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访计划

家访计划

时间:2023-02-07 11:40: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访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家访计划

第1篇

1。孩子的生活习惯(大小便是否能够自理,衣服是否能够自己穿脱、在家的作息情况等等)如果遇到孩子自立能力较差的,平时在园要多给与一些帮助,同时也多争取家长的配合,家长不要万事包办,多留给孩子一些动手的机会。

2。了解孩子的个别情况(孩子对哪些食物过敏、孩子对哪些药物多敏等等)而了解的这一情况应详细记录,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也要格外的细心。3。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

4。与孩子建立初步的友谊,让孩子与老师成为好朋友,更快的融入到我们这个大集体中。期初家访工作的另一部分的重点在那些适应能力价差的孩子身上。张书恒及班上的几位小朋友由于过度依赖家长,因此他们的班子较小,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差。在家访过程中应争对这个情况与家长交流,在入园前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与向往,让他们对升入中班而信心十足。

期中家长工作本时间断的家访工作将放在那些有突发事件的孩子身上。随着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孩子在教学与生活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应密切关注,寻找原因。在园内能解决的尽量解决,如需家长配合的,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了解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与生活技能与运动技能等等须完成的目标,通过其他孩子与自身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让他们发现孩子的优点与不足,及时地给与帮助与支持。

期末家访工作本时间段的家访工作重点将放在用本学期的个别教育目标为基准,那些没有达成目标的孩子身上。我们将总结孩子这一学期的情况,了解孩子为何没有达成预期目标,同时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下一阶段教育目标,展望新学期!

同时家访工作中也许注意以下问题:

1.在家访时,多让家长介绍有关幼儿兴趣和能力方面的情况2.在家访时,老师也应该多介绍有关幼儿兴趣和能力方面的情况3.幼儿存在的问题在家访时一定要提出来,但也要婉转的提出。

家访时间不宜过长。

4.家访时幼儿一定要在场,但要消除幼儿的紧张。

5.对住在比较近的孩子集中在一起进行家访,这样可以缩短教师的时间。

6.家访应作简单的记录,但要回避家长。

第2篇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拉近教师、学生和家长心灵距离的桥梁,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一、教师家访的意义

第一,通过家访,教师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家长对于学生教育的看法,学生家庭情况等,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我国的学校教育属于集体教育,由于注意集体重视集体而忽视个性,很多学生在校期间也会尽量掩盖其身上的个性光芒,教师就很难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难以对其进行因材施教。而在家庭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展现要比在学校时更加明显和突出,因此家访可以成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一个便捷途径。

第二,家访可以起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沟通渠道的作用。笔者通过实地家访,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发展存在疑虑,而且相当一部分家长心中存在着程度较重的担忧和不安。教师在家访时,一对一面对家长,可以更好地解答家长的提问。通过家访,教师与家长之间可以建立起较为深厚的情谊,尤其是家访后,教师与家长保持长期良好的沟通,可以比较及时地了解家长的想法,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过程,解除家长的疑惑和不解。解答时一定要注意方法,要从孩子心理、教育发展、社会需求等多个方面,向家长详细解说,解除家长的疑惑。家长安心,才能坚定家长培养孩子成材的信心。

第三,以家访为平台,加强学校宣传。笔者发现,在家访时,家长对教师家访都抱有很大希望,很多家长会叫来亲朋好友一起和教师进行沟通,甚至一些邻居也会参与其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个家访的机会,详细、认真、热情地介绍学校的情况、教师队伍、环境建设、教学设备、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情况等相关信息,这样无形中就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强化家访效果的措施

那么如何才能使家访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呢?我们可以通过明确主要任务、制定计划、预估计家访工作效果、及时完成家访记录以及与预估计效果对比等几个方面来强化家访的效果。

第一,明确主要任务。首先,进行家访前,教师需要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因为,家长的性格特点以及家庭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看待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情况,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家访的针对性和家访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家访要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学生在校的时间长,家长很难从学生的只言片语中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教师应借助家访向家长详细介绍学校的主要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在校表现,使家长可以对学校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再次,教师应当与家长统一思想,明确要求,增进彼此了解,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寻找最佳方法,增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促进学生更快进步。

第二,制定家访计划,提高家访的效率和效果。从家访工作的重要程度上看,教师必须做到有计划、有反思、有总结。家访前教师必须制定一份或几份可行的家访计划,对家访的时间、对象、内容、形式及工作要达到的效果提前做好准备。家访中,教师首先要深入到社区进行初步的了解与调查,对所走访的家庭情况有粗略的掌握。其次,在走访学生家庭时要耐心细致地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主动帮助家长及其子女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第三,预估计家访工作效果,及时完成家访记录。家访结束后,教师要进行认真总结反思,收集整理家访工时的重点情况,并详实地作好相关记录,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及时给予答复,并与家长保持长期沟通。这样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到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家长对班级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意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综上所述,家访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的良好平台,通过家访,家长可以感受到教师责任心;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重视;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面对面交换意见,和家长一起共同协商制定针对学生的培养计划,还可以观察学生在家里的各种表现,综合学校的表现,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家访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交流方式,对于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情感的沟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是非常有益的。

第3篇

一、良好的师德是有效家访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因此班主任、科任教师须有百倍的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投入到教学、家访等工作中去,以取得社会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爱戴,进而为搞好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一个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者,是不会去全面了解学生,也就无法教育好学生的。

二、正确认识家访工作现实意义

学生心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校内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校外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成长都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家访工作可以实现校外影响的及时了解和对学生及时的辅助教育。

据资料记载,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 笔者身处贵州农村,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在家访中笔者看到:很多孩子自己煮饭、洗衣、看家,为了第二天的吃饭问题,晚上就预备煮好第二天的早餐、午饭,所以每天的早餐和午饭基本都是冷饭对热菜;一些孩子在爷爷奶奶等隔代教育下,任性、自私、享受——缺失了家庭教育的启蒙作用,缺失了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单独生活、隔代教育、寄养等成了孩子们家庭生活的主要形式。学校教育失去了往昔家庭教育的有效成份,家访工作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工作高度。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家访工作被赋予了鲜明时代特点的内质,家访,让学校教育教学从校园延伸到村落,延伸到留守儿童的家中和生活去。在家访中,实现了时代赋予家访工作的要求,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一些空缺。

三、统筹安排,讲究方式是家访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做好家访工作,引导和教育好学生,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目标,做好计划,讲究适当的方式方法。具体为:

1.周密计划,统筹安排。由于农村教师(班主任)工作大多比较繁重,班上人数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开展工作前计划显得十分必要。开学之初,应做好家访工作的计划。明确目的,对家访的重点、难点、数量、时间等作细致的安排,家访后,要做好记录存档,及时跟踪反馈,才能不断提高家访的质量。

2.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班上学生多,情况各异。因此,家访应区分轻重缓急,不可一刀切,应把学困生和特困生作为重点来安排。通过实地访察,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形成背景和学困生的家庭环境状况,便于班主任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对“两生”给予关爱和教育,对转变学困生,鼓励帮助特困生,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3.尊重家长,实事求是开展家访工作。就问题来说,就是要尊重学生外出务工的父母,和他们交流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观点,不能以满足小孩提出的物质条件代替关爱;尊重家长,老师认真面对并尊重隔代教育中辛劳的老人,做好学生与长辈间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从老人身上学习简朴、勤劳、坚毅等优秀精神文化,做到互相关心。很多老人说,“老师,多来家访嘛,你们来到家里,过后几天孩子确实乖很多。”这是隔代教育者在家长工作中的总结。

第4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家访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200-0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幼儿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才能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如何取得家长的支持共同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做好家访工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与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独立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访是家长了解幼儿园、与教师情感交流的桥梁,是缩短教师与幼儿之间、与家长之间距离的最佳时机,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家访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做好家访工作。

一 做好家访准备工作

在家访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订详细的方案计划。比如,要明确家访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把握好谈话的内容和节奏、梳理出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内容等。家访的气氛可以是和谐的、轻松的,但绝不是闲聊式的。家访是教师了解幼儿成长背景、家庭环境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要粗略了解到幼儿父母的职业、育儿理念等。针对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教育理念的不同,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使得交谈更加具有针对性。为了在短暂的家访过程中,尽快地与幼儿家长拉近距离,教师在家访前可以准备幼儿平时的学习作品,以便营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还要准备一个短期和中长期的学习计划,方便与家长沟通,争取获得家长对相关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二 把握家访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于家访工作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介绍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家庭成长环境;听取家长对教育过程的意见,解答家长的疑问;介绍幼儿的未来学习计划,争取家长的支持。把握好家访工作的内容是做好家访的前提。

幼儿园和家庭是对幼儿成长影响最大的两个环境,教师对学生在幼儿园的表现比较了解,但是却很难看到他们在家里的表现。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家访的机会,除了听取家长的描述,还要细致观察,过滤家长部分过于主观的描述信息。此外,教师在家访中要详细介绍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他们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些在幼儿园里表现出来了,但在家庭里没有表现出来;有些可能在家庭里表现出来了,但家长没有意识到。教师家访不能一味迎合家长的情绪,“报喜不报忧”,不管是幼儿发展中好的还是不足的方面,教师都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如实地向家长反映,让家长既看到幼儿的进步,也看到幼儿成长中的问题。

笔者在工作中,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下面拿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以期能够在工作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新学期时,笔者的中班来了一个名叫小H的小朋友。小H不爱说话,妈妈离开幼儿园后也不哭不闹,但是在生活自理能力上要比其他小朋友差很多。笔者通过家访初步了解了小H在家的表现,结合他在幼儿园的表现,分析出小H教育的最大问题和障碍在于家长过分的疼爱与包办,养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的心理,当由单一的家庭生活转变为小小的集体生活时,小H一时无法适应。在家访中,笔者深入地与家长展开了探讨,详细地介绍了小H在幼儿园中的表现之后,指出了对小H成长的担忧。家长在笔者引导下,也开始正视这一问题。在这个基础上,笔者趁热打铁建议家长在家注意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尽可能地放手,多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花更多的时间与幼儿交流,同时经常带幼儿出去玩,多与同龄小伙伴接触,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地表达想法。一段时间之后,在家长和笔者双方的努力下,小H渐渐变得爱说爱笑爱玩闹了。可见,教师在家访中以恰当的方式与家长展开沟通是相当重要的,应该引起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广泛关注。把握好家访工作的内容,采取适当的方式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幼儿的问题,是家访工作的关键所在。

三 做好家访后续工作

一方面,教师在家访之后,对孩子成长环境有了初步了解,此时要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区别制定后续方案来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如有的幼儿动作发展能力较为落后,教师应对他们多设计一些肌肉运动活动,如拍球、上下楼梯、玩踏板车等;有的幼儿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教师从家访中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就会在保育这块做相应的调整,通过其他食物来代替过敏食物。系统的、有步骤的教育方案,对日后幼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在家访之后,要针对家长对于教学计划的反馈意见,做出调整。及时听取家长的反馈,对活动方案进行调整,不断加大家园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是幼儿教育工作精益求精的根本要求。如有的教师为了配合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通过第一次家访了解幼儿家庭的基本情况,制定初步的家园合作方案;再通过第二次家访,与父母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配合方案的落实和开展;最后,通过第三次家访,了解方案开展的具体情况,对不合适的地方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多次家访工作,加上对工作的适度适时的反思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伟丽.探索幼儿科学教育之良策[J].学校管理,2008(3)

第5篇

【关键词】班主任;家访;技巧;时间;计划;步骤

家访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通过家访可以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大措施;介绍和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思想水平;与家长一道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因此,家访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1. 有准备,有重点

班主任进行家访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应拟定一个家访计划或谈访提纲,家访时除了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家长的文化程度及兴趣爱好、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其对子女的影响、学生在家庭的表现等一般情况外,还要重点了解一些情况,如家庭成员中谁的教育起作用较大?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各是什么?家庭对孩子的学习督促检查的方式和程度怎样?对孩子进校学习的要求和态度是什么?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环境怎样?周边邻居及主要亲友对孩子是否有影响?如果教师是刚接了一个新班,那么家访就应该提前进行,这样,可以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

2. 家访内容

所谓“全”,就是指班主任在举行家访时,要向家长全面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既指出他的成绩,又不隐瞒他的过错。这样做可以使家长有全面的了解,便于家长了解子女的真实情况,便于双方共同研究教育方法和措施,使学生发扬成绩,克服缺点,稳步前进。教师既不能把家访当成讨好家长的手段,只报喜不报忧,也不能把家访当成向家长诉苦的机会,只报忧不报喜。所谓“传”,就是指教师在家访时,除了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情况外,还要注意纠正某些家长简单粗暴的作法,向家长传授、宣传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帮助家长出主意、想办法,共同教育好学生。事实证明,很多学生的家长在与老师的交流和沟通后,都能走出家教的误区,正确理解和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并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重要作用。

3. 家访时的谈访技巧

班主任在与家长谈话时,要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采取对方乐于接受的谈话方式,态度要热情、和蔼,说话的语调要委婉、柔和,要给家长以亲切、随和、诚恳的良好印象,这样,双方的谈话才有可能进行下去。谈话时,可先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其缺点所在。谈缺点的目的也是为了争取家长的帮助,共同教育好孩子,不要让家长误以为你是专程上门来告状的。要特别避免激怒家长,使他们对孩子采取粗暴的惩罚手段,这样反而会加深学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我校有一位从事班主任工作近20年的老教师,他曾对我谈到过他的一次家访经过:有一次,他决定对班上一位屡教不改的“双差生”进行家访。事先他通知这位学生在约定的时间里在家中等他,这位学生得到通知后,认为老师的家访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老师是来向家长告状的,自己这回肯定是跑不了一顿打,这样,他越想越害怕,惶惶不可终日。谁知,老师来到他家后,竟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他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了三个名次,还夸奖他机灵、勇敢、讲义气,却只字未提他的种种“劣迹”。他紧张、恐惧的心情一下松弛了,感到老师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看重自己、理解自己、信任、关心自己。没等老师再开口,他就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发誓今后一定要痛改前非,绝不让老师失望。这次家访的结果是,家长、学生、老师“三满意”,皆大欢喜。我们不妨提倡和借鉴这种家访的方式。

4. 家访时间要恰当

家访的时间,最好通过学生或其它方式进行预约,约定具体时间、地点,必要时告知家访的内容,使家长有所准备,这样,可以充分地交换意见;如果不能预约时间,一般在晚上去,错开吃饭时间;节日期间不宜家访。遇有特殊情况,教师应及时进行家访,如学生犯了错误,家庭遭遇不幸,学生生病,无故旷课等,教师应登门进行开导、劝解、安慰、探视,给学生、家庭送去温暖和关怀。

5. 家访时的注意事项

(1)不要“登门告状”。家访是对学生的一种关怀和爱护,教师进行家访的出发点应该是主动寻求与家长的协作与配合,探讨教育学生的措施和方法。家访时,教师应以介绍学生在学校的成绩与进步为主,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某些不足,以便帮助他改进。对于后进生,应向他们的家长实事求是地介绍其在学校的表现。并和家长一道耐心地进行分析研究,商量(挽救)教育的方法,决不能带有厌恶学生和埋怨家长的情绪,一见到家长就把学生的缺点和自己受的“气”,一股脑儿发泄出来,使家长感到难为情,以致教师走后,家长对孩子不是责骂就是狠揍一顿。家访变成了向家长“出气”“告状”,弄得家长、孩子和教师之间关系僵化、对立,事与愿违。

(2)不要有意避开学生。班主任进行家访时,最好让学生也在场,不要有希望学生离开谈话场所的表情和暗示,更不要有意避开学生。这样做,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疑虑和猜测。当然有时为了了解某个问题的症结,了解真实情况,解决疑难问题,需要避开学生的情况,又当别论。不管学生在场与否,教师谈话的方式和态度都应该一样。

(3)不要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班主任要注意教育方式,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说服教育,要谅解学生的过失,鼓励和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不要当着家长和亲友的面大声训斥、冷嘲热讽、挖苦打击,一旦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反而会给以后的工作设置障碍。

(4)不要把家访变成“电访”。 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有的班主任为了图省时省事,喜欢通过电话、手机、网络来代替家访。我就经常发现有些班主任动不动就打电话以命令的口气“传讯”学生家长。这种做法极不妥当!从严格意义上讲,家访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班主任与家长或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至于班主任与家长、学生之间通过手机、电话、电子邮件、QQ网际等方式沟通并不能称为家访,只能看作是和家访一样的一种家校联系方式。家访是要具有现念,但必须与这些省时、快捷的家校联系方式相区别。

第6篇

关键词家访;班级管理;联系与沟通

一、勤家访,共织纽带

教师上门家访是三者共处一室,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寻找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莫大的鼓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状况、思想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从而真切的掌握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便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对症下药,同时,也让家长在实实在在的谈话中学会对孩子的不同教育方式。

二、整体策划,实施方案

开学初,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家访谈话要讲究方法

一是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耗费了家长的热情,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或只提优点,要以表扬为主,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对学生的缺点却用借桃喻李的方式委婉地指出,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融洽和谐。二是家访工作要适时、适地、适度。班主任和教师切不可因为学生有不良表现动辄通知家长来校,当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时,可先和学生促膝谈心,并提醒学生,给他们一点时间,改好了再告诉家长。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就要求家长来校且当着办公室同仁的面对家长批评,对学生呵斥,就会自然而然的让家长对学校产生排斥感,失去了家长的配合,家访工作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

四、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反馈情况

每次家访后,班主任要尽可能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并适时调整教育方案,有关情况还要及时与科任教师交流。

五、常通信,设好交通岗

书信是班主任设在学生心灵上的交通岗,家长充当家庭交通警察的角色,与班主任共同采取教育措施加以疏导。班主任可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点滴进步随时写信告知家长,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督促。如信上讲的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家长就亮红灯,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信上说的是学生取得点滴进步,家长就亮绿灯,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长期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7篇

    家访前:

    按照学校要求我制定了家访计划, 对家访的时间、对象、内容、形式及工作要求作了详尽计划,同时打印了所有学生的家庭住址,便于能机动灵活地开展工作。

 家访过程:

 我安排的时间为08:30-10:00,13:30-16:00的时段,提前和家长学生预约,尽可能不给家长带来负担和麻烦,做好学生的心理准备工作。内容交流几多感慨。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简要小结。

 一、家访中取得的成就:

第一,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我们诚心的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家长老师互相信任。我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教学设施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获得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任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鼓励和力量。

第三,多棱角认识孩子。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比如我班的邱章晨在校活泼好动,在家却不愿意跟父母交流并有叛逆的表现,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的心理。

第四,换个角度看家长。现在的学生家长年龄都在40-50之间,他们本身受教育的程度相对高一些,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并讲究教育方法,经常帮助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二、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言行不一。

第8篇

中学“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措施实 效果好

今年2月份以来,湛江市第六中学根据区委、区教育局党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扎实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取得较好成效。该项活动中,该校校长翟民积极带头,150多名教师踊跃参加,深入到学生家里去,与家长促膝谈心,了解学生在社会、家里的表现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把学校的温暖送到家长与学生的心坎。

一、 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人。该校成立了以校长翟民为组长,书记余国能、副校长欧建栋为副组长,校中层干部和级组长为组员的“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校领导干部每人都挂点到各班级,实行责任到人,谁挂点谁负责,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轮班督查的管理机制。要求正副校长每人家访不少于10名学生,其他学校行政干部选择与老师一道进行家访。每人每次家访都要撰写家访调研报告,每周开展一次总结汇报,同时提出整改方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确定家访对象,制定家访计划,确定家访时间和内容。班主任一个月内家访人数不少于本班学生的三分之一,其他任课教师家访不少于10人。本学期内家访率要达到在校生数的90%以上,力争全部家访。

二、广泛宣传动员,着重树立“四种意识”。该校把“千万教师进万家”活动当成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创新举措,是教育系统教职工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关注民生、了解民意的有效方式。为了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更加贴近群众,2月28日,该校召开“千名教师进万家”动员大会,会议着重强调教师要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服务意识。上门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帮助家长分析子女的优势与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研究意识。了解学生家庭的组成结构、经济状况、周边环境、教育情况等第一手资料,为学校教育研究提供依据;三是沟通意识。与学生家庭建立紧密联系,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形成教育合力;四是平等意识。注意谈话方式,把握谈话分寸,平等待人,努力创设和谐的交流氛围。通过学生传、给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三、注重业务培训,“五项要求”促落实。为了更好地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该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家访前培训工作,从两个方面加深教师对活动的认识。一是家访目的、意义和任务。让广大教师明确家访是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促进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改进教师工作作风,提升教师职业形象和提高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加深认识家访的主要任务是深入群众,走进基层,倾听民意,真实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和个性特征,引导社会家庭共同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争取广大家长的全力支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家访要求及操作规范。为规范教师在家访过程的工作行为,提高家访活动的工作实效,该校制定以下5点要求:1、家访前,教师要精心准备个性化家访方案,切实增强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计划周全,方法科学,效果突出,杜绝搞形式主义。2、家访过程中要严格坚持“六不准”。即:(1)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2)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3)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4)、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5)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6)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招考等教育信息向家长谋取利益或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3、突出走访的重点学生家庭,主要以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病残学生家庭、行为孤僻的学生 家庭、思想及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劳教服刑人员家庭、学生连续两天以上未到校上课的家庭,学生家里有重大变故时的家庭为必访对象。家访时要做好记录,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的情况对学生进行重新分析评估,制定帮教方案和措施,实现“六进家庭”:即教育的政策措施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教师个性化关爱进家庭。4、家访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家访手记、家访现场相片、家访日记等相关档案资料,并存档备用。5、对“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中,拒绝参与班级家访、家访资料弄虚作假、违反“六不准”等严重违纪行为的,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情节严重的,本年度的年度考核直接定为“不称职”。

四、倾心排忧解难,以实效取信于民。该校共3000多名在校学生,己对800多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共收集了100多条意见建议。该校对于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立说立改,以实效取信于民。如对有辍学倾向的8名同学进行家访,打消他们的念头,让这些学生继续回到学校上学。帮助了3名特殊困难学生。高二(4)班叶__同学因病住院,家庭较困难,该班学生自发地为她捐款1000多元,并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到医院看望她,并鼓励她要好好养病,早日出院。有的家长反映学生饮水问题,学校迅速整改,安装了两台饮水机,切实解决学生饮水问题。对于家长反映的校园安全问题,该校迅速整改,投入二十多万元改装了学校的厕所,安装了32个视频,聘有8个保安,加强了校园安全管理。

“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切实增进了家校联系、融洽师生情感,提高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水平,提高了教师的服务意识,改进了教师的服务态度,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深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编辑:圆圆)

第9篇

关键词:高校 家访效果 影响因素

家访工作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家访的效果更是重中之重,以往关于家访的研究多集中于家访方式方法的探讨,家访工作如何实施,但是对于家访效果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重点探讨了影响家访效果的因素,并为提高家访效果途径提供借鉴。

1、家访的必要性和意义

1.1 了解学生家庭状况

辅导员通过对大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观察,只能从表面上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友等情况,但是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往往是在家庭中,如父母的教育方式,学生的成长环境等,辅导员只有通过家访工作,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之中,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与其父母进行全面的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从而找到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这些来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1.2 拉近师生距离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配置比例基本可以达到1:150,但是教育除了具有群体性特点外,还要求辅导员要针对具体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每个辅导员在工作中面对这么多学生,难免会因工作的繁忙而忽视个别学生,此外,在工作中,大多数辅导员都将关注的重点面向那些学习成绩较好或较差的学生、学生干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违纪学生等,对这些学生的关注固然重要,但是对那些平常表现一般,在各方面并不突出的学生而言,长期得不到辅导员的重视和关注,不仅和辅导员的心灵距离较远,而且对其自身的发展也非常不利,如果辅导员能够通过家访对这些学生进行关注,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关怀和重视,这对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自我意识的提高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1.3 促进家校沟通

通过家访,辅导员走进学生的家庭,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学校的相关政策等向家长反馈,家长通过与辅导员面对面的交流,将学生以往的经历告知辅导员,使双方对学生更加了解,形成良好的家校育人合力,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问题。

2、家访效果的影响因素

2.1 家访对象的反应

家访对象的反应直接决定了家访能否顺利进行。当辅导员走入学生家庭的那刻,就已经开始涉及到学生的一些隐私信息,如向家长反馈学生不理想的成绩,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等,对此,有些学生及家长对辅导员的家访持排斥态度,这样势必会影响家访的效果,轻则一无所获,重则影响师生的关系,使以后的工作难以开展,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辅导员在家访前需要提前和家长、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辅导员需要提前做些准备工作,如改变家访对象或者做好学生或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欣然接受家访的要求。

2.2家访教师的态度

辅导员对家访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家访能否成功实施。如果辅导员重视家访工作,就会在家访之前进行详细的规划,如家访对象的确定,家访路线的研究,家访内容的探讨,家访费用的预算等工作,这样既能提高家访效率,又能使家访节省人力、物力、时间、金钱,并达到良好的效果,但如果辅导员只是被动的出于上级的指示、领导的压力,将家访工作当做一种任务和包袱来完成,那么家访的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家访效果,辅导员对于家访工作首先要重视,其次是要进行详细而周密的计划。另外,辅导员老师在家访过程中对任何家长都应不管其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家庭差距如何,给予同样的尊重和爱心,使家长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慰问。

2.3 家访形式的运用

家访形式的运用直接决定了家访效果能否更好的发挥。以往,家访主要是采用家长会或者实地家访的形式进行,而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家访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另外,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多,辅导员数量少,辅导员逐个上门家访已不现实。所以辅导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将个人家访与集体家访相结合,入户走访与集中座谈相结合,专访与顺访相结合,实地走访与书、电话访、短、QQ群访、飞、网络视频访、MSN访、E-mail访、家长论坛访、微博访等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

3、提高家访效果的途径

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高校、辅导员、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才能顺利、有效的开展。所以家访效果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提高家访效果重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和改善:

3.1提高宣传、转变观念

家访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健康的发展,在家访前,辅导员想要学生及家长很好的配合家访工作,就需要对家访工作进行大力的宣传,强调家庭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家长和学生转变观念,消除学生对家访的排斥心理,端正学生对家访工作的认识,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家访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增加投入、加强考核

家访工作使家庭重新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方面,为了确保家访工作更好地开展,必须加大经费投入,扩大走访范围,进一步增强家访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此外,可以把家访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评估指标,与其高校评估、辅导员评优评先等挂钩,使高校,辅导员高度重视家访工作,为家访工作提供保障。

3.3规划内容、家访正规化

3.3.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在进行家访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困难学生帮扶等渗透其中,从而不断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3.3.2提高家校联动效果。辅导员在家访过程中一是要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理念,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管理特色及收费情况;二是要全面介绍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如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就业等。通过家访,要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学生的状况,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

3.3.3听取家长反馈情况。辅导员在家访过程中要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成长环境等等,同时也要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理念、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的意见,倾听家长对学生情况的反馈,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另一面”。

3.4 总结及时、家访系统化

家访前辅导员通常要进行很详细的计划,家访结束后,辅导员也要及时认真的总结家访的心得体会,根据家访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总结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今后教育的措施,将这些形成书面材料,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另外,在家访结束后,对被访的对象辅导员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可以从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等各方面来观察他们,看他们是否有新的进步,生活态度是否更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否更加踊跃等等,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最终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花,罗慧中.高校班主任家访工作探讨[J].广西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9)

[2]陶慧.远程家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与研究[J].管理观察,2009,6

[3]姜维军,白雪峰.高校辅导员家访实效性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0,(4)

[4]郭金海,韩雪.高校家访工作实施路径初探[J].科技向导,2011,(26)

第10篇

我想知道,作为教师,家访到底是指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家访?如何去做一次成功的家访?本文侧重回答家访为何渐行渐远。

将家访作为一个研究对象

1.学年度教师家访频次分布情况

尽管时代飞速发展,打电话、发短信、QQ聊天等形式已经非常普遍,但其实效对于学生或家长来说,仍不可比拟传统意义上的“家访”,即教师到学生家里去交流。对于“60后”“70后”,老师家访时说过的话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遗憾的是,如今,家访渐渐成了传说。为尽可能描述得更准确一些,笔者以学年度为一个时间单位,调查了教师到学生家里去访问的次数分布情况。

结果发现,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去学生家里访问的次数在3次以下,即只有1次、2次,或者一次也没有,这些教师的家访很可能是受某些集体因素或行政因素的强制性影响而产生的行为,比如学校组织的教师集中家访,或者按学期开展的学生帮扶活动等。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教师家访的次数在3次到5次之间,即平均每半个学期有一次,这样的频次从客观上来说是比较真实的。另外分别还有小于百分之十的教师家访的频次保持在6次到8次之间,或8次以上,即平均达到1.5个月有一次家访,或更多次。这两种情况不排除受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敬业程度、与家长之间的熟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2.教师家访行为的模式分布情况

从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视角来看,教师家访行为是其工作机制的一个方面,笔者试图从目标设定、计划制定、谈话技巧、时间利用、工作组织、应对干扰、学习和分享这七个经度来尝试解构;另一方面,笔者又试图从“从不、很少、经常、总是”这四个纬度来尝试描述各个经度的真实状态,以求更立体地展现教师家访的各个环节所呈现的分布情况。

在教师家访行为的七个环节中,能够达到“经常”做到的基本上超过(或非常接近)40%以上。即,教师能够做到有明确的家访目标,有前期计划准备,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注意使用谈话技巧,注意选择适宜的时间段进行家访,注意集中利用班级相关学科教师的整体优势组织家访,能够清醒地应对和排除干扰,知道与同事之间相互学习和分享各自进行家访的经验。从单项上来看,“经常”有家访目标设定的达到了64%,说明虽然总体上教师家访的频次不多,但是针对每一次家访,教师对家访所应取得的成效是抱有期望的,目标是明确的。在七个环节中,只有时间利用和应对干扰这两个方面,“总是”的统计值均超过前三项值,说明教师家访前总是要考虑选择适宜的时间段,总是要积极主动地排除各项干扰,即要保持开展一次家访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也反映了教师工作的快节奏和压力状态。从各个环节的4个统计值来看,谈话技巧的最高值是44%,即有44%的教师会经常在进行家访时注意自己的谈话技巧。但是,44%在七个环节的各自最高值中仍然是最低的,说明教师家访的主要目的不是展示个人魅力,而是将精力放在家访的实效性上,也可能受家长素质的不同而影响,反映了教师家访的务实态度。学习和分享这一环节中的最高值是51%,居第二位,说明教师家访除了目标明确外,教师间对家访经验的分享和借鉴也是相当充分的,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

3.教师家访的心理倾向分布情况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笔者尝试从教师的家访价值感、家访监控观和家访效能感三个方面去进行分析教师家访的心理倾向分布情况。

家访价值感反映的是教师对家访价值的追求,即近乎“药到病除”式的家访价值追求,反映的是教师家访的目标明确性、直接性,期待家访后即产生相应的实际效果;家访监控观是指教师对提高家访技能(技巧)的一种迫切需求的体现,即教师将自己开展的家访行为视为一个动态过程,并不断进行自我评价,期待有所改进和提高;家访效能感反映的是教师对家访行为的不到位、不自如而带来的后果体现。

归因分析:家访为何渐行渐远?

1.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困住了教师的脚步

上门家访,曾经是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互联网等现代产品越来越普及,上门家访却成了“非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家校通”、QQ 群、博客等新式沟通方式,教师越来越少去学生家里访问。不少教师认为,虽然现在很少去学生家里家访,但是现在老师和家长的联系其实是非常密切的。据调查发现,近九成的家长仍然欢迎教师家访,因为“有些老师觉得发短信、上QQ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但我感觉那些方式都冷冰冰的,文字也多是命令式的。家访不应该被替代。”(学生家长语)

2.受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影响,教师工作压力加大,时间的分配越显吃力

据抽样调查,小学、初中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2.4个小时,班主任周平均工作时间达到52.1个小时。90%的教师反映周六、周日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和家访等。抽样调查显示,有55.1%的教师反映工作压力较大,有32.4%的教师反映工作压力过大,城市比例高于农村。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教师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加大,虽然其诱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却直接影响教师各项工作时间的有效分配。

3.家校沟通过程中,由于家长素质的不断提升,教师谈话越发没有优势

随着家长素质的不断提升,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也在不断增多,这都为提高家校合作的实效提供了可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看法与观点可能存在差异,比如对作业量的把握、知识重难点的突破、学生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由于家长与教师出发的视角有可能不同,存在差异是可以理解的,这就会造成家长对教师的家访言行有可能进行选择性认同,相对于以往教师在家长面前比较权威的建设性意见而言,教师的谈话也就越发没有优势,也就削弱了教师对个别学生家访成效的认同感。

4.受现代生活习惯的影响,人们越来越不愿主动跨入别人的“领地”或接受非受邀客人的来访

在城市生活的人们都喜欢回家即关门,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对主动到学生家庭里访问的担心和家长对教师非受邀来访的怠慢。当然,还有的家长是出于保护家庭隐私的目的,比如再婚家庭、离异家庭等……存在这些情况的家长都不大愿意让教师知道家里的情况,害怕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哪怕是学生真的在某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家长也会抵制教师提出的主动家访的请求。

5.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机制,教师家访的功效得不到及时的激励

我相信,教师主动家访行为的成效要远高于来自行政指令下发生的家访行为的成效,但是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没有针对性的评价机制,造成了教师家访功效得不到及时的激励,应该也是家访行为渐行渐远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中教育转化过178名“难教育的学生”,这些全部是自我主动发生的家访行为,没有外在因素的强行要求,成效是显而易见的。而当下,虽然有的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些强行要求家访的文件,但是更多的仅仅是从指导性的政策层面出发而已,后续的追踪与考评也许是断裂的。所以,当广大教师还远远达不到主动家访的时候,出台配套的、合乎情理的家访政策也许是使更多的教师主动家访的一剂良方。

第11篇

为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制止学生辍学,特制定控辍保学规章制度如下:

一、责任制度

实行控辍保学校长责任制度,确定控辍目标落实到班级,责任到人,每学年同各班主任签订控辍目标责任状。教师与学生家长签订控辍目标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制定措施、力求提高,对完成控辍目标的教师予以表彰,对无辍学的班主任实行重奖,对完不成控辍目标的,除予以罚款外,限期完成控辍目标。

二、辍学报告制度

班级发现辍学,要及时进行家访,做好家长或监护人的思想工作,劝导学生复学,工作一周未复学者,班主任要填写“辍学报告单”递交学校,对未能及时报告或未及时家访,工作不实造成辍学的,追究班主任的责任。学校责成专人负责,每月将辍学情况上报给区教育局和督学室,保证及时上报。

三、学籍管理制度

1.按教育局统一要求建立规范的学生学籍,人口档案资料,逐步利用现代化手段,力求两年内学籍使用计算机管理,使之管理科学化。

2.在规定时间内为新生办理统一的学籍。

3.确定专人管理学籍,严格转入转出制度,手续健全、档案完善。

四、跟踪制度

班主任对每个辍学生和有辍学苗头的学生要及时跟踪,做好跟踪记录、家访记录,在做好复学动员工作的同时,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去向,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学校。

五、救助制度

为制止辍学,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杜绝因贫困而辍学现象发生,特制定此项制度。

1.班主任要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有所了解,及时家访,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列为本班救助对象。

2.对于全镇特困户、贫困户的子女入学,学校适当减免费用。

3.开展扶困助学活动,通过手拉手、一帮一的形式,切实保证贫困生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

六、家访制度

为保证控辍保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及时了解学生动态,特制定家访制度。

1.班主任要定期对本班学生进行家访,及时沟通学生校内外表现,做到对症下药。

2.发现学生厌学情绪,班主任教师要及时家访,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家长协助学生做好工作。

3.对于产生辍学想法的学生,班主任更要及时地进行家访,对家长讲清学习的重要性,及时宣传《义务教育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条例。

4.每次家访班主任要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七、后进生转化制度

1.对于本班的后进生要分清类别,做好记录。

2.针对本班的后进生,班主任对每一名后进生做好转化的计划、实施步骤等纪录,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和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有机结合,使其尽快转化。

3.及时做好记录,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潼关县小天鹅学校

第12篇

  2022教师家访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走进家庭开展家访是沟通三者的桥梁纽带,教师、家长和社会携手育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开展大家访活动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育人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校根据《市中小学教师“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的精神和区教育局相关安排,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主题为“走进家庭、携手育人”的大家访活动。

  一、明确意义,认真布署

  首先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市、区教育局印发的相关文件和实施方案,明确此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要求,确保活动有效推进。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大家访活动实施方案,方案就大家访活动的主题、指导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将目标任务、活动形式及活动要求进行了具体的安排与布置。根据方案的安排,各班的班主任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收录学生地址、家庭情况、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实际和所带学生实际制定了个人家访工作计划。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校长带头,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全员参与,开始进行家访。

  二、宣传指导,达成共识

  老师通过电话交谈,短信互动,实地走访等形式利用多种渠道与家长进行沟通,互通信息,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生活、品德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情况,并认真填写家访手记。尤其对学有潜力的学生、特长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生以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情况,孩子的在校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帮助家长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学校大队部还运用简报、网络等媒体和宣传工具,宣传报道教师家访活动情况和家访中好的经验做法及先进事迹。通过家访让学生和家长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让家长知道学生在校表现情况,让家长知道了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让家长知道如何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通过家访教师知道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在家的表现情况,学校了解社会和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全社会成员知道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爱,营造家校共育良好氛围。

  学校还通过送发《告家长书》,召开新生学生家长会,家长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学校读书活动,评选“书香家庭”并邀请家长来校与孩子共庆“六一”,这些互动活动加强了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为孩子营造和谐、关爱、健康的成长氛围。

  三、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活动开展一个多月来,学校40多名老师已和300多人次学生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对50多名学生家庭进行了走访。各年级组针对本次家访的情况进行了交流汇报,年级组分管领导进行了总结,

  通过大家访活动使我们的教书育人由课堂延伸到学生的家庭和每一位学生的课余时间,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实行分类指导,让其避短扬长,健康成长。我们要把本次家访中获得的反思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和管理的实践中。我们要把与家长的沟通成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2022教师家访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我校家访活动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树立子洲中学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学校办学声誉,达到“服务学生”的目的,我们高一年级从10月18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为期三天的家访活动,家访主要针对租赁房子的、家中以煤、天然气取暖的住户。家访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老师与学生和家长心灵上的沟通;由淡到浓——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学校、家庭、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成长;由冷到热——改善了学校、老师在家长的眼中居高临下的形象;由低到高——学生、家长及老师从冷漠的态度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响应。家访活动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社会各界反响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就班主任家访活动总结如下:

  一、家访活动基本情况

  本次参与家访的班主任共10位,家访了高一年级10个班共200多名租房学生住宿情况,家访区域涉及学校周围的街区,家访调查表200余份,老师写家访手记100余篇,学生写老师的家访日记180余篇。

  二、精心组织家访活动

  (一)学校领导对老师家访非常重视,要求能家访的一定要家访,不能到家家访的,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家访。

  (二)制定家访计划,提高家访的效率和效果。根据学校实际,各班班主任按照学校要求将被访学生分类进行家访,重点放在家庭留守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生和有残疾的学生身上。家访采取将学生按住址分组、分片进行家访的办法,分成10个大组、进行家访活动。在家访前召开各小组组长会议,具体布置家访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及要求。在家访中,老师携带“家访登记表”走进家庭,家访后认真填写“家访反馈表”。

  (三)写好家访记录与总结。要求每位家访老师在对每位家访对象做好记录的基础上,撰写家访手记,写好家访总结。对家访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形成典型案例。

  (四)加强家访活动的纪律要求,确保家访活动的顺利进行。家访前,学校专门就家访的纪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体家访老师认真遵守家访要求,家访前,事先和学生家长约好家访时间。家访期间,避开就餐时间,所有家访老师不吃、不喝、不拿学生家长的任何东西,尽可能的不给学生家长添太多的麻烦,家访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

  三、工作体会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家访并不是简单的例行公事,而是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从“告状”到沟通,从高高在上到上门服务,从互相埋怨到自觉反思,家访具有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家校间理解和信任,完善教育艺术等多种效应。

  (一)家长期待家访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电话一度成了老师和家长联系的重要工具,家访这一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重要形式受到冷落,家长与老师面对面沟通较少,他们也希望与老师“真诚沟通,真情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方方面面,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探求孩子好的教育方法。

  (二)学生愿意家访

  在未家访前,学生认为“家访就是告状”。因此,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一部分平时在学校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更怕老师家访。此次家访我们要求家访老师至少要说出被家访学生身上的一个优点。家访后,同学发现老师不仅没有“告状”,而且告知父母自己都没有发现的优点,更重要是家访后,爸爸妈妈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更关心孩子了,不再是过去一味苛刻要求,而是与自己聊天多了,沟通多了,对孩子更有信心了。

  (三)班主任需要家访

  在家访中,参与家访的班主任老师感到家长已意识到老师利用休息时间来家访,这是真正关心他的孩子,因而更支持、理解班主任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家访班主任老师了解了学生背后更多的东西,从而更加理解学生,如有的同学在学校行为怪异,通过家访,发现学生的行为与其家庭环境因素有关,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与父母住一起,家长关心甚少,所以在家的时侯经常故意做一些奇怪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父母的关爱,这种“习惯”也濒濒出现在学校。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这样班主任就能“对症下药”,而不仅仅只是在她犯错时才找她。因此,班主任们认识到他们的工作需要家访。

  四、家访中暴露出的问题

  (一)家长的问题

  1、尽管家长已经期待家访,尽管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根深蒂固,但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大部分家长还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的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农村学生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素养差,在家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家庭教育环境较差,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2、家长期望很高,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取得好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严而无爱”或者“爱而不教”的极端教育。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打骂、惩罚孩子,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则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

  3、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不统一。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很多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此外,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辈“呵护”有加,宠溺想象严重,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

  (二)学生的问题

  1、学生在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比较薄弱,即使是平时在校较认真的学生到了家里也不自觉了。由于家长督促不利教育无方,有的学生尽管像模像样的在看书,有的甚至是弄到了深夜十二点,但学习效率却是十分的低。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人”在看书就算用功。

  2、有一部分学生向家长永远只报喜不报忧,还有的就干脆欺骗家长。在家访中得知,学生平时的测验的成绩、在校的日常表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如实向家长汇报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与家长的联系要更加频繁,也要求我们家长不能一味地见喜就高兴,见忧就打骂。

  3、学生的节假日是“很辛苦的”,有的是埋在了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中。有的一天到处“野”不“归屋”。一方面缺少正当的、独特的、对身心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一周的学习下来后缺少对知识点的巩固和梳理,无论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还是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是极为不利的。

  五、家访活动反思

  老师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家访工作,使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同时加强了学校、家庭的联系,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为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学生创造了一个“双赢”的局面。同时也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1、家长期待、学生愉快、效果明显。

  老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使双方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学生,老师与学生心贴心的家访鼓励了学生,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解决了诸多问题,家长非常高兴。

  老师家访活动应该长期化、制度化,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形成家校教育的良性循环,以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希望通过家访,架起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加深了解;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促使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帮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让家长更了解学校,更关心学校的发展。

  2、思想重视,认清误区。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有利于老师、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实,家访是沟通老师、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

  通过此次家访,我们看到了一些贫困家庭,深深的被学生和家长身上的坚韧等精神所感染,很多老师感慨都很深,回校之后有许多老师的思想开始有了新的变化。真正的让每一位老师把“关爱”送上门,真正的让每一位老师把家访的实效性体现出来,而不流于形式。

  3、认真实践,善于总结,提高效率。

  此次家访都是在老师们的休息时间进行,虽然辛苦却很有价值,各小组都总结了经验,对各位受访学生的情况也作了一定的文字说明。老师家访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加深了他们对老师的敬意和对老师工作的理解,为今后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合作奠定了牢固的感情基础,有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学校与家庭默契合作的、和谐的教育环境。各班班主任的后续工作要及时根据家访记录把家访后的与学生谈话交流等延续工作做好,让家访真正落到实效。

  4、家长对学校有认同感,但对学校的发展等了解不深,需加强宣传。

  此次家访,家长对我校老师的上门非常重视,很多家庭很早就在等我们的老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他们都一致赞许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教育管理,认为把孩子送到子洲中学上学是一件很好的事,他们很放心。

  我校家访活动的开展,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活动取得了成功,收益颇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如既往地改革创新,认真做好学生工作和家长工作,服务学生,服务家长,为我校全面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2教师家访工作总结

  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暑假期间,我们三年级的任课教师对本班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现将有关情况总结

  一、家访收获

  我们任课教师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对孩子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且做好了详细的家访记录,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家访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班中有许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管教,老人们对孩子的宠爱,使得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第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放纵,养成了孩子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行举止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第三:家长误认为孩子很聪明,回家不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就是老师的教学存在问题或不够关心孩子。实际上家长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我们在家访中交谈起这个问题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希望一下子能解决问题,企图一劳永逸。

  三、家访后的思考

  第一,全面的家访,让我们任课教师与家长、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