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5 17:21: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心球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案例背景
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叫J的实用技能,又是锻炼身体,增强力量的锻炼手段,在生活和实用中的投掷有很多种方法,不同的投掷物,投掷的方法也不相同。如何将这些投掷的方法传授给初一学生呢?在设计教案时我也颇为踌躇,因为投掷有些单调、枯燥乏味,有些脏和累,在以前的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都不高,虽然后面直接按照动作的规范去教学,可后来学生普遍对初二、三年的铅球教学感到厌恶和抵触,所以初一年学生的第一次投掷教学怎么样去教,是我面临的一个问题。经过思考我决定从简单的游戏和学生的认知入手尝试设计这节课的教学。
二、案例主题
1.本节课我的指导思想就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学生的体验来认识,学习投掷的一些基本方法,了解一些投掷的特点。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不尽相同。
2.创设不同的练习情况,利用两种投掷物进行对比练习,加强学生对投掷的认识。
3.通过教师的参与学生的练习,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后面技术教学作下铺垫,让学生主动求知。
4.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演示,结合学生的体验,帮助学生认识总结,学到一些有关投掷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5.教学的重点是:矿泉水瓶和实心球的投掷方法。难点是:如何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投掷方法。
三、案例叙述
1.热身准备
在关节操活动后,我让学生做实心球原地转体传接球、原地头项传接球、原地胯下向后传、和三种形式结合起来传接球四个游戏,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都到游戏上来了,练习起来很投入,也很高兴,他们为胜利欢呼雀跃,似乎不知道下面将要学习的是投掷练习,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惧怕心理预期。
2.基本教学环节部分
在教学前,我先提出了问题:日常生活中实用的投掷方法有哪些?自己看到过或练习过哪些投掷?学生:掷垒球、打沙包、掷飞碟、扔飞镖、在运动会上推铅球、电视里战争剧里的扔手榴弹、田径比赛标枪等,也有同学说见到建筑的时候抛砖等。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概括学生的一些认知:投、掷、抛、扔、推等方法。指出投掷的特点:A、必须手持投掷物向一定的目标投去,其中包括向远处或一定的目标物。B、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不同。
进入教学主体环节,我让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矿泉水瓶(里面装水)和实心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用自己所知道的投掷方法尝试分别将水瓶和实心球向远处投掷出去。在学生练习了几次后,我根据学生的练习方法和姿势和他们一起练习。在我练习的时候,学生一下子都注意到我这边来,在把瓶子用他们的方法投掷出去的时候,学生一会儿惊呼,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迷惑不解。但也很快明白了这样的投掷方法是有问题的。他们提出了问题:怎么样才能投得远?我抑制心中的兴奋,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们,而是向他们又提出了问题:投掷这两种物体你们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学生:感觉水瓶好投一些,实心球和水瓶想投远所用的方法有点不一样等。师:用投掷水瓶与实心球所用的方法互换你会感觉怎么样?效果呢?生:有点别扭,而且不好投。师: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相同吗?生:不同。师:对,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不尽同。就实心球和水瓶而言,我们应如何投掷呢?我又把学生所用的各种方法演示了一遍,然后我又用自己的方法试投掷了矿泉水瓶,一些学生开始模仿我的动作,也有一些学生要向我请教投掷水瓶的动作方法和要领。我并没直接的回答和讲解,而是让他们先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和看法,归纳总结后,再与其他小组分别交流。学生很快就根据自己的体验总结了几个要点:腿要用力蹬地,要调动全身的力量,要注意正确的出手的角度等。在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和思考后,我示范了投掷水瓶的方法.讲解动作的方法和要领,强调了加速助跑以及腿的蹬转,送髋展胸,身体的“鞭打”,手臂的挥动,充分利用全身的力量,注意出手的角度和最后用力的方法等几方面注意事项。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提出来要和老师比试一下,败下阵来后,几个反应快的同学很快明白了自己动作的方法与教师的差异,及时改进了自己的动作,掌握了动作要领。分组开始练习后,这部分学生当起了指导员,结果大多数的同学很快就掌握了投掷的方法,练习起来也更认真投入了。在总结的时候,我又启发学生思考:可否将投掷水瓶的方法用于投标枪、手榴弹?结果学生都很快知道了这种方法也可用于投标枪、手榴弹。
在学习实心球时,我用同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体验后,总结了学生几种练习的方法,并帮助学生一起分析了这些方法的特点。接着让学生尝试练习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方法,学生普遍反映有力无处使的感觉,我提醒大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不是只用手臂的力量呢?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各组讨论后认为需要用全身的力量来进行投掷。如何利用全身的力量呢?需要身体哪些部位发力?在我的启发下,学生逐渐明白要充分发挥腿部、腰部和上肢力量。在我示范了动作方法并讲解要领后,学生又积极参与练习并体验老师讲授的方法和要领。在学生练习时,我又与学生一起练习,不时有同学向我提出他们的疑问,谈论他们投掷的一些感受。我让体育骨干在各小组同学面前谈谈他们的方法,并讲讲自己前后练习不同的体会。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动作的方法和要领。同学也第一次觉得和老师走得这么近,很是高兴。在下课总结后,我又留下了思考问题:如果我们用5公斤的铅球,我们选择怎样的方法投掷呢?一些比较活跃的同学就兴奋地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反思与分析
记者在现场看到,测试全部采用电子器材,数据实时无线上传。学生人手一张学籍IC卡,采用流水线形式、按测试路径顺序参加各项活动的测试,每个测试项目都设有多台仪器,学生可选择任意一台仪器进行测试。每测试完一项,测试人员便在其手背上盖一个红色的小印章,盖满6个不同标志的印章后则表示该学生测试完毕,学生可以到自助查询机查询体质测试及视力数据。
据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王东江处长介绍,此次测试赛有以下特点:
1.完善测试赛抽签规则,使测试结果更公平、科学。按照学校办学规模,采取分层抽签测的方式,统一从市教委“CIMS系统”库提供的学生学籍信息中,随机抽取参加测试赛的学校,再随机分别抽取被抽测学校中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各年级中所有自然班中注册学生,使测试结果更具代表性。同时,优化了测试流程,测试结果实时查询,有效提高了测试效率和透明度。各学校测试数据不再单独向教育部上报,而只向北京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服务网上报。
2.增加了视力检测,全面检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破解学生不良视力检出率及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持续上升的难题,测试赛专门增加了视力检测,并对不良视力检出率和标准体重检出率进行单独统计,为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对策和思路。
3.给学生提供运动处方,引导学生科学参加体育锻炼。今年尝试将运动处方电子化,通过网络平台将测试结果和运动处方传输到学生家长的手机客户端,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随时随地指导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
北京市从2007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目的是为了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体质健康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年北京市委6号文件中将“中小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比例”列入《北京市区县经济社会实绩考核指标评价体系》中,作为区县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试检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效果,督促区县政府、学校、家长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共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本刊记者李海燕/报道)
欢迎订购《万达奇体育健康课教案编辑软件》升级版
万达奇体育健康课教案编辑软件基于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研发而成,本软件涵盖了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所需的所有内容。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体操、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武术、举重、游泳及田径所有项目等。并包括上千种图形、上百种游戏及素质练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数据库的方式将其集成、归纳、分类,内设模板,可用word粘贴,选取教师所需内容。为体育教师编写教案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用本软件5分钟即可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标准化体育课教学教案。
本软件同时还编入了奥运学堂室内课教学课件,奥运学堂以奥林匹克运动的12主题为框架,3大体系为核心构成,其中包括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组织体系、活动体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用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展现了一曲生动活泼、体系完整、神圣、浪漫的奥林匹克精神乐章。该软件的研制成功堪称为体育健康课教案编写的一次革命。
产品特点:系统全面、图文并茂、操作简便、适用性强,可用于powerpoint和电子读物。
统一售价:230元/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11号首都体育学院1-2-202邮编:100191
详情请登录:
联系人:李婧
联系电话:010-82099973 13910950613
QQ:120086196
欢迎征订2013年《体育教学》杂志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2410
国内统一刊号:CN11-3145/G8
每册定价9元,全年108元。
订购方法:
1.邮局订阅:在当地邮局直接订阅,邮发代号:82-10
2.编辑部订阅:将汇款直接汇至:北京市北三环西路11号《体育教学》编辑部,邮编:100191,联系人:田有惠
3.银行汇款:银行账户:北京市工商银行北太平庄支行;户名:首都体育学院;账号:0200010009088202047
4.支付宝订阅:网址:
编辑部对订阅30份以上者实行优惠措施,具体办法和本刊编辑部田有惠老师联系。
采编系统:.cn/
杂志论坛:http://.cn/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010-82099033
QQ群:102969666
2013年《体育教学》系列选题公告
“实案选登”栏目是广大教师的忠实朋友,也是《体育教学》杂志的品牌栏目,栏目的实用性、借鉴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因此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2013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读者奉献更多、更精致的教学设计和案例片段,希望大家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让实案选登栏目真正成为一线教师心目中的品牌栏目。
一、第1期(小学:耐力性游戏,民间乡土游戏;中学:耐久跑途中跑)
1.教学设计主题:小学:耐力性游戏,民间乡土游戏,以发展耐力为主,主要呈现片段和设计的意图,以及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中学:耐久跑途中跑,在提高耐力素质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呼吸、摆臂等方法,主要呈现教学中的载体以及科学锻炼的方法,阐明设计意图和教学特色。
2.回音壁:小学、中学:对2012年各期主题选登设计的回顾与分析,可以选一个片段(2012年刊登的设计)进行分析,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实践的价值在哪里,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哪里,该如何修正。
3.单元计划制定:途中跑技能单元设计,单元设计关注于课时的科学切分,教学策略的实用性,以及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的合理把握。
二、第2期(小学:接力跑游戏;中学:途中跑)
1.教学设计主题:小学:接力跑游戏。中学:途中跑教学实践设计跟进,根据第1期的单元计划、设计教学,主要提供辅助方法。
2.回音壁:小学、中学:对2012年各期主题选登设计的回顾与分析,可以选一个片段(2012年刊登的设计)进行分析,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实践的价值在哪里,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哪里,该如何修正。
3.单元计划制定:小学:基本运动能力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学: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球类:排球、篮球),只要分析制定的意图,不用加教学设计,可以选一个技能进行制定,分学段进行。
三、第3期(小学:走、跑、滚翻、攀爬等基本运动能力;中学:篮球、排球)
1.教学设计主题:小学:根据单元计划设计基本运动能力片段选登,可以是走、跑、滚翻、攀爬等基本的运动能力,分析基本部分教学的辅助方法和提供活动的载体,注意设计意图的分析,为什么这么设计,主要分析理由。中学:根据单元计划制定的情况和教学的实践,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篮球:(1)急停急起;(2)体前换手变向运球;(3)单手肩上投篮。排球:(1)上手传球;(2)正、侧面下手发球。
2.单元计划制定:各类滚翻。
四、第4期(中小学:“课课练”身体素质提升的片段设计;准备活动的片段设计)
1.教学设计主题:小学、中学:“课课练”身体素质提升的片段设计,主要是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并要渗透运动技能,有设计意图的分析。
中学:准备活动:行进间徒手操的编排片段设计;小学:准备活动:注意力、热身游戏片段设计,提供设计意图。
同时接收第3期单元设计中提到的教学设计来稿,内容为小学:基本运动能力提高设计,主要技能为滚翻,中学为垫上技巧中的各类滚翻教学设计,也可是相关技巧。
2.单元计划制定:中学:立定跳远、双手正面头上投掷实心球;小学:快速跑。
五、第5期(小学:快速反应游戏,快速跑游戏;中学:中考项目:立定跳远、双手正面头上投掷实心球设计)
1.教学设计主题:中学:典型中考项目:立定跳远、双手正面头上投掷实心球设计,以及相关的素质练习(片段设计)。小学:快速反应游戏,快速跑游戏。
单元计划来稿:小学:各种滚翻的单元计划设计;中学:各类垫上技巧单元计划设计。
2.单元计划制定:中学乡土内容:武术;小学:武术操、绳、毽子等。
六、第6期(小学:武术操编排片段设计;中学:武术套路教学设计)
1.单元计划主题:小学:武术操编排片段设计;中学:武术套路教学设计。设计时主要不是写套路的内容,而是教学的方法,如,图解法、小组合作分层练习,并关注队形的调动和组织,教师示范面的转换等等,主要是教师教法的分析。
2013年第4期单元计划制定的教学设计跟进,小学快速跑设计,中学中考项目,也可以是当地特色的考试内容。
体育教师说课比赛简报
为鼓励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积极钻研教学业务,提升学科理论知识,投身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根据重庆市教育学会体卫专委会《关于举行重庆市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赛课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4月12日,2012年江津区体育教师说课比赛分别在几江中学(中学组)、西城小学(小学组)隆重举行。来自全区各中小学校的37位体育教师参加了本次说课比赛。
本次体育教师说课比赛既是一次新的尝试,也将为参加下阶段体育优质课比赛奠定基础。参赛的37位体育教师都是经过各学校推选出来的优秀选手。他们分别就足球、排球、篮球、实心球、快速跑等十几个内容展开了详尽的说课,从学情分析到教学目标的制定,从教材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指导,从指导思想的贯彻到教学流程的展现,思路清楚,层次分明,充分展现了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说课上的扎实功底。最终10个评委们的认真评比,分别评出小学组、教管中心组、直属学校中学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若干名(具体人员名单附后)。
评委们对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评委们一致认为,选手们在比赛中的突出表现有许多值得肯定的方面:多数说课教案完整、规范,较好地反映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对教材的分析准确,对所讲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知识的前后衔接分析较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课堂小结简明扼要,能起到画龙点睛之妙;多媒体课件制作富有特色,直观性强。但是,评委们也中肯地指出了存在的不足: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是第一次参加说课比赛,少数教师对说课理解出现偏差,重、难点把握欠准确,课堂容量过大,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语言表述平淡,缺乏激情,有背“说案”之嫌等不足。
通过这次比赛发现了一批教学能力强、教学理念新、自身素养高的体育骨干教师,反映出体育教师在积极钻研教学业务、大力推行体育课改方面有了长足可喜的进步。同时,这次赛课也给选手和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机会,达到了举行本次活动的预期目的。
2016年,我刊《专题讨论》栏目主要围绕“如何强化体育课,迅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研讨,每期一个主题,欢迎老师们积极撰稿(.cn)参加讨论,我刊将择优刊发。
第1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词与意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我们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词意和内涵未必清楚,这也是我们追求体育教学质量的观念障碍。我们要讨论:体育教学的质量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如何理解体育教学的质与量?分析体育教学质量都有哪些视角?我们应当如何描述能让广大体育教师理解的“质量”?应当如何描述能激励广大基层体育教师去不断努力提高的“质量图像”。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从学生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2)从教师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3)从教材选用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4)从场地器材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
第2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高与低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什么是体育教学的高质量,什么是体育教学的低质量,什么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质量?我们对当前体育教学质量应当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是总体较高,还是总体偏低,依据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这样的总体估计,未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就会茫然,我们的教改工作就会盲目。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是什么?(2)不同地区(发达地区、偏远地区、落后地区;东西部地区等)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各有什么不同?(最低要求、较高要求、最高要求)(3)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小学体育应该怎么做?(4)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初中体育应该怎么做?(5)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高中体育应该怎么做?
第3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因与果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从何而来,是教学理念的正确与否,还是体育教师的水平高低,还是学生的体育基础太差,还是由于“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的错误教学所致,还是校长们的不支持、不重视,还是场地器材的极度匮乏,还是安全这个“拦路虎”挡道,还是什么其他,还是上述所有原因的共同原因,这些“因”又都造成了怎样的“果”,值得我们去仔细分析。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分析“放羊式”体育教学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对策;(2)体育公开课、观摩课的利弊分析与对策;(3)提高常态课体育教学质量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等等。
第4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今与昔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如果我们说:现在的体育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那么过去呢?具有代表性的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体育教学质量观是怎样的?教学是怎样的?教学质量怎样的?我们的质量观和质量走过了怎样的一条路?我们如何从过去的镜子中看清我们今天的课题?我们该吸取过去的哪些好经验和好传统?我们又如何超越过去,去将当下的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大幅度地提高?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对20世纪50年代的体育课进行案例描述,并与现在的体育课进行对比;(2)对80年代的体育课进行案例描述,并与现在的体育课进行对比;(3)对课改前期的体育课案例进行描述,并与现在的体育课进行对比。(4)对观摩或查阅或引进的国外体育课案例进行描述,并与中国的体育课进行对比。
第5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探与究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不是今天才有的命题,也非今天才有的研究。关于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都有哪些,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如何?国外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怎样,要想真正揭开“体育教学质量”这个面纱,要想攻破“切实提高体育质量”的这个难关,我们还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还要“取他山之石以攻玉”,因此对质量提升的研究是本期要讨论的问题。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举例分析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与有效的方法,如实行周考制度、月考制度等。(2)哪些方法可借鉴用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等等。
第6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表与里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必有“表”和“里”之分。“表”就是比较具象的质量现象,“里”就是比较抽象的质量实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可以看到的现象,如学生队列是不是齐,课堂常规是不是全,教师口令是不是响亮,教师的仪态是不是端庄,教学过程是不是流畅,动作的示范是不是正确,练习的分组是不是合理,安全措施是不是到位,运动负荷是不是合适,教学方法是不是有效,场地的布置是不是有新意,学生的状态是不是积极,课的氛围是不是热烈,学生的教育是不是有效,突发事件是不是被很好地处理,等等,这其中哪些是“表”,哪些“里”,哪些是我们最该关注的质量实质。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较低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2)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较差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3)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不当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4)学情分析不准确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5)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安排不合理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等等。
《教研园地》栏目投稿指南(上半年)
2016年《教研园地》栏目将以校本教研为主题,从“校本教研的概念剖析、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校本教研案例与提升”三个层面展开讨论。
第1-2期:何为校本教研,为何进行校本教研
认知校本教研之“理道”,厘清学理、教理、情理。针对区域、校、教研组谈谈您的个人方案、计划的体验、感悟、成功与不足,凸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迈进校本教研之“业道”,清晰理念、担当、需求。作为校本教研主力军的一线体育教师如何改变、适应、跟进,凸显校本教研的优势、功能、价值,通过校本教研谈自我担当与发展的典型案例。
第3-4期: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
行走校本教研之“成道”,立足发展、教学、学生,践行何为发展、为何教学、如何发展。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基于此主要谈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如何反思、改进、提升。校本研究的实施途径丰富多彩,集思广益校本教研的途径有哪些,凸显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谈如何让校本教研保持高效、发展的态势。
第5-6期:校本教研的提升,校本教研案例谈
校本教研旨在寻求旧“质”向新“质”突破,结合具体的校本教研活动谈校本教研给自身、学生、学校、学科、课堂带来了什么,怎样使校本教研制度化、系统化、持续化、实效化,并促使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提升,重点凸显计划、方案纸上谈兵与实施、反思、成果的对接。在充分了解师生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校本教研的主题,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依据实施情况将经典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反思、提升,以达到资源共享,力求说清楚典型案例好在何处,面对典型案例进行自我比对,通过捕捉典型案例比对自我,提出我之所见。
《实案选登》栏目投稿指南(上半年)
2016年上半年《实案选登》栏目将重点围绕以下选题进行组稿,建议老师们将教学实践中反复推敲、效果明显的规范教案投到我刊,与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第1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中学:足球,各种部位踢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
一般题材:耐久跑途中跑,各种发展体能的游戏。
第2期:
主题类:小学:篮球,篮球游戏,熟悉球性,各种形式的运球。中学:各种方式的投篮;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进攻和防守)。
一般题材:耐久跑途中跑,各种发展体能的游戏;发展跳跃能力练习设计。
第3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发展体能,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各种形式的垫上技巧。中学:足球,各种部位踢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发展上肢、腰腹力量的练习(单、双杠)。
一般题材:发展体能的各种游戏,耐久跑途中跑,耐久跑各种练习设计。
第4期:
主题类:小学:篮球,小篮球游戏,熟悉球性,各种形式的运球,通过运球发展体能。中学:各种方式的运球和传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进攻和防守)。
一般题材:耐久跑途中跑,投掷设计,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排球垫球、传球、扣球技术,小学软式排球。
第5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发展体能,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各种形式的垫上技巧。初中:各地典型中考项目练习设计。高中:垫上技巧,单、双杠。
一般题材:快速跑设计,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排球垫球、传球、扣球技术,小学软式排球。
第6期:
主题类:对1~5期教案设计点评与实践反馈。
一般题材:各地特色教学设计选登。
《场地器材》栏目投稿指南
2016年场地器材栏目在继续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延伸,主要围绕以下5点进行征稿,欢迎各位有志于场地器材研究的体育教学工作者积极撰稿,将教学经验转化为文字,得以分享和推广运用,以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实践(注:每期都可包括以下内容)。
1.新器材介绍及使用方法;
2.体育场地器材的设计方法;
3.体育场地器材的有效利用;
4.生活物品的有效多样运用;
5.自制小器材的方法及运用。
《游戏百花园》栏目投稿指南
2016年的游戏选题旨在尊重《游戏百花园》创办理念的基础上,力求更充分考虑到各地学校、师生的需求与发展,同时兼顾地域与环境差异,在传承的基础上全力提升,希望能为广大教师们带来更多的启发。
第1期:课前热身游戏与课堂组织游戏。
第2期:优质高效的队列队形组织游戏。
第3期:学生体质素质专项提升的针对性游戏。
第4期:足篮排三大球游戏再创新。
第5期:小球类游戏:乒乓球、垒球、网球、羽毛球等游戏应用与拓展。
第6期:水上与水中运动项目游戏。
第7期:新型体育项目与新器材配套游戏的本土化应用与拓展。
第8期:校园阳光体育与趣味运动会的小众与大众游戏。
第9期:用新材料翻新、拓展经典老游戏。
第10期:简约有效的亲子、师生互动游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5-0159-01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在上述三项基本任务中,一般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但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则不够理想,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地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浅析如何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
一、精心设计
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做队列练习时,是比较枯燥乏味,可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出“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以实际动作向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再如垒球投掷课时,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画日本鬼子兵的头像,看谁能炸死鬼子兵,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综合训练课上,创编了一套组合游戏――《路上》,在游戏中设置了“雪山”、“草地”、“铁索桥”等情境,让学生通过跑、跳、翻滚攀爬及投掷等活动,全身心都得到锻炼,这是一节“军事课”,又是革命传统教育课。
二、寓教于乐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游戏教学在形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儿童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如跳单双圈时,有些学生因图快或不认真,常常踩出圈,如果设计成“小猫捉老鼠”游戏,谁要是踩出圈,就算被小猫捉住,这样再跳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又很有趣。又如“送盲人回家”游戏,让“盲人”戴上娃娃头,“少先队员”推着“盲人”绕“土堆”“过小桥”,看谁先送到“家”,学生们看着憨态可掬的“盲人”乐不可支,都争着去送盲人,达到锻炼和教育目的。在低年级或学前班搞穿衣服扣扣子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球比赛等,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用“石头、剪子、布”等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
三、心有德育场地宽
当前,一般的学校场地都比较小,器材也比较缺乏,有时几个班同时上课,特别是上活动课,场地、器材就更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场地,巧用器材,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简单、有限的器材用活了,学生也会感到新鲜,激发学生兴趣。如短绳:除各种手摇跳外,还可做绳操,“踩老鼠尾巴”游戏:几条接起来做“四角拔河”比赛;也可放在地上做蛇形跑;“过独木桥”等等。再如实心球:除面向、背向投掷外,也可做头上、胯下传球比赛;还可做“赶猪”、打“保龄球”游戏等。在练习各种姿势的走步时,可利用蓝球场的边线,让学生踩线走,踩到线外判为掉入河中,把枯燥的行走课变得很有趣。如果操场边有树,可用拔河绳系在两棵树上,让学生手足并用爬横绳,如果途中脱手或脚踩地均判掉入“深渊”,这种游戏能锻炼学生攀爬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要求老师,除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外,还要有一颗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学语言要儿童化、形象化。多表扬、少批评。对后进学生千万不可讽刺挖苦,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耐心地辅导,手把手地教,也可安排与先进学生结“对子”,对后进学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多少年以后,你在他们心目中,始终会是很崇高的,这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 体育课教学 缺失与矫治
如何确立和制定教学目标,已成为新课改下一线体育教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前必需的准备工作,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关系到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相对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以“分散教学”和“应试教育”为特征,即初一初二因时而异,杂乱无章;初三年级则表现为中考项目的反复训练,课堂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以至于诸多学生谈体育课色变。纵观上述不良情形,笔者认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存在以下弊端:1.随意性:在教学之前未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大部分教师不理解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认为在课堂45分钟之内,只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运动和锻炼项目,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2.虚假性:教学目标仅作为教案中的一种备查形式,许多体育课教师只是象征性地把相关教学目标书写到备课笔记本上以应付检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凭个人喜好和中考项目的要求操作,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形同虚设;3.单一性:传统体育课教学中,老师们大凡只是制定出基础运动目标和基本技能目标,却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始终将教学停留在动动手、动动脚的初级阶段;4.机械性:在具体的体育课教学中,老师们执行教学目标往往过于呆板,教学过程就是机械展开教学。初三年级就是围绕800米、50米、跳绳、跳远、实心球进行教学,初一初二更是方法简单,这些做法忽视了体育课堂的动态生成性因素。
传统课堂教学目标在设计时存在的问题使得教学目标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教学失去了明确的标准,导致了教学的肤浅、低效和失控,也给教学的测量和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才能使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既能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具有可操作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体育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
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的组合,是链接教学目标设计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因此,它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全面性目标与简洁性目标相结合。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体育课教学目标要反映全面发展的要求,注重运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思想启迪、精神感悟、人格塑造等人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把三方面目标都考虑到。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目标设计也不可能将所有目标面面俱到。因此,如何设计全面而又简洁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就成为很多人研究的对象。其中达成共识的有两点意见:第一,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确定基本目标,突出重点目标;第二,关注能力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提升和发展。初中体育课堂不仅仅要达成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朝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方向去努力。正因为如此,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建议首先设计基础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实现。再设计其它范畴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主要目标,形成课堂教学目标。以 “中长跑”教学内容为例,首先设计它的知识技能目标,如整个跑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速度控制,加速的时机,冲刺的诀窍等,将较长的跑步分解为几个阶段,学生便不会望而生畏。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与之相对应的其它范畴的目标,如通过对“中长跑”基本内容的参与,让学生逐步学会正视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意志,并能以实际行动自觉融入到班级和社会的集体中去。最后将选定的目标整合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就可以得出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这种以运动知识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前后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在表述上有取有舍,充分体现了目标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的要求。
(二)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相结合。
预设的教学目标,大多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拟定的。它带有一定的普适性,即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考虑的是基本要求。而在实际教学中,教与学的情况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教学的本质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创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思想超越、偏离或达不到教师预先设计的要求。如果仅限于预设的目标,那教学势必异化为演一出“教案剧”,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生成性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及时根据教学实际调整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预设性和生成性应该有机的结合。如教学“跳绳”和“掷实心球”内容时,首先交代给学生:跳绳和掷球项目人人都会,大家都有成功的可能。然而,绝不能轻描淡写地应对这两个项目,其中它们的动作要领非常重要,诸如跳绳过程中的跳跃高度如何?跳跃频率怎样?还有在规定时间内要避免失误,延续其稳定性等等。只有在开始阶段预设好运动过程中的阶段和结果,方能达成较好的生成性目标。教师可让学生分成若干比赛小组,小组内协调合作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最终结果提请大家一起分析哪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结果,同学们相互之间进行反复尝试,最终得出共识。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探索运动知识和提高锻炼能力的愉悦。
(三)共同性目标与个性化目标相结合。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备课时,教师要在新体育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课标,制定出适合本节课各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作为体育课教师,首先要做两个分析,一是要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基础,共同基础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共同目标,然后确定本节内容的扩展方向及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即共同性目标。二是分析所教的学生,具体到一节课来讲,要根据本节课所规定的,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和目标,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在运动水平上分出层次,在学生性格上归成类别。特别是要了解有些项目困难的学生与本节课的起点所应具备的基础差距有多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对于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来说,只有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即个性化目标。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应该有共同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扩展内容;有实践性活动和创新性活动,有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这两种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用一条开放性的目标进行表述,这种目标能极大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如在每一节体育课开始时,全体学生都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共同性的预热动作项目,例如活动手脚、踝关节,做一定数量的原地跳跃、下蹲动作,而后针对男女学生以及他们中间接下来要参与的项目作出指向性的训练。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体现了基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在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顾及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制定的注意事项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主体性。
学生既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评价教学是否成功,其直接依据应该是学生收获了什么,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什么,其具体的进步有哪些,而不是教师完成了什么任务。因而,初中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立足学生,面向全体,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运动生理规律。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一、 充分做好体育课准备工作,增强体育教学工作的坚定性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尽管教师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和运动特长等有所不同,但要上好课,都必须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课前准备工作内容和要求,应根据学生、教材和教师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了解情况
学生人数(包括男、女人数)、年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思想状况、组织纪律以及班级体育骨干情况和个别学生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学校班级多,人数多,场地较狭小,再加上气候的原因,尘土飞扬,影响师生健康,建议购置水管,及时洒水,保证体育课活动的正常进行。
2、钻研教材、教法
教师应认真学习体育教学新课标和教材,根据学期体育教学进度,深入钻研每次课教材和教法。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应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的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
3、编写教案
在了解情况和钻研教材教法的基础上编写教案,是体育课课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
4、培养体育骨干(包括体育委员和小组长)
有计划地培养与使用体育骨干,是上好体育课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应经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在进行一些较困难或复杂的练习前,必要时先让他们体会一下,使其掌握有关保护与帮助方法。
二、统筹合理安排学期体育教学进度
由于气候、场地、季节、器材、人数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再加上同时有同一年级或不同年级的五至六个班同时上课,就无法全面主动地考虑和系统地安排整个教学工作,处理好教材和课次之间的关系。
1、统一安排学期教材内容和时数
例如初中可安排速度跑、游戏、跳绳、飞盘、掷实心球、打沙包、400米跑等活动量小、密度大、趣味性强的项目,以适应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高一年级同时有三个班上跨栏(50)米或跳高,进度上就必须错开,调整顺序,高二教材内容也安排跨栏(50)米,高二和高一以及高一之间更要调整顺序和时数,合理利用场地器材,做到统筹兼顾,使体育课教学有序进行。
2、做好教学分组和分组教学
首先应按性别分组,然后再根据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2-4组)。或根椐教学需要和本校实际条件,把同年级同时上课的几个班合起来再按男女生编班上课。在男女生班中分别按不同条件进行分组。这样,也有利于根据男女生特点安排教学内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分组教学有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两种形式。在老师统一指导和体育小组长协助下,按教材安排顺序和不同性质教材,合理安排教材顺序和运动负荷,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学习内容,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实行场地轮换《分块》制教学
由于场地小、班额大、同时上课班级多等因素制约,事先应分块。尤其在集合和做准备活动时,要统一顺序,做到互不干扰 。在教材内容错不开情况下,要新旧教材搭配,进行场地分块轮换教学。例如高一学生下午五、六节上同一内容 ,高二学生七、八节上相同内容。以化解冲突,完成教学任务。
四、资源共享,增强体育课教学工作的凝聚性
由于器材限制,再加上班额较大,对球类课的开展面临严峻挑战。为了缓解压力,可以把例如高一同时上课几个班的球聚到一起(或不上球类课的班),几个教师负责一个班(或一个组),最好一个组上篮球、足球、排球课,下次课换另一班或另一组,以增加密度、次数、负荷,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完成课的任务,增强凝聚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做好教学评价工作
通过教学评价,可获取关于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真实材料。这些资料对教师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获得教学效果反馈信息,分析自己教学优缺点,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来说,可以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明确自己学习中长处与不足,从而改进学习;对学校来说,可以从中了解每个教师,每个班级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对家长来说,可以了解子女学习情况及其变化,以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例如,对好胜心强的学生,在作出肯定评价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对有自卑感的学生,在作出否定评价同时要肯定他的长处,鼓励他进步。
六、加强保护与帮助,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 教师素质现代体育教学改革正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教学精华的
基础上,向着突出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参与效果以及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方向迈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由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封闭式、注入式的传统模式向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的评价逐渐由一般的生理性指标(如心率或脉搏)和练习密度等评价向较粗线条(如出汗、笑、会、能以及学生自我身心感受等方面)的评价方向转变。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近几年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借鉴语文情境教学法,在原有体育情境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育心、育智、育体过程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顺应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注重对人的全面发展过程。通过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共鸣、形成共振,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一、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1.主题性。主题式情境教学以确定主题为先决条件,以往的体育情境教学,虽然也有标题设计,但在教学内容编排中并不注重内容与主题的关联。而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主题鲜明,一切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和操作都是围绕着中心主题展开。内容设计一般采用树形结构框架,使各枝杈部分标题设计都与主干紧紧相连,节节递进,教学结构中的各部分不偏离主题。
2.创意性。体育教学主题式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创意设境。情境教学法正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意”、“境”,用背景音乐、生动语言激发学生想象思维、求知心向、学习动机和情感,使这种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碰撞”、“共鸣”。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框架进行一定的突破、创新,融综合性知识与体育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编成紧扣主题的情境教学内容,赋予体育教材内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练习情趣。
3.激“情”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正是触及了长期以来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学生的情绪领域。情境教学法正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意”、“境”,使学生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碰撞”、“共鸣”,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等的多边互动形成“共振”,和谐地去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
4.主动性。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在设计和教学操作过程中充分要求教师和学生这对教学主体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中情境发展方向的引导、启发、把握和调控以及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充分拓展思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和积极练习,努力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周全,而且在操作中要审时度势、灵活把握。激发学生活跃思维,在思中练,在练中思。
5.实效性。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将情境教学心理情感特性、日常生活知识和体育教学技术技能个性教学特点相结合进行综合设计。在设计中,有两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是注意对使用的场地、器材布置的高效利用和生动简练的语言组织,及背景音乐来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
6.虚拟性。也就是把课堂教学内容融入要虚构的某个事件中(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通过这种虚构的情景使学生宛如置身于真实的事件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课上所运用的许多道具也往往是虚拟的。
二、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步骤
1.确立主题。创设符合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要求和不同学生心理特点的主题。
2.筛选教材内容。在多个教材内容中选出符合教学主题、体育教学规律、大纲要求以及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教学素材,分析其与主题的关系进行有目的地选择,并用树型设计图排列。
3.教学顺序:教学顺序分成三段式:情境导入、情境展开和情境结束。
4.教案格式:
三、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类型
1.游戏竞赛型。游戏是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练习的课堂教学中,加入适宜竞赛内容的游戏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比赛的激烈性与趣味性中体验到乐趣,又发展锻炼了能力与身体素质。
2.模仿型。这类主题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的喜闻乐见事物、情景来创编故事、进行情景模仿来组织教学。如在篮球行进间投篮的教学中,在掌握基本的动作方法后我采取让学生模范他们所喜爱的篮球明星的动作进行自我展示习,评出最佳模仿者,这样的虚拟情景使教学生动、活泼、有趣,学生的情绪被激活、积极性被调动,从而使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
3.知识型。这种主题一般选自科技或文学知识性课文、课外读物,选用一些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历史典故及与教学相关的民间传说、笑话等作为情景材料,突出知识性和对知识的创造发展性运用,通过创造性运用知识创设教学情景来有效调动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能动性与积极性。
4.时事型和教育型。这类主题一般选择一些时事新闻、思想教育故事作情景材料。如在高一年级的《实心球,耐久跑》一课中,可运用了《》为主题。实心球的动作技术和耐久跑的练习围绕“”这一主题创编排成“整装待发”、“攻敌堡垒”、“”、及“欢庆胜利”等上下贯通、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步步展开的五个教学组成部分来再现主题。这种情境教学法设计既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可促使学生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兴趣,同时寓教于乐,给学生以深刻的思想教育。
5.音乐伴奏型。无论是节奏明快、鼓舞斗志的音乐,还是悠扬宛转的乐曲,都会增添体育教学的丰富内容与娱乐性。创设出一种特别的情境,既可消除运动的疲劳,又增加了师生的感情交流。
四、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1.确立主题时应符合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要求和不同的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特点。筛选教材内容时要选择符合教学主题、体育教学规律、大纲要求以及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教学素材。分析其与主题的紧扣程度进行有目的地选择。在课堂设计时要确定每个练习的目标。
2.情境教学要时刻渗透德育教育。严格要求课堂常规和课堂组织纪律性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体育课这一特殊的教学形式中获得深刻的教育。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学习目的、好奇心理、兴趣爱好、欲望要求、思想感情、意志行为等都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因素。
五、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设计运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厚实的文化知识底蕴。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教学基本功,而且还要具备厚实的文化知识、艺术素养和丰富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将其他学科知识、日常生活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体育教学中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通过教师教学艺术的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自主学习的科学学习能力。2.真情实感去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驾驭教学情境发展走向、调控教学进程的能力。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把握好主题与学生情感产生的贴近点,找出重要的情境适合于相应年龄学生情感的最近点,这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调控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由于体育教学空间范围大、学生的兴奋程度较高,因此准确地预见和判断教学走向,对于控制好主题式情境教学有着极其关键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既能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又能在公正、公平、赋有激励性的评价下,鼓动学生积极锻炼。3.具备改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创意性,它要求教师要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框框的束博,不断地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探索。善于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思想、新方法,通过自己的认识――创造实践――再认识――再创造实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体育教学特色。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按照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观点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方向的能力;(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5)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6)洞察力。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含义和本质特性。
总之,21世纪的教育必须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中学体育课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结合教材,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情境教学,大大拓宽了体育课教改思路,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渲染课堂气氛、扩大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空间,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之情,达到知识能力、思想觉悟综合提高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教育效果。主题式情境教学无疑是一种寓教于乐,以“景”激“情”的教学好形式。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李建刚.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12).
[3]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
[4]裴娣娜.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论研究.课程教材教法.1999.
[5]张崇善.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
一、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的产生。最基本的要求是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思维的活跃有赖于学生身心积极主动参与,这就必须建立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体育课堂教学不讲民主是扼杀学生能力的罪魁祸首,课堂上我讲你听,我示范你练习,四列横队,一二一。即使讲点民主,引导学生思索,那也是顺着教师设计的教案去想,去答,去练,学生成为灌注知识的机器,学生在现行体育教材体系下学习。不但无创新能力可言,就连学生原始的创新欲望也终被扼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前提就是教师须有创造性的工作,自觉地、积极地营造课堂民主气氛,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转变主体角色,摆正教与学,师与生的位置。
二、教师教学观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氛围的培养。继而让学生在实践中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创新的实践能力。
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有各方面的创造能力,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成为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人,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求变中创新,在质疑中创新,不要受教材知识的依赖而尽信其唯一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关教育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担负着培养创新能力的使命。
三、拓展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的主体性必须表现在学生的主动性,而主动性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渴望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性的发挥与学习动机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在选项教学时,我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第一、多给学生一些自己的空间;第二、尊重学生的选择发展;第三、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例如:(水平三)“篮球、软排、踺球、短绳”教学,明显是一节多项目的选项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项目,每项活动,都有不同锻炼的价值。有的同学选择篮球和软排,它给人提供了勇猛与雄健、灵活与技能、体能与意志、协作与技术的展示;有的同学选择毽球、短绳,它为个人或团体提供了展示机会。体能较好的学生,通过学习比赛的形式,来满足自己生理负荷的需要,而对于体能差的同学,可以在自由活动中进行必要的调整。在这节教学中使学生处于一种既主动、又活跃的能动状态下,唤起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动机,进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四、重视教学情景设置的创新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如在进行投掷垒球、实心球时,可与抗洪抢险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五、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每位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会不自觉的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他的不变性却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过进行优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能。如在“后滚翻”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跟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再让学生去实践,结果基本上的学生能高质量的完成。
六、重视教材内涵的延伸
随着当前教育的不断改革,体育课已成为当今社会、学生、家长们高度重视的一门课程。由原来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到现在的“请体育家教,开小灶”可见,体育已经使学生从教室走向运动场。那么我们体育教师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要想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教室必须在专研教材上下功夫,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都是上好体育课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凡事预测责立,不预测则废,通过课前备课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便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同样的班级、场地、教材、由于任课教师对教材的领会不同,其教学效果差异很大,究其原因大多为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好,教法不够科学所致,所以教师应认真学习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各项教材的意义、任务、内容,分布和要求等的基础上,深入专研每次课的教材和教法,这是教师课前准备的基本环节。
体育教学中的每个练习,都是由身体姿势、运动轨迹、时间速度和力量等因素组成,而每个练习的技术性,则由若干个技术环节按一定顺序和不同节奏构成。以跳高为例,它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和落地动作四个环节组成的。在这个教材里应该弄清楚,我认为,这四个环节,起跳应是重点,腾空过杆则是难点,没有准确而有力地起跳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腾空的最佳腾空角度。自然也就无法完成后面的技术动作了。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们多做下面练习。一手扶肋木作起跳腿迈步着地与摆动腿屈膝快摆的配合动作。做起跳后的摸高或头触悬挂物做一步、三步、五步的起跳过杆练习,对于腾空过杆这个难点更应处理好除理论上讲清动作技术要领之外,还要教法上采取一些练习,如让学生已一手握住横杆的一端,另一端放在地上,做起跳腿上一步,摆动腿上摆脚尖内旋过杆落地,同时起跳屈膝外翻过杆模仿练习。在跳高架上把横杆一端降低练习。我认为这样做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跳高技术。通过教学实践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是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不仅基本部分主要,准备活动也由其重要。因为准备活动是上好体育课的第一环节。
准备活动多为跑。徒手操,游戏等内容。徒手操内容应不断更新,做到尽量不重复前课内容,使学生有新鲜之感,例如上投掷铅球课需要把上肢、肩、腰部的关节肌肉活动开。如果每节课都简单地重复扩胸,振臂等动作,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贮备部分可采用武术操:绳操、球操、实心球操、双人操、行进操、韵律操,健美操等内容。编排力求新颖,学生兴趣浓厚。
在组织教学啊方面应做到形式多样,教法多变,可采用如下教学法:
1:示范讲解法:教室示范后,讲清动作要求在指导学生练习。
2:示范提问法:教室示范后,请学生回答动作要领,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示范。
3:图形观看讲解法:教师依照图形进行讲解,使学生头脑里有一个完整动作技术。
4:模仿教学法:即不提前示范,而是教室边示范,学生边模仿,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
5:无声模仿法:教师不喊口令,只示范动作,学生随之模仿,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6:学生执教法:即教师示范一遍后,选一名学生执教,此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7:集体口令法:即学生集体喊口令做操,这样调节课堂的气氛。
8:音乐教学法:即让学生听音乐的拍节进行练习等等方法。
在中学体育教材中,有些项目难度不大,光靠一个单元的课时教学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如跨栏跑,学生平时直观的机会很少,更不用说练习。而跨栏中前腿的攻栏技术、后退的起跨提拉技术,难度都很大。再加上学生的柔韧性较差,学校的器材有限,班形较大,很难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但如果我们把“栏间步”好“攻栏”和“提拉”技术在上跨栏课之前,渗透到快速跑或耐久跑课的准备活动之中,做到“化整为零”,提前攻破教学重点,难点。到上跨栏课时就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虽然准备部分占一节课的45分钟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之间影响课的教学效果。
再有对基础较差的女生不失所望,在体育课教学中总有那么几个身体基础差的女同学完成练习比较困难,那么怎样对待这些基础差的同学呢?
1:进校后首先进行体育目的意义等方面教育。
教育大学不同于中学,有严格教学计划进度和考核标准,树立终身锻炼思想,有利于德智体全面发展。
2:体育课堂上教室对这部分学生更应表现出亲近,关心热情指导态度,使她们消除自卑感树立信心。
3:对所考核的项目,课前进行摸底测验,并将成绩公布于众,这样师生心理有数,经过计划学时后,进行正式考核时,在将成绩公布给大家,这样做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经过课堂和课后,锻炼测验后成绩有不同程度提高。
4:由于个别同学身体基础太差,经测验虽然成绩有所提高,但仍没达到及格要求,这时我们不能急躁,训斥或歧视她们,而是满怀热情地去鼓励帮助她们在其他项目上很下功夫,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教育;表扬鼓励;批评教育
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一般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都能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而在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方面,由于不纳于考核则不够重视,认为是软任务。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素质教育,做到寓思想素质于愉快的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渗透思想素质的内容
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比如在垒球投掷课时,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二、寓教于乐,注重思想素质的培养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特别是中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游戏教学在形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儿童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
三、以身作则,加强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当前,一般学校场地都比较小,器材也比较缺乏,有时几个班同时上课,特别是上活动课,场地、器材就更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场地,巧用器材,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简单,有限的器材用活了,学生也会感到新鲜,激发学生兴趣。在练习各种姿势的走步时,可利用蓝球场地的边线,让学生踩线走,踩到线外判为掉入河中,把枯燥的行走课变得很有趣。如果操场有树,可用拔河绳系在两棵树上,让学生手足并用爬横绳。如果途中脱手或脚踩地均判掉入深渊。这种游戏能锻炼学生攀爬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品质。
当然,体育游戏并不能一味的注重学生的乐趣,适当的时候还要有一定的激励和惩罚措施,以此提高游戏的效果,落实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比如游戏时需要对输者进行一点象征性的惩罚,但往往有的学生输了不认罚,推推托托,影响了游戏的效果。有一次,我在参加游戏时,碰巧输了,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心里暗暗在想这下就看老师是否愿意受罚了,当时我意识到老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马上认真的在大家转成的圆圈内学矮人走路走了两圈。全班学生都笑了,但以后碰到这灯事,学生会二话不说地受罚,提高了游戏的效果。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
贻误时机可能会失去教育的针对性。如在教学支撑跳跃项目时,往往有许多女学生会表现出畏惧心理,这时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以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做动作,一旦出现转机,应及时加以表扬,并让他们重复练习,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再比如通过投掷垒球、实心球、角力、攀爬、武术等教学时对学生进行保卫祖国的教育;在技巧、单杠、支撑、跳跃等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品质。针对学生不愿意练习长足的思想,在练习长足前,给学生讲二万五千里时以惊人的速度抢夺泸定桥的故事,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教学中要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有趣的练习进行教育,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对低年级学生,教师的语言更要具体形象。对犯的各种错误,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满腔热忱,循循善诱。针对他们好胜心强,兴趣广泛的特点,要注意加以引导,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以正面教育为主,少批评,多表扬。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做好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必须有敬业精神,还要有一颗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学语言要儿童儿,形象化,多表扬,少批评。对后进学生千万不可讽刺挖苦,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要耐心地辅导,手把手地教,也可安排与先进学生结对子,搞帮扶,对后进学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相信多年以后,你在他们心中始终是很崇高的,在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将会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孙绍荣.教育信息理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1).
【关键词】课外作业;自觉锻炼;兴趣
体育与其他学科一样也应有课外作业,但因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书面作业,所以往往没有引起老师与学生的重视。笔者对所认教的初一年级六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下来,参加课外作业练习的人数平均只占实际人数的33.4%,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体育技术、技能处于较低水平。针对学生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只有有效合理地组织好学生完成课外体育作业,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对体育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一、根据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外作业
在体育课本中每一节都有课外作业练习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把课外作业备在教案中,下课前布置给学生,并简要地讲解一下练习的次数和练习的要求。或者结合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上对没能完全熟练掌握的内容,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根据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各阶段的教学重点,适当调整课外作业的内容。
例如仰卧起坐。初练时,不少学生每分钟最多做15-20次,有的学生连一次也做不成。因此,我就给他们分别提出“步步高升”的课外作业:第一阶段(练习7-10天):原始次数*3组/天;第二阶段(练习7-10天):比原始次数增加5次*3组/天;第三阶段以及以后的阶段均以5次递增进行。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根据体育课的“两个标准”布置课外作业
目前课程表上,每周有三节体育课,两次体育活动,基本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期考核标准”的要求,但全部“达标”的难度较大。因此,我根据“两个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
中长跑在我们学校是老大难的项目之一,即使利用体育课时间和晨练安排学生练习,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达标”。所以我根据学生耐久力差这一薄弱环节布置作业:每天在晨练时用中慢速交换跑800米,或自然地形跑800米等,同时,结合体育活动课,进行接力赛跑、往返跑等练习。
三、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点布置课外作业
爱好是因人而异的。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分别布置不同的课外体育作业。这样既能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又能帮助体育差生弥补不足,同时也使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得到满足,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增强。
比如女同学的上肢力量较差,就布置这些学生练习举哑铃,做俯卧撑等。对下肢力量差的学生则安排跳绳、单换跳等练习。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原先的弱项得到了弥补。
四、根据练习的条件,辅导课外作业
及时认真的辅导工作是帮助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关键。大部分学生是在清晨起床或下午放学后到学校运动场练习,教师要在这个时间到现场观察,采取集中或个别辅导的办法讲解示范。比如单杠,投掷实心球等技术性动作进行集中讲解辅导;发现个别同学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单独纠正,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外作业。
课外体育作业布置之后,只能算完成了工作的一半。为使课外作业能够落实处,布置作业时,内容不可过多,要安排好作业的顺序,考虑活动的场所、器材、安全等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督促和检查。为了将课外体育作业深入到每位学生的自觉锻炼行动中去,采用了以下三种开放、自主的练习形式。
(一)自选型练习。
通过“自选型”作业,根据自身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在“身体素质练习指南”中选择合适的练习方法,制定运动处方,进行自觉练习。
如有一位学生在去年的体育考核中,除了仰卧起坐合格外,其于项目均较差。于是我在充分肯定她的柔韧素质和协调性较好的基础上,分析了她速度素质比较薄弱,帮助她对照“身体素质练习指南”制定了以发展速度素质为主,力量,耐力等素质为辅的运动处方。经过几次辅导,她逐渐学会了选择处方中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现在的考核均能达到合格甚至良好。
(二)创编型练习。
“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技能,广泛借鉴,发挥想象,创作或改编一些技巧动作,并在尝试练习中巩固已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体育创新能力。
如初一年级后滚翻练习,我要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创编一两个简单技巧动作。表演时,有的后滚翻接着再做一个前滚翻,有的接着做一个挺身跳,有的来一个定格亮相,变化多样,各有千秋。
(三)专项型练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虽然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他们对体育项目的喜爱往往有很多相似。“专项型”作业,就是在培养学生广泛的体育兴趣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体育项目,进行专项练习,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发展运动技能。
对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我帮助他们选择进入各类体育兴趣小组进行专项练习,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对体育素质一般或较弱的学生,通过课外观察,发现他们的体育爱好,不断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喜欢体育。
经过老师的精心组织和认真辅导,通过学生一段时间的自觉锻炼,我对先前调查的初一年级六个班级再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参加课外体育作业练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0%以上,比实验前大大提高了。通过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作业的练习,不仅全面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激发了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