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1 01:34: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能训练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Abstract: Using each kind of investigation method law, has carri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analysis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high level volleyball team physical ability training present situation. Result discovery: Changchun University high level volleyball team has not worked out the annual physical ability training plan; The special physical ability training accounts for the proportion not to be high; Tallies basically in the physical ability training method's choice the volleyball movement project characteristic, but they, in has the oxygen to train on are relatively few.
作者简介:刘巍,1973年9月生,吉林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排球运动是以技能为主导的隔网对抗项群性集体项目。要想在排球比赛中获得胜利, 运动员必须具备完善的技术、战术和充沛的体能, 运动员充沛的体能是贯彻技术、战术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队仍存在着体能训练与排球运动员运动所需求的体能相互脱节和偏离的现象。为尽快提高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水平, 笔者对体能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水平提供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长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体能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
1. 2研究方法
1. 2. 1问卷调查法针对本课题具体的内容和目的, 反复征求专家意见, 设计了长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体能训练现状教练员与运动员调查表; 并对问卷作了信度与效度检验。
1. 2. 2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有关数据在SPSS115.0, Excel2007软件上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2. 1体能训练计划制定情况
体能训练计划是指对未来体能训练过程中所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这种设计是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总结、吸取教训和抛弃失败教训, 以利于提高运动水平的一种科学手段。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的目的在于科学的、合理的、迅速的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根据训练时间的长短不同可分为: 多年计划、全年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课时计划。统计显示所调查球队大多只制定阶段计划; 少数球队除制定阶段计划外,还制定了周计划; 所调查球队都没有制定没有全年计划与课时计划。各球队应重视对各种训练计划的制定, 以确保高校排球队业余训练与比赛的正常进行。
2. 2体能训练时间的安排
所调查球队教练员体能训练时间的安排方法大致有三种: 技战术训练之后、技战术训练之间与单独安排训练。在调查过程中发现50% 教练员是将体能训练课放在技战术训练之后。教练员将体能训练时间放在技战术训练课之后, 这种方法结合了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特点, 既为体能训练节约时间, 又解决学习与训练的矛盾; 10% 的教练员将体能训练放在技战术训练之间, 这种方法是指在预加负荷后进行体能训练, 之后再进行技战术训练, 这种安排方法能够达到比赛负荷起到模拟比赛的要求; 40% 的教练员采用的是单独安排体能训练。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保证体能训练负荷的量与强度。三种时间的安排都各自有其优点, 教练员根据各阶段计划的任务与要求, 采用相应的体能训练的安排方法。
2. 3专项体能训练占整个体能训练的比重
根据所调查排球队运动员的特点, 我们知道他们大部分来源是退役运动员与传统排球学校, 他们的训练年限相对较长, 有相对完善的技战术素养, 由于考入大学后有很长时间没有进行系统训练, 他们的体能下降非常明显, 这时候作为长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教练, 应重点发展运动员的体能; 在发展运动员一般体能的同时, 要重点发展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统计显示所调查球队在专项体能训练安排上基本集中在60% 以下, 所占比重不高; 各球队应当重视专项体能训练, 适当增加其比重。
2. 4体能训练的重点
在排球项目中, 重点素质及其重点程度的顺序是移动速度、弹跳力、挥臂力量。受场地的限制, 移动素质需要的是短距离起动的速度及制动和转换方向的速度, 而不是长距离的位移速度。弹跳力主要是弹跳高度、弹跳速度及连续起跳的能力。挥臂力量主要发展躯干肌及上肢肌群的爆发力。统计可看出:80% 的教练员认为专项体能训练重点是发展运动员的弹跳, 这也基本符合了排球运动体能训练的基本趋势, 现代排球体能训练要以发展弹跳力、连续弹跳的能力及弹跳的绝对高度为主要方向。
关键词:高中生;体能训练;方法
近年来,各地中学功利化风气日趋严重,导致盲目的课程增加或删减,作为主课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程则被大量增加,而作为副科的美术、歌唱和体育则被大量删减,甚至停止这些副科课程的学习,最终导致学生的体能素质一年比一年差,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因此,加强高中生的体育体能训练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以下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合理规划好训练的时间和项目
提升一个人的体能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计划训练。因此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制订好一个适合我们的体能训练表,我们在这里先主要分析训练的时间和训练的项目。
1.训练的时间
虽然人们经常说运动在生命的每时每刻,但科学来说,运动是有时间之分的,如,早上6点到7点和下午5点到6点则是最好的和最科学的训练时间,其他时间的运动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例如早上6点前的晨跑,对于南方来说,6点时,太阳刚刚升起不久,树木刚刚开始呼出氧气,所以氧气含量较低,当你在这段时间进行有氧运动时,你吸进的不是氧气,而是一些大气中的废气,这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这些废气大多数都是一些不能被降解的辐射污染物,长期的吸收,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而对于北方来说,6点时,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这时树木仍处于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阶段,因此氧气含量更低,废气含量更高,更加不利于晨跑,更加对身体有害。
2.训练的项目
我们的体能训练计划中也应当确立一个体能目标,对于高中生来说,体能训练的目标主要是加强他们的心肺,力量和柔韧度,所以,我们也应选择一些有利于心肺、力量和柔韧度的项目来练习,例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等。俯卧撑有利于手臂力量的加强和腰部力量的加强,仰卧起坐主要是加强腰部的力量和韧带的柔韧性,引体向上主要是锻炼手臂的力量,此外,在每次训练前和后都要做好充分的舒展运动。
二、群体化的体能训练
这里涉及的“群体化”这个名词,所谓群体化除了本意“群众的体能训练”外,还深究到男生和女生这两个不同群体的差异性体能训练计划,虽然说当今社会男女平等,当从生理结构上就决定了男女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体能训练也不同。
1.男生的体能训练
对于男生,我们很喜欢用腹肌来判断一个男生的体能,但事实上,男生不是有了腹肌就可以判断为体能好的,正如我们上面所提到的,高中生的体能主要是由心肺、力量和柔韧度组成,而腹肌的发达只是证明“力量”的锻炼很好。根据男生的生理特点、未来生活和将来工作的特点分析,针对这个群体,我们在训练中应加强“力量”和“心肺”的锻炼,如通过引体向上、平板邪卧推和史密斯蹲等加强“力量”的训练,通过长短跑的不停替换来加强“心肺”的训练。
2.女生的体能训练
俗话说得好,女生都是爱美的,要是体能训练后,每个女生都变成了肌肉美女,那就不是“柔美”而是“刚美”的表现,所以,女生的体能训练,往往要弱化“力量”的训练,加强“心肺”和“柔韧度”的训练。在“心肺”的训练中,主要也是长短跑的交替,而“柔韧度”训练,则有所不同,除了一般的舒展运动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坐式拉伸韧带、卧式拉伸韧带、竖叉和横叉等来拉韧带,提升柔韧度,这些拉韧带的训练中,强度比较大,所以在拉伸时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和舒展运动,同时训练的进程要放慢,以免拉伤。
三、借鉴学习其他学校和国外的体能训练经验
体能训练的项目千差万别,其效果又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永远都没有最好的体能训练计划,只有更好的,为了规划出一个更好的体能训练方法,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
1.借鉴和学习其他学校的体能训练计划
人常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所以无论你的体能训练计划有多完美,都要学会借鉴和学习,而其他学校则是一个好的学习对象,因为彼此间的学生体能状况、学校当前环境和学生的心理和爱好等都差不多,以他们为镜,更能看出自己的弱点,如有些学校在体能训练中还会参考当天学生的课程量和学生的心情,来决定当天的体能训练量。
2.借鉴和学习国外的体能训练计划
借鉴完其他校的体能训练计划,发现自身的弱点并改正后,我们就要借鉴外国高中的体能训练计划了,这里主要是为了创新训练的模式,不得不说,国外的体能训练计划的确比我们做得好,他们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技巧,如他们在长短跑训练中的要点,是先长跑然后短跑、先短跑后长跑或者长跑和短跑交替进行。
高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塑造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练好体能不仅能让他们保持健康,更能让他们释放学习的压力,让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参考文献:
[1]王全刚,朱海滨.浅谈个别化教学理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博览,2011(16).
[2]徐冬梅.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
关键词: 篮球运动 体能训练 身体素质
体能主要是一个描述人体基本运动能力的综合概念,它由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五种身体素质构成。体能作为篮球运动技术和战术的基础,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提供参考与帮助。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我国各级篮球运动员。
2.研究方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百度等搜索网站输入关键词:“篮球”、“力量”、“体能”、“耐力”、“柔韧”、“速度”、“灵敏”,收集研究所需要的各类文献资料。
二、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
对于篮球项目而言,快速多变是灵魂,技术对抗是手段,速度力量是保障,投篮得分是目的。速度是竞技体育的生命,是篮球运动进攻、防守、攻防转换的关键。有速度才有可能捕捉有利时机、有利位置,摆脱防守、抢断成功、控球得分。因此,可将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总结为: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攻防快速多变的速度力量型、强对抗性的体能―技能类项目。这表明篮球运动不单纯是技能类运动项目,而是对体能有很高要求的运动项目。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要以速度力量型、对抗性身体联系为主,以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能投篮得分。在篮球运动中快速多变是灵魂,技术对抗是手段,身体对抗是基础,力量是保障,投篮得分是目的。
三、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对策研究
1.提高力量训练方法
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身体对抗能力、移动速度、篮球技术掌握与完善的基础和保证,也是篮球运动整体训练水平提高的基础与保证。应继续保持力量训练的系统性、计划性和连续性,并将其贯穿于训练计划和训练周期始终,促进体能的全面增强。
2.加强速度训练方法
速度训练主要用于进攻与防守。篮球场只有28m,运动员一般都是在做变速跑与变向跑。跑动距离只有十几米,大多在作瞬时改变身体姿态的曲线跑。因此,进行速度训练时,主要采用爆发性的动力练习,如追球跑、跨步跳、急停与转身跑、曲线跑、快攻等。篮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有别于田径运动员的短跑速度,并不是像田径运动员一样要求绝对速度,而是要求加速跑速度和高速运行的突变性与稳定性。
3.加强耐力训练方法
体能训练中的运动耐力主要是指大强度、长时间从事篮球专项活动的能力。体能训练的运动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功能系统的机能能力、在比赛中有效地利用机能潜力的能力、疲劳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耐力训练一般采用重复训练法、间歇法、持续法等。长时间的移动与跑位练习有利于篮球运动员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增强肌肉的耐力,使血乳酸清除能力增强,使运动员的供能效率提高,并且能使运动员赛后恢复能力得到提高。这种训练一般在准备期运用较多。可以采用篮球场变速跑练习、长时间“米”字移动练习、篮球场往返跑练习等。
4.从实战出发促使体能与技战术训练水平共同发展
反应速度快、移动速度快、动作速度快是取胜的前提条件,更是战术配合、创造获胜机会的前提条件。在体能训练中必须以提高专项速度为首要考虑,同时在体能训练的类型和手段的选择上,应以专项速度为核心进行安排和设计。体能训练是为技战术的运用服务的,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必须与技、战术训练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体能训练目的。实现在体能训练中提高和完善技术、战术,在技战术训练中发展和巩固体能的目的。训练水平越高,越应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体能训练来促进技战术水平的提高。
5.注重恢复完善保障体系
在长期训练负荷和外界环境(比赛、训练环境)的刺激作用下,运动员机能得到改善,满足比赛所需要的体能,同时也积累了神经、肌肉上的疲劳。因此在训练中或训练后,不仅要通过变换训练手段、调节负荷等原始的方法对肌肉疲劳进行恢复,而且要充分利用药物、理疗、按摩等医学方法,重视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恢复,及时消除因训练或比赛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隐性”疲劳,保证体能训练质量的提高。
6.提高实战配合能力
篮球比赛要求运动员能最大限度地表现自身身体潜能与技术能力。在技能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胜负仅是在微小差异中,即表现在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的高低和比赛过程中驾驭能力的强弱上。因此,制订体能训练计划和安排训练内容、手段时,要以实战要求为指导准则。在提高个人体能训练水平基础上,突出全队五名运动员体能互补优势,默契配合,提高整体体能训练水平和技战术配合实力。
7.重视心理能力训练
竞争激烈的球类竞赛时常出现逆境对抗,而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就成为取胜的关键因素。要注重培养运动员在面临难以忍受的疲劳感时,保持稳定心理状态,使神经系统发挥作用,挖掘和动员机能潜力去完成训练和比赛。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训练过程存在误区
有些教练员对于现代篮球训练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不够全面,过于注重技术和战术的作用,而忽视体能作用。对体能训练认识存在两类极端倾向:一是篮球的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二是体能训练基本上脱离篮球运动专项特点,用长跑和杠铃下蹲来代替篮球运动员高强度体能训练。
2.训练手段和方法的不科学
训练条件较差,训练设施简陋,训练手段单一,训练方法落后,这些因素造成了我国各级篮球运动员体能薄弱的现实。教练在制订训练计划、实施训练的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技战术方面的因素。因此,对体能训练研究不够,认识相对不够深刻,计划性、系统性和正对性相对不足。
3.力量训练存在的问题
训练中普遍以杠铃负重为主要手段,力量练习内容与方法不符合篮球运动的肌肉工作特点,事倍功半。所以,力量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篮球运动员体能和身体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速度训练存在的问题
篮球技术特点、场地等因素决定了起动速度、加速跑速度和速度耐力是速度训练的重点。然而当前一些教练员对专门速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还了解不够,训练中有针对性的方法手段不多。
5.耐力训练存在的问题
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包括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能力直接关系到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体力和机能恢复。目前的青少年的有氧训练以长跑为主,是低水平的有氧代谢,而比赛要求的是高强度、高质量的有氧代谢,二者差距较大。高水平有氧代谢能力是工作、运动和比赛的基础,也是提高比赛能力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全美篮球体能教练员协会.NBA体能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
[2]王保成,王川.球类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
[3]王清.力量训练研究综述[M].体育科技,1989.
[4]何斌.对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时负荷强度的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
摘 要 体能训练是各项竟技运动的基础,在现代训练的系统中体能训练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排球运动是三大球运动之一,好的体能使得排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更加灵敏,本文结合体能训练在排球运动员中所体现的特征,进一步的探讨了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注意事项。
关键词 排球 体能 训练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体能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排球队的胜利都要具备体能、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等竞技能力要素的高度协调发展。这些竞技能力因素中,体能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基础。
一、排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特征
(一)整体力量
整体力量是运动员在从事球类专项活动时各运动环节协调一致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力量。它是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基础,取决于身体各个部位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整体力量包括最大力量、爆发力和力量耐力三种不同的类型。排球运动是一项集技术和战术于一体的运动,要求排球运动员各方面的素质协调一致的发展,力量素质是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移动速度、手臂挥击速度和各种灵活救球动作的基础,排球竞赛中的各项技战术如移动、助跑起跳、挥臂击球均要取决于力量素质。专项力量主要是由下肢快速蹬伸,带动身体、腹背肌、上肢以及肩带肌群快速收缩力量综合形成。
(二)供能系统方面
受排球比赛规则的约束和限制,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会重复进行剧烈的运动,但在剧烈运动之间有相对充分的时间恢复,排球运动的“比赛时间”通常比“恢复(或静止)时间”稍短。从生理的角度来看,排球运动主要为无氧运动,磷酸原系统供能起着重要作用。三磷酸腺昔(ATP)被誉为人体细胞内能量传递的“分子通货”,能够贮存和传递化学能,人体短时间剧烈运动时,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和供能主要依靠ATP和CP组成的磷酸原系统。
(三)移动模式与力量素质方面
排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实际运动时间约为30min,起跳次数大约为75~82次。排球运动对参与者的运动天赋,特别是对跳跃高度、移动速度和爆发力等素质的要求非常高。排球运动必须以球为中心来决策移动方式,移动方向具有随机性,水平移动与纵向跳跃随时切换。水平移动存在向各个方向移动的需求,因此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预判能力和各个方向的移动技术能力。纵向跳跃能力在进攻和防守中起着重要作用,扣球、拦网和跳发球等技术对跳跃能力要求很高,其中很多跳跃动作都需要尽全力来创造高度优势,起跳的技术也有原地起跳和移动中起跳、单脚起跳与双脚起跳的区别,以及后继的空中动作完成与落地技术。排球运动基本技术中的拦网、扣球、跳发球、跳传球等的跳跃具有基本相同的肌肉激活模式:降低重心,屈髓屈膝准备跳跃阶段肌肉采取离心收缩,蹬地跳起阶段肌肉采取向心收缩,落地缓冲阶段肌肉采取离心收缩。
二、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注意事项
排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内容是由身体形态、机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类组成的。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应以机体机能训练和运动素质训练为主。其中专项运动素质应是体能训练基本内容的核心部分。
(一)科学制定体能训练计划
体能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性原则等,以超量恢复原理为基石,体能训练不可急于求成,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的目的在于科学的、合理的、迅速的提高运动训练水平。训练计划的制定要根据训练时间的长短和比赛的任务,制定多年计划、全年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课时计划,同时,计划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训练进展进行微量调整,以满足运动员的需求。
体能训练计划还要根据比赛的要求合理确定训练量和强度,现代排球比赛是以无氧供能为主的大负荷低强度的运动项目,短时间内负荷强度较高,即短时间爆发式的运动,如扣球、拦网等。因此,在训练时应注重短时间负荷量的练习。
(二)加强体能训练的针对性
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要根据排球场上各位置运动员的特点合理安排训练任务。体能训练的安排要因人、因项、因时而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量及负荷。
(三)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
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保证,技战术不能很好的发挥。体能训练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应紧密结合排球技、战术的要求,根据技战术和专项能力特点充分发挥专项所需的运动素质,以促进运动员直接创造的专项运动成绩。结合专项进行体能训练,能使运动员在身体形态和机体机能方面对该位置的特殊要求产生适应,有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
三、结语
排球运动是集技术和战术于一体的复杂运动,良好的专项技术和战术体能使运动员在平时的大负荷的训练、高强度的比赛及在比赛中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及预防训练和比赛中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天白.科学的体能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1):7-9.
关键词 院校 体能 训练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院校军事体能训练要有实际效果,就必须依靠机关、教研室与学员旅、队紧密配合,周密计划,形成合力,重点抓好军事体育课和课外军体训练的有效开展。
课外军事体能训练活动是院校军事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课外军事体能拓展训练能够弥补军事体育课时少的不足,是实现军事体育课目的的重要组成形式。课外军体训练的形式主要包括:早操、学员队体能课、军事体育竞赛。组织好体能训练是基层建设的中心工作,队干部要有热情、有计划地组织,确保人员、时间、场地落实;机关、教研室要做好督导和辅导工作,合力作为,增强效果落实。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计划制定要周密
体能训练计划是顺利完成军体训练任务不可缺少的指导性文件,是军事体能训练的主要依据,它是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案。对于学员队来说,训练计划主要有年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在制定计划时,一定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定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阶段内容主要围绕军事体育课教学内容而定。如:军事体育课正在进行400米障碍教学阶段,除到障碍场训练外,还可以安排200米、400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练习内容,200米和400米跑主要提高速度耐力,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分别提高上肢和腰腹力量,增强越障能力。
(2)各项素质训练时间安排。人体已获得的体能能力,尤其是处于较高水平的能力,靠几次随意性的训练,是不能得到巩固的,必须靠经常性的系统训练。当然,不同的体能素质有不同的“消退”速度。如每周各进行一次力量、速度训练,则可保持已经获得的力量、速度素质;而耐力、柔韧性能力消退较快,必须保持经常性的强化训练。按照负荷与恢复的规律,各项素质训练时间一般安排如下:
如5000米跑,每周安排一至两次,并且以有氧耐力为主(一般以心率维持在140-160次/分钟左右)和以无氧耐力为主(心率在180次/分以上)训练要间隔开,防止过度疲劳。研究发现,过多的耐力练习不利于速度素质提高。
(3)一次训练中各项素质训练顺序安排。根据大脑机能和运动原理的关系,各项素质安排如下:灵敏、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如:变向跑、60米加速跑、引体向上、3000米、拉韧带练习。
(4)选择训练内容要全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结构和机能上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任何局部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必然影响身体其它部位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能力之间,也存在互相影响、制约和促进的关系。在制订训练计划和组织实施时,要特别注意合理穿插、搭配各类练习项目,选择多种项目内容,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以保证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力量练习的负荷大,不能局限某一块肌肉群。如一次力量训练中,要有上肢、下肢、躯干腹部、躯干背部等,并且各肌肉群要交叉间隔训练,避免负荷强度过大,引起训练伤。
(5)训练强度安排要恰当。在制定每日、周、月的训练计划时,应注意合理搭配高强度训练与调整训练,素质训练与技巧和柔韧性训练,消除训练负荷安排的随意性,防止过度集中或过长时间,避免造成人体的过度疲劳。如在1~2次大强度训练课之间,应穿插1次调整训练课;在两周上负荷量训练课后,应进行1周的放松调整训练,引导机体产生“超量恢复”。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次强度训练。人体的体能素质就是在这种不断重复出现的“超量恢复”中得到增强。
2教员下队辅导要得力
可以采用包队的形式,加强教员与队干部的交流。重点指导计划制定、训练方法应用、医务监督等,增强训练的科学有效性。我们学院采取教员包队面对面指导训练。
3增强学员训练的自觉性
要求学员正确认识训练的目的意义,强化体能训练意识,自觉刻苦地进行体能训练,把完成体能训练任务变为自觉行动。
4发挥军事体育竞赛催化剂的作用,激发训练热情
通过竞赛,可以检验军事体育教学和课外军事训练效果,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促进体能水平的提高;推动院校群众性体能活动的开展,增强体质,增进才智;可以丰富学员课余文化生活,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体育健身意识;培养学员勇敢顽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5科学合理地运用好各项体能训练器材
课外军事训练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科学的利用好各项的军事体育训练器材。课外军事体能训练常遇到人员多,器材少的情况,这就要求各大队、学员队早定好计划合理利用好各项训练器材。
摘 要:良好的体能是特警处理各类突发性及事件所必备的能力,是掌握特警实战技能的基础,是完成其他训练任务的保障。文章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特警体能训练的相关课程理论为基础,结合该课程的特殊性需求,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今后公安特警体能训练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安特警体能训练;高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48-03
公安特警作为公安队伍的尖刀力量,在维稳处突和打击犯罪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复杂,近年发生的事件、恶性及公共风险事件也日益增多,不仅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也对公安特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体能作为公安特警身体机能、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是警察提升技战术能力与素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擒拿格斗、实弹射击等实战能力所必需的爆发力、速度、肌肉耐力、灵敏性等的核心构成,科学有效的公安武警体能训练在当前的治安形势下无疑具有特别突出的意义。
一、公安特警体能训练的特点与意义
公安特警体能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公安机关的性质和特警工作的职业特殊性,以增强体质、提高警察战斗力为目的而开展的专项身体训练形式。
(一)公安特警体能训练的特点
现代体能训练是以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人体系统的肌肉、关节、骨骼及运动辅助系统进行专业化联系,通过提高肌肉力量、骨骼硬度、身体柔韧性与协调性以及反应力、注意力和敏锐力,达到提高走、跑、跳、投等能力的目的。公安特警体能训练除遵循一般的体能训练特点外,还有如下特点。
1.训练内容具有独特性。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协同作鹉芰Α⒕湛的射击技术以及过硬的擒拿格斗技能是执行防爆处突等特殊性任务的必备条件。为适应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尤其是爆恐犯罪面临新形势,特警训练需要在结合枪械、武器外,在身体素质方面要求也较一般警察训练更为严格,如负重50千克跑3000米、引体向上50个/分钟、俯卧撑120个/分钟[1]。
2.训练过程具有独立性。这一要求是指通过在参训特警个体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公安特警工作的需要,采取独立的、个别的、差异化的多种形式进行自我训练,以达到既定的体能训练目标。
3.训练效果具有实战性。提升警械使用、战术战法运用、执勤执法防护等实战技能水平,确保教育训练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战斗力,实现训练与实战无缝对接。
4.训练过程具有整体性。特警在体能训练中,要将一般素质和特警专项素质训练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应系统、有计划地组织相应的训练内容,一方面要求参训者经过几个周期的训练达到既定目标;另一方面又强调训练过程必须是有序的、渐进的,才能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2]。
(二)公安特警体能训练的意义
特警因其具有专业化的维稳处突能力而作为公安队伍中的精锐部队。随着社会动态信息化发展,违法犯罪的作案手段也日益多样化、技术化,公安特警所执行的任务对特警的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警队员只有通过科学的体能训练才能获得超强的体能素质,才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完成如处理大规模的、狙击、排爆、围歼、解救人质等作战任务。因此,鉴于公安特警职业的特殊性,欲培养出既具有实战能力,又具备坚强意志力和临场处事应变能力的优秀合格特警,十分有必要对其进行现代化的、科学的、高强度的强体技能训练。
二、公安特警体能训练课程现状
当前,随着社会动态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的关联性、敏感性明显增强,各种重大突发及事件频繁发生,对公安特警的实战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能训练作为提高战斗力的主要途径,与公安特警的职责任务和形势发展要求相比,在思想理念、训练形式和保障机制等方面都还存在诸多不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思想上对体能训练存在认识差异
增强和提升公安特警的战斗力与综合素质是体能训练的目标所在,且日常训练中必须将此目标锁定为开展体能训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由于工作性质特殊,训练强度较高,职业发展、福利待遇与其他警种有很大不同,很多特警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在对某省特警的调查中,近一半的队员训练积极性并不高,2/5的队员没有认识到体能训练对特警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反映出特警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消极思想和抵触情绪,这对公安特警身体素质的提高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3]。
(二)体能训练形式单一
《公安特警队训练大纲(施行)的通知》的和实施标志着公安机关强化特警训练规范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对严格特警体能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体能训练内容包括器械训练、障碍与攀登训练、短跑和中跑训练、3千米武装越野和游泳训练等[4]。然
而,现有的特警体能训练大纲在训练科目、训练方式以及训练时长与强度等方面均没有规范性、强制性的标准,比如广元市公安特警体能训练内容只有项目而没有应达到的标准(表1),且项目传统、单一,体能训练主要还是依托跑步、俯卧撑、游泳等一些简单训练为主,像泅渡、心理拓展等实战性科目还没有全面展开。特警体能训练与实战需求和战术战略脱节,尽管实施了一定的训练,但与特警训练的既定目标还存在着巨大差距。
(三)缺乏专业性培训教官
专业的体能培训教官对于体能训练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没有体能培训教官的监督和指导,很难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而从体能培训教官专业分布情况(表2)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体能培训教官为转业军人,转业军人由于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警察职业、专业培训,指导警察体能训练的相关资质不够,容易导致训练不系统、不专业。
(四)在考核上未能突出科学、规范的评估方式
周密的训练计划、严谨的教学规程和显著的训练成果需要依靠教官共同的操作运行来实现,同时也需要科学的评估办法检测训练操作流程及预期成果,有的放矢,少走弯路,修订不足,逐步完善训练教学计划,完善阶段考核、目标考核等验收机制,为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等提供理论制度保障。但上述评估机制在现行的考核标准中难以体现。
从公安机关招录警察体能测评项目及标准(见表3)和公安机关录用特警人员体能测试项目及标准(见表4)的对比可以看出,特警招录的考核指标和普通民警招录的考核指标区分度不高,没有建立专业体能测试评价指标。特警体能训练的独特性并未充分体现出来,与公安特警的实际体能训练需要有很大差距。
(五)体能训练物资保障不足
良好的训练条件是特警体能训练科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在我国,虽然目前各地区特警支(大)队几乎都设有专门的训练场地,但训练设施仍比较缺乏、老旧,使公安特警的体能水平发展受到限制。在对我国被调查省市公安特警训练器材设施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见图1),有接近一半的特警对于现有的公安特警训练器材设施不满意,由此可见体能训练物质保障的改革迫在眉睫,否则将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特警体能进行科学有效训练的安排。
三、改进公安特警体能训练课程的应对策略
为积极适应新常态下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新挑战、新要求,为提升公安特警体质、提高战斗力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本着实战、实用、实效的原则,提升特警体能训练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与改善。
(一)树立正确的体能训练观念
正确的体能训练观念的树立对于特警体能训练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改变灌输式教育方法,健全适应实战要求的训练教育模式。
1.规范教员职责职能。依据特警任务特点和训练目标,制定《特警训练计划大纲》、《特警训练管理条例》、《特警训练成果评估机制》等具有科学性、实战性的训练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工作规定,加强对各项训练工作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每名参训特警认真学、自觉练。
2.拆解训练流程。按照训练大纲流程既要有突出重点项目的落实,又要有针对性的细项分解,逐项攻克,将每一个环节、难点分解,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提高对策,强化全体参训特警对体能训练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建立系统科学的训练模式
特警体能训练模式的构建,应着重在两个方面进行加强:1.明确训练目标。开展体能训练的最终目标就是增强公安特警的体质、提高战斗力。因此,在制订训练计划时,要以此为总的目标,再通过了解参训特警的个体性差异,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使每个参训特警都能完成既定目标。例如,长期在环境恶劣的地区执勤的特警就应该着重训练野外的生存能力和肌肉力量的耐久性;长期在沿海地区执勤的特警就应该着重培养潜水、泅渡的能力。2.规范培训内容。特警体能训练不同于一般的体能训练,只有结合特警的职业特殊性和实际工作需求才能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中,要以此为目标确定适合的训练内容、训练方式和考核标准,促使公安特警的整体综合素质在柔韧度、敏捷度和耐力性等方面都有质的提高,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和提高战斗力,使其在执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警务实战能力。
(三)拓宽体能培训教官招录渠道
为了推动特警体能训练的顺利开展,有必要增加专职体能培训教官的数量。合格的体能培训教官应该具备熟练掌握公安特警的工作特c和规律;了解公安特警执行任务的工作环境;通晓相关的法律、体育及医学等学科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健的身体素质和洞察秋毫的研究分析能力。因此,各级人民警察训练机构应该以这两个基本素质为主要衡量标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拓宽体能培训教官招录渠道。
公安特警的师资选拔是做好特警训练工作的重中之重,俗话讲“严师出高徒”。传统上师资教官主要从公安院校、其他高校体育专业和特警内部的优秀人员中选拔,之后把他们送入基层特警部门进行实习,在思想上增强他们对公安特警工作的认识,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提升能力,经严格考核后再将他们充实到公安训练部门中。在新常态下,要克服体能训练条件的诸多困难,既要发挥专业化的正规教育,也要借助业务骨干的辅导功能,采取以训代培、以师带徒、以点带面等多种方式,挖掘各方面潜能,使训练成效更具多元化和实战化。
(四)实行多样化的体能考核评估标准
评估考核是衡量体能训练优劣的天平,是激励参训特警的发令枪,是提升特警整体作战能力的催化剂。因此,特警体能训练部门应结合受训特警的职业特点制定并实施精细化、多样化、目标化的考核评估标准。
1.考核内容多样化。特警体能考核不仅包括跑步、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等基础的体能考核内容,还包括武装泅渡、武装越野、攀爬、跨越障碍等拓展的体能考核内容。
2.考核时间多样化。体能考核的时间不应固定于特定的时间,而应该根据具体的实战要求进行灵活的调节,并且可以进行突击的体能考核,以达到督促参训特警长期坚持训练的目的。
3.考核地点多样化。特警体能测试的地点要尽可能的接近公安工作的真实环境,可以在可控的范围内将体能考核安排在田间、山地、小巷和闹市区等地点。
(五)改善特警体能训练环境与物质条件
齐全到位的硬件设备设施是公安特警体能训练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各级警察培训部门应购置专业的体能训练器械,建造标准的体能训练场地以满足参训特警的训练需求。同时,科学的训练办法、完善的训后恢复措施以及因人而异的营养保障,可以弥补因训练场地和器材缺乏所造成的不足,这样才能使警察体能训练获得有力的保障。
公安特警体能训练事关全局、事关全警,在警务实战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不仅是提高公安特警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其实战能力,更好地履行警察职责的有力保障。各级公安特警队伍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完善推进特警体能训练的规划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训练标准、责任主体,确定年度重点,强化跟踪问询,确保特警体能训练扎实推进、取得实效。为公安特警主动积极适应新常态下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挑战、新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剑,曲和全,陈百源.北京特警训练的特点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2]刘浏.公安特警队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意义与应注意的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
[3]刘富顺.特警队员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29).
[4][5][6]奂仲斌.广元市公安特警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7]吴恺.我国公安特警体能训练科学化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高中体育课程是高中素质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科学的进行体能训练不但能强健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和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器官、系统的免疫能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可以塑造健美体形。所以体能训练在体育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
二、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高中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学习任务重,平均每天大概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睡眠严重不足。同时吃得好,运动少,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超负荷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喘不过气来,造成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活动兴趣不足,甚至认为体育训练活动耽误了自己应试科目的学习,致使整体体育锻炼的缺乏。据了解,高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达到85%;耐力素质下降、力量素质下降、柔韧素质下降,学生们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很多高校中体育训练方式过于陈旧,没有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依据事实给学生制定专门的训练计划和教学方案、教学目标、内容制定不明确,不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体育项目的培训时,过分注重技巧和动作,忽视了对体能的锻炼。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局限于教材的死板教学内容,部能够突破禁锢。自动自发的进行创新教学。导致体育训练教学的项目设置数量、内容,滞后于整体体育教学工作需求。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研究
要达到优化高校体育中的体能训练的效果,提升体能训练的整体水平,就应该寻求科学创新的训练方案。教师只有拥有有效、合理的教学思路,才能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支撑。要提升体能训练的水平,其根本途径在于创新构建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
(一)重视体育教师在体能训练中的地位在国外,不少高校的体育课,即使是选修项目通常都配以了专业素质过硬的体能训练老师,比如在校篮球队、足球队以及网球队中,体能训练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训练项目而存在的,体能训练老师会单独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训练,这一过程与这些体育项目中的技巧训练、方法训练是分开的。而与此相比,我国高校的体育课中却很少会特意聘请专门从事体能训练的老师,这方面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并且我国高校中的体育项目也几乎没有开展专门的体能训练内容,因而在体能训练方面的意识是非常薄弱的。体育老师往往更加重视的是教授学生相应的运动技巧和方法,并且一个老师通常针对的是好几个班的学生,这就使得老师更加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对学生进行体能方面的训练,即使偶尔会进行一些体能训练,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显得十分盲目,无法对学生的实际训练效果进行跟踪和评测。教师在体能训练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觉得,所以为了能够将体育教学的效果发挥大最大程度,并且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必须更加积极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并且为学生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与学生良好交流,让他们在体育课上全身心投入到体能训练中。
(二)端正训练态度,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为了能够最大化地实现预期的训练效果,持续不断地进行有规律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应该认识到健康强壮的身体和熟练的运动技能不是短期就能够达到并且维持下去的,这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够得以维持,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因此,学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训练态度和能吃苦耐劳的心态,从一开始就做好长期训练的心理准备。此外,在进行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同来帮助他们规划各自的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总的说来,体能训练又可以分为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两大类,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所选择的运动项目来制定相应的体能训练计划,并且做到基础训练与专项训练之间的交替进行。体能训练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根据运动对象以及运动项目的不同来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体能上的突破,从而拥有一个健康强健的身体,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三)注重发挥思想教育作用,让高中体育教学情景交融教师应当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让学生精神上受到感染,激发积极情感。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对“大体育”的理解,引导学生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强大以及个人终身体育习惯等方面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体育锻炼学习活动。
(四)创新体能训练方法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不能只禁锢于教材内容,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还应当对体育训练项目进行一定的创新和优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适当穿插一些团队合作的体育训练项目,让学生进行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日常教学中除了常规的:速度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方法、力量训练方法、灵敏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还要适当将体能训练与运动技巧要穿行。例如:足球课上,教会学生新的带球技巧后,让学生自己练习熟练后加入几组力量、速度训练,像利用刚学的技巧带球来回跑、快速传球等,规定每人必须做一定数量才行或者两人配合进行训练,使训练充满乐趣。
四、总结
Jia Jinlun;Han Xuemin
(①Yan'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Yan'an 716000,China;②Puyang No.3 Middle School,Puyang 457100,China)
摘要: 通过分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作用,在把握篮球运动员体能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以期为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经济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role of physical training of basketball player, based o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sketball player, the paper in-depth studied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means of physical training of basketball athlete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economic level of Chinese basketball.
关键词: 体能训练 篮球运动 竞技水平
Key words: physical training; basketball; level of competition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308-02
0引言
通过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顽强的表现,我国的篮球运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爱,但遗憾的是我国的篮球运动竞技水平始终没有质的突破(没有突破第八名)。究其原因,就像篮球运动管理中心胡加时副主任谈到的“根本问题在于中国球员的体能储备不足”。中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差到底是教练员不行,还是运动员不行,伴随着每一次失败,人们都会发出这样的诘问。但有一个至关重要事实可以说清楚,中国队员的体能是可以练出来的,如:姚明当初去NBA时体能也不怎样,可如今呢?姚明的崛起的基础就在于他体能上去了。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篮球体能教练的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能力,对运动员的体能全面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1],我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能够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
1篮球体能训练的作用
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体能的优劣对其竞技能力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良好的体能是提高技战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基础,也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的基础,而且也有助于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2]。
1.1 篮球体能是篮球技、战术的基础体能训练的过程,实质上是依据专项本质规律和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对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有机地整合与协调,使其具备从事专项运动的能力。不同位置对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有不同的需求,而这些需求仅靠专项技、战术训练是不可能达到的。只能通过科学的体能训练,才能使运动员具备掌握复杂、先进技战术的基础。
1.2 篮球体能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由于现代篮球场上的比赛越来越激烈,球队要取得胜利,除运动员要具有良好的技术、战术素养外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稳定的心理素质。因此,由于现代篮球比赛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建立在运动员良好体能基础上的[3]。体能训练对运动员的果敢、坚韧、自信、好强、忍耐力等意志品质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1.3 篮球体能训练有利于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通过科学的体能训练,运动员的机能水平不仅会持续提高,或保持在一定水平上,而且还可以延缓疲劳与衰退,从而使专项技术、战术的发挥和保持更长的时间。许多优秀的运动员所创造的优异运动成绩正是体能训练水平高度发展的结果。
2提高体能训练的措施
2.1 用辩证的方法把握篮球运动的制胜规律、正确认识篮球运动员的体能体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比赛中夺取胜利,而要胜利,就必须遵循制胜规律。所谓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遵循的客观规律[4]。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变动之中,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篮球运动的制胜规律同样也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练员不断的探索和发现篮球运动的新特点、新趋势、新变化,在动态之中把握篮球运动的制胜规律,从而能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训练观念,变更训练计划,创新训练方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灵活处理赛、练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竞赛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2.2 正确认识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主要由专项速度、整体力量、耐力和心理机能构成[5]。我国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之处。外在表现主要是:过分注重下肢力量训练,而忽视上肢,特别是对肩背部肌肉力量的训练十分薄弱;忽视小肌肉群的训练,不注重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展;训练的方式和方法单一、枯燥,没有新意不灵活,如速度和耐力都在田径场跑,这大大影响了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2.2.1 对篮球运动员速度训练需要重新认识篮球运动的速度具有应变性、节奏性和突然性的专项性特点,起动速度及加速跑的速度是篮球运动专项速度的核心。篮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主要包括:起动、反应、动作、进攻、防守、防守反击速度和攻守转换速度。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必须符合比赛强对抗、高速度的要求,才能保证技战术的发挥。所以,对于身体直接对抗的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应在尽可能模拟比赛、满足比赛需求的条件下,全面提高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不论发展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基本原则是:用最大强度的重复完成练习,要打破以往“速度障碍”的模式化训练,即速度耐力训练所建立的慢速的动力定型;动作速度上力求“快”主要体现在摆脱对手快、半场突破快、出手投篮快、传球快、战术变化快、回防退守快等,尤其在比赛的僵持阶段,各队的攻防转换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篮球比赛。在发展速度时,既要提高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又要专门提高反应速度。
2.2.2 加强整体力量的训练,重视核心稳定性理论的研究目前国内力量训练主要有负重抗阻练习p客服弹性物体的练习p客服外部环境阻力等,这种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对于提高核心部位的运动肌的力量有着一定的效果,但这种训练却存在着两点弊端:第一,篮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身体姿势处于不断变动甚至是失衡的状态,这种不稳定状态破坏了我们在稳定状态下培养独立了作用的条件,使我们在稳定支撑状态下培养的力量难以最好的发挥;第二,这种力量训练方法对于提高核心部位深层的小肌肉群却是难以实现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弥补这些弊端,所谓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p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6]。核心稳定力量与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有很大的不同,在练习方式上不仅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而且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在运动方向上不仅进行一维的运动,而且重视两维和三维的运动。由于核心稳定力量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对身体重心的控制,增强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良好的动态稳定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的基础,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我国运动员基本功的训练理论和方法中缺少了身体稳定能力的研究,所以应重视核心稳定性理论的研究。
2.2.3 重视有氧耐力和速度的结合速度是训练的核心,有氧耐力训练是速度训练的基础,它们有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特征,专项耐力训练后必须有一组或多组速度训练,刺激肌肉保持兴奋,耐力训练中要注重肌群力量和技术。
2.2.4 重视柔韧p灵敏和协调性训练国内教练员通常把协调训练设为灵敏性训练和柔韧性训练,方法有一定区别。国外柔韧性和灵敏性的篮球专项训练也十分重视,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每天坚持柔韧p拉伸练习之外,灵敏性练习甚至放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之中。此外对协调性的训练有许多独到之处,比较注重实战性和比赛的需求来从事训练。而国内篮球运动员的上述训练比较传统,往往将身体灵敏p柔韧性训练和技术训练分开进行。这也许是为什么外国的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的状态都是一样,练什么,比赛就出什么。而国内队员练的在好,一到比赛就变形,这确实是因为国内外练习方法和真对性的不同,而显出较大的差距。
2.3 篮球体能训练要符合实战的训练理论现在很多教练员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对篮球运动员体能“最好的训练形式是竞赛”,因此,合理的比赛制度已经成为整个训练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正是为达到训练目的,运动队参加比赛越来越频繁,并提出了体能符合实战的训练理论,体能符合实战的训练理论主要体现在:基本技术训练强调简单、精确、对抗、实用;通过实战来增强体能,提高运动员的观察与交流能力;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不可分割;注重力量与速度的相互转换,专项肌群与技术的结合,加大力量训练的比重[7];篮球体能训练应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以提高无氧爆发力为核心;高强度、高速度、高对抗,紧密联系实际是篮球体能训练的核心;详细的训练计划并强调针对性;攻守体系设计的完整性;心智训练的贯穿性;1对1的攻守训练是篮球体能训练的基础。
2.4 在训练过程中要对运动员体现全方位的人文关怀运动员在攀登运动高峰的艰苦训练和激烈竞争中,困难、矛盾和挫折无处不在,需要教练员及时给予多方面的人文关怀和帮助,包括在不同时间针对不同性格特点运动员实施激励、信任、批评、鞭策很督促。所谓“人文关怀”,即是对运动员训练意外的生活作息制度,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帮助解决实际训练过程中的部分问题。中国的体能训练往往过于强调训练的时间,但美国的训练方式则是正常的训练之外,留出更多的时间让队员们学习其他知识,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保持对篮球运动持久的激情。
2.5 重视训练的细节和个性化
2.5.1 重视训练的细节在目前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不可能再有什么秘密的训练方法或手段别人不知道,也就是说,大家几乎都互相知道各自在采用什么样的练习方法。从我们对国外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和安排的了解来看,在绝大多数方面与我们是非常相似的,因此许多人就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现代的或者是先进的训练方法或手段,但其中非常重的一点被他们忽视了,这就是大家都采用同样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时,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要求不同,那么,所获得的训练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有时甚至会达到完全相反的效果。如练习下蹲,以往中国教练要求屈膝角度为90度,而国外则要求双脚与肩同宽,成自然八字站立,下蹲至70度即可,这样不但能练到位,而且能更好的保护膝盖。中国的上肢训练只重视练卧推向外伸的力量,然而恰恰是收的力量才有利于抢篮板球。
2.5.2 重视个性化训练个性化训练是指教练员针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和成功参赛不同任务需求,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和训练目标,全面的、整体的选择适宜的训练内容、负荷、方法和安排的训练行为。个性化训练要求教练员根据不同的训练任务、不同的训练阶段、不同的运动员甚至同一运动员不同的身体状态等,制定出不同的训练计划,安排不同的训练负荷,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从而使训练目的明确,训练内容更有针对性,训练效果更显著。训练成功经验证明,运动训练只有强调个性化过程,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国外教练体能训练针对性极强,他们多是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后,为队员量身打造体能训练计划,甚至对队员的每块肌肉练到什么程度都有具体的数据和要求,很值的国内教练借鉴学习。
2.6 加快体能教练队伍建设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在各行各业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的前提下,从教练员个体到教练员群体的发展过程是教练员综合能力要求逐渐增高,原来的教练员训练模式很难适应发展的要求,因此教练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也将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体能教练是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应运而生的队伍,体能训练是走向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必由之路,我国要加快建立专业体能教练队伍,这是竞技体育教练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的总结中,篮协总结各方的意见,决定在新赛季的CBA联赛中,规定每一个俱乐部都将配备一名体能教练。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只是用一名助理教练兼体能教练,并且这些“体能教练”大都是具有经验的运动员担任,知识比较单一,以“师带徒”的形式执教,很难达到互补的效果。国外的高水平运动队大都配备专业的体能教练,甚至有的明星队员有自己的专门体能教练。很多国家有自己的专门体能训练组织结构,美国就有专门体能训练的组织机构:美国国家体能协会和美国运动医学学院。而美国的专职体能教练员必须具备本科以上的学历(有许多是研究生和博士生)、运动实践的经历和持有NSCA的CSCS资格证书这三个条件[8]。
2.7 注重训练后的恢复和运动损伤的预防现代化的竞技体育训练,必将更加注重疲劳的恢复,只有疲劳恢复的越快,才能增加训练的量和强度,训练才有更好的效果。加大训练的强度和量,才能提高运动的成绩,达到训练的目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训练中要避免损伤,一次损伤不但影响训练进度,还会影响原先技术的发挥,甚至错过大型赛事。现代竞技体育要在提高训练的科学化上多下功夫,特别要注意训练后的疲劳恢复和预防,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化训练,才有可能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9]。
2.8 加强篮球体能训练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近年来,通过各种派出去p请进来等技术培训,我国教练员体能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然而,学习先进的训练理论和方法固然重要,一味的效仿p学习也只能是跟在别人的后面爬行。学习新的理论,了解我国运动员的特点而进行篮球体能训练手段p方法的创新就变的更为重要了。许多成功的战例告诉我们,训练方法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新的训练方法是万万不行的。所以需要教练员、科研人员协调配合,因人而异的注重运动员不同的特点p不同位置加强篮球体能训练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3结论
①用辩证的方法把握篮球运动的制胜规律,把握篮球体能训练本质和发展趋势;②篮球体能训练要与实用、实战相结合;②因人而异,建立符合个人特点的训练方法和手段;④加快体能教练的职业化和专业化;⑤提高恢复手段、预防损伤;⑥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体能训练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谭朕斌.篮球训练计划精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8-80.
[2]刘玉林.从篮球后备力量看我国篮球运动水平[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8):32-35.
[3]杨桦,池建.竞技体育实战制胜案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0:54-57.
[4]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20.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5-47.
[6]中国篮球协会.篮球[J].北京:中国体育报业总社,2007,05,21.
[7]刘志伟.提高我国男篮对抗水平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4,1:15-16.
关键词:男子乙组;足球队;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8.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10
1、前言
广州市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男子乙组足球队2011年6月份参加完全国青少年足球U17联赛,通过生化指标测试,发现运动员CK和血尿素大都比较高,普遍出现疲劳趋势,应该进行调整训练,消除比赛疲劳。但球队马上又要备战8月份的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男子乙组足球决赛,由于两个赛事距离只有8周,如何使运动员迅速消除上一个赛事积累的疲劳,重新获取最佳竞技状态,是摆在教练组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本研究针对运动员训练和赛程安排的实际情况,合理计划赛前的体能训练,科学划分训练阶段和各周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手段、负荷,期望在短期的时间内,消除比赛疲劳,强化体能训练,增强运动员竞技能力,为球队能获得比赛好成绩奠定基础。
2、体能训练阶段安排
体能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在赛前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按照周期训练理论,人体竞技状态具有周期、阶段性形成的规律,即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需经过“获得”、“保持”和“消失”阶段。周期训练理论强调准备期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且以突出负荷量来发展运动员的一般训练,以便为准备期后期的专项训练奠定基础。但是由于七城会男足决赛提前举行,距离比赛只有8周的时间,要在短短8周内使运动员重新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此次赛前体能训练就不能按照按照周期训练理论设计赛前体能训练计划,只能跳跃式地安排。
由于队伍刚打完比赛回来,运动员竞技状态和心理必然会经历一个低谷,因此必须要安排一个恢复调整阶段,使运动员消除比赛疲劳,积极地进行伤病治疗与体能康复训练,调整心理状态,重新唤醒机能状态,为下一阶段的强化体能训练做好准备。恢复调整阶段安排两周,主要采取积极性的恢复方式,安排一些一般体能和基础力量训练,训练负荷不要求大,量由中逐渐过渡到大,强度由低逐渐过渡到中。以往恢复调整阶段一般都比较少安排刺激强度比较大的灵敏、速度以及爆发力训练,但由于时间比较紧如果只安排一些一般体能训练,缺乏专项性,对运动员逐渐进入比赛状态不利,因此适当安排一些软梯、各种急停急转和变向等灵敏性练习,使运动员在加快机体的恢复、避免运动员出现过度训练综合症的同时,保持已经获得的专项体能水平。
恢复调整阶段以后,为了使运动员在赛前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必然要安排一个强化体能阶段,使运动员身体和心理重新紧张起来,激发潜能,完成体能储备任务,为接下来的比赛做好准备。由于训练时间的限制,不能够进行系统的体能训练,从有氧到无氧再到专项体能循序渐进的安排。同时由于在上半年的准备期,已经进行了系统的体能训练,为全年打了基础,因此强化体能阶段基本上不安排一些大负荷的有氧训练和以增加肌肉体积为目的的基础力量训练,而是全面体现专项性,主要安排速度、灵敏、爆发力、专项体能和快速力量训练。训练负荷总体上要求比较大,但考虑到刚刚参加过比赛,为了防止过度疲劳,负荷量不要求过大,由大逐渐减小到中。由于训练内容手段专项性比较强,强度由中逐渐过渡到大。
一个大强度体能训练阶段之后,为了使运动员消除疲劳做好赛前的各项准备,必须要适当减少训练天数和次数,也不再做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进入到赛前诱导周。由于时间比较紧,再加上强化体能训练阶段时间不是很长,总体训练负荷控制的比较好,生化指标测试评价,全队血红蛋白比较理想,机能良好。因此赛前诱导期只安排了一周时间。由于足球比赛也属于耐力性项目,并且赛期也比较长,要打5、6场比赛,为了运动员竞技状态能保持相对长的时间,赛前减量不能减太多,要保持中等量,强度适当降低,但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强度。
3、各阶段典型周训练计划
恢复调整阶段这一时期体能训练的负荷特征是低强度、低运动量,力量训练主要是指肌肉耐力训练,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不包括哑铃、杠铃等克服外界阻力的练习。每周安排两次上、下肢力量,可以安排在周一、周四,或者周二、周五,即隔两天安排 1 次,核心力量与上、下肢力量训练错开,与让机体有一定的休息恢复时间。为了加快体能恢复,力量训练与其它素质训练结合在一起进行,不安排单一的力量训练课。灵敏性练习也是一周安排两次,主要训练手段是软梯练习、各种急停急转和变向等灵敏性练习。在一般体能训练内容方面,一周安排两次,主要选择参与积极性的、非专项化的娱乐性身体活动,例如篮球、游泳、野外慢跑以及爬山等训练内容。周三、周六和周日不安排体能训练,只安排一些技战术训练,有利于运动员疲劳的恢复。负荷大小的安排上,由于处于恢复期,每次的负荷都较小。在恢复期,体能训练应保持较低负荷,防止运动员出现过度疲劳或者运动性伤病的出现。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变化在 60~70%,目的是让运动员积极地恢复,为体能的重建做准备。
专项强化训练阶段,每周安排两次速度训练,放在周一和周四或者周二和周五,训练手段主要是20~100米重复冲刺,多采用重复训练法,每次3~4组,每组6~8次,要求每次跑接近最大速度,间歇时间要充足。灵敏训练每周安排两次,日程安排上与速度训练错开,训练手段主要是软梯练习、各种急停急转和变向练习。爆发力训练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提高机体在单位内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第二,提高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协调性;第三,配合赛前的专项技战术训练,进行积极的专项体能转化。每周安排两次,周一和周四,主要训练手段是跳栏架、跳箱。跳栏架包括单、双脚跳栏架,栏架的高度在15~60厘米,栏架的距离在60~120厘米,栏架的数量 6~10个;跳箱包括单、双脚跳箱,单个跳箱,高度要求在45~120厘米,连续跳箱,箱子的高度和距离应该逐渐增加,箱子的高度30~120厘米,箱子的距离60~120厘米,箱子的数量4~6个。专项体能每周训练两次,日程与爆发力训练错开。专项体能训练手段主要是折返跑和高强度有球对抗。高强度有球对抗训练形式要求符合足球比赛运动员活动特点,强度要求训练心率要高于或基本于比赛心率相似,具体包括3对3、5对5、7对7等练习方式。力量训练每周安排两次,周三和周六,可安排单一的力量训练课,训练内容包括上下肢和核心等全身力量。采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是循环训练法,加大训练负荷。
赛前诱导阶段,速度和灵敏性训练基本与专项强化阶段安排一致,只是速度训练距离更加短一些,更突出专项性。力量训练安排一次,重点是肌肉的收缩力量与收缩速度,同时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负荷安排是小运动量、高强度,重复次数少、负荷重量大。爆发力训练安排一次,基本与专项强化阶段安排一致。专项体能也是只安排一次,强度要高,负荷量不要太大,赛前最后一周专项体能安排在第一场比赛的前三、四天,有利于运动员的超量恢复。
四、结果
经过8周的赛前体能训练,运动员体能充沛,力量、速度、灵敏和爆发力明显增强,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并且由于训练节奏安排的比较好,科研检测完善,恢复措施得力,营养补充及时,大部分运动员没有出现过度疲劳。赛前最后一次生化测试,大部分运动员血红蛋白和血睾酮回升,CK和血尿素在正常范围内,机能状态良好。最后在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男子乙组足球决赛阶段,广州市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男子乙组足球队越战越勇,最终夺得了亚军。
参考文献:
[1] 张凡涛.中国男女篮球队体能训练科学化设计的研究.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08-03-01
摘 要 本文通过体能因素的分类进行研究,强调了体能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发展的重要意义,列举了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对各项训练的训练要求,对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篮球运动 体能训练 研究
当今世界篮球运动风靡全球,它作为一种全球型社会文化和人文景观,不间断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篮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项目,它以投篮得分为目的,攻防转换快速多变,对技术水平拥有高标准的要求,而提高和巩固技术水平则必须建立在体能训练的基础之上。
一、体能训练的相关概念、意义及分类
(一)体能训练的相关概念
1.体能的概念。体能一词最早源于美国。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目前各专家学者对体能的定义各持己见,体能的概念至今尚未充分定型,它既不确指一般身体训练,也并非完全的专项身体训练,充分揭示了训练思维的分化与整合。
2.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把发展各自专项身体素质作为身体训练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有力量素质和弹跳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和灵敏性素质训练等。
(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分类
1.一般身体素质训练。运动训练普遍采用的训练方法手段,以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以及改善运动员体型和姿态。
2.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根据篮球专项运动的特点与对运动素质的专门要求,采取与专项运动有紧密练习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以提高专项运动素质和使体型适应专项的要求。
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篮球专项力量素质和弹跳素质的训练
1.专项力量素质的训练。对于力量素质的训练,身体各部位的肌群很多,我们制定力量训练计划一定要考虑到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练习项目及负荷重量,方法有实验法、体重百分比法、力量百分比法,练习同时做好保护措施。
2.专项弹跳素质的训练。弹跳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训练时应特别注意力量、速度和协调性这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还要将其与技术训练相结合。弹跳素质也可以结合进行适量的上肢力量和协调性练习的全身性练习。
(二)篮球专项速度素质的训练
专项速度素质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教练员应当根据各速度素质的特点结合运动员自身特点进行训练,主要提高技术的伸展性、关节的灵活性及肌肉的力量素质,最大限度地利用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
(三)篮球专项耐力素质训练
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主要以糖酵解的供能形式为主,因此,在篮球专项耐力的训练安排中,要以最酸产生能力和耐乳酸能力的训练为主,有氧氧化供能形式的训练为辅,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训练可以结合专项训练特点运用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等方法。
(四)篮球专项灵敏素质的训练
灵敏素质是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练习的具体方法有绕限制区各种形式跑动、对墙有角度传球滑步接球以及听信号变向滑步等。儿童和青少年应加强灵敏的训练。
三、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要求
(一)要树立终身的体能训练观
良好的体质和高水平体能的获得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很好的坚持篮球训练才能得到保持,因此,终身的体能训练观念必须在运动员内心竖立起来。
(二)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教练员以及运动员都要充分理解篮球运动的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以及两者综合进行训练的相互关系,结合运动员自身体能训练水平情况给予适宜的训练负荷,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三)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要穿行
篮球运动对运动员全面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包括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以及球队的技战术素养等全方位的因素,各因素必须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四、总结
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要做到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体能、体质,提高与篮球技、战术相关的专门素质,尤其是提高构成篮球技术、战术要素的速度、爆发力、灵敏、协调反应和平衡能力,从而保证运动员掌握难新技术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增强篮球比赛的对抗性、应变性能力,减少运动创伤,培养优良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必须坚持与其他相关因素,特别是与技战术训练相融入、相契合的进行,才能逐步突破,使体能训练更为科学合理,也将给篮球运动创造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84-294.
[2] 孙民治.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4-29.
[3] 王保成,匡鲁彬,谭朕斌等.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3):38-46.
[4] 刘继志.中国职业男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若干问题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7):25,35.
[5] 张雪梅.篮球运动员体能的主导因素及其训练要点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09-112.
关键词:女子网球; 周课训练; 训练效果; 中国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2-0103一05
对国家网球女队一组训练过程实施科学监控,是贯彻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08年奥运会精神,落实“建设好以一线运动队为中心,以争夺金牌的需要为导向,科研、训练、竞赛相结合的科研攻关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备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本着为运动队服务的宗旨,以网球项目奥运战略为导向,紧跟国家网球女队对科研服务的实际需求,突出训练监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职业网球训练规律和训练模式,努力提高我国女子网球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和主要备战选手的竞技水平,为我国网球项目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2005年冬训工作部署和科技服务的要求,课题组主研人员参加了2005年l 1月2日一12月30日在广东江门进行的国家网球队冬训备战工作。对女队一组6位奥运备战选手的训练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控研究;对6周共64堂训练课的类型、结构、时间安排、组织形式、训练内容及手段、负荷量度和训练效果等进行了观测和详细记录;利用心率表对运动员在一项技术或体能练习过程中的最大心率、运动后的即刻心率和恢复心率进行了抽样监测;在冬训初、末期对部分队员进行了专项素质测试。
2结果与分析
2.1周课训练安排
(1)周训练课次。
各类型周训练课次的安排比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运动队的训练指导思想和训练重点。表1显示,国家网球女队一组每周课次的安排一般为11课次,不同阶段的周训练安排,在课次数量上没有变化,但课的类型随着比赛的临近,单一的体能训练课逐步减少乃至取消,以技战术、体能和比赛相结合的综合训练课增加;周训练课次安排以技战术训练课和综合训练课为主,两种类型的课占了冬训前6周总课次的80%以上,比较符合技能主导类项目特征;冬训前期和中期,很少安排单一的比赛课,但冬训末期(冬训第7、8周)即赛前两周,经观察,教学比赛或与男陪练的模拟比赛课基本上每天安排1课次,符合赛前训练规律。
(2)周技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时间。
网球运动是一项对技战术和体能要求都很高的项目。技战术与体能训练的时间比重安排,一直是网球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据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和冬训期间国家网球队聘请的澳大利亚专职体能教练马克介绍:“职业网球选手可安排75%的体能训练,25%的场地技战术训练;而青少年选手由于技术还不成熟,其体能与技战术训练的比重则可颠倒过来,以技战术训练为主。在准备前期,体能训练比重可以大一些,随着比赛的临近,体能训练的比重可逐渐下降至20%~30%”。所以,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技战术和体能训练的时间比重应有所不同。而且,目前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点有从过去以发展有氧代谢能力为主逐渐向以发展无氧代谢能力为主的爆发力方面转移的趋势。
由于体能一直是主要备战选手的薄弱环节,本次冬训的主要任务就是着重解决其体能问题。因此,国家女子网球队原计划在冬训前半期技战术与体能训练时间各占一半,这已经在主教练的第1、2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显现出来(见表2)。但国家队聘请的瑞典籍技术教练托马斯从第3周主带训练后,体能训练有所削弱,冬训中期的体能训练时间比重下降过快,所占比重较小,与计划初衷有一定差距。如果冬训中期第3~6周体能的训练比重保持在35%-45%,冬训的体能训练效果会更好。
(3)周负荷密度。
负荷密度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所承受的工作频率。在周训练计划中负荷密度安排直接关系到小周期的训练效果,包括阶段性训练的累积效果。
根据冬训跟踪监控结果,我们以冬训第2周和第5周进行比较。表3显示,在第2周的10次课中有3次大负荷课和2次小负荷课,其余课次均为中等负荷,应该说大中小负荷课次的数量是比较合理的。但周一和周二下午连续两次大负荷课,且负荷性质相同,都是专项有氧耐力训练。40 min的耐力跑按体能外教马克的要求完成得很好,但第2天即周二下午运动员又要承受一个4 000 m间歇跑,致使3名队员出现不同程度的伤病,影响了后续训练。这说明同一性质的负荷安排时机不太恰当,大负荷的节奏安排不太合理。而第5周也有2次性质相同的均采用间歇法发展专项耐力的大负荷课(见表4),但周二下午的大负荷训练后,经过周三下午的充分休息,周四承受同样的大负荷课就没有出现过度疲劳,说明周负荷密度安排合理,达到了理想的周负荷安排效果。第5周负荷内容及节奏安排,属典型的“周训练计划的两段式结构”。
从表3、表4看出,国家网球女队一组每天上下午各一次训练课,上午以技战术练习为主,间或安排1 h左右的体能训练,下午以体能训练为主或结合安排技战术练习的综合训练课。上午的课多在11:00结束,运动员午餐后基本上有2 h的午睡时间,周日和周三的下午为调整时间,需要一定时间恢复的大负荷课次和有氧负荷课都安排在每天下午的后半时段,总体上看,除上述第2周外,其它周次的负荷内容及节奏安排都比较合理。只是周大负荷课次偏少,经统计6周训练只有8次大负荷课,平均每周只有1.3次大负荷训练课。根据网球项目的体能特点,适当增加周大负荷课次数量,尤其在一般准备阶段,每周平均2―3次大负荷课安排是可行的,也是适宜的。 (4)训练课的结构模式。 课是组成训练过程的最基本单元,周训练的效果是由一堂堂训练课的有机安排、叠加整合而来。通过6周64堂训练课的跟踪监测统计,国家女网一组训练课的结构模式依然为3个部分:准备部分30~40 min,内容包括一般准备有慢跑、徒手操、拉伸练习、游戏等;专门准备,有半场、全场对拉、一网一底练习等。基本部分90―100min,内容5―8项专项主练。结果部分10~20 min,内容为牵拉、放松跑等。准备部分的时间一般占20%左右,基本部分占65%~70%,结束部分占10%~15%;各部分训练目的明确、层次清晰;基本部分的练习密度经第4~6周统计平均达66.4%,符合网球项目训练特征。课中负荷的安排,技战术训练课是中间高两头低,体能和综合训练课则是前低后高;在内容安排上,
技战术训练课一般是基本技术练习在前,战术组合或实战练习在后,综合课一般是先技战术练习后身体练习,体能训练课一般是先进行针对性训练+补充训练(按每个队员的身体训练处方进行,包括:力量、协调、平衡、柔韧等素质练习),后统一进行专项耐力练习。
在聘请的技术教练托马斯的影响下,本次冬训借鉴了世界职业网球训练理念,单一的技战术或体能训练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2.5 h,综合训练课不超过3 h(见表3、表4)。一堂课的主练(基本)部分时间约1.5―2 h,每组练习的时间不长(2~5 min居多),以使运动员的兴奋度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课的内容安排不多,但每项练习的负荷强度大,要求高,对课中每一回合的练习都要求运动员按比赛的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去完成。
应该说,随着高水平职业网球比赛竞争的日益加剧.对传统的训练模式包括训练结构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那种一堂课训练内容多、训练时间长、训练节奏慢,过程平淡,即重数量、重回合、重时间、低标准、低质量、低强度,过分强调“量”的积累而忽视“质”的提高的传统的训练模式已不适应现代职业网球竞技比赛的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采用高标准、高质量、短时间、大强度的训练模式进行训练是职业网球选手进一步提高竞技水平的发展趋势。
2.2课中主要练习实时监控
(1)课中主要技战术练习。
课中对运动员主要技战术练习情况如击球的质量、成功率、击球的落点、失误点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教练员,可实现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对训练过程的最佳控制。表5就是一个练习的现场监测结果,表5中数据显示,在进行双打1对2的破网练习中,李婷的失误率较李娜低且稳定,3组练习的失误率没有多大变化,而李娜不仅失误率较高,而且随着练习组数的增加其失误率也随之增加,在次日(见表6)和随后的监测结果也都呈现这一现象。这说明李娜在每个练习的开始一般击球的质量和成功率都比较高,随着练习时间的延续、组数的增加,体力的消耗,击球的稳定性就明显下降,尽管其他队员也有这种情况,但没有李娜表现得这么突出。通过专项素质测试和技战术练习监测进一步证明了李娜的专项耐力确实有待提高。
另外,课题组通过前2周的跟踪、监测发现,晏紫底线反手抽球下网较多,主要是上体含胸,身体与上臂的协调用力不好所致,课题组就此与主带教练沟通,达成共识,在后续训练课中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2)课中体能训练。
课题组不但对体能训练实施了全程监控,还协助主教练制订并实施体能训练计划。对体能训练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专项素质测试和恢复心率监测两种方法进行。
由于受伤病的影响,冬训结束前的测试数据不全,但从体能训练跟踪观察和部分队员冬训初末期的测试结果看.主要备战选手的有氧耐力BEEP-TEST测试(一种与网球专项耐力要求相近的对各级有速度限制的“多级20 m折返跑”)成绩普遍明显提高,在受测的3个队员中平均提高了1.1级,达到了11.1级(世界优秀女网选手的基本标准),这是她们坚持每周3~4次有氧耐力练习的结果。反映速度和灵敏素质的在场地上进行的“左右侧转前冲刺跑、正反手侧折返冲刺跑”成绩也有一定的提高,平均时间缩短了0.39s。反映上肢基础力量的“3RM卧推与坐姿平拉”和上肢爆发力的“双手左右侧、头上抛实心球(2 kg)”测试成绩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反映下肢爆发力的“原地单脚和双脚跳摸高”成绩提高不大,主要是训练中发展下肢爆发力的练习安排相对较少。
课题组跟踪监控了晏紫从第2~5周的有氧负荷后心率变化情况。图1显示,在负荷性质基本相同,负荷后即刻心率值也大致相近的条件下,晏紫每周的心率恢复速度都有所加快,运动后1 min内的快速恢复能力更是明显提高。这是由于冬训期间每周都安排了3~4次的有氧训练,加之晏紫没有伤病,从未缺课,训练较为系统,以及针对性营养补充方案实施的结果,所以冬训后她在有氧代谢能力方面的训练效果最为显著。
总体来说,冬训的体能训练是有成效的,主要备战选手在身体素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离理想目标值还有不小的距离。她们在体能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3训练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析
国家女网一组每次课的训练基本上采用“一带一”、“一带二”的个人训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些练习看似集体训练,但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各队员的主攻方向和特点,又进行了区别对待,如李婷、孙甜甜以双打练习为主,李娜、彭帅则以提高单打实战能力为重点来安排每次课的内容,郑洁、晏紫单双打兼顾。
在技战术训练的内容安排上,以冬训第4、5周技战术训练课为例(见表7),每周以熟练基本技术为主的练习,时间只占技战术练习时间的25.8%,而以提高实战能力为主的练习时间占了 74.2%。通过观察统计发现,在实战练习中尤以3、4板的变线、变落点、变节奏、3板后的主动发力、底线结合上网的组合练习居多,由于我们的接发球抢攻意识和能力较差,这次冬训还专门加强了接二发的抢攻技术和战术能力的训练。通过针对性训练,在冬训结束前与男二队的教学比赛中,主要备战选手的变线主动进攻能力、接二发的主动进攻能力和抢攻意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训练效果显著。
在体能和步法练习等内容安排上,体能外教马克根据每个队员体能测试情况和伤病情况,专门制定了个人体能训练方案,包括个人的体能针对性训练、补充训练和体能康复训练计划。步法外教约耳按一对一的形式组织步法练习,完全根据每个队员的打法特点和比赛中经常出现的场景,精心设计出与专项相关度极高的训练手段,改变了以往类似脱离球的步法练习,每个练习的组数、次数不多,但强度大,要求高,一切结合实战,练习效果好,针对性强。
3小结
(1)对国家女子网球队一组冬训期间周课训练进行跟踪、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和评价意见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促进教练员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量度,选择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提高训练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训练效率,实现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对训练过程的最佳控制。同时,利用监控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可全面、系统地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女子网球训练模式,为我国网球项目实施科学训练提供较为充分的实践和理论依据。
1.善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体育教师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善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小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引导其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促使其真正乐于体育训练。小学生比较爱听故事,乐于玩游戏,那么教师就可进行相应的教学情境创设,将故事融入体能训练的活动之中,或组织玩游戏的方式,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如: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完成“推小车”的游戏,向下做俯卧撑练习,或往前推“车”走,以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为其讲述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导其下蹲抓住脚踝前行,以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为学生营造这样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激发其浓厚的体育训练兴趣与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进行体能训练,以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的目的。
2.体能训练要侧重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正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期,所以,其体能训练教学也必须立足于其年龄特点,讲究训练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侧重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科学促进小学生体能的强化。在《400米———600米走走跑》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就可在示范讲解后,引导学生掌握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正确呼吸方式,注重摆臂的重要性;同时,也可利用相关地形,如学校的草坪、球场、花园等,再次尝试400米———600米慢跑,在有效弥补体能训练的枯燥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达到良好体能训练的结果。小学生虽然可进行力量与耐力训练,但必须严格控制训练的时间与强度。因此,教师就应针对这一特性,安排适合小学生身体素质、符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体能训练活动。
3.将体能训练教学拓展于课外生活领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关注学生体能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提高之外,更加提倡了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训练意识,将体能训练教学拓展于学生的生活领域,就显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教师可帮助并引导学生依据个人喜好和身体素质的不同,自己制定一份合理的、适合自身特点的课外体育锻炼计划,或在每个寒假、暑假前,提交一份书面体育作业。并通过集体评价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正确指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以课堂体能训练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训练意识,引导其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并及时反馈,不断提升,最终形成自我训练、终身体育训练的精神,不断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小学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础阶段,而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合理有效的体能训练,能够增强其肌肉的生长、提高其身体平衡能力与协调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的体能训练,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强化体能训练,促进其身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最终促进我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
作者:吴杰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