,使其在学习中更主动、更具适应性、更自信、更有创造性、更有合作意识、有更强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应该是有趣的、现实的,是学生的能力所及而又有一定难度的,具有开放性的。目前随着互联网数字媒体的高速发展,国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投资、资本运营、股利分配方案等活生生的财务管理实例都可以比较完整的、及时的收集,为开展合作式学习提供了方便。

目前许多老师开展的案例式教学(case-study)并不等于“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角色是辅助者、激励者,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此时教师的身份往往是“导演”、是“评委”甚至是与学生辩论的对手。

第二步: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

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既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由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合作完成特定的学习项目。每组人数不能太少(一般不少于3人),也不宜太多(一般不超过7人)。人员太少可能难以展开讨论,也可能因为想法少、思路不开阔而导致对问题分析得不全面,人员太多容易造成意见的不集中,也易产生部分组员没有参与机会的情况。每组中应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各人知识、能力结构的不同优势互补,又可以在合作中摩擦出思想的火花,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实践中,财务管理工作往往不是依靠一个人的努力可以完成的。通过“合作式学习”,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全而考虑问题的能力、交流表述能力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第三步:合理评价,鼓励创新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不断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多鼓励,发现亮点,少批评,不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评价应该有合理的方式和标准。合作学习提倡“人人进步”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要把对个体的成绩评价改为团体的积分评价,对个人的孤立考评改为把学生个体置于同类人的背景下进行考评。也可以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改为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同样可以把终结性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

(四)如何克服在开展“合作式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第一,转变观念,增强合作意识。“合作式”学习模式是以合作为核心的。要想实现“合作”,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转变观念。广大教师要迅速转变观念,与学生共同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除了要转变观念之外,还应注重增强合作意识,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应乐于和学生合作,要改变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局面,坚决杜绝学生课堂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现象。为此,“合作式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来设计学习内容,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来应对学生开放式的问题;再者,教师有时还需要充当心理咨询师,这是不容易胜任的。

第二,学生也应转变观念。学生长期以来(从小学到大学)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已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习惯于竞争而不会合作,这样会削弱“合作式学习”的效果(这更说明了“合作式学习”的必要性)。因此,教学过程就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参与的过程。要让学生认识到教学是个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获取到一定的知识。形成这种概念之后,学生就有种跃跃欲试的姿态。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大大提高了。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形成的前提下,还要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创设情景,开展合作学习和实践能力,同时完善评价机制,让学生主动感受,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门韶娟.大学会计专业教育的创新[J].辽宁教育研究,2006,(3):P51-52.

[2] 李雪东.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P257-258.

[3] 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卡尔.A.史密斯(美).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朱晓.对会计教学改革的设想[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7,(2):P88-P91.

[5] 贺青.合作式学习、督促式参与和小组化评分[J].铜仁学院学报,2007,(3):P100-102.

[6] 张炜,经明珠.探析“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J].文教论坛,2007,(13):P107.

第3篇

关键词:管理;案例库;管理类人才

管理是个内容广泛的概念,人们的活动有多么广泛,管理的范围就有多么广泛。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管理的竞争,管理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能顺应自然、经济社会、人文潮流发展,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这就决定了现代管理学内容的广泛性,层次的多级性。为此,案例教学就成为重要途径。把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成功和失败的管理实例搜集起来,整理、加工成管理学教学案例,建立自己的管理学教学案例库,并进行滚动式变动替换,力争形成续集,这对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管理以及拓展各级管理人员的多向思维,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学案例库建设之现状

一般来说,管理学教学案例的形成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采访案例,另一种是编辑案例。采访案例是到实地采访后写作而成的,编辑案例是根据公开发表的案例编辑而成的。采访案例通常在人力、物力、时间上损耗较大,且部分企业因为“商业机密”等原因会拒绝提供案例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我们的案例库大多属于编辑案例。编辑案例的好处在于可以节省大量的调查取证时间,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其缺陷在于二手资料存在误差的可能性,且对案例作者的要求较高,需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及应用实践能力。

目前,案例库建设普遍存在以下具体问题:①案例的采编水平不高。不仅仅是数量的问题,大多数案例的分析流于表面,深度分析不够,主要原因是原创性的案例证据搜集不足,不能够在实践中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②案例的使用率不高。由于案例的搜集不够准确规范,也直接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普及。③案例的推广存在局限。目前各大高校所编写的案例并未采取统一标准及流程,流通性不够,案例库的兼容性差。且当前案例库的建设大多以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为主。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管理的内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层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这类人才不光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类知识,还应能顺应时代的步伐,掌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型的知识结构。

本研究的覆盖面较广,包含了自然、社会、人文三大领域。因此,不可能像狭义的企业管理案例那样使用采访案例。所以,本课题的案例采用的是编辑案例。为了保证学员可以获得第一手的资讯、紧跟社会步伐,因此所采用的案例均为近两年发生的热点事件。

二、建设中国化的管理学案例库

本研究的管理学案例库内容体系,包含了宏观、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包括自然、社会、人文三大领域,微观又涵盖了气候、地理、矿产、地形、社会、消费等多个领域。从微观领域选取热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统一归纳分类到三大宏观领域中。

在进行个案分析时,有两个难点亟须引起关注:一是编者水平。个案分析是个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既要立足学科建设的需要,又要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巧,还要考虑本学科的前沿性。二是建库要领归纳。案例库的建设是学术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特别是理论的提升(创新)、丰富与发展。案例分析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运用的灵活性和权变性,有的案例可能需要多个理论的统筹结合才能剖析到位,对此类案例的归纳需要研究者有较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理论造诣。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管理人才,不应仅仅局限在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而是应该通晓各相关领域的理论及实践知识,才能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的社会游刃有余。

三、管理学案例库建设之要点分析

管理学案例库的建设,不仅应注重宏观分析,还应具有微观视野。管理学案例库的建设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点:①案例的选择,须是近年来在自然、社会、人文三大领域发生的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热点事件,然后进行分析、总结。②对具体要解决的问题要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即一定要抓住“题眼”,具体解决管理教学上的困惑,聚焦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到“教”“研”相长。③案例库的内容必须进行滚动式变动替换,力争做到走在社会的最前沿,这对于培养现代管理人才起着重要作用。④教学案例库建设标准统一。使用统一的格式,统一的标准,推动优质教学案例的共享。⑤案例库建设专业化与大众化共存。案例的研发与提供由专业技术人员与教师来完成,案例的具体操作与使用由学员来完成。⑥必须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应该采用时事案例,并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理论来进行实践指导,做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并反过来指导实践。将理论灵活运用,并将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实践剖析得更有深度。

总之,管理是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概念,仅通过一个研究,恐难以穷尽管理的所有内涵。因此,仍需要一系列的后续研究来将其不断进行完善,尽可能从理论和实践上把管理的概念变得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刘兴倍.管理学原理教学案例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厉以宁.中国企业教学管理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王淑娟,胡芬.中国商学院管理案例库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学位

第4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73-02

作为人文经管类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案例教学最早被用于医学和法学学科的教学实践,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20世纪初,哈佛大学首先将案例教学方法用于管理学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将所研究的问题置于特定的环境中,采集相关信息、数据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说明问题的原因和过程,得出具有启示意义的结论,甚至是理论的创新。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通常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挑选适当的案例,组织课堂和课后研究与讨论,并对学生针对案例做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与讲解,根据学生做出的解决方案质量给出平时成绩作为激励等。虽然案例教学已经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往往面临一些问题与障碍。本文针对《管理学原理》教学实践中实施案例教学遇到的问题与障碍进行分析,并对《管理学原理》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仍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

1.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尽管目前各大院校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均加大了案例教学的比例,但目前适合中国本科学生的管理学案例教材寥寥无几。在此背景下,《管理学原理》授课教师为了实施案例教学往往需要自行挑选或者设计案例。由于教师本人精力和水平的局限,其挑选和设计的案例往往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以理解,甚至不适用于本科教学。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的质量与案例教学的质量显著相关,管理学案例教材的匮乏直接影响了《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

2.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与简单的课堂讨论不同,《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更加复杂与多样,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支持。在某些案例研究与解决方案设计过程中,可能需要部分软件、硬件的支持。但在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中,往往只需要教师对基本原理进行讲解与演绎,学生不用动手实践,使得许多教学管理者认为《管理学原理》教学与理工科科目不同,没有必要安排实践环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软件和硬件的支持,教师只能安排学生在课堂讨论或课后自行分析并制作方案。学生课后学习极大地依赖自己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这种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3.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高校教师往往是研究生毕业就进入高校执教,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严重不平衡,而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对其主持分析的案例具有较强的把控能力和透彻的理解能力。由于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往往存在鸿沟,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高校教师难以充分把握、透彻理解所教的案例,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天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操作性不强。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和控制者,由于教师对案例掌握上的不足,可能最终导致所教授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与现实脱节,最终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

4.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作为一门管理类基础课程,根据本科培养计划,《管理学原理》课程往往安排在大一开设。由于大一的学生刚刚由高中升入大学,仍保持着高中时“重做题、轻实践”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缺乏主动实践、参与课堂讨论与分析的动力。学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学生较低的配合度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与障碍,对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讨论。

1.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为了保障案例教学的质量,有必要编制一套高质量的管理学案例教材。虽然组织高水平的管理学案例教材编撰工作离不开各大教育教学出版社的支持,但是在目前管理学案例教材缺乏的背景下,各高校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原理》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师可以自行组织起来,编制高水平的管理学案例教材。同时,组织全院多位经济、管理类教师共同编制管理学案例教材,能够有效地减少单个教师编制课程教学案例的个数,节约教师的精力和时间。参编教师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编制少量案例也有利于提高编制案例的质量,进而优化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2.增加教学资源投入。为了缓解《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中教学软、硬件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管理学原理》授课教师有必要对学院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宣传与呼吁,使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知晓并理解《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中软、硬件资源投入不足的现状及其带来的问题,争取教学管理部门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加大资源投入的支持力度。同时,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也应当改变其“经管类学科仅需较少教学资源投入,只要教师站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即可”的传统思想,了解国际国内管理学相关学科教学实践的发展状况,对管理学相关学科的案例教学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学资源的投入,以保障管理学相关学科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3.提升教师能力。主讲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以及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对案例教学的质量举足轻重。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的能力。首先,教师本人应当时刻注意自身能力的不足与缺陷。其次,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相关理论进展与教学实践的发展,学习先进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将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同时,学校、学院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和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水平,进而提升管理学相关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

4.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投入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以及整个课程教学的质量。如果学生自己难以主动提高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主讲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案例学习的整个流程、案例分析所需知识储备和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必要的准备工作。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采取鼓励的基本态度,为了保护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始终对学生保持鼓励与肯定的态度,支持学生的发散思维,表扬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做得好的部分,并艺术地提出学生未来需加强的方向,切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批评与嘲笑。同时,教师还应当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与其分析案例、讲解解决方案时表现的能力相联系,对做案例认真和做得好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加分,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学习,进而提升整个课程的案例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将案例教学应用于《管理学管理》等管理学相关的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与知识。本文在回顾案例教学发展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对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以及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总结与梳理。研究认为,管理类学科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是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主要有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提升教师能力和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本研究为高校管理类课程主讲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一定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品媛.试论管理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法[J].管理学报,2008,5(3):340-344.

[2]王谊.管理学案例教学法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3,6(6):63-64

[3]贾红.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4-5.

[4]熊勇清.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4,(1):85-88.

[5]秦立栓.论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5(3):7-8.

第5篇

1.教师层面。

(1)教学理念把握不准。由于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盲从,以案例教学贯穿整个“管理学”的授课过程。这些教师完全颠倒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主次地位,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不牢,起不到应有的效果。(2)案例选择不当。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所在。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它既是案例分析的出发点,又是案例分析的归宿。如果案例选择得不恰当,相关因素处理得不好,就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授课教师应结合课程所讲授内容及学生受众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案例来开展教学。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应用与掌握,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3)教师素养欠缺。案例教学是管理学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对授课教师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但部分教师因为受传统“师道尊严”的思想的影响,害怕授课过程中出错,从思想上不乐于接受案例教学方法。另外,案例教学法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我国时间尚短,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足。再加上目前高校从事管理学教学的教师多为经济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从学校毕业即到学校工作。他们虽拥有较高的学历和学位,从事过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但普遍缺乏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难以采用创造性的方式开展案例教学。

2.设施层面。

(1)案例资源有限。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依赖于丰富的案例资源。目前管理学教学案例主要来源于部分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编写的相关案例教材。案例内容涉及国内外企业,国外企业主要是美国、加拿大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内企业主要是一些知名的大企业。虽然利用国外现成的案例资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管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但国外企业文化背景与中国差异较大,不利于学生的案例讨论。而国内企业案例又主要是国内知名的大企业比如海尔、华为等,普遍缺少中小型企业的案例。总之,国内现有的管理学案例资源不能很好地满足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需要,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2)教学设施落后。一般而言,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专用的案例教学场所、幻灯片演示设施、电视录像演示设施和多媒体演示设施等;软件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数据库、定量分析软件等。然而,目前许多高校扩招后,因建设新校区等原因,导致“负债”运营。因而在各方面都投入不足,教学设施的落后,影响到案例教学的开展和最终的教学效果。(3)激励制度不全。有效的激励,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激励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制定相关制度以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是教师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以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从目前许多高校的现状看,这两方面的制度都很不健全。最终导致教师不愿意主动进行案例教学,即使进行了案例教学,积极性也不高。

二、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困境突破

1.建立健全案例教学相关制度。

(1)激励制度。激励机制是否合理,直接会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案例教学需要授课老师比理论讲授投入更多的精力,编写或选择案例、备课、组织开展案例教学等。因此学校要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以体现对教师劳动的尊重,从而激发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教学评价制度。案例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因而从评价体系上应区别于理论教学。因此,从学校层面上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相应制度。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可以在该制度的引导下有效开展教学活动。(3)考核与考试制度。案例教学是一种体验式教学,主要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完全依赖于最终的考试成绩,而更多地应关注和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的参与主动性、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性等方面。因此,应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考核与考试制度,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加大考核成绩在最终考试成绩中的比重等措施,以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加大投入完善教学基础设施。

(1)软硬件设施。软硬件设施是教学的媒介,直接关系到教学的顺利开展与效果。目前,大多数高校软硬件设施比较薄弱,因此应该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完善教学的软硬件环境。有条件的高校应建立专用的案例教学场所,比如“管理学案例教学实验室“”管理学模拟实验室”或“管理仿真模拟室”等,同时完善和更新多媒体演示设备、录像演示设备、幻灯片演示设备和案例教学用具等。软件方面购买或鼓励教师编制多媒体授课软件,购买管理定量分析软件、企业管理相关数据库等。有了良好的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就能使学生不出学校,模拟仿真企业的运营过程,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案例教学的效果。(2)教学案例库。案例是实现案例教学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直接效果。因此,鼓励授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构建教学案例库是一项必要而紧迫的工作。案例库可以是电子形式,也可以编写案例教材。目前寻找的案例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种从国外引进管理案例,第二种是近年来国内编写的案例教材,第三种是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摘录改写的实例。这三种案例,各自有优缺点。国外案例比较成熟、比较经典,但有文化环境不同的缺点;国内案例大多来自于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案例中心和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三大中国案例研究中心,但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缺点;第三类案例在兼具紧跟时代,把握管理学实践与理论前沿的优点的同时,也具有因时间紧、编撰不全面的缺点。因此,教师在构建案例库选择案例时要考虑案例的本土性、时效性、典型性、针对性、实用性、适应性、理论性和启发性等特点,以使所选择的案例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

3.加强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案例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成败。但高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走出校园就走上讲台,成了授课教师。学历虽然很高,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而且许多讲授管理学的教师大多数是经济、管理类研究生毕业,不同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接受过教学法等方面的培训,在授课经验方面也比较欠缺。因此,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多途径培训教师,以提高其教学水平。可以组织进行教学观摩活动,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可以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进行短期的培训学习;可以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共同来开展案例教学活动;还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4.创造条件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第6篇

论文提要:案例教学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管理学中普遍推崇和倡导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受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阻碍与问题,使其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阻碍;对策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1]欧阳桃花.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2]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叶祥凤.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八种误区[J].经济管理教育教学研究,2007,(4).

第7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班级管理学

[基金项目] 2012年度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项目(201202033)和2012 年山东省教改一般项目“新课改视域下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01-2

班级管理学以研究班级管理过程中成员个体及群体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性,以促进班级管理科学化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取得其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轻学生”、“重形式,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很好将教学跟实际结合起来,不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课程讲完以后,学生也就很快忘了所学内容,不能很好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决定了在课程教学中应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并以此来推动教学法改革,这既是遵循课程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采用典型案例为教学材料,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讨论、启发方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跟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基本的特征。第一,生活情境性。在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基本上是选取跟教学主题高度相关具有真实生活情境的案例,引入课堂,营造一种真实的生活情境,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能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分析甚至论辩,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学生主体性。案例教学法一改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第三,内容综合性。教学使用的案例比一般的举例内涵更深刻更丰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第四,深刻的启发性。对于选取的案例,一般都没有标准和正确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性和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五,过程动态性。使用案例教学进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跟学生、学生跟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正是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得以养成,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得以呈现。

二、在班级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选择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的起点,因此,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的选择应兼具针对性、时代性、启发性。在班级管理学课的教学中,可以选为教学案例的材料和资料很多。具体而言,可用作案例的资料有以下几种。

(一)文本类

文本类的案例主要指的针对我国有关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的文本资料等,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班主任之友》杂志上面的典型案例和一些论述班主任工作出版专著等。

文本类案例资料在班级管理课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讲授班级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时以具体现实的案例为素材进行论述。班级管理学的核心是探讨班级中的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主观性,如何将这些实践中的具体案例来解释理论运用与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涉及班级管理理论教学需要以具体的实例或者特定情境为蓝本,才能使教学生动和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二,在讲授班级管理的原则、内容和设计方案时以文本为案例。在班级管理的原则、内容和方案设计时,需要讲具体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设计方法等,这一切的教学需要进行训练,可以以基础教育的实际作案例,阐述班级管理的方案设计,否则很可能纸上谈兵。

第三,在讲授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时选用经典的教育案例。如以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案例来设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以此加深理解,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第四,在考试时也可以案例内容作为考试题目。在班级管理学的考试中,我们可以在试题的设计上做了尝试,将以往的偏重理论和记忆的题改为结合班级管理中的具体案例内容来设计题目,改变以往学生只背答案的局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二)视频资料类

我国的大学教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采用了各种手段进行教学改革,比如实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等政策,在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好的视频资料在网中得以呈现。在教学备课过程中,笔者就不断搜集这方面的质量优良的视频资料,为班级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再如,在讲授班级管理学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方法时,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加以阐述。

教学案例的选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所选择的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紧密相关,不能选择与教学主题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的案例材料,否则会适得其反。

第二,案例选择要有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是指选取的案例在班级管理的教学中具有代表性,能真正反映价班级管理的本质属性。教学中以典型案例为主线,设计课堂教学,让设计的案例能涵盖所要教学的知识,呈现与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班级管理情境和事件,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对案例的共同研讨。

第三,案例选取要有实用性。案例教学选取的案例必须切合时展的主旋律,必须将具体的班级管理内容跟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跟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逐渐学会运用班级管理学的理论、方法或者观点来深入分析教育发展中的评价问题。除此之外,选取的材料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即案例必须是师生都能驾驭得了的,教师能娴熟和灵活地运用这些材料,学生也能将这些案例材料作为训练的材料。

三、案例教学在班级管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在导言课中的使用

每一门课的前言或者导言部分对师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导言课讲授得好有利于该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讲授和展开,导言课上好了,能让学生产生悬念,诱导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则会影响后续课程的进展是否顺利和课堂教学有效性。

按一般的常规教学来说,大多数老师在讲授班级管理学的导言课时,基本上是先介绍班级管理学的概念,再讲班级管理学的的主要内容,然后讲学习班级管理学的方法和意义,最后强调学习班级管理学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没有什么新意,而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导言课则会收到良好效果。

第一堂课,我让学生先观看视频资料――《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艺术》,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视频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和启发,希望以此来完成班级管理学的导言课的讲授。魏书生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家,其班级管理的理念和思想很值得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的借鉴,魏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根据教育规律和班级管理的理论及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能将一个大家认为是后进的班级带成现金班级。这样的案例切合学生的关注点,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提起学生兴趣。看完后,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并告诉学生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一番讨论,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立场可能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笔者针对讨论结果趁热打铁引出班级管理的概念问题,跟大家一起归纳出班级管理的内涵和核心,告诉大家班级管理的目的是教育的发展。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也不会觉得突然和乏味枯燥,大家也乐意参与讨论,课堂也充满了活力。接着,笔者又讲了这门课的教学环节与学习方法。“下面,我们就看一看班级管理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班级管理学的作用是什么?也就是说,为什么要通过班级管理学来促进教育的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呢”……就这样,班级管理学的第一节导言课在师生互动和理解中过去了,笔者感觉这样的上课方式是成功的,学生也很认同这种教学方式。

(二)在课程教学中的使用

在讲授班级管理的方法和具体的基础班级管理过程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和课程特点使用教学案例。第一,在讲授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方案设计时候,选取一些典型的成功班级管理设计教材上提供的案例跟学生一起进行讨论,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怎么设计班级管理方案;第二,在讲授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的时候,以《班主任之友》上面的典型案例,让学生首先了解评班级方案设计的基本框架,使用设问诱导学生进行教学工作的思考,让学生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等;第三,在讲授班主任工作时候,选取正反两方面的班主任工作教育现象为案例,例如,最近几年的最牛高考班等来解释说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等。通过这样的案例设计,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丰,通过让学生根据案例设计各种基础班级管理方案的内容、方法和原则等,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案例一旦选取,就具有相应的权威性,师生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案例解决教学中各种班级管理问题,教学案例不在多,而在精和透。第二,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第三,教师对所选取的教学案例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就好像对某一个问题有一定的答案一样,惟其如此,才能完成对学生有效指导。

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践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然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因此,上述的班级管理学中案例教学就是在寻找理论与实践相接触与相互联系的一种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3.

[2]伦肇亮.案例教学法浅谈[J].西江教育论丛,2009,(3):40―41.

第8篇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思考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典型案例和对案例的分析,阐明某一学科的一般规律、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实现教学目的。

1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堂上的运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管理学知识多来源于经验的总结,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带有相当的抽象性,加之管理无定法,光凭教师的讲授难免枯燥,学生也很难仅通过讲授就理解原理和掌握具体的管理技术。管理学案例恰可作为良好中介,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来提高学生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提高都非常有帮助,应该在管理教学实践中大力推广。(1)案例教学法使用特定的,社会活动情景的案例材料,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增,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氛围下学习掌握知识;在当前社会需求大学毕业生上岗就能解决实践问题时,课堂上多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使他们毕业后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课堂的案例教学还能增强学生口头表达、雄辩能力和沟通能力,能让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更易融入群体组织。(2)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还要保持和实践从业人士的联系或自己投身实践获取经验,并且教师还得对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形势及社会发展方向、发展动态等给予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够把理论联系实践做得更好。

2管理学课堂案例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受到推崇,但是在实践运用中依然存在问题,我们要会用它,并且要用好它。

2.1教师认识上的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老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就是在课堂上举例讲解,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案例教学本质上是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选取既典型又与生产实践贴近的案例,学生围绕案例分组或全班一起讨论,在分析讨论中学习理论,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师举例讲解是一种方式但不限于此,我们要加深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它,发挥它的作用。

2.2硬件的不完善

案例教学法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管理案例,虽然当前市场有一些管理案例教材,但是教材中的案例国外的较多,国内的较少;案例偏重叙述说明,对背景材料的提供不足,给课堂案例分析带来一定困难。缺乏基础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投入。管理学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为顺利进行管理案例讨论做大量的工作,既需要良好的硬件环境,如多媒体、音响的使用;也需要适宜的软件环境,如情景设置时布置更接近现实的场景、仿真模拟实践等,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

2.3师资的不满足

一是教师本身缺少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呼声很高,却仍然存在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不协调,教师本身对管理理论的认识处于理论层次,这给管理案例教学带来较大的阻碍。二是教师本身能力的有限。

3对案例教学在管理课堂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3.1教师应正确认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互动式教学,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良好,也较为受学生欢迎。教师可通过多案例、多讨论、多分析等良性互动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让每一名学生在极大的兴趣指引下理解和接受知识,在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达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3.2改善教学条件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案例选取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我们课堂上的管理案例多从以下的途径获得:①从一些案例教材中选用一些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而生动的案例;②向在校学生干部和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搜集合适的教学案例,如可以搜集在校生班级管理、校园活动策划组织等方面的案例,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分析;③加入当前形势下热门行业或企业发展案例,如现下的O2O,国企重组等话题,实际的案例一般要求教师要对案例进行重新编写、整理,把要让学生掌握的问题包含在案例之中。学校应加大对案例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可积极筹建实验室等。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有举例讲解、案例讨论、专题辩论等,光凭一间教室想要做到真实环境的模拟是非常不足的,建立与实践更接近的模拟环境,学生更易进入角色,更能以实践工作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也将会更好。

3.3教师认真准备授课

案例教学并不仅仅是教师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或者讲解案例,有效的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准备。每堂课前,教师应为所授内容选取或编写合适的案例,这是基础的工作,也是首要的环节。课上案例分析,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许多案例本身就存在多种解决对策,教师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讨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编排情景话剧等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得到更接近实践的角色体验,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深化了对原来所学知识的认识,最终达到案例讨论的目的和实现教学目的。

3.4发展师资

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学校可提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如互相听课,教学竞赛等方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谋求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可与企业联合办学、顶岗实习等,实现资源共享,以丰富教师的实践实战经验,在教学中可充实教学内容。

4结束语

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我们要保留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系统知识的做法,也应重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案例教学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以一种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通过课堂案例分析等培养了学生解决实践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这样一种高要求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想要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需要收集大量案例素材并进行筛选,将这些案例素材以清晰明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还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些都有力推动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创新。教师由于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要认真钻研,认真备课,既能使所讲知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又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对教师更是一种教学上的敦促。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和学生的互相讨论,也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充实教师案例,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芳.工商管理课程互动式案例教学探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2]陈黎琴,赵恒海.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及其实施[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1.

[3]杨峰,王艳花,员晓哲.对目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7.

[4]王旭,郑连成,于达.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7.

[5]何敏,左小明,马竹菁.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探析[J].金融经济,2015.6.

[6]叶思妤.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2011.4(239).

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学;高等教育

自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应顺应世界潮流,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进程。“互联网+”教育也逐渐在各大高校中兴起,管理学作为与时俱进的一门学科,也应顺应互联网潮流,进行创新与改革。

1.“互联网+”时代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以其开放性、主动性、创新性、协调性和共享性,为高等教育增添更多优势,比如提供更多资源、传递信息迅速快捷、更大的信息储存等。

1.1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

“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传统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传递信息的单一模式,增加了多种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和老师及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和讨论。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诸如MOOK、网络教学平台等进行自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满足不同需求,营造多种不同的良学习环境。

1.2资源更加多样”

“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最快的时间内查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资料。通过图书馆在线资源,学生还可以查到所学专业最前沿的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而学校将投资倾注于网络资源的建设,也解决了学校资料收集、看管等问题,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1.3受教育平台更加开放性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任何一个愿意学习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公开课平台等获取知识,受到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对学生入学的门槛,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接受更多专业教育,满足大众需求。

2.《管理学》学科教育现存问题

管理学作为一门历经百年发展的学科,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其内容。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启蒙、奠基性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经过研究发现,我国管理学课程建设能力不足,大多流于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指导,教材落伍、与时展不同步,教学案例陈旧、缺乏课前引导等。2.1重视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指导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缺乏实践经验,专注于理论知识传授,而由于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填鸭式”教育导致学生不能理解实践环节的知识内容。在具体考核环节,由于未参加企业实践,实践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使得管理学知识未能充分理解,灵活应用。2.2教材落伍,与时代脱节在管理教学中,各大高校大多采用经典教材或是自编教材,虽然大多都是高校老师自编教材,但在理念上大都基于西方理性,与中国管理实际脱节严重,给学生理解带来极大困难。及时学生将各个理论知识背的烂熟,但并不能深刻理解。同时,管理学作为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应不断有新的内容,但现实教育中,大多老师拘泥于课本知识,管理前沿热点等方面的问题几乎不涉及,影响授课效果和学生专业知识面。2.3教学案例陈旧、缺乏课前引导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案例教学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管理理论知识。但由于一些老师缺乏企业实际经验,导致案例分析不够深入,或者沿用老式案例,与现今时代不一致,难以引起学生共鸣,达到巩固教学知识的目的。

3.“互联网+”时代下管理学教学改革对策

“互联网+”时代下,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科技,丰富教学方式,实现老师学生随时互动,同时有针对性的扩充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1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平台

作为管理学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采用“互联网+”案例教学、前沿课题研究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采用微课、微信、在线平台等方式,将管理课程从“线下”走向“线上”,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构建课内课外双向教学系统,使管理学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完善教学设施,改革考核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要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学习氛围,学习应倾注于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如电子图书馆资源的丰富、多媒体课堂建设及微课、在线课堂等平台的维护。同时,为使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充分实施,学校应该改革考核机制,从单一的试卷考核向注重课堂考核转变,如增加对大学生案例分析能力及课堂展示的评定,或通过在线课堂完成一定的教学考核内容等。

作者:张志强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斌.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1):111.

第11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管理学;案例教学;教学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173-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亟需大批拥有广博的知识基础,懂得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熟悉其运行规则,掌握必要的管理技能,了解中国企业实情,具有决策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工商管理人才。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足够数量的专门人才,是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管理学是一门吸收了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而发展起来的综合学科,主要通过管理职能的分析来系统地介绍管理的基本原理,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架构,较牢固地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在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管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课堂讨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从管理理论的角度观察、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的思维习惯,提升计划制订、组织协调方案决策、领导激励、沟通和冲突管理等从事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管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管理实践的复杂性、权变性与主观能动性,使得管理课程的教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教材,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

最早采用经济管理教学案例的是美国哈佛理学院。该院的管理学者早就意识到,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在于管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对于如何解决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应当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要用管理者的智慧力量,打开解决问题的思维通道。案例教学正是基于对管理的这一认识而产生的。经济管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客观上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作为补充。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具有以下新的特点。

1.信息传递由单方变为双方。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一个反复消化的过程,而且这过程又是在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中完成的。所以,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加有信心,对知识的把握更加准确和深刻。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见解,必须做出评价,这就促使教师要主动思考学生的答案,根据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的问题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逐步得到深化。

2.学生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案例教学将学生放在了主动地位,面对案例不是别人告诉你怎样思考,而是自己决定如何思考,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再造。这就必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也变得生动活泼而充满了趣味性。特别是在案例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不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展开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对问题的认识就能够得到升华。

三、当前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高等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的管理工作还不到位,在教学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实践环节非常薄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求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掌握较高深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然而,现有管理学课程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偏重于理论讲授,案例和现场实践教学较少,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企业的需要。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使得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的滞后及实验设备的不足,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性环节。学生不能从更深层次领会管理的本质,无法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2.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法单一。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引入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但是,受各种软、硬件的限制,目前管理学科的教学手段以教师课堂面授为主,课堂教学内容以抽象理论为主,缺少必要的启发式教育方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效率。考核方法上形式单一,全部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目设计也缺乏创意,客观题较多,发挥性的主观题较少,只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难以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真实能力,最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材选择重理论、轻实务,缺乏优秀的案例辅助教材。管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的教科书只能让学生学习管理理论、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而无法使其领会和品悟管理的艺术、管理的真谛;懂得管理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在实践中正确应用与灵活应用。教学中过分重视理论教材,轻视相关辅助教材。另一方面,高质量的管理学科教材很多,相适应的管理学习题、管理学案例与管理学游戏难觅其踪也是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

4.重教师作用,轻学生参与。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但管理学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只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作用,却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盛放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能提供学生较多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机会,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把案例教学视同教学举例。由于受教学时间、教学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师往往疏忽了案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学生的讨论。案例讨论不充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其结果是案例教学变成了教师的讲解和总结。这种做法背离了案例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本质要求。案例教学是指把案例作为一种教育工具,使学生有机会处于管理者的地位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鼓励、引导和适当的控制。教学举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和掌握知识。虽然教学举例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和管理素养,但其主要作用在于前者而不在于后者。因此,如果忽视了案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举例的根本区别,案例教学就会变成举例分析。

四、加强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效果的措施

1.改善案例教学条件。为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必须为案例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是控制每个课堂的学生人数。现在的本科院校大多实行合班教学,其原因是师生比太高,每个教师承担的学生数太多,加之合班教学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但这种效益的提高是以牺牲教学效果为代价的。因此,本科院校当务之急是引进教师,改善师生比,为小班教学提供师资力量。二是改变教室的布局。使用案例教学的理想教室布局应是环型、半环型、舞台式、论赛式的。因此教室的座椅应设置可移动式的,至少是可转动的,以便教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灵活的布局;有条件的学校可置案例教学的专用教室。

2.案例选择要适当。一是要突出教学目的。案例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层次和能力,选择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所选的案例不仅要与教学目的相吻合,而且要考虑教师对涉及的环境背景、知识领域、处理问题的经验以及学生接受和认同的程度。另外,也要考虑到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之间的关联度。案例的选择必须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主。二是要选择那些既能体现管理学科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管理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论知识,同时能使学生把管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最终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三是案例篇幅应短小精悍、信息适中。由于受授课时数和课堂时间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等因素的限制,不宜选择篇幅过长、环节过多、信息超量的案例,否则,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会超出相关理论的学习范围,不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3.做好案例教学的总结。总结是案例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和步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应是着重讲清理由,评析学生每一种观点或结论的独到之处和尚存在的缺陷。教师的总结还应该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反思,感悟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的学习启发和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如何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三个层次的改变和提高。另外,由于学生们在案例讨论中常常容易情绪激动,所以下课前的总结要轻松和幽默一些,以缓解紧张的气氛。同时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以利于巩固或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岩松.企业管理案例精选精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武亚军,孙轶.中国情境下哈佛案例教学法:多案例比较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1).

第1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独立学院经管类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不明确。管理学是独立学院经管类各专业的核心学科基础课,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基本上套用其它类型院校的做法,采用同一教材、同一教学计划和同一教学大纲,各专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完全一致,没有考虑到独立学院经管类各专业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很难满足培养基础扎实、精通专业、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另外,教学内容因主讲教师的不同而不同,讲授内容随意性很大,而且内容与其它课程衔接较差,内容重复。

.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对管理学的基本知识都能听懂、看懂,但学生普遍反映的困惑在于如何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由于独立学院经管类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的滞后,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学生不能从更深层次领会管理的本质,过多的理论学习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教学方法不当,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应用不够。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各种软件、硬件的限制,独立学院的教师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为主,有的时候,辅以讨论等形式,较少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幻灯片等。课堂教学以抽象理论为主,缺乏必要的启发式教学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4.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选用不当,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有些教材理论性太强,内容过于抽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不适应独立学院的实用性要求;有些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教材内容照搬照抄其它发达国家的管理理论,不适合我国的国情,让学生感觉到理论与实践不符合。

二、独立学院经管类管理学教学改革措施

.制定具有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深入了解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以此来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来制定教学大纲、学时和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与本专业最密切的管理学知识。

.案例教学实行校企合作。管理学教学长期以来仅仅局限于课堂,不符合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必须加以改革。案例教学是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管理学教学案例应根据管理实例加工而成,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讨论和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取了经验,接受了教训,掌握了运用所学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有关章节的内容,通过直观、生动、典型的案例,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这只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仍然局限在课堂上,尽管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但是缺少亲身体验。

管理学很多部分的理论性比较强,学生没有现场直观的经验,所以有些内容很难深入理解。我们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与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相邻,所以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到辽化进行现场实践,对辽化的管理实践活动进行实地参观、考察,针对辽化的具体情况,在企业里进行案例教学。这不仅使学生对企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也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管理学课程的积极性,大大丰富管理学的教学内容。

3.加强教学互动,实行相互提问法。我们这里所说的互动是指狭义的互动,不包括老师在讲授过程中所设置的悬念,因此我们所说的教学互动主要是通过提问来实现的。传统的提问方法是老师在正式讲授新内容之前,找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提问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不是主动的学习。我们通过对独立学院经管类管理学的多年教学认识到,应该对经管类管理学的提问方法进行改革。首先,改变传统的老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提问方法,实行相互提问法,即同时找两个学生,让学生相互提问,然后老师进行点评,当然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问,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相互提问方法的道理在于:能够回答问题并不一定能够提出问题,即提出问题要比回答问题的层次更高,更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对已学过内容的提问方法,要将提问延伸到讲授新内容过程中,这样能保证学生时时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再次,运用抽签法,即老师在讲授课程新内容之前,将所要提问的问题写在标签上,提问时,让学生抽签,来回答问题,这样能给学生以新鲜感,而且具有随机性,考查范围比较广。我们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提问的顺序问题,传统的提问是先将问题告诉学生,然后再提问学生,我们认为这样做,效果不明显,应该先找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再将问题告诉学生,这样能够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可以在无形中实现教学互动。

4.编写适合独立学院的特色教材。我们要对管理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查、走访学生,了解管理学在各个专业的作用,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现状,找出哪些知识学生依据原有知识的迁移就能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必须要通过对管理学的学习才能掌握,哪些知识实用性更强。根据这些调查结果,编写适合独立学院的特色教材和相应的辅导教材,供学生学习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