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镇化工作会议

城镇化工作会议

时间:2022-11-12 05:05:58

城镇化工作会议

第1篇

县委、县政府就决定召开全县城镇绿化工作会议,表明了县委、县政府着力抓好城镇绿化,致力打造绿色、人文、品位的坚定信心。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动员全县各级各有关单位,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绿化工作力度,促进我县城市园林建设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查找不足,切实增强城镇绿化工作的紧迫感

绿化是第一环境,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精神面貌。城镇绿化事业,不是形象工程,而是人人受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三个文明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招商引资的最佳载体。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既是推动我县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打造“绿色、品味、人文”的必然选择,更是树立我县良好形象的客观要求,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我县实际来看,近年来,我县上下以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和省级园林城市为抓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采取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办法,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大搞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大力营造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经过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绿化总量大幅增加。年我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68平方米,全县上下了解绿化、支持绿化、参与绿化、爱护绿化的氛围已经形成,并涌现了一中、六中、县一院、交通局、公路局等一批绿化先进典型,优美的城市绿化环境已成为我县对外形象的展示窗口。

二是绿化水平显著提高。围绕扩大绿量、提高档次、实现突破的总体目标,陆续建成了万佛塔公园、庄子祠、文体广场、庄子花园小区等大型公共绿地,累积达到72公顷。特别是新城路、东环城路、南二环路、庄子大道、凤路等道路,均已进行了高标准园林绿化综合整治,不仅完善了配套设施,也基本实现了“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鲜明道路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三是绿化工程进展顺利。截止年底,我县共计改造修建城区主次干道17条,总长约4万米,绿化率均达到100%;单位及居住区绿化也硕果累累,城区市民居住区绿地已达69.2公顷,占城市绿地面积的25%以上,“建绿、造绿、添绿、爱绿、护绿”已深入人心。

四是园林绿化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在成功获得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后,去年年底,我县又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获得了首批省级园林县城称号。这个称号的获得,为我县对外形象的展示提供了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名片。同时,今年5月,我县还将迎来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的验收,如果顺利通过,我们又将获得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名片,这对我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将起到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始终坚持政府规划建绿,部门项目带绿,企业扩建增绿,实施拆墙透绿,房地产开发含绿,环境治理增绿等措施的结果,同时更得益于今天在座各位的辛勤工作和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一直支持、参与绿化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县的绿化工作与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标准、与绿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绿量不足,城区内还存在绿化空档。尤其是少数建设单位和房产开发企业,只建房,不种绿、不留绿。二是城区的道路绿化、绿地建设、公园建设及小区绿化的“精品”少,园艺水平还不高,绿化建设模仿的多、创新的少。三是绿化管理力度还不够,重建轻管、只建不养、毁绿占绿现象时有发生。四是绿化工作还位形成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合力。一些单位和同志认为,绿化工作就是城建部门的工作,没有把它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有的单位、有的同志既不愿出力又不愿出资,或者对出资活动存在片面认识而抱有意见。上述问题,严重阻碍我县绿化事业的发展和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增强绿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绿化意识和爱绿护绿的自觉性。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城镇绿化工作

今年我县的城镇绿化建设工作,要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大环境绿化为重点,坚持新建绿地与改造绿地相结合、专业绿化与社会绿化相结合、普遍绿化与精品建设相结合,增加绿量,提高质量,大力推进城镇绿化提档升级。

一要高起点抓好绿化设计,突出一个“早”字。开展绿化工作,首先要把绿化设计摆在重要位置,这就要求做到早规划。县委、县政府已确立了今年我县城镇绿化工作的整体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对自己承担的绿化建设任务,要早谋划、早准备、争主动、往前赶,尽快开展工作。在植树节到来前,就要立即进入状态,进行规划,对于技术上的问题要及时和园林处联系。在规划是上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格局,尤其要注重部门绿化与城市绿化之间的自然过渡,体现整体风格。

二要科学组织绿化施工,突出一个“快”字。一是购苗要快。凡政府的绿化工程,要通过县政府采购中心,尽快招标,购买树种;各单位各部门内部的绿化,要尽快筹措资金,抓紧时间落实;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绿化,房产局要坚持“谁开发、谁建设、谁配套”的原则,督促开发企业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购买苗木,搞好小区的绿化,凡达不到绿化标准的,质监部门坚决不予验收。二是栽植要快。季节不等人,只有抓住当前苗木的最佳种植时期,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活率。各单位要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尽快完成种植任务。

三要严把绿化苗木质量,突出一个“大”字。一是大树。年城区移栽了50多棵大树,目前生长态势很好。今年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大树进城”战略,凡是有条件的乡镇和县直部门都要积极采取此办法,对于一些较大的乡土树种,能移栽的要尽量移栽,扩大绿化效果。二是大苗。要多栽植大规格苗木,切实提高成活率,尽快发挥其绿色效能。

四要落实绿化效果,突出一个“高”字。首先资金投入要高。今年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已列支了80万元用于当前的绿化工作,预计全年财政投入将突破150万元,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加大投入,想办法挤出资金来,用于绿化工作。其次要高标准。选用的苗木品质要高,要适合我县气候和土质;要按照栽植规范进行栽植,做到“大坑满水”,对新栽苗木要精心维护,做到该“穿衣”的要“穿衣”,该“吊水”的要“吊水”,该“淋浴”的要“淋浴”。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迅速掀起春季绿化新高潮

一要精心组织,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把城镇绿化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要强化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绿化,亲自部署、亲自调度,现场解决问题,把每一项绿化工作抓细、抓实,切实做到认识上真正统一,领导上真正重视,措施上真正到位,工作上真正务实。

二要部门配合,抓好分工协作。城镇绿化涉及到全县各个方面,需要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县建委园林处要充分发挥牵头组织和协调职能,抓规划、抓协调、抓指导,确保各项园林绿化工程任务落实到位。县房产局要抓好房地产开发项目绿化的验收,凡未经绿化验收、签字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县直工委要加大县直机关、学校、医院绿化的监督检查。各乡镇要认真做好集镇的绿化美化工作。县市容局要加强巡查,强化执法,严厉查处毁林毁绿事件,对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三要加大宣传,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城镇绿化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作,各部门和各单位都要加大对这项活动的宣传。电视台要充分发挥宣传主渠道的作用,开设绿化宣传栏,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今年的绿化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连续报道;各有关单位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广泛、深入、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城镇绿化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

第2篇

全面完成推进新型城镇化年度目标任务

住房城乡建设厅

 

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对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我们要按照这次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印发的《关于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及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加快城市新区建设,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新区建设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主要途径。要把加快城市新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增强新区承载人口和吸纳产业的能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市加快发展。

一要科学规划城市新区。坚持集约、绿色、低碳的先进理念,高标准、高水平地加快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市政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要针对我省人多地少的省情,积极探索“城市上山”、“产业园区上山”和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城市发展新途径,高效利用土地等资源,注重城市自然山水保护利用和生态绿地系统建设。

二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建设的原则。严格新区项目建设次序,优先安排供水排水、供电供气和广电通讯等设施及地下配套管网管线的建设,积极推进综合管廊管沟建设试点。新区要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建设完善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地下管网工程要争取一次规划到位、一次开挖埋设完成。

三要加快新区项目建设。积极采取多种渠道筹措新区建设资金,加快新区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省新区建设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必须在6月30日前开工,到年底形成60%以上实物工作量。今年,全省要完成新增建成区面积150平方公里。

二、推进城市旧城更新改造,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在加快新区建设的同时,要把旧城更新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加快推进。

一要树立改造新思路。旧城改造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降低过高的人口密度。这些年来,我们所习惯的旧城改造方式虽然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人口密度进一步加大,交通堵塞更加严重,居住环境质量进一步下降,市政公用设施不堪重负,因高强度开发带来一系列社会矛盾加剧。因此,必须要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因地制宜,采取改扩建、综合整治、原规模拆除新建等多种方式进行旧城更新改造。在旧城更新改造中,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旧城改造降低人口密度,改善交通条件,增加绿地空间,提高城市品质。

二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这些年,一些地方在旧城改造中盲目大拆大建,历史文化建筑、优秀近现代建筑不同程度破坏,有些地方破坏程度还比较严重。因此,在旧城更新改造中,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建立保护名录,凡列入名录的建筑要严格保护,不得随意拆除;要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加大保护力度,保护城市的传统格局、历史街区、建筑庭院、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存,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内涵。

三要鼓励支持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要借鉴国内外旧城更新改造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积极支持居民自主更新改造。各地要积极研究财政、税收、土地、金融支持政策,加大推进力度。今年有旧城更新改造任务的市州至少要确定1个项目,采取居民自主更新改造的方式实施。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引导农业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加快小城镇发展对于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农民就地就近低成本城镇化,同时农民也更容易融入城镇生活。要通过开展“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带动全省小城镇加快发展。

一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小城镇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工业镇要着重提高对工业园区的支撑和服务配套能力建设;商贸镇要着重加强商业街区、集贸市场和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旅游镇要着重塑造文化风貌特色,完善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建设。

二要关注民生,解决突出问题。试点镇要实行雨污分流,着力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要按照“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原则,做好垃圾收集和清运等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改变小城镇环境“脏、乱、差”的突出问题。

三要加强管理,提升水平。目前小城镇建设普偏存在规划水平不高、建设标准偏低、建设质量差等问题。针对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试点镇要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加快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今年上半年要全面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并严格实施规划;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监督管理力度,镇区房屋建筑必须要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增强抗震设防能力,提高建设质量;要把镇区的危旧房改造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地要摸清情况,制定方案,分步实施,加快推进。

四、启动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一要高度重视农民工住房问题。当前,农民工进城的最大难题是住房问题,政府有责任提供帮助。将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各地要按照这一要求,切实履行解决农民工住房困难的职责,将农民工住房保障作为一项长期性、制度性的工作来抓。

二要确保完成今年农民工住房保障任务。今年全省30%的公共租赁住房要向农民工定向提供,各地要按照下达的目标任务抓好落实。5月底前锁定具体房源,制定和公布农民工住房保障准入办法,及时接受农民工申报并按程序审核。各地房源、准入办法、入住情况要按住房保障信息公开制度的规定向社会公示公开,并报住房城乡建设厅。

三要加大建设力度提供更多房源。要加大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力度,认真落实省政府规定的商品住房按5%的比例配建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定,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支持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集体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为农民工提供住房。

五、大力发展建筑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建筑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连续多年保持在7%以上,建筑业从业人员已突破500万人,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人口,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建筑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建筑业的持续发展也将为农村人口转移和增加就业岗位发挥重大作用。今年,全省建筑业企业要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各地要层层分解落实,进一步加大对建筑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建筑劳务企业,加强劳务基地建设,组织成建制的劳务输出,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3篇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并且回应了一直以来社会对城镇化发展的众多关切,为下一步中国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愈加明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此次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主要任务,分别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以及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一直以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备受关注。但由于这个群体规模巨大,短时间内要让每一位农业转移人口都享受到市民化待遇还不太现实。那么,如何解决这一关系到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要问题呢?

本次会议对此做出了回应: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此外,会议还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

针对城镇化形态的讨论由来已久,发展大城市,还是发展小城镇的争论不绝于耳。对此,会议明确指出,要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会议指出,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推进城镇化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撑。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显示,新型城镇化的资金来源不仅仅依靠地方政府举债,还将从完善财税体制、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多渠道,保障资金可持续。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3日刚刚结束后,国家发改委即提出,抓紧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快实施。并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新型城镇化工作要开展试点示范,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在不同区域开展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试点。

此外,公安部、国土资源部、民政部等与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部门,均已明确改革重点。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新型户籍制度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

黄明解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是要通过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此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以城市化或新型城镇化为名的不同层级试点。由福建省发改委牵头起草的《石狮市全域城市化发展改革试点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已于7月7日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福建相关部门认为这标志着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第4篇

同志们:

这次全市城镇管理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按照往年惯例,这个会议可由部门自行组织召开,今年确定为市政府召开的工作会议,同时邀请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到会指导,把各县、区(市)政府的分管领导请来参加会议,主要是考虑到在推进“三新一强”、建设和谐遵义的新形势下,城市和镇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越来越重要,需要我们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在工作上更加努力。今天上午的大会,传达了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作了城镇管理工作报告,大家进行了分组讨论。会议还对XX年城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战斗在城镇管理工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今天下午,我们与各县、区(市)政府的分管领导、城管局长及有关方面的代表进行了座谈,大家围绕进一步加强城市和城镇管理工作踊跃发言,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副主任、副主席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他们的讲话对于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城市和城镇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刚才,市城管局与各县、区(市)城管局的主要负责同志签订了XX年城镇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了年度工作目标,提出了工作要求。应该说,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抓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请大家在工作中结合起来认真抓好落实。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市城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遵义市委关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决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建管并重,环境优先”的原则,城镇建设强力推进,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中心城区在城市空间不断拓展的同时,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显着改善,市容市貌不断改观,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和去年的奋力冲剌,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于去年9月通过了全国爱卫办的暗访调研、去年11月通过了全国爱卫办的技术考核,并于今年1月12日通过了全国爱卫办的考核鉴定,目前正处于待公示阶段。通过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创建活动,随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市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外来投资者和外地游客对名城遵义的城市环境给予了较高评价。同时,各县、区(市)以开展省级创卫、创园等活动及“名城杯”、“黄果树杯”、“美好家园杯”等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完善制度、严格管理、提高居民素质为核心,以解决城镇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城镇管理,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遵义县、桐梓县、仁怀市、赤水市、绥阳县、正安县、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县城。在全省“黄果树杯”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竞赛活动中,我市连续三年获得地(市)级组第二名,湄潭、余庆、遵义、桐梓、仁怀等县、市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受到了省的表彰奖励。城镇管理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城镇的吸引力、集聚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的城镇化进程,五年内全市城镇化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达到了33.4%。总的看,我市过去五年的城镇管理工作体现了“五个转变”,即市容管理由应急型向主动型转变,市政设施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执法工作由多头型向综合型转变,行业管理由粗放型向规范化转变,城市环境由人居型向优化型转变。可以这样说,我市城管工作在过去的时间里,为着力推进“三化一强”战略作出了应有贡献。全市城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工作成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但是,在总结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城镇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一是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重建轻管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地方抓城镇建设、争取项目的积极性高,但对城镇管理重视不够,或在城镇建设当中对城镇环境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现代化城市(城镇)管理理念、卫生城市品牌意识尚未广泛形成,一些地方、个别单位甚至个别负责同志对城市(城镇)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责任意识不强。城市(城镇)管理齐抓共管的氛围不够浓厚,城管部门单兵作战的现象仍然存在,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机制还不完善。三是执法环境需要改善。城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时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使执法力度和效果受到影响,一些违法违章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遏制。四是长效管理机制亟待建立完善。突击整治仍然是我们的常用手段,整治后反弹仍然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即使是中心城区、县城所在地,乱堆乱放、乱倾乱倒、乱吐乱扔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车辆乱停乱靠的现象也比较突出。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完善。

第5篇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全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路径、主引擎,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把握了四川省发展阶段性特征,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总体战略,是四川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树立全新发展理念

新的总体发展战略,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支撑。深刻理解和牢固树立“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全新发展理念,对于全面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强化发展战略的系统性,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有强烈的系统性,“两化”之间、“互动”和“统筹”之间,相互促进和支撑、互为条件和依托。但不同发展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导力量不同。根据发展内在规律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必须始终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发挥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把握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突出区域优势和特色

传统工业化理论把工业化简单等同于工业比重提高,忽视质量效益提高。当代工业化进程已经出现新的特点。随着全球和全国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和区域产业分工日趋深化,工业化发展道路日益多样化。必须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定位和自身资源环境条件,找准在全球和全国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走具有自身特色的“两化”发展道路。

在“互动”中求突破,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将释放巨大发展动能。产业发展壮大,将为城镇发展提供经济实力;城镇发展建设,将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依托产业集聚,将不断提高城镇就业容量;城镇人口集聚,将对产业形成巨大市场需求。若未来全省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6个百分点、每年将新增城镇人口150万左右,每年将增加城镇基础设施投资需求1000亿元以上,将对产业发展形成数千亿元的需求拉动。

在“统筹”中促发展,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统筹”的内涵和范围广泛,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念。当前,农业是产业结构中的弱势产业,农民是社会结构中的弱势群体,农村是空间结构中的弱势区域。建设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农业、农民和农村。把统筹城乡作为“统筹”的重点,作为解决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举措,是四川省多年来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全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新型”上下工夫,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从传统工业化城镇化向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也是新的发展时代和新的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必须着力在“新”字上下工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高工业化质量和效益;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注重物的城镇化转为注重人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切不可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穿“新型”的鞋走“传统”的路。

提出政策建议

建议一: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推进战略实施

科学规划是行动指南,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和规划引领。远近结合、适度超前,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产城一体、统筹发展,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注重各类规划相互衔接,增强规划科学性和约束性。要通过规划明确各部门、各地区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具体思路、发展路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指导和促进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科学实施。

建议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新型工业化是“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动力。要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发挥优势”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四大优势特色工业基地,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工业集聚和合理布局,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建议三: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新型城镇化是“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重要依托。要以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宜业宜居、集约高效、环境友好为方向,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突出城镇发展特色,提高城镇化水平。完善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大中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发展壮大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城市群。加快天府新区建设,做强发展核心,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增强辐射带动。

建议四:加大反哺支援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是“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题中之义。要加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增强对“三农”的投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化经营主体,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业农民稳定增收;成片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协调发展。

建议五: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需要强有力体制机制保障。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要加强“顶层设计”,突破部门和局部利益局限,推进系统性综合配套改革。要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垄断行业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和机制。

建议六:强化全面开放合作,努力拓展发展空间

扩大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有力拓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新领域和新空间。要加强投资环境建设,高起点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尤其是跨梯度转移。加快推进产业跨区域合作,提高四川省在全国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扩大四川产品市场占有率。强化城市国际营销与宣传,不断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影响力。

建议七:坚持集聚集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川省人均资源拥有量低、分布不均且生态环境脆弱,必须坚持集约集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道路。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要合理提高产业投资和产出强度、城镇经济和人口密度,严格耕地保护政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不断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第6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全市社区建设协调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城镇社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县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城镇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重要意义

城镇社区是城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的细胞。推进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加强以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社区治安为重点的社区工作是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党委、政府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创造特色,着力推进我县城镇社区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署和要求,以提升居民素质为重点,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城镇社区党的组织建设、推进城镇社区居民自治建设、健全城镇社区服务体系、提升城镇社区管理水平、完善城镇社区工作机制、规范城镇社区工作制度,使城镇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创造安居乐业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夯实和谐*建设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把服务城镇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城镇社区居民最迫切、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为重点,努力增进城镇社区居民生活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党政主导、居民主体。城镇和谐社区建设要坚持以乡镇为主,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广大居民在建设城镇和谐社区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拓宽居民群众参与城镇和谐社区建设的新渠道,提高城镇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3、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建设城镇和谐社区,要结合本区域的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状况和不同的薄弱环节,实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4、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城乡结对,互相促进,推动城镇社区和渔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1、居民自治、充满活力。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比较完善,城镇社区党的建设得到加强,民主制度更加健全、规范,居民群众在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事务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2、机制健全、管理有序。社区各种组织完善、职责明确,民主协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共驻共建、民情民意反映机制等健全完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3、服务完善、居民得益。社区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服务功能齐全,服务质量好、服务水平高,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4、治安良好、安居乐业。社区治安管理到位,群防群治网络健全,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社区秩序井然,广大居民安居乐业。

5、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社区内建筑、绿化、垃圾收集(分类)、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居民普遍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较强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6、文明祥和、文化繁荣。居民的公德意识、互助意识较强,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倡导和推行,邻里友爱诚信、团结亲善,守望相助,家庭和睦幸福、互敬互爱。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按照梯次推进、以点带面、辐射延伸、巩固提高的工作思路,争取到2010年底,全县城镇社区实现城镇和谐社区创建目标。

三、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明确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按照有关法律和政府规章的规定,进一步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具体为:一是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居民自觉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执行居民会议的决议、决定,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完成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发展社区公益事业,管理和维护社区资产,实行居务、事务、财务三公开,接受居民监督。三是动员和组织驻社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发展社区文体教育事业,普及科技和法律知识;组织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四是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兴办社区福利事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指导本社区的志愿者组织、民间组织和物业管理机构,参与业主委员会对本社区的物业管理和服务。五是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民事调解、卫生保健、社会救助、培训就业、文教体育、健身娱乐、慈善捐助、老年福利、环境整治、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六是向政府或者政府的所属部门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诉求和建议,组织社区居民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在社区的有关工作进行民主评议、民主监督。七是完成上级交办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任务。

社区居民委员会既要坚持社区居民自治的性质,又要自觉接受上级组织的指导,依法履行职责,同时积极协助和配合政府部门、乡镇和有关单位开展工作。

(二)切实加强城镇社区党组织建设。

1、充分发挥城镇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城镇社区党组织是城镇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履行城镇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职责,要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运作机制,拓展活动内容,积极主动地把城镇社区党建工作融入到做好居民自治、加强城镇社区管理、强化城镇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工作中去,渗透到繁荣城镇社区文化生活、创建精神文明活动、改善城镇社区人居环境、构建城镇和谐社区的具体实践中去,不断增强城镇社区党组织在居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城镇社区居委会、群团组织、民间组织等都要自觉接受城镇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发挥自身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齐心协力,共建城镇和谐社区。

2、充分发挥城镇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城镇社区党组织要按照“属地管理和双重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城镇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完善对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员中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城镇社区党员要增强服务城镇社区居民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在建设城镇和谐社区进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大力推进城镇社区居民自治建设。

1、健全城镇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体系。要切实完善居民自治组织,使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真正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组织。要切实加强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推选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居民公认度高的人员进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领导班子。要加强城镇社区协调议事委员会组织建设,把城镇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单位领导和有一定威信的居民代表组织起来,共议建设城镇和谐社区大事。

2、健全城镇社区居民自治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城镇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优化城镇社区居民代表结构,居民代表要从城镇社区党组织、驻城镇社区单位、城镇社区居民及各类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中按一定比例推选产生,共同研究决定城镇社区治理的重大事项。要切实维护城镇社区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广大居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利。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民主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事前都应通过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成效评议会等制度形式,广泛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居民代表对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必须在城镇社区公开栏向社会公开。要把居民代表对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的评议结果作为上级组织考核城镇社区工作人员年度工作的主要依据,并与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的报酬、奖励挂钩。

(四)努力提升城市社区管理水平。

1、切实加强城镇社区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城镇社区管理,确保城镇社区安定有序,增强城镇社区居民安全感,是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重要任务。要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维护城镇社区和谐稳定。要进一步深化城镇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要加强城镇社区警务室,城镇社区综治工作室(站)、城镇社区群防群治队伍的建设,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安全服务机制。要开展社区归正人员矫正工作,帮助、教育和转化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要加大城镇社区电子监控、红外线报警现代化防范设施等建设力度,加强城镇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的构建,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协助政府部门积极提高城镇社区安全防范能力。

2、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引导居民学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居民的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意识。要加强对重点对象的教育、服务和管理,不断推进城镇社区矫正、禁黄、禁赌、禁毒等工作。要切实维护好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要强化对城镇社区及周边区域的治安整治,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区居民矛盾排查、调查和调解工作机制,及时正确地处理城镇社区内部矛盾。要积极引导城镇社区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

3、加强城镇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镇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做好垃圾处理、噪音污染治理和节水、节电等工作。要加大整治城镇社区内乱建房、乱停车、乱贴小广告等违法、违规力度,维护城镇社区环境整洁有序。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等城镇社区应急预案,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城镇社区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要积极开展城镇社区环保宣传教育、爱国卫生运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动员和组织广大居民参加义务植树、种草、护绿等劳动,共同建设绿色、健康、文明的美好家园。

(五)切实强化城镇社区服务功能。

1、不断拓宽城镇社区服务领域。要把城镇社区服务覆盖到全体居民,涵盖各个领域,逐步形成托老养老、助残康复、拥军优属、文体娱乐、服务卫生、扶贫济困、计划生育、就业培训、民事调解、法律咨询等多个服务系列,使城镇社区服务项目涵盖居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医、娱乐等物质和精神的全方位,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的需要。

2、完善城镇社区服务体系。要着力推进城镇社区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平台建设,加强对失业居民和困难居民的服务。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城镇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对就业困难居民提供针对和援助。积极开展城镇社区社会救助服务,关心困难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帮助解决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要着力推进城镇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建立健全以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城镇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加强对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保证服务质量。要着力推进城镇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逐步建设方便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促进城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着力推进便民利民服务,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便民利民服务项目,方便居民生活。要着力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与服务,把外来流动人员纳入城镇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范围,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让外来人员实行资源共享,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保障参与民主自治的权利,促进他们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3、提高城镇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通过对城镇社区服务信息平台的整合、升级,合理构建县、乡镇、社区多层次的政府公共服务网、社区管理服务网、便民利民服务网、社情民意信息网。要科学整合民政、劳动保障、公安、城管、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在城镇社区的信息资源以及各类服务热线,更便捷地为居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要加大城镇社区信息化建设硬件投入,配置信息化基础设施,使电脑、电视、电话信息服务平台和政府公共服务网、社区管理服务网、便民利民服务网、社情民意信息网相衔接,逐步建立以城镇社区为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服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的集群效益和网络效应,推进城镇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六)深入开展城镇社区精神文明创建。

1、努力提高居民文明素质。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大力开展“八荣八耻”、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清廉文化、生育文明等教育活动,努力塑造文明守法、诚信友爱、合作互助的城镇社区新型人际关系。要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积极发展各类城镇社区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努力倡导学习型城镇社区,不断提升居民的现代文明素质。

2、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倡导文明新风、满足文体需求、普及科学精神、融洽人际关系为目标,以开展“爱我家园、争创文明”为主题,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群、文明楼道、文明家庭户、文明居民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文明评选活动,促进城镇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不断丰富城镇社区活动内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全民健身、科普教育等活动,不断满足居民求知、休闲、娱乐等需求,努力培育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社区精神,增强居民对城镇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七)加强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科学合理规划。今后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要根据现代城镇社区的标准,加强城镇社区建设的总体布局规划。把城镇社区建设真正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同步配套建设好城镇社区基本设施。要以社区居民的地域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基础,按照有利于居民自治、便利群众生活、有利资源整合的原则,科学设置社区,合理确定规模,城镇社区原则上按1500户至3000户左右的规模设置。

2、强化阵地建设。强化城镇社区阵地建设,事关城镇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城镇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各乡镇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把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纳入城镇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财政部门要加强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为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建设安排必要的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补助。土地、建设等部门,要依法做好协助工作、督促住宅小区开发单位(商)按照规定的标准,把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列入公共建筑建设规划。规划部门在编制审批新开发小区的具体规划时,应当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配置包括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在内的管理服务和文体设施建设用地,并严格把关,编入详细计划。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规划实施监督管理,建设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规划确定应当建设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而未实施建设的,要责令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限期纠正。对拒不改正的,予以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纳入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民政部门要掌握建设的进展情况,及时向政府汇报并向有关部门通报,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所在乡镇应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相关部门要主动征求和倾听乡镇的意见,确保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与旧城改造和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检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老城区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由县政府牵头,乡镇和有关部门配合,通过划拨、置换、整合等多种途径,切实加以解决。对现有产权不明的城镇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要明晰产权。乡镇要加强对城镇社区组织指导,要把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创建文明城镇、文明社区建设活动之中,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协同配合,进一步做好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争取用三年时间,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使全县各城镇社区的工作和服务用房面积基本达到350平方米以上。

(八)加强城镇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城镇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创建城镇和谐社区的关键所在。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城镇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途径,进一步优化城镇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城镇社区原则上按照每300户左右配1名工作人员和每个城镇社区应不少于5名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配足、配强、配好城镇社区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区党组织、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操作程序,积极探索城镇社区工作者选拔机制,逐步推进城镇社区党组织“两推一选”和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直接选举。要根据“配精、配强、配优”的要求,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服务意识好,年纪轻、有文化、热心城镇社区工作的优秀人员选入城镇社区党组织或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领导班子。提倡城镇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城镇社区党组织专职成员和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要逐步健全对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制度,完善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2、切实加强对城镇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城镇社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由县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5天。同时,可根据实际,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积极鼓励城镇社区工作者参加在职学历教育。要逐步推行城镇社区工作者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积极推进城镇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

3、逐步提高城镇社区工作者的待遇。被选任或招聘的城镇社区工作者,应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城镇社区工作者的年收入不得低于县上一年城镇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同时要办理好养老、医疗等各种社会保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逐步提高城镇社区工作者的收入水平,要把城镇社区工作者的年收入增长与当地经济发展同步,与当地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年度工作业绩相结合。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且表现突出、工作成效明显的优秀城镇社区工作人员,报考国家公务员或事业编制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

(九)加快发展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业。

1、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施物业管理,积极探索和推进旧小区物业管理。到2010年,全县城镇社区基本实现物业管理服务。

2、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建立业主与物业企业双向选择的机制,鼓励上规模、上档次的物业管理企业进小区实施物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到2010年,全县物业管理专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100%。

(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自我服务体系。

1、要大力培育发展以公益为目的的城镇社区民间组织,更好地服务社区,促进社区治理。按照“政府引导,民间主办,分类管理,规范运行”方式,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支持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为其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经费资助和信息服务。建立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评估资助机制,部分公共服务项目可交给基础好、服务功能强的社区民间组织运作。

2、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优化志愿人员结构,建立“服务储蓄”等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和制度吸引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和其他成员加入志愿者队伍。指导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开展活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探索采取委托制方法,将部分社区公益项目委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承担,不断开拓社区志愿服务新领域。

四、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推进城镇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领导,要把建设城镇和谐社区工作列入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居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加强综合协调、形成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县委、县政府决定调整完善由县委领导任组长的县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负责日常工作。高亭、东沙、衢山三个乡镇也应成立或调整完善相应的社区建设协调机构,定期研究解决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健全领导联系城镇社区建设工作制度,确保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二)经费保障。创建城镇和谐社区是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各乡镇要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城镇社区各项硬件设施建设。城镇社区工作所需的人员经费、办公经费、活动经费要列入乡镇财政年度预算,并根据城镇社区的实际居住人口按规定要求给予核拨。县级财政每年也将安排一定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实际居住人口比例补助给各乡镇,以保证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切实减轻城镇社区工作和经费负担,要严格规范城镇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委托或需要城镇社区协助办理的城镇社区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必须向同级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实行工作准入审批。对准入的工作,要实行“权随责转、费随事转”,以保证城镇社区有权利、有人力、有财力完成各项协办工作。

第7篇

推进以质量为关键的城镇化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快速提升,2013年我区的城镇化率达到58.7%,但存在着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更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代表、委员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推进城镇化规划要先行,这是代表、委员们对提高城镇化质量的一致认识。呼伦贝尔市张利平代表说,城市建设要突出规划引领,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的新要求,编制具有超前性、阶段性和科学性的城镇发展规划。兴安盟代表苗银柱说,城镇体系规划要突出全域统筹的理念,构建中心城市、特色县城、重点集镇、新型村庄四位一体、城乡联动的现代城镇体系。

有的盟市代表坦言,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限,使他们屡屡面临僧多粥少、有心无力的发展困境,影响着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城镇化质量。呼和浩特市长秦义在增强首府综合承载能力方面建议,全力推进自治区和呼市两级政府共同建设“大呼和浩特”。加大对呼和浩特新机场、轨道交通、快速路环线、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和人口承载力。

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城镇化率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率,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综合效益不高。对此,包头市代表说,严格管理城市建设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收益。对清理出来的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进行分类处理或有效开发。提升现有城镇化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水平。推进农村住宅用地集约化,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实现农村非农建设用地集约化,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城市高楼林立、马路宽阔、广场宽大等物化内容一度是人们判断城镇建设水平的直观标准。随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强化,人在城镇化中的地位被逐步提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这次两会代表、委员的又一共识。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这首先要求打破户籍制度的藩篱。对此,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代表说,公安部已明确提出实行差别化策略,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自治区将结合实际做好政策的衔接和落实工作。

然而,进城农牧民市民化,根本问题不在于形式化的户口本,而在于进城后能否留得下、稳得住、有事干、生活好。鄂托克前旗代表说,我旗对转移农牧民实施一套住房、一份工作、一份社保、一份补贴、一份土地收益、一份教育奖励的“六个一”配套工程强化保障。政府还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有效安置转移农牧民就业,确保转移农牧民“移得出、稳得住、有事干、能增收”。

城市文化内涵和生态文明,是人们对城镇化建设更高层次的期待。乌海市代表说,我市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注重生态恢复和治理,全力做好山、水文章;同时特别重视打造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文化品位已成为城镇化过程中对居民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推进产城融合的城镇化

推进城镇化不能人为“造城”,许多地方曾单一地扩张城市,因缺乏产业支撑及相关配套设施薄弱出现了“空城”“、“鬼城”等现象。对产城关系问题,代表、委员们从不同视角发表了见解。

和林县代表针对城镇产业定位问题建议,应综合考虑本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放在更大的区域内统筹考虑,合理定位主导产业。和林县要着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云计算产业基地、新型产业基地、休闲观光度假基地。

张建国委员建议,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注重在城市群内配置、整合产业分工,让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以及农村形成分工合理、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并注重城镇化与产业化齐头并进。

第8篇

第二条 县城区的环境卫生参照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要求管理,其余乡镇、村(居)参照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要求管理。

第三条 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建立县、乡镇、村(居)三级管理网络,县城中心区主要街道、中心广场保洁的管理工作由县环卫所负责,其余区域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县职能单位主要领导、各乡镇长、村(居)委会主任是环境卫生第一责任人。环境卫生工作列入年度乡镇工作实绩考评的一项内容。

第四条 县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并定期召开

会议研究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工作。成员由县政府办、规划建设局、财政局、卫生局、行政执法局、工商局、爱卫办等部门和各乡镇一名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规划建设局,县政府办一名副主任作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县规划建设局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指导和监督乡镇、职能单位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开展日常巡查和工作检查,向相关部门提出乡镇环境卫生年终考评结果的意见建议,协调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工作有效开展。

第五条 全县城乡生活垃圾要达到统一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科学处理的要求。城区生活垃圾建立“户集、社区居委会清扫和收集、县中转和处理”的模式,其他乡镇、村(居)建立“户集、村(居)清扫和收集、乡镇中转和处理”的模式。

第六条 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确保辖区内无可视垃圾,干净卫生,做到道路路面、草坪、绿化带、路面两侧、群众门前屋后、公共场所等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污迹。

(二)确保辖区内环境秩序整齐有序,美观大方,做到道路两侧、走廊通巷、公共场所、群众门前屋后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摆摊设点。

(三)确保辖区内溪流、沟渠、水塘、道路两侧水沟无淤积、垃圾、杂物。

(四)确保城区、镇区主次街道街景立面美观,交通秩序良好,车辆停放整齐,“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

(五)按规定禁养或圈养家禽家畜。

第七条 县、乡镇、村(居)要把宣传和教育工作贯穿到环境卫生建设的全过程,增强广大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城乡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管理。

第二章 乡镇、村(居)管理责任和要求

第八条 各乡镇要根据本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并报县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查。

第九条 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机构,确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辖区环境卫生工作,配置专兼职环卫管理工作人员,成立一支环境卫生监督检查队伍,具体负责镇区和村(居)日常的环境卫生工作。

第十条 各乡镇要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镇、村(居)干部年终考核的内容,作为评先评优和奖罚的依据。

第十一条 县城中心区社区按国家建设部关于《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定额》的要求配备环卫保洁队伍。城区其他社区要建立一支满足日常保洁、垃圾转运、垃圾处理需要的环卫队伍,保洁人员实行镇聘,社区居委会管理。

第十二条 其他村(居)要按人口的1-2‰配备一支满足日常保洁需要的环卫保洁队伍,配备日常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员,配置满足村庄垃圾收集需要的垃圾池或垃圾箱。

第十三条 城乡保洁工作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的保洁责任制。县城区主要街道、公共场所推行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实行全日保洁制度,其他乡镇商业文化街道、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实行10-12小时动态保洁制度,村(居)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实行8-10小时动态保洁制度。

第十四条 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各类制度,包括乡镇领导干部包片包村制度、工作岗位责任制度、镇区卫生保洁责任制度、检查评比通报制度、考评奖惩制度等。

第十五条 加强城乡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城区主要街道两侧每50米左右设1个果皮箱,居民区每60-80户按服务半径50米设置1个垃圾箱。其他乡镇镇区商业文化街道和公共场所按间距50-100米设1个垃圾桶(箱),主、次道路按间距100-200米设1个垃圾桶(箱),建设一定数量的垃圾屋。要求全县城乡居民、商店、农户垃圾袋装化或自备垃圾收集容器,并定时定点投放。

第十六条 各乡镇垃圾收集手推(拉)车、垃圾转运车、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焖烧炉)等环卫设施建设要满足日常垃圾收集、转运、处理需要。城区生活垃圾收集车配用电子喇叭提醒居民定时投放。

第十七条 各村(居)委会是辖区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集和村容村貌管理的责任主体,要有一套村(居)主要领导干部参与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确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村(居)日常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建立村(居)干部包片、包组、包段的卫生责任制。

第十八条 村(居)要制定实施环境卫生管理的村规民约,建立主次村道和公共场所的保洁制度,群众门前屋后的保洁制度,合理有效的卫生保洁经费筹措制度,保洁工人招聘、辞退、处罚和奖励制度,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制度。

第三章 部门管理责任和要求

第十九条 县财政局负责为环境卫生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按要求管理和支付环境卫生建设专项经费。

第二十条 县规划建设局负责做好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公共环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做好城区公共绿地的日常保洁和养护管理工作,及时修复城区损坏的环卫设施,加强对城区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的管理,指导乡镇做好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做好城区户外广告设置的规划和管理,指导城乡做好垃圾处理费征收和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县行政执法局负责城区环境卫生执法和督查工作,抓好城区街道“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查处城区乱搭乱盖、乱拉乱挂、乱摆摊设点、摩托车辆乱停乱放以及乱扔废弃物、垃圾等行为。

第二十二条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指导创建卫生乡镇、卫生村(居)活动,加强对餐饮业、经营性公共服务场所、医疗垃圾等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开展卫生健康教育促进活动,组织城乡除“四害”统一行动。

第二十三条 县教育局负责组织学校开展环境卫生宣传和教育活动,普及卫生知识,培养学生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动员广大师生参与城乡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 县广电局通过广播、电视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管理,对严重损害、影响环境卫生的行为给予曝光。

第二十五条 县工商局负责审批城乡户外商业广告,配合有关部门对各类市场、工商企业、沿街集市摊点的综合环境卫生管理,督促沿街商店“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

第二十六条 县公路分局负责城乡所管辖公路路面的保洁工作,及时修复损坏的路面,搞好公路沿线的绿化和广告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县交通局负责所管辖公路路面的保洁工作,抓好各汽车站的环境卫生,加强对洗车店、机动车维修店的环境卫生管理,指导乡镇做好农村公路的保洁和农村道路的硬化工作。

第二十八条 县环保局负责对城乡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指导乡镇、村(居)做好污水的处理,加强城乡环保的执法工作。

第二十九条 县水利局负责城区主河道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城区人工湖水面的漂浮垃圾,指导和协调乡镇做好溪流、河沟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第三十条 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加强城乡交通秩序管理,依法查处违章停车、闯红灯、违法行驶等行为。

第三十一条 县旅游局负责城乡A级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周边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 县经贸局负责市场服务中心所属城区各集贸市场的卫生管理,确保集贸市场及周边秩序良好、整洁卫生。

第三十三条 县农办负责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把环境卫生建设作为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内容,指导农村做好净化、绿化和美化工作。

第三十四条 县民政局负责协调相关部门抓好城区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落实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措施。

第三十五条 县环卫所负责城区垃圾的清运和处理,做好城区主次干道的洒水和县城中心区主要街道、中心广场保洁的管理工作,按要求做好城区环卫设施的配置和维护,及时收集城区果皮箱的垃圾。

第三十六条 其他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要结合各自职能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加强环境卫生的宣传和教育,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所在区域、办公场所及周边环境干净卫生、整齐美观。

第四章 环境卫生资金投入

第三十七条 建立完善县、乡镇、村(居)三级环境卫生投入和城乡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收费机制。

第三十八条 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配套乡镇、村(居)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运送、处理的补助。

第三十九条 全县城乡范围内所有产生生活垃圾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营者、交通营运工具、常住人口,均应按规定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

第四十条 县城中心区社区生活垃圾处理费委托县自来水公司按月代征,先试点再推广,未用自来水的居民户由所在社区居委会征收。

第四十一条 城区内的其他村(居)、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场服务中心、物业管委会按县政府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管理实施办法落实收费工作。

第四十二条 各乡镇、村(居)要将环境卫生整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计划,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辖区环境卫生建设。

第四十三条 各乡镇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开征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可参照县政府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管理实施办法执行。各村(居)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用于垃圾的清扫、收集和转运。

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故拒缴或拖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对不按规定缴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根据国家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38条的规定,对单位处以应交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三倍以下且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对个人处以应交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三倍以下且不超过1000元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职人员必须带头按标准准时缴纳垃圾处理费,并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鼓励社会捐资赞助生活垃圾处理费。

第五章 监督检查和考评

第四十六条 城乡环境卫生联席会议办公室分别制定城区社区、各乡镇环境卫生检查考评标准并组织实施。

第四十七条 城乡环境卫生联席会议办公室坚持日常巡查城乡环境卫生制度,检查管理责任单位落实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并通过《简报》、电视或向相关单位通报巡查情况。

第四十八条 城乡环境卫生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巡查发现的和群众举报的环境卫生问题,要及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和处理,被督促单位必须按要求落实。

第9篇

【编者按】

2014年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圆满落下帷幕。一天前,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也完成全部议程闭幕。作为中国的年度政治盛会,2014年的中国全国“两会”,将以其特殊意义影响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也将牵动全球化的方向。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开启,户籍、社保、教育、医疗、养老等一系列改革也亟待启动,楼市调控、环境污染、收入分配等均为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其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产能,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等为市场带来了积极信号。此外,技术能源等环保相关议题也引发了人大代表们的热议。

宏观

“一条红线、九大任务”,翻阅政府工作报告,这样一幅“改革任务图”跃然而出——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深化改革将贯穿全年九大重点工作任务,这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条红线。改革创新,犹如一条红线贯穿总书记到各个人大代表团和政协界别审议和讨论的讲话过程。

从“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到“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从“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到“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到“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这些囊括政府、产业、企业、个人等不同领域的系列改革举措在报告中明确,一幅清晰的“改革任务图”也由此清晰凸显。而“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这两项今年的重点工作中,对老百姓最期盼的民生改革领域进行了部署。

企业家期待怎样的城镇化?

新一届领导集体曾多次强调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的中坚,打拼在一线的企业家群体期待一个什么样的城镇化?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建议如何解决?怎样创新城市管理,提高公共治理能力?又如何增加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加快城市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本次调查结果集中反映了那些还在成长中的民营企业对城镇化这一重大命题的观点和建议,他们和伴随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服务消费升级密切相关,也最期待从新型城镇化中受益。

第10篇

查干花镇位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西南,是自治县西部民族地区的中心城镇,对周边经济的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为了加快城镇建设的步伐,增强其辐射功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与发展,查干花镇人大主席团,充分发挥了基层人大的作用,适时作出了有利于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决议和决定,推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查干花镇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镇政府向人大主席团提请了“关于制定《查干花镇建设规划方案》的议案。大会主席团将《查干花镇建设规划方案》草案以及《关于的决议(草案)》,提交全体代表进行了审议。经代表们认真审议后,在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关于《查干花镇建设规划方案》的决议。

会后,镇政府按照规划进行大规模改造建设。首先,对镇内主街路――赛罕塔拉大街进行拓宽改造。在改造建设中,依据建设规划方案制定了具体改造办法,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一些在城镇建设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解决动迁纠纷这一难题时,通过向广大群众广泛深入宣传镇人代会的有关决议和规划方案的具体内容,使群众进一步认识到城镇建设改造的重要性和规划的严肃性。进而根据《规划方案》的有关条款耐心做动迁户的思想工作,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最后依据《规划方案》规定的标准和办理程序与动迁户逐一进行协商,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保证了赛罕塔拉大街的拓宽改造任务按期完工,取得城镇改造建设的初步胜利。二年来,查干花镇累计投资1255万元,拓宽赛罕塔拉大街2000延长米,建设纳日吐街1840延长米、德格吉日呼路700延长米,修建哈太支线1800延长米,总硬化面积51700平方米,并对街路两侧进行绿化和亮化,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增加了城镇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增强其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为投资经商户搭建了经营平台,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截止到目前,引入域外资金2000多万元,沿街开发商企楼近20000平方米,而且原有的商户也正在自主开发建设,已开发建设面积达26000平方米。城镇建设规划不断扩大,城镇经济发展空前繁荣。

随着城镇发展变化,城镇管理也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私搭乱建、占道经商的行为屡禁不止,乱泼乱倒、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屡见不鲜,镇内交通秩序混乱,镇中心路段时常发生交通阻塞,街路两边卫生环境越来越差。尽管镇政府采取措施对此进行了治理整顿,但是,取得的成效难以长期巩固,继而又死灰复燃,严重影响城镇健康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在镇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大会主席团向全体代表提交了关于建立城镇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对城镇进行依法管理的议案。经与会全体代表充分讨论后,在全体会议上,进行了表决通过,并作出关于组建查干花镇城镇管理行政执法中队的决定。镇政府依据人代会的决定,积极运作,与县城市行政执法局多次请示协商,经其授权,成立了查干花镇城镇管理行政执法中队。执法中队严格依法行政,依据《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查干花镇建设规划方案》的规定,拆除一些违章建筑,规范经商行为,禁止占道经商,治理整顿了镇内交通秩序和经营秩序,为城镇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为了更好地维护城镇卫生环境,镇政府还组建了一支有偿服务的城镇保洁队伍,本着谁受益、谁交费的原则,确定服务项目,制定收费标准和办法,通过保洁队的有偿服务,为城镇居民和经营业主创造清洁的卫生环境。如今查干花镇街路两侧店前摆放整齐,集贸市场井然有序,车辆按照规定的地点停放。形成了镇容整洁,环境优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11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在开会。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对20__年全县冬春绿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打好春季造林攻坚战。出席会议的县领导有县人大__x,县政府副县长__x、__,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乡镇长、主管副职、林业员和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共计300余人。

今天的会议共有六项议程:第一项是县农业局局长__同志宣读《____ 县20__年城乡绿化工程实施方案》,第二项是县林业局局长__x同志宣读《____ 20__年 绿化工程实施方案》,第三项是各乡镇乡镇长表态发言,第四项是县政府副县长__x同志做动员讲话,第五项是县人大 同志就全县城乡绿化工作讲意见。

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议程,请县农业局局长__x同志宣读《____ 县20__年城乡绿化工程实施方案》

……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议程,请县林业局局长 同志宣读《____ 县20__年 绿化工程实施方案》

……

下面进行会议第三项议程,请各乡镇乡镇长到发言席进行表态发言

首先请____镇发言, 镇做准备

……

请 镇发言, 镇做准备

……

请 镇发言, 乡做准备

……

请 乡发言, 乡做准备

……

请 乡发言

……

下面进行会议第四项议程,请县政府副县长 同志做动员讲话

……

下面进行会议第五项议程,请县人大 同志就全县城乡绿化工作讲意见,大家欢迎。

第12篇

优质生活可期

《规划》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包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等问题。其正文首先强调新型城镇化最根本的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并围绕该目标积极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配套措施建设。总体来看,《规划》阐述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原则,降低了社会对政府强制推进城镇化的顾虑。可以说,《规划》全文延续了前期与中央城镇化工作有关的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再次明确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与“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认为,《规划》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成为市民,享受跟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二是市民怎样能过上优质生活。

《规划》提出了6年内1亿人进城落户等明确的数量指标。在具体措施方面,明确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将成为申请登记居住地常住户口的重要依据。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规划》首次提出,特大城市可以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有学者认为,国家层面的政策已出台,北京等特大城市很可能会根据国家政策制定并推出地方细则,但是“尺度会比较严格,指标也不会很多”。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也是《规划》中的一大亮点,比如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教育比例,通过这样的具体指标来实现“人的城镇化”。文件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着墨很多,这也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分割、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一系列问题。

不是“应景之作”

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至少涉及人口、土地、资金、户籍、产业等8种要素,务必“先谋后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应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冷,为难发愁,裹足不前;二是过热,雄心勃勃,大干快上,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当前尤其要注意防止过热,切不可将城镇化搞成“”、“运动式”。

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农村工作会议和城镇化会议是“姊妹篇”,城镇化不能脱离“三农”问题去搞,城镇化的目的也绝不是把所有农民都改成市民。因为,农民可以成为市民,但是土地不能不种粮。因此,不能把城镇化搞得没人种地、没地种粮,不能把城镇化作为追求GDP的手段和“应景之作”。

此次《规划》明确提出了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的要求和目标。例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不求大干快上,一步到位,而是把城镇化当做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认为,这体现了中央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态度。

细化“乡愁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民俗专家冯骥才说,城镇化不是去乡村化。古村落和场镇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需要得到保护,推进城镇化建设绝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

因此,古村落的新型城镇化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科学保护,必须对文化特色加以科学的认定。比如北京最重要的文化特色是四合院和胡同,必须要有保护、维修的标准,还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第二是要将现代文明、无差别的公共服务“输入”到村落里,让老百姓安居,同时也要注重启发村民对村落进行保护的文化自觉;第三是要解决当地经济发展和长远生计,只有村民还住在村子里,才能将原汁原味的文化留存下来。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让居民记得住乡愁”这样富于诗情画意的语句让人印象深刻。此次的《规划》则把“乡愁”这一目标具体和细化。文件指出,要注重文化传承,彰显特色,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住房信息联网问题还多

《规划》还指出,将在2020年前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按住建部预想,去年6月底住房信息联网工程就将扩展到500个城市,不过“大限”早过,这一目标仍“难产”。

全国住房信息联网能否如期实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马庆斌表示:“新一届政府以来,我个人感觉从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来看,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住房信息联网工作的关键,是不动产的覆盖面和信息的真假,这个由谁来评判,由谁来监督,它的惩罚机制、奖励机制都应该要予以制定或者公布,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最近有媒体曝光,住建部已和地方政府签署了协议,明确住建部不设住房产权查询端口、不设授权查询权限、查询结果不作为法院判决和行政处罚依据。意旨比较清晰,住房信息联网数据仅用于宏观分析,因此,这就让人忍不住担心反腐功能或将落空――这也是总有一些人要给“住房信息联网”安装减速器的根本原因。

成渝城市群顺理成章

《规划》第十章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文件指出,“中西部城镇体系比较健全、城镇经济比较发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开发区域,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有市场、有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部转移,吸纳东部返乡和就近转移的农民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在优化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成渝城市群写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对川渝两地的发展究竟有何意义?

重庆社科院长期研究成渝区域经济的专家李勇认为,成渝城市群是西部最有活力的城市群,在内陆开放的过程中,通过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打造,被国家纳入新型城镇化规划当中,是顺理成章的事。

“一旦成渝城市群建成国家级城市群,将改变中国经济区域的版图。”李勇说,目前,城市群在沿海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内陆也需要一个增长极,这样才能形成在沿海和内陆的两个高地。成渝城市群的建设,将带动内陆尤其是西部地区发展。届时,西部不仅是资源输出地,还是产业大区和城市群,这对西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快速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