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学困生辅导总结

小学学困生辅导总结

时间:2022-07-02 11:2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学困生辅导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学困生辅导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数学 学困生 转化

在多年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总结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把初中数学内容学习得很好,特别是到了九年级,情况更为严重。而数学这门学科又是比较特殊的。它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面,具有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那么如何利用九年级这一年时间转化数学困难生,这是学校、家长、数学学困生本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实践九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数学学困生的基本共性

(一)数学基础差

因为长期处于小学数学的学习状态下,所以有不多向思考、不问问题、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等情况。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正常地用数学语言再现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定理和说明概念之间的结构体系。

(二)作业完成不及时或者抄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不遵循该有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三)缺乏数学学习兴趣,课堂积极性不高,依赖性强

上课精神恍惚,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毫不搭理。对于课堂练习马虎了事,不积极思考。缺乏自我学习能力,不能独立找出问题的重点,不能灵活的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速度慢且很容易受外界干扰,无自觉性。

二、课堂教育如何实践九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一)转化教学观念,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从教师自身的教学过程来讲,传统教学方法过分追求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特别是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显得比较枯燥,使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感到厌烦。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在课堂的设计上,应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数学和生活严密集合,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而这些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领悟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好奇心,开展探究性活动,调动学生思维功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厌烦学习为喜欢学习。

(二)适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针对数学学困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一个特征,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不是强硬的压制,而是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讨论。通过巧妙的提问激起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创设情境引出知识的讲授,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既能直接参与又能观察和评价,乐在其中。

(三)进行学法指导,改变学习习惯

数学学困生在长期的被动学习过程中,一般不愿自己思考问题,一切知识等着老师教或者遇到问题马上丢到旁边不闻不问。在此情况下要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逐步让其独立地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当不能独立解决时,再由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样可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发现问题比提出问题更重要,当然在这过程中必须有老师的引导,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学生。不仅如此,每次布置的作业都要督促学困生认真完成并注意检查完成情况,教学中也要提出严格要求。

为了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和学生探讨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复习、如何做作业。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主动权,才能使思维活动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学好数学。

(四)适当开设第二课堂,给学困生找回信心

由于七年级、八年级成绩不佳的原因,九年级入学开始,数学学困生对学习数学一般都会失去信心。开学之初,为学生找回学习信心是相当必要的。所以在开学之初对学困生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采取低起点、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再受到挫折,使学困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且尽可能鼓励学困生积极发言,为学困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充分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家庭教育如何实践九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一)家长辅导小学数学内容

经常有学生家长打电话来告知:“孩子已经上九年级了,马上就要升入高中,但是数学学习成绩很差。肯定是七年级、八年级的数学基础没有学好,希望老师给辅导辅导。”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很多学困生不仅七年级八年级没有学好,小学数学知识都没有搞明白,特别是分数运算、几何图形、方程与应用题和统计,而这四个方面又恰恰和初中数学联系很紧密。小学数学知识都比较简单,对于现在的70后家长而言,完全可以自己辅导。

(二)家长督促学困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

由于学困生做作业比较困难,难免为了应付交作业而抄袭,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督促其独立完成。如果有能力辅导九年级数学的家庭,可以自己检查作业对错,并和学生探讨。如果没有能力辅导,建议家长保管参考答案书。

(三)家长在教师指导下可以适当为学困生买参考书

对于给学困生的参考书,内容不能太复杂,题目不能太多,并且对题目要有很详尽的答案解析,这样可以培养解题思路。

综上,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悉心努力下,一定能够让数学学困生学好数学,让学生在初中的最后一年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能够更好地参加中考,为以后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芝霞,刘江洲. “四多四少” 培养自信心[J].教育,2009(29).

[2] 张海燕. 让学困生走出心理阴影的教学策略[J] .教育革新,2008(11).

[3] 吴柱香. 以人为本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青海教育,2007(4).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途径

新教改以来,课程标准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因此老师布置的作业少了,上课时间短了,不能利用其它课给学生开小灶了……这一系列措施给了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发展能力的空间,对学优生来讲可能学得更好,而学困生则可能更差,因此在新教改环境下如何转化学困生是小学教师必须解决的课题。

1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1心理障碍

首先,由于学困生常受到家长及老师的批评,体会了很多失败的情绪,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越来越缺乏学习的信心。其次,很多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随意性,对数学的学习只是一时新鲜,一旦遇到数学难题就丧失了学习兴趣,缺乏准确的学习动机。另外,由于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心,很多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处于落后地位,会认为是自己的智力问题,什么都学不好,对学习数学更是产生了退缩心理。

1.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在学习中一般缺乏积极性,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很少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如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做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认真复习等,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仅限于课堂时间,必然成绩落后,造成恶性循环。

1.3学习方法

不得要领学困生往往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常死记硬背。例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法则,他们仅记住了公式,却不精通公式原理,因此在运用公式时,常会出现忘记除以2,或者使用错误公式的行为。另外,数学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若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那么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会造成更多问题积压,形成恶性循环,必然会影响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2老师应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2.1全面了解学困生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得与学生平等地交谈,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家庭情况、经济状况。通过与这些学生一个一个地交谈,笔者发现个别学生属智力障碍而导致学习困难外, 大多数是这些情况,①学习方法不当,本来记忆很好,也努力,但往往死记硬背数学定义、法则,对其原因不求其解,导致无法“举一反三”。②学习自觉性差,好玩,管不住自己,依赖性强,独立性差。③性格内向,不懂,又不愿意向别人请教。④学习数学的兴趣差,缺乏学习动力。这些学困生往往具有学习被动,目的不明确,学习情绪低落,不参与老师配合,抄袭答案等特点。在找到学困生的原因及特点后,笔者就给每一位学困生建立相应的档案,以便对症下药。

2.2给数学学困生更多的关注

我们要将数学学困生的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平时的辅导帮助中去。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眼神,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中要特别照顾学困生,使学困生能在最近发展区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一要多倾听学困生的声音,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接近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她们能回答,想回答,在鼓励与表扬声激起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二要多让学困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创造机会多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能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还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准确把握。三要学困生往往依赖性比较强,因此更需要老师的辅导,老师要抓住机会,发现问题,及时的辅导,给学困生帮助提高的机会,同时也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时刻关注着他们,没有忘记他们,时刻盼着他们成长。

2.3改进教学方法

2.3.1减轻分数对“学困生”的压力

小学中考试频繁,分数对学生压力很大。学困生因为总是得不到好的分数,而受到老师、家长的训斥、责骂,同学、邻居的鄙夷和讥笑,“分数”带给他的几乎是“灾难”。对于学困生,我们应在一段时间内不记分数,等到学习成绩上升了再给他们记分数,这样做减轻了学困生对分数的压力,使他们比较轻松愉快地在“新的起点”上进行学习,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是可以学会的,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

2.3.2从训练“学困生”的注意力入手

不少学生智商并不低,由于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上课没有认真听课,造成成绩落后。另一些心智比较迟钝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貌似安静,实际上似听非听,对老师教授仍是不知所云。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注重训练他们的注意力,运用多样的教法,运用学具,吸引他们学习,教他们如何听课,如何发言,使他们逐步学会“会学”。

2.3.3实施分次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学困生的智能、学习基础、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别,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具体做法是:1.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制定基本目标:理解教材内容,按所给示例解答课后练习题。对中等生制定中等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答与课堂有联系的所有试题。对优等生制定较高的目标:能够运用新学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解决有一定难度的培养学生能力的试题。2.在制定目标时,教师要注意目标质量的层次性,把讲解再现作为第一层次,问题答疑作为第二层次,再现探索作为第三层次,创造发现作为最高层次。

通过多种思考和教学,使学生从模仿记忆到规律掌握,又从规律掌握到创造发现,一层层地深入下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也一样,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因而越来越厌烦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上述方法,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只要教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锐意进行改革,认真总结经验,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就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定义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对于数学的学习更是参差不齐.那么何为小学数学“学困生”?概括地说,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指学生智力正常,但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心理等多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学习成绩低下,学业暂时达不到标准的学生.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点

即使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同一位教师教学,同时学习数学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渐渐形成参差不齐、优劣不同的状态.处在劣势的孩子即“学困生”.他们学习定义、定理、公式等是没什么问题的,但不会运用.课堂上他们总是低垂着脑袋,很不耐烦地看着书本,皱着眉头听讲,很吃力地做着并不困难的练习题,极度缺乏自信,没有学习兴趣,从来不举手发言,似乎这与他都没关系,即使发言,也只是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有的甚至木讷地站在那里无辜地看着教师.家庭作业更是寸步难行,困难重重.

三、形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俗话说:“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毫无疑问,要教育转化“学困生”,首先要了解他们,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具体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做一下浅层次的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1.智力水平因素

由于遗传等先天性因素,个别学生天生智力平平或低下,乃至“弱智”,还有个别学生,可能患有“多动症”等障碍性疾病,小学数学教材对于普通的孩子合适的时候,对于这样的孩子就显得更难了,从而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

2.知识技能因素

计算能力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缺乏对基本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思维能力差,表现为无序性、无过程性.

3.学习习惯因素

研究表明,小学数学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60%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堂不发言,课后不复习,应付了事,作业马虎.经常拖沓作业、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上课与教师、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

4.情感态度因素

缺乏W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学习困难学生一遇到数学中的难题就会自然产生畏难情绪,就会怕数学、烦数学,越来越不想学,形成恶性循环,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慢慢地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和自信心,也缺乏学习数学的毅力.久而久之,最终导致的是厌学、辍学.

5.心理因素

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由于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个别学生心理发展滞后,缺乏学习动力与兴趣.

6.其他因素

第一,“学困生”在综合因素下,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心理困难度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第二,一些山区的孩子随着父母进城,由于地区教育资源与教育水平的差异,不能适应本地发达教育环境下的学习.

(二)家庭因素

1.文化氛围制约

有些孩子的家庭中,家长自身文化层次较低,个人综合素质整体上也较低,学习在家庭这个环境中没有被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致使孩子身上养成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完全靠“在校学习”,导致“学困生”数量较多.

2.家庭教育方式的制约

有很多农村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因此就由爷爷奶奶照看,或是送去长托,缺乏应有的管教,这些孩子不做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产生了.还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缺少关注,过高地要求孩子,每次考试一定要考多少多少分才行,否则斥责或打骂,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其子女产生厌恶学习的倾向.

3.家庭环境的制约

父母关系不和谐、感情不和,甚至离异等因素,造成孩子情绪紧张,没安全感,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学校因素

1.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适当

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统一进度,统一要求上课,致使“学困生”跟不上进度.教师的步伐越快,学困生落下的就越远,总是赶不上教师的进度,学困生就知难而退,最后干脆放弃.

2.教师应对“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不适当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抓“学困生”有以下方式:(1)拼时间.(2)压作业.(3)多指责.这些教师没有系统地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采取的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3.学生因素

部分孩子会嘲笑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使得学困生越发自卑,情智发展与年龄增长不符,从而会造成这些学困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厌恶,没有兴趣自然谈不上乐学、好学.

四、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现代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自身素质虽有各种差异,但绝大多数在智力水平上并无明显的差异.因此,做好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加以探讨.

(一)对学生自身因素导致的“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多一点爱,多一些关注

“学困生”与普通学生相比更需要教师给予温暖和疼爱.教师要在教育中时刻坚持“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的原则,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长期淤积的心灵创伤.

2.加强知识技能的渗透

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效率.因此,消除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一些常用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首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第三,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

4.增强自信心及学习动机

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学习中建立自信,带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

(二)对家庭因素导致的“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积极争取“学困生”家长的配合,从家长那里获取学生在家的表现,这样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就更全面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父母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要总在家里大吵大闹,不文明地讲话,要多为孩子购买书籍,抽时间多陪孩子看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陪孩子谈心.

(三)对学校因素导致的“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渠道,学困生学会专心听讲,掌握听课方法,引导他们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同时,要让他们与同伴交流学习方法,因为同伴之间的交流学习更有助于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c内化.

2.定目标管理,分层次教学

分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布置作业中要注意难易程度,对学困生进行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及时表扬鼓励.在出试卷时,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容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形象.

3.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1)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创造条件,使其参与;

(3)鼓励评价,巩固兴趣.

4.进行个别辅导,逐个击破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顾及“学困生”,对待学困生,要采取谆谆诱导、逐个击破的方法,从起步开始,先要放低要求,耐心地辅导他们点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5.锻炼意志,帮助学生度过反复期

教师应适时将“学困生”的断层知识、缺陷知识弥补起来,对有进步的“学困生”必须在鼓励的基础上,适当地指出其不足及努力的方向,当“学困生”成绩下降时,不要责怪、埋怨,相反说明前进过程中有曲折、反复是正常的,帮助他们总结失误.

6.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生 数学学习困难 成因 对策

一、造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1.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中三年级,通过大量练习,学生的成绩会有明显提高,这是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成绩便可得到提高。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对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更高了。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出现了成绩分化,所以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适应而感到困难。

2.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学习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低,意志薄弱。他们厌恶数学,感觉数学枯燥无味,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念。有些学困生自控能力弱,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成绩一旦滑坡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也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是聪明人学的,我这么笨,学不好的,所以没兴趣”。总之,在这些学困生的眼里,数学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3.被动学习,学习习惯不良。数学学困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要讲的内容不了解,上课不会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学习习惯。他们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会出现边听课边玩的情况。他们上课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不愿意开动脑筋思考并解决问题,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学困生认为自己“上课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听课”。

4.学习方法不妥。还有的学困生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未能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先复习、后做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还有部分同学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5.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数学学困生的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是否单亲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及家庭居住环境对数学学困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学困生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感情不和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影响了学习。不少数学学困生因此而厌学逃学、上课睡觉、不交作业,从而造成了数学学习困难。

二、针对数学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尊重每一位学困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说:“人需要感受到自己被他人接受,孩子需要感到自己被家长和老师的接受。”可以说,不被教师接受的学生,往往会变得消极、被动、厌恶学习,甚至具有抵抗和破坏情绪,因此,教师就一定要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真正接受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如果教师能这样做,就一定会使师生间产生感情共鸣,并以此化为他们学习的内趋力。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对待学困生,首先要善待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他们加强目的性教育,调动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情感素质的重要内容,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注意编选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数学学科特有的数与形的表象美,知识结构内在的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想方法的奇异美,数学式子的对称美等,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困生走入正轨,获得成功的体验。

3.培养学习意志,不断克服困难。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数学语言的简洁性,这些对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上都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数学学习并非是轻松愉快的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自我目标的实现。在数学学习中要解决问题就要克服困难,而克服困难则是意志的体现,在解题过程中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意志,又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在教学中用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如欧拉,高斯,牛顿,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等)的故事,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奋发上进,不辞劳苦,永攀高峰。

4.跟踪反馈,巩固提高。转化学困生,教师应该有一颗恒心,要经常深入学生,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对有异常表现的应及时开导和鼓励,使他们学习步入正常轨道,但由于学习困难的“慢”生毕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比其他同学低,学习成绩常出现波动性变化,很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还需要经常开“小炉灶”,加强对他们的辅导,适当增加适合学生实际的试题或辅导资料,强化训练,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促使他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

第5篇

[关键词] 农村教学;学困生;初中教学

数学一直是初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作为学习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固有的简洁性与抽象性令许多学生望而却步,教学方式与内容的陈旧性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各方面因素会扰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初中教学中数学学困生比例最大,而在农村地区则更为明显。学困生的问题已经超越教学本身,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对其进行研究,缩小学困生与优等生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1.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它所提供的条件、管理的水平,将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产生重要影响。近些年,我国重视农村教育发展,不少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但仍与城镇存在明显差距:①城镇中学一般都设有较为规范的图书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可自行学习,实现知识迁移和拓展,而农村中学往往没有这个条件,尤其是关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书籍更少,学生的数学思维难以得到有效引导与训练。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城镇中学配有完善的现代化设施,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但农村中学此类设施匮乏,教师授课大都依赖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形式不够新颖,未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农村中学教师资源欠缺,学校不得不采用扩充班级规模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数学教师面对的学生总人数超出了所能承受的范围,无法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性辅导也无从谈起。此外,大多数农村中学素质教育开展不彻底,仍将考试与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给师生带来了巨大压力。

2.教师方面

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最为密切,教师的思想观念与专业能力将对学生学习产生直接影响。来自教师方面的学困生成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①教学观念陈旧,仍采用“填鸭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②未能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知识结构不适应新教材的变化,对初中数学教学认知存在偏差;③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严重,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教师往往更偏爱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课堂提问与课后辅导都是如此,而对学困生关注度较低,容易对其心理造成挫伤;④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教师常常布置繁多的作业任务,学生如若不能及时完成便会受到一定责罚,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3.学生自身

①数学基础较差。数学是一门知识连贯性较强的学科,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虽然较为简单,却是初中阶段的基础。不少学生小学阶段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未得到有效引导和培养,不具备分析问题、归纳演绎的能力,进入初中后,很难跟上节奏以及较快的学习进度,更无法容纳知识量的显著上升。②数学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是学生能否自主学习的关键点,但经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认知不清,大部分学生只是因为数学是必修科目,不得不学习,而就自身兴趣来说,是不喜欢数学的,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甚至厌恶数学,这种心理作用下,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也难以积极完成作业,数学学习效率较低。③数学学习方法不当。平日里,教师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指导相对较少,学生又没有可参考的课外资源,经验总结不足,在接触到一个新的概念、定理或公式时,首先想到的是去“背下来”而不是理解,难以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解决问题能力相对较差。④畏难情绪重。不少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迎难直上的精神,遇到问题过于依赖教师与同学,学习情绪化现象严重,学习状态反复无常。

4.家庭方面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容忽视,可归结为以下方面。①家庭环境的影响。虽然我国一直关注农村经济发展,但仍有许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无法负担孩子的教育支出,学生难以安心念书。②不正确的教育观。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数教育水平不高,教育观念也相对陈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会算账”就行,对孩子学习关注度不高,孩子遇到困难时无处倾诉,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家长也难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当孩子成绩不好时的教育方式也十分简单粗暴,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二、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实现转化的有效策略

1.多方合作

学生的成长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的,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来自各方的协同努力,最重要的是建立密切的家校关系。目前,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方式主要还是依赖家长会与走访,效率低、实效小,且不具有及时性,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联络条件,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利用这些有利因素。

2.优化课程教学

俗话说,高兴学来的东西永远不会忘。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关键点是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教师必须精选教学内容。①认真备课。教师必须依照新课改的纲领,在备课阶段仔细研读教材,挖掘关键信息与切入点,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问题。②教学内容应联系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经验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注重选取生活实例,将其恰当地引入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统计时让学生分组统计田地里秧苗的种类、数量与成活率等。③加快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学校应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教师也应注重提升自身现代教学素养,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导入情境的创设与一些抽象概念,如函数的讲授过程,引入信息技术可激发学生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实现学困生转化的重要策略,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引导学困生课前预习。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学困生不能良好地把握知识体系,课堂上容易跟不上教学进度,但通过课前的有效预习,便能在最大程度上缩减这一差距。②引导学困生课上积极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营,课堂上积极思考,方能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学困生上课易开小差的特点,教师应密切关注其学习动态,发现有学生走神儿了,要采取恰当的语言进行提醒。③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数学思维,每节课后给学生时间思考自己收获了什么,是否存在遗留问题等,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4.加强情感教育

最后,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理。教书育人,教育的落脚点远不只知识本身,更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对其取得的进步及时鼓励,对学困生的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只要其努力了,就应予以肯定,并表示“老师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潜能。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复杂,实现其转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支持,也需要教师满怀信心,以高度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宏.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J].科技资讯,2013,(08).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生;有效应对;数学学习;两级分化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兴趣的淡薄甚至缺乏是造成他们成绩差的重要原因。初中数学相对小学而言,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学生适应性及学习意志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分化的严重性与否。

2.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相比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双基不扎实。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4.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学习方法不科学。学生自学能力差,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练习,抄袭应付了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重视综合训练,缺乏竞争意识。

二、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1.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①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它的抽象性,是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教学时,应加强数学的直观性教学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②应加强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③注重情感教育。

2.培养学困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②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③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对学困生要“爱”字当头,“严”字贯其中,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3.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让他们体会成功与被赞赏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教会学困生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困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5.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针对学困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七年级数学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6.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

7.尊重和理解学困生。要相信学困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老师的理解。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教育。对学困生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

三、平时教学始终贯彻“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

1.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有创意,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力求解题过程的完整与完美。另外,开展课外提高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切实发挥他们的尖子生优势,让他们在平时学习以及中考中占有决对的尖子优势,这与中考成绩优分率提高,关系重大。

2.注重中等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占据了学生中的大多数,他们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考试均分的高低,抓好对他们的教与辅,也是数学教学中成绩提高的重要一环。他们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拉四,因此,解题时的严密与细心成为他们考取高分的关键。一定要训练他们在能得分处多得分,不能得分处想法得一分。

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尽量采用启发法、点拨法、讨论法、图表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2.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平时教学中多给学生教授解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他们能力的培养,加强“联想、想象、转化”思维训练。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3.要做到“精”。要做到精选、精讲、精析、精练,不搞题海战术。但不练习、不强化也不行,这就要认真备教材、教法、学法,使之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这就要从“精”字作文章。

4.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足够的小组学习时间。小组讨论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同学们在讨论交流中主动参与,集思广益,促进了学生间学习风格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学困生来说,也会积极参与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5年第6期.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64-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个体语文成绩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下面就是作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总结的几点转化策略:

一、关注语文课堂,实现学困生转化

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要想从根本上转变语文学困生,提升语文能力,就要从课堂入手,扎实学困生语文基础,在知识方面严格要求。为了有效的调动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扎实其基本功,教师就要灵活设计课堂内容。首先,教师要针对学困生语文学习难点,进行有效的课堂安排。在课堂中实行分层次教学,针对学困生学习特点,适当降低语文学习难度。如在课堂任务布置中,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任务,让有能力的学生流利背诵课文,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流利朗诵课文;其次,在课堂中增添趣味因素,生词、课文的学习较为枯燥,为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游戏、多媒体引入课堂。如成语学习中,进行成语接龙;在生词记忆、检查中引入多媒体,利用各种卡通图片、视频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让其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最后,针对学困生学习参与性不高的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给予学生平等的表现机会,鼓励学困生进行课堂参与,让其在合作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增强语文学习信心,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二、重视心理变化,实现学困生转化

我国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指出:“成才的过程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在提高学困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其非智力因素。教师要了解学困生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从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安慰。由于学困生成绩不理想,教师往往“忽略”他们的存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无视”自己,放弃语文的学习,因此,针对这种现象,语文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学困生还要“特别”对待,在课堂中多对其进行提问,并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重新找到语文学习自信。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语文学习的闪光点,如班级中的小刚,他的语文成绩整体较差,但是他写的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于是,语文老师充分利用他的语文优势,让他担任班级黑板报的编辑,让他认识到自己语文学习的优势,一段时间之后,小刚爱上了语文课,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在语文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教师不能吝惜自己的鼓励,要时刻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认识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潜力。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进行有效引导,帮助他们提高语文成绩。如在课堂中开展一定的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全方面开发学生的语文能力。丽丽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孩,平时沉默寡言,唯一的爱好就是写日记。在一次班级组织的作文比赛中,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参加了比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默默无闻”的发终她于发现了自己的“光彩”,于是决定更加努力的练习写作文,在写作过程中她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会写的生词,语文知识很不扎实,于是,她便实现了一个学困生的华丽转身,如今她已经是班级的语文课代表了,每每回忆,她总是开玩笑的说“感谢语文老师的作文比赛”。

三、联系家庭力量,实现学困生转化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作者发现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来自家庭,家庭观念的不合理也能导致学生语文成绩差。首先,父母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优势和不足,或是强迫孩子进行语文辅导,让孩子对语文产生厌恶情绪,或是让孩子弃文从理,埋没了孩子语文学习天赋等;其次,一部分父母文化程度低,工作时间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知之甚少,既不能给予孩子语文学习的辅导,也无法对孩子的学习状态进行恰当的规劝和引导;最后,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也能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如果一个家庭环境嘈杂,父母关系紧张,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无法享受到快乐,不可能健康成长,也会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不佳,成为学困生。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组织家长进行学习培训;利用各种家长日、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学困生的特点与家长进行合作;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与家长建立联系,共同探求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了解,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的辅导和转化。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精神上,给予学困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让其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

家庭中,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学校与家庭的有效联合,共同促进学困生转化,实现健康发展。

第8篇

1 造成初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几个方面的因素

1.1 学习方法上按部就班。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是从一年级开始的,六年小学的数学学习时间里,一堂新课内容少,时间充裕,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弄一个知识点,因此学习方法上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只有很少的自学时间,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进行的学习,所学内容也都是由老师选定的,是那种典型的"要我学",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课堂上听,课后作业应付了事。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知识松散零乱,没有形成系统,对概念、性质、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不善于归纳,总结,比较,不能使知识网络化,加上理解不深,推理不严谨,影响了数学知识的掌握。再加上一些学生学习上如果缺乏了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成绩是不可能提高的。学习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自觉性,学会学习。"我要学"是这一阶段学习的主要特点。在小学里长期适应了老师、家长监督下的学习,一旦离开了老师和家长的高压政策,如果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上会十分盲目,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1.2 社会和家庭因素。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等大量不良影视作品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业造成很大影响,吞噬学生的心灵,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放纵享受等。同时留守儿童,单亲子女,父母离异等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调查问卷中,身处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学困生占85%,还有部分是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的学生,这些学生人情味很淡,不求上进,脱离集体,厌学、弃学等。

1.3 教师因素。小学、初中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教师之间缺乏基本的交流与协作,小学教师只管升学,只要小学毕业进入了初中就算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初中教师只管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课外拓展的内容较少,有的老师涉及历史性的根本就不提,使数学变得枯燥化,致使学困生更没有兴趣。

教师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设计难度过高,学困生为了完成,抄袭成了家常便饭,教师又难以据此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效率,从而恶性循环,导致学困生的增加。

2 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2.1 学生个体因素引起的学困生的对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责任,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且必须要做的事。学困生比其他学生更期待老师的激励和引导,尊重是每个人最深沉的内心需要。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上,有意无意地表现对他们的关心,像朋友似的常常聊天,谈谈生活学习上的困难,这样才能拉近师生的距离,点燃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习方法,教师可以给予指导,比如自我预习,复习,记笔记等。在课堂上老师可设计难度不大的问题为学困生创造机会,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把消极地听转化为主动参与思考。

数学老师要配合班主任老师搞好班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生活在纪律性强、自觉性高的集体中,给学困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我本人在所教班级建立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实行一帮一,证明这样确实能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锻炼了其他学生。

2.2 针对教材引起的学困生对策。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循序渐进,在教新知识时要考虑学困生,对于一些概念、定理的引入可通过感性材料,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美国的二十任总统茄菲尔德的故事来证明勾股定理,通过存折上的支出与收入来引入负数的概念。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比如在讲"重心"时,就可以小组动手,让他们都动起来。找出几何图形的重心,学生在参与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理解力等。

还有我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时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实物(橡皮泥、萝卜)亲手制作的生活的立体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丰富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开拓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展示作品,并与同学、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2.3 针对社会与家庭引起的学困生。数学老师应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帮助他们树立远大是理想。同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走出校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看到数学的重要性,及广泛应用。

第9篇

首先、要耐心细致地疏导,增强学生的信心。 

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

其次、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

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有进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使学困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能学好数学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应采用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按教材中引入法为起点。 

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分成二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数相同,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

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按教材中引入法为起点。 

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 

(2)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无理方程”的教学中,归纳出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对于换元法给予归纳出两种常见的题型:A、平方型;B、倒数型。又如在“三线八角”教学中,由于图形较于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

(3)由于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这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就短的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就减少了很多。 

(4)学习困难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偏难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第10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模式;分层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12-01

分层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在数学备课、上课、作业及辅导等环节上,对学生深入分析,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分层提出要求,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学习难度较高,同时数学学习过程较为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低下,进而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不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十分重要。鉴于此,本文对"分层教学让小学生数学成绩更优秀"进行探究意义重大。

1.新授课分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在进行新授课过程中,主要分为三大步骤,即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学,合作交流及反馈小结。具体内容如下:

1.1创设情景导入。情景导入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结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创设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环境,从而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做好铺垫。例如:在进行《比》一课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考虑到比是新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及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为了有效调动学生比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师选取我国神舟飞船升空有关知识,从而引出教学比的内容,飞船上的红旗长宽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

1.2新课教学,合作交流。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标;再次结合数学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最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合作交流,以此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进行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深入了解,进而采取分层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讲解,解决了班级里学困生的学习难题,进而有效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此外,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1]。例如:在进行《比》一课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比教学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理解比的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优秀学生与学困生之间的配合引起一定的重视,在小组、进行重难点交流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1.3反馈小结。在数学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对全班W生学习情况,采取分层测验的方式进行测验,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判断是否达到要求。在数学测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班级里的优等生、中等生及学困生进行分层次测验,从而在测验结束的基础上,进行分别指导,进而使得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2]。

2.练习课的分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在练习课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为三大步骤,首先题型分类,精准练习、;再次练习小结,促进提升;最后纠错讲解,巩固知识。具体内容如下:

2.1题型分类,精准练习。在小学练习课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各层次学生学习情况,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多媒体提前设计好相应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在设计题目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将题目分类,以此使得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实现举一反三。此外,数学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需要对学困生多一点帮助,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困生大胆展示自己的做题思路,以此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做最后的练习重难点讲解[3]。例如:在《比值》一课练习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前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出相对应难度的例题,供学生练习。在练习中加强对学困生的引导,以此促进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

2.2纠错讲解,巩固知识。在小学数学练习课堂上,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进行纠错讲解。练习的目的就是通过习题练习,加强对本章节的数学知识点理解记忆。在数学练习过程中,分层次练习的应用,有助于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而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在数学练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由于对每个学生要求不一,教师在纠错过程中,可以学生互批方式,以此提高纠错讲解效率。例如在进行分数除法练习讲解中,教师将学生分组,将优等生及学困生互搭,从而在纠错时,优等生可以学困生进行帮助,以此提高数学练习纠错效率。

2.3练习小结。在学生练习结束时候,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问题题目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做题方法,进而达到学习目的。此外,在小结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做题的速度及准确率作出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的好习惯。例如在进行求比值的练习中,学生容易将比值与比的概念弄混,这就需要教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3.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小学生不能进行分班管理教学,导致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不一,给数学教师课堂教学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小学数学课堂的不断改革与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推广运用。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作用十分明显,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咏梅,郝懿,李美娟.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大规模测验数据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04:56-62

第11篇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在农村的不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比例较高,以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这些“学困生”特点明显:生活在农村,智力正常,但在数学学习中明显感到困难,在课程考试中成绩明显低于全校平均值,且低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本文将对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问题发表相关见解。

一、影响数学学习的主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对学习数学的动机不明确。大多数的数学“学困生”都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是老师被迫的“要我学”,而没有自觉树立起“我要学”的思想,以至于学习动机不强,态度不端正,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成绩不好,甚至于因不喜欢而放弃该学科。

2.数学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多数的小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上的表现其实是较差的,这点在“学困生”当中表现更加明显。在这些学生中,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学习灵活性不够,方法死板,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和总结归类。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认为只要完成了课后作业就能巩固所学。这样的学习方法缺乏科学性,所以直接导致了学习效果差,成绩不好。

3.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意志,是自觉地达到目的的行为心理过程。在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我们往往能够看到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头儿,他们知道只有坚持才能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进步,才能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但是这样的精神在“学困生”身上很难体现出来。有些是因为贪玩的天性,多动好动,不能控制自己的玩心,无法静下心学习;有的则是因为学习跟不上,学不好就垂头丧气,失去继续学习下去的信息和动力。

(二)客观因素

1.农村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忙于农务,且文化素质、教育素质低。由于农村经济困难,父母多忙于农务或外出打工,以求生计。同时父母文化素质普遍低下,没有办法指导孩子的学习;教育方法不当,更多地是责备孩子,认为学习只是孩子个人的事情。

2.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贫困地区流传“读书无用论”一说,一些家长认为不读书一样可以挣大钱过上好日子,读书是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其次,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不完善,不少年轻人染上赌博打牌等恶习,有些学生受的影响较大,注重打扮,打架斗殴,沉迷于网络等,不良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农村教学条件和师资素质的影响。一是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由于资金困难,教学仪器的极端匮乏,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二是教师的教学节奏过快、教学方法不当。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进程快、要求高,致使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还有些老师思想陈旧,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不良教学方法,忽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量。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学困生”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他们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应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困生”,对他们的问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逐个解决。

1.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有些“学困生”成绩差,是因为没有学习目标。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指导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督促他们检查自己的目标实现情况,以此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其次,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由“厌学”变“乐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从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入手,让他们学会⑴预习,找疑难。⑵听课,边听边思,解除疑难。⑶巩固,积极操练所学内容。⑷课后复习,独立作业,记忆所学知识。⑸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比学习书本上有限的知识更为重要,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获益匪浅。

3.通过赏识教育提高“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经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何等重要。为充分发挥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作用,要做到:善于关心“学困生”,给“学困生”前进的勇气;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其进步。因为“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真棒!”“加油!”“你是好样的!”等等。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

4.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首先,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是造成“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其次,应注重教学语言的应用,让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最后,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潜能等方面本身存在差异,作为教师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考虑到基础差的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水平,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弹性化,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

5.发挥社会各界正能量,挖掘社会资源对“学困生”的正面影响。除了依靠教师自身的力量外,还应努力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如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共同促进“学困生”成长。教师要与家长经常联系、沟通,真正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减少教育漏洞,共同搞好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此外,学习优秀的学生的勤奋刻苦的精神和有效地学习方法,对“学困生”的转化也有促进作用。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必须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应当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课程。转化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中生优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就更有意义。(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3.

[2]韩玉昌.学困生的认知特征与对策[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04

第12篇

现如今,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错题总结分析。但传统的总结方式过于单调、枯燥和重复,学生往往应付了事,不能真正产生主动总结错题的意愿。本文主要介绍传统错题本总结的不足之处,以及“摘错本”软件的优势之处,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利用“摘错本”对学困生进行有效辅导,以凸显新型信息化软件在日常教学诊断中的作用。

传统错题本及其不足之处

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进入复习阶段的教学往往是老师最为头疼的。原因在于有大量的习题和内容需要进行总结复习。往往学生们每天都需要完成大量的习题、试卷等,学习效果不明显,效率低。为此,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从学期初期就让学生准备错题本进行错题整理是十分有效的。让学生将平时的错题和对应的错因进行归纳整理,到学期末时,学生就可以针对自己本学期的错题进行有效复习。虽然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但效果仍不够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1.传统改错本需要学生自己抄错题、写错因、总结归纳,耗时较长

当今社会倡导让学生快乐学习。如果除每天必要的作业外,仍有如此多的任务需要学生手动完成,工作量较大,会给学生带来负担和压力,效率较低。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改错兴趣。

2.传统改错本不利于教师及时有效地监控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传统的改错本使教师不能及时有效地收集学生当天的问题集中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的监控不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点进行集中高效的复习。

“摘错本”软件的使用及其优势

在充分认识改错本重要性的基础之上,结合学校开展的信息化评价诊断工作,我进行了一个教学班的实验,开始推广使用“摘错本”软件。实验初期,学生家长十分配合工作,全班34名学生全部加入班级群中。学生不再需要每天重复性抄写错题,而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将当日需要总结的内容用手机拍照下来,上传到自己的错题本中,学生乐于完成、主动完成错题总结的活动兴趣被大大激发。有些学生甚至当天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请父母用手机总结错题,认真记录。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案例。

一位学生在当天晚上完成错题记录之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找到我,“老师,昨天总结了4道错题,都传到我的错题本里了!您看看我总结得好不好?”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登录教师后台,看到了这位学生的错题总结记录。由于初期使用不熟练,学生的4道题目中有些照片上传时是反着的,但是可以看到,每道题目,每个错因和总结他都是一项一项认真填写完成的。“做得很好!感觉用‘摘错本’总结错题怎样?”“方便多了,而且也比以前总结错题有意思多了,老师,我也会让自己的改错本变得薄一些的!”

通过近两个月的试行推广,“摘错本”软件在班级中得到了同学和家长的好评。之所以能够受到家长和学生青睐,其主要优势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们乐于改错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能够接触许多信息化设备,再加上数学学习能够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使学生十分喜欢这种新颖的改错方式。对于家长来说,智能手机的使用也较为普遍,因此为“摘错本”的使用建立了必要的硬件环境。学生的改错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只需在iPhone或是iPad上拍照、点击,几步就能轻松完成,他们对于这样的改错方式乐此不疲,在这样一种方式下肯于改错、勤于改错、乐于改错。

2.“摘错本”培养学生日常改错习惯,提升改错热情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改错的自觉性较低,多数情况下是老师追着学生改错、要作业本,这样做不仅使教师身心疲惫,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自觉性培养。从使用“摘错本”软件近半学期以来,我能够明显感觉到,学生们主动找我改错的次数明显增多。每到课间之际,办公室总能跑来一些学生积极主动地找我讲题、改错。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我问过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女同学现在怎么知道主动找我来改错,她的回答让我尤感欣慰:“改完错就知道这道题目究竟为什么会错了,回家再把正确的答案照在‘摘错本’里就不会忘了。”的确,“摘错本”的推广使用让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们逐渐养成了主动改错的好习惯。

3.“摘错本”有利于促进教师完成日常诊断教学工作

“摘错本”的使用,使得我每天都能够对学生在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学习易错点了如指掌,了解学生错题原因和错题点,从而能够真正有效地针对集中问题对症下药。我也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错题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辅导,极大弥补了先前判断学生错因仅仅依靠教师个人预设的不足。通过整理摘错本中的数据,我也能够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及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错因,掌握解决错题的正确方法。“摘错本”充分落实了“会的不练,不会多练”的学习宗旨,起到了助学推进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摘错本”软件针对学困生教学辅导的案例

【案例1】学生刘某,学习成绩中下等,学习习惯一般,做题出错率较高,对于问题解决类型题目存在较大问题。属于学困生中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薄弱的典型代表。

学困生问题是教师亟待解决的一环。我在实际教学中十分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成长。在教学中,我根据学校教学方向,课堂中逐步采取小组合作分享模式,通过组员间方法分享、合作交流,引导小组中学习较好的同学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同时,带领学困生逐步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在试行推广“摘错本”软件进行错题归纳总结后,这一步做得尤为突出。例如,在进行单元复习课时,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引导小组学生首先开展组内讨论,共同研究刘某在本阶段过程中产生的错题,利用组内生生资源帮助学困生答疑解惑。以往在实施该环节时,刘某往往由于错题数量较多、总结不过来,导致组内开展此活动的效果不明显。推广使用“摘错本”软件后,刘某及其家长在我的鼓励下自我总结错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刘某能够在每天学习之后认真总结错题,并在家长的配合之下打印每个阶段的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错题本。组内同学在进行交流时能够针对刘某出现的错题,耐心地、用适合刘某理解的语言和方法为其答疑解惑,传授方法。组内成员在为其讲解方法的同时,自身对于解题方法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摘错本”的应用被有机地结合到复习课的教学之中。当然,在课下的单独辅导中,我更多关注到的同样也是刘某的错题本。“属于他自己的错题本集中反映出他自己的个性问题。”为此,除了让刘某反复练习错题之外,我也会更多地将他的错题出现比较集中的类型适当变形,进行一些针对知识点的变式练习。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该类题目的解决方法,同时,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改观。

【案例2】学生崔某,学习成绩属中等水平,做题正确率一般,但学习习惯不好,不善总结以往错题和重难点题目,属于学困生中学习习惯和自觉性较差的典型代表。

崔某学习成绩属于一般水平,但其自我总结能力很差,很多时候往往是做过的类型题目出问题,没有善于总结错误题目的学习习惯。起初利用传统错题本进行总结归纳,崔某时常完不成该项作业,与家长沟通后,完成的效果也差强人意,并且格式书写极差。为此,教学中该小组在进行组内帮助学困生讲题时完成情况不好。从该班参与实验使用“摘错本”软件后,家长对于崔某的错题总结工作极为配合,每天都能够认真完成该生的错题总结工作。复习阶段时课堂的完成效果较好,该生能够针对自己错题认真听取、记录其他同学的好方法。从试行该软件近两个月的时间来看,该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明显提高,主动找老师问问题的次数也明显增多。期末复习阶段,该生和上述的刘某,每天都能拿着自己的错题主动找老师答疑询问,找同学商讨方法。甚至有些时候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时,还会主动让我来出一些变形题目练习。也正是日常诊断平台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崔某逐步形成了数学反思意识,学习习惯也得到了逐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