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7 13:39: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防疫医生事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高度重视,反应迅速,有序组织抗震救灾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局党组成员紧急磋商,迅速成立了以局长为指挥长、副局长为副指挥长、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成都市*区卫生局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医疗救治和药品保障组、卫生防疫和后勤保障组、信息联络和宣传报道组,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一场抗震救灾“战役”在卫生系统打响。一是地震发生后,局党组成员立即率工作人员火速赶往城区、镇(街)各医疗卫生单位实地查看了解灾情,并就如何做好灾后医疗救治和加强灾后安全防范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扎实做好应对工作。二是要求局机关全体人员及卫生系统所有医务人员24小时坚守工作岗位,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并对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派出机关工作人员通知各医疗单位有序组织转移病人,震后仅1个小时,我区所有医疗单位安全地将1000余名住院病人转移到空旷地带,确保了医院住院病人的生命安全。三是积极做好物资储备。为解决灾区群众医疗救治,满足灾区群众急诊、急救的需要,先后紧急调拨了上百套病床被套、床单,棉絮、垫絮等物资备用;同时,想法设法从各种渠道筹集药品,共筹集药品、消毒剂、日用品等800余种,共15195台件,有力地保障了伤病员的医疗救治和我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四是加强信息报送和宣传报道。一方面及时报送抗震救灾工作信息。5.12以来,累计上报抗震救灾工作信息60期、工作专报65期,为我区的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及时宣传报道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积极与各级媒体通力协作,加强正面宣传报道,中央媒体、成都日报、成都电视台、今日*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我区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和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组织有力,措施得当,有效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
1、应急及时,灾后医疗救治高效有序。地震发生后仅1小时,我区就迅速派出了第一支医疗救治应急小分队赶赴都江堰现场救治和转运伤员,当日晚再次抽调30多名医务人员和10台救护车前往都江堰、彭州等重灾区增援,为地震伤员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赢得了宝贵时间。全区医疗机构共出动车辆386台次,累计接收、抢救、诊治伤病员6206人次,其中住院病人743人次,门诊病人1513人次,灾民安置点诊疗3950人次,为灾民体检10000余人次。
2、重点突出,灾后卫生防疫成效明显。一是切实抓好重点环境消杀灭。累计出动车辆221台次、人员79*人次,先后对公园、市场、树人学校和花木交易中心灾民集中安置点、部分医疗机构和学校(幼儿园)等重点部门、单位环境实施消杀灭,累计投放消毒药物8557公斤,消毒各类环境面积1015.86万平方米,粪坑8450个,消除蚊蝇孳生地7697处。在寿安镇4个交通要道设置的车辆消毒点,对进入我区的灾区车辆进行消毒,累计消毒车辆1249859台次。二是强化疫情监测和应急接种。在树人学校、花木交易中心灾民集中安置点和都江堰高三学生成都农职院复课点,派出卫生防疫人员驻点驻校,并实行传染病手机报病。全面实施了卫生防疫入组入户工作,每个村均确定了一名具体工作人员并明确了工作任务。确定区人民医院、树人学校灾民集中安置点和寿安镇为监测点,全面开展地震灾后各类肠道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全面完成地震灾民适龄人员的应急接种工作,共接种甲肝疫苗723人次、乙脑疫苗208人,并对永宁小学的1448名学生应急接种麻腮两联疫苗。三是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的监督检查。向区内9家供水企业和3个灾民集中安置点(含农职院)分别派驻了卫生监督员,截止6月,累计出动执法车辆270台次、卫生监督员961人次,检查餐饮单位1017户次、食品经营单位345户次、集中式供水单位286户次、自备供水单位182户次、学校食堂3*个次。抽检各供水企业、自备(用)水单位182户次,对个别存在安全隐患的督促进行了整改完善。四是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先后印发了《震后卫生防病知识》、《抗震救灾卫生防病须知》、《抗震救灾应急手册》等各类宣传资料50余万份散发到户,并通过*电视台、新*报、科普宣传LED屏和设置宣传栏、点等形式,广泛开展了震后卫生防病知识健康教育宣传。
三、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有力支援重灾区抗震救灾
在了解到汶川、都江堰、彭州等地受灾严重的情况后,我局结合实际,积极向重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重灾区开展抗震救灾。
1、积极支援重灾区医疗救治工作。地震发生当晚9时,我局组织了12支小分队共计医务人员50人,出动救护车4台,冒着余震的威胁,前往都江堰、彭州两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同时调集全区医疗机构所属救护车辆前往灾区接收、转运伤病员,为及时挽救地震中受伤群众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积极支援重灾区卫生监督工作。及时派出卫生执法人员前往都江堰,在当地卫生执法部门的指挥下,对灾区居民安置点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医疗卫生机构等进行监督检查,共出动车辆5台次,派出卫生监督员15人次,检查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500户,检查食品摊点30户,检查灾民自行组织的伙食团12个,指导消毒人员开展消毒工作50余次,为确保灾区食品卫生安全和有效防范各类疾病的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3、积极支援重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先后派出卫生防疫人员280人次奔赴都江堰、彭州对灾区房屋倒塌后的场地和周围环境卫生进行消毒、杀虫113次,消毒尸体584具,消毒灾民聚集地56个,消毒绿化带和街道约553.66万平方米,消毒医疗点332个次,消毒垃圾桶及垃圾堆8128个,消毒厕所4591个。同时,积极向灾区居民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为灾区灾后重建奠定了良好的卫生基础。
4、积极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灾区的灾情深深震憾着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心,卫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自发组织为灾区捐款,尽一份社会责任,主动为灾区奉献爱心。截止目前,卫生系统共为灾区捐款290482.7元、自愿交纳特殊党费92894元。
5、积极为辛勤战斗在一线的医疗防疫人员提供后勤保障。灾情发生后,都江堰市区集中了全市医疗防疫人员1000多人,我局主动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5月13日至18日,送去盒饭4000余盒。19日,组织我区流动厨师20余人,带上餐饮、炊具等生活用品赶往都江堰为战斗在灾区一线医疗防疫人员打灶做饭,有力的支援了都江堰市医疗救治和防疫工作。
6、积极开展对口支援都江堰市恢复重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我局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印发了《*区卫生局对口帮扶都江堰市卫生局恢复重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安排区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柳城街道社区和黄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对口支援都江堰1—2所卫生院,并明确了帮扶的内容、方式和工作措施等。在对都江堰市翠月湖、大观、玉堂、公兴、青城山镇卫生院等6家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过程中,各支援单位根据受援单位情况和要求,结合实际开展帮扶活动:区人民医院向两家受援镇卫生院捐赠了价值43万余元的药品、家具、医用物资和设备。每周派出各类医务人员参与门诊诊病270人次,查房200余人次,指导手术1台次,放射摄片150余张,阅片200余张,检验血常规、尿34人次,举办专题讲座5次,并免费接受2名受援镇卫生院的专业人员到区医院进修学习。区中医院捐赠受援镇卫生院一批价值4万余元的药品和60套床单、被套,还抽调了10余名技术骨干协助开展查房和治疗工作。区妇幼保健院捐赠受援镇卫生院近2万元的药品,每周派出1名医生参与妇产科门诊463人次,查房20人次,入村开展巡诊26人次,开展三基培训和健康教育培训各7次和11次,该院还邀请受援镇卫生院的人员到我区参观交流。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捐赠受援镇卫生院近20余万元的药品,派出医务人员25人次参与受援镇卫生院开展生化检查57人次,理疗康复病员2554人次,静脉注射2195人次,药品调剂327人次。黄金大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受援镇卫生院捐赠了灭蚊喷雾剂5件、电解质分析仪1台、试剂包2盒和一批药品,并先后派出了1名医生和3名护士参与医疗工作。通过积极的帮扶,都江堰市受援单位医疗卫生秩序得到较快恢复,能基本满足群众看病就医的需要,受到了受援单位和当地群众的普遍赞誉。
四、精心组织,加大推进,积极抓好灾后恢复建设工作
根据《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安全普查的补充通知》(川卫办发〔2008〕285号),以及《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紧急通知》(成府发【2008】40号),我局积极组织专业机构对我区卫生系统房屋进行安全普查。经过局机关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严格调查、取证、核实,迅速给省、市、区等相关单位报送区医疗卫生系统灾后重建规划报表。目前,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永盛卫生院、寿安镇中心卫生院玉石分部和天府卫生院六个机构作为此次灾后重建规划对象,申报工作正在进行。
此外,我局积极申报各类援建资金。截至目前,我卫生系统已经获得中国红十字会390万元的援建资金;同时,结合我区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要在2010年创建全省中医工作先进县(区)的目标,我局根据我区实际和明年工作重点,以及《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补报200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紧急通知》(成发改投资[2008]1006号)精神,将*区中医院(占净土地26.84亩,建筑总面积20000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公平街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净土地5.04亩,建筑总面积1400平方米,总投资350万元)、天府街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净土地4.96亩,建筑总面积1400平方米,总投资350万元)、寿安镇中心卫生院玉石分院(占净土地7.66亩,建筑总面积1400平方米,总投资350万元)4个迁建工程,以及*区人民医院(占净土地5.3亩,建筑总面积11000平方米,总投资4400万元)、*区妇幼保健院(占净土地9.1亩,建筑总面积25000平方米,总投资8750万元)两个改扩建工程,共计6个建设项目(6个建设项目总投资为22200万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11100万元,申请补报200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资金11100万元)作为申报对象,目前申报材料正在审核中。
科学时报讯:中瑞国际合作实验室日前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成立,实验室将以新桥医院为基地,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器官移植、营养和康复等领域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人才培训。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懂得心肺复苏的市民不到1%,而每年因心脏骤停死亡的人数却十分庞大。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正在研发一种先进的心肺复苏机。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廖秋明介绍说,这种可以替代专业医生做心肺复苏的仪器,在患者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后,只要立即将其放到病人的胸部,它就会自动开始为患者做心肺复苏,而且还会将病人的心电图自动传输到电脑甚至医院专家的手中,该仪器有望应用在因触电、溺水或不明原因的心脏骤停抢救中。
2.卫生界模范先进获全总表彰
健康报讯(记者张昊华):4月26日,2010年卫生系统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周宪梁、青海省西宁市中医院副院长何建青等149位医药卫生工作者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据悉,本次获得光荣称号的卫生系统代表来自不同岗位,有护士,有医生,有医院管理者,也有药物检验工作者,他们都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座谈会由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主持。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向所有获得殊荣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并向长期战斗在卫生工作一线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他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全国医药卫生队伍的先进代表。医药卫生队伍有这么多先进受表彰,充分显示了医药卫生工作者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充分说明了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肩负重任、不辱使命,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代表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期卫生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为全国卫生系统赢得了荣誉。
陈竺说,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牢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勤奋工作、恪尽职守、甘于奉献,为深化医改和卫生事业。
3.医疗机构类别级别审批管理加强
健康报讯(记者孙梦):卫生部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在审批医疗机构时,要确定医疗机构的类别和医院、妇幼保健院的级别。对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尚未确定类别和级别的医疗机构,应当在6月30日前予以明确。
卫生部医政司有关负责人指出,部分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误认为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级别需经评审确定。但实际上,评审是要确定医疗机构的等次,而医疗机构的级别是由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确定的。通知明确,卫生部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各分为3个级别,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中对各级别医疗机构的床位、人员、设备的要求,和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功能任务、服务半径等因素核定其级别,并在《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中予以明确。医疗机构的类别和各类别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也已在卫生部相关文件中有所规定。通知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在设置审批医疗机构时,应当同时明确其类别。其中属于医院类别的,还应明确综合、专科、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或康复医院。
4.北京民营医疗机构今年将纳入行业管理范围
商报讯: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卫生局获悉,民营医疗机构管理今年将纳入医疗机构全行业管理范围。 在近日召开的2010年北京医政暨物价工作会议上,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部署了2010年医政工作重点。今年,市卫生系统要优化调整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开展康复医院、护理院试点工作,探索推动分级有序的医疗服务模式。同时,以预约诊疗服务为重点,服务质量将成为衡量医务人员的硬指标。 此外,市卫生局将强化公立医院管理,健全医疗、护理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质控体系建设,并将民营医疗机构管理纳入医疗机构全行业管理范围,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5.社会力量办非营利性医院鼓励政策将出台
健康报讯(记者张灿灿):2010年中国医院院长论坛日前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1400余位医院管理者和相关专家学者就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司长张宗久在会上透露,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的相关政策不久后将会出台。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提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每个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要加强内部管理,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进医疗服务流程、实施临床路径等科学管理措施,利用医院信息化等手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与会代表认为,政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主导者,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整合监管职能,逐步建立统一、权威、有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与会代表认为,补偿机制能否到位是公立医院改革成败的关键,开展成本核算,摸清医院盈亏“家底”,将为科学补偿提供依据。
在完善补偿机制的同时,仍应练好内功,理顺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深挖管理潜力,提高医疗服务效能,控制运行成本,实现医院的良性运营。要盘活人力资源,建立分类、分层、分级管理的理念,建立职业生涯培养体系及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面临新的形势,靠盖房子、建大楼进行规模扩张的医院发展模式已是昨日黄花,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软实力才是根本出路。该论坛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浙江省医院协会协办。
6.河北唐县白求恩纪念医院揭牌
健康报讯(记者张昊华肖建军):4月29日,唐县白求恩纪念医院揭牌仪式暨建院60周年和医院整体改造工程竣工庆典在河北省唐县举行。卫生部部长陈竺为医院揭牌,并题词“白求恩精神永放光芒”。
7.军事医学科学院装备玉树抗震救灾中显神通
中国新闻网讯(吴志军沈基飞):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大批人员急进震区开展救灾工作,但由于对高海拔地区急性高原反应和高原病发病认识不足与防护知识的缺乏,致使救灾人员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较高。
作为全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发挥近60年积累的强大科研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全力降低救灾部队高原病健康危害。他们先后派遣5批包括高原病防治、卫生检测防疫、医疗救护、人畜共患病防治等在内的27位专家奔赴灾区一线指导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并携带200多种药品和装备等深入灾区,快速建立了驻灾区高原病救治医疗站,为防范急性高原反应和救治急性高原病发挥了重大作用。这其中,有卫勤装备尤其引人关注。
8.医院姓不姓“公”不能只看产权
广州日报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其中一项工作是,将研究探索将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4月20日《人民日报》)。在讨论公立医院转私营问题之前,我认为,一个基本的前提必须明确,即何谓公立医院?何谓私立医院?从当前的现状来寻找答案,一种正在起作用的行业规则是:只要医院产权公有,挂着公立医院的名,即是公立医院;反之,就是私立医院。然而,评判医院公私属性是否只应该看产权?先做一个最简单的假设:一家医疗机构,虽然产权是国有,挂着公立医院之名,但是从经费看,大部分非来源于政府财政,而是来源于医疗市场化经营,卖药卖医疗技术所得;从分配来看,医院的运营收入也并非上缴国家。