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区考察报告

小区考察报告

时间:2022-05-30 06:47: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区考察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区考察报告

第1篇

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的多元化,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课本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体系间的横向联系,这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独立精神,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从乡土地理的教学开始。这是因为:1、学生对家乡有特殊的感情,对家乡的地理事物有渴望了解的心理,利于调动积极性。2、学生对家乡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程度的了解,利于多渠道、多角度的教学、多元化。3、学生对家乡的变化耳闻目睹,弥补了教材内容(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的滞后。4、本人参与了南京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教材熟悉,指导思想明确,能够把握教材。5、先从小范围内实践,以便积累经验,以后逐渐扩大,形成体系。

一、开放式教学(乡土地理)主要做法

1、安排12课时的乡土地理教学(含野外观察、考察4课时),将教材分为6个考题,课堂上教师提纲挚领地讲清教学要点或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讨论、自学外,由学生针对本专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谈谈与这个专题有关的知识,见闻。

2、多渠道、多方面地了解南京的经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哪些成就。

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由于大规模,按班级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有种种困难,我设计了调查表,请学生按调查表格内容向家长,亲戚或邻居调查。这洋,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材料,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南京的经济状况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根据这些材料,有选择地在按专题进行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

3、按班级进行野外考察。先后考察了九华山、长江、珍珠河、三台洞、燕子矶等地。为了防止野外考察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我事先设计野外考察表,学生边考察边填写。考察时,除注意地理知识的学习、巩固、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外,还注意与历史、生物等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4、重视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到气候部分时,要求测算一天日均温、测一次降水量。讲到农业时,要求学生去一次农贸市场,看看南京有哪些主要农副产品,看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哪些提高,讲到交通时,站在马路边数一数一分种过往的车辆。感受一下南京交通的实际状况,讲到河流时,测一河流的水量,流速……。为了讲究实效,我仍设计表格,学生按表格内容逐一填写。

5、设计、制作了一套南京乡土地理135幻灯。研制了一套南京乡土地理教学投影片。使教学形象直观。

6、配合教学,利用学校橱窗进行一次图文并茂的乡土地理展览。

7、乡土地理教学的最后一节课,召开“爱我家乡、爱我南京”的主题班会。

同学们自己收集资料,从南京的工农业发展到古都新貌,从科技文化到风味小吃。

小区建设,从家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各条战线取得的伟大成就到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歌颂我们的家乡,使热爱祖国之情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得到升华。

二、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德育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最基本、最形象的体现,家乡奔腾东流的扬子江、潺流不息的秦淮河、巍峨苍翠的紫盆山、湖光潋滟的玄武湖、气势雄伟的古城墙,枝繁叶茂的林荫大道……。这些内容既要在课堂上讲,也要走出课堂,尽可能让学生亲眼看一看,让学生在对家乡山川景色的赞叹中,陶冶爱家乡,爱祖国之情。

很多学生边考察边向老师诉说家乡的可爱。很多同学在考察报告中写道:“通过考察,对可爱的家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家乡是多么可爱啊!”“我看到了家乡的可爱,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长大后,我一定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2、热爱家乡人民的教育

家乡的山水是美丽的,家乡的人民更加可爱。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在家乡人民辛勤劳动下,家乡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九华山上,看看锁金村小区鳞次栉比的楼房,讲讲过去的模样。站在燕子矶头,数一数一分钟经过矶头的船只,想一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新旧中国对比。经济地理调查,了解一下该单位改革开放十年来的成就。这样,在各项活动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人民的思想教育。

3、增强责任感,激发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努力学习的决心。

家乡是可爱的,但也存在问题。当学生站在燕子矶头,眺望长江,沉浸在对美的熏陶中时,我叫学生回过头来,数一数东南方向有多少个烟囱在冒烟,想一想滚滚浓烟将会给环境造成什么后果。当学生在长江边看泥沙堆积作用,惊叹大自然的能工巧匠时,我也叫学生装一瓶江水,沉淀后看看含沙量。当向学生介绍名胜古迹,学生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感到自豪时,我也指一指乱刻乱画,破坏文物的不良现象。经济地理调查中,我也让学生调查一下该单位还存在哪些问题……。承认不足是为了能加强环境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指出不足,可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同学在考察,调查中,从对这些问题的严肃表情上,可以窥视出内心世界有了很大震动,绝大多数同学在考察报告中,对破坏文物、乱写乱画表示深恶痛绝。很多同学对考察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很多同学表示: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今后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三、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个性。

由于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它能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个性。课堂上,有学生主动问,教师被动答的时间,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经济地理考察,学生要针对被调查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野外考察学生要写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这样,学生已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的个性在乡土地理教学中不断得到培养。

学生都是有个性的,只要善于引导。张绍杰同学在经济地理调查时,嫌只调查一个单位不过瘾。他连续调查了三个单位,针对各单位不同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措施。丁震杰同学尽管会因作业未按时完成而受到老师批评,但对能表现自己的地理活动不但自己积极参加,还督促其他同学参加。在学生写的考察报告、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见解及自己设计的改进措施不够全面,有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是他们自己的观点,是他们经过调查、分析、思考后自己的见解。徐晓菁、王静二同学在“爱我家乡、爱我南京”主题班会的发言中,分别读了她们准备寄给市长伯伯的信,这种敢于将自己的见解向市长建议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何靖同学在发言中更是直接了当:假如我当南京市市长,我要……。看看学生们自以为是的办法与措施,听听他们的侃侃之谈。这在“升学率至上”、“地理是副科”的今天,是令人欣慰的。

四、开放式教学有利于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地理学科研究的范围之大,面之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乡土地理教学,特别是乡土地理社会调查、野外考察都需要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燕子矶、观音阁等都有动人的历史,考察植被必然与生物学科密切联系,因此,每到一处,我都尽可能将有关历史知识向学生介绍,把主要植被名称,特点尽可能地对学生讲解,让学生学有所得。

我校是个初级中学,办学条件较差,生源也不尽人意,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任务较为艰巨,但我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动手的活动。通过测气温、测降水量、测河流流速、水深、野外考察还要动手测量树的胸径,计算直径、要步测距离。

要计算相对高度……。在观察、测量、分析的基础上,要填写考察报告,要画出考察路线图,要鉴别不同类型的岩石等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很多同学在野外考察报告中写道: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第2篇

我校地处黄土高原的腹地――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乡土地理资源有两大突出优势:一是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典范南小河沟(中学地理课本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二是甘肃省能源化工基地。为把这两大社会资源整合成教学资源,我从人文、自然两个方面出发,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亲身参与,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同时增强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

一、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1.组织对南小河沟的实地考察,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南小河沟位于距西峰城区13公里的董志塬西畔,沟壑纵横,谷坡陡峭。南小河沟流域面积36.3平方公里,是黄委会西峰水保站坚持半个世纪研究水土流失规律的基地,也是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样板。根据这里土壤侵蚀的规律,实行了“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南小河沟的治理经验已在董志塬周围乃至整个黄土高原广泛推广应用,仅庆阳地区按南小河沟治理模式进行的小流域治理可谓遍地开花,收效显著。这种治理目前正在以更大的规模进行。西峰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一面就近学习西峰水保站进行小流域和小区治理的新鲜经验,一面接受专家的指导,将水土保持与发展山区经济、脱贫致富的目标结合起来,创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农林牧生态结构优化模式,大力进行以保持水土、防治泥沙流失为中心的经济作物的开发利用、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做到土不下坡,青水常流,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南小河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方法和显著治理成效受到国际水土保持界的关注,先后有俄罗斯、加拿大、英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来进行科学考察和学术交流,国际声誉很高。如今被誉为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块翡翠的南小河沟,已经驰名中外,其青山秀水,苍松翠柏,吸引人们常去领略她那迷人的风光。通过利用周末、节假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学生既理解了课本上抽象的地理知识,又接受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洗礼。

2.组织学生参观庆阳石油开采基地和石油化工厂。我市位于陕甘宁盆地边缘,有大面积的古地理成油环境。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亿吨,新近探明的西峰油田石油地质储量1.0822亿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0316亿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1.2383亿吨,三级储量合计达4.3521亿吨,被称为中国石油近十年来的最大发现,日产塬油1600吨,已建成生产能力93万吨,开发前景广阔。通过实地考查,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尤其是看到石油化工厂高耸的烟囱大火熊熊,浓烟滚滚,对环境污染很大,同学们深感忧虑。

二、组织学生撰写研究性教学活动的考察报告

1.根据活动前的要求,考查结束后要求每人要撰写。800字以上的小报告,而很多学生写了近2000字,还提出了一些有创见性的观点,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

2.在个人小报告的基础上,开展班际优秀论文交流。每班选出2―3篇,学生对推选的文章进行认真筛选,力争为班级争光,这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积极上进的精神。

3.在优秀论文汇展后,积极推荐参加中国地理学会举。办的“地球小博士”论文大赛,很多学生获奖,指导教师也受到地理学会和学校的表彰。通过这样的活动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社会实践经验和受到了环境教育。

三、探究性活动的意义

1.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初步体现。此次活动不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体验成功与快乐,而且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活动前播放录像片,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实地调查,提出创新性的见解。如将南小河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以小论文的形式推荐给自己的家乡,给石油化工厂写信,言辞恳切地和他们商谈如何保护大气环境和地下水资源。探究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发展自我、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研究性学习目标初步实现。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激发了观察生活、研究问题的兴趣,提高了鉴别、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参与活动,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

3.新的学习方式的一次尝试。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对学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学习不再是一种外在的强迫过程和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积极、主动的过程,在组织活动中灵活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去发现。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身临其境,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明确了,体现了学习为其终身服务的理念。

四、探究性活动的教学启示

1.单一的教学方式由灵活多样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所代替。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挖掘一些本地传统乡土地理资源和优势的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一步提高,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也为其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在考查活动中,学生的反应、表现和情绪是平时在课堂中难以发现得,如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中表现并不突出,但从其考察过程和撰写的报告来看,却表现得很积极。这是开放教育的成功范例。

第3篇

关键词:蒙古栎林;群落结构;自然演替;辽西

中图分类号:S792.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014-02

1 研究区概况

辽西青龙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在华北植物区系向长白和蒙古植物区系过渡地带,降雨量468.5 mm,森林覆盖率69.6%。自然植被以天然林为主,蒙古栎以优势种或主要伴生树种的状态生长,探索其生长更新及林分自然演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 林分的调查及结果

以蒙古栎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林,占辽西乔木天然林的主体,总面积超过2.5万hm2。调查地点为三道河子镇桦皮沟,小班面积33.8 hm2,调查林分为中龄林,海拔664 m,阴坡,土层厚度10~20 cm,中上坡位,坡向西北,坡度30°,立地条件中等。

乔灌木调查:蒙古栎林调查选取标准地20 m×20 m的样方,对乔木进行进行每木检尺记录;灌木层调查:在标准地内的四角和中心机械量取五块5 m×5 m见方面积样方,调查记录灌木树种、盖度、高度等。乔灌层调查整理记录结果见表1。

3 蒙古栎群落的生态特征

蒙古栎,壳斗科栎属乔木,喜光、耐寒、耐干旱、耐瘠薄、根系发达、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具有生态防护等多种作用。

3.1 先锋树种

辽西地区以干旱为主,经封山育林等措施,蒙古栎成为原始建群种和先锋树种,逐步影响改善小区域环境,一些耐荫乔木如糠椴(Tilia mandschurica Rupr.er Maxim.)、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等乔木逐渐成为优势树种或伴生树种;一些耐荫的灌木和草本适应温湿条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如锦带(Weigela florida(Bunge) A. DC.)、大叶白蜡幼树、大花溲疏(Deutzia grandiflora Bge.)等。蒙古栎先锋树种特性,在辽西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3.2 群落演替的关键阶段

从调查结果看,乔木层中,蒙古栎、大叶白蜡、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等三种乔木株数占居了乔木总数的90%;灌木层中,如大叶白蜡、蒙古栎、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蒙椴(Tilia mongolica Maxim.)等,经多年自然演替后,都有极大的可能成为乔木树种,调查群落的蒙古栎林为中龄林,蒙古栎群落在未来1~2个龄级期(10~20年)后,会进入到过熟林阶段,林分结构中,乔木树种组成会衍变为以大叶白蜡为主;调查地块为山坡的中上腹,土层等生长条件贫瘠,林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耐干旱的特性,如大果榆、蚂蚱腿子(Myripnois dioica Bunge)、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 L.)等。

3.3 植物种类多样性

蒙古栎林下,更适应大叶白蜡等耐荫树种生长,优势树种的变化,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利于更多品种的灌木和草本共同生长,种群数量更多,也适宜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生长,如紫椴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在辽西地区,大叶白蜡、糠椴、色木槭(Acer mono Maxim.)等树种能大面积天然生长更新,一些耐荫的草本植物如穿龙薯蓣(Discorea nipponica Makino)、鹿药(Smilacina japonica A. Gray)、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等生长良好,这在辽西其他地区并不多见,充分体现出建群种的重要性。

3.4 生态质量评价

天然蒙古栎群落系统在辽西南部地区自然生长较多,林相稳定,灌木层中天然更新耐荫幼树种较多,具备稳定天然更新的基本条件。草本植物品种、种群数量属于同类地区植物资源多样性密集群落,草本群落同样具有耐荫的特性;天然蒙古栎群系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作用发挥良好。可见,该植被群系不仅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对当地自然环境保护发挥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也对动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4 保护利用措施

4.1 封育措施

在辽西青龙河流域或自然环境相似地块,采取封育措施,利用蒙古栎先锋树种的特性,促进阴坡或半阴坡立地条件恶劣的地块植被天然生长,促进植被自然演替进程。

4.2 群落自然演替进程与保护

蒙古栎群落郁闭度在0.9以上,其自然演替的过程正在演绎,并且演替的过程是可逆的,一旦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演替将停滞或发生逆向演替,这是长期以来的封山育林保护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应倍加珍惜。

4.3 生物多样性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使植物资源多样性得到大面积保护和恢复,2014年在辽西青龙河流域已批建了国家级自然保护^,紫椴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和一些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生长条件得到保护有效和改善。

参考文献:

[1]罗菊春.辽宁青龙河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第4篇

关键词:社区养老,老人的衣食住行,居住环境改造

引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的居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的老年人愿意在长期居住的环境中度过晚年。所以,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变化,现有的

大部分功能空间设施已经不能够适应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为了保障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从而对其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具有迫切需求。然而在改造前对居住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是必

不可少的环节。

观察记录与场景解读

为了了解社区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真实情况,探寻75岁左右老年人的生活规律、每日的衣食住行和活动需求,在此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状和发现的问题予以分析,以考察报告的形式显现。

考察对象:南昌市经堂巷集合住宅小区

考察目标:75岁左右生活基本自理,生活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疾病的老年人

考察方式:观察法,利用照片、手绘草图及、文字、表格等做现场记录

考察时间:⒈季节:夏、秋、初冬季,

2. 时间段: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深夜

考察内容: 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老年人的康复、就医,老年人的娱乐

2.1 老人背景

年龄-75岁,性别-女,婚姻状况-丧偶,文化程度-文盲,职业-工人,现在状态-退休在家,现在的居住状况-与子女同住

2.2经堂巷住宅社区

房屋建筑平面,案例背景(图0)

老人衣、食、住、行的比较——夏、秋、初冬

衣(夏)——老人衣服较少,衣着朴实。这跟老人的经济状况有关,大部分衣物都是儿女日常所购。衣物都是穿了很多年的,现在新衣购置很少。(图1-2)

(秋)——秋季,早晚凉。老人穿的衣量3、4件。身体已经包裹的很严实了。老人的秋季的衣物都是缝缝补补的。(图3-4)

(初冬)——老人穿上了厚厚的袄子,人已经很笨重了,这对老人的日常生活已经有一定的影响了。(图5-6)

(图片0)

食(夏)——老人因为年龄的增长,食道和消化系统功能都逐渐衰退,特别是老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般一日三餐吃稀饭,易消化。老人吃的一些营养品也是儿女或亲朋所送。(图7-8)

(秋)——秋季老人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加重,老人所吃的主食也具有很少的择性,偏凉性或是太辣的食物都要会少吃。使用的碗筷没有随季节变化。(图9-10)

(初冬)——冬季是老人疾病发病期,老人经常不舒服,天气越冷症状就越厉害,有的时候吃稀饭都很费劲。偏凉性和太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吃。稀饭要更加稀软,分量也减少了。到了冬

天,热食凉的非常快,老人吃的主食要保持一定温度,这才不会引起不适。(图11-12)

住(夏)——老人居住在一层,方便出行,后院也种植了少许花草,环境相对较好。对于一个老人加一个子女的居住空间也较大,但是实际上真正能使用的面积却很小。(图13-14)

(秋)——天气的转凉,老人从夏天住的客厅转到卧室。夏天睡的小竹床收起来了,客厅也宽敞很多。老人开始睡在房里(房间床是40、50时年代防明清时期老式床,全实木,床尺寸1.2*2.0

米),老人已经盖上薄被子。(图15-16)

(初冬)——床上的被子很厚了,因为房间和阳台堆砌的用品和废弃物太多,房间内有些不通风。所以在冬天的时候,老人的房间相对其他的房间更加暖和。(图17-18)

行(夏)——一楼的所在位置使老人避免了爬楼的辛苦。但是一楼会相对潮湿,易使老人患上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老人的支气管炎久久好不了,多于环境潮湿有关。居室地面材料使用

抛光无防滑的地砖。地面的材料有巨大隐患,给老人生活带来不便。 (图19-20)

(秋)——老人的慢性疾病加重后,吃药和看病的时间比夏天频繁,症状厉害时就去社区诊所打吊针。社区诊所位置在老人社区外约100米,病情轻微时老人一人前往。(图21-22)

(初冬)——老人发病次数频繁,社区医院已不能满足治疗需求,需前往较大医院,由儿女陪同。社区离医院大约3000米。天气好时儿女陪老人步行前往,天气差或老人症状厉害时打车前往

。(图23-24)

访谈记录

老人信佛,每日给菩萨上香,而菩萨摆放的位置老人认为不合适。因为摆放在客厅,离门口较近,进家里来来回回的人看到不好,所以在盛放菩萨的柜子外面盖了薄布。老人认为要把菩

萨供奉在阳台上比较合适,这样不易被生人看见,供拜也方便。

厨房水槽位置的设置太靠里,在使用时不方便。

厨房水槽上面挂杆,放置位置过高,老人基本使用不上。

厨房灶台使用时太靠近身体,并且抽油烟机功能性差,不能全部吸收油烟,老人做饭时常被油烟呛到。

厨房与客餐厅之间无门,做饭的时候大部分的油烟都会漫到客厅。

没有洗衣机,老人常常手洗。

三、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

居住环境没有任何无障碍设施设计。

在居室中没有合理的行走路径。

居室中的家具、设备及日常用品没有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适当改动。

4、没有把居室与周边环境相融入。

5、社区外环境没有老年人锻炼、娱乐、交往的活动空间。

这些问题都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模式进行改进。

四、老人住宅和起居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的考察和分析,本文对这一类别老年人社区住宅环境提出以下建议:

设计者应将自己想像成一个老人,试着放慢脚步,透过老人们的眼睛观察环境,从老年人的需求尺度和心理角度考虑问题,特别注意老人在住宅环境中行走、座、卧时的行为需求。可以

通过与老人同吃同住亲身体验的方法,挖掘老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

关注细节,对于触觉和行为需求要格外关注,在老年人手和脚所经常触及并容易感知的部位如扶手、踢脚、地面、台阶等处,利用安全、舒适和多样化的材料,培养老年人对事物的敏感

和适应能力。

要考虑儿女、护工的需求,老年人因为身体的退化可能需要儿女偶尔或长期的照看,在居室区应设置供儿女休息的地方。并距离老人休息区有一定的行走距离,且能使儿女看到老年人的

休息空间,以免有特殊情况发生。

色彩鲜亮的暖色设计更容易使老人辨别,如红色、橘黄、蛋黄等。这与 老年人日益下降的视觉有关,鲜亮的暖色能刺激老年人的视觉,就便老人于对物体方位的辨别。

由于老年人的各个方面的感知不断下降,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所以,应在居室设计中,尽量包含多种感知的机会,促进老年人对各个方面的感知力,以增加他们的活动能力。

提供设施和机会,让老年人有更多锻炼身体的机会,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与其他老年人进行娱乐、交流。尤其是一些动脑益智的娱乐活动,能让老年人激发用脑能力,减少老年人脑部疾病的

可能。

建议在社区中充分利用和改造街角、路边空间、设置开放的活动场地,使之社区中的老年人能共用。现在所有南昌小区中都缺少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老年户外活动区域。随着老年人口

的不断增加在街头巷尾精心设计小型开放空间,能让老人们在社区任何角落都能找到可以安全自由地活动场所。在这里,他们可以结交新的朋友,可以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在居室内,在社

区中,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

结语

第5篇

盈江县于1997年实施中国—欧盟水牛开发项目,通过应用摩拉或尼里拉菲水牛冻精对德宏水牛进行杂交改良,生产出以产乳为主、肉役兼用为辅的杂交水牛,开始了水牛产业化开发。目前,全县累计改良水牛33 560头,产优质杂交水牛12 411头。2011年全县累计有12个冻改服务站(点),开展水牛冻精改良6 599头,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达到41%。

1盈江县发展水牛产业的优势

1.1气候适宜,饲草饲料丰富,畜种资源优良

盈江县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充足,非常适宜水牛产业的发展。盈江县每年有逾50万t的甘蔗梢等农作物秸秆饲料;德宏水牛是我国优良的水牛品种,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好等特点,2011年末水牛存栏量3.36万头(占全州存栏数的1/3以上),其中能繁母牛存栏1.56万头。

1.2畜牧兽医科技服务体系完善

随着盈江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网络健全。畜牧兽医局设立了畜牧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全县15个乡镇均设有畜牧兽医站;建立了村动物防疫员制度,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防疫员。全县畜牧兽医系统有初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81人。畜牧兽医科技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为水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防疫保障。

1.3发展机遇良好

一是国家高度重视水牛产业发展,将云南省列为全国奶水牛发展的一类地区,而盈江县又是水牛产业发展重点县;二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牛产业的发展;三是全社会关心水牛产业、了解水牛产业、支持水牛产业的发展氛围越来越浓厚[1]。

1.4重要的水牛奶源基地县

1999年盈江县率先在云南省挤出第一滴水牛奶,铺开了水牛奶业发展的路子。现以祥祥乳业有限公司为生鲜水牛奶收购企业,日产生鲜水牛奶2 t以上。目前,盈江县水牛产业化发展已形成以资源条件为基础、效益为中心、加工企业为依托、广大农户为基础、科技服务为手段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1.5品种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局面形成

在对盈江县水牛分布及乡镇地理条件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平原、弄璋、太平、旧城、新城、芒章、盏西、支那8个乡镇为水牛品种开发利用区域,进行水牛品种改良,以生产水牛奶为主,其余7个乡镇以昔马为中心建立德宏水牛保种区,使德宏水牛这一优良品种得以科学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扶持盈江水牛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完善,财政资金的投入与发展产业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奶水牛培育受繁殖力低和繁育周期长等的影响,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缓慢,单产水平比较低,离每年1.5~1.8 t/头的生产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处于相互制约发展的尴尬阶段,奶水牛向县外流失的问题不容忽视。三是盈江县没有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要生产销售原料奶和在市场上销售部分生鲜乳,优质优价没有得到体现,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养殖户对水牛产业发展信心不足。四是由于盈江县特殊的地理位置,重大动物疫病的威胁长期存在。

3对策

3.1加强领导和政策扶持

一是成立盈江水牛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德宏水牛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产业开发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二是尽快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扶持发展水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水牛产业化发展步伐。

3.2加快培育奶源基地

一是抓紧实施“百村万头奶水牛”出户(奶水牛迁出农户居所)、进区(奶水牛进入养殖小区)、入社(奶水牛纳入合作社管理)工程。二是大规模地推广人工授精与本交改良相结合的水牛改良工作,加快村级奶水牛人工授精服务站点建设。为了加快奶水牛培育步伐,建议财政每年安排预算奖金,实行奖励政策按照每头补助500元以上的标准补助优质后备奶水牛,每头50元的奶水牛人工授精产犊成活“以奖代补”奖金[2-3]。

3.3确保乳品质量安全

依照《畜牧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国家整顿和振兴奶业发展为契机,以全面加强乳品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和制度建设为核心,以规范奶站和养殖为重点,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建议财政每年适当安排畜牧兽医执法监管经费;制订出台“畜牧兽医罚没收入全额返还畜牧部门用于执法监管”的政策。

3.4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引导企业与合作社(协会或养殖户)建立紧密型实质性的利益共同体,避免生产与加工“两张皮”的现象(特别是在奶水牛业方面),促进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德宏水牛产业化经营[4]。

3.5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支持水牛屠宰加工企业和肉制品加工企业在项目申报、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引进设备、培育品牌、开发市场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5-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水牛奶加工企业。

4参考文献

[1] 毛雪燕.奶水牛在云南省元阳县的发展前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1):110.

[2] 潘玉红,韦升菊,李舒露,等.去势青年杂交公水牛的阶段性育肥试验[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1):144.

[3] 杨华,余兆新,李玉萍.湖北奶水牛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J].湖北畜牧兽医,2011(10):11-12.

[4] 梅国栋.德宏州水牛产业发展与探讨[J].中国牛业科学,2010,36(5):68-70.

[5] 高学明.昌宁县奶水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J].中国畜禽种业,2011,7(10):12-14.

第6篇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空间管理体系

1认知城市社区

1.1社区与城市社区

社区原本是社会学中的概念,源于德文gemeinschaft,由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1887)在《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Gemeinshaft ungese Uschaft)-书中提出,英文译作Communityand Society。1930年代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提出“社区”的概念,后由众多学者在共同讨论中达成共识,将community译成“社区”。

从社区的基本内涵来看,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一定数量的居民的居住生活为中心,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而城市社区则是由城市基本建筑物、人等要素所限定下的空间关系、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与乡村社区相比,城市社区有较大的开放性,它的内涵也会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变迁和城市科技进步等进一步发展变化。在我国,“城市社区”的概念从上个世纪90年代才兴起,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目前,城市社区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1.2城市社区的构成要素

城市社区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城市社区一般具有5种要素:

①人口:按照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人口;

②地域:按照一定地域界线确定的相对稳定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区域;

③组织:有一套适应社区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制度,自发、互助的社会团体;

④心理:具有本地文化特质、情感上可以相互沟通、有认同和归宿感的社会心理;

⑤设施:能维持社区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设施。

1.3城市社区的基本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功能,剥离了它们承担的大量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功能;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一部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职能也从政府中分化出来。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被剥离或分化出来的社会职能必须落实到社会最基本的载体。因此,城市社区作为基础层面上的社会单元,必须承担多重社会职能,主要包括8个方面功能:①管理服务功能;②经济综合功能;③社会交流功能;④社会服务功能;⑤教育培训功能;⑥文化娱乐功能;⑦医疗保健功能;⑧市政公用事业服务功能。

1.4城市社区与住宅区、居住区

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住宅区、居住区的概念使用频率较高,在概念表述上有一种包涵关系,但并无本质的不同,可以通称为“住区”。对比住区与社区的概念,虽然两者都是以居住为主的地域空间,但是还是有些不同点:

①从地域概念上来讲,社区一般有明确的行政或管理界线,而住区则只有地块界线或物业管理范围线;

②从功能上来讲,住区的功能比较单一,是城市功能区划之一,而社区则比较综合、复杂,强调功能混合;

③从规划上讲,住区更多关注是物质环境,而社区则不但考虑物质环境,还要考虑更多社会、经济、文化等非物质因素。

2国内外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

2.1美国――基于社区中心的社区自治管理模式

在美国,社区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共同体,它的划分没有具体规定,可大可小。每个社区有个社区中心,通常社区把学校、公园和娱乐场所共同体或者YMCA(Young Men Christian Association)作为社区中心,供社区开展活动、居民交往等。社区中心必须满足一定标准:有足够地方开展活动,布局要合理,足够设施满足不同需要,为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提供服务,每1000人社区中心用地10亩,公共娱乐和开放用地不能少于用地的10%,设施必须在小区和社区范围内提供。所以,学校的政府公益性特点和良好的设施并且位于社区中,成为社区中心的最佳选择,一般公立的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的所有时间作为社区居民的文化、教育、学习、健康、娱乐等场所而对外开放。每个社区中心有一个管理机构。

2.2新加坡――以选区为单位的政府主导社区管理模式

新加坡是一个比较小的岛国,国土面积只有682平方公里,但是其民族、宗教、语言和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这决定了它社区管理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的多元社会。新加坡的社区治理是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对社区进行直接管理,并在社区设有许多派出机构。这种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许多多民族国家学习的成功典范。

新加坡根据地域范围划分社区管理层次,在全国层次,人民协会(People’s Association)统一协调管理全国社区工作。在区域层次上,划分为中区、北区、西北、南区、西南区。每个区域建立社区发展理事会负责本社区工作,社区发展理事会管理范围基本是80万户居民。在社区发展理事会下面,以选区为单位设立公民咨询委员会,管理范围大约是1.5-2.5万户居民。选区内还有最基层组织:居民委员会和邻里委员会,管理范围是1500-2500户居民。在新加坡社区中,还有一个特殊组织:民众联络所和民众俱乐部,它是与选区对应的社区服务设施,经费90%来源于政府。基本上,每个民众联络所和民众俱乐部服务1.5万户居民,并由一个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其具体职能是组织文化、教育、娱乐、体育以及其它大型民众参与的社会活动来促进民族的和谐,提高社会凝聚力,沟通政府和民众的关系,同时还管理财务。

2.3日本――基于地域中心的混合型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日本社区管理是地域中心的管理模式,日本的地域类似我国街道的行政区域,而地域中心则类似我国街道办事处。这种地域中心体制是为了更好满足大城市对居民管理的新需要。地区中心是区政府根据人口密度和管理半径划分的一定区域的行政管理机构,隶属于区政府地域中心部。除了地域中心外,还有一个与之平行的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群众自治组织,即住区协议会,它由居民自愿参加,建立在原来町片基础上。住区协议会主要任务是对区政府的中长期计划进行讨论,把居民意见反馈给区政府,对区域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提供对策,它是居民参与地域管理的有效途径,是一个非政府自治组织。由此可见,日本大城市是基于地区中心的混合型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2.4上海、杭州、天津――基于社区居委会的党政主导社区管理模式

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时间还比较短,社区管理模式还处在不断深入探索中,上海、天津、杭州等不同城市结合自身特点设计社区管理体系。

上海市把加强社区建设作为上海实施新世纪宏伟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区建设与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结合,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明确提出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努力构建四大系统,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上海特色的社区管理模式。

杭州是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先进城市,分为市――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四级,市和区设有社区建设委员会,指导协调社区建设工作并为社区提供有效的服务,街道办事处设有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负责社区建设的督促和落实工作,社区委员会负责社区具体管理和服务工作。它以原有居民区和居委会为基础,按照管辖区域与户数适当、区域相对集中、资源配置合理、功能相对齐全的基本要求,全市五个中心城区划分272个社区,每个社区一般规模1500-2000户,平均1760户。

天津市实行“分类式”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以区级行政区域为单位,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把城市社区分为完全物业管理型社区、部分物业管理型社区、非物业管理型社区三类,确定管理主体,明确社区职责,实施分类管理。

总结这几个城市管理模式和实践经验发现,尽管不同城市把社区管理模式不尽相同,社区空间落脚点也不同,上海是落实到街道一级,杭州是落实到居委会一级,但是由于制度背景的影响,它们都在社区管理体系中强调党和政府的领导作用,都把城市社区管理与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紧密融合在一起,并且随着政府职能转型,又都在从政府主导模式向共同治理模式的演变过程中。

2.5小结

综合比较国内外不同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行政等特点采用社区自治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和混合模式等不同社区管理模式,同时形成了不同城市社区管理空间体系,社区空间落脚点也不同,美国是落实到社区中心,新加坡是落实到选区,日本是落实到地域中心,而我国则落实到街道或居委会。

3中心城区城市社区空间管理体系

3.1现状及问题

某市从1988开始以社区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小区、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到2000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它标志该市社区建设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根据文件精神,居委会改称为社区居委会,并开始大力开展“村改居”和“镇改街”工作。截至2006年底,该市中心城区共有街道35个,社区居委会272个。

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这种以社区居委会为核心的社区空间管理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①在规划建设中,规划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也没有完全对接,在管理层级、配套标准等也没有完全统一,因此也就带来了社区建设和居住区规划“两张皮”现象。

②对“村改居”和一些原来单位管理的集中居住区,在社区管理体制上还没有完全理顺。

③建设与管理方式还是具有明显的行政化特征。社区活动、治安管理、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等等依赖政府的管理和干预,社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④由于住宅零星开发带来社区空间布局不均衡,社区服务设施零散,社区配套设施共享困难。

3.2新型城市社区空间管理体系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和经验基础上,为了适应该市现行行政体系,满足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进一步理顺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推进社区居民自治,按照“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职责明确、管理有序”的要求,确定市中心城“两级政府,两级社区”的“网格化”城市社区空间层级体系。

“两级政府”即市、区两级政府,以行政管辖区为界限,相应成立城市社区管理机构,负责社区建设的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工作。

“两级社区”即街道社区和基层社区。以一定地域范围和人口规模,对每个区辖范围划分若干个街道社区,对每个街道社区划分若干基层社区。

“网格化”管理缘自计算机网格技术思想,后被国外城市管理者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引入到城市街区管理中。在这里,“网格化”的含义就是把城市社区空间作为网格对象,以基层社区为基本网格单元,以街道社区为次级管理单元,进行层级化、全覆盖式管理,如下图所示。

网格化城市社区空间体系构建图

4不同管理体系之间的契合关系

4.1与城市行政管理体系之间的契合关系

在该市城市行政管理系统中,政府分市、区两级,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而居委会虽然法律上是居民自治组织,协助政府机构处理行政管理事务,办公经费也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行政拨款,所以,它也是城市行政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而理论上,社区是社会生活共同体,目标是实现民主自治,所以,从城市管理角度看,两者应该是同一个管理对象的不同管理主体。因此,两者的契合点就是基本单元的地域空间一致性,即每个基层社区就是一个城市行政管理基本单元,每个街道社区就是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是城市次级行政管理单元。每个基层社区设置一个社区居委会,每个街道社区设置相应的准政府性质的社区建设管理机构,协助两级政府来开展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工作。

4.2与居住区规划体系之间的契合关系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居住区规划层级体系划分着眼点是人口规模、城市各级道路以及配套设施,这些要素也是社区的基本要素,但落脚点是配套设施。因此,两个体系之间的契合点是各级配套设施完备性。

三个体系之间的契合关系如下图所示:

三个体系契合关系图

【参考文献】

1、 徐一大、吴明伟.从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城市规划汇刊.2002(4)

2、 倪集崇.美国“社区建设”的考察报告.温州论坛.2002(4)

3、 刘君德.上海城市社区的发展与规划研究.城市规划.2002(3)

4、 黄文云.社区变迁:基于城市规划的透视与策略.经济地理.2006(3)

第7篇

[关键词]台湾;休闲农业;石湖;村级经济

[DOI]10.13939/ki.zgsc.2017.02.046

城镇化进程中,一些祖祖辈辈依托土地生活的农民进了城,靠种植、养殖为生的农民失去了谋生的工具;支撑的集体济面临缺失土地、生产工具等生产要素,农村经济发展陷入窘境。借鉴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经验,无异于给本土农业经济发展引发新的思路。

1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传统农业遭遇发展瓶颈。农民开始转型经营,吸引市民观光休闲,发展了类似于当前国内的“农家乐”,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让游客享受田园之乐,休闲观光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使台湾农业走出了困境。台湾农业的华丽转身,“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使得台湾农业发展闯出了新路子,生态协调发展的“三生”,给台湾农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据资料显示:2008年台湾岛内有休闲农场、观光果园、教育农园近2000个,产值达70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14亿元);2014年大陆游客为台湾带来2186亿元收入,其中观光团为997亿元;而2015年全体陆客带来的收入约为2310亿元,其中观光团应该首度突破1000亿元大关。

可见,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成为台湾旅游业的新亮点,吸引年轻人返乡“从农”,使农业观光成为国际级农游新乐园。农业休闲观光的发展不但使台湾农业走出困境,更形成了世界瞩目的农业生产加工、农耕文化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养生、DIY制作等功能相结合的新产业,促进了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延伸,并产生了叠加效应,在旅游、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观察台湾农业休闲发展情形,其成功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1 法规先行,政策刺激

农委会等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休闲农业发展。政府拨出专项经费,为偏远农场修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部分农产品享受免税政策,产品滞销时,政府实施保价收购,保障农民的最低收入。农场内可以建造宾馆、餐厅、卖场等商用房屋,面积可达农场面积的1/10,最大不超过75亩。针对新建农场的资金投入,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以著名的走马濑农场为例,全部建设共投入9亿新台币,累计获得资金补贴约3亿新台币。因此,台湾通过各类优惠政策,大大支持和刺激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1.2 农会辅导,体系服务

各县、市、乡成立了各级农会,为农民提供无担保低息贷款、农业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土地交易、营销推广等服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休闲农业发展体系。农会不仅举办各类产销班,辅导农民种植、推广、营销农产品,还为农民家庭的其他成员提供各类帮助。如为妇女举办家政班,为老年人举办养生保健班,帮助农民提高生活水平,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成为了农民身边可靠的朋友。

1.3 科学规划,特色布局

台湾休闲农场充分融入当地自然文化历史资源、民俗及农村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形成了一个个独居特色的农场。通过科学规划、农会辅导,农场之间没有因为经营项目类似而出现恶性竞争,根据 “一乡一品”的发展原则,农场注重特色,提供差异化产品,追求产品服务的唯一性。避免了恶性竞争,还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休闲农业也因此吸引了大批的客源,走上了科学健康可持续的道路。

1.4 经营多样,深度开发

台湾农场经营范围十分广泛,除了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包装,形成产品线,还经常举办各类特色活动。以走马濑农场为例,农场原来仅种植出售牧草,价值很低,经营者通过摸索开发出食用牧草,制作成牧草冰激凌、牧草馒头、牧草巧克力等系列食品,近年来又加入DIY概念,市场反应良好。农场提供餐饮、住宿、会务、运动等场所,草场定期举办露营、热气球放飞、观流星雨等主题活动,满足了各年龄段、各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5 技术支持,产研结合

台湾休闲农业从法规制定、规划设计、农业技术研究、农业设备开发到农场建设等各个环节,都有台湾大学、中兴大学等高校的参与。他们致力于研究高精尖的农业技术,深度拓展休闲农业理念,并及时将最新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休闲农业提供学术支持,使农场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1.6 紧跟潮流,市场为本

台湾休闲农业经过40年左右的发展,在政府、农会的帮助下,认真观察市场动态,紧跟市场潮流,迎合市场需求,创新经营模式,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始终牢牢抓住市场。他们认真做到“五到”,即“独到、想到、知到、做到、人到”。“独到”是经营产品的独特性,“想到”是未来发展的整体性,“知到”是市场动态的掌握性,“做到”是策略思维的执行性,“人到”是游客需求之满意性。通过做到这“五到”,台湾休闲农业越做越大,越做越精致。

台湾农业的发展经验值得大家思考:反观国内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以苏州高新区上方山石湖生态园周边乡村经济发展为例:苏州高新区拥有自然资源状况、也有人文景观布局,更有经济发展程度及市场消费需求等诸多因素与台湾生态农业区域有诸多相似之处,因而借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发展石湖景区周边村级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苏州石湖生态园建设情况介绍

石湖景区其位于苏州城西南,距古城区 4.5公里――石湖风景区,是集吴越遗迹、江南田园山水风光为一体的山水型自然风景区,而横塘街道下属的石湖、新丰、新渔三村正处于石湖风景区内,区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共有13个自然村,562户2130人,另有外来流动人口约7000人。2012年年底,位于石湖景区内的上方山石湖生态园项目正式启动,作为苏州市政府“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此项目建设规划分为三大块具体内容,即动物园、植物园和生境园等。两宋明清时期,文人雅士常在此筑墅隐居,纵情山水,留下了众多历史人文景观,比较出名的有楞枷塔、范家祠、治平寺、渔庄、天镜阁、行春桥、越城桥等。“八月十八游石湖”、观“石湖串月”等活动,也是苏州家喻户晓、历代传承的民间习俗,历史上就有“吴郡山水,近治可游者,惟石湖为最”的评价。可见,石湖景区周边三村真山真水资源得天独厚,历史人文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3 对接生态园建设中面临的村级经济发展问题

辖区内石湖、新丰、新渔三村,由于三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村级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到石湖景区规划和城市开发建设的严重制约,主要矛盾是有地不能用。三村土地是风景区的规划用地,村级经济在土地使用上没有发展空间,直接阻碍着村级经济的发展。前几年,石湖村、新丰村在困难中求生存、求发展,通过改造一些旧厂房,整合一些“边角地”“空搁地”,分别建成了拥有一定数量简易厂房的工业小区,依靠出租厂房取得少许租赁收入。总的来说,由于身处景区,三村村级经济发展的路子比较窄,村级经济总量不大,仅能满足基本开支且缺乏持续性,要想逐年提高村民的股金分配、开展各项社会事业、帮扶工作就有些捉襟见肘。也就是说,三个村庄的老百姓并没有因为处在景区内而获得伴随未来生态园建设带来的获益的远景。

4 建 议

尽管苏州现有高新区“树山”、吴中区“旺山”“农林大世界”、相城区“莲花岛”、吴江有“环太湖”、常熟有“尚湖牡丹花卉”节等一系列休闲农业品牌,虽说有气候环境因素,但与台湾农业发展相比,经营特色单一,淡旺季差别明显,内涵深度挖掘不足,创新少。为此,面对村级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开发建设的上方山石湖生态园项目提以下三点建议。

4.1 政府支持,打造“石湖”品牌休闲农业

石湖景区曾经有上方山果园,种植各类水果,一直保留在老苏州人的记忆中。此次开发生态园项目时,可以借鉴台湾休闲农业模式,依托上方山、石湖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科学规划,深入挖掘该区域渔耕文化、果树种植等特色,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具有山水田园风光特色的“石湖”品牌休闲农业。融入农业生产、观光休闲、餐饮住宿、采摘体验、教育学习、DIY制作、养生健康等多种功能,并根据不同季节和传统文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不同人群的主题活动,打造成樗罩萑说呐液笤骸

4.2 广泛合作,成立休闲农业民间组织

加强与台湾休闲农业交流沟通,学习台湾各级农会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苏州本地实际情况,成立类似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组织,吸收从业农民为会员。同时,可以借鉴台湾农会,为会员家庭的其他成员提供各类辅导培训班,如烹饪、健康养生等,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4.3 互利共赢,保证村民群众得实惠

借助石湖景区大背景,打造村经济发展小环境,是横塘街道及石湖、新丰、新渔三村近几年一直在思考的课题。生态园项目启动前,石湖村通过积极主动的协调沟通,谋划多年的休闲农业项目已初步成形。“兼营休闲农场的收入是一般农业收入的4~5倍,例如农牧业兼营加工或休闲平均每家收入达180.8万元,比单纯从事农牧业家庭收入多5.3倍,可大幅提升农村经济。”(陈宝基)突破景区用地单一性,集合种植、观赏、采摘、加工、品尝等深化农业发展,要让有限的土地发挥立体效用。

有鉴于此,对石湖景区周边开发中,我们建议政府在开发生态园项目时,让当地村民参与到休闲农业开发中去,或者根据生态园建设的规划,允许三村在规划范围内布局休闲农业种植、观光、采摘一体、加工,配套修建衍生服务性设施,让游客乐在其中,让村民参与服务性经营项目。一方面使村级经济融入生态园建设,保证征地后村民及村级经济的收入水平,继续维持村民的集体股金分配;另一方面,也为征地后解决村民就业提供平台,使村民从生态园建设中得到实惠,更加支持生态园项目,实现项目开发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苏州横塘[EB/OL]. [2016-11-04].http:///link?url=iJG2zaLI-BS3zNRnXxUxbc-6i9YCK 4LpppUJ37Ue3l3EVmgbv9fCmllPscWF61l1swP00QO8Vx_Qoli1uDngRq.

第8篇

一、学习考察概况

为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找准差距,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振兴九龙坡的使命感,结合全区正深入开展的“树立直辖意识,更快更好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区委副书记、区长秦敏为团长,区委副书记、区人大主任廖涛为副团长的区委中心组考察团一行26人,于6月10日至17日赴长江三角洲的上海青浦,江苏省昆山、张家港、苏州,浙江省杭州、宁波等地考察学习了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业园区开发与招商引资,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物流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在重庆驻上海办事处的积极联络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得长三角者得天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和隶属江苏、浙江的16个地级以上城市,因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浦东开发,16个城市迅速集结为当代中国现代化战役中活力四射的一支劲旅。长三角日新月异的经济扩张形成了完整的都市群,汇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实力,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5.8%的人口,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考察团先后参观了上海青浦区规划馆、博物馆、宏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与青浦区党政领导和园区管委会领导进行了座谈,进一步学习了解了青浦区加快发展经济社会的成功经验及作法;与苏州工业园和昆山市领导座谈交流,向他们请教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参观了张家港市暨阳湖生态园、梁丰生态园、世纪广场、前溪居民小区和社区服务中心,听取了张家港市领导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政府职能调整方面所取得的经验介绍;参观了杭州市宋城和萧山区湘湖,学习考察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考察学习了宁波市北仑新区、北仑港资本运作、土地流转和港口建设的经验。

在学习考察中,六地区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思想观念新,发展意识强。在六地区学习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领跑发展的超前思维、率先发展的全新观念和咬定发展不放松的强烈意识。如昆山将“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是非功过、成败得失的唯一标准,坚持自主创新、优化服务、提高效能,通过走工业化、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2005年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5.9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760.6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4.17亿元。昆山的巨变只是我们这次考察所有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他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工业化的理念和思维已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深入人心,无论是在昆山还是在宁波,亲商、安商、富商的观念已成为上上下下的自觉行动。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的发展意识,是这些地方外向型经济得以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二是产业群聚,特色显著。六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外资利用、民营资本、现代物流等方面形成群聚,成为发展的支柱产业。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截止2005年累计批准外资项目1259个,总投资154.08亿美元,合同外资99.61亿美元,其中千万美元项目391个,独资企业1007个,投资商来自欧美、日韩、港台等41个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有20家在开发区投资办厂,已形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民生用品三大支柱产业;杭州萧山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到98%;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工业、利用外资、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现代临港型大工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浙江省、宁波市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龙头。三是发展速度快,经济持续增长。六地区虽然经济体量大,但发展速度快,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如上海青浦区2005年实现增加值30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工业增加值181.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105.8亿元,增长19.5%,全区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7.6亿元,刷新历史新纪录,比上年增长34.4%;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5.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加30.28%;苏州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40%左右,地区生产总值从开发之初的11.3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81亿元。四是文化底蕴深厚,人居环境优美。走进长江三角洲,深深地被这里沉淀着的深厚文化底蕴所感染,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音乐、民俗等于一体的江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魄宝奇葩。如杭州文脉悠长,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现有岳庙、六和塔等14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和茶叶、丝绸等5个国家级博物馆,有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建筑临水而造,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到处都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为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五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六地区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处于蓬勃发展态势,人民安居乐业。如青浦区建成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东方绿洲,张家港市投资200亿建设4.4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就达1000多亩、绿化率达45%的暨阳湖生态园区,打造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场所,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张家港市坚持以经济为中心、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人民为宗旨,深入实施富民工程、不断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全面发展社会事业。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0元,农民人民纯收入8750元,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达98.5%,农民社会保障达99%,老年农民(居民)享受养老补贴覆盖率达99.2%,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5%。

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区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作法

在短短几天的实地学习考察和交流讨论中,我们发现这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发展等方面探索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作法。

(一)切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观念新

六地区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树立“超越自我求发展,跳跃式前进快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大发展”的新观念。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中心、步调一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以发展求共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识到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坚持“助你发展,助我繁荣”的理念,总结出“服务老乡求稳定,服务老外求发展”的成功经验。张家港市提出“始终坚持率先发展,始终坚持发挥拼搏精神,始终坚持培育开拓进取的干部队伍”理念,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在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经济发达地区主动把自己纳入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中,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立足本地,放眼世界,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完善自我,顽强地超越自我,他们是经济的巨人,更是观念的巨人。

(二)坚持科学定位和高起点规划,发展思路清

思路决定出路。在学习考察中我们无不感受到他们发展的大谋划、大手笔和大动作,其发展思路之清晰、定位之准确、规划之完善,让人叹服。苏州工业园区对288平方公里的辖区确定的发展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的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具有良好人居环境的新城区。根据发展总体目标,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以及“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原则,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并先后实施了300余项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规划,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张家港市制定了“中心城区,保税、出口加工业区,冶金工业区,机电工业区,轻纺工业区”的“一城四个片区”详规,坚持政府的一切发展均严格遵循暨定规划。青浦区建立规划馆,确立了“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的“三集中”发展思路;占地面积56.2平方公里的青浦工业园区内道路、通讯、自来水、电力、天然气、供热、污水处理及雨水排放等基础配套设施和生态环境已达国际标准水平。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机制活

创新和完善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政府的管理行为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青浦区政府建立新城区投资公司、朱家角投资公司和青浦区投资公司,用三个公司来运做56.2平方公里的园区建设,通过市场来滚动发展。在资金运行方面,三个投资公司实行起步注资、逐步增资、银行贷款、举债建设发展模式,各公司通过自身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进行资金平衡。在管理方面,成立领导小组,由区领导任组长,开发管理、重大项目、债务偿还等重大事项进行集体决定;成立园区管委会,进行具体操作和运行;政府提出投资负债要求,政府财政不担保,实行财务监管。苏州工业园区建立全新的开发管理体制,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等股东组成;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是管理主体,下设17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宁波市北仑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简称“北仑新区”。北仑新区区委书记兼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区长兼第一副主任,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北仑新区主要负责社会服务工作。

(四)强化软硬件建设,发展环境优

筑好巢方能引好凤,修好码头自有船来靠。一个地区软硬环境改善了,就一定会出现一个投资高峰。在硬环境建设上,六地区遵循“两个先行一个调动”的原则,即规划先行,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先行,充分调动和挖掘民间资源、社会资源,凡是愿意到他们这里投资创业的,都由当地政府做好前期基础工作,确保投资企业很快投产运行;下大气力建设好生态环境,建生态城,打文化牌,增强对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地方政府的职能真正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经济环境建设为中心”。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多亿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标准;苏州以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为契机,加快推进苏州东部新城区开发和市域cbd建设,相继建成湖滨大道、文化水廊、红枫林、风之园等一批开放式景观,新增绿地1700多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商住房550万平方米,随着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等50多项重大工程建成,环金鸡湖地区正成在加快成为苏州市新的现代商业文化中心。

在倾力投入建设硬环境的同时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投资环境,坚持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放水养鱼,打枣不伤树、让利图发展”等观念,实行部门年终考核由企业打分评定办法,坚决杜绝“政府开门招商,部门关门打狗”现象发生。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坚持“政府就是公仆、管理就是服务”、“人人是投资环境,个个是招商主体”,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制,从各个环节降低客商投资成本,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企业不在自己这里受冷遇,提升一站式服务功能,严格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形成“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营造出“科学、规范、透明”的氛围。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获得相应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条件,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动力足

六地区在发展中,都坚持打好基础、建好平台、选好项目、引好资本,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以良好的服务环境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形成“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压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与干部的升迁挂钩。

(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支撑强

在六地区学习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他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度,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他们除把招商引资、gdp增长、财政收入水平等作为考核地方干部的重要指标外,也把社会的和谐度、人民的满意度以及地方竞争力等“形而上”的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加大和谐社会的构建力度,加大学习创新工作力度,寻求发展的强大支撑。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着力推进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的“三有富民工程”,大力发展富民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农民投资性、经营性收入不断增强,2005年农民人均年收入9420元;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打造低保、养老、医保、征地补偿、动迁补偿等五道保障线,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消除矛盾和社会隐患,构筑起和谐安宁、协调发展的社会风貌。苏州工业园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平均每年科技投入增长超过20%,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到70%以上,累计派出17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城市建设管理、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等经验,先后建成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软件园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投资30亿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网络,聚集了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5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万人;区内农村居民社保参保率和企业公积金参保率均达100%,90%农户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基本做到了“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难有所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加快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新的起点期待着新的突破。如何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学习长三角先进经验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做到一以贯之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调整思路,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子。

(一)坚持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全面促进思想大解放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九龙坡区与长三角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发展速度、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上的差距,实际上最大的差距仍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这是束缚我们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个精髓,在坚持“四破四立”的同时,着力强化“三种”意识,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行动上。一是要强化“围绕中心,加快发展”的意识。要把发展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始终是富民兴区的头等大事。一切工作都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措施,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二是要强化“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意识。学习借鉴昆山、苏州、宁波等地的发展经验,首要的就是要把他们的思维观念和敢闯敢试的魄力学到手,大力倡导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和率先改革、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率先富民的精神,多在主观上找差距,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在困境中找出路,在挑战中抓机遇,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三是要强化“积极变革,全面开放”的意识。积极清理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法律框架下,从组织形式、产品定位、科技素质方面迅速接轨,主动把经济联系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国内外各个角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加快推进内外经济一体化进程。

(二)坚持全面开放,鼓励全民招商,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要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实行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全民招商,千方百计实现快步“走出去”,大笔“引进来”,大幅提高我区开放型经济的程度和水平。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利用多种载体以多种形式对外宣传九龙坡,不断提高九龙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不断增强全区上下的开放意识,使“无外不快,区外就是外”以及“亲商、安商、富商”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全民关注开放、参与开放、服务开放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我区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增加收入、搞好项目的重要手段抓紧抓好。首先,要放开胆子,抢占政策领先位次。要更加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和市里的多种政策支持,不时推出一些新的优惠政策,始终保持在政策方面的领先优势。其次,要开动脑子,研究市场,抢抓招商机遇。注重外资、内资一起引,引路、引技、引智、引管理经验并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拓展利用外资渠道,拓展引进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引进外资规模。要采取上门招商、节会招商、网络招商、媒介招商、博览招商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千方百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要注重引进对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起着龙头推动作用的企业和项目,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给予龙头企业特别的优惠和服务,增强“以外引外”的吸引力。最后,要迈好步子,讲究方法,实行科学招商。紧跟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招商引资活动。学会和利用好现代网络及通过中介机构招商,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会招商,必要时组织小团队招商。加强对现代招商引资手段的研究,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制定严格的招商项目运作程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三是要加大对外经济合作交流力度。积极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敢于和世界一流企业做生意,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投资创业者“走出去”,鼓励和扶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开展跨国、跨地区经营,促进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扩大合作交流领域,以此推动我区开放型经济向纵深发展。

(三)坚持“三个结合”,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

工业园区是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迅速膨胀主导产业规模,促进经济迅速集聚的重要平台。萧山、苏州、昆山等地园区的规划起点高、气魄大,建设的档次高、力度大,工业兴区的意识强、思路明。学习他们的的先进经验,加快九龙坡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要做到“三个结合”,切实加强园区建设。一是园区建设应与加快工业化进程相结合。牢固树立工业兴园的思想,明确工业园区的职能就是抓工业、抓招商引资,坚持走“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的路子,九龙园区要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在新的起点上加快“二次创业”步伐。c区要在抓紧徐工集团、普什集团等项目建设的同时,力争引进更多的工业项目入驻。西彭园区要坚持以铝业精深加工及配套产业为方向,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要坚持项目带动,优选一批工业重点项目,加大服务力度推进建设,支撑工业经济发展。二是园区建设应与加快主导产业规模化进程相结合。产业是园区的生命。这次考察的几个市区的园区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这也是他们得以迅速膨胀的关键所在。我们的园区建设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业已形成的“两车”、材料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和高新技术四大主导优势产业,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要抓住格力电器、abb增长迅猛,西南铝冷热连轧相继投产和镁合金激磁建设加快的机遇,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努力改变支柱产业“一枝独秀”的现状,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真正做到以主导产业兴园区,以产业膨胀增实力,不断提升园区的档次和品位。三是园区建设应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要把西彭工业园区、九龙园区等作为西部新城和东部都市区等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园区的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特别是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真正把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当前,要切实抓好园区内新上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做到工业园区建设与新城区建设协调一致,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花园式新城。

(四)坚持多措并举,加强港站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产品成本、改善投资环境和吸引外资的重要举措。一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配置作用,加快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服务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探索多种合作形式,加速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融合,建立连接发达地区、辐射周边、接口国际的物流网络。二是积极探索建设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物流园区。继续支持九龙港建设,充分发挥长江深水港口、铁路西站和西部工业基地的优势,加快西站物流园区、白市驿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西彭铝材市场等物流基地建设,积极进行功能整合,实现再次分工,形成仓储、加工、分拨及提供各项增值服务等新的港站物流体系。三是完善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立足现有的基础和设备,对已建和在建的交通道路、码头、货运场站、仓储设施等进行改造,并将分散于相关行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和有效配置,以达到资源使用最优化的目的,力争建成西部最大物流基地。

(五)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学习创新型城区,不断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

实施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学习创新型城区,是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我们必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战略,在发展科技、运用科技、推广科技和服务科技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九龙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素质和经济质量的关键,尽快走出先手棋,抢占制高点。着力推进重点新技术项目与区域经济相融合,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自主研究和引进消化吸收开发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产品。二是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和高效节能技术的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改造传统农业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三是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健全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加快建设“数字九龙坡”,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科技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体系,帮助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鼓励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创办科技企业、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大力普及生物灾害防治、规模养殖、新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我科技创新能力,促其上规模、增效益。

第9篇

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由来已久。从1984年中央“五四三”活动指导委员会(中央文明委的前身)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经验发端,至今已有23年。1996年,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10年前,要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城市。1999年、2002年,中央文明委分别评选表彰了两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烟台市是首批53个城市之一。2004年,中央文明委正式部署考评命名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并明确规定,申报对象必须是前两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

在此背景下,烟台市确立了“高点定位、自我加压、奋力拼搏,努力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于2004年正式申报,并于2005年10月首批被命名。其经验和做法给了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在指导思想上,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多年来,烟台市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注重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其主要方式,一是选准主题,旗帜鲜明地加强正面灌输。早自1990年始,就坚持每年集中三个月时间,在全市分农村、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五个层面,采取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开办专题讲座、组织优秀党课下基层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集中教育活动。二是强化对比引导,更新发展观念。针对干部群众中一定程度存在的“自满自足自负”和“畏首畏尾畏难”情绪,选择了全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省17个市及周边城市三个座标,分1980年、1999年和“九五”以来三个阶段,对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对比,使干部群众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的前10年,烟台在全国14个首批开放城市中的发展位次稳中有进,而“九五”期间,17项主要经济指标有11项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比较,干部群众普遍认识到: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认识不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进而增强了“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形成了破满破难、奋力赶超的斗志。

思想建设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2004年,全市GDP达到1630.89亿元,增17.5%,在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排名由第8位前移至第7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4亿元,增33.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60元,分别增10.4%和13.1%。烟台进入中国综合实力30强城市。同时,社会事业也取得新突破,分别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

中央文明委决定命名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后,烟台市委、市政府认为,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一张含金量非常高的“城市名片”。全市上下要在四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争创文明城市突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以人为本思想,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二是争创文明城市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是推动烟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有力手段;三是争创文明城市有利于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造福群众的德政之举、民心工程;四是争创文明城市活动内容广、标准高、指标细、测评严,全市上下同创共建,有利于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市文明委全会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05年,力争全面完成《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基本指标,确保首批进入全省文明城市行列,力争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同时要求,切忌形式主义,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诚,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让群众真正在创建活动中见到利益,得到实惠。

二、在创建目标上,要始终坚持提升素质,优化环境,打造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

(一)以提升市民素质为根本,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从1993年开始,烟台市以治城、育人、树新风为主题,以塑造繁荣、美丽、有序的城市形象为目标,广泛开展了以“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双文明”月活动。配合教育活动,组织编写了各类市民教材读本,既有总体性的《烟台市民文明手册》,又有每年一册的《市民素质教育读本》、《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材料》,还有针对性较强的《文明市民公约》、《市民行为十不规定》等,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的市民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体系。

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下发后,市委下发了“以德治市”工作意见,倡导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围绕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开展了“争创学习型社会、争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人才”活动;围绕抗击“非典”,组织开展了“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围绕城市绿化美化,在文明单位和市民中开展“捐植文明林”活动,组织了30多万人次参加“爱市义务劳动”;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了小公民“五小”实践等活动。驻烟部队积极支持和参与创城工作,开展了“为烟台增魅力,为驻地添光彩”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市民思想素质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道德情操得到陶冶。

(二)以加快城市硬件设施建设和城市绿化美化为基础,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和“年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要求,三年来,投资40多亿元,构建了“贯通南北山海、拓展东西两翼”的城市框架,完成了滨海景观带等200多个建设项目;对中心街区两侧的建筑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路灯安装、统一路面铺设,统一管线改造;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了国家一类图书馆,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艺都影剧院,对市博物馆、美术博物馆等进行了修缮改造;投资4000多万元搬迁烟台山驻军并进行了一期保护开发。在抓好标志性景观建设的同时,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两年来,先后对27个居民小区进行改造,直接惠及4.5万户约15万人。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3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超过0.6平方米。

(三)以强化城市管理、建设高效开放的政务环境为重点,打造城市及党政机关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城市综合执法队伍;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管理,对公共卫生管理、园林绿地管理等进行招投标,城市卫生保洁率达到100%;以优化交通运输市场秩序、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文化市场管理为重点,加大了综合治理力度。公共安全感调查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0%以上。

在创建活动中,烟台市特别注重建设高效开放的政务环境。一是从1994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推行公开办事内容、办事标准和程序、办事时限、赔偿标准等社会服务承诺制度,有效地规范了政府行为,和国务院纠风办在8个部委和12个大中城市推广了这一经验。二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将有行政审批权的31个部门集中,建立了一条龙办公的“行政审批中心”。三是利用电视面对面、广播热线、网上对话等渠道开展政府部门与市民对话,倾听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开展“万人评机关”活动,通过报纸和网络投票、向企业和市民发放评议票等形式,对党政群机关进行评议。评议分热点和非热点部门排出名次。对后三位的部门和单位取消当年评先资格;对连续三年后三位的部门调整领导班子。这一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及工作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四)以开展活动为载体,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以诚信创建活动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价格诚信单位”、“百佳文明诚信企业”等活动,实施了“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建立了万家企业信用档案,完成了“烟台信用网”建设。以爱心城市活动为主题,开展了“一助一”活动,结成帮扶对子3600多个;三年来,全市有120多万人次、3000多个单位捐款1.5亿元,救助困难学生5万多人次,救助困难家庭10万多户次;7356个单位与17174户困难家庭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广泛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和“送温暖”等活动,筹集希望工程基金810多万元,“春蕾计划”捐款455万元,送温暖基金和职工互助互济储金分别达1300万元和1800万元。

三、在措施保障上,要始终坚持强化机制,落实责任,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是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和市文明委副主任为副组长,市直和中央、省属4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及5区分管副书记为成员的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文明委具体负责,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对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实行了“四个一”:即一项重点工作、一名领导分管、一个部门牵头、一套班子专抓。

二是目标管理机制。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以高于全省、全国文明城市指标的要求,制订了《关于广泛深入开展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意见》,实施了“思想教育与道德建设”、“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教兴烟”、“阳光政务”和“基层基础创建”六大工程;制订了《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把“六大工程”分解为124项具体任务,落实到16位市级领导、50多个责任部门和单位。各级也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分管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制定目标责任书,提出明确标准,推行“议定事项通知单”制度。对确定要解决的问题,由市文明委签发通知单,明确责任和时限,定期督查,确保落实。

三是物质投入机制。一方面,加大了财政投入,每年仅用于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活动的经费就达40万元,全市集中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市财政均提供专门经费;每年拨专款100万元,用于扶持文艺精品生产。另一方面,认真研究探索新的投入机制,如开发旅游景点、发展产业带动文化设施建设等。去年,组织了首届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推介项目200个,签约项目36个,协议融资400多万元,迈出了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机制的重要一步。

四是监督考核机制。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督导与各部门自我督导相结合,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重点监督与经常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在新闻媒体开设了“曝光台”,对不文明言行和创建工作推进较慢的单位进行督导和曝光。许多部门和单位还将创建任务制成公示牌,聘请义务监督员,开通创建监督热线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了严格规范的考核体系,创建工作纳入了各级岗位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与各类评先创优活动挂钩。对工作扎实、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导致创城考核丢分的,严肃追究责任。

四、在方式方法上,要始终坚持广泛发动,深入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浓郁氛围

2004年4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市四套班子领导和驻军首长,市直机关科以上干部,市属企事业单位和中央、省属单位领导,驻军官兵共1200多人参加主会场会议,市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各县(市)区、开发区领导及机关干部、各界代表在分会场参加会议。为便于市民收听收看,提前下发了通知并在新闻媒体预告。当天,全市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组织了集中收看,有电视大屏幕的城市广场、商场的电视柜台、居民家庭也成了小的分会场,部分企业、农村还利用内部广播播放实况。直接收看、收听动员大会的市民约50万。

动员大会后,为进一步提高市民知晓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新闻和社会宣传力度,新闻媒体开设了专栏专题,以新闻报道、典型介绍、访谈评论、市民言论、公益广告等形式,进行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的宣传;二是在繁华地段、公共场所、党政机关、学校及社区、主要道路、公交车及出租车上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张贴文明公约、宣传单和标语口号;三是通过社区居委会和中小学生,向每一户家庭发出公开信,号召市民共同参与,多作贡献。三次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市民对创城工作的知晓率达95%以上。

在创城工作中,特别是在宣传发动群众、维护城市秩序和卫生、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志愿者队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烟台市有一支宏大的志愿者队伍,分属工、青、妇及文明办、综治办等部门组织管理,仅治安志愿者就达1.5万人。其管理的可取之处,在于队伍具有相对稳定性,有详细的档案名册,并配有相关标志。

五、在工作重点上,要始终坚持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突出同创共建的总体要求

在创建活动中,烟台市特别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从1993年起,定期通过市民直接投票方式,评选“十佳文明市民”、“十佳服务明星”、“十佳文明家庭”、“十佳窗口单位”,并由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隆重命名表彰;对各行各业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对树立的典型,采取新闻报道、事迹展览、组建先进事迹报告团等形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