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十四五规划纲要

十四五规划纲要

时间:2022-10-21 02:15: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十四五规划纲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十四五规划纲要

第1篇

“十三五”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业和信息化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现就十三五期间我市信息化的发展总结如下:

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十三五以来,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影响,着重抓产业引导和扶持,抓项目建设,抓优质服务,抓调度协调,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二、“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坚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截止2020年,我市的亭江新材料有限公司和道泉老坛酸菜有限公司获得了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证书。着重发展电器产品、机械和电子、网络和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产业;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销售以及生产业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建设,加快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步伐,2015年至2020年间,共建设移动网络基站1072个,WLAN热点4048个,数据宽带网专线526个,铺设光缆1800多公里。网络无缝覆盖市范围全境,为我市40多万人口提供优质网络服务。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电子商务、旅游等各个方面,构建全面共享的信息服务体系,开展了免费无线信号的试点工作。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三五”以来,我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大力培育发展信息产业,蓝剑饮品完成了产品溯源系统,十四五期间,我市所有的食品企业都将使用源头溯源系统,保障食品安全。突出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机械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等优势产业的集群基地,发展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四、立足规划先行。一是以工业和信息两大板块为基础,既有分项目规划,又有“两化融合”规划。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工业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快速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创新升级能力,践行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注重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一是要多调查了解,认真分析和了解国内工业和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企业面临的困境和技术难题,掌握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条件,为工业和信息化的十四五规划研究制定提供基础素材。二是大数据整理。通过理顺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资料数据,借鉴上级主管部门及兄弟区县的优秀经验做法,认真做好“十四五”规划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数据、资料真实、完整、准确,进一步促进我市的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新规划和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引进社会资源。集思广益是规划成功的关键。动员大专院校、大型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参与到“十四五”规划中来,引用社会化市场有关研究成果,不拘束于政府数据,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提高编制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第2篇

2020年9月16至18日,总书记考察湖南,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全局考量,赋予了湖南科技创新发展全新的坐标定位和更大的责任使命。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作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科技创新“七大计划”,并印发《湖南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规划》,为全省科技战线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全省“三高四新”产业项目建设坚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重大产业项目一体化推进,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打出了从战略到部署、再到行动的“组合拳”,加快抢占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制高点,赋能高质量发展。今年1-6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高出GDP增速10.5个百分点;登记技术合同5804项,同比增长140.9%,成交额427.1亿元,居中部第2,同比增长132.1%,先进制造、现代交通等领域技术交易活跃;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706家,同比增长74.2%,增幅居全国第4。完成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企业6698家,较上年增长12.3%;备案金额712.7亿元,增长15.6%;研发奖补申报企业数3948家,增长4.1%。湖南科技创新工作再次获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激励,全国政协调研组点赞“自主创新长株潭新现象”。

科技创新高地建设顶层规划不断完善。第一时间印发《省科技厅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工作方案》,明确27项重点任务,并制定三个细化方案,抓好落实落地落细。分9个专题开展科技创新高地建设调研,进一步掌握全省科技创新的基本情况和优势、短板,夯实工作基础。对标国家、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主线,按照问题导向、前瞻布局、系统构筑、引领未来的要求,科学编制全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岳麓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国家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开发与精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等四个专项工作方案,加快壮大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支撑力量。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落实产业项目建设部署,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11个,预计年度投资约58亿元、研发投入约25亿元。今年1-6月完成投资40.26亿元、研发投入18.02亿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61.3%、67.2%。“专班专人专项方案”推进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示范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经济培育。汇思光电首次实现量子点激光器国产商业化制备;楚微半导体完成15台设备国产化替代,功率芯片产品合格率突破97%;中车时代半导体完成1200伏、3300伏高功率轨道交通及新能源汽车用碳化硅芯片样品研制。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重大民生、前沿科学“揭榜”项目8个。部署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项目129项,加快突破“卡脖子”难题,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抢抓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机遇,启动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着手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长沙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获批。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完成注资,启动建设种质资源创新数据库。多次与中国工程院对接,完善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制定年度重点建设任务清单,落实责任分工,加快推进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超算中心部署天河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纳入全省新基建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启动首批4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建设。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在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人才计划项目中推进经费“包干制”改革,为科研人员减负。落实破除“四唯”要求,对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和省赛一、二等奖的主创人员,直接纳入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计划。落实自贸区建设任务,开展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提出创新创业服务、子女教育、医疗等11项政策。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计划管理改革,首次设立社会化出资项目,撬动社会资金3亿余元。加强与省建行、省农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试点,扩大科技投融资规模。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单位启泰传感成功争取省建行2亿元贷款授信;今年以来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5家,总数增至11家,居中部第2,铁建重工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迈上新征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全省科技战线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切实肩负起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各项部署,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七大计划”,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一是突出目标导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坚持“四个面向”,聚焦主业主责,体系化部署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紧紧围绕“3+3+2”产业集群发展,凝练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清单”“榜单”,实行“揭榜挂帅”,集聚优势科研力量协同攻关,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战略支撑。实施农业千亿产业链创新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生命健康等领域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支撑绿色湖南、健康湖南、平安湖南建设。二是立足优势特色,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创建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岳麓实验室,优化形成新型实验室体系和技术创新中心体系。

谋划建设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部署开展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支撑种业、计算、材料等优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并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不断形成更多竞争优势。三是聚力人才第一资源,打造高端人才队伍。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培育引进以院士为代表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构建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青年英才、领军人才、院士团队等全链条的科技人才培育体系,形成结构更为合理、衔接更加紧密、支撑更加有力的高层次人才梯队成长格局。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四是着眼创新主体培育,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实施科技型企业“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改革赋能科研院所,壮大新型研发机构,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在科技计划管理、科研经费包干、科技成果赋权、科技创新评价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部署推进一批改革事项,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传承湖湘文化的创新基因,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担当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生力军。

作者:李志坚

第3篇

(2021年1月8日上午8:45,县妇计中心六会议室)

同志们: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一年来,全体妇幼工作者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妇幼卫生工作,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妇幼任务指标,取得了丰硕成果。2020年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孕前优生检查率为85.35%,“两癌”筛查超额完成,其中我县在孕产妇管理上更是连续十年未发生孕产妇死亡,该项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妇幼人员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卫健局向大家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当前我们妇幼卫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婚检率低,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危重症孕产妇救治能力不高等等。如何解决好这些难点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就如何做好2021年妇幼卫生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在认识上要站得高

妇幼卫生工作是关系到妇女儿童生命安全、关系到民族素质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大事,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13个主要建设指标中,其中跟妇幼相关的指标就有三个: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和孕产妇死亡率(1/10万),《纲要》第十章的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中,更是把提高妇幼健康水生平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妇幼工作在卫生事业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大家务必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二、在重点上要把得准

2021年是崭新的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纵观妇幼工作,我们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才能有所突破,取得实效,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抓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事关公民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近年来县妇计中心投入大量资金采购了一批先进B超设备,并先后开展了NT筛查项目,三维彩超检查,无创DNA检测、地贫基因检测、叶酸基因检测等项目,为降低我县出生缺陷率做了大量工作。但仍面临瓶颈:其中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偏低,2020年婚检率为65.68%,与市级要求的85%婚检率差距明显。今年我们要求辖区内目标人群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群众覆盖率须达到85%以上,免费婚前检查率达95%以上,新的一年,各乡镇街道卫健办要充分发挥辖区内卫生健康工作总协调作用,统筹乡村两级干部的宣传动员能力优势,依托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和县妇计中心的技术服务,强化辖区内“优生两免”宣传动员。全面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整体水平达到省市工作要求。

二是大力加强儿童保健规范化管理

自2018年省政府将“0~3岁儿童发育监测与筛查项目”纳入重点工作以来,我县建立健全儿童早期发育监测、筛查和儿童早期发展干预服务体系,为本县0~3岁常住儿童提供发育监测和发育筛查服务,对发育异常的儿童提供早期发展指导和干预。2020年完成发育筛查人数3242人次,其中可疑

460人,异常272人。各位妇幼人员在继续做好儿童保健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要尤其注重3岁以下儿童发育筛查和监测工作,对异常儿童做到早发现,早转诊,早干预,切实减少我县残疾儿童发生,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

三是重点落实高危孕产妇闭环管理

2011-2020年,我县通过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完善措施,实现了连续十年无孕产妇死亡。高危孕产妇管理作为妇幼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切实加强高危孕产妇闭环管理,确保我县今年乃至接下来的五年、十年都无孕产妇死亡发生。在此,我强调三点:一是加强与村网格员的联系,妇幼人员要做好孕情摸底工作,尤其是流动孕产妇情况要熟记于心。做好本辖区孕产妇的追踪管理工作,特别是橙色、红色、紫色及特殊类型的孕产妇要重点关注。及时做好辖区孕产妇的产检催诊以及信息上报工作,发现异常或催诊困难的一定要及时上报。二是加强临床和保健间的信息共享互通,在临床诊疗中发现的高危妊娠孕妇,要按分级报送要求及时填写高危报告卡报送县妇计中心,由县妇计中心分类分级落实做好追踪随访。三是切实提升产科质量,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完善抢救预案、规范救治流程,县人民医院要全面规范做好孕产妇抢救、会诊、转诊等工作,确保孕产妇安全分娩。

四是努力提升“两癌”筛查工作质量

自从我县从2017年开展城乡妇女“两癌”检查工作以来,经过多年磨合,已基本形成了由县妇计中心组织开展、乡镇卫健办负责动员、基层妇幼人员协助检查的模式。2020年我县宫颈癌筛查目标数4000例,实际完成4072例,乳腺癌目标数4000例,实际完成4006例,

今年两项工作均超额完成。2021年的“两癌”筛查工作我们不仅在数量要完成五年1轮的检查,在检查质量上也要有所提升。一是县妇计中心对阳性病例要做好追踪随访工作,对一些召回复查难度大的患者,要及时主动的与当地卫健办联系,共同做好动员工作,提高阳性病例复诊率;二是提高适龄妇女受众面,让每位适龄妇女都享受到国家的这项基本公共服务,严禁出现一位妇女年年查、重复查的情况发生;三是各卫健办要加强动员宣传工作,对下达的任务数要确保百分百完成,城乡妇女“两癌”检查工作事关健康丽水,健康云和的考核,大家一定要加以重视。

五是加快推进“出生一件事”掌上办

“出生一件事”掌上办是2020年省政府推出来的重点工作,我县从4月份推广“出生一件事”掌上办工作,前期因宣传力度不够,群众接纳度低等问题,线上办件率低,办件率仅46.13%,与省里要求的90%以上差距较大,10月份局里组织开展了多次工作对接和督查指导。并印制“出生一件事”掌上办流程宣传单下发至各医疗卫生机构并布置了宣传动员任务,12月办件率已达90%。在此,我再强调三点:一是妇计中心要主动站位,统筹谋划,要督促和指导中心门诊医生协同开展孕期宣传,在孕产妇产检期间,利用孕妇学校课程,向群众做好出生一件事掌上办理宣传工作。二是人民医院产科医生和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科室把好关键环节,要利用产妇在住院分娩期间的家属指导和提醒工作,鼓励在院期间即完成办理,同时,医务人员及时向产妇及家属做好出院时进行“出生一件事掌上办”的相关注意事项等宣传告知工作,避免在出现手续或告知不到位而无法办理。三是基层医疗机构妇幼人员要协同做好出生一件事办理兜底工作,在上门产后随访期间的出生一件事办理情况跟踪与指导工作,必要时通过“手把手”方式的教会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办理操作,直至完成办理。

三、在保障上要过得硬

妇幼卫生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妇女儿童都是社会面关注度非常高群体,他们的群体性健康问题更是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花大力气去实现和保障的,所以妇幼卫生工作必须由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各部门主动参与。因此,今天这个工作例会要由局里牵头召开,在今后的妇幼工作中,县妇计中心要充分发挥妇幼卫生人力资源优势,抓好全县妇幼卫生的业务统筹管理,各乡镇街道卫健办全面整合辖区内各方资源推进妇幼卫生相关工作落地见效,各基层医疗机构的妇幼人员在做好日常妇幼保健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要进一步主动加强与辖区内包括卫健办、驻村干部、村干部、网格员、派出所等相关力量的汇报与沟通,促进辖区内各项妇幼卫生工作达到相关指标要求。我县的妇幼卫生只有通过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各相关单位和个人都负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妇幼卫生工作同样事关2021年健康云和考核,请大家回去一定要向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做好汇报,创新和完善妇幼卫生信息排摸采集机制,落实好妇幼卫生信息定期沟通交换机制、建立辖区内妇幼卫生风险排查处置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凝聚合力、有序有效推动辖区内各项妇幼卫生工作。

第4篇

在国务院重新核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里,核电可谓横跨两个领域,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对于核电,国家政策的导向由长期的谨慎态度日益转为积极,在新一轮的后危机时代下的全球挑战将显得尤为促迫。

在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背景下,随着中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未来10年,中国核电建设步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期,预计总规模将高达1万亿元。按核电设备占项目总投资50%及设备国产化率80%计算,核电设备总投资将达到5467亿元,国内核电设备生产企业在未来10年有望分享4375亿元的市场份额。

中国核电“逆向繁荣”

随着传统能源供给的日益紧张以及气候变化形势的日益严峻,许多国家将发展核能置于满足能源需求、增强能源安全的战略地位,中国也不例外。发展核电可以改善中国的能源供应结构,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改善大气环境。当前中国核能利用水平还较为落后,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供给仍主要靠煤炭解决。

欧洲和日本都是传统的核能利用大国,其核能利用水平非常高,尤其是法国,整个国家70%以上的电力来源于核电站,但是由于欧洲和日本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受挫严重,经济实力不足以在短期内建设和维护那么多电站,因此只能关停一些老旧的电站,并取消一些核电站建设计划。

依照世界核能组织的资料,2007-2009年间本该有17座新反应堆投入运行,谁知最后只有5座得以发电(2007年3座,2009年2座)。此外,还有4座反应堆于2009年退役,日本和德国都有相当数量的反应堆由于各种技术原因而处于闲置状态。据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供应机构的估计,欧盟(目前占全球核能发电量1/3的区域)有可能未来十年内减少20%核能发电量。在全球范围内核能利用萎缩的情况下,中国却在加快推进和平利用核能的进程。

截至目前,国务院已核准3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其中已开工在建机组达25台、2773万千瓦,是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反向研发的中国路径

目前,第三代技术AP1000的引进及国有化的前景,成为当前内陆核电站获批的技术前提。

AP1000技术由美国西屋公司提供,其转让技术主要包括核岛工艺与系统设计,并提供主要设备的技术规格书和指导图,以及核蒸汽关于系统的主设备基础设计。其他设备,根据SNPTC(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西屋商定,由西屋(分包方)联队提供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已经或即将进行技术转让谈判有如下各项:①反应堆压力容器②蒸汽发生器(南韩斗山)、③反应堆内件与④控制棒驱动机构(WEC下属的核电设备制造部NCMD)、⑤爆破阀(美国SPX公司)、⑥反应堆冷却剂泵(美国EMD公司)、⑦环吊、⑧装卸料机(美国WEC下属的NuPar 公司)、⑨安全壳一体化顶盖(意大利ANSALDO)等项。

Frost & Sullivan能源和电力分析师曹寅表示,除了上述9个项目外,国产化难度高的大锻件、主管道和关键核级阀门等不在此列。

“目前中国核电走的技术路线是反向研发,即先引进最尖端技术,然后再反向吸收,并在吃透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这样做的好处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突破,避免了从头开始的大量时间投入,但是这样做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即国外公司转让给我们的技术往往是过时的,或者即将过时的,对于一些尖端技术,他们并不肯真正让中国人掌握,我们过去常说用市场换技术,但是现在看来,市场我们是送出去了,但是技术却并没有留下来,跨国公司将技术优势视为立身之本,怎么可能将最尖端的技术轻易转让给中国呢?更何况,发达国家政府对于像核能这样的军民两用技术的转让非常敏感。”

产业链的核能路径

目前的核能利用仅是核裂变方式。核裂变相较于核聚变其能量产出非常低,非常不可控。而且,和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反应堆的安全问题也需不断监控及改进。

另外,由于核不扩散要求的约束,核电站反应堆中生成的钚-239(核武器原料)受控制。并且核电建设投资费用仍然比常规能源发电高,投资风险较大。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核电建设包括了燃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电力辅业集团、发电企业核输配电企业等几个环节,具体主要分为:一是核燃料、原材料生产;二是核电核心设备制造及核电辅助设备制造;三是核电站建设及运营维护。

而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来说,利润分配格局也大有不同。目前,在上游即核燃料及原材料生产环节,我国还没有核燃料的上市公司。而对处于中游的核电设备制造而言,由于垄断程度高,技术壁垒高,在产业链条上处于有利的地位,定价能力强,同时,在其他辅助设备领域,由于核电产品属于高端产品,毛利率也普遍较高。此外,虽然上网定价权在国家主管部门,但由于政策倾向,处于下游的核发电企业盈利能力较火电、风电强。

因此,综合来看,核电设备制造业受益核电建设最大,如从事核岛和常规岛制造的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以及从事其他设备制造的中核科技,其次是从事核电厂运营的申能股份和皖能电力,而为核电建设提供原材料的方大炭素和嘉宝集团也将受益核电建设。

曹寅分析,对于我国的核能利用来说,主要有潜在问题:我国的核能技术标准化进展缓慢;国内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核电设备没有多少经验,没有经过多少实际运行的考验,可能会出问题;国内各省一窝蜂的上核电项目,急于求成,定会导致发展不合理,最后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核电设备大蛋糕,中国分几何?

据德邦证券测算,未来10年核电总投资有望接近1万亿元,而核电设备占其中的60%,约6000亿元。毋庸置疑,未来10年1万亿元的战斗任务将在核电产业链众多企业之间进行分配,但设备制造商才是主战力量。

天相投顾分析师认为,目前我国核电站总体国产化率约为50%~60%,规划到 “十四五”规划国产化率大于80%。按照装机容量超过7500万千瓦来计算,预计核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9400亿元,设备投资约4250亿元,如果按核岛、常规岛、辅助设备国产化率70%、80%、90%计算,那么国内设备企业面临3100亿元的市场。

目前从各方面的消息来看,《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修改意见是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应调整为6000-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2020年核电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到5%以上。到2020年将有3500-4000亿,每年设备需求量约为300亿元。核电的成本主要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其中设备购置费用约占50%左右,在核电设备中核岛设备约占设备的45%,常规岛设备占比为30%,另外辅助设备占约比为25%。核岛是核电站安全壳内的核反应堆及与反应堆有关的各个系统的统称。核岛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核裂变能产生蒸汽核岛设备,包括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管道、主泵、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等。

曹寅分析,核岛设备是其中最大的市场,也是对技术要求最高的市场,其中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泵和阀门市场最大,要求最高。由于核岛处于完全密闭状态运行,要求设备在辐射环境下能做到绝对可靠运行数十年,这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国内制造企业主要有上海电气集团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四川三洲川化机核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

核电常规岛的原理和结构都与火电(燃煤)汽轮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同等发电容量的蒸汽轮机组,核电蒸汽轮的直径比火电蒸汽轮机要大一些,使用的材料也有部分不同,制造要求更高。目前常规岛同核岛相比,国产化率较高,但仍然需要大量国外技术和产品支持,国内参与企业还是核岛设备提供者,如上海电气等。

辅助装备部分主要是指支持核反应堆系统正常运行和保证反应堆安全的辅助设备。主要辅助装备包括核反应堆控制设备、各种仪器仪表、各种管道、阀门、冷却装置以及各种核辐射防护设备等。这些设备已经能够大部分实现国产化了,而且这个市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机会更大,比如仪器仪表,电气设备等,国内民营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早已超过国有企业。

据曹寅介绍,当前,国际核能设备市场几乎被法国美国日本三国的重工企业垄断,尤其是法国的阿尔斯通,阿海法,法国电力,美国的西屋、GE等,日本的三菱等, 但是近两年来,韩国企业异军突起,韩国电力公社前不久前更是从法国企业联合体手中抢走了中东一个上百亿的大单子。

对于像阿海法这样的跨国公司而言,中国市场是其保持增长率的救命稻草,因此他们都加紧布局,希望能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分上一杯羹,他们要不在中国建厂,要不和国内主管机构或者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技术,建立技术标准,以期在未来获得垄断收益。

“对于跨国公司,我们不能指望他们人人都是活雷锋, 毕竟资本以逐利为本性,因此不能指望通过市场能换来最尖端的技术,但是也不能闭关锁国,将这些企业拒之门外,理智的做法是在尖端领域我们加大独立研发力度,比如核岛的主要设备。 在某些高投入,长周期的技术领域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比如核聚变研究的国际合作。”曹寅分析师指出。

日前,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关于科技重大专项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从今年7月15日起,对承担《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民用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的单位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这项政策旨在扶持国家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研究开发,将有力地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业指的是现代制造业的高端部分,是为国民经济各大行业提供先进技术设备的产业,是各项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及各类新兴技术的集成载体,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各个行业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所以说,向高端延伸,从高端突破,抢占高端领域,是选择,是决策,更是战略。

当前,我国核电设备某些项目实现了首台设备的国产化,但离产业化的路还有相当的距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表示,实现设备国产化是我国核电规模化建设和自主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实施的核电自主化战略,既为装备制造业创造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也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三代核电AP1000关键设备和部件的研制成功,证明了我国核电装备的基础和能力,增强了实现设备国产化的信心。

但是他认为,核电设备国产化的关键,不仅在于首台套的突破,更在于后续批量化生产需要的技术积累、工艺控制、管理理念文化和人员素质,要实现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需要装备制造业企业与核电技术研发设置、工程建设等相关方面共同努力,实现核电企业与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关键技术研发、质量管理控制核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要进一步形成利益紧密相关,良性互动的产业格局,并以持续开放的产业政策,加强与国外企业的长久合作,同时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全面促进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创新的发展。

人才、管理缺位,产业安全堪忧?

日前,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指出,我国核电发展态势良好,但存在诸多隐患,中国缺少专业人才及经验。

核电安全问题是所有发展核电的国家任何时候都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我国来说,从核电的起步到现在,核电安全始终备受关注,一刻也没有放松过。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核电建设和运行一直保持了良好的运营记录。那么,当前我国核电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面铺得很广,这么大规模的建设我们从来没有碰到过。同时,许多核电建设团队也是新组建的,管理经验不足,高级管理人员不是很充裕。

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能够一如既往的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是不是能够确保我国核电建设的质量,满足设计标准和安全法规的要求,确实是一个新的问题。从建设方面来说,由于建设项目全面铺开,在运核电厂很多管理骨干、运行骨干被调离核电厂,必冲击核电厂安全运行的体系和制度。从技术上来看,我国现在采用的二代核电技术是成熟技术,它在安全上也是可以接受的。三代核电技术比二代技术的安全性更高,但是它现在正在做依托项目,依托项目做完后还有后续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将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品牌。

另外,设备的制造质量和现场的施工质量必须确保。现在我国对设备制造的质量非常关注,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有好的设备才能组成好的系统,它是核电厂安全运行的基本物质保障,所以说对设备制造质量和现场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是我们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的一个中心环节、一个根本。当然为了保证设备和施工的质量,无论是设备制造厂还是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必须有效运转,使得每个环节都符合质保体系的要求,每个人都熟知他所从事的工作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目前,中国有六所培养核专家的大学。据中国核学会一名官员预计,未来十年左右,中国每年需要5000到6000位核电专业人才,而目前每年仅能培养出20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