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理财教育论文

理财教育论文

时间:2022-10-28 04:49: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理财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理财教育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财务自由,理财

一.高职学生财务特点

理财过程包括消费与投资两个方面。消费理财着重于用最少的财富换取最大的其他效用,投资理财则关注如何运用手中的财富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认识自己的财务特点是做好理财的关键。

(一)、稳定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家庭供给是高职学生收入的主要来源,据统计在校高职学生中90%大学生的收入来自于父母,占总收入的76.19%。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必须依赖父母来维持生活。贷款在其他收入来源中占比最大,为7.41%。这两部分收入相对较为稳定,占收入的83.6%。奖学金、打工或勤工助学占14.29%,这反应高职学生收入创造能力欠缺。

(二)奖学金、助学金收入比重逐渐增加。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职学生享有与其他高校学生相同的奖学金标准,国家奖学金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2000元。另外还有额度不一的学校设立、企业设立奖学金,针对专业的专业奖学金和毕业去向的定向奖学金。

(三)、支出刚性较强。从高职学生支出构成来看,日常饮食、服装所占比重最大,达到69%。这两部分消费支出具有很强的刚性,可压缩空间有限,所以在理财活动中主要属于消费理财。另外聚会、约会、购买数码用品等占支出总额的19%,虽然这类支出存在奢侈性,但也逐渐成了不可压缩的支出。同时,作为高职学生还有一个更为突出的刚性支出就是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试、自考、专升本等费用。

(四)、支出无计划,随意性大。用钱没有计划,不控制不良消费习惯,导致每月的收支不能平衡。到学期末往往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甚至有的学生刚刚收到汇款没几天,就又向家里要钱,钱花到了哪里也不清楚。开学时 “富翁”,学期末“负翁”就是对这种无计划支出的真实写照。

高职学生的财务特点与大学本科学生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1、奖学金收入偏低。虽然在国家奖学金方面两者没有差距,但由于高职院校在学科、社会声誉等方面的劣势,社会团体和个人资助的奖学金种类与金额都要少。实践活动收入集中。随着高职教育“工学结合”、“2+1”等模式的推广,高职学生集中参与实践的时间大大增多,而用人单位一般对这种集中实习支付薪酬,使得高职学生一段时间集中收入较多。3、后续发展的资金支出较大。由于学历起点低,在高职学生中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专升本、成人高考、校外职业培训等方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支出。

二.高职学生的理财误区

由于长期处于学校环境中,高职学生的理财意识与能力都存在较多问题,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误区一,理财不便观:无法理财。由于金融机构忽视高职学生这类潜在客户资源,长期以来极少进入高职校园推介金融产品,介绍理财知识,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对适合自身的金融产品了解极少,久而久之认为自己无法进行理财。误区二,消极理财观:无须理财。持这种观点的人在学生、学校老师、以及家长中占有较大比重。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体,但不管怎样学习能力只是社会生活中众多能力的一种。误区三,激进理财观:理财就是投资生财。持有这种观点的学生将理财简单化,认为理财就是购买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就是从证券市场获利。其实理财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量入为出的收支安排,又包括追求投资回报的金融投资。误区四,狭隘理财观:理财就是节约。由于学费的上升,求学阶段学期总支出在家庭年收入中占比大,部分学生从入学时就奠定了节约的习惯,凡事都节约,省吃、省穿、省用,过度的节约可能导致交际空间狭小,办事方法单一。

三.高职学生理财能力培养四步曲

(一)严格约束,理性消费

由于年龄、社会经历、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大学阶段的消费存在从众现象,如果不严格约束,往往会出现过度消费。要实现理性消费应做好以下几点。1、遵守消费原则。学生时代的消费原则应该是营养均衡的吃,耐穿耐看的穿,省钱方便的行。2、制定科学的理财计划。科学的理财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收入大于支出,每月略有盈余或者个别月份出现负收入,但年终总体上要保持月现金流量表是正数。尤其在外出集中实习期间更要科学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收入,这一方面有利于保证实现理财计划,另一方面为将来理财生活做好铺垫。

(二)培养良好理财习惯

理财不是富人的专利,它是经济社会的基本经济活动,学生群体收入较少更应该注意理财,科学的理财得益于理财习惯的形成。1、养成存款的好习惯。现阶段银行可供选择的存款类型高达60余种,需求者可以据资金盈余时间的长短进行选择,以获得最大收益。2、积极利用免费、优惠资源。由于高职学生绝大部分属于纯支出群体,收入少,社会和学校提供了许多免费和优惠资源,充分利用学生身份,可以享受到许多方面的实惠,这也是一种节约支出的好习惯。3、树立勤俭意识,养成精打细算好习惯。高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家庭条件更是贫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应该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

(三)积极参与理财活动,创造财富

理财不是节约,真正的理财要考虑节流,更注重开源。大学校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前沿阵地,高职学生要在毕业前为自己做好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准备。1、通过努力学习,赚取收入。现在高职学院设立的奖学金种类越来越多,奖金也越来越高,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赚取奖学金;2、勤工俭学,积累收入。高校里一般都提供了较多的勤工俭学岗位,如图书馆业余管理员、电子阅览室管理员、食堂打菜人员等等,这些工作既不占用上课时间也能补充一些收入。并且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很多高职院校给学生提供创业基地,积极利用既积累专业又创造收入。3、进行兼职,积累收入。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占有50%左右的比重,教学中老师常常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实践,高职学生应该大量利用寒暑假期间进行兼职。如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业余的时间做导购、餐厅服务、市场调查、商品直销等等。4、进行金融投资,获得收入。可从兼职所得或父母赞助获得的部分资金投入基金、股票等高风险投资,获得投资回报。尽管大学生做投资具有一定风险,但作为一种尝试,能为今后的个人理财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

高职学生理财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生能力、家长的监督,老师的引导外还需要学校提供较好的理财教育环境,如开设理财类的选修课、讲座、理财类第二课堂活动、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指导和促进学生理财活动。

[参考文献]

[1] 任咏梅 王文青 王五祥,基于大学生消费现状构建合理的投资理财渠道,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6月

[2] 李桂梅,大学生消费与理财之见解,甘肃科技纵横,2008 年第3 期

第2篇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研讨寄宿制学校当中生活区教育管理的工作中,探讨生活教师的职业定位与实现策略,以厦门英才学校小学部生活区所实践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儿童发展指导专业教师"的定性过程为例,探索生活教育育人模式中施教者的角色,指出各自不同的工作区块,通过纲领的梳理,案例的分析,信息的比对来探寻此种定位模式的存在性、合理性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教育研究;生活教育;教师工作定位;厦门英才小学部生活区

【中图分类号】G51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16-03

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最早提倡兴办寄宿制学校开始,民办学校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尤其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布以后,我国的民办教育得到新的发展。根据教育部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民办普通小学5186所,比上年减少165所;招生100.83万人,比上年增加6.10万人;在校生567.83 万人,比上年增加30.20万人。其中,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3276.51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21.85%。小学寄宿生数1080.78万人,所占比例为10.89%;初中寄宿生数2195.73万人,所占比例为43.34%。由于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以及城市间务工人流的教育转化,寄宿制教育成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有益补充。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教育问题显得尤为凸显,因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研究比较滞后,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当中生活区教师的职业定位、培养体系、评价标准尚未有明确规定,如何"摸着石头过河"?如何尽速将这一特殊的职业规范起来?是直接关系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受教育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寄宿制生活区管理中,大体存有这样的几种模式。一,粗放式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生活区只是学生一个若有若无的寄住之地,生活区的老师只是管吃饱穿暖的保育角色;二,准军事化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孩童身心成长的不整齐性特点,更是束缚了孩童心灵成长自由,而这样的模式下,虽然生活区的老师的角色内涵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教育的细腻性不够,他们的身份定位于教官和教师之间含混不清;三,托管式管理。这种管理的模式就是生活区由教学职能部门统筹管理,生活区教师由教学区的老师轮班当值。这样的管理模式看起来能够最大效能地发挥老师的能动作用,但是弊端也显而易见。老师在工作中,对学生的生活教育只能按照教学管理的规则来拿捏,这不仅使学生无法在生活与学习中实现孩童身份的回归,更是使得教师的身份无法转化,教育策略错乱失当。

而目前世界最为先进的寄宿制学校管理经验,来自于英国最为著名的伊顿公学的"舍监"管理制度,这所诞生了曾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贵族学校。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70%进入世界名校。(注1)

他的寄宿制管理及人员权责分工最为科学和有效。他们"舍监"地位相当之高,学校除了校长和教育总长之外就属"舍监"权限最大,他们为学生的一切负责,既相当于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训导员,又相当于学生的精神导师和全责监护人。(注2)这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科学高效的寄宿管理制度。

自2009年起,厦门英才学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寄宿制学校生活区社区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寄宿制学校生活区教师的职业范畴及培训策略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生活区教师的名称定位上,他们提出"儿童发展指导专业教师"这一定义,并以自己办学15年的寄宿管理经验为基础,进行科学有效的工作规范和扎实有效的培训跟进。目前,在教师的职业定畴及培训策略上有了较大的突破。本文将主要引用该学校所进行的课题研究阶段形成成果来阐述寄宿制学校生活区教师的职业范畴和培训策略。

一、"儿童发展指导专业教师"的工作范畴

这是一个解决日常工作中,小学生活区教师做什么的问题。他们的身份比较特殊,既要做好学生的生活护理,又要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他们不但要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更要面对寄宿儿童中比较普遍的情感抚慰、健康故障、个体发展指导等诸多问题。

(一)重点落实三个维度的生活培养目标。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而这一生活教育的目标如何来来指定?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生活化解读,应该对等出"生活习惯、生活技能和生活情趣"三个维度的生活培养目标——即如何更好地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常用的生活技能和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生活领域习惯、技能和情趣的培养与家庭教育的区别就在于,学校教育的科学性。"承替家庭,高于家庭"这是厦门英才学校提出生活教育的纲领性简约解读,承替了家长将学生送入寄宿学校中家长缺失的那一块教育,而高出家庭教育中生活教育目标凌乱、重复机械、漠视儿童成长规律的特点,让学生的习惯养成、技能培养和情绪熏陶得到科学性的、系统性的、人文性的教育。为此,生活区教师日常工作的重心,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学生生活的作息规律,饮食习惯,运动爱好;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生活技能——着装穿戴、身体自护、家居常识、待人接物;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有效落实,使得学生能在活动中获得高雅生活情趣的熏陶。

在课题实践中,厦门英才学校针对每个学年学生的年级特点,提出每个学段学生的生活目标,从生活常识、安全自护和交往礼仪等方面进行目标达成规范,这也成了每位生活区教师管理的具体抓手。

(二)关注儿童各成长周期的生理变化和保健指导。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在这一段时间里,绝大部分的小学生要走过儿童期和青春期这个过程,每个过程学生的生理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他们的性教育启蒙也是在这个时期有了需要。作为生活区教师,应当关注儿童各个成长周期的生理变化,并且会根据学生的外显表象和沟通了解,帮助学生做好生理保健指导。

笔者就曾接触到这样的一个案例:某个民办学校的六年级女生谢某在校住宿期间来了初潮,但是孩子害羞不敢跟老师讲,结果在初潮来的那个星期,生管老师没能关注到,大冷天的让孩子用冷水洗澡,导致谢某由此高烧不断,以后每次经期来时都会引发肚痛头晕。由于孩子的常识缺失和老师的疏忽大意,造成了难易弥补的伤害。

所以,掌握儿童发展各个周期的生理变化并且能有相应的保健指导很是关键,对于变声期的如何做好喉部护理、声音保健的教育?青春期如何应对身体出现的变化,男生如何看待性成熟及遗精现象,女生如何做好初潮的应对,经期的护理?面部出现的青春痘、痤疮等问题的处理都应该从科学卫生的角度教给孩子们。

(三)掌握儿童心理健康通识。"孩童心理抚慰"是寄宿制学校生活区教师的又一项重点工作。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容易激化出来的,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情感缺位,因为寄宿环境中与他人摩擦而产生的交往焦虑,由于负面情绪没有及时得到排解而产生的消极负担,以及独立面对问题时所带来的不确定感都容易让寄宿制的学生陷入心理焦灼当中。那么,作为寄宿制学校生活区的一名教师,必须掌握更多地抚慰学生的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焦虑类型的不同,能够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的不同,能够根据学生先天接触管道的不同来开展心理抚慰工作。比如父母缺位的心里抚慰就要充当孩子的精神寄托,更多地给孩子释放善意和爱意;交往焦虑的孩子帮助他寻找更多的交际方法,协助他创造良好的交往氛围;有了消极负担的孩子对引导正向思考,引导孩子倾吐表达;容易产生不确定感或者是不安全感的孩子,对给她一些肢体的接触,对进行语言沟通等。

厦门英才学校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为特殊发展需要的孩子设立心理成长档案等来为孩子的心理成长保驾护航。

(四)良好的家校沟通。

教育使命的实现,是需要整合家长的教育资源才能得以完成。学生在寄宿,并不意味着家长的教育功用不能得以发挥。学生来自于家庭,又要回归于家庭。但这其间,由于寄宿时间所产生的家长孩童间的亲情淡化、家长与孩童间的价值观念不对等、家长对孩童成长的片段式了解都会成为家庭和谐的阻碍。寄宿学校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做好高效精准的家校沟通,高效地做好家校之间的沟通,并不是要把孩子在校期间的大事小情通通告诉家长,并希望家长能够完完全全地解决。让我们在下面这个案例中具体了解家校沟通的要点。

周五的下午,校车送返在即,学生黄某约刘某打架并将其打伤,生活区张老师一边忙着张罗着孩子们搭车、家长接送,一边处理着约架的孩子。由于学校报送校车实名制,黄某必须搭车回家,心火难按的张老师趁着学生队伍没排齐的当间儿,给黄某的母亲打了个电话,言语仓促地说她家的孩子把人家给打了,可当黄某想问个清楚时,送车开始了,张老师含混地要求家长回家一定要狠狠教育孩子之后,挂掉了电话。

周一,黄某的妈妈来到学校,说张老师与其沟通时态度不好,而且对孩子的评价全都是负面的,作为家长她很难接受,希望得到老师的解释。如此一来,张老师懵了,她只是如实反馈孩子的情况并要求家长协助教育,怎么会让家长误解呢?

我们来看着案例,张老师应该怎么做会更好呢?

首先,张老师不应该在心烦气躁的时候给家长打电话,言由心生,心里的焦躁是会影响说话的口气的,而且,在心神不宁,还有别的事忙活的时候显然不是跟家长沟通的最佳时间。谈孩子的问题,必须坐下来慢慢聊,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才能更好地沟通,面对面是如此 ,电话交流也是如此。

其次,对于孩子在校发生的问题,一定要一分为二地了解清楚,先判断是否需要借助家长的力量来协助做好教育再进行对话选择。像在这件打架的事情中,可能完全凭借老师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并不需要家长的介入。寄宿制学校中,家长的教育形象出现的时机和策略必须是经过推敲的,盲目地借力的结果只能是家长失效,甚至有一些还会导致家长的误解。

当然,这种事情可以在处理事后或处理过程告诉家长,因为作为寄宿制学校,孩子终将回到家庭,只有让父母亲的教育形象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变得不可或缺,才不会让他们与父母之间出现教育的裂缝。但对话的准备、时机的选择以及对话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五)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

越来越多的成长案例表明,一个人是否能够感受到幸福跟其成长的氛围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绝大多数人的个性溯源都是来自于家庭。所以,必须让家庭教育成为寄宿制管理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充分调动起家庭教育的积极效能,让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理念的延伸地。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家庭中的父母缺乏智慧的、宽容的、个性化的教育能量,导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与学校的教育理论相悖驳,对待孩子的成长问题片面化、标签化,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想当然或简单粗暴对待等等现象。所以,作为儿童发展指导专业教师,需要调动起家庭参与教育的热情,通过教育者专业细腻的教育观察,对家庭教育症状提出恰如其分的建议。也可以通过融合了家庭参与的教育活动来达到实现教育追求的目的。

在厦门英才学校生活区的实践探索中,他们观察到家庭教育是教育构成的重要部分,孩子在校时间5天,回家时间2天,远途的孩子半个月一个月才回到家。这就使得一个问题非常凸显,就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交流显得贫乏。父母认识孩子都是截片性的、断层性的,所以当孩子在家庭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就特别需要我们全方位地对家庭进行教育指导,以利于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

(六)常见病防治与基本护理。

孩子寄宿在学校,身体的一些疾病表象反应就比较频繁。孩子要在集体中独自面对身体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生活区的老师必须关注到孩子身体方面的细微变化,并且会判断症状并对学生进行前期的基本护理(按照国家规定,寄宿制学校必须设有医务室,诊断及治疗由医务部门负责。)这边的常见病不仅仅指单个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还指容易在群体生活中发生的传染疫情。

在课题实践中,厦门英才学校生活区编撰专门的工作指导手册《副班主任工作手册》,针对常见病等问题做了专项的知识普及。专门设定《学生就诊用药须知》、《学生宿舍及用品消毒制度》、《传染病的分类》以及《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检疫及隔离时间》等相关内容。

(七)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老师,是必须要学会设计一定形式的课程来辅以自己的教育策略的,针对自己楼层建设的需要进行团训拓展等活动。在厦门英才学校,他们独立摸索出《生活区主题文化课程》和《生活区活动类课程》两套校本课程体系,两套课程内容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资源的相融合,一个是以楼栋为单位的课程设置,以学期探究为一个时间段,两年为周期。整套体系分为环境文化、晨练活动、主题活动、POI探究、周末活动、果蔬种植等;另一个则是以完整六个楼栋为同一系列,同样的课程内容,逐级深化孩子的运动技能习得、防震防灾自救自护知识的掌握、交际交往的技巧运用等内容。

二、"儿童发展指导专业教师"的培训策略

我们所进行的生活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从个体、团队和回归等三个方面进行培训的落实,并尽可能将培训系统化,使之成为区块可以循环使用、要求可以螺旋上升的教师专业成长课程。

从内容上来看,培训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是激发个体。个体是实现成长最为根本的因素,只有个人得到释放和提升,才能够真正保证工作水准的提高;第二是砥砺团队。团队是工作推进的整体保障,充分开掘团队的凝聚力和协同工作能力,团队智慧共享,彼此相携,共同成就;第三是本位回归。回归是发展的阶段性需求,任何工作的开展和生命的发展都必须在前进阶段有所反顾,才能使得工作节奏明快和谐。

从时间上来看,培训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外部激发为主,实现队伍建设的意识唤醒;第二阶段,由内部培训为主,实现队伍建设的自生再造;第三阶段,由个体成长为主,实现队伍建设的个性创新。

(一)激发个体。如何能够达到"儿童发展指导专业教师"的标准,个人的认知到位和水平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发并实践了以下几种方式。

1、建立个人档案,关注系统成长。以"儿童发展指导专业"为方向,从"规划版块、教学版块、学习版块、研究版块、反思版块、评价版块、活动版块、社区化建设版块、管理版块和指导版块"等十个版块来建立装饰专业成长档案。从近处看,将老师们的成长点滴一一收录起来,让每个人成长的脚步清晰可见。教师们每周的思考、每个月的案例故事、每次的读书心得、每篇的教育论文都收录其间,成为教师们成长的"知识仓库"。从远处看,老师们有了可以追寻的职业发展目标,为职业化发展铺就远行的"长轨"。

2、保证业务写作,提升理论水平。充分的思考与写作是提升一个年轻教师教育智慧的重要手段,在培训中,从学习笔记的规范,到每周学习反思的撰写,再到活动方案的推敲修订,最后到学年主题论文的缴交,都形成一个思维的系列,从文字的雕琢上确保生活区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积累。

3、自寻草根课题,科研解决问题。小学部生活区全面推进"草根课题"的研讨,研讨定性为"微型校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各自所带学生的综合特点开展课题研究,重在使用科学的办法进行研究,旨在查找工作中可以改善和突破的方面,强调问题的改善和解决。"草根课题"的开展不仅锻炼了每位教师的教育实验研究能力,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些久而未决、小而不决的问题,全面推动了生活区的教师专业成长。

(二)砥砺团队。个人的成长只有融入到团队当中,才能汲取群体智慧的营养。课题研究实践中,注重团队的打造,开发团队协作的潜能,统归团队的集体攻坚方向,在课题实践前期,快速打造学习型团队。

1、成立讲师团队,进行系列培训。以教学区经验丰富、工作成效显著的班主任为班底,成立讲师团队,每周对教师进行3个晚上时长70分钟的培训。内容涉及"小干部培养、特殊生教育、学生管理常规、家校沟通、学生青春期教育"等专题,每个专题分低中高三个学段进行。

2、组成师徒对子,帮扶青年成长。为新晋的副班主任寻找搭班的师父,成为师徒对子,每一个"徒弟"利用晨会的时间段到班级参与管理,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学生管理的办法。"徒弟"的"生活指导课"、活动方案、活动策划都必须由老师指点方能实践,"师徒结对"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年轻老师的工作盲目感,更快地适应岗位要求。

3、发挥群体优势,进行个案研讨。针对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如学生个体案例分析(情绪、心理等问题)、工作技能研讨、家校沟通等问题。楼长成为研讨的组织者,提前制定内容,研讨时间,研讨地点,并对每次会议过程进行完整记录。

(三)本位回归。本位之一,是工作层面,生活区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特色区域,其工作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如何落实才能够在研究当中不至于背离生活教育的范畴;本位之二,是人性层面,特殊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必然导致"儿童发展指导专业教师"是一群特殊的工作群体,尊重人的本源性需求,培训上多以引导关注,才能释放工作压力,触发工作激情。

1、细化工作标准,提高教育智慧。对生活区工作的各个时段标准进行细化,并以副班主任一天的工作为例,明确具体工作的时段,解决"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并且从教育理论的角度和寄宿教育的特点来解读每天的工作,以《副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为细化进行培训和工作要求。

2、特色技能培训,开展跨行学习。生活区工作缤纷多彩,所以就需要教师一专多能。于是,在理论学习和技能引导的基础上,开展特色学习。有"宣传海报中美术字的撰写"、有"Photoshop作图知识讲座"、有"以'你在为谁工作?'为题的励志演讲"、有释放身心的"瑜伽课程"。多样的培训不仅提高了教师们工作的能力,而且提升了老师们的素养。

3、听取名家讲座,完善综合素质。生活教师团队工作的多维决定了教师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为此,培训特地为教师们准备了两堂比较高端的课程,一是由外聘讲师带来了形象与礼仪课程——《你的形象价值百万》,另一个是由国际金融理财师带来的金融课程——《巧用理财实现完美人生》。课程为老师们的形象设计、交往礼仪、理财常识和人生规划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4、户外培训拓展,释放生命激情。开展了多样的主题户外拓展培训,通过"拍手歌律动"、"抓手指游戏"、"星光大道"、"催眠放松"、"情感释放"等一系列的活动互动,新颖的培训方式帮助老师们释放出了内心的真实情感,增加伙伴间的真诚、信任、合作。

5、外出考察交流,吸收外部营养。为生活区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创设各式各样的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围绕"生活区师资队伍的构建"进行专项多次的考察学习。

"个体、团队和本位"的交叉作用,使得生活区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在承启方面得益显现,在课题实践的一年多时间里,课题实验区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整体的服务质量和团队协同工作能力得以大幅度的提升,为寄宿制学校的生活区培养合格高质的"儿童发展指导专业教师"。

注释:

第3篇

[关键词] CBI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银行英语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与国际市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临严峻的就业前景,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中职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为培养能够胜任银行前台柜员、银行、证券、保险客户服务代表和金融产品营销工作,协助上级领导管理金融事务的专业人才。鉴于此,笔者以培养学生的银行英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探讨了CBI教学理念中适用于银行英语教学的模式,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关于CBI教学理念的概述

CBI是Content-based Instruction(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的简称,它是基于学科内容进行外语教学的一种理念。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将语言教学基于某个主题或学科来进行,把教学的重点从对语言本身的学习转移到对学科内容的学习上。CBI理念认为当语言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时,当语言作为学习学科知识的媒介时,便产生了最理想的外语、二语习得条件。在此理念的导向下,引导学生使用目标语而不是母语来学习学科知识,把目标语作为工具来探索知识,使所获得的信息与学生个人学习目的和受教育目密切相关,进一步促进了语言习得,增加了语言学习动机。由此可见,此种教学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必将促成目标语的语言能力发展。

三、基于CBI教学理念的四种常用教学模式

CBI只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教学方法,也没有单一的模式。根据教学目标的差异,基于CBI教学理念的模式有多种,一般常用的有四种:主题模式(Theme-based approach);课程模式(Sheltered-content courses);辅助模式(Adjunct courses)和专题模式(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s)。

1.主题模式

主要由外语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多用于基础阶段,其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以语言为媒介获取新信息,并在获取新信息的过程中,同时提高语言水平。教学材料选自目标语原创的各类主题、话题,所选主题、话题要符合学生的需求,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评估以语言知识测试加过程评价如课堂讨论、主题作文等手段来进行。

2.课程模式

主要由专业教师而不是语言教师来承担授课任务,要求专业教师既要熟悉语言习得过程,又要熟悉某一学科知识且能熟练运用目标语进行可理解性讲解。学生语言能力要求在中等或中等以上,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知识,意在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习得语言能力。课程模式以测试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来考察学生语言水平,并加过程评价进行教学评估。不进行专门语言测试。

3.辅助模式

是一种同时开设专业课和语言课的模式。语言课为专业课服务,要求学生借组语言知识掌握专业内容。由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授课,意在让学生借助语言知识掌握专业知识并提高语言水平。语言教师不仅要熟悉专业内容,而且还要结合专业内容指导学生记笔记、做作业等。辅助模式的教学评估分为专业和语言两部分。专业课测试学科知识,语言课测试语言知识并加过程评价来进行。

4.专题模式

其授课内容与某一行业或专业有密切关系。教学材料来自实际工作岗位或有关学科领域,旨在为特殊岗位培养特殊人才,适用于教学对象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学授课既可由专业教师主持,也可以由语言教师负责,意在通过学量的学科内容来提高语言运用技能。教学评估以专业测试加过程评价来进行。

四、中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直接面对岗位和就业的教育,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有别于基础英语学习所强调掌握的一般的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专业英语以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当英语教学附上“专业”时,学生能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实际意义。它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意愿,使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互为促进。然而目前绝大部分的中职专业英语课程都主要由语言教师承担,存在对专业英语课程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把专业英语和公共基础英语按照同一模式去组织教学,专业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忽略了专业英语的专业特性。而在学生方面,大部分中职生的英语基础都不够扎实,接受能力比较参差,学习积极性也较弱。虽然比起公共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对于将来的就业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很多同学未必能意识到专业英语学习对未来要从事的工作的意义,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目的就是勉强应付考试,对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中职专业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师担当着重要的任务:要处理好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的同时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有机地把语言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结合起来,为学生共同学习语言和专业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而其中这种把语言教学和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正是CBI(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教学理念的体现。

五、中职银行英语的特点

中职金融事务专业主要是针对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以培养能够胜任银行前台柜员、银行、证券、保险客户服务代表和金融产品营销工作,协助上级领导管理金融事务的专业人才为目标。银行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根据行业需要以及中职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对英语知识的需求而编写。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金融专业的中职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英语知识。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通过运用目的语教学学科内容,把语言系统与内容整合起来进行教学,使丰富的内容信息形成了支持语言发展和智力发展的情景,充分体现了CBI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

六、CBI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在中职银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模式

在办理银行业务过程中,英语主要被用于介绍银行业务及办理方法,语言技能以听说为主,所涉及的金融专业知识不深,专业术语也不难。中职专业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在银行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主题模式进行教学。

CBI主题模式(theme-based approach))的教学围绕话题、主题,结合听、说、读、写包括语法在内的各项语言技能,开展综合训练,逐步深入。采用列表、图片、影视、模拟等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银行英语的主题和话题符合学生的专业需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获取新信息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水平,增强了语言技能。为了使CBI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为直接有效,Stroller曾提出过“6T”方法,即主题(theme)、课文(texts)、话题(topics)、线索(threads)、任务(tasks)、过渡(transitions)。针对实操性强的主题模式教学,笔者将银行英语课程设置为以银行业务为主题(theme),以银行情景英语对话为课文内容(text),以针对办理业务为话题(topic),以了解业务办理流程为线索(thread),由了解银行业务过渡(transition)到办理业务。

2.教学内容

教学在银行情景中展开,内容主要涉及:咨询、开户、办理存款、办理取款、兑换外币、兑换旅行支票、办理退汇、办理挂失、租用保险箱、办理汇款业务、提供房屋贷款以及提供外汇贷款。笔者把语言与内容融合起来进行教学,遵循了CBI教学理念的四点原则:

(1)基于学科内容进行外语教学

根据金融专业课程设置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遵循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教授语法知识,而是根据行业需要以及中职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对英语知识的需求来教授技能,学生在学习、操作银行业务的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使用目标语学习学科知识

在银行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了一个真实的学习工作情景。学生以目标语作为媒介学习新的信息,在获取新信息的过程中,同时提高了语言的交际能力。这种把语言与内容融合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综合技能的整合。

(3)教学主题、话题适应学生需求,能引起学习兴趣

银行英语的主题贴近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日常生活和就业方向,每阶段的话题都以银行的主要业务为背景,与金融专业的部分学科如银行会计、银行储蓄与出纳、个人投资理财、证券交易实务、保险实务等内容联系密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需要处理到银行存取款、交学费、水电费、或是家里人参与炒股、贷款买房等问题,这样让他们对学习内容更为熟悉;最重要的是,学生今后其中一个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以银行为首要选择,这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在主题模式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列表、图片、影视、模拟等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承担银行的工作任务,让他们在与同伴、同学的交际过程中同时操作专业技能,使他们的语言水平和技能都获得了提高。

3.教学方法

课堂上综合运用语言与内容融合教学法、交际法、合作法和任务型教学方法,创设真实的情景,模拟银行场景,让学生在真实语境的课堂环境中,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操作业务。为了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尽可能提供真实的道具,如常用的存折、信用卡、证件、单据凭证、外币等。课堂上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模拟真实情景的操作练习,使学生能利用目标语应对该业务办理的交际。体现了语言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充分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能以小组形式参与有趣的情景英语会话比赛,让学生从职场衣着打扮、发型要求、职业礼仪、工作程序、工作道具等对未来工作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4.教学评价

CBI教学理念下的专业英语学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专业英语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从而达到掌握语言、实现交流的目的。因此教学评价要从整体上进行多元综合能力评价,既要了解学生是否获得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又要评估他们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银行英语的教学评价以语言知识测试加过程评价来进行,评价形式不单一地由教师评定,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七、结束语

在CBI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中职银行英语的教学实现了语言与技能的整合,使语言知识不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是教学的工具,成为发展语言及个体思维的媒介,为学生语言发展及思维发展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中职的语言教师,只有增加专业学科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把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结合起来,从而改进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加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戴庆宁,吕晔.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FLTA).2004(4)

[2]邱凯仪. CBI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3]何建菊.CBI教学理念下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4]张坤. CBI教学理念下的中职药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10)

[5]戴庆宁. CBI理念与双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6(2)

第4篇

一、当前青年的就业现状及问题。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有一个“滞后期”,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由外向型企业向各类企业,由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由农民工向城镇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蔓延,劳动供给数量与劳动需求数量上严重不平衡将进一步扩大。很多单位都不招人、少招人,就五百强企业高校招聘会而言,岗位减少40%,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出来。青年人失业(包括待业)占失业总数相当大比率,是我国历年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传统的就业制度被打破之后,这一问题显得尤为严峻,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基本呈上升趋势。

1978年失业青年人数为249.1万人,占城镇失业人数的47.0%,1988年245.3万人,占城镇失业人数的82.8%,与10年前相比几乎增加了一倍;1997年失业青年人占城镇失业人数的68.9%,与10年前相比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1978年的水平。由于第三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开始逐步进入劳动年龄,中国劳动力资源呈持续上升趋势。“十五”期间增加5697.23万人,即每年平均增长千余万人,2006年为1603万人。城镇每年新增的1000万左右劳动力中,绝大多数是青年。农村有1.5亿~2亿富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大多数也是青年。教育论文"target="_blank">高等教育连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连续上升,而我国2009年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74%。[1]1.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派生出新的问题。现在,全球经济虽然出现了逐渐复苏的迹象,但是全面复苏仍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国内经济资源在人为因素影响下,片面流向重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大学生就业相匹配的知识型服务业则长期低迷。这种产业结构所对应的人才需求状况,就是低端岗位需求旺盛。我国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需要的只是生产工人和技术工人,所以金融危机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而且还要持续几年。

在我国,高等教育连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连续上升,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他们与2009年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起竞争工作,加在一起有860万人。根据以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比例,估计有约36%的人能找到工作,还有约500万人面临就业的困难。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海外市场业务的缩减,二是国内市场需求的低迷。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供求数量矛盾突出。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被迫选择考研,国家也在扩大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以延缓就业。大学生就业难派生出新的问题: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已经形成。这是由于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转变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将大学毕业生推向了市场,作为一种资源,大学毕业生也要受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影响,同样要通过使用价值和价值来判断,和供求关系紧密相连。就业状况的变化对培养大学生的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对大学生及家庭的一种考验。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流入就业困难群体。这一群体的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容易冲动,有可能成为社会冲突的制造者。二是加大受教育不平等。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对于贫困家庭绝对是高投资,如果投资没有产生回报,势必影响人们对教育的投入,由就业问题引发公众教育投资的进一步拉大,会加大受教育的不平等,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2.青年农民工基数大,就业的稳定性不强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的监测调查报告指出,2009年内我国外出从业6个月以上的外出农民工为14533万人,在本乡镇以内从业6个月以上的本地农民工为8445万人。据预测,未来几年,城镇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每年都将达到1000万人以上。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是中国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从农村劳动力供给看,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人,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1.7亿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有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农民将减少至7亿人左右,这就意味着至少有近2亿农民要转移到城镇;另外,目前中国人均0.3亩以下包括完全失地的农民已接近5000万人,而且每年以百万级的数量在增加,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压力。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转移到非农领域,向城镇转移的规模会不断增加,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多为青年人。

由于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是不会长期滞留于城市中,并且农民工对条件较差的工作大多也可以接受,所以,相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青年农民工的就业率较高,但是就业质量不好,就业的稳定性不高,作为城市的一个边缘群体,他们属地位较低的收入阶层。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承担着城市中的很大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工作,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然而,现实表明,由于种种因素,他们始终被排斥在城市社会的边缘,无法平等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和待遇,无法顺利融入城市社会,成为真正的“城市人”。这不仅不利于城市社会的发展,而且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目前,农民工群体的人口特征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农民工群体内部代际分化已经形成,主要表现为青年农民工群体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他们占整个农村流动劳动力中的大部分,是农村劳动力中的高素质人员,更是未来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后备劳动力资源。

监测显示[2],农民工外出务工目的地仍以东部地区为主,但在中西部地区的比重提高。经调查,进城务工青年年龄大多在18—28岁之间,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多。进城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多挣点钱,增加家庭收入。据上海市金山区团委对来沪青年农民工的调查,[3]青年农民工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青年农民工求职渠道基本依靠熟人介绍。

74%的青年农民工是通过亲戚朋友和老乡的介绍找到“目前这份工作”的,并且学历越低越是依靠这种关系(P=0),初中以下学历占80.6%,没有文化的农民工更是占到100%。通过分析发现,这一现象同来沪时间的长短没有关系,而同跳槽的次数、所从事的行业和工种有直接有关(P=0.008、P=0.000、P=0.000)。也就是说,跳槽的次数越多越是依靠熟人,反之,也是因为熟人之间的强关系,促使跳槽增多,工作环境和待遇逐步改善。

二是青年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本次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及以下占少数,工作8小时以上的占绝大多数。

延长工作时间在农民工这里是较普遍的,每月的工作日在20以下的仅占13%。

三是青年农民工最大的烦恼来自于经济收入少。数据显示,农民工的收入大多在1000—2000元之间(77.8%),没有文化的农民工更是100%在2000元以下,1000元以下的占6.4%,虽然长三角地区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可是目前来说全覆盖还需要一个过程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四是青年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度还有待提高。

关于“如果让您对目前的身份做一下定位,以下那种说法最符合您”的问题,选择“半个上海人”的比例为16.2%,选择“新上海人”的比例高达21.8%,选择“外地人”的比例为51.9%。关于“您离开家乡外出工作多久了”的问题,选择“四年以上”的比例高达41.6%,选择“三年左右”的比例为14.9%,选择“两年左右”的比例为18.6%,选择“一年左右”的比例为16.5%,选择“半年左右”的比例为8.4%。根据人口学关于居住在一个城市的时间达到半年以上的为常住人口,可以认为务工青年倾向于长期在上海生存的意愿和能力都是非常强的。

3.青年白领的职业压力大,对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当前,青年白领(本研究所调查的对象为工作3—5年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上的困惑与压力众所周知,作为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在经历选择与被选择的矛盾冲突后,无论满意与否,最终都要选定某一职业,迈向社会,这无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大学毕业生由“自由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事业成败和价值定位。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在职场能拚得一席之地已属不易,面对金融危机加剧下格外严峻的就业行情,早两年已就业的大学生更感庆幸。但是,生存压力普遍较大,不同群体存在较大差距,渴望破解发展瓶颈愿望强烈。作为高知识群体,当前白领青年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上庞大的大学毕业生求职群体的压力。我国目前估计有约50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困难。以上海为例,2009年上海高校共有毕业生15.8万人,而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需要数目的同期降幅超过20%,其中以金融、航运、国内贸易和部分制造业的降幅尤为明显,部分上海金融财经类、外语外贸类毕业生的需要数目同期降幅甚至超过了30%。社会上存在大量的待就业人员,对已就业的大学生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压力,一些人有被后来者取代的危险,所以,不管目前工作如何,必须加倍珍惜,不能失去,而有跳槽打算的人就更会慎重,大多持保守态度。

二是用人单位工资持续走低的压力。在高校扩招后,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大学生就业供给大于需求。在供需定律的推动下,必然导致大学生的工资价格降低。上海团市委于2010年1月对毕业3-5年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显示,月工资在1000—2000元的占13.2%,2000—3000元的占21.1%。目前,毕业生工资中位数为2492元/月。据媒体测算,一个无房上海大学生要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每月开销大概需要2000元左右。而在上海安家置业简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想而知,在中国一线城市,一个刚毕业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可谓捉襟见肘。

三是就业稳定性下降的压力。大学生就业稳定性主要源于高等院校的培养机制,学校没有遵照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大学生,致使学校教授的专业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脱节。尤其是2003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呈现了持续下降的态势。另一方面,当前“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导向,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在首份工作选择上的轻率和盲目,降低了大学毕业生对专业对口的关注和重视。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共同导致了就业中的专业不对口问题,从而影响就业的稳定性。

二、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建议。

今后几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每年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存在。而在现有经济结构条件下,按经济增长保持8%的速度计算,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只有1100万人,供大于求缺口在1300万人左右,矛盾十分尖锐。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的变数,也将对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就业产生影响。青年就业应得到格外的重视。政府部门首先要采取措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青年成长。

1.加大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大学生就业难,技校生职场走俏,九成未毕业就被预订一空。但技校、职校不可能替代大学教育,当大学毕业生纷纷回潮读技校寻找就业出路时,拷问的就不止是教育体制,更深层次折射的是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一些重要产业目前仍停留在资本与劳动双密集阶段,接纳的劳动力是大批蓝领工人,对大学生需求有限。白领岗位需求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产业结构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造成的。第三产业特别是像金融、法律、理财、高级家政、高科技还有中高档的服务岗位需求不够,第三产业只占到全部GDP的36%-38%,而一般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达到60%,甚至70%。从长远来说,只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才能解决更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当我们的产业不再高度依赖于外向型,形成自己完整的产业链,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或许能缓解很多。

2.相应提高青年农民工工资水平和工作稳定度。

外来人口的就业情况直接决定了他们的经济地位。城市居民的工资与福利一直由政府有关部门做出规定,由用工单位强制执行。而外来人口则没有这样的规定,他们的工资完全由企业主说了算。由于中国现存巨大的就业压力以及企业主的短期行为,很多外来务工青年只能接受低薪。同时他们也没有城市工人合法的劳动权益,超时间工作、超强度劳动是城市农民工的普遍际遇。

青年农民工对于增加收入的期望很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增加农民工工资的迫切性。数据表明:收入不能完全维持生活的青年农民工比例较高,因此,有必要适当地提高工资水平。具体的工资提高过程可以依照两个指标进行,一是农村以及小城镇生活水平提高幅度,二是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客观上也要求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有所增加。

发展和完善政府部门等正规就业渠道,规范农民工非正规就业渠道,是促进青年农民工工作稳定的重要手段。对上海郊区的调查表明,青年农民工进城务工多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偶然找到”、第三才是“职业介绍所”,要依靠法律规范非正规就业渠道,发展正规的农民工就业渠道。要建立全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网,尽快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措施,使他们在国内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享受到公民待遇。其一是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在各地设立就业咨询中心,凡有用工必须提前公告,招工信息要透明,并开通全国联网,以帮助农民工有序流动,减少不必要的“盲流”。其二必须保证每一个公民有个人的社会保障账户,并实行全国通联制度,便于农民工的职业变动。总之,政府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就业市场,而不能把问题都推给市场。

3.建立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制度。

大学生由于对市场缺乏足够认识,容易“眼高手低”。在职业搜寻的过程中,当意识到工作机会正在一个一个流失而竞争人数却在不断增加的时候,又丧失了冷静和理性,不顾一切地把自己“卖出”,这就天然地为用人单位降低薪水创造了条件。然而,政策空白也是大学毕业生起薪降低的原因之一。现在不少城市针对农民工制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对大学毕业生却没有相关规定,尽管上海制定了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指导价,但并未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也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因此,建议制定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制度,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事业发展的基础,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融入度。有人认为工资由市场决定,只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就无可厚非,但为了约束企业的恶意行为,政府应有所作为。

4.鼓励灵活就业和异地就业。

近年来,国内的就业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灵活就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出现了非全日制就业、短期就业、季节性就业、家庭就业、派遣就业、远程就业、自营就业、临时就业等多种形式。这些相对灵活的就业形式主要吸纳的是青年群体。灵活就业方式在欧美得到承认和保护,并享受到多重优惠。而国内,目前的优惠政策偏重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对于诸如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其他新增劳动力、灵活就业从业者的问题考虑较少。

应对吸纳失业人员或实现新增就业岗位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对青年非全日制就业、临时性就业、季节性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政府给予一定的暂时性补贴,以缓解青年就业问题。比如,上海的父母很不希望孩子出去,但是,如果政府能给他们一个保障,就是如果出去,户籍还可以保留,可以来去自由,这样他们就可以放心地出去工作。对于到中小城市、甚至到乡镇、农村,到基层去锻炼的大学生,几年后再回到上海再就业时有关部门可以提供优惠政策,以促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