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30 12:2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车保险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课程定位;岗位群;工作任务
下面我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这门课为例,浅谈一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定位
自我系设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以来,汽车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一直是该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汽车构造、汽车使用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企业管理及现代市场营销和汽车保养装潢等专业知识,适应汽车销售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及保险企业需求,从提高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素养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汽车运用技术问题的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教学中应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重点,培养学生具备沟通技能、调查和分析问题技能、保险销售能力、核保和承保能力以及汽车保险查勘和赔案的实际处理能力,以便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从而更好的适应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包括汽车销售类、市场开发类、客户服务类、备件类、二手车销售类、车险理赔类、售后服务类共7大类共14个岗位。其中车险理赔类岗位包括汽车保险销售、事故车查勘员、定损员、理赔员等。
车险理赔类岗位职业能力是
1、对各种汽车保险主要条款的解析、保险费率的计算能力。
2、对事故车和事故现场进行查勘与立案、定损、赔款理算的能力。
3、能够正确分析和引导顾客的投保行为;
4、具备针对车辆的用途和客户特点制定相应的保险方案能力;
5、独立签单能力;
6、汽车保险核保业务处理能力;
7、汽车保险理赔稽核工作能力;
8、汽车保险案件进行独立调查取证能力;
9、 能够独立承担处理汽车保险理赔业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保险销售、事故车查勘定损员、理赔员等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对汽车保险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因此,本课程对培养车险理赔类岗位的职业能力有较大的作用。本课程的同步课程是汽车驾驶技术,后续课程是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
(二)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新的设计理念出发,抛弃以往纯理论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采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授课方法,使之有特色、有亮点,汇集贴近现实,贴近中国汽车保险业;引入现代汽车公司、保险公司的现实做法、业务流程以及业务规范,与企业的业务实际零距离接触;强化技能和技法的训练,通过安排实际操作训练的实践练习项目,训练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思路
邀请4S店的销售经理、售后服务经理等一线专家和老师一起,对本课程所涉及的岗位进行分析,再针对不同岗位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模块),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项目),最后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从而实现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重新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二、教学内容
(一)内容选取
选取依据是专业核心技能对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要求和汽车营销专业的知识体系以及汽车保险销售、事故车查勘员、定损员、理赔员岗位技能要求。
[1](二)内容组织(见表1)
(三)表现形式
1、参考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的高职改革教材
2、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实训项目、可拆装整车
3、网络包括搜狐汽车、汽车之家、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等
4、习题包括课后实践训练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设计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融理论知识传授、操作能力培养于一体。理论教学以讲授、讨论为主,全面系统地讲授本门课程的知识,辅以一定的实践。
(二)教学方法
近年来,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断改进、丰富教学方法,采用了许多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强调课堂互动,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 的模式而转为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首先演示,然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分组根据本节课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各小组发言后由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总结。
2、角色扮演法
老师把角色的情景布置下去,学生准备。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扮演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并对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帮助其发展和提高学生行为技能最有效的一种培训方法。在讲解汽车保险合同订立、变更和解除时可以运用此教学方法。
3、案例教学法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感受汽车保险实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各种生动鲜活的案例的使用,使同学们如临其境,能使其更好的消化学过的知识,极大的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减少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在学习汽车保险理赔知识时,大量在用此教学方法。
4、典型事故分析法
选取典型事故车型,对它的查勘、绘图、定损等进行分析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5、企业观摩实践法
利用实习或周末的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的4S店观摩实践,并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可以组织学生去学习
6、情景模拟法
教师布置一个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进行计划、实施和评估阶段。进行某一任务时,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分工合作,开展广泛的讨论和意见交流;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启发性意见,避免学生针对某一问题争论不休或偏离主题。这一教学方法在汽车保险的核保核赔中应用较多。
7、讨论法
教师布置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随机组对进行相互讲解(一方讲解,另一方倾听),不断变化组对人员,加深对所读知识的理解,然后再小组讨论。最后以可视化形式表现出来。此方法运用广泛,在每项任务中都可以使用,其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倾听能力、专注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手段
本课程综合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资源,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具体包括:开发、制作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课件,利用了网络视频资料,通过QQ、电子邮件等实现网络互动式教学,将课程的资源上网,师生在网上交流,获取汽车行业新动态、新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四)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网络环境:学院校园网、搜狐汽车、汽车之家网、电子图书,电子光盘等。
四、教学队伍
本课程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敬业爱岗、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4名,其中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3人,占21%,讲师(含实验师、工程师)6人,占43%,其他占36%。双师型教师2人,占13%。兼职教师6人,占43%。
五、实践条件
(一)校内实训条件
机电系汽车实训厂房、汽车营销多媒体教室、校内停车场等。
(二)校外实习环境
我系现有五个校外实习基地: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天水兰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公司、天水羲通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
六、教学效果
(一)教学评价(表略)
(二)社会评价
本专业只有09级第一届毕业生,但是09级的实习单位中,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有限公司和天水兰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均对我专业学生有较高评价。部分顶岗实习学生直接留在实习单位顺利就业,这些单位均表示愿意继续接收我专业的学生。
学生在与兰陵合作举办的第一届营销技能大赛中有出色表现。(图略)我系10级学生在二零一二年全国依维柯杯营销技能大赛上获取三等奖。(图略)
七、课程特色
1、内容选取职业化
2、教学手段信息化
3、典型任务具体化
关键词:保险模拟实训室 教学平台建设 实训模块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57-03
保险模拟实训室是面向金融保险及其相关专业,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保险模拟实训室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是服务于高职院校、保险机构的教育与培训基地,是与保险企业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依据市场需求,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实训教学是保险专业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实训教学平台深度分析保险业务流,以业务岗位需求为基础搭建教学平台,采用从单一业务流实训到单一岗位实训到项目实训到综合拓展实训递进式构建实训教学平台。从仿真业务环境建设到与实训软件相结合,从布局创新、专业优势展现两方面进行设计和突破,让学生进行保险业务实训,使其能全面了解保险的经营管理及业务拓展。因此在整体建设上,以模块化进行设计,分为展业、承保、理赔模拟实训模块,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一、保险展业模拟教学平台设计――岗位模拟
保险展业模拟教学平台提供互动式教学,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依据,实现无纸化教学需求,由呼叫中心以及互联网保险平台两大模块组成。同时设立保险客户接待和业务洽谈区。该平台培养保险营销人才,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较熟练的金融营销流程系统化操作和常用商务谈判的能力为目标,使其具备独立完成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客户营销的能力,具备深层次挖掘客户价值、客户管理能力。
(一)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以岗位匹配课程为准则,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保险营销课程是整个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许多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之前没有对企业岗位群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过度使用理论课程体系,忽视了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实践之间的差异性,无法使职业教育特色与课程设置、区域经济特点相结合,对教材内容取舍不当而使整个课程内容庞杂,专业培养范围模糊,缺少职业教育特色,学校的教学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学生无法充分通过实践活动以及实训活动锻炼其职业能力。
保险营销专业课程设置要在符合院校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依据行业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确定培养岗位能力的主要相关课程,形成专业能力的知识框架;加强课程间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同时注重精选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最新成果,把体现保险营销研究和应用的前沿知识反映到教学中。
(二)教学环境设计
保险展业模拟实训将仿真业务环境模拟与教学相结合,分小组设计,提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平台。真实场景化的教学,能让学生体验到保险职场氛围与企业文化。同时,采用隔间的座位划分形式,利于呼叫业务的开展以及学生呼叫技能的培养。借助计算机互联网媒介实现保险全过程的网络化,引导学生注重客户体验,培养对新技术的敏感度。
(三)教学软件配置
教学软件资源配置上,根据学院现阶段对保险实务方面学科的培养需求,配备当前业界正在使用的保险综合业务模拟系统,以满足对保险公司财险、寿险业务模拟等方面的实战和教学工作的需求,同时配置保险行业研究数据库,便于师生对保险行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四)实训项目设置
在实训软件配备的基础上,以案例形式对学生开展展业项目培训,在客户挖掘、客户需求分析、商务礼仪、客户管理、出具保险计划书、呼叫业务等方面选取不同的业务项进行综合项目实训,使其能更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展业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
二、保险承保模拟教学平台设计――流程模拟
保险承保是保险人对愿意购买保险的单位或个人(即投保人)所提出的投保申请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同意接受和如何接受决定的过程。其承保业务环节包括要约、承诺、核查、订费等签订保险合的过程可以说,进入承保环节,就进入了保险公司双方就保险条款进行实质性谈判的阶段。承保是保险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承保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保险人经营的财务稳定性和经营效益的高低。
在保险的承保环节中,核保人员具有重要地位。保险核保是保险公司降低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严把风险入口的第一道关,也是公司控制业务风险的最后关口,保险核保需具备极强的专业性,一名合格的核保师或核赔人员除了要具有保险、法律、金融财务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求有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需具有保险核保师资格证书。目前,全面接受过核保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才不多,人才需求量相当大。
作为一名核保人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业务技能,要善于观察和总结,运用经验与学识从事保险核保工作。同时,还需考虑到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目前市场竞争环境,能将两者有机结合。业务政策要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对于常规业务、续保业务,侧重规模的扩大,核保手续简明快捷;对于高风险的业务或特殊的投保标的,科学合理地通过控制保险金额、制定免赔额、限制承保条件等核保技能来分散风险,最终达到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业务规模的发展。作为一名称职的核保员,不但要掌握承保技能,熟悉公司经营方针,洞察市场变化,而且要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把握好“质”与“量”的尺度,最大可能地促进销售。
三、保险理赔模拟教学平台设计――案例应用
理赔是保险服务的重要环节,保险的优越性及保险给予被保人的经济补偿是通过理赔工作实现的。专业保险理赔相关人员能保障保险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双方的权益,对于保险公司的信誉建设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一)专业课程设置
此平台的课程设置,考虑到理赔人员对各岗位的知识均需要涉猎,以岗位定位进行课程设计,涵盖保险营销、保险理论知识与实务、风险管理、保险法律法规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教学环境设计
保险理赔模拟实训室构造实际场景的工作气氛,搭建有利于教学的实践环境。基于理实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教学需求,将理赔实训室做环形设计,提供便于师生互动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给学生进行角色演练,使其更好地理解、实践各种流程和技巧,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工作后快速进入角色。
(三)教学软件配置
理赔实训模块教学,除了情景模拟及案例教学外,也需结合相关教学软件,便于教师教学管理和考核等。教学软件在理赔业务流程处理等方面给予学生课堂内外全面规范性的实训练习,为教师提供教学平台,更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四)案例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能更好的进行课程的开展。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学生凭借案例素材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保险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繁杂性,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更容易地将保险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进而提高学生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其社会能力。
保险案例教学的实施,主要是在课堂内展开。将课件、仿真实训软件、实体教具车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三维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情境,亲身体会犹如真实的事故场景,以通关形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实操技能,达到学生熟能生巧的目的。
(五)实训项目设置
主要可分为查勘项目、定损项目和核赔项目。根据职业岗位、能力本位的要求构建基于工作流程的保险理赔实训体系,在实训教学中,学生完全以真实任务的承担者角色来完成学习和训练,使专业技能得到加强,增强学生从事保险理赔工作的信心和就业竞争力。
总之,保险模拟实训室是培养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校内实训基地。保险模拟实训室实训教学平台建设完全仿真保险公司的保险销售业务、保险承保业务、保险理赔业务等业务办理场景布置。通过实训提高学生展业、承保、理赔等业务技能。打造具有保险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迪.保险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浅析.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0)
[2] 宋晓青.关于高校《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经济视角(中旬),2011(12)
[3] 常兴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汽车保险教学中的运用.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
[4] 左立艳,张东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中国城市经济,2010(6)
[5] 陈立辉,邵力,邢世.案例教学法在汽车金融服务课程中的应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
[6] 陈立辉.案例教学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
[7] 王叙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2009(4)
[8] 李晓翠.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营销人才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9] 王晓轩.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实践教学情景设计.北方经贸,2015(2)
[10] 段艳,陆吉康.政治经济学教学成功三重奏――关于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几点体会.中国证券期货,2012(4)
【关键词】工作过程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作过程”是工作人员在工作情境中为完成工作任务、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行动的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教学应该以满足社会职业岗位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来制订培养计划,使学生在职业化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进行学习,获得可迁移的工作过程性知识。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分析
1、行业现状与发展
2008 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934.51 万辆和938.05 万辆。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10 年1 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 数据,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 万辆和1364.48 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中国汽车累计产销突破1300 万辆,同比增长创历年最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汽车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促进就业、增加税收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 汽车对社会形态的影响, 使中国进入了“汽车社会”。我国汽车生产厂家多达120 多家, 汽车改装厂家多达500 多家,汽车生产厂家的数目超过了美国、西欧和日本汽车生产厂家数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这为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未来几年内急需大量掌握汽车诊断技术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2、职业能力分析
目前,毕业生就业面从原来的汽车维修,拓展到汽车后市场所涵盖的各个领域。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汽车销售企业、保险公司、汽车公估公司等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就业主要分布在机电维修部门、销售部门、培训部门、车险理赔部门、车险查勘部门等。根据人才需求分析,企业需求的主要工作岗位为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配件管理、汽车保险理赔、汽车维修业务接待、车辆维修质量检验、汽车维修技术总监等。
3、工作任务分析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岗位主要为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配件管理、汽车保险理赔、汽车维修业务接待、车辆维修质量检验、汽车维修技术总监等,其中机电维修技术人员需求量最大,为此故障诊断与修复和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修复。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核心内容界定
通过市场调研、职业岗位能力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优势,理论与生产相结合,与企业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构建专业、系办企业、校企合作企业于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同开发专业领域内应用研究课题。在此合作基础上共同探讨出“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专业岗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岗位一体”是指通过基于工作任务的理实一体初级模块课程教学和初级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能掌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知识;通过中级模块课程教学和中级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能进行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通过高级模块课程教学和高级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能进行汽车综合故障的诊断与修复。
2、基本运作方式
由于当前所招学生层次不齐,而企业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特色的高素质灰领人才,是当前高职学院需要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以“教以学生为本、学以市场为需、育以技能为主、才以应用为先”为育人宗旨,通过多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以知识为载体、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策略指导下,借助“项目法教学”“实训模块学习”等的改革,鼓励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通过实训锻炼提高操作能力,为学生熟练掌握从事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和适应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学习能力奠定基础,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
1、专业教学方法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2、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来设计专业综合实训项目。
三、按照工作过程的需求,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下图所示,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开阔视野,熟悉当前汽车行业和企业, 了解在校期间开设哪些课程,经过哪些教学环节,能力结构要求,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做准备。其次,学习作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即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如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汽车车身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电路等专业理论知识等; 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 即汽车电气设备、汽车各电子控制单元的拆装、调试、检测等。
四、交叉补充
采用交叉补充等方法确保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所谓交叉补充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把课程分为通用部分和提高部分,在学完通用部分内容之后, 选择不同方向进行学习。采取多样化的非常规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交叉互补,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较快地融入社会。
1、校企联合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学校教师经常到企业了解专业发展现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争取企业对办学的资助。另一方面,企业回访学校,向学校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开设先进技术讲座,使学生能在校内就接触国际上最先进的维修技术及方法。另外,学校可帮助企业培养员工,向企业输送人才。校企合作的另一种形式是跟企业进行联合,进行竞赛等项目,一方面拓展企业思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2、开放实训室制度
选择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兴趣,在学完通用部分内容之后,选择不同方向进行学习。为此,建立开放实训室制度,学生可以自发地组成小组(独立或由一名教师指导)到汽车实训室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
3、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整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尽量真实的学习环境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呈现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在实训室以现场教学的方式进行)并要求学生通过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取得一个特定的工作成果(产品或服务)。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满足专业要求的工作行动,正确使用工具,与工作对象(同学之间可客串顾客、同事和管理人员等角色)进行沟通, 真正地学会工作。学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而且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在工作过程中与他人交流与沟通,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就是要形成以工作过程和用人单位要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 是实现培养生产、管理一线和企业“零距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从而有效提高毕业生的行业和社会认可度。而科学合理选择符合职业岗位、合理设计开发核心课程则是实现基于工作过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代新雷。 基于工作过程的《车身控制系统检修》课程构建[J]. 职业教育研究. 2011(07)
[2] 李英,何宝文,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沿革之剖析[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3] 王坤,张文科。探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4] 巫兴宏。 基于工作页的一体化教学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10)
关键词 典型工作任务 教学目标 工作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依托消费者消费心理转变和我国快速发展的乘用车市场背景,并结合毕业生对课程内容的需求。课程设计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根据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选择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整合、序化学习内容。注重与实际工作的衔接,把行业企业的工作规范、业务流程和职业道德融入学习内容,注重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现课程的职业性。(2)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体现课程的实践性。(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设计课程,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及时补充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完善学习材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满足学生课内课外自主学习的需要,满足社会服务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2 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开发以“乘用车导购”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构建学习情境,根据汽车销售企业的客户接待、产品介绍、手续办理、售后跟踪等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2)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工学交替,设计实施方案。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教师为教学中的引导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职业实践能力的提升。(3)在每个学习情境中,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自然完整行动模式来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利用汽车营销实训室和校外合作4S店进行实训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4)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设备和人才资源优势,在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推进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课程实施方案等建设工作。
3 课程目标的确定
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满足学生未来职业成长需求。本门课程设置的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证书目标,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总要求。
(1)能力目标:能负责客户的接待及引领工作;能分析客户购买动机、了解目标客户的心理特征和需求;能根据客户需求结合产品特点完成产品介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客户关于产品、价格、服务等异议;能为客户推荐合理的汽车保险险种和办理购买手续及完成交车;能对客户进行售后跟踪服务。(2)知识目标:了解汽车销售接待成功的人员因素和环境因素;熟悉汽车购买的税费及缴纳流程和顾客交车的管理;熟悉试乘试驾的意义及操作流程要领;掌握汽车六方位绕车介绍的重点、要点及技巧;掌握顾客异议的类型和处理的技巧及方法;掌握客户售后关系维系的工作意义、原则及过程方法。(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及谦虚诚实的服务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友爱、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自我管理习惯。(4)证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经考核获得营销师中级或高级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 教学情境的设计
依据工作任务复杂度的增加来构建出三个技能依次递进的学习情境,分别是:普通类乘用车导购、中端类乘用车导购、高端类乘用车导购。三个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从初学者到熟练者的职业成长规律。
5 学习任务的设计
根据汽车销售企业乘用车导购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构建学习情景;根据汽车销售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工作任务,设计了:销售准备、客户接待、产品介绍、签约成交、售后服务、销售总结的学习任务。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是按照完整行动模式进行,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手把手半松手放开手”教学,以此提升学生职业行动能力。
6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取
不同情景采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变化的。这是情境1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形象礼仪准备;产品、客户、竞品资料收集;销售计划制定;客户需求分析,六方位绕车介绍、试乘试驾、客户异议处理;办证与纳税;建立客户档案,完成跟踪回访;制订改进措施。采取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文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现场教学法;练习法。
7 学习评价方式设计
课程采用过程性与水平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过程性考核占考评成绩的70%,水平性考核占考评成绩30%: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考核的主要内容为:任务完成质量,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水平性考核主要测试学生对汽车销售员所要求的知识点的掌握。
过程性考核采用小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不同情景选取不同的考核项目。
水平性考核采用理论考试方式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考核,同时兼顾商务礼仪、企业标准和业务流程等社会知识的考核。
8 教学组织形式
具体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为:理实一体、强化技能;分组实施、教学互动;工学结合,循序渐进。
综上所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来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技能运用能力的培养,每个学习情境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组织教学,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引导文教学法、实际操作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在教室、实训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此外,每个学习情境之后都会让学生分组进行汽车销售模拟操作,以达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把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到工作情境的训练中,并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邦泽.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职教论坛.2006.
【关键词】教学改革;学校企业一体化a
汽营专业的实践技能教学主要包括汽车使用,汽车保养,汽车营销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汽车使用与维护的能力和汽车营销策划能力,是学生立足职场的关键。但是,目前本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还存在很多不足。为此,学院结合企业股份制联合办学的实际,进行了“学校企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国外汽车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是师资力量强。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要求任职教师至少有三年的相关企业工作经历,还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培训证书才能上岗。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实现有机的融合,教师能够将自己的经验第一时间与学生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我们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比较匮乏,需要加大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二是实践课时充足,质量较高。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能够保证实践学时。澳大利亚TAFE学院新生首先是企业的员工,在企业工作四天,由工作的企业派学生到TAFE学院进修,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效果明显,然而在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活动总学时并没有达到实践教学活动总学时的要求,有的因为实践教学设备的短缺,也有因为实践教师配备不到位,导致实践课时不够,教学效果不好。
三是与企业的合作紧密。TAFE学院每年都去学生工作的单位调查,了解企业信息,在能力框架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企业参与程度较高。国内部分院校,实践教学还是单方面的,与企业的合作有的也流于形式。
根据国内外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结合学院的股份制办学优势,我们探索“学校企业一体化”的实践技能培养。
二、“学校企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优势
汽车学院一楼5000多平方米的学校教学工厂,为学生提供汽车保养,汽车销售等汽车服务所有岗位,能够完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估等全部教学活动。“学校企业一体化”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师就是技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学校企业一体化”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充分利用学校工厂的设备设施,把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学校工厂工作结合起来,给学校增加了收入,学生增加了经验。
二是教学内容来源与企业,但又高于企业的需求,突出人的培养。教学内容满足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就业岗位的技能需要,同时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个性发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实践指导教师。
三、“学校企业一体化”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教学与实践
“学校企业一体化”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学院开办的学校工厂车间上实践课,学生每周有三天的时间在学校学习,两天的时间在与企业联合办学的企业中学习。
(一)实践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职业能力要求
基于汽车服务企业的岗位职责要求,以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课程标准为基础,经学校和企业专家研讨后,提出优化的实践教学内容。根据企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轿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企业业务管理、汽车保险的投保、查勘和理赔业务、汽车维修接待等。将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加以总结,通过在学校工厂这样的实际教学环境中将能力培养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
(二)“学校企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形式
主要包括学校工厂内的项目学习与训练。采用上海景格和沈阳敏捷联合开发的软件模拟教学。在企业内的顶岗实习由学院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和学院的专门负责顶岗实习的教师共同负责。在企业中的两天学习,通过学生汇报演讲,开展座谈会交流,实现不同案例资源的共享。
实践教学以学校和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为基础,分阶段进行实践训练。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贯彻始终,实践技能培养分为小周期、中周期、大周期三个阶段。小周期以“3+2”的模式为主进行实际技能培养,学生每周有3天在学校上课,在学校期间同时结合软件模拟教学,运用上海景格科技公司的软件先进行保养的模拟演练,然后通过2天的企业实践强化训练。回到学校后在学校工厂内加以巩固训练,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强化实际技能。小周期主要在3、4、5学期内完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共6个学期。中周期的实践技能培养分布在1、2学期,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除了学习必修的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外,还要进行汽车整车及总成拆装维护实训,利用2个假期2-3周时间进行汽车4S店主体工作认识和汽车品牌车型销售推广方案的设计工作,侧重汽车使用与维护能力,汽车营销基本从业能力的培养。中周期的指导教师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培训师共同开展。大周期的实践技能培养分布在第6学期,学生顶岗实习阶段,主要强化综合职业技能训练和素质养成训练,使学生成为“准员工”。
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建立学校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和双向任职的机制。汽车学院的院长本身也是吉林省华阳集团的总经理,在制度上能够保障运行。专任教师都具有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的“双师”素质及双重身份。在长期的团队建设实践中,专任教师将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的操作技能相融合,逐渐形成理实一体的专业知识技能体系;而企业的兼职教师在校园文化氛围中也逐渐浓郁了教育理念,提升了理论水平,这样一支专兼结合、相助相长的教学团队为培养汽车业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这种技能培养模式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从而实现了全面培养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岗位;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99-02
在高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新环境下,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培养定位和培养过程,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基于社会对于专业不断变化的需求而调整,而其核心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其实施方法,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1]。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期间,汽修专业的课程体系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针对学习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能力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明确对应,对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
1.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内涵。我们成立了以汽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岗位的定位上,本专业根据市场对现代汽车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兼顾汽车制造企业及其他岗位需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技能,能从事于现代汽车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
2.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确定汽修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岗位是学生适合到汽车行业等部门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生产装配、汽车服务企业经营等岗位;次要岗位是从事汽车及零配件销售、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评估、汽车美容等岗位;发展岗位为车间主管、服务经理、技术总监等岗位。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1.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构建职业能力结构要素与标准。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的调查和走访,对主要职业岗位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与汽车维修工种职责相匹配的岗位能力,我们构建了汽修专业的职业能力架构,其能力结构划分为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基础能力、通用能力三个不同的层次。专业基础能力是掌握专业核心能力的前提,专业核心能力是专业的根本保证。设置专业选修课,以培养专业拓展能力和通用拓展能力。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能力架构设计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多层次能力结构模型,并探索性、创新性地规划了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标准体系。
2.高职教育双证融通,凸显能力本位教育。双证书融通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始至终都应该发挥指挥棒的作用。(1)专业类职业资格证书及等级: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汽车维修工证(中、高级)、计算机绘图证书等专业技能证书;选考钳工证、焊工证、车工证、维修电工证、驾驶证等证书。(2)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证书两项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
三、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当前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1)汽修专业高职教育定位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校内实训室不能创造真实的生产环境。(2)现代汽车技术随着电脑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部分重复且相对滞后于产业发展。(3)没有基于汽修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课程体系设置不能准确对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4)缺乏理实融合贯通的高质量教材,形成满足学生就业及发展的特色教材。(5)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理论学习没有实践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内容的补充或验证。
2.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由行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职业岗位(群)必备的专业能力,构建职业能力结构要素与标准,进行工作过程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课程情景、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实施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最后进行教学设计评估。
3.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1)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优化的标准。教材开发要切实反映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3]。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优化的标准,强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其融入课程体系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中;体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内容,使学习和工作在领域、任务、和过程上对接;符合高职教学规律、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和认识递进规律;课程质量控制体系具有可操作性。(2)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结合武汉地区汽车维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将职业岗位能力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训项目有机结合,形成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各与之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获得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又能获得满足未来就业的职业通用能力和拓展能力,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看出,汽修专业能力课程体系构建突出了“岗位引领、分段培养、能力递进”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特点,遵循知识、操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力培养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成为人才成长由新手、高级工、技师到专家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本文总结了在对汽车维修专业岗位(群)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理顺其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归纳分析对应岗位能力要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开发岗位(群)中必须具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形成汽修专业特色的职业能力架构。用职业岗位能力的标准来衡量学习的内容、设置的课程,构建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岗位引领”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递进”培养为核心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新理念的课程体系。
通过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能使课程成为连接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桥梁,学生走出校门能够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的相关岗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岗位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教发[2014]6号.2014.
[关键词]汽车运用技术 专业建设 成效
中图分类号:U4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397-02
前言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通过长期汽车类专业教学的积累,本专业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3年本专业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色专业,在此对本专业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效和较好的做法与各位读者分享,希望通过对专业建设工作的总结和分析,能够对本专业今后的建设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 专业建设背景
据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汽车运用维修从业人员中,一是工人的文化素质偏低,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约为4:5:1,(发达国家为2:4:4);二是技术水平偏低,具有故障诊断技能的技工仅占20%(日本为40%,美国高达80%),其中维修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8%左右,(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约占40%),结构明显老化; 三是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员工少,多数是学徒出身。
由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汽车后市场对各类人才需求旺盛,但最紧缺的是一批年轻的、具有较高学历、高技术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据有关资料统计:新疆地区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已达60多万人,其中汽车销售及维修服务人员约6万多人。截止2010年底,全区机动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为7.02万人,增长了0.85万人,增长13.7%。我区现有的汽车维修人员中已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占53%,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的占8.7%,技师和高级技师占1.2%;从年龄结构上看,维修人员中30岁以下占大多数,而全区汽车维修人员的学历分布如图4-3-1所示。在区域分布上看存在较大的不平衡,大多数人员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南疆四地州和边远地区高技能技术人员极度匮乏。由此可见,汽车销售、维修人员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新疆地区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学历情况如图1: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应运而生,适时于2005年开办了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近三年的招生( 2010级108人,2011级121 人,2012级138人 )和就业情况证明了本专业设置的前瞻性、正确性,也表明了今后持续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学院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立足新疆,服务交通,面向汽车后市场。主要针对汽车后市场的人才需求,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需求人才的培养规格为标准,从适应市场需要出发,面向地区、行业、企业急需和紧缺的人才设置专业。目前,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很宽广的就业范围,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有:高级汽车维修人员、汽车维修技师、汽车检测与质量检验员、汽车营销技术人员、汽车保险与理赔专业人员,汽车运输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汽车服务企业的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等,职业发展前景可观。自从开设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以来,本专业毕业生就是自治区汽车维修行业的生力军,为我区汽车后市场输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二、专业建设成效分析
1. 深入进行企业调研,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行业企业调研和同类院校调研。行业企业调研主
要了解行业、企业发展趋势,企业岗位设置,企业用人要求等;同类院校调研主要了解兄弟院校的专业建设情况以及专业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团队制订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并且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多次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对人才培养方案反复进行讨论和论证,由专业建设团队不断修订和完善,形成了目前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重构了课程体系。目前汽车运用技
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前厂后校、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
前厂后校:利用学院的自身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在学院中校企共建汽车销售服务企业,实现
厂校融合,以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一岗多能和多岗适应能力的培养;工学交替(六个环节):学生自入学后的教学过程划分为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真实情境学习、专项技能实训、阶段实习、技能强化训练、顶岗实习六个环节,通过六个环节的培养,充分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订单培养: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充分依托丰田、雪铁龙等汽车名企,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进行培训,以企业培训标准进行专项技能提升、参加企业实际生产实习,最终为企业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按照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设置及岗位能力要求,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重构。本专业岗位能力分析如图3:
根据本专业岗位能力分析,构建“德育贯穿 能力本位 ”516课程体系。我们将需要开设的课程划分为5个能力模块、1个专业平台,并且通过6个教学环节进行实施,实现工学交替。课程体系如图4:
课题体系各模块说明如表1:
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促进本专业教学条件的改善与教学情境的设计,厂校的深度结合,促进“工学结合”的持续发展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汽车市场人才需求的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类汽车服务企业专家的建议,针对职业能力中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阶次递进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及教学资源信息库建设;编制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标准。
2. 有效管理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特长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精心打造一支集“服务型、教学型、研究型”各类人才为一体的综合型师资团队。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两大措施:分层管理,专项培养。
分层管理,实现梯队建设。教学团队按照年龄层次划分为三个层次:老教师、中青年教师、年轻教师。按照层次科学管理和培养,不同层次的教师培养方向和侧重点不同。老教师作为团队的元老,是团队的导师和顾问,甘为人梯。中青年教师重点培养专业建设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年轻教师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专项培养,实现一专多能。这个培养模式主要是针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我们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划分为四个方向: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方向、底盘检测与维修方向、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方向、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方向。每2到3名教师主讲一个方向,同时兼顾其他方向的课程。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年轻教师一专多能,又利于培养专家型人才。
3.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共同育人机制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在多年的建设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引进多家著名汽车公司,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共同育人机制。2005年与一汽丰田汽车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展“T-TEP(丰田汽车技术教育课程)”项目合作书,成为丰田汽车技术合作院校;2007年与东风雪铁龙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了东风雪铁龙新疆培训中心;2008年与博世公司联合开办“博世班”,开展“订单式”培养。2012年与上海景格公司合作,建立了景格仿真模拟教学实训基地。
作为校企共建人才培训基地,一方面开展订单式教育,在学院开设“丰田班”、“博世班”、“雪铁龙班”等订单班,企业提供培训有关的设备、资料及教师培训,并派企业人员担任部分培训教学工作。学院教师承担企业的员工培训、考核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还为学院提供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学院知名度和学院实训基地的水平和实力,也为学生在企业的就业打通了管道。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学院和企业的优势,并且建立了有效的校企共同育人机制。
结束语:
在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推动下,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将进一步明确特色专业建设的理念、目标、思路,继续优化师资结构,从办学思想、办学条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优势、强化特色,构建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龙头,推动汽车类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升特色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卜锡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2013(5).
关键词:汽车营销职业素养一体化营销人员
一、汽车营销人员的职业分析
1.培养目标
一体化汽车营销课培养的是能为客户提供顾问式专业消费咨询和导购服务的汽车营销人员,即立足于客户的需求和利益,提品销售服务。日常工作包括客户开发、客户跟踪、销售导购、销售洽谈、销售成交等基本过程,涉及汽车保险、上牌、装潢、交车、理赔、年检等业务介绍、成交或代办等。
2.从业要求
工作期间,整齐穿戴工装与工牌,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每天汇报客户和订单情况,认真打扫卫生,维持汽车展区的清洁。遵照流程接待客户,保持热情大方,认真专业地向客户提供接待、登记、建卡等服务。积极开发客户,认真填写两表一卡,做好回访及时提醒客户进行车辆保养,并汇报营销经理。为试乘试驾客户登记资料,为无驾照客户提供试乘服务,试驾期间应全程陪同客户并按公司指定的试驾线路体验。严格执行公司报价及优惠政策,未经营销经理同意不得向客户提供优惠政策以外的价格或饰品,谨守办公管理制度,规范交接车流程,认真介绍售后服务人员,交车完毕后一小时内应向客户致电感谢。听从管理、服从分配、遵章守纪、与同事之间团结互助,不做有损公司利益或信誉的事情。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爱护公司财产,谨守安全操作。
二、汽车营销人员的职业素养
1.心理方面
(1)自信开放。汽车营销人员主要工作对象是顾客与车。自信是最基本素养的要求。汽车营销人员具备了自信心,才能积极主动地服务顾客,激发自身的潜在勇气与毅力,创造良好的销售业绩。常怀开放心态,善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学习新知识,及时更新观念,勇于进取,开拓创新。(2)抗挫包容。汽车营销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抗挫心态,并不是每一次的营销都能成功,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背景,也有不同的性格和处事方式,遭遇打击时能够保持平常心,学会分析客户,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坦然面对责难,才能在服务时保持异中求同,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冷静处理工作中的挫折。(3)自省激励。作为汽车营销人员需要每天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总结并反思,累积成功经验,反思不足并持续优化,以期提升业绩及个人综合能力。当然遇到工作倦怠时及时激励自己,才能时刻保持激情与自信,以最好的状态为客户服务。
2.业务方面
(1)相关业务知识。许多营销人员以为只要掌握汽车业务知识就可以,其实不然。汽车营销员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不同层次的人群所关注的话题是不一样的,只有知识广博,涉猎各行各业知识才能与客户从容交谈,因而营销人员应当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业务能力必须过硬,熟悉汽车性能、保养检测知识,了解汽车市场行情,精通汽车销售业务流程,才能及时解答客户提问,消除顾虑促成交易。(2)经营管理知识。除了汽车业务知识,汽车营销人员还涉及营销和管理业务,掌握必要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谈判技巧,熟悉客户心理分析都是基本功。谨遵商业道德,合法经营,良性竞争,才能有效维护自身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客户意见,消除客户疑虑与投诉也是汽车营销人员的职业素养。
3.能力方面
(1)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属于汽车营销人员的核心能力,如何开发新客户,挖掘潜在客户,每天如何与形形的客户打交道,这都是对营销人员人际交往能力的考验。只有善于管理人脉资源,不断拓展交际圈子的人,才能主动出击巩固业绩。(2)沟通表达能力。日常的语言表达与电话沟通技巧是汽车营销人员的常用能力,语音清晰表达流畅,掌握沟通技巧,能简明扼要的介绍汽车业务,有艺术性地挖掘潜在客户,都是营销人员的必要素养。与此同时,还应有意识地提高营销人员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宣传表达能力,熟练掌握应用文基础,恰如其分地使用体态语,能更有效地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3)危机处理能力。在营销人员的日常工作中,最难以应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突况,特殊情况是无法控制的。从业人员只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遇事时冷静处理,凡事多角度思考,尽早做好预案和补救措施,随机应变才能有效处理各种各样的突发危机。(4)自我提升能力。许多营销人员容易出现工作倦怠的情绪,难以突破瓶颈,这是因为缺乏自我提升意识,汽车行业正迅速发展。这要求从业人员善于独立思考,开拓创新,时刻保持自我提升的意识,持续学习融会贯通,才能敏锐地觉察工作中的不足,克服工作瓶颈,寻求有效途径缓解工作倦怠,保持工作激情。
4.品德方面
汽车作为高档消耗品消费持续增长,带来丰厚的利润。汽车营销人员面对巨大利益诱惑,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精益求精地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销售业绩。只有坚持奉公守法,诚实经营才能在客户中建立良好的口碑,扩大企业知名度,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三、汽车营销人员素养的渗透培养
1.优化任务设置
根据对4s店的调研与企业专家座谈分析,目前企业要求汽车营销人员应具备娴熟的营销技巧,熟悉汽车业务,能妥善解决突发危机的“万能侠”。这大大提高了对课程的要求,传统先理论后实习设置已不合时宜。应尽快发展为一体化课程,打破原有知识体系,将汽车营销知识与素质培养的内容融合,以典型职业任务为载体,在解决该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涉及的专业技能、基础知识及综合素养共同提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拉近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营销人员的综合素养。一体化课程要在优化典型任务时渗透职业素养的内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任务的引导者,学生主动担当任务的参与者,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与危机处理能力。通过优化任务设置,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加强对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注程度,潜移默化地提高营销人员的职业素养。
2.丰富教学手段
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当前汽车营销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包括传统的挂图、模型、PPT、实物教具等,比较流行的还有手机、平板、电子白板等多媒体工具混合教学。这些教学手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营销课堂的直观性。然而,这对职业素养培养却效果不大,毕竟素养培养无法立竿见影,需要在熏陶下潜移默化。因而,建议学习芬兰的成功经验,建立职业化实训环境,在微缩的企业工作环境下,学生体验真实工作任务,作为企业的一分子,沉浸式体验学习汽车营销有关的业务、经济、管理、社会、人文等内容,通过角色扮演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模拟的企业经营中去。学生通过独立或者团队工作体会到自己在“社会”所需担负的责任,塑造学生们的职业素养,培养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创造性思维。这批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娴熟的业务能力的从业人员未来能更好地去发现和解决社会竞争中面临的问题,为学校教育通往社会职业搭建直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