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8 11:46: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愉快教学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物理,素质教育
为什么一些智力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应该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方面的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应成为我们物理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这里,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谈一谈这方面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非智力因素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表明,他们的学习活动很容易从兴趣出发,被兴趣所左右。比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也很灵活,记忆也更快、更牢。物理大师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l、利用“需要和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需要是由于人的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动机是驱使人去活动的内部动力。人有了某种需要往往就会产生相应的动机,因此教师可利用学生以下的需要和动机来激发其学习兴趣。
(1)、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动机。教师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成名人物、物理学家的故事来诱发其“羡慕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动机,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远景性动机”。
(2)、利用“交往动机”。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常常都会在班级中同别人交往,或与一些教师交往。因此,我们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交往,让后进生多与优生交往,以便得到鼓励和帮助。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多与学生交往,尤其是与后进生的交往。物理后进生通常都怕被人看不起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自卑感强,虽然需要交往,但又不愿跟优生或老师交往,如果优生或老师又都不愿与其交往.他们就会感到孤独。就会导致后进生之间互相交往来满足“自尊和受人尊重”,以此来得到“归属感”和“群体感”。因此.教师要重视与后进生交往,多关心和鼓励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使其觉得老师看得起他们。学生得到了真诚的友谊,帮助和鼓励,就会对老师产生友好的信任感。感情融洽了距离就缩短了,交谈起来内容的真实性就提高了,老师的话他们就乐意听,布置的任务就乐意去完成,这样,就可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转化物理后进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了这点。
(3)、利用”成就动机”。由于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都希望获得更大、更好的成就,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些条件,比如“平时测验”的难度适当减小一些,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多的成功,适当满足其“成就动机”可以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和知识的具体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解时使学生清楚地明确学习的目标要求,以及所学知识的应用意义.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怎样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这个内容时,向学生讲明,这是在电器生产和维修中“根据电路图纸生产电器或维修电器”的基础,学生对此内容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让学生明确航天、航空工程、人造卫星等就是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就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师上好每一堂物理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认真备课,既备好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又备好学生的具体实际,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引入新课又自然,讲解正确条理清楚、语言简炼、逻辑性强、重点突出、语气自然而又抑扬顿挫、板书工整、教法新颖、教态自然、信息反馈及时、完成教学目标好,那么这样的课就不愧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如果教师随心所欲地“应付式”讲课,那么即使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也不会持续多久。可见,在教与学这双边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很关键。同时教师要注意教学型式的更换和教学方法的变换与优选。教学型式较多,比如;直观型、实践型、探索型等。教学方法也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常见的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比较法、练习法等。新型教学法常见的有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图解分析法、自学讨论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教师不能只是单一地、重复地使用某种教学方法.否则,学生会感到厌烦。应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恰当地选用某种教学型式、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力求创设问题的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4、正确利用检查评定,重视表扬和奖励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范文论文的格式。
在考试检查方面实行“因材施考”。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做了这样的尝试,效果较好:首先根据学生物理成绩将其分为甲(优生、中等生)和乙(后进生)两组,考试时使用同一套试卷,但内容分“必做题”、“选做题甲”、“选做题乙”,甲组学生做“必作题”和“选做题甲”;乙组学生做“必作题”和”、“选做题乙”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但选做题不计入总分,用以作为测试优生智力情况和观察后进生进步的情况。这样“分层次”地“因材施考”,让学生“对号入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口味”,使多数学生都能有得高分的机会,为后进生的转化和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对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公开表扬、鼓励或奖励,通过带积极意义的评定,能很好地稳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习下降的学生的,不宜一味地批评或责备,应帮助其查找原因,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争取以后取得好的成绩,通过安慰、鼓励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实验是提高兴趣的有效方式。
中学生的兴趣常常表现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而物理实验的直观性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充分发挥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优势,多做一些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做好演示实验,能做的分组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可以用形象直观的实验来帮助理解,有利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比如.在讲“局部短路”的概念时。有的学生不易理解“电流不流经被短路的用电器而直接从短路线上流过”,有的甚至不相信会有这样的现象。因此,老师可以用如下的演示实验来验证一下。如图所示。将K闭合、K1断开,灯L1和L2都发光,再将K1闭合,LA熄灭、LB更亮。这样说明了“电流是从断路开关上流过而几乎不通过灯LA”。物理中有许多抽象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实验来帮助理解和分
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还可以采用竞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开辟第二课堂,组织物理课外活动小组,搞一些小实验、
小制作、小发明、出墙报、办黑板报、举行物理学史讲座、
举行物理游艺会等,都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视情感教学,培养非智力因素
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的知识信息交流过程,还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过程。知识信息交流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交流的情况。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教学,以和蔼可亲动态的对待学生生,给学生一种愉快、轻松的心理感觉,学生有了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教学。相反。如果教师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淡漠,或板着面孔、暗藏怒气地上课,就会使学生“感染”上不良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情感因素的重要方法。
3、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心理健康的学生,愉快的情绪能提高学习效率;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情绪不良,学习效果就不佳。因此,教师要善于识别学生的情绪,若学生对某人或某事反映出的情绪不正常,则教师要主动关心,帮助分析原因。如果是因老师而引起的,就要和学生在平等基础上交换意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避免学生因对老师的不满而造成“逆反心理”。若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教师就要教学生“转移注意”、“交换情境”,从多角度考虑,用理智来战胜感情,使消极情感转变为积极情感。还要让学生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克服“情绪的易动性”,培养稳定的良好情感。
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锻炼坚强的学习意志,培养的非智力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坚强的学生一般都有较强的自信心,能坚韧不拔,努力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然而有的学生,尤其是一部分物理差生,一般学习意志较薄弱,自信心不够强,一遇到困难往往就退缩。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可以利用物理课本上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或者补讲一些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在科学道路上成长的故事,比如牛顿、爱因斯坦、李政道、杨振宁、高锟等,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那种坚韧不拔、艰苦拼搏的科研精神。还可以请班上品学皆优的学生给大家介绍他自己是如何对待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的,为意志薄弱的学生树立榜样。另外,可多创造一些使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影响学生物理成绩好坏的因素固然是复杂的,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希望能引起物理同仁们的足够重视,并把它贯穿到物理教学过程中去,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
关键词:机械CAD;学习兴趣;项目教学法
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一种微机辅助设计和绘图软件包,是当前最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以计算机图形学为基础,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各种指令绘制各种图样,涉及工程分析、数据管理与数据交换、文档处理以及软件设计等方面的综合性新技术,成为人们对产品或工程设计进行显示、修改、输出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传统的CAD实习的模式也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单调的机械训练、缺乏新意的课题,内容枯燥,使学生在基本技能的练习中极易疲劳,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在CAD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AutoCAD 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习机械CAD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掌握扎实的制图理论和熟练的计算机绘图技巧。
我们将Auto CAD可以看作是一种绘图工具:显示器可以看作是图板和图纸;鼠标和键盘可看作是铅笔,直尺和圆规。CAD里的工具还要比手工工具丰富的多,它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是手工绘图效率的10-20倍,是机械设计及制图的一场革命。在教授机械CAD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把握好以下方面:
1 唤起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唤起兴趣是课堂效率的优化提升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获取成功的源泉,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保证。CAD实训课要上得扎实、上得活,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关键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CAD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以CAD课堂成为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和愉快合作的舞台。计算机清晰的绘图界面,轻松的输入、输出方法,迅捷的绘图速度,很多同学瞪大了好奇的眼睛感到十分地不可思议。两张图纸一比较就有了明显的差异,CAD出的图纸标题栏、字体、线宽、线型、标注等规范统一,纸面干净,整体给人感觉很舒服。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求知的渴望带领学生进入了钻研CAD的殿堂,学习态度也由以往的被动变为主动。
2 采用分层项目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分层项目教学法由根据学生实际划分层次,提出不同层度的要求,教学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服务者。
2.1 分层次
职业院校的学生来源于初、高中、中职及社会青年中,他们的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对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度的要求,设计出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使认知水平较差的学生也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也逐步提高。
在CAD教学教程中,分层次尤为重要,以中等生为基准,兼优等生和差生,采用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解答的质疑法。既安排统一授课的内容,又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训练,这是关键,学生共同练习,教师个别辅导,从而在多样化的、开放性的作业训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想象力,发展创新能力。
2.2 项目设计
一般的教学流程都是从基础的命令讲解到实例的应用,而学生在学习基础操作之后,面对多而庞杂的实例却不知道如何下手。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堂课下来学生只会做老师演示的命令,不会举一反三,不知道在面对具体工程图纸时应采用什么方式来绘制。根据《AutoCAD》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将课程设计为很多个项目阶段,每个零件都是一个项目,实训内容以多套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和加工过程为导向。各个项目之间在难度方面逐渐增加,从而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掌握零件的设计与加工技术,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2.3 教学实施
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做促学”。教师在布置项目任务时,通过相应的讲解及演示,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教师担当项目实施中的引导者和教学服务者的角色,一切学习探索过程围绕项目的实施进行,学生完成了项目制作,也基本达到了教学和训练的目标。教师在每次上课过程中通过对作业的点评,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一些梳理,同时指出学生项目作业完成的不足之处,这样的学习既学到技能又掌握了知识。
2.4 成果激励
成果激励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加强实训教学的考核对增强学生实训的自觉性,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实训中,每天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工作,然后根据完成的结果进行考核评分并进行评比展示,形成了同学们为了做出成果而努力形成学习风气。
2.5 教学效果
我们通过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培养了学习兴趣,积极自主地学习,进行知识的构建,拓展了思维,掌握了学习其他技能软件的自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能把教材上的知识跟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综合就业能力得到提高。以提高学生技能和素质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法实施CAD类课程项目教学,每个项目由由若干个明确的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又有“跟我一起学(知识点)”、“跟我一起做”和“你来做一做”等教学内容和师生互动、学生实践等环节,由浅入深、层层相关递进。这样,将知识点穿插于各实践活动项目中,学生能够学有所用,达到立即消化知识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AutoCAD》课程中利用项目式教学法,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但与此同时,利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它要求教师有良好的专业设计和操作经验,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3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努力在课堂中营造教师愉快地教和学生愉快地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变“厌学”为“好学”,把愉快性原则贯穿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真正使课堂教学在愉快中完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比如,故意“犯错误”让学生吸取教训。在104601班点评学生修剪命令时,我故意把图纸显示缩小以后做快速修剪,做完以后把图纸放大,很多没有剪干净的“小尾巴“露了出来,有的同学在偷笑。我相信这样一次“犯错”会让很多学生对修剪命令的理解更深刻的。而在给学生讲解如何在图纸中输写文字和标注尺寸时,故意不设文字样式,导致输写的文字变成了“?”,直径标注Φ也变成了“?”。这是很多初学CAD的学生经常碰到的问题,我就故意先把这个“错误”犯一遍,然后告诉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更扎实了。实践证明,把层次目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入到CAD课程教学,教学效果比以往提高了很多。总之,学生参与是动力,分层教学是关键,项目实施是过程,师生协作是保障。只有教师会导,学生会学,CAD制图的教学质量才会得以切实提高。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选择、设计、组织各个教学项目,这样既能体现教学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特征,同时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顾元国.关于提高制图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D].职教论文.
关键词:愉快教学法;高中数学;课堂气氛;情境教学
1.前言
1854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率先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理论。他的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人们根据他的理论,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快乐课堂教学法,这种理论受到老师与学生的欢迎。
愉快教学法[1,2],也叫快乐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课堂教学和愉快教学双重特性[3,4]。
高中数学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枯燥、抽象的知识需要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才能明白理解[5]。学生对数学知识是充满兴趣的,也有探索和研究的欲望。现阶段我们的传统教育,老师还是搞一言堂,仅完成授业,而没有解惑,这导致了我们的老师忽视了教学的本质: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以往的应试教育理念,彻底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法,这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的挑战。对于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努力有效的改善数学课的现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与科学素养。故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愉快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做到寓教于乐。
2.愉快教学法特征
(1)受众人员为课堂全体学生而非个别学生
调动所有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是课堂教学愉快教学法的宗旨,也这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本身的一个特点。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体现新课改中数学教学的理念?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老师要在启发、引导等方面下功夫,作好文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以达到启疑生惑、努力求知的作用。营造轻松愉快的、求知若渴的、井然有序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主动确保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想法设法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和空间,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教学是很好的和学生共同努力,构建身体的学习过程,通过多样化,丰富形式的沟通,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倾听、沟通、合作、分享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在共同的数学问题上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抽象枯燥的知识,也有许多知识点可以进行思想教育。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还应该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既要关注教材,关注大纲,关注考纲,有符合自身学习状况的学习方法,还要提倡学生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老师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重新整合。教学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要进行适当取舍,选择符合我们现阶段学生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3)全体学生课堂积极活跃的动力
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素质教育中,改变传统的以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活动为师生互动的双向交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民主,促进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主要角色。真正做到以“学”为主,让学生想学、乐学、要学,进入一种主动的学习的状态。教师做为一名组织者,充分发掘、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因素,使学生能够变被动于主动,积极去探索知识,完成学习目标。学生是喜欢如此愉快的课堂的。
3.高中数学课堂愉快教学实践
作者通过多年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总结了近年来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实现愉快教学,使学生课堂的活跃性、积极性、好奇心等均有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
(1)创建情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
利用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加强直观的感知。情景教学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大展身手,是增加学生学习数学学兴趣非常好的一种方法。精心设计的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创设提问情景,学生的心弦被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情绪立刻高涨了起来,思维也很快活跃起来,他们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视觉教具主要是数学标本、模型、对象、图表、音频、幻灯片、视频和照片。实物给学生的新鲜感更强烈,让学生通过直观教具,多动手,多作实验其意义很大。只有多动手做实验,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这样能调动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好机会,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构建与之相应的教学形式,更好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性。
(3)从身边生活出发,让学生感悟数学
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丰富的生活可以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奥秘。一个数学材料不仅信息有限,还有大量的信息是落后的,知识也是相对基础的。总之,让数学学教学进入生活,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学习数学服务生活。
(4)创建和谐的气氛,实现情境教学
课堂气氛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环境构成,是集体相互作用的,它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课堂上,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受此影响。实践证明,一个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让教学更富有情趣。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特点。和谐的师生关系,友好的朋友关系,在这样的课堂气氛里,学生们会满足、快乐,并且相互理解。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支配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反,消极的、枯燥的课堂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偏离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不和谐,学生之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产生不满,无聊、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态度和感受。
4.结论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法,要善于将趣味性与课堂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知识点与学生实际需要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愉快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激情。(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赵容.论愉快教学如何在高中语文中体现[J],金田,2014(2):313.
[2]钟华.初中数学课堂中愉快教学的实践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8):43-45.
[3]吴永红.初中数学愉快教学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1):153.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发展;主体性主体性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才能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积极的、生动活泼的思维发展。尝试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尝试题为训练方式,通过精心设计提问,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获得“尝试――成功――再尝试”的心理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敢于探索、乐于创新的精神,并使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1运用尝试教学法,发展学生的独特性
1.1尝试教学法运用学习不可替代律,强调学生自学、尝试。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倒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让学生从小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不能依赖别人。长期的尝试训练能养成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独立性。例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我为学生创设了模拟购物的活动情境,再现生活原型,让学生投入到愉悦的“购物”活动中。热闹、欢快的购物场面,似乎使他们忘却了那是在上数学课,而考虑较多的就是怎样付款和收款,从中不断地体验到“多收了钱要找给人家,多付了钱要找回”。在热热闹闹购物之后,让学生交流购物经历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追问:“为什么要找给2元?”“为什么能找回2元?”“哪种付款方式最方便?”为学生探究简算方法,突破教学难点起了良好的铺垫。这节课学生上得极有兴趣,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1.2尝试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试”。教学适时,总是让学生先“试一试”,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然后教师再给予针对性指导。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人,是探索的主体,他们在不受任何思维禁锢的状态下,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使学生产生我能学好的意识,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独立性。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题,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1。然后问:三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三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从谈话入手:“1、10 、100这三个数,你最喜欢哪一个?”学生不管选择哪一个,老师都给予支持,并给予鼓励。然后问:“现在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你有办法让另外两个也和这个数相等吗?”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这个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学习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享受尝试成功的喜悦,而教师只要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加以小结强调就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运用尝试教学法,发展学生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是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尝试教学法强调和谐气氛的创设,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宽松的环境和可预见性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获得“人人能尝试、尝试能成功”的心理取向。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维的束缚,学生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学生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创新的空间;为学生获取知识、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实现学习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主动性。
2.1利用学生心理特点,将目标具体化,鼓起学生尝试的勇气和学习兴趣。尝试教学法要求教师把每次学习的内容明确地、分层次地设计在一个个具体的尝试题中,使学生在每次尝试成功的同时,激起他们对新问题、新知识产生敢于尝试信念。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后,教师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何异同?你能用最简捷的方法求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吗?”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尝试、讨论、交流,进而获得问题的解决,发展了学生的主动性。
2.2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动作思维。尝试教学法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通过让学生对折圆片,动手量折痕,使学生认识到圆的一些特点:这些条折痕都通过一个中心点,沿着折痕描画下来的线段两端都在圆的边沿上。一个圆中像这样的折痕是描不完的,对折后,两个半圆完全重合在一起,大小是一样的。在这里,教师讲得不多,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对折圆片,描下折痕,仔细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圆心,发现直径的本质特征。整个过程至少有1/2以上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创造地学习,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运用尝试教学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对实现的超越,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尝试教学法设置的尝试题,允许学生“越轨”,给予学生思维的广阔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有学生质疑:比的后项不能为零,为什么足球比赛会出现1比0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发现,足球比赛中使用的比是表示两个队进球数的相差关系,而我们学习的“比”是表示两个数想除的关系,它们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尝试教学法同时强调题组训练,通过多样、多变的练习,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学习数学,不是仅仅以接受知识为目的。对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养成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教学法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其特征可用八个字概括,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正是让学生尝试、操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主动地解决问题以获得新知识的。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推动了学生个性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杨春茂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教与学;师生关系;课堂氛围
在初中音乐课上,教师怎么教课,学生怎样学习,成为了音乐课的主题。如何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呢?那就是教师和学生都要互相谅解,互相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课堂进度、课堂内容、课堂气氛。教师和学生要坦诚相处,教学相长。
一、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无常法,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只要学生接受,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教师也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师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信息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学科层出不穷,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只是人生所要掌握内容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达到这种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不管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的哪一种教学法,都要围绕具体学生的思维逻辑特点进行,制造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情境,帮助、启发学生进行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者的意义更加重要。学生之间的组织、合作能力与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能力就是学生的素质,是学生离开学校后立足社会的关键。
二、因材施教
一个教师教学,只能讲解一遍,几十个学生听同一节课,怎么因材施教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班内的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所讲内容尽量适合最大多数的学生,或者是适合所有学生的最大多数内容。剩下的小部分内容或者小部分学生可以利用作业或课余辅导来解决。教师还要把学习与教学细化到每一个学生,帮助制定学习计划,加强习惯培养,注重严谨性的训练。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和学生都是普通人,都有普通人身上的缺点和短处,如果把这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没有办法相处,也不可能互相学习了。教师要习惯于学生有缺点。没有没有缺点的学生,教师都希望自己教的学生聪明、勤奋、遵守纪律、尊敬师长,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更何况班内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高中是一个中间教育阶段,是小学、初中教育的延伸,学校的不同的班级的管理、培养,经历过许多教师的不同的教学风格的学习,也经历过许多教师的不同的管理风格的熏陶,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已经形成,已经非常习惯于某一种管理模式、某一种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不同学校的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教师教过的学生的习惯是不一样的。这些事实,教师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这一切要坦然的接受。生活是一个多面体,每一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利于高中教学的生活学习习惯要继续保持,不利的习惯慢慢加以引导,使之适应高中的学习。学生是未成年人,是不懂事的孩子,考虑问题不全面、爱玩、好动、调皮、不明事理,这是孩子的天性,不是学生的过错,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看待。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教师去善待、关心、爱护,就如一棵棵幼苗,需要教师这个园丁去浇水、施肥、灌溉,有时也需要剪枝、修理,同时学生也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会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四、愉快高效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土壤,只有土壤肥沃,成功的种子才能茁壮成长。教学,就是教与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要在课堂氛围这个环境中才能生根发芽。课堂氛围也需要教学双方当事人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创造、共同维护,二者缺一不可。
1.学习气氛是教学双方的产物。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学习气氛、保持学习气氛、提升学习气氛,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与教师热情互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了解学生,知道学生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课堂上所讲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产生兴趣,既有相应的难度,又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掌握,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师上课要照顾到所有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感到受冷落;学生也不要被动的接受课堂,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配合教师,告诉教师自己的反应或者要求。学生要善于使用课堂语言,与教师发生有声的、无声的、肢体的、动作的联系,以自己的表现告诉教师。
2.浓厚的课堂氛围,来自于心底的信任,互通有无。教师知识面广,社会阅历、人生经验丰富,但是尺有所短;学生年龄比较小,知识面比较窄,社会阅历、人生经验较少,考虑问题不全面,但是寸有所长。教师不是无所不知,学生也不是一无是处,双方都要敞开心扉,彻底信任,互通有无,才会有教与学的气氛。
3.教师和学生要学会互相欣赏。在教与学的气氛中,师生双方对对方的态度很重要。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从学生身上寻找值得肯定的闪光点。只要教师用心去找,总是能找到闪光点。
总之,课堂氛围是教师和学生互相磨合、协调后产生的,随课堂内容、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心情、精力、态度等的变化而变化,只要师生共同努力、目标一致,就能形成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田福军.建立素质教育下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D].学位论文.2009,(04):05.
[2]段佩丽.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期刊论文.甘肃科技2007,(23):07.
[3]纪萍.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9,(29).
论文摘 要: 基于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的现状,本文从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实践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等方面展开实证分析。
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习者能完全用目标语进行符合交际要求的思维活动。语言的学习目的在于应用,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这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出大批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有跨国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外向型的人才,当务之急是高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人才的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笔者认为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应从“教”与“学”两方面着手,即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在研究外语教学心理干预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各种教学法的优点,探索一种基于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双向实践教学模式。
一、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现状
随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颁布实施和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深化,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较以往有很大的进步,但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聋哑”状态,其中不乏有许多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与我们时代所要求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是相违背的。鉴于此,如何顺应形势,探讨英语教学改革途径,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式
纵观外语界多年来的教学模式探索实践,国内外都已有大量的研究理论。国外的如语法翻译法、听说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整体教学法、直接教学法、自然教学法、柏林模式、认知教学法等。语言学家Sinon Delasc说:“一种技能的获得无论是涉及到打字演奏乐器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求学习者不与老师平分工作。而做大部分的工作。老师必须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引导。这样,学习语言的责任会从老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
(一)双向实践教学的具体概念
把课堂社会化,着重创造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各种自然态的语言环境,采取美、加等国的整体语言教学理论(Whole Language Approach)的方法,灵活运用英汉交错、翻译表演、对话、辩论、问答、故事、翻译评论等方法,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参与和运用,达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的。以上总括起来说,可称之为“双向实践教学法”[1]。
双向实践教学法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双向”是指学习者的知识学习(输入)与知识运用(输出)结合,其信息流向表现为双向互动;“实践”指借鉴国际流行的各种先进教学法优点,突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知识应用实践培训[2]。
(二)双向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
为充分体现“双向”、“实践”这两项教学法的精髓,可以在实践中采取以下一些突出知识应用和实践的教学改革。
1.注重“口译”,增加英语应用的灵活度。
较笔译而言,“口译教学不是口语练习的继续,也不是书面文章的口头表达”。口译更注重的是现场感,许多学生在课堂面临口译练习时,会思想高度集中,心跳加快,呈兴奋紧张状。我曾以词组“on the occasion of”做了个小实验,通过讲解此词组的中文意思,甚至造句,几天之后,再次询问此词组,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记忆已比较模糊。但在别的班级,我首先以“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祝各位新春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的句子要求学生进行口译,许多学生初次翻译时觉得无从下手,答案参差不齐,然后我公布了相对标准的答案“On the occasion of the Spring Festival,I wish you all happy New Year,good health and good luck.”并讲解一番,以后再遇类似词组的句子时,学生的正确率高了很多。由此可见,同样的词组,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了不同的手段,效果差距很大。
2.情感交融,利用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的“主角”地位。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目标的实现和责任的完成,基于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通过其主导作用,让学生意识到主体作用,并能自主发挥,学生的素质和潜能才得以开发和发展[3]。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有节奏松弛有度、快慢有变、动静交替的教学活动,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体现外语教学的人本主义精神。美国学生崇尚这样一句话:“Tell me,I forget:show me,I remember;Involve me,I understand.”由此可见,惟有学生参与并亲身经历了整个教学活动,他才能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如在《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Unit 3“Thanks,Mom,for All You Have Done”(《谢谢妈妈,你为我所做的一切》)教学过程中,我给出了这样的话题:“No language in this world can fully express our graduate for what our parents have done for us,illustrate one thing that your parents did for you!”经过几分钟的思考,许多学生都自告奋勇说出自己的经历。男生们表现出曾经对母亲的唠叨而做出的过激反应的后悔;女生们谈及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成长付出的艰辛而声泪俱下;还有一位无父母的孩子也勇敢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未提及的过去,整个课堂被爱所包围,学生间能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3.创设情景,体现教学的“实践”精神。
“精讲”体现教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多练”既是学生“主体”作用的集中体现。英语课堂中,“练”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不要把“教学”仅仅归结为教师的任务,也可以通过游戏、讨论、对话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了双向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实践出真知,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即应用能力。
4.统筹安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除了注重教学方法,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进行自主学习的改革实验,改变角色,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权力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加强自主学习全过程的培训和指导,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在学习策略方面给予他们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培训,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英语学习的特点及自己的认知特点,提高他们运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的技能,提高他们独立学习的意识和技能,增强他们对自主学习和对自身的信心。另外,教师也要学会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并能随时给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探析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但要真正实践,应付诸“教学相长”双向的实践模式,探索出属于提高大学生语言素养的不平之路。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技校;应用写作;行动导向教学法
应用写作是技工教育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在当今时代,是否具备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从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至关重要。技校要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在掌握写作要领的基础上,教学重点应放在工作环境中,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解决技校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具体问题,将应用写作课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的应用写作技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笔者拟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做一点探讨,以便抛砖引玉。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的产物,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8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所接受和推崇。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用脑,而且要脑、心、手共同参与,提高行为能力,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思维、行为、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变化。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使用其他教学方法,可结合使用的方法有:模拟教学法、角色转换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思维导图法等等,特别适合于对技工学校学生的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模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分为模拟情境教学与模拟设备教学两大类(这里只谈模拟情境教学)。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工作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工作过程,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可使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综合的全面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行业特有的规范的了解,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应用写作教学要分析各专业的就业岗位,制定本专业应用写作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文秘专业为例,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职业特点,直接将学校行政会议作为模拟工作场所,把召开会议的办会、办事、办文的工作流程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并设计教学。可组织学生在学校行政会议上进行实习,会议一般包括会前筹备、会中服务和会后落实三个阶段。会前要明确会议程序,确定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会议议题、通知与会人员;会中要准备会议签到表,进行会议记录、会议录音,或拟写发言稿、收集会议信息;会后要拟写会议总结(会议纪要),并对会议确定的任务进行跟踪落实,或写报道稿。这样做,可以将文秘专业的应用写作教学内容和目标完全在模拟工作场景中落实,在做中学。
如果以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为背景设计写作教学,则要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根据具体的写作任务进行训练,可根据下面的过程进行教学:某企业将要举行年终总结和表彰大会,时间定于年底,企业领导预先召开一次大会筹备会议,确定了会议的议程,决定大会由副经理主持,由总经理做年度工作报告,由人力资源部主管宣读企业优秀员工名单,然后由企业职工代表发言,最后由企业领导为优秀职工颁发奖品等。笔者针对这个任务情境拟出下面几项训练内容:(1)让一组学生先写出会议通知及邀请嘉宾的请柬;(2)让另一组学生拟写企业年终工作报告及表彰大会筹备方案;(3)让一组学生拟写会议的议程安排表并准备奖品;(4)让一组学生模拟进行会场布置;(5)让一组学生拟写会议记录或会议纪要。然后让每个小组搜集写作素材,熟悉企业文化,既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写作要求,又要进行现场模拟,要求各组学生齐心协力,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将平时所学到的涉及会议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落到实处,在这次模拟教学中,学生真正参与到会议的组织和协调中,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学交替既是一种办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只谈教学方法)。工学交替即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角色转换法,就是通过课堂学习与行业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生——员工——学生”的角色转换中,较为全面且直接地熟悉行业岗位的运转情况,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其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推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工学交替尤其有现实意义。在“十一黄金周”或旅游旺季,可安排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将教学需要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调整应用写作教学,灵活安排学生在实践中学好应用写作。酒店的内部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人的管理,因此,离不开召开各种会议和各种酒店应用文的应用,诸如酒店行政公文、酒店通用公文、酒店商务公文、酒店社交礼仪文书等,通过实习,学生办会、办文、办事的各种职业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高。
一般而言,酒店通常召开的例会主要有店务会(全体员工大会)、总经理办公会议、部门经理会议、中层干部会议、部门管理例会、班组会、协调会、培训会、晨会等等。学生对于办会这项工作就要按照会议的级别和内容进行充分准备。例如,店务会(全体员工大会)的规模最大,会议组织者要认真准备材料,搜集酒店员工关心的问题,将酒店近期的经营情况、近期的工作总结、预期的工作计划、员工关注的问题等相关信息通过会议传达给酒店全体员工。学生可分人、分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负责不同的工作,各司其职,教师现场进行应用指导。
在一般的酒店管理应用文中,诸如酒店行政公文、酒店通用公文、酒店商务公文、酒店社交礼仪文书等,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并能运用。
除了让学生充分接受酒店人事部门的培训外,还可派教师跟踪教学,及时指导。通过开展工学交替的行动导向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学知识、长才干,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深入了解酒店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可使学生有效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锻炼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大脑风暴”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大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观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引导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对于“函”一节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不太了解函是什么,函有什么作用,函的分类、函的写法及语言风格怎样。为使学生掌握这种公文的特征和运用方法,笔者将学校近时的情况设计为教学情境:学校毗邻国道206线,其时道路正在扩建,车辆多,交通拥堵,学生上学、放学,特别是每周五下午住校的两千多学生陆续回家时,交通安全隐患极大。学校多次发函请求有关交通部门在路口增设交通标志、斑马线、候车亭等,但是未果。针对这一具体情境,笔者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情绪激愤,你一言、我一言,笔者因势利导地引出“函”这种公文,要求学生以学校的身份发函,向相关交通部门提出解决交通隐患问题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讨论,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这件事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增加交通标志等设施应向哪些部门反映?(2)学校应怎样与主管部门联系?完成这项任务应写什么样的公文?(3)这种公文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写?在格式和语言方面有何要求?(4)处理这种公文在程序上有哪些要求?要不要回复?
在“函”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自由发表意见,师生共同讨论,收集解决问题的建议,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对“函”的概念,函的分类及作用,函的行文规则与处理程序,函的内容、格式、语言方面的要求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行学习、写作,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
首先,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学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上课前,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要事先确定通过哪些主题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轻松高效。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外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发展,特点及利弊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外语教学应以语法教学法为基础,交际教学法为辅,即语法——交际教学法。
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世界上有了语言,人们才能相互交流,传情达意。而掌握至少一门外语,更是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怎样教授外语,一直是困扰着外语教师的一个难题。回顾外语教学的历史,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法,在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外语教学主要是在赞成语法教学法和赞成交际教学法的观点中发展的。
一、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及特点
500年以前,在欧洲,拉丁语是学校里必修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拉丁语,主要学习和操练其语法规则,词的变化规则等。翻译是拉丁语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学法在16,17和18世纪的欧洲是最为流行的外语教学法,在外语教学史上称为“语法-翻译法”。这种教学法以语法为中心,学习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和记忆语法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来强化记忆。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1)语法翻译法认为语言学习实质上就是学习一套外语语法规则。(2)阅读和写作是学习的重点,听说能力不受重视。(3)外语课文与单词均附以母语翻译,并逐字解释。(4)强调精确性。(5)语法通过演绎的方法向学生传授。(6)外语教学以母语作为教学用语。
50年代末兴起的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学界引起一场革命。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能力”的概念。他认为,人脑中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在吸收了一定的外来语言素材后,就会自动形成该语言的语法规则,从而达到创造性的习得该语言的目的。 乔姆斯基强调人的语言能力,忽视了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hymes(1972)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的概念,并出现了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强调意义,对语言结构的准确程度的要求有所放松。在交际教学法中,语法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交际教学法的特点可归纳为:(1)重视口语,即语言的交际功能。(2)学生先接触听说,然后接触文字。(3)语法一般通过归纳习得。(4)不强调语言的精确性,忽视语法。(5)尽量避免翻译。
二、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利弊
从语法教学法发展到交际教学法,这是教学法的进步。但比较这两种教学法,两者各有利弊。语法教学法重视语言规则的学习,具有系统性。课堂学习,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以传统的输入式教学法,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但它削弱了语言的准确性,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比较灵活的开放式教学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挥。交际法下的语言是支离破碎的洋泾浜式的语法,这势必会导致学生以杂乱无章的方式来掌握语法,学习者难以系统的掌握语法知识。
三、对两种教学法存在的争论
围绕着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一直以来存在着很多争论,也出现过极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交流的频繁化,培养高层次的外语专门人才成为当务之急,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语法教学法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交际法被世界各国大多数教师所认同,接受并广泛传播,使得交际法教学思想成为20世纪末具有全球影响的外语教学方法和途径。
关于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哪一种更适合外语学习,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郝兴跃(2004)将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称为明示性语法教学及暗示性语法教学。两者间的矛盾无非是准确与流利间的矛盾,他希望将两者结合起来达到两者的平衡点。秦洪武,孔凡富(1998)则提倡语法习得的渐进性,即交际法。武和平在(1999)中提出70年代以后交际语言教学思想最为引人注目。在进行交际外语教学研究时,既要有全球和历史的眼光,又要立足于本土实际。马振民的(1998)提倡运用交际法进行教学,尽量更好的为使用交际法创造条件。温厚一在(1998)中提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交际法,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掌握和正确运用它的具体模式和方法。张人在(2004)中揭示了内隐认知研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意义。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尽可能让学习者去体验和感悟英语,使内隐认知机制在英语语法习得中自动发挥作用。并提出内隐在认知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即先内隐后外显,也就是先交际后语法。
这些学者提出,现今世界应重视交际教学法,摒弃传统的语法教学法,让学习者像学习母语一样来习得外语,而不是学习外语。想要达到这种目的,必须要做好语法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综合统一。
四、外语教学应以语法教学法为基础,交际法为辅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发现,近年来的外语教学法,大多提倡交际教学法。因为交际法注重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让学生主动的,愉快的参与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语法,获得外语。儿童在掌握母语时,是先通过听说,然后接触文字。刚刚出生婴儿,我们不可能去教他们语言的语法规则,让他们说话时按规则,可是5,6岁时他们却能说出正确的母语。儿童能够说出语言之后才去接受系统的教育,学习语言文字,这是正常的母语掌握途径,符合人类的语言习得规律。交际法正是符合了这一规律重视听说,然后自然地习得语法,进而创造更多的句子。
我们说交际教学法比起语法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进步,它灵活生动,注重语言的交流功能,因此受到大力推崇。但是交际教学法为主并不适合外语教学。
1.缺乏语言环境。我们知道在语言的掌握过程中语言环境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母语习得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我们每天可以有机会听,说,读,写母语,不想接触母语都不行。久而久之,即使不接触文字,我们也能够轻松自如的听,说,而外语学习则大不相同。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外,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语,接触到的也仅仅是阅读或写作,而语言的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练习才能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外语交际,怎么能掌握好它呢?如果学习者能够和外国朋友生活在一起或出国学习,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恶劣条件下交际法不大容易实行,而这时语法规则的系统学习就会有助于学习者对该语言有更清晰的认识,能够让学习者首先从宏观上把握语言的特点。对于语言的规则有了认识学习者就会系统的,有目的性的学习外语。交际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而忽视了它的准确性。在语言环境有限的条件下,如果再没有语法的规范,学习者根本就无从下嘴,不知该怎么说,更不用说达到流利程度。在语法的规范下,语言最起码已经准确了,在准确的基础上才会出现流利。准确是需要学习者学习的,而流利需要练习就可以达到。先学习后练习,符合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大环境。如果不先学习语法规则,无论是口语还是写作,都会出现中国式英语的现象,一旦形成语言僵化,将很难改变。
3.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注重无限的交际也是不现实的。外语教学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并不象生活中我们有大把的时间接触到母语。因此在课堂上以语法为基础是必要的,然后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做大量的交际练习,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语法知识。语法是死的东西,但交际却是活的,学习者运用死的语法,可以创造出无穷的句子。
但语法教学法也涉及到教的问题。在传授不同语法时,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向学习者传授外语国家的文化,让学习者融入到该文化之中去。如讲英语词汇时“跳”在汉语中只有一种表达,可是在英语当中却有很多。如jump,skip,bound,hop,leap,spring…传授时将中西思维差异也连带传授。再如,讲授句子时,一个句子可能从语法上讲,它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外国人却从不这样说,应将外国人的习惯表达法清楚的讲给学习者。
我们在这里提出要重视语法教学,并不是要回归到传统的语法教学法上去,而是两者相结合。先语法后交际,即语法-交际教学法。在语法这一地基打好的前提下,才能建设交际这一高楼大厦。纵观国内的英语教学,十几年前,我们采用的可以说是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听说能力得不到一点重视。学习者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连一句也说不出来,学成了哑巴英语,这除了与国内的教育体制有关外,还与忽视交际功能有关。学习者学英语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上。近几年来,情况有了些改观,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英语的交际功能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听力课,口语课的开设,刺激了学生对提高听说能力的渴望。此外以语法教学法为基础,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是有保障的。因此学习者在无限的课外生活中,可以自己利用时间加以练习交际语言,以此达到准确性与流利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
[2]戴炜栋,陈莉萍.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3]赵美娟.关于英语专业的语法教学[j].外语界,1999,(4).
[4]秦洪武,孔凡富.交际教学法中的语法习得刍议[j].外语界,1998,(1).
[5]郝兴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语法教学的新趋势[j].外语界,2004,(4).
[6]武和平.交际教学思想的全球化与本土化[j].外语界,1999,(2).
[7]张人.内隐认知及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04,(4).
论文摘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采用交际教学法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体系,它强调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始终让学生处于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活动来实施交际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容易调动,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与交际能力。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往和交际,学习任何语言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在某种场合下运用这种语言得体地表达意义。而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并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化,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交际教学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教改的要求,因为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应用能力,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为目的,而且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和展示自己,大大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也改善了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学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交际教学法的特点以及英语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来探讨该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交际教学法的定义与特点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teaching approach)也称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以交际功能为大纲,以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法体系。它强调语言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相互沟通思想的能力;注重学习主体,关注学生活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最终使学生在不同场合的交际过程中能灵活恰当地运用语言执行各项任务,比如获得信息、解决问题、人际交往等。例如,当请他人帮忙拿行李时,有同学可能会说:“please, you take the luggage.”此句话语法结构上无误,但表达欠礼貌,通常只适用于无需拘礼的好朋友之间,对于非密友之间,换为“could you please take the luggage for me ?”则更得体礼貌,对方更乐意帮忙。又如,催促服务员上菜时说“waiter, be quick! we’re very hungry”显得粗鲁没教养,较得体的表达应当是“waiter, could you please speed things up? we’ve been waiting for a long time.”可见,掌握一门语言不仅要掌握这门语言的知识和形式,又要懂得在某种场合下使用某种形式是否得体适当,这也是交际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交际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语言功能交际活动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是先给出语法规则,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学生在孤立的语言形式中难以真正吸收语法知识。而交际教学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促使学生在有意义的交际环境中发现语法、提高语法意识、掌握语法规则。掌握正确的语法结构会提高语言的准确度,而准确度的提高又会促进语言的流利性。此外,掌握语音和词汇的各种规则,也同样为高职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各种语言功能交际活动,鼓励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依靠已有的语言知识体系去实现有效交际,并更好地巩固他们已有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交际扎实根基。
1、听说活动
掌握语音和词汇是交际的起点,可以通过猜词活动来实现目标。教师借助投影向学生展示新学的单词,其中一同学在讲台上背向投影,其他同学都面向投影轮流描述和解释所展示的单词,讲台上的同学需猜出单词的意义和拼写。如展示“metro”时,同学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方式,如“it’s a transport under the ground/it’s a transportation, we can take it in guangzhou/it is a train under the ground. what do people in paris usually call it?”猜词的同学可能会提及“underground/subway/tube”等,而在同学们的一再提醒下,最终猜出“metro”。在这过程中,学生能在活跃的氛围里积极地思考以寻求解决的方法,既温习并巩固已学词汇及它们的发音,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听力理解能力。此外,我们也可提供机会给学生进行简短对话活动,这看似简单又无新意的活动其实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与人交际总会在某种氛围中进行,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助于交际的进行,这就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而进行简短对话可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形式和技巧。
2、读写活动
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并不只是听说能力,它还包括读写能力的训练。我们在阅读时,其实是和作者在交流;在写作时,其实是和读者交流。教师可通过描述活动或互通电子邮件的方式来为目标服务。例如给出具体话题或图片,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讨论,然后进行书面描述,并把他们的作品贴到课室的学习园地上,借助这些作品来实现作者与读者间的交流,让同学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见解和观点,并相互促进。当然描述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学会如何以句型和段落的形式来运用目标语,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电子邮件是一种较新型的交际手段,可安排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互通邮件。
(二)社会交往活动
当课堂上的交际活动接近课外的现实社会交往活动时,语言就真正发挥了它的功能。这些社会交往活动可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如介绍朋友、约会、用餐等;也可以是他们不熟悉但将来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如电话预约、建立业务关系、业务往来等。教师在设计这类活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具体可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来进行,比如教师发给学生预先准备好的信息提示卡片,让他们扮演卡片上的人物进行交际,由于只看到自己的相关信息,不知道对方的情况,这种交际就具有现实中的不可确定因素,当然学生可通过自己的信息猜测对方的情况,这为交际的进行减少了困难。例如以下ab交际者的角色信息:
a: you are a secretary of a company. you make a phone call to a hotel to book a business suite for one week for your boss. and you ask about the price and the services the hotel offers. finally you book one.
b: you are a receptionist in a hotel. you receive a call from a client. at first, the room the client requires is not available. you recommend another room to him/her.
根据所给信息,ab交际者都很清楚要进行电话预定客房的交谈,在交际中会注意如何使用电话用语、客房预订的常见句型等。其中,b是提供服务者,他更应注意语言的使用是否礼貌,比如在登记订房客人的姓名时使用“what’s your name?”这虽然是询问名字时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但使用在这场合中就显得语气粗鲁,没素养,客人对他甚至对该酒店的服务都会产生怀疑,而使用“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才显得体,语言的得体可促使双方交流更顺利愉快,客人对酒店服务才感到放心。因此,交际的成功不仅要看所运用的语言是否符合语言的结构形式,也要看所用语言是否得体、可被接受。
在交际课堂环境下,交际教学法还要求学生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设仿真的语言学习环境,如进行英语戏剧表演。该活动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小组少至四五人,多至十人左右,学生在指定的戏剧主题范围内自行选择或创作戏剧脚本,教师结合学生所创作的或收集到的背景信息进行讲解,指导他们共同分析剧情和人物形象,探讨如何解决人物冲突等,安排他们课外进行排练,课堂上进行表演,并拍录下来。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包括语音语调、词汇语句的运用、人物的表情动作、交流的技巧等方面;并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总结并不代表该活动完全结束了,还应进行一些后续活动,如播放原版英语戏剧或所拍录下来的视频,让学生讨论,进行视听练习等。英语戏剧不仅有助于活跃英语学习氛围和促使创造性使用语言,还可提升语言的运用和交际水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
三、结语
交际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应立足于各院校英语教学的客观实际情况,要结合教材及课程设置,应该将它与其它教学法相结合,根据实际有所侧重,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通过各种听说读写活动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曹晓丽,刘小甜.对中国外语交际教学法的浅析[j].科技信息,2008,(22).
关键词:中专语文 合作学习 方式
中专语文合作学习方式
一、合作学习的涵义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与其它教育思想一样,有其兴起、发展和成熟的历史,更有其独特的内涵。合作学习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由于人们认识的视角不同,对合作学习内涵的理解也就不同,一般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主要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师师之间的互动合作等。然而目前我国的合作教学论认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都是教学活动不可少的人力资源,因而强调所有动态因素之间的共同互动合作,即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师师互动合作,由此在课堂信息交流网络上体现出纵横交错的多维立体特征”。其具体的内涵特征可简单表述如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按照预期的教学计划,进行符合阶段性教学目标的针对性较强的分组,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教学活动,在愉快、和谐、积极的教学环境中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通常为教与学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使教学倾向与教师的“教”,而往往遗漏学生的“学”,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习则为被动、消极的学习,其主体性地位丧失,致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低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师生关系也应该是新型的。对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致力于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学生的科任教师,更是学生的朋友,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在学习上犯得错误,学生也可以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犯得错误,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同时教师应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巩固基础的文知识。
三、把握合作学习的常见方式
(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把学生合理分组,他们就某一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然后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以此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课堂最常用的实施自我教育的方式。
(二)问题式合作学习
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互相提问、解答的合作学习模式即为问题式合作学习。这种模式以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为依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如在学习戴文赛的《牛郎织女》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在说明文中加人神话和文学故事有什么好处,而学生可以向老师了解与此文相同的科学与故事水融的文章还有哪些,学生的学习趣味由此而发。
(三)表演式合作学习
表演式合作学习即通过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树立自我学习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让学生表演课本中的某个片段,最后给予评价。表演式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手法灵活多样的生动表现,让知识场景化、形象化。
(四)论文式合作学习
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并指导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回报实践结果,即为论文式合作学习。论文式合作学习时间较长,大都利用星期天和寒暑假的时间来开展进行。如春天来了,教师可以组织大家去野外踏青,让大家采集春天天气、雨水等各种数据,然后让大家以论文的形式给活动做总结。
四、寻求有效地实施途径
合作学习在中专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效率,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不同的教师有的方法,本文以分组辩论教学法为例,探讨中专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途径。分组辩论教学法主要通过学生互辩以及师生共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辩论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其积极性和主动和性比较高。分组辩论教学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让学生在活跃的教学环境中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在以“执着与放弃”为话题的作文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辩论话题,如“在人生道路上,会碰到许多不如意的事,会遭受许多失败的打击。失败之后是应该坚持,执着地走下去,还是应该放弃,寻求另一片更广阔的天空?”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再让学生进行正式的分组辩论。教师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真正的交与学生,为学生个人才华的展示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平台,因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等,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锻炼提高。
五、评价及时,注重激励
【关 键 词】小学英语教育;可行性研究;实践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026-03
自2001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小学英语课程已经开设了十多年。目前,国内有关小学英语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行性研究、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笔者试图对近十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其对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们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小学英语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1. 小学英语培养目标的研究。2001年开始实施的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文化和情感方面的培养。随着新的课程标准出台,出现了各种关于它的解读,这些解读主要体现在对兴趣培养和文化教育两个方面的争论。王蔷(2005)认为,“小学开设英语课的优势并不在于学生在语言知识的掌握上,而主要是在情感范畴里”。[1]目前的研究和教学实践都强调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而有的学者认为,过分强调兴趣性,忽略知识的重要性,会影响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提高。鲁子问(2008)认为,“要实现新课程要求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不是需不需要扎实的语言知识教学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知识教学的问题,如何夯实指向运用能力的基础问题”。[2]
从目前新课程标准培养目标研究来看,争论点不在于是否应该培养兴趣或是进行文化教育,而是应该以何种方式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培养兴趣和进行文化教育。由于课程标准培养目标定得比较宽泛,对它的解读出现了争议,目前的研究还没有提出较明确、系统地实现培养目标的方法和准则。
2. 中小学英语衔接的研究。有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都指出,我国英语教学体系衔接不良,造成了外语资源的严重浪费,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王蔷(2008)认为,“中小学衔接问题是不少国家开设外语课程上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在中小学的衔接问题上处理得不好,将会使一批学生过早放弃英语学习,他们也会因此而失去今后人生发展的更多机会”。[3]应对我国中小学英语衔接出现的问题,范文芳(2000)提出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条龙”规划,从教学大纲、教材、评价体系、教学模式和师资几个方面努力,做好英语教学衔接。[4]“一条龙”规划的提出,引起了学界和教育界对于英语教学衔接的关注,国家以及各省市都围绕英语教学衔接成立了课题进行进一步研究。虽然有的地区和学校取得了小范围内衔接成功的经验,但中小学英语衔接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3. 小学英语开设条件的研究。小学英语虽已经开设多年,但研究显示农村教育条件较差,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仍然非常严重。例如:教师数量和质量都得不到保证,教学资源和设备匮乏,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价机制不恰当,教材选用不合理等。为数不多的一线教师的研究提出了与实践结合更紧密的问题,如课时不能保障、家长认识不足、如何转换教学和评价模式教好小学英语等。为了解决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高校研究人员提出,国家应该对基础教育领域推行学校标准化。也有学者指出,平均主义不利于更好、更快地发展,应该均衡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
对于小学英语教育可行性的探讨,清楚地表明了它的优势和弊端。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第二语言学习存在着敏感期,小学阶段学习第二语言具有不可逆转的优势,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开设。
二、小学英语教育实践性方面的研究
1. 小学英语教材的研究。随着小学逐步进入英语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和种类趋于现代化和多样化,全国各地的小学英语教材共有31种,除教材外还有更多的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在不断地开发中,每一种教材似乎都有自己一定的理论支撑和与之相应的教法。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市选用的教材就有三种以上,以PEP教材、重大版教材、新标准教材为主,还有一些学校选用了《牛津英语》,并开发了校本教材,增加了配套完整的教学辅助材料。
2. 小学英语教学理念的研究。小学英语教学有着自己的特点,如何去认识与处理教师与学生、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传授知识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及课堂与自然界和社会等方面的这些关系,构成了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学理念。
从目前研究看,部分学者认为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是十分重要的。龚亚夫(2009)从英语语言的影响、英语教育的定位等几个方面,讨论了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我国基础英语教育定位应该摈弃“英本主义”的思维定式,重新构建理论框架,重新审视英语教育的目标,并相应地调整课程的内容。[5]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的理念,丁书新等人(2009)对小学英语师资愉快教育理念的培养进行了研究,指出教师对小学生的特征,小学生英语教学的特征和规律要有清楚的认识,树立愉快教育的理念。[6]而来自一线的教师比较提倡采用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他们认为,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可以从内心情感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渴望,在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上有较强的飞跃。
3. 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与技巧一直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热点。近年来,不少教育专家已经着手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并且已经完成了《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小学英语教学法》等有关小学英语教学法的书籍,这些教学理论的出现对保证小学英语教学科学合理地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根据检索,直接涉及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文章有80多篇,研究人员集中在一线教师和高校研究者,主要涉及游戏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
游戏教学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研究者从理论上对小学英语游戏教学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廖爱秀(2004)认为,英语游戏教学适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发求知欲。[7]虽然游戏被广泛地运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但是教师在设计和运用游戏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效果。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一直存在着诸多的争论,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更是我国教育界人士所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交际教学法的研究主要来自一线教师,他们从经验上探讨了交际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代欣(2008)认为,交际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渗透跨文化意识。但交际法不提倡中途打断学生的表述,从而错过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机会,而且“两极分化”在课堂表现上突出,容易致使“能者会多劳,弱者受轻视”的现象。[8]
2001年我国《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任务型外语教学的理念,在国内开始任务型外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谭梅(2004)依据任务型教学的先进成果,结合小学英语教育因素,提出了任务型教学在中国小学英语教学中实现本土化改造的思路:真实任务教学。[9]刘天华(2007)认为,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对各种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包容性,不但适用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不但可以独立操作,而且适用于合作学习。[10]
除以上教学方法外,合作学习法也得到了一线教师、教研员,及高校研究人员的重视。但合作学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
4. 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关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人员大部分来自一线教师,他们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进行新课程尝试,从经验层面对小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张敏(2000)构建了“小学英语交际活动中的“四P”教学模式”:Preparation(准备)――Pre- sentation(呈现)――Practice(操练)――Production(运用)。后来,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增加Progress(检测提高)阶段,形成小学英语“五P”教学模式。[11]王晨(2003)认为,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流和沟通的互动过程,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建构“主题互动式小学教学模式”。[12]郭爱莲(2005)探索了小学英语AAC ( 目标―活动―交际)教学模式,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定位和操作方法。[13]雷利军(2006)运用演绎法与归纳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交互白板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言语交互型教学模式,从学生课堂参与和发展的情况探讨了模式的应用效果。[14]
由此可见,广大英语教师对多年来机械、呆板、只注重语言知识灌输而不强调语言知识运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始了深刻反思。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起步晚,各地区、各学校大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英语教学,缺乏具体操作模式的指导,许多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进行新课程尝试,部分教师能够探索出较好的英语教学模式,但是相当数量的教师在理解《标准》内涵时容易表面化、片面化,导致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尽管研究者对各种小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但是理论和实践存在脱节,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只能说是一个初探。正如查有梁教授在《课堂模式论》中所指出的那样:“教学模式应是开放的、发展的、进化的。初级的教学模式中孕育高级的教学模式,高级的教学模式有待于发展到更高级的教学模式。”[15]小学英语教学模式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完善。
三、小学英语教育理论性方面的研究
小学英语教育理论,是通过小学英语教育实践的概括和反思,从中抽象出构成小学英语教育各要素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以指导和规范该学科教育的实践。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历史非常短暂,理论研究处于无暇顾及、无力应对的状态,用于指导小学英语教育的理论还比较零散,整体上尚属薄弱。目前,此领域的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实践研究层面以及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与描述上,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尚未形成一整套揭示小学英语教育内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使得较高的理论要求与普遍理论水平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四、结论
通过对近十年来小学英语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国内对小学英语的研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关于小学英语教育的论文数量总体上不多, 其中优秀论文更少, 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屈指可数。小学英语教育在实践上可供调查研究的内容很多, 但在理论上范围相对狭窄。另外, 大部分学校的小学英语学科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小学英语教育的研究大部分来自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体会类文章,所以目前以及今后小学英语教育研究应过渡到更注重理论研究,但要避免盲目套引理论,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小学英语教育。
注释:
[1]王蔷.国际小学外语教学研究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5(1):84-90.
[2]鲁子问,聚焦中小学英语教学(四):语言知识与语用能力是统一体[OL].,2008-08-22.
[3]王蔷.用改革的方式解决英语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J].课程教材研究,2008(10).
[4]范文芳.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条龙”规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06).
[5]龚亚夫.重新思考基础教育教学理念[J].中国外语,2009(06).
[6]丁书新,武士勋,崔海英,卞凤莲.论小学英语师资愉快教育理念的培养[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7]廖爱秀.论小学英语游戏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 2004(01).
[8]代欣.论交际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以渝中区人和街小学为例[D].西南大学,2008(09).
[9]谭梅.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4(04).
[10]刘天华.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11).
[11]张敏.小学英语交际活动中的“四P”教学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2000(09).
[12]王晨.小学英语“主题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验[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06).
[13]郭爱莲.小学英语AAC 教学模式探索―河北省“ 十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2).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方法
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有能力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这需要老师多钻研教材教法。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我最喜欢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手脚等器官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我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就基本有一点明白了。类似的比喻法还很多。
悬念法
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时,我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如在教电子表格时,问学生把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建立电子表格的方法,通过电子表格来完成这类任务,将轻松又准确。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有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课一机”并行式教学法
这是一种边讲边练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里进行,教师可以随时让学生练习,具体做法就是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制作一些适合于本课时的演示教学的课件,考虑好什么时候该让学生练习;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学生练习时开放学生用机。这种模式具有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双向的。学生既面对白板、大屏幕投影,又面对机器,便于听课又便于操作。但有时由于学生程度不同而造成在时间上的等待,从而减少了课容量,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我一般用于上复习课、基础知识课和练习课,因为这些课,教师可自制一些操作简单的课件进行演示或让学生自行练习,避免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
“课一机”或“机一课”间隔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就是第一次上理论课而第二次上上机实践课或第一次上上机实践课而第二次上理论课。如操作系统Windows98退出的几种方式(Alt+F4或单击“开始”——“关闭系统”——“关闭计算机”或同时按[Ctrl]+[Alt]+[Del]三键再单击“关机”)采用“机一课”间隔式教学,那么第二次上理论课就有利于学生对Windows98退出方式的总结,形象直观并且印象更为深刻。如保存word文档的操作(单击保存图标或单击菜单的“文件”——“保存”或按键盘[Ctrl]+s)就采用“课一机”间隔式教学则更有利于指导学生在第二次上机课时的实践操作,以加深记忆。
“课一机一课”反复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在第一次课上的新内容,在第二次课让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最后在第三次课重复讲解第一次课中的知识并对上一次的上机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进而作出必要的强调和补充,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这种教学方法最适用于操作性较强且又较为抽象的概念或含有重要思想的知识,如DOS系统的目录管理命令CD(进入退出目录)、RD(删除空目录)、MD(建立新目录)和PATH(路径命令)的讲解。这些命令操作性较强而且包含着DOS系统目录结构的重要思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听完课后似懂非懂,而学生在初次上机时是处于摸索,认识阶段,还达不到熟练、理解的程度。但经过二次上机后,学生会对这些命令有了一定的操作上的认识,会有“原来如此”的感觉,同时也会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的浓厚兴趣。学生有了以上的认识感觉之后,这时如果在第二节课后就讲解新的内容,就会让学生在刚有点“明白”的时候,又变得“糊涂”了,造成学习兴趣的降低。此时如果重复第一节课的理论内容,能及时适当地总结和再练习,学生就会在“预知”的状态下听课,一边听,一边在脑海里浮现出上机过程,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哪些操作对了,哪些操作错了,是怎样造成的,经过思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交叉编程”教学法
说程序设计是一门艺术一点也不过分,因为程序设计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算法,语句设计出不同的程序而解决同一个问题。一个程序的好坏关键在于这个程序是否简洁明确,结构清晰和效率高。“交叉编程”教学法就是根据这个特点把解决同一个问题的A程序,B程序或C程序的不同地方加以分析和归类,向学生展示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如用QB编程求“l+1/3+1/5+1/7+1/9+……+1/99”的值,可以用循语句F0R…NEXT或DO…LOOP WHILE,也可用DO……LOOP UNTIL,还可以用IF……THEN等等来实现,因此在讲授这种题时可以适当地加以提示,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句来设计程序解决问题。最后,给予总结和提炼,明确哪种方法简洁,易读,哪种方法运行速度快,哪种方法灵活,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哪里等,经过这样的训练,便可以加深学生对程序设计思想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计算机工作的原理。
“三步编程”教学法
“三步编程”教学法指的是编程教学分三步,第一步是:模仿,就是学生模仿别人的编程方法试着编写程序;第二步是补充程序,就是把一个程序的关键地方空出来,通过程序中的已知条件和信息引导学生把程序填完整,进而掌握编程方法;第三步是独立编程,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编程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编程,这样,通过三步教学后,尽管一步一步地加深了难度,学生也能学会,感到并不难,最终达到独立分析问题和编写简单程序的目的。
辅助教学法
其实,辅助教学法,各科都应该大胆应用,当然计算机必须借助辅助教学法。比如在机房里安装一些知名度高、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目前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有:学电脑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练习打字的有《五笔高手》,以及《轻轻松松背单词》、《大嘴英语》、《学Windows》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