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有关学习的名言

有关学习的名言

时间:2023-01-29 08:41: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关学习的名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关学习的名言

第1篇

2、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6、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7、重复是学习之母。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10、在徒劳而又绝望的悲哀中是无智慧可言的。

11、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

12、志当存高远。

13、志不强者智不达。

14、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15、只有受过教育的诚心诚意的人才是有趣味的人,也只有他们才是社会所需要的。这样的人越多,天国来到人间也就越快。

16、最聪明的人,可能愚弄他自己。

17、智者不时改变主意,愚者则否。

1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19、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2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1、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2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3、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24、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第2篇

【关键词】英语名言警句 英语学习 促进作用

名言警句是能给人以一定建议、意见或包含有普遍真理、哲理的短小精悍的句子。无论是英语名言还是汉语名言都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它们是人民群众智慧和创造的结晶,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许多英语名言不仅是英语词汇的基础、语法的浓缩,而且是一个个幽默风趣或严肃认真的故事的浓缩,在故事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个大家乐于接受的道理和劝告。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经典的英语基础知识,能大大激发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好地了解英语的内涵,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名言警句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1、名言警句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人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内

容丰富、寓意深刻、闪烁智慧光芒的名言警句,它们折射出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说:“颜色会褪,庙宇会倒,帝国会垮,可是明智的话却是不朽的。”可见,名言警句是高度凝炼、经久不衰的。

2、名言警句是德育教育的鲜活材料。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说:“小格言常常包含大智慧。”将名言警句寓于英语学习中,不仅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信心、勇气、智慧和力量。学生在名言之河中畅游,不仅可以领悟“立身金箴”和“处世宝训”,而且可以怡情养性,修身达人,真可谓“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3、名言警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英语教育专家陆谷孙教授认为:“一般人学习英语出于两个目的,一是pressure(压力),二是pleasure(愉悦)。”用名言学英语正是摆脱压力、获得愉悦的良好学习途径之一。有意义、有道理的言语学生会非常主动地去记忆,甚至照着那话去做。这样不但使学生有兴趣去记忆,还激励了他们的心志。例如:Genius is ten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 percent perspiration(天才是百分之十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的勤奋);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伟业并非一日之功);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等等这些名言都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善始善终,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4、名言警句对提高写作和口语水平大有益处。“适当背诵名言可以帮助学生在口语中胜人一筹,在写作中锦上添花。”名言语法教学的功能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会得到全面体现。不过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巩固,通过反复诵读来加深学生对名言内容和语法规则的理解。

二、名言警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通过名言警句的学习,丰富词汇,掌握短语、句型、构词法及相关的语法知识。

⑴在名言中注意词汇的基础训练。平时学生不愿记单词,因为好不容易记住的单词很快就会忘掉,导致这种情况最直接的问题在于学生无法有效的把英文单词和汉语进行联系,充分利用名言警句的语言特点就能进行大量的词汇训练。

⑵在谚语中学习构词法。

Lifeless, faultless. (只有死人才不犯错误)中-less为否定意义的形容词后缀;

Man’s greatness lies in his power of thought. (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思想的力量)中-ness为名词后缀。通过学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并掌握简单的构词法,当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生单词时他们可以通过相应的构词法来猜测单词的含义。这也是在中高考时考查的能力之一。

⑶使用名言进行句型教学。

The more knowledge he has, the more valuable he is. (一个人的知识越多就越有价值);The greater the power, the more dangerous the abuse.(权力越大,的危险就越大)。

这两个句子里有一个英语里较常见常用的句型:the+比较级…,the+比较级…(越……就越……)它也是初中语法比较级里一个十分重要的句型。

英语重在积累,词汇如此,句型亦如此。句型教学比较单调和呆板,在名言中活学活用句型,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2、用名言警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正确合理地运用一些名言,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掌握所学知识。如在学习冀教版Student Book Unit3:Lesson22 The Great Wall 时文中讲到Danny打算邀请Janny和Li Ming一起去爬长城,课文中有这么一句与长城有关的中国名言并要求学生理解定语从句。为此在课前,我就在黑板上写下这句话“A man who has not climbed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不到长城非好汉)。学生通过对这个句子的分析和理解,就会较容易认识定语从句,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3、用名言警句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在英语学习中进行名言教学不但能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还能起到很好的德育功效。如One’s courtesy is a mirror to see his image.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应礼貌待人,因为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礼貌中了解这个人的道德以及心灵的美好。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要求学生在学习上不能自以为是,眼高手低,如果想取得成绩,必须经过努力,努力+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唯一的途径。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帮助学生增强受挫能力,使他们勇敢地度过难关。如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The early bird get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时间不等人)等。当学生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时,我们可以教给他们一些能尽快战胜自己、重新站起来的名言,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

综上所述,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英语名言警句,能树立他们学习英语之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能丰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新精神。可以使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又能陶冶学生情操;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观点,又能深化教学主题、强化课堂知识的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巧用一些名言警句,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郭建民《英语谚语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2

[2]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2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模型建构法;自主探究;互助学习;技巧

《考纲》对于学生的要求使能够具有获取并解读信息,从题目文字的表达中快速、准确地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的能力;能够调动和运用知识,从自己的资源库中搜索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并且能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这些要求学生要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汇总,提炼整合,在实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学生自主探究,建构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自主地进行政治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主动地进行观察和分析,提高实践能力。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系统知识框架。在自主探究中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整理,自主地对引入材料进行情境的建构,理解其中蕴含的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通过自己的概括、归纳和演绎来形成系统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可以准确完整地理解信息。学生要通过调动和运用知识使自己能够更快地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经过分析、判断、推理解决问题,建构自己大脑中的知识框架,实现系统、全面地了解知识。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公民与政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理顺一条主线: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把握两个主体:公民和政府,明确公民如何参与政治,政府如何履行职责;明确三个原则:公民参与政治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了解四个途径:公民参与政治的主要途径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把握五项职能: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好五项职能。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大脑中会整理出一个清晰的框架架构,形成系统的认识,应用时轻松选择。在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和理论时,学生会提高自己的思维速度与品质,从知识储备中查找,甄选出以存储的知识,将它重现和再认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

二、互助学习分析,了解高考方向

合作学习中学生会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等应对到自己的对话中,在沟通和交流中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并且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达到轻松掌握的程度,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合作中学生涉及的范围越广越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库,帮助学生积累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地运用和调用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终身学习的思想会逐步形成,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高考的考向和考点,掌握本质性的知识。

例如谈到建设“一带一路”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运用所学习过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关的政治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明确“一带一路”所蕴含的政治理论知识。合作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有计划性、创造性、超前性地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理顺问题的层次,组织答案的用语,准确合理地进行表达,实现对于问题的全面了解。在交流和沟通中学生会透过现象认识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理解。通过这种交流学生能够综合利用知识使知识体系本身得到充实和扩展,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全面认识。

三、剖析题型解法,感悟通性通法

通过对于高三政治复习,学生在做题中要不断地总结规律和方法,找到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达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效果。通过对于高考选择题题型的分析,学生要认识到在选择题中常考的题型就是经济生活计算类、经济生活图表类、漫画类、引文类、组合类、原因类这几大类,学生在解题中要总结一般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其中的通性通法,从而达到在解题中可以运筹帷幄,游刃有余。

例如引文类题型,其中的知识需要学生能够透过现象认识语言的本质和规律,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比较要能够解释这些政治原理,不仅局限在一个角度去思考,要进行发散思维,从多视角去充实和扩展,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一你问一般都富含一定的整整原理和规律,学生要通过挖掘的方式来深入探究其中的规律,展现出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驾驭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进行表达时,学生要考虑引文与政治原理之间的逻辑性,准确地找到答题要点,使只是得到充实和拓展,正确地调动自己已知的知识,着眼与隐含在引文字里行间的规律。学生更要善于在英文中发现问题,提出之间的理解和认识,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避免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通过学生对于政治规律的梳理和探究,学生会用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知识来分析英文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观点,形成系统化的理解,掌握解题技巧。

学生在解题中要注意解答名言引文类选择题,首先必须理解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的含义,若对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的意义都搞不清楚,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则无从谈起,而一些古代、外国的名人名言本身晦涩难懂,则更增加了解答此类试题的难度,它要求学生具有比较高的语言鉴赏能力和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生需要仔细品读名言引文,准确全面获取名言引文中的有效信息。要将泛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通读全文,把握名言引文的时代背景和语境,又要抓住关键词,把握名言引文的中心思想和主旨,这是极大名言引文类选择题的前提。再次,学生需要运用政治学科思维,对引文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要根据设问要求,对引文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方面的解读,找出名言引文体现的观点,这是解答名言引文来选择题的关键。最后学生要链接题干和题肢,选出正确答案。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把题干和题肢放在一起进行思考,排除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和说法绝对化的题肢,选择符合题干要求的题肢。

四、分类划分试题,突破得分瓶颈

非选择题才是能够实现学生得分突破的要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非选择题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在大脑中建构知识试题类别,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系统的理解和概括,全面地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总结中学生应该看到常见的非选择题考查类别有图表类、原因类、措施类、评析类、意义类、体现类、启示类等等。对于每一种不同类别学生也需要掌握解题策略和分析方法,明确解题思路,可以在解题中有的放矢,从而实现在解题中的得心应手。

例如措施类试题通常是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或时间来进行试题的现实,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进行思路和探究。学生了解了这些现象后就会进行发散思维,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需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概括,归纳总结出需要的要点信息,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探究中学生要对现象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和措施。学生可以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答题模式的框架,遇到这类试题就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解答,明确方法,了解解题策略,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判断。

如试题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略)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企业和个人在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过程中如何作为。此题属于观点引申类材料题,答题一审中学生需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范围。二看是看材料,明确关键信息,本题中的主要依据就是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这一主题,进行引申分析。三链接是连接材料、设问与教材知识。空气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从企业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谈到企业时学生要考虑到社会责任、发展方式转变、新型工业化道路分析;就个人而言,学生需要考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总之,在建构式学习模式中,学生不仅要使政治知识点能够建构出一个清晰地框架和体系,更好对常考的试题类型进行分析和探究,建构出试题的模型和答题模式,掌握解题技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系统规划知识,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与素养,轻松地应对各种形式的题型的变化,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管小娟.略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年09期

第4篇

【关键词】名言 品德与社会 教学

名言,因其语言精练优美,蕴含智慧,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能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而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和教育人士的推崇。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名言,既可以使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和谐动听,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产生共鸣。特别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逐渐由感性向理性过渡,对名言也具备一定的感悟能力。因而,名言自然成了品德教学中一道不可缺少的佳肴,散发着文化的醇香。本文笔者结合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为例谈谈名言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先声夺人――抢占思想高地

名言由于思想精辟,表达清晰,常常能引起读者的思想震撼和情感共鸣。用名言警句入新课,可以让课堂教学一开始就站在思想的高地上,为课堂涂上人文的色彩。

如本册教材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第一课《诚实是金》的教学,先采用名言导入的方法。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

“诚实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说‘我不知道’,也比说谎好。”

接着,让学生读名言,谈理解谈感受,瞬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水到渠成地引出课题《诚实是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重点抓住“诚实”“金”这两个关键词组织教学活动。

事实证明,教学中巧用名言导入,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就可以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学习指向。

用名言导入新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名言要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为学生所理解;二是名言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让其成为学生品德学习的引子。用名言导入,如果采用学生喜欢的或者是学生平时阅读积累的句子,效果会更好。

二、以理服人――闪烁思想光辉

名言,或深邃或简洁,表达了思想述说着道理,历来是思想教学的资源。但是在品德课堂中使用名句还需掌握时机,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

(一)在学生混沌时出示名言,使思想清晰

在品德教学中,采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件作为教学资源,贴近了学生的思想实际,能够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然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对有些事物的理解又往往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大相径庭。

如在《当冲突发生以后》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引用了学生中的这样一件事:课间因为在教室玩,一位同学把另一位同学最爱的文具给踩碎了。两位同学因为赔偿问题发生口角,应该怎么办?同学们众说纷纭。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没有更多的解释,只是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一读这句名言。这时,吵闹的教室立刻安静下来。显然,名言起到了明晰思想、引导教学的作用,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

教师又适时地出示名言: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生命的美丽。”

让学生体会、感受这些名言,使学生的观点明确、思想清晰。因为这些名言警句本身是课本内容的演绎、归纳、解释、论证的结果,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在课堂讨论时出示名言,使主题凸显

名言内容丰富,论述精辟,运用得当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收到凸显教学主题的效果。

如在《集体处处有规则》一课教学时,笔者所在学校正在进行规范教育,要求学生从细节中注意行为的规范,并能够自觉遵守。在本主题教学时,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规定上下楼梯靠右走,由于出操时下楼梯的同学比较集中,上楼梯的同学没有,我们下楼梯的时候,是否可以越过楼梯的中心线?学生观点比较分散,而且出现了对立面。这时教师出示名言:

“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获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

“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学生读后恍然大悟:遵守规范要始终。达成教师的预设目标和品德教学的落脚点。

(三)在教学叙事中出示名言,使情感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更生动,为学生营造现场感,品德课堂常常采用小品表演和讲故事的方式叙述教学材料。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插入名言,能够增加材料的文学性,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如在《你是我的好朋友》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讲述了和朋友之间的美好回忆,激起了真实情感之后,教师适时出示名言: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

……

通过对名言的诵读,进一步感受友谊的可贵,帮助学生对友谊有更深的理解。

三、幽香宜人――浸润思想芳香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文化的积累还不深厚,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有了对名人的崇拜倾向。名人名言能给思想品德课增添一番文学风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品德学科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教学主题,适当拓展,通过找、读、议、记等手段,让学生受到名言的浸润。

(一)找――拓展思想宽度

品德学科教学中,教师课前让学生通过课外书、报刊、上网等途径寻找有关教学主题的名言,在课堂组织交流,可以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寻找名言的过程也是接受教学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为课堂教学做好了思想、心理和情感上的准备。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采取课外延伸的方式,让学生再找名言,使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对课堂中获得的感受与名言再次碰撞,与大师交流,尽管四年级学生的感悟不可能很多,至少对他们而言也是一次接触,也是一种体验。

(二)读――感受思想神韵

名言健康向上,有警醒、引领、启迪等教育意义。名言在语言表达上有的简明、扼要,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含蓄、深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品德学科教学中,通过读让学生感受名言的神韵,感悟名言的内涵,在朗朗上口中让学生随着名言进入思想状态。在品德学科中,用名言教学时“读”往往是一个环节,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当学生被那些名言激起心中的某种共鸣并产生震撼时,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教育内涵,成为催人奋进的动力和人生的标尺。

如在《集体力量大》一课的文本中,就有这些有关集体的名言:

“暴风可以吹断一棵大树,但在森林面前却是无能为力。”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一人一双手,办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大山能搬走。”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复读一读,来感受集体的力量大无比。

(三)议――探究思想内涵

名言警句总有其主旨,有其特定的含义。有的时候名言的出现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背景。在品德学科教学中,学生讨论、老师讲解能够使得对名言的理解更正确和完善,更容易达成教学目标。如在《失败怕什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适当补充了一些名言:

“成功者找方法,失≌哒医杩凇!

“没有多次失败,难得一次成功。”

“千万人的失败,都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笔者引导学生先同桌之间互相议论再集体交流,在师生互动的不同情境中又生成新的含义,正是因为教师关注和诱导名言警句的意义生成,不仅实现了师生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而且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获得新的认识,实现“三维”目标的新跨越,实现教学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反复循环。

(四)记――积淀思想智慧

用名言励志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常用武器。四年级的学生思想还不成熟,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已经有了一些思想的萌芽。在品德学科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对自己喜欢的名言进行记忆,会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这既是人生的艺术享受,还是思想道德的构建,其乐无穷,美不胜收。熟记的名言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学生;自我管理;策略

一、学生自我管理策略的提出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处于开放状态,是学生“大接纳”的阶段。在这些因素中除智力因素基本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外,其他非智力因素往往都处于摇摆状态,呈现出较大的可塑性。这就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都比较低下,学生极易形成不自觉的学习状态。所以,在这个阶段,要使学生一直保持认真学习的良好态度,就需要家长、教师施以一些必要的监管。但是,对学生进行了过分严格的管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成绩,但终因它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那么有没有一个管理学生的较好的方法呢?学生的自我管理不失为良策。

二、学生自我管理策略

(一)在教室、学生寝室的适当位置张贴通俗易懂的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对学生作无声鼓舞或警示教育。在这方面,要敢于打破我们总是张贴名人名言的习惯。名人名言,虽是我们前辈的经典之谈,但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即使老师给学生一一解释了,学生也未必能冲破其间的隔膜而真正理解。这就很难起到鼓舞、教育学生的作用。比如我们在七年级的都教育里张贴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名言,可能就不太适合,因为对于一个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句名言即使老师讲了,恐怕很多学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的。更何况又有几个教师对这句话向学生作用过解释呢?因此,笔者认为用来警示、鼓舞、教育学生的名言、警句、都应当是学生读得懂的句子,而且这些句子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更新。教师或学生自撰的格言愚以为更佳。

(二)用课堂呼号让学生自我提醒,自我教育。通常情况下,上课时我们要求学生呼:“老师好!”,而下课时则呼“老师休息!”。当然这样的呼号自然有对老师的尊重,也不失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呼号的意义已经明显向教师倾斜,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因为我们上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真学习,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我们的咯应以提醒学生集中精力听课,主动学习为目的。所以笔者认为,我们上课是呼“努力学习!认真听讲!”,下课时呼“为实现理想,时刻准备着!”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当然,上下课的呼号是教师或学生自己确定的,没有统一的规定,要因校制宜,因人而异。

(三)创建学科《收获薄》。《收获薄》,顾名思义,就是记录某一学科所获知识的本子。它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反思,将每节课所获得的知识和感悟及时归纳整理下来。

1.创建《收获薄》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增添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适当的肯定和表扬,是我们一生成长所必需的东西。它往往会使我们的学习更有劲,工作更有力。但是,这种现象往往是暂时的。只有它给我们的力量最有力,最持久。如果说别人的肯定和表扬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助跑器的话,那么,自我肯定和自我表扬便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原动力。而《收获薄》非常明显地记录着学生的学习收获。当学生每一次翻阅,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一次自我表扬。所以,《收获薄》的迎建对于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二是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监督。

因为必须记录,所以《收获薄》不但会促使学生在课后进行及时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而且它还会使学生自然进入自我评价的心理状态,从而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例如当学生因为上课不用心而在记录《收获薄》无从下笔时,学生的大脑中自然会出现“我没有用心学习”这一判断,从而轻松实现学生的自我批评;三是有利于学生形成学应有所获的学习观念。填写《收获薄》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的追问自己―我这节课有什么收获?随着时间的增长,学生就会在无形中形成一种“学应有所获”的学习观念,从而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6篇

适量的课外作业,可以巩固并延伸课堂教学成果,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观念,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现实中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以书面的为主,是课本练习题的机械重复。这样的课外作业,优秀生觉得是浪费时间,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对巩固课本知识也收效甚微,长此以来,学生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贯彻执行新大纲的精神,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改革课外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真正做有所得。除了传统的练习题型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以下几种类型的课外作业:

一、 口头交流

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可以让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学习中的收获等与家长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争取家长的指导,与同学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这样可以使所学知识深刻化、系统化,而且能养成与别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同时也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趣味活动

我们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布置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一些趣味活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拟试题

我们设计了“自拟试题”的课外作业,即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就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给自己或自己的同学拟一份“小测验”。要求试题能比较全面地检测所学知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颖。学生在拟题过程中,必然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综合,找出重难点。这样,很多学生会创造性地设计出一些思路独特、式样别致的试题来,使他们系统条理地复习巩固了知识,并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2. 搜集名人名言

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数学家的名言或与数学有关的格言,不仅有助于他们了解数学发展史,扩展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研究数学的信心和勇气,而这对他们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3.办手抄报

通过数学手抄小报,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开创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天地。在办报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积累了多方面的数学知识,体会到了数学的美,而且综合运用了美术、语文学科的知识,加强了数学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融合。

4.自编“数学小故事”

布置时可以不命题,只要与数学有关就行;也可以命题,即必须与某一部分知识有关。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动手操作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些可操作性的作业。如学了面积之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算一算自己卧室的占地面积,电视机荧屏的面积;学了圆柱体积后,可让学生回家算算家里的水桶最多能盛多少水等。

W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感受成功的乐趣,有助于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课题”研究

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设计“包水饺中的比例知识”、“购菜中的数学问题”、“电视机与客厅的大小搭配”等“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用数学。

五、数学日记

第7篇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环节中,教师带有倾向于课堂教学目标的情境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主动配合,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以往课堂导入新课的方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不同角度的学的学习内容,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呈现方式,改变学生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愿意并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语文活动中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法,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以下是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1 创设文学情境

引用诗词,名言警句导入新课,可增强语文文学没有性,突出语文课的特点。诗句的韵律和内涵,更能创设出浓郁的文学情境,感染学生。如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我先用鲁迅的名言导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问学生:谁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学生回答后,我继续问:你还知道拿些鲁迅的名言?从学生的回答中,选取与本文有关的简单点评,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路,这是鲁迅先生伟大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这是鲁迅先生只知奉献,不知索取的高尚情操的体现。这些名言的引用,不仅起到积累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名言,学生对鲁迅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激起了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的兴趣,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2 创设艺术情境

艺术形式是多样化的,借助图片、音乐、食物、舞蹈等手段,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提高学生的艺术的修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整节课的学习。

音乐是人们钟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根据新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乐曲播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观,对营造气氛很有帮助。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我先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筝曲,然后问:这首曲子怎么样?学生回答:好听。我接着问:好听在哪里?学生有的说:声音委婉动听;有的同学说:清新流畅……我继续问:有一个人他听出了曲子哪里的弹奏表现出山的巍峨,哪里表现出水的浩荡,所以弹奏者把他当做知音。然后,让学生读课文理解知音的含义,并说出从哪里看出伯牙和种子期互为知音。学生体会到“伯牙绝弦悼知音”的悲壮。视频导入是一种很直观的地方法。视频可使学生迅速进入当时所设的情境,体验视频中的情感和内容。如在讲《青山不老》一课时,我先播放晋西北绿州的视频资料然后对比播放土地沙化的恶劣环境,然后让学生感受到这片绿洲的可爱与可贵,更让学生产生对创造这片绿洲的人的敬佩之情。学生带着感情基调走进课文很容易的通过老人创造绿洲所处的大环境和小环境的恶劣与艰苦,感受到老人“绿化山林造福后代”的高尚情操、伟大情怀,从而理解了“青山不老”的含义。

3 创作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原动力是人之冲突引发的认知需求。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符合学生的最近发生区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如我在讲《唯一的听众》一课时用设置疑问导入;我们知道表演会有许多听众,那么什么样的表演会只有一位听众呢?这唯一的听众是怎样一个人?他有什么不同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唯一的听众》来找答案吧!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带着期待和疑问,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4 创设表演情境

课堂上学生有声有色的表演要比教师和学生你问我答的单调来得精彩,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课本中有些文章适合表演,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排练,分配好角色,在课上表演。种导入方法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心理,,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理解人物,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如《西门豹》一课,课前我先让学生表演西门豹让巫婆和官给河神送信一段。学生看过后,激起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迫不及待地想看课文,还有的学生跃跃预试地想自己排练表演,从而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第8篇

关键词 农村 语文课 导入方法

在我们农村,说到语文课,孩子们是多么的高兴,但由于语文教学设备简陋,孩子们所受语文教育甚少,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并不觉得快乐,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枯燥的教学中逐渐“沉睡”了。面对这些现象,作为农村教师,我们更要花大力去研究学生,专研教材.从课堂的导入出发。下面我根据农村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一些心得望与同行探讨。

一、课堂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新课的导入则正是一节课的开端。关系是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能否顺利地进行整个教学的关键性因素。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导入的几种主要方法

(一)利用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情境导入。从农村实际出发,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经历的事来导入。这种方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如:《秋天的图画》这课的导入: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父母在田里劳动的情景吗?学生会答:知道。同学们也在田地里干过活,那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你家都收了些什么?学生会回答:玉米、大米等等。播放课件,出现丰收的景象,使学生体会到丰收的喜悦,随后我及时地抛出课题。

(二)故事导入。“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让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三)谜语导入法。学生大都很爱听猜谜语、诗歌,每每遇此都很认真,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新课时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谜语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极好的效果。例如《女邮递员的信》的导入“猜一条谜语:“穿绿衣裳,工作特别忙,送信又送报,人人喜洋洋。“谜底是?对,是邮递员。有一位女邮递员还写了一封信,信中介绍了她一天的繁忙,但有意义又很有趣的生活。我想大家一定愿意知道她信中的一切,好,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女邮递员的信》。

(四)名言导入法:名言警句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通过引用与课题相关的名言作为引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如教学《晨读》,出示名言名句:“为中华人民崛起而读书。--”。师:“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记住说过的话。现在我们学习《晨读》。这样学生明确了读书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去学习课文。

(五)谈话导入法。谈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简单的交流方式。特点是直接、明确,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使学生从教师的谈话中受到启发和感染,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动物园里》这课,我采用提问的方式:今天请你们和我一起到森林动物园去玩,听,是谁在门口迎接我们呢,学生发言,播放课件:小猫、小狗的叫声。这样在教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引出课题。

(六)插图、音乐导入法。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作为导入的途径。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秋天》这课,师出示图画,同时放音乐,一幅美丽的画就展现在眼前“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天底下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的稻田,近处有一个池塘。池塘附近有一棵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变黄了,天空中两只燕子好像在说话。”这使学生观察图画有了兴趣。为新课的导入创设了美好的情境。学生便自然而又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七)游戏导入法。利用游戏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这一焦点上,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全班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其次是借助游戏,巧设悬念,先声夺人,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不好?生:好!师:用手巾蒙住两个同学的眼睛,分别让他们来"贴鼻子"。生:一个学生把鼻子贴到了嘴巴上,另一个则贴到了眉梢上。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课堂上乐成一团。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俩都贴错了?生:因为他们的眼睛被蒙住了,看不见。师:对!他俩的眼前是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当然贴错了。那么,蝙蝠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自由地飞行呢?飞机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安全地飞行呢?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课文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第9篇

【关键词】政治课堂;导入环节;学习兴趣

我们常常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无论是从事学习活动还是工作,我们都要重视开头部分,而在教学活动中当然也不例外。在一堂课中,开头的课前三分钟往往在整节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开头的三分钟如果利用好了,会使得接下来整节课的教学活动都获得益处,而我们通常就把这课前的三分钟称为导入环节。在课前导入环节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导入往往没有什么定论,但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起到铺垫作用的导入方式教师都可以大胆采用。那么,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哪些呢?

一、音乐导入法

我们常常说音乐是不分国界的,诚然,与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音乐歌曲是一种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通常在不同的场合我们都会用各种音乐歌曲来渲染气氛,使得人们对所处的环境产生更强的感受力。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来导入新课也是教师经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生命只有一次》这节的内容时,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播放了歌曲《怒放的生命》作为导入。当激昂的音乐一响起,一种对于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之情在学生的心目中油然升起。而此时,教师再适时地引入本节课题,这样,学生就会迅速地进入到一个学习的状态。大家纷纷投入到“宝贵的生命”这一课题的讨论中来,这时候,班级中的学生犹如一个个小哲学家,大家在既轻松又严肃的讨论着有关生命的话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有关生命的话题显然比较严肃,很少有学生会对这个话题产生兴趣,然而,就因为一首歌曲的感染,使得学生瞬间燃起了学习的兴趣,很显然,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导入的作用。

二、故事导入法

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小故事往往非常受学生欢迎。通过一些简短的小故事的讲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政治课堂导入环节中,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导入新课也是教师经常用到的一种导入方式。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敬人者,人恒敬之》这节的内容时,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一个年轻人想要投宿旅店,但是不认识路,于是就想找人问一问,这时候,过来了一位老人,年轻人赶紧上前问道:“喂,老头,你知不知道离这里最近的旅店有多远?”老人回答道:“最近的旅店离这里二百五十丈。”“你这个老头真有意思,为什么路程不用里而用丈呢?”年轻人问道。结果老人回答道:“因为你不讲里(礼)啊!”故事听到这里,很多学生都会心一笑,不用多说,大家也明白了与人交往中遵守礼节,尊敬他人的重要性,就这样,有了前面小故事的铺垫,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为接下来新课的讲授做了一定的铺垫,这样,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就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漫画导入法

在新版苏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我们会发现漫画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增加,很多时候,一些深奥的道理利用漫画来展现不但更加生动有趣,也使得深奥的道理瞬间变得浅显易懂,可以说,这种漫画形式的知识与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刚好契合。因此,在政治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一些漫画来进行新课的导入。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多彩的情绪》这节的内容时,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展示了“喜”、“怒”、“哀”、“乐”四幅有趣的表情漫画,看到这些有趣的表情,坐在下面的学生纷纷被逗乐了。接着,我再分别请不同的学生来辨认这四副表情,并分别阐述产生这四副表情的原因,最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思考一下,当自己遇到这几种情绪的时候会有哪些表现,并且怎样排解不良的情绪。就这样,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导入,使得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和讨论的兴趣,这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显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名言警句导入法

名言警句是一种精练、深邃的语言表达方式,名言警句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往往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启发学生的思考活动。因此,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大可以利用一些名言警句来进行课前的导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讲到《学会负责》时,我们就可以用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导入内容,在讲到《优良的意志品质》时,就可以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来进行导入等等。可以说,在课堂上,这种名言警句的恰当应用,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了以上列举的导入方式以外,还有很多导入方式可供教师选择,像时事政治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等。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政治课堂上,采取哪种导入方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导入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一旦我们把握住了课前三分钟,利用好了导入技巧,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会更加顺利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徐捷.浅谈中学思想品德的课前导入法[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第03期

[2]于在清.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初探[J].考试周刊,2008年第26期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导入 方法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关键环节。课堂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因此,学生需要活泼生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用导入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准备状态。只有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连、自然衔接。复习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时,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具体导入是这样的:“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卖火柴’这部分课文的内容,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学生回答之后,我用激情的语言引出问题:是啊,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只能蜷缩街头,又冷又饿,那么她的命运会怎样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运用于新课的导入,就是以悬念作为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追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要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当时,北方的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要南下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助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对待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教学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桂林山水》可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而桂林则是这个大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险,那么秀;那里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绿,那么静。谁到了那儿,都会被那奇特的风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导入,学生就会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时也对桂林山水的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就会全身心投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去,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景色的欣赏中去。

四、故事诱导法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要学的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五、音乐导入法

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作为导入的途径。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学生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第五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课前用录音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作曲家为什么要写这首动听的曲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便自然而又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六、名言引入法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入法;切题;激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77-01

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必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切题,即教学的开头要从属于教学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而不能故弄玄虚,为艺术而艺术;二是激趣,即每堂课的导入要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地学习。这也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怎么来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呢?

一、引用有关的名言、诗词、故事导入

引用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名言、成语、典故、故事等导入新课,既形象又生动,又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还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如笔者在教学培根的《谈读书》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孔子因读书勤奋,留下了‘韦编三绝’的佳话;培根因文章至理,道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离不开读书,可以说读书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初中的学生还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年龄,语文老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在导入课文时,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故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引导学生学习《论语〈十则〉》的时候,我开篇就给学生讲述了宋代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接下来顺势提问“为什么赵普敢夸下海口,说只要用半部论语就能够帮助宋太宗治理好天下呢?论语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我们一起来看看。”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多媒体导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日益多样化了,语文教师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容量,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如图像、声音、视频等等,这些都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描摹一幅图景,创设一种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让学生听腾格尔的《父亲和我》,优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都会深深触动学生的情感。歌曲将尽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大家都会唱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然而,我们在一次次歌颂妈妈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另外一个人---我们的爸爸!是呀,经年累月中,爸爸用他那并不宽阔的肩膀,默默地为我们撑起一方晴空,这如山般的父爱,凝重,执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背影》,认识这位名人的普通父亲。”至此,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文本需要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自然导入课文。

三、悬念导入

第12篇

关键词:教育教学;激励;策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激励艺术,是指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多鼓励与赞扬,能让学生心灵充满阳光,能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勇于探索。

一、身教激励

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要做好情感激励,教师应多参加学生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把握好教育契机,以增强教育效果。学生都有渴求进步以及完善自己的内在要求,因此,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教师尤其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育学生不迟到,那么,老师就要在上课铃响时及时进教室,不能懒懒散散;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就不能接听手机或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我曾带过一届班风严谨、好学上进的学生,这班学生老师上午布置的作业,下午肯定会交上,不用老师催促,他们给老师的感觉是催着、赶着老师给他们批阅作业。于是,我每天都要根据今天的教学工作列一个清单,干完一件事打一个勾,以督促自己适应他们的节奏。我的做法被他们发现了,他们觉得老师的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于是也纷纷效仿,毕业考试他们的成绩果然名列前茅。身教胜于言传,一个爱好文学的老师,他的班上肯定会出现几个在文学方面崭露头角的学生。那么,就让我们用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吧。

二、榜样激励

就是在班集体中树立先进典型的学生为榜样,以典型带动一般的激励方式。教师在集体中树立榜样,不仅可以达到弘扬集体正气、建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目的,而且可以在集体内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进而激发全体同学的上进心和荣誉感。榜样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只要是被同学们公认的思想进步、品格高尚、成绩突出的人,都可以成为榜样。有的同学劳动时积极主动,教师就要引导同学们向他学习,做勤劳能干的人。另外有些同学某方面很有特长,也可以成为特长榜样。有的同学作文写得好,是因为他平时爱读书、写观察日记,教师就应在班中推广,鼓励有写好的同学向他学习。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维护榜样的形象,要扶正压邪。

三、用有针对性的话语激励

平时,教师也可以针对班级里出现的具体问题,用一些有针对性的语言警示、激励学生,进而推进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次我班有一位同学与其他同学闹矛盾,同学之间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严重影响了学习风气。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种风气如果不遏止,谁还有心思学习?于是,我找这位同学谈心,告诉她:“同学们能在一个班级学习,这是缘分,我们要珍惜,不能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荒废了学业,那才是真正的失败。”我又在班里强调,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谦虚礼让、宽容大度,要比作业、比成绩、比贡献,现在与别人比吃穿玩乐,将来肯定输给人家。在这些针对性话语的激励下,同学间关系融洽了,班内比学赶帮之风再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进一步加强了。

四、用名言警句激励

名言警句、谚语等语言材料是一种语言结晶体。这些结晶体蕴藏着智慧或哲理,用得好,会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着目标努力和追求的愿望。我当教师时,曾要求学生每天积累一句名言,每天由一位同学把他积累的名言写在黑板上。晨会时,让这位同学阐述对名言的理解以及对自己的启发,也可以讲有关的故事,必要时老师可做补充,也可根据班中的情况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欣赏能力。学生搜集的一些名言也曾让我受益匪浅。

五、用文学作品激励

“让书香感动心灵,用经典滋润人生”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教育应当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我认识这样一位教师,他发现学生晨读纪律很差,老师一离开教室学生就玩闹,根本不懂得珍惜时间。他苦恼了一段时间,终于想出了办法。一天晨读,他发现学生又在教室玩闹,对他们说:“同学们,我给你们背白居易的《长恨歌》,如果我能顺利背下,你们从此要认真晨读。”学生一看,那么长的叙事诗,都将信将疑地听老师背诵,他果然背下了这首120句、849字的长篇叙事诗。从此,班里晨读纪律大有好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们一直保持着对古诗极大的热情,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基础上,有时间就背经典古诗。一学期下来,有些同学背下了六十多首古诗,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我很佩服这位老师的学识,也提倡他的这种引导方法,真是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六、用作业寄语激励

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肯定会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作业字迹潦草,我们可以给他这样的评语:“如果你把字写好一点,老师会更喜欢你!”学生看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注意书写,作业会有所进步。学生作文尽管语句不通、废话连篇,我们也要找出一些闪光点来下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最后一自然段谈体会有独特见解。”“虽然作文有些语句不通,但思路清晰,立意高。”要在评讲作文时把这些优点一一指出,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潜能就会被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