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1 17:15: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完成课程总目标和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按一定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策略,有序高效地进行指导,以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 指导 方法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方法
1.教师对确定活动主题方面的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确定活动的主题。应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的热点话题等开展一些思考,让学生自主提出发现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并问题生成小主题归纳总结,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渗透一些相关学习方法的教学。如我在初二年级开展的“拒绝不健康饮料喝出健康喝出活力”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先引导学生对我校课间时学生的饮水问题进行小调查,并走访了学校的小卖部和负责收废品的清洁工,从饮料的问题引发思考,将学生分组,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写在纸上。教师指导学生将相同的问题进行归类,形成小的主题,并提炼出关键词,将同学们提出的关键词再进行分析整理,找出最需要解决并且和我们的生活最贴近的,形成一个大的主题。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不但学会了一定的调查走访的技巧和方法,也学会了一些归纳总结提出关键词的学习方法,可以将这些方法延伸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大有益处。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不仅学会发现问题,并且学会归纳总结将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大的主题的能力,以便确定下一步的活动方案。
2.教师对主题分解方面的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题确立以后,一般都要经历一个“主题分解”的活动环节。通过主题分解,可以“大事化小”,使主题活动更富于操作性,也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找到更适合于自己的角色。在主题分解过程中如何细化,如何准确地表述分解的小主题,更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但并不代表着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强加于学生,而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大主题的理解和存在的困惑和疑问,从问题入手进行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然、自我、社会三个角度出发进行分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和延伸学科知识,进行分解。在主题分解环节,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关注分解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要注意把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与有效的指导相结合,充分挖掘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活动小主题,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有能力研究并感兴趣的小组进行分组。
二、教师对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适时指导
1.指导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使用多种方法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所搜集资料的来源、资料的记录、资料的整理和分类。收集资料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中学生知识经验还欠缺,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主题需要查阅信息,如介绍部分网站名及主要服务内容,能让学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利用学生上阅览课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我校开展的《走近消防》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指导学生怎样正确上网查询资料,怎样去图书馆搜集资料,怎样筛选分类整理,最后形成活动过程性资料。具体指导方法比如对数据的整理,可以用EXCEL中的图表方式等进行简单明了的展示。
2.指导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做好活动记录
在《我校学生早餐问题的调查》案例中,我指导同学们做好调查日记、采访记录、心得感受以及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记录表》等。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学生必须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这体现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活动记录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针对学生活动的具体任务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收集保留每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活动记录是学生成长足迹的证明。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方式有很多,论文、手抄报、诗歌、心得体会、调查报告、书画作品等很多方式都可以展现。在这些表达方式中学生有时是欠成熟的,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当活动的一小项任务结束时,学生肯定都会有所思所想所获,这时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一些表面的知识,而是应该真正触动内心,将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记录下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方面获得的收获。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有效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指导方式和指导行为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太过于看重学生的活动方案和活动形式,太过于看重学生文本方面的学习,而教师在这些方面有所缺失。
2.指导过于泛泛,有时不能因材施教。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关注学生深层次的体验和感受。
3.活动空间比较封闭,活动形式难以多样化。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更是一门以直接经验获得为主的课程,它与以间接经验获得的学科课程不同。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有效结合,不能手把手地去指导,不能推卸责任而放任学生。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教师既要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吸纳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又要不断地深入钻研业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学生活动中给予适时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到真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 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整体规划与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08-01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承载着新课程的意蕴,突显出教师的课程意识。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如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处于探索,没有教材可供参考的阶段,如何使学生全方位动起来,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活"起来呢?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下面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对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探索:
1.强化理念认识,制度规范引领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用已有知识与经验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去再创造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及揭示事物的本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逐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会学、善学与求新,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丰富了生活经验与知识,拓宽了视野,进而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学习与掌握。
我们汇编了《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和《岳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资料集》各1套,同时制定了岳庄完小《综合实践活动规划及实施方案》并汇编成册。利用校本教研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领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意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一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人的发展的需求,是社会进步的需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2.构建活动平台,激发学习兴趣
许多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都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好操作。说实在的,在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的确很难开展,加上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不配合教师的教学弄得教师非常被动,徒劳无果。当然这主要是取决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主题选择与活动过程的设计,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平台,没有用心思去思考怎样才能把它开展得有滋有味。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既没有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对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又没能体验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乐趣,那么怎么能重视和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呢。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方式,而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兴趣与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培养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选题和组织活动时要考虑到从学生实际的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用心思去设计一些有可操作性的活动,使学生有能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体验的平台,让学生有探究学习成功的机会、有展示成功的舞台,能分享他人智慧果实、能体验成功喜悦,充分地感受综合实践活动的乐趣与价值,进而乐于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究社会问题以及自然现象。
上学期始,我们先后确立和开展了《家乡的剪纸》、《名人、名俗、名胜知多少》、《岳庄学校的变迁》、《昆虫探秘》等四个主题活动,为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创设平台,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有目的、有次序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得到技能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获得情感方面的体验和教育。
比如我校的《节约用水》这一案例可以说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实践活动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校外活动等有机整合,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
3.设计相关表格,方便教师操作
为了让教师更便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操作,我们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活动方案记录表、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表、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计划表、综合实践活动实地调查/访谈计划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访谈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调查问卷、综合实践活动家长调查问卷及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收集卡等相关表格,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这些表格的操作实施记录方法,全程记载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
我们还设计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评价表、综合实践学生活动评价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价表、综合实践活动家长评价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小组活动评价表、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对组员的评价表等相关表格,不仅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还架起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4.关注学生实践,增加体验经历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4.1 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利用双休日、清明、五一、中秋、国庆、寒暑假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系列活动。选用自编的有地域特色的乡土课程和校本课程,如以"如以如何做农村的各种农活等,强调大主题、大活动、多步骤、小成果、长周期的原则。这些大活动既结合农村特色,有利于学生学、用、创的衔接,又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领域,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效益。
4.2 用好资料收集卡。"听了就忘记了,看了就记住了,而做了就理解了。"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始素材库--资料收集卡,在学生的不断实践中诞生了。学生人人都备有资料收集卡,作调查统计、记录、写感想等实践活动所用。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需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个性差异,从有兴趣的剪贴到有目的、有专题的剪贴;从剪贴到摘抄,从学科性到综合性,从记录信息到正确理解信息,从分析数据到写感想到应用、创造,从单纯的信息收集整理到手抄报版面的综合设计等,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年级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5.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一些农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及其在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开发不力,直接导致了"课程悬缺"的严重后果。甚至是有些领导认识到了,管理和落实不到位,只是应付上级来检查,只在课程表里才显示有这个课程,没有真正摆正课程应有的地位。
农村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水平有待提高。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师资水平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有些教师仍怕麻烦,怕花功夫,同时又感觉力不从心。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展虽然有亮点,但是面还不广,普及程度不高,深度也不够。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正确的课程理念。首先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出现的新兴学科,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因此理解偏差,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内容宽泛,组织活动费时费力,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教师轻视甚至忽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其次,由于学校实践活动课教师一般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担当,一定程度存在向其它学科倾斜的趋势,从而无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合理课时,存在只有把学科课程搞好才能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错误观点。
2.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既是一门独立学科,又与其它学科相联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涉及的范围极广,没有固定的课程资源,凡是与学生经验有关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混乱,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凌驾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之上,也没有融入地方特色、学校优势和周边历史自然环境特点,单纯地将课程设置停留在“生活体验”层面,将学校资源(计算机房和图书馆)架空,无法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3.评价方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但是现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式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只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只注重知识而非经验,忽视学生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多种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思考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为解决策略有以下几点:
1.课程理念科学化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要深入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而设置的,从而统筹安排各课程,确保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时间。教师也要及时认真解读教育局下达到的相关文件,认真分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并付诸教育实践。要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标准进行准确把握,因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对教师的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和依据。其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要求任课教师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从自身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增强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精神,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例如开展类似“春游”这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了解社会,激发学生创意,丰富想象,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自己的人生的想法,教师的课程理念也得以实现。
2.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师首先应当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保证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有效指导而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如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者给予几种不同的活动方案以供学生选择,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要,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方式,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例如:在“敬老、爱老、献爱心”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兴趣来分配活动,可以去孤寡老人家里,帮助打扫卫生;可以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可以去马路上,帮助老人过马路等。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3.评价方式多元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教师应当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尤其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评价,采用自评、他评和互评等方式,保持学生的自主性,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科学发展。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评价,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由此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关注过程性评价,选择成长记录袋,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自评为主,家长、学生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运用成长记录袋这种档案袋记录法,是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避免对学生进行直接批评,多赞美、多鼓励学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实现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 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推进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品质为总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它是新课程一道美丽的风景,它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方式,采取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给沉闷的传统式课堂带来了许多生机。然而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缺少合作意识、不能善待合作伙伴、不懂合作技巧的现象。为此,在学生确定了研究主题,准备研究的时候,教会学生组建合作小组,学会与人合作,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经验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呢?
一、科学组合、合理分工,让成员组合最优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分工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在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承担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做好自己在组内分工的任务,因为这份工作是实现共同活动目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这也是组内成员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辞的责任。然而在平时的指导中,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做一些比较复杂的动手实验时,有的小组齐动手,效率高、动作快,配合得非常好;有的小组只有组长一人在忙,其他同学若无其事,好像实验与自己无关;还有的小组在活动失败后,不是找原因、分析情况,而是相互指责。在小组交流时,善于配合的小组非常活跃,每人脸上都流露着喜悦的笑容,他们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而其他处于“弱势”的小组,不愿交流,兴趣全无。究其原因是组员之间分工不明确,为此我认为必须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联络员、资料员等。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如书写认真的做记录,善于表达的做交流,擅长动手的进行实验操作,没有特长的来观察,这样,记录员、解说员、操作员、观察员分工明确,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时我还告知学生这些角色并不是孤立的,角色也不是终身的,会定期轮换。小组长也可以是中心发言人、资料员,联络员也可以做记录的工作。这样一来,我们的组员们才明白在开展小组活动后自己是有事要做的,自己是小组的一分子,缺了谁,都会影响全组完成探究活动的。只有这样分工,我们的小组成员组合才会达到最优化。
二、落实方式、开放分组,让分组模式多样化
分组时,我们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和自愿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小组的人数一般为6人左右,因为人数太多不利于组员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分工。再者我们考虑到男女生的优缺点,在分组时,建议做到男女搭配、性格互补。然而往往看到很多老师总是纠结于男女搭配、性格互补,好像没有做到男女搭配就成不了小组,性格相同就干不了活。千方百计让学生“重组”,但最后往往忽略了尊重学生的意愿。
三、关注进程,及时指导,让小组指导过程化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的实施阶段是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形成深刻情感体验的大舞台,学生在这一阶段要去收集、处理、应用大量信息,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等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去亲历和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给予学生独立的思考过程、充分的实践空间外,还要注意参与学生活动,督促学生落实好活动方案,做到对学生活动过程的“勤顾问 ”“勤指导”。
四、竞争激励、适时评价,让小组评价多元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是活动过程的重要部分。传统的教学评价对象重点是学生个体,看重学生个体在班级中的位置,这种评价方式只能调动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局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应把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学生的个体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成绩作为小组成绩的一部分,积累个人成绩为大成绩,把整体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因此对小组阶段性进展情况适时的评价、适度的竞争对比刺激、适当的激励机制都能让学生更加兴奋、投入,小组更为凝聚、团结。实施过程中应更关注的评价的过程性,对活动进行多元化评价。
总之,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尤其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特点,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然而优秀的合作小组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在综合实践研究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应该不断研究、努力探索、加强指导、积极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我想只有这样,一定能让合作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成就精彩!
【参考文献】
[1]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姜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
[3]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摘 要】甘肃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始于2010年秋季,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正处于一个急待开发的阶段,各个学校都积极响应国家新课程的号召,开始组织人力开发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有的学校竟然来硬性任务,要求高级教师必须人人开选修课。然而,在高中原来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教师成天精心于研究高考,对新的课程改革,尤其校本课程的认识比较模糊,开设起来困难,一时间,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教师茶余饭后的热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申报了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在近两年的研究、调查、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高中教学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恰当处理好“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但不等于原来的“课外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指导思想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为指导,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离不开“活动”,但是作为课程,它是由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组成,不是简单的“课外活动课”。我们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师都误认为就是原来“课外活动课”,比如教师组织的“春游”、“参观”、各种文体比赛、游戏类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课程开设的随意性,缺乏系统性,没有用一种“课程”的理论去支撑来开发“活动课”,表现的很不严肃,学生也是为“玩”而“玩”,目标不明确,理论性不强。这种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是危险的,没有真正体现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意图。我们研究开发的兰化一中《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克服了这种不严肃的做法,我们一开始就以课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开发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研究性学习导航》、《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学生外出活动登记表》、《学生外出活动介绍信》、《学生研究性学习记录本》、《教师研究性学习教案记录》、《兰化一中学生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选》、《学生军事训练手册》、《社会实践联系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等。进一步规范了师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流程,提升了我们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突出课程性“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实践”为核心,但不是单纯的社会实践,它应该赋予一定的课程目标,突出计划性,创造性和目的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参与实践,但不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都是在“学校以外”完成的。它也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需要到图书馆、阅览室进行大量的知识储备,需要上网查阅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等。因此,高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是侧重于课程型的“实践”活动课,因为学生的身份就限定你肯定首先是以间接经验接受为主,用拥有的科学知识去实践,不比工作之后的侧重于实践的进一步专业型课程研究者。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针对这种情况特别制定了《兰化一中学生使用图书、电教、专用教室登记表》,规范引导学生科学正确使用学校图书、网络、实验等资源,使学生在开始起步实践时就注重科学数据和实验事实。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习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反教育等非指定性学习领域内容。我们针对学校和周边地区的实际,开发设计的兰化一中《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突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能,因为甘肃省高中阶段其它内容已经有课程设置。因此,我们的课程内容提要主要如下: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专题一:自然环境;专题二:社会生活;专题三:历史文化;专题四:现代科技。第二部分:社会实践。专题一:走进军营;专题二:走进自然;专题三:走进社会;专题四:走进工厂。第三部分:社区服务。专题一:义工系列;专题二:爱心系列,共三部分十个专题。其中一些内容是学校的传统社会实践,我们在继承中创新,开发出符合学校实际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际应用中效果突出,学校经常被省、市其它学校邀请进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讲座,其活动成果在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连续几届都获得一、二三等奖,近年连续获“兰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提名奖”,学校为此也分别五年蝉联“兰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先进学校”奖,获得“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学生军训优秀组织奖”、“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殊荣。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重视探究性“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回归生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感悟世界,体验生活,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产生“灵感”、“顿悟”,进而“生成”新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针对学生兴趣需要, 开发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广泛征求全校老师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和家长提出有意义的课题,编撰了《兰化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库,共有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现代科技、社会实践、军营生活、工厂社区、义工爱心系列等300余个课题。比如:“兰州市西固区公共交通现状调查研究”、“解决黑板反光问题的探究”、“影响兰州地区太阳能推广及普及的因素”、“探究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及对策”、“兰州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青少年军事训练方式研究”、“兰州社区服务问题与措施研究”等。其次,要使研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自己“点菜”,自己吃,自己去感受。让学习的真正主人, 最大程度地去尽情发挥,鼓励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比如“水火箭的研制”、“简易新型地震报警铃设计”等。实践证明:学生的探究“生成”潜力巨大,我校学生研究设计的“简易新型地震报警铃”、 “解决黑板反光问题”等课题,分别获得“兰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提名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活动为基础的学科,知识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发现,必须经过活动探索和验证。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重视主题活动教学。而作为主题活动的场地――综合实践活动室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几年来,我校为了更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我校做到“充实硬件――明确制度――确定课题――活动验证”。
一、充实硬件
学校近年来购买了大量活动器材,如:角尺,手板锯,木工锤,木工锯,米尺,三角锯锉,木锉,手摇钻,斧头,墨斗,刨子,美工工具外,还购买了温度计,天平,电子秤等实验必需器材及天文望远镜,器皿车等实验用具,以保证活动课堂,人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明确制度
为了更好使用综合实践活动室,学校确立了活动室的制度,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职责,并编排了综合实践活动室使用课表及卫生清扫安排表,做到“活动前设备摆放好,活动后器材清洗好,课后器皿归位放置好”。让师生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共同的爱护、管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室及器皿。
三、确定课题
为了使活动更具目标性,学校要求每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人人承担实验课题,如崔忠乾老师的《如何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刘金芝老师的“《教师在探究活动中的指导》;郑敏老师的《试验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有效组织与管理》等实验课题,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制订计划、目标、任务、及撰写阶段总结,实验成果汇报等。真正做到潜心搞研究,专心写成果。其中,刘金芝老师的《纸的研究》《小小黏斗士》;崔忠乾老师的《加强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能》;郑敏老师的《小学生探究与认知需要的调查》《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等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分获国家、省、市级一、二等奖。
四、实践验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是以培养综合实践活动素养为宗旨的实践课,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主题活动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老师认真反复研究教材中的每一个活动,通过反复实验,找到最有效的实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准确的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态度,而且会用科学的态度观察周围的事物。其中,刘金芝老师的《做纸球》《一次性筷子》公开课、竞赛课获一等奖。几年来,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在市、区教学研究中小有名气,学校的学生在市、区各级“争当小实验家”活动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如今,学校正满怀信心,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继续坚持以生为本,打造过硬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让“综合实践活动研修”将我校带向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清福小学)
任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都要经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而贯穿在这三个阶段中一般包括选题指导课、方案设计课、实践研究、成果汇报课等环节。选题指导课是活动的开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首当其冲的选题指导课,对于能否成功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选题指导课,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交流,达成共识,形成一个大主题,用这个主题作为活动的方向,以此来确定活动的课型。选题指导课,一般包括确定主题、分解主题、划分小组、拟定方案四个步骤。这是根据主题提出问题,把大主题分解成若干个小主题,然后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有方向性地进行研究。它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题课、起始课,对于起始课的流程和做法,我们基本掌握,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活动的总方向,由教师把握
综合实践活动的亮点就在于它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走出课堂,学生怎样去研究、怎样去汇报,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有很多教师认为,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主题,都要尊重学生的意向,这样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但世界是包罗万象的,一次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让学生随意的五花八门地去研究,总要有一个固定的研究方向。这个方向就要靠我们教师来把握、来确定。我们要依据学生能力、学校条件、实时状况,找出一种有研究价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投入不能过大、周期不能太长、收效好的课题去研究。比如,我曾经和学生一起开展的《双色火》活动,是当年春天一户农家发生火灾后,引起学生谈论多时的话题确定的;《感恩》活动是在2009年春天,农民领到粮食补贴后提出的;《走进秋天》活动是2011年秋天提出并研究的。都是由我多方面分析、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来的,开展的效果都很好。
二、小组划分,一定要合理调配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大部分教师都会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专题,根据兴趣相同来划分小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合理的。但是,在学生自主选择专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强强联手”、“爱好扎堆”、“冷落弱者”的现象,这样良莠不齐的组别无法保证每个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要由教师进行合理调配。比如,“分散强者”、“分散扎堆小组人数”,让研究的力量趋于均衡,让每组都有不同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保证每组活动顺利进行。
三、不能忽视活动计划的审查和指导
选题指导课基本包括确定主题、分解主题、划分小组、拟定计划四步。学生在选好主题、分成小组后就要拟定活动计划。学生的计划多种多样,教师就要详细审查,绝不能忽视。因为这关系到学生的安全、资金的投入、方案的可行性等问题。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突破点就在于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去实践研究与体验,但是,这一切要在保证学生安全、符合学校条件、适合学生活动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学生的方案中存在不安全隐患或实施起来很困难,我们就要建议学生摒弃。另外,学生可能遗漏了一些更简单易行的方式、方法,我们在审查指导时应一并提出,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教给学生方法。因此,这个环节决不能忽视。
四、指导记录活动收获和感受,记下精彩的瞬间
学生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往往被生动的社会现象和新鲜事物所吸引,忘记如何记录信息,忘记写下当时的感受,忘记拍摄关键的镜头和环节,造成汇报时抓不住重点,所汇报的内容缺乏说服力的后果。所以,在此之前,一定要教给学生方法,交给学生任务,让精彩的瞬间成为永恒。
作者简介:丛春双(1968-),女,吉林通榆人,吉林省通榆县十花道学校,小学一级。
一、计划形成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在县局和乡教育组的引领下开始起步,九月底,教育组成立综合实践可的中心教研组,我校的刘建芹和李晓辉两位老师是其中的成员,十月初,我们开始谋划活动方案,与此同时也查找了相关理论,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本学期为了搞好起步,以便总结经验,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分为了中、高两个年级组,并分别制定了活动计划,乡教育组给予了肯定。
二、主题活动的初步尝试情况
1、科学课与综合实践课的整合尝试
六年级的《我学蒸馒头》活动,在讲科学课本第六课《生活中的真菌》,讲到平时家里常用的酵母也是真菌,也可以食用,为了让学生体会真菌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而生成的主题。目前学生已将自己的成果陆续拿到学校,已进入评价与成果展示阶段。这个活动应当属于劳动技术教育的范畴。
五年级的《家庭调查》,是结合科学课本第十课活动2开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剪切图片或拼接图来完成,让学生了解人类是如何利用植物和动物,从而让学生更加珍爱自然。此活动已进行完毕,效果良好,尤其是展示几个做的不错的同学的成果时,看出学生从中获得的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活动课的结合
依据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当前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我校提倡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要求,生成的《我的小账本》这一主题,目前正谋划准备实施。
三、对学生综合实践课的评价情况
我校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成长记录袋,真实记录学生在活动过程的做法与想法,五六年级已基本成型,对学生的成果在评价过程中也进行了照相,这样做也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为以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留下相关材料。
四、阶段总结
上述关于计划的形成和所谓的主题活动,还不能完全称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能算是它其中的一部分,关于主题的确定,主要还是以教师提出的研究主题为主,没有让学生经历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转化为主题的过程,至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则是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还有总结交流阶段、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档案袋的利用等诸多方面等亟待研究探索。
五、存在的困惑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需要教师有一个执着的精神,怎样营造这种精神的氛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惑问题之一。
新课标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做、考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和创造能力。教师不是在教“综合实践活动课”,而是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是学生自主性教育行为,同时也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教师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该如何开展有效的指导呢?我认为,教师的指导要贯穿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等。
一、指导学生选择、确立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步,便是选择、确立活动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和确定要密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知识储备。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最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又没特别留意,却又是值得学习、了解、探究的事物或现象。恰当有趣的主题,能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效。选择的活动主题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并且简单容易操作,他们才会愿意去实践,活动,并且从中获得知识和体验、培养各种能力。
1.活动主题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课标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新课标的思想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的确立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得到重视和体现。只有着眼生活,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才能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才能获得并增强社会责任感。
例如:现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面对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了使用方便、快捷的一次性筷子,但一次性筷子的原料却是树木。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使得大片树木被伐。树木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大量树木被伐,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现象越来越明显。鉴于这一现状,我组织同学们开展了《走进一次性筷子》的主题活动。在活动的开始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了几组树木砍伐、一次性筷子的生产过程、不合格的一次性筷子等图片。并抛出了几个问题:一次性筷子卫生吗?一次性筷子有什么好处和危害?……让学生畅谈感受。由于一次性筷子同学们都比较熟悉,所以同学们都畅所欲言。我及时总结、点拨,和同学们一起确立了活动的主题和每个小组研究的子课题。同学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个主题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大家认识到了一次性筷子的危害,想到了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的方法等,并且还将用过的一次性筷子清洗、消毒后制成了漂亮的工艺品。
2.活动主题的确立可以来源于其他学科教学的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学科,强调与各个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注重学科的综合性。例如在六年级上册《采集种子》主题活动,就是语文课、美术课的综合与延伸。我指导、引导学生到田野里去感受秋天;到村子里去寻找春天;用精美的词语赞美秋天;用采集到的种子以粘贴画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3、活动主题的确立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体是全体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如在四年级上学期,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迷人的动画片》主题活动,孩子们兴致勃勃。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动画片的产生、发展过程,观看动画片的最佳时间等。并且亲手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学会了用电脑制作简单的动画片等。
二、指导学生设计、制定活动方案,便于活动的开展
一个好的活动方案是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前提。在确定主题后,教师要着手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科学、有可行性的活动计划、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但是学生毕竟年龄还小,缺少处事经验,社会阅历不足。这就更要求指导教师要凭借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给予学生一些提醒和建议,让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之前有一个充分的准备,从而能够比较自如地应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
如在《走进一次性筷子》主题活动中,同学们设计的方案中设计了要到附近的餐馆去采访、调查的环节。我给他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让谁去采访?准备问采访对象什么问题?采访时要注意些什么?如果人家不接受采访怎么办等。同学们听了知道了自己的方案不够具体,经过讨论和老师的指导他们的方案更具体了,也更具备了实效性,保证了采访的顺利进行。
三、了解学生活动情况,指导活动实施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最重要的部分是学生的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修改或完善自己的活动,为下一步活动提供依据。
1、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如调查、考察、参观、访问等,这样既避免活动的枯燥单调,又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充分锻炼与发展了多种能力。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还要努力为学生的活动提供物质条件,如场地条件、查阅资料条件和学校所能提供的工具、材料等。
2、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在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难题或遇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进行采访,其实就是让学生步入社会,学会与人交往、交流的一种好的方式。它的成功开展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面对现实的情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如在《走进一次性筷子》活动中,我首先就学生采访和调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我先让学生明确采访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这个采访目的编写采访的计划(包括什么时候去采访;采访的主题、采访对象;谁去采访,谁记录;采访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式来记录采访内容;采访时要注意什么;如果遭到拒绝怎么办)。告诉学生采访中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采访的态度要大方。在采访活动中,由于有了之前的充分准备,同学们掌握了采访的方法,因此在采访参观过程中,学生全情投入,兴趣盎然,满载而归。所以,教师的适时的示范与指导,可以使学生借鉴老师已有的经验少走弯路,更快地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3、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
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料支持。如给学生推荐有效的收集信息的手段,指导学生选择关键字上网搜索,给学生提供几个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网站、网址、书刊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4、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情况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如日记、录音、绘画、摄影等手段,及时记载活动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活动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指导学生记录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包括活动中的困惑、欣喜,成功甚至挫败。这样使学生的心理经历有了丰富的体验,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指导学生展示和汇报活动成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不管是什么学生,在他们身上,都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闪光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展示的形式要符合自己的主题、还要是自己最擅长的,要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展示过程中,对一些细节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地指导,让学生把自己的实践活动的收获以最佳的效果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展示中充分体验成功。
如在《餐桌上的学问》主题活动中,各个小组的汇报方式就都不一样。有以小品表演的方式汇报餐桌上的礼仪和禁忌;有自编的食物搭配的儿歌;有以绘画形式展示的自创美食的图片等。另外,学做美食小组还现场为大家制作了一道自创的“味赛香瓜”的凉拌菜让大家品尝。可以说,让学生自我表现,使学生的个性有了张扬的机会。
五、指导学生做好评价、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在活动中学习与人交往的常识和技巧,积累感知。
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在生态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进橘园进行实践活动。观察橘树,采摘橘子。
活动前:
•召开班主任会议,明确活动内容,讨论活动要求。
•各班以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单位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班主任宣讲活动内容,各班制定活动公约。
(1) 组内成员合理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
(2) 爱护花草树木,做文明游客,树局小学生的形象。(3) 采摘橘子讲文明,讲谦让 ,体现局小学生的素质。
(4) 保持场地整洁,不乱扔垃圾,做环保小卫士。
(5) 活动中注意安全,不做危险动作。
活动时:
*带队老师各尽其职,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搜集标本、摄影记录等。
*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
*指导学生不到湖边玩水洗手,不走湖边崎岖小道,不单独行动,不损坏花木。
*领队老师认真考察各班学生活动情况。
活动后: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自参加的科学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该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增长科学意识的重要资源。
一、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特点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价值在于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探索知识,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使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以下特点:①自主性,即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从学生情感认知规律出发,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取最直接的经验和知识;②创新性,即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拓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③趣味性,即综合实践活动应打破传统教学活动中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增添教学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④实践性,即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以实现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资源
(1)制定实践计划,明确目标。实践计划实践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先导,初中数学教师在挖掘综合实践互动资源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出发,还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根据实践内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为学生指明实践活动应该完成的目标,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践设计中,教师从“数轴”知识出发,为学生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产生过程,并能正确绘制;分组讨论,解决本节内容的相关问题及学生的疑问;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思想;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并形成严谨、积极的探索精神。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初中数学教师在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过程中,应该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并在教学中合理创设生活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道路纵横定位,如何在电影院找位置、气象台播报台风经纬度等生活中常遇到的情境,然后引入实际问题,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这些现象有何共同特点?从这些现象中你能发现些什么?”等问题,以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
(3)开展合作学习,突出主体。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集体性活动,更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互动与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即首先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根据小组成员特点,明确组员的合作任务;然后利用问题引导、积极鼓励的方式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热情,以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最后教师应该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以规范讨论方向,保证合作效果。
(4)变革评价机制,交流经验。客观公正的评价具有正向的导向作用,而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合理评价中发现自身问题,获得进一步探究的信心。初中数学教师在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变革传统的评价机制,利用教师总评、小组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践评价中,教师让学生自行绘制坐标图,并汇报绘图心得体会,而教师和其他同学对其学习情况进行多角度评价,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进行课外延伸,拓展思维。开放性课堂对于拓展学生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实践内容为出发点,积极拓展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提高其知识转化的能力。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践拓展中,教师为学生安排了课后任务:即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记录一天中温度变化;向家长咨询,并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记录一天股票涨跌情况。而通过这样的知识拓展,学生可以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进一步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特征以及应用价值。
三、结论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兴趣、认知水平;而在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及时获取教学反馈,发现学生的问题,获取实践经验,而只有这样才能,才能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积累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并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一、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满怀教学的热忱,重视从教学中提升自己。小学生是非常喜欢动手操作的,教师要和小学生一起进行实践操作,全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小学综合实践课中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综合动手实践活动,是一门动手能力占很大比重的学科。教师要深刻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深刻了解我们国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教师要调整教学计划,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主题的教学活动,全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二、教学研究活动实现成长,教学反思中实现提升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师要经常参加一些组织的课程,集体研究备课活动,在活动中取得收获。教师要潜心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有效指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教师要在运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和实践反思中逐渐生长和提高自己,重视领悟实践反思活动对提升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水平的意义。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要不断追求教学进步,重视实现教学反省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充分领悟教学反思对教学的帮助作用,重视学会反思自己。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要反思自己的优点在哪些地方,缺点在哪些地方,应该可以怎样改进和提升自己,记录自己的优点和得失。教师要重视记录实践过程中的感悟和反思,总结自己的想法,产生科学有效的思考,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的教学策略
1.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主题,选择学生可以操作的学习主题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重视学生体验式教学,重视教会学生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来自于客观的生活实践,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中选取活动的课题,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欣赏一些教学类的手工作品、视频资料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收获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实现目标式教学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的目标。在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喜欢的物品,并在上课的时候汇报物品的特征,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这样,学生高兴地走上讲台,就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升沟通的能力,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课后反思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让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
3.教师带领学生逐渐完善活动方案,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不断优化细化 小学综合实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梳理出学生的活动方案,重视培养学生做事情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哪些方面会有一些问题出现。教师带领学生充分完善活动设计方案,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进行方法指导和过程跟踪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怎样收集资料,学会运用哪些方法来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哪些方面更加实用和快捷。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采访、调查问卷、网络查询等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采用采访考察的方法,带领学生广泛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摘录。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以教学生从简单的观察、调查入手,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学生学会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师要建立多样的评价体系,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教会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反思,学会实践,学会发现自我,展示自我,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教师可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设立多个奖项来奖励学生,例如“最佳设计奖”、“最大进步奖”、“资料搜集王”等,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