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场质量管理论文

现场质量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13 19:36:52

现场质量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监理;施工质量;原材料质量

【引言】房屋建筑是人们休息、居住、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为房屋事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要求施工单位不断创新施工理念和施工方式,积极引进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工艺,从而建造出高质量、高品质的房屋建筑工程。利用工程监理,可有效保证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从而提升房屋建筑总体质量和安全等级。基于此,开展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1工程概述

某房屋建筑工程,共16层,地下1层,为弱配电室,总建筑面积为4200㎡,整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对施工质量、安全等级、使用年限等有较高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除采用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之外,也加强了工程监理作用的发挥,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值得同类工程大力借鉴和参考。

2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发展现状

虽然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强了工程监理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但受到技术、管理水平有限的限制,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很多情况下,房屋建筑的质量管理大多由施工单位来负责,但他们并不会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来开展监理工作,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细节性的错误,从而延误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也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1】。在具体施工中,普遍存在不重视工程监理工作的问题,工程监理对自身的职责认识比较模糊,无法保证房屋建筑工程后期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无形中就增加了施工成本,使得大量资源被无故浪费。

3提升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对施工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控制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对质量的要求比较高,而原材料质量是否达标,直接决定了总体施工质量,因此,现场工程监理师必须全面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而且是要充分分析和考量房屋建筑的功能、基本内容、项目监理方案等内容。并积极参与到施工图纸设计、施工方案编制、现场施工管理中来。在房屋建筑施工前期准备环节,工程监理要结合施工建设单位提供成本预算方案和台账目录,明确施工材料的质量、数量、规格、型号、性能、尺寸等参数,为后期施工材料的检验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此外,还要对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的存放和使用进行全面管理,严禁随意堆放,营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施工材料的质量对房屋建筑的总体质量和结构稳定性等方面有很大影响,因此,工程监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入手:第一,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拟定施工材料汇总表格,从而更加清楚直观的掌握各类施工材料的施工情况和储备情况。第二,进一步提升对原材料质量和性能的审查力度,包括原材料出厂合格证、组成成分、性能等,如果发现原材料质量不达标,严禁进入施工现场,进行返厂处理。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第三,工程监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加强工程监理现场工作的责任心,端正工作态度,将监理规范和标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2】。第四,如果怀疑原材料质量存在问题,则要借助专业的检测仪器和设备进行全面系统检测,达到要求后才能使用。严禁使用质量不达标的原材料,从根本上保证房屋建筑施工质量。

3.2逐步完成工程放线测量作业水平

在具体施工之前,要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放线测量,保证放线测量的精度和准确,为后期施工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否则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甚至会影响后期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放线测量数据是否真实、来源是否可靠,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因此,在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必须对放线测量工作进行跟进,要求他们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以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性【3】。

3.3严格履行房屋建筑工程标准规范

为保证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工程监理方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设计图纸中的各项标准规范。工程设计图纸是否完整、规范,直接决定了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也体现了房屋建筑工程的专业水准及职业素养。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工程监理师,必须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深入剖析,掌握每个细节工作,并制定紧急预案处理方案,一旦发生应急问题和事故,立即启动预警方案,降低损失,促使后续各道工序可以正常有序的运转。

3.4严格控制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缺陷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包括:混凝土振捣不充分、发生结构裂缝和应力裂缝、没有严格落实地下室防渗工作等,一旦发生这些质量缺陷,不但会影响施工单位的信誉和竞争力,而且会对房屋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在具体施工建设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方等要相互沟通配合,相互探讨制定质量控制测量,并加对房屋建筑工程的验收投入力度【4】。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必须及时上报,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众所周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比较多,而且每道工序之间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涉及施工技术选择、施工材料使用、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多个参见工种相互配合等多方面工作。这就提升了监理工作的难度,所以,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监理规范和相关条例全面系统的开展监理工作,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指出,要求施工方立即整改,并全面强化自身的职责,对房屋施工采取合理的监督管理策略,促使各道得以顺利开展。

3.5积极开展质量测评

质量测评也是工程监理现场工作的主要工作,当施工项目落实以后,现场监理工程需要对各道工序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测量评定,以确定施工质量。并不是等房屋建筑工程竣工之后,在对施工的总体质量进行测评,而是完成一道工序,都需要进行一次施工质量测评,如果质量不达标,及时处理,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通过客观衡量分项质量鉴定的方法,提升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工程监理方在开展监理工作时,要做到全面、细致、认真负责【5】。如果发现质量不达标的项目则要立即勒令他们返工修整,修整完成以后再进行质量评定,达到相关标准之后,才能签订验收证明。通过全面落实质量测评,既能严格键控制房屋建筑工程的总体施工质量,也可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范围的综合管理水平,促使工程尽快竣工。

4结束语

在具体施工中,必须严格落实质量监理工作,强化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促使其能够满足现代化房屋建筑的质量标准,从而避免发生严重的质量缺陷。此外,还要结合工程特性和使用情况,严格履行房屋建筑工程标准规范,积极开展质量测评,为房屋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管理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张民泰.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142.

[2]张永明.浅谈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J].居业,2019(02):173.

[3]洪巨功.试析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47):158.

[4]张贵忠.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的现场质量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115.

第2篇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理,现场监理,施工质量

 

工程质量监理目标是建立全面的质量保证组织控制体系, 强化承包人自检体系的管理, 严格做好中间的质量检验以及现场质量验收,搞好工序质量检验和控制。按照以事前控制为主,严格要求开工报告的审批,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杜绝施工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全优。以下就现场监理对工程质量的控制谈几点看法。

一、监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明确定义;实施建筑工程监理前,建设单位应将委托的工程监理单位、监理内容及权限,书面通知被监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监理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目前监理工程师只是进行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 而这一阶段主要是质量控制。

结合现阶段监理工作,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应重点体现在施工、招投标管理和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两个方面。科技论文,工程质量监理。科技论文,工程质量监理。而施工阶段又是整个建设工程期间的重点和关键,如果说设计是灵魂,则施工是庞大的躯体,所以更需要在施工阶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其主要任务是对工程建设进行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进行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工作,独立、自主、公正地协调好项目法人和各参加单位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组织职能、服务职能、控制职能,保障工程按计划高效、优质经济地顺利完成。

二、现场质量管理的控制要点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其中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就是按合同赋予的权利,围绕影响工程质量各种因素, 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其目标是满足业主的需要,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现行的技术规范标准要求。监理在到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实施监控时,首先要审核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其次要对施工阶段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这里主要谈谈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第一,工程施工前的指导工作。

首先,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同时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杜绝出现在工程现场,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请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监理工作的重点,采用日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在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

其次,在工程施工前,监理方要召开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并且有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

(1)挑选优秀的项目经理进场;

(2)针对工程特点,招聘和使用专业的技术人员,避免人的失误行为而造成质量缺陷;

(3)加强岗前培训、技术交底的监督;

(4)检查施工单位现场到岗情况,质监人员、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等。

最后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 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科技论文,工程质量监理。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人进行验收。

第二,工程施工中的监控工作。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是现场监理与质监部门的重要不同之处。采用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手段,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从而达到现场监控的目的。在现场施工中,应抓好下列几项工作:

(1)技术要求上做到: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严格检查把关,准确处理数据问题。遇到问题要做实质性处理,不能找理由推脱,要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解决实质性的技术问题。对于现场施工过程中,有特殊工艺的重要部位,监理工程师要全程监控,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现场检查上做到: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面监控。凡是抽检的项目,要随机检查,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及早发现,整改方便。设置质量控制点,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控制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技论文,工程质量监理。

(3)现场采集数据和测量结果,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前提是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定数据, 使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不能掩盖,不能马虎处理,避免类似质量问题。

第三,工程结束后的验收工作。科技论文,工程质量监理。

工程施工完毕后, 应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现场验收。

(1)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质量隐患, 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将问题处理。

(2)针对重要工程,根据施工工艺存在的操作要求画出流程图标明施工顺序,便于验收时出现质量事故时进行原因分析,而不去强调事故责任的原因。这样使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愿意接近监理人员,与监理方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工程质量。科技论文,工程质量监理。

(3)现场监理机构或人员应配备常规检测工具以满足正常检验工作需要, 监理人员检查验收必须在承包方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要求施工方必须具备与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检查、检测手段,不能用监理人员的检验代替其常规质量检查。

我认为监理公司的现场监理工程师, 只要抓住以上所述的几个环节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会为社会创出许多优质工程,同时,也树立了监理公司良好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监理管理经验技术文集,浙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河南省建设厅.《河南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导则》.2005.11

[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惯例.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工程管理研究所.1997.(3)

[5]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第3篇

[关键词]航空;维修现场;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289-01

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航空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航空方式出行或运输货物,推动了航空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航空公司面临的各项维修任务也在逐步加重。为此,如何加强航空维修现场的质量管理已经成为摆在多数航空公司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航空维修质量管理的概念

航空维修质量管理是为确保维修质量所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维修质量,指的是利用维护或修理保持或恢复航空装备的固有可靠性;2)维修工作质量,是指为确保维修质量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的优劣性,其反映的是所做工作对于确保维修质量所起到的作用。二者息息相关,前者是由后者决定与保障的,而后者是由前者来检验与衡量的。航空维修质量管理工作通过对维修工作质量进行管理,实现对维修质量的管理,通过控制维修工作质量,实现对维修质量的控制,并利用提高维修工作质量,实现维修质量的逐步提高。

二、航空维修现场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

在航空管理工作中,航空维修现场质量管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具有如下特点,即维修的整体性极强,管理幅度大,过程控制严格,管理要求很高。针对航空质量管理的特点,航空维修现场质量管理必须满足如下要求:首先,应以现代航空维修思想作为基本指导,积极采用诸如可靠性管理等先进管理技术及手段,探索同实际情况相符的维修管理模式;其次,在确保航空器安全、适航等条件下,尽可能保证航空器持续处于适航状态,应积极投入运营,不断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加强航空维修现场质量管理的途径

(一)加强质量安全教育工作

根据《航空机务质量控制工作细则》的相关要求,所有维修工作人员及维修管理人员都必须对航空飞行的安全性及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负责。因此,加强维修质量管理工作关键在人。一方面,应注重加强维修工作人员的教育,强化其法规意识。根据航空维修法规的要求,必须针对航空装备维修工作开展科学的监督、管理与控制工作,全面提升维修质量,保障飞行的安全性,各种行为规范应强制性实施,而维修活动应以法规作为基本依据;另一方面,应注重加强航空维修法规的全面实施,这是保障航空维修质量安全的关键。纵观近些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各种飞行事故,多数均是可预防的,这些安全事故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相关法规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或是由于某些维修人员忽视法规要求所导致的。为此,必须全面组织维修工作人员及各级维修管理人员,全面贯彻航空维修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提高航空维修现场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航空装备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必须构建完善的航空维修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该系统同航空信息化水平相适应,以更好地适应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的航空维修作业要求,不断提高航空维修质量的管理及控制要求。一方面,应加快航空维修现场质量管理机构的建立,专职负责航空维修质量管理工作,同时,加强质控室建设,注重提高加强质控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每个质控人员都应具备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至少掌握两门航空维修专业,拥有两年及以上的维修经验,了解航空维修流程;另一方面,加快建立健全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对航空维修现场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利用网络实现航空维修现场质量管理信息的有效采集、传输与处理,更科学、高效地开展维修质量管理工作,推动航空维修现场质量管理逐步由机械化转变为信息化。

(三)强化维修现场监督工作

在航空维修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加强维修现场的监督工作,具体而言,应从如下环节入手:1)就航空监察总负责人而言,应制定严格、具体的政策,严肃监察纪律,有效规范维修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排班。针对现场监督的不同环节,如准备、实施、记录、反馈、总结等环节,应提出相应的要求,保障现场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现场监督水平;2)对于维修现场质量监督人员而言,应严格依据规章制度的相关要求,对现场监督计划进行全面落实,严禁无故变更或取消。若有特殊原因,如生病、临时安排欠妥等无法履行原定计划,应自行同其他人员协商,对监督时间进行变更,同时,在协商妥当之后,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排班人员进行备案。若有特殊原因,难以履行监督任务又未做好协商换班工作,应将情况及时上报科室经理,经同意签字后邮件告知排班工作人员,以便备案;3)在监督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入专项监督工作,包括启动专项监督背景、专项监督实施方式、预期目标、监督持续时间等内容。专项监督对于相关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启动专项监督工作时,必须依据实际任务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专项监督结束后,应由负责人作专项监督报告,并存档、备案。

(四)增进质量代表间的交流,全面实行轮岗监察

若质量代表在某一个固定的维修部监督时间长了难免会存在诸多弊端,容易滋生腐败情况,为了确保监督质量,提升监督效果,应推行轮岗制。具体而言,应由监督组及审核组共同商讨确定轮岗监督工作的编排,应充分征求质量代表的建议和意见。具体执行过程中,可采取两地对调的形式,为了增加各质量代表的实践经验,深刻体会各种环境下监督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在安排轮岗过程中,应将南方代表调至北方,避免所派地区环境过于相似。此外,维修分部内审必须尽可能安排在轮岗前,以便质量代表能够根据内审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整改、追踪和反馈效果。轮岗期以一月为限,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

四、结束语

随着航空维修任务的逐步加重,必须加强航空维修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航空维修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旅客出行及货物运输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推动我国航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玮.对航空公司维修管理的几点认识[J].航空企业改革及人才培养使用,2011 (26):95-98.

[2] 冯惊雷.航空维修便携式计算机发展现状及挑战[J].航空工程与维修,2012(05): 111-115.

[3] 刘国庆,王燕华,张文侠等.加强航空维修质量管理提高装备质量安全水平[C].//第四届长三角论坛――航空航天与长三角经济发展分论坛暨第三届全国航空维修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213-215.

第4篇

摘要本文提出“管理质量”这一命题,指出管理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从管理的职能的角度分析了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管理质量。阐述了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概念,探讨了应该对现有概念进行补充的地方。提出了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管理制度管理创新

什么是管理?什么是企业管理?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有关以上

问题的讨论文章连篇累牍,成千上万。但直到现在乃至将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始终值得探讨。

一、关于全面质量管理与管理的质量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掀起了管理热。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接受国外新鲜事物的产物,也是国内中小型企业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管理是科学,是一种生产力,因此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这里,我们谈到管理的质量,平时,谈到质量问题,我们都容易联想到全面质量管理(TQC),它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提出的,标志着人们对质量形成的过程有了进一步科学的认识。好的质量实际上是一个产品从设计前市场调查、设计、生产到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一条龙的流程都要注重的过程。关于质量的管理在日本的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为世界各国不少企业学习。从日本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日本企业根据市场多样化的质量需求,质量管理突出抓了设计开发的质量保证;八十年代质量管理的重点转向开展合理化运动,努力降低成本,保持产品的竞争力;九十年代质量管理又突出了保护环境、节省有限资源,适应新的竞争形势需要。

那么,管理质量又与质量管理的区别是什么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国民经济的生命,质量工作贯穿在一切工作之中。

二、从管理的四个职能上提高管理的质量

(一)在企业管理者(领导)和内部激励制度上下文章

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必须首先提高管理者的水平。管理者水平的提高,才能最终实现高效的质量管理,才能使企业产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在企业的组织和人事管理上动脑筋

企业的机制要创新,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合理的管理制度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起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的管理机构。二是企业要有一套合理的绩效评估和考核体系。管理的核心是组织,好的组织管理机构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在体制上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合理的人员分工和团队协作是企业面对顾客、赢得市场的内部基础,是胜利“一致对外”的内在因素。在企业内部要尽量压缩管理层次,减少职能机构,构建扁平型网络式的组织结构,使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迅速传递。扁平型的管理机构是当前知识型企业管理最有利的模式,其最大的好处是人员之间的沟通隔阂减少了,高低层级之间人员的沟通在没有以前那样高不可攀了。

(三)在控制与协调上做工作

控制是企业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为确保目标而进行检查、监督、纠偏的过程。从全面质量管理(TQC)的角度来说,控制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也是新一轮管理循环活动的起点。企业的控制工作要面向组织的未来发展,一方面要保证当前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依据客观的标准来评价结果,只有当无法找到适当的客观标准时,才选择主管的标准作为评价的基础。

在做好控制工作的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要注意做好协调的工作。它就是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和谐的配合,使企业达到预定的目标。协调包括企业的内部协调、外部协调两个方面的内容。协调最重要的是做好信息的沟通工作,这是提高管理者决策能力、解决冲突的基础。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应该注意做到互相尊重、平等待人和互惠互利、诚实守信的等原则。

三、企业管理的创新

第一,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管理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的本质是“社会、心理系统”。这个系统受着经济、技术、社会与人事等因素的影响,受着外部大系统(社会)与内部小系统(人)多种因素的激荡,呈现为复杂不定状态。但系统中最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在研究管理问题时,不能只是现象归纳,而应挖掘出本质内涵――“人及其人性管理”。通过人的管理,进而达到物的管理。同样,对于企业管理,我们需要研究企业职工的“人性”的部分,就是职工的“效益潜能”.或者说与潜能直接相关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如责任感、成就欲、期望欲、公平欲、挑战欲等。只有控制人这个主要因素,才能达到科学控制管理系统、保持优化管理系统的状态。

第二,管理必须“创新”。管理定义除上述扩展外,还要加进“创新”这一要素。创新是企业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没有创新,管理的功能就不完善;没有创新,管理就会陷于僵化。管理创新有很多类型和方面,同时也揭示出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思想理论的创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思路决定出路,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不断更新。2l世纪出现了许多关于现代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制度。比如:市场营销理论、组织行为管理、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理论、ERP(企业资源计划)实务、股份制改造、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等内容。管理者要结合企业实践,广泛吸收新的管理信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为管理创新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的说来,管理作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决定性工作,其质量已经提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也是做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现代企业的管理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本文从管理的四大职能,即从领导与激励、组织与人事、计划与决策、控制与协调的角度探讨了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的重要性和方法。至于如何评价管理质量的问题,另文再述。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现场质量管理现场安全管理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China since the economy, the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more and more of the municipal utilities begin to roll in construction begins. Especially in the 21 st century, each region in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the building booms of the period, but, in the prosperou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booms, municipal utilities engineering field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let a person in danger. I would be his civil industry years experience, i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unicipal utilities engineering field management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ving countermeasures.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the site management quality problem and safety problems in the relevant expositions, gives their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it, in hopes of municipal utilities engineering site management problems to solve a practical effect.

Keywords: municipal utilities engineering site quality management sit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公用工程通常是利国利民的工程项目,它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因为它与广大市民的切实利益挂钩,直接代表着市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政公用工程开始陆续投入建设。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各个地区市政区都先后进入了大兴土木的时期,与此同时,既然作为一个项目,它的目的就免不了要盈利,所以就面临着或多或少的质量和安全保障问题,但是市政公用工程对质量和安全的要求相对又比较高,在红红火火的大兴土木过程中,目前,市政公用工程现场管理现状让人堪忧。

本人就自己在土木行业的多年工作经历,在本文中论述了市政公用工程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求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让各个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利益与名誉双丰收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现场管理中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进行相关论述,同时论述了现场管理中的责任问题,然后给出自己的相关解决建议对策,希望能对市政公用工程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起到切实可行解决效果。

一、现场质量管理问题

施工质量管理是广大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施工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通常出现的问题有施工企业转包挂靠,层层瓜分利润导致项目款真正到达施工方的手中已是无利可图,所以施工方为保障不亏损就只好私自降低成本,导致工程质量低劣;施工单位资历不够,质量保证体系不全;私自变更图纸,不按图纸要求施工;监理公司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具体建议:

1、将市政公用工程质量落实到责任制度。

市政公用工程通常指道路和桥梁工程,以及公共广场和公园建设工程。首先,地质勘探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地质勘探报告要首先呈报,否则不允许施工设计。其次,必须在施工开始以前,施工设计图纸必须由建设单位委托的施工图纸审查机构审查,在确认无误之后加章,方可将图纸交给施工方进行实地施工。图纸审查不通过就坚决不能进行施工。同时还要做好备案工作。再次,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要把施工质量监督责任落实到监理公司。最后,施工竣工以后要有建设单位的专门组织进行施工验收工作,验收合理才能交付使用。

2、所有市政公用工程都必须首先经过地质勘察,见到勘察报告之后,建设设计单位方可进行施工建设设计。一定要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顺序进行大的各个步骤来进行施工建设。同时将工程依法招投标,经过认真核实考察,方可将项目交给有真正实力的中标人。在施工过程中,监理方的作用非常重要,监理的管控到不到位直接影响着工程一线施工的质量,所以,一定要厚待监理,让其充分发挥它的权力,让其严格按照相关质量管理规范来执行任务,比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等新规范,未经验收合格的严禁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二、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市政公用工程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主要是指施工人员施工环境的安全问题,施工质量的安全问题以及原材料的堆放安全问题。

对与以上问题的建议:

1、对与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个人素质,施工单位应该定期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采取有奖问答的安全知识竞答方式更能吊起施工人员的学习施工安全知识的热情,让施工人员真正把安全记在心中。其次,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脚手架一定要按要求搭设和拆卸,做好施工安全警示工作。再次,高空操作人员一定要配备安全带,全体施工人员一定要佩戴安全帽,施工现场一定要有牢靠的安全网和安全防护设施。最后,要有专业的安全人员和监理人员时常到现场进行巡视,查看有无违纪操作者,有无不安安全施工者,给予相应的警示和处罚。

2、对施工质量的安全问题,市政公用工程就相当于面子工程,质量安全是第一关,一定要在质量上狠下功夫。采取责任到位的监管施工方法,针对施工工程中的施工质量,除了要有监理公司要全权负责除施工设计的质量安全以外,还要有建设单位自己的人员时常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责任检测,确保施工的质量安全。针对一些施工上易出现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定要督查到位,采取相关措施和技术给予避免。

3、对与施工过程中的机械操作等安全问题,机械的控制和操作一定要有专人来执行,除了专门指定的人员以外,严禁任何人进行操作机械设备,而且还要对机械进行定期安检,查看质量安全报告,防范于未然。

4、对与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堆放安全问题,一定要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禁止在堆料库处吸烟明火,禁止携带火种进入堆料库,严禁易燃易爆易腐蚀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与其他物品混合储存,应该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隔离存放,做好防灾工作。

三、结语

以上市政公用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一些问题及对策均是本人多年从事建筑行业积累下来的实际经验,为了提高现场施工管理质量和安全要做到的远远不止这些,要做好一流市政公用工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规范,要追求效益和质量双丰收,承担市政公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单位的任务还很艰巨,希望本人的以上建议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雷定平.浅谈项目现场施工管理[J].西部探矿工程,2007

[2]、李海霞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J].建筑科技与管理,2010

[3]、宋兆平.谈市政工程管理中的几点问题建筑与工程[J].建筑与工程, 2011

[4]、周碧仅;;对建筑工程现场管理问题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年05期

[5]、王淑彬;;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境保护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reform of the institution-building and market operation mechanism improve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s bound to progress and mature.

Keywords: construction work;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1.1 目标的明确性

任何工程项目都有明确的建设目的,有明确的工期和投资限额要求,有明确的质量和功能标准。工程项目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在项目的各限制条件的约束下,将项目顺利建成。

1.2 责任的明确性

首先是签订严谨合理的工程建设合同,明确项目管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监督和促进对合同的履行。

其次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当事人在组建自己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时,要根据实现目标任务的需要,设置部门和岗位,并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任务,明确组织中各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定完备的工作制度。

严格履行合同,有一支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组织,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主要措施之一。

1.3 管理的复杂性

工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发展周期全过程的管理,跨越了从项目选择、论证、决策,到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建筑安装,一直到项目运营后和评价,跨度大、时间长。

现代工程项目本身技术和内容就十分复杂,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又包括质量、进度和投资(或成本)控制,包括项目组织的建立与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多个方面,因此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的一次性和固定性,使得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单一,不能像一般的工业产品成批生产(建设),工程施工受气候、水文、地质等因素影响大,因而管理复杂。

1.4 管理的科学性

工程项目管理以系统理论作为管理的理论基础,并且认为项目管理系统是开放的系统,为实现系统目标,应对系统运行进行动态的调整控制。建立了现代化的、科学的项目管理组织。根据系统理论的统一性、整体性原则,依据现代组织理论建立起的项目管理组织,能够合理确定组织功能和目标,有效组织协调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提高管理效率,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2 工程管理智能化构建

2.1 组织保证制度的建立

2.1.1 实现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从项目的各部门到班组,层层落实,按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责任人,明确责任,制定措施,以精心操作的工序质量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2.1.2 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项工程质量。

2.1.3 采取各种不同的途径,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全体职工树立起“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以员工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的产品质量。

2.1.4 优化施工方案和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作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搞好图纸审查和技术培训工作;严格控制进场原材的质量,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合理配备施工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采用质量预控法,把质量管理的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工序及各项因素,达到“预控为主”的目标。

2.2 物资质量保证体系

2.2.1 供应商确定,须在确定合格的材料供应商或有信誉的厂家中采购。

2.2.2 材料供应商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能力提供本机电安装工程所需某种材料或设备的全部型号规格与数量,以确保本机电安装工程所用设备材料的一致性。

2.2.3 物资检验,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标准、规范、合同要求,对物资进行抽样检验和试验,并做好检验记录。

2.2.4 设备材料进场,应及时对其进行验收,验收工作由物资采购部经理组织质检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并应邀请监理工程师参加。

2.2.5 材料、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填写《综合验收单》,《综合验收单》应编号存档。填写内容包括供方名称、合同单号、材料单号、合格证号、日期、数量、外观、质量状况、配件情况等内容,并由参加验收人员汇签。该《综合验收单》是质量追溯性管理的主要资料之一。

2.3 施工中的管理制度

2.3.1 技术交底制度

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技术部门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针对特殊工序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组织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项目专业负责人对工长的技术交底、工长对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各级交底以书面进行。

2.3.2 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本工程各类材料需具有出厂合格证,并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分批量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使用。

2.3.3 样板引路制度

施工操作注重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每个分项工程或工种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分项工程在开始大面积操作前做出示范样板,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

2.3.4 过程三检制度

实行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自检要做好文字记录。隐蔽工程由项目总工组织工长、质量检查员、班组长检查,并做出较详细的文字记录。

3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3.1 文明施工方面

3.1.1 文明施工责任区制度

建立现场文明施工责任区制度,根据不同部门、不同作业层的具体工作将整个施工现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实行挂牌制,使各自分管的责任区达到文明施工的各项要求,项目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使施工现场保持整洁。

3.1.2 工完场清制度

认真执行工完场清制度,每一道工序完成以后,必须按要求对施工中造成的污染进行认真的清理,前后工序必须办理文明施工交接手续。

3.1.3 文明施工检查制度

项目每周对施工现场作一次全面的文明施工检查,检查内容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执行情况,检查依据《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条例》等。检查采用评分的方法,实行百分制记分,奖优惩劣。

3.2 环境保护方面

3.2.1 废水排放根据排水管网的布置和最大允许流量,选择合适的排放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3.2.2 在开工前完成现场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无堵塞,水质达标。

3.2.3 现场油漆、油料的储存、使用、保管由专人负责,防止污染。

3.2.4 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制定洒水降尘制度,保持适当湿度。

3.2.5 尽量减少噪声及有害光源对环境的影响,施工中采用低噪声的工艺和方法,对电焊光弧采取隔离措施。

3.2.6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严禁在中午和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作业,控制电动工具使用次数。

3.2.7 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

3.2.8 剩余料具、包装及时回收、清退,对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尽量回收利用,各类垃圾及时清扫、清运,不得随意倾倒,一般要求每班清扫,每日清运。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

1 加强进度管理,确保关键时间节点

施工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开盘时间和公司资金回笼。作为施工企业,现场管理我们重点把握了开工、管线敷设、设备安装、竣工等时间节点。

1.1 进度计划的审核

工程开工前,我方要求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条件、合同工期和各单位自身的机械、劳动力等综合实力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其内容包括确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进度计划完成后由我方和监理单位组织各施工单位进行讨论,主要针对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是否能够统筹安排、科学合理,能否充分利用机械设备作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同时还要求施工单位注重提高劳动效率,组织连续、均衡而紧凑的施工生产,经过讨论审批后的进度计划以书面形式下发作为施工进度控制的依据。

1.2 进度计划实施的跟踪检查

单位工程的进度计划完成后,施工单位据此分解,制定季、月、周进度计划。每周的工程例会,首先讨论各上周进度完成情况和下周计划安排,如出现进度滞后的情况由施工队提出滞后原因、可采取的补救措施,经我方、业主及监理单位批准后执行。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周计划和现场工程师每天考核记录进度完成情况,同时检查现场施工工艺、劳动力组织、材料采购进场和施工机械等影响进度的问题,及时收集实际施工进度数据,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出现偏差及时和施工队共同分析原因,协助施工队采取措施整改,以保证进度计划的执行。

1.3 对涉及进度各方的协调控制

施工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并不是只靠施工队,还涉及到业主、监理单位、总包单位、设计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运输、通信、供电等各部门的工作,任何一个方面的拖延和失误都将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在实际工程中,也时常发生设计变更迟缓、材料供应拖延、施工队不服从管理等情况。为此,项目部加强了事前控制,每月初对本月可能出现的影响进度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主动联系材料供应单位以及指定分包等相关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以保证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1.4 进度控制措施

组织措施:要求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要求施工队对所有单位工程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分部分项、各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

经济措施:制定进度管理奖惩办法,促进关键工作按时或提前完成。预测流动资金的需求,合理调度资金。

2 严格质量管理,确保工程项目质量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健全质量目标管理系统、组织保证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2.1 提高管理人员质量意识

项目现场质量目标管理系统主要由现场专业工程师以及施工管理人员组成,这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控制施工质量,就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使所有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现场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

2.2 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根据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节点、关键部位及重要影响因素设质量管理点的原则,建立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专职质检员、技术人员作为信息中心,负责搜集、整理和传递质量动态信息给决策机构(项目经理部)。决策机构对异常情况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并将新的指令信息传递给执行机构,调整施工部署,纠正偏差。形成一个反应迅速、畅通无阻的封闭式信息网。现场质检员要及时搜集班组的质量信息,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层随机抽样法、整群随机提样法客观地提取产品的质量数据,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采用质量预控法中的因果分析图、质量对策表开展质量统计分析。

3 做好安全控制,确保施工安全文明

由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和监理单位专职安全员参加,组成现场安全文明管理体系。推行安全目标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以达到公司制定的安全目标。

3.1 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指公司为减少事故后果而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主要针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事故、灾害,如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火灾及自然灾害等,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财产安全和环境防护,尽量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

3.2 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安全管理

现场由项目部组织成立和监理单位成立安全文明领导小组,主持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领导施工队开展安全教育,贯彻宣传各类法规、通知和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处理有关安全问题。公司建立了安全生产检查评比制度和安全例会制度,将检查出的问题在例会上共同讨论处理办法,限期整改,坚决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8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 机电工程; 质量;

Abstract: with the new technology, new equipment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with the constant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because the highway that involves several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dustry, itself has more professional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of nature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ne to quality, progress of several key management link,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Keywords: highways;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 U412.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管理方面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对于施工管理各个阶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针对机电工程管理中易出现质量、进度问题的几个关键管理环节,进行总结和论述,谈谈几点体会。

1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联合设计工作

以某工程为例该工程的机电工程的总体目标是:采用当前领先的、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产品,为运营管理部门提供一个满足招标文件功能要求、高可靠性、使用方便简洁的机电系统,为道路使用者提供畅通、安全的行车环境,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目标顺利实现。

为实现上述工程目标,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组织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经过图纸会审、施工现场调查、设备选型优化等前期准备工作后,以招投标文件为基础,依据施工图设计文件、主要系统设备的技术特性和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业务需求,完成了对监控系统( 含隧道监控) 、收费系统、通信系统和隧道供配电、照明、通风系统、隧道消防系统施工图设计的优化、补充和完善工作,共同编制了联合设计文件,经业内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后,审批、出版正式文件作为现场施工、监理和工程验收的依据。

在组织实施的联合设计工作中,我们着重强调了如下环节。

1.1组织精干的技术、管理队伍进场,尽早开展各阶段联合设计工作

建管处主管领导十分重视机电工程联合设计工作。施工、监理合同鉴定后,建管处立即督促各参建单位组织精干的技术、管理人员于 2010 年 12 月 5日进场开展工作。由于进场早,使得该项目联合设计具有 6 个月的充足工作时间,同时大批优秀设计、监理、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的全身心投入和良好合作,有力地保证了该项目联合设计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1.2制定周密计划,根据各时间节点的任务要求,检查、验收阶段性成果

联合设计工作的各阶段,需完成如下任务:

准备阶段: 图纸会审; 设计单位现场进行技术交流和答疑; 施工现场调查; 投标设备材料符合性自查; 提交设备考察定型初步清单。

方案和设备初步优化阶段: 承包、监理、设计、业主单位沟通讨论; 四方进行方案和设备优化; 补充、完善图纸; 关键设备考察。

专家评审论证阶段: 关键设备评审论证会; 联合设计专家评审会; 召开评审专家意见落实会议,确定联合设计最终内容。

根据建管处制定的联合设计总体工作计划,由监理单位牵头,督促各承包单位制定详细工作计划,落实、开展各阶段联合设计工作。建管处会同监理单位,根据各时间节点的任务要求,检查、验收阶段性成果。

1.3精心论证,审慎处理关键设备选型工作

联合设计是对招标文件的补充、完善和修改,对设备的选型及调整都直接影响整个机电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建管处选派有经验的、技术能力较强的工程师全程参与联合设计及关键设备选型审查工作。同时要求各单位务必认真、仔细,尽量减少变更、尽量不做设备品牌的变更,使联合设计更符合工程的实际,确保工程按计划完成。

为使该项目关键设备、材料品牌的比选、论证工作得到业内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完成联合设计工作,该项目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组织 3 次专题论证会,邀请业内专家、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业主单位的有关技术人员共同对关键设备、材料的品牌、厂家进行比选、论证,最终确定本项目关键设备、材料的选定品牌。

2 强化监理工作,严把工程质量关

建管处选择信誉良好、技术力量强、工作认真负责的监理单位,投入充足的监理人员和试验检测设备,组建该项目总监办,加强监理工作力度。同时通过制定下发本项目工程管理办法、签订质量目标责

任书、加强管理人员日常、定期检查指导等手段,对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进行控制。

2.1严格进行设备、材料进场检验,把住质量管理的第一关

设备、材料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设备、材料质量达不到标书和设计要求,优良工程就无从谈起。因此,设备、材料检验是严把质量关的关键。

2.2加强各道工序的转序申请与审批监理工作

工序监理分两种情况:

(1)隐蔽工程的施工,必须坚持全旁站监理,如从开沟、敷管、测试、回填夯实; 电力电缆及光电缆敷设及接续、电缆的防护、接地装置的安装、设备基础制作等,监理工程师必须坚持在现场,及时记录、跟踪检验,严格计量。

(2)设备安装工程,从场地准备、定位划线,安装等每道工序,承包单位都要做详尽的随工记录,每道工序的随工记录都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的检验签字。

总监办在现场监理服务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文件、经批准的联合设计文件、监理规范,对单体设备、软件的安装、调试,线缆的接续、测试,系统的调试及运行,联网调试及试运行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进行监理,作好检验和转序审批工作,严把工程质量关。

总监办严格监理,督促施工人员积极配合相关其他项目进行联网调试工作,确保整个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联网的顺利进行。

2.3抓好应用软件的开发、测试、安装、调试及系统联调工作

为使路段能顺利纳入高速公路联网系统,除建设先进的、适用的、稳定的硬件系统外,还需重点抓好监控软件、收费、办公自动化及社会服务等软件的开发、测试、安装、调试及系统联调工作。

第9篇

关键字:精细化管理,六西格玛管理,并行工程,全面质量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fine management mode, and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 the company of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research ideas, in order to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xperience management can rise some guidance.

Key word: fine management, the six sigma management, concurrent engineering,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回访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高要求归根到底就是对细节的完美追求。因此,企业要想成功,就要千方百计地重视细节的改进和完善。而细节改进的方向就是要以人为本,对建设单位的要求做到无微不至。只有精细化的管理才能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1、当前施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成本控制观念不强

虽然绝大多数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并且各有一套管理办

法。但是全员参与,全面、全过程控制的系统控制观念还不强,还停留在堵漏洞

阶段,即堵材料、设备采购、工程分包、劳务分包、非生产性开支等漏洞。对一

些潜在的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缺乏深刻认识,没有强手腕、硬措施。

1.2拖欠工程款严重

由于拖欠工程款,施工企业资金严重不足,不得不向银行贷款,偿还高额利息,另外,承接重点工程,东借西挪建筑材料来满足工程进度,其结果是再承担材料涨价的风险和造成经济损失。拖欠工程款已经形成了盘根错节相互缠绕的“三角债”,讨债耗费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已经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3质量管理满足于“差不多”标准

有些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时,常常自我感觉良好,每天工作都很正常,不合格的情况也不多,每道工序上都在正常进行,而实际上对每道工序的能力和成本等情况却都知之甚少。正是这些“差不多”的管理,使企业承建的工程质量不能达到要求,降低了企业的实力和信誉,逐渐拉大了与先进企业的差距。

1.4过于务虚

企业领导层热衷于理论层次上的管理思路和经营战略的思考,而不善于将这些思想和管理理论落实到企业具体的管理行动中,过度热心于空泛的理论探讨,而十分缺乏对具体管理方法的研究,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步骤。

2、精细化管理的定义

精细化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经营中有所创新,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必须加强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并运用到管理实践中。

3、精细化建造管理模式

精细化建造体系的管理模式运用 TFV 理论,将建造过程看成转化、流动、价值三个组成部分,运用任务管理、流程管理和价值管理,使得利润的最大化和浪费的最小化,同时以顾客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

3.1 TFV 生产理论

建筑业的建造过程是在特定地点进行的特定生产过程,其建造生产管理过程

也适用生产管理的基础理论生产管理理论(TFV 理论)。

建筑业的生产活动有别于一般工业产品制造产业,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过程,

在生产理论上与传统制造业存在很大的共性,仍然可以引入 TFV 生产理论。传统的建筑管理只注重产品,而忽视了过程,引入 TFV 生产理论的“流”的概念后,精细化建造更强调注重建筑产品和建筑过程的结合。

3.2最后计划者体系

精细化建造理论采用最后计划者体系,即计划进度的安排是由项目实际操作管理者来进行的,只有基层的管理者才最清楚该部分工作的进度情况,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调整。所以形成的计划体系详见图2:

图2:最后计划者体系

3.3 5S现场管理理论

建筑企业施工现场是集合原材料、机械设备、半成品(预制构件等)和已成品(在建建筑物等)的场所,其繁杂多变性必定要求科学而实用的现场管理方法。而 5S 管理是经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论方法。

5S 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现场材料库存,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减少工作的寻找和等待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和建筑生产效率,缩短工期,提高安全系数,也能够很好的改善和提高企业的形象和员工的精神面貌。

3.4并行工程

①要求在建筑产品的设计研发开发期间,将开发、结构设计、施工、销售、顾客等各方面结合起来,以最优化的途径、最便捷的速度,按照规定要求来完成建筑工程;

②各类不同专业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工作,它建立了信息平台,各项工作可以随时反馈信息,使工作透明化,各个部门都可以了解工程进展;

③并行工程还可以保证建筑的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立即重新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返工与窝工,降低了不必要的浪费。另外,由于在设计阶段顾客的介入,可以使建筑产品更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3.5全面质量管理

精细化建造理论中全面质量管理(TQM)要求由过程控制管理来保证最终的建筑产品质量。同时,也要求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严格对建筑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控和检验,并侧重点在于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以保证在全员参与中能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一经发现建筑质量问题,根据情况,可立即停止施工,进行整改,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保证每道施工工序都不出现不合格品,进而使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得到控制。

3.6六西格玛管理法

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是“寻求同时增加顾客满意和企业经济增长的经营战略途径”,它是使企业获得快速增长和竞争力的经营方式;因而它不是单纯的技术方法的引用,而是全新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旨于减少可变性,并通过用各种不同的统计方法和工具来减少可变性,创造出近乎零缺陷的产品。

1)可以将六西格玛作为精细化建造的 TFV 生产理论的补充,用其可以直接度量的量化目标对建筑企业进行改进,同精细化建造相互促进,充实精细化建造理论,使之更加系统、完善,着眼于改变建筑企业传统企业经济收益水平低、技术经济管理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

2)六西格玛与精细化建造结合运用于建筑企业,要求把施工过程细分更加详细,细化到每个施工步骤、施工操作;工期单位的量化至小时,比之传统建造中量化

单位一般为天或周有明显的改进;材料的量化指标取重量单位为 0.1kg 和长度单位为 0.01m,大大精细了量化指标,改变了传统粗犷式的建造模式。

4、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只有不断的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来修正自己的经营方略,才能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只有规划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才能使企业真正实现健康稳定地发展,又好又快地发展,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闵永慧,苏振民. 精细化建造体系的建筑管理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 2009(1):12-15

第10篇

论文摘要: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吸收国外成功企业的优秀质量文化成果,总结我国先进企业建设质量文化的典型经验,创造出符合我国企业实际的开拓型企业质量文化显得非常迫切。

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名优产品不断涌现,一些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但是产品质量问题还相当严重,不容忽视。纵观世界各国,搞质量的规律大同小异,但成效差异很大,其中的奥妙和关键就在于是否建立了先进的质量文化。有什么样的质量文化,就必然反映出有什么样的质量现状。质量文化的高低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几十年来,由于我国各级政府、社团及企业的共同推动,通过制订、实施《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普遍提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优质名牌产品。然而,在质量文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质量意识淡薄

员工质量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员工的观念落后,缺乏群体意识,缺乏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大质量观念、不能充分理解质量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无法从企业的高度来看待质量文化,而是仅仅以个人的角度来定义质量文化。其二,企业没有树立适合本企业的质量价值观,企业所树立的质量价值观,没能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愿望、执行能力和工作动力等条件,从而使员工无法理解企业的质量观念,导致企业员工质量观念淡薄。

(二)质量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相对落后

自企业质量文化在中国得到重视至今,在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几乎在别人后边爬行,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这固然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只讲引进,不对其进行消化,从而导致我们只学到皮毛,而不得其理论精髓,引进的理论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效。

(三)质量文化得不到战略层的高度重视,宣传推广不力

质量文化要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得到企业战略层上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质量文化建设在中国企业得到的重视不够,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企业虽然明白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但由于被眼前利益所吸引,却看不到建设企业质量文化所带来长远得好处,这种短视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企业不愿意化大力气去宣传推广,无法使质量文化深入人心。

(四)企业所处环境没有大质量文化观念

大质量文化观念是在质量范围的扩展过程中提出的。质量的范围从产品、服务、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质量拓展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质量。质量服务的领域正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延伸,由主要针对企业向政府机构和非赢利组织延伸,由普遍化质量功能性服务向个性化差异性质量增值服务延伸。而目前,部分企业对大质量文化缺乏感受,只局限于对自身产品、服务质量的建设,与社会需求不完全相符,因此,收效甚微。

 

二、塑造优秀企业质量文化的对策

(一)大力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全员共同的质量价值

提高质量意识,是建立现代质量文化的中心环节。企业必须努力造就一支质量意识强、自觉维护企业质量信誉的职工队伍,以保持长期稳定地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要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必须转变观念,由“要我干”变成“我要干”,由个体意识变成群体意识,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同时要强化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大质量观念、用户观念、整体观念、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和改善、创新意识。在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培养方面,着重进行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竞争规律的教育、符合性质量和适用性质量区别的教育、职工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双重特征的教育。

(二)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培育质量文化,提高质量意识,必须在实践中才能生根、巩固和发展。因此,企业要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等国际标准,强化质量技术基础,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实施卓越绩效模式,走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发展之路,围绕市场变化,自觉运用pdca循环,争创世界级质量。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促进企业质量制度文化建设,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用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明确质量标准、要求和岗位质量责任,将质量考核指标落实到个人,并严格考核,把工作质量的好坏作为评价员工实绩的根本尺度,并和工资分配、晋级、评聘技术职务等挂钩,实施质量否决权。要把质量管理制度和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重视民主决策和参与管理,通过引导、授权和激励,使员工由被管理者变为管理的参与者、规章制度的制订者,以充分挖掘每个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具有特色的质量文化氛围。通过教育和参与管理,使规章制度逐步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领导要高度重视质量文化建设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费根堡姆博士指出:“公司领导是质量成功的关键。有力的质量管理的领导对形成质量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当今的竞争趋势已经不是单靠个人在质量上的努力所能决定的,而是要有一种环境,在公司内建立一种框架,使每个员工都积极投入质量改进活动中去。因而,公司的质量领导的作用倍加重要。”企业的各级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应高度重视质量文化建设,成为创建具有时代特征质量文化的第一倡导者、推动者,没有决策者的认识、决心和力量,就没有真正、持久的质量文化。为此,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要不断学习和导入先进的经营理念,提出要求和目标,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使全员深刻理解质量文化的内涵,协调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企业领导的“示范效应”、“权威效应”。这样才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运行机制,以独具特色的质量文化战略、优质名牌产品,塑造企业物质文化的良好形象,占领市场,创造辉煌的业绩。

(四)逐步培育、构建全社会的大质量文化

第11篇

【关键词】房建工程;质量监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为了缓解我国居民居住难的问题,房建工程的数量也呈现出几何倍上升的模式,在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其质量的管控工作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在房建工程的质量管控中,工程监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监理人员在贯彻国家相关建筑法律的前提下,促使甲乙上方签订的工程合同能够按照规定履行,在整个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人员都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房建工程监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房建工程的质量,因此,找出问题出现的关键并根据这些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是现阶段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影响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的几大因素及问题

(一)施工人员

在我国的房屋建设中,施工人员一般来自于农民工队伍,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就直接上岗,这就导致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有限,少数施工人员对于设备、材料、施工流程的掌握能力有限,加上施工企业在平时很少举行相关的培训讲座,就导致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停滞不前,难以满足现代房建工程的施工需求,这也是导致监理工作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由于整体施工队伍的水平并不高,监理人员精力有限,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难以对整个施工的流程进行全面的管控,导致监理工作失控。

(二)施工材料设备

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也是影响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的重要因此,其中,工程材料的选择合理与否,产品是否合格,材料在入场前是否经过严格的检验,材料的管理和保存是否遵照规范来都直接影响着监理的质量;而工程设备主要是指组成房建工程施工实体的各种机具和工艺设备,这些设备在入场前是否经过检查,在施工现场中设备操作人员是否按照规范来进行也对房建工程监理的质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施工质量监理制度缺失

监理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已经有一段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监理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还存在一些缺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理人员工作职责不明确

我国监理制度规定,监理工作人员要对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但是对于每个环节中的细节工作并没有细致的划分和规定,此外,由于房建工程涉及着涉及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单位的工作,如果没有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监理质量也难以提高。

2.监理处罚制度不足

在我国的建立制度中,缺乏对监理人员处罚制度的规定。

(四)房建工程质量监理力度不够

由于监理制度的缺失以及监理人员准入制度的限制,我国的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加上少数监理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收受回扣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很多监理人员对整个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未进行全程的管控,也没有对施工工作进行分段验收,导致监理工作的质量难以提高。

二、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控制应该做好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环节的控制

在房建工程的施工阶段,工程监理要严格的根据施工规范的指导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现场的施工材料、设备等进行全面的管控。同时,工程监理要对施工现场环境、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全面的审查,对施工阶段的动力、水电、交通问题做好全面的质量管控;此外,在机械设备进入到现场之后,工程监理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设备做好严格的检验,对于施工现场的特殊施工设备,要在通过国家相关安全部门的鉴定后,才能允许设备进入施工到现场;同时,工程监理要对整个工程施工阶段仪器、人员等进行考察,保障施工队伍的专业技能可以满足房建工程的要求。在房屋建设工程完工之后,监理人员要对房建工程的基坑、基槽等重点部位进行验收,检查施工的地质条件符合合同规定的规定要求,同时,要做好工程隐蔽部位验收工作,发现质量问题要与上级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并责令施工单位及时的做好质量整改工作,待整改完成后,监理人员要做好整改部位的二次验收工作,待确认工程质量合格后方可签字验收。

(二)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要加大对施工人员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操作素质

由于当前条件下我国房建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有限,价值施工企业内部培训制度的确实,施工队伍整体素质水平难以得到根本的提升,加之安全施工和质量管控意识的确实,导致房建工程的质量难以得到本质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房建工程的质量,工程监理人员除了要管控好施工涉及阶段、施工阶段以及施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控工作,也要在施工现场加强安全施工意识和质量管控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在施工现场定期举行操作技能培训讲座,及时解决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疑惑,从根本上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并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场地管理制度,保证施工质量。

三、结语

工程监理掌控着整个房建工程施工的安全、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程管控的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实施的时间并不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有着一些不足之处,加上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施工人员的作用难以得到全面的发挥,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监理人员要树立全局意识、安全施工意识和质量管控意识,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作者简介:陈芝良汉族新疆额敏人 1964年生 工程师 主要从事工程监理的总监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兆军、张文军:浅析房建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期刊论文],河南建材,2011(04)20

【2】刘利锋、 张家祥: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质量管理的再探讨[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行业进入了飞跃式发展时期,国家一度加强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从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材料规格,生产标准甚至是价格都有了一定的规定,在短暂的一段时期内,促进了整个建筑资料市场的规范化,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受到世界经济的冲击越来越大,市场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化,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各大建筑企业为了增强本企业的竞争力,使用各种方法降低成本,此刻,便开始出现了建筑材料的假冒伪劣,由于价格低廉,虽然明知道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但依然有许多追求暴利的企业不断使用各种劣质材料,使得建筑资料市场变得更加混乱,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建筑材料市场已经存在着巨大的材料安全隐患,各大部门不断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从建筑材料的本身和管理方面,进行质量检测,并采取各种手段保证质量的可靠性,有力的促进了整个建筑材料市场的规范,但依旧需要诸多改进。

二,我国的建筑材料检测及其管理控制现状

1. 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偏低。

对建筑材料实施质量检测和控制,不仅仅需要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更需要对相关的检测设备进行正确熟练的操作,减少操作失误,严格客观的记录检测数据,这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专业学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相关建筑材料质量标准认识不清,缺乏一定的工程业务能力,不仅仅在对质量检测设备上操作不熟练,更因为一些人为因素失去了在质量质量检测工作中的责任心和最基本的工作道德,因而,对整个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产生了及其消极的影响,这也是我国建筑材料很多检测标准难以贯彻落实,使得建筑材料检测不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质量标准难以规范明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材料市场已经具有很大的规模,各种品牌的建筑材料,各种类型的建筑材料层出不穷,由于建筑材料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对整个建筑材料市场的管理比较松垮,同时,由于种类太多,品牌混乱,造成了即使是同样的建筑材料,但在生产中对质量的核定标准也不尽相同,各个建筑材料生产厂家,供应厂家,都有着自己本企业的质量标准,造成了整个市场统一的规范难以贯彻实施,形同虚设,质量检测实施困难。

3. 我国各地的质量检测方法标准各异。

实施科学严谨的监测方法,统一的检测设备,这是保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标准,但我国目前的建筑材料检测市场上,每个区域,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质量检测工作程序,有着各自的质量评判标准,而且,每个地方研究使用的质量检测的设备机械和相应的质量检测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虽然国家有统一的标准规定,但更多时候,执行的确实各地各区域,小范围的质量检测标准。标准的不统一,对整个质量检测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了消极影响。

4. 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者缺乏质量判别能力。

国内很多建筑材料的使用者对自己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好坏缺乏一定的专业判别能力,千万种建筑材料日益更新,变化多端,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缺乏很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时候是听取材料供应商或者生产商的引导,很容易被误导,当被误导且建筑材料出现了质量问题后,却选择忍气吞声,维权意识较差,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建筑材料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

5.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方法落后。

虽然我国在建筑材料市场上采取了很多质量管理措施,但从整体而言,对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程度很低,质量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传统而简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虽然有一定程度的采用,但很多区域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机构依然是人工操作,手工填写表格,工序缺乏严密性,且繁琐,失误较大,甚至是人为的修改数据,使得各种数据统计资料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6. 建筑材料的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不科学。

目前,各种工程建筑的施工单位是建筑材料最大的消费主体,但很多建筑企业在材料采购的标准不够严格,从材料购买,缺乏一定的专业辨别能力。同时,在各种建筑材料进入施工区后,对不同的材料缺乏统一的分类和统一的分区堆放,造成很多材料之间互相侵蚀,材料生锈变质情况严重,严重的造成了建筑材料质量的变化,使得原本合格的材料失去了质量保障。

三.我国实施建材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1.这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

建筑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高品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不仅可以减少施工的中的失误,更可以延长整个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可以正常发挥出正常功能,有助于保证和维护使用者的合法权利。

2.这是促进我国建材市场规范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发展尚不够成熟,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建筑材料市场上,比如管理制度缺失,管理措施难以得到落实,市场竞争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促进我国整个经济市场的规范化合理化,必须从各个小市场开始促进规范化,建筑材料市场是我国重要的市场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对建材的管理监测,有助于保证整个建材市场的质量,有助于贯彻落实各种质量法规,有助于提高整个市场的规范化。

四,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案和措施

1.严格材料进入标准。

材料进场前应检查其规格、型号、产地、外观、性能指标、数量等参数是否与采购合同要求及样品一致。若不一致,应要求退回。而对于一些重要材料,还应该委派专人到现场进行监督,如商用混凝土就必须在生产现场检查水泥、砂石质量、配料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搅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就以建筑材料中钢筋的检测标准和为例,如图可知:

钢筋进入施工单位之前,要对其规格,型号等一系列基本的质量标准作出抽样检测并做好记录,通过图一图二可以分析可以得出,钢筋如果受到冷却发生弯曲,则需要核对相关的参数,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2.做好质量的抽样检测,客观记录。

材料进场后应该按照检测规范进行见证抽样送检。见证抽样送检应严格遵守《建设工程质量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取样必须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督下进行,提供质量检测试样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对其真实性负责,检测报告中应注明见证人单位及姓名。

3.采用正确的方法保管建筑材料。

进场的建筑材料应按照平面布局堆放并设立标识,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由于大部分建筑材料在受潮之后都会变质,所以还要做好防水工作,防止水泥受潮、钢筋锈蚀等。在材料保存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取用时应先检测再使用。如水泥一般存放时间不超过3个月,若存放超过3个月需要取用时必须经过反复检测合格之后才能使用。

五,结束语

质量是一个工程建筑的生命和灵魂,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和管理,鼓励研发新的质量检测技术和设备,严格执行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规范化操作,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程建筑材料基本常识,更要本着公正,严格的原则,科学客观做好各种检测数据的记录保存,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工作的道德水平,严格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并采取合适措施,促进整个质量检测市场的规范化,保证建筑材料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春融 浅谈建材质量检测及控制措施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19期

[2]杜善伟 韩业强 浅析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3]郎广 浅谈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及控制 [期刊论文] 《技术与市场》 -2012年4期

[4]江陆 工程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及控制 [期刊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11年1期

[5]刘国强 于桂华 浅谈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7期

[6]李小光 谈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措施 [期刊论文] 《南北桥》 -2009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