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技小制作论文

科技小制作论文

时间:2022-07-02 03:11: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小制作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技小制作论文

第1篇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设想,大胆创新。在实践中感受科学、体验科学。

2、以创新、节约、环保为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要求:

1、营造一个积极、开放的活动环境,发动全员参与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展现自我。

2、以班为单位,个人为主体,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特色,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的个性特色,创建各具特色的科技活动氛围。

3、请各项目的负责人要尽职尽责,筹划赛程,有始有终地做好工作。做到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准备充分,宣传到位,发动有力,体现团结协作精神。及时做到资料收集,成绩汇总,发放证书,确保科技节活动成功圆满的进行和完成。

4、各项活动负责人要及时制订好活动方案和竞赛规则,以利于活动正常、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活动过程的安全。

四、活动时间:10月15日——11月19日

五、参与人员:全体师生

六、活动内容:

1、科技知识竞赛:3-6年级每班派5人参加,分中、高年级组进行评比。

2、小制作、小发明:2-3年级每班至少1个小发明,2个小制作。4-6年级每班至少2件小发明,3件小制作,一年级请积极参与。小制作、小发明要具有一定创新性,实用性。

3、科学幻想画:1年级每班至少3幅,2-3年级每班至少5幅,4-6年级每班至少5幅。作品可用水彩、油画、蜡笔等不同材料表现纸张建议为8K,横竖均可。评选标准:想象力、科学性、绘画水平,作品内容需表现本次活动主题。

4、科普小报:作品主题围绕“节约”、“环保”。2-3年级每班至少2件,4-6年级每班至少5件。要求版面清晰整洁,报头突出,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协调。

5、科技征文: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小调查形式。3年级每班至少2份,4-6年级每班至少4份。文章简短有力,内容新颖,字数不限。

6、科技知识讲座。

7、黑板报评比:出一期以“节约、环保”或“科技创新”的黑板报。

8、班会活动:以科技创新,环境保护、节约或利用新能源为主题。

七、有关说明:

1、科学幻想画、科技小报作品在背面贴上同意标签。小制作、小发明需附上一份简短的介绍说明,并配上学生的生活照片。

2、参赛作品可在家长、老师的辅导下,自己独立完成。

3、所有作品择优选送区里参评市创新大赛。

4、所有作品请按时上交负责人。

八、具体分工:

1、科技小报、幻想画右美术组老师负责指导、评选。

2、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由科学组负责指导、评选。

3、科技小论文语文负责指导、评选。

4、各班主任负责室内黑板报,作品的收集。

5、广播站及时作好各班活动进行情况的追踪报道。

6、各班、广播站做好活动宣传。

7、以上各项活动鼓励一年级同学积极参与。

九、奖项设置:

1、本次活动获奖作品占总上交总数的50%,按年级分设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45%)。

2、根据累计积分,将评选优秀组织班级若干,用于奖励积极组织活动的先进班级,学校在考核中给予奖励

3、积分方法:

第2篇

在这阳光灿烂、流光溢彩的季节,历时两个多月的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西校区首届科技艺术节即将伴随着精彩的文艺汇演落下帷幕。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本届科技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科技艺术节中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优秀而富有才气的同学表达最真挚的祝愿;向在科技艺术节中作出贡献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老师们,你们辛苦啦!

回顾刚刚过去的科技艺术节,我们高兴地看到:

本届科技艺术节是奋发向上的,她主题鲜明——体验·创新·成长。她目标明确,即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作灵感,陶冶艺术情操。

本届文化艺术节是盛况空前的,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广,群星辈出。学校精心设计、周密策划了“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创新知识演讲比赛”、“七巧科技”竞赛、“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比赛”、“科幻绘画”比赛,学唱“古诗歌”、学跳“校园拉丁”,等八项活动,全校师生参与率达百分之百。

所有竞赛活动我们采取班级、年级、学校层层筛选推荐的形式进行,最后共收到各年级上交的优秀科幻画20件,评出一、二、三等奖共8人;科技小制作25件,评出最佳创造奖13件;科技小论文20篇,评出优秀创作8篇。在从这些获奖作品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创造力,它们构思新颖,具有教育性、时代性、欣赏性。还有即将开始的“文艺汇演”更是精彩纷呈,相声、快板、舞蹈、时装秀、经典唱诵,好戏连台,彰显同学们的艺术才华及表演能力。

科技艺术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释放激情、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丰富了校园的生活,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家的兴趣,陶治了情操,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张扬了个性。

同学们,科技艺术节虽然就要画上休止符,但我们的校园科技艺术活动永远没有句号,校园科技艺术节虽然是个有限的时间段,但艺术的空间却是无限的。

让我们运用科技,学会创造!让我们彰显才华,展示个性。

让我们在西校区奏响时代的强音!

第3篇

关于开展好小学生科技活动的建议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好奇、好动的共性和发挥特长的潜能。学校在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开展多种多样喜闻乐见的科技活动,让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显示自己的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开展好科技活动呢?本文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体现一个“斜”字

小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除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外,还有知识积累和逻辑思维的基矗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小巧手、小饲养”六小活动,能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观察是前提,思考是过程,“六斜是成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维,在微小方面去捕捉思维的灵感,让学生着眼于身边现象,不随意放弃任何小的细节,不排斥任何小的成功;逐步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提倡一个“动”字

科技活动本身就是一项群众性的科普活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其参与意识,让学生从小接触一些科普知识,对科学产生感性认识,发生兴趣。在活动中,注重其广泛性和真实性,重点在“参与”、“普及”四个字上下功夫。无论是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还是六年级毕业生要人人参与;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个个要临场辅导,做到三个100%,即老师100%参与辅导、学生100%参加活动,后勤100%协助准备。活动中“动”是关键,让学生亲自选题设计,自己动手制作,自己评价,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从中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造兴趣,陶冶爱科学的情操。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发挥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以达到开发大脑潜力,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

三、树立一个“改”字

科技活动中,要拓宽思路,树立一个“改”字。坚持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做到教育、教学、科技全面开花;发明、竞赛五花八门。开展“畅想、畅谈、畅画”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介绍设想方案消除学生发明难的情绪。比如北京崇文区精忠街小学举办的“为了残疾人的幸福--我的设想”活动就深受学生欢迎,活动中学生想出了很多实用可取的方案。可采取七个结合:即小制作与手工课结合;小畅想与语文课结合;小巧手与劳动课结合;未来世界设计与美术课结合;知识竞赛与历史、地理课结合;生物百项实验与自然课结合;显微镜下的奥秘与日常生活结合等。这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辅导有内容,学生活动有兴趣,把知识、趣味、实践融为一体。

四、突出一个“趣”字

每次科技活动无论是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或活动形式力求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鼓励学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学生在“科技游戏”中尽情玩耍;有的在未来世界畅想中敞开理想的心扉;有的进行标本辨析,观看小动物激战场面……活动一定会充满欢乐、充满情趣,像一块磁铁,紧紧吸引学生,为学生开辟了快乐的开地,创造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第4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开展科技节的活动总结三

一个充满生机,孕育希望和收获成功的___月已悄然而过,大新中心小学小第___届科技节也圆满落下帷幕。本次科技节在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把“体验,创新,成长”这一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学校开展学科知识竞赛、“变废为宝”的小制作活动,以生物、环境、科技、探索为内容的小论文比赛,办科技板报、读科普书籍等多项科技知识普及活动与竞赛活动均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通过这样一个共同交流,相互促进的“科技节”,提高了广大师生们和家长们的科学素养,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了科学的火种。

本次科技节从__月开始,历时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孩子们用他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看到了科技,找到了科技。原来科技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帮助我们快捷地解决很多问题。科技,不仅仅体现在实物方面,还表现在科技的方法上。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妙地解决很多难题。例如,___橡皮擦可以擦掉铅笔字?蚂蚁是靠什么来辨别方向呢?经过查找资料,他们认真地研究,写出了生动的科技小论文。

同时,孩子们还把了解与收获的科技知识制作成精美的小报、黑板报。生动的图画,童趣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一颗颗稚嫩的心正为着所收获的科技的奥秘在喜悦着,成长着。科技伴随着他们快乐飞翔。我们的评委也认真地进行了点评,评委们的点评细致、到位,符合实际情况。

科幻画方面,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孩子的心灵是纯美的。他们用自己手中那只灵动的画笔,描绘出了他们有关于科技的遐想。广袤的夜空,蔚蓝的天体泛着光芒,美论美奂;可爱的福娃忙碌着清扫卫星障碍,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新面貌。一幅幅美丽的彩画将我们带进了丰富多彩的科幻的世界,为我们展现了对未来世界的大胆构想。激励着我们都为此宏伟的目标孜孜不倦地奋斗。

一个月的科技探索让师生们意犹未尽,科技节中的美好回味恒久地留在每个人的心里。

意义非凡的___月,在我们幸福满满地笑对喜人的收获时,我们仍然满怀热情与期待,我们向科技进军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不断探索,奋发向前的科技精神不会停歇。我们这支勤奋求实,开拓创新的队伍将一如既往地带领着我们的孩子在科技的世界里遨游,品出科技的味,读出科技的美。让科技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科学的光芒为每一个善于发现和运用它的人们感受到温暖。让孩子们的梦想,在科技的促动下,飞得更高,更远。

第5篇

赛事概况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创办于1989年,每两年举办一届。竞赛旨在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该竞赛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的宗旨,自创办以来,已分别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连续举办了13届。已形成校级、省级、全国的三级赛事,参赛同学首先参加校内及省内的作品选拔赛,优秀作品报送全国组委会参赛。

竞赛章程规定,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荣誉“挑战杯”为流动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设“优胜杯”若干,分别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学校。累计三次捧得“挑战杯”的学校,可永久保存复制“挑战杯”一座。

大赛影响

2013年10月13日至17日,第十三届“挑战杯”交通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苏州大学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并列以总分480分获得本届“挑战杯”。决赛期间,内地及港澳地区450余所高校的4000余名师生代表参赛参展。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新闻媒体代表和当地中小学生观摩了作品展。近百家企业与所关注的参赛作品作者进行了投资意向洽谈,有的还现场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书。

“挑战杯”竞赛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另一个则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这两个项目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目前共有2000多个学校加入。“挑战杯”系列竞赛,每一届承办都有独特的会徽、口号、吉祥物、展板、创新故事等线上和线下特色品牌活动,使得“挑战杯”与时俱进,不仅具有权威性更具备时尚、高端、大气的特性,更深入的走入了学生内心。

历经20多年的发展,竞赛规模持续扩大,作品类别日益丰富,涵盖了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科技发明创造、哲学社会科学调查研究等多个领域,每届参赛高校已达千余所。由于“挑战杯”竞赛活动在较高层次上展示了我国各高校的育人成果和推动了高校与社会间的交流,已成为学校学生课余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成为高校与社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受到学术界、投资方的垂青,实现了孵化与升级,创新成果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向着更深的层次推进。目前,“挑战杯”系列竞赛是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

第6篇

[关键词]科技实践活动 科学素质

为了贯彻和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应该从小做起,从学校抓起。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参加和体验科学技术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维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科学知识时兴趣,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这不仅是体现基础教育顺应时展、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规律。我们组织开展了科技实践活动的尝试和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老师的科技辅导水平,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改变了师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村中学要搞好课外科技活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实际情况的限制,如设备器材的缺乏、经费的不足等,不可能开展科技活动的传统大项目,如各种遥控“三模”:航模、船模、车模,但可以制作各种简单的作品。我在辅导学生科技制作时就选择了那些简单机械或电动小制作。因为这种作品的制作基本不需要经费,材料可以通过发动学生捐献各种破旧玩具来获得,制作工具也是普通家庭都具备的钳、锤、电烙铁等。可由学生从家里自带来解决。而且这些简单的制作适合农村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获得成功的经验,他们感到参加活动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一、增加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

在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兴趣是学生开展好活动的前提和动力。如果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对科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自觉地投入其中,并在活动中受到启发,能够比较扎实地掌握科技知识。在科技活动中,老师要激发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制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天赋,发掘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特长。只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树立技攻关意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二、科技活动的形式

1 组织讲座,进行现代科技知识及新科技发展介绍。让学生了解新科技的发展状况,明白科技与社会,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

2 调查访问,确定好调查内容,拟定好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方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个别或分组带着任务在当地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然后进行交流。例如当地环境污染与保护、土壤的酸碱性、化肥与农药的使用等。

3 进行探索性实验,从实际出发,在科技活动中,安排适量的创造性实验。可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4 边讲边实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亲自操作,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5 成立科技俱乐部,开展趣味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知识,得到锻炼。

6 组织小发明、小制作评选活动。

三、开展科技活动的方法

1 观察法

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通过全面搜集材料、开拓思维、检验研究成果,使学生直接感受、获取知识。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事物,养成善于观察事物的兴趣,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能,学会作观察记录和总结的方法。观察要坚持全面性、客观性、典型性。

2 实验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简易的仪器或设备,控制、干预、模拟自然现象,使某一事物在观察的条件下发生和重演,从而使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探索自然规律。如在学习了声现象后,我就组织学生自己在家里找一些啤酒瓶,分别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然后用金属棒敲击发声,观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

3 交流法

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互相启发、积极思考、引动联想,并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把学生带进更广阔的科学世界里。通过活动,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形成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现代化思维方式。

4 制作法

学生利用一定的工具材料,通过动手操作,独立地完成某种实物作品。它主要应用于创造发明和小制作等活动中,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活动,不但要培养学生会动脑,还要学会动手、参加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工具,学会一些简单的实用技术。如在初三学习了重心和杠杆原理后,我就把自己制作的水动春米机模型让学习来仿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了所学的课本知识。

5 创造法

学生根据要求,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要求想象,独立地完成某项科技作品。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训练,它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不但能够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而且在此基础上学会发明、创造。如初二物理中学习了电动机原理后,我就让学生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自己制作一个电动跷跷板。材料只需电池、废喇叭后面的磁铁,一长段漆包线,几块木板等。

6 竞赛法

通过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评选“灵巧手”、“小博士”、“小发明家”等。对学生的制作、发明、论文进行评奖,定期通过各种板报、壁报公布优胜者的成绩及名单。

7 游戏法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强,贪玩好胜等特点组织各种科技游戏活动。使他们在玩乐中耳濡目染,不断受到科技熏陶。如“想象力大赛”、“小小科技博览会”等活动,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科技活动的选题与实施

1 科技活动的选题

科技实践活动都有一个与活动目的密切相关的鲜明的活动主题,以及多种多样的紧密围绕主题的活动形式。如: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技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动手能力、推广有意义的活动。

选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围绕科学纪念日(例如:科技节、科普日等)主题开展的专题科技实践活动。这类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有些活动还具有世界性,它的主题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课题。如3月12日植树节、5月“全国科技活动周”、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底“全国科普日”等。

(2)结合重大科学现象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这类活动能够引起青少年极大的兴趣。如结合重大天文现象进行讲座、观测、论文演讲等活动。这类活动有时要有相应的仪器设备且学生参与人

数比较多。如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我就组织学生观看了美国太空总署的资料片《太空探索》,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工作和生活的情景让学生们兴奋不已:而一些宇航员在人类的探索太空的征途中付出了生命又让学生们黯然神伤。

(3)结合实用技术、科学方法的传播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从本地区的经济、科技实际出发、向学生普及实用技术,开展生态环境调查,使青少年从小关心家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如土壤酸碱度的测定,西瓜的种植栽培技术,棉花病虫害的防治等。这些都是农村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题。

(4)围绕热点问题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根据一定时期的热点问题确立活动主题。如今年的热点“猪流感”、神舟八号飞船等就可以作为科技活动的课题。

(5)围绕各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如在学习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后,课后的练习中给出了一个单摆的题目,原题只是让学习讨论单摆摆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我就问学生: “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老式的座挂钟是怎样调节走时的快慢的呢?”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探究这个问题,并提示他们可以考虑摆锤的质量、摆线的长度、摆线的摆动角度三个方面的因素。学生们探究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了解了一些在高中物理中才能学到的知识。

2 科技活动的实施

完整的实施过程指活动在实施时,有系统完整的活动计划、进度安排、组织方法、实施步骤和总结评价。同时,记录每一阶段活动情况、参与人员、活动生成问题、解决方式、收获体会等。

课题选好后,制定完整合理的活动计划很关键,计划拟订后开始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严格准确记录实验数据,详尽细致的做出结果评价。

如:初三学生的“探究单摆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科技实践活动。

(1)第一阶段:制订活动方案,做好准备工柞

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备有秒表、铁架台、质量为50克的摆锤、长度为50厘米的细线,第一小组还准备了两个质量分别为20克、100克的摆锤,探究单摆的周期是否与摆锤的质量有关;第二小组还准备了长度为30厘米和70厘米的细线,探究单摆的周期是否与摆线的长度有关;第三小组准备了量角器,探究单摆的周期是否与摆角有关。

(2)第二阶段:进行实验探究

因为单摆摆动一个周期的时间太短,测量起来不方便,误差也较大,所以我让学生测量单摆摆动20个周期的时间,再计算出周期。第一小组的摆角和摆线长度固定,换用不同质量的摆锤测量三次:第二小组的摆角和摆锤质量固定,换用不同长度的摆线测量三次;第三小组的摆锤质量和摆线长度固定,改变摆角也测量三次。每次测量都详细记录测量数据,计算出单摆的周期。

第一小组:摆线长度50厘米,摆角为20度时的测量数据,如表1所示。

第二小组:摆锤质量50克,摆角20度时的测量数据。如表2所示。

第三小组:摆锤质量50克,摆线长度50厘米时的测量数据,如表3所示。

(3)第三阶段: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从实验探究数据可以看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单摆的周期与摆锤质量和摆线摆动的角度无关,只跟摆线的长度有关,并且摆线越长,单摆的周期也越大。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安全问题

农村教师的工作和家务都很忙,所以在开展活动时,并不是每次都能到现场,而活动又免不了要用电、用刀具和酒精灯等。所以在使用工具时除要注意安全外,还必须严格规定老师不在的情况下不准使用各种危险工具。

2 取得领导和家长的支持

学校领导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农村孩子的家长由于受到环境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往往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对于各种课外爱好活动并不支持。所以辅导教师一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二要做好家访工作,以获得家长的支持。

3 处理好科技活动与学习的关系

课外爱好活动究竟是一种课外活动。虽然能促进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假如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所以要适当控制活动的次数和时间,一般每周1次,每次不超过1小时为宜。

4 活动场所的安排

农村中学的校舍本来就比较紧张,如何安排一个不影响其他学生。又不被其他学生影响的场所,也需要辅导老师费心。

六、小结

第7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球科技发展更加迅速。学校作为传播科学知识、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主要地方,应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与时俱进,树立新的人才观。

一、趣为先

没有兴趣的活动,学生参与起来索然寡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新鲜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新鲜事物更会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在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科技小知识、趣味故事、科技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兴趣。科技活动无论是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或活动形式要力求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鼓励学生在“科技游戏”中尽情玩耍,敞开理想的心扉;指导学生观看小动物激战场面等。充满趣味的活动充满欢乐、充满情趣,为学生开辟了快乐的开地,创造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开发了创造的潜能。

二、动为主

科技活动作为一项活动,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活动意识。农村学校主要是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从小接触一些科普知识,对科学产生感性认识。在活动中,要注重其广泛性和真实性,让学生人人参与;教师个个临场辅导。随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学校都有了科技活动室、劳技室、科学实验室,活动器材和设备设施也相对比较齐全,为科技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活动中“动”是关键,让学生亲自选题设计、动手制作、评价交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发挥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以达到开发大脑潜力、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通过活动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科技实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科技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

三、创为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全民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我们要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激励学生自行创造与发明,让学生体会经历了才有感受,实践了才会明白,让每位学生都能认识到只要坚持不懈,认真诚实,一丝不苟,就一定会在科技创造中有所提高和进步,并最终取得成功。多多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小巧手、小饲养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在微小方面去捕捉思维的灵感。

小学科技活动丰富多彩,除了要做到突出“趣”“动”“创”这几方面外,还要注意构建“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我们应共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合力培养学生。通过“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当前新形势及在教育改革中家庭所承担的责任,并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使家庭配合学校共同搞好各项科技、创新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第8篇

1.科学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管理之中

科学教育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坚持真理、勇于实践和献身事业等科学精神的教育。例如,数学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数学家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使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汲取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力量。为了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学校要求教师在各学科(尤其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教学中逐步改变单纯的学科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逐步形成“参与、探究、合作、活动”的课堂教学特色。

2.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

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之外,教师还注意适时地介绍生活中的最新科学动态及前沿科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家庭小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在周末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开展科技小创作和小实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课外活动是搞活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有效载体

1.编写教材,组建科技社团

学校组织有关教师编写了一册(共五章)切合学生实际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校本教材供课外辅导活动之用,并组建了科技学社、物理科技活动小组、化学科技活动小组、生物科技活动小组、信息技术活动小组、科幻画创作小组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科技社团或科技活动小组参加活动,并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科技知识学习、开展科技创作等,既培养了特长,又张扬了个性;既培养了刻苦研究、不怕失败的精神,又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深深地明白科技要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道理。

2.专题探究,开展校园科技活动月

作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我们重视通过专题研究和实验,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学习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科学教育特色文化的形成。例如,我们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组织科技知识培训和挑选有价值的课题(例如,“酸雨的形成”“家居污染”和“城市光污染”等),让学生自主调查研究并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开展科技创新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学校在每年11月的校园科技活动月中,对学生的优秀科技作品按照科学小论文、科技实践活动报告、科幻绘画和科技创新成果四种类型进行集中展示、问辩、评奖和表彰,让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体验到活动的紧张与快乐,体验到创新的艰辛与喜悦,并在体验中锻炼成长。目前,学校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已经初步形成点面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良好局面。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报告、科技小制作和科幻绘画等参加省、市、区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屡有斩获,在潮州市更是首屈一指。2011年,城南实验中学率先成为潮州市首所被省科协、教育厅和科技厅联合命名表彰的“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第9篇

本栏目刊发一组文章,从不同侧面介绍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在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做法,以期对其他试点项目校有所启发。

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创建于1993年,一直以来,学校秉承“塑造健康人格,培养科学精神”的办学理念,坚持走科技教育和教育科研之路。2011年春季,被确定为福建省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试点项目学校。

一、未雨绸缪——做好教育改革的准备

教育改革,是事关全省的一件教育大事。要做好这件大事,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把它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1.确定项目名称。作为省教育厅直接确定的试点项目学校,如何确定项目名称,学校领导经过反复斟酌,一致认为,改革试点项目应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因此,我们把项目名称确定为“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

2.制定工作机制。学校成立项目工作组织领导机构,主要负责试点项目推进工作的管理和校本教材的审定工作;组建项目工作团队,主要负责试点项目推进工作的实施以及校本教材《创新与实践》的编写工作。同时我们还制定试点项目工作配套制度及机制,并对照落实。

3.做好舆论宣传。发动全体教师行动起来,为做好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出谋献策。学校设立试点项目工作专用公共邮箱、试点项目工作网站、QQ群,为教师们创设平台。2011年6月28日,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举行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启动仪式,泉州市教育局网站、《安溪教育》、安溪县广电局对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的试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专题报道。

4.加大资金投入。为做好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学校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50多万用于建设两间标准化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并添置大量科学仪器。除了做好硬件上的投入,学校还注重营造校园科学教育氛围,创设校园科学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科学教育环境的熏陶下爱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5.优化师资配置。要做好试点项目工作,需要具备强而有力的师资队伍,为解决师资配置问题,除通过公开招考的两名初中物理教师外,学校还从现有教师中挑选3位年轻教师优先配足配强科学师资队伍。同时,安排行政领导兼任科学课及《创新与实践》校本课程的教学。

6.调整课程设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就要保证科学课及校本课程《创新与实践》的教学时间。为解决教学时间问题,我们从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6课时及科学课3课时中各调出1课时来上校本课程《创新与实践》,这样,每周上两节《科学》课程和两节《创新与实践》校本课程。

二、紧扣重点——把握教育改革的命脉

做好教育改革的准备之后,就要分析工作重点,然后围绕重点全方位开展工作。

1.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

一是邀请省、市、县教科所与教研室专家到学校指导教育改革的相关工作;二是请本校省、市学科带头人为教师们开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讲座;三是利用教研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改革理论及新课标、观看教学录像课、分析典型案例;四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出学校,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及各级研讨会;五是通过开展现场课标知识解读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现场撰写教学设计、学科素养、评课等各种业务技能比赛,以赛代训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还开通教育阅读网并征订一些书籍、杂志,供教师们学习。

2.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在开发《创新与实践》校本课程项目上,抽选骨干教师组建项目组,项目组先后召开19次会议,讨论教材的编写及修订工作。

①编写校本教材:我们利用两个时间段组织试点项目工作团队编写校本教材初稿,2011年暑假两个月着手编写三至六年级上册,2011年秋季编写三至六年级下册。在编写教材时,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校本教材的内容体系的主要依据是《小学科学》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及创新大赛项目,做到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二是把每册的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调查与探索、观察与实验、设计与制作、创新与发明。三是编写时主要体现地方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突出可操作性。

②修订校本教材:2012年春季及暑假,我们组织项目工作团队针对《创新与实践》初稿在试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订。在修订的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就地取材。校本教材要体现地方特色,我们就尽量采用安溪的相关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第2课“闽南文化调查”,就引导学生阅读《安溪县志》《安溪民间文学集成》,观看泉州电视台4套闽南语频道等。二是同伴互助。充分发挥学校各科骨干教师的作用,群策群力,通力协作,达成共识。例如:有些内容需要提供实物图片就请美术组教师配合,拍摄照片或画出草图,再由信息技术组教师扫描插入图片;在文字推敲方面,请语文组骨干教师进行修改完善。三是亲近学生。在修改校本教材时我们选用我校学生自己的作品编入书中,如:六年级下册第11课“如何撰写项目简介”,我们把六年(7)班钱璐同学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农村乘车大小便问题的调查及对策——以安溪至龙涓乡的线路为例”作为范例。这样的修改,教材源于学生,用于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③探索教学模式。教师们充满热情、绞尽脑汁把《创新与实践》校本教材编出来了,如何上好这套教材,大家感到束手无策,在教师们眼中,它是“三无产品”,即无教参、无教案、无经验。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做到:一是召集执教教师,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会议,执教教师反馈上课中存在的困惑,讨论解决办法,达成共识。二是我们要求每位科学专职教师各针对一个板块认真编写一至两课时的详案,供执教教师参考。三是每学期都开展《创新与实践》教学研讨活动,就如何把握教材、实施教学进行探讨,同时针对校本教材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④讲究评价方式。有效的评价能很好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能激励学生更投入地进行学习。评价《创新与实践》这门课程,如果采用简单的纸笔测试,很难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的做法:一是知识性较强的内容采用笔试的形式;二是实验、设计与制作方面的采用让学生现场动手做;三是调查及创新与发明部分主要采用开展实践活动,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每个班级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采用一至两个方式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很乐意接受,效果较好。

3.加强学生科技实践活动。

做好改革试点项目工作,最终受益的是学生,所以说学生是改革的主体。我们不仅要让教师们参与到改革工作中来,更要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为达到这个目的,我校开展一系列活动:①召开学生动员大会。②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③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如:科学课上让学生们动手做实验;课外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及周边的植物,带学生们到养殖场观察动物,撰写观察日记;开展小种植、小养殖活动;每学期开展读一本科技书、看一部科幻影视作品活动;定期开展科技小制作、撰写科技小论文、画科幻画等比赛;④经常开展全校性大型科普活动,如科普黑板报、科学想象画、科普征文、专题讲座、主题队会和科普夏令营等多种活动,并与社区联手,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⑤组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等。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切切实实参与其中。

三、形成特色——品尝教育改革的硕果

通过前一阶段的摸索、实践,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已初步形成科技教育特色。

1.教育改革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几年来,科技教育已成为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参加泉州市航空航模比赛连续三年获一等奖;参加泉州市第七、八、九届科技创新大赛获一、二、三等奖十多人次;参加省电子拼装比赛获团体第一名;参加省电子模拟探雷赛获团体总分二等奖;代表福建省队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杯模拟探雷赛获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三名;参加全国首届中小学生科技创意大赛,荣获小学组团体金奖,还获得纸箱车大竞速小学组第一名,10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得个人总分一等奖,学校被评为创新型学校。

2.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①经过多次的讨论、修改,教师们已积累一定的编写校本教材的经验,经过修订,《创新与实践》校本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可操作性更强。②项目组成员教育科研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项目组成员参加泉州市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2012年4月,一位教师被评为泉州市科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两位教师被评为市科学学科骨干教师;2012年5月,一位教师被评为县科学学科教坛新秀;2012年5月,四位教师撰写的论文分别荣获县中小学实验论文一、二、三等奖;撰写的两篇科学在CN刊物。2012年10月,《提高科学环保教育实效策略的研究》被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2012年11月,泉州市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暨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汇报会在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召开,会上,13位教师执教的观摩课受到与会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第10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学校要特色发展,校本课程是关键。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我校以主体教育理论为基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与创建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相结合,进行了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不断完善自我及超越自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素养。

 

一、课程开发宗旨

 

1.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好基础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目标;

 

2.符合学生学习认识发展规律,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并使人文与科学结合;

 

3.强调课程的特色和个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

 

4.强调课程面向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过程,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中进行学习。通过我们多途径、多层面的课程开发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张扬,丰富了主体教育实验的内涵。

 

二、课程开发措施

 

1.建立合作机制,多层面价值认可

 

教师的开发态度、合作精神、合作行为是校本课程有效实施和整合的有效保证。我校在建构科技教育特色建设理念时,传承科技启智未来,学做合一提高素养,在实践中求真,在实践中求学,在实践中求发展,教师对科技教育理念文化的深度思考。科技教育特色创建工作逐步成为全校教师的普遍自觉,体现在每个教师的期望和态度中,不断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还通过家长学校向社会、家长广泛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科技教育特色文化,使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街道、社区、家长的广泛支持。

 

2.建立整合机制,多学科渗透互动

 

为保证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和配置,学校应建立开放的组织氛围和教研制度,引导不同学科的教师打破同一学科和年级的组织和界限,围绕科技教育课程文化重建的主题,建立起新的非正式的开放的组织气氛和组织制度,以利于设计和实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整合的学习和教研主题,推进不同学科教师的互动和学科整合。

 

学校通过建立开放式的备课组,让科技教育骨干教师参与其他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在此过程中,语文、品德等学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学人文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艺术学科组织学生绘科技幻想画、临摹获奖科技制作、排演科技小品、让学生在场景中扮演科学家的角色等;数学学科在计算、测量等教学中,密切结合科学学科教学,指导学生将科学实验数据转换成简图、表格、图像等,并指导学生运用图像和表格中的数据建立模型进行预测,指导学生运用分数、小数、百分数等运算方法就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让学生在整合性学习中激发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

 

3.建立体验机制,多渠道走向生活

 

①课外活动

 

我们将学生课外的活动看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课后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探究活动,参加科技兴趣小组。

 

②家庭教育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言传身教最多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家庭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是我们课程开发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学校要不定期召开科技教育家长会,跟家长探讨科学素养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多给孩子输送科学的思想,培养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③社区环境教育

 

我校的课程开发注重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以社区为背景的科学及人文素养的熏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穿插社区环境污染的调查,将书本的知识生活化、具体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也有利于其人文素养的提高。组织学生开展“生活科技实践行活动”,以专题形式加以设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定期请专家作环保科技专题讲座,请园艺师作栽培现场指导,请工程专家作“感知教育”基本知识讲座等,让地方和社区的自然人文资源成为科技教育课程开展的不竭源泉。

 

4.建立活动机制,多形式开发智能

 

任何教育都是从活动开始的,科技教育课程建设更是如此。在建立活动机制的实践中,必须确立以儿童为本位、以儿童兴趣为主题的课程观,十分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学校的课程开发应弥补科学学科课程的不足,重视开发和丰富活动课程,平衡课程类型,让学生在自主性体验活动中提升和发展科学素养。

 

科技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必须尊重和满足个性的兴趣、需要和意愿,在兴趣发展的基础上将知识掌握和智力发展统一起来。如以制作“小三模”,培养学生创新技能的“金钥匙工作室”,每周组织学生学习航模基本知识,动手操作拼装和制作航空航天模型,定期组织班、校竞赛活动,并积极参加省、市、县科技模型大赛,以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机器人拼装、编程、调试等技能的“罗伯特工作室”,引导学生从小就接触前沿科技。各工作室设有相应的班级工作站点,在以上科技教育活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参加相应的工作室和工作站点,让学生各选其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我校还将学习的内容分为低、中、高年段,在课时上1-6年级每周1节科技教育课。各年级科技教育内容安排如下:一、二年级:科幻画、手工制作、智力拼图,侧重培养学生想象能力,锻炼出灵巧的双手。三、四年级:科幻画、科技小制作、科学小论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写作训练。五、六年级:废旧物利用、科学小实验、科技实践活动,侧重培养学生创造技能和创造思维,训练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将科技教育课列入课表,使科技教育进入教学主渠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每个班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及指导老师,加大科技的含金量。

 

普及科技制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文娱表演型活动中,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各种科技类文艺节目,使校园科技节与艺术节融为一体;在评比竞赛型活动中,组织学生搞小制作、小发明,参加省市县科技创新大赛,学校主动承办、协办各级机器人大赛,为学生展示新兴科技技能和特长创造机会;在科普宣传型活动中,让学生以自己制作的科技制作、科学幻想画、丰富校园环境文化;在探索研究型活动中,组织学生写科技小论文、搞小发明参加专利申请等。开展这些活动的宗旨是用丰富的科技活动去实践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文化理念,在每一个学生心中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

第11篇

【关键词】合作探究创造性思维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教育工作者肩上,而科学素质的提高重中之重是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创新,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当前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推广,我们要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将合作探究思想渗透于物理教学中,加快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现代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增强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亲自探索和合作研究,并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合作探究活动,不但提高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且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合作探究的前提,是我们进行合作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核心,只有提出了问题使我们的探究过程才有一定的研究方向,对合作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开始提出问题时,也许会有个别学生存在怕出错的思想障碍,这时教师要有耐心,一句激励性的话、一个赞赏的眼神对学生来说是最大的鼓励,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提出的问题也许有些意义不十分大或有明显的错误,教师不应简单的否定,应在充分肯定其积极性的前提下,指出其正确合理的成分,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勇于提出问题。否则一味的否定,只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怯于对问题进行猜想,更使探究活动难于进行。因此教师应设法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景与已有的知识的冲突所在,并因利势导,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变化,由不敢问到敢于问、善于问。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曾说:"提问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培养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会物理规律和知识,体验通过学习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并逐渐掌握科学的方法,树立科学的创新精神。在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节奏,循序渐进,对活动内容教师应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诱使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假设与猜想,此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始阶段旨在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的思想障碍,树力学生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对于比较困难的环节,教师应给于适当的提示或直接由教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使学生较为顺利的参与到探究过程,避免多次的失败而产生消极心理。

三、重视实验设计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物理实验不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去验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在物理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多看、多想、多做、多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设计实验,分析每一种设计方案,找出不足之处,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最佳方案;以及对原有实验器材进行微小变动,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等都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设疑:如果器材中缺少电压表,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如果器材中缺少电流表,又应如何设计实验?通过多角度的分析与设计加强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这种训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对学生发展性思维的培养也是极为有益的。

四、重视课外实验制作,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外实验不仅能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开放实验室,进行物理小制作比赛,使学生尝试动手动脑的乐趣;举办物理科技讲座,开展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竞赛,使学生崇拜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指导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撰写科技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科幻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兴趣特长,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撞击学生的创造灵感,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12篇

关键词:课外 实践探索活动 组织策略 研究

由于农村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条件较差、信息闭塞,加上课业负担繁重,学习时间紧张等因素,以往几乎没有进行过一次物理课堂以外的实践探究活动。从教师到学生对怎样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从方式到方法几乎没有经验可谈。但为了配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教学研究课题实施;为了通过物理课外的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精神和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将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更好的融入物理学习中。我们课题组教师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尝试,初步形成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构想和思路,下面就谈谈具体的想法和做法。

一、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意义

1、物理知识的应用

如在学习了光的反射之后,可以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潜望镜,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学校或家庭所在区域的光的利用、污染问题,写一份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和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课内物理学习内容的延伸

在学习了重力之后,可探究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心。在学习了质量知识后,可让学生调查成年人大脑的质量、成年人血液的质量、自行车的质量、摩托车的质量、一个鸡蛋的质量等等。

3、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的应用

如环保方面的问题、能源方面的问题、保温性能的问题等。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所探究的题目不宜过大,针对性要强,使学生易于操作。

在选择课外探究内容时教师应该倡导学生自己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定时向学生公布,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确定探究的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探究的课题,自行组建小组,进行探究。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方案的实施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具体形式、内容

1、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

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是我们初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外实践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必须保证充足的时间,以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科技制作方案或实验方案。各小组在完成方案后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再次讨论修改方案,拿出可行的活动方案,在形成可行的活动方案后,学生便可以分工准备材料进行实验或制作。另外,教师平时要及时收集和评价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的活动成果。

2、网络学习和电脑制作

处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与物理学习的整合,这已经是探究性学习不可忽略的问题。为了紧跟时代的脚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内容还应该包括网络学习和电脑制作。为此,我们和计算机教师协商组织了计算机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如在学习了超声波后,让学生分组在网络上收集或下载了相关超声波知识和应用的大量资料;在计算机课上学习了电子报、网页制作后,让学生以物理学习中某一方面的知识为主线,分组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利用word、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制作主题显明的电子报和网页、网站。

3、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上的一些关于物理现象、物理资源等一系列问题的走访、调查。污染(废物品、废水、噪声)的产生、危害以及环保措施方面,如校内噪声的来源、污水的处理;水、电两种能源的利用,浪费及节能方面的知识,如设计家庭节水实验方案等。这种调查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总结出这些现象写出调查报告即可。

另外,还可以借助科普讲座、观看科技片等多种形式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总之,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联系,发挥学生的潜力有重要意义。

三、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合作小组分组原则

在校内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时,教师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按4人至6人分成各个小组,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使全班各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这一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优良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合作中小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如:小组长,负责填写小组活动内容的记录员。而且小组角色还应该经常互相轮换,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中得到锻炼。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又能使个人的努力得以充分的展现。

在校外进行如小制作、社会调查研究等课外实践探究活动时,为了便于组织和有效合作。活动小组的组成可以根据地域、学生的意愿、动手活动的技能等因素,自由灵活地组成活动小组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

四、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方法和一般过程

学生探究活动是一种创新教育,实质上学生的创造性是无法教育的,要靠熏陶和培养,培养创造性需要信赖和宽松的环境。进行活动探究,就是给学生创设一种空间,给出一定的时间,把教学重点逐渐向情商方面转移,当然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1、实践探究活动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某一个或一个方面的物理知识,在课内外或在生活中进行观察研究,找出自然界中的有些现象、生产中的有些工具、实物及生活中的有些过程中存在着什么物理规律或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

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种间接的观察法,它通过问卷、谈话、实地查看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有关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或存在的现实情况。

实验法:实验法是观察的一个重要补充,是更精确的有组织的观察。实验法的核心是如何控制所要研究的因素发外的其它各种影响因素和变化因素。

创新性制作:为了方便达到某种应用的目的;为了探究某个物理过程中存在的规律;为了搭建一个共同进行学习交流的平台。这样有目的地进行一些工具制作、实验器材制作、电脑制作,这也是实践探究活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和方法。

2、提供给学生实践探究活动的基本程序

为了便于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对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实施程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使教师对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组织和过程控制有据可循,也能使学生对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下面是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基本程序。

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方案──活动过程──成果-──活动报告

教师通过活动前的指导,将活动模式和程序推荐给学生,并提一个示范和参考资料,把研究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

五、注重实践探究活动中的指导和督察

1、活动内容的选择。首先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系列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活动内容,上报教师。然后,教师根据所选的活动内容分组建档。教师所选的课题,应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与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切入口小的问题为主。还应注意两个定位,一是学生定位,所选的课题要与学生的基本状况相吻合;二是方法定位,在校学生所具有的研究条件有很大的局限性,所用的方法要切合实际。

2、方案设计。为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必须保证充足的时间,以便讨论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步骤如下:(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2)各小组在完成实验方案后进行交流;(3)取长补短,再次讨论修改实验方案;(4)教师参与各小组,启发、诱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拿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3、方案的实施。在探究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坚持把指导重点放在“指导方法,解答疑难”上,不要干预和指挥学生的探究,只有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生明显偏差和问题时,教师才作适当点拨。一定要教育学生摒弃习惯了的依赖思想,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然指导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督促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好阶段性探究任务,督促他们根据事实认真填写探究活动记录表中的有关内容,当学生在实际探究活动中难以实施时,指导教师必须及时参与探究活动,成为他们小组的一员,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以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4、课外实践探究活动总结的撰写。在活动结束前,教师参与各小组,指导学生总结探究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写出有价值的科技小论文或者实验报告。

六、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